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学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2-07-30 05:29:2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生活化学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生活化学论文

篇(1)

2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误区

过分突出生活化情境创设,甚至流连忘返,没有及时提炼教学问题,导致喧宾夺主。比如在讲酯的知识时,有的教师播放了很多品种的花还有红烧肉的图片,足足花了五分钟导入,只是为了说明花和红烧肉中的成分是酯类物质。这样的导入就是不成功的,过多过长的生活化情景淡化了知识本位,这样的导入也不具备深入思考研究的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认识到,生活化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要用熟悉的生活情景拉近学生和知识的距离,起到导入新课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上课做好铺垫,而不是让学生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地在臃肿的“生活化躯壳”里寻找需要的信息。教师应适当应用生活化教学,让学生在生活问题的解决中体验生活与知识的联系,感到学有所用。没有充分发挥生活化情境的作用,浅尝辄止,或为了生活化而凭空虚构,滥用情境。生活化教学可以应用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如课前导入、概念讲解举例、实验说明分析、课后作业布置等等。但很多老师对生活化教学理解不到位,应用不灵活,基本就是用教材的情境导入后就没有深入挖掘,没有提出课程教学与教学相关的需要探究的问题,有虎头蛇尾之感。当然每种教学方式都有其适用范围,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生活化教学,如一些原子的结构特点、常用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规律、电解总方程式的配平等内容,就是记忆性强或要求大量练习掌握技巧的内容,应该多花时间讲解并练习巩固。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把生活化当成公开课甚至常规课的万能钥匙,为了赶时髦,体现新课程理念,就牵强附会地将所有内容创设成“生活化”;甚至凭空虚构事例,有的还和学生生活经验相左,引起学生质疑,课堂效果反而大打折扣。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应将生活情景自然巧妙地镶嵌在知识讲授中,避免突兀感。

篇(2)

2.采取设置问题的形式,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当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在生活化的案例中之后,学生的兴趣由此被激发出来,接下来教师应当立即引导学生进入与教学目标相关的问题中.在设置这些疑难问题时,教师应当把握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原则,以防学生出现厌学的不良心理;在设置疑难问题成功之后,教师应当采取指导个别的方法,不单单是要深入了解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此外还要在学生分析问题时,及时指导学生找到日常生活与知识之间的联系,为下一阶段的讨论奠定基础.例如,在上述的生活案例的教学中,在学生观看视频时,化学教师应当向学生提出下述问题:在84消毒液和洁厕灵混合使用之后为什么人会中毒?通过设置这样的问题,学生的思维及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好奇心均会被进一步得到激发,这就有助于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自己努力寻求答案,由此得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3.提出答案,总结归纳在高中化学教学的生活化的最后阶段就是教师运用自身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找到答案,这就需要结合教学原则及教学目标,进行一定的归纳和总结,在该阶段学生的情感生活,以及知识结构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总结.教师要特别注意的是:首先,对之前环节中学生的表现予以全面的评价、表扬,以及肯定在以上环节中积极主动发言的学生;其次,评价所举的生活中的案例,向学生解释这样的生活案例中所蕴藏的化学知识,丰富及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结构;再次,鼓励学生时刻运用所学习到的化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相关问题.例如,在“海水中的元素———氯”这一节课结束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展示84消毒液的化学原理及使用说明,向学生提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消毒液应当注意的问题,这样便可以实现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的系统化梳理,让学生对该课程知识产生更加深刻和具体化的认识及理解.

二、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应用

1.要重视案例的选择在教师的引导下帮助学生自主的置身于学习,是生活化在高中化学教学实施的实质.生活化在高中教学应用中的重点和难点就是如何选择一个生活中的案例,并做好相应的化学分析.如果教师选择的案例不够恰当,就很难达到化学教学的效果及目标,也很难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学习的兴趣.所以,高中化学教师在进行案例选择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该案例的实用性与实性,并将其有针对性地引入课堂当中.

