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09 22:43:0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土建中级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图分类号:TM6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由于社会以及科技的快速发展,目前城市化建设的主要元素之一就是土建工程,在这样的形势下,施工单位就一定要完成好土建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等相关工作,同时要将不同方面的管理,比如工程进展、安全以及质量都要有效融入到施工单位的管理系统中。否则,只要没有做好土建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等工作,就会影响到其施工计划乃至整个工程的质量安全,进而阻碍工程项目总体施工管理工作,有时还会对工程的应用功能以及结构安全造成负面影响。
一、土建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规划不完善,进度控制不严谨
工作时间和总体的进度是工程建设中首要考虑的两大问题,有关部门根据其制定总体的规划,然后一步一步进行实施,确保工程建设安全且有序的进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土建施工也紧跟时代的步伐,主要包括总包和分包模式。这个模式的特点是参与方的队伍比较大,环节相对来讲比较复杂,不利于有关进度规划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沟通,进而影响施工项目的进度。因此,针对这个缺点,在施工前,应该首先考虑其施工项目的进度,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和工作人员事先做好科学布置,合理规划。在实际生活中,对于分包过程,如果没有明确其施工的进度,则有可能造成工期的延误,则不能保证总规划的实施。这种现象则会影响工程的投资效益,大大降低整体工程效益。
2、技术和质量控制不足
施工技术无论是设计阶段,还是对于施工阶段来讲,都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施工技术与工程的质量、效率、总体效果密不可分,仅仅相依。然而,在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技术指标上的问题,例如有关材料方面的问题、技术上的缺陷、施工人员的操作不当等这些不稳定的因素。这些技术指标上的不稳定的因素与监督工作息息相关,它们往往会导致监管漏洞的出现。土建工程施工技术涉及范围比较广,包括不同的专业和工种,其中技术问题也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因此,要减少技术上的不足往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重视对主要技术问题的监理与控制;第二、要注重材料方面的管理;第三、后勤方面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第四、要注重外界因素的影响。
3、管理漏洞,机械材料管理混乱
土建施工具有综合性,涉及的范围比较广,例如机械和材料方面,其中二者在土建施工中占有很高的地位。土建施工在管理上往往存在着一系列的漏洞。例如,施工现场的管理不完善,进而导致机械材料的不完善。这主要包括施工车辆或者施工材料放置的位置不对,随意摆放,前者随意放置会影响其他车辆的通行,不仅容易导致机械的意外破坏,而且容易发生事故;后者则会导致施工材料不能及时得到供应,也会出现浪费材料现象,给工程主体带来经济损失。
4、不够重视安全,存在诸多安全隐患
安全问题一直以来是非常受关注的话题,经常会听到“安全第一”的口号,因此要做到减少事故的发生。在当今社会,土建工程的安全问题非常严重。我们知道,矿业发生事故的概率很高,而土建施工行业事故发生率紧随其后,这对工人的身心安全问题构成了很大的威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我国土建施工部门管理上存在着诸多的漏洞,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对安全不够重视,安全生产资金不能及时到位,保障制度没有得到落实,第二、政府监管力度不大,办事效率慢,法律法规方面没有做出相应的处罚,导致土建工程存在着很多的安全隐患。
5、土建工程中的裂缝问题
裂缝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浇筑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发生裂缝的地方主要是墙面和地面两大部分。对于墙面裂缝而言,贯穿性裂缝具有常见性和严重性两大特点,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不同的材料,其线膨胀系数不同,温度的突然变化容易产生裂缝;第二、砌体截面的变化以及应力变化,这主要导致窗下口八字缝和窗间墙的水平缝上;第三、由于温差引起的水平方向的推力,这主要导致整体现浇屋盖下方产生水平缝;第四、由于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产生的斜裂缝。而地面裂缝产生的原因表现在:第一、设计上的失误,导致板厚不够以及钢筋间距过大;第二、由于住宅的面积加大,导致板四周受力不均匀,板角钢筋布置不合理;第三、一些直接的原因,例如施工的天气影响、混凝土质量以及养护、模板支撑的强度、拆模的时间、钢筋保护层与楼面管线复杂等。
二、控制土建施工管理的有效措施
1、科学规划,加强进度控制
在工程施工之前,要对工程进行整体设计,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保证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顺利进行。项目的按时完成,既可以提高投资效益,最大程度保证和拓展投资者的回报率,又可以在最短时期内完成施工进度,提高施工单位在同行业中的信誉度和竞争力。
2、严格控制原材料和机械质量
原材料是工程最基础的东西,工程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原料的质量。因此,施工过程中要严把原料质量关,对于不合规格的产品要及时提出并予以替换,避免因原材料而引发重大的质量问题。在土建工程中,人工,材料,水电等是工程造价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最重要的是材料费用,占所有费用的一半以上。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必须加强对材料的检查和管理,以延长使用年有限,提高机械的使用效率。施工过程中,我们可以参照以下几点进行管理和改正:
(1)施工前,施工单位要根据此次施工的具体项目和预算资金拟定切实的原料和机械类型,在保证资金充足的前提下选用高质量的原料机械。
(2)施工不是一个单一的作业,而是很多部门相互协调完成的,因此,相互之间要合理配合,对原料合理使用,以免造成原料的浪费。
(3)工程一般耗时较长,施工的环境有可能比较复杂,如在闹市区人员繁多,环境杂乱,因此,要加强场地内物品的监管,防止重要物品丢失耽误工期。
(4)制定行之有效的监管制度,对机械的使用者进行登记,材料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堆放。
(5)为了减少材料的损失,要做好防雨防水措施。
3、要建立健全质量责任制
一个好的工程项目既包括工程的设计实施,也包括工程的监督。因此,施工过程中必须责任明确,各负其责。一旦发现施工或者监督单位有犯法行为,要及时加以劝阻,情节严重者加以法律的制裁。对相关的责任人和责任主体,要建立相关的政策法规,建立赏罚分明的制度和运行体系,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违法乱纪行为,保证施工顺利开展。
4、重视安全,解决隐患
安全是施工过程中应当加以注意的作重要的问题,不良的施工程序和个人行为都会导致严重的安全事故问题,此类事件在近些年的施工过程中屡有报道。因此,为了解决施工者和行人的安全隐患,可按照以下几点进行整改:
(1)加强对施工者的安全教育,施工者上岗之前要进行一定的安全知识培训,从思想上提高安全意识。
(2)建立相关的保证制度,比如施工者进入作业场地必须佩带安全帽,对佩带不合格或者没有佩带的人员给予教育甚至是经济处罚。
(3)施工单位要在场地及其周围设置一定的安全保障条件,如调价防护栏,给高空作业者佩带安全绳索等。
5、重视技术创新.提高施工技术水平
我国的项目管理与世界其他国家像比较,起步晚,经验落后,发展水平不高。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无论是施工设计还是施工技术都与世界先进水平有一定的差别,我们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在现有的管理基础上,充分发挥本国优势,努力汲取其他先进国家的管理水平;同时,也要注意创新,提高劳动者的专业素质和水平,学习先进设备和先进理论的学习。
结束语
在电厂土建工程施工过程中,只有很好地完成了施工管理等工作,才能一方面提升施工工序衔接效率,确保施工顺利进行,另一方面防止返工,保证施工安全以及质量。不难看出,在管理土建工程项目的过程中,必须重视施工质量管理等相关工作。在施工期间,对负责施工的相关人员自身专业素质要求很高,不能忽视预控工程施工的能力,尤其是对那些很有可能发生返工以及导致质量问题的施工工序以及部位,要在施工期间相互配合、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共同解决,进而确保土建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顺利进行。所以,负责施工的相关人员一方面要全面了解本专业设计的具体内容,另一方面还要熟悉电厂工程不同专业的工艺以及施工流程,只有这样,才会完成好土建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等一系列工作,进而保证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魏永刚.土建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对策[J].科技资讯,2009(2).
[2]周祖训.谈变电站土建工程的基础处理[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0.(08).
