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选修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2-10-02 21:29:3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高二生物选修总结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高二生物选修总结

篇(1)

一、关于教学生成和动态课堂

所谓动态课堂,就是让参与课堂的各个元素都“动”起来。这其中既包括学生的“动脑”“动手”,也包括师生间的互动;还包括通过各种临时性的课堂生成,转变教学手段的“变动”。这既是课堂预设与课堂生成间的有机统一;又是教师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正好带动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符合新课标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也与高考的目标不相违背,一个高效的课堂,会从各方面促进学生的学习,从这个角度来说,素质教育与高考这两者只会相互促进。

新课改的提出,其目的就是为了建立新式的课堂,传播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然而,现在的高中课堂,与我们设想的高效课堂还存在很大差距。在一次调查中,对于“高中教师课堂教学最主要的任务”这一问题,有高达58%的教师认为是“提高学生成绩”,可见,在现在的高中教学中,教师的思想还存在很大问题。诚然,在某些方面,我们还不能做到尽善尽美。但我们也不能因为某些因素的制约,便心生畏惧,固守传统不敢创新。而教学改革的最终落实,还是要靠每一位教师和学生从自身做起转变观念,也只有这样,才能让真正的高效课堂、动态课堂成为可能。

二、高二生物课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高二生物课上存在的问题,首先还是要说上文提到的教师教学观念问题,其实说到观念,不只教师观念守旧,大多数学生也受社会意识的影响,存在“重结果轻过程”的思想。现在的高二生物课,大多数时间是学生在听,教师在讲,一节课安排得非常紧张,课容量很大,几乎没有机会开展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讨论,更不用说学生之间自发学习探究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教师和学生都认为高二时间紧、任务重,马上又面临着高三的升学压力,再加上到了高二,生物课的难度会有明显提高,这时应该抓紧时间“学会”预定的内容,以早日完成教学任务,留出更多的时间进行总复习。在教师和学生都有这种想法的情况下,生物课只能向着“灌输式”的老路子走去而没有人提出异议。即使教师有心想改变教学模式,学生也会认为无此必要而不愿意与之互动;同样,即使有些学生在课堂上产生了一些思维火花,也会在这样的课堂模式下被淹没。这是一个典型的恶性循环。而习题课更是纯粹的“做题―讲题”单调模式,且还自以为是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殊不知,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被完全忽视,而教师的主导性地位也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目标单一直接的课堂教学,不仅使学生学着厌烦,教师教着厌烦,也浪费了大量本可以好好利用的课堂生成点,束缚了学生思维。现在许多教师和学生宁肯多练几十道几百道习题,也不愿意提高课堂效率,激发探索思维,正是得不偿失的事情。

三、构建高二生物的动态课堂

那么,说了这么多,该怎样构建一个高效的动态生物课堂呢?笔者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尝试提出几点看法:

1.“对话”为主,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程改革中最重要的一个理念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所以,构建动态课堂,首先要从观念上转变,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高二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知识储备,完全有能力开展各种层次的自我学习活动。而生物课本身是一门以实验和探究为基础的科学,真正学好生物课,势必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完成实验,从而探寻并总结出规律。所以,教师应该把时间交给学生自己学习,而自己则作为一个帮助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提供帮助即可。这要求教师真正放低姿态,做到与学生平等交流,使上课过程成为师生间针对某一知识点的“对话”过程。比如,提问“病毒算一种生命吗?”有学生想了想反问:“生命该怎么定义?”我当时觉得这个问题非常好,就将它留给大家讨论,大家从病毒的结构、病毒的复制说到细胞的分裂,最后归结到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的主题上,教师基本只以提问的方式进行引导,但是效果非常好。当然,高二的生物课毕竟内容非常多,且难度大,在把课堂时间交给学生的同时,也要注意对学生的思维稍加控制,免得离题太久,影响正常的教学进程。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也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能保证有序进行。

2.重视“生成”,勇敢突破课堂预设

篇(2)

高二生物老师工作计划1为了提高高一生物教学质量,促进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本备课组努力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引,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南,努力推进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构建有科组特色的新课程体系,改变原有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乐于合作的精神,使生物教学科研上一个新台阶。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特制定新学期高一生物组工作计划如下:

一、教材分析

高中生物新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共六大模块,高一上学期学习必修1:分子与细胞模块。参照生物课程标准,共需36课时,共六章,本学期的教学内容有:走进细胞、组成细胞的分子、细胞的基本结构、物质的输入和输出、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和细胞的生命历程。本模块选取了细胞生物学的最基本知识,以及细胞研究的新进展和实际应用,这些知识内容也是学习其他模块必备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通过初中生物课的学习,对于生物学应该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由于多数学校不开设生物,学生缺乏必要的生物知识基础,因此给教学带来很大困难。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学初向同学们灌输生物课程的重要性,要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多做实验或观看实验视频,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探究。

三、学期教学目标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将在微观层面上了解生命的物质性和生物界的物质统一性,活细胞中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统一,生物体部分和整体的统一等,有助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归纳、总结分析能力;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判断和利用能力;通过评价,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和评价能力;通过课堂练习,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的应用能力、发散能力和迁移能力;通过对知识的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对于自身的了解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四、具体措施

1.在包组领导的指导下完成各项教研、教学工作。

2.全面贯彻执行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结合本组实际,进行教学改革。

学习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新课程的具体要求,利用备课组活动时间,认真学习新课程教学理念,深入研究教学方法。

3.组织好每周年级组集体备课,定时间定内容定主备人(具体分工见教学进度表),主讲教师简要介绍讲课内容的整体构想、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的确定和解决策略、教材处理方式和讲授顺序、训练习题选择和知识的检查及落实、高考要求等,然后由大家集体讨论研究,共同分析教材,研究教法,探讨疑难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完善讲授、训练内容及评价标准、对下一阶段教学做到有的放矢,把握重点突破难点,以及做好教后反思。

4.完成实验班练习编写、批阅和评价工作以及普通班课堂笔记和练习的检查。

5.认真做好新的教师传帮带工作,新教师要经常听老教师的课,备课组长也要跟踪听新教师的课,使他们迅速成长,尽快达到学校的标准和要求,以适应一种教学发展的需要。

6.进一步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切实提高现代化设备的利用效率。

每位教师认真钻研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制作课件,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发挥现代化设备的作用。

7.加强网络教研,组织本组教师积极参加内质网互动平台,积极参加网络问题的研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8.配合生物学科组搞好本学科集体教研工作,切实为提高学校生物整体教学水平和高考备考工作而努力,兴教研之风,树教研氛围。

9.完成本学期新课程学生研究性学习和评价工作。

新学期我们将继续本着团结一致,勤沟通,勤研究,重探索,重实效的原则,在总结上一学年经验教训的前提下,认真地完成各项教研任务。

高二生物老师工作计划2本学期我担任高二(86)、(87)、(88)三个班的生物教学任务。高二(88)班是文科班,学生对生物学科不是非常重视,所以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另外,学生间的差异较大,学习刻苦用功程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都存在明显差异,造成学习成绩相差较大。给教学带来很大难度。除少数学生成绩比较好外,大多数成绩不是很理想,甚至很差。这学期的教学工作主要围绕“会考”展开进行。由于会考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但对于理科同学,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有一定程度上的延伸和扩展。因此,对我来说,这无疑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挑战。依照生物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校,学生实际,为顺利完成学校下达的会考目标,把学生培养成为“四有”新人,特制定此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开创创新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坚持以学生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教育信息化为导向,结合生物学科教育教学的特点,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适应新教材顺利通过会考,为高三生物综合复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及要求

一)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关于细胞、生物的新陈代谢、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命活动的调节、遗传和变异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这些知识在农业、医药、工业、国防上的应用。

(二)通过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

(三)要求学生掌握使用高倍显微镜,做简单的生理实验等的基本技能。

(四)培养学生自学生物学知识的能力,观察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生殖发育的能力,分析和解释一些生物现象的初步能力。

四、具体教学措施

1、认真抓好生物学基础知识的教学。

高中生物学的知识,内容比较系统、全面。在课前要认真分析教材,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研究学生的生理、心理的特点和学习规律,通过课堂教学、实验、课外作业等各个教学环节,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习的自觉性,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情况下,引导他们认真学好生物学基础知识,做到正确理解,巩固记忆,举一反三,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知识和参加工作打下较好的知识基础。

2、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高中生物学的教学内容,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进化观点和生态学观点的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高中生物学知识的讲述,对学生进行这两个观点的教育,要使学生理解现今世界上形形的动植物都是逐渐进化来的,一切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都是分不开的,生物必须依赖于它们的环境而生活,而生物的生命活动反过来又时时刻刻在改变着环境,从而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再有,通过讲述祖国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我国古代的和现代的生物科学的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3、重视对学生进行生物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

教师对教学大纲和教材中规定的学生课外作业也要妥善安排,并指导学生认真完成。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和课外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生物学知识的能力、观察能力、科学地分析和解释一些生物现象的能力。

4、加强直观教学、坚持理论密切联系实际

直观教学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巩固记忆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实际教学中,我要积极地自制直观教具,密切结合教学内容使用教学挂图、标本、模型、幻灯和教学电影等进行教学。要重视密切联系本地区动植物种类的实际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密切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或者补充讲述当地常见的和对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的动植物种类。

高二生物老师工作计划3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开创创新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坚持以学生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教育信息化为导向,结合生物学科教育教学的特点,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适应新教材顺利通过会考,为高三生物综合复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及要求

一)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关于细胞、生物的新陈代谢、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命活动的调节、遗传和变异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这些知识在农业、医药、工业、国防上的应用。

(二)通过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

(三)要求学生掌握使用高倍显微镜,做简单的生理实验等的基本技能。

(四)培养学生自学生物学知识的能力,观察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生殖发育的能力,分析和解释一些生物现象的初步能力。

四、具体教学措施

1、认真抓好生物学基础知识的教学。

高中生物学的知识,内容比较系统、全面。在课前要认真分析教材,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研究学生的生理、心理的特点和学习规律,通过课堂教学、实验、课外作业等各个教学环节,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习的自觉性,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情况下,引导他们认真学好生物学基础知识,做到正确理解,巩固记忆,举一反三,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知识和参加工作打下较好的知识基础。

2、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高中生物学的教学内容,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进化观点和生态学观点的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高中生物学知识的讲述,对学生进行这两个观点的教育,要使学生理解现今世界上形形的动植物都是逐渐进化来的,一切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都是分不开的,生物必须依赖于它们的环境而生活,而生物的生命活动反过来又时时刻刻在改变着环境,从而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再有,通过讲述祖国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我国古代的和现代的生物科学的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3、重视对学生进行生物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

教师对教学大纲和教材中规定的学生课外作业也要妥善安排,并指导学生认真完成。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和课外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生物学知识的能力、观察能力、科学地分析和解释一些生物现象的能力。

4、加强直观教学、坚持理论密切联系实际

直观教学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巩固记忆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实际教学中,我要积极地自制直观教具,密切结合教学内容使用教学挂图、标本、模型、幻灯和教学电影等进行教学。要重视密切联系本地区动植物种类的实际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密切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或者补充讲述当地常见的和对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的动植物种类。

