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17 13:49:2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计划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受生理与心理因素的共同影响,初中生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其个人兴趣和情绪的影响。因此,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其学习积极性,从而增进学习效率。因此,探析如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激发、培养、保持、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真正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建设卓越高效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等一系列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意义
数字时代下信息化的“浪潮”汹涌澎湃,我们深切感受到传统教学的“捉襟见肘”,教师几乎很难顾及或是完整实现因材施教,在以往“满堂灌”式的教学中,个性化发展往往是一纸空谈。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学变革带来了契机,多媒体技术和信息网络越来越频繁地被用于辅助课堂教学。同时,各类新知识、新概念、新方法层出不穷,使得每一个处于社会中的个体都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才能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及各种挑战。此形势下,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也就顺势成为教育研究重点关注的对象。
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常态问题
1.缺乏应有的重视度
现实中,部分教师对于信息技术课程存在认知偏差,认为其只是副科,所以在教学设计上敷衍了事,在教学的过程中也疏于对学生进行有效正面的反馈,导致信息技术教学流于形式,学生很难学到真正实用的知识;再加上部分学生认为这门课学得再好,对中考成绩也不会有任何帮助,因而始终带着这种想法去学习,效果自然低下。
2.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学习兴趣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也最终影响了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动力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是信息技术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讲理论,学生鲜有兴趣听,再加上教师教学方式的单一,则进一步导致课程缺乏趣味,无法激发学习热情。
3.教学硬件配备不全
客观地说,虽然现在各级政府已加大对学校硬件设备的投入,但仍有学校没有配备与教学计划相搭配的多媒体教室及计算机。“僧多粥少”的现象导致学生实践能力不均衡,积极性也因此颇受打击。同时,硬件设施的短缺也导致部分课时被压缩,从而进一步“恶化”了教学质量。
三、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具体方法
1.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能力
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其个性和主体性。因此,在素质教育理念引导下的信息技术教学就必须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打破以往单纯由教师口述、演示,学生效仿操作的教学模式,尽可能地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关于这一点,笔者认为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应采取诱发探索式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探索中掌握知识、在合作中研究学习。对于很多刚开始接触计算机的学生而言,其最初触摸到键盘和鼠标时的感觉是兴奋的,面对电脑屏幕上的每一个图标都怀有一种好奇心理。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教师应先讲述“桌面”以及“鼠标”这两个物象在计算机操作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然后为学生布置如下的作业,让其自行探索完成:“桌面上一共有多少图标,用鼠标点击这些图标之后会发生什么?”“哪些图标点开之后会产生新的链接?”“哪些图标点开之后出现的是操作界面?”而要解答上述问题,对学生来说唯一的办法就是亲自动手去探索,教师要予以适当的引导和鼓励,让学生勇敢地去探索信息技术相关知识。
2.采取多元教学形式结合学以致用,升华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兴趣
现今的初中生特别是八年级学生因年龄所致,喜欢新奇事物,热爱电脑或手机游戏。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把游戏教学作为信息技术教学的突破口,为学生的学习创设轻松、愉悦的环境。如在讲授关于Word中如何编辑排版文字时,教师可以采用游戏竞赛的方式来进行指导,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接力比赛。首先,让第一位学生打开名为“计算机发展史”的网页,将该网页上的文字复制到新建的Word文档中去;然后让第二位学生按照之前的格式要求将文章格式、字体都调整好;最后进行小组评比。除上述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纸牌、迷宫、拼图、坦克大战等电脑小游戏,来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
3.巧用任务驱动法拆分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的很多内容都可以分解为一个个具体而有趣的任务。采用任务驱动法为教学模式,其教学设计首先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在充分了解班级学生的知识水平、个体特征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设定能够满足学生多方面、多层次需要的教学内容。其次,要重视学生兴趣方向,课程任务要具有趣味性,如利用分小组比赛、游戏、角色扮演等多元形式。最后,要明确这一节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以此设置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自主思考,或是上机实践探索,自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4.善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与教学手法,推动教学内容的整合与创新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成为初中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微课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凭借其快速、方便、自由、高效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各学科教学中。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微课视频将教学内容相关的文字、图片、动画、声音、视频等集中展现给学生,并配以教师的讲解,帮助学生在视频欣赏的过程中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提升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兴趣与效率,从而取得更为显著的教学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教师不参与讲解的视频部分,在微课视频制作时应在视频中加入文字注释,在有文字的视频片段应放慢播放速度,帮助学生进行理解与记忆,便于更好地掌握视频教学的内容。
5.加大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建设力度,保障信息技术课程顺利开展
这里所谓的“资源”包括课程资源、学科资源以及能够帮助学生展开自学的各类优秀的试题资源。课程资源主要指能够维系课程实施的各类因素以及直接或间接的实施条件。笔者认为教学资源的规划与收集,学校方面要予以重视,加大对资源建设的投入,多方位、多渠道地收集和汲取;同时加强学校和企业、学校和学校之间的战略合作,积极引入具有就业指向的、能为学生未来职业生涯规划予以帮助的专业性素材内容,为学生信息化技术学习开阔视野和建设应用平台。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更要让学生能够应用一定的信息技术来处理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兴趣因素”的作用,深层激发学生兴趣因素,为构建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当前,数字化资源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现代教育逐步实现从传统教育向数字化教育的跨越式变革。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数字化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基于此,笔者结合多年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经验,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就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数字化资源的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并就如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合理应用数字化资源提出了相应的观点和应用策略,以期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数字化资源的特点
