大学生理想信念汇总十篇

时间:2022-04-15 12:20:2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大学生理想信念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大学生理想信念

篇(1)

[

关键词 ]理想信念 教育模式 优势互补 缺陷

[作者简介]和洁(1978-),女,河北隆尧人,苏州科技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江苏 苏州 215009)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21-0063-02

理想信念是人们前进发展的精神动力,它支配着人们的行动。在高校,必须重视和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将帮助大学生确立科学的理想信念作为育人工作的核心目标。育人工作应当是一个不断反思、不断完善、不断进取、不断发展的实践过程。为了提高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性,有必要对现有理想信念教育模式进行认真梳理、反思与评析,从而发现其各自优势,规避其不足,优化其发展。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模式既包括课堂教学中的强力灌输模式、主动认同模式,也包括课后的考评巩固模式,还有课外的践行学习模式。

一、课堂教学中的教育模式:强力灌输模式和主动认同模式

1.强力灌输模式。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强力灌输模式是较为传统、应用广泛的教育模式,是向大学生进行理论灌输、价值观输送的教育模式。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权威性、单向灌输特点。受到传统观念影响,理想信念教育中,不容置疑的价值观在课堂上强势推行,教师作为理论灌输者其权威性不容怀疑,要求大学生毫无选择地接受,由此形成了教师与大学生之间的角色落差,形成了一种优势与劣势的师生关系。第二,全面性、普适灌输特点。这种灌输不管受众对象具体情况如何,也不考虑大学生的个性特点、个人需求、接纳能力如何,一味地应用统一化标准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由此大学生在接受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因人而异,理解不一,差距较大。第三,具有机械性、强力推动性特点。这种教育模式不讲缘由,只讲灌输,不顾需求,只讲推进,尤其在教师不重视运用丰富教育素材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大学生的被动接纳。

这种教育模式存在一些欠缺:第一,大学生容易出现逆反心理。人是有积极思维的生命体,大学生乐于主动探索,希望有趣味性地学习,若学校一味地向他们硬性推行某种价值理念,很容易使他们产生被压迫感,造成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进而诱发对这种教育模式的回避甚至逃离。第二,大学生容易产生质疑心理。由于这种灌输只讲送达,不分青红皂白、不讲缘由地进行理论推介,少有鲜活的社会生活素材为支撑,由此很容易使大学生产生对所输送价值理论的质疑或囫囵吞枣。第三,大学生接受情况差异性明显。社会个体差别万千,性格各异,在同一渠道、同一模式、同一规格和标准的理论灌输背景下,大学生在接受上的差异性将加大,很多人表现出不适或接受过程中的背离,从而影响教育效果。第四,大学生价值观形成出现不稳定性。这种强烈灌输造成大学生被动地接受,导致价值认识在大学生头脑中的烙印不深,特别在当今社会多元思想和各种价值观念的冲击之下,大学生极易发生认知的动摇,导致价值观念形成的不稳定性。

2.主动认同模式。这是当前备受关注,被极力推行的一种教育模式。它承认大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注重发挥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是引导大学生内在认同的一种教育模式。主动认同模式的特点是:第一,注重激发大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人是一个具有需求和愿望的社会人,教育应顺应人的精神需求和全面发展需要。大学生思想活跃、探索精神强,对未来和社会充满憧憬。主动认同模式就是在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中,关注大学生兴趣,重视引导其发展需求和愿望,并将之与社会发展契合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动力。第二,注重知趣性教育。大学生的感知力强,他们崇尚新鲜、富有情趣的事物。主动认同模式提倡采用趣味性、形象化的教学形式,运用互动式、讨论式、主题式、实践式教学等形式,以激发大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提升大学生对理想信念的认同效果。第三,注重差异化引导。主动认同教育模式特别关注大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其发展需求的多样化,强调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因材施教,鼓励大学生发挥各自兴趣、特长。主动认同教育模式采取差异化教育策略,最大限度地实施个性化、区别化引导,充分调动每个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四,注重把握大学生的发展方向。主动认同模式将大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人,重视他们的自我发展,但不能忘记教师的教学主导性,教师尤其要通过观察、沟通掌握大学生的发展动向,促进大学生沿着正确的人生轨迹发展。

从强力灌输模式与主动认同模式的各自剖析来看,主动认同模式注重的是激发大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强力灌输模式强调的是从大学生外部推动大学生发展,两者分别关注大学生发展的内在驱动和外因激发。若两者能够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必然相得益彰,有利于推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发展。同时应当看到,主动认同模式不同于强力灌输模式,强力灌输模式不重视受众的具体情况和反馈,不考虑大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漠视大学生的接受意愿和心理体验,而主动认同模式弥补了这些不足,实现了由单向灌输向双向交流的转变,实现了由大学生被动接受向大学生主动认同的转向。主动认同模式的实施也受到一些条件的限制,主要体现在:第一,应以大学生的知识积累为基础。大学生观点和看法的形成,以及理想信念的确立都需要一定的社会认知为基础。激发大学生内在的需求和发展动力,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第二,应以构建大学生的思辨平台为先导。只有为大学生打造了讨论、交流和互动的平台,才能引导大学生自主发展。它要求教师在课前充分准备,深入思考,认真探究,提前做好教学策略上的准备,以此充分调动大学生的能动性。第三,应以因势利导为手段。大学生主动认同不是由其自发意识实现的,尤其是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条件下,在多元信息充斥、多种思潮涌动的社会环境中,大学生面对各种问题和矛盾有时难以抉择,需要教师适时介入、必要指导。第四,应以教师较高素质为保障。实施主动认同教育模式需要以富有影响力、感染力的教育方式来调动大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灵活的教学思维、较强的人格魅力等。

