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护理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2-03-23 22:17:5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临终护理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临终护理论文

篇(1)

1临床资料

本组男32例,女14例,年龄3个月~3岁。Ⅰ度6例,唇红部裂开;Ⅱ度28例,上唇部分裂开,但未及鼻底;Ⅲ度12例,上唇、鼻底完全裂开;Ⅱ度、Ⅲ度患者同时伴发牙槽裂12例,腭裂14例。麻醉方式:基础麻醉+局部麻醉;手术方式:Tennison法11例,Millard法35例。

2护理

2.1心理护理

唇裂患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多较自卑,护理人员应尽可能多与患儿亲密接触、抚摸、拥抱、引逗患儿,给予其情感满足,消除陌生及恐惧感,为进一步治疗及护理打下良好基础。唇裂患儿心理、社会行为能否正常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及家庭每个社会成员的心理状态。唇裂患儿的出生对其家长的打击很大,患儿家长承受着各种不同的心理压力。护理人员应向家长讲解疾病原因,多与家长交流、解释,要告知唇裂患儿智力水平多在正常范围,除部分伴发腭裂的患儿的语音功能稍差外,其智能指标大多正常,使他们正确面对现实,指导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建立健全亲子关系,鼓励孩子以正常心态积极参加社会活动。

2.2术前护理

2.2.1体检

术前对患儿进行全面检查,包括体重、发育、营养状况,局部皮肤有无湿疹、感染等,有无上呼吸道感染及中耳炎,常规胸透、血常规、出凝血时间检查,特别应注意排除先天性心脏病。

2.2.2术前健康教育

介绍手术的必要性,向家属讲明手术是根治唇裂唯一有效的途径,其最佳手术时机为单侧3个月~6个月,双侧唇裂6个月~12个月。唇裂患儿喂养时间相对较长,易发生窒息或梗死,母亲应有耐心。患儿吃奶时宜取半坐位,患儿在进食过程中会吞入大量空气,应常拍其背部助其打嗝,吃完奶后再喂少量水冲洗口腔。术前2d~3d指导家属停止母乳喂养,停止用奶瓶喂奶或喂水,改用小匙或滴管喂奶,以便为术后喂养作准备,因术后初期吸吮不利于术后伤口愈合。

2.2.3监测体温,注意保暖

幼儿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易受外界影响而波动,有时引起体温不升。术前使体温不低于36℃,否则影响患儿血液pH值,不利手术;体温不升时应采取保暖措施,如放入保暖箱或空调房内。

2.2.4术前准备

术前2d开始用0.25%氯霉素眼药水点鼻;术前1d或当日给适量抗生素预防术后感染,用肥皂水和清水洗净面部,用棉棒清洗鼻腔、口腔。术前4h禁止喂奶,可喂食10%葡萄糖注射液30ml~50ml,以免因术后患儿饥饿哭闹引起伤口出血、裂开等。

2.3术后护理

2.3.1回病房前护理

全麻未清醒前,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垫起双肩约15°,使头偏向健侧,保持呼吸道通畅,低流量吸氧,备吸痰器,随时吸出口、鼻腔内血性渗出物和痰液,注意伤口出血情况、口唇颜色,监测生命体征,注意保暖。

2.3.2回病房后护理

患儿回病房后立即用夹板固定双肘,关节制动,以免输液针头脱落及用手搔抓伤口,待其完全清醒后可喂少量糖水,以免饥饿引起哭闹致创口张力增加,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静止痛剂减轻疼痛。嘱家长不要刺激患儿,避免其大声哭闹或嬉笑;看护好患儿,防止跌跤、坠床碰撞创口,引起伤口出血、裂开。

2.3.3伤口处理

患儿术后回病房未清醒前,可给予局部冷敷,减轻局部疼痛、出血、肿胀。有血痂伤口先用3%双氧水清洗血痂,然后用75%酒精清洗消毒,无血痂伤口可直接用75%酒精消毒,如患儿流涕,随时用消毒棉签清除分泌物,保持伤口清洁干燥。为了减少上唇张力,有的患儿需戴唇弓减张固定,唇弓一般在拆线1周后去除,注意观察有无皮肤过敏反应及皮肤压伤,如有应予以调整。为减少患儿啼哭,可适当使用镇静剂,避免伤口裂开或产生明显瘢痕。为使鼻翼塌陷畸形和Ⅱ度以上唇裂患儿术后鼻孔保持良好的形态,可用大小合适的橡皮管支撑患侧鼻孔,凡士林纱条及橡皮管应于术后24h取出,以免导致伤口感染。术后5d~7d分次拆除缝线,红唇内侧及黏膜的缝线不必勉强拆除,可令其自行脱落。拆线后因伤口系初期愈合,尚不牢固,家长要看护好患儿,避免摔倒碰撞使手术伤口裂开。

2.4饮食护理

完全清醒后,协助喂少量温开水或牛奶,勿过烫,用汤匙喂时动作轻、稳、准,不刺激伤口,以防损伤切口或加重疼痛。合并腭裂患儿,口腔与鼻腔相通,口腔清洁差,每次进食后喂患儿几口水,起到漱口作用。

2.5出院健康教育

患儿术后1月内勿吸吮,仍采用汤匙喂食。嘱要让其伤口痂皮自然脱落,切忌搔抓,术后3个月复诊。合并腭裂患儿,指导家长待患儿1.5岁~2岁时手术较为合适,因年龄小耐受性差,手术风险大,年龄过大影响矫形效果,妨碍语音功能恢复等。患儿年龄增大后,唇、鼻部往往又会出现新的畸形,需二期手术治疗,鼻部畸形在14岁后基本稳定,此时手术治疗矫正,可获得最佳效果[2]。

2.6定期电话随访了解创口愈合情况,唇部的功能状态以及患儿心理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讨论