1.教材多样性
以往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虽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习掌握计算机的基础应用,但是很多教师都是依靠课本进行讲解传授。学生练习时,也是看着课本上的步骤进行操作。与传统的教学资源相比,数字化教学资源可以以数字化幻灯、数字化投影、数字化音频、数字化视频、数字化网上教学等方式在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环境下运行,其多样性能够将教学内容清晰明了地呈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在课堂上直观地进行视听学习。
2.信息及时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纸质教材的弊端凸显。通常一项新技术或者一个应用程序的产生、更新升级往往在几个月甚至几天内实现,而纸质教材的更新速度远远跟不上这些新的信息技术的更新速度,纸质教材在内容的更新方面越来越显示出其滞后性,无法给学生带来更先进、更新颖的教学知识。而数字化资源可以及时更新教学信息,为师生提供最前端的信息技术知识。
3.资源共享性
数字化资源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远程传输,将全世界的信息资源汇聚起来,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教师和学生可以在任何一网计算机上访问教学资源网站,运用相应的搜索引擎快速寻找信息资源,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同时,师生还可以将自己制作的资源(如电子作业)加入到数字化资源库中,采取多种信息处理方式对其进行运用和再创造,实现资源共享。
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数字化资源的合理应用策略
1.激发学习兴趣
笔者在多年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喜欢信息技术课,但是他们在课堂上并没有认真听讲,而是将信息技术课当作娱乐时间,对于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兴趣不高,课堂学习效果也不好。教师可以借助数字化资源,增强课堂学习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例如,“无处不在的信息――信息的概念”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信息的概念、知道信息的传输及获取方式、了解信息的重要性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等。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时,给学生展示新闻联播、天气预报、广告等视频片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生活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无处不在,在学生头脑中建立信息的传递有不同方式的认知。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信息?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呢?让学生互相探讨交流,学生可能会回答,“老师给我们讲课,让我们学习知识”“新闻联播播报的新闻,也是一种信息”等,让学生自主说出不同方式传递的内容为信息,培养学生收集、加工和公布信息的能力,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创新思维
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们通常的教学方式是:依据课本给学生讲解信息技术知识,某种效果实现的方法和步骤,然后让学生按照步骤进行操作练习,学生依赖教师的讲解思路和指导方法进行学习,缺乏创新思维。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数字化资源,可以利用数字化资源的灵活性和智能化,给学生充分的学习发挥空间,让学生大胆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例如,教师在讲授网页相关知识时,知识量比较大,知识点也比较多。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网页布局、规划流程、网页设计的基本知识后,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尝试做一个网站,在保证网站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基础上,不限制学生对设计网站的主题、结构布局和内容要求,评比出谁的网站设计新颖、创意性强。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思考:要做一个什么样的网站。举一些不同风格网站的例子如社交网站――QQ空间、购物网站――淘宝商城、新闻网站――凤凰网等,不要求学生能做出与之媲美的网站效果,给学生一个思考的思路。然后让学生思考把什么内容放到网页上,通过什么途径收集网站所需的内容,添加一些什么信息能够美化网站,充分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3.开展针对性教学
数字化资源不必像课本教材那样拘泥于书本文字,它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扩充课堂教学的容量。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数字化资源的丰富性和便利型,针对不同学生的学校能力和学习特长提供不同的教学信息,选择最恰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极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例如,在学习Word页面设计的内容时,有些学生可能之前没有接触过相关的知识和信息,而有的学生则在课外已经对相关知识熟悉掌握。如果教师采用“大锅饭”的教学方法,给大家统一讲授,都从最基本的Word基础知识讲起,势必会让一部分基础好的学生对课堂教学感到厌烦,浪费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所以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向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教学信息,_展针对性教学。比如无基础知识的学生,按照原本的教学计划进行学习和练习;基础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他们的计算机端发送进阶阶段的学习任务,对不同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和指导,提高学生自身的存在感和被重视感,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4.优化教学内容
众所周知,科技不断在发展,一些新的知识、技术产生,相应的一些老旧的知识或技术就会被淘汰。信息技术教学领域有这样一种说法,即所学的知识都是过时的。这种说法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纸质教材的滞后性,它的这一缺陷注定其不能及时有效地更新教材内容。学生在学习时,学的是“过时”的知识。数字化资源的及时更新优势,可以让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具备有效性和时效性。例如,信息技术教材中关于Flash知识,其讲解的AdobeFlash软件版本比较老旧,与当前更新的版本软件界面、功能插件等方面都存在一些差异。虽然学生通过学生旧版本也能学到一些基础知识,但是学生后期在软件使用时,一些学过的但是已经淘汰的旧版本功能“无用武之地”,还需要重新了解学习新版本软件的功能。借助数字化资源,教师可以很方便地跟学生讲授新版本、新知识,引入最新技术和理念,让学生的学习跟上时代步伐,掌握前端信息技术知识。
综上所述,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当紧跟科技发展,结合学生实际,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合理应用数字化资源,借助数字化资源的教材多样性、信息及时性和资源共享性,优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开展针对性教学。通过多种举措,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4.165
1 引言
初中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对于操作性的要求很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把理论知识掌握好,还要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能自如地应用各类初中信息技术软件,自行去解决初中信息技术实际中出现的硬件问题,这样才能算是真正把这门课程掌握好。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行一体化有助于提高学生在这门课程上的实践能力,能有效地辅助学生更快更好地将这门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结合好。
2 初中信息技术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提出