二、课后教育模式:评价巩固模式

这是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模式,它是通过对大学生的考核、评价产生对大学生的激励、导向作用,从而巩固理想信念的教育成果。

评价巩固模式与强力灌输模式、主动认同模式不同,强力灌输模式和主动认同模式应用于大学生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大学生教育发挥直接作用,而评价巩固模式应用于课程结束后,是教师对大学生的评价、引导,是对大学生理想信念发展发挥反射作用、巩固作用。其基本特点是:第一,发挥评价引导作用。由于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效果的评价,都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之后进行,因此,它是一种事后的教育活动,是一种补充性的教育活动。其补充作用表现在对大学生的评价引导,评价内容成为今后大学生理想信念巩固和发展的导向。第二,发挥评价激励作用。通过对大学生进行考核评价,对大学生思想认知进行肯定或否定评价,这本身就是一种对大学生价值观的肯定或鞭策,起到激励作用。第三,发挥机制构建作用。无论是考试形式的评价还是对大学生日常行为表现的评价,无论是理论性评价还是行为性评价,都属于教育评价机制构建范畴.可以推进理想教育实践活动在内容、标准、周期等方面的规范化、标准化,有利于理想教育机制的健全。

虽然评价巩固模式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发挥着积极作用,但同时应当看到它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第一,评价存在片面性。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追求,属于人的精神和意识层面。目前的评价巩固模式只是考察了大学生的现实表现和认识,很难将人内在的、不可用手和眼触及的内容真实、全面地评价出来。显然这种以点带面形式的评价方式带有很大的片面性,无法全面、真实地反映出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第二,评价存在功利性。现有的评价巩固模式成为大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导向,大学生所做的短暂记忆有可能在被评价中达到高分,从而造成大学生的囫囵吞枣,不容易使大学生从内心和情感上确立真正的价值观念。第三,评价存在僵化性。采用同一考卷、统一考核标准造成忽视大学生的个性差异、漠视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大学生的考核有失偏颇、存在僵化性。

三、课外教育模式:践行学习模式

这是一个通过实践活动对大学生产生渐进影响的教育模式。它是让大学生在社会生活中,通过观察社会,思考问题,投身实践,逐渐获得理想信念体验与提升的一种模式。强力灌输模式、主动认同模式、评价巩固模式属于课内的教育模式,而践行学习模式属于课外的教育模式。通过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践行,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对理想信念的主动认同。

篇(2)

1.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1.1理想信念教育

我们一直常提“理想信念”,但对于理想信念的涵义并没有一个现成的合理解释。在字典的查询中,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信念,在字面上是认知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在心理学层面上是指人按照自己所确信的观点、原则和理论去行动的个性倾向。由此,我们可将理想信念归结为人们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1.2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意义

大学时代是大学生走出校园跨入社会的衔接阶段,是人生观念长成的关键时期,是理想信念的成型期和定型期。作为当代大学生,面临当今经济全球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变革背景,承载这国家和民族复兴的希望,在这样的背景下,各种思潮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互相冲撞,相互影响。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有先入为主的特性,能否及时占领意识形态阵地关系到国家乃至民族整体意识形态的走向。

2 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

2.1价值观多元化,信仰危机显现

社会进入转型期,经济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社会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发展,社会对物质利益、个人价值的重视,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人生观念、生活观念的形成和演变产生了重大影响,淡化了对崇高理想的追求,甚至出现贪图享受、不思进取、崇尚金钱、好逸恶劳等不良现象,出现了信仰危机。

2.2片面追求个人理想,忽视社会责任

社会进入到追求个人价值实现的时期,当代大学生虽然在价值认知中认同奉献精神、社会责任、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但在实际生活的行动中,却更加注重个人封闭式的专业学习、追求自我发展、追求自我实现,对与自己密切相关的个人幸福、功名利禄、社会地位等的追求日益明显,对自己应当承担的角色认知不到位,缺少对社会现状的关心,缺乏对社会问题的深入研究,导致社会责任缺失。

3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瓶颈”

3.1 大学生缺乏自我教育的主动性是根本瓶颈

当前教育体制下,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学习前很少有机会深入到社会各个阶层与各个方面中去认识当前社会存在的问题,对当前发生的社会热点问题及社会现象不能做出明确判断的能力,常常对社会现象和社会热点问题做经验主义性的判断或者人云亦云的评论。

进入大学后,大学生自身缺乏对社会问题的认知能力的这一现实,与社会对用人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与方法之间形成错位,不利于其很好地了解社会人力资源需求,不利于其掌握大学的学习方法,导致其角色转变不到位、学习兴趣降低、专业技能积累不足等问题的产生,进而引发他们怀疑高校教育本身,产生对社会责任承担的恐惧感,最终导致理想信念动摇。