高二生物老师工作计划4本学期,我担任高二7-10班的生物教学工作,为适应新课程改革下教学工作计划的要求,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所教班级的学生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并注重学科渗透,课堂教学能够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氛围,体现自己幽默、诙谐的教学风格,使学生乐学、善学。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业批改及时,并做好复批工作。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高二生物教学个人工作计划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首先,我常常利用网络资源、各类相关专业的书报杂志了解现代生物科学的动向,搜集一些新的生物学成果介绍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开拓自己的教学视野和思维。在公开课的课件里,我就采用了《侏罗纪公园》的短片教学,提起学生上课的兴趣,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实验操作能力。我在教学中,同时也鼓励学生收集身边有关生物的问题,在课堂上开辟一片互相交流、互相讨论关注问题的天地。通过这样的资料互动形式把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体现生物学科的社会性一面。同时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反思,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其次,为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课堂上,我习惯通过媒体影片、实物观察、实验操作、挂图演示、事例说明、角色扮演等手段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处理后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学得更轻松也让学生能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之中得到更多的操作技巧。例如在校科技艺术文化节上,我要求每个同学制作DNA模型,通过模型制作,使学生对生物的兴趣提高。同时,课堂上我重视德育工作计划,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陶冶他们爱自然、爱科学、爱祖国、爱劳动的思想情操,树立关心生态环境等的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

第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本学期的公开课开展之前,我请教了我们同组老师的不同意见,他们都很热心的提出了很多很有建设性的建议,使我的公开课开展顺利。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第四、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在网上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彻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对文科班一些基础特别差的学生,我还多次批改,重复批改,然后面对面辅导,力求每个知识点都能让学生理解透彻。

第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使学生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及时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开放课堂教学,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培养学生的`胆量,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教育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思考。

第六、及时对学困生进行课后辅差,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高二生物老师工作计划5一、指导思想:以教材为根本,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为指导,夯实基础,活化能力;抓实训练,讲求效果;加强协作,优化氛围,努力提高学生成绩。

二、基本要求:

(一)立足双基、夯实基础

生物必修3的教学要做到“立足双基、夯实基础、单元过关、梯度性提高。以基础为主,注重书本基础知识的讲解,尽量把每个章节中的重点的知识点讲清讲透,,配以课堂练习和单元练习进行巩固,做到“堂堂清,节节清”夯实理论基础,训练学生基本技能,以讲带练,理清生物学知识,为全体学生的学业测试打好基础,为部分学生选修作准备。

(二)改善教学方法

1、按照学校教学常规,认真开展各项活动。

2、按照学校教学要求,深入研究教材教法,认真备课,把时间花在备课上;

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把效果落实课堂上。

3、坚持互听课活动,每人每期互听课不少于20节,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4、每周一次集体备课。

备课内容包括下周所有教学内容,主备人预先备课,人人发言,并有记录。

5.坚持落实组内公开课活动。

全员参加学习,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6、做到全组“两统一”,即教学进度统一、教学内容统一。

7、同心协力,互帮互学,信息、资料共享,教学研究气氛浓厚。

8、注重教学中兴趣、情感和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发挥好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动力作用,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9、向课堂要质量。

力争上好每一节课,要加强备课,防止复习中的主观随意性,减少盲目性。课堂教学做到:一节课一个中心;抓重点带一般。重点知识要抓住基本要素,提高课堂效率,再现和归纳知识结构

10、向辅导要质量。

一要依据教学目标适当留作业;二要及时反馈信息,以便发现问题,为辅导提供依据;三要及时辅导,巩固课堂教学成果,另外要结合各类过关考试,进行考后分类辅导推进。

三.本学期教学的总体目标及要求

1、用学过的知识和专业术语,正确描述基本的生物学现象、概念和原理。

2、初步学会理解、分析生物学中以图表、图解等表达的内容和意义,并能用图表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现象和实现结果。

3、了解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部分与整体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并能理解生物个体、环境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的问题。

4、了解所学实验的实验内容、包括实验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理解探索性实验的一般方法

5、了解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大热点问题及其对科学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四、参考资料《45分课堂作业》、《生物必修3同步导学》

五、建议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

1引导学生读书背书

2.树立生物学基本思想

3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篇(3)

根据课程标准和学时要求,高一化学必修2第三章的有机化学中的内容,没有完全考虑有机化学本身的内在逻辑体系,主要是选取典型代表物,介绍其基本的结构、主要性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较少涉及有机物的概念和它们的性质。而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建立在化学必修2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的基础上,目的就是引导学生比较系统、深入地学习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所以我们必须理清两者的关系,调整与整合授课内容。

一、用官能团作为桥梁,用典型有机物作载体整合课本内容教学

1.烃的性质

我们还是先学习最熟悉的甲烷,从甲烷的性质入手,过渡到烷烃的性质,烷烃的命名,同系物,同分异构现象;再从乙烯开始,到乙炔,归纳出饱和烃和不饱和烃的性质。再过渡到苯的性质,苯的同系物命名,芳香烃的性质。因为苯的性质比较特殊,它的化学键是介于单键与双键之间的一种独特的键。所以它既有饱和烃的性质也有不饱和烃的性质。学生学完了烷烃与烯烃后再学苯的性质就相对容易掌握。

2.醇、酚、醛、羧酸、酯、卤代烃的性质

醇、酚、醛、羧酸、酯、卤代烃的性质主要是官能团的性质,也可以说是烃的一些衍生物的性质,学生刚学完烃的性质,现在再接着学习这些烃的衍生物,从结构上不会太陌生,教学内容上起到一个很好的过渡作用,学生自然就比较容易理解与掌握。

醇的性质以学生熟识的典型的乙醇(酒)入手,从乙醇的7个特殊性质引申到醇的同系物的性质也就是羟基链在链烃基上的性质,自然就过渡到羟基链在苯环上酚的性质。

按照醇的氧化得到醛,醛的氧化得到酸,酸与醇的反应得到酯,这一线索就把醇、酚、醛、羧酸、酯的知识连成了一条线。但要注意的是学到这里时,不要把油脂一并学习,让它放到选修5的第四章“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时与糖类,蛋白质三个一同学习,这样既能分散难点,又能让知识更有系统性。

在我们的实践过程中,有些教师也提出为什么不把卤代烃放在烃的性质后面马上学习呢?烃与卤代烃不是很自然过渡吗?课本选修5第二章的标题也是烃和卤代烃,它们两者都是放在一起学习的。后来我们在科组活动上也提出了这个问题,最后大家还是认为不把卤代烃放在烃的性质后面马上学习的好。卤代烃的性质最重要的是取代反应(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卤代烃取代反应在氢氧化钠的水溶液条件下得到了醇,消去反应在氢氧化钠醇溶液条件下得到烯烃,这些反应的条件很容易让学生混淆,如果接着下来又学习醇、酚、醛、羧酸、酯的话,让学生感觉到有机化学太难,无规律,不容易掌握,从而降低了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卤代烃取代反应得到醇,消去反应得到烯烃,这与前面学习的醇、烯烃起到一个首尾呼应的作用,我们在构建知识网络时就不是一条线而是一个圆,一张网。在以后的实践中也证实了我们这样对教材的处理是恰当的。

二、添砖加瓦,查漏补缺,使有机化学的知识体系更完善

学完烃的性质与烃的衍生物的性质后,官能团的“功能”模块知识就基本学完了,我们还必须把化学必修2第三章的有机化学与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的一些枝节与遗漏的内容整合完毕。

1.命中的营养物质

化学必修2第三章的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与选修5第四章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整合在一起学习,因为它们主要是生命中的营养物质:油脂、糖类、蛋白质、氨基酸等的知识,与前面学习的酯与羧酸有一定的联系。

2.机物的结构特点

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的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第二节有机物的结构特点,我们就当成是前面学习的一个归纳与总结,不当做是一个新的内容来授课。

3.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一章第四节的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主要是介绍有机物的一般研究步骤和方法,内容繁多,涉及的其他知识较广、较新,学生比较难掌握,但在高考中的出现率不高,不宜拓展加深。

4.有机合成

我们把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三章第四节有机合成与选修5第五章进入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时代整合学习,这两个部分分别对简单的有机物合成和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作了详细的介绍。这两个部分其实是对有机化合物各种性质的综合运用,也是对学生熟悉各种官能团性质程度的大检阅。它能对全部所学的有机化学知识进行考查,所以高考中有机合成被放在化学科目的大题第一题,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必修模块是选修模块的基础,选修模块是在必修模块基础上的拓展与深化。我们选择灵活机动的授课方式,大胆尝试,大胆实践,尽一切可能让学生学得流畅、明白,最大限度地使两部分的有机化学整合得更加完整、统一、严谨。同时,我们也会不断地学习、思考与总结,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使高中有机化学教学的目标和要求落到实处;深刻领会化学课程改革的意图,确保高中有机化学教学的顺利实施。

篇(4)

高中生物老师教学计划1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要求,夯实基础,满足高考全面提升素质的实际需要。根据我县的实际,在讲授新课的同时,适当补充有关初中的生物基础知识和生活中的有关生物学知识,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建议

1.备课组长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学大纲,钻研教材,搞好集体备课,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好难易标准。

2.新课阶段应把重点放在对基础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上,并完成课本习题及相应的补充题,每单元结束,进行一次单元自测,成绩记在成绩册上。

每月进行一次月考,月考由备课组长组织命题制卷(也可用单元自测题代替),统一阅卷,成绩上墙。

3.教研组要有切实可行的教研计划,大力开展教改实验和专题研究。

对课题研究的内容要逐一落实,并有所创新。另外,根据自身的特点,在教法上以“讲授型为主、自学型为主、训练型为主、探究型为主”的四大系列进行对比实验。并找出它们的最佳结合点,提高教学效率。

4.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物的习惯和兴趣,特别应注意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生物知识的能力。

教师应开展如何挖掘新教材的能力价值和思想教育内容,如何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专题研究。

5.突出生物学科的特点,加强实验教学。

对演示实验要求全做,对学生实验有条件的学校要全做,条件暂不具备的学校至少要在课堂上演示,所有学生实验要有实验报告。

6.加强对联系生产、生活和现代科技成就的习题以及学科内综合习题的`训练。

并要求学生有知识疑难和错题摘录本。

7.认真落实教学常规,备课组长要认真督促检查,其方式方法应与高三年级相同。

三、高一年级教学进度上学期

第一至四周:绪论、生物的物质基础(含实验一)

第五至九周: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含实验二至三)

第十周:期中考试

第十一至十八周:生物的新陈代谢一至五节(含实验四至七,补初中生理卫生的循环、消化、泌尿系统)

第十九至二十周:期末复习和考试下学期第一至四周:生物的新陈代谢六至八节(补初中生理卫生呼吸系统)

第五至九周:生命活动的调节(含实验八、实习1.补初中生理卫生的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

第十周:期中考试

第十一至十八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补初中植物花的结构)

