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财会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2-07-06 09:41:1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绿色财会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绿色财会论文

篇(1)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财务管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

[2]谷祺、刘淑莲:《财务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葛家澍、杜兴强:《中级财务会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田丹阳.我国上市公司应收账款现状与对策[J].财经界,2014,6(8):102-103

[5]胡云竹.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应收账款质量管理[J].绿色财会,2016,12(2):54-55

[6]鲁智国.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4(1):130-131

[1]龙件元.浅谈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J].经济师,2010.3.

[7]王瑞玲.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2010.9.

关于应收账款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1]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EB/OL].http://wwwmiitgovcn/n1146295/n1146587/c3592332/contenthtml,2012-03-02[ZK)]

[HT5”SS][2]高建初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存状况与发展趋势[EB/OL].中国衡器网http://wwwweighmentcom/newsletter/year2014/m6/2196asp

[3]李玲中小企业融资需求难多地试水“金融仓储”[EB/OL].http://wwwqianzhancom/analyst/detail/220/131209-cd58cfd7html,2013—12—09

[4]李紫宸千万中小企业遇融资痛点,应收账款能否破解困局?[N].经济观察报2016—04—28

[5]韩雪萌中小银行是服务小微企业的生力军——访全國政协委员、银监会主席助理阎庆民[N].金融时报,2012—03—09(001)

[6]高思新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现状及对策[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47—50

[7]谢茂康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应用——以衡阳市为例[J].中国经贸导刊,2013(32)

[8][10]中征登记公司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介绍[EB/OL].http://wwwcrcrfspcom/platform_introducedo

[9]wiwi8742问题解析:应收账款质押的法律风险及防范措施[EB/OL].好贷网,2015—04—03[ZK)]

[11][12][ZK(]锦年应收账款融资遇冷专家:小企业应学会造血[N].财会信报,2015—05—25(05)[ZK)]

[13][ZK(]王华如何拓展核心企业供应链融资[N].2013—04—26(A13)[ZK)]

[14][15][ZK(]魏安江应收账款质押登记暗藏陷阱[J].法人,2014—10—09[ZK)]

关于应收账款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1]王晓敏.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J].辽宁经济,2012(4):82-83.

[2]池国华.信用政策及应收账款管理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3(4):13-15.

篇(2)

山西省的煤炭资源总量在全国排名第三,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11.9%,煤炭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受到国家宏观经济的带动,各地的煤炭企业都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这种发展是以自然资源的大量消耗为基础的。在山西这样的煤炭资源大省,伴随着煤炭产业的持续、高速发展,周边的环境破坏与资源浪费等问题日益突出,所以,将环境会计引入煤炭企业的业务核算中,可以更加全面、客观地反映企业收益,合理评价企业绩效,对促进经山西省经济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环境会计的发展

环境会计是会计学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后出现的一个会计分支,它的出现与人类环境保护意识的觉醒密不可分,其核心是用于衡量和报告企业的环境保护活动及有关事项。它不光计算企业的内部成本与内部效益,还对企业相应的外部成本与社会效益进行核算,要求企业不仅对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消耗进行补偿,同时还要对资源环境的消耗与破坏进行补偿。

1971年比蒙特斯的“控制污染的社会成本转换研究”和1973年马林的“污染的会计问题”两篇文章的发表,使环境会计登上了历史舞台。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环境会计问题才受到各国政府及组织的普遍关注,并陆续推出了相关研究成果。美国环境保护署支持并发表了《绿色分类账:公司环境会计个案研究》、《环境会计个案研究:AT&T绿色会计》等研究报告;丹麦通过了《绿色会计法》,在此法案下有1 200家丹麦企业必须公告绿色会计报告;日本先后了《环境会计制度架构》、《环境会计制度绩效的衡量》与《环境会计制度报告的表达》三个重要的指导性文件。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发展,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环境会计逐渐活跃起来。在此期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逐步明确了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一些企业也开始自行设项核算“环境保护费”、“绿化费”等。进入21世纪后,国家成立了“绿色会计委员会”,随后,制定和颁布了《水污染保护法》、《大气污染保护法》、《森林保护法》等一系列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二、山西煤炭企业实行环境会计的必要性

山西省随着近年来煤矿资源的不断开采,导致了当地含水层的永久破坏,形成了以矿井为中心的降落漏斗,致使水位下降,井泉干涸,地下水净储备量减少。这对水土资源严重缺乏的内陆省份来说,资源问题更显突出。截至目前,由于采煤破坏砂岩含水层约4 996立方米,灰岩含水层体积约为808.2亿立方米,破坏地下水净储量71 388万立方米。采煤排水一方面导致含水层破坏和地下水位下降;另一方面导致地表径流急剧减少,水库储备量大幅下降。实际表现在:大同十里河、朔州七里河、怀仁小峪河、孝义兑镇河、阳泉桃河、晋城河域的河量锐减,造成1 678个村镇约81.27万人口,10.82万大牲畜饮水困难,97 802亩水浇地变成旱田。同时,导致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生态系统的不断恶化。煤炭开采也对国土资源产生严重破坏。据统计,山西省矿区面积已达8 000多平方公里,煤矿开采总面积约为1 210平方公里,其中采空面积达5 000平方公里以上,地表塌陷面积464平方公里左右,引起严重地质灾害的范围超过2 940平方公里。山西省矿区土地破坏面积高达7 560平方公里,并且正在以每年50平方公里的速度递增,成为了全国矿区土地破坏最严重的省份。

山西省在发展煤炭经济的同时,如何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实现煤炭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前煤炭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首要问题。首先,煤炭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只有在煤炭企业中开展环境会计核算,才能进一步明确资源成本、环保成本与可持续发展成本的界限和会计处理方法,进而实现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化发展;其次,随着资源有偿使用改革的不断推进和节能减排要求的不断提高,新增的资源成本、环保成本等核算问题一直困扰着煤炭企业。对煤炭企业经营业绩的评估不能再以单纯的财务指标为标准,必须通过环境会计核算体系将煤炭开采过程中的相关环境指标一同考核,才能全面体现出煤炭企业的经营价值,并使企业转变传统的经营目标,逐步将矿区环境因素纳入到经营决策中,从单纯的追求经济价值转变为追求适合现代化企业发展的生态经济效益。所以,合理利用环境会计的核算程序对矿区环境治理、资源保护的成本和效益进行量化成为煤炭企业的必然选择。

三、环境会计在山西煤炭企业中运用的措施

目前,我国的环境会计体系还不成熟,尚处于起步研究阶段,在对环境会计的研究中还存在着如下问题:首先,尚未制定出与环境会计相关的、健全的法律、法规;其次,社会各界对环境会计的理论认识还不一致;最后,企业环境责任的理念尚未真正形成。所以,要将环境会计在山西煤炭企业中得到实施,并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工作有效开展,需要作出多方面的努力:

(一)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近年来,人们已经开始注意到环境给社会带来的影响,但是公众的环保意识仍然较为薄弱。环境会计的实施要作为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来进行,要不断加强环境会计的宣传和环保知识的普及。这一点在对环境资源破坏较为严重的煤炭企业来说尤为重要。只有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才能使煤炭企业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才会有更多的人去研究和发展环境会计,推动煤炭企业环境会计理论和实务水平的提高。所以,应加强环境会计知识的宣传和环保知识的教育,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健全相关法规制度

首先,应该以法律形式确定环境会计的社会地位和作用,要使环境会计有法可依。环境会计必须建立一定的准则和制度来进行披露,这是对环境会计实施有效管理的重要措施。应该将已有的先进成果和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相结合,进行环境会计准则和制度的研究和制定。在构建环境会计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同时,结合山西省的实际情况,将条件成熟的大型煤炭企业作为案例进行试点工作,以两本账并行的方式进行。一本为基本账,为不计环境资源损耗的原始账;另一本为辅助账,为记录资源环境损耗的绿色账。通过两套账并行,在实践中不断改进,逐步完善环境会计体系,最后扩大操作范围。

(三)设置有关会计科目

在煤炭企业中设置环境会计的相关科目,应以《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准则》为纲领性理论指导,同时结合山西省煤炭企业的特殊性,制定煤炭企业的会计具体规则与核算办法,使其能够适应煤炭企业的需求,体现出环境会计在煤炭企业会计中的信息特征。

1.资产类科目:应设置“递耗资产”、“递耗资产累计折耗”等科目,分别反映煤炭资源原始价值的增加变化、结存情况及煤炭资源由于开采、使用等累计折耗的价值。

2.负债类科目:应设置“应付环保费”一级科目,反映和监督环境保护费用的计算与缴纳情况,同时设置“应付单位排污费”、“应付个人排污费”、“应付包装物排污费”、“ 应付废弃物排污费”等二级科目,分别反映各自排污费的计算与缴纳情况。

3.成本费用类科目:应设置“环境成本”一级科目,并下设“矿区环境安全成本”、“煤炭资源环境成本”、“矿区环境保护和预防成本”、“ 矿区环境治理和恢复成本”、“煤炭代替成本”、 “ 矿区环境管理和教育成本”等二级科目分别反映各自的内容。

4.损益类及利润类科目:应设置“环境损失”、“环境收益”及“环境利润”科目。“环境损失”科目反映企业污染和破坏环境而被勒令停产造成的损失;“环境收益”科目反映企业在改善环境资源和自然资源时取得的收益;“环境利润”科目反映核算环境收益和扣除环境成本、环境损失及税金后的净额。

(四)提高财会人员素质

目前,山西省煤炭企业中大多数财会人员只具备基本的财务技能,整体素质不高,而对于环境会计这门多学科交叉的学科来说,它不仅要求财会人员具备会计学科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同时还应具备环境会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因此,环境会计要在企业中得到实施,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必须得到提高。

首先,为了确保严格执行国家相关煤炭环境政策,使得环境会计实务工作能正确开展,要让相关人员充分了解环境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及相关的学科知识;其次,为了进一步适应环境会计的要求,有效进行会计管理工作,要从根本上更新其传统的知识结构,加强会计人员的后期教育;最后,要将环境会计的理论与煤炭企业的实际相结合,进一步完善煤炭企业环境会计理论。

(五)建立审计加强监督

随着人类与环境之间矛盾的日益激化,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迫在眉睫。在此背景下,环境资金的投入会逐渐加大,环境会计核算将日趋完善,环境审计建设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强。煤炭企业作为一个会计主体,由于自身利益的限制,而不能对社会责任进行真实的披露。因此,应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发挥相关部门的环境监督职能。中国的环境审计法律监督体系已初步形成,应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有效经验,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环境审计法律监督体系。一要实现有法可依,制定和完善相关立法和实施细则;二要有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来审核和披露企业的环境信息,以使煤炭企业环保意识增强,自愿地推广环境会计工作,使保护环境成为整个社会的一种自觉行为,真正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论

环境会计目前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环境会计的研究,有助于企业合理运用资源,促进环境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本文结合山西省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就环境会计在煤炭企业的具体应用、财务核算及相应的科目设置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指出环境会计作为一个新领域,要注重加强环境会计的应用,为煤炭企业制定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基础支持,从而促进煤炭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进虎.煤炭行业环境会计的运用探讨[J].会计之友,2010(7).