3.2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实力薄弱是重要的现实瓶颈

随着近年来社会现实环境的不断变化,高校也一直在探索着理想信念教育方式与方法的创新,在传承了传统的“两课”教育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思想政治教学实践环节的创新。然而,学校教育方式和方法单一以及学校政工教师理想信念动摇是限制大学理想信念教育的现实原因。

一方面,教育方式与方法创新节奏较慢,课堂说教式、填鸭式的灌输仍然是当前两课教育的主要方法,这对于缺乏社会认知的大学生来讲,犹如对牛弹琴,提不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这样的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高校政工教师理想信念参差不齐的水平,教育效果差距较大,甚至有的教师自己都对产生了怀疑,盲目接受、追求“西方普世价值”观念。

3.3社会教育的缺失是影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客观制约瓶颈

随着社会发展,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社会阶层多元化发展愈发突出,差异愈发加大。虽然国家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在多阶层的社会中,适用于各阶层可实践性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念一直以来并未完全形成认知同一,不同阶层的人对于理想信念产生了不一致的理解思路。这对于参与社会实践与社会活动的大学生来讲容易产生片面性、单一角度的结论,如“盲人摸象”一般。

再者,社会转型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社会”形态尚未形成,社会上针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民间机构凤毛麟角,而社会企业、团体组织中也缺乏针对大学生实习中的实习培训课程,简而言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社会教育部分呈现出缺失状态,这与大学生即将走出校园踏入社会的现实不相匹配。

3.4家庭教育不作为是影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关键瓶颈

篇(3)

一、用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解读大学生实际需求,阐述大学生现实理想

(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个人需求的解读。

马斯洛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立者。他的需求层次理论揭示了人类需要的一般规律。首先,处于社会生活中的每个个体内在的需求对个体的行为具有驱动和激励作用。它使个体积极主动地进行相应的实践活动。个体需求表现越强烈,越能产生引起积极行为的动机。其次,个体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各种需求“以一种层次的和发展的需要方式,以一种强度和先后的秩序,彼此联结起来的。”[2]同一阶段常常存在几种需求,其行为受当时最迫切的需求支配。当前最迫切的一种需求得到相对满足后,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求就会渐进产生并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但同时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程度大大减小。最后,低层次的需求可以从外部得到满足,而且一旦得到满足就不再具有强烈的内驱力。但高层次的需要则是个体内部产生满足的体验,能够对个体产生持久而巨大的激励作用。二者的需求存在性质上的差异。

(二)理想信念的表达与大学生实际需求相脱节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它的确立是个体自觉接受并内化的结果,而这种内化过程又是与个人需求相联系的。需求是人所具有的一种内在本能,它并不等同于自私自利、个人主义,而是人之为人的合理表现[4]。理想从主体的角度可以划分为“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培育,同样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也离不开无数个人的努力,“小理想”应该是“大理想”的基石。当前在实际中,理论过于抽象化、文本化、高度化,不能够将理论进行大众化、通俗化的表达,对大学生的现实理想缺乏正确的看待与引导,脱离了个人实际需求,无视或轻视了大学生作为个体的价值诉求和人生目标,仅仅通过居高临下的灌输,一味强调“共同理想”、“最高理想”,自然很难被大学生接受,只能成为一种高大、空洞的理论口号,对大学生对理想信念的真正理解与正确树立起不到应有的指引作用。因此,我们需要重视去正确把握个人需求与理想信念的关系。

(三)大学生的多层次实际需求存在对应的现实理想。

作为社会的一部分特殊群体,大学生同样拥有属于自己的多层次的需求,而这些需求也直接产生了他们各种现实理想。

1、大学生的生理需求与生活理想。生理需求是人类为了维持其基本生存最原始、最基本,最必不可少的需求。生活理想则是人们对于基本生活条件的期望与设想。当前,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很受国家,社会,家庭的重视,衣食住行基本上都能够到保障,一些较为贫困的学生也能够得到国家,社会和学校的积极帮扶,没有后顾之忧。因此大部分学生的生理需求与生活理想都能得到基本实现。

2、大学生的安全需求与职业理想。安全需求主要侧重于混乱不稳定或者其它有危险的事情尽量不要发生,现实生活中主要包含社会稳定、职业稳定和生活有保障等。当前我国大学校园教育教学秩序较为正常,学生基本安全与基本花费得到良好保障,因此,他们在这一层次上的理想主要表现为对就业的期待与关注。然而近年来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外部就业环境很不确定,给大学生的职业理想带来了冲击。

3、大学生爱和归属的需要与人际理想。爱和归属需要也称为社交需要,人们需要亲朋好友的爱,希望与周围的人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渴望得到社会,团体与个人的认可、接受。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都离不开人际交往,他们的人际理想表现为渴望拥有良好的社交能力与广泛的社交机会,多认识朋友并能够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4、大学生的尊重需求与价值理想。“尊重需求包括自尊和被他人的尊重。最稳定和最健康的自尊建立在当之无愧的来自他人的尊敬之上”[5],因此,个人价值的实现是尊重需要满足的前提条件。大学生期望通过积极的意见表达,通过实力展示,获得社会与他人的注意与认可。并最终获得自信与自尊。

5、大学生的自我实现需求与人格理想。所谓自我实现的需要,就是“人对于自我发挥和完成的欲望,也就是一种使他的潜力得以实现的倾向,这种倾向可以说是一个人越来越成为独特的哪个人,成为他所能够成为的一切。[6]”大学生渴望一个积极的,稳定的,公平的外部环境使自己真正的内在潜能得到发挥,当前职业理想,人际理想,价值理想的实现受到的限制都对人格理想的实现造成了冲击。

二、中国梦结合了大学生的实际需求,指引着大学生的理想的实现

篇(4)

[3]林伟毅.以中国梦推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4(01).

