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主要先进事迹汇总十篇

时间:2022-12-14 09:53:4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教师主要先进事迹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教师主要先进事迹

篇(1)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加深印象,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够唤醒全体学生的认知思维,让学生主动探索,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提高参与意识、提高自主学习的兴趣。

二、指导学生制定自主学习计划

学习计划是调控学生学习的准绳,也是连接教师与学生学习状况的纽带,而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已制定学习计划可以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培养自觉性。当然计划在时间安排、内容安排上要合理,并要让计划落到实处,计划要实在,要写实际的东西,而且要能够做到的,能够落到实处的,内容要求有:学期计划、章节计划、周计划、天计划,使自己的行动,能够被科学的规划起来。计划有两份,一份自己保存,一份交给我,我随机抽查学生执行计划的情况。

三、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预习是学生正确学习,理解掌握课本知识,学习阅读方法,培养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学习形式,是课堂教学的基础。重视预习环节,强化指导训练,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措施。老师可以在指导学生制定预习提纲,选择预习形式,采用不同的预习方法,检查预习效果等方面加以细化,在预习过程中要让学生知道做什么、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发现并提出问题。我在指导学生预习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自觉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有意识地通过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提高上课听课效率做好准备。

四、指导学生复习巩固、查漏补缺

只有掌握了的知识才是属于自己的知识。当日知识当日复习,需要的时间小,效率高。因此,我指导学生及时复习巩固当天所学知识,并尽量系统整合。最好做到今天事今天完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良性循环。并要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时间和内容,补好自己的薄弱学科和薄弱环节。系统复习掌握基础知识和归纳整理错题要兼顾,并针对错题,多做练习,巩固提高。

五、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学生中存在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多样化,所以要安排时间和空间进行个别指导。我利用课堂的教学时间和课外时间,尽量安排给学生有针对性地个别指导。如课堂上在全体学生独立思考阶段,这时有2、3分钟时间,我离开讲台,蹲下身子与学生一起学习,个别指导,实现了师生角色的转换,逐渐成为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六、相信学生的自主学习

目前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师不敢放手发动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究其原因就在于教师虽然在理论上接受“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新理念,但在行动上仍然不相信学生,对学生不放心,还由于不少教师对如何指导学生自学以及如何驾驭新形势下的课堂缺乏必要的思想和经验准备。我充分认识到学生自学更能提高学习效率,平时教师需要讲几十分钟的内容,学生往往自学不到十分钟就可以了。通过自学能够掌握知识,本身就是对学生自学能力的最大的肯定,从而使自学积极性更高。在课堂上,充分相信学生,放手发动,组织不同程度的学生自主、自觉学习,学生学到的不仅是书本知识,还包括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转变,以及学法的积累。

篇(2)

为广泛开展“交通安康杯“活动,加强对安全生产的领导,我局及时充实和调整了安委会领导组织机构,全面落实“一岗双责”制度。每年与直属各单位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明确各单位的安全责任和任务目标。同时制定下发《全年安全工作要点》,对年度安全工作全面部署,确保了安全工作领导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

二、广泛宣传教育,增强全员安全意识,劳动竞赛活动开展的扎实有效

按照省厅的部署,我局积极开展了“交通安全杯“、“安全生产月”、“反三违月”等活动,做到了活动开展有部署、有方案、有宣传、有落实、有总结,达到预期效果。围绕“交通安全杯”劳动竞赛的总体目标和任务,利用广播、标语、黑板报、知识答卷和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开展了以学习《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道路交通安全法》、《超员超限运输车辆管理办法》等法津法规和安全管理知识为内容的活动。施工企业围绕工程建设开展“安全优质工程劳动竞赛”,并针对各自工作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劳动竞赛和技能比武,营造遵章守纪,健康安全的良好氛围。此外,我局继续推行《安全管理评价标准》,并将安全工作纳入争创文明行业活动之中,为做好“交通安全杯”工作奠定了基础。

三、强化措施,抓好专项治理和检查,把安全生产和“交通安全杯”活动贯穿于各项工作中

篇(3)

尽管如今已经进入了21世纪,但在部分农村当中教育仍然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无论是在家长的思想中,还是学生的思想中,读书都不是他们所认为的最好发展方向,有些学生甚至认为读书是毫无用处的。以至于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班级当中虽然有不少学生,但真正听课与学习的少之又少,进而出现了庞大的学困生群体。

笔者认为想要从语文教育角度来实现对学困生的转化,就必须要先转变他们脑海中的错误思想,让他们明白在学习道路上没有什么是能够阻止他们前进的。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选用《我的第一本书》这一教学内容,来帮助学困生转变他们心中错误的思想。通过这一教学内容的学习,学困生不仅感受到了课文当中作者所要表达的亲情和友情,更深刻感受到了学习对于他们未来发展以及生活的重要性。与此同时,笔者将更多的关心与鼓励给予学困生,让他们感受到笔者对于他们的关爱与信任,进而一步一步的彻底将他们思想当中的错误思想剔除,让他们真正回归到快乐的学习生活当中。

二、以兴趣为导向,激发学困生的学习潜力

农村学生不喜欢学习语文,是导致他们成为语文学科学困生的主要原因,而致使学困生不喜欢学习语文的主要原因则是他们的兴趣没有被激发出来。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升学压力成为了影响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在升学压力之下,原本生动的语文教学课堂变得枯燥乏味,面对每天的背诵古诗词、阅读练习以及无尽的作文练习,学生不仅感受不到语文学科的魅力,更是将语文学科的学习看作是一种负担。长此以往,学生必然会走向语文知识学习的下坡路。

想要实现对语文学困生的转变,就必须让他们客观的认识和理解语文学科,并能够感受到语文学科的魅力所在,进而对语文学科产生兴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与他们之间的沟通来了解学生的需求是什么,采用什么方法才能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笔者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利用教材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联,将两门学科或多门学科充分的联系到一起,进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例如笔者通过《生物入侵者》和《奇妙的克隆》等文章来展现语文学科与生物学科之间的联系,让学生通过“一只从未见过的甲虫”来感受到世界未知事物的魅力,从而鼓励他们去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去探寻世界上还未被人们发现的事物,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实现对他们的转变。

三、以鼓励为策略,树立学困生的学习自信心

篇(4)

新课程改革实施已有几个年头,在实施过程中给我们最大的感悟是:教师的专业水平制约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推进,课改要求教师转变角色,由课堂的控制者和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要实现这样的转变,教师需要更新观念,需要提高教育能力,需要转变教育行为,需要提高文化水平等。所以,新课程的实施更需要教师专业成长,纵观各地开展课改的实践经验,只有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带领教师走专业成长之路,才能成为适应现代教育需求的教师,才能成就教师职业的理想境界。

