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训师培训方案汇总十篇

时间:2022-04-18 13:10:4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内训师培训方案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内训师培训方案

篇(1)

3、通过有效培训,促进教师专业理念有转变,专业知识有拓展,专业能力有提升;通过培训,营造有利教师终生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培育师德修养高、业务素质精、教科研能力强,能适应新时期新课程改革需求的教师队伍,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4、全面性原则。培训内容的设计,要从教师的实际需求出发,覆盖到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学校教育管理等方面,努力做到连续性与阶段性相结合,理论素养提升与教育实践能力提高相结合,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与教师教育实际需求相结合。培训层次上,重点推进教师素养培训、青年教师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干部队伍培训,进一步丰富培训形式,增强培训实效。

篇(2)

2病案教学的应用

病案教学是目前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不以教师讲授为主,而是以典型病例分析为基础,以问题为先导,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查阅资料,分析讨论,归纳总结等,培养临床思维能力。以学生为主的病案教学并没有削弱教师的作用,而是对教师的能力、教学方法和知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住院医师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理论知识丰富,但临床经验欠缺,理论容易脱离实际,因此对住院医师的培训,首先要增加临床实践活动,教会住院医师根据病人的症状和体征确定检查、诊断及治疗的方法,养成从实际出发的思维习惯,培养其临床思维和临床经验。病案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对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由于心血管疾病比较抽象,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对于典型病例我们采用病案教学法,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更加深了学生对疾病的了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篇(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本研究在对《内科护理学》这门课程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为一体,围绕促进健康这一护理的根本任务,将改革着眼点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构建基于护士核心能力培养目标的内科护理实训教学体系,以期提高护生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强化内科护理实训教学效果。

1.内科护理实训课现况调查

1.1对象与方法

本实训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前的调研对象以江苏省南通卫生高职校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大四的学生,以及该校从事《内科护理学》教学的教师为对象,分别设计调查问卷,如表1。

1.2结果

我校内科护理任课教师共9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2名,讲师4名,助教2名,发放调查问卷9份,回收9份,回收率100%。随机抽取2013级五年制大专护理专业学生100名,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率100%。

1.3结论

从调查结果来看,94%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开展内科护理实训课,92%学生愿意开展,并且73%的学生认为内科护理实训课内容应该以内科疾病护理为主。而100%的内科护理教师认为有必要开展内科护理实训课,77.8%的认为该以内科疾病的护理为主。开展内科护理实训课的难点排在前三位的是:无现有的,适合本校的内科护理实训方案、没有现成的可供内科护理实训课使用的教材、开展实训课的实训室及教师资源紧张。

因此,开展内科护理实训课是十分必要的,但要开展内科护理实训课必须制订切实可行的、科学的内科护理实训方案,编写实训课可用的教材及解决实训课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

2.内科护理实训方案制订

“方案”是进行工作的具体计划或对某一问题制定的规划。而内科护理实训方案就是关于内科护理实训教学的具体计划,包括实训教学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施步骤、评价方法、具体要求等。通过方案的制订,加强内科护理实训教学的规范性、计划性、可实施性、可评价性。

2.1内科护理实训目标

为什么要开展内科护理实训课?制订方案时,这是首要考虑的问题,关系到实训课的内容选择、实训方案、评价方法。按护理人才培养方案医院对护士的要求,内科护理教学目标是“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为一体”。从护士职业成长来说,今天在校的学习是为了成长为一名临床合格的、甚至优秀的护士。而护理人才的成长有其阶段性、复杂性、实践性。我认为阶段性大体包括三个阶段,即护生的在校教育、临床见习、临床工作。可以说,知识、能力、素质的提高是贯穿整个护士职业生涯的,但每个阶段又有侧重点。护生在校期间,就内科护理学这门课来讲,主要是夯实理论基础、掌握基本专科技能、了解理论知识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因此,内科护理实训课应该以促进理论知识理解和掌握、促进专科技能掌握和应用、在内科护理理论与临床实践之间搭建平台。而这一切都是以护士核心能力[1][2]培养为中心,今天的教育是为了成就明天的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

2.2内科护理实训内容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很多从事内科护理教学的人将“腹腔穿刺术的护理、胸腔穿刺术的护理、骨穿的护理”,“心电监护、管道氧的操作使用、胰岛素笔皮下注射、血糖监测仪的使用”等作为内科护理实训的主要内容,少有人将内科疾病病人的护理作为内护实训课的主要内容。我认为内科护理学要教给学生的是“如何护理内科病人”,培养护生护理内科病人的能力。而“腹腔穿刺术的护理、胸腔穿刺术的护理、骨穿的护理”、“心电监护、管道氧的操作使用”等诊疗技术不仅内科护理中用得到,外科护理中同样用得到;至于“胰岛素笔皮下注射、血糖监测仪的使用、内科护理病人病情监测、咳嗽咳痰的护理等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等技术是具有内科护理特色的、体现内科护理技能的项目。所以,内科护理实训内容应该以后者为主,即内科常见病病人的护理、一些症状体征的护理、内科病人病情监测及内科护理中常用的一些技术。

2.3内科护理实训方法

首先,方法是为目标服务的,用什么样的实训方法培养符合临床护理工作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呢?用什么样的方法有利于护士核心能力培养呢?无论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还是护士核心能力,都有其共同点,都是为了满足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所以,要想获得临床护理工作的能力,除了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夯实理论基础,还要像做临床工作一样去学习、训练。内科护理实训方法总体来说是模拟训练,具体包括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情景模拟、仿真教学、标准化病人等。

其次,每次实训课都应该包括课前准备、课堂训练、课后反思三部分。每次实训课前教师提前把实训课内容布置给学生,请学生做好理论知识、实训用物、分组准备,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实现训练满意结果的必备条件。课堂上,组织学生就某个护理技能进行训练、讨论、讲评,没有反复的训练就没有技能的成熟,讨论是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而讲评的目的是扬长补短,不断提升。课后,让学生反思、总结本次实训课,以达到不断提高的目的。

2.4内科护理实训教材编写

内科护理实训教材不仅是实验内容的体现,更是内科护理实训目标、方法的体现,含有内科护理实训方案的指导思想。目前内科护理实训教材多以内科常用诊疗技术的护理及内科护理技术的护理为主,很少有以疾病护理为主要内容的教材。因此,要开展内科护理实训课,迫切需要一本能提升护生护士核心能力的实训教材,内容以疾病护理为主,在疾病护理中运用一些内科护理技术。内科护理技术应该在护理内科病人中得到训练,而不是作为一个单独的实训项目。因此,我和几位内护教师一起编写了《内科护理实训指导》。

2.5评价方法

参照内科护理实训课的教学目标,结果评价应该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理论考试,很多研究证明内科护理实训课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内科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3][4]。另一方面是技能抽考,关于内科常见病病人的护理技能及内科疾病的健康教育情况。同时,效果评价要关注教师和学生对内科护理实训课的体验,及时了解并设法解决学生及教师在内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常见问题。

3.讨论

关于内科护理实训的研究从未终止,要开展内科护理实训,必须理清以下问题:

第一,为什么要开展内科护理实训?开展内科护理实训课应该结合护理人才培养目标,即获得日后护理内科病人的能力,或提升护生的护士核心能力。对于在校护生应该夯实理论基础、掌握专科护理技术、了解内科护理理论与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第二,内科护理实训课“练”什么?应该突出内科护理专业特色,即护理内科病人需要的技能,如常见内科疾病的护理、护理内科病人所需的内科护理技术、内科病人的健康教育。

第三,内科护理实训课怎么上?想怎么上就怎么上,制订科学、合理的实训方案。显然是后者,方案是有序、有效实施的保障,是广泛推广的必备条件,更是不断提升内科护理实训教学水平的研究方法。

第四,内科护理实训效果如何评价?结合实训课开展目的采用理论和技能双项考核方法,再按各自比例综合成内科护理这门课的成绩。

护理人才的培养是综合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应该对护理人才培养有宏观认识。同时知晓,自己所任的这门课程在护理人才培养中所起的作用。既知道学生在这门课应达到的理论水平,又知道这门课应达到的技术、技能水平,才能更好地实施教学。内科护理实训教学是不可或缺的,实训课不仅促进理论知识掌握和运用,还是培养护士核心能力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刘明.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架构之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09,9(4).