[2] 陈世元.煤炭企业环境成本的确认计量及应用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9.

[3] 阿如汗.企业环境成本的确认计量及应用研究[D].内蒙古大学硕士论文,2009.

[4] 刘银玲.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体系研究与构建[D].西北大学硕士论文,2009.

[5] 李端生.会计理论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6] 丁东杰.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7.

[7] 赵红.我国企业环境成本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论文,2007.

[8] 于玉林,李端生.会计基础理论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篇(3)

绿色会计的产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基于环境资源瓶颈及生态环境破坏等社会经济现实问题,在利用会计方法核算环境问题时,将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纳入企业的会计核算对象,借助于环境科学、现代经济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对企业的环境资源进行适当的货币计量和重要性判断,综合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的影响,绿色会计应运而生。建立实施绿色会计不仅是一个会计问题,更是一个复杂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从发达国家绿色会计发展的经验看,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是绿色会计能否真正实施和快速发展的关键。本文就政府在绿色会计发展中的作用、问题和建议进行初探。

一、政府要在绿色会计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政府必须而且有能力、有责任在绿色会计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一)政府有责任主导绿色会计发展,更好地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付出了沉重的资源和环境代价。首先,资源的粗放、浪费性使用,使自然资源日益匮乏。1980年以来,我国的能源总消耗量每年增长约5%,是世界平均增长率的近3倍。其次,自然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承载能力不断削弱。环境问题是工业化进程的伴生物。我国一些地区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远远超过环境承载能力。因此,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已成为我们共同关注的紧迫性问题。在此背景下,我们提出要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生态文明。这是国家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实现温室气体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国家的长远战略选择。绿色会计是实现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能够引导和监督企业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因此,政府有责任主导绿色会计发展,更好地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

同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各国间的经济往来越来越多。一方面,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把一些资源耗费和环境污染严重的生产项目转移到我国,致使国家蒙受长期的损失。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制定严于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法规和环保标准,由此产生了绿色壁垒,给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出口设置了障碍。作为国家利益的代言人,政府应该高度重视绿色会计,以便在国际经济往来中维护自身权益,促进企业赢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二)政府有能力在实施绿色会计的发展中担当主导角色

政府在推动绿色会计时,扮演着主导角色。以日本为例,日本绿色会计就是由政府通过持续的企业调查、咨询专家意见等来推动的,首先设立了“环境会计制度纲领”、“统一遵循准则”,并提出了“发展环境会计系统2000年报告”,推动日本企业掀起了实施绿色会计的。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大部分资源都集中在国有企业。这就决定了政府可以通过对企业绿色会计进程的推动,来达到环境治理和资源合理利用的最终目标。我国的绿色会计体系在21世纪初逐步建立,2001年3月国家成立了“绿色会计委员会”,2001年6月中国会计学会又成立了“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绿色会计发展已迈出了重要一步。

二、政府推动绿色会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政府对绿色会计推进重视不够,对绿色会计的研究不足,对绿色会计制度的建设不足,对经济主体未能进行全面的计量考核和奖惩监督,导致各部门没有形成合力来推动绿色会计发展。

(一)政府对绿色会计缺乏足够重视

美国早在1992年,就认为环境会计将带给企业正面影响,环保署便开始环境会计计划,针对绿色会计设置专门网站,陆续推出绿色会计相关的使用工具册和个案研究报告,推动了绿色会计的实施普及。美国一些企业也早就开始实施绿色会计,并社会责任报告。而在我国目前实行绿色会计的社会大环境尚未形成,我国的立法机构、环境保护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工商税务部门等都各行其责,对绿色会计的认识并未统一,有的忽视环保,只注重企业的经济利益,忽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甚至在生产过程中,各利益方还会发生局部与全局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上的冲突。由于传统GDP的核算方法使得有的部门并未形成绿色政绩观,因此,对绿色会计缺乏足够认识,更谈不上积极形成合力,来共同研究措施、大力推进了。

(二)政府对绿色会计研究的推动不足

我国在2001年就成立了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但是一直以来,社会各方对企业披露环境信息和社会责任报告的要求不迫切,致使社会和企业没有实行绿色会计的迫切需求,绿色会计依然躺在教科书里,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我国绿色会计体系的构建是在发达国家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情况发展完善的,目前我们对于绿色会计的理论基础、会计实践方面都有很大争议,且缺乏可操作性。

(三)政府对绿色会计制度建设不够

目前,尚没有完善的绿色会计法律制度,这使得绿色会计的推进缺乏制度保障。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并不能如实披露其对资源环境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2011年,道农研究院、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用友公司等为助力企业实现可持续增长战略决策,发起了“企业绿色会计项目”,这为绿色会计实行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量化指标,但应者无几,很少有企业愿意接受该公益项目,并以会计报表的方式公布环境影响和劳动权益。政府没有以法律形式确定绿色会计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强制性监管经济主体的绿色考核,以有效防止企业的短期行为,促使其更多承担社会责任。

三、充分发挥政府在绿色会计发展中作用的建议

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绿色会计实施效果,政府就要通过各种举措来推进绿色会计发展。

(一)政府要树立绿色观念,重视推进绿色会计

1.改变传统政绩观,增强环保意识。政府各部门要充分认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之间的关系,从长远和大局着手,真正认识到实行绿色会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推动绿色会计的发展,要真正从源头、从基本数据入手,在绿色会计推进中取得一些突破,而不是口头喊喊绿色GDP。

2.成立专门机构,制定切实可行的绿色会计实施规划。政府的行政优势是各种学术机构、民间组织所不具备的,强制性是绿色会计发展的重要保障。政府要成立专门机构,制定绿色会计实施规划,推行环保理念,在社会和企业中形成实施绿色会计的良好氛围,促进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二)政府应加大对绿色会计的研究支持力度,推动绿色会计理论发展

1.作为推进的主导力量,政府应尽快在绿色会计理论上有所突破。要尽快成立由经济、环境、资源、会计、法律等方面的专家组成绿色会计研究会,在绿色会计的理论基础、确认与计量、会计记录、会计报告的编制等方面达成共识,并尽快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实用方案来指导绿色会计的实践。

2.选择绿色会计推进试点,推出个案研究报告。可考虑选择部分国有企业进行绿色会计试点,先行披露绿色会计报告,督促企业承担更多社会责任。要不断总结试点经验,推出绿色会计个案研究报告,并且尽快向全社会推进。

(三)政府加快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使绿色监督有法可依

1.尽快修改《会计法》和完善会计准则。政府相关部门应将绿色会计的核算和监督列入《会计法》,以法律形式确定其地位和作用,这是将绿色会计付诸实践的最有力的手段。要将绿色会计的内容列入会计要素,统一规范绿色会计核算的对象、计量单位,并强制企业扩充报表体系,在会计报表中披露绿色会计的相关内容,以有效防止有关部门和企业的短期行为。

2.要建立相应的绿色监督制度,确立绿色考核和奖惩制度。政府各相关部门要联手进行绿色审计,考核经济主体真实的经济绩效,并从政策上鼓励积极推行绿色会计和取得成效的企业,包括减免税收和在投融资上进行支持。同时,各部门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对污染环境和资源损耗严重的企业进行相应的惩罚,只有做到奖惩分明,才能促使企业尽早考虑环境和资源成本,规范相应的会计处理方法,有效推动绿色会计的进展。

(四)政府进行绿色会计等知识的综合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绿色会计的实施作为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全民素质的不断提高。首先,政府要进行广泛的环境教育和培训,只有公众都具有较强的环境保护意识,绿色会计的实施才具有紧迫性。政府要将环境教育从基础抓起,加大环保宣传力度,不断普及环境保护理念。其次,组织会计专业培训,对专业领域人员进行绿色会计、环境生态、可持续发展等跨学科领域的培训。在大专院校增设绿色会计、绿色审计专业课,培养能胜任绿色会计工作的复合型人才,特别是对在职会计人员进行绿色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培训。最后,企业领导者是确保绿色会计顺利推进的关键,应该让他们对绿色会计的作用有正确认识,能以战略眼光推进绿色会计的实施。

【参考文献】

[1] 陈薇.可持续发展下绿色会计在我国的推行研究[D].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2] 陈留平,张珊珊.低碳经济背景下绿色会计的思考[J].商业会计,2011(1).

[3] 丁静.“绿色会计”将会助企业发展一臂之力[N].财会信报,2011-05-30.

[4] 武琦.浅论绿色会计[J].现代商业,2009(9).

[5] 潘钧.绿色会计:原因、特点及对策[J].绿色大世界,2009(1).

[6] 张晓阳.构建我国绿色税务会计的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7] 李宏伟.浅谈绿色会计[J].魅力中国,2008(14).

[8] 高丽.西方绿色会计发展给我国的启示[J].商场现代化,2007(29).

