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31 20:57:2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大学恋爱观调查报告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二:活动内容
1.立足时代,列举困惑当代大学生三个主要问题,引出恋爱观的问题
2.通过案例点评爱情与人生的关系,并导出爱情是什么
3.思考爱情的本质是什么
三.活动形式:问卷调查
调查问卷内容
1.你的性别
a.男 b.女
2.你认为适合结婚的年龄
a少年 b青年 c中年
3.对于婚前性行为有何看法
a可以接受 b不能接受 c随便
4.你相信初恋是永远吗
a相信 b不相信
5.你会以结婚为前提去跟异性朋友交往吗
a.会 b不会
6.经济条件是否会成为你结交异性朋友的条件
a会 b不会
7.你觉得是先有爱情还是先有面包
a二者同时存在 b先有面包 d先有爱情
8.你对我国的婚姻法是否满意
a是 b否
9.你愿意为爱情做第三者吗
a愿意 b不愿意
10.你是否支持大学生在校期间谈恋爱
a支持 b不支持
11.你是否觉得恋爱是大学的必修课
a是 b否
四.活动地点:湛江师范学院
五.活动对象:湛江师范学院全体学生
六.活动目的:通过调查,了解大学生的婚姻恋爱观,并进一步调查
七. 心得与体会
爱是人类歌颂的永恒的主题,可见爱情在人的一生中是多么的重要,获得一份弥足珍贵的爱情也是每一个情窦初开的大学生的美好憧憬与向往。但是一份真正的爱情是需要在法律与道德的呵护与照料下培养起来的。
无可否认,爱情是甜蜜的,恋爱中的人们都会为爱付出,为爱播种与收获,那一对对幸福的恋人脸上面带幸福,可是我们依然在怀疑,不以结婚为前提的恋爱是正确的吗?初恋是否会真正地成为我们的永远?这一系列的问题,使我们认识到大学生在恋爱与婚姻观上依然存在众多误区,下面是就该次调查所做得总结。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爱情观千奇百态,在高校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越来越早地走到爱情的边缘,走进爱情世界里的也大有人在。
我们小组于2013年5月对湛江师范学院的学生做了爱情观的问卷调查和网络调查。在对湛江师范学院大学各系、各年级学生关于爱情观的抽样调查中显示:当今的大学生的爱情观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谈恋爱这在大学校园已不是希奇的事了,大学生有自己的恋爱观,约91%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恋爱是正常的。其中89.5%的男生赞同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谈恋爱,68.5%的女生认为大学生恋爱可有可无,一切天注定,其中又以文科女生为主占55%。占80%的学生认为大学的爱情是理想的,浪漫的。
在谈到爱情的标准时,占71.5%的学生认为爱情应以感情为基础,70%的男生认为爱情应是随缘的,而只占6.5%的女生相信随缘,但相信以金钱,外貌等为基础的爱情占了一部分,主要表现为女生占11%。尽管多数人认为大学生谈恋爱很正常,但对爱情的信任度上占70%的学生认为大学生的爱情可信度不高,毕业意味着分手,很难走向婚姻。而12%的理科女生认为大学的爱情是忠贞的,可信度甚高;占18%的文科女生认为大学生恋爱可以发展为婚姻。
综上,通过对湛江师范学院大学生的抽样调查表明:爱情表征着两个相爱的人连成的心,神圣不可侵犯,体现为大学生对爱情的认识较理想化,希望找到理想中的爱情,而现实的残酷又给爱情加了矛盾的枷锁,绝大多数的大学生不能很好地处理爱情与现实的诸般关系。同时,大学生对大学期间恋爱的认识又是片面的。
一、大学生的爱情代表着浪漫、理想化,但又无法摆脱现实的羁绊及残酷
有趣的是,专业不同对大学生谈恋爱的现状有影响。其中,工科专业的男女生从未考虑的比例最高;曾经谈过,目前未谈和失恋所占比例最高的是外语专业男生和艺术专业女生;艺术专业男生以 正在谈恋爱的比例最高,后者高达40.8%。
另外一个有趣的发现是,学习成绩对大学生变恋爱现状具有一定影响。与人们一般所认为的不同,成绩优异的男女生正在谈恋爱的最多,而学习成绩差的男女生从未考虑和失恋的最多。
很多人认为大学生应将重心放在学习上,以学习为主,尽量不要因为谈恋爱而景响学习。没错,大学生应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增加阅读量与知识储备量以及提高人文内涵。尽管有部分学生谈恋爱影响了学业有的甚至荒废了学业,部分学生没有协调好没有掌控好时间的分配,可并不能否认谈恋爱的作用。
大学三、四年的生活虽说是丰富多彩,可很多时候也是孤独寂寞的,对于这一点上过大学的朋友会明白的。这时谈恋爱可以减少孤独丰富生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与人沟通的能力、学会换位思考与关爱他人、掌握为自己负责的能力,而这些能力与素质恰恰是走上工作岗位上的需要。诚然大学生要多读书但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工作岗位上需要的这些能力与素质。但谈恋爱不要耗费大学生朋友过多的时间,要知道你还是学生,你还没有收入,你的学费都是父母亲提供的。你在大学里读书承载着父母的对你的巨大期望,你应该将这种期望转化为前进的动力。
如果你把过多的时间放在谈恋爱上就是一种不负责任,不仅仅是对父母的不负责,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谈恋爱时需要成本的也是要付出代价的,有本事自己挣钱而不要靠家里人供应,如果你能做到笔者非常敬佩你,你是个男子汉。如果你还是靠父母亲救济,对不起,你必须承担责任,对父母负责,对父母对你的期望负责。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Love among college students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ir own learning and growth. In order to help them to have a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s love, the distance of intimating was introduced to display the degree of affection between two lovers by the 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500 College Students Love Survey data from 10 universities . Based on the influencing analysis of single factor on the distance of intimating, a cumulativ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model of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love in college students was built under the composite factor, and two important factors of influencing college students love were determined by the model.