2.要突出课堂实践性原则高中化学教学的生活化的着眼点不仅仅是对生活化的案例的分析与研究,更加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在生活中所蕴含的化学道理和科学知识,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高中化学教师在进行案例展示时,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进实验室,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促使学生自觉提高自身理解知识的能力与掌握知识的能力,而不再是在传统的教学中获取呆板、抽象的理论知识,进而让学会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知识,同时又在理论的指导下投入科学实践,并将所学的知识科学有效地运用到实践中去.

篇(3)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新的教学理念也不断地涌入了人们的视野当中。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成为众多教师关注的重点,生活化的教学要求教师将理论知识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们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化学本身就较为难懂,生活化的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变得真实可接近,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现状

1.教师观念落后。在化学的生活化教学中,主要强调的是要讲学科知识和生活中的实际相结合,而不是像以往一样,过分注重学科知识的构建。但是在很多的高中课堂上,化学教师上课依旧采用的是对知识的构建,在课堂上讲解的知识点还是从专业的角度出发,缺少趣味性。除了不得已要和生活相联系,教师才会把教材上的知识点和实际的生活相结合,这样造成生活化的化学教学只是说说而已,没有落到实处。2.教学模式单一。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课堂的主要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主导”。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低,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在现在的绝大部分高中化学的课堂上,依旧存在着教师讲解过度的问题,但是化学是一门动手性很强的学科,很多的化学实验,化学器材的运用,都需要学生自己亲自动手,教师讲解的可能能够让学生一时半会的明白原理,但是时间久了就忘记了,而通过自己动手,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这一点在生活化的化学教学中体现更为明显,因为它本身就要求要将其和日常生活相结合。

二、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

1.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现象都是与科学有关,例如苹果为什么会下坠,水为什么会往低处流等等,这些日常的生活现象和学生的联系紧密,在课堂上引进这些素材的讲解,能够使学生将相关联的知识迁移。其实很多的生活现象中就蕴含着很丰富的化学原理。例如为什么炒菜的时候锅里出现了火苗,用盖子盖住就好了,因为这样隔绝了氧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发现化学,理解其中蕴含的化学道理。例如在选修《化学与技术》这一课的时候,其中在《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这一课时,讲到天然水的净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自己家里的自来水净化器,看看净水器是运用什么东西进行过滤的。然后在讲解知识点的同时,运用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们加深印象,通过讲解,在课后还可以让学生们自己自制一个简单的自来水净化器,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2.运用化学知识分析俗语。中国的人民经常从生活中总结出各种各样的道理,这些俗语不仅仅通俗易懂,能够让即使没有知识的人也能够运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也蕴含着很科学的道理。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入俗语,不仅仅能够使课堂变得有趣,还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我们常常说“真金不怕火炼”。这其中就涉及有关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师可以通过这个俗语,去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金不怕火炼呢,为什么在一定的条件下,金又可以被融化呢?很多俗语,都可以运用化学的知识进行解释,教师应该有意识的运用,让学生去感知化学,去培养自己的化学兴趣。3.布置生活化的作业。我们常说,“光说不练假把式”,无论什么东西都要自己亲手经过了,才会有深刻的体验。通过课后作业的布置,首先,能够及时地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作业上的对错能够反映学生对于知识点是否掌握。其次,能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通过作业的训练,能够使学生把课本上的知识点真正的活学活用起来。最后,还可以为以后的复习奠定基础,最后的高考复习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也很繁杂,通过作业的反馈,学生自己能够知道自己哪里学得好,哪里学得不好,进行更有效的复习。因此作业的布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生活化的化学作业,能够提高学生做作业的兴趣,由于高中做作业太多,有时候很多学生都直接抄答案,而生活化的作用本来就没有标准化的答案,学生们都要自己动手去做,才能找到答案。例如让学生自制净水器之类的,通过这样的做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增加学生的其他能力。

三、结束语

高中化学不仅仅应该为高考服务,也应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成绩,还能够使学生的其他方面得到有效的发展。教师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创造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知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作者:金川 单位:嘉峪关市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篇(4)