现代医学已经从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与之相适应,护理模式也从单纯的重视病人的生活和疾病的护理发展为全面重视病人生物、心理社会方面对人体健康影响的整体护理。护理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疾病为中心开展护理活动;第二阶段是以病人为中心开展护理活动;第三阶段是以健康为中心开展护理活动。整体护理的目标是根据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多方面的需要,提供适合人的最佳护理,通过护理程序,不但使病人的健康问题得以解决,病人还能够掌握促进健康的方法。超级秘书网

幼儿唇裂修复术,手术前后的细致护理是手术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幼儿生长代谢旺盛,早期进行手术可以尽早地恢复上唇的正常外形和功能,并可使瘢痕减少到最小程度,对伴有牙槽突或腭裂患儿,唇裂整复后在正常位置有肌肉活动,可产生压迫作用,促使牙槽突及腭部裂隙逐渐靠拢,为后期整复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在幼儿期进行唇裂修复,可减少喂养困难,并减少对患儿及其家长的不良心理刺激。唇裂患者(包括术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会面临严重的社会适应问题,在护理上应重视患者的这些问题的解决,使患者成为一个生理及心智健康的人。由于唇裂畸形的治疗涉及多学科,唇裂的护理也要重视护理的连续性、程序性和综合性,强调以患者健康为中心,全方位,不间断而又在不同阶段有所侧重的护理方法,以不同治疗阶段的医院内护理为基础,运用心理学、社会学、营养学等专业知识,综合院外咨询和健康教育使患儿获得全面的治疗与康复。

篇(2)

1.2带教老师及护生相关法律知识缺乏

1.2.1侵权临床教学的一些活动涉及侵犯患者的自由权、知情同意权、隐私权、生命健康权、名誉权等权利[2]。如带教老师让护生给患者进行有创操作前未取得患者的同意或过分夸大护生的操作技能而操作不顺利,或让护生轮流进行操作练习则侵犯了患者的知情同意权、生命健康权;教学查房时带教老师透露患者的隐私,而护生津津乐道地互为传说,或长时间暴露患者身体的敏感部位向护生进行实体讲解与操作演示则有可能侵犯患者的隐私权;借助于治疗需要的名义,限制或剥夺患者的自由,改变患者的生活方式,即是对患者自由权的侵犯。

1.2.2护理记录失去法律依据,损害医院的合法权利带教老师及实习护生缺乏证据意识,如护理记录陈述不清、随意涂改、回顾性记录、记录的内容与医嘱或医疗记录不符、护理措施和过程不全面,虚填观测结果、护理记录随意签名或由实习护生代签名等,都使护理记录失去真实性、完整性,一旦出现纠纷,势必造成举证困难甚至举证失败。

1.2.3师生法律责任不明确有的带教老师不知道护生在执业护士督导下发生差错或事故,除本人负责外,带教老师也要承担法律责任;护生不明确自己的合法身份,对法律责任不明确,脱离带教老师的监督指导,凭印象或感觉擅自执行医嘱并损害患者的利益,护生在承担责任的同时,也连累了带教老师。

1.3护生的护理操作不熟练或违反护理操作规程护生的护理操作技能不熟练,增加患者痛苦;对患者的病情观察没有预见性,健康指导时急于求成;对引进的新设备或更新的仪器使用不熟练等都易引发护理纠纷;若护生违反护理操作规程,会给患者健康带来伤害或造成严重后果,如: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给患者打错针、发错药、输错血;应该做皮试的药物没有做皮试而直接用于患者;违反血管使用原则,造成刺激性药物外渗、局部组织坏死;不认真巡视病房,患者的病情变化未及时发现;违反无菌操作原则,造成患者感染等。

1.4缺乏沟通交流的技巧带教老师、护生与患者之间缺乏情感交流,患者对护生的技术水平缺乏信任,无法理解、配合或满足于临床教学的需要,护生护理操作的机会减少,无法达到教学目标,有时,带教老师事先未告知或未取得患者的同意而让护生进行操作练习则会引起纠纷的发生。

2护理临床教学中纠纷的防范对策

2.1重视带教老师的选拔、培养与管理带教老师的选拔要有一定的标准: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主管护师以上职称,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娴熟的护理技术、责任心强、能尊重、关心、爱护学生等。带教老师要求规范化培养:加强法律知识培训,提高抗风险的能力,保证护患双方利益。实习带教中用法律来约束自己的护理行为,能采取相应措施保障临床教学活动不影响护理质量,从根源上预防习惯侵权的形成,避免护理纠纷的发生;学习临床教学方法,掌握带教技巧,增强带教意识。根据教学的需要,利用患者实体进行教学讲解或操作前,选择合适的、容易沟通的、支持护理工作的患者,并诚恳地告知患者或家属护生实习的目的,以取得其理解与配合;带教老师在让护生进行护理操作前,对护生的操作能力及患者的一般状况做到心中有数;分析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评价操作中存在的不足应避开患者;护生操作失败后,带教老师应向患者表示歉意并由老师接替完成操作,不可过多增加患者的痛苦;带教过程对护生“放手不放眼”,护生进行操作或查房时教师要在现场并能及时提供指导和帮助,做到既对护生实习中的行为负责,也对患者身心健康负责[3];护理学及相关学科新技术、新进展的学习。随着医学的进步,大量新设备的引进与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对护理人员专业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护理人员在精通护理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前提下,不断吸取新知识,才能胜任带教老师的角色,保证护理教学安全,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2.2加强实习护生的法律知识教育吴小玲等[4]对实习护生的调查研究表明:实习护生对实际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认识不足,在临床带教过程中,应加强对实习护生的法律知识教育,指导护生依法行护,防范护理纠纷。对护生法律法规教育最重要的方面是让其明确自己的合法身份,使护生明确自己只有在专业老师的监督、指导下才能对患者实施护理;认真履行告知义务,患者同意是医疗护理行为的必要免责条件,是医疗护理行为合法性的前提;带教中贯穿法律知识的讲解,使护生能够在学习知识、技能时注意以法律法规规范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培养依法护理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避免护理纠纷的发生。