篇(4)

    序言

    知识经济浪潮下,各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了使人类经济能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既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使经济达到稳定增长,又不使社会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使人类同自然资源统一协调、保持良好关系和最佳状态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不仅仅着眼于自然资源和谐利用的问题,更加强调在自然资源使用上的公平问题,这样就必须把会计主体视野扩大到主体同环境之间的关系,将整个社会生产消费和相应的社会生态环境都反映到会计模式中,来计量和揭示会计主体的活动给社会生态环境带来的经济后果。这样“绿色会计”就应运而生了。

    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度增长是以自然资源的高消耗为代价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随着我国加入wto,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必须建立与世界经济接轨需要的绿色会计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参与国际竞争合作,为我国企业发展创造更好的融资环境。此时,绿色会计的建立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绿色会计相关定义解析

    (一)绿色会计的定义与内涵

    绿色会计,又称环境会计,是在环境资源恶化和修正传统会计的基础上产生的。是指以自然资源耗费应如何补偿为中心而展开的会计,它将会计学和自然环境相结合,采用多元化的计量手段和属性,以有关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并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业给社会资源环境造成的收益和损失进行确认、计量、揭示、分析以协调企业与环境的关系,其目的在于改善社会资源环境,提高社会总体效益。出其内涵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绿色会计处理中,资源和环境具有“资本”性质,这种资本的价值在于能向人造资本转换,随着这一转换,它自身价值也在逐渐减少。因此,绿色会计要计量这两种资本的转换过程,并确定最佳的转换比率,以利于保护社会总资产的平衡。

    2、绿色会计会计处理不仅包括与企业直接有关的信息、基金与物质商品,而且包括与企业有关的自然界各种物质资料、废弃物以及随后的处理。

    3、绿色会计的创建需要企业财务管理增加绿色财务管理的评价指标,需要揭示企业对资源环境的责任,要求企业站在社会的角度,考评企业财务管理的业绩。

    4、通过绿色审计,帮助企业采取措施保护环境,确保所有的环境政策符合要求,促使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逐步纳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二)绿色会计的本质

    绿色会计是运用会计学、管理学、环境学、环境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和生态学等学科体系中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采用多种计量手段和属性,对企业生产活动中所涉及的环境要素及其结果进行计量、记录、披露与评价的信息控制系统。

    (三)绿色会计的目标

    会计目标是建立和完善会计理论体系的基石。总体说来绿色会计目标分主要有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层次。

    1、基本目标,绿色会计的基本目标是可持续发展。即在促使企业提高经济活动的经济效益的同时,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和物质循环规律,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环境,努力提高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2、具体目标,绿色会计的具体目标是组织相应的会计核算,确认和计量会计在一定期间的环境经济效益和经济损失,尽可能为社会提供企业环境披露的有关信息。

    (四)绿色会计核算的内容

    绿色会计核算于传统的会计核算,它更强调自然资源的消耗和有偿使用,具体而言其核算内容主要有:

    1、自然资源损耗

    主要包括自然资源超耗成本和“自然资本”消耗成本。前者指企业在生产、储存、运输等环节中对自然资源超定额消耗的损失;后者指除人造资本以外的可用货币计量的自然资源。

    2、环境污染损失

    主要指由于资源消耗失控、重大事故、三废排放等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的损失,如农田,渔塘及淡水、自然景观、工农业、居民生活区污染所造成的损失。其损失数据可根据赔偿费及罚款按历史成本原则计价,也可按避免或重置成本核算取得。

    3、环境保护支出

    反映企业对环境保护所作贡献,包括在“三废”处理、控制、补救和减少自然资源耗费,美化工作、生活环境的各项支出,具体可以通过以下账户来进行归结核算。①投入资本;②业务费用;③研究与开发费用;④环保行政与规划费用;⑤补救措施费用;⑥复原或回收费用。

    4、环境保护收益

    反映企业从环保中所获取的收益。通过对收益的核算,为企业决策者提供环保支出效益情况,从而鼓励与鞭策企业改善环保工作收益,它主要包括:企业利用“三废”生产的产品及对这些产品减免税收所得到的收益;企业的绿色产业计划对各项投资的吸引;消费者因乐意消费该企业的绿色产品而导致的利润上升,以及股票价格上升而带来的收益;企业实施环保措施后所带来的一系列无形资产、社会效益及政府奖励。

    二、我国实施绿色会计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迫切需要在会计体系中建立绿色会计,披露环境信息,推动政府和企业将环境与发展紧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决策,遏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一)我国建立绿色会计的必要性

    1、建立绿色会计是我国环境现状提出的要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口的增加,社会需求的膨胀,造成了自然资源被过度开采,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这从根本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往往过度开发和污染自然资源,从而加剧了我国资源与环境的恶劣形势。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恶化,从根本上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而绿色会计则把维护生态平衡,优化生态环境以及解决其它资源生态问题当作自己反映和控制的对象。引导和监督企业通过一定的社会经济活动去保护资源,维护生态环境。

    2、建立绿色会计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从企业发展内部环境而言,我国传统的企业发展模式是高投入低产出,即以原料、燃料的大量投入来推动产出。结果造成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过度消耗和过度污染,高污染、低效益必然造成生态环境补偿能力严重滞后,致使环境极度恶化,从而阻碍了企业自身的发展。企业与环境关来密切,社会环境的恶化直接影响到企业自身的发展,通过绿色会计核算,积极协调企业与环境资源的关系,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可使企业健康发展,从企业长远利益看,只有增大环保投入,重视绿色会计,通过绿色会计核算,积极协调企业与环境资源的关系,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才可使企业健康发展。绿色会计的构建有赖于企业环境和资源意识的提高。

    从企业发展[论文之家外部环境而言,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对清新的生活环境要求日趋强烈,保持良好的环境已成为企业健康发展中函待解决的问题。企业应该为环境污染特别是由它自已导致的环境污染承担责任。如果企业为环境保护作出诸如治理污染、采用符合环保标准的新型设备、研制新型绿色产品,那么企业将为自己的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社会公众会把企业环境会计报告作为他们就一个企业的形象作出评判的依据之一,甚至会由此而影响他们的购买倾向,因此企业将过去的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变为追求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已是势在必行。

    3、建立绿色会计是正确衡量国民生产总值和企业生产成本的需要。

    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在衡量国民生产总值时,未将社会环境资源作为一种资产列入资产核算,从而使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不能如实反映经济发展速度,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不能如实反映经济发展速度,在某种程度上虚增国家富有程度,夸大人均收入和经济福利。在衡量企业成本时,传统会计只计算人造成本往往忽视不能计价的“自然资本”,使企业以牺牲环境质量为代价获取“私利”,虚增其利润。对企业来说,由于未考虑生产给自然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社会带来的危害,事实上内部损耗减少了,但费用转嫁给了社会。而绿色会计通过核算企业的社会资源成本,在产品成本中加入环境资源成本,从而能较准确地核算国民生产总值和企业生产成本,促使企业挖掘内部潜力,降低生产成本,促使企业加快发明创造挖掘的步伐,使企业在少污染或不污染的情况下取得最大的产出,从而降低“自然成本”,维护社会资源环境。

   4、建立绿色会计是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与世界经济接轨的需要。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尤其是经济发达国家,都提倡或要求其企业对外披露绿色会计信息。作为我国企业要和国际现代企业制度靠拢,那么就必须建立自已的绿色会计体系,并对外披露,这样有利于国外对我国企业的了解,更有利于国际间的经济合作。 具体而言:

    ①大量外资进人中国,要求我国建立绿色会计体系。由于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其国内的一些污染严重、破坏、掠夺自然资源的企业和生产项目通过对外投资方式,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把发展中国家当成其“污染避难所”,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环境剥削”。我国只有建立了自己的绿色会计体系,要求外资企业公开、披露其绿色会计信息,才能使我国免于发达国家的环境剥削。

    ②建立绿色会计体系可以防止外资企业资本流失。绿色会计要求把企业利用的“环境资源成本”计人其产品成本,这样就可以正确地计算出外资企业所获得的利润。

    ③建立绿色会计体系可以促进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我国企业到其他国家建立企业,应自觉地公开,披露其环境信息,只有这样才能使对外经济合作更持久,更具效益。

    5、建立绿色会计体系是国家的宏观调控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告诉我们,人类社会和经济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并产生良好的效益要依赖良好的生态环境,但是由于经济活动效益与生态效益的联系在最初阶段却表现的与实际情况相反,所以让人们觉得似乎经济效益的取得是建立在生态环境被破坏的基础上是合乎情理的。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认识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但是,由于企业是一个理性的组织,追求的是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所以它很难将眼光放得长远,即使有一部分企业认识到这一点,由于生态建设和绿色会计持续运作模式单一,因此,靠一个或几个企业的努力,也是难以实现的,因此我国的绿色会计需要在国家的宏观调控、建立全国财政补偿机制的基础上实现。

    6、建立绿色会计体系是我国会计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市场经济下会计不仅要为微观经济服务,而且要有助于宏观经济调控;不仅要考虑到企业自身的利益,而且要兼顾社会利益。绿色会计不仅只核算与企业直接有关的信息、资金与物质商品,而且对与企业有关的资源环境、废弃物以及与生态环境的关来等进行反映和控制。其所提供的信息不仅有经济性信息而且有社会性信息;不仅能为企业自身服务而且能为社会大众服务。它是一种微观自主、宏观顾及的“微观—一宏观共振型”的会计模式,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有助于会计改革和发展。

    (二)我国建立绿色会计的可行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绿色会计的作用已经越来越明显,在我国实施绿色会计的条件也已逐渐成熟,具备了实施绿色会计的可能性。

    1、我国实施绿色会计已具备了一定的会计环境

    我国先后制定了《环境保护法》、《自然资源防治法》等一系列环保法律。除此之外,我国还颁布了一系列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有关的政策、方案和计划。总之,从会计环境的角度来说,这些法律、条例和政策已构成了绿色会计所需的法律规范环境,这表明绿色会计在我国的实施具备了一定的条件。

    2、我国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为绿色会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总结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基础上,我国政府和企业已经意识到优化产业结构、调整生产力布局、改善生态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这些为我国绿色会计的建立和实施指出了方向。

    3、市场经济的建立,为绿色会计的建立创造了条件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自然资源市场也开始逐步建立和健全。在自然资源市场上,国家或代表国家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是自然资源的所有者和提供者,勘察企业和开发利用企业作为需求方,购买自然资源的使用权,实现资源的有偿使用,并通过价格机制来进行调控。另外,随着企业对环境保护所负责任的社会化,企业要从社会成本和社会效益方面来考虑其经营决策和管理方法,通过加强对自然环境的核算来真正提高效益,这些都为绿色会计的实行创造了条件。

    三、我国建立绿色会计的对策

    建立绿色会计对于我国经济发展而言至关重要,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得以实施的重要保证,建立绿色会计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一)建立绿色会计的规范标准

    1、在《会计法》中增加绿色会计的内容

    将绿色会计核算和监督列入会计法,以法律形式确定了它的地位和作用,也是将它付诸实践的最强有力的手段。自然环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资源,无论是自然人,还是法人,都有使用环境的权利和保护环境的义务。如果法律规定企业必须对受侵害的人群给予相应赔偿,那么该赔偿必然导致企业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这样,企业的环境行为后果就应该纳入会计核算系统,就能通过财务报告反映企业环境事项的合法性、真实性、公允性得到真实反映。为此应该进一步完善会计法、环境法规,使企业绿色会计内容纳入会计法,这是实施绿色会计根本法律保障,是将会计理论付诸实践的最强有力的手段。