[2]徐少波,叶志弘.护士核心能力概念和构成要素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8):764-766.

篇(4)

作者简介:马雨涛(1970-),女,河南巩义人,贵州电网公司培训与评价中心岗位培训部,高级工程师;杨桃(1985-),女,贵州贵阳人,贵州电网公司培训与评价中心岗位培训部,助理工程师。(贵州贵阳550002)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2-0060-03

新入企员工的培养是企业开发新人力资源、加强员工队伍建设的重要过程和环节。贵州电网公司一直以高校毕业生选聘为主渠道,逐年补充适量新入企员工。随着电网建设的发展,每年新员工入企数量呈递增趋势,从2007年至今,每年新员工入企人数平均为600人左右。目前,从公司对新入企员工的岗前培训实际情况来看,无论是“师带徒”培养模式还是“轮岗实践”模式,在知识和技能培训上都存在明显不足,新入企员工的配置目标和培养方向不够清晰,培训内容不够饱满,策划组织也不全面。因此,为使新入企员工能尽快实现角色转变,快速胜任拟配置的工作岗位,对新入企员工分点深化阶段培训工作的研究与策划已成为当前一项重要任务。

一、新入企员工岗位培训现状与问题分析

1.新入企员工缺乏规范化的岗位培训

2010年之前,贵州电网公司新入企员工进入企业后,仅进行了全面集训的入职培训,并没有将新入企员工按照拟配置的岗位进行划分,集中、规范地针对各个配置岗位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新入企员工在完成了入职培训后,便被分配到各个岗位上工作,绝大部分新入企员工在一年的试用周期结束后,仍然处于岗位迷茫期,无法胜任所在岗位的工作。

2.传统的岗位培训实施效果欠佳

2010年之前,新入企员工可通过“师带徒”、轮岗实践、参加岗位培训班三种途径进行岗前学习,但这三种模式都存在弊端:

(1)“师带徒”的培训模式对于新入企员工而言,虽然能够学有所用,见效快,但是学徒的学习受师傅知识和技能的局限,受限于一家一派的经验,造成了学术交流的局限性,不利于学习水平的提高,同时,师徒之间密切的生活思想联系,也使徒弟难以突破师傅的思维和经验,有时不免还会有门户之见;且这种模式培养的人数毕竟有限,难以满足电网快速发展的人才需求。另外,这种模式下传授的知识和技能,没有统一的操作规范和技术标准,质量难以控制,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受到一定的限制。

(2)轮岗实践的培训模式虽然能够让新入企员工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所在岗位的工作流程,熟悉单位的各个部门的工作流程,找到其中的衔接点,增进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但是每个员工都有其自身的特长和个性,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与开发都必须符合、顺应这个特点,而不能一味地追求全面发展,否则就是拔苗助长,不利于员工专业技术的发挥,还会造成管理混乱,难以实行准确的业绩考核,无法把控新入企员工的专业学习情况。

(3)参加岗位培训班的新入企员工是与该岗位的老员工甚至是技术骨干一起培训,虽然这种培训模式为新入企员工提供了沟通交流的平台,也使新入企员工得到一定的激励与鞭策,但是整个培训思路重在岗位业务能力的提升,并不适用于入企不久还没有熟悉企业和岗位的新人。

二、新入企员工岗位培训研究目标与意义

为适应贵州电网公司发展和大培训要求,建立公司系统新入企员工岗位培训的常态机制和培训体系,打造培训品牌,创建培训精品,树立培训标杆,推进电力培训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和培训效率,需在理论研讨和实践提升的基础上对新入企员工岗位培训模式进行系统、完整的研究和设计。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根据贵州电网公司新入企员工岗位培训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以推进新入企员工人才培养为出发点,以各岗位理论知识为基础,利用以实训基地现有设备为重点的指导性培训的研究,探讨如何最大程度发挥新入企员工分点深化阶段岗位培训效果,优化其培训行为、提高培训质量。逐步建立在全网范围内有效利用企业内训师队伍资源和实训基地进行整合教学的培训评价新模式。其研究目标及意义具体分为:

其一,全方位的培训,让新入企员工了解所在岗位的工作机制,熟悉工作流程,明确岗位工作的内容和职责,促使新入企员工具备一定岗位胜任能力,缩短新入企员工的成长周期。

其二,培训方向直接指向岗位,培训内容与岗位需求“零距离”,实现理论知识、技能实操的模块化教学,通过培训,促使新入企员工具有岗位执行能力。

其三,建立驱动力强、富有生机的互动式培训教学,搭建新老员工交流平台,使新入企员工更具有创新解决能力与沟通协调能力。

其四,引导新入企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积极、合理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新员工岗位培训实践,成为贵州电网公司的一个培训品牌和标杆,并在全系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新入企员工培训常态机制已经建立,对全网其他培训项目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借鉴与辐射作用,形成了标杆效应,提高了培训质量和效率,较好地推进了电力培训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对电网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具有积极的重要意义。

三、新入企员工岗位培训研究特色与创新

该课题的研究与策划是在贵州电网公司新入企员工培训与评价管理“六统一”原则要求下,依照相应岗位胜任力模型、岗位培训标准和评价标准而制定的培训实施方案,具有自身特色与创新。

第一,新入企员工岗位培训模式的建立。本课题的研究,将培训全过程、全因素(全方位)、全员管理与监控的内涵渗透融入其中,对培训过程的规范性、有效性、动态性进行探讨研究,开创了“三全一持续”培训新模式,“三全”为全过程、全因素、全员管理与监控――“全过程管理”包括新入企员工岗位培训需求调查、设计策划、组织实施、评估改进各环节的工作质量管理;“全因素管理”包括培训目标、培训课程、授课质量、综合服务、管理手段、管理标准和学员学习、生活、活动,以及学员知识、技能、态度、行为、作风、纪律等可控因素的全方位管理,促进学员的全面发展和提升;“全员管理”包括培训管理人员、培训教师、培训学员、后勤服务人员等人员的管理。“一持续”是指新员工入职培训的“持续改进”,在动态调控、总结完善中,不断提升培训质量。

第二,将培训学员与企业的需求和满意度作为培训评估的基础,并尝试将学员培训后的个人成长及职业发展情况纳入其中,研究设计多层次、全方位的反馈评估体系,确保培训评价系统的良性循环运行。

第三,培训与评价相结合,培训成果得到实质性转化。针对电网企业对员工素质的要求,开发集群式的新入企员工技能职系培训课程体系,基于应用性,强调实践性,注重科学性,研究探讨岗位培训与考核考评体系的紧密结合,全面考核,成果转化,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增强培训效果。