篇(5)

21世纪国家的发展需要素质全面的综合性人才,大学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的场所,如何做好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是每一所高校所应该重视和研究的课题。

一、要做好理想信念教育,必须首先认识到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

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开展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是增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素质的核心任务之一。作为培养祖国建设人才摇篮的高校,必须把理想信念教育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来抓。

当代大学生是拥有现代科学知识的高素质人才群体,在未来经济发展中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生正处于理想信念教育成型期,思维活跃,自尊意识突出,具有强烈的成才愿望,在复杂的社会生活环境中,很容易为外界感染和侵蚀,受到市场经济的种种负面影响的冲击。大力强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不断加强基本理论教育,用科学发展观统一学生的思想认识,已是当务之急。

近年来,个别大学生生活缺乏明确的目标,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甚至走上了极端道路。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只因打牌不合锤杀了自己的四名同学;上海某名牌高校学生运用高科技手段窃取国家资金数千万元。出现上述问题与学校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密不可分。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环境,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积极主动帮助学生树牢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理想信念教育要以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为研究依据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新的社会环境使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新的特点,只有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这些新特点,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才能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摆脱空洞的说教方式,增强说服力和吸引力,把大学生的思想统一到社会主义主旋律上来。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更加追求物质利益分配中的公平;(2)要求面对现实;(3)普遍具有程度不同的逆反心理;(4)习惯于独立地进行比较和判断;(5)渴望及时、多样的思想交流。

不能否认,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在新时期得到了加强和改进,逐渐走向科学化、实效化。但由于对新时期急剧变革的现实及其特点缺少深入的研究,也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当前,加强和改进思想教育工作,最紧要的就是研究和适应新变化,探索新方法。

三、明确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内容

新时期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内容和任务就是通过引导和组织学生对科学体系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思想上为国家建设、民族复兴培养合格的高素质人才。

世界观是一个人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它包括自然观、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一个人的世界观是否正确,将直接影响他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人生观被认为是对人生的意义和目的的根本观点,是人生的坐标。价值观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需求所表现出来的评价,它包括对人的生存和生活意义即人生观的看法,它是属于个性倾向性的范畴。价值观的含义很广,包括从人生的基本价值取向到个人对具体事物的态度。

每个人都期盼着自己有一个美好的人生,成为事业的成功者,当代大学生们也不例外,但这仅凭一个努力成才的美好愿望是不够的,还必须建立起科学、乐观、正确的世界观,明确自己的人生责任。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只有积极推动祖国向现代化强国发展的世界观才是科学的。当代大学生要将个人事业的成功与祖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就结合起来,将个人的人生实践与为人民服务结合起来,这样人生目的才具有完整性、高尚性和永恒性。

四、如何做好理想信念教育工作

1.根据大学生思想的新变化和新特点,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原则方法的更新势在必行

要坚持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平等的原则。教育者与被教育者需要相互间的尊重;教育者要切忌居高临下的指挥和训导姿态,要尊重学生思想中的合理成分。

要坚持由浅入深的渐进原则。因为学生思想意识形成的过程,往往是从浅层次的心理感受层面,提升到理性层面的过程。思想教育也应该从浅层面的心理感受入手,逐步达到深层思想方面的问题。

要坚持真诚坚定的原则。教育者只有对自己教育的理想信念教育坚信不移,才能产生真诚的力量,使学生年受到震撼和感染。否则是不会取得积极效果的。

要坚持灵活性原则。教育者应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和问题,灵活机动地采用各种方法,解决各种思想教育过程中的问题。

要坚持惩戒管教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从某种意义上说,惩戒也是一种必要的教育,而在惩戒的同时把刚、柔两个方面的力量结合起来,方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2.要重视教育工作者及教育机构在理想信念教育方面的作用

教师是教育者,是学生才能的挖掘者,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在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方面,教师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师必须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现想信念教育要求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师在这方面首先要做到。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与学生的交流即教育的过程中,感染学生,取得积极的效果。

教师要进行自我教育。教师必须明确地认识到:教师只有先受教育,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教育别人;教师只有诚心诚意地自我教育,才能诚心诚意地去教育学生。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教育,首先要了解学生内心的理想信念教育,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才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至于以偏概全、以点盖面。

3.理想信念教育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营造社会氛围上下功夫

当前社会信息时代早已到来,网络对思想活跃的大学生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大学生普遍喜欢从网络上捕捉自己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网络上年轻群体的思想脉搏从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趋向。大学生对网络的如此依赖,也给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新的平台和园地。因此,除了通过传统手段开展教育之外,一定要高度重视网络利用,大力加强校园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有针对性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

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是一个需要长期深入研究的课题,需要教育界各位同仁的共同探讨,也需要这个社会各阶层的关心。希望通过不断地探讨和努力,能够切实把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纳入到社会主义主旋律之中,发挥它应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光明日报.