目前,农村教师队伍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呢?笔者对本县的一个乡镇教师队伍情况进行了调查:全镇有初中2所,小学7所,在职教师358人,其中由原民办教师“出生”的占72.6%。由于农村出生人口的下降,中心学校地理位置的偏僻,布局调整难以到位,导致学校规模难以扩大,布点分散,制约了人、财、物的统筹使用。教师过剩新教师难进,使教师的年龄结构不合理,6所村小学,平均年龄50.4岁。技能学科教师更是缺乏,连中心小学也很难配齐专职的音、体、美教师,虽然开足、开齐课程,但很难上好课程。而这种状况在农村是非常普遍的,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可能更严重。要推进课改深入,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培训教师上下功夫,所以,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更是迫在眉睫。新课程要求教师有多种多样的的本领。学校为教师的多向多维发展创造机遇、搭建平台:帮助教师设计个人成长规划;帮助教师设计专业和综合能力规划,如帮助教师确立专业年档发展轨迹;培养与发掘教师的兴趣、特长。学校鼓励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发展兴趣爱好和特长;为教师搭建展示才华、品味成功、实现自我的舞台。

一、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让教师树立良好的职业心态,建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随着改革开发的深入,教师思想也不同程度的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同时由于农村教师工资福利待遇差,工作压力大,社会地位低,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下降,众多的教师职业心态差,职业倦怠感强,许多人只是把教育工作当作一种谋生的职业,上班、下班、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天天如此,年年如此,平平淡淡,终此一生,这种思想严重地阻碍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面对农村教师的实际心理状况,应积极引导教师树立“用职业实现生命的价值”的职业心态,建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把教育当作事业来追求。

1.用道德规范教育教师

引导教师树立敬业爱生、为人师表的教师形象,用典型去引导教师,组织教师学习陶行知、斯霞以及本校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奉献教育的先进事迹,通过师德教育来引导教师爱教育,爱学生,用“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去实现人生的理想和价值,把心献给党的教育事业。对教师的教育和引导,还要注意教师的思想动态,把握教师的思想脉搏,比如在目前教师因受市场经济影响,产生职业倦怠感的情形下,学校应该想方设法使教师守住教育这块净土,守住宁静的心灵,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2.用表彰奖励勉励教师

虽然我们从事教育不是为领导,不是为职称,不是为荣誉,但是通过表彰、奖励、职称晋升可以使教师感到对自己工作成就的认可,所以,学校应当每年都组织开展对优秀教师表彰活动,表彰的形式和内容应当是多样的,如对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优秀校长等的表彰,或通过举办优秀事迹报告会,请优秀教师介绍自己的先进事迹,让教师感到做一名人民教师是无尚的荣耀。

3.用地位待遇激励教师

落实好教师的经济和政治待遇,确保教师队伍的稳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落实确保教师工资正常发放,各种津贴足额到位;在大力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的同时,还要切实关注中老年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建立一支稳定的教师队伍。

这些都为教师专业成长建立了良好的思想和心理基础,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动力”。

二、加强理论学习,引导教师不断吸收新理念

教师不仅是教育者,而且是学习者、研究者。大教育家孔子从没有对自己的知识感到满足,还告诫学生“三人行,必有我师”。教育人对知识的收入与输出有一句经典的话,“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还有人说“要当一流的教师,就要先做一流的学生”,这些可以看出教师这种职业最需要与时俱进,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充实自我,因为教师首要的是学养,其次才是教学的技巧。

新课改提出学生探究学习的理念,教师如果不具备足够的知识,是无法满足,也不能带领学生去对知识探究的。所谓“名师出高徒”就是这个道理。教师工作是繁忙的,如果他游走于繁忙的学校,繁琐的家庭,没有个人学习的时间和计划,那么这样的教师就会变成“教死书,死教书”的教书匠。在这方面,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

1.提高教师文化水平

尽管90%的教师已经达到国家法律规定的学历,但是,还不能赶上教育发展、科技进步的步伐,学校应该指导教师制定个人成长计划,对每个年龄段的教师的学历提升提出不同的要求。还要鼓励和引导教师养成不断学习的习惯,学校要经常对教师的文化专业知识进行考核。

2.加强新课程理论学习

学校应组织教师系统学习《新课程改革方案》、《新课程改革理论辅导》等,必要时可以邀请县内外的专家进行理论辅导。在学习过程中,应就新课程强调的“四个注重”(重过程、重体验、重探究、重整合)、“五个发展”(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进行学习讨论,通过学习讨论,教师深深地意识到,传统教学过程,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已不适应新的教育形势,也不适应“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这一基本教育理念,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师必须转变角色,教师不仅是一部教案剧的编剧、导演、主演,还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伙伴、参谋、鼓动者、裁判,甚至是学生的欣赏者,教师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还应有方法、能力、意识,更有教师人品和学品。学习讨论使教师对教育改革的目标、思路、方法、要求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为了鼓励引导教师不断提升文化专业理论水平,学校应有计划、有目的、有选择地向教师推荐教育理论书籍,建立教育理论学习考核制度。

3.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美国著名心理教育学者波斯纳提出一个著名的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足见教育反思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作用,为了引导广大教师不断反思、不断总结,现在许多学校采取了强行切入的办法,出台了教科研奖励政策,对在县级以上教育刊物刊登的或教育主管部门评选的论文进行奖励,把写总结、写论文作为每一个教师的工作任务下达在年度工作目标中,在职务晋升、骨干教师评选考核中,论文总结占有一定的比重。比如我们学校每年都有上百篇论文在县级以上教育论文评选或教育刊物中获奖或交流发表。为引导教师注重教学过程的反思总结,可以在教师备课笔记中增设教学随笔和教学反思等栏目,使教学反思行为成为教师教学工作的一种自觉习惯。

三、打造教科研平台,为教师提供实践机会

“以研促教,以研兴校”是每一个教育管理者的共同认识,新课改的实施和推进最终落脚点在教学过程。所以,教科研是新课改理论转化为实践的重要一环,这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1.建设教科研队伍

教师专业成长必须有引路人,所以学校的教务处、教科室应配备业务素质高、工作责任心强、具有创新精神管理人员,规模大的学校可设立学科教研组长。

2.构建教科研网络

学校应建立上下联动的教科研网络,就农村学校而言,初中教研网可以由县(教研室)——片(乡镇)——镇(教导处、教科室)——学科教研组构成;小学教研网可以由县(教研室)——中心学校——村学校——学科教研组构成。