第四,建立健全培训管理流程与监控体系。构建了闭环的培训项目全过程管理流程与监控体系。即培训需求调查、项目设计与策划、项目组织实施、培训评估反馈四个环节。通过对四个环节的管理和控制,使各项管理指标有据可查,各环节工作质量可测可控,形成规范、有效、持续改进的培训过程,构建闭合、完整、合理的培训项目全过程质量管理流程。

四、新入企员工岗位培训流程建设

为切实做好新入企员工岗位模块培训,根据公司岗位胜任能力模型并结合实际情况,建立了新入企员工岗位模块培训工作流程,使培训更具针对性、系统性和规范性,其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分点深化阶段岗位专业和岗位模块的培训模式主要根据《贵州电网公司新入企员工管理规定》、《贵州电网公司作业员岗位胜任力模型》和技能职系作业员各岗位的培训标准,以公司组织各岗位内训师开发的培训课件、培训项目书和授课计划为依托,通过该岗位专业内训师进行有的放矢的理论授课和实操指导,帮助新入企员工掌握该岗位应具备的专门知识、相关知识、基本技能、专门技能及相关技能。分点深化阶段岗位专业和岗位模块培训班采取全脱产学习方式,实行封闭式管理,采取授课、实训、辅导相结合的方法,按分阶段、分模块的方式进行培训。分阶段培训主要指培训分为理论阶段和实操阶段;按模块培训,主要分为知识模块、实操模块、个人辅导模块、测评模块和强化辅导模块。

知识模块:通过培训讲师授课让新员工掌握该岗位必备的法律法规、专业知识。

实操模块:在知识模块培训结束后开始。通过培训,让学员掌握该岗位必备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

个人辅导模块:培训中,个性化辅导贯穿全过程,其侧重于:知识模块阶段,针对每位学员的能力短板,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实操模块培训阶段,辅导学员掌握各种仪器仪表的使用、掌握实操各项目的要求,促进培训效果转化。

测评模块:培训结束后,对其进行知识及技能测评,以检验培训效果是否得到有效转化。分点深化专业和岗位模块测评包括综合测评、心得体会评价、培训课程考试。综合测评:根据新入企员工分点深化专业和岗位模块培训期间的表现进行评分。心得体会评价:在培训结束前由学员撰写并提交心得体会,据此进行评价。培训课程考试:以知识部分的闭卷笔试和技能部分的实操考试为主,还可进行答辩测试。

强化辅导模块:除正常培训活动外,培训中还将穿插课后练习、课间辅导等。在此基础上要对员工的学习结果进行考评,考评的结果对应有关激励机制,以此激发员工学习的内生动力。同时,在培训实施及班级管理方面也基本形成了一套专门针对新员工分点深化阶段培训办班基本流程(如图2):制定具体新入企员工岗位模块培训实施方案、手册安排该岗位内训师备课学员报道发放培训手册内训师理论授课理论复习考试内训师实操指导组织用人单位观摩交流实操考试培训交流总结培训成绩评议培训结业。

为了规范、加强新入企员工培训的建设和管理,贵州电网公司制定了《贵州电网公司新入企员工管理规定》。针对分点深化阶段的培训,为加强培训班学员日常管理,维持正常培训秩序,保障培训的顺利完成,制定了《新入企员工岗位模块培训班管理办法》。

五、研究成果

该课题目前已经应用于2010年贵州电网公司新入企员工分点深化阶段技能职系岗位专业和岗位模块培训,这次针对技能职系开展的培训是公司对新入企员工培养计划的一个创新型培训,培训实施主要由以下培训模块组成。

知识模块:提升该岗位员工的法律规程、专门知识及履行岗位职责等所需的相关知识。同时,使内训师对课程方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课件做进一步的完善,并编制出本岗位的教材。

实操模块:实训基地老师一对一指导式培训,让学员掌握该岗位必备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使该岗位员工掌握实操设备的使用,迅速掌握专业基本技能、专门技能和其他相关技能。同时,使内训师对实操方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课件做进一步的完善,并编制出本岗位标准化作业指导书。

个人辅导模块:贯穿全过程,开展专人个案辅导,帮助学员尽快胜任该岗位的相关工作,提供个性化辅导,帮助学员更好地改善和提升自己。

测评模块:学员培训结束后,将对其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进行测评,对学员在整个分点深化阶段岗位和专业模块的培训过程作出合理的监督和考评,加强培训的过程管理、强化培训效果,形成分点深化专业和岗位模块测评成绩。分点深化专业和岗位模块测评成绩=综合测评成绩×30%+培训课程考试成绩×60%+心得体会评价成绩×10%。从2010年10月至今,已举办了15期岗位专业和岗位模块培训班,培训了配电线路运行与检修、继电保护、变电运行、变电检修、电费核算等17个岗位的新入企员工,共培训2824学时。从学员撰写的培训心得可以总结出培训取得了以下效果:一是认清自己现在的位置,看清自己将来所要走的路;二是明确自己的角色,了解企业最需要什么,以及怎样获得职业的成功;三是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了解,以便更好地做好本职岗位工作;四是人际关系得到提升,自我人格魅力得到提高。此外,在培训期间,内训师除了完成授课任务之外,还完成了该岗位的培训教材与评价题库的研发任务,共计完成了13个岗位的教材编写并出版,完成17个岗位评价题库开发,为新入企员工的评价工作奠定了基础。

2010年分点深化阶段岗位培训得到了用人单位、授课教师以及新入企员工三方的一致肯定,整个培训得到了三方的一致赞同,缩短了新入企员工岗位成长周期,有效地提升新入企员工的岗位胜任力,最大程度发挥了新入企员工培训的作用。

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分点深化阶段岗位专业和岗位模块培训,是公司针对新入企员工培养模式的大胆创新,虽然已经根据培养方案顺利完成了培训,但通过几期培训班的举办,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与不足,因此,必须及时地、系统地分析现存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及建议。

第一,学历教育与岗位培训结合难。学历教育是岗位培训的基础。在现实的工作中,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就难以接受全面的岗位培训。由于各单位送培的新入企员工未按专业进行拟配置岗位,因此有不少新入企业员工缺乏必备的专业基础教育,或者绝大部分新入企员工的专业与现从事岗位专业不对口,内训师在进行授课时,无法把握授课的内容与深度,专业不对口的学员在培训期间,学习专业知识较其他学员吃力,给开展岗位培训带来很大难度,培训很难找到与所在岗位正常培训多层次知识结构的结合点,因此,部分学员情绪不高,参与度不够,培训效果欠佳。

解决措施:加强对新员工培养思路在基层单位的宣贯,以保证基层单位在对新入企员工进行拟配置岗位时尽量做到专业对口,同时积极与基层单位沟通,在开班前及时掌握送培学员专业学习的基本情况,以便内训师更好地把握授课内容,使培训更具针对性。

第二,学员易产生疲倦状态。每期培训班的培训时间平均在20天以上,学员与老师均采取封闭式的管理培训,期间无休息时间,学员长时间处于紧张的学习状态,易产生疲倦状态。

解决措施:针对学员产生疲倦状态的问题,建议重新调整培训时间安排,各个模块课程结束后,安排统一的复习时间,使学员能有充足的时间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及时梳理。同时,也利于维持中心(学院)各培训部门工作正常开展。

