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师自我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2-10-02 23:06:4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体育教师自我总结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体育教师自我总结

篇(1)

2、学校每学期都有工作计划,具有轻重、主次之分,安排到人,分管到位,并切实实施。有效地组织了校第十届田径运动会,每月一次的小型体育活动开展的顺利而又正常。

3、体育教师具有较强的事业性,现有三位专职体育教师,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上进性强,工作踏实务实,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素质的发展,编写的教案清楚、完整,上课规范、认真,严格执行教育常规。

4、认真带好学校的三支训练队——田径队、柔道队和拳击队,训练刻苦,开拓进取,训练时间、质量保证。同时积极备战各级比赛,在本市及绍兴市的比赛中均取得较好成绩。

篇(2)

关键词:教师;成长;平台;反思

教学反思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不但有利于改进、优化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还有利于强化教师的反思意识和科研意识,提升个人的专业素养。教学反思要抓住自己的感受,领悟最深的东西,或是成功之处,或是激情状态下创造思维的灵感火花。因此,教学反思,只有深入到教师的心灵深处,成为体育教师精神需要时,才能发挥作用,才能成为体育教师成长的平台。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如何发挥自己的潜能,出色地做好学校的体育工作?笔者认为,教学反思是挖掘教师潜能,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使教师快速成长最有效的途径。

一、体育教师要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

可以说,写教学反思是体育教师成功的必不可少的良好习惯。体育教师平时所记录的一些体育教学感受或教学反思,为教师自身今后的成长、成功,积累了大量丰富的数据、案例和经验,为教学研究提供了最真实的原始资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如果说备课、上课等基本教学实践是原研究的话,那么教学反思就是再研究。因此,教学反思是体育教师努力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不断进步,且快速成长的一个重要手段。实际上,写教学反思并没有什么窍门,我们每一个体育工作者,都应当把它当作教师工作的一种习惯,生活中需要做的一件事。它有这么四个特点:

第一,教学反思表现为自觉性。教学反思不仅仅是个人的思想需要,而且是一种高尚的精神活动,是教师精神产品的再生产。因此,体育教师要把教学反思的记录、写作,当作自己的需要并养成习惯,通过每次的点点滴滴的积累,形成自己个性化的教育心得,厚积薄发,而不是为了应付才写。

第二,教学反思表现为叙事性。教师在写教学反思时,应原汁原味记录下教育教学的案例,真实、有味,不必煞费苦心地“构建”什么理论框架,也不必用什么华丽的词语进行学术包装,就让自己的教育教学的真实故事保留着鲜活的气息,让心灵的泉水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

第三,教学反思表现为超越性。反思是一种手段,反思后则奋进。教学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向高层次迈进。存在问题就整改,发现问题则深思,找到经验就升华。

第四,教学反思表现为个性化。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身自觉地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反观自照,自我反思,自我查找,自我总结,自我奋斗。它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个性化特征,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个性化教学模式就会应运而生。

二、体育教师要掌握教学反思的方法

教师应学会教学反思,找准切入点,逐步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才能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才能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方法。教学反思写作表达方法主要有:

第一,随笔式教学反思――一种机动灵活、行之有效的教学反思方法。可以在课后记录,也可以在教案上随时留下痕迹,课上成功之处或一个小小的失误都可以作为教学反思的内容。反思随笔看似事小贵在坚持,日积月累就会达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篇(3)

一.引言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体育教师要提升德育意识,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有针对性的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二.体育教师德育意识提升在体育项目教学中的应用

体育教师要提升德育意识,在教学的具体运用中使用生动、幽默的语言来展开教育活动,在不同的体育项目中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体现在多种项目的教学中。体育教师应提升德育意识,发现每个项目的深刻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1.在长跑项目中煅炼学生的意志

长跑是一项耐力项目,由于大多的学生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比较好,平时生活养尊处优,缺少体能煅炼。学生对于耐力跑体育项目有畏难情绪,害怕挑战,缺少坚持到底的精神。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就需要加强思想教育。鼓励学生严格要求自己,自我加压,自觉的完成体育项目的要求。例如:在体育教学中,对耐力跑体育教学项目中不能按课程要求完成的学生情况进行系统的分析,有些学生是技术方面的问题,刚开始跑步冲的得太快,体能消耗过多,因此影响了任务的完成;有些学生是缺少煅炼,意志不坚定,怕苦怕累,缺少坚持到底的毅力。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对学生进行指导。鼓励学生磨练意志,顽强拼搏,坚持到底,让学生明白要有坚定的意志,以提高在长跑项目中的耐力。