3.开展教科研活动

学校要保证教师有充分的时间备课和学习业务。经常性开展教科研活动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师来说,他们能通过参加活动接受到更多的新方法、新理念,提高驾驭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同时给教师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学校每学期都开展“一人一课一评议”的活动,学科教研组学期初就将“一人一课”落实到每个教师,教师要拿出浑身解数来上好这节课,上完课后,还要向教研组成员陈述自己的教学设想和意图,大家开展评议。县教研室、镇中心学校教导处、教科室还应当举行公开课、观摩课,竞赛课,或者是送教下乡等活动,借此传递教改信息和教学经验,使教师在课改实践中不断深入理解新的教学理念,让理念回归课堂,这不仅是对教师教学行为的优化,也是对学生学习行为的优化。

4.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集体备课是大家集体智慧的体现,在新课程背景下,开展这样的备课形式更有利于使教师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更能体现骨干教师引领作用,也是通过活动使教师借他力来提高自己的途径。目前,很多学校都开展了集体备课活动,并采取了“三级备课”的方法,即个人预备——集体讨论——个人实施。形成了“备课即研究,研究即学习”的良好运行机制。

5.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学校应根据教学工作的需要开展教学课题研究,通过课题研究来提高教师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来验证理论的能力,目前,在农村学校对课题研究采取的办法是:乡镇中心学校向县、市申请课题研究项目,经过论证批准后,中心学校再将课题分成若干子项目,分配给年级组、备课组、教研组,让教师带着目标去学习、探索、研究,以此来引导教师用理论去武装自己,做研究型教师。

四、建立常态的培训机制,让教师接受新理念

有组织、有计划开展培训活动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增强教师理论素养,改变教师教学理念的重要途径,学校应制定好教师队伍建设师发展规划,落实具体措施、培训经费、培训目标,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空间、时间和物质保障。目前,对教师的培训大致分为这样的情况:

1.校本培训

由本镇中心学校牵头,制订适应本乡镇教师特点、教学需求的培训计划,并通过教研、讲座、学习等形式开展培训活动。

2.通识培训

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县组织的教材教法培训活动,一般利用暑期进行。

3.学科培训

主要是培训技能科教师,由于目前技能科教师紧缺,有必要对在职的教师进行专业学科知识培训,特别是对音、体、美、计算机等学科的教师进行培训。

五、打造名师成长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化健康成长

课程改革必须有一支改革的主力军、领头人,这样才能全体教师在专业化成长道路走得更远,让教师与名师交流,与专家对话,才能找出差距,反思自我,模仿创造,超越自我。

实施“一三五”工程。所谓“一三五”工程就是针对青年教师成长采取的一项措施,要求青年教师“一年入门,三年达标,五年成为骨干”,这项“凤凰涅槃式”的活动开展以来,使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教师得到了锤炼,每个阶段的考核都要经过职业道德、教学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效果的严格考核,“一三五”工程考核已成为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必须逾越的门坎。

开展骨干教师评选。通过评选骨干教师的形式,来引导教师专业成长也是我们的成功做法。对名师的培养应该注意层次和梯度,让教师逐级而上,在有些地方将骨干教师命名分为培养对象、教坛新秀、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培养对象等六个层次,对已命名的不享有终身制,每年进行考核,优秀者在下次评选中可以自然晋级。笔者所在的县已经评审了四批各个层次的骨干教师。骨干教师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领军人物,在课改中应充分体现其价值,他们必须每人帮扶一个教师,每学年开设4—5次示范课或讲座等,参与研究一个课题项目,读2—3本教育理论专著等等。凡是被任命的骨干教师,在教研经费上给予资助,在晋升职务上给予优先,充分调动了教师专业成长的积极性、主动性。新晨

“一支好的教师队伍,只有靠自己培养。学校领导要全面规划,统筹安排,既要照顾当前教学急需,又要看长远需要。只顾眼前,不下决心有计划培养提高教师,是缺乏远见的领导者。”所以我们应该认识到培养、提高教师的重大意义,这既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教育均衡化的要求。目前,有的学校领导,因为经费紧张,怕影响教学秩序,对教师培训不重视,严重影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这种现象在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教师专业化成长方面方法和途径,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当然,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化成长提出了高要求,我的想法和看法也不一定正确,只是我对此项工作的粗浅认识。

参考文献:

篇(5)

环境资源的建设既是学校文化运作的客观结果,又表达着学校已形成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道德风尚,环境文化时时刻刻影响着每一位师生。我校的环境文化建设把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结合起来。走进校园,巍然厚重的校门东侧,“品格第一,做最好的自己”十个金光闪闪的大字便会映入眼帘,彰显出我校的教育原则。综合楼前主干道两边花坛的绿化图案为“托起明天的太阳”,象征着老师们用勤劳的双手培育着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五棵小树、五个花团,寓意五育并举,在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绿色沃土上,同学们如小树般茁壮成长,学校教育如花团般锦簇芬芳。更值得一提的是分散于校园各处的“成长树”,他们伴随着我校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而茁壮成长,见证了学校的发展,见证了学生的成长,更彰显了我校“把幼苗培育成参天大树”的育人宗旨。

我们把对学生的品格教育融入学校的文化空间,引领师生用双手描绘出校园“文化长廊”这一独特人文景观。每个年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学校品格教育的五大主题为主要内容,定期办好文化长廊。三号教学楼的文化长廊以“感恩”为主题,以“感恩父母、感恩祖国、感恩教师、感恩自然”四个层面分楼层展示,墙壁上错落有致地悬挂着名人小故事、名人名言以及师生书法、绘画、摄影、征文等作品,使文化长廊“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升境界”的育人功能得到了充分发挥。教学楼的大门玻璃上,学校的校风、学风、教风醒目可见。学校宣传栏内展示着小明星的先进事迹,上下楼梯墙上挂有学生优秀作品、安全小卫士、一些安全警示语等,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学校的每一个班级都粘贴了图文并茂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班风、班训、班级口号、光荣榜等。学校还配备了图书室、音乐室、舞蹈室、科学探究室、微机室等,完善的设施配备为培养合格的人才奠定了物质基础。

二、开发校本课程

当前的学校德育,人们往往较多关注其地位的轻重,而较少检讨其操作的合理性与实效性。事实上,目前学校在德育方面存在着很多弊端。第一,在德育目标上,具有明显趋高特点,无论幼儿园还是高中,很少针对不同年龄特点,将德育目标化作具体的、富有针对性的情感品质和思想道德要求。第二,在德育方式上,往往过于重视“我说你听,我授你受”的说教方式,而不重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真切体验、实践磨炼。第三,在德育主体上,往往过分重视学校和教师的育人作用,而忽略对家庭、社会乃至整个环境育人功能以及学生自我教育功能的开发,有时甚至不自觉地将学校和教师置于与学生和整个环境对立的位置。

