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14 16:54:4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历史复习计划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1.掌握并熟记历史基础知识,准确再认和再现重要历史事实。2.通过历史现象初步理解一些历史基本概念和观点。3.初步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分析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
二、复习时间及进程安排
17周1——14课2课时
18周15——23课2课时
19周综合复习检测题2课时
三、复习措施
教师认真钻研教材与大纲,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仔细分析学生学情,研究学科特点,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复习效率;科学严格地对学生进行复习方法指导,使之保管好每份复习资料;科学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考试方法指导,使之灵活准确地使用好教材和各种资料;对全体学生做好复习动员工作,使学生充分认识复习好历史的重要性,并能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投身到复习迎考中去;复习力求精要,减少繁重知识,降低能力要求,不过于挖深拓宽,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不影响其它学科的正常开展,努力做到短时间、高效率。临近考试,如何提高复习的效率和质量?我认为,要制定周密的复习计划,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能让复习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它是完成复习内容,提高历史质量的保证。为此,我制定如下复习计划:
第一,复习课本,夯实基础。往年的考试题告诉我们学好课本的重要性:在复习时必须深钻教材,复习时要做到细、广、不留下任何知识死角。所以,我计划用三节课带领学生复习课本,复习完毕,及时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夯实基础。因为即使是能力型试题也要以基础知识为依托。教会学生一些记忆知识的方法。如用历史表格整理知识、系统法、把历史知识用点、线、面串成网络使之成为一个整体,用图示,比较等方法来复习掌握基础知识。现在通行的是专题式教材,所以我更多的使用归类复习,对同类知识进行必要的归纳、总结,使之条理化。
第二,复习新课堂。这一阶段,重点是进行强化练习,消化课本知识点。我主要用2节课左右的时间来完成。
高考历史趋势分析
通过对近几年高考历史的分析不难看出,这些年高考历史的发展趋势为:题量减少、题型固定;愈来愈强调对知识的运用能力;现实热点与课本知识结合越来越紧密;文综中历史与其他两科也越来越融合。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计划整体策略
1、理解概念、把握本质、夯实基础
历史教材就是最好的复习资料。因此一定要充分理解掌握教材中的基本历史概念、找到历史规律、夯实历史基础、扫清知识死角,以目录为提纲,围绕课本展开学习。
2、重视解读、合理运用、构建体系
历史知识并非死记硬背,而是要通过构建历史知识体系强化记忆。按照一定的顺序树立高中三年的历史知识,让知识更加条理化,这样一旦知识体系建立起来,就不容易忘记。
3、加强训练、理清思路、规范答题
“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所以在一轮复习中要进行适量的答题训练,不断巩固所学知识,在平时的练习、模拟中,要注重强化答题思路、规范答题用语。
4、关注热点、科学解读、联系实际
热点问题、重大时事也是高考历史的考查内容,因此,要关注社会热点和时事,用历史思维来解读社会现象,使热点和历史知识之间做到有机的联系。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计划,历史一轮复习计划表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计划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计划包括了时间安排、复习思路、复习的具体内容,下面来详细了解一下:
1、时间安排: 2018年8月底—2019年1月底,第一轮复习的主要特点的是单元复习,通常是按照教学顺序来复习。
2、复习思路:狠抓历史基础、理清历史脉络、构建历史架构、提升历史认知。
3、主要任务:
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解释任意一个历史概念、历史事件;
归纳整理历史规律,能复述某一历史事件涉及到的知识点;
查漏补缺找出不足,通过老师讲解、自己的理解找出自己的知识漏洞;
加强练习提升能力,能够准确理解题意、判断考点、阐述观点。
高三历史一轮学习方法
在一轮复习中想要学好历史,就要认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要认真阅读课本。读目录,利于构建知识体系;读正文了解历史内容;读注释、图表、引言,可以丰富历史形象,如果在一轮复习中把课本的知识读懂、读透,就能为今后学习打好基础。
2、要提高课堂效率。高效听课能够更深层次的了解历史,同时,为课后复习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3、要提升阅读理解及语言组织能力。历史考试中主观题占了很大的比重,这其中包括材料分析题和问答题,因此要在一轮复习中,要重点对这两种题型进行强化。
第一遍复习以教材内容为主,包括教材标题、大小子目及具体的内容,做到事无大小、轻重,均一一过目,理清各标题之间的关系。目录是知识的框架,只有把握了历史框架,才能将零碎、非有序的具体知识点归属弄清楚。
第二遍复习以理清历史线索并进行知识拓展为重点。历史学科的试题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强调对历史发展沿革(即历史基本线索)的考查,二是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及创新能力。因此复习时要注重对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整理并力所能及地进行学科间的知识渗透。
第一周 复习课本内容第三单元
第二周 复习试卷内容为第四单元
规划部门逐渐引入一些信息技术来规划城市,比如:城市三维仿真技术、烟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在城市规划决策之中具有非常显著的价值。可是,现在城市规划中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层次还不是非常高,还没有健全的系统和明确的发展思路,急需从策略这一角度对地理信息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提高其竞争能力,进而使地理信息技术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得以显著提升。
一、有关理念的介绍
(一)众多学科相互交叉的理念
城市规划为具有较强综合性的一门学科,它与生态学、地理学、美学以及建筑学等众多学科间都存在着联系。地理信息学这门学科结合了地图学、遥感、测绘学以及卫星定位技术和通讯技术等[1]。所以,将综合性非常强的地理信息技术用于规划城市是一项多学科交叉的复杂工程。因此,规划城市的工作人员与从事地理信息的技术人员应该互相学习,引进各种学科思想,促进这些学科的融合,建立一个长效的体系,使城市的规划成果更具科学性。
(二)应用多元化的理念
地理信息这项技术有着非常强的技术延伸性以及数据挖掘潜力,应用此项技术的时候应该立足于GIS技术、GPS技术和RS技术,对他们的优势加以有效强化,保持它们所具有的创新性,把地理信息技术贯穿于城市规划的整个过程中,应用新型科技对地理信息的数据平台进行完善。地理信息技术为城市的规划提供了既准确又快捷的服务,使城市规划更具严肃性以及先进性,从而使测绘的产业链得以延伸,从多方面参与到编制和管理城市规划的过程中,使地理信息技术的多元化应用得以很好的实现。
二、实际要求
(一)从静态转变成动态
我国现在正为经济变革和转型的阶段。城市规划不应该只对城市的繁荣加以关注,还应该对规划城市的动态发展进行重视,增加对地理信息数据方面的要求。因此,信息数据在结构上一定还要具备多层次性,在内容上具有多属性。同时可以实现动态的更新、可以直接观察到,并且还可以进行综合的分析,进而使时间具有现势性、空间具有精准性、数据具有多样性[2]。
(二)从地上转移到地下
我国大部分城市虽然已经完成了普查地下管线工作,可是地下管理的完整性以及现势性还没有达到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要求。这就需要管理和应用地下空间和管线、正射影像等数据时,应该通过对数据标准的编制、数据接口的完善来构建数据平台,进而对市政规划进行服务。
(三)从专业转变成公众
现在我国通常都是由专家来对城市规划进行审议,很少有公众的参与,很难将存在于规划中的隐患挖掘出来。对于规划民本和阳光时应该秉承公开、公平以及公正的原则,其中可以对地理信息数据所具有的直观性和快捷性优点进行利用,对规划内容的公示和公告进行展示,使城市规划能够很好的和百姓生活相结合。