Key words:influencing factor; 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 distance of intimating ;cumulative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1引言
大学生谈恋爱现已是大学的普遍现象,而不再是以往的“犹抱琵琶半遮面”了。随着高校大学生恋爱所引发的一些社会问题的出现,大学生恋爱引起了社会,特别是许多教育工作者及家长的普遍关注,能否让他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这不仅关系着大学生自身能否健康的成长,而且也关系着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能否顺利开展。所以了解大学生思想和心理实际,引导大学生认真对待恋爱,对促进大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恋爱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对全国4所985、211高校及6所普通高校总计500份《高校学生恋爱调查报告》的数据整理分析,发现当前大学生恋爱中存在着传统道德观念逐渐淡化、恋爱物质元素日趋上升、无所谓的爱情观越来越普遍等主要问题[1-5]。另外,由于高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地域性、家庭背景、异地恋爱的距离和信任度等诸多因素,也都给高校学生恋爱带来诸多考验。下面将通过对所获数据作Pearson相关性分析,在讨论单个因素对恋爱疏远度影响的同时,建立了综合情况下高校学生恋爱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模型。
2数据和方法
2.1数据来源
文中数据来源于对全国10所高校所做的500份《高校学生恋爱调查报告》。调查对象涉及综合类、理工类、师范类、医学类、艺术类等院校。采用网络问卷形式进行,在对问卷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利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2.2数据处理
了解高校学生恋爱的影响因素有助于大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恋爱观,对大学生自身的学习、健康成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有必要对所调查数据进行深入的统计分析,文中选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6,7]和累积Logistic回归模型[8]对大学生恋爱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进行定量分析。为了确定重要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首先通过相关性分析进行变量的初步筛选,其次通过回归分析进一步筛选,并对各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量化,最后通过回归方程进行定量处理。
2.3统计方法
1)Pearson相关性分析
由于调查问卷的结果为属性数据,不能直接用于数学计算,需先将其量化为数字[9],再对其进行样本相关系数估计。设X=(x1,x2,…,xn),Y=(y1,y2,…,yn)分别来自X和Y的两个样本,则相关系数为
r=∑ni=1(xi-)(yi-)∑ni=1(xi-)2∑ni=1(yi-)2(1)
这里r的绝对值越大表示因变量与自变量的相关程度越高:r
2)累积Logistic回归模型
为了更进一步的解释和预测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还需建立广义线性模型。由于文中因变量是定型变量,所以在此使用累积Logistic回归模型。
累积Logistic回归模型是广义线性模型的一种,设因变量Y是一个二元响应变量,取0、1两个值,记π=P(Y=1),则累积Logistic回归模型为:
log π1-π=Z′(X)β
当Y取一组有序的值k时,记Y取各值的概率为πi=P(Y=i),i=1,2,…,k,则累积Logistic回归模型:
log P(Y≥j+1)P(Y≤j)=log P(Y≥j+1)1-P(Y≥j+1)
=Z′(X)β…,(j=1,2,…,k-1) (2)
不难看出上述累积Logistic回归模型事实上包含了k-1个模型。
3模型建立及分析
这里引入恋爱疏远度[10]P来表示恋爱双方之间的感情程度。为了更准确地反映恋爱疏远度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累积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研究。
3.1高校学生恋爱影响因素的分析
相关系数r的值可以为影响因素的初步筛选提供依据,r的绝对值越大,则表明恋爱疏远度与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程度越高,这时该影响因素可以作为备选的重要因素。这里利用式(1)计算恋爱疏远度与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系数。表1中列出了相关系数大于0.4的影响因素。
除了表1中列出的这些影响因素外,恋爱对象的外貌和能力、经济状况和家庭背景也会影响到恋爱疏远度。
由于恋爱疏远度为定型变量,因此本文针对恋爱疏远度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建立了累积Logistic回归模型,选取表1中相关系数大于0.4的影响因素作为初始自变量,并运用逐步回归方法,筛选出自变量中重要的影响因素。
计算技术与自动化2016年12月
第35卷第4期孙小军等:高校学生恋爱影响因素的累积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
模型中含有某变量表明该变量对模型具有影响。如果某一变量在进入模型后又被剔除,则说明其它变量和该变量的相关程度很大,即该变量可以用其它变量来表示。从表1可以看出,影响因变量(恋爱疏远度)的12个初始自变量可分为个人因素、恋爱双方之间的因素和社会因素。
3.2单影响因素对恋爱疏远度的影响分析
这里选取社会因素为例,根据累积Logistic回归模型的极大似然估计,利用Logistic模型式(2)对社会因素(父母、同伴、媒体)计算,可以确定恋爱疏远度与这三个影响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且可以得到此函数的拟合效果和正判概率。
从表2可以看出: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社会因素中的同伴是显著的。同时,可以得到恋爱疏远度与社会因素之间的Logistic回归方程:
f1=C42.704+21.501×N6,这里N6表示同伴
因此可建立如下累积Logistic回归模型:
P1=f1/(1+f1)(3)
其中,f1是在计算P1时引入的函数,P1代表社会因素对恋爱疏远度的影响。
从表4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恋爱疏远度中“距离近”一类的正判断概率为56.6%,“距离远”一类的正判断概率为100%,总的正判概率为72.6%,这也表明模型(3)的拟合效果较好。
同理分别建立恋爱疏远度与个人因素和恋爱双方之间因素的Logistic回归方程:
f2=C63.609+20.564×N4+21.842×N3
f3=C63.609+20.747×N2+21.608×N1
式中N1表示相互之间的信任、N2表示包容理解、N3表示性格品德修养、N4表示志同道合。因此可建立相应的累积Logistic回归模型:
P2=f2/1+f2P3=f3/1+f3(4)
其中,fi是在计算Pi时引入的函数(i=2,3),P2代表个人因素对恋爱疏远度的影响,P3表示恋爱双方之间因素对恋爱疏远度的影响。
由于恋爱疏远度的影响因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在对12个自变量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时发现:父母与同伴的相关系数高达0.991,共同理想与尊重双方人格的相关系数为0.928,共同理想与独立承担责任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50,外貌与魅力和成绩与能力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88,因而在建模过程中上述每组的两个因素之一被剔除。
3.3多影响因素对恋爱疏远度的综合影响
根据累积Logistic回归模型的极大似然估计。利用上述同样的计算方法,综合考虑各因素,分析在恋爱过程中的影响程度,得到以下累积Logistic回归方程:
f=C63.609+21.608×N1+20.797×N2
因此这里建立的高校学生恋爱因素分析累积Logistic回归模型为:
P=f/1+f(5)
其中,f是在计算P时引入的函数,P为多影响因素与恋爱疏远度的综合累积Logistic回归模型。
通过对上述影响因素的整体分析,可以看出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中,相互之间的信任、包容理解是影响高校学生恋爱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
4结论
从高校学生恋爱的态度出发,研究高校学生恋爱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高校学生恋爱调查报告》的统计数据为依据,经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到影响恋爱的因素涉及:父母、同伴、媒体(新闻、网络、书籍等)、恋爱双方之间的包容理解、相互之间的信任、尊重双方的人格平等、共同理想的追求、自觉承担责任、恋爱对象的性格品德修养、志同道合、成绩和能力、外貌和魅力、经济状况和家庭背景。通过累积Logistic回归模型的极大似然估计,建立了综合因素下高校学生恋爱回归模型,并由该模型得出高校学生恋爱的两个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米兰.高职院校学生恋爱教育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3,4.
[2]颜玫琳.高校大学生恋爱现象和恋爱观教育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2,6.
[3]卜望飞.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恋爱观教育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4,6.
[4]汪冬华.多元统计分析与SPSS应用[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9.
[5]何晓群.多元统计分析(3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1.
