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会工作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2-16 17:35:3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财会工作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财会工作论文

篇(1)

1.论题的核心资料。它是指所研究对象本身的资料。例如:《知识经济对财务财会的冲击与挑战》这一选题,其核心资料是围绕知识经济和财务财会学的相关知识,如《21世纪社会的新趋势:知识经济》、《财会理论》、《财会计量理论研究》、《财务财会基本理论研究》、《国际财会准则》、《论财务财会概念》等书籍。核心资料,往往是“参考文献”所列的书目、篇目。

2.背景资料。它是对核心材料起参照、比较、深化作用的资料,包括已有研究成果资料和与论题相关的参照材料。学术发展是一个长期渐进积累的过程,后人通常在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前进,因此,要重视已有成果资料的收集。可以编制已有成果目录,从标题上掌握论题研究的线索,收集具有代表性的各派观点的资料,以便寻找新的角度,提出新的见解;有些资料还能用于行文中的理论探讨,以增强文章的理论性。

3.具有方法论意义的理论资料。专业论文不能停留在就事议事的层面,而要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学科理论来分析和阐述问题。因此,必须注意这方面的理论资料收集。

此外,还要熟悉国家有关方面的政策。

(二)搜集资料的途径。面对如山似海的资料,怎样才能迅捷地获得我们所需的资料呢?这需要了解搜集资料的途径。

1.社会调查。这是获取第一手资料(包括亲身体验)的主要方式。大量实用的富有价值的第一手材料存在于人们的社会实践中,有的尚未被人们用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实地调查去获得。业务部门和企业的规章制度、经验总结、分析报告、凭证账簿及报表内容格式等等,都是重要的实际业务资料。虽然这些资料比较零散,但它是论文写作的第一手资料,能给人们深刻的感性认识。写作论文时可重点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

(1)普遍调查。它是对论题所涉及的一定范围内的有关情况,作出全面性的调查。例如,探讨我国国有企业财会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等问题,就要对各地区、各单位作全面的了解,对其人员管理体系和管理机制、队伍建设的状况,作系统的调查分析,了解其全面情况,掌握各种有关数据和事例,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何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的管理方案。这样普遍的调查,难度会大一点,需要花费较多的物力和人力。

 

(2)专题调查。它是针对某个问题作专门的调查。例如,对证券市场上纺织类股票进行比较研究,就要对沪深两市的所有纺织类的股票的股本结构、财务指标、市场价格、政策倾向等资料进行横向、纵向的比较;对各股票市场价格高或低的原因作重点的剖析,预测各股票的未来走势,并进行技术分析。

 

(3)典型调查。这是根据调查目的,在对被研究对象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探索其内在规律性,然后以调查结果推论全面情况。“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从典型可以看到共性,即一般面上的情况。因此,典型一定要注意有代表性,可以选取上下两头,也可以选取上中下三类。例如,要研究如何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问题,可以选取非常成功的邯郸钢铁制造厂的“模拟市场,成本否决”的典型调查,分析其降低成本的方法、原因、经验,然后总结出降低成本的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案和设想。典型调查单位数目少则一两个,多则三五个,属小型调查,能节约时间、人力、物力。

 

篇(2)

金融服务是基层央行工作的重心,财会工作又是重中之重。面对新的经济形势、新的央行财会职能、新的金融机遇,基层央行的财会工作还存在某些问题和不足,急需研究、探索和解决。

一、基层央行财会工作中的问题

(一)财会内控制度不够健全,岗位职责不够明确

首先,内控制度不健全,落实也更有难度。其次,监督制约机制形同虚设,事前、事中、事后监督虽然环环相扣,层层把关,但相对严密的安全线,特别是在事后监督上更显不足。大部分基层央行没有设置专职的财会事后监督人员,帐务的准确性、合规性受到影响,资金安全存在一定风险。再次,岗位责任不够明确,相互推诿扯皮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工作效率、水平和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对原有的岗位责任制度没有进行及时修订完善,也不能保证很好地实行定期或不定期岗位轮换以及强制休假制度,制度不够明、责任不够清,导致财会工作规范程度相对不够,以致于影响了财会工作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二)联行业务相对集中,产生了新的内控风险

会计核算集中后,联行往账会计信息和原始凭证核对分离,形成内控风险。会计核算集中后,央行县支行的联行被取消,只作为核算中心的网点,办理往账业务的信息录入及来账业务的信息读取,联行业务统一由市核算中心联行柜处理。其目的是为了规避因人员少、素质不高而引发的内控风险,但是联行业务集中后,又产生新的内控风险:以前每笔联行往账业务,均有原始凭证与联行往账报单或事后核查单相互核对,可以及时发现少发、错发、漏发的联行往账。但是核算集中后,县支行只负责录入原始凭证有关信息,再由中支行的核算中心生成和发出联行往帐业务,这就形成了县支行虽然有原始凭证,却无法与实际发出的往账核对;而中支行核算中心联行柜按照网点发来的信息进行处理,却无法核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必然导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内控风险。

(三)会计岗位设定与现有会计人员配置的矛盾

按照央行财会内控制度的要求,县支行会计国库科承担着会计管理和会计核算双重职能,一般应设置接柜岗、记账岗、复核岗、联行岗、综合岗、系统维护岗、会计主管岗、事后监督岗、电子联行岗、票据交换岗、结算管理岗、会计档案管理岗等岗位。其中事后监督员、票据交换员、系统维护员、会计主管员不得参与日间账务处理,记账员、复核员必须交叉,联行来账、往账和联行对账与管理必须分离,印、押、证必须分管,但实际工作中存在人员少岗位多的矛盾。要保证正常业务的开展,必须一人多岗,一人多责,如遇培训、外出检查、正常休假等情况,兼岗和替班就不可避免。人少岗位多的矛盾还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按制度要求充实会计财务人员,就会不同程度出现混岗、兼岗、漏岗等现象,各个岗位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不完整,风险隐患较大;另一方面是县支行规模小,人员少,会计业务量较小,按制度要求充实会计人员,势必造成会计人员占全行人员比重较大,人力资源浪费,不利于县支行其他工作的开展。二、基层央行财会工作对策

(一)提高对会计财务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要高度重视和支持会计财务工作,从观念上实现两个转变,从工作上处理好一个关系。一是会计财务人员思想观念的转变。央行会计是宏观金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会计人员在管理范围上,不仅要管好央行的基础货币,及时办理各金融机构的缴存款及其相互之间的资金清算,还要做好管理结算,在管理内容上会计部门要充分利用其掌握的第一手资料,搞好会计分析,通过其固有的反映监督职能,为宏观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同时做好内部资金和财务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二是会计工作要实现由核算型到管理型的观念转变。即以记账、算账、报表、费用核算为中心的会计核算体系转到以加强监督管理,保证资金安全为中心,以执行央行货币政策为主要任务的会计核算体系,央行会计的工作范围也要逐步延伸拓宽,反映、控制、监督、管理、分析、预测都是央行会计的首要的、基本职能和任务。一个关系是处理好会计改革和加强会计管理的关系,作为金融管理职能部门之一的会计部门,管理与改革同等重要。因此应当处理好改革与管理的关系,改革可以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而管理水平的提高又为改革的顺利进行开辟道路。央行会计应加快改革步伐,尽早、尽快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