2.3强化知识技能培训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前,应进行岗前培训,包括护理技术操作培训、职业素质培训等。护生只有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娴熟的操作技能、敏锐的观察力等,才能为患者提供周到、科学、严谨的护理服务,从而确保护理质量,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2.4规范护理记录的书写应对新形势下举证责任倒置,必需规范护生护理文件的书写,维持护理文件的法律效力[5]。护理记录应遵循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合法等原则。护理记录的内容以护理观察和具体的护理活动为重点,如针对性记录患者的自觉症状、体征、检查化验的阳性结果;记录护理操作的内容、时间;记录给予的药名、剂量、用药反应;记录病情变化时采取的医疗护理措施;记录向患者宣教和告知的内容;记录创伤性护理操作时患者或家属的知情同意及签字等。书写字迹工整,句子无歧义,出现错字、错句时应用蓝黑笔在错处上划平行双线,不得掩盖或去除原字迹。带教老师对护生的记录要及时审阅修改并签字。

2.5把握沟通交流技巧加强心理学、伦理学知识学习,提高整体素质,提高带教老师、护生与患者沟通的技巧。在带教过程中,护生应根据患者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及与疾病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沟通,构建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患者信得过,护理操作的机会自然增多,操作技能将随之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增加,可将护患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

参考文献:

[1]张秀云,孙雯敏.论护患纠纷的成因与防范[J].中国医院,2006,10(4):3940.

[2]刘义兰,胡德英,王桂兰,等.临床护理教学中的伦理问题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5):359360.

[3]赵小平.护理临床教学中医疗纠纷的防范[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2):949951.

[4]吴小玲,宋锦平,袁丽,等.实习护生防范护理纠纷的知识掌握情况调查[J].护理研究,2006,20(3):604605.

篇(3)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肿瘤患者,并且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这些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在对照组患者中,患者年龄在43~75岁,平均年龄为(68.5±2.3)岁;实验组患者年龄在44~76岁,平均年龄为(69.5±2.6)岁。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的差异均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能够进行比较。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方式基础之上使用跨文化护理措施。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和评价。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该组肿瘤患者使用常规的护理措施,由医护人员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密切观察,并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实验组:该组患者在使用常规治疗措施的基础之上使用跨文化o理措施,其具体的操作理论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治疗前护理措施

在对肿瘤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措施之前,进行一系列的准备措施,首先对患者的家庭经济情况、自身的价值取向、社会结构等信息进行综合性评估;其次由于部分患者来自于不同的地方,在语言交流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可以根据这一情况,招募一些志愿者,负责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消除患者内心由于语言不通造成的紧张和尴尬。

(2)治疗后的护理

患者在接受治疗措施之后,可能治疗过程会对其身体产生一定的影响,加之部分患者对身体的完整高度重视,所以很多患者在心理上很难接受现状,这就需要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心理辅导,鼓励患者,对其进行适当的安抚;对于患者在接受治疗措施之后能够达到稳定的身体状态,这就需要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功能恢复锻炼,从而提升机体的免疫力;患者在出院之前,需要对其进行注意事项的讲解,并且制定专业的复查时间表,提醒患者在定期进行复查。

(3)根据患者价值观的不同进行护理

国内外在价值观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例如很多的中国家庭啊对肿瘤患者采取了隐瞒的方法,但是在国外,由于患者享有对自己身体状况知情的权利,尤其是肿瘤这一类重大疾病方面,所以对于不同的患者,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价值观的评估,从而对患者进行病情发展的讲解和护理计划的说明等等;

(4)根据患者文化差异进行护理措施的展开

在西方文化中,人们重视自由和个人的权利,任何治疗措施的开展都需要经过患者本人的知情和同意,仅仅由家属做决定是不合乎法律规定的。但是在国内,很多患者的治疗措施都是由其家属进行决定。所以根据这样的文化差异,就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并且在护理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尽量不干涉患者的决定,让患者感受到自由和独立。

1.3 指标观察

(1)对患者在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程度进行比较;(2)护理满意度,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4.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P

2.实验结果

2.1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接受护理的过程中,对于护理满意程度的比较。

2.2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接受护理的过程中,对于护理效果的比较。

实验组和对照组肿瘤患者在接受一段时间的护理治疗之后,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70.0%,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

3.讨论

篇(4)

选择本院2010年2月~2014年5月间收治的72例手足口病患儿,患儿均符合卫生部(现卫计委)颁布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08版)》诊断标准,临床主要表现为皮疹、发热,其中皮疹多出现于手掌、足底、臀部。随机将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其中研究组男21例,女15例,平均年龄(2.4±0.5)岁。对照组男19例,女17例,平均年龄(2.8±0.6)岁。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以及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优质护理,研究组患儿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过程中采用临床路径管理方法,具体做法如下。

1.2.1成立临床护理路径管理小组

科室成立临床护理路径管理小组,由护士长任组长,科室有经验的护理人员任组员,小组成员之间分工明确。组长负责临床路径方案的制订、质控、督察及科室相关护理人员的培训,负责实际护理过程中各种临床路径的实施和督导,有经验的护士负责具体落实与记录,及时了解患儿的每天病情变化,及时与患儿家长沟通,了解他们的疾病防治知识掌握程度。

1.2.2制定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方案

在制定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方案前,要求护理人员查阅大量的国内外关于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治疗、护理、健康教育的文献,并与院内外的临床专家保持密切的合作,咨询有效的护理方法,提供合理化的建议。科室内应组织人员共同学习讨论关于小儿手足口病的常见症状、并发症以及病情变化特点,遵循循证医学及相关指南,按照主要诊疗工作、医嘱、护理病情变异等制定临床路径表,严格按照计划实施。

1.2.3人员培训

在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制定后,应对所有护理人员进行培训,首先应让每位护理人员了解临床路径在小儿手足口病优质护理工作中的意义,让每位护理人员详细了解临床路径表的相关内容及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要求每位护理人员严格按照临床路径表的相关内容按计划进行各项护理操作,以保证临床路径的严格落实,提高护理质量。