2.发掘实际生活中的学习材料:包括关注校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留心社会生活中的数学资源,了解家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校园、家庭、社会环境都是学生生活的场所,通过对这些资源的收集利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我们应该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二、使教学过程生活化

1.导入的生活化:“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我们在导入时注意从生活实例引出数学问题,引起学习需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例如: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新课导人中,我设计了以下情景:“如图,A、B两镇要在公路旁合建一所中学,经费已有着落,但学校选址上有争议,为了交通方便,决定建在公路旁,A镇人希望建在C处,B镇人希望建在D处,同学们请你们给予调解一下,应建在何处,到两镇距离都是一样的?”同学们听后跃跃欲试,但又拿不出可行的具体方案。教师因势利导地说,我们只要学好线段垂直平分线的知识,就可圆满地解决这个问题了。这样做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例题的生活化:使用的教材很难尽善尽美地符合所有学生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教学时,我们经常结合自己的教学状况,对教材中一些学生不熟悉的、不感兴趣的内容及其情节和数据做适当的调整、改编,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来取代。例如:在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时,我将例题变成一道联系班级实际的应用题:“在HfJ~JJ举行的七年级拔河比赛中,规定每队胜一场得二分,负一场得一分,每场比赛都要分出胜负。如果我班想在全部22场比赛中得到4O分,那么我们班的胜负场数应分别是多少?”由于学生亲身体验了拔河比赛的全过程,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增强,很快就投入到讨论问题的氛围中。

3.练习的生活化:“学以致用”明确地说明了我们教学的根本目的,因此数学练习必须架设起“学”与“用”之间的桥梁,把练习生活化。在讲述函数内容时,我编写了以下练习:霸州二中计划购置一批某型号电脑,市场价每台5800元,现有甲、乙两电脑商家竞标,甲商家报出的优惠条件是购买1O台以上,从第l1台开始每台按7O计价;乙商家报出的优惠条件是每台均按85计价,两家的品牌、质量、售后服务均相同,假如你是该校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你选择哪家?请说明理由。通过此题的练习,让学生了解如何提高经营和消费的决策能力,加深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

三、课外应用的生活化

数学应用于实际,才会变得有血有肉、富有生气,才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和意义,确立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信心。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开设生活化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应用、发展数学。例如:在学习了三角形的相似之后,让学生分组到操场上测量旗杆的高度。学习了统计图表以后,让学生三四人一组到十字路口去收集某一时刻的车流量,然后制成一张统计表。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他们意识到数学知识真正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让学生设计并剪制匀称美观的轴对称及中心对称图案,适当地用在黑板报、宣传栏上,用在主题班会的布景上,或运用轴对称及中心对称知识设计建筑物造型、家居饰物,改变自己房间的局部布局等。

篇(5)

2、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化教学,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同数学知识联系起来,从而感觉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应对于用枯燥的数学公式和符号来解决模拟的问题,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感到新奇与兴趣,提升他们对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的认识。

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1)创设生活化的情境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熟知的情境进行改编和加工,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升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学习两位数的加减法时,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两组,每一组的人数确定之后,相互之间可以邀请对方的同学加入,同组的学生也可以自愿到别的组去。这样在调整之后又会得到一个数字,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们计算现在每一组人数同原来人数之间的关系。如,原来A组有学生21人,邀请加入的学生有5人,到其他小组去的人数有11人,那么现在哟多少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观察来感受人数的变化,在此情境之上在让学生做出计算,就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发现数学的作用。

篇(6)

一、语文学习并不等同于《语文》课本的学习

解放后,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提出将“国语”和“国文”合二为一,改称“语文”。从此,“语文”成了中小学甚至扩张到其他国家的一门主课。曾经被称为“词章”、“中国文学”、“中国文字”、“国文”、“国语”等,语文其名称的变化反映出了语文愈来愈贴近生活的趋势。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语文教学生活化”呢?