以往传统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受到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和多种外界因素的阻挠,使得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的发生了偏差,让很多学生在学习初中信息技术主要目的都仅仅局限与通过考级这样的狭隘目标上,而不是想法设法学好初中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然后将其辅助应用于自己的主修课目中。传统应试的传授教育模式中依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以下就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做简单的讨论说明,以针对这些问题从侧面看出提出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
第一,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没有很好地去提及初中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对于其他专业课程的帮助,在这种课程与课程之间缺乏系统性的教学模式底下,学生学习的内容缺乏联系性的同时也缺少了实用性,教学目的没有真正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
第二,传统的教学过程不具备基本的针对性,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掌握的程度不需要去到专修的水准,因此他们所应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也应该有所差异。但过往的教学过程只是一味向学生灌输课时安排好的教学计划,而没有真正顾及到初中生在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上真正需求的知识量,而使得教学无法达到真正的教育效果。
第三,陈旧的教学模式不单单是严重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较为抽象的理论知识单方面灌输,既打击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让学生的学习个性被大大压抑,使得学生对于学习缺乏一定的积极性,直接影响了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
第四,现实情况反映学生在过去的教学模式下学习初中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是先学一个课时的理论课,然后在下一次上课时再学一个课时的实践课,但往往在下一次的操作课时学生基本上已经把上节课的理论忘记得七七八八了,这时候又需要老师把理论知识大概讲一次,这样一来既浪费了教学时间又不能保证学生掌握好,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现象大大影响了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
3 如何实现初中信息技术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针对以上论述传统教学方式中出现偏重于理论灌输,或者是理论与实践产生严重脱节等等造成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无法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的一系列问题可以看出,要提出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理实一体化的改革很必要。以下探索几条关于如何实现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理实一体化改革的必要条件。
第一,要实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首先在硬件这方面着手,在能保证师生都有电脑操作的硬件前提之下,配备上教学使用的电脑软件,让教师在讲述理论的同时给予学生实际操作的演习,把理论知识实际化。做到在讲述完理论教学而学生印象清晰之时就能自己动手操作一次,加深其对理论知识的巩固,而又能做到理论与实践得以联系在一起。现如今的教学中的一些具体案例说明,在中学电脑机房配备上了良好的软硬设施后,学生学习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效果显著提升了。单单从学校的学生考级情况来看通过率甚至可以超过90%以上,学生对于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上理论知识的掌握变得更加丰富,更扎实,这有助与学生对初中信息技术的独立操作过程得到帮助。
第二,开发创新一本符合学生使用的教材,这就像是学好初中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基础。教材所编写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甚至到教学内容都是要围绕着学生在学有所成之时能与实际社会接轨的目的进行。教材还必须注意到按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进程要求进行编排课时内容,让教材加入更多实践性内容,使其变成真正的实用性教材。
第三,实现理实一体化的重要一步在于全面开展实践课程,目前在许多学校为了培训出符合社会适应性人才应用的条件下,在初中信息技术的基础教学上增加了实践性的课程教学。改变课时中理论与实践所占有的比例,增重操作性教育。如某初中就选了两个班级进行试点,教师依据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特点把教案安排成以下几个环节:
①学习目标(包含了信息技术的理论以及实际操作知识,还有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与学习态度)。
②学习的重点难点分析。
③教学环节以及时间上的安排。
预习展示环节:
学生自主学习占15分钟,老师讲授以及操作展示占20分钟,最后进行点评占10分钟;
提升展示环节:
给予学生自主交流10分钟,然后进行拓展延伸教学占20分钟,最后用15分钟进行达标检测。
在这两个试点班级采用这样的教学模式两个多月以来,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以及态度都有所改善,同时在掌握知识的方面也变得更加扎实,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有所提升,故此这所中学就对这种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方案,积极推广到各个班级上,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上不再感到特别吃力与乏味。
4 结语
初中信息技术实现理实一体化改革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成为一名适合时展,动手能力强的技能型人才。理实一体化的课程改革后,在这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下显著的优势和改革心得体会就是能让学生更好地找到学习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真正目标,在教学中注重了学生为主体的基本要求,能在强调教学质量的同时不忽视提高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的动手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张小军.高职院校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0,(10).
时代在快速发展进步,社会对高素质人才需求量与日俱增,传统教学方式落后于现今教育发展。依托于信息技术开展的多媒体课堂教学,具有着传统教学不具备的优势,体现在教学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综合层面的革新,为数学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营造出快乐学习的教学氛围,体现出新课改发展的重要趋向。数学作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具备着抽象的逻辑性、理论性和系统性等特征,传统教学模式会让初中生产生非形象思维理解的障碍。采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成为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和教学效果的重要支撑。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历,提出以下几个观点。
一、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成为提升学习效果的有效媒介,将会充分调动中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由于年龄等因素的作用,初中生缺乏自控能力,难以进行自觉学习,其学习态度受到学科态度的影响。传统数学常规教学会让学生感觉抽象难懂、枯燥无味、学习疲惫、效率低下。以信息技术为内核的多媒体技术平台,将会给学生带来多元化的兴趣点刺激,让学生大脑保持高度兴奋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更是会在课堂学习时让学生保持最好的学习状态。
譬如在教授“轴对称”时,笔者备课时搜集大量相关图片,其中有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多样的几何图形、可爱的动植物图片等,将其整理并设计成多媒体课件。笔者在授课时,先播放有动听音乐背景的优美图片,在强烈的色彩比对下,带给学生强烈的五官刺激,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通过此种方式,可以让学生从心理层面上消除学习数学抽象知识的抵触情绪,在充分调动学生好奇心的同时,也带来学习的形象思维享受,进而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将会带来显著的学习效果。
二、基于信息化教学平台开辟多元化教学模式,优化教师的教
(一)课程内容具体化