1、混凝土强度及主要影响因素
混凝土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是抗压强度,从混凝土强度表达式不难看出,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混凝土用水水泥的强度成正比,按公式计算,当水灰比相等时,高标号水泥比低标号水泥配制出的混凝土抗压强度高许多。所以混凝土施工时切勿用错了水泥标号。另外,水灰比也与混凝土强度成正比,水灰比大,混凝土强度高水灰比小,混凝土强度低,因此,当水灰比不变时,企图用增加水泥用量来提高温凝土强度是错误的,此时只能增大混凝土和易性,增大混凝土的收缩和变形。
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水泥强度和水灰比,要控制好混凝土质量,最重要的是控制好水泥和混凝土的水灰比两个主要环节。此外,影响混凝土强度还有其它不可忽视的因素。
粗骨料对混凝土强度也有一定影响,当石质强度相等时,碎石表面比卵石表面粗糙,它与水泥砂浆的粘结性比卵石强,当水灰比相等或配合比相同时,两种材料配制的混凝土,碎石的混凝土强度比卵石强。因此我们一般对混凝土的粗骨料控制在3.2cm左右,细骨料品种对混凝土强度影响程度比粗骨料小,所以混凝土公式内没有反映砂种柔效,但砂的质量对混凝土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砂石质量必须符合混凝土各标号用砂石质量标准的要求。由于施工现场砂石质量变化相对较大,因此现场施工人员必须保证砂石的质量要求,并根据现场砂含水率及时调整水灰比,以保证混凝土配合比,不能把实验配比与施工配比混为一谈。混凝土强度只有在温度、湿度条件下才能保证正常发展,应按施工规范的规定予在养护、气温高低对混凝土强度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冬季要保温防冻害,夏季要防暴晒脱水。现冬季施工一般采取综合蓄热法及蒸养法。
2、混凝土标号与混凝土平均强度及其标准差的关系。
混凝土标号是根据混凝土标准强度总体分布的平均值减去1.645倍标准值确定的。这样可以保证混凝土确定均有95%的保证率,低于该标准值的概率不大于5%,充分保证了建筑物的安全,从此推定,抽样检查的几组试件的混凝土平均确定一定大于等于混凝土设计标号,其值大小取决于施工质量水平,即取决于大小。通过公式计算可以看出,施工人员不但要使混凝土平均确定大于混凝土标号,更重要的是千方百计的减少混凝土确定的变异性,即要尽量使混凝土标准差降到较低值,这样,既保证了工程质量,也降低了工程造价。
(二) 裂缝问题
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成因复杂、繁多,有时多种因素互相影响,但每一条裂缝均有其产生的一种或几种主要因素。大致可划分如下几种:
1、荷载引起的裂缝。
2、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
3、收缩引起的裂缝。
4、地基变形引起的裂缝。
5、钢筋锈蚀引起的裂缝。
6、冻胀引起的裂缝。
7、施工材料质量引起的裂缝。
8、施工工艺质量引起的裂缝。
(三) 平整度问题
1、混凝土硬化过程中不均匀收缩
新拌混凝土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毛细孔水、游离水等将不断蒸发,使毛细孔水在逐渐下降过程中,弯液面曲率逐渐增大;在表面张力作用下,产生收缩力致使混凝土收缩。如果混凝土水灰比值偏大,水泥浆体偏多,在拌合料中分布不均匀,或拌合不均匀,混凝土振捣密实度不均匀,混凝土收缩亦随之不均匀,使成型路面不平整。具体分析其影响因素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水灰比控制不严
(2)、浆体含量不均匀
(3)、配料不准
(4)、密实度不均匀
2、前期工序影响
(1)、基层平整度的影响。
(2)、模板的影响。
(3)、预留值难以保证的影响。
(4)、混凝土板在刚刚成活后,尚未达到终凝,即直接覆盖草帘、草袋或上脚踩踏,或在养护初期放置重物,在混凝土板上压出印痕。
二、措施
(一) 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
混凝土质量控制包含两个基本内容:(1)使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的质量标准。(2)在满足设计要求的质量指标前提下尽量降低成本,这两条要求实际上是尽量降低泥凝土的标准差。混凝土的强度有一定离散性,这是客观的,但通过科学管理可以控制其达到最小值,因此混凝土标准差能反映施工单位的实际管理水平,管理水平越高,标准差越小。可以说,混凝土质量控制实质上是标准差的控制。实际上控制标准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设计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由实验室通过实验确定,除满足确定、耐久性要求和节约原材料外,应该具有施工要求的和易性。因此要实验室设计合理的配比,必须提供合格的水泥、砂、石。水泥控制强度,砂控制细度、含水率、含泥量等,石控制含水率及含泥量等。只有材料达到合格要求,才能做出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才能使施工得以正常合理的进行,达到设计和验收标准。
2、正确按设计配合比施工按施工配合比施工,首先要及时测定砂、石含水率,将设计配合比换算为施工配合比。其次,要用重量比,不要用体积比,最后,要及时检查原材料是否与设计用原材料相符,这要求供方提供两份同样材料,一份提供给实验室,一份给工地,工地收料人员应按样本收料,如来料与样本不符,应马上向上级汇报,及时更改配合比(材料不合格不收料除外)。
3、加强原材料管理,混凝土材料的变异将影响混凝土强度。因此收料人员应严把质量关,不允许不合格品进场,另外与原材料不符及时汇报,采取相应措施,以保证混凝土质量。
综上所述,我们应从各个方面控制混凝土质量,以确保整个工程质量,以保证企业信誉和发展.
4、进行混凝土强度的测定,我们以28天强度为准,为施工简便和质量保证,我们一般做7天试块等,以对混凝土强度尽量根据其龄期测定其发展,以明确确定其质量。
(二)混凝土裂缝的一些处理方法
1、是表面处理法:包括表面涂抹和表面贴补法,表面涂抹适用范围是浆材难以灌入的细而浅的裂缝,深度未达到钢筋表面的发丝裂缝,不漏水的裂缝,不伸缩的裂缝以及不在活动的裂缝。表面贴寂(木工膜或其它防水片)法适用于大面积漏水(蜂窝麻面等或不易确定具体漏水位置、变形缝)的防渗堵漏。
2、是填充法:用修补材料直接填充裂缝,一般用来修补较宽的裂缝(0.3mm),作业简单,费用低。宽度小于0.3mm,深度较浅的裂缝、以及小规模裂缝的简易处理可采用取开V型槽,然后作填充处理。
3、是灌浆法:此法应用范围广,从细微裂缝到大裂缝均可适用,处理效果好。
4、是结构补强法:因超荷载产生的裂缝、裂缝长时间不处理导致的混凝土耐久性降低、火灾造成裂缝等影响结构强度可采取结构补强法、锚固补强法、预应力法等。
5、是混凝土裂缝处理效果的检查:包括修补材料试验;钻芯取样试验;压水试验;压气试验等。
(三) 提高混凝土路面平整度的措施及质量控制
掌握混凝土路面成型机理,不断改进施工工艺,严格施工质量控制,是提高混凝土路面平整度的关键。
1、混凝土制备
(1)、严格进行配合比设计和试配
一般C30道路混凝土最好采用强度不低于32.5级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用量采用330kg/m3。350kg/m3,初始水灰比可控制在0.5~0.55之间,沙石比控制在0.52左右,坍落度10mm-30mm。若为加快施工速度,尽快脱模,使混凝土更好地收缩密实,宜用较多砂量骨料采用连续级配或最大粒径不超过30mm;若为提高强度,节省水泥,宜用较少砂量,骨料采用间断级配或最大粒径不超过40ram。
(2)、坚持称量配料,计量设备的精度应能符合规定,并具有法定计量部门签发的有效合格证。要经常检测砂石含水量变化时,应及时调整配合比;要经常检查袋装水泥亏重情况,以保证配料准确。
(3)、须有专人检查拌料时间和测试坍落度,以保证拌合料均匀和水灰比准确。拌料时间不应少于规范要求的最短拌合时间120s,道路混凝土坍落度宜制在10mm-30mm。
2、基层
基层必须密实平整,平整度严格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干燥天气应提前洒水湿润,防止基层吸取混凝土中水分,造成含水量分布不均匀。
3、支模
(1)、应尽可能采用钢模。钢模刚度好,易于支设稳固,模顶平整光洁,使用周期长。使用后的钢模要及时检查是否变形,变形的钢模要及时调校。
(2)、为了减少混凝土与模板接触面的摩阻力,立模后必须涂刷一层起作用的柴油。
4、摊铺
对拌合不均匀或运料过程发生离析的混合料,摊铺前须搅半均匀,否则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摊铺找平时混凝土不得≮抛,尤其是近模处要反扣铁锹铺设。摊铺高度要考虑振捣下沉值并尽量铺平。
5、振捣
(1)、应用插入式振捣器沿边角顺序先行仔细认真振捣,能减少接缝处的微鼓峰脊现象。再用平板振捣器全面纵横振捣,相邻行列重叠20cm左右,然后用行夯和滚杠振捣,整平板面。对低洼处要填补带细骨料的混凝土,严禁用纯砂浆填补。
(2)、既要防止漏振、振捣不足,也要防止振捣过度,以混合料停止下沉、表面泛浆不再冒泡为度,以免产生分层离析。
6、振拖
(1)、振动梁速度不宜过快,每分钟约lm左右即可。边振拖边找补,直至表面平实为止。
(2)、经常检查振动梁有无下挠变形,出现下挠变形要及时修正更换。
7、提浆刮平
(1)、先清净模顶砂浆,以保证提浆棒紧贴模顶拖滚。
(2)、拖滚时若发现显露石子,可使提浆棒一头不动,另一头提起轻击数次,使其被浆覆盖平实。
(3)、较稠浆面易使提浆棒拖滚时附沾砂浆,发生此种情况应立即停止拖动,待清洗后再进行。否则越沾越多,破坏表面的平整,且提浆棒更难以清洗。为避免最后拖滚沾起砂浆,当浆面大致平整后,便清洗提浆棒,最后数次或最后一次改拖滚为拖刮。
8、当混凝土板成活后,未硬结前,暂不能急于覆盖,应在板面成活2h时达终凝后用手指轻压不现痕迹时,方可覆盖并洒水养生。
9、在混凝土强度达到40%(一般5d以后)方可上脚踩踏,放置轻物。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设计强度时才可以开放交通。
三、结束语
虽说混凝土使用广范,但它存在的问题也很多,而且混凝土也是一个随机性很大的产品,要确保它质量第的情况下,要在多方面注意它,无论从施工工序还是天气养护上,都要重视,强化施工管理,完善施工工艺,改进施工方法,严格施工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蔡正咏. 混凝土性能1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91
2.A1M1Nevill《, Properties of Concrete》,19631
3.U1S1Bureau of Reclamation《, Mass Concrete investigation》,19491
4.U1S1Bureau of Reclamation《, Concrete Manual》,19751
5.陈肇元. 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续)1 建筑技术,1997 ,(10) :723 – 7251
6 JTJ034-200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7武志芬.综合稳定砂砾基层压实度“超密”现象分析 《公路》杂志社
Abstract: China possesses the national condition of vast territory and complex geological condition. The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 is the important work before project construction, the guidance for project construction and an important link in project construction. Its status and importance has drawn increasingly attention!