要做到真正“语文教学生活化”,一是要根据实际生活中运用语文工具的规律来探求语文教学的规律。浅显一点讲,就是要懂得怎样“教语文”,该先懂得人们在实际生活中怎样“用语文”。然而长期以来,语文教育工作者迫于应试教育,过分强调了语文的工具性,远离了生活的源泉,把语文教育单纯的等同于《语文》书本的学习。偏离了以生活为中心,导致了教学与生活脱节。然而“语文”的学习不完全等同于《语文》课本的学习。《语文》是“流”;生活是“源”,是学语文,用语文的“大教科书”。语文本身就是生活,而且语文教学必须密切联系社会生活,深入生活。所以,语文教学要想方设法把学生引入广阔的生活海洋,让学生懂得生活的时时、处处和事事都是语文学习的课堂,把《语文》是学生的生活变成生活是学生的《语文》,以拓展学语文、用语文的时间、空间和内容让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语文。

二、“语文教学生活化”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种趋势和必然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育是人的教育,语文教育要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生活与语文的关系是源头与活水的关系。“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生活,这是‘根’”。

语文生活化教学就是让语文最大限度地回归生活。对学生而言,语文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生活。语文是母语课程,学生从小就生活在母语环境中,生活中处处都是语文学习的资源,时时都有语文学习的机会。再从语文教育的实践来看,现实生活则是学习语文的最好学校。可从教育实践中却反映出这样一个现实,尽管经过多年语文课堂上的学习,但学生却积累浅薄,阅读面狭窄;写文章时言之无物,常感到没有生活;学习中,学得很辛苦却收获很少,对语文课感兴趣的同学越来越少,厌学的情绪较浓。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在教学中常有这样的课堂:学生有思维,但无智慧;有行动,但无热情。老师讲得很辛苦,学生却丝毫没有感触,因为这个不是他有体会、有想法、有感受的生活是事实。这时候的学生是被动的、勉强的理解事实,而要让他们写出这样生活来就是难上加难了。

三、实行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措施和方法

生活是语文的源泉,语文源于生活。因此,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都应该积极地探索走进生活的语文教育,让语文教育真正的生活化,在现实使用中教活语文。

(一)教师要转变观念,变“课堂语文”为“生活语文”

课堂是教学的基本形式,但不是唯一形式。课堂上提倡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式,比如有的习惯听觉学习,有的习惯视觉学习,有的喜欢独立学习,有的喜欢小组讨论学习,有的喜欢模仿文中人物语调神态等等。教学内容生活化,能让学生思维飞扬起来,让学生在感兴趣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快乐,从而使书本知识得以迁移到现实生活中,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

(二)要探求语文教学的规律,延伸阅读教学的生活空间

“教大语文,育小能人”。要成为语文能人,既要依靠课堂训练,又要依靠广阔的生活。因此,阅读训练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生活。阅读教学所选的课文要体现时代性、乡土性、人文性、新闻性和趣味性。随着网络、知识经济和生命科学的迅速发展,新生事物不断出现,教育内容要不断补充、更新,加入一些新鲜时文,以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对学生感兴趣的有关爱情、亲情、友情、人际关系、生存价值等有关的文章可以补充一些。与此同时,阅读教学还必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作者是主体,编者是主体,学生更是主体,作品的好坏,教材编写的成败得失,应当先倾听学生这个主体的声音,这是阅读作为一项生活内容所应有的状态。

篇(7)

《文化生活》课程的基本性质是充分反映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与时俱进的对学生进行基本观点教育,让学生初步树立文化观。同时,当前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生活中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中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文化群体,他们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文化需求日益强烈,生活中的冲突也越来越多的表现在文化层面。因此,为了突显课程的基本性质,同时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文化生活》课堂应该体现出本学科特点的独特风格。

1 《文化生活》的教学应贴近生活

文化不是空洞的理论说教,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处处有文化。从文化与自然、文化与社会的关系来说,文化是与人类社会同时产生的,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从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的产生方式来说,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教育等途径逐步培养出来的。