第十九至二十周:全书复习,全市统考四、高二年级教学进度上学期

第一至九周:第六章第一、二节(含实验九至十一)

第十周:期中考试第

十一至十八周:第六章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至第七章完

第十九、二十周:期末复习和考试下学期

第一至九周:第八章第九章(含实验十二:观察SO2对植物的影响)。

第十周:期中考试

第十一至十八周:选修教材一至二章(含实验一)

十九至二十周:全书复习(第六章至选修第二章),全市统考

高中生物老师教学计划2本学期,我担任高二的生物教学工作,为适应新课程改革下教学工作的要求,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所教班级的学生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并注重学科渗透,课堂教学能够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氛围,体现自己幽默、诙谐的教学风格,使学生乐学、善学。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业批改及时,并做好复批工作。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第一,我常常利用网络资源、各类相关专业的书报杂志了解现代生物科学的动向,搜集一些新的生物学成果介绍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开拓自己的教学视野和思维。在公开课的课件里,我就采用了《侏罗纪公园》的短片教学,提起学生上课的兴趣,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实验操作能力。我在教学中,同时也鼓励学生收集身边有关生物的问题,在课堂上开辟一片互相交流、互相讨论关注问题的天地。通过这样的资料互动形式把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体现生物学科的社会性一面。同时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反思,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第二,为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课堂上,我习惯通过媒体影片、实物观察、实验操作、挂图演示、事例说明、角色扮演等手段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处理后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学得更轻松也让学生能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之中得到更多的操作技巧。例如在校科技艺术文化节上,我要求每个同学制作dna模型,通过模型制作,使学生对生物的兴趣提高。

同时,课堂上我重视德育的渗透工作,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陶冶他们爱自然、爱科学、爱祖国、爱劳动的思想情操,树立关心生态环境等的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

第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本学期的公开课开展之前,我请教了我们同组老师的不同意见,他们都很热心的提出了很多很有建设性的建议,使我的公开课开展顺利。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第四、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在网上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彻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对文科班一些基础特别差的学生,我还多次批改,重复批改,然后面对面辅导,力求每个知识点都能让学生理解透彻。

高中生物老师教学计划3一、学情分析

生物虽然是理科学生的必考科目,但也是文科生这学期水平考试的必考科目。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在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对本学科学习态度不端正,基础知识掌握不够、不牢,在新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涉及到以往的知识内容,经常出现遗忘的状态;不过,由于已经是高二下学期,虽然在时间和精力的分配上最少,但多数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有所增强;其中重点班级比普通班好些,在课堂上能与老师互动,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理科班教学内容主要是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本模块的内容包括基因工程、克隆技术、胚胎工程、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生态工程五部分。文科班这学期主要是复习必修1至必修3的内容,迎接6月份的海南省水平测试。

选修3模块以专题的形式着重介绍现代生物科学和技术中一些重要领域的研究热点、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以开拓学生视野,增强科技意识,激发学生探索生命奥秘和热爱生物科学的情感,为进一步学习现代生物学奠定基础。由于本模块所涉及的领域属于高科技的内容,技术复杂且进展迅速,学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有深入的理解,因此在介绍各种生物技术时,更侧重技术的生物学原理。关于各工程的具体操作技术则从简,不做重点,只让学生作一般性了解。

教学内容的设计思路和呈现方式:

设计思路

教学内容的设计思路的惟一依据是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本模块的具体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有几方面是必须遵循的。它们是:以学习专题方式来呈现。即基因工程、克隆技术、胚胎工程、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生态工程。尽管前四个专题存在互相联系与渗透的关系,但仍各自作为独立的专题来学习。具体内容标准规定的学习目标应予遵循。五个专题合起来,具体内容标准为17项。即在知识性目标上以了解水平为主;在情感性目标上以经历水平为主;技能性目标体现在活动建议中,主要是参观、调查、资料收集、交流讨论、专题综述等。所以这样规定,是因为内容均属现代生物科技的前沿,已经很深了,宜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活动建议部分,只能加强,不应削弱。因此,教学内容的设计思路,是在贯彻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上述三方面的原则要求下,突出以下各点:

(1)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的内容,都是当前发展非常迅速的领域。作为教学内容,不易把握好分寸。为做到基本原理准确,实例可靠,技术方法相对全面,教师要不断进行资料的查阅和备课组的集体合作。

(2)斟酌教学内容的适用性

高中生物老师教学计划4本学期我担任高二(86)、(87)、(88)三个班的生物教学任务。高二(88)班是文科班,学生对生物学科不是非常重视,所以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另外,学生间的差异较大,学习刻苦用功程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都存在明显差异,造成学习成绩相差较大。给教学带来很大难度。除少数学生成绩比较好外,大多数成绩不是很理想,甚至很差。这学期的教学工作主要围绕“会考”展开进行。由于会考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但对于理科同学,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有一定程度上的延伸和扩展。因此,对我来说,这无疑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挑战。依照生物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校,学生实际,为顺利完成学校下达的会考目标,把学生培养成为“四有”新人,特制定此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开创创新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坚持以学生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教育信息化为导向,结合生物学科教育教学的特点,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适应新教材顺利通过会考,为高三生物综合复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及要求

一)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关于细胞、生物的新陈代谢、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命活动的调节、遗传和变异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这些知识在农业、医药、工业、国防上的应用。

(二)通过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

(三)要求学生掌握使用高倍显微镜,做简单的生理实验等的基本技能。

(四)培养学生自学生物学知识的能力,观察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生殖发育的能力,分析和解释一些生物现象的初步能力。

四、具体教学措施

1、认真抓好生物学基础知识的教学。

高中生物学的知识,内容比较系统、全面。在课前要认真分析教材,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研究学生的生理、心理的特点和学习规律,通过课堂教学、实验、课外作业等各个教学环节,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习的自觉性,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情况下,引导他们认真学好生物学基础知识,做到正确理解,巩固记忆,举一反三,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知识和参加工作打下较好的知识基础。

2、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高中生物学的教学内容,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进化观点和生态学观点的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高中生物学知识的讲述,对学生进行这两个观点的教育,要使学生理解现今世界上形形的动植物都是逐渐进化来的,一切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都是分不开的,生物必须依赖于它们的环境而生活,而生物的生命活动反过来又时时刻刻在改变着环境,从而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再有,通过讲述祖国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我国古代的和现代的生物科学的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3、重视对学生进行生物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

教师对教学大纲和教材中规定的学生课外作业也要妥善安排,并指导学生认真完成。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和课外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生物学知识的能力、观察能力、科学地分析和解释一些生物现象的能力。

4、加强直观教学、坚持理论密切联系实际

直观教学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巩固记忆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实际教学中,我要积极地自制直观教具,密切结合教学内容使用教学挂图、标本、模型、幻灯和教学电影等进行教学。要重视密切联系本地区动植物种类的实际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密切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或者补充讲述当地常见的和对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的动植物种类。

高中生物老师教学计划5为了提高高一生物教学质量,促进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本备课组努力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引,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南,努力推进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构建有科组特色的新课程体系,改变原有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乐于合作的精神,使生物教学科研上一个新台阶。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特制定新学期高一生物组工作计划如下:

一、教材分析

高中生物新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共六大模块,高一上学期学习必修1:分子与细胞模块。参照生物课程标准,共需36课时,共六章,本学期的教学内容有:走进细胞、组成细胞的分子、细胞的基本结构、物质的输入和输出、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和细胞的生命历程。本模块选取了细胞生物学的最基本知识,以及细胞研究的新进展和实际应用,这些知识内容也是学习其他模块必备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通过初中生物课的学习,对于生物学应该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由于多数学校不开设生物,学生缺乏必要的生物知识基础,因此给教学带来很大困难。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学初向同学绵输生物课程的重要性,要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多做实验或观看实验视频,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探究。

三、学期教学目标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将在微观层面上了解生命的物质性和生物界的物质统一性,活细胞中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统一,生物体部分和整体的统一等,有助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归纳、总结分析能力;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判断和利用能力;通过评价,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和评价能力;通过课堂练习,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的应用能力、发散能力和迁移能力;通过对知识的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对于自身的了解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四、具体措施

1.在包组领导的指导下完成各项教研、教学工作。

2.全面贯彻执行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结合本组实际,进行教学改革。

学习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新课程的具体要求,利用备课组活动时间,认真学习新课程教学理念,深入研究教学方法。

3.组织好每周年级组集体备课,定时间定内容定主备人(具体分工见教学进度表),主讲教师简要介绍讲课内容的整体构想、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的确定和解决策略、教材处理方式和讲授顺序、训练习题选择和知识的检查及落实、高考要求等,然后由大家集体讨论研究,共同分析教材,研究教法,探讨疑难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完善讲授、训练内容及评价标准、对下一阶段教学做到有的放矢,把握重点突破难点,以及做好教后反思。

4.完成实验班练习编写、批阅和评价工作以及普通班课堂笔记和练习的检查。

5.认真做好新的教师传帮带工作,新教师要经常听老教师的课,备课组长也要跟踪听新教师的课,使他们迅速成长,尽快达到学校的标准和要求,以适应一种教学发展的需要。

6.进一步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切实提高现代化设备的利用效率。

每位教师认真钻研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制作课件,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发挥现代化设备的作用。

7.加强网络教研,组织本组教师积极参加内质网互动平台,积极参加网络问题的研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8.配合生物学科组搞好本学科集体教研工作,切实为提高学校生物整体教学水平和高考备考工作而努力,兴教研之风,树教研氛围。

篇(5)

我们应了解教材的编写的特点,理解编者的意图,在教学中应根据编者的意图和自己的教学经验、学生实际,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重新整合,补充和修正,每位教师将教材内容呈现给学生的方式不同,编写的教案也于千差万别,但我们的相同之处是备课的时间大大增多了,比以前更累了;可是,我们还是“爱你的”,因为只有你才能为我们提供了创造性教学的空间和条件。

二、处理好“义教”与高中的关系

无论是义务教育,还是高中教学,生物课程标准有两个突出变化:(1)既重视了结论性知识又重视了过程性知识,这是第一次在中学生物学课程中强调了过程性知识,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强调了过程性知识,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一个突出变化。(2)提出了加强核心知识、核心概念的观点。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中的10大主题和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的三个必修模块是生物学中核心知识或核心的主题。这“10大主题”和“三个必修模块”的关系是非常的密切,因此我建议:

1、注意知识和能力的衔接和补缺。高中教师要认真学习《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和相关教材,并经常性地到初中听课,了解教学实际和学生状况的基础。针对课程实际、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确定好高中教学的起点,并及时补缺。然而,要做到这些,必须科学地组建生物教研组,把初中和高中的生物教师安排在同一教研组。切不可分开,如初高中生物教师分开,初中的史地生为一组,高中的理化生为一组,这样不仅费时费力,教研的效果却大打折扣。还有高中的教师最好能下初中任教一轮,再上高中效果可能会更好。