[2]珀金.论教师的作用.

篇(6)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6-0064-02

一、中国梦与理想信念

2012年11月29日,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时指出,“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最强音。十报告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的根本要求,其本质简单归结为: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的中国梦。这个现实的中国梦就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一个、两个、三个直至千千万万个梦想汇聚起来所形成的一个大的梦想体。理想信念是“理想”和“信念”两个词有机融合为一体的。“理想”是对未来的期盼和期望,是人生追求的奋斗目标。“信念”是确信某种思想见解或理论实践,并以之为准则付诸实践。理想信念是人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反映[1]。崇高的理想信念会激发人们的热情,振奋人们的精神,鼓舞人们的斗志。中国梦就是所有中国人理想信念的汇聚。一方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国梦为我们提供了共同的理想及为之努力的方向;另一方面,我们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促进国家发展,绵延历史记忆,推动中国梦实现的精神动力。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有每个人坚定社会责任感,发挥主人翁意识,通过个人奋斗实现自身价值,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心怀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热爱祖国、爱岗敬业,才能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发展成果、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2]。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建设祖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的重要使命,大学生个人梦想的汇集就是伟大的中国梦,自我价值实现的累积才能创造巨大的社会价值。大学生只有坚定理想信念,以小我激发大我,才能铸就中国梦这个更加辉煌的事业。

二、中国梦背景下,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必要性

1.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理想信念是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民族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理想信念发挥着凝聚人心、团结奋斗、克服一切艰难困苦、夺取革命胜利的强大作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他们是否具有崇高坚定的理想信念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关系到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建设,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而关系到中国梦的顺利实现。因此,必须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引导他们树立和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克服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面临严峻挑战,阻碍中国梦的实现。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全球化的渗透,大学生深受各种错误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影响。一方面,部分大学生贪图享受、不思进取、崇尚金钱,把“成为百万富翁”、“有房有车”视为自己人生追求的最大目标,淡化了对远大理想的追求,出现了信仰危机;另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其强大的经济和科技实力,不断加强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思想文化渗透,尤其是通过互联网、多媒体等传播渠道,大量地灌输西方意识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其理想信念的迷失和扭曲。如果大学生当中出现的理想缺失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那么文化强国建设将无从谈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将成为海市蜃楼。可以说,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之途,也是伟大的中国梦的实现之路。

三、以“中国梦”引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高校应该抓住实现“中国梦”这个契机,以“中国梦”引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用“中国梦”强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1.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高校应该不断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从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课程入手,进一步加强授课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改革其授课内容、授课方式、方法,以激发学生的潜在兴趣出发,加深印象,通过改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要有崇高坚定的理想信念。同时,发挥课程育人功能,借助课程渗透作用,抓住实现“中国梦”这个契机,通过讲座论坛形式,学校组织开展国家形势政策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组织讨论两会精神,引导大学生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使他们认识到自己身上担负的重任,从而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大中国梦的理想信念。

2.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理想信念教育的良好氛围。大学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其校园文化无时无刻不在熏陶影响着大学生。高校应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营造健康、和谐的文化氛围和良好环境,通过建设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比如:以当前大力宣传“中国梦”为背景,学校组织开展以“中国梦”为主题,集科技、学术、娱乐、教育为一体,体现各个院系自身专业特点,具有积极向上意义的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科技学术活动,无形中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3.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渗透理想信念教育。社会实践活动是促使大学生理想信念从形成到成熟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高校应该积极主动地结合“中国梦”主题教育和大学生的特点,培养大学生运用的立场和观点去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把企业、社区、基层、农村作为大学生的实践基地,使他们在实践中充分认识到国家的方针、政策,充分体会到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从而达到认识自己、锻炼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的目的,形成健康的人格,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4.充分利用网络新阵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近几年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型重要阵地,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养成。因此,高校要主动占领诸如微博、校内网、QQ群等网络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学习教育。高校应该充分发挥网络新阵地的优势,不断提高网络队伍建设,提高网络技术建设,积极开发建设理想信念教育专题网站,采用寓教于乐的宣传教育方式,开设红色教育、学习专栏、在线党校、校园新闻、校园论坛、心理咨询、校长信箱等,不断提高栏目的影响力、吸引力和点击率,加强思想引导,无形之中做到理想信念教育。

篇(7)

(一)新媒体给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带来的机遇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传统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新媒体最大的特征就是信息传播即时快捷,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只需轻轻点击鼠标或手机按键,就可以搭建思想共享平台,及时高效地进行网络信息交换。教师通过新媒体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需求,了解学生关注的热点,并且使用新媒体传播的语言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引导,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扩大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时间和空间的覆盖面,使全天候教育成为可能,增强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正对性和时效性。新媒体信息传播具有的平等性和自由性还有利于打破沟通隔阂,增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亲和力,新媒体提供的是一个开放自由平等的平台,打破了教育双方在现实生活中的心理界限,无形中化解了师生隔阂,创设了一个民主开放的教育氛围,在其间进行得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舒缓而有效的,利用诸如QQ,微博,BBS等新媒体进行平等自由交流,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信任得到加强,学生敢于释放真实感情,真正实现畅所欲言,增强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亲和力。