理论离开了实际生活,就像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失去了它存在的真正意义。只有从实际生活中产生的理论才能指导人们更好的生活。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文化生活》教材的编写也充分体现了贴近生活的特点。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生活呈现出色彩斑斓的景象,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空前繁荣,另一方面,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大众传媒的商业性也使得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肆意传播,污染我们的文化环境。《文化生活》的课程目标之一就是使学生了解当前生活中的各种文化现象,全面认识文化的作用,获得参与各种文化活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文化赏析、文化修养的水平。

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首先要了解学生所关注的现实问题或亲身经历,然后进行权衡与取舍。在新课导入、活动探究时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密切联系现实生活的材料,启发学生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进行思考。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从而使教学的三维目标顺利完成。

比如在讲文化创新的途径时,可以用谢津的歌曲《说唱脸谱》来进行情境设计,让学生欣赏其中的片断——“说实话京剧脸谱本来确实挺好看,可唱的说的全是方言怎么也听不懂,慢慢腾腾咿咿呀呀哼上老半天,乐队伴奏一听光是锣鼓家伙,咙个哩个三大件,这怎么能够跟上时代跟上潮流,吸引当代小青年……老爷爷你别生气,允许我来申辩,就算是山珍海味老吃也会烦,艺术与时代不能离太远,要创新要发展,哇呀呀,让那老的少的男的女的大家都爱看,民族遗产一代一代往下传……”,这首歌曲既是流行歌曲的范儿,又有传统精华文化——京剧的魂儿,学生非常感兴趣,适当设计问题,学生便明白了文化创新要立足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体现时代精神。

2 《文化生活》的教学应体现文化特色

凸显观点,是《文化生活》教材编写思路的一个鲜明的特点。但这个观点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学科观点,而是指思想政治观点,也就是发挥观点正确价值导向的作用。用思想政治观点来统领知识点,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特定的根本原则。所以我们在把握教学重点时,首先,要处理好“观点”与“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篇(8)

二、实现小学德育生活化的途径

面对在小学德育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应该如何针砭时弊,发掘出有效的解决方案,笔者认为应该从实现小学德育的生活化着手,而实现德育的生活化就必须从以下几点做起。

1、转变教师德育观念,创新德育教学理念

首先,转变教师的德育观念。在小学德育教学中,教师应该自觉调整自身与学生的关系,通过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使师生之间的良往成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在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中,通过学生与教师在亦师亦友的互相学习过程里,实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其次,创新德育教学理念。正确处理好育人与育才的关系,在学校的教学活动中,德育通常被放在重要的地位,这与中国德行重于才能的传统有关。但是面对升学的压力及在以分数论高低的教学环境下,德育往往成为被忽视的部分。因此,小学的德育教师应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理念,将育人与教书有机结合,使培养道德修养与传道授业两者兼得,真正做到陶行知老先生所讲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才,避免出现高分低能的变态教学产物。

2、从小事做起,以日常行为规范化实现德育生活化

任何科学的理论都要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去,否则也仅仅是空中楼阁、无源之水。小学德育的生活化开展离不开道德理论熏陶与日常行为习惯的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使德育的成果内化为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通过制定一些日常行为规范,突出学生学习、生活、交往习惯的培养,使理论性的德育内容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例如,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自觉动脑、思考问题的习惯,并给予恰当的鼓励,使其养成主动学习、乐于探索的学习习惯。在学校的日常德育实践中,引导学生养成文明礼貌、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定期举行“讲文明,树新风”的班会,给予学生畅所欲言的机会,使其在融洽的交往中,养成良好的交往习惯。

3、深化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德育文化氛围

学校作为学生成长学习的生活环境,对学生德育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应该重点考虑德育的生活化,通过探索校园文化建设的手段,体现校园文化育人的作用。校方应投入必要的财力、物力,打造美丽的校园环境,通过精心设计、科学规划,使校园成为培育学生审美观念、陶冶学生情操的教学圣地。合理、有效利用教室、走廊、阅览室等场所,通过张贴科学家、学者治学教育的名言,例如:“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少年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等,使榜样模范的感召力量无处不在,先知的谆谆教诲随时响起,让学生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篇(9)