2、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应有不同的侧重和递进。高中侧重于思维探究和自主探究,更注重科学思想和观点的形成过程(如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激素调节的发现过程);更注重假说――演绎、系统分析和建立模型的科学方法,初中侧重于验证实验,技能训练和引导式探究,更注重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训练。

三、处理好必修和选修的关系

高中生物新课程采用模块设计方式,模块教学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完整性,但模块教学也有不利的因素,如:

1、模块间的知识内在联系被削弱;原教材从第一章到第九章,层层递进,前后章之间有着紧密的逻辑联系;新教材除了《分子与细胞》为共同的基础外,其他模块之间没有必然的前后关系2、模块内容与课时的矛盾:每个模块课时相同,而选择内容的量与度却很难把握3、遗忘问题:不同模块间知识联系的内容,有时要等一个学期4、教师与设施的问题:选修I模块最为突出,特别是高二年,必修年级与选修年级共存。

针对以上不利因素,建议:(1)高度重视必修模块教学,把核心概念与概念间的相互联系放在教学的重要位置,必修模块选的是生物科学的核心内容,其中的生物学核心概念、原理,以及技能,方法的形成,都是高中学生必须掌握,共同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选修模块必要的知识基础和兴趣前提。(2)不要忽视选修模块的教学。选修模块是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而设计的,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生物科技视野,增进学生对生物科技与社会关系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和探究能力。

篇(6)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重视,新课程在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管理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给我们高三学生复习带来了较大的挑战和问题,必须做好分析,有效复习。

一、认真分析新课标和教材,吃透高考新方向

新课程在教材的结构、知识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变和扩充,因此,必须对新课标、新教材进行认真分析,做到有的放矢。

(1)仔细研读教材中资料分析及图、表

历年高考试题,资料分析及图表题都占有比较大的比例。那些图表题虽不是教材中的原图,但它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是对教材内容和图表的变换、深化、拓展,使之成了考查学生读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图文转换能力的有效途径。新课程教材设置了大量的图表,如“示意图”、“模式图”、“表格曲线”等多种形式的插图。在教学中,教师把这些资料分析、图表进行加工组合,可以作为命题的背景资料展示给学生,既能提高学生能力,又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认真研究新课标

新课标提出了“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理念。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探究性活动的设计,注重加强学习与生活的联系等,倡导学生多关注生活,积累生活经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

二、复习备考中应注意各种“尺度”的把握

在高三生物复习中,达成教学目标的方法、路径很多,其中教学尺度的把握是重要一环 . 事事有度,适度才能促进事物的发展变化。在教学中,把握好“度”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要上好一堂生物复习课,必须处理好全面讲述和重点讲述的关系,在尽量讲全、讲深、讲细、讲透的基础上突出重点知识的教学,至于什么知识内容应重点讲解,什么内容可以略讲,什么内容可以点到即止,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予以确定,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学生的接受能力组织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紧扣抽象理论,补充典型实例,经过具体分析,再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从而加深学生对教材重点内容的理解、掌握。但补充的内容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接受能力,并要适时适度。教材中不同的知识体系,其难点的地位不完全一样,因此处理方法也就不尽相同。如果难点内容就是重点内容,教学中就要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全力以赴地去突破;如果难点内容并非重点内容,则适当疏通,使学生理解,有针对性地去突破。

教学中,教和学是一个对立统一体,应坚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思维训练为主线的原则。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年龄特点、现有知识水平)出发,根据不同知识层次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 制定出相应的教学方案,组织教学。对基础较好的实验班或是重点班的学生而言,可采用归纳总结、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而对基础相对薄弱的普通班的学生就宜采用直观性的模型、实物、挂图,进行讲、练、评组织教学。在生物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教材体系和学生程度,不同的教学设备和环境条件,把握好“度”是十分重要的。只有注意了“度”,才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处理好必修内容与选修内容的关系

对于绝大多数教师来说,生物选修部分的内容是块难啃的骨头。很多教师对选修内容不太熟悉(尤其是选修一),对选修的地位也把握不到位。通过对实施新课程省份高考选修部分的考试要求分析来看,选修部分对学生的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并不是很高,只需要学生对核心的知识点加以识记。因此, 应把握全局, 建议把复习的重点放在必修内容上,把选修内容穿必修中来建构知识网络,或者将选修中非常复杂、学生难以掌握理解的内容而大纲不作要求的忽略掉。选修和选修三的某些内容和材料可以作为必修一和必修二复习的资源。当然也不能完全轻视选修部分的内容,在考试说明没有出台的情况下,我们还是要慎重。

四、处理好教材与教辅、练习与考试的关系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教辅资料肯定会有一次较大的洗牌和重新改革。教辅资料与教材不配套,会使复习备考有较大的难度。因此, 在众多的资料中选出适合于自已教学和学生复习教辅资料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种忽略了教材,而将复习围绕参考资料上的做法是不能满足新高考的要求的;高考备考肯定离不开参考资料,但建议学生把精力放在教材和一本复习资料上,而作为高三的老师应多博览教辅资料,拓宽视野,提高自己的个人专业素养, 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备考。

新课改高考的试题特点是对知识的要求降低,而试题的灵活性在增加、新题也在增加,在这种特点下,我们以往惯用的题海战术和死记硬背可能就失效了。所以在应对新课程下的高考,个人认为无须大量做题,而是选择性的训练,做那些符合新课改理念的试题。布置给学生的练习一定要精简,不能过多,否则学生做了很多题,浪费了时间,却抓不住重点,效果反而不好。精选习题就需要老师去做很多题,并且细致的整理、归类。例如有针对性地找出不同难度的题目让学生在不同的时期去练习,某一类型的题不宜做得很多,应举一反三, 适当增加变式练习, 训练学生的应变能力。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观察到很多教师不重视教材后面的练习及自我检测题,因为这部分题相对比较简单,思考量较小,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练习是完成知识的落实,巩固基础,养成能力。课后习题都是为尽量避免学生对知识的机械记忆,强调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而设计的,一些习题的开放性较强 (如拓展题),其旨意是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有利于学生探究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养成。同时,习题也注重了学生在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态度方面三个维度的和谐发展。因此,在复习备考中,可以将教材中的习题直接使用或者改编。

五、重视实验教学以及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中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增加了很多的探究性实验以及问题探讨,每个章节或专题的开始部分都是以问题来驱动,然后围绕问题来组织教学,在单元或专题的教学中都安排了很多的探究性的实验。这是新课改在教学内容上最明显的变化,也是最能体现新课标精神的教学内容。因此,在复习时我们要加强研究教材探究活动的设计,从新课标的高度组织实验的复习,既要注重实验的原理,更要注重实验的方法和实验的设计思路,从培养实验能力的角度来组织实验复习备考。注重挖掘教材潜在的实验与探究因素。生物学的知识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得出或通过实验得到验证的,复习时要多从实验角度想一想,这一结论是怎么得出的?我们有没有办法进行验证与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对于实验内容的教学,人们常说: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做。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的目的,绝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还可以在亲手做的实验上举一反三进行创造性的探究实验。而让学生花上几节课去做实验并不是浪费时间,相反的可能还会节约时间,因为通过亲眼目睹实验现象,亲身体验实验过程,会让人记忆深刻,不用再花上大把的时间进行那些简单纸上谈兵式的播放录像、讲解、背诵,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从感性升华到理性, 获取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注重构建知识框架,加强知识的联系

新课标教材总体上打破了以知识为主线的呈现方式,体现了高中生物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不管是生物必修模块还是生物选修模块都是相对完整和独立的,而模块中的专题或单元也是相对独立的。因此,在单元或专题的复习中,教师可以构建专题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

由于高三一轮复习是在高一、高二学习模块的基础上,对三个必修模块和两个选修模块进行系统的复习,这就是要求高三生物教师,根据《课标》挖掘好模块中的知识点,对模块作恰当的归纳和提炼,适度的拓展和提高。既要注重模块的单元或专题内的知识联系,找准知识的结合点加以梳理、归类和整理,并通过一定的组织方式有机组合,从而顺利构建模块知识体系和结构.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时,能准确、快速的在大脑储存库中提取知识,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多年的实践表明,高三复习抓主干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很有效果,因为构建知识网络是培养学生理解能力的桥梁。高中生物构建知识网络的方法常有:画概念图法、图文结合法、列表比较法等。在复习课中,可以利用这些方法帮助学生复习以前的知识、整理和连贯新旧知识,建立良好知识结构。新课改对于我们是挑战也是机遇,只有吃透新课改的要求,将新课程理念融入到教学中,把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做扎实,自然会有学生知识的掌握、情感的共鸣、能力的提升,也必然会带来学生成绩的提升!

篇(7)

高二物理下学期教学总结报告范文1一、精讲精练

为了达成目标和计划,首先就是要提高上课和作业的效率。作为教师首先就要讲清楚,这样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理解、听懂,学生只有会自己解题才能说明已经听懂了,所以要对题目编排、讲解优化组合,而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能力。

1、.精讲:

首先,概念的引入和讲解务必要清。为此应该对重点的内容反复强调,对重要概念的引入和理解应用要多举例,结合情景进行教学。这也是课改的要求。

教学时应注意:①明确概念引入的必要性和事实依据。②只有明确、掌握概念的定义,才可能明确掌握被定义的概念。③了解概念的种类(矢量、标量、状态量、过程量、特性量、属性量,某种物理量的变化率等等),以便用比较法教学。若一.教材分析

高二物理主要学习的内容是电磁学,是高考物理最重要的部分,难度很大。如果说高一物理你可以借助你丰富的生活体验帮助你学好的话,那么高二物理就有困难了,对于物理情景,模型都得通过抽象思维来建立,要求极高。当然,利用好衔接班的机会,一则加强、突破高一的重、难点;二则提前打好高二的基础。力争高二物理学习给你带来惊喜。

二.学生分析

力学的学习和电磁学的学习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学习力学的思维模式没有完全形成;还有使用功能关系,能量守恒的思想去解决物理问题的物理学习难点没有突破;而电磁学的学习又要在以上两点的基础上,对于模型的建立进行重点突破。

三、教学计划

教学措施

1.刚开学注重初高中知识的衔接,放慢教学节奏

2.注重基础的落实,采取“低起点,低难度,注重基础”的教学方针,对学生的问题尽量作到耐心、细致,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解,直到学生弄懂为止。

3.课前反复研究教材,对教材中的知识点做到心中有数,对学生忽略的问题加以强调,对考纲中的重点考点反复讲解,反复练习,让学生对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都熟练。

4.积极鼓励学生,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针对重点问题,除了仔细给学生讲解基本的原理外,还让学生自我设计反复训练,反复体会,让学生逐步克服心理障碍,掌握解题基本解法。

5.及时做好作业批改及错误分析。

做到对学生的作业全批全改,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普遍问题集体评讲,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个别问题,单独找个别学生辅导。

6.针对当前高考的特点。

在注重基础考查的同时,特别注重能力的考察。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特别注重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从繁重的作业中解脱出来。

教学方案

1.坚持精心设计和上好每一节课,研究仔细分析高一新教材的特点,狠抓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落实,加强学科内综合的意识。