(二)新媒体给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带来的挑战

大学生在新媒体的传播下,能够快速的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那些信息在拥有一些积极意义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的消极的影响。大学生的人生阅历还比较的匮乏,他们无法分清事物的好坏,从而影响到了大学生的行为,某些大学生会利用新媒体作为考试作弊和对社会、学校表达不满、随意发泄、恶意诽谤的工具。大学生对新媒体的异化使用会严重削弱理想信念教育的正面引导作用。与此同时,新媒体也为大学生的学习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使学习更具自主性,在网上了解的知识和信息甚至超过了传统的课堂模式,有时他们获取知识信息的速度和广度甚至超过教师。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与时俱进,不断迎接新挑战,及时掌握新媒体的操作技术,学习新的交流方式,真正掌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动态,有效开展各项教育工作。一部能上网的手机即可完全取代PC机,实现彻底的掌上操作,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通过手机实现虚拟的交流。这种便捷性和隐蔽性给大学生造成一种“自由”的幻觉和“为所欲为”的冲动,因此会导致一些学生失去自控能力,沉溺其中不能自拔。长期过度沉迷于虚拟世界,容易导致个体社会功能的缺失,导致个人与现实社会的隔离,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严重者甚至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二、新媒体环境下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途径

篇(8)

 

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学生是拥有现代科学知识的人才群体,在未来经济发展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他们不仅比较系统地掌握了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的现代专门科学知识,是未来知识和科技创新的主体;而且拥有较系统的现代管理科学知识,毕业后将成为各部门或单位的骨干。当代大学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了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极端重要性。 

一、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问题的原因分析 

1.一些地方、部门和学校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环境,不能形成全社会关心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合力;学校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不强,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结合不紧,哲学社会科学的教材和教学内容滞后,缺乏吸引力和说服力;尤其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大学生在对待理论的态度问题上采取实用主义态度。往往只是把理论学习的目的定位于拿文凭或考研提高考分,而不是在掌握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上下功夫,未能牢固地树立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社会生活环境日趋复杂。当今时代是一个伟大变革的时代,社会环境复杂多变。改革开放在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和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些腐朽、消极的东西,使我们的社会呈现出多种思想观念并存的局面;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变革、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变革中,我国社会经济成分、利益分配、组织形式、就业方式以及人们生活方式日益多样化;经济全球化和网络信息时代给“黄、赔、毒、那”等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的传播提供了便利,一些消极的、腐朽的、落后的东西沉渣泛起。这种社会生活环境前所未有的复杂性,使人们对现实政策的评判、对社会与个人前途的期望发生巨大变化。大学生是一个容易为外界感染的群体,对市场经济的种种负面作用“免疫力”不强,自然更容易受到侵蚀。 

3.独生子女性格特点独特。当前,我国在校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是在过多家庭照顾下长大的,有很强的优越感,缺乏人际交往的训练和艰苦环境的磨练。独生子女独特的生活环境使当代大学生一定程度上存在“一个中心”,“两个矛盾”,“三个压力”。一个中心就是以自我成才为中心;两个矛盾就是自我期望值高与现实实现率低的矛盾,对环境高要求与自身低奉献的矛盾;三个压力就是学习、生活、就业压力。尤其是生活压力,除了部分特因生外,主要体现为一些长期养尊处优的独生子女生活自理能力弱,面对挫折和新环境自我调节能力不强。这就使得原来比较直接的“理想目标”教育,对这代大学生难以发挥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努力增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感染力。 

二、加强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对策 

第一,要在回答热点难点问题上下功夫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视野开阔,对各种问题尤其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兴趣浓厚。要增强教育的感染力,首先,必须回答好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提高他们学理论、用理论的兴趣。其次,要在满足成长需求上下功夫。当代大学生越来越重视个性培养和自我设计,越来越看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为此,必须热切关注大学生成长中的困惑,满足他们成长中对理想信念的需求。要在特大道理讲透的同时,将小道理讲深,让他们切实认识到理想信念教育一辈子受益,从而增强接受理想信念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再次,要在营造氛围上下功夫。当前,由于信息更加公开,传播更加快捷,发泄情感的方式更加直白,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更加容易捕捉,思想脉搏也更加容易把握;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加强,给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也提供了新的园地。这些,都有利于理想信念教育氛围的营造。因此,除了通过传统手段开展教育,营造氛围外,一定要高度重视利用网络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大力加强校园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 

第二,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坚强的意志品质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人的意志总是在实践中培养和锻炼出来的。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活动也是一种实践活动。在这些活动中遇到困难与挫折时,要会充分调动自己的力量去克服和战胜它,且不可退缩和畏惧。这个过程也是锻炼意志,发展意志品质的过程。 

第三,学会自我调控、自我超越 

能够及时疏散和排解心中的抑郁与不快于愉快的心境之中。 

(1)做情绪的主人。在受挫后,若情绪过激,失去控制,就易产生心理失常,不仅会伤身体,还会做出一些危害他人或社会的事,于己于人都不利。要善于控制个人的不良情绪,维持心理平衡。当喜则喜,喜而不狂;当悲则悲,悲而不伤。要掌握好“度”,切不可过头。 