为了真正将品格要求内化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结合学情、校情,开发了品格教育校本课程――《品格第一,做最好的自己》系列丛书,校本课程共6册,分为“感恩篇、习惯养成篇、诚信篇、责任篇、奉献篇、实践活动篇”。该校本课程是在品格教育方面设计的一个系统的课程体系,它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符合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杜威的“儿童发展论”和柯柏格的“道德发展论”。《品格第一,做最好的自己》校本课程倡导的教学模式,也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育,它通过体验、辨识、激励、纠正、实践、反思等过程,使学生达到知行统一、思改结合;并通过系列拓展活动,使学生具有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这在改变我国基础教育的偏失上是个有益的尝试。

在每个学期的课程安排上按照“因材施教、横向联合、全员参与”的原则,既单独开设品格教育课程(每周一课时),又利用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实践性德育,力求将品格教育做深做细。三月初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活动;“三八”妇女节开展孝敬日活动;植树节开展环保教育活动;清明节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六一”儿童节开展少先队教育活动;九月开展念师恩活动;十月开展爱国教育活动等等。在此基础上,我校坚持以“生活即教育”为引领,将课程资源不断扩展,依托当地有力的企业资源,引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区、走进企业、走向社会,为学生品格的全面发展拓宽教育渠道,从社会资源中选择了敬老院、烟台民兴玻璃厂、烟台舒驰客车厂、军用飞机场、民兵训练基地等作为教育实践基地,让学生们通过实地考察、实践活动等形式,开阔视野。

三、实施多元评价

每个学生都希望在学习和生活中体现出自己的价值,发挥出自己的潜能,不断成长。这正是我们可以最广泛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品格的心理根源。我校在评价上尝试了如下做法:

1.设立“阳光教育――泰邦助学基金”

学校在泰邦地产的大力支持下,建立了10万元的“阳光教育――泰邦助学金”,专门用于对每学年涌现出的优秀教师和学生,进行表彰奖励。学校用这笔资金对优秀学生和学校在“品格教育系列活动”中涌现出来的“诚信之星”“奉献之星”“感恩之星”“文明之星”“责任之星”“阳光少年”进行了物质奖励,从而激励学生向更好、更优的自己发展。

2.建立班级荣誉栏

学校按《开发区中心中学学生一日常规》的相关要求每日进行检查监督,每周一小结,每月一表彰,对表现好的班级在周一升旗仪式时集中表彰,每个班级将获得的荣誉统一贴在班级荣誉栏内,而各年级中得分最高的班级获得本月“流动红旗”,设立“我的班级我骄傲”栏目,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

3.形成“我的足迹――四年影响一生”学生成长档案

学校制定了《开发区中学“阳光少年”激励性评价方案》,变传统的成绩报告单为“我的足迹――四年影响一生”月综合评价制度。评价内容为学生在“感恩”、“责任”“诚信”“习惯”“奉献”“学习”等方面的表现;评价主体为教师、学生本人、同学、学生家长。根据评价结果,学校通过表彰大会、喜报、校园广播、校园网站、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对获奖学生予以表彰和奖励,积聚正能量,弘扬新风尚,有力地促进了学校良好学风、班风和校风的形成。

篇(6)

一、高度重视

在3月5日这个特殊日子到来的时候,我们也以各种方式怀念这位因艰苦朴素和无私奉献而深受广大人民爱戴的战士。区教育局在开学初就下发了相关的活动通知,要求各校组织开展“学习雷锋同志”主题班会活动,也为各学校开展学雷锋活动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引领、促进作用。根据通知精神和各学校学生实际,我们积极布置落实上级要求,制定方案,保证我镇此项工作顺利开展。

二、深入宣传

为了引导学生了解雷锋事迹,把握新时期雷锋精神的时代特征,进一步加强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2月26日升旗仪式上,我们就进行了宣传动员,围绕学习雷锋,明确提出了“三个一”活动要求:寻找身边的一个榜样,学习一种精神,争做一件好事。利用学校广播站进行雷锋事迹的宣讲,开展队会活动。

通过宣传发动,各校学生情绪高涨,有的到图书馆借书,了解雷锋生平;有的上网搜索,掌握学雷锋活动动态;有的找来报刊杂志,学习老一辈的题词;有的成立各假日小队,开展为民活动……同学们在活动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在锻炼中得到了成长。雷锋精神像春风一样拂过了同学们幼小的心灵,播下了乐于奉献乐于助人的种子。

三、实践体验

在大队部、团支部的组织和带领下,各学校认真落实“学习雷锋同志”活动。3月5号,各校师生广泛开展“学习雷锋同志”主题班会活动。除此以外,各中小学立足学校,走向社会开展“小雷锋在行动”活动。大家本着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精神,积极投入到这次活动中去,形式、内容、时间、服务类型等由各学校自定,在这种灵活组织的情况下,各校开展出了形式多样化的活动。中心小学、新开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三所初中的学生还走出校园,向社会奉献爱心,清扫街道,植树绿化……

学生代表到敬老院探望老人,给他们带去简短而精彩的节目,让老人们感到社会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在活动过程中同学们还学到了很多课堂外的知识。组织学生到街道开展捡拾废纸、废旧报纸、塑料瓶、旧电池等活动,弘扬雷锋同志不怕脏、不怕累的精神,为家乡环境美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得到了群众好评。各校低年级的学生在老师带领下在校园内进行义务劳动,清除了卫生死角,还同学们一个干净、舒适的环境,同学在活动中积极地打扫卫生,体会到“劳动最光荣”。另外,还将在“三?八”妇女节、植树节重大节日时,组织学生我为妈妈做一件事活动,为社会、校园绿化做维护等等。为使活动不流于形式,各中队、团支部成立了学雷锋假日小队,经常开展些为民服务活动,向社会和他人奉献爱心,同学们以自身行动实践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诺言,真正做到“人人学雷锋,个个像雷锋,处处有雷锋”。

四、总结评比

为了使活动真正落到实处,彻底克服形式主义,各学校都对活动进行了详细的记载,并要求学生通过活动,写出自己对雷锋精神、对生活态度等的感悟。中心学校进行了学雷锋活动情况汇报总结,并准备对学生感言进行评选交流,汇编成册。

3月5号,“学雷锋日”已经过去,同学们参加学习雷锋活动的热情是这样的积极,雷锋精神依然在我校的每个角落绽放光芒。通过活动,大家体会到,“学雷锋”的目的不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赞赏与表扬,学习雷锋精神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关心每个人,关心每件事,同学团结友爱,生活处处都洋溢着和谐,充满阳光。

阳春三月,和风细雨。我们在春雨中期待,期待发芽开花;我们在春风中摇曳,摇出温馨希望。学雷锋活动将在我

校长期坚持下去,雷锋精神永驻校园,伴祖国的未来茁壮成长。

学雷锋纪念日活动总结二

阳春三月,春风送暖,在这万物复苏的季节,全国的学雷锋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刚刚过去的三月,也是我校的学雷锋活动月。在月初,国红主任作了“学雷锋活动”总动员,全校的教师和学生积极响应号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人帮起,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互帮互助活动。助人为乐的事情多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人少了;相互关怀的人多了,同学间的隔阂少了,我们的同学们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我们班也不例外,紧紧围绕“学习雷锋,奉献爱心”这一主题积极的开展班级建设,组织各项活动,努力把学雷锋活动落实到实处。同学们在活动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在锻炼中得到了成长。雷锋精神像春风一样拂过了同学们稚嫩的心灵,播下了乐于奉献乐于助人的种子。现将本班三月学雷锋活动总结如下:

一、端正思想,提高认识

为了把此次学雷锋活动真正落实到实处,我努力从学生的思想面貌抓起不留于形式,把学雷锋活动和本学期开展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相结合,力求改变学生的精神面貌。从而为班级的稳定和长远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并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埋下一粒希望的种子。召开班会讨论雷蜂精神的实质。许多同学认为学雷锋只是做做好事而已,事实上他们一直也是这样做的。我认为雷锋精神不仅仅是做做好事这么简单,雷锋在学习上的钉子精神、在批评和自我批评方面的敢于直言的精神、在是与非的选择上的立场坚定的精神、在对待同志上的高度热情的精神、在对待工作上的高度负责的精神等方面都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的。

二、广泛宣传,让活动目的深入人心

3月5日是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四十三周年纪念日,我班也召开了学雷锋月动员会,通过晨读“雷锋先进事迹”、讲述全国各地选学雷锋先进典型,书写宣传标语,并充分利用墙报、手抄报等宣传媒介,大力宣传雷锋精神的时代意义和学雷锋先进典型,使这次活动深开展,在全班营造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舆论氛围。

三、成立学雷锋小组,选出组长。

学生以所住村为单位组成学雷锋小组,选出小组长,各小组制定活动计划。教师对学生活动进行全程的指导与监督。对活动开展好的的小组进行表扬,对活动开展情况较差的小组进行督促与帮助。

四、活动开展情况

这次活动主要工作开展如下:

1、一小组少先队员利用节假日到镇政府打扫卫生;二小组到兽医站扫院子;三小组镇敬老中心帮助孤寡老人打扫卫生,整理床被,使其充分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暧;四小组到本村大队擦玻璃、扫地五小组;五小组到孤寡老人家洗衣服。

2、利用节假日,组织本班少先队员到镇商业街清理街道两侧白色垃圾,清除杂草,整理街道两侧乱堆乱放物品,为人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3、在全班组织一次贫困难学生摸底调查工作,针对一些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农户,上门服务,切实解决其急待解决的难点问题。

4、在班内开设学习园地与宣传栏,对雷锋事迹、好人好事进行宣传与表扬,并开展实践活动。为了使德育教育真正的转化为行为,使活动真正落到实处,彻底克服形式主义,我还要求学生通过活动,写出自己对雷锋精神、对生活态度等的感悟。并对学生感言进行了评选交流。

5、为了深入的开展学雷锋活动,改变同学们的精神面貌,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我们班开展了“三要”(要以纯洁的微笑;要以高尚的情操;要以完美的人格)“三不要”(即向不文明语言说不;向不文明行为说不;向不文明习惯说不)活动。开展评比,争创文明小组、礼仪标兵。同学们表现出了高度的热情和积极性。通过此次活动,对改变班级整体精神面貌起到了积极作用。

总之,学雷锋活动月虽已结束,但学雷锋的活动并未结束,我镇继续组织开展学雷锋服务活动,从身边的点滴做起,使这项工作常抓不懈。并在活动过程中,不断改进、完善,争取做到更好。

学雷锋纪念日活动总结三

今年3月5日,“学习雷锋纪念日”不知不觉已经走过了__个年头。

对许多人而言,雷锋不但代表了一种精神,更代表了美好的童年记忆——戴着红领巾做好人好事的那种简单的快乐和真诚。成年后的我们,可能热心地给陌生人指路,可能在公交车上给老人或小孩让座,可能会冒着上当的“风险”给寒风中的乞丐几元钱。我们在做这些“举手之劳”时,也许甚至没有想起雷锋;我们形成这样的善良和热心,也许还有后来其他种种因素,但细究根源,多少总可以追溯到那个童年的雷锋记忆。

但是,记忆之所以美好,往往是由于残缺现实的烘托。每年这个时候,机关部门、社会

团体、中小学校照例要掀起学雷锋热潮,然而,繁花锦簇却无法掩盖来自民间的冷风:“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里来四月走。”这句民谣式的冷嘲,既有对学雷锋活动的形式主义的质疑,也有对雷锋精神的轻慢。

轻慢还包括对雷锋精神的狭隘化。雷锋精神本来包含着爱国、助人、敬业、节俭等诸多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长期以来,却只以“助人”的形式体现在对民众的教育中,一些官员在雷锋精神的学习中成了旁观者。当社会整体面临着“道德滑坡”的问题,只要求民众学习雷锋,是没有说服力的。

篇(7)

一、充分挖掘人的潜力,形成教与学的合力。

1、弘扬敬业精神,激发高三教师的干劲。本届高三教师的年龄结构偏于年轻,三分之一的老师首次任教高三。靠什么来引领这支队伍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针对队伍年轻化的特点,我们认为,年轻固然有其经验不足的劣势,但年轻更有许多积极的因素,年轻人能否干出成绩,关键在于敬业的精神。于是,我们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了教师敬业精神的培养上。一方面,我们通过政治学习、报告讲座等形式扎实开展行风建设、师德教育,在事业心上、价值观上对高三教师进行正面引导;另一方面,我们利用校报、橱窗等阵地,用身边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来激励大家。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高三队伍中,涌现了许多感人的故事:杨发余老师关节炎发作,疼得一夜没有合眼,第二天早晨照常上课;钮勤章老师的小孩在扬州住院治病,他没有耽误一节课;任燕、高秀风两位女教师克服夫妻分居、小孩年幼、公婆年老的困难,教学工作一丝不苟;顾长清老师中途接手高三(6)班的数学,向校长室立下誓言:“为了尽快提高文科重点班的数学成绩,准备歇掉20斤!” 人的潜力是无穷尽的,正是他们的这种敬业精神,带动了全体高三教师,使整个年级形成了良好的势头。

2、强化目标管理,形成奋发向上的动力。学校和高三年级将目标渗透到平时的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在分解目标的同时,帮助高三教师分析目标达成的可能性,寻找目标达成的最佳途径,并且通过一系列的考核机制加以强化,极大地增强了全体高三师生责任感和内驱力。每次大型考试下来,高三年级都将各班达标率和每个教师的学科成绩与高考目标对照,并在年级会议上通报。蹲点干部更是围绕目标做了大量工作。张德明校长分管本届高三年级,他以身作则,认真做好蹲点工作,耐心细致地指导青年教师,成绩突出,所蹲点的历史、地理备课组全县第一,所蹲点的高三(6)班超额完成了本科指标,所指导的相金中老师、钮勤章老师学科成绩名列前茅。由于目标明确,措施到位,xx年高考中,绝大多数班级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特别是高三(8)班,在班主任雍剑老师和其他科任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本科达标率200%,位居全县各班之首。