1.3疗效评价标准

患儿出院后详细记录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制定健康教育效果调查表及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其中健康教育效果调查表主要包括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遵医行为、心理状态及自我护理几个方面,满分为100分,≥90分则为达标。护理满意度调查包括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健康教育、操作技巧、沟通能力、执行能力等几个方面,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及不满意3个等级。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指标比较

研究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患儿,健康教育达标率为97.2%,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的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护理满意度比较研究组患儿的家长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篇(5)

根据二十多年的临床观察,发现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患者一般有二个死亡期,即从服药起至十八小时内为第一死亡期,72小时至168小时为第二死亡期。在第一死亡期内经过积极的抢救治疗无效而死亡的患者,一般均是因为中毒症状过重或者服药时间长毒物已经完全吸收所致。第二死亡期是指反跳的发生或者患者再次服药所致,只要我们认真观察,积极治疗,做好心理护理,都能安全渡过。

一.护理程序

1.1评估及救治

患者急诊入院后,首先评估神志、瞳孔、T、P、R、BP、心率,皮肤颜色等一般情况。迅速彻底清除毒物。对口服中毒者必须进行彻底、正确的洗胃即12h后再次洗胃,并在洗胃结束后从胃管内注入硫酸镁导泻;对皮肤吸收中毒或者口服中毒皮肤、头发被呕吐物污染者须给予洗头、全身擦洗并及时更换衣裤,避免毒物再吸收。尽早、足量、反复持续应用解毒药物如阿托品、解磷定等,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1.2提出护理问题,拟订护理计划并实施;及时进行效果评价

通过对不同病情的患者给予正确的评估而提出相应的护理问题,拟订护理计划,采取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并对效果及时给予评价,根据病情变化,提出新的护理问题。在这期间,应特别注意要严密观察阿托品化时间。阿托品化的指征:瞳孔较前扩大;颜面潮红;口干,皮肤干;肺部湿罗声减少或消失;心率加快等。当患者达到阿托品化或者毒菌碱样症状明显好转,报告医生,将阿托品改为维持量并注意阿托品减时间不能减量,减量不能减时间,同时应控制输液滴速,每分钟不能超过60滴,并在24小时内暂禁食。

1.2.2在病情缓解阶段为防止反跳的发生,应继续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有无反跳先兆症状出现。反跳先兆症状:精神萎靡、胸闷憋气、出汗、流延、面色由红转白,瞳孔缩小,肌肉震颤等。一般主要观察以下几个方面:a,意识,患者神志清楚后又转入嗜睡,神志模糊或者由安静状态突然转为烦燥不安;b,瞳孔,患者已经散大的瞳孔又逐渐缩小时,应特别注意;c,血压及其他生命征,血压正常后又突然升高,体温骤降(低于36摄度)并持续不回生;如再次出现心率增快、胸闷、憋气等应该考虑为反跳先兆的预兆。所以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在七天内应严密观察病情,警惕反跳先兆的发生。

1.3作好心理护理,防止患者再次自杀。

对患者从生物、心理、社会等方面探讨中毒的原因。此类患者一般情绪不稳定,因情绪激动、抑郁、焦虑、紧张、愤怒而产生绝望的心态。我们应该正确引导,待其热情、和蔼,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患者社交能力,缓解精神痛苦,使其情绪稳定,坚定信心,使患者能正确估计自己,调整目标,用笑脸来迎接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不幸,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从而消除患者再次自杀的心理因素。

1.4护理效果评价

篇(6)

2讨论

2.1健康教育在临床护理中存在的问题

①护理人员缺乏主动意识。由本次问卷调查可见,68名被调查的护理人员中仅有32.35%具有健康教育的意识,各个项目中对相关项目未掌握的人员显著高于掌握相关项目的人员。且据相关调查表示,中小型医院护理人员因床护比不够、专业素质偏低,故造成多数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的健康教育意识较差,主观能动性较差。经我院调查分析,护理人员健康教育意识不强的因素有护理工作量大、健康教育知识掌握不足、缺乏主动服务观念,均是健康教育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②缺乏护患沟通技巧。护患之间的良好沟通是实施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础,而如何掌握沟通技巧,我院护理人员较为缺乏。多数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性格、心理状况未有较好的评估认知、接近患者的主动性较为缺乏。

③缺乏对患者心理状况的认知。多数医院的心理护理起步较晚,在此阶段健康教育处于初级阶段;且大多数护理人员受传统医疗模式的影响,只注重常规护理工作中生命体征观察、静脉穿刺、给药护理等工作,对患者的心理变化缺乏全面的认知;且护理工作繁忙时段对患者心理状况忽略的情况亦有存在。

④健康教育技能单一。通常情况下对手术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应分五步法:入院教育、住院教育、围术期教育、康复知识教育及出院教育,不同科室的患者应有专科教育方法。但目前多数医疗机构缺乏各科室全面的专科健康教育方法,缺乏具有规范性的健康教育内容,同时也缺乏对健康教育水平评价的指标,导致健康教育技能及内容单一,健康教育质量普遍不高。

2.2改进措施

①转变传统护理观念。现代护理要求专科护理知识、康复护理、心理护理、疾病预防、卫生保健、药理学、营养学、行业科学、伦理学、医学新进展等综合一体实施,因此,护理人员应转变传统的仅对患者进行生理照护理念。医院可以通过黑板报、宣传册等形式来加强健康教育新理念的宣传,并在组织培训过程中向护理人员讲解健康教育的典型案例及效果,加强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知,以此来提高健康教育的主观能动性。

②加强护理人员的意识培养。加强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意识培养,应贴合现代护理理念,加强心理学再培训,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技巧培训,提高各方面健康教育相关知识来促进意识的养成。据相关调查表示,多数护理人员缺乏健康教育的意识与自身专业知识匮乏、缺乏人际交往技巧、缺乏现代护理理念等因素有关。针对此类情况,可组织护理人员再学习,组织定期培训、座谈会,亦可外聘专家授训,同时定期考核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情况,考核应分基础教育知识及专科教育知识考核,多渠道、多层次加强护理人员健康教育意识的培养。