三、可供选择的服务方法
(一)对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建立
现在,我国众多城市在规划过程中都应用了信息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规划过程中不但为一主要设施,还为促进城市向现代化管理方向发展的一重要技术。在对城市规划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地理信息系统这项技术已经被城市规划这一领域所关注。我市规划决策系统当中,应用空间数据资料对城市规划审批的整个过程进行服务,应用第二节数据库和推层的方法,把一切的现状信息、项目信息以及规划信息都组合显示到一张图上,使城市空间的发展有效地实现了可视化、空间资源的利用实现了集约化以及城市规划的管理实现了精细化,还有促使信息实现了网络化、决策实现了智能化、办公实现了协同化、服务实现了社会化以及政务实现了公开化等众多应用目标[3]。
(二)构建服务社会
作为支撑空间技术的地理信息技术,已经成熟的应用在了“一书两证”这项规划审批之中,可是在建设服务社会方面依旧还有缺陷存在,因此,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对城市规划进行服务时还应该在经济建设的近期规划、年度计划以及五年计划方面进行加强。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居民住宅、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可以应用地理空间资源来对近期的建设管理以及空间布局等加以明确。
(三)对难点问题进行解决
从我市目前的规划管理情况来看,应该重点研究城乡统筹和阳光、生态以及民本方面的规划,根据地理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制定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进行城乡统筹的时候,想要在规划编制方面不进行城乡统筹非常的困难,致使乡村与城市中生活的居民在生活方式和经济增长模式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存在。可是,如果能够合理的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可以使众多城乡统筹得到大力支撑,比如:为城乡统筹提供卫星定位系统、资源管理系统等。在对民本进行规划时,通常会涉及到民享、民生以及民行和民居方面的规划,可以对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开放。在规划生态方面,完全可以应用遥感技术来对生态所具有的敏感性进行分析,而对绿地覆盖的分析我们可以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这项技术。在对城市进行精细规划时,可以把将重点不断突出和扩大这一观念作为主导思想,来实施城市的三维仿真规划,同时还可以按照管线可视化以及道路透明化这一规划要求来精细地管理城市管线。
结语:
总而言之,想要应用地理信息技术来对城市规划进行有效的服务,必须以城市发展战略为指导方向,对逻辑推演这一思想加以借助,选择众多科学的方法来进行相应的完善以及创新,并且还要按照形势的具体发展情况对策略进行相应的调整,促使两者互相协助,一同发展,进而使空间布局更加协调、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公共利益得到很好的维护。
参考文献:
[1]管孝锋.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粮食生产功能区管理系统建设与分析[J].浙江农业科学,2014(10):1635-1637.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本期所学基础知识掌握的一般,有关概念部分学生掌握的较差,主要表现在平时训练时学生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模糊不清。计算方面有80%的学生已经过关,个别学生由于学习习惯差计算经常出错。在能力方面,目前在两位数加减中学生基本能够正确计算,在乘法有关计算中个别学生存在问题,特别是解决问题和自己提问题不够完整。通过期末总复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逻辑思维能力要有一定的提高。
三、复习目标:
1、进一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的计算方法和估算方法,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和进一步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能熟练运用乘法口决进行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米和厘米的长度概念,熟记1米=100厘米,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并形成估计长度的意识。
4、进一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熟悉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三角板迅速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和画线段、角和直角。
5、继续辩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和进一步认识轴对称现象。
6、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继续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并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认识条形统计图形(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和问题。
7、进一步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形成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四、复习重、难点:
1、100以内加减法中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表内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联系生活实际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五、复习的具体措施:
1、首先组织学生回顾与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在这一学期里都学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最有趣,觉得哪些内容在生活中最有用,感觉学习比较困难的是什么内容,问题中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等等。也可以引导学生设想自己的复习方法。这样学生能了解到自己的学习情况,明确再努力的目标,教师更全面地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复习辅导指明方向。
2、总复习不是单纯的复习练习,而是要将知识进行整理,形成知识网络,要分几条线把新旧知识系统起来,把知识纵横联系起来。本册教学内容可以分计算和应用题两条线,把知识串起来,确立复习的重点,有的放矢的搞好复习工作。
3、以游戏活动为主进行总复习。游戏是低年级儿童最喜欢的活动。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复习,在复习中玩,在玩与复习相结合中发展。如复习表内乘法,让学生玩猜一猜、对口令、接龙等游戏,加深记忆,熟练的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在复习乘法口诀时,既要注意全面,同时,要注意有所侧重。如7——9的乘法口诀,数目比较大,学生容易出现错误,应该多让学生做些练习。又如加减法计算的复习,不能出现单纯的题海练习,这样学生会厌倦的。可以设计多种多样的游戏活动,也可创和情境,学生边玩边熟练加减法的正确计算,是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小学数学的复习主要是对小学阶段已学数学知识进行比较系统的回顾、整理和训练,让学生掌握好的相关知识。我在对学生思考、交流复习方法的过程中,积累一些有效的复习方法,以培养学生较好的综合复习能力。在复习过程中,不仅锻炼了教师复习课的执教水平,还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梳理了复习课教学的基本脉络:将小学数学知识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方面进行较系统的分布式训练。并将这四个方面知识融合一个整体,以加深对各部分内容的理解并进行全面的复习。那么,小学数学教师如何顺利实施复习教学计划?