2.在跳跃、障碍跑或支撑跳跃等项目中培养学生的意志

在跳跃、障碍跑或支撑跳跃等项目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勇敢、果断、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的精神。在跳跃跨栏的教学中,有些学生因害怕不能完成学习任务,体育教师要做好应有的保护措施,在此基础上来激励学生鼓起勇气,完成第一次跨栏运动。当学生完成任务后,要及时的鼓励学生,提高他们的兴趣与自信心。如:在跳高训练,一些学生在低杆的时候动作做的非常到位,但是当杆位提高后,学生的动作就不能够按标准动作来完成,这通常是由于精神的因素造成的。因此,体育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意志,如进行模拟训练,把跑高模拟成战场上的跨越练习,让学生的思想意识得到升华,给练习赋予鲜明的爱军、爱国教育,培养学生的意志,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到项目教学中去。

3.球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很多球类教学项目是属于集体运动项目,体育教学培训的形式是以集体训练为主,集体项目讲求团队配合,这是在比赛中能成功的重要保证。要保证参与者之间的契合,行动要协调统一。结合球类项目集体性活动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如在球类项目中,球队成员的训练是以团队为基础进行的,在体育项目的课堂教学和培训中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因为集体训练对抗激烈,夹杂着一定的生理训练,训练是超负荷的。要求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以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去克服和战胜一切困难。通过集体训练可以培养学生机智、冷静,果断、善于随机应变的能力,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坚强的意志。让学生领会团队的力量,明白集体项目是要靠协作完成的,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融入团体,养成互相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体育项目的特点是需要学生用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克服种种困难完成项目,教师的鼓励的话是非常重要的。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出发,充分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础,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水平,让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总结。将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将学校的教学目标和体育学科的德育教育本身有机的结合起来,营造德育教学的内容,促进学生个人道德的提升。同时通过道德意识的提升反过来促进体育常规教学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榜样作用对于学生德育教育的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体育教师提升德育意识,树立良好的榜样,让学生受到影响与熏陶。教师应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举止得体,对话文明,讲解清楚,教师对学生树立的良好形象,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达到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升的目的。如在体育课堂教育中,加强对学生的纪律要求,提高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水平,提高学生正确理解语言的能力。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来影响和感染学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所谓身教胜于言教,体育教师的行为促进了学生教育水平的提升。

四.结语

篇(4)

1.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

1.1教师的仪表和教师的语言。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教学中,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亲其师,信其道"、身教重于言教"。

教师用语要文明、简练,应是有较强的逻辑性,幽默是可取的,但切忌低级庸俗。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来影响和感染学生,使学生养成文明用语的良好习惯。

因此,我认为体育课堂教学时应做到"六规范":规范语言――使用普通话和文明用语;规范示――动作正确,熟练优美;规范板书――字迹工整,格式正确;规范仪表――衣着合乎运动特点,精神饱满;规范行为――举止大方,遇事得体;规范环境――教具摆放有序,场地设计合理优美; 体育教师言于律己,率先示范,带动着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这至关重要。

1.2 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体育教学中教师之间的配合显得十分重要不仅要共同研究教学工作,而且要经常在一个"大课堂"里一起上课。教师之间的关系往往会使学生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来,所以教师之间必须互相尊重,密切配合,互相帮助,使学生从体育教师这个团结战斗的集体中学到助人为乐、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教师关心并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来说虽说是外部条件,但能促使学生内心产生积极的情绪,从而转化成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动力,培养学生对人、对事的正确观念。

2.结合教材特点进行渗透

课堂中,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教材的灵活应用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结合起来,尊重人格和自主性,利用课堂的组织教法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以及热爱美、鉴赏美、表现美的情感

大地复苏的春季,许多学校为了保护草坪,常用栅栏和绳子将草坪围住,形成一道"不雅"的风景。如果我们在此时的体育课的准备部分经常让学生吟诵"小草才露尖尖角,我的脚下把情留;等到绿草如荫时,我在上面跑跳投"的诗句……我们能想象,无论是操场伤还是同学们的心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已经形成了。含有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德育目标,入情入理,自然会拨动学生们的心弦。