Keywords: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 analysis; suggest
中图分类号: P6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引言
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在于解决和处理建设工程中与岩土介质有关的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是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要依据和基础。各项工程建设在设计和施工之前必须按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要性和其质量的可靠性越来越成为各级政府的重视。将岩土勘察中常见的问题加以归纳,分析。对其产生的根源进行深层次的探讨,对提高勘察技术水平、保证勘察成果质量、减少勘察过程中的错误不无裨益。
二、当前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的问题
1.勘察依据不充分,目的不明确
建筑工程的设计意图必须明确,才能有的放矢地合理布置设计工作量,解决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岩土工程问题。《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明确规定详勘时应“搜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和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但目前市场存在一些不规范行为导致有些工程在无设计要求和建筑物荷载等状况下,勘察单位仅凭业主的陈述,按其要求勘察,导致勘察报告深度和广度不符合要求。如某汽车制造的厂房,设备荷载很大,天然地基承载力远远不够,需用桩基,但造成勘探孔深度不够,桩基设计参数无从谈起,最终导致补勘。所以施工前一定要弄清勘察设计要求和目的,尤其是一些特殊要求,如电阻率测量、基坑支护、地下水渗透性等,才能在广度和深度上满足设计要求。
2.勘察工作取样分布不合理
第一手资料质量下降对野外及室内测试分析所收集的分散、零乱的原始资料必须经过理论和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分析,以便于设计人员结合场地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是岩土工程勘察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但是当前该环节存在的大量问题:
(1)对统计概念与理论不明确。在岩土参数的统计与分析中,对异常值不加分析剔除,一律参与统计分析,导致分析误差过大,标准差、变异系数过大,得出场地分忻不合理、不正确的结论。
(2)对岩土参数的取值不理解。对岩土参数的标准值理解片面,不论什么岩土参数均提供标准值。对于工程特性指标(例如标准贯入锤击数、原位测试所得土的强度指标和室内测试土的强度指标等)必须提供标准值、基本值或特征值,士的一般性物理指标统计其平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就可满足要求。
3.岩土参数选择不够准确
由于岩土的不均匀性和各项异性,试样采取、运输、加工扰动等因素的不确定性、试验仪器和操作方法的差异性及试验人员自身的素质问题,测试结果失真难以避免。所以,加强土工试验问题和试验成果的综合分析必不可少。可令人遗憾的是,不少勘察单位不仅没有自己的试验室,而且勘查技术人员对实验原理不清楚、对试验成果根本不进行分析评价,仅仅作为附表附在勘察报告后,甚至勘察报告所提供的有关参数与试验成果南辕北撤。常见的问题有:
(1)在提供岩土性状参数时一概以平均值蔽之;
(2)原位测试结果与土工试验成果确定的岩土性状、状态强度相悖的现象时有出现而不究其原因;
(3)参数统计时对相关参数与样本往往不一致;
(4)根据岩土参数确定的地基土强度往往与推荐的结果不符;
(5)提出地基承载力指标时不了解允许承载力和极限承载力的内涵;不明白承载力的基本值、承载力的标准值、承载力的设计值和承载力的特征值几个概念的本质区别。
4.岩土工程分析评价的深度不够
(1)地下水的分析评价
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是地基基础设计和基坑设计施工十分重要的依据,地下水位的升降变化对基础影响极大。
勘察单位对地下水的类型分析含糊,对多层地下水没有严格不分层观测地下水位,往往以混合水位代替,水样的分析数量不足,水质分析报告中不注明地下水位的类型、腐蚀性评价不考虑环境类型和地层渗透性影响;对近年地下水位的变化幅度,历史最高水位、最低水位更是避而不谈。对需要施工降水或隔渗工程不进行水文试验。
(2)地震效应评价
勘察中常见的是对高层建筑的剪切波速测试数量不足,对场地覆盖层厚度的把握不准,甚至于没有三个勘探点就进行液化判定或按错误分层进行液化评价,液化判别时的地下水位深度不考虑设计基准期内的年平均最高水位或近期内最高水位而采用勘察期间的平均地下水位等。
5.勘察报告欠缺
勘察报告缺乏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很多勘察报告往往不问具体工程条件,不具体研究分析,又缺乏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多的是一般化、老一套,设计施工真正需要的内容不全或不准。而不需要的内容却洋洋大观。近年来,勘察报告有越写越长的趋势,实际上其中很多内容是重复或者不需要的。
三、完善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工作的几点建议
1.确定勘察依据在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工程中,就要首先制定好合理的勘察纲要。岩土工程勘察纲要是指导岩土工程勘察各项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勘察工作顺利完成的保证。应加强勘察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及早推行岩土工程监理体制;加强对勘探合同、勘察纲要的审查和管理。防止越级或盲目勘察,加强对勘察报告的审查,对勘察报告中的工作量、勘探质量、资料数据分析及其结论建议逐一进行审查,特别是对基础选型论证,场地稳定性评价及施工建议等内容进行重点把关。防止勘察报告中重视描述,缺乏深入分析的现象发生。从而确保勘察市场的健康发展。其次要合理确定场地地层工程地质性质。如:地层工程地质性质好、埋藏浅且厚度大的地区勘探孔深度可适当减小,勘探间距可适当放宽;而地层工程地质性质差的地区勘探孔深度较深,勘探间距应加密。第三是野外地层的划分应尽量详细。按颜色、状态、湿度甚至钻进难易程度、岩心采取率等不同指标详细划分,为室内资料整理提供最详实的编录地质资料;对多钻机共同作业情况,应首先集中技术人员勘探一二个钻孔,统一编录形式,避免各行其是,尽而造成野外资料分层、定性、描述等难以统一,给资料整理带来困难。
2.合理整理与编录资料勘察资料的整理应有现场技术人员的参加。很多勘察单位由于勘察分工比较详细,现场技术人员回来后将现场编录和原始班报表交给报告编写人员就不管了,这样容易造成两者之间的脱节。对原始编录资料、室内化验结果及现场测试、现场拍照等逐一比对,出现异常和矛盾时应认真查明原因,确保资料准确无误。按勘察技术要求,依据各类规范和当地的通常格式做好各类资料的整理工作,各资料整理成果除整理者自检外,尚应有他人再进行校对检查,做到无一纰漏。根据整理出的成果资料,写出勘察报告。由于各勘察场地的岩土特征、拟建建筑物、勘察要求等千差万别,因此勘察报告不能死搬硬套、一成不变,勘察报告应注意重点突出,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同时勘察报告中应特别重视场地的稳定性评价、地基承载力和地基变形的评价以及场地地下水的评价。场地稳定性评价中的地震评价近年来越来越重视,尤其是高层建筑和大规模的建筑场地。地基承载力和地基变形是相辅相成的,与地基基础的选择一起应综合考虑、综合评价,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3.合理选择勘察测试手段和方法不同的勘探方法具有不同的优缺点和适宜性,对勘探装备、勘探手段、取样方法的适宜性和合理性要充分了解。现在有不少勘察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大量地布置静探孔,甚至于全静探。在沿海地区的湖沼相和海相冲沉积平原中多分布有淤泥、淤泥质软土、填土,地下水位埋藏较浅,静力触探在这种场地条件下应用效果较好,既能帮助准确分层,又能客观准确地反映地基土的强度性质;而在一些山前冲洪积地层中,由于地层土一般颗粒较粗,地下水位埋藏较深,不适宜静探,甚至在河床河漫滩相的沉积地层中,静探的测试结果也不能准确反映地层的实际情况,一般得出的强度变形指标偏高,所以应用时要适当考虑。标准贯人试验适用于砂土、粉土和一般粘性土,而不适用于碎石土,淤泥、淤泥质软土中也要酌情使用,因为软土的灵敏度高,钻孔时存在扰动影响,同时标贯击数的精确度对评判地基土的强度性质影响也较大。所以勘察施工中,应当针对地基土的性质,用适宜的测试手段和方法对其进行勘探,以确保勘察结果的准确性。
四、结束语
总之,建筑工程的岩土勘察是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勘察工作的准确详实与否,决定了工程建设的投资效率。但是与这一课题有关的许多问题目前解决得还不太完美,科学研究尚薄弱,科学性及方法性的文献也比较少,而且由于有效的技术手段、仪器和设备不足,故在工程勘察中先进方法也运用得很少。所以,在工程地质学面前存在着大量道路工程勘察方面的问题,仍待我们进一步去探索、去解决。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计的科学技术的统称,其主要内容不仅包括设计、维修、施工等技术类活动,也包括房屋、道路、管道、桥梁以及电站和港口等一系列工程建设对象等,在工程项目建设中极为重要。现阶段,经多项工程项目研究发现,土木工程建筑的结构设计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不仅影响工程施工进度,甚至可威胁到建筑项目的安全性,后果严重。要想解决这一问题,需重视并有效设计土木工程建筑结构,防治以往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重点问题,以增强工程施工安全性,保证工程项目施工的顺利开展。
1 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工程选址问题
工程选址是开展土木工程建筑项目的基础,与其结构设计关系密切,这就需要项目负责人员积极做好选址工作,保证工程项目结构设计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但是现阶段,许多土木工程并不重视选址问题,甚至有些工程项目的建设方单纯依赖于风水或迷信等,做不到科学选址,不仅可影响到项目结构设计效果,严重者工程施工后期甚至可造成坍塌等,破坏性较大。
1.2基础结构设计问题
土木工程建筑的基础结构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与上述1.1中的工程选址联系紧密,而且与工程施工方案也具有一定的联系,而施工方案的选择则是项目工程结构设计中的一项重要问题,目前许多土木工程施工方案的制定均无法完全实现其原有的结构设计要求,尤其是基础结构,其稳定性与强度均未达标,严重影响工程结构设计效果与实际施工质量。