篇(7)

1.1洗胃护理在胃管不同长度处做相应标记,采用石蜡油对胃管进行清洗。运用常规方式插入胃管,采用一次性灌洗器抽吸胃中有毒物质,患者取头低卧位(左侧或右侧),接入洗胃机,进出胃1次为1个循环,每次洗胃使用洗胃液350~500ml,3个循环后停止运行洗胃机,再将胃管与洗胃机分离,逆时针按揉患者上腹部,从胃管的标记长度范围出发对胃管做上下移动,在此过程中应注意随时补充石蜡油,并对患者的上腹部体征进行科学评估。按照上述流程重复洗胃,直至洗出澄清无味液体为止。洗胃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电图和生命体征,同时注意观察洗胃机的工作情况。

1.2导泻护理洗胃结束后,遵医嘱给予患者解胃灵(20%甘露醇250ml+活性碳100g+氯解磷定注射液+阿托品注射液)经胃管注入患者胃内进行导泻、解毒,促使患者肠道内的毒物排出,并阻止毒物继续吸收。护理人员应注意对慢性心功能不全、中毒性休克等患者禁忌使用甘露醇导泻。导泻结束后,密切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及导泻效果,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工作。

1.3血液灌流护理洗胃后,要对患者进行血液灌流治疗,在血液灌流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尤其是有无出血征象。灌流结束后,若出现造瘘口,则需加压包扎,观察局部有无血肿形成,观察血管穿刺点及皮肤黏膜有无出血。

1.4解毒药物的护理护理人员要严格遵医嘱使用解毒药物治疗,临床多使用阿托品。采用微量泵定量使用阿托品,这样可缩短阿托品化的时间,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阿托品使用原则为早期使用、足量、重复、症状明显改善后维持治疗。使用阿托品患者症状得到缓解后,护理人员要按照医嘱调整给药剂量和给药时间,不得立即停用,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1.5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要备好抢救仪器、药品等,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使用呼吸机时,应保持患者呼吸道湿化,避免发生感染。详细记录24h出入量,安排专人护理,做好保护性约束,防止烦躁引起拔管和坠件的发生。同时应加强基础护理,及时脱去患者被农药污染的衣物;用温水冲洗患者头发;定时擦洗患者皮肤,避免农药经皮肤继续吸收;定时做口腔护理,保持患者口腔清洁。

1.6饮食指导患者洗胃后,需禁食24h,然后给予流质饮食直至普食,应多给予患者进食高维生素、低脂肪、高蛋白食物,补充患者缺失营养,保护肝脏的解毒功能。

1.7心理护理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多因家庭、工作或其他原因而服毒自杀,患者情绪低落、轻生,其神志清醒后会产生强烈的抗拒治疗行为,严重影响抢救治疗。因此,护理人员需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服毒原因,并结合不同患者制订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方案。指导患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患者树立开始新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在此基础上,积极与患者家属沟通,使其帮助患者配合治疗,以改善生活质量及预后[3]。

1.8阿托品中毒的观察及护理详细了解患者病史,仔细观察其体征变化,以明确诊断分度;在综合分析基础上注重个体及用药差异;掌握患者服用阿托品药物的中毒表现,了解患者是否合并其他疾病。在给予阿托品治疗后,患者会出现有机磷农药中毒反跳情况,主要是药物正在吸收、不彻底洗胃抑、未及时洗净被污染的皮肤和(或)更换被污染的衣物所造成的;过早停用或大幅度减量阿托品;输入的葡萄糖液过量,导致稀释血液中的阿托品浓度;应用复能剂的选择取决于有机磷农药的种类,比如若乐果和敌敌畏选用的复能剂起不到良好效果,患者在中毒后会出现反跳情况;脑水肿、酸碱失衡以及严重心律失常等身体功能障碍会造成中毒反跳情况。基于此,在护理患者时要对其病情进行严密观察,若患者出现各种不适,如瞳孔缩小、闻及肺部啰音、面色变白、胸闷以及血压升高等,均可能出现复发,护理人员要迅速向临床医师报告,通过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

1.9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洗胃液量、洗胃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洗胃液量及洗胃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观察组患者护理后仅出现1例胃黏膜损伤,发生率为3.1%;对照组出现11例胃黏膜损伤,发生率为3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两组患者均为出现误吸及胃穿孔现象。

篇(8)

1 理论依据

按莱宁格的文化关怀护理阐述:文化关怀是人类生存的必需条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不同的关怀体检,莱宁格认为护理的本质就是文化关怀,关怀是护理的中心思想,关怀是护理工作的原动力,为病人提供合乎其文化环境的关怀是护士的职责之一,文化关怀可堪称是护理之魂,护理学基础是以满足病人基本需要为目标,以关怀人为首要任务的学科。在教学中必须将文化关怀理论与基础护理知识、技能融合在一起,强化护生的服务理念、服务意识,才能真正体现现代化护理观,顺应医学模式转变的需求[1,2]。

2 对象与方法

2003~2006年护理中专96名,均为女性,年龄18~21岁,平均19.6岁。对在本院实习的护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85.5%的护生是独生子女,受高中应试阶段教育的影响,学生普遍人文知识薄弱,加之与社会接触少,社会关系简单,在亲人的呵护下成长,对他人缺乏同情心,缺乏关怀他人的情怀,缺乏与他人表达情感的技巧和能力;还有部分护生对护理专业的目标不明确,专业思想不巩固。鉴于此现状,在临床实习中,加强文化关怀理论知识教育是提高护生个人素质,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关键所在。