(二)全面落实会计财务各项检查制度,进一步规范会计财务工作行为

篇(3)

1.1学校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要求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制度也要不断完善

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大,学校作为市场主体之一,学校之间也需要通过竞争而提升自己的教育质量和社会影响力。学校在市场竞争中获胜的基本条件就是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而财务管理则是学校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求学校的财务工作制度也要不断的完善。学校在没有应用会计电算化时,学校的财务管理主要是依靠人工计算的方式。这样的会计工作模式带有很大的人为因素,学校的财务状况很难在根本上得到公平、公正、公开处理,影响财务信息的透明度,最终会影响学校管理制度的完善,因此会计电算化在学校财务中的应用是学校管理制度的内在要求。

1.2学校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要求学校应用会计电算化

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的财务工作量也在不断地增加,在此情况下,学校对财务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传统的会计工作模式提出了改革的迫切要求。传统的会计工作是以手工模式为主,会计的核算以及会计统计等工作都要依靠会计人员手工完成,这样就不可避免会计处理过程中的某个环节出现问题,而导致会计数据的不准确,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同时强大的会计工作量需要大量的会计人员,这样必然会增加学校的资金支出。因此学校应用会计电算化是为了适应与满足学习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的需求,是为了降低学校成本支出的迫切要求,是为了提高学校会计人员工作效率的主要手段。

1.3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要求学校财务信息的网络共享

数字化时代的学校建设将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信息化建设也是体现学校的管理效率的一个方面。而学校会计电算化及财务公用信息的内部共享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如学生的缴费,时间跨度大,交费标准不一,在核算时相当繁琐,又有多个使用人进行信息查询。只有会计电算化,才能实现财务数据信息的高效使用。公用财务信息的共享对学校的整体信息化管理起到了基础的作用,甚至是处于中心地位。运用网络环境下的会计电算化管理系统已成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内容。

2会计电算化在学校财务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2.1会计电算化在学校收费核算中的应用

学校收费核算工作是学校财务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学校财务工作的重点,学校通过会计电算化可以实现收费的自动化管理目标,学校应用会计电算化收费系统主要包括:收费系统、收费管理系统以及自动查询系统。收费系统是对学校收费项目以及收费数量等内容的数据保存,其主要包括初始信息、应收费用和实收费用三个方面,通过电算化可以清楚的了解到学校的收费情况;收费管理系统主要是对学生的变化情况调整学生的收费变化,比如通过电算化可以改变对已经休学的学生的费用管理;自动查询系统是相对独立的系统,它满足了不同的人群对学校收费情况的了解需求,比如学校的管理者可以通过自动查询系统了解学校的财务情况,而学生、家长可以通过自动查询了解学生的缴费情况。

2.2会计电算化在学校部门管理中的运用

学校由不同的部门所构成,因此学校需要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实现对各个部门的管理。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就可以帮助学校实现部门管理的目标。学校要建立部门账目模型,根据相关的科目的具体类别来对各个部门实施管理,学校要建立针对部门的科目,这样能够实现各个部门的自动成账模型的建立,这样在各个部门发生的账目变化都能够自动的在计算机系统中显示,实现了学校对各个部门的动态管理,同时也有利于学校资金使用信息的透明化、公开化。

2.3会计电算化在学校财产管理中的应用

学校的财产管理有不同于一般企业的特殊性,如教材的征订发放、教学用设备的购置管理等。会计电算化的购销存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等相关模块能够科学地对学校的财产进行管理,进行实时的查询,并为决策系统提供有效的信息。

2.4会计电算化在工资管理中的应用

学校工资管理应用会计电算化可以实现学校工资信息的永久保存,方便学校的管理者随时查阅学校的工资支出情况,同时也便于学校的管理者监管会计人员的工作,避免出现工资冒领,或者虚开的事情发生。同时工资电算化管理也可以为学校的管理者提供工资管理与调整的依据。

3会计电算化在学校财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3.1会计电算化在学校财务应用中的问题

3.1.1学校的财务制度还比较落后,与会计电算化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距离。

虽然会计电算化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普及,但是学校的财务制度却没有做出相应的改变,还是集中在传统的手工预算和核算阶段。其主要表现在:一是学校将主要精力放在会计电算化软件的使用上,而忽视了为会计电算化营造与此相适应的制度建设上,导致会计人员在使用会计电算化时,不能发挥会计电算化的整体功效;二是学校一些现存的会计制度本身就不够完善,学校过分重视会计电算化在财务上的作用,只看到了会计电算化对财务核算工作的作用,而对会计电算化的管理职能没有清晰的认识,结果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整体发展。

3.1.2学校财务管理会计系统更新速度慢。

虽然会计电算化已经在学校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学校的财务管理会计系统如果不能及时更新,势必会影响会计电算化职能的发挥。首先,学校对于会计电算化的硬件设备投入不足,学校使用的计算机系统可能已经落后于市场技术,导致会计电算化软件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其次,会计电算化系统技术的更新速度非常快,需要学校及时根据最新的技术对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更新。有的学校则是没有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就引进会计电算化系统,导致引进的会计信息系统在使用的过程中与现有的财务管理系统发生了职能的冲突,影响学校的正常财务管理工作;最后,我国会计电算化软件之间的通用性不高,使得学校在选择某个企业的会计电算化软件系统后,就不能再使用其他企业的软件,这样就会造成会计电算化软件价格偏高,影响学校应用最新技术的及时性。

3.1.3学校缺乏专业的会计电算化应用人才。

虽然会计电算化在学校已经应用了很多年,但是真正能够全面应用会计电算化的人才非常少,因为会计电算化的复杂功能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会计人员需要掌握丰富的会计理论知识,以及与会计相关的各种法律法规等,还要具有操作计算机技能的能力,尤其是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维修技能,因为计算机在使用的过程中必然会发生一些故障,而在发生故障后,有时需要会计人员在第一时间内做出反应,以便会计数据的不丢失,但是学校的会计人员在计算机操作方面的技能表现的不足,而且这种缺陷在年纪较大的教师身上更为突出,有的教师甚至连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都不会。

篇(4)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6-0227-03

0 引言

应用型本科院校财会专业的治学目标是培养具有实践综合能力的应用型财会专业人才。然而目前,绝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财会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仍沿袭研究型大学的做法,未体现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缺少办学特色和办学专长,因而很难获得竞争优势。如何突出自己的办学特色,设置别具一格的课程体系,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财会专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财会专业应改变思路,明确目标,重新设计培养方案,突出实践教学内容,改革实践教学的内容与模式,以培养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型财会人才。

1 应用型本科院校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实践教学目标不突出 应用型本科院校与研究型大学的培养目标不尽相同,研究型大学培养的是理论基础厚、科研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综合素质型人才。而应用型本科院旨在培养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决定了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上的差别。而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财会专业只是简单地复制财经类重点院校财会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同质化现象极其严重,重理论轻实践,未体现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因此突出实践教学目标,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财会专业的特点构建一个完整、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其首要解决的问题。