3.评价中进行渗透

心理学家认为"赞美有如孩子的营养剂"。一句由衷的赞美,便可使丧失信心,挫败的儿童悬崖勒马,表现不错的孩子更加积极上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敏锐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鼓励。在运动之前用适当的语言鼓励和表扬,使其放下心理包袱,轻松地完成运动,从而调动起学生地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对进步学生鼓励,培养他们的责任心、荣誉感及自觉学习、刻苦拼搏的精神。批评时,根据学生心理,把批评放在赞扬之后,可取得很好的效果。如有一学生的体育技能较好,但纪律观念差,在集体中不能与同学友好相处。我赞扬他的长处之后,点出要当一名优秀学生,还需得到同学们的信任和支持,学生听后,慢慢自然收敛。《孙子兵法》中有句名言叫"赏罚分明",其意不仅是说赏与罚之间必定要有道清楚的界线,更意味着有由才赏,有由才罚的道理。但一味的表扬,事事得赏,这不仅会变成毫无意义,而且变成"无聊"的代名词。过重严厉的批评,往往可能毁灭孩子的兴趣,变得自暴自弃,陷入自卑和孤独,因此批评要遵循三个原则:(1)不伤害孩子的心理和身体;(2)言行避免粗暴;(3)就事论事,不以孩子为发泄对象,既往不咎。总之,针对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体育教师应注意说话的种种机智与技巧,使学生自觉接受批评教育,从而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

篇(5)

一、培养健康的竞争就要树立学生正确的竞争与合作意识

体育活动既激励人们追求胜利,也锻炼人们不怕失败和承受失败,而后者的意义更巨大。因此,体育教师应该多种形式的竞赛,培养学生在不同形式的竞赛中竞争与合作意识,教育学生正确对待竞争与合作,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在竞争中磨练,经受成功和失败的考验。例如,在课堂教学比赛中,“两人三足跑”这个体育游戏最能体现合作的意义,在比赛中用固定队友的方法比赛,就能发现合作好的学生就快、就能胜利。而合作不好的学生则慢,比赛过程就老出问题,就会失败。通过这个体育游戏,体育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找到成败的原因――合作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也可以就此事继续引导学生,让他们再次合作练习、比赛,就可能有不同的结果。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及时进行自我总结,懂得合作的意义。

教师要及时总结比赛的情况,要学生正确对待输赢。赢的同学要戒骄戒躁,力求更大的进步。输的同学跌倒了再爬起来继续前进,帮助他们认识到只有那些因为落后一蹶不振的人才是真正的失败者。认识到只有既敢于竞争,又善于合作,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

二、培养健康的竞争就要强化规范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

体育强调公平、公正和遵守规则的竞争精神,在体育活动中,不断积累起来的这种良好体育道德,可以逐步渗透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日复一日潜移默化,养成学生的正直和诚实的品质。例如,在排球游戏――垫球走往返接力比赛中,如果教师不讲比赛规则,而要学生先自主探索时,就能看到学生的各种各样的练习。有的学生一步一垫球,慢而稳定的进行。有的学生垫球又高又远,三下两下就到头了。还有的学生球掉了,在哪里捡到就从哪里再垫的,如此等等,什么情况都有,所以就要先让学生知道这个比赛的规则,一步一垫球,如果球掉了,必须捡球后在掉球处继续垫球,垫球的高度要高于头,用时短者赢。在这样的统一规则下,学生进行的比赛才是公平、公正和有可比性。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教育学生在竞赛中,要遵守规则,尺度一致的比赛,要通过公平的竞争来培养学生积极进取、顽强拼搏的精神,要求学生遵守规则、尊重裁判、不过分计较胜负等。教师还要在体育活动后及时总结,让学生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学会识别什么是符合或违背体育道德要求的思想和行为,怎样去改进自己不合适言行,的从而养成自觉维护体育道德的良好习惯。

三、培养健康的竞争就要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

竞争的重要意义在于竞争的过程中参与者得到的各种心理体验与心理调整,特别是在紧张落后的情况下,心理承受能力更能得到锻炼与提高。例如,在较大的体育竞赛和竞争激烈的比赛中,学生就会觉得胜负的意义大不同,有的学生比赛名次好点,就会兴高采烈、欣喜若狂,反之就可能唉声叹气、痛哭流涕。学生的行为就像一面镜子,反映出了教育的现状:我们是追求完美的,老是要求孩子做事要有始有终,要是学习就要满分,要是比赛就要得第一名,从而让学生们对比赛的结果太过重视,这也是我们家长和老师长期误导的结果。体育教师要好好利用体育活动趣味性和多样性加以引导,要学生享受体育活动带给他们的快乐体验。