1. 教师制定可行的目标计划
首先,要制定可行的目标计划。复习时,要考虑目标必须全面、准确,出示复习目标的科学性。数学的每个单元都有相应的知识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对所学知识容易遗忘。因此,复习时要对已学知识进行回顾,确定复习的目标、重点、难点,以优化复习内容。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复习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在引导整理复习内容时,不能只限于学生已学有的知识在低层次上的简单复习,善于一题多变,举一反三,以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如“立体图形”的内容复习时,先回顾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的体积公式,然后,让学生对这些公式进行对比,发现它们的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得出:圆锥除外,其它几种立体图形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表示。发现这个特点后让学生继续深入思考:从外形看,发现它们都有些什么样的特征?这样的复习是在明确了教学目标,拓展了学生的认知结构。顺利实施复习教学计划,以完成复习的有效目标。
2.注重知识点之间的拓展训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复习效率。对课本上出现的习题简单或类型较少,而在实际做题时发现学生很多题不知所措,这是没把课本知识进行拓展。因此,知识点之间的拓展训练能够让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巩固与练习,抓住知识的重点,攻破知识的难点,教学活动中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各部分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归纳。同时,教师要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拓展训练、提高。加强练习的拓展,在例题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补充,发挥好数学问题的内涵和外延,使学生在整理和复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转换和变迁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以提升,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得到升华,促进思维发展。如讲“圆的直径为什么有无数条?”时,就给学生创设一个真正的数学观念。让学生了解“线段没有粗细,点没有大小”等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准备例题“以点带面”, 达到“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效果
练习的安排,要由浅入深。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对优生、学困生都要有所指导。提倡学生算法的多样化,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复杂计算和程式化的叙述“算理”。而算法多样化是数学亮点,是发挥学生思维训练的有效途径,特别是估算知识的策略,应根据实际要求采用不同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知识的前后协调、方法上的灵活运用,培养学生巧算的能力。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是计算的重点,也是复习过程的难点。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练习的环节中例题的选择也非常重要,所选的例题要具有典型性,以点带面,层层递进。教师准备例题是必要的,教师要把握好例题的选择,最大限度的发挥例题的外延。准备例题时要精心策划、精心选择,发挥例题的“以点带面”的作用。
学习数学的目的是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数学复习时不仅要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数学知识,还要把学得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即解决应用题时,应具有知识的针对性和目的性进行复习,将例题变化,对问题进行变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一题多解上,寻找多种解题途径,选择其中精炼的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达到“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
中考;化学;实验;科学探究;复习策略\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探究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科学探究的重要实践活动。科学探究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提高,因此,《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并将科学探究作为义务教育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模块,科学探究已经成为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学习内容。
在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中,无论是教师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分组实验,实验探究都是实验教学的重点。全国各省市中考试题及辽宁省各市的《考试说明》均以科学探究为考试重点,尤其是中考中实验探究题的分值所占比例较大,彰显了对科学探究的高度重视。近几年,全国各省市中考试题中化学实验探究题,都注重考查实验能力、探究能力,同时注重试题的探究性、开放性。其中,实验能力考查既包括基本实验技能,也包括对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每年的中考试题中,化学综合实验题的平均得分率较低,原因在于试题种类较多、知识点混杂、综合性强、复习难度大。如果能将实验综合试题分类、提炼出知识点和能力点,站在比较高的层面上进行复习,能让学生克服畏惧心理,提高得分率。
如何在复习中提高对科学探究试题的应试能力?一是,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二是,研究教材,吃透教材;三是,理解实验原理,体现科学探究的过程。即应理顺知识、明确内容,进而理清考点、把握方法、提高成效。本文从中考试题中选取一定量的试题实例进行分析。
近几年的中考对实验探究试题的考查可分为这样几个部分:
一、基本实验操作
【例1】(2006北京)下列物质中,不能与水形成溶液的是( )
A.白糖 B.食盐 C.纯碱 D.植物油