    2、完善会计准则。

    将涉及环境的内容列入会计要素,成为绿色会计财务报告必须披露的内容,披露内容主要有:①环境问题类型企业关于环境保护的措施和方案;②企业自定的环境排放指标以及企业如何对待这些指标;③根据政府法律规定而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和按照政府要求达到的程度,环境保护措施对目前企业的资本支出和损益的影响以及对未来的影响;④环境经常性支出的数字,已资本化了的数字及摊销情况。另外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还可揭示环保措施对目前企业的资本支出和损益的影响以及对未来的影响,同时反映环境经常性支出的数字等内容。

    此外还要增强信息披露透明度。确定并公布重污染行业及重污染企业名单,对重污染行业的环境信息披露提出重点要求。建立全国性的上市公司环境报告数据库,通过互联网公布企业的环境信息。

    3、建立会计制度。

    会计制度依据会计准则所规定的有关环境原则进行设计,使绿色会计具有可操作性,便于会计人员掌握。

    (二) 提高企业环境和资源意识                                                                                                                     

    环境会计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达到企业经济效益、环境和社会效益的全面丰收。必须提高企业环境意识,使保护环境成为企业的自觉行为,为环境会计的实施创造良好的主客观环境。只有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像并加强对环境的有效保护,才能真正达到绿色会计的最终目标,从而使企业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需求的可持续发展之间协调一致

    (三)完善社会责任的考核体系,加强监督

    绿色会计主要是以企业为会计主体核算企业对社会资源环境的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往往不能全面、如实的进行揭示,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应加强监督,包括行政管理、监督和专项环境审计等方面的监督。由会计师事务所或国家审计机关进行的专项环境审计,强化对绿色会计的再监督。会计师事务所或国家审计机关应根据国家有关的环保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会计法规、制度和准则,对企业绿色会计信息的合理性、合法性、全面性及真实性进行审查与鉴定,以取信于社会公众,强化国家宏观调控,并促使企业加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工作。

    (四)确立绿色考核和奖惩制度

    推行一项新制度必须以法律为依据,使其具有一定的约束强制性。一旦推行绿色会计制度,政府部门必须明确、强制性规定企业对环境资源信息做出最低限度的披露,通过奖惩制度将企业的自觉性和政府的强制性结合起来。但目前由于与绿色会计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所以应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做到奖惩分明,用环保罚款筹集部分资金,建立绿色会计研究基金,用于奖励举报破坏、污染环境和研究绿色会计、治理污染等的有功人员,从而推动我国绿色会计早日实现。

    (五)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

    绿色会计是由会计学、环境学、生态经济学、可持续发展学等多门科学交叉渗透而成。复杂的、多元化的产权关系,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有全面、扎实的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因此,必须不断提高企业财会人员素质,让企业财会人员充分了解绿色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及交叉相关学科知识,从而使国家有关环境政策能够被严格执行,绿色会计实务工作能正确开展。

    四、结束语

    建立和实施绿色会计,不仅是一个会计问题,而且也是一个复杂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内容复杂,为此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加紧制定绿色会计的规范标准,完善绿色会计的外部环境,加强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建立一套可行的监督机制。建立绿色会计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孟凡利.环境会计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2廖洪.会计理论及其应用分析[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

    3王金叶.绿色会计初探[j].财会月刊,1997 ,(7) .

    4陈志强.初探环境会计的特性[j].财会月刊,1997,(10).

    5李祥义.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绿色会计的系统化研究[j].会计研究,1998 ,(10).

    6高如云.绿色会计发展方向初探[j].财会月刊,1998,(7).

    7朱学义.我国环境会计初探[j].会计研究,1999.(10).

    8李玲.关于绿色会计在我国未来发展的两点思考[j].财会研究,1999,(1).

篇(5)

一、绿色会计概述

绿色会计,又名环境会计或环保会计,20世纪70年代在西方成为会计学的一个分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我国绿色会计的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以葛家澍教授等为代表人物对其进行了相关的研究。绿色会计是在传统会计的基础上加入了环境要素,并以货币、事物单位或文字说明的形式计量的,现已成为一门新兴会计分支。绿色会计的对象是在传统的财务会计的基础上考虑了环境因素带来的影响,其核算范围包括整个自然环境领域。绿色会计是通过核算来反映企业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状况,并由此来约束和强化企业的环保责任。

二、绿色会计研究研究现状及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由计划经济转到市场经济,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引发了对环境的思考。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求得经济发展的例子在我国并不少见,在我国经济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的同时我国已经开始重视环境损益。

(一)绿色会计研究现状。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虽然我国学术界对绿色会计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形成了比较有实践意义的理论体系,我国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绿色会计”的苗头,具有提供环境方面的信息能力和动力但尚显不足,缺乏统一性和全面性,需要政府机构担当起组织和带领作用。我国还没有单独的或明确的绿色会计方面的准则和制度以及绿色会计处理指南,我国的绿色会计还处在研究探索阶段,其对实务的指导作用还比较薄弱,虽然目前也有部分上市公司开始披露有关环境方面的信息。和以前相比,我国在绿色会计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相对发达国家取得的成绩及我国环保实际需求来讲,我国在绿色会计及实践等方面尚需要加强。

(二)绿色会计研究的必要性。经济的落后与贫穷是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主要根源,但依靠发展污染密集型产业和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不仅不能改善生态环境反而加重了污染的程度,当经济增长达到一定阶段时对环境资源的免费使用必然达到极限。环境污染在我国已十分严重,这说明我国经济增长是以环境资源为代价的。绿色会计的引入能够引导和监督企业通过一定的社会经济活动保护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同时绿色会计的引入还可以改变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实现绿色生产绿色利润。

三、绿色会计应用于企业会计核算中的可行性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格局的转变,传统的企业生产方式已不适应于现在的发展模式,不少企业在寻求绿色创新,在关注企业效益的同时也逐步开始放眼于企业的环境成本和环境收益。绿色会计在我国虽然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核算体系,但是不少企业已经开始采用绿色会计进行核算。

(一)维护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为绿色会计的实施提供制度保障。以来我国在宪法体系中加入了有关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条款,加强了对环境保护的法律保障。提出了环境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谁利用谁补偿、谁破坏谁回复”的环境政策,对环保生产的企业在税收、融资等方面给予优惠,对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生产企业加大了惩处力度。

(二)绿色会计的理论研究为其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自从20世纪90年代绿色会计进入中国以来,以葛家澍教授为代表的一大批学者开始了对绿色会计的深入研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目前我国关于绿色会计的主要理论对绿色会计的定义、会计对象、计量基础、会计原则、会计目标以及绿色会计信息披露已经有了较为完备的界定。

(三)我国会计制度的完善为绿色会计的应用提供了指导。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传统财务会计无论从法规的制定到其具体核算实施都基本实现了与国际并轨。绿色会计是在财务会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核算都可以在借鉴财务会计的基础上考虑环境因素进而核算坏境损益形成绿色财务报告便于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在环保方面做的努力以更好的展现企业的社会责任。

四、加强绿色会计核算的措施

传统的财务会计核算的只是企业的经济效益,绿色会计不仅反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更加突出了社会效益。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效的发展,企业的生产经营不能只是关注经济效益而应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注入长久的动力。为此需要国家、企业、个人联合起来走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营造一种绿色经营的氛围加强绿色会计的实施应用。

首先,政府要加强监督,国家要做好宏观调控的作用积极引导企业采用绿色会计对生产经营进行核算,出台相应的政策制度;其次,企业自身要足够的重视,要了解绿色经营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放眼未来,采用更加环保的方式进行生产,对绿色经营要加大资金投入;第三,加大绿色会计人才的培养力度,可以建立对绿色会计学科的兴趣,也可以使企业关注环境保护知识,建立良好的社会责任感,给绿色会计人员更大的发展空间;第四,积极宣传将绿色会计的理念通过各种媒体普及到社会中去,让绿色会计的观念深入人心。最后在某些地区先行试点,特别是以社会各界关注的环境保护问题为主要内容 加大宣传报导力度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最终逐渐推广普及完善的绿色会环保不是口号而是要付诸行动,企业采用绿色会计进行核算就能更加清楚自身的责任以及绿色生产为企业带来的长远利益。企业要转变理念推行绿色会计,对外披露绿色会计和会计参与资源环境管理,都要求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转变观念、树立节约环保意识、更新知识,从而适应新的形势要求。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10023903

1引言

矿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和前导性产业,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其地位和作用将更加强化,而目前的大部分矿山企业一方面高度重视资源采掘数量和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却有意无意忽视环境保护质量和积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采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事件时有发生。

在世界范围内“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理念的指引下,矿山企业开始关注对资源开采活动导致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成本,绿色会计或环境会计的理念和方法也逐步进入大家的视野,并日益受到重视。本文探讨了矿山企业建立绿色会计的必要性,分析了矿山企业建立绿色会计面临的各种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2绿色会计的内涵和发展历程

绿色会计,又称环境会计,是运用会计的原理和方法,以货币为单位,将生产过程中造成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以成本的形式加以计量,从而更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的一门新兴的会计分支。与传统会计只关注人工材料和能量等硬资产和成本不同,绿色会计还特别重视和强调天然生态和环境等软资产和成本,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会计领域中的具体反映。

从正式文献看,世界范围内绿色会计或环境会计的研究始于20个世纪70年代,以比蒙斯和马林两位学者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为代表。1971年, F.A.Beams 在《会计学月刊》上发表《控制污染的社会成本转换研究》,首次提出了污染控制的“社会成本”与“企业成本”之间的转换问题,探讨了企业个体如何承担污染成本的问题;1973年,J.T.Marlin在《会计学月刊》发表《污染的会计问题》,针对如何准确、合理计量企业造成的环境污染进行了论述。其后,欧盟和联合国等相关机构,以及日本等国家也相继在绿色会计方面开展了大量实践活动,进行了相关研究。

1992年,我国的《会计研究》期刊发表了《九十年代西方会计理论的一个新思潮——绿色会计理论》一文,首次把西方的环境会计理论引入到中国,标志着我国也开始关注和重视绿色会计的理论探讨。此后,我国开始参加相关的国际会议和活动(1995年3月),成立中国会计学会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2001年6月),制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相关条款,并对绿色会计的基础理论和方法问题进行了一系列讨论。

3矿山企业绿色会计建立的必然性

3.1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正是因为全球性的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使得人类在用各种先进的生产工具征服和改造自然、取得辉煌工业文明成果的同时,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尖锐和激化。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人类对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和行为进行深刻反思和检讨后作出的明智选择。