[6]汪冬华. 多元统计分析与SPSS应用[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7]何晓群. 多元统计分析(3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90后的一代,经济基础更加雄厚,物资生活更加丰富,加之信息时代几乎人人都有笔记本电脑,他们更能接触到社会上的各种信息,思想也更加开放[1-3]。但是这些也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当前大学生的恋爱与发生率较高,且总体上呈逐年上升趋势[4,5],90后的女大学生的恋爱观引导教育又该如何做起?笔者认为,首先得从她们的恋爱动机上入手,掌握她们的恋爱动机,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针对性强的教育引导工作[6]。为此,我们对某医学院校的200名女大学生进行了恋爱动机问卷调查研究。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以某医学院在校女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83份,有效率为91.5%。其中有恋爱经历者56人,占306%;有过两性关系者31人,占169%;来自城镇的78人,占42.6%;来自农村的为105人,占573%,平均年龄21.9岁。
1.2调查工具
自拟大学生恋爱动机问卷,内容主要设计恋爱动机的生理需求型、情感消遣型、成长体验型、从众面子型等4个大的方面。其中生理需求型是指主要以满足个人为目的的类型,恋爱的目的即是为了与异性发生性关系;情感消遣型是指需要异性为心理的依靠和支柱,需要因此消磨时光,排遣寂寞等;成长体验型是为了体验恋爱,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为以后正式的恋爱、婚姻等打下基础;从众面子型是看到别人在谈恋爱自己也被激发出恋爱的欲望,并认为没恋爱就没有面子。
同时问卷开头设计好被调查者的一些个人信息,包括年龄、性别、户口来源,以及是否有恋爱经历及发生情况等。
1.3统计处理方法
将全部问卷按照“城镇-农村”,“恋爱组-未恋爱组-有性行”进行分组比较。结果利用SPSS130版进行卡方检验(χ2),P
2结果
2.1不同恋爱和性经历的大学生恋爱动机比较
有恋爱组、有性经历组与未恋爱组三组比较,仅在“情感消遣”(χ2=264,P=0000)、“从众面子”(χ2=6051,P=0017)两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
2.2农村与城镇女大学生恋爱动机比较
来自农村和来自城镇的女大学生只在“生理需求”(χ2=1811,P=0000)、“从众面子”(χ2=21.5,P=0000)两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且P
3讨论
3.1恋爱的女大学生给其他女大学生造成了无形的心理压力
本次调查显示,有恋爱的女大学生主要目的是为了排遣空虚寂寞的感情,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而且有恋爱经历的女大学生超过55%都与男友发生过。当前高校对大学生恋爱、呈开放管理的趋势,大学校园恋爱情景处处可见,似乎蔚然成风。先期参与到恋爱中的女大学生无疑给周围的同学造成了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导致更多的从众行为。而从众行为的背后往往潜藏着不健康的思想价值观。例如:没有男生追求,没有恋爱是很没面子的事,说明自己长得不够漂亮。只有通过谈恋爱,才能在一定程度证明自己有人追求,足够美丽,进而赢得所谓的“面子”。由此形成某种攀比的心理和现象,导致女大学生渐渐失去正确和健康的恋爱价值观。
3.2农村和城镇来源的女大学生恋爱动机存在较大差异
调查结果表明:城镇的女大学生接近一半谈恋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理需要[7]。对高校教育管理者来说,这或许是一个不健康的危险信号。城镇女大学生生活条件较之农村女大学生优越得多,在生活、就业、前途等方面的压力要比农村女大学生少。这样的情况,很容易导致她们好逸恶劳,无忧无虑追求“生活”。
在城镇女大学生面前,经济条件稍差的农村女大学生难免产生一些自卑的心理,在是否需要恋爱的问题上,更多的是考虑个人面子问题。误以为只有自己也谈恋爱,才能减少自己跟城镇女大学生的差距,才能避免被人笑话。但是实际上,在经济不佳,以及错误的思想认识和偏差的心理状态下,她们要想顺利的获取恋爱并不容易[8]。经济问题以及个人不端正的恋爱观往往成为她们恋爱的绊脚石,导致恋爱的受挫或失败。进而影响她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效率。
3.3恋爱能够改变女大学生的恋爱动机
未恋爱的女大学生恋爱动机主要是从众和为了自己的面子,而有恋爱经历的女大学生恋爱显然已经发生了改变,转而认为恋爱可以排遣寂寞,填补内心空虚。这种转变,一方面体现出她们思想认识成熟了一些,经历恋爱要比未经历恋爱似乎更能让人成长一些。但从另外一方面提示我们:进一步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他们参与学校各类活动的热情,可以有效预防女大学生心里空虚寂寞的不良现象[9]。如果不能足够安排大学生的课余活动,就有可能让大学生倾向用恋爱的单一方式来打发时间。
此外,恋爱可以导致大学生发生更多的,这需要我们从科学的角度引导大学生更加健康的生活,避免堕胎、性病传播等不良后果的发生。积极对女大学生进行科学恋爱观、性观念的教育引导,矫正她们存在的一些不健康的思想认识,有助于防范恋爱失败产生的负面行为,也能减少不健康带来的不良后果。
参考文献
[1]王丽君.“90后”大学生价值观状况调查与分析.思想教育研究,2011,(2):95-98.
[2]蒋明军.徐松如.王珊.“80后”与“90后”大学生价值观比较研究.思想理论教育,2010,(7):32-36.
[3]张笑涛.“90后”大学生的消费道德问题及其教育引导.继续教育研究,2012,(5):124-127.
[4]向晋辉.大学生非婚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12,33(8):914-916.
[5]黄艺娜.张铭清.江剑平.大学生婚前和性态度调查分析.中国性科学,2012,21(1):19-21.