【例2】(2011本溪)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例3】(2015本溪)请根据有关实验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理由是________。
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在集气瓶中预先放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___。
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首先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
测定酸性溶液的酸碱度时,预先润湿pH试纸,导致测得的结果________(填“偏大”、“偏小”、“不变”)。
分析:这三道试题考查的是常见物质的溶解性及常用仪器的用途和基本操作,均为记忆性知识,影响试题得分率的主要因素是考生对知识的熟悉程度,其中【例3】中的(2)和(4)低于【例1】和【例2】中的(1)、(3),原因在于学习【例1】【例2】中的(1)、(3)大多同学都自己动手做过实验;(3)虽然做过实验的很少,但由于涉及到自身安全或教师的演示实验或播放的视频印象深刻,得分率较高,其他实验虽然教师讲解过,但不如做过的实验记忆深刻,因此,丢分较多。
应对策略:重视实验操作,抓好实验基础的复习。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此类试题以化学实验为载体,考查化学基础知识。因此,掌握基础知识,熟知初中化学实验基本技能,是提高准确率的前提。复习时可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做一些让全体同学都参与的实验,让学生真实感受实验的过程,强化对实验知识的记忆,在“做中学”,而不能以“读文字”代替“做实验”。
二、演示实验与学生活动实验的观察、记录与分析
【例4】(2015铁岭)请根据相关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步骤为:溶解、______、蒸发、计算产率。在粗盐溶解的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______。
(2)如右图所示,在电解水的实验中,收集到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________;说明了水是由________两种元素组成,依据的是________。
【例5】(2011抚顺)请将下列实验操作可能导致的后果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B.量取一定体积的水 C.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1)如图A所示,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内未放少量的水或沙子,可能导致的后果是________。
(2)如图B所示,用量筒量取43ml的水,俯视读数,所量取水的实际体积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43ml。
(3)如图C所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装置的气密性不好,所测得的氧气体积将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分析:上述试题考查的是学生在探究活动和教师的演示实验中出现的相关问题,除考查了实验步骤外,考查了学生在具备了一定实验操作知识的情况下,分析问题的能力。
应对策略:对教材中的实验内容进行分析、整合。
让学生能够主动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进行思考、推理和联想,远比结论更重要。我们可以将平时教材中的这类实验尤其是错得较多的内容录制成视频播放,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回忆相应实验内容,让学生从中指出错误,从而进行自我校正的过程,提高辨识能力。
三、物质的制备
【例6】(2013兰州市)实验室常利用以下装置完成气体制备及性质实验。请回答:
(1)指出编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
(2)以上________(从A―E中选择)装置有一处明显的错误,请加以改正________。利用改正后的装置继续完成后面的实验。
(3)欲使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为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若使用C装置收集氧气,实验结束时,应先从水槽中移出导气管,再熄灭酒精灯,原因是________。
(4)将CO2和CO的混合气体通过F装置(液体药品均足量),实验开始时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广口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此时从导管c逸出的气体主要是________。一段时间后,再关闭活塞a,打开活塞b,将分液漏斗中的稀盐酸滴入广口瓶中,此时逸出的气体主要是________,反应原理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欲收集该气体,应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
分析:气体制备是教师普遍重视、学生有兴趣学习的典型实验内容。其中,还涉及到气体检验、验满及仪器的选择、连接和实验操作步骤等的考查点。命题的中心是氧气、二氧化碳、氢气三大气体的制备,用来考查学生化学思维和科学态度。仔细分析近几年中考试题可看出,此类试题在分值以及考查形式上都比较稳定,考查的都是课标要求的重要知识点,要求学生能熟练应用所学化学知识。
应对策略:重视实验基本功以进行识记类知识的学习。
教师在复习时,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对知识归纳、掌握规律和方法,理清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如:多功能集气瓶在不同实验中的应用,试管在不同实验中的应用,或者在课堂上展示多种仪器让学生选择、组合、操作,等等,将这些知识进行分类、整合,既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增强其应变能力,为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不能因为是复习内容,而把“做”化学实验变成老师“讲”实验、学生“听”实验和“背”实验的过程,那只能使复习过程枯燥无味。
四、物质的性质
【例7】(2014本溪)化学实验活动课上,同学们利用下列实验探究酸和碱的性质。实验操作如下图所示。
(1)写出步骤三试管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应方程式________。
上述三个步骤的A试管中固体始终无明显减少,那么能说明A试管的水中溶有氢氧化钙的现象是________。
以上实验结束后,B试管中固体消失,溶液澄清并呈无色。
【提出问题】步骤三的溶液中,除指示剂外溶质的成分还有什么?
【猜想】猜想一:溶质为CaCl2、HCl;
猜想二:溶质为CaCl2、Ca(OH)2、HCl;
猜想三:溶质为________。
【小组讨论】同学们经过讨论得出了猜想________一定是错误的。
【实验探究】小红同学利用下面的实验验证了猜想一。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将步骤三B试管中溶液倒入盛有锌粒的试管中\&______\&猜想一正确\&]