2.有机化学发展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都被应用到了药物研究领域。早在中国的古代,酿酒技术和发酵工艺就体现了有机化学技术,而在当今社会,人们也将有机化学融入到了药物研究中。例如:青蒿素类药物研究—青蒿素是最早被发现具有抗疟疾作用的活性物质。后来我国研究者对青蒿素化学结构进行了改造,以青蒿素基团为基础,在青蒿素的碳氧双键上加上不同基团,人工合成了二氢青蒿素、蒿甲醚和青蒿琥酯等衍生物。这些衍生物保留了原有的过氧桥结构,但稳定性更好。抗高血压药物研究进展—利尿降压药是最早利用高血压病变机理研发的降压药,始于1948年。这类药物主要通过减少钠和体液潴留,降低血容量而使血压下降。此类药可单独使用降低血压,也可与其他降压药联合使用。抗病毒天然产物GlaucogeninC(I)前体化合物的合成——GlaucogeninC及其皂苷类化合物分离自萝藦科植物芫花叶白前CynanchumglaucescensHand-Mazz的干燥根。GlaucogeninC具有新颖的双裂孕甾烷骨架结构,同时它的皂苷糖链部分含有个2-去氧糖片段。因此通过对它的研究发现,I及其苷类化合物都能高效地选择性抑制烟草花叶病毒等。

3.有机化学在材料领域的应用

有机高分子材料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成了不可缺少的的一部分。例如:不同酸掺杂聚苯胺复合聚丙烯的制备及抗静电性能—聚丙烯具有优异的物理机械性能,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纺织、包装等领域。但纯聚丙烯体积电阻率较高,极易产生静电,而抗静电剂的应用是很有效的解决办法。卟啉类有机化合物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应用研究进展—采用高比表面积的纳米多孔TiO2膜电极替代传统的平板电极,以过渡金属钌(Ⅱ)的多吡啶配合物作敏化染料,选用I3-/I-氧化还原电对的电解质体系,研究出了新型太阳能电池染料敏化纳米晶多孔半导体薄膜太阳能电池,实现了高效、低成本的光电转换。

篇(10)

2.探索哲学教育生活化课程模式

改变教学方式也是实现哲学教育生活化的要求。信息化的语境和学生自主社会化的现实促进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使得教学气氛愉悦。哲学教育要向现实生活迈进就要探究可以优化教学环境的课程模式。第一,研究学生的系统目标,创设哲学思维训练平台;第二,为学生提供诸如网络环境、学界论坛、课外活动等哲学教育场域,延伸哲学课堂教学的场所。

3.建构文本与生活融会的教育话语

教学是学生和教师对教育文本解释和理解的过程,教育文本中包括教材、辅导资料和教案等。而教材是教育文本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在我国的哲学教育改革过程中,是以传统的哲学教材反思和建构实施的。我国使用的教材是来自于20世纪30年代的教科书,要想解放思想就要冲破教条主义的束缚。因此,教师要正确对待哲学教材在学科和课程的地位,应当把其看成是学习哲学的平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应当吸收学界中的优秀成果,包括教育文本的设计,哲学的精神。此外,还应该实现哲学教育文本和生活教育话语的互通,使得教育文本话语可以和现实生活话语实现对接。

4.教学内容要体现哲学历史感和现实感

作为人类历史升华,哲学是在成就基础上的理论思维,也就是说哲学是具有历史性的思想,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哲学是对人类、自然、社会问题的关注。所以,哲学教育应当容纳哲学史,应该把哲学放到思想史演进当中加以观照,促使学生了解思维的历史、哲学的发展以及各个时代的中的发展和地位。同时,哲学教育内容还要加强和哲学历史之间的对话,批判地接受以及借鉴有价值的思想。

上一篇: 特色餐饮策划方案 下一篇: 学校德育工作汇报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