第三,内训师的调派与实际工作相冲突。内训师在培训期间接受封闭式管理,长时间脱离生产岗位,也严重影响各个基层单位正常工作的开展。

解决措施:建议培训期间不对内训师进行封闭式管理,采取流动上课模式,尽量将同一内训师的不同课程统一安排,以保证内训师离岗时间不影响其本职工作。

第四,部分岗位的实操培训项目缺失或缺乏先进性。技能职系的培训重点在于实操技能培训,实操培训课程的设置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实操设备,但是在培训期间,很多岗位的内训师反映一些岗位的实操培训项目无法得到很好的开展,主要原因在于实操设备老化与欠缺,例如培训软件未装入生产管理系统(学习版);而已经建好的中心(学院)实训变电站也存在一些缺陷,比如:实训变电站没有进行标准化建设,不能正常使用五防操作票系统等,这些都对实操培训的效果有所影响。

解决措施:根据不同岗位开展实操培训的情况,对于老化或欠缺的实操设备,应结合当前贵州电网生产的实际情况,更换或补充主流的实操设备,使实操设备的软、硬件环节都做到与生产现场高度一致,才能保证培训的实效性,对于新建好的实训场所,应组织生产单位技术骨干配合厂家开展设备调试工作,逐步完善其各项培训功能,并且做到与生产现场的高度一致性。

第五,内训师的授课水平以及个人综合素质有待提升。目前,17个岗位共计127名内训师担任了理论与实操的培训课程,从实际上课的情况来看,内训师的授课技巧普遍不高,制作课件水平不足,自主研发课程能力有所欠缺,所以,需要进一步提升内部讲师授课水平,加强对内训师的再培养,真正打造一支优秀的内训师队伍。

篇(5)

公司教育培训体系主要由各级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培训实施机构构成,实行省公司、地市分级管理分级实施培训的运行模式,各县局培训工作由所在地市指导开展。目前培训实施体系的具体构成主要由1个公司层面培训中心和10个地市培训中心组成。公司层面培训中心主要负责科级及以上党政干部、中高级技术人员、高级工及以上技能人员等培训任务,其余人员由地市层面培训中心负责。

浙江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

浙江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是公司层面唯一所培训中心,根据三集五大建设方案于2013年4月经整合湖州培训中心后成立。该中心在地域上分为杭州本部和浙西、富春江、湖州四个校区。杭州本部为综合性校区,同时承担变电运行、电力营销、信息化技术等专业的培训职能;浙西校区主要承担输电线路、变电检修专业培训;富春江校区承担公司党校职能、公司所属单位中层干部培训和管理类专业培训职能;湖州校区主要承担配电线路专业培训职能。

地市培训中心

目前,浙江公司下属的11个地市局,除湖州局外均设有培训中心。为避免重复建设,湖州局的培训职能由浙江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湖州校区承担。地市局培训中心主要承担中级及以下人员的培训职能。各地市局现均建有变电运行、配电线路、变电检修及营业用电实训室,基本满足主专业一线技能人员的培训需要。

远程培训系统

公司目前在培训中心建有远程培训中心,实现了员工培训的全覆盖。该平台可以实现员工自学、培训和考试。

教育培训制度体系建设与实践

为确保培训体系的有效运行,适应公司发展战略对培训工作的要求,在“三集五大”体制下实现员工培训与发展的目标,公司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教育培训制度体系,包括9项管理制度、15项管理标准。

公司全面推行持证上岗制度,对生产一线技能人员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先培训后上岗,不持证不上岗。公司拟定三 年员工考试方案,以考促培,全面提升员工队伍素质。自2008年起,对公司系统农电工开展岗位资格培训,全部农电工参与其中,取得了相应职种的职业资格证书;2010年起,对生产一线技能人员推行了标准化岗位考试;2012年完成了首轮考试,考试结果与个人绩效挂钩。目前,生产一线岗位包括班组长在内的全体技能人员均实现了持证上岗;公司所属各单位中层干部全部实现持证上岗;县局中层干部也接受岗位资格培训,全部实现了持证上岗。

教育培训项目管理

公司教育培训项目管理主要包括培训需求、计划、实施和评估改进等环节。重视培训需求工作,在广泛征集培训需求并可研的基础上,建立公司培训项目储备库,形成培训计划,培训项目计划纳入公司综合计划管理。公司教育培训项目包括职工培训教育、培训项目及教材(课件)开发、培训设备设施购置及更新维护等三类。对培训项目实施,按照公司培训质量管理办法要求加强培训评估管理,促进培训质量提高。在具体操作上,公司层面培训项目均需进行培训项目一、二级评估,对重大培训项目则要进行三级评估。通过培训评估不断改进培训项目,提升培训效果。

目前,教育培训项目管理从培训需求、培训计划、培训实施、培训评估做到了信息化管理,主要依托国网ERP—人资培训专项系统和发策综合计划管理系统实施管理。

内训师队伍建设

为加强公司系统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公司整体培训水平,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在个人申报和单位推荐的基础上,经过公司内训师聘任工作组的资格审核,于2011年聘任了188位人员为浙江省电力公司首批公司级内训师。主要承担公司下达的培训教学任务,参加培训项目开发、培训教材编写和培训基地建设等工作,充分发挥公司系统专家人才在员工培养和队伍建设中的作用,使公司各项核心能力和专长得到有效传承。同时,要求每位内训师要进一步充实专业知识,提升业务能力,积极探索教学方式,努力提高教学能力,争取成为一名优秀的企业内训师。

同时,对公司系统各单位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求各单位从加强公司员工队伍建设、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高度,积极鼓励和支持内训师到公司培训中心承担培训教学、培训项目开发、培训教材编写和培训基地建设等工作,使他们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在公司系统得到传承与共享。通过不断加强和充实内训师队伍建设,促进内训师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使公司内训师队伍得到不断充实和优化。此外,还要求公司培训中心要贯彻落实公司内训师队伍建设和管理的各项规定,科学合理地编制内训师需求计划,与内训师所在单位做好有效沟通,使各位内训师在确保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更充分地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承担培训中心各项培训工作。要求培训中心做好内训师在承担培训工作期间的管理与考核,为他们提供优质的生活后勤服务。

实训基地建设

近年来,公司着力加大各级培训中心实训基地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各专业类别培训设备设施投入,包括输电、变电、配电、继保、自动化、电力营销、信息化技术等方面,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实训基地,满足了公司各级、各类人员培训需要。各地市局培训中心也均配置了必要的基地的设备设施,满足了一线人员的现场培训需要。

此外,依托远程培训平台,建立公司网络培训中心,大力开展网络培训教育,缓解工学矛盾,提高培训效益。目前,初步建立了覆盖管理、技术、技能知识类别培训课件库。其中,管理技术类277个,生产技能类126个,全员及分类普及性专项宣贯培训课件86个。2013年,网络培训项目计划共13项,预计参培人数为88435人;组织网上考试15项,参考人数93920人,预计全年将有87万人次参加学习与考试。

2013年重点培训项目

2013年培训工作将以公司发展战略为引领,开展“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实现员工培训“全覆盖、无盲点”。推进全员培训考试工作,激发员工内在学习动力。深化县级供电企业员工培训力度,大力提升新体制下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抓好内训师队伍建设,完善培训设施和体制机制建设,发挥劳模通道人才作用,努力创新培训工作,为打造现代化的一流创新型电网公司,实现国网双一流目标提供人才保障。

根据公司统一部署,2013年重点工作项目主要有ABC培训项目、竞赛调考项目、生产技能人员标准化岗位考试、劳模工作室跨区域培训、县级供电企业领导和供电所长培训等项目。