【讨论交流】小红同学所做的实验结束后,试管中所得溶液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
【例8】(2015北京)众所周知,酚酞溶液遇NaOH溶液变红。但是,在分组实验中(如右图所示),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现象:有的溶液变红后褪色;有的出现白色浑浊物。
【提出问题】分组实验中,出现意想不到的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酚酞溶液由酚酞固体溶于酒精配制而成。
【猜想与假设】
Ⅰ.红色褪去,与NaOH溶液和空气中的CO2反应有关。
Ⅱ.红色褪去,与NaOH溶液的浓度有关。
Ⅲ.出现白色浑浊物,与酚酞溶液的浓度有关。
【进行实验】
【解释与结论】
(1)NaOH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实验1的现象表明,猜想与假设1__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
(3)由实验2得出结论:出现“溶液变红后褪色”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
(4)实验3的操作步骤:取3支试管,分别加入水,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5)依据现有实验,为了确保红色不变,若酚酞溶液浓度为0.5%,建议选用NaOH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_%。
(6)有同学认为,仅通过实验3得出“猜想与假设Ⅲ成立”证据不足,理由是________。
Ca(OH)2
分析:【例7】试题内容来自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下册69页学生实验活动6酸、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步骤(5)。本试题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碱的性质,是一道原创试题,目的是考查学生的置于具体实验活动中的碱的性质与化学实验知识与技能的结合,考查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应用实验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若没有做过该实验,学生接触到该题时,会感觉到陌生,尤其是对氢氧化钙微溶于水这部分知识丢分较多。
相应策略:利用教材内容,开发教材中的实验。
在教学中,要注重教材中的学生实验,对教材中的内容要有一定的敏感度,对性质实验的复习不能局限在“做题”“讲题”“对答案”上,而是要结合需要复习的内容,创设真实情景,让学生对这部分的知识得到升华,所以,要加强对学生活动实验与重要物质性质的研究,开发教材实验,促进知识的生成。
分析:【例8】这是一道综合实验探究试题,利用实验中的意外现象,作为“科学探究”问题中心,让学生自己运用已有的知识选择恰当的手段,探究未知的现象、数据,并通过对获得的现象、分析、归纳,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这样的实验探究题,目的是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和求异思维的科学探究态度,获得科学方法,提高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中考重点考查的内容之一。
相应策略:主题式探究复习。
教师在带领学生复习时,可以围绕具体知识点,利用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现问题,设计方案,通过主题探究,研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学习活动。如:探究“暖宝宝”的成分;探究食品包装袋中干燥剂;厨房中的化学系列①调味品与化学②燃料与化学③炊具与化学及【例8】中的实验意外,等等。
总之,从历年的大型的实验探究题来看,考查内容主要有两类:探究实验的分析、探究实验的设计。具体包括:对探究实验的设计、分析探究的问题、明确探究的方法、预测实验的现象、分析实验的结论、修订实验方案、分析实验的数据、查找实验误差或差异现象的产生原因等。中考试题中一般不会出现原题,实验探究题中的探究内容可能是来自书中,也可能是教材以外的内容,命题者都是以《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为依据,从教材中都会找到试题的影子,所以,要挖掘教材,整合教材,带领学生从所给的信息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提炼规律和原理,在迁移到未知的问题上进行探索。
同时,教师也要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美国《国家科学教育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句话:“科学学科的教师,就是科学界派往课堂的代表”,这句话意味着我们每一位化学教师必须具备足够的科学素养,尤其是当实验结果与理论记述不符时,必须尊重事实,找出原因。要对日常生活与化学相关的问题比较敏感,从身边的小事中发现好的实验素材用于教学。平时注意热点问题素材的积累,从中获取足够多的信息及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选取相应素材,编制一些高质量的实验探究试题,以提高复习的质量和效率。
[参 考 文 献]
搪玻璃设备是将二氧化硅、二氧化锰、氧化钴等无机物经高温灼烧而牢固地密着于金属表面上成为复合材料制品。其同时具有玻璃的稳定性和金属强度的双重优点,是一种优良的耐腐蚀设备,广泛地应用于化工、石油、医药等工业。由于搪玻璃与玻璃、陶玻璃类似,因此在继承其优异耐腐性能的同时也具备了不抗磕碰、敲打和耐冲击性能差等弱点。特别是搪玻璃设备的附件如搅拌,温度计等更是归结为易耗品范围内。
1、聚丙烯装置中搪玻璃搅拌的工作环境
聚丙烯催化剂生产装置搪玻璃釜主要负责水解高沸物及中和酸性物料的工作。工作温度最高时超过130摄氏度,釜内液体的PH值1~14之间变化。由于高沸物在水解过程中产生大量热且含有大量固渣,加之酸碱中和过程中释放出的反应热加剧了釜内液体温度上升的速度,从而对搪玻璃产生较大的热冲击,极易出现搅拌损坏现象,损坏位置集中在搅拌叶中部或搅拌叶与轴连接处,在聚丙烯催化剂生产装置后处理单元搪玻璃搅拌平均使用寿命仅为3~4个月,属于装置易耗品。如(图1)所示,搅拌叶局部表面防腐釉面爆瓷,物料直接接触腐蚀搅拌的碳钢本体,严重时在巨大扭矩作用下桨叶甚至断裂跌入釜底,进而损坏釜底搪玻璃层,造成釜体腐蚀穿孔,造成更大的损失。由于搪玻璃釜的结构,更换搅拌费时费力,经常性的搅拌损坏对聚丙烯催化剂生产装置的生产造成一定的影响。
2、搪玻璃搅拌腐蚀原因分析
(1)搅拌基材制作过程中采用的卷筒、焊接等工艺均产生大量的内应力,部分厂家根本就未进行消除应力工作或进行的不彻底,搅拌R角、焊缝部位极易产生爆瓷损坏。
(2)制造搪玻璃附件时忽略材料问题。搅拌用碳钢管材易出现含碳、硫、锰、硅的含量超标的情况,在制造的过程中很容易在搪玻璃设备表面釉层中产生有许多的气泡,使得其耐冷热冲击能力急剧下降,极易发生局部性的爆瓷。
(3)聚丙烯催化剂搪玻璃釜应用在后处理,在水解过程中由于物料的积累放慢作用导致反应速度的降低,进而使得物料未完全水解完就下降至釜底。随着设备的搅拌转动对于液体的湍流作用会引起搅拌桨局部压力下降形成气泡,高温的反应大量的空泡在破灭的同时又形成新的空泡,并迅速破灭,这个过程在搅拌反复进行,从而破坏搅拌桨玻璃面造成爆玻璃损坏。