[6]杨帆. 女大学生恋爱影响因素及性教育策略.中国性科学,2012,21(7):78-80.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为主,个别访谈为辅的调查方式。采取抽样的方式对广州三所中职学校的学生进行调查,总共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22份。其中男生569人,女生453人;机电数控类学生占43.2%,维修类学生占35.7%,服务类学生占21.1%;一年级占31.3%,二年级占26.9%,三年级占25.6%,四年级占16.2%。来源情况为:来自城镇的学生为53.2%,来自农村的学生为46.8%。
(二)研究工具
1学生恋爱情况调查问卷
以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编制的《中学生性现状调查问卷》[1]为工具,在广泛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对学生的访谈情况加以适当增补,编制成《学生恋爱情况调查问卷》。该问卷包括四部分内容:一是个人背景资料,包括性别、生源属地、恋爱状况等;二是个人恋爱态度;三是性心理健康资料,包括性知识、性观念、;四是应对恋爱挫折的能力。
2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2]
由成员对父母的养育方式进行评定,涉及父母15种教养行为:辱骂、剥夺、惩罚、羞辱、拒绝、过保护、过干涉、宽容、情感、行为取向、归罪、鼓励、偏爱同胞、偏爱被试和非特异。
3自尊量表(SES)[3]
评价自我价值和自我接纳。由10个条目组成,得分与自尊水平成正比。
4艾森克人格问卷(EPQ)[4]
由成员评定自身的人格特质,共有四个分量表。
(三)研究方法
采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自尊量表、家庭环境量表和自编的学生恋爱情况调查问卷,由经过培训后的调查员主持,对广州市高级技工学校的学生采用团体施测的方式进行。施测时以班级为单位,由主试讲明要求,解释指导语,答卷不商讨,填写后当场收回。为了避免掩饰造成的偏差,答卷采用无记名方式填写,另外还对其它两所技工学校的学生采用随机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所有数据利用SPSS11.5进行统计处理。
二研究结果
(一)父母教养方式与中职学生恋爱现象的相关分析
将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与中职学生恋爱现象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见表1、表2。从表1中可以看到,在中职学生恋爱现象与父亲教养方式的相关中,曾经谈过恋爱与拒绝否认、过分干涉、过度保护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正在谈恋爱与偏爱被试、过度保护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从表2中可以看到,在中职学生恋爱现象与母亲教养方式的相关中,曾经谈过恋爱与过度干涉保护、拒绝否认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正在谈恋爱与过度干涉保护、偏爱被试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二)人格特质与中职学生恋爱现象的相关分析
将人格特质与中职学生恋爱现象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见表3。从表中可看出,曾谈过恋爱与外向稳定、外向不稳定、内向不稳定有显著正相关;正在恋爱与外向稳定、外向不稳定有显著正相关。
(三)自尊水平与中职学生恋爱现象的差异比较
由表4可知,自尊水平与恋爱现象存在显著性差异,低自尊组曾经谈过恋爱和正在恋爱的学生显著高于高自尊组,在暂不恋爱这一维度上,低自尊水平组的学生显著低于高自尊组,表明在低自尊组中,没谈过恋爱的学生数显著低于高自尊组。
三问题的讨论
(一)中职学生恋爱现象的影响因素分析
1父母教养方式对中职学生恋爱问题的影响
总体而言,父母教养方式与中职学生恋爱现象存在显著相关。具体到各个维度来看,在中职学生恋爱现象与父亲教养方式的相关中,曾经谈过恋爱与拒绝否认、过分干涉、过度保护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正在谈恋爱与偏爱被试、过度保护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在中职学生恋爱现象与母亲教养方式的相关中,曾经谈过恋爱与过度干涉保护、拒绝否认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正在谈恋爱与过度干涉保护、偏爱被试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这说明了由于父母的这些教养方式让子女感到缺乏关爱,没有安全感并产生叛逆心理,从而导致恋爱现象的发生。
另外,在中职学生的恋爱现象中,学生的情感体验比较强烈,渴望得到情感温暖,这可能是由于现在城市父母忙于工作、农村父母外出打工,导致子女与父母相处时间比较少,沟通联系比较少,在其成长过程中得不到父母的情感支持,缺少家庭的关注和呵护,渴望从异性那里寻求慰籍。
2人格特质对中职学生恋爱问题的影响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人格特质与中职学生的恋爱问题存在着显著相关,曾谈过恋爱与外向稳定、外向不稳定、内向不稳定有显著正相关;正在恋爱与外向稳定、外向不稳定有显著正相关。这反映出中职学生中对于恋爱关系发生的观念不稳定,主要依赖于情感上的依恋,恋爱观不够成熟。这种不稳定性表现在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当事物发展顺乎心意时,便兴高采烈甚至忘乎所以,而当挫折出乎意料地出现时又惊慌失措甚至灰心丧气,没有正确的应对方法。另外,性格外向的学生也容易发生恋爱现象,这可能是因为他们热情、开朗、善于社交,更容易获得异性的好感。
3自尊水平对中职学生恋爱问题的影响
自尊水平的高低影响着中职学生对待恋爱的态度,具体来说,低自尊水平的学生比高自尊水平的学生更容易产生恋爱关系。这说明高自尊的学生有着良好的自我体验和自我价值感,其自我评价较高,他们看重生活的各个方面,能够更好的控制自身行为,而低自尊的学生其自我评价和自我价值感相对较低,缺乏对自身行为的控制能力。
自我评价是个体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对自己所作的判断。若个体不能正确地评价自身的优缺点,一旦出现失败就会丧失信心,从而产生较低的自尊水平。而为了维护其自尊水平,这些学生可能会从异性那里来寻找这种成功感。
(二)解决对策
1改善父母教养方式,加强对子女的青春期教育
青春期过程中的恋爱问题是很多学生都会面临的问题,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知识经验、性发展水平、认知结构都不同,这就要求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教育,而父母正是子女青春期教育最好的老师[5]。父母要改善教养方式,子女的恋爱问题不是靠围追堵截、严厉呵斥就能解决的,相反可能产生“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使得恋情更加牢固。正确的做法是要了解和关注子女在青春期发展的身心特点和出现的问题,加强对青春期子女教育,应认识到子女在这一阶段生理发育十分迅速,心理发展处于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其身心发展极为不平衡、常处于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之中,他们对事物的辨别能力较差,容易受情绪的支配而不能理智地思考问题,不能用意志加以控制,易对异性产生恋爱感。因此,父母要采用情感关怀的方式给予子女家庭温暖和关怀、满足子女在心理和情感上的需求,增加家庭吸引力,消除子女向外寻求感情寄托的失助心理。另外要多与子女沟通,学会耐心做他们的听众,找到恋爱发生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耐心疏导,教育其尽早割舍不应有的恋情。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格特质,提升自尊水平
人格的形成是先天与后天的结合,遗传素质只是奠定了基础,学生以后的发展道路是漫长的。比如,一个孩子很胆小,不愿与人交往,后来的工作环境是销售,这是个需要与人交往,需要参加许多集体活动,甚至残酷的谈判,这样的环境就会使他变得坚强、开朗、豁达。所以环境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形成,教师要给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氛围,不断完善学生的人格。其次,教师要提供机会使这些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寻找他们潜在的能力与特长,这样才能使这些低自尊的学生对成功报有希望,建立多方面的价值追求,积极寻找多方面的成功机会,逐步提升自尊水平。
3重视学生的性教育,培养正确的恋爱观
弗罗姆认为,爱是一门需要知识和努力,需要学习的艺术。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很多在恋爱中遇到困惑的中职学生希望学校可以给予相应的指导。而目前中职院校对学生的性教育无论从形式还是从内容上都非常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往往是在学生恋爱出现严重问题后才会引起足够重视。现在恋爱已经不再是校园中的,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现象,需要引起教育者的重视。
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的性知识并非从学校、父母处获得,而是通过网络、影视、杂志获得,本应通过正常渠道获得性知识变成了一种偷偷摸摸的行为,更增加了这层神秘感与学生的好奇心,于是学生出于好奇也开始尝试谈恋爱[6]。所以针对此种情况,学校应开设科学的性教育课程,让中职学生掌握正确的性知识,形成正确的恋爱观,这样才能使其行为更符合社会规范。首先需要采用开放的教育课程,不能是政治说教、简单灌输,忽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就很容易让教师的良苦用心变成学生反感的源泉。其次,恋爱观的教育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如果还是采用过去的教育内容,“犹抱琵琶半遮面”,只能促使学生另辟蹊径。此外,恋爱观的教育一定要在尊重学生人格与自尊的前提下才能正常开展,如果对学生的某些思想观念不加分析、粗暴指责,或是在对学生的思想不加研究的情况下就简单地定原则、提要求,都会使性教育课程效果犹如浮云。
综上所述,中职学生的恋爱问题已成为中职院校管理中的热点与难点问题,它受到社会、家庭、个人等多因素的影响,需要我们积极探索新的思路,寻找解决中职学生恋爱问题教育的新策略,让他们顺利渡过人生中的这一重要阶段。
参考文献
[1]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6-319.
[2]岳冬梅.父母教养方式:EMBU的初步修订及其在神经症患者的应用[J].中国心理卫生,1993(3):97一101.