体育活动中每时每刻都有第一、第二……每个学生不可能体验都是第一、成功,所以体育活动利用其竞争性,利用其不断产生的胜负结果,让每个学生都能利用自己的能力去取得胜利,并感受胜利带来的自信和失败带来的遗憾,从而逐渐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最终改善学生的心态,达到提高其心理承受力的作用。

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具有差异性的,心理素质较差对学习和生活都是相对不利的。如果从小对失败的承受能力差,经受不起挫折,不能正确对待失败和落后,长大后就难以适应激励的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社会。体育活动始终伴随着克服困难的信心和顽强性、受挫时的勇气和知难而退的坚持性,这一系列的心理体验,能有效的培养学生勤奋、勇敢、顽强的个性品质。因此,体育教师在注重培养学生合作与竞争意识的同时,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力,以进一步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力。

四、培养健康的竞争就要让学生认识到过程和结果同样重要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的第一方面就是“运动参与”。从这一点来看,体育与健康的新课改中“以人为本”,重视体育参与过程教育。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过程中获得体育基础知识和运动技能,并在相互的学习和竞争中取的进步。例如在立定跳远的学习和比赛中,有的学生在相互的比赛、竞争中老是落后于别人,自己可能会有些沮丧,或是没有了自信心,但是从纵向来看,每个学生在学期末的测验中各项成绩都是逐步提高的。从而教师要让每一个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他们的自尊心与自信心,提高体育与健康学习兴趣,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体育活动中。

要让学生认识过程的重要性,就要体育教师在学期开始时对学生讲清楚学期或学年的学习成绩评价时,不只看学生的最终成绩,而应全面评价,尤其把参加体育活动的过程评价放到重要地位,教育学生学习的过程、付出的努力同样重要,就能从根本上解决运动能力差的学生的后顾之忧,使其积极主动投入的体育活动中,取长补短,不断进步。长此以往,每个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竞争,在竞争中学习,抱着“胜负乃兵家常事”,享受体育比赛的刺激、享受竞争的过程,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科学的生活方式。

篇(6)

在体育教学中,每位教师都应当把握住有利时机,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具体途径与方法如下:

(1)教师的仪表和教师的语言。

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教学中,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亲其师,信其道”、“身教重于言教”。这两句话证明了良好的德育形象在课堂教学中的深刻意义。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既要有一般教师计策严肃的风度,又要充分体现其职业的特点――健康而朝气。通过教师的仪表来感染学生,并增强学生对仪表美及其重要作用的正确认识。

(2)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

体育教学中,教师之间的配合显得十分重要。不仅要共同研究教学工作,而且要经常在一个“大课堂”里一起上课。教师之间的关系往往会使学生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来,所以,教师之间必须互相尊重,密切配合,互相帮助,使学生从体育教师这个团结战斗的集体中学到助人为乐、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2. 结合教材特点进行德育渗透

课堂中,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教材的灵活应用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结合起来,尊重人格和自主性,利用课堂的组织教法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以及热爱美、鉴赏美、表现美的情感美的情感培养,促使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3. 评价中进行德育渗透

理学家认为“赞美有如孩子的营养剂”。一句由衷的赞美,便可使丧失信心,挫败的儿童悬崖勒马,表现不错的孩子更加积极上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敏锐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鼓励。在运动之前用适当的语言鼓励和表扬,使其放下心理包袱,轻松地完成运动,从而调动起学生地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对进步学生鼓励,培养他们的责任心、荣誉感及自觉学习、刻苦拼搏的精神。批评时,根据学生心理,把批评放在赞扬之后,可取得很好的效果。如有一学生的体育技能较好,但纪律观念差,在集体中不能与同学友好相处。我赞扬他的长处之后,点出要当一名优秀学生,还需得到同学们的信任和支持,学生听后,慢慢自然收敛。《孙子兵法》中有句名言叫“赏罚分明”,其意不仅是说赏与罚之间必定要有道清楚的界线,更意味着有由才赏,有由才罚的道理。但一味的表扬,事事得赏,这不仅会变成毫无意义,而且变成“无聊”的代名词。过重严厉的批评,往往可能毁灭孩子的兴趣,变得自暴自弃,陷入自卑和孤独,因此批评要遵循三个原则:(1)不伤害孩子的心理和身体;(2)言行避免粗暴;(3)就事论事,不以孩子为发泄对象,既往不咎。