3、搪玻璃搅拌腐蚀的防护
根据损坏部位和原因的分析,利用缠绕法成型技术将聚四氟乙烯(以下简称F4)复合于成品的搪玻璃搅拌外侧,形成耐腐蚀的F4搪玻璃复合搅拌器(图2)。利用外裹的F4层优异的耐腐蚀性能的同时作为搪玻璃的外保护层,弥补了搪玻璃的弱点的同时,复合防腐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4、搪玻璃搅拌外衬F4防腐缠绕工艺简介
(1)将搪玻璃搅拌器进行表面处理。
(2)利用F4薄带缠绕搪玻璃搅拌表面6层,且注意应以每圈搭边50%并沿一个方向绕扎。
(3)将坯料放入电炉内350摄氏度左右恒温24~40小时。
(4)烧结完毕外观表面应平整、光滑、洁白,用2万伏电火花检测不导电。
5、结论
通过对搪玻璃搅拌进行外缠绕F4烧结成型处理后的搅拌寿命较原搪玻璃搅拌延长近10倍,解决了长期困挠聚丙烯催化剂生产装置后处理单元的一个难题,实现了装置的长周期稳定运行。F4搪玻璃复合搅拌器已在聚烯烃催化剂行业得到了普遍的推广和应用,给企业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黄建中,左禹.材料的耐腐蚀性和腐蚀数据.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10
[2]金国淼.搪玻璃容器.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10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2A-
0115-01
复习是一个系统梳理的过程,但是很多时候复习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复是伴随着教师的强制灌输和反复训练。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采取形式多样、内容活泼的复习活动,对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浓厚兴趣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轻松自如――边玩边复习
小学生的天性好动,以游戏的形式展开复习,让学生易于接受且能积极投身其中。在复习过程中,教师根据复习内容,设计内容与形式贴合的游戏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活跃他们的思维,同时游戏活动的频繁互动对于学生的交际能力、活动能力也是一种积极的促进。
如,在复习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千克与克》时,笔者精心准备了一些实物材料,布置了“小商店”的复习情境,让学生分组活动,分别充当店员与顾客的角色,在“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和“换一换”的方式中,发展学生估重的能力,巩固对千克和克的表象认知,熟练运用单位换算进行实物交换等。为了保证活动的有序和高效,笔者对扮演店员角色的学生进行了指导,并且对活动细则进行解释和说明,保证在整个模拟情境中每个学生的充分参与和积极思考,收到良好的复习效果。
二、兴趣盎然――边听边复习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将数学知识内容进行串联与重组,编撰成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形式,给他们娓娓道来。学生的注意力能够被迅速集中,在他们所熟悉的故事情境中展开思维活动,通过角色代入感受到为故事人物排忧解难的成功与满足。
如,在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的复习活动中,针对学习过程中学生难以正确区分的“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笔者编撰了《大圣勇闯“对称王国”》的童话故事,用学生耳熟能详的孙悟空形象作为故事主角,在一个个充满想象力的冒险情节中,学生积极地为孙悟空开动脑筋,尽管学生的表述不够准确,但他们活跃的思维中透出空间观念的进步和成长赢得了老师的一声声赞许。在他们帮助下,大圣战胜一个又一个强大的敌人,顺利地解救出“对称王国”的国王陛下,当下课铃声响起时学生们仍然意犹未尽。
三、全力以赴――边赛边复习
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是具有强烈的好胜心和表现欲,在低年级学生身上表现尤为明显。将复习与比赛进行整合,在比赛中进行知识的梳理与温习,学生能够得到老师更多的赞扬和伙伴们的认可,感受到了强烈的自我精神满足。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一些诸如“擂台赛”“接力赛”和“个人表演赛”等形式,帮助学生在节奏明快、气氛热烈的比赛中复习知识、增强能力。
如,在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拼组》复习课上,为了避免知识的机械重复,又不随意拔高教学要求,笔者精心组织了一场图形拼组比赛,让学生分组进行,通过摆、拼、剪等形式,将手工制作与数学学习完美结合。学生们提供了诸如飞机、风车等较为复杂的作品,展示了他们与众不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评述,让他们体会到平面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渗透了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其他图形的组成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到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知道平面与立体之间的简单转换,为后继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以点带面――边做边复习
教师要改进复习的内容,调整复习的节奏和步伐,使之更贴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实际。由于时代的进步,学生接纳知识的容量和速度都前所未有,因此以往那种亦步亦趋式的复习势必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采用模块化、案例式的复习方式,精心设计出与复习内容契合的活动方案,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将活动贯穿于这一段复习进程中,促进他们对于数学学习的持久兴趣。
中图分类号 S15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1-0234-03
石漠化(Rock Desertification)原名“石山化”,指石灰岩山区植被强烈退化后岩石的现象。在我国南方地区碳酸盐岩发育的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下,由于自然灾害或人为干扰造成植被持续退化乃至丧失,伴随而来的水土资源流失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基岩大面积于地表,呈现出一种类似于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过程[1]。同时,石灰岩地区在较大降水量和降水强度的诱发下,土壤不断侵蚀,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2]。