1.2 实践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 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财会专业实践教学安排的学时数量较少,且多采取集中授课的形式。例如很多院校的财会实习在实习周或者小学期中进行,大部分的实践课程都是在一周或者两周时间内集中完成的。这种有限的实践课时安排无法保证实践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另外,集中授课的形式也不能保证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衔接和促进。当学生完成理论课程时,由于未通过实践及时巩固理论知识,而降低了对理论知识的吸收与掌握;当学生参加实践课程时,又因为理论知识的淡忘而使实践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应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统筹安排实践教学时间。

1.3 各实践教学环节相分离 目前,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财会专业都是将实训、社会实践、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简单地罗列在一起,没有先后主次之分,内容安排也是独立的、无关联的。各实践教学环节的分散和脱离,无法实现各教学环节的协同作用,大大降低了实践教学的效果,很难让学生对财会工作形成系统认识和整体把握。

1.4 实训教学缺乏系统性和真实性 目前财会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侧重于模拟训练环节。模拟训练中的教学案例往往局限于财务会计的簿记训练、电算化模拟训练以及成本会计模拟训练,很少涉及预测决策、控制等财务管理的内容,导致这种模拟训练成为单项训练,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并且模拟训练中的教学案例大都是企业的一般性常规业务,忽略企业实际背景和个性特征,缺乏情景感和真实性。

1.5 社会实践流于形式 目前,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由于未形成独特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因此其毕业生就业情况比较严峻,这导致学生毕业前的岗位实习机会也较少;加之学校又缺少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和合作企业,因此靠学校力量安排的实习生数量比较有限。对此,一些院校往往要求学生自己寻找单位进行实习,并在最后考核时提交一份实习证明即可。然而,由于财会实习会牵涉企业财务信息的保密性问题,导致一般企业不愿意接收实习学生,因此学生也只能凭借私人关系来寻找实习单位。而没有关系的学生可能就会提交一份虚假的实习证明来应付学校的考核。另外,由于实习时学生分布在各个不同的企业里,给校外社会实践的教学管理增加了难度,学生的实习过程缺少老师的统一指导和监督,实习效果难以保证,社会实践往往流于形式。

1.6 毕业论文偏重于理论研究 毕业论文是检测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成果的最终阶段。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去分析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过程,也是整个会计实践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撰写毕业论文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分析实际问题。然而,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财会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都倾向于理论研究,缺少与实际相关的数据支撑论文的论点。由于毕业论文仅仅是由成篇的文字构成,缺少合理的实际论据,导致论文在内容上即空洞又脱离实际,不能充分的反应学生的整体水平和实践教学的效果。目前,毕业论文偏向理论研究、脱离实际,已经成为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一个诟病。

2 应用型本科院校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由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财会专业的治学目标是培养具有实践综合能力的应用型财会专业人才,因此其教学培养方案的设计首先要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而构建一个完整的、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则是保证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首要任务。首先,财会专业的实践教学应以认识实习为起点。通过认识实习刺激学生的感观意识,了解财会工作的主要流程和内容,体会财会工作的职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其次,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专业课程学习包括理论学习和随课实训,随课实训强调培养学生专项业务的操作能力,因此二者应同步进行。再次,多门专业课程结束后,应进行综合模拟实训,以培养学生的综合业务能力。最后,全部课程结束后,应根据学生就业方向安排社会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与此同时,要求学生联系社会实践内容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由此可见,该体系将实践教学环节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并且突出了各实践教学环节在时间上的连续性和内容上的层次性。

3 应用型本科院校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内容

3.1 统筹安排实践教学时间 实践教学是否能达到理想效果一方面取决于实践教学安排的学时数量,另一方面还取决于实践教学各环节的开设时间是否合理。应用型本科院校财会专业应重新设计课程体系,完善培养方案,在保证理论教学效果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的学时数量,合理安排各实践教学环节的开设时间。实践教学开设时间的安排,一方面要考虑到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同步配合问题,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到各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衔接问题。

3.2 开展随课实训教学 随课实训教学是针对具体课程内容设计的,以巩固理论知识为目的课堂内实训教学。主要可采取两种方式:技能实训和案例教学。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课程可进行会计凭证、账簿和财务报表方面的技能实训,会计电算化课程则可针对总账子系统、工资系统、报表系统等进行单项实训。案例教学是将财会真实业务设计成教学案例,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的方式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应用在财务管理、审计等课程中。采取随课实训的方式不仅保证了实践教学的课时量,同时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配合和无缝衔接,最大程度地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更多的教学内容,并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3 强化综合模拟实训 综合模拟实训一般是在多门相关课程完成之后进行,它是将相关课程的内容进行整合,模拟真实企业若干会计期间内所有经济业务的综合实践课程。首先,建立一个仿真的财务室,并根据真实的会计岗位要求设置岗位,由学生担任不同的角色,体会会计岗位的分工制度。岗位设置可以包括会计主管、出纳、成本费用核算、工资核算等多个会计岗位。由若干名学生合作完成若干会计期间所有的会计工作,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其次,将财务工作内容设计到综合模拟实训中,设计真实情景和工作任务,将财务预测、决策、分析和评价等内容融入实训中。再次,增加企业非常规财务工作的模拟实训,如设计企业并购、外汇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内容。最后,还可以根据需要将与财会工作相联系的部门以小窗口的形式加入到实训中,例如设立工商登记、银行、审计部门、税务部门等。学生通过综合模拟实训,可以对财会计工作形成系统认识和整体把握,为日后的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另外,在进行综合模拟实训的同时,可根据各阶段的工作内容聘请校外的专业财会人员进行相应的专题讲座,介绍其实践工作经验,并对模拟实训中未触及的内容进行补充讲解,使学生全方位地了解和体会财会工作的环境和内容。

3.4 创新社会实践形式 社会实践是应用型本科院校财会专业最为重要的一个实践教学环节,它既是检验之前教学成果的途径,也是考查和提高学生实战能力的最好方法。然而目前,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还缺少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和合作企业,针对这一现实问题学校必须创新社会实践形式,具体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①充分利用教师资源,通过互利共赢的方法获得企业的支持,建立一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比如对于会计师事务所和税务所等人员流动较多的单位,可以随时提供人力资源,由教师带领学生完成工作任务,这不仅增加了学生的社会实践机会,而且还解决了企业人员缺乏的问题,因此容易得到企业的支持。另外,在整个实践过程中一直有教师的参与和指导,这一方面能加强对实践教学的管理,另一方面也可为学生随时提供专业指导,增强社会实践的效果。②学校还可以通过资助项目教学的方式来带动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项目教学是指师生共同努力通过完成一个企业的真实项目而进行的实践教学。首先教师与企业签订项目合作合同,然后由教师组织若干名学生共同制定和实施项目方案,解决企业运作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学生的实战能力在这一过程中自然得到锻炼。③学校应通过调研搜集存在岗位空缺的目标企业,针对目标企业的实际岗位需求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岗位培训,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能力,以争得就业实习的机会。长此以往,学校将会在目标企业圈内建立良好的口碑,目标企业也将逐渐成为其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3.5 改革毕业论文内容 应用性本科院校财会专业的毕业论文应侧重于应用研究,因此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和内容应紧密结合社会实践内容。毕业论文结合社会实践的意义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建立在真实工作基础上的论文写作不仅能摆脱理论研究论文的空洞问题,还能解决学生抄袭论文的问题。其二,通过社会实践获得的实际案例背景和数据能丰富论文的内容,提高论文的写作意义和应用价值。其三,学生在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要不断对其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反思和理论提炼,这不仅能强化社会实践的作用,而且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结语

应用型本科院校财会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型财会人才,因此应将财会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在不同阶段设计恰当的实践教学环节和内容,建立一个具有针对性、层次性以及开放性的实践教学体系,这样才能保证和提高财会类专业的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具有较强应用能力的高级财会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慧娟.会计学专业本科教育实践教学问题研究[D].山西:山西财经大学,2011,7-8.