总之,针对小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体育教师应注意说话的种种机智与技巧,使学生自觉接受批评教育,从而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

4. 体育教学中对德育渗透的思考

对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问题的探讨,目的就是挖掘其特殊、鲜明、持久的教育功能,以提高学生思想觉悟,激励学生积极科学地参加各项体育锻炼,使他们从思想上热爱体育,逐步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从行动上积极主动参加体育锻炼,关心集体,团结互助,遵守纪律;从精神上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不怕苦、不怕累、克服困难、努力拼搏的坚强毅力。

篇(7)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7-017-001

在中学体育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毫无疑问的,半个世纪以来,国家一直是这样要求的,广大体育教师也一直是这样做的,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德育与体育又是学校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应该做到以学生为本,这样,才能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系统地构建德育的环节。通过把学生推上德育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到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总结。教育者退入后台,只做点拨,不做指令,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

在体育教学中既要发挥其德育渗透的优势,有效利用其可能性,还要根据事态形成发展过程适时进行教育,因此每位教师都应当在课中把握住有利的时机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具体途径与方法如下:

1.教师的仪表和教师的语言

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教学中,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亲其师,信其道”,“身教重于言教”。这两句话同样证明良好的德育形象在课堂教学中的深刻意义。做为一名体育教师,既要有一般教师严肃的风度,又要充分体现其职业的特点――健康而朝气。通过教师的仪表来感染学生,并增强学生对仪表美及其重要作用的正确认识。

教师用语要文明、简练,应是有较强的逻辑性,幽默是可取的,但切忌低级庸俗。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来影响和感染学生,使学生养成文明用语的良好习惯。

因此,我认为体育课堂教学时应做到“六规范”:

规范语言――使用普通话和文明用语;

规范示范――动作正确,熟练优美;

规范板书――字迹工整,格式正确;

规范仪表――衣着合乎运动特点,精神饱满;

规范行为――举止大方,遇事得体;

规范环境――教具摆放有序,场地设计合理优美;

体育教师言于律己,率先示范,带动着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这至关重要。

2.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

体育教学中教师之间的配合显得十分重要,不仅要共同研究教学工作,而且要经常在一个“大课堂”里一起上课。教师之间的关系往往会使学生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来,所以教师之间必须互相尊重,密切配合,互相帮助,使学生从体育教师这个团结战斗的集体中学到助人为乐、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教师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既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表现,又是一种教育手段,在塑造学生的灵魂中是一种巨大的力量。特别是对那些能力较差、组织纪律较差,以及不重视体育学科学习的学生要耐心帮助,决不能用讽刺的语言刺激他们,侮辱谩骂学生。在教学中应创造机会给技术水平较差的学生锻炼的机会。例如,在体操练习的最后讲评时,除找出较好的学生示范小结外,还可以请虽然完成动作较差,但在某一环节有所进步的同学,再做一、二次练习,肯定他们的进步,并要求大家热情鼓励。这样有利于增强他们完成动作的信心和感到集体的温暖。对体育骨干和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则从严要求,绝不能袒护他们的缺点。

教师关心并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来说虽说是外部条件,但能促使学生内心产生积极的情绪,从而转化成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动力,培养学生对人、对事的正确观念。

二、结合教材特点进行渗透

课堂中,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教材的灵活应用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结合起来,尊重人格和自主性,利用课堂的组织教法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以及热爱美、鉴赏美、表现美的情感培养,促使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三、评价中进行渗透