在我国四大地质生态灾难中,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是最难整治、最难摆脱贫困的地区。我国是一个岩溶大国,型、埋藏型,以及覆盖型岩溶的面积总和达344万km2,岩溶区的分布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3,是世界上四大岩溶集中分布片区之一[3]。特别是在我国的西南地区,喀斯特石漠化程度已经相当严重[4-5],其型岩溶区是全球三大碳酸盐岩连续分布区之一,石漠化问题已严重制约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的西南岩溶山区是全球三大岩溶集中连片区中面积最大、岩溶发育最强烈的典型生态脆弱区[6]。
从地质构造上而言,重庆市地处四川盆地东沿,位于大巴山断褶带、川东断褶带和川鄂湘黔隆起褶皱带,地势崎岖、群山连绵、沟壑纵横、峰峦叠嶂,生态系统异常敏感与脆弱,是我国重要的石灰岩分布地区,碳酸盐岩出露面积3.20万km2,占区域幅员面积的38.9%。重庆市境内40个区县中有37个区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石漠化,主要集中于渝东北和渝东南各区县市,其中碳酸盐岩面积占土地面积50%以上的区县有万盛区、南川、武隆、彭水、黔江、酉阳、秀山、巫溪和城口[7]。另一方面,重庆石漠化地区的地质地貌、水文、土壤和植被具有特殊的生态环境特征,如生境基岩、土体浅薄、土壤渗透严重、保水性差、土壤生态脆弱,加之石灰岩地区的岩溶生态系统具有环境因子的利弊兼容性、生境的多样性和严酷性、水分亏缺的异质性和派生性、环境的脆弱性和改造的艰难性[8-9]等,重庆地区石漠化问题已日益突出。同时,重庆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是全国石漠化综合治理重点区域之一,近年来局部区域虽得到一定程度的治理,但总体趋势仍在加剧。全市所有16个贫困县和366万贫困人口的95%均集中在岩溶石漠化地区。在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的矛盾下,来自人口和资源利用的双重压力使得重庆市石灰岩地区面对严重的石漠化现状。因此,石漠化治理已成为重庆岩溶地区当前生态与环境建设的首要任务之一,有效治理重庆岩溶石漠化、恢复其生态植被至关重要。
本文立足于重庆,在综述国内外对喀斯特生态系统的石漠化治理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3套我国目前采取的主要的石漠化治理措施及模式,并针对岩溶石漠化山地治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一定的解决办法,旨在为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的生态恢复和治理提供参考。
1 国内外石漠化治理进展情况
由于岩溶区的生态脆弱性,近年来,世界各国开展了一系列有关岩溶地区的石漠化研究治理工作。例如,从20世纪30年代起,加拿大政府开始在其东南部的布鲁斯(Bruce)半岛实行退耕还林制度[10];日本在秩父地区采取了工程措施恢复石灰岩植被;澳大利亚用桉树治理岩溶地区盐碱化;法国以岩溶区建畜牧业基地;美国对田纳西河流域石漠化开展综合治理与开发;瑞士则充分利用岩溶山区的景观资源发展旅游业等[11]。纵观各国,欧洲偏重岩溶区的矿地恢复,北美偏重岩溶区的水体和林地恢复,而新西兰和澳洲则以岩溶区的草原管理为主。总体而言,国外对岩溶区石漠化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已总结出一批较为成熟的石漠化生态治理模式。
我国对石漠化生态治理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围绕云南、贵州、广西等地的石漠化治理模式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效果。我国科技工作者和当地干部群众一道,努力开发岩溶山地退化生态环境的综合整治技术,具体包括表层岩溶水调蓄与开发技术、土壤改良与生物培肥技术、造林技术、栽培技术等。多种不同类型的整治模式的采用获得了局部区域石漠化治理的成功,如节水农业型、林业先导型、异地移土型、上保中治下开发型、流域单元治理型、坡面生态工程型、环境移民型等[12]。但是,这些研究大多规模小、不系统,缺乏持续性,因而尚未形成地方群众能普遍接受的综合技术体系,石漠化生态治理过程中的一些关键科技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
2 我国目前采取的主要的石漠化治理措施
大量研究认为,岩溶区生态环境建设和石漠化治理的首要任务是植被恢复和重建[13]。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常用的主要途径有2种:一是人工造林,即在破坏彻底、深度退化、土壤较少、自然恢复潜力较小的地段进行客土造林;二是封山育林,即对不能采取人工造林的地段,如石面、石缝、石沟等各种小生态环境,采用封山育林的方式恢复植被[14]。目前,石漠化治理的方式主要采取生物措施、工程措施以及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生物措施主要是通过人为方式恢复地表植被,是恢复和重建岩溶石漠化地区的主要措施;工程措施主要用于防止岩溶石漠化地区的水土流失。对严重退化的岩溶石漠化区域,辅以工程措施、改善环境是非常必要的。山地石漠化的生态工程大体可分为调节型与修复型2类。
目前,我国较为成功的针对不同石漠化程度生境的植被恢复模式主要有如下3类。
2.1 岩溶石漠化山地封山育林的植被恢复模式
岩石率在70%以上的石山地区,土壤很少,土层极薄,地表水极度匮乏,立地条件极差,基本不具备人工造林的条件。针对如此区域,采取全面封禁的技术措施,减少人为活动和牲畜破坏,利用周围地区的天然下种能力,先培育草类,进而培育灌木,通过较长时间的封育,最终发展成乔、灌、草相结合的植被群落,提高乔灌草藤覆盖率,控制土壤侵蚀,保持水土。在石漠化发生的初期,利用生态系统具有的自我恢复特性,采取封山育林的办法效果明显。如广西壮族自治区马山县石灰岩溶区封山育林3年后,植被覆盖率提高10%~30%,6年可基本达到郁蔽[15]。一般喀斯特石质山地封山育林3~4年后,群落盖度将平均增长32.8%[16]。
2.2 岩溶石漠化山地乔灌混交防护林的植被恢复模式
岩石率为50%~70%的半石山及部分条件相对较好的石山,土层相对较厚,存在部分灌木或具有天然下种的条件。对这类地区采取天然更新、人工造林相结合的措施,通过“栽针(叶)、留灌(丛)、补阔(叶)”或“栽阔、抚灌”的措施形成复层乔、灌、草混交林,人工造林的树种可兼顾当地有经济价值的用材树种、薪炭林,甚至油料林。此外,人工栽种适宜当地的乔、灌乡土树种可以明显加速植被的正向演替进程,有利于对岩溶石漠化地区的生态恢复。例如,金小麒[17]表明,在贵州省凯里、黄平等地的白云质石灰岩山地的恢复植被实践中,由草被演变为藤刺灌丛约8~10年,再演替为萌生灌丛约7年,再演替为疏林7~10年,进而演替为喀斯特森林又约9年,即由灌丛草被演替为喀斯特森林需要35年。
2.3 岩溶石漠化山地生态经济林的植被恢复模式
岩溶山地中下部地区坡度相对平缓,裸岩率一般在30%~50%,有一定的藤刺草灌甚至乔木树种分布,自然条件相对较好,因而在这种地区应以种植经济树种为主,通过以生态经济型林草为核心的植被恢复重构岩溶石漠化山地顶级植被群落,改善岩溶石漠化山地的生态环境。例如,在贵州岩溶石漠化地区,建立以喜钙、耐旱、水土保持效果好的多年生植物——顶坛花椒(Zanthoxylum planispinum var.dingtanensis)为主,具有喀斯特峡谷特色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已成为恢复与重建喀斯特峡谷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同时,还可通过栽植高抗高效益型物种,如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桑树(Morusalba)、香椿(Toonasinensis)、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等石漠化地区优良适生植物种类,加快石漠化地区的治理进程和成效。