篇(5)

一是对财务制度进行补充与完善的内容

目前我国处于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时期,各项制度正处于修订和完善的过程中,会计制度或准则在实务中经常存在执行障碍。

实务工作者特别容易发现这些问题,也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当财会人员碰到这些问题时,就可以根据自己理解与思考,对制度进行补充和完善,这样形成的文章会有新的观点,可以成为知识创新型的文章。

二是对财务知识普及与理解方面的内容

在实务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财务问题,不同的财会人员会有不同的理解和做法。

但因为财会制度和准则的内容比较深奥,很多内容还需要利用自身的职业判断,而财会人员会出现不同的理解,甚至有些理解会与制度或者准则相偏差。

通过分析不同财会人员的做法,可以找出较为妥当的解决方法,供大家学习参考,也有利于相关财务制度或者准则的执行。

另外,应用财务软件、办公软件和工作方法等方面的经验总结,这都属于知识普及型的文章,对于提高会计核算的质量、宣传财务知识有很好的作用。

如对基建会计制度的会计基础进行思考,就可以针对基建实务操作中对工程进度款确认入账时两种不同做法的原因,分析两种方法的优劣,提出自己的观点。

三是调查研究类的文章

财会人员每年都要对全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平时也要对财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汇报。这些都是财会人员参与单位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由财务会计转为管理会计的重要体现。

为写好相关材料,财会人员经常需要就如何加强财务管理、完善内控、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等问题进行调研,根据原因提出对策,以供决策参考。

财会人员把有一定深度的调研报告进行完善提升,可以形成调查研究类的文章,结构主要包括现状、问题与对策等方面。

篇(6)

一是对财务制度进行补充与完善的内容

目前我国处于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时期,各项制度正处于修订和完善的过程中,会计制度或准则在实务中经常存在执行障碍。

实务工作者特别容易发现这些问题,也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当财会人员碰到这些问题时,就可以根据自己理解与思考,对制度进行补充和完善,这样形成的文章会有新的观点,可以成为知识创新型的文章。

二是对财务知识普及与理解方面的内容

在实务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财务问题,不同的财会人员会有不同的理解和做法。

但因为财会制度和准则的内容比较深奥,很多内容还需要利用自身的职业判断,而财会人员会出现不同的理解,甚至有些理解会与制度或者准则相偏差。

通过分析不同财会人员的做法,可以找出较为妥当的解决方法,供大家学习参考,也有利于相关财务制度或者准则的执行。

另外,应用财务软件、办公软件和工作方法等方面的经验总结,这都属于知识普及型的文章,对于提高会计核算的质量、宣传财务知识有很好的作用。

如对基建会计制度的会计基础进行思考,就可以针对基建实务操作中对工程进度款确认入账时两种不同做法的原因,分析两种方法的优劣,提出自己的观点。

三是调查研究类的文章

财会人员每年都要对全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平时也要对财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汇报。这些都是财会人员参与单位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由财务会计转为管理会计的重要体现。

为写好相关材料,财会人员经常需要就如何加强财务管理、完善内控、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等问题进行调研,根据原因提出对策,以供决策参考。

财会人员把有一定深度的调研报告进行完善提升,可以形成调查研究类的文章,结构主要包括现状、问题与对策等方面。

篇(7)

[3]徐汉峰等.专科层次的高职生不宜写毕业论文[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4]方有林等.毕业论文遭冷遇为哪般[J].上海教育,2002,(13).

[5]李新建.高职毕业论文撰写现状及改革举措[J].知识窗:教师版,2013,(1).

[6]李立,葛伟.对高职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11).

篇(8)

选定论题范围简称选题,是论文写作的起点,即要选择确定所要研究论证的学术问题,或在实际工作中碰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要本着将客观上的需要和主观上的可能相结合的科学的选题态度。

论题不同于论文题目,论文题目是论文的标题,是从论题范围中选择出来的,研究的范围比论题小。选择论题范围不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因为论题范围一般比较大,比较广,是就某一领域、某一方面加以研究、探讨。作者在写作之前,应该先确定论文论题的范围,具体的论文题目可以在整理、加工资料后再加以明确。

1.论题的来源。正确恰当地选择论题范围与论题的来源是密不可分的。论题可以从理论研讨和社会实践两方面得来:

一方面,来自社会实践中出现的新现象、新业务、新问题。

财会人员在实务工作中常常遇到各种各样难以解决的问题,需要对此进行研究,进行探讨,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新办法。比如,企业的存货大量积压,从而造成会计报告中的存货的信息严重失真。再如,随着企业股份制改造力度的加大,原有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需要进行改革。这样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解决,由此围绕着“会计信息失真”、“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现代企业制度下会计人员的职责”、“企业股份制改造”等展开了讨论。

随着会计环境的不断变化,一些新事物、新现象层出不穷。比如,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股票期权业务的开展,以知识资本进行的投资,资产重组概念的提出,通货膨胀的加剧等等,这些都对原有的会计理论、会计实务提出了挑战,也迫切要求有新的理论去指导实践。

另一方面,来自科研领域中出现的新观点、新问题。

人们在了解、研究已有的研究成果时,又发现了新问题,从而需要使原有的理论更加完善或扩展。例如,在探讨研究受托责任会计时,财会人员往往只重视提供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而忽视了对企业现金流量的反映,于是在1999年出台了具体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该准则实施后,在理论界和实务界都掀起了一场关于现金流量表研究讨论的热潮,而《现金流量表》准则,也在2001年进行了修订。由此可以看到,一些新问题需要研究、探讨,形成比较成熟的理论,然后以理论为指导,在实践中去实现它。

除此之外,我国良好有序的市场经济正在逐步建立,而且我国也已经加入了WTO,全球经济一体化,要求我们的财会工作也要和世界接轨,接踵而来的一些新的经济业务、经济关系势必要求我们的会计理论先行一步。比如,跨国企业会计、海外投资业务处理、金融保险会计、战略管理会计等问题,都值得探讨、研究。

2.选题的一般原则。客观上讲,要选择有科学价值、有现实意义的论题;主观上讲,要选择自己感兴趣,有利于展开研究,自己可以驾驭完成的论题。

这里所说选择有科学价值的、有现实意义的论题,主要是指:其一是要有理论价值,就是指那些对本专业、本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能起先导、开拓作用,对各项工作起重要指导、推动作用的重大理论问题。其二是实用价值,就是指那些经济发展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即选题应该着重考虑的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和人们关注的热点、争论的焦点问题。