心理学家认为,“赞美有如孩子的营养剂”。一句由衷的赞美,便可使丧失信心,挫败的儿童悬崖勒马,表现不错的孩子更加积极上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敏锐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鼓励。在运动之前用适当的语言鼓励和表扬,使其放下心理包袱,轻松地完成运动,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对进步学生鼓励,培养他们的责任心、荣誉感及自觉学习、刻苦拼搏的精神。批评时,根据学生心理,把批评放在赞扬之后,可取得很好的效果。如有一学生的体育技能较好,但纪律观念差,在集体中不能与同学友好相处。我赞扬他的长处之后,点出要当一名优秀学生,还需得到同学们的信任和支持,学生听后,慢慢自然收敛。《孙子兵法》中有句名言叫“赏罚分明”,其意不仅是说赏与罚之间必定要有道清楚的界线,更意味着有由才赏,有由才罚的道理。但一味的表扬,事事得赏,这不仅会变成毫无意义,而且变成“无聊”的代名词。过重严厉的批评,往往可能毁灭孩子的兴趣,变得自暴自弃,陷入自卑和孤独,因此批评要遵循三个原则:

1.不伤害孩子的心理和身体;

2.言行避免粗暴;

3.就事论事,不以孩子为发泄对象,既往不咎。

总之,针对小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体育教师应注意说话的种种机智与技巧,使学生自觉接受批评教育,从而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

篇(8)

一、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

在体育教学中既要发挥其德育渗透的优势,有效利用其可能性,还要根据事态形成发展过程适时进行教育,因此每位教师都应当在课中把握住有利的时机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具体途径与方法如下:

1. 教师的仪表和教师的语言

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教学中,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因此,我认为体育课堂教学时应做到“六规范”:规范语言,使用普通话和文明用语;规范示范,动作正确,熟练优美;规范板书,字迹工整,格式正确;规范仪表,衣着合乎运动特点,精神饱满;规范行为,举止大方,遇事得体;规范环境,教具摆放有序,场地设计合理优美。体育教师言于律己,率先示范,带动着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这至关重要。

2. 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

体育教学中教师之间的配合显得十分重要不仅要共同研究教学工作,而且要经常在一个“大课堂”里一起上课。教师之间的关系往往会使学生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来,所以教师之间必须互相尊重,密切配合,互相帮助,使学生从体育教师这个团结战斗的集体中学到助人为乐、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教师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既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表现,又是一种教育手段,在塑造学生的灵魂中是一种巨大的力量。特别是对那些能力较差、组织纪律较差,以及不重视体育学科学习的学生要耐心帮助,决不能用讽刺的语言刺激他们,侮辱谩骂学生。在教学中应创造机会给技术水平较差的学生锻炼的机会。例如,在体操练习的最后讲评时,除找出较好的学生示范小结外,还可以请虽然完成动作较差,但在某一环节有所进步的同学,再做一、二次练习,肯定他们的进步,并要求大家热情鼓励。这样有利于增强他们完成动作的信心和感到集体的温暖。对体育骨干和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则从严要求,绝不能袒护他们的缺点。

二、结合教材特点进行渗透

课堂中,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教材的灵活应用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结合起来,尊重人格和自主性,利用课堂的组织教法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以及热爱美、鉴赏美、表现美的情感美的情感培养,促使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如,大地复苏的春季,许多学校为了保护草坪,常用栅栏和绳子将草坪围住,形成一道“不雅”的风景。如果我们在此时的体育课的准备部分经常让学生吟诵“小草才露尖尖角,我的脚下把情留;等到绿草如荫时,我在上面跑跳投”的诗句……我们能想象,无论是操场上还是同学们的心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已经形成了。含有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德育目标,入情入理,自然会拨动学生们的心弦。

三、评价中进行渗透

篇(9)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a)-0218-01‘新课程改革给体育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回到初中体育实际教学中来,初中体育课堂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笔者根据最近几年的观察与实践,针对体育课堂中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1 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师生缺乏互动性。体育课堂教学中师生缺乏多向的互动,主要体现在课堂共建与情感交流两个方面。当前体育课上师生互动主要形式就是师生共同的活动、一问一答以及示范与模仿。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真正的对话,沟通与合作稍欠火候,师生无法形成实质性的思维交流,教师讲的学生不能完全领会,只出汗不动脑,缺乏师生课堂共建的过程。另外,在情感交流方面,师生也无法发自内心地进行情感沟通,无法达到情感交融的目标。学生装样子,教师发权威,没有情感体验和升华的教学过程,注定是被动低效的。