2.1 组织带教老师学习领悟莱宁格文化关怀理念的内涵,统一认识,转变教育观念,明确带教老师个人人文素养和语言教学对护生的感染力。带教老师是护生接触临床实践的启蒙者,在临床教学中师德、师才、师风直接影响着护生的心理和行为。要求带教老师在带教过程中,要重视人的情感因素,加强师生交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教学心理气氛,将关爱护生体现于每天的工作当中,使护生获得心灵的满足,领悟被人关怀、尊重、理解的感受[3]。

2.2 情景教学与角色置换相结合,精心安排和组织带教老师如何将文化关怀的理念融入带教全过程。将文化关怀理论和技能作为带教重点,深入到各科的每一个护理环节中,激发护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护生的兴趣,围绕以病人为中心,让护生学习如何从关怀的角度去评估病人在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各个层面的需求,去寻找解决的问题、计划及实施各项措施,评价效果。在临床带教过程中,在传授操作步骤、要点同时,紧紧围绕操作前预习,操作中示范,操作后讨论三个环节[4],讲解面对各种不同民族文化习惯,不同文化背景的病人,如何去评估病人需要,针对不同的个体予以各种关怀,用各种方法满足病人对文化传统的需要,努力创设文化关怀的境界,培养护生文化关怀的素质。在临床实习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及对护理学科的兴趣,树立良好的护士形象,激励学生的积极心态去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要求进行角色互换。通过互为病人,亲自体验各项操作,在操作后及时给护生讲解操作的体会与感受,引导护生思考如何尽其所能减轻病人的痛苦,如何延伸护理服务技能,如何加强语言技能,沟通技能及观察技能,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驰骋想象去思考、评判、体验病人的心灵感受,去关爱病人。

3 效果

在实习结束前1~2周,对护生进行人文关怀理论掌握以及沟通等学习效果调查,大多数护生表示都能理解文化关怀内涵,并能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与病人的沟通、语言技能及对本专业的认识都有提高。

4 体会

通过对来本院实习的护生进行人文关怀理论知识的教育,护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提高,培养了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培养了护生的社会责任心、同情心和爱心,为护生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与患者有效地交流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使护生感受到学中有问,学而受益,学后能用的乐趣,从而产生一种持续的学习欲望和学习行动,也培养了护生勇于探索和奉献精神,巩固了专业思想,提高了护生的自身素质。

参考文献:

[1] 丁 敏.融文化关怀理论于本科护理学基础教学之探索[J]. 现代护

理,2006,12(7):680.

[2] 孙全冬.浅谈多元文化护理[J].护理学杂志,1998,3:183.

[3] 顾为真.跨文化护理在临床实践中的运用[J]. 实用护理杂志,1996,

6:275.

[4] 李秋萍,李红梅,申华平.人本护理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

篇(9)

一、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12例病人中,男7例,女5例,年龄2~60岁。其中11例把蟾蜍的肉、骨头和卵用作菜煮来食用,1例作“药用”。从进食到发病时间为30~60min,临床表现为呕吐、腹痛、四肢及面部发麻、心慌、胸闷、濒死感、呼吸困难。查体有面色苍白、脉搏细弱、心率缓慢。其中4例伴有心动过缓,4例有一度房室传导阻滞,5例有二度房室传导阻滞伴房室交界性心律或加速型房性逸搏;2例入院时呈昏迷状态,四肢冰冷,呼吸浅慢、不规则、脉搏细弱、心音低钝,心率28~33次/min,血压测不到。

1.2治疗及转归

治疗上给予催吐、洗胃、补液,利尿、维生素B、维生素C、阿托品、异丙基肾上腺素、心电监护、机械通气等。结果:治愈9例,死亡3例。平均住院时间为4天。

二、抢救及护理

2.1运用护理程序,迅速对病人病情作出正确的评估

护士在接诊病人时,要及时准确地收集病史,作出评估,通过问诊及必要的体格检查,判断中毒类型及病情的轻重。熟悉中毒的临床表现,凡有进食蟾蜍的病史,并出现有呕吐、腹痛、腹泻、胸闷、心悸、心搏缓慢、心律不齐、脉搏细弱、发绀、四肢冰冷、血压下降、头晕、头痛、口唇或四肢麻木、嗜睡、出汗、膝反射减弱或消失等,可确诊为急性蟾蜍中毒。本病在基层单位较常见,护士在分诊时应能及时判断,立即安置好病人,报告医师,进行快速处理。

2.2根据病情轻重,分类安置病人

蟾蜍中毒病人中,相当部分是一家人中毒,而病情轻重与进食量的多少或(和)进食蟾蜍的部位有关,凡进食量多,进食内脏及卵者病情往往较重,应集中力量优先治疗重病人,分类安置有利于人力和物力的合理使用,提高工作效率。对重病人,集中在抢救室,并安排专门的医师护士进行治疗护理;分室安置还可以避免重病人在抢救时或病人死亡时对轻病人造成不良的心理刺激,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2.3快速有效地清除胃内毒物,减少毒物的吸收,减轻中毒症状

快速洗胃是清除胃内毒物最有效的措施,选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反复、彻底地洗胃,凡病人症状不明显,生命体征平稳且能配合者,先给予自饮催吐洗胃,后再予洗胃机再次洗胃,病情重,症状明显,昏迷病人立即予以洗胃机洗胃,对年龄小或不能配合自饮催吐洗胃的患儿,也予及时插洗胃管洗胃,1~3岁选用18号硅胶洗胃管,3岁以上选用22~24号硅胶洗胃管,以保证洗胃能顺利进行,避免洗胃管的堵塞,提高洗胃效率。本组有3例病人存在呼吸困难,我们先行气管插管,后再予洗胃,保证了良好的通气和通气量,使洗胃顺利安全地进行。洗胃后口服或自洗胃管注入硫酸镁20~30g导泻,促进肠道的毒物排出体外。

2.4配合治疗,及时正确执行医嘱

2.4.1洗胃

蟾蜍中毒病人因病情发展快,应边治疗边洗胃。本组病人不论病情轻重,均予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对心律缓慢者,应用阿托品静注;特别是重病人,均在输上液后,予心电监护、指脉氧监护、输氧情况下进行洗胃;对呼吸衰弱、血压测不到的病人,予气管插管后再行洗胃,有利于治疗又确保病人安全。