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创造性原则。即在财会专业的研究中、业务工作上有新的发现、新的创造。选择会计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或会计工作实务中的新问题来研讨。因为每一项新的发现、新的方法,都将使该领域科学的发展、改革、业务工作向前迈进一步。

(2)现实可行性原则。就是要根据自己的专业优势、兴趣爱好,并考虑基本的实际研究能力、资料积累,以及可能争取到的指导、协调等条件去选题。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应该在自己熟悉或有浓厚兴趣的业务领域内选题。

(3)补充性原则。可以去选择那些在财会学科的研究中、工作实践中被忽视的领域和被忽视的环节,经过研究提出见解,填补空白(4)前瞻性原则。根据个人的能力,尽量去选择那些尚无人问津,或是前人研究的成果或经验,在未来经济的发展中不再适用的问题,经过研究,将其发展、完善,使之更为丰富、完整。

3.选题的方法

(1)观察事物,寻找问题,发现矛盾,探讨解决方法。论文选题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即从会计实务中选题、从会计理论中选题及从会计实务和会计理论发展形势中选题。在选题中寻找问题,发现矛盾,如从新事实与旧理论的矛盾中,从不同的观点和流派的争鸣中,从别人失败的经验中,从前人的不足、缺陷或漏洞中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选择自己研究的课题。

(2)多方面探索和一方面选择相结合。选题要将横向空间考察和纵向时间考察相结合。根据财务会计专业的特点,所谓横向空间考察,就是说要树立科学的整体观念,寻找与会计学科相交叉的学科领域,如会计学与管理学、会计学与其他经济管理类学科、会计学与数学等,研究边缘学科、交叉学科,找出学科结合部,探索用别的学科理论和方法去研究财务会计,运用多学科理论和方法来研究财务会计学科领域。所谓纵向时间考察,就是要认识财务会计知识的层次性和不断抽象上升到新的具体会计理论和实务水平的无穷性,树立不断开拓和追求新知识的科学态度,不断提出财务会计新的研究课题。

(3)想象、联想、直觉选择的方法。直觉是科学上重大发现的先导,是经验事项通向概念或假设的桥梁,研究重大课题大都是通过直觉选择出来的代表创造成果的概念或初步假设。直觉是创造之母。爱因斯坦的科学创造原理模式为:经验──直觉──概念或假设──逻辑──理论。

4.选题注意事项

(1)虚实结合,以实为主,既要有理论分析,又要有业务方法的探讨。拟定的选题,必须结合实际,针对现实,以第一手资料为基础,必须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最好是自己在学习上、工作中、生活里经常关心的问题,或是时常思考的问题,这十有八九会成功。

(2)难度适中,量力而行,即要探索新问题,又要考虑自己的专业基础。

选题切忌过大、过难、过旧。选题过大,一是难以完成,二是不好驾驭。要选与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地位角度、业务专长相吻合的题目。选题难度过大,会受到时间、精力和资料的限制,是很难写好写完的,若无可奈何,临时换题,时间更紧迫,不可能写好,所以要选与自己的工作性质、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相一致,或者是相关相近的题目。选题过旧,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还会让人觉得有被抄袭之嫌。

选题最好是略有点难度,难易适中,选择具有时代感的题目。总之,选自己熟悉、有兴趣,经常关心研究,有思想准备的题目。

(3)要有自己的见解,中心明确,避免综合论述,拼凑成章。

选题时,要掌握前人和今人的研究成果,要了解该选题研究的现状以及发展的趋势。若是他人已解决了的问题,可以不必花力气重复进行研究。另外,不要人云亦云,凑热闹,找“热门”,要经过深入研究,冷静地考虑,确有新见。

此外,还要考虑个人的时间、资料和研究能力。盲目选择论题,一般说来是不会成功的。选择自己获取信息、寻找图书资料方便的题目,考虑自己能利用哪些社会关系,到哪些单位调查研究,获取哪方面的文书档案、统计报表、数据资料比较方便,这样有助于资料运用起来得心应手,有助于写作的成功。

选题只要是自己有浓厚的兴趣,结合工作实践,能发挥业务专长,有占有资料的条件,能得到指导,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总之,写财会论文,首先要找资料,看文章,了解别人已有的观点、目前存在的问题,启发自己思考。关注并了解财务会计学科领域的学科带头人,著名的理论著作及最新研究成果,对于论文的写作必不可少;其次,对各种材料必须消化吸收、融会贯通,针对实际工作中的矛盾和经验,重点研究,形成自己的观点,提出独到的见解。看材料、写文章,犹如春蚕吐丝,先吃进桑叶,经过咀嚼、消化,排除废物,然后吐出蚕丝,做成美丽的蚕茧,进而织成五光十色的锦缎,切忌搞大拼盘,进行简单的组合装配。本书第三部分列示了关于财会论文的一些选题,可供参考。

(二)草拟论文提纲

提纲是文章的骨架,体现作者的总体思路,以及全文的逻辑性和结构框架。通过草拟提纲,可以规划基本内容,搭好基本框架,使自己的思想明确、条理清晰,还可以发现构思的缺陷、材料的不足、论据的不充分、思路的不清晰,使论文写作少走弯路。论文提纲一般应包括文章的基本论点和主要论据,反映文章的体系结构。简单地说,提纲要列出一级题目、二级题目,如有需要,再作一些说明。有的人不习惯于写提纲,提起笔来就写初稿,结果由于构思不成熟,往往费时更多。

提纲写好后,要不断修改、推敲。一是推敲题目是否恰当,是否适合;二是推敲提纲的结构,是否能阐明中心论点或说明主要议题;三是检查划分的部分、层次、段落是否合乎逻辑;四是验证材料是否充分说明问题。这些工作完成后,再开始动笔写初稿也不迟。

1.结构层次安排方法

(1)并列法。即表现为几个观点或几个问题、几类事情或若干事件并列在一起,形式上彼此独立,内容上共同为说明主题服务。这些内容(任务、原因、措施、成绩、经验、体会)没有谁先谁后,谁主谁次的区分,但须注意的是,各层次之间必须有内在的联系,不能互相矛盾、重复、包容,分类的标准、角度要一致。

(2)递进法。说明主题(问题)的各个层次的内容,或者是按照事情发展过程的先后次序,或者是按照事理逐层深入的关系来安排层次。用递进法安排层次,有明显的逻辑上的严密性,人们容易理解和接受。要注意的是,事情和整理的先后顺序必须是确实存在的,而且是实质性的,否则,也不能很好地说明问题。

(3)因果法。任何问题的发生总有其原因,任何做法、事态的发展总有其结果。层次的安排可结果在前原因在后,也可原因在前结果在后。

2.论文提纲的形式

论文提纲按照详略程度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

(1)标题式提纲。用简要的词语概括内容,以标题的形式列出。在正文中一般可以作为主线、大的框框来处理。这种写法简明扼要,一目了然。

(2)句子式提纲。用一个能够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概括内容,该句子可以带有标点。