2.认真分析学生学习状况,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运用基本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3.授课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授课应树立化学课堂教学是化学活动教学的观念。

(3)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授课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4)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授课应重视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的意识和能力。

(5)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授课应重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创造精神。

4.作业布置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适量性(2)层次性

(3)针对性(4)实践性

(5)探索性(6)试卷化

这种概念属首次学习,就必须着重使学生明确抽象概括的方法。④理解概念的定义、意义和跟有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⑤定义的语言表达形式可以不同,但数学表达式应该相同。⑥注意从定义式导出被定义的物理量的单位。其次,把握好进度,且勿图快。尤其在难点的教学中,要把握好进度,不随意增加难度。

2.精练:本学期的习题肯定不少,如何以的效率获得的效果是值得探讨的课题。

尤其体现在习题的练习和讲解中。作业和课堂练习题都打算在归类的基础上分层,做到有纵有横。回家作业保证每一次都能让学生认真仔细的完成,决不盲目图多。

二、及时的反馈

本学期要在课上和课后都有一个较完整的反馈机制。比如上课即时进行反馈性的练习。作业有问题的学生要与之交流,从中了解问题所在,以便及时改进。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经常沟通。

三、对于学习最困难学生的具体措施

一定要让这些学生都把该弄懂的基础知识弄懂,一发现问题立即帮助他们解决。对他们正确引导,消除心理防碍,适当放慢速度,使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随着认识能力的提高螺旋式上升。

四、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帮助我上好每一堂课;维持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学生保持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但是余要吸取过去一年的教训,与学生搞好关系决不是与一部分学生亲密无间,而是要去关心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五、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整合

1.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学生主动式互动教学”,教学的过程不再是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单一过程,而是学生主动获得学习经历的过程,教师以一个交流者(甚至不是指导者)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上。

教师以话题的形式引入教学内容,与学生一起讨论,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总结出结论。甚至可以像说相声一样,与一名或多名学生在讲台前探讨,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讲。但是问题是如何指导学生的考虑从正确地思路出发,不然时间有限,会浪费掉大量的时间。

2.与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整合

信息技术是工具,是平台。我觉得在物理教学中信息技术是很重要的。可以提供足够的教学资料,给我们提供了一条很好的信息获得途径。多媒体又是课堂教学的先进手段,通过视听,可以把很多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即时的反映出来,一些重要的板书、表格和图片、例题很方便的就可以在教室里面展示。通过多媒体课件又可以把实验演示的活灵活现,物理模型也可以通过课件分析的透彻有余。但是多媒体设备我认为不是用来投影简单的上课讲稿的。所以我上课用多媒体设备主要是用来展示多媒体课件和媒体资料。

高二物理下学期教学总结报告范文2一、学生情况简要分析

高二14、15班,每班61人,为三类班。经过高一一年的学习,学生已经适应了高中这种紧张的学习气氛,大部分同学还是比较上进的,基本掌握了物理这门学科的学习方法,但自主学习能力还是不强,自从实施“六环节分层教学”以来,学生的预习有所进步,但也存在一部分人不认真对待,不会通过阅读课本从课本中找到关键的信息,同时14班在分班时,物理成绩就比其他三个班差一点,针对以上问题,本学期应加强以下几个环节:

1、狠抓预习环节,教师指导学生利用导学案预习,逐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在课堂的导引探究环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踊跃的参与到课堂来,师生共同探讨;

3、落实各种训练,检查到位。

总之,希望通过这学期能够改变一部分同学的学习习惯,尽量使每一位同学都能上一个新的台阶,取得理想的成绩。

二、教材内容分析

1、教材编写特色分析

教材采用沪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1》。本教材的插图明显增多,所讲知识主要来龙去脉与实践知识相联系,注重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书后有供学生选做的研究课题示例,对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很有帮助。正文之外还有“阅读材料”“讨论与思考”“做一做”等栏目,以开阔眼界,启发思考。

2、教学实施设计

(1)狠抓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学习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抓好基础,向“40分钟要质量”。

(2)抓好学生实验和课堂演示实验,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同时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在新课标总体指导思想下,要求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主观能动性以适用社会发展要求;在学生第二起点问题上,要求极大的改变新授课模式,把“六环节分层教学”落实到底,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

3、德育目标设计

以德治为基础,以法制为保障,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以培养“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合格学生为目标,强化学生的公民道德意识,“五爱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特别是行为规范的养成性教育。

总之,通过对课本知识的探究,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科学探究的无穷乐趣,享受到经历过程收获知识的无比喜悦,树立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奋斗终身的决心。

三、主要的教学改革方向、重点及措施(特别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物理实验与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大家都知道,物理的教学离不开实验,这里主要是讲教师的演示实验。但常规的演示实验往往受到许多条件的制约:如实验器材太小,过程进行得太快,使得观察效果不好,而利用多媒体展示技术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起到了常规教学无法比拟的作用。特别是电磁学部分,大部分演示实验现在的条件无法完成,而恰当地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生动、形象的展示在学生面前,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加深概念的理解程度,增强知识的记忆效果,有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

四、配合教学安排的课外活动

(1)小制作、小实验;(2)课外阅读;(3)科技讲座;(4)知识竞赛;(5)趣味游戏;(6)现场参观;(7)社会调查。

总之,物理课外活动与物理课堂教学有着不同的特点和特殊的功能,它是对物理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作为一个新鲜事物,教师和学生都对其具有浓厚的兴趣,因此在物理教学中,一定要努力发挥其积极作用,避免形式化、任务化,从而真正做到推动高中物理教学的改革。

高二物理下学期教学总结报告范文3一、指导思想

以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为纲,以新编中学物理教材为本,在落实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多下功夫。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校备课组为主体,注重研究新教材教学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探究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以全国课程改革精神和我校教育教学改革为指导,发扬“团结敬业求实创新”的科组精神,认真实施高中新课改、全面完成教学教研任务。

二、任务目标

1、前瞻性:

突出“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基础,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既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又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既强调记忆力、思维能力等智力因素的开发,又重视动力、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既注重学法的指导,又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不断发展,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2、突出创新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我们教育学生的目的,摒弃那些与课标不相符的陈旧的认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习潜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放在首位。在计划安排设计上,认真贯彻我校的三五五教学理念,力求凸现时代性、探究性和开放性,为学生提供一个联系实际、自主探究的空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注重实用性

计划与新课标教材配套,内容的编排与教学实际,教学程序吻合,力求成为本组本学期教学过程中指导性、纲领性文件。

4、讲求科学性

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要求,正确处理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力争巩固课本知识的前提下,加大培养力度,所选题材力求开放,利于学生夯实基础,又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形成。

三、具体工作措施

1、学习新教材:每个教师要认真钻研新教材,掌握其体系,把握其规律,运用新教材的资料进行教学,切实做到:备课有底,教学有数,指导有法。

2、探索新教法:结合我校“三五五”教学改革方法,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吸取传统教法的精华,另一方面积极探索适应当前形势,适应本校学生实际的新教法。

当堂训练要精华,用多种辅助手段和设备进行教学、做好实验教学,注重实验法教学。

3、加强对物理作业的指导:注重教学过程的科学性,规范性。

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先做到,强调解题过程,物理思路清晰、书写格式规范,这是形成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必要过程。

4、注重教学研究,集体备课。

备课前,先进行集中交流,取众人之长,分析好教材;个人再根据本班实际,作适当调整,写好教案;.相互间进行课堂观摩,交流意见。真诚的协作,也有利于提高全校学生的物理成绩。另外做到:①要求每位教师每周听一节课;②每周向组(备课组)提供一个本人教学中遇到的值得探讨的真实问题;③每学期上一节校级研讨课;

高二物理下学期教学总结报告范文4本学期担任高二(13)、(14)物理教学工作,圆满的完成了任务。现做小结如下:

一、教学任务完成情况:本学期进行物理选修3-1和物理选修3-2的教学。主要工作如下:

(一)教学内容:完成了①选修3-1中的:电场、恒定电流和磁场。②选修3-2中的电磁感应、交变电流的教学。

(二)作业批改:本着精留精练、不搞题海战术的指导思想(符合新课改精神)。对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完成质量进行分析,对错误解法进行剖析,对不同问题进行归类,对不同的解法进行归类,使学生通过作业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提高。

(三)测试情况:做到全部为全批全改,并进行试卷中各题得分情况统计、卷面分析和讲评。

在抓好本职教学任务的同时,我还与本组其他老师一起 ,积极进行教学科研,总结教学经验,探讨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自身的教科研水平.

二、主要经验和体会:

根据本学期新分班级的特点,并在了解每个学生在高一具体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的情况下,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首先我决定在一开始多注重物理学习方法,思维方式的指导。并对个别基础很弱的差生重点单独辅导,引导他们尽快入门,增加他们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学习物理的氛围,推动全班学习成绩的提高。

其次,在讲课上我尽可能降低台阶,多作知识铺垫,加强督促检查,抓好知识能力的落实。努力提高课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主体性。

另外,高二学生是学习分化较严重的学习阶段,也是最易松散的阶段,根据这一点我在课堂上努力塑造一个轻松、充满乐趣的课堂氛围,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物理课的热爱,让学生在高二这一关键时期打好基础,为高三的学习做好充分准备。

除了抓好课堂之外,在课下多与学生交流,多为学生解难答疑,多关心学生学习之外的生活,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也是贯彻落实好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一环。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学生的物理成绩有较大提高,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回顾一学期的工作,虽取得一定成绩,但还有一些有待改进提高的地方,我将继续发扬育才人的奉献敬业精神,兢兢业业工作,为育才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高二物理下学期教学总结报告范文5本学期,在学校领导的安排下,我担任了高二年级10班的班主任工作及10、11、20班的物理教学工作。一学期以来,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使今后的工作能取得更大的进步,力争2014年高考取得优异的成绩。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做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使下学期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常规教学方面

1、备课方面

在新课改的引领下,本学期我校的教学方式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革,由传统的讲授法变成了以学教稿为载体的合作探究式教学法。虽然在之前的学校我有过这方面的教学经历,但显然我校的教学方式、方法更先进,这就要求老师们在教学设计上更要下功夫。所以,每节课我都会进行充分的备课,备教材、备教法,尽可能去预见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备课不仅仅是备教材,而且还要备学生,一个不了解学生的老师肯定不是一个成功的老师,我在这方面也下了不小的功夫。第一尽快记住学生的名字,由于这批学生是新接触的学生,所以这点为显得重要。第二,在课堂上细心观察学生的表现,注意和学生沟通。我经常利用课间休息或自主学习的时间和学生聊天,侧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性格,以便更好的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2、上课方面

充分的备教材,备学生,归根结底是为了更好的上课。备课是一个静态的过程,而上课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我着重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素质。

教学形式上,我充分结合我校课堂自主教学模式,以学教稿为载体,小步子、低台阶,扎扎实实稳步推进高二物理教学工作;教学内容上,按照新课改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力求完成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并且及时从学生那里得到反馈。在教学方法上,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同一班级,仍需根据课堂情况采取不同教学方法,做到随机应变,适时调整,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另外,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也是十分必要的。带着微笑教学,它能在无形之中给学生带来求知的动力,调节课堂气氛。