[3]季益富,于欣.Rosenberg M.自尊量表[J].中国心理卫生, 1999(增刊):318-321.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7C-0103-02
项目教学法是指教师围绕特定的项目,设计可操作性强的、任务化的教学活动,学生通过活动完成任务,达到学习和掌握的目的。近年来,高职院校各种课程中不断引入项目教学法。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2011年开始,该院大学语文教研室成立了“项目教学法在应用写作课程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组,并在应用写作课程教学中进行了实施项目教学法的有益尝试和探索。本文试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高职应用写作课程项目教学法的应用及效果进行初步探讨。
一、高职应用写作课程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情况
(一)以社会活动的项目流程为基础设计教学内容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以应用文写作教程作为教学内容显得过于程式化,教学效果也不太理想。为此,在教学中,我们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以社会活动项目的具体流程为基础进行教学内容设计,而且尽可能把几种应用文结合在一个项目里,让学生在体验社会活动过程中完成各种应用文的理论学习和写作。如在学习“事务文书”这一内容时,以“完成一次社会调查”为项目,综合学习计划(方案)、调查问卷、调查报告、总结的写作,具体流程见图1。
又如,在上行政公文这一内容时,以模拟院学生会举行一次活动的方式展开项目活动,围绕这个项目完成过程,要求学生完成以下写作任务:学生会向院团委拟写举行活动的请示、院团委下发的批复、学生会拟写开展活动的有关通知、向其他院校学生会或学生社团发出邀请函、活动结束后向院团委写报告。通过这个项目活动依次学习行政公文中重点公文请示、批复、通知、函、报告的写法。
(二)创设开放性的项目活动
应用文写作不等同于工艺流程,虽然其格式具有相对的固定性,但其内容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因此,在进行一些项目的设计时,我们创设了一种开放性的项目,一是避免小组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互相抄袭,二是发挥了同学们的创造性,三是同一种应用文撰写不同的案例,便于同学们进一步拓宽思维,举一反三。如进行调查报告写作教学时,每个工作小组调查的项目都不相同,这些调查项目大都是由学生自行拟定。如: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环境卫生的调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社会公德意识调查、大学生课外活动情况调查、2010届动物科学技术系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XX班同学消费情况的调查、大学生网上购物情况调查、西乡塘种子(水果、蔬菜、猪肉)销售情况调查、广西绿悦食品有限公司(注:为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校办企业)糕点生产销售情况的调查、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兼职情况调查等。这些调查的项目或结合学生的专业情况,或是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调查的原动力。又如在进行方案这一内容教学时,要求学生完成“制定班级一项活动方案”这一项目,有些小组制定“秋游活动方案”,有些小组制定“感恩主题班会活动方案”,有些小组制定“慰问XX敬老院老人活动方案”,有些小组制定“圣诞节化妆晚会活动方案”,等等。
(三)多种形式完成项目
在应用写作课程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法,根据项目的内容及难易程度,采用多种形式来完成项目。其中多数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完成项目,如调查报告、计划、方案、行政公文等教学内容。但一些项目如求职信、应聘信等,因每位同学的情况不一样,写作内容无法统一,不便于小组合作开展完成项目,因此应个人完成。而合同则是由两人完成则比较好,两位同学分别担任甲方和乙方,协商拟定合同。
(四)修订完善评价体系
传统的评价方式,很大程度上是在学期结束后进行一次书面测试。这种评价过分倚重教材,重视测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识记,忽视学生技能及应用能力的培养,显然不适应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在应用写作课程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法,我们也制定了新的评价机制,以期末考试(或考查)为主,以平时作业、小组作业、小组实训、课堂讨论、提问答疑为辅,综合考核评定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百分制中,每部分成绩分值如下:纪律成绩占10分,平时成绩(即上课的表现)占15分,技能成绩(即完成作业的情况)占35分,考试(考查)成绩占40分。
二、实施的成效及分析
经过近两年的实践,我们于2012年8月及2013年1月对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的部分班级进行了教学情况及效果的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个别访谈交流为辅。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样本296份,调查对象为食品加工专业及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经过调查表明,在高职应用写作课程教学中尝试实施项目教学法,教学效果显著,主要有以下:
(一)充分调动学生内在动力
关键词:项目教学;高职;应用文;启示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3-0265-02
目前,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正在各地蓬勃进行,根本目的就是要遵循职业教育的规律进行办学,摒除长期以来大多数学校以普教模式办职教的俗套。职业教育的办学目标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因此,以任务引领为主体的项目教学法正受到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追宠。
一、项目教学的简介
“给你55分钟,你可以造一座桥吗?”教育专家弗雷德・海因里希教授在“德国及欧美国家素质教育报告演示会”上,曾以这样一则实例介绍项目教学法。首先由学生或教师在现实中选取一个“造一座桥”的项目,学生分组对项目进行讨论,并写出各自的计划书;接着正式实施项目――利用一种被称为“造就一代工程师伟业”的“慧鱼”模型拼装桥梁;然后演示项目结果,由学生阐述构造的机理;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估。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并促使其在提高动手能力和推销自己等方面努力实践。在我国高职教育领域,很多学校运用项目教学法进行课程教育,并且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二、应用文写作课程的现状
教育部16号文件中明确指出,要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要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我院开设的应用文写作安排一学期的课时,时间非常有限,要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学习这么多的文种,要么走马观花,要么囫囵吞枣,这也违背了我们高职院校开设这门课的初衷。目前,我们传统的一系列概念―特点―注意事项―例文的教学方法,不仅扼杀了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也忽视了他们的主体地位和能力的培养,导致了写作理论与实践脱节、学校与社会脱节、教师与学生脱节。然而,这些状况正是目前应用文写作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缺少动手能力,学习中学生往往是捉襟见肘,无米下锅。
三、项目教学给应用文写作课程的启示
项目教学法以其深厚的理论基础和独特性,给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改革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同时也给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一)整合课程内容,合理设计任务
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因此,我们的课程教学内容应与学生今后工作、生活需要一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所需要的应用文文种也相应地发生了一些改变。如:随着现代通讯和网络工具的普及,书信写作的重要性明显下降,请柬、介绍信的模板可以随处查阅。而投标书、合同书、求职信、申请书、企划方案、调查报告等等文种与我们现实生活的联系却更加密切。我院的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计划和授课内容是针对所有专业而言的,也就是说,每个专业学习的应用文写作课程内容是相同的,没有突出专业特点和专业需求。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不能满足学生以后的工作需求的。也一定程度上违背了我们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因此,根据项目教学基于工作任务建构教学内容的观点,我校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教学内容也要进行一定的整合。第一,要根据当代大学生生活工作需要进行调整,教学量要适中,要突出重点。第二,要紧密结合专业特点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不违背应用文写作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设计符合各专业需求的教学内容,并适当调整重点难点的讲授,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
(二)改革教学模式,组织实施任务
传统意义上的应用写作课程的授课模式使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们必须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实施课堂教学任务,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首先,进行必要的课前准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强调事先的准备对于完成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教师的课堂教学亦是如此。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充分了解学生的现状,安排学生做好课前准备,是实施课堂教学的前提。学生活动前的知识储备、材料准备、活动环境设计等,是完成任务的必要因素。活动前的知识和材料储备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如:在讲述求职信和简历这一节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的人才交流市场进行参观学习,亲身体验当今大学生的求职之路,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求职信、简历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另外,必要的环境布置能提升效果。所以,教师在课前与学生沟通,安排学生进行必要的知识、资料、环境等方面的准备是完成既定任务的前提条件。