(3)段落提纲。是句子提纲的扩充,常用来编写详细提纲,故又称详细提纲。有时,当论文逻辑构成单位的内容不能用一个句子概括时,就写成一段话来进行表述。

上述三种形式可以综合运用。论文写作者可根据内容和篇幅的需要加以选择,只要用起来得心应手即可。

3.编写提纲的方法与步骤

(1)先拟标题。拟定标题时,力求简单、具体、醒目,或揭示论点,或揭示论题。需注意的是,编写提纲的标题一般是最后确定的标题。

(2)用主题句子列出全文的基本论点,以明确论文中心,统领全纲。

(3)合理安排论文各大部分的逻辑顺序,用标题或主题句的形式列出,设计出论文的结构和框架。

(4)对于论文中的各大部分,逐层展开,扩展深化,设制细项目,结合搜集使用的材料,进一步构思层次,形成近似论文概要的详细提纲。

(5)对于每个层次分成各个段落,写出每个段落的论点句子,并依次整理出需要参考的资料,如卡片、笔记等,标上序号,排列备用。

(6)检查整个论文提纲,作出必要的修改,即增加、删除、调整等。

(三)编写初稿与定稿

俗话说:“七分材料三分写”。会计论文执笔前重要的准备工作,为论文执笔成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何把会计领域中好的研究成果,形成创造性的见解和观点,落实在书面篇章中,这是会计论文写作的关键环节。

1.起草初稿。根据编写的论文提纲,撰写论文初稿。初稿撰写有两种方法:一是从头到尾、不间断、不停顿,一气呵成写完初稿,然后再从头仔细推敲加工修改;二是根据文章的层次结构,一部分一部分地撰写、推敲、加工修订,全文分部分写完后,再合并起来通读、统稿完成。

财会专业的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时,在搜集材料充分的前提下,撰写论文初稿应适度掌握论文写作速度,不宜求快,应始终保持充沛的精力和敏捷的思维,做到纲举目张,顺理成章,井然有序,详略得当。

篇(9)

选定论题范围简称选题,是论文写作的起点,即要选择确定所要研究论证的学术问题,或在实际工作中碰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要本着将客观上的需要和主观上的可能相结合的科学的选题态度。

论题不同于论文题目,论文题目是论文的标题,是从论题范围中选择出来的,研究的范围比论题小。选择论题范围不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因为论题范围一般比较大,比较广,是就某一领域、某一方面加以研究、探讨。作者在写作之前,应该先确定论文论题的范围,具体的论文题目可以在整理、加工资料后再加以明确。

1.论题的来源。正确恰当地选择论题范围与论题的来源是密不可分的。论题可以从理论研讨和社会实践两方面得来:

一方面,来自社会实践中出现的新现象、新业务、新问题。

财会人员在实务工作中常常遇到各种各样难以解决的问题,需要对此进行研究,进行探讨,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新办法。比如,企业的存货大量积压,从而造成会计报告中的存货的信息严重失真。再如,随着企业股份制改造力度的加大,原有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需要进行改革。这样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解决,由此围绕着“会计信息失真”、“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现代企业制度下会计人员的职责”、“企业股份制改造”等展开了讨论。

随着会计环境的不断变化,一些新事物、新现象层出不穷。比如,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股票期权业务的开展,以知识资本进行的投资,资产重组概念的提出,通货膨胀的加剧等等,这些都对原有的会计理论、会计实务提出了挑战,也迫切要求有新的理论去指导实践。

另一方面,来自科研领域中出现的新观点、新问题。

人们在了解、研究已有的研究成果时,又发现了新问题,从而需要使原有的理论更加完善或扩展。例如,在探讨研究受托责任会计时,财会人员往往只重视提供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而忽视了对企业现金流量的反映,于是在1999年出台了具体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该准则实施后,在理论界和实务界都掀起了一场关于现金流量表研究讨论的热潮,而《现金流量表》准则,也在2001年进行了修订。由此可以看到,一些新问题需要研究、探讨,形成比较成熟的理论,然后以理论为指导,在实践中去实现它。

除此之外,我国良好有序的市场经济正在逐步建立,而且我国也已经加入了WTO,全球经济一体化,要求我们的财会工作也要和世界接轨,接踵而来的一些新的经济业务、经济关系势必要求我们的会计理论先行一步。比如,跨国企业会计、海外投资业务处理、金融保险会计、战略管理会计等问题,都值得探讨、研究。

2.选题的一般原则。客观上讲,要选择有科学价值、有现实意义的论题;主观上讲,要选择自己感兴趣,有利于展开研究,自己可以驾驭完成的论题。

这里所说选择有科学价值的、有现实意义的论题,主要是指:其一是要有理论价值,就是指那些对本专业、本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能起先导、开拓作用,对各项工作起重要指导、推动作用的重大理论问题。其二是实用价值,就是指那些经济发展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即选题应该着重考虑的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和人们关注的热点、争论的焦点问题。

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创造性原则。即在财会专业的研究中、业务工作上有新的发现、新的创造。选择会计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或会计工作实务中的新问题来研讨。因为每一项新的发现、新的方法,都将使该领域科学的发展、改革、业务工作向前迈进一步。

(2)现实可行性原则。就是要根据自己的专业优势、兴趣爱好,并考虑基本的实际研究能力、资料积累,以及可能争取到的指导、协调等条件去选题。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应该在自己熟悉或有浓厚兴趣的业务领域内选题。

(3)补充性原则。可以去选择那些在财会学科的研究中、工作实践中被忽视的领域和被忽视的环节,经过研究提出见解,填补空白。

(4)前瞻性原则。根据个人的能力,尽量去选择那些尚无人问津,或是前人研究的成果或经验,在未来经济的发展中不再适用的问题,经过研究,将其发展、完善,使之更为丰富、完整。

3.选题的方法

(1)观察事物,寻找问题,发现矛盾,探讨解决方法。论文选题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即从会计实务中选题、从会计理论中选题及从会计实务和会计理论发展形势中选题。在选题中寻找问题,发现矛盾,如从新事实与旧理论的矛盾中,从不同的观点和流派的争鸣中,从别人失败的经验中,从前人的不足、缺陷或漏洞中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选择自己研究的课题。

(2)多方面探索和一方面选择相结合。选题要将横向空间考察和纵向时间考察相结合。根据财务会计专业的特点,所谓横向空间考察,就是说要树立科学的整体观念,寻找与会计学科相交叉的学科领域,如会计学与管理学、会计学与其他经济管理类学科、会计学与数学等,研究边缘学科、交叉学科,找出学科结合部,探索用别的学科理论和方法去研究财务会计,运用多学科理论和方法来研究财务会计学科领域。所谓纵向时间考察,就是要认识财务会计知识的层次性和不断抽象上升到新的具体会计理论和实务水平的无穷性,树立不断开拓和追求新知识的科学态度,不断提出财务会计新的研究课题。

(3)想象、联想、直觉选择的方法。直觉是科学上重大发现的先导,是经验事项通向概念或假设的桥梁,研究重大课题大都是通过直觉选择出来的代表创造成果的概念或初步假设。直觉是创造之母。爱因斯坦的科学创造原理模式为:经验──直觉──概念或假设──逻辑──理论。