1.3房屋建筑中承重柱与构造柱的区别问题
一般来讲,在土木工程项目施工中,为了增强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需科学地对柱梁构造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避免形成裂缝,以提高施工质量。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许多结构设计者对承重柱和构造柱认识不清,有的设计者甚至会把承重柱设计方式插入至构造柱结构设计中,导致构造柱的有些设置丧失原有根基,一旦发生强震,工程结构可发生剧烈沉降,且裂缝还会导致建筑物倒塌。同时,有些工程结构设计将承重柱截面面积设计太小,当受到外力时,梁柱易发生开裂,影响工程质量。
1.4环境因素影响问题
在对土木工程建筑进行结构设计时,不仅需要考虑其耐久性与安全性,还需考虑工程施工地的土壤温度与水土酸碱度等相关环境因素,但是部分建筑工程项目往往忽略这些关键内容,导致结构设计仅限于理论中,当实际施工时易发生安全事故,危害性较大。
2 对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的建议
2.1施工前测量工程地基
工程施工前,可先采用计算机与GPS技术对工程地基进行科学测量、核算,确保工程施工的可行性与安全性。同时在高楼作业时需快速发展管理信息系统MIS技术,并结合计算机以辅助CAC科技,完善高楼建筑施工系统及其相应的管理体制,在减少经济投入的基础上,保证建筑质量。
2.2结合力学知识,于工程建筑结构设计中融入施工工艺
当前环境下,随着先进科学技术研究的逐渐深入与施工技术的不断革新,传统的结构设计已经无法满足目前土木工程建筑项目施工的需要,所以在现阶段的工程施工中,结构设计人员需在传统施工技术的基础上,增添新元素,充分结合力学知识,并将先进的施工工艺融入至结构设计过程中,不断更新设计方法,防治工程质量问题。
2.3选用适当的建筑材料
现阶段,由于建筑材料市场在不断发生变化,材料的利润逐渐减小,同时人们日常生活水平逐渐提升,社会大众对房屋建筑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种情况下,土木工程建筑也迎来了新的挑战,施工材料是土木工程建筑的基础原料,所以其建筑材料的选用十分重要,可在施工过程中有选择性地选用安全性较高的新型材料,以保证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
2.4充分应用先进科学技术
21世纪是新知识经济的时代,土木工程建筑也要随之发展,保持与时俱进,就目前情况来看,土木工程建筑行业中已经出现了许多新型的高科技产品以及绘图工具等,均大大提升了工程建筑结构性能,且科学、精准的设计施工图纸能够有效减小施工误差,减少意外情况,同时还可优化工程项目施工的结构设计,增强其可行性与安全性。另外,在工程项目进行施工时,还需增强施工信息化建设,科学管理结构设计程序,选用适当的施工材料,并把握合理的施工进度,提前做好工程预算工作,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以尽量缩短工期,保障施工质量。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深入,在这个形势下,土建工程的数量和规模也在逐渐的提升,土建施工逐渐成为了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土建工程进行实际施工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土建施工中出现很多的隐患,无法保证工程的质量。这些问题直接地影响到了人民的正常生活,所以,我们必须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以此来保证土建施工能够顺利的进行下去。
一、目前土建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 建筑本身质量存在着问题
(1)土建工程出现施工裂缝。土建工程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施工裂缝,产生裂缝的主要因素就是混凝土施工。施工单位在对施工效益进行考虑之后,一般情况下会选择价格低廉、取材广泛的混凝土进行建筑施工,因为混凝土具有较强的抗压性、变化性以及抗灾性等特点,所以被大部分施工单位进行使用,但是其主要的缺点就是柔韧性较差,抗拉性不强,导致容易出现开裂现象。
(2)墙体出现渗水现象。墙体渗水也是土建施工中容易出现的现象,主要表现为出现成片的渗水点以及门窗渗水。如果砂浆与切块之间的粘接中出现缝隙,或是水泥砂浆的抗拉能力过差,在多雨季节,就会出现渗水现象,在配置施工材料的过程中,如果水泥砂浆配比时加入了过多的水,就容易使水泥砂浆的面层出现开裂,导致墙体出现渗水现象。如果没有对门窗与墙体的接缝处进行粘结和堵塞,就会出现门窗渗水现象。
(3)材料质量不能满足施工的要求。土建施工使用的主要材料就是砂、水以及水泥,想要保证建筑的质量,就必须要保证材料的调和度能够满足建筑施工具体要求。但是在实际的施工中,由于不合理的标准控制,容易出现砂的含泥量过高等情况,导致砂浆的调和不够准确。工作人员进行违规操作,例如:不按照正确顺序加料、搅拌时间不足、搅拌周数不对等等,这也都导致施工的材料调和质量的降低,直接影响到了建筑的质量。
2、土建施工管理存在着问题
影响建筑质量的关键问题就是土建施工的管理程度,如果土建施工管理情况出现问题就会出现以下几点现象:
(1)没有施工管理制度的保障,工程在开展的过程中就缺少相应的管理措施。
(2)对施工材料、技术、设备以及人员不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就会导致施工材料的质量差,材料在工程中无法使用。如果不能对施工设备进行管理,就会影响到施工设备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土建工程的规模较大,人员相对来说也非常的多,人员在管理上容易出现问题,在进行土建施工的过程中不能有效的对人员进行管理,就会使人员的流动性增加,出现秩序混乱的现象,减低员工的工作热情,还会造成滋生员工不良行为等情况。
(3)安全管理力度不够,当前土建工程的标语就是安全第一,但是在进行实际施工的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到位,材料、设备和施工环境的安全措施没有做好,就会导致发生一些意外事故。施工人员的安全理念不强,缺乏安全意识,经常进行违规操作,导致出现大量的安全事故。文件管理、环境管理、档案管理如果一旦出现问题,就会使工程施工中缺少有力的管理措施,直接影响建筑的质量。
二、加强土建工程施工管理的对策
1、质量控制点的实施。
(1)加强对人的管理。项目经理要对建筑施工项目中的技术问题负责,需要明确责任,保证工程按照设计进行科学施工,深化施工项目的要求,掌握设计意图,为按照科学施工的原则变成现实打下基础。
(2)土建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首先是基础环节,对部分重要材料试验的取样过程由建设单位的代表到场见证,确认取样符合有关规定后直至送达试验单位建材中要按照产品标准和施工规范要求,按分批抽取试样根据试验结果和出厂质量合合格证,进行有效的实测技术。
(3)组织人员进行过程质量审核对审核的人员等作出具体的部署,每年审查各接口部门之间的衔接应其有连续性和稳定性,把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交底,形成质量控制文件。
(4)质量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方案施工。有完备的施工组织和编制程序,执行完善的验收制度、执行过程质量做到不损坏和丢失,并设专人负责成品保护工作。
2、土建施工中加强安全施工
安全是土建施工的基础。想要避免发生事故,减少安全隐患,建筑单位必须要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进行提升,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让员工能够了解到安全施工的重要性,以此来保证土建工程能够安全的进行。在施工的过程中,建筑单位与政府都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监督管理,重视建筑施工的安全进行,确保落实安全施工制度,尽量避免出现事故,减少事故的损失和伤害。建筑单位还需要定期开展安全施工管理会议,在会上具体分析安全工作的进展,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施工,促进安全工作的落实。
3、加强土建施工的技术管理
(1)按照建筑施工技术规范和制度进行施工
在土建施工项目中,应该严格按照相关的施工技术规范和制度进行施工控制,控制工序,负责人应该根据土建施工的总体结构进行分析,严格控制工程质量建立责任到人的施工制度。加强对监理人员的管理,严禁质量差的施工材料进入施工现场,保证工程质量和工期的顺利进行。
(2)利用先进施工设备来提升施工技术
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而言,仅仅单纯的利用手工进行施工,施工质量不会得到很好的保证,所以在施工现场要合理的利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再配合人工的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工程施工质量和降低施工成本。
4、施工人员素质加强培训与提高
保证建筑质量的关键因素就是操作的规范性,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不但要求施工人员必须要服从施工管理制度,还必须要对施工的操作进行管理。首先,必须要明确施工的责任,将其落实到施工每个环节的具体操作上。例如,在进行地面施工的时候,必须要先清理、整平地面,然后才能够进行下一项施工,需要对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把关,在材料入场检测以及施工的时候都要加强对材料的管理,需要加强对施工的每个环节的控制,并且将具体的责任落实到个人身上,一旦出现问题,就需要按照施工者负责制度进行解决,对建筑的质量有所保证。其次,要对施工的专业性进行提高,建筑单位要定时进行施工人员的技能培训以及技术培训,提升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以达成提升建筑质量的目的。
5、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加强进度控制
为了加强土建工程进度的控制,进行科学规划,确保土建项目的按时完成,应该做好以下各方面工作: 在进度计划中明确规定各项施工项目,与分包单位签订进度合同,确定各项 赔偿工作;在招投标中,掌握各项施工进度要求,从源头上加强对施工进度的控制;综合应用全新的信息技术管理手段,确保进度信息的透明度,加强土建工程各参与方的协同工作,从根本上提高信息技术管理手段应用的时效性。
总之,土建施工技术突飞猛进,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提高。施工部门和相关人员需要相互配合,及时发现与处理土建施工中出现的各项管理问题,从而采取各项有效的控制措施,切实提高技术管理水平,促进土建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许军生. 土建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分析[J]. 现代装饰(理论),2013,01:49.