3、加强沟通交流,建构和谐协作的关系。教育的实质是心与心的碰撞,学校和高三年级部十分重视凝聚人心的工作,始终保持与高三师生的密切接触,发现苗头性问题,便帮助其认真剖析原因,耐心细致地做好说服教育工作,既最大程度地钝化了矛盾,又增进了干群之间、师生之间的彼此理解与信任。校长室的几位同志将主要精力都投放到了高三。他们到高三教室去,到教师的办公室去,他们与高三学生谈心,与高三教师交流。所有这一切,已经成为各位校长的一日常规!在工作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与老师们以心交心,以诚待诚十分重要,在此基础上,善意的批评老师们是乐意接受的。整个一年,尽管竞争的压力很大,尽管管理的力度很强,但整个高三年级始终是一个和谐的群体。人心齐,泰山移,和谐所生发出的生产力是难以估量的。

4、树立高考信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状态。首先,在学校范围内营造大环境,定期更换横幅、标语、戗牌;其次,高三年级认真搞好高考专题宣传,定期介绍高考信息、名校动态、名校友的发展情况;班级内部通过每周主题班会、黑板报、高考专栏、高考倒计时等形式,强化高三竞争意识。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状态,我们十分重视学生理想前途、成人成材、诚信为人、心理健康等教育,努力培养学生勤奋攻读、拼搏进取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高考争胜的信心。在蹲点干部的直接指导下,高三各班结合班级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高三(3)班当初在高二时是一个典型的脏乱差班级,整个班级纪律涣散,学生无心学习。倪瑞峰老师接受该班后,从树立信心入手,通过常规抓状态,班级面貌为之一新,本科达标率同类班级第一。

此外,在中转优工作、学习常规管理和年级考勤等方面,我们不断进行新的探索和尝试,作出了积极的努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努力提高课的质量,追求复习的最大效益。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确保教学进度的严肃性。高三年级在明确学期教学计划的基础上,从高三起始阶段即实行备课组双周教学训练计划,将长计划和短安排有机结合,既体现了学期教学的连贯性,又体现了阶段教学的灵活性。

2、准确定位复习难度,提高课堂复习的针对性。我们把临界生这个群体作为高考复习的主要对象,根据临界生的知识结构、能力层次来设计课堂教学,不片面地追求“高、难、尖”,而是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逐步提高能力要求,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共2页,当前第1页12

3、不断优化课堂结构,力促课堂质量的有效性。首先,我们针对复习课特点,明确复习思路,构建了二轮复习“四合一”的课堂模式:能力训练+试卷讲评+整理消化+纠错巩固。能力训练做到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排查出学生的考点缺陷,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训练;试卷讲评做到在错误率统计和错误原因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讲评,讲评的对象明确定位为中转优学生,评讲效果的衡量标准就是看中转优学生有没有真正搞懂;整理消化首先确保各学科当堂消化的时间;错误率较高的题目在一定的时间长度内,以变形的形式进行纠错巩固训练,同时在各学科的周练中予以体现。

其次,严格规范课堂教学行为,努力提高课堂效益。一方面,我们将教研室的指导性意见和有关要求细化落实,并形成学校内部的课堂教学细则;另一方面,加大听课力度,实行课堂质量考评制度。学校和年级部分别成立了课堂质量考评小组,各考评小组每月随机听课不少于6人,且对被听老师的课堂质量作出评估鉴定。凡被认定为不合格的,将在月度考核中扣除该课老师当月各项津贴总和的5~10%,该项考核还将在学年考核中予以体现。另外,该项考核还将作为师徒结对等第评定的重要依据。学校和年级还定期进行课堂教学质量情况调查,并将调查结果作为学年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

4、狠抓集体备课,增强教学流程的协作性。我们大力倡导组内合作,强力推行教学资源网络共享制。一方面,我们牢牢抓住集体备课这一基础环节,将备课组的集体智慧与教师个人的刻苦钻研有机地结合,通过示范课、研究课、考评课、组内互听课等形式,引导高三教师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另一方面,我们依托学校现有的现代化教学设备,要求每一位老师做到教学资源信息化、公开化,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青年教师经验不足的问题,既提高了教学质量,又缩短了青年教师的成长周期。

此外,在高度重视文化课的同时,我们也十分重视音体美专业高考队的管理,明确规定了专业课的要求,实行专业、文化一体化管理,将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紧密结合起来,使专业考生在专业、文化两个方面齐头并进。

三、切实做好题的文章,发挥训练的最大功能。

1、实行 “下水上岸”制,提高练习质量。学校和年级部明确要求每位高三教师每周必须完成规定的下水作业量,并将完成情况纳入月度业务检查。“下水”是为了“上岸”,教师做题是为了选题,为此,我们加强对选题工作的管理,明确规定练习材料不得照搬现成资料,必须经过专人筛选、备课组集体研讨而成;要先改造,后使用,力求做到选题精当,符合学情。

2、有效监控训练过程,确保训练效度。训练上,我们特别重视训练的计划性,明确要求各备课组每两周制订一份书面训练计划。高三年级严格执行《高三年级部练习印制、批阅的规定》,完善学科练习管理登记制,严把练习的印制关。凡印制的练习都要求教师及时批阅,认真统计分析,对于重点学生更是要求面批到位。我们还十分重视错题档案的建立,指导学生进行自我纠错,并定期进行纠错训练。此外,对考试这一环节,我们严格考试流程,狠抓考风考纪,重视考试心理的调适、答题规范化的指导和应试技能的培养,努力消除非智力因素失分。及时、认真地做好每次考试的质量分析,并使分析结果迅速、直接地指导后面的复习工作。

篇(8)

思想政治教育是国家意志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具体体现,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实践。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主要从事跨境商务活动,应该在培养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的思想导向、价值导向和育人导向。“专业思政“的提出,解决了课程思政中单门课程无法制定完整专业价值培养目标的问题。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思政中,如何画点成线、连线成面,是系统完善的巩固课程思政理念的需要,也是提升和增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育人水平的需要。