由于初中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特点,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时,很多学生难以在头脑中建立起数学知识框架,无法有效理解数学知识。选择信息技术多媒体平台,采用PPT课件将抽象数学知识进行形象化处理。譬如在教授相似三角形知识时,用动画截图模式导入相似定义。学生操作Flas,切身感悟相关知识,以此强化学习质量。
(二)教学方式多元性
初中生具备着强烈的自尊心和好奇心,这也就要求教师授课中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平台。通过此种方式将静态数学知识有效转化为动态图形,以此让学生产生感官上的刺激。开展课堂教学多元化授课,成为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重要途径,在此种交互式教学的引导下,营造快乐学习氛围,开拓学生学习视野。
(三)教学手段现代化
教师在传统数学教学中常采用四个一教学方式,即一张嘴、一支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教师上一堂课耗费巨大精力,但教学效果却差强人意。选择信息技术多媒体平台,可以提前将教学内容制作成课件,在课堂上使用课件进行教学。此种教学方式也体现出信息技术的辅助功能和时效特点,有效规避板书费时、板数不清、学生误解等问题。教师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显著提升教学的效果和乐趣。
(四)教学过程多变化
初中数学教学基于定义、定理的介绍和学习。这也就要求在采用信息技术多媒体平台时,也要有针对性地探讨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方式;当学生对基础概念有着相应的认知后,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平台,让学生进行巩固性强化学习。采用多变式劳逸相宜的教学方式,在缓解教学压力的同时,也对教学效果起到优化促进的作用。
三、基于信息化技术转变学习方法,优化学生的学
教学活动是体现在教和学的两个方面,单纯以教师为主导或者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活动均不可取。推行新课改教学后,要提出以学生为本体的教学理念,要更加关心学生的学习,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注重知识认知的体验,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优化。现阶段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时,既要关注授课方式的完善,也要让学生提升学习的效率,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关注数学思维的把握,若以学生的角度分析,能够让学生领悟学习方式,达成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变化。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让学生的学习方式出现新的变化。
(一)化抽象为形象,有效化解教学重难点
初中数学课以抽象知识为主,初中生思维以具象为主,数学知识对思维锻炼会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但也会造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惑。采用信息技术的方式,能够让课堂的数学知识和丰富的生活紧密相连,搭建形象生活和抽象知识间的联系,将抽象的知识变成形象的能力,学生可以在形象直观材料的欣赏中,高效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
(二)化静态为动态,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传统数学教学体现出的是静态学习过程,与之相对应的是,多媒体技术具有着不可替代的优秀教学辅助效果,通过多元化、立体式和形象化的课件处理,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强化知识获取的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教学技术对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产生重要的冲击,传统初中数学教学呈现出静态教学特点,课堂显得枯燥乏味,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在新课改背景下以多媒体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教学方式考量初中生学习的实际心理以及客观特点,针对数学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安排,科学、有效、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在充分发挥其教学优势的同时,也会给初中数学教学带来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一、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上的优势
(一)信息技术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依靠“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书”进行说教式的教学,媒体运用单一,学生容易产生疲劳感、乏味感。如何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可以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增设疑问,巧设悬念,使学生更多地观察、实验和主动地思考,有利于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O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学习。让目标在学生心中更明确。
(二)信息技术有利于化解教学重点和难点 。计算机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弥补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利用这个特点可处理其他教学手段难以处理的问题,并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直观印象,为教师化解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同时,计算机多媒体的动态变化可以将形与数有机结合起来,把运动和变化展现在学生面前,提供丰富而动感的图像、图形,生动、直观、形象,展现出一个精彩纷呈的数学世界。
(三)信息技术能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上数学课总是离不了要画图,这些作图中有部分是机械的、重复的,有些还相当繁复,并且有时作图本身对达到该节课的教学目标的意义并不大。如画各种立体图形(球、圆柱、圆锥、长方体、正方体等)和一些平面图形,若利用专门的作图软件,一个菜单命令就成了。又如在“二次函数”图形与性质的教学中,利用计算机画图软件对y=ax2的图形与性质的学习到y=a(x-h)2+k 图形与性质的学习,根据软件中的动画演示,简单、明了,又直观、形象的明白其中的数学原理就是“图像的平移”,学生很快就对两个函数图像之间的转换有了更深的理解,提高了学习和教学的效果。用计算机代替老师、学生做这些工作,既彻底减轻了负担,让教师、学生把精力和注意力用到更高层次的教学和学习环节中去,同时也有助于师生更了解和熟悉信息技术,使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二、信息技术在与初中数学整合教学中的作用
(一)信息技术可以作为信息处理的工具 。在生活中我们总是会利用各种信息,经过对信息的加工选择出有价值的信息,而且这些信息是要储存和传递的。在数学整合的教学实施中首先需要将教学内容信息化处理,形成学习资源,利用信息化环境展开教学,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最终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信息技术为数学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背景资源,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的协同作用而更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
(二)信息技术可以展示和发展数学思维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思维学科,数学活动的核心是数学思维。数学具有鲜明的特点,数学概念高度抽象、数学语言科学简洁、数学逻辑体系严密、数学思想方法深刻。当我们在抽象思维遇到障碍的时候,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直观形象的展示数学对象,而且还可以展示数学对象的构造和变化过程,反映出数学本质、展示出数学思维。因此,信息技术使得数学对象形象化,使得数学关系明显化,能够展示和发展数学思维,帮助我们理解和把握更高层次的数学对象,展开高水平的数学思维活动。
(三)信息技术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在教学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可以作为方便的教具,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作课件创设教学情景,也可以使用现成的课件、资源库,综合利用各种资源,选择能够揭示所需问题的数学本质的资源组织教学,形象直观地演示数学对象,动态得展示数学关系,揭示数学本质,表达数学思维,创设出展现知识的产生、发展、变化发展的数学情景,吸引学生主动进入学习情景去感知、理解、建构数学的意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