中国虽然已经初步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还存在两个方面的缺陷:一方面,计划经济体制的核心部分尚未彻底触动,深层问题没有完全解决;另一方面,一些新建立的重大制度仍是框架性的,尚不稳固,在具体实施中还有不少漏洞。因此,建设一门能反映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特点和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特色的中国经济学是有必要的。这也是中国经济学的根本目标所在,而中国经济学的具体目标可分为体制结构、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三个部分。
体制结构目标主要从中国的渐进式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来分析,所有制结构和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及其保障体系较为完善。经济运行目标主要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经济运行目标和宏观经济运行目标。微观经济运行目标主要包括企业和企业制度的完善及国企改革的推进、社会主义市场机制、市场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秩序和规则较为完善。宏观经济运行目标是实现总供给与总需求及其相互关系的平衡、宏观经济调控目标顺利实现、政府职能得到完善等。经济发展的目标就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增长目标(包括经济增长的目标和经济增长方式等)和经济发展目标(包括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与经济结构、中国二元经济结构、对外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关系、科学发展观及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等)。
2中国经济学面临的困境
2.1经济学被边缘化,研究成果和研究团队萎缩
在中国经济学被边缘化,甚至已无立身之地。目前,高校马思主义经济理论课程已被严重压缩,中国经济学界研究成果,主要是有关西方经济学的内容,有关经济学内容的不到十分之一;有的虽然打着经济学的招牌如《劳动价值论》,却在宣扬资产阶级要素价值论的观点。
其次,经济学专业的研究生对经济学的学习不感兴趣,更谈不上研究。在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十七年招收的330名博士生中,他们在学期间发表的经济学论文一千多篇,其中真正研究经济学的不到10篇。经济学专业的教学队伍中从事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者也日益缩小。
2.2中国经济学传统教学体系与教学方式严重滞后于国际化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学教学体系与教学方式改革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教学体系与教学方式仍严重滞后于国际上经济学专业的新发展。首先,教学内容重复。以经济学专业学生为例,大学本科阶段学习的政治经济学内容在高中就曾经完整的学习过,研究生阶段则开设专题性课程,但在体系性、知识抽象性程度上基本没有差异。其次,理论体系被人为割裂。一是将政治经济学从体系中分割出来。二是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和社会主义部分在范畴与原理上没有科学衔接,尚未建立整体的政治经济学体系。再就是,教学方式的“封闭性”。当前中国经济学教学缺少足够的教学参观或社会调查等课外活动。
2.3经济理论脱离经济现实,教学方式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
首先,理论脱离经济现实,难以满足本土化的要求。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理论来源于实践,目前,中国经济学的教学方法基本上都是教师选定一本教材,以教材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国内经济学教材出版周期一般较长,教材内容与现实经济问题极易产生距离与脱节;再者,由于国内教材大多直接照搬西方理论,西方理论与中国经济现实本身也有距离。其次,“满堂灌式”教学,忽视教学过程,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不可能讲清楚全部的经济学理论,这就要求老师主要传授学生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而偏重于死记硬背和机械化训练,则缺乏课堂交流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2.4理论研究缺乏规范性,对两个范式关系的认识上存在偏差
在过去几十年间经济学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相当数量的重大基础理论问题还认识模糊。这一点在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问题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例如:以什么作为切入点开始经济学分析?用什么作为主线将这种理论体系贯穿起来?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究竟有哪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的原因是什么?市场经济怎样才能真正与社会主义、与公有制有机结合起来?对这些根本问题的认识尚缺乏基本规范,认识相当混乱。
在研究过程中,明显地存在着对两个范式关系的认识上的偏差问题。学术界存在两种片面倾向:一是排斥和轻视西方经济学理论,对于现代西方的经济学理论采取一种简单否定的态度;一是把西方经济学特别是主流经济学当作唯一科学的经济学理论,忽视它所具有的意识形态的成分,否定经济学的科学意义和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作用。总起来看,后一种倾向在当前呼声甚高。此外,中国经济学研究中也存在诸如选题过于宽泛、研究结论草率等其它问题。
3中国经济学的构建
在这种背景下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将西方经济学中意识形态理论与市场经济理论相分离,将市场经济理论的科学成份嵌入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之中,实现两种经济学说的整合不仅必要而且可行。
3.1整合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和西方经济学均衡分析理论
劳动价值论更多关注的是市场经济运行的本源性问题,为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及其运动规律提供了理论依据。均衡分析理论更多描述的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外在表现,为揭示价格与供求的内在关系及其资源优化配置规律提供了分析工具。中国经济学研究对象和任务已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资源优化配置,将均衡分析工具嵌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可以克服马克思经济学说价格变动分析的不足,赋予劳动价值论以新的时代内涵。
3.2整合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劳动者行为动机假设和西方经济学经济人假设
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劳动者行为动机假设注重全社会成员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并认为劳动仅仅是谋生手段,这种分析框架揭示了社会主义劳动者之间生产关系及其行为动机的本质特征,但难免带有计划经济的局限。西方经济学中关于经济人“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假设,反映了市场经济主体行为动机的某些重要特征,但却“往往具有非社会性和非历史性的倾向”。将两种行为动机理论整合为在全社会各阶级各阶层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经济人“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假设。
3.3整合马克思广义政治经济学思想和西方发展经济学
马克思晚年时期未能构建起以发展中国家为研究对象的广义政治经济学。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兴起发展经济学,先后经历了从结构主义到新古典学派,再到以人为本的发展经济理论;从宏观模式的经济增长理论到微观分析的人类发展理论。这些理论均从不同程度上揭示了经济落后国家摆脱贫穷落后、实现工业化、经济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的发展规律。将西方发展经济学的科学因素嵌入马克思广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建立中国特色的发展经济理论,是中国选择适合国情的科学发展战略的需要。