除此之外,每上完一节课我都要进行反思,将反思详实的记录在学教稿的反思环节,注意下次上课时修正不妥的地方。总体上看,这学期在上课方面的收获很大,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但仍有不足的地方需要改善和提高。

3、作业方面

布置作业要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上网搜集各个课改省市的练习题、测试卷,并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彻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在作业的批改方面,我会尽量做到全批全改,对个别学生面批面改。整个批改既有批改符号,又有批改日期。

4、课后辅导方面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知识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对于尖子生的辅导,重在解题方法的引导、总结,以及他们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上。为了提高尖子生本学科的成绩,我经常会找他们谈话,了解他们在以前学习过程中所遗留的问题和薄弱的环节。并针对这些劣势,在知识结构上进行修复充电。对于教学中的重点、高考的考点,我会根据尖子生的掌握情况,对他们进行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训练,直到他们彻底的掌握。同时,在辅导的过程中,我也会将知识分门别类,通过典型例题的分析,让他们对这部分知识有更生层次的理解。

5、考试方面

在学生的测试方面,不仅要注重月考、期中、期末考试,更要注重平时小卷子的周测。只有把每一周的周测搞好了,落实到位了,才能在期中、期末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所以每一次的周测我们物理组都会精心准备,挑选出适合我们学生的题来,做到了不难、不偏、不怪,提高了周测的有效性。

6、听课方面

为了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寻求更好的教学的方法,使得课堂教学更有效,我经常会听其他优秀老师的课,从中学习他人宝贵的教学经验,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和积累,我的教学经验又有了长足的发展,上课更显得得心应手。

7、编制学教稿

学教稿是我们课堂教学重要的载体,本学期在学教稿的编制工作上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每节课我们都会严格按照学校教研室提出的要求去操作,精心备课,选出高质量、有典型性的好题来。经过一学期的探索,我们的学教稿编制已有了一定的模式,各种课型的课怎样编制学教稿已形成了初步的模式。并且老师们也因学教稿的优势而体验到了教学的成果。

二、重视教材与教法的研究

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当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存在着较大梯度,或是形成拐点时;当学生对知识的接受,需要增加思维加工的梯度时,就会形成教学难点。所以要求教师对教材理解深刻,对学生的原有知识和思维水平了解清楚,在会形成教学难点之处,把信息传递过程延长,中间要增设驿站,使学生分步达到目标;并在中途经过思维加工,使部分新知识先与原有知识结合,变为再接受另一部分新知识的旧知识,从而使难点得以缓解。”

三、教学中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正如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所指出教学中“应注意循序渐进,知识要逐步扩展和加深,能力要逐步提高”。高一物理教学应以学生现有知识为“基点”逐步扩展和加深;不能急于求成,要让重点的内容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都有所呈现。例如,“受力分析”是学生进入高一后,物理学习中遇到的第一个难点。在初中,为了适应初中学生思维特点,使学生易于接受,是从日常生活实例引出力的概念,从力的作用效果进行物体受力分析的,不涉及力的产生原因。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高一在讲过三种基本性质的力后,讲授受力分析方法时,只讲隔离法和根据力的产生条件分析简单问题中单个物体的受力;在讲完牛顿第二定律后,作为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再讲根据物体运动状态和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单个物体的受力;在讲连接体问题时,介绍以整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的思路。这样从较低的层次开始,经过3次重复、逐步提高,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物体的受力分析思路与分析方法。

四、重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物理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物理教学最终的目的。能力是学生在获取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所造就的。而物理知识的获得首先要加强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要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使学生知道它们的由来及所蕴含的实质。如:运动学中速度的变化量和变化率,力与速度、加速度的关系,动量和冲量,动量和动能,冲量和功,机械能守恒与动量守恒等,要通过联系、对比等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学科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要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与能力。学习物理要重在理解,只是教师讲解,而学生没有经过独立思考,就不可能很好地消化所学知识,也不可能真正想清其中的道理,所以高一阶段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与能力,教学中给学生留足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阅读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高一阶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从指导阅读教材入手,使他们学会带着导学稿中的问题去阅读,解决问题并能找出自己的困惑。

(3)培养学生养成先预习再听课,先复习再作业,及时归纳作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首先要上好高二开学第一节的课,要对学生提出要求:每节课布置课后作业时,讲明下一节授课内容,使学生心中有数以便进行预习;要求学生能够逐步做到不论多忙,也要在课前先预习教材。一章学完后要主动地整理所学知识,找出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要指导学生课后及时归纳总结。总结有多种方法,如单元总结、纵向总结、横向总结。但不论哪种总结方式都要抓住知识主线,抓住典型问题的解答方法和思路,形成一定的知识框架。 (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①通过课堂提问和例题分析,培养学生根据物理概念与规律分析解答物理问题、认识物理现象的习惯,要求学生“讲道理”而不是凭直觉。

②通过课堂上的分析、讨论、解答,使学生注重物理过程的分析,养成先分

析再解题的习惯。

③严格做题规范,从中体会物理的思维方法,养成物理的思维习惯。

六、自我提高方面

1.认真研究了我省课改以来这两年的高考题。

更好地把握了新课改高考的特点和方向,使教学工作能把握大局,突出重点,在主干知识点花更多时间,下更大功夫,避免平均使用力量。

2.大量做题,上的题,力争选出高质量的考题。

3.努力向我校优秀教师学习,每月听课八节以上,并做好教学随便撰写工作。

4.在平时的听课以及做课中反思了自己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使自己教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篇(8)

1)科技创新教育的组织模式

2)科技创新教育的教学模式

3)科技创新教育的实践活动模式

2、科技创新教育的实施策略

1)营造一种和谐的科技创新教育环境氛围

2)利用好科技创新教育的二种资源

3)实现科技创新教育的“三化”。

4)做好科技创新教育的四个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3.98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大量创新型人才。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就是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大批创新性人才。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成为民族振兴的关键。教育作为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基础,肩负着巨大的历史责任。目前在我,这方面的努力还远远不够,中国教育科学院副院长刘吉曾明确指出:“当前中国教育的严重问题之一,就是缺少对青少年创造力的开发。”因此加强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是就是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坚实基础的一项意义重大的工作。

2.符合创新教育发展的要求和新课改的核心思想

2008年4月,四部委(科技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中国科协)联合发出《关于加强创新方法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创新方法是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工具的总称。科学思维的创新是科学技术取得突破性、革命性进展的先决条件。科学思维不仅是一切科学研究和科学发展的起点,而且始终贯穿于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的全过程,是创新的灵魂。”“国际上创新型国家普遍重视创新思维的培养,超前部署创新方法研究和推广,……不断强化本国的核心竞争力。”“这就要求我们将创新方法作为一项长期性、战略性工作来抓,切实从源头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要“加强科学思维培养,大力促进素质教育和创新精神培养,注意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追求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重点从‘娃娃’抓起,培育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实施新课程是教育的全面创新,是一场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刻变革,其中的一个重要目标是,确立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建构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研究以及合作学习的机制,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比如,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充盈个性。而且,在实施新课程中,强化探究性和实践性的教学目标,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性的、面向实际的、主动探究的创新型学习环境。

3.巩固学校科技创新教育成果

我校在2000年就在全省率先建立了科技创新少年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教师进行科技创新教育。2008年提出了在教学中构建广阔的科技创新学习平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的教学理念。建立了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程和科技创新课程的四维一体的开放、灵活的课程体系。必修课重在夯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选修课重在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活动课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科技创新课程着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基础+特长+实践+创新”,以构成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

实施了建立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和开展综合实践课程的改革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改变课堂过于注重传播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的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个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索,在实践中学习,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进行学习。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科技创新理论源于美国,20世纪30年代,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开设“创造工程”训练课程。世界著名发明家爱迪生是这个公司的前任董事长兼经理,通过对员工进行创造力的培训,取得了惊人的成绩。1941年,美国奥斯本先生率先写出《创造与思考》一书,该书提出了 “头脑风暴法”,目前,美国已有50多所大学设立了专门的创新研究机构。 50年代,科技创新传入日本,日本发现这一科学非常有用,称之为“天书”、“聪明学”、“点金术”等,人们纷纷结合自己的专业开始研究学习。

目前,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的研究是世界性新兴课题,世界各国都在实践、探索,理论上尚未成熟,也永远不会成熟,因为它研究的是怎样研究出未知的东西。就实践上日本、美国走在前列,而我国相对落后。近几年我国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发展速度较快,而我省的创新活动相对发达省市较落后。

此前,由天津教科院张武什研究员主持的《中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培养研究》已经在这个领域取得了一定成果。由中央教科所徐长发教授主持的科技部2008年年度科技基础性工作项目《中小学生创造力培养案例研究》,全国有近100所中小学作为案例学校参与了该课题的研究。其中,小学初中开展此课题类似研究的比较多,高中相对比较少,像我校这样在2000年起就有意识对学生进行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更少。

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以科技创新少年班为载体,以学科创新性教学、科技创新活动为两翼,构建立体化的科技创新教育模式。

1)科技创新教育的组织模式

①建立科技创新教育领导组

校长担任“科技创新教育领导组”组长,分管教学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教研组长、班主任为科技创新教育领导组成员。

②建立科技创新特色班和科技创新少年班

面向全市选拔科技创新特长生,每个年级设置一个行政编制班―--“无为中学科技创新特色班”,开设常规科技创新教学课程;年级部在各班“科技创新活动小组”中选拔优秀的学生组建“无为中学科技创新少年班”,选派优秀科技辅导员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进行科技创新技法培训。各班建立“科技创新活动小组”,由本班科技辅导员负责培训。

2)科技创新教育的教学模式

①科技创新课程教学

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纳入教学计划,高一年级开设《科技创新思维训练》课程,高二年级开设《科技发明技法培训》课程,每周开设一节课。对学生进行创造发明技能、技巧的训练并在创造活动中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同时高一、高二年级开设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科技创新选修课程,选修的学生600多人。

②学科创新性教学

以学科创新性教学为主战场、主阵地,探索旨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初步的创造能力的教学方法。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课的课堂教学中必须结合三维教学目标渗透科技创新教育。将科技创新教育目标纳入学科教学目标;运用探究性教学方法,让课堂充满创新的活力;引导自主创新性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建构创新性教学意识规范,使创新性教学步入教学常规。省教科院杨思锋主任、市教科所李文波主任分别来我校观摩了两节创新型课堂教学,并予以充分的肯定。

3)科技创新教育的实践活动模式

活动是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生命和灵魂。一方面,在活动中学生的创造力得以显现并凝固在活动的过程之中和结果之上;另一方面,通过活动又丰富并发展着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创造个性。

①每年十月份举办为期一周的校园科技节。科技节的内容有:

科技创新和科普讲座。我校先后邀请了省教育厅程艺厅长作了《数学的奥秘》讲座、中科大叶邦角教授作了《无限小世界》讲座、中科大孙立广教授作了《神奇的南极》讲座、北京化工大学励杭泉教授作了《高分子时代》讲座、中科大孔燕教授作了《创新思维训练》讲座,安工大冷护基教授作了《创新技法训练》讲座、安徽工程学院金世伟教授作了《青少年科技创新选题方法指导》讲座。这些讲座不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且针对中学生的思维特点,深入浅出地讲解了青少年科技创新在人类进步历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及发明与创造的课题发现方法、发明技巧等,使学生们创新热情高涨。

科技创新活动交流会。邀请全校热爱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同学进行座谈,并将我校已经毕业的在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的校友请回来,谈心得,讲体会,同学们异常高涨的热情令人惊讶,同学们将自己精心研究和创作的科技小论文、学习体会、科幻文章等拿出来交流。交流会非常成功。

科技小论文竞赛。活动之初,我们专门通过校园内网系统介绍了前几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优秀作品,以及科技小论文的撰写方法与要求,同学们思想活跃,勇于实践,共收到各班呈报的科学研究报告、调查报告、研究论文、研究性学习体会等200余篇,有十多篇科技小论文在全国获奖。

科技创新比赛。我校十二个科技创新少年班现有600多名科技创新爱好者,各班级还组建了以科技副班长带头的科技创新兴趣小组,系统的创新教育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启迪了同学们的创新思维,每年能收到创新作品300余项。优秀的作品上报参加省、市、县和全国创新大赛。近四年来我学生创新作品荣获国家级奖十项,省一等奖二项,市长奖三项,县长奖三项。

科学幻想绘画比赛。同学们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用不同的绘画种类、风格及使用不同材料创作的科学幻想绘画更是让人感受到了同学们对科技发展的期待与他们对未来的憧憬,活动共收到各类科学幻想绘画作品300余幅,并在活动总评阶段进行了展示。

科学家发明发现的故事演讲比赛

为了调动同学们进行科学活动的兴趣,了解历代科学家们为科学事业所付出的艰辛以及他们不被人所知的故事,我们还专门进行了“科学家发明发现的故事”演讲比赛,每年有几十名同学参加了比赛。并通过校园内网系统对全校进行了现场直播。许多中外科学家的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献身祖国科技事业的感人事迹,深深震撼了每位学生的心灵,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各学科智力竞赛。我们还举行了别开生面的智力竟赛,主要考查学生的各学科知识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个年级有30名同学参加总决赛,我们还把考题张贴于校园,由于题目新颖、涉及的知识面广,吸引了更多的学生参与。

我给爷爷奶奶送发明爱心比赛。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消除祖孙的代沟,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精神,我校开展了我给爷爷奶奶送发明活动,学生利用手边的废旧物品制成一件件充满爱心的小发明。学校请来获奖学生的爷爷奶奶举办赠送仪式,在学生和家长中产生较大影响。

电脑制作和计算机编程比赛。学校组建了计算机兴趣小组,有100多人参加电脑制作班和编程班。每年参赛的作品有200多件,并在校宣传栏上进行展示。

我校在省、市和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的作品展示。为了让同学们能感受到全国、省、市大紧张、严肃、规范的比赛程序,我们重新组织参加全国、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作品和选手,重现了当时的比赛情景,使同学们对科技创新大赛的程序和参赛过程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

科学发展史及高科技成果展。我们收集了大量反映人类文明史、科技进步史和现代高科技成果的各类宣传资料、画报、图片等,制作了几十块大型展板;我校还从上海市科普宣传团借来反映科技发展与人民生活提高、反对迷信、崇尚科学等内容的展板300余块;每个班级还自己设计制作了一块展板,也在全校进行了展览。同学们纷纷驻足展板前,踊跃观看,详细摘录,学到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同时也坚定了他们努力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决心。

物理、化学、生物趣味实验展。为了使同学们能直观地观察到自然界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现象,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我们充分挖掘、利用了实验室仪器,并培训部分学生作为操作员,共布置了3个展室,面对呈现在面前的千奇百怪的物理、化学、生物现象,同学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纷纷动手操作、试验,大大激发了其学科学、爱科学的良好情趣。

动物和植物标本展。同学们对动物和植物标本展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为了使同学们能了解系统的生物科学知识,我们按生物进化的先后顺序,对生物的不同类型的标本和模型进行了分类展示,同学们高昂的热情充分表达了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良好情操。

②每年举办一次科技夏令营。我校每年组织科技创新少年班的学生参加中国科协组织的科学夏令营活动,参观省市科技馆,参观我县周家大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动物养殖基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③每年参加中国科技大学举办的科技开放周活动。我校每年组织近百名学生参加中国科技大学举办的科技开放周活动,参观中科大同步辐射实验室、火灾实验室、生命科学实验室、天文台、机器人大赛,学生还亲自参与植物标本制作,大大激发了学生科学研究的热情。

④每年组织学生参加县、市、省组织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参加或参观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全国劳技创新作品大赛。我校学生在各级创新大赛中获得国际奖一项,国家级奖二十八项,省级奖六十多项。其中典型的创新作品有:陶涛同学发明的“无声喇叭”在第三届APEC青年科学节中荣获二等奖、在安徽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倪伟同学发明的“全自动菜籽脱壳机”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三等奖、在安徽省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一等奖,俞笑闲同学发明的“脚踏气压式农用喷雾器”在安徽省青少年科学论坛中获省一等奖,俞笑闲同学发明的“紧急刹车误踩油门自动刹车系统”在安徽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省一等奖、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荣获三等奖,郭圣君同学发明的“灌溉深井落物捡拾器”在全国劳技创新大赛中荣获金奖,王娟、解涛、郭杰、钱晨阳、罗靖、刘原辉同学荣获六项全国银奖,我校郭圣君、解玮同学荣获“全国优秀创新少年”,张伟豪、张蕾、王娟同学荣获三项科技创新市长奖,俞笑闲、盛焕、黄翰天、陈子丰、翟雪、高尚荣获六项科技创新县长奖。

2、研究科技创新教育的实施策略

1)营造一种和谐的科技创新教育环境氛围

利用宣传栏、校园网、广播站进行科技创新教育宣传,加强班级和创新作品展览室的创新布置,营造学校的科技创新环境和文化氛围。建立民主、平等、合作、创新的新型师生关系。制定科技创新活动评价和奖励制度,鼓励师生积极参加科技创新活动。

2)利用好科技创新教育的二种资源

①开发和利用好十多年来我校师生积累的科技创新教育资源。

2000年以来,我校每年都举办一次“爱迪生”杯科技创新大赛,每次都有几百名学生参加,近千项创意,几百件发明。十三年来,积累了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料和经验,我们认真梳理和总结,上升为理论,更好地指导我校的科技创新工作。我校丁玉清老师撰写的论文《创新型班集体构建初探》获全国一等奖,论文《让创新的火焰照亮年轻的心》、《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初探》、《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模式和实施策略研究》、《浅谈劳技创新教育》获四项全国二等奖,《层次启动式教学中的课外三小活动》获省一等奖,《物理学科教学中创新性教育初探》发表在《科技教育》杂志上。这些理论研究对我校的科技创新教育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②有效利用社会科技创新教育资源。

本校的科技创新教育资源是有限的,能不能有效地利用社会上的科技创新教育资源,决定着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开展的广度与深度。我们紧紧依靠全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中国创造协会、全国劳动技术教育委员会来提高科技辅导员的理论水平;我校已经是全国科技辅导员协会团体会员。我校紧密联系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安徽工程技术大学等名校,提高科技辅导员的实践指导能力,聘请中国科技大学孔燕教授、安徽工业大学冷护基教授、安徽工程科技学院金世伟教授为我校的科技创新教育指导组成员兼校外科技辅导员;积极参加全国和省市县科普活动,参观省市科技馆,拓宽学生的创新视野;与我县的高新技术和工件制造企业有效合作,提高学生的实践制作能力。

3)实现科技创新教育的“三化”。

①实现科技创新教育目标化。

对高一、高二学生和科技辅导员分别提出明确的科技创新教育目标。对高一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和基本仪器、工具使用技能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对高二学生进行创造技法和制作技能培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品质。

②实现科技创新教学课程化。

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的关键是开设科技创新教学课程,高一年级开设《科技创新思维训练》课程,高二年级开设《科技发明技法培训》课程,组建科技新少年班,每周开设一节课。

③实现科技创新活动常规化。

每年将全校的科技创新教育计划列入学校工作总计划,各教研组的科技创新教育计划落实到时间、地点、负责人和活动经费。全校性的科技创新活动有校园科技节、暑期科技夏令营、“爱迪生”杯科技创新大赛。班级科技创新活动小组每周开展一次活动,高一、高二年级部每月开展一次科技创新活动。做到活动前有计划,活动过程有记录,活动结束有总结和反思。

4)做好科技创新教育的四个结合。

①科技创新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②科技创新教育与发明活动相结合。

篇(9)

福建省根据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要求,把高中地理必修I、II、III和一本选修确定为地理高考内容。由于综合性和地域性是地理学两个显著特点,因此初中的地图知识、气候知识是分析地理问题必备的基础知识,为了更好地研究区域特征,还必须调用必要的初中区域地理基础知识。目前我省绝大部分中学在高二进行文理分科,怎样在有限的课时内让学生运筹帷幄高考必备的知识?优化地理教学、处理好基础知识与知识整合突显重要。因此不论在高二的教学,还是在高三复习过程中,都应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认知规律,对课标要求的同类知识、相关联知识、并列知识做到心中有数,合理分配课时;充分发挥“先行组织者”作用;注意对各类知识的整合、归纳。这样既符合认知规律、避免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呈现颠三倒四的混乱状态,又节省教学和复习时间,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由于客观原因许多学生初中地理知识几乎为零,因而对高二文科班的学生应先进行初中的地图和气候等基础知识的复习教学,使它们在高二必修三和选修教材的教学中发挥良好的“先行组织者”作用。在教学中应避免按部就班地把初中相关知识讲一遍,需处理好知识的筛选与拓展,如对于地图部分的经纬网、方向、等高线就应拓展讲;关于时间计算内容可与高中地球运动归为一类复习;又如对于具体的地名、物产、工业部门、交通线分布等纯记忆性知识可以少讲或不讲,重点放在如何进行区域特征概括的方法上。再如必修三在高二第一轮教学中,着重解决教材中基本的知识点,但在高三的复习中在简要对知识点梳理后,应重点注意知识点的拓展与迁移。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一课,高三应注意对森林的环境效益的地区性整合、森林破坏与全球变暖等关系的分析;对于热带雨林破坏的原因,高三应将其与其它生态破坏(湿地减少、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原因进行对比,并提出我国主要的生态问题和分布、原因、危害、对策等。