就整个国民经济而言,我国在计算GDP时,主要关注和计量的是人类耗费“正能量”所创造的财富,而忽略了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副能量”对原本具有极高价值的自然生态的破坏和天然环境的污染——如果忽略这些成本,GDP就必然因水分太多而“虚高”;只有运用绿色会计的理论和方法,从GDP中扣除这些虚假的财富,才能获得相对客观和真实的 “绿色GDP”。

矿产资源是地质作用的产物,矿体和周围环境在长期的地质历史演化过程中,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生态平衡。在采掘地下资源的过程中,必然要打破这种平衡状态——只有停止采掘,矿区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才不会发生,因此,问题的核心和关键在于,如何在矿业经济运行过程中形成一种真正重视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机制。生态和环境不是无价的,是有价的;这种价值不是不能计量的,是可以计入成本的;采用经济手段,可以激励矿山企业保护生态和环境的行为,也可以惩罚矿山企业破坏生态和环境的行为。

3.2矿山企业增强自身竞争力的要求

从我国各类矿山企业来看,在通过采掘地下资源,不断提供各种原料或原材料的同时,后备资源不足、矿山生态恶化、矿区环境污染等各种问题和矛盾越来越突出,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社会形象和社会效益,并最终导致企业的自身竞争力下降。这种“一边消耗资源,一边污染环境”的矿山企业生产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竞争需要。

在严峻的形势面前,矿山企业只有顺应“绿色潮流”,将“绿色理念”贯穿和渗透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企业发展和社会责任并重,真实、准确、客观地向社会披露自己在生态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担当,才能赢得社会的认可,进而在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优势。

绿色会计对矿山企业的作用不仅仅是一种计量和核算手段,更重要的是促进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和能力的重要工具。要考虑天然生态和环境等软成本,就必须想方设法通过科技创新、改革传统生产工艺、强化管理来降低人工材料和能量等硬成本,从而真正增强企业的实力和竞争力。

3.3矿山企业会计制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目前,世界范围内倡导绿色意识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许多国家都有意识地采用绿色会计,对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成本进行计量和核算,但我国企业,特别是矿山企业在绿色会计的建立方面还相对滞后。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矿山企业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变得日益频繁,矿山企业的会计制度必须与国际接轨,顺应世界范围内会计的改革与发展潮流,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矿山企业绿色会计面临的问题及其解

决对策4.1 绿色会计理论和方法不成熟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我国绿色会计的理论和方法主要是通过学习和借鉴建立的,由于起步晚,研究力量薄弱,在许多重大的理论和方法问题上还存在争议,还未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理论与方法体系。首先,绿色会计要素确认比较模糊,学术界有“三要素说”、“四要素论”等,跟传统会计的“六要素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之间还存在不少尚需对接的问题。其次,绿色会计的计量方法尚不完善。传统会计关注的人工材料和能量,是产权明晰的硬资产,其成本和收益完全可以用货币计量;而绿色会计重视和强调的天然生态和环境,是属于公有产权的软资产,其成本和收益很难甚至无法完全用货币计量。计量是实施绿色会计的重中之重,如果不解决计量问题,就无法真正实施绿色会计。

重视并加大绿色会计理论探索和研究的力度,是推行绿色会计的当务之急。国家应从战略的角度,成立国家级的绿色会计研究机构,有条件的省份也要成立省级的绿色会计研究机构,重点财经大学的会计系也要设立相应的教研机构,组织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深入研究绿色会计的理论和方法问题,并结合我国国情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探讨真正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会计理论和方法。同时还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间绿色会计的交流与合作,逐步提升我国的绿色会计理论研究能力和水平。

4.2绿色会计法规制度不健全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现行《会计法》作为指导我国会计工作的基本准则,尚未明确涉及绿色会计方面的条款。虽然财政部于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 3号——或有事项》、《企业会计准则第27 号——石油天然气开采》中规定了土地污染修复治理等方面的环境会计条款,但从总体来看,尚未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法制体系。

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也缺乏强制性的统一规定.大多数矿山企业出于各种目的和考虑,会自觉不自觉地选择低调处理环境会计信息,以减少这类信息披露对企业可能造成的负面社会影响,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政府对环境政策的宏观调整和决策,也侵害了社会公众的环境知情权。

目前,在我国企业一味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的大背景下,建立健全绿色会计法规制度体系,以确保企业绿色会计规范有序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各相关部门可考虑共同制定《环境会计准则》,阐明绿色会计的重要地位和积极作用,明确绿色会计要素和项目的确认,规定绿色会计的计量和核算准则,为企业实施绿色会计提供规范和标准,防止企业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各行其事。

由于违法成本较低,全凭矿山企业自觉自愿的环境信息披露模式并不可取。政府相关部门应作出强制性规定,企业环境信息在环境报告中必须充分、真实、客观地披露,不仅披露的具体内容,而且报告书的格式也要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加以明确。

4.3绿色会计人才缺乏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绿色会计不仅是会计学的新分支,同时也涉及环境生态哲学、经济学、环境科学和生态科学等多门社会和自然学科,但由于我国的会计专业教育还局限于传统的会计理论和方法,会计从业人员也普遍缺乏相应的环境、生态、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知识,从而制约了绿色会计的有效进行。

首先,要加强宣传教育,使矿山企业会计人员树立强烈的生态和环保意识,引起他们对绿色会计的高度重视。只有他们真正认识到了传统会计的局限性和推行绿色会计的必要性,才能在具体的业务工作中有意识地建立和完善适应本企业的绿色管理系统,实施绿色会计,进而逐步主动地、自愿地进行绿色会计信息披露。

其次,要对会计专业教育,特别是重点大学的会计专业教育进行改革,增加绿色会计课程,开设环境生态哲学、经济学、环境科学和生态科学等方面的选修课,使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期间就能初步具有绿色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一些有条件的大学,可以考虑培养会计学专业绿色会计方向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最后,要加强矿山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在职培训,在会计继续教育课程和内容中增加绿色会计的知识,特别是要给矿山企业会计从业人员提供相关的典型案例,提升他们的绿色会计业务能力和操作技能。

4.4绿色会计监督和审计力度不够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因为要考虑自身的社会形象,不少矿山企业一般不会客观、全面、真实地向社会和公众披露对生态造成的破坏、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情况和信息, 或者在片面追求经济利润最大化的经营观指导下,不一定能自觉自愿地执行既定的生态环保措施和政策。

政府在绿色会计的建立中起着主导作用,必须对企业实行严格、有力的环境监督和检查,否则,企业绿色会计的建立和实施将会流于形式,甚至成为一句口号。

引入第三方,对矿山企业绿色会计进行审计。有资质的社会环境审计机构,可以对矿山企业环境报告书、绿色会计的建立和实施情况进行独立审计鉴定,做出审计报告,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布。从某种意义上说,引入绿色审计,就是对绿色会计的再监督,有助于矿山企业绿色会计的规范运行和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许家林.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发展与创新[J].会计研究,2009(10):36~43.

[2]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10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年鉴[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

[3]王琳,肖序.我国环境会计研究:现实困惑与前景展望[J].财会月刊,2010(3).

[4]干胜道,钟朝宏.国外环境管理会计发展综述[J].会计研究,2004(10).

[5]肖序.环境会计制度构建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6]王建明.企业绿色会计理论与实践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5.

[7]马靴.我国环境会计现状与对策浅析[J].经营管理者,2012(11).

篇(7)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一、环境管理会计概述

(一)环境管理会计的定义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对环境管理会计所做的定义如下:“环境管理会计通过开发和实施适当的、与环境相关的会计系统和实务,对环境和经济业绩实施的管理。虽然有些公司可能还包括报告和审计,但是,典型的环境管理会计包括生命周期成本计算、完全成本会计、收益评估和环境管理的战略计划。”

2001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对环境管理会计提出了不同的解释。其定义是:“环境管理会计信息主要是为组织内部核算和决策服务的,其为内部决策服务的程序既包括材料和能源消耗、流程及最终处置的实物程序,也包括与潜在环境影响活动相关的成本、节约和收益的货币计量程序。”

可见,不同组织对EMA的定义有所不同。联合国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实施EMA“只是实施一种更好、更全面的管理会计。戴上环境的‘帽子’,便能睁开眼睛看到隐藏的成本。”可谓既通俗易懂,又鞭辟人理。

综上所述,结合我国普遍认可的对管理会计的定义,笔者认为,EMA是为了同时提高企业或其他组织的环境业绩和财务业绩,为其内部与环境相关的管理提供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的决策信息系统。

(二)环境管理会计的理论基础

1.可持续发展理论

它强调人类应当通过发展与自然相和谐的方式追求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而不是破坏和污染生态环境来追求发展。可持续发展从为人类长远利益角度赋予了环境管理会计迫切发展的理论基础。

2.经济的外部性理论

外部不经济内部化的主要办法,就是对企业的排污进行收费甚至罚款,这已经被许多国家的政府所采纳并得到实施。外部性理论要求国家制定相应法规规范企业行为,使其承担社会成本,督促其实行环境管理会计。

3.环境资源价值理论

作为国民财富的一部分,环境资源必然有其价值。此理论要求企业重视周围环境的改善,将环境资源作为企业的一项资本对待。从而迫切要求环境管理会计对其价值进行核算。

二、环境管理会计的核算

(一)环境成本的计算

1.环境成本的定义

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第15次会议文件《环境会计和财务报告的立场公告》中曾经提出:“环境成本是指,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为管理企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被要求采取的措施成本,以及因企业执行环境目标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这一定义,以明确企业的环保责任为中心,将企业对环境的影响负荷费用和预防措施开支列入核算对象,提出环境成本的目标是管理企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及执行环境目标所应达到的要求。该定义是目前关于环境成本比较权威的观点,本人建议采用此观点。

2.环境成本的分类

关于环境成本的分类,美国的环境保护署,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日本环境省等众多机构都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不同的研究,我国的王立彦教授也曾提出过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看法。本文更倾向于核算方面的不同而进行的分类,因为与财务联系密切、直观、可操作性强,便于企业核算。从归集方式和计量范围的不同来看,对环境成本又可以分为两大类:

(1)内部成本。

在企业生产活动过程中,部分环境成本被归集为期间费用核算,如企业的排污费以及一些违反环境法规的罚没支出等,但是按照环境管理会计的观点,它们应该属于产品成本的一部分,与传统的产品成本共同构成产品的内部成本,支出的流转也应与实物流转一致。传统的归集方法实际上歪曲了产品的实际生产成本,并影响了企业定价、投资决策。