1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任何的教学改革,没有教师的参与和实行都不可能取得成功。专业思政最终是要通过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实践,只有专业教师对思政教育在专业课中地融合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的传递给学生。因此,应着力提升专业教师专业能力与思政教育意识的融合,培养一支师德风尚高、业务能力强、育人水平高的专业教师队伍。1.1加强专业教师思想作风建设。专业教师是各专业知识主要传播者,专业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因此在专业思政建设中应该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重要位置。第一,要有制度保证。明确对教师的责任要求,制定具体化、可操作的评价制度,并在职称评定、评奖评优等方面实施激励措施,将师德师风成为教师评价的重要环节。第二,教育者要先受教育。学校可以积极开展教师的师德师风培训和先进事迹的学习活动,使教师更好地树立理论自信。只有专业教师全面理解“专业思政”目的和途径,并对自身问题的总结和反思,才能更好地与学生共同成长。第三,教师要努力提升道德修养。专业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中来,在日常教学中春风化雨滋润学生,塑造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1.2建设一支“教改”“科研”“党建”相贯通的教师队伍。第一,专业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的实践研究应该纳入教师考核和职称评定的评价体系中,从而使科研能力强的团队融入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的研究领域。第二,在专业课的讲授中要从课程设计、课程讲授和结果检验三个环节都进行深入的研究。在课程设计中认真研究课程的特点,结合当前的时事热点和难点,将思政因素融入课程设计中。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言传身教,形成各门专业课的教学方法和教学体系。在教学结果的检验中,要通过思政元素融入前后的对比发现学生的变化,通过观察学生学习的日常和反馈,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从而达到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的育人效果。第三,形成教学团队特有的风格。力争形成一个思想统一,以学生为本,积极向上的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并针对教师团队的特点在价值引导能力、政治理论水平等方面的薄弱环节加强培训和交流。

2构建专业思政体系

在构建的专业思政体系中应当构建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体系和指导思想,包括“坚持什么”和“达成什么”两个核心内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专业思政”就是要构建“专业核心价值构建”和“专业与思政的语境融通”两个部分。2.1专业核心价值体系构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核心价格就是培养政治素质过硬、社会素质高、道德素质强和专业知识掌握扎实的人才。按此要求构建起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一级指标和七个二级指标。四个一级指标分别为政治素质、社会素质、道德素质和其他素质,四个一级指标涵盖了国际经济于贸易专业核心价值体系的主体,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具体的要求。2.2专业课程与思政的融合。根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特点和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对专业思政教学体系进行优化,实现思政课与专业人才培养的全面融合。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深化,我国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专业人才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肺炎疫情爆发以来,跨境电子商务突飞猛进的增长,跨境电子商务实际上是国际贸易的一种新形式。跨境电商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贸易理论和实践知识还要求学生对电子商务手段熟练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接收着来自世界各国的各种信息,并且对国内国际的政治经济形式非常关注,这就要求学生有着更强的批判精神,因此专业教师在专业课程授课过程中融入思政内容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的引导。首先从文本入手,如人才培养方案、实习实训大纲、课程教学大纲、毕业论文要求等这些文本与大学学习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在这些文本中融入“爱国”“敬业”“奉献”等价值元素,并使这些元素具体化,以引导学生的学习。其次从教学入手,从课堂教学尤其是核心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要深入分析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特点、心理需求和价值取向,结合课程的特点编制思政教授指南和教授案例,以便更好地融入专业素养、职业道德等价值因素。这样会促进学生做到学行做的统一。最后从活动入手,主题班会、主题团日、社会实践、新年晚会、主题辩论等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在这些活动中植入“爱国爱党”“四个自信”“奉献人民”等价值元素。

3拓展专业实习实训的育人功能

专业实习实训是开展专业思政不可缺少的环节。拓展专业实习实训的育人功能,需要思考实习实训途径中如何挖掘思政元素,如何践行立德树人的理念。目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习实训主要有认识实习、电子商务实训、外汇市场模拟实训、经济学沙盘实训、计量经济学实训、外贸模拟实训、报关实训、跨境电商综合实训、外贸英语听说实训、虚拟商业社会经营实训等。经过研讨和教学经验,专业教师发现很多部分都可以融入思政的元素。例如,外贸模拟实训可以引导学生明白规则的重要性即“无规矩不成方圆”;关于贸易磋商,可以融入诚信、包容等价值观;外贸英语听说中融入中华传统美德;跨境电商实训中融入中国的创新精神;经济学沙盘实训中融入工匠精神,引导同学们将来的工作中追求精益求精;虚拟商业社会经营实训融入团队精神,让同学们明白热心奉献、团结一心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王育坚,张俊玲,刘晓晓,等.以“专业思政”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以北京联合大学智慧城市学院为例[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21,35(01):45-51.

[2]房小可,朱建邦.论“课程思政”与“专业思政”的关系———以北京联合大学为例[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21,35(01):52-56.

[3]刘彤.传媒类“专业思政”建设的三个突破口[J].传媒,2020,(24):85-87.

[4]戴艳艳.旅游管理专业“三位一体”思政链体系构建探究[J].国际公关,2020,(08):174-175.

篇(9)

现在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全新的初级中学,学校有教职员工近200人,有45个教学班,学生达2200余人,规模是以前的3倍。如何处理好这个问题,显得更加重要。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我们现在的操作方法有了很大的改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首先谈谈如何操作对学生或班集体奖励。在这个方面我们比较注重发挥学生与班主任的主体性,注重评选过程本身的育人作用。其实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评选条件,但不少学校没有注意到操作程序与评分办法的规范性与科学性。在开学不久,我们就调整出台了《文明班级评选条例》,具体说明了评选的程序、条件、和评分办法,使班主任与学生对整个过程都相当了解。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并注意平时对相关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增强了竞争力,使竞争在开学就开始了。下面我具体谈文明班级评选的整个程序。

评选程序依次为:自查、自评阶段---申报阶段---公示后选班---评审阶段---张榜公布评选结果。

(1)自查自评阶段要求班主任组织本班学生根据评选条例进行自查、自评,总结本班所取得的成绩和不足,然后全体讨论决定是否参与文明班级的评选。这样做就将主动权交结了班主任与班集体。

(2)申报阶段如果全班都决定参与竞选,就由班主任或班长代表本班向学校德育处提出正式的书面申请,并准备好各项资料用资料袋装好,编上目录以备检查。如果德育处在规定时间内没有收到申报材料,则意味着该班弃权。在此阶段,各参评班级都要根据评分办法算出自己班的得分,并附上相关的证明材料。

(3)学校德育处接到申报后张榜公布候选班级名单,若在此阶段有人检举榜上的某个班不符合条件,如一学期内重大违纪超过三人次,则德育处将取消该班的资格。

(4)评审阶段首先德育处根据参评班级上交的材料和平常的考评对各班进行量化打分。在量化分中还包括班主任本人得分(5),着重考核班主任的师德、德育科研工作能力和人际关系等。这就把班主任本人的提高与班级的评优捆绑在了一起,促使班主任在班级建设上不断创新,积极投身德育科研,并在日常工作中注意协调各方关系,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班主任的主动性,促进了班主任工作能力的提高。同时,量化分中学习只占了20,余下部分分值中过程管理占了很大的比重,这让那些普通班也有很大的机会获奖,促使包括优班在内的班主任注重过程管理,而强化过程管理恰恰是我们希望的。量化分打出来后,德育处组织人员调查该班任课教师和同学,之后由申报班级的班主任或班长公开陈述本班的成绩与不足,最后由评审小组评审通过,确定最终获得文明班级的名单。