3.4整合马克思阶级分析理论和西方新制度经济学
在马克思的分析模型中,包括了新古典分析框架所遗漏的所有因素:制度、产权、国家和意识形态。然而他未能深入分析未来生产方式技术持久进步、经济充满活力的动力源及各劳动者阶级之间以及阶级成员内部潜在的利益矛盾对其的影响。而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制度经济学则从供求关系、均衡价格的技术分析转向了产权关系、交易费用的制度分析,从而揭示了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在私人成本和收益与社会成本和收益不一致条件下,产权界定、国家干预以及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制度创新和制度安排对技术持久进步、经济充满活力的重要作用。尽管新制度经济学自身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但不妨碍我们将该学说中的科学因素嵌入经济学阶级分析理论框架中。
4中国经济学的发展趋势
4.1走向规范和实际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学的研究视野不断开阔,方法不断创新,比较成功地实现了传统经济学研究范式向现代经济学研究范式的转型,越来越走向规范化。但是,中国经济学从总体上看还是不成熟的。基础理论还比较薄弱,研究方法还比较落后,学科规范还不够严格,中国经济学作为一种科学体系还在形成,中国经济学必须坚持走向规范。建立学术规范,发展学术评价,是中国经济学进一步发展和提高的重要条件和必由之路。
多年来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中国经济学理论仍然落后于实践,中国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仍受着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为此,中国经济学必须坚持走向实际。对于中国经济学来说,当务之急是要从实际出发,搞清楚中国所面临的究竟是什么样的经济问题,仔细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和途径并且揭示出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
4.2走向开放和世界
经济学的开放是不可避免的。既勇于肯定,又勇于否定,一切取决于是否经得住实践的检验,而不论源于何时,出于何人,来自何方。经济学走向开放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坚持引进来,将外来的理论综合到中国经济学理论和中国实践中去;二是坚持走出去,要加强交流和不同学科间的联系,进行多学科理论、多元研究方法与手段的综合运用。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学也正在逐步走向世界。但中国经济学走向世界,必须首先立足本土,其次必须立足经济,关注技术,立足当代,面向未来,使中国经济学的研究始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关键词: 混凝土;质量;处理方法;防治措施
Key words: concrete;quality;treatment;prevention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V544+.9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5-0093-02
0 引言
目前,所有的建设项目中,钢筋混凝土已经成为我国主要的结构材料。因此,钢筋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已经成为影响结构安全性以及耐久性的重要问题。造成结构质量问题的原因也有材料原因、设计原因、环境原因等诸多方面。
1 常见的问题
1.1 蜂窝 蜂窝是由于石子多而砂浆少,在石子之间形成的类似蜂窝状的窟窿,而造成混凝土结构出现局部酥松。
1.2 麻面 麻面一般不会造成钢筋外露,但是由于缺浆会使混凝土表面出现许多凹坑以及麻点,从而形成粗糙面。
1.3 孔洞 如果混凝土结构内部存在较大的空隙造成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者出现的蜂窝较大时,则会造成钢筋局部或全部的现象即为孔洞。
1.4 露筋 露筋是指在结构构建的表面着混凝土内部的主筋、架立筋以及箍筋。
2 产生常见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蜂窝、麻面产生的原因:①混凝土没有按照设计严格配比或者由于计量砂石、水泥以及加水量不准,从而造成了石子多而水泥砂浆少;②下料过高或下料时没有设置串筒,混凝土发生离析;③由于没有分层下料或振捣不足或漏振等导致气泡没有彻底排净,导致模板表面产生蜂窝和麻点;④由于模板的拼缝不严从而导致水泥浆流失,或者模板上有粘附物没有清理干净,从而导致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⑤由于混凝土的配合比不恰当,造成了砂浆少而石子多的情况;混凝土没有达到足够的搅拌时间,没有将混凝土搅拌均匀而造成和异性差,从而在施工中振捣不密实;⑥在下料过程中没有设置串筒,造成了砂浆与石子离析,从而产生缝隙;基础、柱子、墙根部位未稍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⑦由于模板没有被充分湿润从而吸收了混凝土的水分,使得混凝土失水过多而出现麻面。
2.2 孔洞、露筋产生的原因:①一次性下料过多、过厚或者下料过高时,在振捣器振捣不到的地方就会形成松散的孔洞。在钢筋过密处,石子卡在钢筋上或混凝土内掉入杂物,使得钢筋周围没有被水泥砂浆充满,从而形成露筋或孔洞;②没有严格按照配合比进行导致混凝土离析,造成模板周围缺浆或漏浆。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周围的混凝土振捣不实导致钢筋产生位移而导致露筋。③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者预留孔洞和埋件处,混凝土在下料时被搁住或者没有振捣就继续浇注上层混凝土,从而导致孔洞、露筋以及混凝土发生离析等现象,从而造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④在灌注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从而导致钢筋紧贴模板而外露;⑤木模板没有充分湿润导致吸水粘结或者脱模过早,从而造成磕碰而露筋。
3 针对常见问题的应对措施
3.1 蜂窝 ①处理方法。先用水将小蜂窝的表面洗刷干净,然后用1:2或1:2.5的水泥砂浆抹平压实;凿去蜂窝较大处的薄弱松散颗粒,洗刷干净后支模,最后用高一等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并捣实;可以采用排气管、压浆管以及表面抹砂浆或灌注混凝土将较深的蜂窝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②防治措施。严格按照设计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混凝土一定要拌合均匀,控制塌落度;分层振捣,防止漏振;对于基础、柱子以及墙根部应在下部浇注完间隔1-1.5h沉实后,在浇灌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3.2 麻面 ①处理方法。对于粉刷的表面可以不作处理。如果表面没有进行粉刷,则将麻面局部充分湿润后,采用与原来配合比相同的混凝土去石子后抹平压光麻面。②防治措施。清理干净模板表面粘有的杂物,浇注混凝土前一定要将模板缝隙充分湿润;隔离剂一定要选用长效的,并且涂刷一定要均不且不得漏刷;采用包装胶带纸或腻子堵严模板缝隙;混凝土一定要分层均匀,并且要振捣密实,直到模板外侧有气泡排出为止。
3.3 孔洞 ①处理方法。将孔洞周围松散的混凝土以及软弱的浆模凿除,然后采用压力水对其进行冲洗,洗净后在支设带有托盒的模板,经过洒水充分湿润后再用高强度的细石混凝土浇灌并捣实。②防治措施。应当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灌钢筋密集处以及柱节点等复杂部位,在预留洞口处应当两侧同时下料,并且一定要分层振捣密实或配合人工捣固,在侧面应当加开浇灌口,严禁漏振。当混凝土内混有粘土块等杂物时,一定要及时清理干净。
3.4 露筋 ①处理方法。如果露筋较少即表面露筋时,可以将表面刷洗干净后,在露筋部位涂抹1:2或1:2.5的水泥砂浆,一定要抹平露筋部位。如果露筋较深,那么应当凿除薄弱的混凝土以及突出的颗粒,随后将其洗净,然后再用高一等级的喜事混凝土填塞压实。②防治措施。在浇注混凝土的时候,一定要保证钢筋位置的正确性以及保护层厚度;保证混凝土配合比符合要求并且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当钢筋分布较密时,石子的粒径选择一定要适当;采用的模板要充分浸湿并做好缝隙的填堵工作;振捣混凝土时严禁撞击钢筋,采用刀片或振捣棒振捣密集钢筋处的混凝土;保护层的混凝土一定要振捣密实;严禁过早拆模导致菱角受到磕碰。
参考文献:
[1]刘国华.浅谈碾压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技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08).
[2]郭鹏霄.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2(22).