(2)外部成本。

指本应该考虑而未考虑纳入产品生产成本中去的那一部分环境支出,通常包括企业的现行生产对现在和未来的环境影响、企业生产的最终产成品因环保效能未达标而产生的潜在威胁。尽管企业也承担着部分这种费用,如:环境监测和检验成本,但这些支出现在大部分由整个社会所承担。又因为这部分环境支出是产品生产导致的必然结果。理应作为环境成本纳人产品成本核算,即通常所说的“外部成本内部化”。

3.环境成本核算的缺陷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和环保法律法规措施的加强,企业越来越难忽视其生产经营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及破坏,同时,随着法律的完善,越来越多的“外部成本”将不断转化为“内部成本”,由单个企业来承担。所以,现行成本制度或计算方法越来越暴露出其缺陷,其核心就是对企业所消耗的成本归集不完整和成本项目划分不明确。具体表现在:

(1)现行成本归集不完整,忽视了企业经济活动所产生的环境污染及破坏的“外部成本”,没有对企业环境污染及环境破坏所带来的“外部不经济成本”进行合理估计确认和计量,导致企业成本的虚减和经济利益的虚增,一方面影响企业对“外部不经济性成本”的管理,另一方面影响企业对“绿色竞争力”的重视和规划,这一点在我国企业近期所遭受的“绿色壁垒”损失上就有所体现;

(2)产品成本项目划分不明确,目前企业因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以及环境保护等活动而发生的环境治理、预防以及罚款等绿色成本支出越来越大,但在现行的成本计算制度下,企业对发生的该类绿色成本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其所有成本支出都掩盖在企业制造成本、期间费用、营业外支出等现行成本费用项目中。

(二)环境收益的探讨

1.环境收益的定义

在环境管理会计中,环境收益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企业进行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是采取环境保护措施所得到的经济利益减去环境费用后的结果。

2.环境收益的核算

对于环境收益的核算研究,国内外可供参考的文献较少,本论文拟从管理会计的侧重角度研究环境管理会计的相关问题,并延续着管理会计以“成本”为主线的基本思路,因此,关于环境收益的核算方法不做深入的研究。

三、国内企业的应用现状

在我国,无论是当前的环境管理会计制度,还是企业自愿实施的环境管理体系,都不能离开环境管理会计的信息支持,主要表现为:

1.对于建设项目,必须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在编制经济可行性报告时,需要同时对环境损益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反映,从而把环境因素纳入投资决策分析中,这需要使用环境管理会计信息。

2.在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实施过程中,企业要制定环境目标,展开初始环境评审,以辨别环境因素,在此过程中要对企业的活动和过程进行寿命周期分析,考虑过去、现在和将来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接着要对环境因素进行评价,以便确保重要的

环境因素。

四、促进环境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应用的途径

(一)加快相关法规制定和完善

政府部门要努力创造有利于环境管理会计实施的法律环境。由于环境问题的负外部性,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大部分企业不会主动牺牲自身经济利益去实现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在对外报告的压力下,才会研究环境因素,进而降低其经营对环境的影响。因此,必须研究制定高质量的环境会计报告、环境审计等方面的相关准则,不断地完善相关的会计法规和环境标准,确保环境会计准则的顺利实施。

(二)管理当局应转变观念

企业管理当局应该转变观念,要充分认识到在社会发展的今天,环境问题已成为一个经济问题,将企业对环境的影响纳入会计系统也是发展的一种必然。转变观念的一个有效方法是建立企业绿色文化,树立企业绿色管理理念,制定和实施绿色经营战略,采用绿色生产经营方式,实现绿色管理。微观企业的努力,也有利于促进我国绿色GDP提高。

(三)加强理论研究

目前,国内相对忽视对管理会计的具体实施研究,引起管理会计的实施过程缺少理论指导,其目标与对象不明,职能与原则不清。对环境管理会计具体实施的理论结构与应用方法进行积极探索是克服这一不足的契机。我们应加强环境管理会计的国际交流,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研究成果。同时充分结合我国国情,不断加强环境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以指导我国环境会计实践。

中国目前严峻的环境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全面保护环境,但是。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各个行业、各个企业的实际情况不同,我们不能要求每个行业、每个企业的环境管理会计都处于同一水平上,因此,进行试点研究更符合我国国情,即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环境敏感行业,如石油、电力、化工等,通过案例研究,提出可供同行业企业选择的应用方法。在选择了行业之后,选择某些对整个国民经济影响较大的企业,或当前社会各界较为关注的企业,如在某些上市公司开展环境管理会计的试点研究,加强他们的环境管理会计工作,并起到带头作用,从易到难,从点到面,将理论在实践中反复进行验证、完善,以便以后更进一步的推广实施。

参考文献:

[1]李心合等.中国会计学会环境会计专题研讨会综述.会计研究,2002,1

[2]郭晓梅.环境管理会计研究-将环境因素纳入管理决策中.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

[3]肖序,周志方.环境管理会计国际指南研究的最新进展.会计研究,2005,9

篇(8)

“绿色出行,高铁先行”。在不久的将来,随着铁路部门大运量、高密度、公交化的运输组织模式的逐渐成熟和各项便民利民举措的逐渐完善,乘坐低污染、高效率、安全绿色的高铁出行将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普遍选择。绿色高铁,就是指在运营阶段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相结合的高铁,它不仅要防止环境污染,对其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也有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快速发展高铁项目的同时不因当代人的急功近利而牺牲我们后代人的长远福祉。

高铁运营环境成本是高铁运营企业在运输生产过程中为了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需的全部费用。它是高铁运营企业进行经营决策和盈亏分析的重要内容,也是高铁建设前和运输生产过程中环境评价的内容,所以,高铁的绿色出行和良好的运营环境对其成本的影响非常值得我们研究。

1.1绿色高铁运营环境成本的内容研究

本文的环境成本是“本着对环境负责的态度,为高铁运营单位在高铁运营过程中,为了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的成本,以及因高铁运营单位为了执行环境目标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

1.1.1噪声污染及电磁辐射成本。高速铁路噪声大致来源于高速列车产生的轮轨噪声,列车受电弓和接触网导线摩擦产生的集电系统的噪声,高速运行列车的空气动力噪声,基础建筑物受振动产生的二次辐射噪声,来自动力源和车上设备的机械噪声。

通过大量实测及运营实践表明,电气化铁路运行产生的磁场不会对线路附近人员的身体健康产生有害影响,但列车运行产生的电磁辐射对沿线居民收看电视将产生不利影响。此外,牵引变电所等固定设施产生的工频电磁场以及GSM-R基站的辐射,也会引起附近居民对电磁影响的担忧。

1.1.2水污染的治理成本。高速铁路沿线污水主要来自动车组、高速车站、动车段(动车运用维修所)、工务段(综合维修段)、供电段等生产、维修场所,主要污水有含油污水、生活污水、洗车废水和高浓度粪便污水,以 CODcr、BOD5为特征污染物。

1.1.3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成本。沿线固体废物主要来自到站列车下交的袋装垃圾、站台旅客丢放垃圾、车站广场及候车室的垃圾、车站工作人员产生的垃圾、维修部门的垃圾和附属车站的经营单位产生的垃圾。

因为铁路客车垃圾的量比较大,分布范围比较广,所以将固体废弃物做妥善处理是现在我们社会所面临的难题之一,各国都在不断寻求处理固体废弃物的具体而有效的方法。目前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技术主要有:焚烧法(Incineration),热解法(Pyrolysis),堆肥法(Composing)和填埋法(Landfill)。

1.2运营环境成本的估算原则

1.2.1 内、外区分原则。区分内外环境成本是本文的基础,哪些费用计入企业,哪些费用属于社会影响,必须严格区分。内部环境成本由企业承担,外部环境成本则是考察对社会造成的损失。例如,高铁运行中产生的噪音应该按照相关标准,采取防护措施,产生的这部分费用由企业承担,属于内部环境成本。而如果高铁在运营过程中尽管采取了措施,但是还是无法避免噪音超标,超标造成的影响就属于外部成本。

1.2.2 逻辑系统原则。有些费用属于环境成本,但是所发生的费用已经在其他项目中考虑了,虽然不再重复计算,但是在归类时,本文仍然将其化为环境成本。之所以这样划分,一方面避免重复计算,另一方面保证了环境成本在逻辑和系统上的完整性。

1.2.3 方法适当原则。对于同一项环境成本特别是外部环境成本,经常有多种估算方法。外部环境成本的估算方法应该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最符合实际、最贴近真实情况的方法。同时,还要考虑造价估算人员自身的技术水平,选择适合的方法。

1.2.4 可获性原则。在对环境成本进行估算时,所选择和依据的数据和指标应该是可获得的。否则,再好的方法没有基础数据也是没用的。有些方法可能在发达国家能够很好的使用,但是在我国现在的技术条件下没法使用,硬性套用国外先进方法做出的估算是不可靠的。

1.3环境成本估算方法体系

1.3.1 防护费用法。防护费用法是指测算消除或减少环境破坏的有害影响而承担的防护费。在高铁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防护费用法很常用。例如,为了防止高铁运营过程中的噪音污染而设置声屏障,计算设置声屏障的费用就是防护费用法的一种应用。

1.3.2 第三者裁定法。这种方法更多的应用于污染之后对利益相关者的补偿。通常是由法院或者其他协商部门对污染的环境资源补偿费用进行裁定。例如,对周边居民的补偿,就可以作为内部环境成本。对于一些外部环境成本难以计量的环境污染,可以采用专家意见法、德尔菲法等方法来确定其价格,这也可以归为第三者裁定法。

1.3.3 替代市场法。替代市场法指的是用有市场价格的某种替代品来间接衡量没有市场价格的环境物品的价值。替代市场法又主要包括了下面的三种方法:

(1)后果阻止法

为了阻止环境质量恶化对经济发展的损害,通常需要改善环境质量。但遇到环境恶化到无法改善的情形时,就需要通过加大其它方面的投入或支出来降低或着抵消环境质量恶化的后果。我们把投入或支出的变动额作为环境价值变动的货币价值。

(2)资产价值法

资产价值法主要应用于那些与环境相关的资产上面。例如,铁路两旁的房子的价格要低于一般的房屋,这就是环境的变化引起的某一资产价值的变化。如果没有其他因素影响,环境变化影响了消费者心里感受,进而影响了支付意愿,最后影响到相关资产的价格。资产价值法就是用因为周围环境质量改变而引起的同类资产价值变动的金额来衡量环境质量变动的货币价值。

(3)工资差额法

由于高铁的运营,使高铁两旁的企业、工厂等工作环境变差,如噪音污染、辐射等。铁路附近的企业、工厂在招聘工人时就会陷入劣势,不得不提高工资来吸引工人,工资差额法就是用工资的差异来衡量环境质量变动的货币价值。

本论文通过对绿色高铁运营环境成本的内容和估算方法展开深入探讨和研究,主要结论如下:①在总结高速铁路项目在运营期间出现的环境问题基础上,深入分析概括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措施。得出在进行环境估算的过程中应该重视环境影响评价,还应该分清内外部环境成本的区别与联系。②建立了条件估值法、防护费用法、恢复费用法、生产力变化法、人力资本法等对高铁运营环境成本估算方法体系,提高了运营环境成本估算准确性和适用性。(作者单位:石家庄铁道大学研究生学院)

参考文献

[1]李世,高速列车运营成本计算方法的探讨[J] 会计师, 2012年05期

[2]前田达夫.日本高速铁路沿线的环保技术[J].中国铁路,2004(5):64-67.