评出文明班级后,将各文明班级的先进事迹做成展板,在全校展出,并请文明班级的班主任老师在全校班主任会上作报告。这个部分相当重要,它是评选工作的延续,也可以说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一来可借此机会进行交流,将经验传授给大家,使校内优秀的德育资源得以充分利用,促进整个班主任队伍的提高;二来可让其他落选的班主任心服口服,同时经过参与评比的过程,可以找出本班在班级建设上存在的不足,找到与优秀班级的差距,以确定今后的工作思路。

对于落选的班级,德育处将根据其材料进行分析与总结,一个一个的找这些班的班主任老师谈心,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缓解他们的不满情绪,鼓励他们继续努力。这样实施以后,班主任与德育处之间的矛盾就小多了,德育处开展工作也就自然而然的顺利多了。

再谈对学生的处罚。以前在处理学生违纪的时候,我们没有一套成熟的处罚条例。因此在处理学生违纪时随意性较大,现在我们制定出了比较合理的处罚条例,明确规定了处罚的范围和级别,使对学生的处罚有法可依。在有了合理的处罚条例后,更重要的就是处罚的原则和程序。

篇(10)

“舆论”就是近期在特定的社会范围内,人们对于某种有争议的社会现象、公共事务等公开表述的意见或态度或信念的集合。这种集合,首先要消除差异性,要能集中地基本地反映大多数人的共同意见。这是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来自于多个个体,体现了某种群体,又约束着每一个个体和群体。舆论导向,也称舆论引导,代表了一种方向。它借助舆论的力量,对人们的意见和看法进行引导,或者说是操纵,以此来影响人们的思想行为,引导他们按照社会管理者,即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统治阶级所制订的路线、方针、规章从事一定的社会活动。高校是教育阵地,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形成的关键期,思想很容易被舆论导向所引导。因此,作为高校思想宣传工作部门,作为高校党政喉舌,高校电视媒体在反映舆论的过程中,肩负着对舆论的引导责任,必须有选择地对社会或校园现象作以报道。

2  高校电视媒体发挥舆论导向作用的现实问题

电视作为一种电子技术,已经慢慢深入到各大高校校园里,几乎所有高校都在早年成立了有线电视台。作为集合声音、画面等多种技术合一的传媒模式,电视媒体具有与众不同的优势。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电视了解校园近期发生的重大党政新闻,或是校园大型活动,抑或是优秀师生的个人先进事迹;另一方面,学生也从电视新闻中所传播的舆论导向中寻求正确的精神引导,进行精神教育。由此可见,校园电视媒体的育人功能正在得到有效的发挥。

然而,这样一个优势显现的传媒模式,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2.1 高校校园电视媒体的传播内容和结构较为单一

校园电视媒体传播的大多是党政新闻、院部动态,最多还有重大节日或晚会的实况转播,在时间上也相对滞后,目前还没有全面实现现场直播。对于社会新闻,或者符合时代特点的新动态,传播得较少。这直接导致校园新闻政治性强,说教性强,而且这种党政大事件跟学生本身的学习生活连接并不是特别紧密,学生不爱看,教师不想看,领导没时间看,慢慢地,校园新闻成为了一种摆设。

2.2 校园电视媒体工作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和相关培训,工作人员业务素质普遍不高

现在的校园电视媒体,真正符合技术要求的业务人员不多,极度缺乏,更多的是培养大批学生团队来运营媒体队伍。但是,学生毕竟还是学生,在暂未开设新闻传播相关专业的高校,教师和学生都是在工作中摸索,在工作中学习,这就导致了校园电视媒体在发展的道路上面对技术不过硬、内容不连贯、形式过于单一等致命的问题。

2.3 校园电视媒体在媒介维护方面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的统一管理

目前,大多数高校都成立了校园电视台,但是真正把校园电视台当作一个标准的播放电视节目的媒体机构的高校并不多。既然称作电视台,那么首先要保证的就是播出节目类型和播出时间相对固定和统一。然而受特定环境影响,校园电视媒体暂时无法实现实时播报,版块也单一地固定为校园新闻这一种,没有进行时间规划、版块规划,没有固定的专题栏目,仅仅靠播报校园党政新闻或学生活动来维持日常节目,呆板单一,周期长时间滞后。另一方面,也导致学生难以从校园电视媒体真正体会到学校与学校、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桥梁纽带关系,并没有完全发挥校园电视媒体成立的初衷。

3  如何进一步发挥高校电视媒体在学生思想教育中的舆论导向作用

针对上面提到的问题,不难得知,要想更好地发挥校园电视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就要从内容、形式、运营、改版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改造。

3.1 关注社会热点,了解时代特点,确立正确的舆论导向

关注社会热点,关注国家的党政方针、中央的重大主题活动,是校园媒体,尤其是电视媒体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作为国家、学校党委和广大教职工、学生之间联系纽带,必须及时并准确地报道国内外的实事热点,并结合实事,邀请相关专家,采访教师、学生等受众进行评论,丰富电视内容,贴近人民生活,用正确的舆论导向来引导广大教职工和学生。高校电视媒体将国家大事,按照类别进行分类,成立专题栏目,进行专项播报。真正地将国家和人民联系在一起,真正地用党和政府的正确舆论导向来指导和教育广大师生。

3.2 运用社会热点,合理设置校园话题,贴近师生生活,增强舆论引导的互动性

有学者指出,“对于舆论形成和发展的主要方式,我国众多的专家和学者认为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自上而下的舆论形成和发展方式;另一种就是自下而上的舆论形成和发展方式。简单来讲,“自上而下的舆论形成和发展方式就是群体中的权威机构发起而播行于一般成员之中;相反即自下而上的舆论形成和发展方式。”通俗地说,自上而下是权威机构意见的下达,自下而上则是群众意愿的现实反映。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校园电视媒体现在即将来临的感恩节推出一个节目《感恩天下》,那么,媒体首先要先宣扬知恩图报的正确认识,形成一定的舆论导向,紧接着深入基层,采访师生对此的看法,一些人会说感恩父母,一些人会说感恩国家,一些人会说感恩母校,等等。这样,就形成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两种模式的有机结合,既成功引导了正确的舆论导向,又提高了校园电视媒体的影响力,何乐而不为。

3.3 加强对高校电视媒体的科学管理,培养一支高素质媒体队伍,科学做好舆论引导

上一篇: 环境工程本科论文 下一篇: 设备管理工作要点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