23Dsmax课程在室内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必要性
对此,正是3Dsmax其具有上述的功能,结合当前的高职教育,并通过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可以看出,要做好室内设计,其必须要学好该软件。同时高职院校主要是实现实践性人才培养,因此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能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而不是单纯、盲目的进行知识传授。同时3Dsmax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对于学生室内设计的学习及未来就业都有着重要影响,而其重要性却并未得到大多数同学的认可。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与其他学科一样,受到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十分深刻,急需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变这种教学手段与方法在室内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而转变为有效率的教学思想与方法,运用先进技术实现信息化教学,让学生能够运用现代化技术进行实践操作。因此,3Dsmax课程在室内设计专业教学中的设置是存在必要性的。
33Dsmax课程教学与专业学习的融合
3Dsmax是一个具有较强综合性的软件,从其开发到应用的整个过程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而它本身并不是专门为室内设计的应用而开发的,所以,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以室内方面的内容进行教学,而并非采用平铺式的教学模式。经过专业划分之后,再进行学习方向上的划分,应当根据不同学生专业上的差异进行有重点、有区别、分方法的有效教学,而并非全部专业不做任何区分的采用一样的教学方式,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好的认识到自己的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与优势。此外,还应当强调对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学习3Dsmax课程,并能够更好的与室内设计专业学习有机结合,提升学生学习热情与积极性。
4软件课程的教学内容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是推动教学进步的重要因素,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要避免照本宣科的情况,应当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学生实际展开教学。从早期的软件课程教学来看,大部分是通过在网上下载图片的方式,通过对照观摩进行绘图,这种教学方式未能周全的考虑到不同学生不同能力的实际情况,使一些较为优秀的学生不能够享有提升的机会。因此,在教学中应当增加一些具有较强应用性的实际项目,给理解能力较强、动手操作能力较高的学生提供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此外,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应当只讲授一门软件,从基本的建模,到贴材质,灯光,渲染,图纸打印等步骤结束后,再讲解PS后期制作和修图,渲染器的使用,还有CAD倒入,3D的一些制作练习,不仅可以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还可以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并为其未来的实际应用奠定基础。
5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坚持以实践为主,辅之以理论教学的原则。现在校企合作理念已经深入校园,并取得了可观的效果,目前任课教师一般由校内的专业教师及企业派遣的相关技术人员共同组成,因此,在具体授课过程中可以让校内教师及企业技术人员进行更多的交流与沟通,相互吸取经验,从而更好的把握教学,了解学生的实际能力。笔者认为可通过以下不同的方式对不同学生进行区别对待。首先,针对于专业水平较低的部分学生,可以先通过一段时间来专门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掌握一些基础命令,能基本完成房间模型制作,从而为其后来的学习奠定基础。其次,已经掌握基础命令的学生,可以开始模型的倒入的学习,独立创建空间,能够绘制出比例无误、合理的房间布局,接下来再帮助他们掌握材质的使用。当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这部分内容之后,可以进行灯光渲染的讲解,能力突出的学生可以学习渲染器、PS的使用。再次,针对于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有区别的对待其作业要求,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主要是以临摹为主,鼓励他们燃起学习的热情,提升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针对于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可以直接安排他们进行设计并制作,引导学生3DsMAX软件在行业中的应用,完全让学生自己完成整个操作过程。最终让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得到锻炼。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以就业为导向。所谓的就业导向则是在教学中,通过采用实践的岗位需求进行培养,从而让学生充分的熟悉岗位相关的操作和注意点,更好的满足职场对学生的需求。
6做好课后练习
3Dsmax软件在三维空间能力的运用需要熟练掌握视图、坐标与物体的位置关系,要能够通过观察直接判断物体的空间位置关系,进而实现对物置的随意控制,这同时也是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的最基本内容,一旦此处的基础薄弱,必将影响后面内容的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学生通常会因为缺乏练习而造成下学期已经忘记之前所讲授内容的情况,不能顺利的进行相应的操作,因此,教师在室内设计专业教学中要尽量穿插着3Dsmax软件的使用练习,让学生能够不断的温故知新,久而久之形成一种习惯,从而让他们能够在未来的就业中熟练掌握一门技术,提升其设计能力。
在大体积混凝土中,温度应力及温度控制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在施工中混凝土常常出现温度裂缝,影响到结构的整体性和耐久性。其次,在运转过程中,温度变化对结构的应力状态具有显著的不容忽视的影响。因此本文对混凝土施工中的一般技术与温度控制做一探讨。
一、混凝土建筑裂缝形成的温度因素
水泥水化过程是混凝土路面中的主要温度因素,水泥在水化过程中要发出一定的热量。而水泥混凝土路面一般断面较厚,水泥发出的热量聚集在结构物内部不易散失。通过实测,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升,在水利工程中一般为15℃-25℃,而在建筑工程中一般为20℃-30℃,甚至更高。水泥水化热引起的绝热温升,与混凝土单位体积中水泥用量和水泥品种(主要是水化热值)有关,并随混凝土的龄期(时间)按指数关系增长,一般在10d-12d接近于最终绝热温升(视气温变化而异)。但由于结构物有一个自然散热条件,实际上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多数发生在混凝土浇筑后的最初3d-5d.
外界气温变化的影响也不可忽视,水泥混凝土路面在施工阶段,外界气温的变化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外界气温愈高,混凝土的浇筑温度也愈高;而如果外界温度下降,又增加混凝土的降温幅度,特别是气温骤降,会大大增加外层混凝土与内部混凝土的温度梯度,这对水泥混凝土路面是极为不利的。
混凝土内部的温度是水化热的绝热温度、浇注温度和结构物的散热温降等各种温度的叠加,而温度应力则是由温差所引起的温度变形造成的;温差愈大,温度应力也愈大。同时,在高温条件下,水泥混凝土不易散热,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一般可达60℃-65℃,并且有较大的延续时间(与结构尺寸和浇筑的块体厚度有关)。在这种情况下,研究合理的温度控制措施,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差引起的过大温度应力,就显得更为重要。
二、混凝土施工技术
1、混凝土强度及主要影响因素。
混凝土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是抗压强度,从混凝土强度表达式不难看出,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混凝土用水水泥的强度成正比,按公式计算,当水灰比相等时,高标号水泥比低标号水泥配制出的混凝土抗压强度高许多。所以混凝土施工时切勿用错了水泥标号。另外,水灰比也与混凝土强度成正比,水灰比大,混凝土强度高3水灰比小,混凝土强度低,因此,当水灰比不变时,企图用增加水泥用量来提高温凝土强度是错误的,此时只能增大混凝土和易性,增大混凝土的收缩和变形。
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水泥强度和水灰比,要控制好混凝土质量,最重要的是控制好水泥和混凝土的水灰比两个主要环节。此外,影响混凝土强度还有其它不可忽视的因素。
粗骨料对混凝土强度也有一定影响,当石质强度相等时,碎石表面比卵石表面粗糙,它与水泥砂浆的粘结性比卵石强,当水灰比相等或配合比相同时,两种材料配制的混凝土,碎石的混凝土强度比卵石强。因此我们一般对混凝土的粗骨料控制在3.2cm左右,细骨料品种对混凝土强度影响程度比粗骨料小,所以混凝土公式内没有反映砂种柔效,但砂的质量对混凝土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砂石质量必须符合混凝土各标号用砂石质量标准的要求。由于施工现场砂石质量变化相对较大,因此现场施工人员必须保证砂石的质量要求,并根据现场砂含水率及时调整水灰比,以保证混凝土配合比,不能把实验配比与施工配比混为一谈。混凝土强度只有在温度、湿度条件下才能保证正常发展,应按施工规范的规定予在养护、气温高低对混凝土强度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冬季要保温防冻害,夏季要防暴晒脱水。现冬季施工一般采取综合蓄热法及蒸养法。
2、混凝土标号与混凝土平均强度及其标准差的关系。
混凝土标号是根据混凝土标准强度总体分布的平均值减去1.645倍标准值确定的。这样可以保证混凝土确定均有95%的保证率,低于该标准值的概率不大于5%,充分保证了建筑物的安全,从此推定,抽样检查的几组试件的混凝土平均确定一定大于等于混凝土设计标号,其值大小取决于施工质——J90量水平,即取决于大小。通过公式计算可以看出,施工人员不但要使混凝土平均确定大于混凝土标号,更重要的是千方百计的减少混凝土确定的变异性,即要尽量使混凝土标准差降到较低值,这样,既保证了工程质量,也降低了工程造价。
3、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