3 岩溶石漠化山地治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尽管社会各界对我国岩溶石漠化问题高度重视,并针对不同岩溶环境类型及石漠化发育程度采取了相应的生态和工程治理措施,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岩溶石漠化治理成效并不明显,不少岩溶地区的石漠化仍在不断加剧。与之相反,国外的岩溶石漠化治理成效却已相当明显。纵观多年来国内外的岩溶石漠化治理进程,不难发现,导致我国岩溶石漠化治理成效不显著的关键原因是缺乏真正实质性的喀斯特生态系统综合管理。
喀斯特生态系统综合管理(Integrated Karst Ecosystem Management),是将喀斯特生态系统的土地、水、生物资源和土著居民进行综合管理的策略,目的是采用一种公平的方法促进喀斯特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持续利用[18]。喀斯特生态系统综合管理要求综合对待喀斯特生态系统的各组成成分(包括土著居民),综合考虑社会、经济、自然(包括环境、资源和生物等)的需要和价值,综合采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综合运用行政的、市场的和社会的调整机制,来解决喀斯特生态系统的资源利用、生态保护,以及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以达到创造和实现经济的、社会的和环境的多元惠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因此,喀斯特生态系统综合管理特别强调生态环境正义、生态环境公平(包括代内公平、代际公平、种际公平和区际公平)与生态环境秩序(包括维护生态安全和生态平衡);生态基础制约与环境承载力有限;热爱自然、尊敬生命和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人和谐相处等原则和理念。因此,必须通过系统分析,界定和识别与特定喀斯特生态系统相关的多个利益相关体,采用恰当的激励机制,充分吸纳各个不同层级的利益相关体最大程度地参与喀斯特生态系统的综合管理。同时,运用人与自然耦联系统(Coupled Human and Natural Systems,CHANS)理论[19]来探明喀斯特生态系统中,人与喀斯特生态系统在时间层面、空间层面与组织层面上的耦联关系,着力提高当地群众的理解接受能力与运用环境友好型的持续性管理方式的能力,在充分考虑喀斯特生态系统自回复力(Ecosystem self-resilience)的基础上,采取切实有效的适应性管理方式(Adaptive management),对喀斯特生态系统进行真正实质性的综合管理。
然而,尽管较多的“喀斯特山地退化生态系统综合整治技术与模式”方面的项目工作已被或正在被实施,但未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喀斯特生态系统综合管理的要求。就我国岩溶石漠化地区的实际情况而言,切实解决好当地群众的替代性生计问题乃是喀斯特生态系统生态恢复的重要前提。
4 展望
石漠化问题已在全球范围内日益突出,并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社会及经济问题。在气候变化加剧、人口快速增长与社会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岩溶石漠化治理将是一个艰巨而长期的过程。尽管已有一些成熟的岩溶石漠化治理技术方法,但只有把喀斯特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充分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方资源,科学地进行综合开发治理,方能最终达成石漠化生态系统正向演替的目标[20-21]。
5 参考文献
[1] 王世杰.喀斯特石漠化概念演绎及其科学内涵的探讨[J].中国岩溶,2002,21(2):101-105.
[2] WAELE JD,PLAN L,AUDRA P.Recent development in surface and subsurface karst geonmorphology:An introduction[J]. Geomorphology,2009(106):1-8.
[3] 袁道先.岩溶石漠化问题的全球视野和我国的治理对策与经验[J].草业科学,2008,25(9):19-25.
[4] WANG S J,LIU Q M,ZHANG D F.Karst rocky desertification in southwestern China:geomorphology,landuse,impact and rehabilitation[J]. Land Degradation and Development,2004,15(2):115-121.
[5] HUANG Q H,CAI Y L. Spatial pattern of Karst rock desertification in the Middle of Guizhou Province,Southwestern China[J].Environmental Geology,2007,52(7):1325-1330.
[6] 苏维词.中国西南岩溶山区石漠化治理的优化模式及对策[J].水土保持学报,2002,16(5):24-27.
[7] 李阳兵,王世杰,容丽.西南岩溶山地石漠化及生态恢复研究展望[J].生态学杂志,2004,23(6):84-88.
[8] 喻理飞,朱守谦,叶镜中,等.退化喀斯特森林自然恢复评价研究[J].林业科学,2000,36(6):12-19.
[9] 彭建,蔡运龙,何钢,等.喀斯特生态脆弱区猫跳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J].山地学报,2007,25(5):566-576.
[10] FRANCIS G,WHITELAW G. Biosphere reserves in Canada: Ideals and some experience[J].Environments: a Journal of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Revue,2004,32(3):1-26.
[11] 章程,袁道先.GCP448:岩溶生态系统全球对比研究进展[J].中国岩溶,2005,24(1):83-88.
[12] 李阳兵,高明,谢德体,等.重庆岩溶山地土地类型及其评价[J].西南农业学报,2004,17(6):750-754.
[13] 郭柯,刘长成,董鸣,等.我国西南喀斯特植物生态适应性与石漠化治理[J].植物生态学报,2011(10):991-999.
[14] 王荣,蔡运龙.西南喀斯特地区退化生态系统整治模式[J].应用生态学报,2010,21(4):1070-1080.
[15] 卢立华,黎明,黄永标,等.广西马山县石灰岩溶区生态重建技术研究[J].广西林业科学,2003,32(2):88-90.
[16] 祝小科,朱守谦.喀斯特石质山地封山育林效果分析[J].林业科技,2001,26(6):1-4.
[17] 金小麒.喀斯特地区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分析[J].贵州环保科技,2000(1):42-45.
[18] 江泽慧.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2-12,23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