三、信息技术在与初中数学的整合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应以学生为主体。要认识到,信息技术是使学生更有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一种工具。强调信息技术要服务于数学学习,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要以服务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变辅教为辅学。我们经常看到有的教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去做一个课件,一节课热闹下来,学生什么收获都没有教师的教学活动应以建构一个学生乐学的情境为原则,因而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发展智能,在所开展的整合研究中,我们反对一节课一个课件演示到底、搞黑板搬家式的课堂教学。只考虑教师的方便,什么课都搞成电脑演示,那么将会适得其反。使用信息技术的出发点是利用好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学生思维,利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
(二)应与传统教学优势互补 。整合既要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与传统教学优势互补。一讲到整合,我们老师就以为每节课都要用电脑来教和学,其实整合后的教学活动不应理解为全堂上机或多媒体演示,不应忽视书面表达和口头交流,不应忽视阅读、计算和证明。同时,学生的活动不应是自由活动,要讲究实效。整合,并不是另起炉灶,而是把各方面的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在我们开展的整合研究中,在学期初就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对一些用传统方式来教,效果一样或更好的,我们一定用传统方式来教。
中图分类号:G633.67?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7-0225-02
20世纪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主任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一书给人类的生存与思考打上了新的时代烙印,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经带来教育的革命。在中小学教学科目中,在信息技术与这些科目的整合过程中,信息技术课起着重要的基础和示范作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数字化”对其他科目也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通过几年的探讨,结合本人开发的《信息技术课堂助手》系统为例,谈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数字化”。
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现状
从2002年起,全国中小学均已开设信息技术课,各级各类中小学校都配备了多媒体网络微机室。经过多年磨练,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能力、专业知识水平均有大幅度提高,部分教师已经成长为学者型或专家型教师。各种教学资料、教学软件、管理方法、教学理念丰富多彩,可以说现在的信息技术课生机勃勃。可是信息技术课课堂教学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对学生的评价。用考试和测试软件能方便地检测学生成绩,但是不能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不能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不能检测“学生是否学会学习”,“学生能否自主学习”。也有些教师提出不用考试而用“电脑制作”,用“学生电脑作品”来评价学生的学习和信息素养,我认为这种方法虽然比考试的方法有了进步,但仍然有缺陷,也就是说教师评价的也只是最后的结果,看不出学生制作的过程中出现的挫折、解决的方法、创新思维的获取等,所以说这种评价方法也不全面。
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数字化”的可行性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数字化”系统的软硬件配置的可行性:现在所有中小学微机室软硬件配置均已达标,并且已实现联网功能也就是说每个微机室都是一个局域网,在硬件上已具备了课堂教学“数字化”的可能。微机室操作系统都采用WINDOWSXP以上版本并且配备了常用应用软件。实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数字化”的基础软件环境也是可能的。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数字化”系统开发的可行性:首先,现在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数据库软件日趋成熟,教育软件的开发一日千里,所以从技术上实现是可能的;其次,经过多年进修学习,现已涌现出很多专家学者型信息课教师,他们有着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和高超的软件开发技术,相信在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下可以成为合格的开发成员或顾问人员;第三,开发出成熟的、功能强大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数字化”系统,并可以延伸至信息技术学科以外的其他学科,有着乐观的商业前景。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数字化”系统应用的可行性:全国有着数量巨大的中小学校,信息技术课堂“数字化”系统有着广泛的用户群。广大学校领导渴望有效的课堂教学的改革成果;广大信息技术教师渴望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对学生学习过程做出客观的评价,同时渴望降低劳动强度从繁重的教学工作中解放;广大学生渴望客观的评价体系,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数字化”系统,可以向其他各学科推广,有着巨大的社会效益。
三、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数字化”的主要功能。
1.计算机管理教学功能。这里所说的概念不是计算机辅助教学而是管理教学,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减轻信息教师的负担。主要功能包括:(1)动态提醒服务,即提醒教师教学进度、学生考勤、该对哪些同学课堂提问(最初使用时使用随机点名提问,或让积极举手的同学回答),还包括日常管理如闹钟功能、动态提供当前日期、时间、上课的班级、节次、课代表任务、本日微机室课表等等提醒。(2)提供考试成绩管理、课件管理、教案编辑管理、课堂练习管理、教学后记管理其他教学资源管理等功能。教案和课件应按课时编号。(3)提供学生签到功能,计算机随机点名提问功能,计算机根据课堂提问次数及回答问题情况智能点名功能。(4)提供教师查询功能,能查询教学进度、特殊情况、班级情况以及每个同学的日常表现记录。(5)提供机器使用情况、维修情况记录及其他功能。
2.详细记录学生的成长历程。记录每节课,每个学生的各种表现。包括考勤记录,操作练习情况记录,教师课堂提问及回答情况记录,课堂学生示范情况记录,小组讨论情况记录,电脑作品创意情况记录,电脑制作进度及问题记录,学生提问问题记录,学生纪律情况记录,自定义项目记录等等。记录的方式主要以“课堂教学‘数字化’系统”电脑自动记录为主,以教师和学生输入为辅。
3.学期末评估功能。对各种记录都要量化,量化方法可采用10分制或100分制。根据全部同学记录日志,在学期末不但对每个同学评估量化而且对每个班级量化,也对整个年级量化。在对单个学生量化时包括量化得分,还要有按课时绘制的成长曲线。得分情况不必公布,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评估,确定因材施教的方法。
4.系统的开放功能。例如可以对记录的项目管理的项目自定义,既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只使用部分功能,也可以添加新功能。
5.其他人性化设计的功能。如根据当前日期时间,按照课程表自动调用上课班级、学生名单;系统可后台工作(放于系统托盘),不影响屏幕;系统设置简单(只设置时间表、课程表、班级和学生名单等)。
四、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数字化”系统的实现。
系统要求有明确的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进度表;微机室要有固定的课程表、上课时间表;学生在微机室内有固定的机器号;学生名单应包括班长、课代表及各小组组长;教师教案、课件、练习和考试内容或其他资料有相应的课时编号。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新时期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亮点。当今社会是信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而二十一世纪的课堂是信息技术的课堂,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教育不再是“一支粉笔一本书”的传统教学模式,现代教育技术已经进入教学领域,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必然会成为未来教学的发展趋势。初中化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通过各种表现手法将内在的、重要的、本质的东西凸现出来,如抽象的概念,难以观察清楚的现象,不易实现的实验等,进行信息处理和图象输出,在屏幕上实施微观放大、宏观缩小、动静结合。这样,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觉器官参与活动,使学生获取动态信息,从而形成鲜明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形成概念、上升为理性认识奠定基础。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课堂效率。