其次,锻炼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应用文写作里面的许多文种是需要多人合作完成的。如:完成一份市场调查报告,需要进行许多工作――设计调查计划、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及汇总分析以及最后的写作等,单靠一己之力完成任务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老师可以提前一周讲解调查方法并确定调查主题,主题可以设定为学生密切关注的问题或是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如大学生的恋爱观、高职学生对职业教育的认识等。在学生课外调查的基础上,老师在课堂上引导、组织学生对调查结果进行讨论、思考、统计、分析,再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分组撰写调查报告,最后,再由教师评析各组的调查报告。至此,调查报告这一工作任务完成。这样,在任务设计、完成过程中,学生交换成果,群策群力,探讨改进,不断提高。不但了解和实践了调查报告这一文种的写作过程,还发挥了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培养了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21世纪是一个伟大变革的时代,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技能型人才方面遇到新的挑战。原来培养的传统型操作型技能人才,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新形势的发展迫切要求培养具有独立创新、自主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自主创新学习能力,已成为我们高职院校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在《应用写作》教学任务设计中,本着为专业服务的原则,结合专业需求及实际工作需要,依托实训基地,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和任务,这些设计符合学生的心理即就业需求,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极大地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对知识学习和技能锻炼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简单获取,而是更具发现性和探究性,真正达到了强化自主学习意识。
(三)健全评价体系,进行任务评价
应用写作教育是逐渐渗透慢慢养成的教育,写作水平的提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必须修正传统的评价模式。评价应以学生是否掌握新知识和技能、并能否熟练应用为标准。同时,任务评价得当对于激发学生兴奋点和成就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在课程任务的完成阶段,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讨论、完成任务活动中的发言、技能、协作、创新等对学生作出评价,同时教师也应予以相应的指导。教师还可以对学生形成的作品予以评价,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应用水平,作品中所包含的创新等。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还可以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鼓励学生把自己的实践成果大胆地展示出来。学生自评可以采用组内自我评价、组内互评、小组互评等形式,对于不同常规的思路和方法,教师着重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勇于尝试、积极创新。学生自评时,教师要及时予以肯定,让每个学生在被肯定和被赞誉的满足中,充分体验成功的快乐。另外,我院在高职教育的教学改革中大力推行“工作过程导向的学与教”的模式,倡导“终身教育”,并为学生提供“终身就业服务”。我们通过应用文教学可以在与学生跟踪服务的过程中了解到他们在社会上运用写作能力的高低,要建立社会评价体系。由此,形成了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使项目教学法的任务评价更趋于完善。
运用项目教学法进行应用文写作的教学工作,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项目教学更加注重围绕项目任务的知识体系,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过程而不是最终结果,更加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和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能够真正做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高质量完成社会赋予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历史使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9-00-01
一、研究“90后”大学生心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从2009年开始,“90后”大学生已陆续进入大学校园。与“80后”相比,在心理上、情感上还是存着很大的差别。作为高校的管理者或教师,很有必要,尽快了解和掌握这个受教育者群体的特点,采取有的放失的在心中有数的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从而达到有针对性的教育目的。
二、“90后”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
(一)认同意识较强,践行能力较弱。当前“90后”大学生思想上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对社会主义的思想、社会道德有普遍的认同意识,但在“知”与“行”之间还有明显的距离。在人生观方面,当代大学生认同开拓进取艰苦奋斗的人生价值观,但在行动上却缺乏刻苦努力磨砺成才的自觉意识[1]。
(二)自我个性更加张扬,集体荣誉感相对缺乏。张扬个性,极力表现与众不同[3]。“90后”相对缺乏一种对团队组织的荣誉感,事实上,一些“90后”孩子的父母也会自觉不自觉地鼓励他们做出体现个性的行为,而不是对班集体做贡献。这是相对不利的一面[1]。
(三)网络时代的视野广阔,信息和知识丰富,但内心较为空虚。“90后”是全球化时代中最易受到感染和影响的人群。他们中一些人的虚拟沟通能力已经远超过了现实沟通能力。从而在遇到现实中的情感问题时,表现出无所适从,缺乏应有的处置能力。
(四)“90后”大学生爱情观回归传统。武汉大学《“90后”大学新生调研报告调查》显示,武汉地区90后大学生在“爱情”这一命题上回归真爱本质,这个结果令人欣慰。
(五)恋爱时的无所谓化、简单化。有合适的就谈,没合适的就不谈。“90后”的恋爱是简单的、快速的。在一时的情感冲动下,不顾及后果和影响[4]。
三、解决“90后”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措施
(一)调查的对象系统化,精细化。在高校不同年级的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等都有很大的不同,在学校的每一年,他们的心理都有很大的变化。大一的时候,他们对高校还处于“朦胧”期,对学习、生活、交友等还处在初步认知的阶段,还没有一个明确的人生目标;到了大二,他们觉得已经对学校生活“了如指掌”,有的学生开始无视校规校纪,有的甚至做一些脱离学校常规的事。大三,开始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进入较为固定的生活轨道。大四,处于人生抉择的关键时期,有的学生开始考虑是否参加工作还是继续深造学习。有的不清楚自己四年到底学到了什么,到社会上能干什么,开始陷入迷盲与焦燥。所以,不同的四年,心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本文认为,分四个不同的年级对学生进行调查与研究,才能更好的掌握“90后”大学心理及情感特征。
(二)结合学校教育,注重家庭教育。针对践行能力较弱这一问题,本文认为要从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源头入手来解决这一问题。因为家庭是一个人最早接触的社会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对他们的个性成熟具有特别的重要意义。一方面,“90后”的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在“4+2模式家庭”中成长,从小受到父母或祖父母一辈的过分溺爱,父母在中小学阶段大多只注重子女的成绩、升学,而忽视了他们应对困难及心理承受力的培养与锻炼。导致他们自信又脆弱、敏感而自私;另一方面,这一代的父母,离婚率明显升高、单亲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容易使他们形成焦虑、自卑、孤僻、暴躁、嫉妒等不良心理。所以,本文试图探索班主任与家长“家校合一”的模式解决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的方法,此应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三)发挥班主任的核心作用。学生在校期间,已经几乎脱离了父母的教育,这时班主任及管理人员就充当了教育他们成长的重要角色。班主任要与学生多接触,多交流,要在班级起“灵魂”作用。“灵魂的工程师”,这是对我们当老师的最好的评价。作为班主任,要起到“灵魂”作用,就要从自身做起,首先要把自己所带的班当作自己的家庭来看待,本班的学生,就是自己的孩子,自己要起到核心作用。有了一个核心,学生才有集体感,集体的誉感也会加强。同时,内心空虚的学生,也会因为班级大家庭的温暖而变得充实。
(四)多举办一些集体活动。多举办一些集体活动,举办一些让学生有兴趣、对学生有益的活动,即能使学生从网络中走出来、从单纯的男女朋友之间走出来,多接触现实的社会,多与老师、同学接触,这样,在恋爱中出现问题,也会得到更多人的帮助,从困境中尽快走出来;同时又能锻炼他们的集体意识,社交能力,为他们将来进入社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总之,由于“90后”大学生刚刚进入高校,他们还会逐渐呈现出来的一些新特点,这些就需要我们高校来及时发现,及时研究。取其优,弃其劣,为他们就来步入社会,为社会做贡献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姜岩,宋瑞梅.“90后”大学生群体思想变化规律与管理研――山东工商学院“90后”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报告[J].学术论坛,科技资讯,2010,(12):243-244.