(2)课堂教学程式化。新课改以来,体育课逐渐成为学生快乐学习的乐园,然而体育课堂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程式化教学现象。课堂预设的多,生成的少,表面上看似热闹,实际上没有多少成效。有的体育教师还贴上自主学习、探究合作的标签,甚至运用多媒体方式画蛇添足,花拳绣腿地追求表面化的形式,却不能实现体育课堂的深入发展。体育课堂的程式化问题,也反映出教师教学不够深入的问题。不少教师对于新理念和新资源,只是简单的复制,片面追求结果,自然难以达到新课改的要求。

(3)教学评价的失衡。教学评价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多听几句表扬,而是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总结和调整,不断自我完善与发展提高。体育知识与技能的习得,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掌握学习的情况也是有所差异。在体育教学中,一些教师只表扬好的,对掌握不好的同学回避评价且不指出其中的问题。也许有怕影响学生自尊和自信的考虑,但更重要的是要站在发展的角度,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评价。

2 初中体育课堂有效性教学探究

(1)更新体育教学观念,满足学生内在需要。传统的体育教学只是按照既定的目标和模式去开展,却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立足学生的需要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和保证。因为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指标,而学生的兴趣和能动性则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每学期开学之初,体育教师务必要调查了解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希冀和需要,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素材。对于自己喜好的运动项目,学生的学习效果肯定是最好的。初中阶段的学生都有很强的自我表现欲,渴望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希望被其他同学认可。因此,我们体育教师首先要更新体育教学观念,充分把握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精心设计能够吸引学生的教学活动,以保持学生长期的学习动力。

(2)施行体育教学预设,强化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体育教学的预设,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体育大单元教学具有较长的学习过程,相对比较容易让教师根据运动技能的规律性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掌握一定的运动技术和能力。在相对较长的大单元教学中,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分组,让学生之间形成稳定的互助小集体,发挥团队合作的作用。与此同时,体育课程预设也是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为基础的。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结合教材的整体性和层次性,找到最佳的教学切入点,以满足学生的阶段性需要。当学生能够产生自我激励的目标意识,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施才能保证其有效性。

篇(10)

在一些教学公开课中经常可以发现一些教师频繁开展所谓的合作学习,即要求几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进行讨论,这些貌似合作学习的形式,很多时候是一种虚假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经教师精心设计安排的教学过程,其中有分工合作,围绕主题进行练习、探讨,合作总结汇报以及评价和经验交流等活动,事先没有很好的设计是不能顺利完成以上各个环节任务的。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合作学习的目标、特点与过程的复杂性,往往从宣布开始合作到活动结束短短几分钟的时间里,学生还没有找到合作学习的感觉就被教师草草叫停与收场,合作学习的效果并没有显现出来。

2.形式主义的合作学习

一些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出的问题直接、答案显而易见,却要求学生就这些问题进行合作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其中一些内容的学习需要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但不同学校、不同班级、不同性别的学生、不同的课程内容是否需要开展合作学习的情况是不同的,不能盲目照搬。如在教广播操内容时,如果动作很简单,便没有采用合作学习方式的必要。

3.盲目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需要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安排,教师课前必须充分准备,否则会造成表面上气氛热烈,实际上学生十分茫然或不知所措的现象,使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目的与要求不到位,容易造成学生对“合做些什么?”“如何进行合作?”“我在合作中做些什么?”以及时间限制、竞争条件、展示准备、汇报要求等情况不明不白,于是造成“作而不合”或“合而不作”的局面。

二、开展合作学习的几个步骤

1.选择恰当的内容

有些教材内容中的某些知识点或关键技术,学生在学习或练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或障碍,而这些困难或障碍如果不得到及时解决,必然会影响教学的进度与效果,但是有关教学中的困难或障碍只靠体育教师的引导作用不大或基本没有什么效果,这就要依赖体育教师合理的设计,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与交流的形式来解决。但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可以或需要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那些运动技术简单、运动知识与原理显而易见、不属于运动教学或群体行为的问题就不需要开展合作学习。

2.制订相应的合作学习目标

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提出明确的合作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了解自己在合作学习中的主要目的与任务,有的放矢。

3.课前进行充分的教学设计

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开展合作学习有一定难度,而且合作学习不一定都能收到实效,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教材,吃透教材,对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的问题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在有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实施合作学习,才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4.建立比较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

一般每个小组可以按照异质分组。让每个小组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运动成绩、思想活跃程度等得到一个有机的组合,充分发挥各组成员的作用。

5.明确个体责任

上一篇: 秋季问候短信 下一篇: 初二半期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