一、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1、利用信息技术引发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利用信息技术的动画、图像、解说、文字、音乐等多种信息,使学生观其境、闻其声、耳目一新、充分调动了积极性、主动性。如学习绪言时,让学生观看课件录像:高山流水、汽车奔驰、基因解谜、克隆技术、纳米材料等。“视频导入”抓住了学生的眼球。在学习“空气污染”时,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演示工厂烟囱中排放的大量废气;又如:讲原子的构成时,先播放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的资料短片。又如:在讲述二氧化碳的教学内容时,上课开始先播放一段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重要性,使学生对它们又有了新的认识,渴望知道它们是如何制取的,还有哪些性质,有自己想试一试的冲动,给新授知识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心里氛围。
2、利用信息技术扩大演示效果,突破实验难点。许多化学变化瞬间即逝,感官刺激不强。用计算机多媒体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进行模拟实验,可灵活地放大和缩小,加快和减慢化学情景。又如将浓硫酸稀释时错误地把水倒入浓硫酸,可通过动画模拟及伴音得到解决。
3、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体验成功的乐趣。如讲原子的构成时让学生观看flas:居于中心的一个运动着的“球体”几个“粒子”围绕“球体”高速运动。动画模拟“白磷分子”和“氧分子”,再分别拆为原子,最后重新组合为“五氧化二磷分子”的过程。
4、利用信息技术扩大教学容量、辅助学结。如进行实验装置及相关练习部分的复习、比较、小结,用传统的方法把装置图画在黑板上或重做实验,既浪费时间又无新鲜感,如制成课件,按键即呈现出来。也可制作化学实验常见的仪器素材库,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进行组合实验。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有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人机交互、启发思维,声画并茂、激发兴趣,形象直观、增强记忆,因材施教、学科渗透,增大容量、短时高效,互动信息培养合作,拓宽视野、交流反馈等优点。
二、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要恰到好处
运用信息技术是为教学服务的,是辅助教学,而不是教学的主体,这一点必须明确。特别是在当前的初中阶段,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地位是从属的。应用信息技术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
1、信息技术不能替代教师的主导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既不能只顾教师对学生的灌输,也不能让学生脱离教师而单纯与机器交互学习。有的教师认为当今的教育改革就是教学工具的革命,即用电脑取代教师、黑板、粉笔,产生了“电脑万能观”,误认为只要采用了电脑教学,教学中的一切问题皆可迎刃而解。有的几乎整节课都在播放动态的画面、千姿的文字等,可谓十分丰富。教师成了“放映员”,丢掉了“主导者”的地位;学生成了“观众”,丧失了“主体者”的地位。其实,初三学生大多十四五岁,他们的思维正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如果整个过程完全使用信息技术教学,那么很有可能扼杀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形成,这样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2、信息技术不能取代实验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理论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化学理论运用于生产实践的桥梁和中介。化学实验是检验化学科学知识真理性的标准,所以说化学实验是不可替代的。我们主张化学实验尽量让学生亲自操作、亲自观察,让学生获取第一手资料,享受第一感觉。当然对于一些限于条件,不能进行的实验,用信息技术模拟,也是可取的;或者实验中涉及有毒气体的,我们可以事先做好实验的实录,到时再播放。
3、不能照搬别人现成的教学软件
信息技术教学要以优化教学目标为宗旨。使用现成的教学软件,一定要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情况,有所选择和加工,注重择优,千万不要图省事,照搬不误。最好是根据教学情况、学生实际和教者风格自己制作课件。
关键词:
信息技术;化学;课堂;整合
0引言
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之间的整合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使课堂教学多样化和现代化,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他们创造更加轻松愉悦的环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比如,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多媒体是一种现代正在蓬勃发展的新型的教学手段,它集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于一体,能够带给学生最直观最形象也是最直接的感受,生动形象的教学动画或者是视频,图文并茂、色彩丰富的教学课件都能够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课程背景下,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可以向学生们展示化学世界的无限魅力和无尽的精彩。
1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1.1教学方式单一,教师与学生缺少互动:课堂采取教师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教师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单纯地告诉学生,而不去引导他们自己组织问题的答案、自己思考,使学生在课堂上一直处于松懈状态,大脑不活跃,思维迟钝,从而导致学生接受知识难度大,课堂效率低下。教师侃侃而谈,学生沉默寡言,课堂氛围不活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的状态,导致“教”“学”的严重失调,这种课堂学习的常态对学生来说百害而无一利,对于数学这门需要理性思维的学科来说,教师要促使学生大脑处于活跃的状态,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来掌握数学知识。
1.2学生害怕教师,不敢提问:初中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可能会有一些叛逆的行为,教师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往往不苟言笑,令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因此,学生有问题不敢问,甚至在课堂上教师问学生们还有什么问题不理解的时候,也不敢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教师一板一眼的教学方法,在给学生带来威慑力的同时也造成了他们的自卑。在课堂上,学生如果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恰恰说明他已经深入数学学习,或者说他对这个方面感兴趣,这时候就要求教师抓住契机,生动地解答学生疑问,一问一答,更能加深知识学习的印象。
1.3教学方式落后,对新的教学理念认识不足:虽然我国的教育体制已经改革多年,但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许多不如意的地方,数学教学方式仍然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在初中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学理念停留在“一个讲台,一位教师,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致使数学教学枯燥无味,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
2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整合的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传统的教学模式侧重于静态的展示,使化学失去原有的生命力,造成化学教学中那些微观细小的知识难以理解,抽象的知识灌输,让学生失去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在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广泛应用能够让课堂充满活力和生机,提高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采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渲染氛围,借助多媒体设备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利用图片、动画、音乐等形式加深学生对相关地理现象的理解。总之,将信息技术尤其是多媒体技术引入初中化学教学,利于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单一的现状以及学生在课堂上容易疲倦、积极性不高的情况。
3促进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整合
3.1创设情景,提高学生兴趣:新课程背景下,化学课堂中的情景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能够减轻学生学习压力,有利于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掌握化学知识。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将直观的形象、生动有趣的画面、短小精悍的视频等在短时间呈现出来,并且保证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进入课堂化学学习的正轨,使学生成为化学课堂的主体,收到意料之外的效果。因此教学情境的设计十分重要,需要教师灵活应用多媒体教学。