篇(9)

一、引言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规模的扩大,环境问题也受到越来越大的危害。对于我国环境资源目前存在的问题,一方面要能够有效地利用资源,另一方面应该认真治理环境污染,让优美的环境为人类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发展低碳经济,发展环境会计,我们事不宜迟。环境会计作为现代会计学的一个新兴分支,在发现经济的同时从资源、环境的角度出发,对企业各项相关的环境资源进行反应和核算,这将促使企业认真履行自身相应的环境责任,改变过去传统会计中对环境资源无节制利用的错误观念。

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通过借鉴国外相关经验,完善环境会计的实施条件,在我国具有深刻而现实的意义。如果照成环境污染的相关企业都能够重视自身环境会计的发展,保护环境,那么我们就可以获得一个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

二、低碳经济环境下环境会计的发展

(一)我国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的必要性

1、低碳经济的发展有助于降低我国的国际政治压力

我国在1998年5月签订于2002年8月核准的《京都议定书》虽然未曾说明发展中国家在2012年前的标准减排要求,但该协定于2012年到期,我国在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中面临着来自国际巨大的舆论压力,将给我国带来不小的政治影响,严重的话则会波及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召开的世界气候大会,商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这一继《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会上的问题集中在了"责任共担"抑制气候变暖,拯救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而中国走低碳经济富国强国的道路,可以使我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有更多的话语权,不至处于被动地位。

2、低碳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提升环境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自然资源消耗量过大,生态环境有不同程度的破坏。自然资源的过度使用导致我国生态环境破坏,这严重威胁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低碳经济,就是要改善经济发展过程中影响到的生态环境与资源状况,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要求发展低碳经济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自然生态环境状况江河日下的问题。因此,实行低碳经济的发展战略,降低我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现有的以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资源、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谋求经济的高速发展的模式也将不断改变。在低碳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将不断提高与改善我国的环境质量,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低碳经济的发展有助于调整产业结构

此外,十报告中指出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也是调整产业结构不可或缺的手段,目前,我国作为经济实力迅速增强的发展中国家,国民经济总量的增长以第二、三产业为主要动力,其别是工业的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崛起的最主要动力。而发展低碳经济,可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能源的消耗总量,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工业结构的完善与升级。而且,低碳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产业结构,寻求环保、低碳、绿色的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催生新兴技术产业的,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

(二)低碳经济环境下环境会计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指出:"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由于自然环境资源恶化的现实状况和传统会计不够完善的实际情况环境会计应运而生,然而传统会计却难以对类似于空气、海洋等事物进行核算计量,会计核算主体并没有对这些自然资源的使用和损害记入成本,没有对其进行核算与监督。会计报表中由于不会考虑这部分的成本费用,将会使企业利润虚增,但这也是对以牺牲自然环境谋取经济利益这一不良行为的默许。

在2012年12月十报告中明确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三、低碳经济环境下环境会计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一)用于规范环境会计的法律法规仍不完善

保护环境是我国的环境法律责任的要求,但是我国环境会计起步较晚,缺乏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有实施性、参考性的环境会计准则和制度,法律法规以及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另外社会各界和各类企业在早些年对环境保护意识较弱,所以自20世纪以来我国没有形成的可直接拿来使用的环境会计法律法规,在企业会计制度和信息披露的相关法规中也很少涉及环境会计相关问题。

(二)环境会计研究缺乏系统性

社会化大生产要求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从原来的单一追求经济发展,转变为追求经济、社会、自然环境三位一体,可持续发展,要求对与企业生产经营相关的环境资源、排放物、污染物等进行综合研究考察和计量,确认企业为发展经济牺牲的环境成本和得到的环境效益。

但是我国在环境会计领域的的研究还处于理论研讨中,与环境会计核算、业绩考核相匹配的会计研究系统有待完善,政府和企业未能有效了解到环境发展与经济发展中形成的环境成本,所以环境会计的系统建设方面基本上还没有最新研究。因此,环境会计在我国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的实际情况下进行推行需要合理的系统性作为支持。

(三)环境会计理论的应用亟待发展

环境会计的理论研究在现在得到了很大的突破,而面对日趋严重的自然环境与经济建设问题,环境会计的研究大多数还是停留在了理论研究上,关于环境会计的学术论文较多。研究的重点也停留在理论上,可真正运用于实践,对实务的操作性问题则缺乏系统的研究。理论和实务真正相结合的方面较少,在进行环境会计的实务操作存在一定难度,阻碍了环境会计可实施性的发展。

(四)环境会计核算体系不完善

环境会计的核算、计量、确认和记录是环境会计有效实施的重中之重。核算环境会计的会计核算体系是环境会计得到应用的重点。而目前,没有完善的一整套系统的关于环境会计核算的指导方针、核算体系、会计计量模式;众多企业也只会把污染收费作为管理费用计入账簿。并且学术界对环境会计计量问题还没有统一的看法,环境会计核算体系的不完善,对企业在环境方面作出的支出、收益得不到有效的检查和监督。

(五)企业仍不接纳"环境会计"

环境会计通过充分强调环境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环境数量的有限性,对其做以价值参考,对环境资源予以成本计量。若企业在进行经营活动的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产生了破坏,就应该受到相应的经济处罚,若情节严重者,则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但是很多年来,政府部门没有正确引导企业,使得其在进行经营活动过程中,能够将自身的经济效益与实际生态效益综合考虑,实现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企业进行环境会计的核算与计量,客观上要求企业将自身发展与环境紧密的结合起来,可就是这样的一种"转变",从短期看,这会增加企业核算的负担,在环境会计的计量问题上要做多的功课。而有些企业目光短浅,没有看到自然资源成本、环境影响成本、企业清洁生产、产品市场规律将会给企业未来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

四、在低碳经济环境下发展环境会计的对策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及审计、税务制度

我国环境会计是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部分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始将现代环境会计方面的资料和方法引入国内机关,并逐步在校园内展开了相关课程和进行相关人才的培养。但是到目前为止,只是简单的引用外国文献,并没有真正形成符合我国实际国情的环境会计法律法规,同时我国没有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

基于以上原因,政府部门应该首先考虑完善相应的环境保护体系,同时,将环境会计体系纳入法律保障体系范围内,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环境会计的使用范围,并表明违反相关法律,将受到的处罚。如将环境会计核算和监督规定列入《会计法》,并制定相应的会计准则和环境会计制度,强制各相关企业在会计实务处理中采用国家统一的环境会计核算标准。

并且要建立有效的审计、税务检查机制,为环境会计在低碳经济模式下能够正常运行创造条件。如对废气、废物排放征收环境税,对一般性废弃物污染征收成本支付税。对一些治理污染、综合利用资源的非常优秀的企业可以实行优惠税率,对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行为加重税收,鼓励企业对环保做出贡献。

(二)相关部门要进行监督,明确责任

我国相应的环境保护法规定了地方政府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职责,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职责,以及各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职责,但长期以来以上职责在法律法规中界定不清晰、不明确,有关规定也散见于各相关法律法规,法律法规对此并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规定,造成了环境保护工作分工不明、职责不清的现状,进而阻碍了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会计相关工作,明确界定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环境保护工作监管职责,有效落实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环境保护行政责任。

与低碳经济发展相关的环境保护部门也应当建立相应的监察机构和制度,为企业主要污染指标数据并提供理论支持等,要政府部门和审计机关根据环境保护部门和资源部门提供的资料对企业进行更好的监管和审核。

同时,政府应当将相关监督责任具体到各个部门,使得每个责任点有相应的负责机构,以防在发生相应的环境问题时,不同机构间相互推诿,从根本上保障环境会计的顺利实施,以实现政府部门的监察责任。

(三)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环境会计的专业人才

目前在我国国内,从事环境会计研究的主要还是相关的会计人员。他们大部分人受各自知识背景和各人研究习惯的制约,在环境会计理论方面研究相对较多,但是在环境会计实务方面和环境会计的另一分支即环境管理会计方面的研究却相对贫乏。

并且这些人受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影响较大,研究环境会计的学者大多热衷于探讨环境会计的目标、假设、原则、对象和要素及其环境会计理论结构、框架、体系等相对空泛的命题。而对借鉴其他学科的技术方法来研究运用于环境会计实践的操作性问题则缺乏实质性的研究。

如果将环境会计不仅需要我们熟练掌握会计学、经济学等会计专业的基础知识,同时要求我们应熟练掌握环境学、管理学、统计学等相关学科的综合知识。这就要求现阶段的大学生培养过程中,能够培养一大批懂环境会计的综合性人才,在对在校学生专业知识的培训同时,加强他们对环境会计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积极加强在职会计人员关于环境会计的理论培训工作,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四)积极宣传环境问题,进行环境会计试点推广

现阶段,我们都面临一个日益严竣问题--环境资源紧缺,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只是等待相关环境会计理论完善并且成熟后才在单位相关核算中实施审核,而应该两手同时抓的方式--一手研究相关理论,完善相关体系;一手进行实践研究,两者缺一不可。

在进行环境会计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应该建立在对传统财务管理体制和其核算成本理解的基础上,同时应该积极主动去完善环境会计的核算体系,尽快出善的核算指南及相应生态业绩考核指标。在进行试点企业的选择适,应该选择业绩较好,服务范围较广的国有企业如中石油、中石化、煤炭局等企业单位,同时认真总结这些企业在施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从而完善相应体系。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逐步加以推广,最终确立环境会计核算体系的主导地位。

(五)增强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

工业污染是城市的主要污染方面,增强企业的环保意识和守法意识,在防治污染方面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国家应通过加强保护环境资源的立法,加强环境保护的教育和宣传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尤其是增强企业环境保护意识,鼓励企业实行绿色采购,清洁生产,环境会计核算,企业是国家经济的细胞,每个企业做到了绿色经营,则我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是可以实现的。我国企业环境保护意识薄弱,所以我们应该从根本上着手,应该加大执法力度和处罚力度。让环境污染企业承担对社会造成的损失,或者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