ABC培训项目

公司根据培训需求紧迫性将培训项目分为A、B、C三级,其中,A级为十分紧迫项目,要求培训覆盖率100%。2013年,ABC培训项目计划培训内容既考虑了培训范围的“无盲点、全覆盖”,在内容上又充分体现了公司“三集五大”体系深化运行对员工培训的紧迫性要求,涉及公司经营管理、安全生产、基建、科技进步、企业文化等各业务领域,基本满足了各专业方面提出的培训和竞赛调考需求。其中A级项目109个,作为公司重点监控培训项目予以实施。

竞赛调考项目

公司竞赛调考类项目共计安排36个,其中国网项目13个。在总结2012年竞赛调考工作经验基础上,将进一步做好2013年竞赛调考工作,力争在国网竞赛调考项目中成绩全部进入国网前6名。

劳模工作室跨区域培训项目

为充分发挥公司劳模通道人才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引领作用,在各单位劳模培训室成果基础上,2013年拟选择布点,组织部分所属单位劳模创新工作室开展跨区域培训工作,形成公司首批劳模培训工作站。通过培训,培养一批适应生产经营需要、爱岗敬业、艰苦奋斗、技能过硬、勇于创新、争创一流的优秀技能人才。

劳模培训工作站主要根据本单位的人才优势、设备设施特点开展有特色内容的培训,在培训内容上充分体现公司重点工作要求。在培训方式上采用课堂讲授、个性化操作指导、群体演练、演示学习等形式,结合生产现场,传授劳模精湛操作技能,推广新工艺、新设备、新方法,培养一线技能骨干人员。此外,结合公司竞赛集训,用特长技能强化提升选手竞技能力;结合新员工培训,实施“传、帮、带”,训练其基本技能,传承劳模精神,弘扬安全生产文化。

技能人员标准化岗位考试工作

公司计划用两年时间,在公司系统内对生产一线技能人员实施一轮标准化岗位考试。考试内容以国网公司职业能力培训规范为依据,分III、II、I三个等级分层实施。2013年计划分四个批次考试,预计有10000人参加。

县级供电企业领导和供电所长培训

篇(6)

1.如何构建内训师队伍

1.1建立内训师管理制度。紧密结合内训师需要达成的目标和发展规划,建立内训师管理制度。在企业刚组建内训师制度时,应具备内训师选拔机制、运作机制、培养机制、奖惩措施(当然,内训师队伍建立初期,因为员工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尚未建立,建议以奖励为主)、知识管理制度等。

1.2选拔内训师。确定内训师的来源渠道,通常有三个:第一个是本身肩负培养任务的管理层;第二个是基于公司当前亟需的培养项目所经常邀请的管理、业务、技术专家等;第三个是企业内部有浓厚兴趣和意愿成为内训师的员工。

第一类“管理层”:对于比较成熟、员工配合度高的企业来说,可以选择部门经理提供方案,其他员工执行的方式;但对于员工不自主、配合意识不强的情况,建议还是采取组织安排,但要注意这种“强制”的同时加强激励,不能硬推或说教。

第二类“管理、业务精英和公司需要推广的技术类专家”,这批人培训授课需要注意:(1)此类内训师的培训技能和课程开发能力的提升;(2)此类讲师的课程重视知识的管理,确保专家知识的传承和发展,而非始终掌握在少数专家手里;(3)对于这一类型讲师采用何种激励以及储备管理的方式需要注意,要避免讲师掌握核心专业知识后变得不可替代,企业要确保阶段性的培养和发展同类型的讲师。

第三类“员工自愿报名”,确保内训师来源的丰富性、多样性和全面性,同时也体现员工关怀。

1.3培养内训师。与有着丰富培训经验的外部培训师相比,企业内训师普遍在授课技巧、授课方式、知识更新换代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因此,参加“内训师训练营”,由优秀的外部培训师对其进行授课技能技巧培训和课程设计培训,最终通关成功取得资格,对于企业内训师来说,是能力和自信心提升的一次质的飞跃。

首先需要给受训者提供一份课程大纲,说明培训的目的、学习目标、主要内容,其次要说明受训者应该遵循的课堂行为纪律、规范,比如不能迟到、要积极参与讨论、相互之间要多交流等等。在培训刚开始的时候应该将课程大纲发到每个受训者手中,并加以详细的解释,如果需要的话,在后续的培训过程中还要定期加以重申和强化。

一种办法是进行测验或做预备练习,了解受训者起点如何。与单纯的了解受训者相比,最好是同时能够做一些增强学习动机的工作。比如说,可以询问受训者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实现这些培训目标有什么好处,对受训者关心或担心的问题表示关注,或者让受训者签署一份培训协议。

在培训项目在开始的时候应该开展一些“打破坚冰”小练习,让受训者相互熟悉并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首先,应该让受训者有机会一起协同工作,结识其他部门的同事。其次,就像团队工作一样,参加人力资源培训项目的受训者也会寻求组织对他们的接纳。对于一些“少数派”应可能让他们在培训过程中让他们感觉到团队的吸引力。对培训者来说,善于观察受训者的心理状态并迅速采取措施增强他们的归属感。

最后,培训者应该竭尽可能营造一种互相尊重和开放的氛围。这样,受训者能更从容地得到需要和帮助。要成功地完成培训任务或更好地促进学员学习,需要多种多样的技能。培训者需要多参考一些关于培训的内容资料,积极为受训者大建学习平台。

2.如何管理内训师团队

2.1企业内训师的评估考核。由于企业内训师一般不具备较为丰富的培训经验,因此通过采取授课辅导方式,请内训师评审小组及外部专家观摩指导内训师授课和召开内训师技能提升研讨会,循序渐进地补充了内训师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同时,经常性的评估考核和年度评估认证,对于提高内部培训师水平,帮助他们迅速地发现自身所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企业来说,科学有效的评估体系是必须且必要的,它避免了各种不必要的猜测和争议,有利于企业内部培训制度的规范性、可操作性和权威性的建立。

2.2企业内训师的激励。企业内训师的激励方式,可以从精神激励、物质激励和职业生涯发展等几方面入手。精神激励,是颁发相应的资格证书或聘书,给予精神上的满足。物质激励,则是从多方面加以奖励,使企业内训师能够切实地得到相应的利益和好处。

2.3内训师队伍持续发展。为了确保内训师队伍的专业性和发展性,企业不仅要考虑内训师个体的管理和培养,更要考虑整个企业专业知识体系的传承和发展。当内训师队伍发展到一定阶段,部门开始注重课程开发等内功的修炼,包括组建课程开发团队、知识管理等。通过以上举措,部门在其后的内训师团队管理中,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和成效。

3.结束语。内训师是团队学习高效运作的剂,内训师的引导过程就是在“学习圈”学习过程中,创造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开展有效对话和高效沟通,统一大家的意见并达成共识的过程。通过内训师引导,更清楚地认识到内训师在团队学习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不断的参与、反思、分享和实践,成为一个合格、对企业对社会有贡献的内训师。

参考文献:

篇(7)

内训师培养五步流程

由该公司确定课题及内训师后,项目组以“23211”内训师培养模式(见图表1),对内训师进行培养;以课件包开发为核心,提升内训师的课程设计能力、课程演绎能力。

整个项目的学习过程中,依据行动学习的原理进行设计,由内训师们组成多个课程开发小组,并在小组同伴支持下共同学习提升,以完成预定工作(课程开发与演绎)为目的,最终完成课件认证与个人演绎认证,使培训成果落地。