二、关于接受教学与主动学习

让学生学会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之一。在高中阶段,地理基本原理、基本理论的学习则应当成为学生增强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能力的重要基础。如何既能在较短和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较好地掌握地理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笔者经过多年教学实践与反思认为:应处理、运用好接受教学与主动学习的关系,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目的。因为对于知识积累有限的学生,经过接受教学的引导,能较快、较系统地掌握地理知识和如何从材料中获取知识的能力,为后期知识的迁移和运用提供了良好的“先行组织者”素材,而主动学习能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去发现新的知识,从而掌握发现问题和探究学习的方法,有助于保持记忆并形成迁移能力,还能使学生体验到发现问题的乐趣。由于主动学习比接受学习思维量大,在惰性本能的支配下,部分学生可能更乐于接受“接受教学”,因此我们要弱化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思想,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转变学生学习观念,强化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在实际教学中,根据教学实际合理搭配接受教学与主动学习的比例,对新知识、理论性较强的内容以接受教学为主,对能迁移的知识、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能解决的内容以主动学习为主。

例如对必修三“荒漠化的防治”教学中,可通过读图、归纳等方式对荒漠分布、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等进行接受教学为主教学,对荒漠化地区自然特征、形成原因及治理等就应在接受教学作为引子的前提下,采取发现学习,并让学生将荒漠化的成因、治理等知识迁移到水土流失问题上。

三、关于考点过关与复习安排

文科学生需参加文科综合高考,高考属能力考试,与初中、高一面向会考的属水平考试性质的教学要求和学习方法有较大区别,因此需针对高考大纲的考点要求进行教学规划。若操之过急地将高三后期的内容移到高二进行,不但基础知识不扎实,也因此时学生已有知识与教学内容不平衡,加大教学难度,对知识的理解又形成“夹生饭”状态;也不能在高三复习中将高一的教学内容重复一遍,由于无新信息的刺激,学生学习无兴奋点,还造成思维疲劳。

高二教学应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地理学科教学要求进行教学,还应参考福建省文科综合考试说明,即基础为主,能力为辅,高一、高二教学强调要对基础知识的夯实,学生不但掌握了基本知识和学习方法,而且还能节省高三总复习时间,更重要的是清晰的知识间的逻辑关系,是运用能力提升的基础;高三教学应以能力为主、基础为辅,主要根据福建省文科综合考试说明进行教学。高三教学中教师不能以练代讲,让学生大量做题,当学生还没有真正理解试题中知识点的逻辑关系,只会模仿答题或套题,或因基础不扎实造成错题倍出,进而思维混乱和产生畏惧感;也不能以讲代练,或划出所谓的重点让学生死记硬背,这样学生只能死背理论和教师总结的要点,没有通过练习这一实践的检验,造成理论与试题脱节,也无法悟出解题的要领。因此高考第一轮复习在高一、高二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水平,以必修三本教材为重点对考点进行剖析、解读,构建各要素框架,以达到“纲举目张”成效,在进一步夯实知识的基础上,对主干知识进行拓展,使学生较好地把握主干知识的内涵与外延;第二轮复习可以专题形式进行,结合试题训练和评讲,注重知识间的联系,提升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

四、关于答题模式与运用能力

在考试的过程中,如何做到既能快速下笔、又高质量地完成答题,是学生梦寐以求的,也是对落实“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这一地理新课程目标的检验。因此在高三复习过程中,结合知识的整合对不同类型的知识进行“建模”,是让学生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之一。自然地理部分主要属于集中思维,更多关注的是为什么,带有规律性的因果的推导,应注意解题思路的分析;人文地理部分主要是发散式思维,更多关注的是有什么、怎么发展,要注重的是答题模式的建构。如确定某日太阳直射点位置,弄清了有关直射点纬度、晨昏圈、极昼(夜)范围、极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物影的朝向等之间关系的解题思路,问题基本可以迎刃而解;又如对某地农业生产特点的概括,可从以下方面思考:

农业生产特点生产方式:地域类型、部门、耕作方式、经营方式、区域化等。生产水平: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专业化水平等。农作物:种类、产量、耕作熟制等。市场条件:交通、需求量、商品率与自给率等。耕地特征:面积大小、性质等。特色:立体、绿洲、河谷、生态农业等。结构调整:比重变化等。

在评卷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答题模式背的很熟,但得分很低,主要是这些学生只会“建模”,不会“用模”。如2009年高考福建卷37(4)“分析甲国吸引中国投资工业的有利条件”,有的学生套用影响工业区位因素模式,有的学生套用影响产业转移因素的模式,均造成不同程度的失分。掌握解题思路与答题模式,主要是让学生“切题”快,而会“用模”才是学生能力的反映。“用模”不是“套模”,是针对有用的图文信息和试题的设问,结合解题思路或答题模式,对试题信息、设问甄别后作出较准确的解答。因此在平常的复习中,不但要关注解题思路与答题模式的教学,更要注重“用模”这一运用能力的培养。当然,运用能力与善于理清知识间逻辑脉络和创新思维培养是分不开的。

五、关于巩固提高与试题选用

考试与讲评是巩固提高方法之一。通过考查了解学生对某阶段知识掌握的程度,检查教师在该阶段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日后学有方向。教师通过评卷的反思,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为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积极思考,提高解题能力,讲评课不能停留在答案的正误上,一方面应让学生明白自己答题错误的症结、试题与考点关系,以及考点层次知识点的因果联系,另一方面结合讲评进行知识的拓展延伸,此外,对于发散性的试题,还可让学生继续探讨其它符合题意的答案。

篇(10)

在高三阶段,生物以复习为主,复习过程不是对高二内容的简单重复,通过高二的学习,在学生对基础知识(概念、原理、法则、定律、过程、事实)掌握的前提下,我们教师应当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升华、深化,引导学生注重对知识的整理加工,达到优化重组,使学生形成比较合理的高中知识网络,这是一种新的、科学的、高效的复习策略。

一、什么是知识网络

知识网络是人们在学习和实践中所获得的知识在头脑中通过多维度的联系所构成的开放性知识系统。一般认为,知识网络有三个重要特点:一是系统的整体性。在网络中的知识不是一盘散沙,而是一个相互间具有清晰逻辑关系的整体,其中的每个知识点都有特定的位置,从而使大脑对知识的提取、应用变得较为容易。二是联系的多维性。即每个知识点都可以通过不同的联线与其他多个知识点相联系。三是网络的开放性。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新的知识源源不断地补充到原来的网络中,使网络中的知识点不断增加,知识点间的联系更广泛、更优化。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所学的知识构建成知识网络,将有助于他们扎实地掌握各个知识点,有助于他们在解决问题时能快速、准确地提取到有关的知识,并有助于他们形成学科能力。因此,我们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必须有意识地教给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的方法,使学生学会把所学的生物学概念、原理、规律、方法等知识按一定的方法和程序构建成知识网络。

二、复习时如何构建知识网络

在高三生物复习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整合,构建学科内、学科间的知识网络,通过对比、交叉、串联、图线或表格等方式,建立知识间的“宏观”联系,使知识结构化、网络化。下面以如何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为例,谈谈一些具体的做法。

在“光合作用”第一节复习了有关基础知识后,提出在生产实践中有哪些途径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以解决当前世界出现的粮食危机?随后与学生一起分析,得出应该从四个方面进行考虑:光合作用效率与时间、光照面积、科学管理及改良品种。按教室的四组位置每个小组挑选一个方面的内容,首先要求每位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学习和思考,然后通过小组讨论完成一方面所需的所有学过的知识。由各个小组派代表来汇报自己小组的成果,随后其他小组可以进行提问和补充,在学生提问完成后,教师可以对学生未提到或注意到的地方进行着重解释。当四组学生完成了相互提问之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在黑板上呈现以“提高农作物产量”为主题的知识网络,如下图:

本节内容采用“提出任务―学生小组学习―师生共同总结归纳”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网络,采用这种形式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纠正、完善和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了课堂的复习效率,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学生汇报自己小组的成果和相互提问过程中,学生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构建知识网络复习法

知识网络复习法关键是引导学生一起编写具有网络特点的复习教学提纲,过程中要坚持三个原则:(1)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2)重视教材的系统性,以一定的课型为载体,把各章节的关键词进行贯穿,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挖掘学生的潜能,使知识和能力同步发展。

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途径是多样的。在许多教学辅导用书中也有归纳好的知识结构。但要将这些知识真正转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亲自参与知识网络的构建。以下为几种常用的方法:

1.核心辐射法

抓住一个核心的知识内容,然后围绕这个核心知识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联系,使之形成由点到面的知识结构。这个核心的内容可以是一个概念、一个原理、一个图解、一个实例。例如,光合作用的相关内容,可抓住课本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来构建。如光合作用需要光,主要吸收的是什么光?怎么设计实验证明?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光的强度,光照时间,光质)如何设计实验证明不同光谱的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又如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的结构是怎样的?有什么特点?成分包括哪些?这些成分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这种分布与功能怎么联系?只有叶绿体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吗?还有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等问题。围绕图解联系相关的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2.穿线成珠法

以某一生理过程或现象为线,把相关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知识链,这也是形成知识结构的一种重要方法。例如,氮是生物体中蛋白质的重要成分,以“大气中的氮气植物体中氮人体中氮尿素排出体外”为线条,可贯穿、联结相关的内容,比如大气中的氮气被转化为植物体可以吸收的氮的过程有哪些?植物体内合成蛋白质场所在哪儿?过程是怎么样的?合成的蛋白质类型受什么控制?人体吸收的氨基酸在人体有哪些变化过程?最终以什么途径形成尿素?形成的尿素是通过什么途径被排出体外的等等。这样,把生物固氮、植物体对矿质离子的吸收和运输、蛋白质的合成、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蛋白质代谢、自然界中氮循环等知识都串在了一起,形成了一个知识链。

3.归类比较法

将分散的知识进行归类,将类似的知识进行比较,也是形成知识结构的重要方法。例如,植物育种的知识分布在必修和选修教材中,复习时可将它们整理在一起。即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植物细胞杂交育种、动物细胞克隆育种、转基因育种等育种方法的原理、处理方法、主要优点等可以罗列一张表格中进行比较,联系农业操作实践,巩固已有知识。

4.树形拓展法

根据一定的规律按顺序将主要的概念连成主线(树干),然后对主线上各点进行衍射,把其余的知识点放在主线上各点所引出的支线(树枝)上。例如,我们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可将生物研究的多个层次水平排序,形成一条主线:元素―化合物―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然后对线上各个点进行衍射,即可得到一个树形知识网络。

构建生物知识网络结构的方法还有:检索表法(如遗传病的判断)、热点归纳法(如生物技术的进展)、层层展开法(如无土栽培)等,在此不加赘述。在构建知识网络时,同样的知识内容,可从不同角度来分析。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养成构建知识网络的良好习惯,通过自己的理解和加工构建出各种可以运用的知识网络。

高三复习时教师应在统观知识全局、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系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本质的东西,进行知识迁移,尽可能将反映知识间内在联系及异同的“骨架”和精髓提炼出来,将相关知识串联成“知识链”,再将知识衍射开去形成“知识网”,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加强和巩固对知识的理解,并及时解决有疑问的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够自己构建一些知识网络,学生变课本知识为自己的学问,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才能有利于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上一篇: 高校党支部工作计划 下一篇: 五星级班组申报材料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