4.选题注意事项

(1)虚实结合,以实为主,既要有理论分析,又要有业务方法的探讨。拟定的选题,必须结合实际,针对现实,以第一手资料为基础,必须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最好是自己在学习上、工作中、生活里经常关心的问题,或是时常思考的问题,这十有八九会成功。

(2)难度适中,量力而行,即要探索新问题,又要考虑自己的专业基础。

选题切忌过大、过难、过旧。选题过大,一是难以完成,二是不好驾驭。要选与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地位角度、业务专长相吻合的题目。选题难度过大,会受到时间、精力和资料的限制,是很难写好写完的,若无可奈何,临时换题,时间更紧迫,不可能写好,所以要选与自己的工作性质、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相一致,或者是相关相近的题目。选题过旧,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还会让人觉得有被抄袭之嫌。

选题最好是略有点难度,难易适中,选择具有时代感的题目。总之,选自己熟悉、有兴趣,经常关心研究,有思想准备的题目。

(3)要有自己的见解,中心明确,避免综合论述,拼凑成章。

选题时,要掌握前人和今人的研究成果,要了解该选题研究的现状以及发展的趋势。若是他人已解决了的问题,可以不必花力气重复进行研究。另外,不要人云亦云,凑热闹,找“热门”,要经过深入研究,冷静地考虑,确有新见。

此外,还要考虑个人的时间、资料和研究能力。盲目选择论题,一般说来是不会成功的。选择自己获取信息、寻找图书资料方便的题目,考虑自己能利用哪些社会关系,到哪些单位调查研究,获取哪方面的文书档案、统计报表、数据资料比较方便,这样有助于资料运用起来得心应手,有助于写作的成功。

选题只要是自己有浓厚的兴趣,结合工作实践,能发挥业务专长,有占有资料的条件,能得到指导,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总之,写财会论文,首先要找资料,看文章,了解别人已有的观点、目前存在的问题,启发自己思考。关注并了解财务会计学科领域的学科带头人,著名的理论著作及最新研究成果,对于论文的写作必不可少;其次,对各种材料必须消化吸收、融会贯通,针对实际工作中的矛盾和经验,重点研究,形成自己的观点,提出独到的见解。看材料、写文章,犹如春蚕吐丝,先吃进桑叶,经过咀嚼、消化,排除废物,然后吐出蚕丝,做成美丽的蚕茧,进而织成五光十色的锦缎,切忌搞大拼盘,进行简单的组合装配。

本书第三部分列示了关于财会论文的一些选题,可供参考。

(二)草拟论文提纲

提纲是文章的骨架,体现作者的总体思路,以及全文的逻辑性和结构框架。通过草拟提纲,可以规划基本内容,搭好基本框架,使自己的思想明确、条理清晰,还可以发现构思的缺陷、材料的不足、论据的不充分、思路的不清晰,使论文写作少走弯路。论文提纲一般应包括文章的基本论点和主要论据,反映文章的体系结构。简单地说,提纲要列出一级题目、二级题目,如有需要,再作一些说明。有的人不习惯于写提纲,提起笔来就写初稿,结果由于构思不成熟,往往费时更多。

提纲写好后,要不断修改、推敲。一是推敲题目是否恰当,是否适合;二是推敲提纲的结构,是否能阐明中心论点或说明主要议题;三是检查划分的部分、层次、段落是否合乎逻辑;四是验证材料是否充分说明问题。这些工作完成后,再开始动笔写初稿也不迟。

1.结构层次安排方法

(1)并列法。即表现为几个观点或几个问题、几类事情或若干事件并列在一起,形式上彼此独立,内容上共同为说明主题服务。这些内容(任务、原因、措施、成绩、经验、体会)没有谁先谁后,谁主谁次的区分,但须注意的是,各层次之间必须有内在的联系,不能互相矛盾、重复、包容,分类的标准、角度要一致。

(2)递进法。说明主题(问题)的各个层次的内容,或者是按照事情发展过程的先后次序,或者是按照事理逐层深入的关系来安排层次。用递进法安排层次,有明显的逻辑上的严密性,人们容易理解和接受。要注意的是,事情和整理的先后顺序必须是确实存在的,而且是实质性的,否则,也不能很好地说明问题。

(3)因果法。任何问题的发生总有其原因,任何做法、事态的发展总有其结果。层次的安排可结果在前原因在后,也可原因在前结果在后。版权所有

2.论文提纲的形式

论文提纲按照详略程度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

(1)标题式提纲。用简要的词语概括内容,以标题的形式列出。在正文中一般可以作为主线、大的框框来处理。这种写法简明扼要,一目了然。

(2)句子式提纲。用一个能够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概括内容,该句子可以带有标点。

(3)段落提纲。是句子提纲的扩充,常用来编写详细提纲,故又称详细提纲。有时,当论文逻辑构成单位的内容不能用一个句子概括时,就写成一段话来进行表述。

上述三种形式可以综合运用。论文写作者可根据内容和篇幅的需要加以选择,只要用起来得心应手即可。

3.编写提纲的方法与步骤

(1)先拟标题。拟定标题时,力求简单、具体、醒目,或揭示论点,或揭示论题。需注意的是,编写提纲的标题一般是最后确定的标题。

(2)用主题句子列出全文的基本论点,以明确论文中心,统领全纲。

(3)合理安排论文各大部分的逻辑顺序,用标题或主题句的形式列出,设计出论文的结构和框架。

(4)对于论文中的各大部分,逐层展开,扩展深化,设制细项目,结合搜集使用的材料,进一步构思层次,形成近似论文概要的详细提纲。

(5)对于每个层次分成各个段落,写出每个段落的论点句子,并依次整理出需要参考的资料,如卡片、笔记等,标上序号,排列备用。

(6)检查整个论文提纲,作出必要的修改,即增加、删除、调整等。

(三)编写初稿与定稿

俗话说:“七分材料三分写”。会计论文执笔前重要的准备工作,为论文执笔成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何把会计领域中好的研究成果,形成创造性的见解和观点,落实在书面篇章中,这是会计论文写作的关键环节。

1.起草初稿。根据编写的论文提纲,撰写论文初稿。初稿撰写有两种方法:一是从头到尾、不间断、不停顿,一气呵成写完初稿,然后再从头仔细推敲加工修改;二是根据文章的层次结构,一部分一部分地撰写、推敲、加工修订,全文分部分写完后,再合并起来通读、统稿完成。

财会专业的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时,在搜集材料充分的前提下,撰写论文初稿应适度掌握论文写作速度,不宜求快,应始终保持充沛的精力和敏捷的思维,做到纲举目张,顺理成章,井然有序,详略得当。

篇(10)

高职财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于向企业提供能够从事实际财务工作的合格毕业生。而毕业设计作为高职学生培养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对培养学生适应企业财务岗位需求的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开展面向企业的高职财会专业毕业设计改革,对提高高职毕业生对企业经营过程中遇见的投资方向、筹资问题、应收账款控制、利润分配、以及存货管理等相关财会问题的解决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是目前高职财会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的主要方向。