2.4.2及时处理心律失常

蟾蜍毒素可兴奋迷走神经,致心律失常,常见有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本组病例发生心动过缓4例,一度~二度房室传导阻滞9例。除幼儿外,所有病人均主诉胸闷,如处理不及时,随着毒素的进一步吸收,致房室传导阻滞进一步加重,病人可能发生阿斯综合征。本组病人全部使用阿托品静脉滴注,有4例使用阿托品后症状无改善,房室传导阻滞未能纠正,改用异丙基肾上腺素1mg静脉滴注,输液泵控制单位时间的入量。其中3例血压低,加用多巴胺、可拉明静脉滴注等综合治疗,但终因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2.5做好病人的病情监测及护理

2.5.1病情监护

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是血压、脉搏、心律的速率和节律变化变化,给予心电监护,每小时监测血压1次,注意心电示波情况,如心率<60次/min,要报告医师,考虑增加阿托品的用量或改药,如心率<40次/min,应警惕阿斯综合征的发生,做好除颤、起搏、气管插管的准备,及时报告医师处理。对有房室传导阻滞的病人,注意使用异丙基肾上腺素后是否得到纠正或缓解,每天行心电图描记1次,除可判断心律失常的类型外,还可了解有无心肌缺血的表现,如ST段压低和T波倒置。注意听取病人的主诉,症状消失情况,观察呼吸及外周血循环情况;呕吐严重时,注意有无脱水和电解质、酸碱失衡的表现,严密的病情观察对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为医师提供诊治决策的依据是至关重要的。

2.5.2用药的观察

阿托品和异丙基肾上腺素是治疗蟾蜍中毒时的主要药物,阿托品的用量一般为0.5~1mg,肌内注射,后根据心率情况给予静滴维持,使心率维持在60次/min以上。对有房室传导阻滞用阿托品无效者,改用异丙基肾上腺素1mg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能选择性兴奋心脏正位起搏点(窦房结),并能增强心室节律点的自律性及加速房室传导。要控制滴速以使心室率维持在60~70次/min为宜,避免过量,否则可加快心房率而传导阻滞加重,并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使用输液泵给药可以保证所需药物浓度,有利于随时调节。

2.6做好心理护理

蟾蜍中毒多为突发起病,且中毒症状严重,加上有的一家人中毒,患者完全没有任何思想准备,因而大多数患者表现高度紧张、恐惧,特别是有亲人去世时,心理难以承受突发的变故。本组病人中有一家四口中毒,死亡2例,家人万分悲痛。因此,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对配合治疗,促进康复意义重大。我们设立专门的救治小组,小组成员除了完成常规的治疗护理工作外,还兼顾做好病人的安慰、心理疏导工作,向每个病人讲明治疗方法,如何自我观察、如何配合医师治疗,以及正性心理对康复的作用等,严密观察病人的心理及情绪变化,及时送去我们的关怀,对病人亲人去世消息婉转地转告,并陪伴在他们身边,这些措施,对缓解病人紧张和恐惧心理起到了较好的帮助作用。

2.7做好健康教育

由于农村文化落后,一些农民生活尚较贫困,把蟾蜍当菜食用仍较常见,对蟾蜍加工处理不当即食用常可发生中毒。另外,一些病患者偏信于蟾蜍可治各种顽疾的传言,自行将蟾蜍未作正确处理就当“药”进食而致中毒,故加强健康教育显得十分必要。在社会上尤其在农村,要广泛宣传蟾蜍是益虫,蟾蜍的毒腺含有毒液,内脏、卵毒性更剧,一旦食用后30min内就可发病。发病后的临床表现要告知民众,要及时就诊。就诊前最好先自行催吐,用手指刺激咽部,使胃内容物吐出,如不及时治疗者,可于2~24h因呼吸循环功能衰竭而死亡。民众掌握相关的知识后,才能有效地避免中毒事件的发生。

三、讨论

蟾蜍分泌的毒液是一种复杂的有机化合物,有30多种。其中蟾蜍毒素的基本结构与强心甙相似,蟾蜍中毒与洋地黄中毒的表现相似而对心脏作用更强,易致心律失常,含儿茶酚胺类化合物可引起幻觉,对周围神经产生类似烟碱样作用,尚有催吐、局麻及引起惊厥的作用。抢救时护理工作的关键是:迅速对病情进行评估,及时判断中毒的原因和中毒严重程度,给予尽早彻底选胃、导泻,以清除胃内尚未吸收的毒物和促进毒物的排出;对入院时生命体征有改变的患者,应迅速开通静脉,边抢救用药边洗胃;做好预见性护理,备好抢救药械,如阿托品、异丙基肾上腺素、心电监护仪、除颤仪等,严密观察病情;对有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者及时应用阿托品、异丙基肾上腺素并予心电监护,加强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这样有利于及时控制病情,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临床护理研究; 临床实习; 儿科护理学; 儿童心理学; 护理

临床实习教学是培养临床合格护士的重要医学教育过程,是护理理论在实践中运用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其中,儿科临床实习对护生而言是比较困难的一关。儿科俗称“哑科”,服务对象是未成年儿童,大多数不能自述病史或表达不准确,这就给护理人员了解病情带来很大困难,同时小儿身体尚未发育成熟,对护理操作的耐受力差,就更增加了护理难度。在实习中,面对这一特殊群体,面对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不断提高的家长,护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困惑。如何运用护理伦理学知识正确处理好与患儿及家长的关系,顺利实施护理工作,对圆满完成实习任务起着重要的作用。

1 临床实习中引发伦理纠纷的原因分析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换,以疾病为中心的医患关系模式已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医患关系模式。在就医过程中患者有自主选择医疗服务的权利,尤其是儿科患者年龄小、技术操作难度高,家长希望获得最好的护理服务,维护自身治疗过程中应该享有的各种权利,常常会拒绝实习护士为其提供护理服务而引发矛盾冲突。由此涉及的伦理问题表现如下:

1.1 忽视患儿的自主权力 在儿科,儿童通常被认为是孩子,孩子是应该听大人的,更不容说是事关生命的大事。由于护理工作中常常忽略患儿的自主决定权,患儿家长对医疗服务要求高维权意识强,另外实习护士的增多和护患关系的日趋紧张,从而引起护患冲突。

1.2 忽视患儿的知情同意权 由于儿科工作对象中的大多数患儿,他们还处于父母的合法监护下,因此在医疗行为的选择过程中,父母和孩子经常会发生冲突。为了减少这种冲突,家长常常会替患儿做出决定,不告诉孩子即将进行的治疗、护理操作方式,所以我们常常遇到因不知自己将面临的是什么样的处置而恐惧不安的患儿。他们表现出对医务人员的恐惧,甚至害怕所有穿白大衣的人。

1.3 缺乏对患儿的尊重 由于家长和医护人员的惯性思维,认为孩子还不懂得害羞,因此常常在众目睽睽之下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以及开展导尿等诊疗工作,没有尊重患儿的隐私权。另外,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如静脉穿刺等一些创伤性较小的操作常常是没有提前告知患儿就开始进行,对少数不合作的患儿,则是采取家长协助强迫执行,没有尊重患儿的知情同意权和自主权。

2 临床实习中伦理矛盾的解决办法

2.1 加强伦理教育,树立崇高职业道德 德是立业之本,无德业必衰。缺少医德支撑的实习护士,必将事业失败,被社会所遗弃。因此,儿科护理临床实习教学既要提高护生的专科护理能力,更要着力于对职业道德的培养,来满足社会对护理人才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提出的更高要求。在对护生的整个教育过程中,护理专业始终弘扬一种精神:护理工作的本质就在于奉献,选择了护理工作就选择了奉献。将护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显性课程和隐形课程的教学,并使其内化为护生的一种素养,使护生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慎独精神,遇事沉着冷静,有敏锐的观察力,有应变能力,能防止突然事故发生。

2.2 严格遵循伦理原则,改善护患关系 实习护士在儿科临床实习中,首先要尊重患儿的合法权益,自觉保护患儿的隐私权不受侵害,只有真正做到了尊重患儿的各种权利,遵循伦理原则,维护患儿的切身利益,才能改善护患关系,才能得到患儿以及家长的理解和支持,避免发生护患纠纷。《护理伦理学》课程教学中对护生未来可能面临的伦理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具体方法:

2.2.1 不伤害及有利原则 同成人科室一样,儿科护理工作中也应遵循“救死扶伤,防病治病”的有利原则,努力使患儿受益,关心患儿的主客观利益,对患儿及其家长履行仁慈、有利的道德行为[1]。通过具体解释各项操作的必要性,体现“以病人的利益为中心”的原则。在面临“选择受益最大、伤害最小”的治疗方法时,首先考虑的是抢救生命,其次才是减轻痛苦,避免并发症发生。

2.2.2 自主原则 自主原则由比切姆和查尔维斯于1979年首先提出[2],其核心是在诊疗过程中,由患者自己做主、理性地选择诊治方案的自主权。患儿具有自主选择权,患儿家长有决定权,当患儿表示反对时,实习护士反复耐心地与其沟通。而在沟通无效、必须强制执行时,护士有责任与义务向患儿解释这样做的必要性,并表示歉意,从而避免强制性执行操作在患儿心理上留下阴影。在紧急情况下,也要告知家属拒绝操作可能对生命和健康产生的危害,征得患儿及其家长的同意后方可进行护理处置。

2.2.3 知情同意原则 知情同意原则是自主原则在医疗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其核心是指临床上具备独立判断能力的患者,在非强制状态下,充分接受和理解各种与其所患疾病相关的医疗信息,在此基础上对医务工作者制订的诊疗计划自行决定取舍[3]。知情同意原则强调诊疗工作以患者为中心,更多地关注对患者人格尊严或个性化权利的尊重。患儿虽然需要父母的监护,但是他们已经有了独立决定事情的需要,因此在各项操作前需要得到患儿及家长的同意。

2.2.4 尊重原则 对患儿的尊重主要表现在保密和保护患儿的隐私以及尊重患儿的知情同意和自主权问题上。保密和保护患儿的隐私是尊重原则的最直接的表现。儿童从幼儿期开始已经对暴露身体有了害羞感,学龄前期已经有了自己的秘密,因此在儿科护理工作中,要关注儿童的隐私保护。实习护士首先从自身做起,树立自觉维护患儿隐私的意识,在操作中注意避免暴露与操作无关的部位,并使患儿乐于配合,必要时在病床周围拉上围帘,使其成为独立的单元,让其家长陪同,使患儿产生安全感。

2.3 勤于学习技艺,提高实践技能 艺是立业之命脉,艺不精业必绝。实习护士必须树立起崇尚医德,勤于学习技艺的精神。由于儿科护理工作的复杂性,要求儿科护士技术娴熟,操作准确,为患儿提供全面照顾和支持,使患儿尽快康复。实践经验不足、操作技术缺陷的问题对护生来说在所难免。这就要求护生入科前对儿科实习过程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与准备,对专科操作技能如头皮针注射反复练习,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入科后则要谦虚谨慎,珍惜动手机会,最终达到“一针见血”的功力,得到家属及患儿的认可和信任。一个努力钻研、工作认真负责的护生会使患者家属及患儿乐于奉献,推动临床护理教学工作的进步和发展。

儿科临床实习护士与患儿及家长之间的伦理冲突,是涉及多方面的复杂问题,还需要从各领域加以研究和探讨。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这些问题可能还将继续限制实习工作的开展,这就要求在实践中时刻把患儿的利益摆在首位,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护患伦理冲突会越来越少,以至得到彻底解决。

【参考文献】

上一篇: 监控方案 下一篇: 足球工作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