3.2形象演示,变抽象为具体:在初中化学学习过程中,很多知识非常抽象,学生们很难理解和掌握,即使课本上有一些彩色图片或者例子,但这也仅仅是静态的演示而已,难以带给学生们感官的刺激,使学生们对于问题的理解和掌握不彻底、一知半解。在课堂中使用多媒体,能够使知识点形象起来,带给学生们感官的刺激,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3.3模拟化学实验,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入课堂教学过程,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为学生模拟现实中不易操作的化学实验,从而使初中课堂由教师单一授课变为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例如,在一氧化碳还原性知识讲解过程中,可以采用Flash技术来进行虚拟实验,学习了反应原理后,引导学生从试管、玻璃管、酒精灯等仪器中选则仪器进行模拟,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实验装置进行改造。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在生动形象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应该广泛推广和使用。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教师组织安排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共同学习,共同探究的过程中解决问题,提高小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4结束语
现代教育技术在推动教育信息化与实现教育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优势,将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相结合,大力提倡多媒体技术,运用多媒体教学使知识更加生动形象,加深学生们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因此,初中化学课堂推进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毋庸置疑,这也要求教师更应该走在时代的前沿,不断地发展自己,不断探索新的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生一起抓住课堂这个学习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中学习。
参考文献: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已经逐渐被作为选修课普及,但是在我们实际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学生注意力差,对老师要传授的知识不感兴趣。虽然在机房进行授课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还是以讲授为主的方式。在这期间,教师忽略了教学中学生为主体这一概念。其实就目前初中学习技术教学来讲,存在的问题很多,也是最终阻碍其教学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味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在现代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显然已经适应不了现展的需要,而且不能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经济性。在推行的新课标中就已经明确的指出:“鼓励信息技术教师创造有特点的教学”。所以在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方法被使用到了课堂。游戏化教学也是其中之一。
一、游戏化信息技术教学的优点
通过对负有丰富魅力的游戏活动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发展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游戏化教学有助于创设学习情境
在具体的教学中,游戏化教学能够有助于学习情境的创设,因为能够将学科教学内容自然的融入其中。那么学生在这样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中“玩中学、学中做”,能够非常好的与情境交融,对智力和非智力因素能够做到很好的协调。最终产生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机,提高教学质量。并且在这样一种教学情景中,教师能够很好的形成对学生学习的支持与帮助。
2.游戏化教学能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学习和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
语言、数理逻辑、视觉、空间、音乐节奏、身体运动、人际交往和自我反省是组成人类智力的7大基本元素。那么只有真实有效的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才能够更好的让学生实现对多学知识的理解、极易,最终上升到抽象理解层面。所以通过游戏化教学中的形象思维能力的训练,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成长。
3.游戏化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效果
在初中学习信息技术教学中,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形成学习素养,而在学习技术中信息素养所占的地位是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不能仅仅局限于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知道”,更多的应该是能够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熟练的运用,从而实现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而游戏化教学能够从根本上结束技能训练的机械化、单调以及枯燥,最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乐中学,最终达到对学习效率和效果的强化。
4.游戏化教学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人与生俱来拥有的 天性就是玩,在幼儿时期通过模仿、最终轻松的学会母语,学会交流,学会身体的协调,在进入到学校正式教育之后,学生对紧张、枯燥的课堂氛围所取代,那么这样势必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主要会经历生理、安全、交往、尊重、自我实现的需求。而游戏化教学能够以真实、具体、有趣、宽松的情景让学生快乐的融入学习中。
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游戏化教学的应用关键
1.注重趣味性和生活性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中,应该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兴趣爱好,注重体现其趣味性和生活性。由此可以让原本枯燥乏味的学习内容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便于学生理解,最终实现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让学生摆脱被动学习情绪,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能够主动、不自觉的学到知识。
2.调动学习兴趣
兴趣与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初中课程学习来说,能够非常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的。首先学生对于未知或者新鲜的事物多拥有非常大的好奇心。而游戏化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正是迎合了这一点,它能够很好的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们在宽松玩乐的环境中,能够非常有效的学到和计算机软件有关的相关知识,从而开拓自己的思维和视野,提高自己的技能。同时也为接下来的学习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学生在这种环境中一旦真正找到自己的主体角色,他们对学生产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是非常巨大的。
3.加强合作意识
老师和学生在教和学的过程中,能够产生自身的经验和体会,那么加强合作意识能够有效的将师生之间良好的合作性发挥出来,从而实现沟通与共识的良好达成。同时在各要素的相互补充、支持与配合的过程中提高个人理解与集体智慧的价值,尊重与欣赏他人,最终充分发挥游戏活动的作用。
三、应用举例
在进入初中之后,针对学生爱玩的、好奇、好胜的心理特性,和形象思维的方式,老师可以通过设计具有听觉、视觉效果为一体,但是又不复杂的游戏以及故事情节穿插的简单益智类小游戏,来增强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学效果。在这里有一款dreaffitest智力问答系统,它是一种益智游戏软件,与:“开心辞典”相似。它主要是通过电子计算机辅助出题、记分系统。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得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同时可以展开小组竞赛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增强学生互相学习,促使大家共同进步,比如设计题目:
计算机中ROM 、RAM分别指的是什么?