同时,政府部门应当以"教育、执法、经济杠杆"手段并行,加强企业的环保法规宣传工作。在执法过程中,注意发现环保工作做得较好的企业,组织企业之间观摩学习,交流推广环保经验,提高企业整体环保水平。同时,认真做好环保服务,在一些企业出现排污超标现象时,不是一罚了之,而是仔细观察、分析,帮助企业查找原因,协助企业完善污染防治措施。

(六)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

社会审计对企业环境报告书、环境会计进行审计鉴定,做出环境审计报告,通过对环境政策、环境活动、生产经营及其他正常本职活动的环境影响、环保机构的经济性、效率和效果进行审查和监控,以发现所存在的环境问题和违反环境法规的风险。

人类是经济发展的受益者,同时也是因经济发展带来环境污染的直接受害者,所以社会大众对环境问题最敏感,只要全国人民都动员起来采用低碳消费,抵制因资源、环境破坏而生产的产品,则视消费者为上帝的企业则会转变经营理念,实现低碳经营,则环境会计的实务操作也将指日可待。

五、结语

本文为解决当下十召开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针对我国现阶段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结合环境会计的研究方法,讨论了中国在低碳经济环境下,环境会计的发展、存在的问题、实施的必要性、以及对环境会计进一步有效施行的对策。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作为我国经济高效、持久、有序、平稳发展的理念在论文得到体现。具体研究工作过程中,综合运用前述的各种原则和方法,进行了系统理解与探讨。

《低碳经济下的中国环境会计问题研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里我只进行了小部分浅显的研究分析和探讨工作,论文尚有许多地方需要进一步进行完善。

参考文献:

[1]董凯斌.发展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道路[J] .中外投资,2010,(22).

[2]王夏静.借鉴国外经验,发展我国环境会计的可行性研究[D] .河北大学硕士论文,2007.

[3]邵芳.绿色会计在我国应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 .企业导报,2010,(10).

[4]燕利霞.浅谈我国绿色会计的建设[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7S).

[5]莫文尉.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及策略[J] .广西社会科学,2010,(7S).

[6]刘海英.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综述与展望[J].财会月刊,2010,(5)..

[7]张鹏.浅议我国环境会计的发展和完善[J].商业会计,2011,(1).

[8]赖建阳,鲍晓俊.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经贸,2011,(2).

[9]曹慧婷.关于发展我国环境会计的探讨[J].现代商业,2010,(4).

[10]孙利萍.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7).

篇(10)

关键词 财务管理 反腐 绿色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信息化 绿色GDP

2010年的今天回望去年乃至上半年的中国经济,真可谓是千言万语道不尽。当前中国正面临着经济转型的新局面,如总理所说“去年是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最困难一年”,而现在一方面金融危机的余波还没过去,刚刚开始的经济复苏又碰到了欧债危机的当头一棒。一枝独秀的中国经济,也被这股突如其来的风险搞得人心惶惶;不光如此,当前我国国企存在的问题很多,如总书记在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也再一次表达了反腐的决心与信心;还有我党对于科学发展观、对于绿色GDP政策的推广,这些都让笔者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这些点滴的问题,可以说都可以跟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密切相关,笔者作为财务管理工作者,想就新时期财务管理工作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财务管理的概念

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投资),资本的融通(筹资)和经营中现金流量(营运资金),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简单的说,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财务管理的原则,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资金运动就是以价值形式综合地反映企业的再生产过程,而企业财务管理是对价值量的管理,主要围绕目标利润,编制财务预算,巩固财务目标在企业计划指标体系中的中心地位,内容包括财务预算、资金耗费管理、财务制度、资金筹集管理、资金收入和分配管理,此外还包括其他特种业务财务管理。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企业财务的本质必然有别于其他非企业组织财务的本质,要能突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特性,企业财务本质应是企业财务最具本源性的属性。而企业财务关系是指企业在组织财务活动过程中与各有关方面发生的经济关系,能够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与职工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与债务人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与受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对于企业来讲应该建立并完善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能够规范企业财务行为、协调企业同各方面财务关系,研究和改革企业财务管理体制也可以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和配合财税、金融、投资、计划等改革。

理清了财务管理的概念,下面对新时期财务管理有关的问题进行讨论。

二、新时期财务管理的目标问题

事物的本质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体现着该事物内在的特有矛盾运动。而财务管理的目标,正体现了财务管理的本质问题。财务管理目标具有层次性,决定着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方向。在充分研究财务管理活动客观规律性的基础上明确理财目标,是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财务管理目标是指企业进行财务活动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一般来说可划分为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和利润分配管理等几个方面。

在传统来讲有如下的几种:产值最大化。它是一种误识,因为追求产值最大化就不可能是经济效益最大化。进一步发展,由产值最大化转变为利润最大化,由于目前我国的企业在经营规模、组织形式和管理水平等方面参差不齐,尤其是会计基础工作普遍薄弱,财务管理不规范情况下,以“利润最大化”作为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仍不失为一种现实的选择,实际上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更具有目标导向性的意义。所以这是一个进步,但利润最大化又有其局限性。除此以外,还有资本利润率最大化或每股利润最大化。以及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资本可持续有效增值。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能克服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因为不仅目前的利润会影响企业的价值,而预期未来的利润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更大。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扩大了财务管理考虑问题的范围。企业股东、债权人、各级管理者和一般职工等多边利益的综合,对企业的发展而言,共同参与构成企业的利益机制,这种价值最大化总的来说还是能够协调到方方面面的利益。特别是,面对着当前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深入,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能够协调民、国、企等多方面利益,尤其是上市国有企业。但是仅仅是这些是不够的,在实现企业价值的同时,为了达到和谐社会、达到科学发展的党的宗旨,企业财务管理必须可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关注人均纳税额。

可以说选择一个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财务管理目标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直接影响着财务管理工作的具体执行标准、工作方法和评价制度等,应该根据企业的发展水平、国家政策、行业特点灵活的去设计,要统筹协调多方面的利益,做到有利于民。

三、绿色财务管理问题

其实本部分内容,也隶属于财务管理目标的内容,但是由于其本身的重要性,以及涵盖多方面的内容,这里单独做阐述。和谐发展就是根据社会――生态系统的特性和演替动力,遵照自然法则和社会发展规律,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系统自身控制规律,合理分配资源,积极协调社会关系和生态关系,实现生物圈稳定和繁荣。实际上,西方国家把发展经济、发展生产力长期建立在大量消耗自然资源的基础上,自然资源长期处于被极度开采的状态。7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的剧增,更加剧了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从而使能源紧张,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这不仅动摇了有关国家发展经济的自然物质基础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生态问题已提上了人类发展日程。近年来,我国学者和统计专家也在积极开展绿色GDP核算方法的研究。绿色GDP的核算直接导致了对企业经营成果评价的改变,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行为。所谓绿色财务管理是将资源的有限性(要充分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社会的效益性(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环境的保护性(使环境不受破坏,保持生态环境平衡)以及企业的盈利性综合考虑的一种财务管理,其目的是在保持和改善生态资源环境的情况下,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以及企业与社会的协调和发展。从财务管理上,应该加强绿色项目吸引资金率,提高绿色项目吸引资金成本与非绿色项目成本相比(资本成本比较率)。将绿色内容融入到整个财务管理的各个方面。

四、财务管理中的反腐与规范化

考虑到当前人民群众最为反感的的问题,在国有企业里屡见不鲜。为了能够对其进行加强管理,可以从财务管理中入手。首先必须从认识上要求加强:把财务部门作为一个单位的支撑部门来看待。支持对财务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学习。一般职工对财务部门认识也不可以局限于出纳水平上,要强调财务的管理和监督职能。对于财会人员自身,由于参与决策的意识不强,需要对新制度、新规范的理解认识需要加强和提高。实行廉政建设是促进财务管理的根本措施。认真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开展预防职务犯罪、促进廉政建设工作。

对于制度方面总之要狠抓财务管理制度建设。进一步落实财务工作方面的相关管理制度和基础性规章,让制度覆盖到每一个人是加强财务内部控制、防范财务风险、提高资金管理效益的关键所在;不断规范财务行为。按照财务工作范围要求,强化对报帐的审核。审核的主要内容包括支出项目是否列入了当年财政批复的预算、是否超预算额度。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应该加强预算编制管理,提高预算编制科学性。按照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不断提高部门预算的编制质量,合理、真实、科学地编制部门预算。用制度规范工作程序,保证工作落实;加强财务的日常监督。加强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和管理,保障货币资金的安全,防范和化解资金运行带来的风险,不私设“小金库”、不设账外账以及制定银行存款、票据及印章管理等一系列制度,有效加强财务的日常监督。

五、现代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现代信息技术是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基础。信息技术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与方法来研究同信息有关的技术的统称。为适应信息化环境的变化,加强信息化的企业的财务管理,树立企业管理以信息化财务管理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是企业迈向新世纪的必由之路。具体这些方面是指有关信息的产生、检测、变换、存储、传递、处理、显示通信等技术。只有通过到位的信息化的财务管理才能促进企业发展,从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应该建立单位内部的会计核算、资产管理、合同管理等业务系统能够有效集成的综合网络,使各项业务之间能够有效的协同控制,各项财务统计信息得到充分共享。对各种现有合同进行电算化管理。对到期合同提供预警提示。能与会计核算系统的合同到款信息实现联动。对合同提供要素自由组合的动态查询和统计。在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中,应该注意.标准化问题。网络财管管理要求的是集权式管理和业务协同处理,就要做到国际网络财务制度的标准化。就目前情况来看,就连国际会计准则都未能实现国际统一,网络财务管理还面临很大困难。企业还要加强网络安全保障机制建设。保障网络数据的安全性,建立严格的内部网络安全控制。

六、总结及展望

本文从内容上来讲,虽然比较松散,但是所有内容都是当前新时期财务管理所涉及的关键问题,笔者从自身工作实际出发,结合对政策的学习,谈了自己粗浅的看法,尤其是对国企内财务管理目标、绿色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的现代化与规范化进行了分析。所幸的是,当前国企的改革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发展的良机,只要从各方面积极改革、提高管理水平,一定能提高我国企业的竞争力以及现代化水平。

参考文献:

[1]吉全贵.现代财务战略与策略.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7.

上一篇: 出纳个人年终工作总结 下一篇: 警务化管理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