项目前期课程需求调研

在项目开展之初,该公司人力资源部通过培训需求调研确定了待开发的课题和方向,但是课程想要解决哪些问题,要达到哪些目标,应该包括哪些内容,还需要内训师们进一步调研确定。项目组为该公司提供了调研课程需求的工具,内训师们认真配合,为课题开发的精准度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需求调研问卷根据促动技术ORID深度汇谈进行设计(见图表2)。通过此方法,可以有效探询到各层级人员对课程内容、目标等方面的期望。

2天课程设计培训

内训师们带着课题需求调研结果参与课程,在课程现场,各课题组通过充分的沟通和探讨及老师的指导后,最终确定下本门课程的“课程简介”,包括课程框架、背景、目标等,并且学习了课程设计的流程、左右脑原理、金字塔原理搭建课程框架、五线谱方法塑造课程整体安排等内容。

在此阶段,项目组和大家介绍整个课题要输出的最终成果,包括课程简介、导师手册、导师工具箱,及相应的工具模板。同时也会让各课题组明确各人职责,分工合作完成课程开发。

3周课程设计、行动学习实践

学习要转换成绩效,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内训师们实践。在这一阶段,项目组布置课程开发任务,让内训师们将学习到的课程开发技术应用到课题的开发工作中。

在此阶段,项目组会辅导内训师完成工作任务,辅导形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前台的集训辅导,集结所有内训师在前台进行;另一种是后台辅导,主要通过QQ、电话、邮件进行辅导。对于内训师提交的课件,项目组从课程框架、授课方法设计、PPT制作、PPT逻辑、备注页等方面进行点评反馈,以确保开发的质量。此阶段内训师们开发的课件形成了课程的初稿。

2天课程演绎培训

课件开发出来了,内训师们有了“武器和弹药”,下一步就要学习如何使用它们。“课程演绎”教授内训师如何塑造讲师的专业形象,声音手势如何有效运用,从课程的开场、演绎、收官如何进行,到各类授课方法的运用技巧、注意事项等,多角度帮助内训师们“磨枪”。

1周专项课程讲授辅导

培训结束之后,还要进一步落实授课实践。内训师们根据自己的授课习惯优化课件,回岗进行授课实践,并参与课程演绎的集训。项目组老师从语音语调、形象、站姿站位、手势、授课逻辑、互动控场等多方面,对内训师们的演绎进行反馈,保证内训师的演绎技巧得到提升。

1周认证及成果汇报

项目进行到最后,在认证评估会议上,由项目组和该公司领导组成了评委组,运用相应的评估工具,对内训师的演绎和课件包输出进行通关验收。

该公司的高层领导们亲临现场为内训师们加油打气,内训师的士气也十分高涨,验证的现场不时冲出“黑马”,有的老师风格严谨,有的老师风趣幽默。

突破项目难题

本次项目最终输出了一批丰硕的成果,本次课程开发共分两期进行,共开发24门课程(课程多为企业核心技术类)。内训师培养轨迹遵循的是众行“23211”模式,每期内训师培养历时3个月,共培养62名讲师。

项目虽成果丰硕,但在实施过程中,也碰到了一些问题。

问题1:如何解决工学矛盾

该公司的各工程项目部要完成跨海大桥、隧道、高速公路等重大工程,项目部要抓工期,导致内训师经常缺席培训现场。

解决办法:通过争取高层支持,为整个项目开辟“绿色通道”。项目上的工作优先处理,任何内训师如需请假,都必须经过领导的批准方可执行。有了高层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就会带动内训师及项目组的投入和参与。

问题2:如何把关课题

解决办法:该公司内部成立课程审核委员会,主要由开发课题领域的专家、领导组成。课程审核委员会和众行辅导顾问共同形成课程开发辅导小组。由该公司课程审核委员从课件内容,包括课件内容的正确性、合理性、与企业的相关性等。

众行辅导顾问把课程专业关,主要审核内容的框架逻辑,授课方法设计运用的合理性等。最后,通过双方的相互合作,最终输出课件包成果。

问题3:如何明确课件标准

解决办法:项目组运用行动学习促动技术之团队共创和世界咖啡,有效促动内训师们自己找到PPT修改优化的标准(见图表3)。在此群策群力的过程中,内训师不仅思维、智慧得到碰撞,并且学习到其他课题组课程设计的精华部分。

可借鉴的操作方法

首先,项目确立之初组建团队,明确各自职责和分工,为后续实施做好规划(见图表4)。

其次,项目之初建立各项管理机制,以保障项目的执行,激励内训师参与。

考核机制、推广宣传机制、竞争机制,这三大机制将贯穿于“23211”内训师培养的全过程。考核机制主要是针对内训师的日常表现、课程设计及课程演绎,设置的考核维度和办法;推广宣传机制是对整个项目操作过程中的宣传活动,策划的建议和操作办法;竞争机制针对内训师设置了优秀讲师奖、优秀课件奖,这些都有效地激励了内训师的参与。

该公司在项目宣传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和努力,包括公司宣传栏海报、网站新闻、邮件通知、内部专刊等多种宣传手段。项目组也辅助该公司开展学员交流会、项目启动会、项目前期的调研和动员等,宣传效果亦非常明显。

再次,出台内训师管理办法,打造内训师队伍。

内训师管理办法根据“选、育、用、留”主线,设定包括内训师选拔要求、培养方法、内训师等级及相应课酬、晋升要求和退出规定,以保障内训师队伍茁壮发展(见图表5)。

最后,项目结束后,让开发出的课程在公司内部全线推广。

篇(8)

随着公司业务的快速发展,人才日益紧缺,对人才开发与培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一个系统的、科学的规划。培训体系是一个企业培训资源的有机组合,是企业对员工实施培训的一个平台,是培养实现企业战略人才的持续有力的保障。进行培训体系建设,可以改善企业为了培训而培训的现象,可以避免培训的盲目性和临时性,有效改善培训管理水平,提高培训效果,缩短人才培养的周期,增加人才储备,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为了确保培训体系建设的顺利进行,现逐一分析培训体系建设存在的难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1 培训体系建设需要公司多方的支持

培训只有与组织的战略目标紧密联系,才能起到持久推进和改善绩效的效果,才能起到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培训体系的建设应该辅助企业实现其发展战略,不仅要着眼于当前所需知识和技术的传授,更要着眼于企业未来的发展。因此,培训体系建设不能由人力资源部门单独完成,它需要公司战略研究团队的指导,也需要公司各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以确保培训体系的设计符合公司的发展战略。

对策建议:

(1)成立培训体系建设领导小组,为培训体系的建设指明方向,审核培训体系的建设是否符合公司发展战略的要求,协调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成立培训体系建设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培训体系的建设实施工作。

(3)培训体系不是一层不变的,它必须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系统,并且要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和目标进行及时的调整。因此,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的设置也不是短期性的,而应长期存在。

2 培训体系建设要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其它模块有机结合

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模块,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培训体系的建设不能从人力资源管理的其它模块中孤立出来,而应该与其它各个模块紧密结合,也就是说,培训、绩效、人才梯队建设等相关管理制度,需要互相渗透,互相制约,共同促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协调发展。

对策建议:

(1)绩效考核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员工的绩效,帮助员工分析绩效优劣的原因,并提出改善的建议和措施,提出培训解决方案,因此,将绩效考核管理制度与培训管理制度适当对接,可以提高绩效考核的效果和培训的针对性。

(2)培训是人才开发与培养的有效途径之一,而岗位锻炼对人才开发与培养的效果更为明显,也就是说,业务部门对人才开发与培养也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在某些岗位的工作职责中,就予以明确人才培养的责任。这就是岗位说明书与培训管理制度的联系。