(2)超越挫折。要摆脱不良情绪,保持愉快的心理体验,就要学会超越自我,进行积极的心理防卫。具体方法是:第一,升华。能够及时将狭隘的个人目标升华到社会化的大目标上来,追求更崇高、更伟大的目标。这种升华,能使人的精神境界更高尚,从而摆脱了个人主义的小圈子,使人心胸更宽广,视野更开阔。如:大学生失恋后,能够及时摆脱因失恋造成的那种痛苦心境,把目标定位到学好专业知识,为祖国建设而刻苦学习这个积极目标上来。第二,代偿。当一个人在某个方面受挫后,能够及时调整方向。用自己的优势和专长来替补。这是一种移换,一种以彼补此的方法,能够快速摆脱挫折心境,实现心理平衡。第三,幽默。当你的心情处于不愉快状态下,无法排解时,不妨来点幽默,哪怕是“阿q”式的解嘲,都有助于解除心理压力,人际关系,缓解紧张情绪,忘却痛苦与烦恼,尽快获得愉快心情。 

三、结论 

在新的世纪里,大学生如何适应时代要求,紧跟时代步伐不致落伍,已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和广大学生关注的焦点。新时期的大学生不仅要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还应该具有健康体魄和心理,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勇于同困难和挫折作斗争的精神,这样才能更好的迎接竞争和挑战。 

 

篇(9)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从当前形势来看,国际上,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互联网的普及,西方国家不断传递资本主义的价值观,网络信息的良莠不齐,影响当代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给高校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增加了难度。

(一)多元文化冲突,大学生理想信念观念淡化。市场经济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最终目标,利益成为统领人们思想的核心要素,在利益最大化的负面影响下,人们的奉献意识日趋弱化,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思想有所滋长。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速度的加快,国与国之间的界限也日益淡化,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观念也乘虚而入。

(二)实用主义、拜金主义抬头。来自国际环境的影响使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面临新的难题。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不断升级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大学生被置于全球化的浪潮之中,无时无刻都面临着西方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信仰危机、生存危机和多元文化价值共生共存等问题都影响着他们的思维方向。以为主阵营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中国的传统文化价值观体系中以儒家道德伦理为核心的人伦秩序受到西方腐朽文化的严峻挑战。

(三)教学内容单调,缺少情感体验。大学生作为最具有朝气和锐气的特殊群体,理应去追求个性和找寻自由,单纯或者是过多的理论灌输,只会导致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既不会激发学生树立崇高理想信念的热情,还会导致学生产生抵触、不满,甚至逆反等负面情绪。理想信念教育要想深入人心,不能只停留在认知层面,而需要内化为一种情感。这就要求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情感体验,加强对的情感认同。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提升策略

加强和改进“90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既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也是一项长期和复杂的系统工程。因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不是仅仅通过一门课程或者几次实践活动就能够解决他们在现实中所遇到的问题。在日常教学与管理中,我们必须把加强和改进“90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常抓不懈,从而抓出成效。

(一)把时代精神作为贯穿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线。一是在深入学习和领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把握时代精神。政治理论教学,不仅要讲透理论内涵,更要引导学生把握科学方法。二是要在坚持以引领的社会思潮中把握时代脉搏。三是把弘扬民族精神与把握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弘扬和学习时代精神不是搞,任何民族没有历史就没有现在和未来,只有把弘扬民族精神和培育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才能够引导学生从心理层面上自觉的认同时代精神。

(二)建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队伍立体化网络。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动员全校各级学生管理工作部门的教师和学生一道来推动,形成“学校―院系―班级”三级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网,构造立体化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体系,具体应由校院(系) 党总支主抓,宣传部、学生工作处(部) 、校团委、勤工俭学中心、学生公寓管理中心、班级党团学生组织及学生社团等部门互相配合、分工负责、明确目标,以管理为手段、以服务为保障,形成“梯形”的队伍结构,凝练整体力量,保证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普及开展且深入人心,达到受教育的目的。

(三)坚持学生自我教育与相互教育的统一。实践证明,只有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各种有效的教育手段才能调动他们参与学校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把理想信念教育转化为大学生内在需求,变成他们主动和自发的去提升自身的理想信念水平,从而不断提高自我学习、自我控制、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不仅如此,大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和自我反省,也可以对自己有一个较为清楚的了解和定位,从而确立起符合自身情况的人生规划和理想。

(四)加强网络教育和管理。在利用网络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时,我们必须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要将传统的学校教育内容与现代的网络教育相结合,探寻理想信念教育的新载体。第二,要积极建立“红色网站”,开通网络心理咨询、电子信箱、QQ聊天、BBS论坛、博客、微博等多种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式,这都有利于教育者及时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他们的需求,随时随地为理想信念教育铺设阵地,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当前,努力探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新途径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手段,是形成综合育人的有效机制,是高校提升大学生理想信念水平的现实需要。现阶段,我们必须正视和重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任务的复杂性、长期性与艰巨性,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实施路径,以促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水平的全面提升,为提高当代大学生素质和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篇(10)