混凝土质量控制包含两个基本内容:(1)使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的质量标准。(2)在满足设计要求的质量指标前提下尽量降低成本,这两条要求实际上是尽量降低泥凝土的标准差。混凝土的强度有一定离散性,这是客观的,但通过科学管理可以控制其达到最小值,因此混凝土标准差能反映施工单位的实际管理水平,管理水平越高,标准差越小。可以说,混凝土质量控制实质上是标准差的控制。实际上控制标准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设计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由实验室通过实验确定,除满足确定、耐久性要求和节约原材料外,应该具有施工要求的和易性。因此要实验室设计合理的配比,必须提供合格的水泥、砂、石。水泥控制强度,砂控制细度、含水率、含泥量等,石控制含水率及含泥量等。只有材料达到合格要求,才能做出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才能使施工得以正常合理的进行,达到设计和验收标准。
(2)正确按设计配合比施工
按施工配合比施工,首先要及时测定砂、石含水率,将设计配合比换算为施工配合比。其次,要用重量比,不要用体积比,最后,要及时检查原材料是否与设计用原材料相符,这要求供方提供两份同样材料,一份提供给实验室,一份给工地,工地收料人员应按样本收料,如来料与样本不符,应马上向上级汇报,及时更改配合比(材料不合格不收料除外)。
(3)加强原材料管理,混凝土材料的变异将影响混凝土强度。因此收料人员应严把质量关,不允许不合格品进场,另外与原材料不符及时汇报,采取相应措施,以保证混凝土质量。
(4)进行混凝土强度的测定,我们以28天强度为准,为施工简便和质量保证,我们一般做7天试块等,以对混凝土强度尽量根据其龄期测定其发展,以明确确定其质量。
综上所述,我们应从各个方面控制混凝土质量,以确保整个工程质量,以保证企业信誉和发展。
三、混凝土的温度控制
1、温度应力的形成过程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早期:自浇筑混凝土开始至水泥放热基本结束,一般约30天。这个阶段的两个特征,一是水泥放出大量的水化热,二是混凝上弹性模量的急剧变化。由于弹性模量的变化,这一时期在混凝土内形成残余应力。
(2)中期:自水泥放热作用基本结束时起至混凝土冷却到稳定温度时止,这个时期中,温度应力主要是由于混凝土的冷却及外界气温变化所引起,这些应力与早期形成的残余应力相叠加,在此期间混凝上的弹性模量变化不大。
(3)晚期:混凝土完全冷却以后的运转时期。温度应力主要是外界气温变化所引起,这些应力与前两种的残余应力相迭加。
2、温度应力引起的原因可分为两类:
(1)自生应力:边界上没有任何约束或完全静止的结构,如果内部温度是非线性分布的,由于结构本身互相约束而出现的温度应力。例如,桥梁墩身,结构尺寸相对较大,混凝土冷却时表面温度低,内部温度高,在表面出现拉应力,在中间出现压应力。
(2)约束应力:结构的全部或部分边界受到外界的约束,不能自由变形而引起的应力。如箱梁顶板混凝土和护栏混凝土。
这两种温度应力往往和混凝土的干缩所引起的应力共同作用。
要想根据已知的温度准确分析出温度应力的分布、大小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在大多数情况下,需要依靠模型试验或数值计算。混凝土的徐变使温度应力有相当大的松驰,计算温度应力时,必须考虑徐变的影响,具体计算这里就不再细述。
3、温度的控制措施
控制温度的措施一般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采用改善骨料级配,用干硬性混凝土,掺混合料,加引气剂或塑化剂等措施以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
(2)拌合混凝土时加水或用水将碎石冷却以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
(3)热天浇筑混凝土时减少浇筑厚度,利用浇筑层面散热;
(4)在混凝土中埋设水管,通入冷水降温;
(5)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间,气温骤降时进行表面保温,以免混凝土表面发生急剧的温度梯度;
(6)施工中长期暴露的混凝土浇筑块表面或薄壁结构,在寒冷季节采取保温措施;
从温度应力观点出发,保温应达到下述要求:
1)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度差及混凝土表面梯度,防止表面裂缝。
2)防止混凝土超冷,应该尽量设法使混凝土的施工期最低温度不低于混凝土使用期的稳定温度。
3)防止老混凝土过冷,以减少新老混凝土间的约束。
混凝土的早期养护,主要目的在于保持适宜的温湿条件,以达到两个方面的效果,一方面使混凝土免受不利温、湿度变形的侵袭,防止有害的冷缩和干缩。一方面使水泥水化作用顺利进行,以期达到设计的强度和抗裂能力。
适宜的温湿度条件是相互关联的。混凝上的保温措施常常也有保湿的效果。
从理论上分析,新浇混凝土中所含水分完全可以满足水泥水化的要求而有余。但由于蒸发等原因常引起水分损失,从而推迟或防碍水泥的水化,表面混凝土最容易而且直接受到这种不利影响。因此混凝土浇筑后的最初几天是养护的关键时期,在施工中应切实重视起来。
一、土建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及原因
1土方工程中场地积水
一些施工企业在建筑场地完成场地平整后,场地范围内局部或大面积积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一是场地平整时,尤其当挖、填方面积较大或较深时,填土碾压密实度差,或填土的土质不符合要求,有的在平整场地时甚至用淤泥、冻土、膨胀土做回填土,遇水后就会产生不均匀沉陷,低洼处造成积水;二是排水措施不当,场地周围未做排水沟,泄水坡度不合理,地势较低的建筑场地周围无截水沟;三是场地平整过程中测量人员不够重视,测量时误差较大,或出现测量错误,使场地标高不一,致使场地积水。
2挖坑槽时出现塌方
在挖方过程中或挖方后,边坡土方局部或大面积塌陷或滑塌,主要原因:一是基坑(槽)开挖较深,经过不同的土壤时,没有根据土壤特性分别放成不同的坡度,致使个别土层边坡不稳定,造成塌方;二是地下水位较高地区开挖基坑(槽)时,降、排水措施不当,地表水较多时,边坡上土容重增大,凝聚力降低,滑动力增大,造成塌方;三是土质松软,开挖次序方法不当而造成塌方。
3砖砌体组砌混乱
混水墙面组砌方法混乱,出现直缝和"二层皮" ,砖柱出现包心砌法,里外皮砖层互不相咬, 形成周圈通天缝,降低砌体强度和整体性;清水墙出现竖缝宽窄不匀,影响美观。主要原因:一是进行砌筑施工的操作人员不具备进行砌砖的水平,不宜进行此项工作;二是混水墙砌筑时对组砌形式无规划,或有规范但未对实际进行施工的操作人员进行必要的技术交底,操作人员砌混水墙忽视组砌形式,致使出现多层砖的直缝和"二层皮"现象;三是砌砖柱需用大量七分砖, 打砖较费工时, 操作人员为省事常不打七分砖, 用包心砌法;四是在同一单位工程,采用几个砖厂的砖,致使砖的规格,尺寸不一,造成累积偏差,而常变动组砌形式。
4地下防水工程的预埋件部位渗漏水
沿预埋件周边渗漏水,或预埋件附近出现渗漏水。主要原因:一是预埋件周围,尤其是预埋件密集处混凝土浇筑困难,振捣不密实;二是没有认真清除预埋铁件表面锈蚀层,致使预埋铁件不能与混凝土黏结严密;三是暗线管接头不严或用有缝管,水渗入管内后,又由管内流出;四是在施工或使用中,预埋件受振松动,与混凝土间产生缝隙。
5钢筋表面锈蚀呈鳞片剥落现象
钢筋表面出现黄色浮锈,严重的转为红色,日久后变成暗褐色,甚至发生鱼鳞片剥落现象。主要原因是保管不良,现场存放时无铺垫,雨雪天气不采取措施,或存放时间过长,仓库环境潮湿。
二、建筑土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1建立各部门项目经理是工程质量的第一责任人,总工程师为质量技术责任人。施工队各级同时也建立质量责任体制,做到真正的层层把关、各负其责。其次是要对有关设计、勘查文件审查的监督管理。对设计、勘察单位的质量行为和活动结果的监督,重点是放在对设计、勘查文件的审查监督把关上。当发现其触犯到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设计和勘察文件,可以通过直接的经济处罚和法律制裁,使直接责任主体承担由其失误疏忽或有意造成的质量责任。通过对设计、勘察单位的监督管理和依法处罚,将其不良行为记录在案。归纳责任主体进而责任人的信用档案,形成信用约束力,促使建设主体重视并改进质量管理保证体系。有效促进质量体系良好运作。规范所有主体各个层次、各个环节的质量行为。严格内部质量管理制度和质量检查控制。
2确保工程材料的质量达标,设备的安全运行
工程材料是组成建筑实体的基本单位,材料质量的微小差异,环境对材料的细小影响都会引起工程实体中的质量问题。因此,应严把原材料采购关口,采购员要具备专业知识的人员担任,在选购过程中,管理人员要在价格和质量上多进行比较,选择性价比最高的原材料。施工企业要掌握全面的材料信息,了解其质量、价格及生产企业的供给能力,材料进场应经过监理工程师验收并合格,一些材料需要复试合格后方可用于建筑土建工程施工中。其次,加强对施工设备质量的管理。作为建筑土建工程的管理人员,要认识到施工设备管理的重要性,在设备的选择上要注意设备之间的配套,所遵循的原则和规范,实行定人、定机和定岗“三定”的措施。同时,加强日常对机械设备的维护和管理,严格的执行相应的维护和保养制度,维持设备始终具有良好的运行状态。
3保证施工全方位质量
建筑土建工程不同于其他一般施工工程,建筑土建工程关系到了人们生命和财产安全,所以建筑土建工程质量成为了该工程实施的根本以及该工程实施建设管理的重中之重,对建筑土建施工过程实施质量控制是一项十分系统并且具体的工作,要求工作人员必须要对该工程进行总结,采取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要求建筑企业自身必须要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建筑市场中坚持自身的原则,实施深化改革,进而将施工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以及技术水平提升,在实施不断创新的过程中,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来将建筑土建工程的整体质量提升。在建筑土建工程实施施工的过程中,企业要对自身的施工劳务作业环境以及自然环境实施严格的控制,将现场施工照明、现场施工天气情况、项目安全防护系统等诸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做到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将建筑土建施工的进度进行及时控制,通常情况下,施工企业都必须要在保证自身工程质量的基础上来对施工进度进行合理安排。
3工程竣工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
单位工程竣工后,必须进行最终检验和实验。单位工程技术负责人应按编制竣工资料的要求收集整理资料、设备、构件的质量合格证明材料,各种材料的实验检验资料、隐蔽工程记录、施工记录等质量记录。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项目的技术、质量、生产等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检验评定。对查出的施工质量缺陷应予以纠正,并且应在纠正后再次验证以证实其符合性。确认工程质量符合强制性标准设计文件及合同要求后,向发包人、监理部提出工程竣工报告。参加由建设单位组织的各方主体参与的竣工初验、验收程序。
4提高施工企业应将施工质量控制作为重点工作,首先要从提高施工人员综合素质方面抓起,主要包括:(1)展开由上至下的全方位宣传教育工作,让现场的每一个施工人员都树立起质量控制意识;(2)加强并落实一线施工人员技能培训工作,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3)作为管理者应注重对下级员工的监督和引导;(4)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奖罚制度,一次调动施工人员的经济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管能用性。
综合上述,工程质量是比较复杂的问题,设计到方方面面的因素,要彻底解决工程质量问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除了抓设计、抓施工、抓监理外,还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监督,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支持。只有这样,工程建设才会有一个新的变化,工程质量才会有一个更高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