[2]陈锡敏,张云莲.加强“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指导和研究――“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专题研讨会综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理论研究动态,2011,(3).
大学生的性心理健康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学阶段是学生在性问题上感到困惑、焦虑的一个特殊时期,加之西方“性开放、性解放、性自由”的文化思想的冲击,必定对当代大学生的性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解当代大学生在性知识、性教育、性观念等方面的特点,2013年,笔者自行编制问卷,以某高校大一至大四的344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对他们的性知识、性道德、性教育等方面进行了调查。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1.对象。以重庆市某高校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400份,收回有效问卷346份。其中女生发放160份,收回有效问卷141份;男生发放260份,收回有效问卷205份。
2.方法。采用自编问卷,内容包括性知识、性观念、性道德、性教育等方面,为保证问卷的真实性、可靠性,课题组在各年级间随机抽取学生作为调研对象,被调查者当场不署名填写,当场收回问卷,对调查结果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
3.统计处理。数据按照性别分组,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二、结果
1.性知识方面。(1)性知识的了解。对大学生进行有关性病的预防、可靠的避孕方法、男女第二性征差异、怀孕等方面的调查表明:对相关性知识有非常准确认知的学生仅为4.07%,38.95%的学生认知一般,而56.98%的学生认知很差。相对男生而言,女生的认知相对要好一些。(2)性知识的来源。调查显示男女生从电脑网络获得性知识的比例较大,分别为56.86%和57.14%,其次是通过朋友同学、电影电视和报纸杂志获得,而从父母获取性知识的人数比例仅为18.57%和13.73%,而男生从课堂或老师那里获取性知识比例最少。
2.性心理。(1)性观念是否开放。调查显示:13%的大学生的性观念非常传统;44%的同学认为自己性观念比较传统,较开放的性观念的大学生占36%;而性观念很开放的有7%。而在随后的调查中22.09%的学生表示会很主动去谈论性的问题,其中男女比例接近,62.79%的学生对待性持中立态度,而有15.2%的同学表示不会主动谈论与性相关的问题,其中女生所占比例相对较大。(2)对于婚前的态度。婚前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也是有关学者研究性道德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在问及大学生对婚前的态度时,41%的大学生不反对婚前,但他们表示不会去做;而高达38%的大学生则认为婚前是很自然的事情;也有9%的同学认为婚前是不好的,但是他们控制不了自己;只有12%的人认为婚前是完全的道德败坏,应该批评。从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对性逐渐持开放的态度。
3.性教育方面。(1)在对大学生性教育现状的满意程度的调查中发现,有43%的学生表示不满意,只有5.1%的学生表示满意,近四成同学表示一般,还有12%的同学表示说不清,其中男女比例较为接近。可见当今有关部门在性知识的普及方面还有所欠缺,需要学校以及社会的共同努力。(2)在关于性心理健康教育形式的调查表明:性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呈现了多元化发展的特征,60%的大学生希望开设心理课程,其次是邀请专家做专题讲座和播放心理影片、推荐相关心理书籍等。在所获取的具体知识方面,在异往、恋爱心理辅导方面的需求较高,在性病的预防方面男女生需求均较低,只占27.06%,性价值观教育的需求方面男女出现了较大的差异,女生在此方面的需求同其他类型的辅导需求相当,但男生的比例明显偏低只有17.48%。
三、讨论
1.大学生缺乏科学系统的性知识教育。绝大多数(73.84%)的学生表示在中学没有接触过相关的课程,只有26.26%的学生以前接受过生理卫生教育,但没有太多关注。性知识获得途径呈现多样化,电脑网络居多,其次为同学朋友,而从家庭和学校获得较少,性知识来源途径不正规,会让大学生吸纳一些错误的性知识和性观念,导致一些错的发生。学习和掌握性知识,是提高大学生性心理水平、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因此,学校应针对大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性心理健康教育。而家庭也应承担起重要责任,加强与子女对性话题的交流,给予其正确的指引。
2.在性心理方面,由于父母对性知识的避而不谈,或羞于与子女谈论,学生从小接受家长相对保守的思想,以至于大多数学生的思想还是比较保守和传统。但在关于婚前的调查中,同学们还是持一个比较宽容的态度,这应该是由于受到西方开放的思想和文化(特别是西方的影视作品)的影响,使学生对婚前表现出较宽容的态度。
3.性教育需求方面,大学生比较关注恋爱、两往方面的内容,渴望从多角度大量了解性知识,而从仅有29%的大学生想了解关于艾滋病和性病的预防得知,大学生对两性的关注重心还落在如何交往的部分,换句话说,大学生现在渴望了解的是如何吸引异性的注意,至于交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性疾病以及性价值观方面还没有较多的考虑。这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对性知识的了解相对较肤浅。因此,高校应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恋爱观、性道德观,培养健康的性心理。
参考文献:
[1]刘达临.中国性文化[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5:125-127.
[2]胡珍.中国当代大学生性心理现状研究[M].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2004:250-299.
[3]霭理士.性心理学[M].北京: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58-64.
[4]姜哲.大学生性健康知识认知度调查与教育对策[J].中国性科学,2008,17(3):30-32.