信息技术是初中教学阶段当中的一门重要应用性课程,在对该课程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在教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提升。主题化近年来逐步进入到教师的视野当中,而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主题化教学,就是在相应的知识主题背景下,完成一个个主题带来的众多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研究并掌握信息技术知识的教学。教师在该类教学模式下实施教学期间,应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明确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出发点,开展合理的教学活动。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既更好地掌握了整个学习过程,又培养了学生使用合适的用具、利用合适的学习方法得到知识。
一、以主题化教学为依托,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在运用主题化教学开展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应严格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课堂安排教学内容的框架内,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独立寻找值得研究的命题,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研究的方向,加之教师的合理引导,使得学生能够对初中信息技术课充满兴趣。同时,教师应在教学期间,注重与外界知识的联系,以教授学生的应用方法为主,打破传统条条框框的束缚,真正的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通过主题活动,把信息技术同主题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从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出发,一方面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当中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例如,在对演示文稿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将演示文稿的建立、文本内容的输入、图片的插入、自选图形的绘制填充以及整体的调整、幻灯片播放顺序的调整等进行合理的讲解,使得学生能够对该办公软件的运用形成一定的认识。之后,教师可将以往学生的优秀作品向学生进行展示,给予学生直观的感受。此时,教师可要求学生自主选择主题,自己搜索相关内容制作幻灯片。如此一来,则能够大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充分发挥出自主学习的能力,深入研究所选择主题的内容以及演示文稿的制作方法,提高学习的效果。
二、以主题活动为基地,建立学生学习网站
现阶段,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在我国的普及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对于现代的中学生而言,其乐于从相关网站的当中搜索所需的知识。因此,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将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相关内容,以主题网站的形式建立教学平台,使得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同时,教师还应在主题化网站当中,建立属于学生自己的管理系统,使其浏览记录、学习技术以及疑问等能够详细的保存下来,并实现实时更新,点滴记录学生的学习进程,使其能够对自己的学习状态等有着清楚的了解。此外,在对网站当中所涉及的教学内容进行安排的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比如以家乡特色、旅游、特产或者学校举办的活动为主题,将课本当中的知识以主题的形式进行细化,融入到不同的版块当中,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便利条件。同时,教师还可将外部有价值的教学资源融入到各个版块当中,为学生视野的拓展提供帮助。笔者认为,在主题化学习网站当中,还应开辟供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沟通的平台,让学生能够就遇到的问题随时发问。该版块的建立,还能够使得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及时上传于网站当中,接受教师的指导。
三、以主题化教学为载体,完善主题教学功能
在运用主题化教学模式实施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在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的基础之上,对其相关适用性进行合理的调整,提高其在教学当中所发挥出的积极作用。在对课堂教学的环节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在对界面的吸引程度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更应注重其功能的完善以及操作的便利性。如在当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学习完成之后,应在醒目的位置建立实际案例以及实际操作的链接,方面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其操作能力。同时,主题化教学模式能够涵盖多种教学资源。因此,教师应在对各类资源进行运用的过程中,将其合理的融入到各个版块,避免资源的简单堆叠。
主题化的教学模式,旨在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完善学生的知识系统,提升学生的操作技能。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首先分清主次,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受到外界各个因素的干扰,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教学的内容当中。在现代的信息技术实际教学的过程中,理论知识的教学通常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均在计算机教室内完成相关教学活动。在传统的教学当中,由于学生的年龄相对较小,对计算机各类软件以及网络的兴趣较为浓厚,因此其在听课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浏览网页、网页小游戏等与教学无关的动作,这就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而在主题化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当中,教师将本堂课程的教学任务进行讲解,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从而能够对学生课堂学习时间的使用产生一定的限制。同时,教师还可通过相关计算机系统,对学生的操作进行不定时的抽查,将日常表现融入到最终成绩当中。
总而言之,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当中运用主题化教学模式时,能够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基础之上,明确重点以及难点内容,配合主题化教学网站的运用,能够为学生提供随时学习交流的平台,为其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成健.新课程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研究[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3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