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学生是拥有现代科学知识的人才群体,在未来经济发展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他们不仅比较系统地掌握了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的现代专门科学知识,是未来知识和科技创新的主体;而且拥有较系统的现代管理科学知识,毕业后将成为各部门或单位的骨干。当代大学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了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极端重要性。

一、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问题的原因分析

1.一些地方、部门和学校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环境,不能形成全社会关心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合力;学校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不强,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结合不紧,哲学社会科学的教材和教学内容滞后,缺乏吸引力和说服力;尤其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大学生在对待理论的态度问题上采取实用主义态度。往往只是把理论学习的目的定位于拿文凭或考研提高考分,而不是在掌握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上下功夫,未能牢固地树立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社会生活环境日趋复杂。当今时代是一个伟大变革的时代,社会环境复杂多变。改革开放在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和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些腐朽、消极的东西,使我们的社会呈现出多种思想观念并存的局面;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变革、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变革中,我国社会经济成分、利益分配、组织形式、就业方式以及人们生活方式日益多样化;经济全球化和网络信息时代给“黄、赔、毒、那”等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的传播提供了便利,一些消极的、腐朽的、落后的东西沉渣泛起。这种社会生活环境前所未有的复杂性,使人们对现实政策的评判、对社会与个人前途的期望发生巨大变化。大学生是一个容易为外界感染的群体,对市场经济的种种负面作用“免疫力”不强,自然更容易受到侵蚀。

3.独生子女性格特点独特。当前,我国在校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是在过多家庭照顾下长大的,有很强的优越感,缺乏人际交往的训练和艰苦环境的磨练。独生子女独特的生活环境使当代大学生一定程度上存在“一个中心”,“两个矛盾”,“三个压力”。一个中心就是以自我成才为中心;两个矛盾就是自我期望值高与现实实现率低的矛盾,对环境高要求与自身低奉献的矛盾;三个压力就是学习、生活、就业压力。尤其是生活压力,除了部分特因生外,主要体现为一些长期养尊处优的独生子女生活自理能力弱,面对挫折和新环境自我调节能力不强。这就使得原来比较直接的“理想目标”教育,对这代大学生难以发挥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努力增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感染力。

二、加强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对策

第一,要在回答热点难点问题上下功夫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视野开阔,对各种问题尤其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兴趣浓厚。要增强教育的感染力,首先,必须回答好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提高他们学理论、用理论的兴趣。其次,要在满足成长需求上下功夫。当代大学生越来越重视个性培养和自我设计,越来越看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为此,必须热切关注大学生成长中的困惑,满足他们成长中对理想信念的需求。要在特大道理讲透的同时,将小道理讲深,让他们切实认识到理想信念教育一辈子受益,从而增强接受理想信念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再次,要在营造氛围上下功夫。当前,由于信息更加公开,传播更加快捷,发泄情感的方式更加直白,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更加容易捕捉,思想脉搏也更加容易把握;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加强,给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也提供了新的园地。这些,都有利于理想信念教育氛围的营造。因此,除了通过传统手段开展教育,营造氛围外,一定要高度重视利用网络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大力加强校园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

第二,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坚强的意志品质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人的意志总是在实践中培养和锻炼出来的。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活动也是一种实践活动。在这些活动中遇到困难与挫折时,要会充分调动自己的力量去克服和战胜它,且不可退缩和畏惧。这个过程也是锻炼意志,发展意志品质的过程。

第三,学会自我调控、自我超越

能够及时疏散和排解心中的抑郁与不快于愉快的心境之中。

(1)做情绪的主人。在受挫后,若情绪过激,失去控制,就易产生心理失常,不仅会伤身体,还会做出一些危害他人或社会的事,于己于人都不利。要善于控制个人的不良情绪,维持心理平衡。当喜则喜,喜而不狂;当悲则悲,悲而不伤。要掌握好“度”,切不可过头。

(2)超越挫折。要摆脱不良情绪,保持愉快的心理体验,就要学会超越自我,进行积极的心理防卫。具体方法是:第一,升华。能够及时将狭隘的个人目标升华到社会化的大目标上来,追求更崇高、更伟大的目标。这种升华,能使人的精神境界更高尚,从而摆脱了个人主义的小圈子,使人心胸更宽广,视野更开阔。如:大学生失恋后,能够及时摆脱因失恋造成的那种痛苦心境,把目标定位到学好专业知识,为祖国建设而刻苦学习这个积极目标上来。第二,代偿。当一个人在某个方面受挫后,能够及时调整方向。用自己的优势和专长来替补。这是一种移换,一种以彼补此的方法,能够快速摆脱挫折心境,实现心理平衡。第三,幽默。当你的心情处于不愉快状态下,无法排解时,不妨来点幽默,哪怕是“阿Q”式的解嘲,都有助于解除心理压力,人际关系,缓解紧张情绪,忘却痛苦与烦恼,尽快获得愉快心情。

三、结论

在新的世纪里,大学生如何适应时代要求,紧跟时代步伐不致落伍,已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和广大学生关注的焦点。新时期的大学生不仅要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还应该具有健康体魄和心理,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勇于同困难和挫折作斗争的精神,这样才能更好的迎接竞争和挑战。

上一篇: 工作学习体会 下一篇: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