[5]陈家麟,毛春梅.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盲点[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版,2007,11(2):35-39.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不断推进,人们的婚恋观念变化深刻。为真实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2011年11月,我们自行编制问卷,对苏州科技学院在校学生的婚恋观念等进行了问卷调查。
一、调查和归纳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调查对象为苏州科技学院在校本科生,对该校各年级的5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447份,回收率89.4%。其中,男、女生人数分别为249人和198人,所占比例分别为55.7%和44.3%。447位学生中超过60%的大学生谈过恋爱或正在谈恋爱。
(二)结果分析
1、恋爱观:恋爱动机单纯感性,恋爱前景缺乏信心
恋爱动机上,43.4%的人认为“恋爱是为了选择终身伴侣,以共同生活为目的”,认为“恋爱是为了排解空虚和寂寞”的有11.3%,选择“以恋爱做跳板,谋求发展”的有7.5%。只是“跟着感觉走,没什么理由”的占37.7%。
恋爱愿景上,只有很少大学生认为自己和恋人的感情一定会有结果,“看好校园爱情,最后能够组建婚姻家庭”为11.7%。45.9%的同学认为只要两个人感情好还可以继续下去。
2、择偶观:男生重外貌品行,女生“裸婚”难以接受
统计结果显示,大学生择偶的首要因素是外貌、其次是性格、收入、人品,地域在择偶条件中排末尾。统计结果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最看重配偶的受教育程度,其余依次是人品、外貌、收入,年龄因素女生最不看重。男生统计排序依次为外貌、性格、人品、收入、发展前景、年龄,地域差异排末尾。
在指向婚嫁条件的选项中,女生的选择值得关注。仅9%的女生接受“裸婚”,42.1%愿意“双方共同奋斗,贷款购房”,27%“希望配偶提供住房,负担轻一点”。
3、观:婚前能接受,婚外难容忍
在“如果有爱情,您认为恋爱中的双方可以发生吗?”的选项中,选择“当然可以”的占8.7%;选择“双方愿意就可以”的占49.4%,选择“无所谓,爱与性完全是两码事”的占18.8%,选择“不可以,这是不道德的”占22.9%。
对于婚外的态度,87.2%的学生选择“不道德、应坚决反对”。对于配偶发生婚外,选择“难以接受,但仍希望对方回心转意”的占18.4%,选择“无可挽回”的比例占39%。
4、婚姻家庭观:经济基础不可或缺,婚恋宽容度在提升
结婚时间的选择,79%的被调查者认为应在毕业后工作几年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后再结婚;体现婚姻忠诚度的选题中,39.1%的同学态度谨慎,认为“婚姻是一辈子的事情,绝对不能马虎”。选择“婚姻是一种契约,关系好了可以继续合作,关系不好则可以解除合约”占31.1%。若配偶出现了婚外恋,42%的被调查者选择“与配偶真诚交流,共同度过危机”;37%选择离婚。
二、成因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在当前背景下,大学生婚恋观存在的问题,集中反映在学生自身、社会、家庭、学校等方面。
(一)社会原因
1、严峻的社会婚姻问题冲击大学生的婚恋认知
2009年中国有246.8万对夫妻离婚,比上年增长了8.8%。2010年第三季度我国有7791911对夫妻办理了结婚登记,另有1310377对夫妻办理了离婚登记,平均每天有4800多对夫妻离婚,74%的夫妻结合不到一年。2009年我国7.2%夫妇相识不足3个月。[1]不婚潮也在愈演愈烈,据《新周刊》328期(2010年)统计,在北京、上海有30%的适婚青年选择单身,深圳目前正生活着20万28岁以上的未婚女白领。中国传统的婚恋伦理价值观念受到剧烈冲击。
2、功利的择偶观念混淆大学生的婚恋认知
《2010年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中反映出“男性无房结婚免谈”、“对象职业首选公务员”、婚前财产公证、婚后家庭消费AA制等新的婚恋问题。目前最火的相亲节目《非诚勿扰》里的女嘉宾“宁可在宝马车里哭泣,也不要坐在自行车后座上欢笑”一语惊人。外经贸大学教授梁蓓的言论:“我觉得80后男孩子如果买不起房子,80后的女孩子可以嫁给40岁的 。80后的男人如果有条件了,到40岁再娶20岁的女孩子也是不错的选择”同样争论激烈,这些都成为了当今婚恋观念功利契约主义盛行的缩影。
(二)家庭和学校方面
1、失当的家庭教育误导大学生的婚恋认知
据杭州市一项调查显示,34.65%的家长认为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可有可无或没必要,33.20%的家长持“无师自通论”,12.01%的家长持“诱发论”,5%的家长持“封闭保险论”,还有7.33%的家长认为“和孩子谈性,羞于启齿。[2]而在美国家庭,性和婚姻都是轻松话题,早在2002年,根据美国Kaiser家庭基金会对年龄在15岁至17岁的青少年的调查,有41%的青少年曾跟他们的父母谈过在什么时候可以发生;43%的青少年曾跟父母谈起怎样与男友或女友谈有关性健康的问题;52%的青少年与父母谈过。有93%的美国父母赞成对孩子进行全面的爱情婚姻伦理教育。[3]
2、失位的学校教育忽视大学生的婚恋认知
各类媒体是大学生获得婚恋知识最主要的来源,其次是朋友和同伴,第三位是学校,第四位是家庭。有关婚姻和家庭生活教育的内容在各类学校教育别罕见。目前,我国高等院校还没有专门培养性教育师资的院系,多由生物课、体育课、政治课教师、大学辅导员或校医兼任。婚恋教育涉及生理、心理、伦理、社会学等各方面知识,兼任教师的专业素质一般很难胜任。婚恋教育师资的缺乏已成为一个急迫的问题。
三、改进意见
(一)社会教育
一是净化和丰富大众传媒出版物。开设青春期性教育的银屏节目和专题网站,出版有关婚恋知识的翻译书籍与科普书籍等,合理把握电视相亲的尺度和导向。二是提升公众人物的社会责任度。大学生是最庞大的“追星”群体,公众人物的言行举止成为大学生盲目效仿的对象,新闻单位要加大对公众私人生活曝光和猎奇的审查力度,还原常态的社会婚恋氛围。三是广泛开展多方参与的各类婚恋教育和宣传活动。定期普及婚恋及性知识,关注大学生假期生活,充实他们的校外生活,避免受不良社会习俗的侵染。
(二)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方面一是要积极“充电”,与时俱进。家长要注意弥补新的婚恋思潮及性知识理论方面空白,避免不懂装懂,能够胜任教育职责。二是要平等民主,和谐交流。避免动辄以批评、惩罚代替教育,将恋爱和性问题看作大逆不道,粗涉,引起孩子对立情绪,造成亲子关系的疏离。三是要以身示范,言行合一。家长以身作则,积极营造良好的家庭婚姻氛围,提升家庭幸福指数。避免本身存在的混乱,婚姻危机等。四是要摒弃“应试”,合理疏导。中国家长常以学习压力压服孩子,家庭教育应正视该年龄段子女爱的需要,给予合理的导向教育。五是要话题新鲜,喜闻乐见,避免套话空话。
(三)学校教育
一是要开设正规的课程。课堂教学是婚恋教育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重要途径,授课时要针对不同的内容和不同年级,采取多种形式,在既严肃又活泼的气氛下进行教育。二是开展专题讲座和心理咨询。通过开展性心理学、性伦理学、男女交往礼仪、恋爱婚姻等主题的学术讲座,帮助大学生掌握科学的婚恋知识。当前高校均设置了心理咨询机构,一对一咨询具有保护隐私,坦诚交流和平等对话的特点,效果最为直接和明显。三是重视女生教育。当两性关系中女方撤去最后一道防线时,性的诱惑就更加无法抵挡。女生是两性关系中的弱势群体,作为性关系中被动的一方,女生面对对方提出要求时往往不知所措,因为“害怕对方因此不爱自己”、“对方在考验自己是否真心相爱”、“爱他就给他”等理由而屈从。女生教育一方面要整合校内师资,组织校医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人文社科类、生物学类等学科专业的教师,开设专门的女生教育课程。另一方面要邀请校外专家举办专题讲座指导,提高女生审慎判断的行为能力、对自己身体的控制能力和对自身命运的把握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2009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R].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网mca.省略/article/zwgk/mzyw/201006/20100600080798.shtm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