(3)培训课程体系的设计,需要进行大量的培训需求调研,在调研过程中,要参考任职资格、人才梯队建设等;反之,课程体系的设计,也能反应任职资格及人才梯队建设对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的要求。

3 如何使培训体系建设与职业生涯发展相结合

培训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服务,同时也要与员工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相结合,实现员工素质与企业经营战略的匹配。这一体系将员工个人发展纳入企业发展的轨道,让员工在服务企业、推动企业战略目标的同时,也能按照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通过参加相应层次的培训,实现个人的发展,获取个人成就。

对策与建议:

(1)以某一职族人才梯队建设作为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试点,对职族每个梯队的人才有一个任职资格的要求,再根据任职资格的要求,设置培训课程体系。

(2)建议引进人才素质测评工具,通过测评工具对员工素质能力的分析,让组织了解员工现有能力与任职资格要求的差距,从组织的层面对员工提出培训建议;也可以通过专家对员工的考核,提出培训建议。

(3)培训需要全员参与,为了提高全员参与的热情,将职业生涯规划的工作,逐步推广到所有职族和岗位。

4 内训师队伍的建设,是培训体系建设的关键和难点

公司培养自己的内训师,开发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将培训工作逐渐内化,既可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创建全员学习的氛围,也可以节约培训成本,提高培训的经济效益。但内训师在课程开发、课件制作、授课及平时对学员的辅导中,均要花费不少时间和精力,这势必对内训师的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如何通过制度来协调内训师的工教矛盾,如何通过制度来激励内训师的教学热情,是培训体系建设的一个关键。

对策建议:

(1)在某些关键岗位的任职资格中,明确该岗位必须担任内训师。根据员工的个性特点,不一定所有的人都能肩负内训师“编、导、演”的三个主要工作,因此,内训师的工作可以表现为课堂授课、教材的开发、工作经验的交流、专业论文的分享等等多种形式,但需要有相应的考核标准。

(2)给予企业内训师足够的支持与帮扶,帮助内训师成长。主要表现在内训师综合素质的提高上。内训师的授课技巧,除了通过“企业内训师的培训”,更多的是需要给予锻炼的机会和平台。在内训师队伍建立之初,建议成立一个内训师评选委员会,该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给予内训师“编、导、演”方面的指导,并考核内训师的整体水平,通过内训师评选委员会考核合格的人,才能正式聘任为企业的内训师。

篇(9)

零售户培训是提升终端“软”实力的“引擎”,但不可回避的是零售户培训存在诸多“痛点”。传统集中会议式零售户培训虽然效率较高,但受成本、场地的限制,召开频次低、费用高,客户接受度不高,培训效果难保证等短板日益暴露,已无法适应新形势下零售户对培训效用的期望。

池州市公司积极求变,在调研、分析客户需求的基础上,选取零售户培训革新作为终端建设发力点,提升零售户培训效果,使零售户培训真正发挥效用,将传统集中会议式零售户培训调整为“开放式+订制式”培训模式,即邀请客户交互授课(Customer-to-customer)、依托内训师组建培训小组一对一上门培训(One-on-one),以满足零售户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通过改变培训模式,在方便客户、降低费用、提升效率的同时,让零售户广泛参与、亲身体验,接收到为其量身定制的培训内容,使培训成为帮助零售户答疑解惑、提升经营能力、改善终端盈利的关键因子,从而带动整体卷烟零售终端建设出成效。

自2016年5月开始,池州市公司系统谋划,在东至县卷烟营销部先行试点,邀请客户交互授课,把课堂搬进店堂,开展特色培训服务。

一、以需求为起点,设计“拉动式”培训框架

培训内容以“量体裁衣”为原则,通过培训需求调研与聚类分析,把握客户需求,细分出“政策宣讲、经营指导、终端建设、品牌培育、信息采集、网络营销、消费跟踪与维护”七种培训基本类型,兼顾个性化兴趣点,从关注度、重要性来构建零售户培训需求打分矩阵,指导针对性设计和差异化策略。

二、以科学为支点,筹备“匹配型”培训资源

根据零售户培训需求打分矩阵,综合衡量师资、方法、环境三方面因素,制定具体培训计划与实施方案。

一是培训师资匹配。以内训师为主,以邀请外部零售户为辅。根据公司不同部门内训师、零售户的兴趣、特长、能力,甄选个人意愿强烈、基本素养面与专业知识面较高、实践经验与沟通能力突出的人员导入师资库。

二是培训方法匹配。针对不同的培训主题与对象,分别应用探究法、示范法、模拟法等富有吸引力的培训方法,提供现场体验、实操演示、案例分享、经营诊断、话题探讨、情景模拟、问题咨询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服务“套餐”,丰富培训素材库。

三是培训环境匹配。基于方便客户、易于接受为导向,选取零售终端为主培训地点,公司会场为补充,培训现场布置简朴、实用,移动课堂送上门,邀请客户走进来。

三、以高效为要点,实施“分层级”培训流程

根据零售户现状、问题、期望实施“分层级”培训。在客户间交互授课层面(Customer-to-customer),按照“确立主题协调准备邀请客户集中实施”四级培训流程。邀请零售户作为培训师和培训对象共同走进公司,开展小型座谈,客户间交互授课侧重交流互动、经验传授、示范影响。在依托内训师一对一上门培训层面(One-on-one),按照“小组组建订制准备申请与审核安排对接上门实施”五级培训流程。首先,依托内训师组建成不同主题培训小组(每组2~3人,一名内训师,其他为一线人员或机关人员);其次,上门授课小组事先经过系统辅导,完善培训教案编写、课件制作、现场实施方案,为零售户量身订制培训内容;再次,由小组向营销部提出培训申请,营销部根据零售户需求特征审核培训计划;最后,小组根据培训计划,提前沟通协调后,逐户上T实施一对一培训。One-on-one培训侧重“蹲”式培训,即下沉市场、倾注耐心、针对性强、通俗易懂。

通过两种模式培训实施,零售户可以获得深度主题特色、不同教学风格的培训体验,更为重要的是零售户能直观、快速获取所求。

四、以提升为增点,拓展“精益化”培训改进

池州市公司导入精益管理思想,围绕“向线上、向评估、向激励、向应用”四个方向,提升零售户培训工作。一是拓展客户线上培训。制作网络课件与视频,借助移动互联技术,进一步压缩成本、提高效率。二是健全评估机制。通过两维测评(培训成本控制、客户满意度监测),优化培训课程设置和人员配置,创新培训方法,丰富培训内容,提升培训效果。三是改进激励机制。将零售户培训工作纳入员工积分制绩效考核,开展优秀课件、优秀内训师评比,催生培训工作提升的内驱力。四是跟进应用效果。持续跟踪客户接受培训后的经营改善效果,根据调查分析和信息反馈,加力短板分析、策略优化、应用指导,进一步提升零售户培训效用,达到提升整体和解决个需的双重功效。

零售户迎来新培训模式后,试点单位(东至县卷烟营销部)零售户卷烟经营发生显著变化。2016年共开展客户交互授课培训4场次、一对一上门培训28场次,培训费用支出0.13万元,同比减少2.62万元,零售户培训覆盖面95%,零售户培训满意度达到97%。优质化、功能化终端比重分别上升了11%、9%,现代终端户数增加了48户,零售户卷烟综合毛利率提升了3个百分点。与此同时,零售户平均卷烟品牌宽度提升了11.4%,“徽映e家”上传准确率提升了23.2%,微信关注面提升了33.3%,新建终端消费者档案637位。