1高职财会专业毕业设计的概述

1.1基本性质

高职财会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是我国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高职学生在校学习或实习期间获得的职业技能进行综合提升的关键环节。因此,在我国各类高等教育文件和高校教学评估过程中,都对高职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给予了极大的重视。由于高职教育的一个显著目标就是学生职业能力的建构,所以毕业设计这一环节的重要性就愈加突出。

1.2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目前高职财会专业的毕业设计过程中,形式化现象比较严重,毕业设计应有的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作用没有得到凸显,毕业设计更多的走向普通高校的学术性论文写作的方向。具体来说目前高职财会专业的毕业设计遵循的是“论文指导教师命题学生进行选题指导教师下发任务书学生按时保质完成任务书进行论文答辩”这一模式。这种模式完全将毕业设计以论文写作的形式完成,没有注重通过毕业设计提升学生的初步职业能力,形式化倾向比较明显。

2面向企业视角下的高职财会专业职业能力和毕业设计分析

2.1职业能力的构成

职业能力包括专业和非专业能力两个部分,职业能力的培养是职业教育的核心所在。专业能力指的是在职业活动中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运用能力,专业能力强调针对性和应用性,是“显性”职业能力。而非专业能力指的是能够普遍适应所有岗位需求的专业能力之外的的职业能力,它是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终身学习的个性心理特征,与专业能力相比,非专业能力是一种“隐性”职业能力,强调的是潜在可能性和可持续性。从我国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的特点来看,非专业能力主要包括了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以及学习能力三个方面。而从高职会计专业角度出发,学生的职业能力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首先,专业能力。即是学生要胜任会计工作岗位各项技术要求应该具备的侧重于实践的各种能力。其次,职业认知能力。即是对会计行业职业道德、职业行为以及其意义的理解、掌握和认知。最后,团队协作能力。这一能力指的是在具体的会计工作中正确处理工作与个人、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之间关系的能力。

2.2毕业设计模式的构建原则

面向企业的高职财会专业毕业设计改革实质上就是要求在毕业设计中通过让学生参与真实的职业环境或模拟职业环境,使得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在主要知识、技能、态度、以及能力等方面按照职业要求进行内化,进而提高初步获得的职业能力。具体来说设计模式应该按照“凭证———账簿———报表”的模式来开展。因此,要实现财会专业毕业设计的这一目标,应该按照如下原则构建高职财会专业的毕业设计模式。首先,目标具有针对性。以高职财会专业培养目标为导向,以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为目标,以真实的会计应用环境为根本开展毕业设计。其次,方案具有可行性。目前,许多高职财会专业的毕业设计是与毕业实习完全脱离的,二者似乎是两个毫无联系的过程。如果将毕业设计贯穿到实习过程中,让学生边实习边进行设计,以设计题目为中心目标开展实习,这样既能明确毕业实习目标,提高实习效率,同时也使得毕业设计与具体的职业环境紧密结合。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毕业设计方案在目前高职财会专业教学中还是具有较高可行性的。再次,过程具有可控性。高职财会专业的毕业设计除了需要有有效的组织外,实施过程的可靠性也是保证预期效果和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如果失去对过程的有效控制,整个设计既有可能会流于形式而失去其原本的意义。由于财会工作具有财务处理相关性、业务内容相似性、规范要求一致性等特点,所以对高职财会毕业设计进行过程有效控制显得十分必要。最后,设计成果具有可评价性。通过“凭证———账簿———报表”与汇报答辩的形式,在评价学生毕业设计结果的同时,还可以对学生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穿行的过程进行评价考核。这种将结果和过程同时纳入考核评价的方法,能够实现对学生技能掌握程度、操作规范程度、工作熟练程度、以及灵活应变能力和会计职业道德的掌握等方面的的提升情况的把握。

3面向企业的高职财会专业毕业设计具体实践

面向企业的高职财会专业毕业设计,是一种基于职业能力提升的毕业设计模式,在该模式最为显著的特点就在于企业参与到学生毕业设计过程中,也即是说在毕业设计教学中实施深度的校企合作。具体来说,这一毕业设计模式的过程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校企合作共同制定毕业设计的流程。明确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学校。学生、企业三方的各自职责。企业的指导人员对学生实习过程进行指导管理;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负责对学生毕业设计进行中期检查;在毕业答辩前两周学生返回学校整理毕业设计相关的记账凭证、编制会计报表、并进行报表分析,同时带回实习报告等相关实习资料。第二阶段,校企共同合作共同选取设计素材。素材选取一定要学校和企业共同把关,使得设计素材能够充分结合专业和企业岗位的需求,素材内容能够反映财会专业的知识体系,并且含有丰富的任务量和相应的深度。第三阶段,学生选题。指导教师讲学生按照3—5人一组进行毕业设计小组分组,让每个小组从给定的素材中选取一部份,然后根据工作性质和内容对人物进行细分,每个人承担不同的职业角色和责任。第四阶段,校企双方共同下达毕业设计任务书。任务书要明确每个小组及其成员的具体任务、要求以及人物完成时间。个人则根据任务分工或者是根据任务收集的各种凭证、报表、以及编制报表或分析报表,对单个岗位技能进行熟悉或掌握岗位群之间的联系。小组最后以:“凭证———账簿———报表”的形式和毕业答辩的形式最终完成毕业设计。第五阶段,校企双方共同考核。这一阶段是高职高职财会专业毕业设计的收官站。校企双方对学生实习期间岗位工作的规范程度、学生毕业设计中知识体系运用和把握的熟练程度进行考核,并共同举行毕业设计答辩和综合评价,进而评选出其中优秀的毕业设计作品和岗位实习能手,以双向选择的方式向用人单位推荐优秀毕业生。

4结语

面向企业的高职财会专业毕业设计改革实质上是高职办学校企合作的深化和拓展,是高职办学目标在具体教学环节深入贯彻的具体表现。实施面向企业的高职财会专业毕业设计模式有利于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让学生在实战环境中受到规范化企业运作的教育,熟悉未来职场工作的性质和具体要求,有效整合和提升平时学习中获得的零碎的职业技能。进而提高学生从事财会工作的职业能力。在现阶段高职财会专业的教学中,校企合作已经得到广泛的推崇和实践,这为财会专业面向企业的毕业设计改革奠定了基础,高职院校要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将学生毕业时的岗位实习和毕业设计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企业平台,让学生在真实的岗位工作环境中内化知识学习,将其转变为处理实际工作问题的职业能力,并通过毕业设计将学习所得的初步职业能力进行综合提升,转化为毕业后适应新的岗位工作的专业技能力和适应社会的非专业职业技能。

作者:何俐 单位: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系

参考文献:

[1]沈群.与企业生产相结合的毕业设计模式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0(24).

[2]郑红霞,汪琦,赵巍,西凤茹.工程与管理专业联合毕业设计模式的研究[J].中国冶金教育,2008(02).

[3]尹燕,王传云.多学科交叉综合型毕业设计模式改革与探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5(S1).

上一篇: 建设单位施工总结 下一篇: ui设计课程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