新培训模式内容丰富精彩,形式生动活泼,实境演示便捷易懂,零售户培训效果得到改善。集中培训减少,上门服务增多,在降低费用的同时方便了零售户,量身定制的培训内容,改进了传统培训形式大于内容的短板,使培训真正达到帮助零售户答疑解惑、改善经营状况、提升盈利能力的目的。新培训模式既调动了一线人员积极性,也密切了客我关系,夯实了卷烟零售终端建设基础,提升了卷烟经营水平,实现了营销人员和零售户双向提升。

篇(10)

中图分类号: C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7)06-2-2

1 中移铁通宁夏分公司现有员工培训现状

多年来,宁夏分公司在推进企业培训体系建设方面积极探索,通过“完善一个机制,实施三个结合”,多方式、多途径、多方位组织开展培训工作,初步建立起 “三级联动,分层实施,多元化推进”的培训体系。

1.1 实行ABC三级培训管理体系

宁夏分公司已建立ABC三级培训体系,实行了分级管理。由省分公司负责A、B级培训的管理,各地市级分公司负责C级培训管理。

1.2 明确培训的管理职责

按照分层原则,实行省分、地市、经营部(班组)三级逐级负责制,明确各自职责分工。

①省公司负责按照公司战略规划对培训工作制订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公司技术、业务骨干、内训师的培训和省分中层管理人员的培训;负责省公司重点培训项目的方案策划、实施;负责公司内部考试题库的建立与考试认证组织工作;负责对各单位培训工作的检查、指导、考核等。②地市分公司在省公司整体培训计划指导下,结合实际制定本单位年度培训实施计划和保障措施,并在明确培训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差异化地开展有特色的各项培训工作。③经营部(班组)主要针对应知应会的现场培训。

1.3 多种培训手段齐抓共进

①针对受训人员不同采取不同培训方式。②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取长补短。

1.4 组建内部培训师队伍

从2015年起陆续开展了省分公司优秀课件评选、课件自主开发、优秀内训师评选等系列活动,充分发挥内训师在转型发展和员工岗位能力提升工作中的作用,将一批素质好、专业能力强、热爱教学的行家里手选参加评选。同时为提升内训师队伍专业素养,提高培训教学水平,开展了内训师TTT中级提升班,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现场演练、作业实操、游戏体验、学员分享等方式,使内训师的职业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2 中移铁通宁夏分公司现行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移铁通宁夏分公司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如下所述:

2.1 培训需求调研不到位,课件开发缺乏系统性

培训需求分析,是在规划与设计每一项培训活动之前,培训部门对各部门、专业及其成员的目标、知识、技能等方面进行系统的鉴别与分析,确定是否需要培训内容和目标。但在实际培训需求调研时,由于被调查者不能提供与实际相结合的有效信息,使培训组织者目标不清晰,课程开发不具有针对性。在分公司现行的员工培训中,除新入职员工的培训课程自成体系,较为完善外,其他课程均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和构架。

2.2 年度培训计划制定不详细,不能与公司业务特征有机结合

宁夏分公司虽然每年都按时下发年度培训计划,但只是简单对各部门的培训需求进行汇总转发,不能按季度、按业务进行整合和调整。在员工的培训实践中存在“计划不如变化”的现象,年初制定的培训计划,往往因为经营和生产任务繁重、培训的场地、师资等发生变化或领导的临时决定,造成一些培训班不能如期举办甚至取消,有的培训班虽然举办了,但是时间和内容上进行压缩,收效不明显。

2.3 内训师队伍职业发展路径不清晰

企业优秀员工是企业内部培训师的重要来源。“内部培训师”的荣誉可能比单纯的物质激励效果更好,它代表的是公司对员工个人综合表现的认可。宁夏分公司现有内训师20名,其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参差不齐,内训师的授课时间也是差异很大。由于内训师队伍还属初创阶段,其专业技能的培训提高需要培养和实践,对其成长必须假以时日。而内训师这一特定人群在以往的课程讲授中,晋升和退出的激励奖罚制度不明确,不能形成有效的、动态的队伍建设机制,培训效果评估没有与讲师的直接利益相结合,无法调动内训讲师的责任感和积极性。

2.4 员工培训激励机制不健全

2015年分公司共组织开展内部培训106期1674人次,组织各类委外培训36期,87人次参加,培训计划完成率81.32%。由于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企业需求和员工个人发展的要求不能很好地结合起来,再加上培训工作没有结合企业生存的一些根本性问题,因而难以充分调动内培人员的积极性。

3 中移铁通宁夏分公司员工培训问题的对策研究

紧紧围绕服务公司改革发展大局,提高培训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不断完善分公司教育培训体系建设,提高培训与业务发展的契合度,促进 “思想统一、坚定信念、能力提升、知识更新”的员工培训工作有序开展是今后企业内部培训的发展方向。

3.1 充分开展培训需求调研,开发有针对性的课程系统

培训需求调研是年度培训计划制定的第一个环节,是否能准确地预测和把握真实的需求直接决定了培训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在需求调研方面每年的年底开始着手培训需求的调研工作,根据上一年培训的整体情况和当年的工作重点,收集各部门的培训需求,由主管领导牵头,通过座谈会的方式确定当年需要开发的课程体系。

3.2 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

培训计划有助于管理和控制培训效果,能够清楚职员间的各自分工,明确谁负责、谁有责任、谁有职权。结合公司的业务特征和业务类型,分阶段确定培训重点。

上半年做好培训的基础工作。一季度针对公司培训计划所涉及的课程,确定公司内培课件和培训讲师。二季度结合公司转型及工程建设业务发展需要,全面展开各种资格证的持证培训,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学习业务知识,以满足转型业务发展的人才需要。

下半年全面展开培训工作。三季度通过组织培训送基层活动,开展以内训师培训为主的“送培训到地分、送知识到班组、送技能到个人”等多种方式,结合工作实际运行中出现的专业问题,进行探讨培训交流,教会一线员工如何去做好工作,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四季度进行委外培训。有针对性地选送技术骨干进行“优培”。一方面充分依托移动和S家资源,选送互联网、光传输等技术骨干外出学习培训,另一方面联系经验丰富的兄弟单位,选送技术骨干到业务岗位进行实操锻炼,学习先进经验和实作能力。

3.3 为内训师提供晋升的平台

宁夏分公司内训师队伍是挖掘公司内部培训资源,培养专业水平的内训师,从而对分公司员工进行优质高效的培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和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做为培训的组织者一定要为内训师提供一个自我提升的平台。首先,可为内训师设计相应的职业发展通道。将内训师由高到低分为几个等级,并结合内训师的等级划分制度做好内训师的升降和淘汰工作。其次,为内训师优先提供各类培训机会,既提高内训师自身的含金量,也促使其更好地传递和分享知识、经验和技能。最后,人才选拔或员工晋升时,优先考虑表现突出的内训师等等。培训组织者要从内训师的组织、选聘、待遇、考核等方面,重新修订完善分公司的内训师管理办法,保持分公司内训师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3.4 完善员工培训激励机制

在宁夏分公司员工培训管理办法中,增加关于员工培训激励方面的内容,把员工个人的培训情况与年度的先进评比、岗位交流、职位晋升相结合,提高培训工作的重要性。

4 总结

上一篇: 中班上学期工作计划 下一篇: 儿科护士长工作计划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