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6 06:51:0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生物高中总结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二、显微观察类实验的材料及步骤
(一)不需要染色的
1.制备细胞膜(课本40页)
(1)材料: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2)步骤:取片滴取红细胞稀释液盖片观察滴水引水观察
2.观察叶绿体(课本47页)
(1)材料:新鲜藓类的叶(或菠菜叶、黑藻叶等)
(2)步骤:取片滴水放叶片盖片观察
3.质壁分离及复原(课本62页)
(1)材料: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
(2)步骤:制片观察滴蔗糖溶液观察滴清水观察
(二)需要染色的
1.脂肪的检测(课本19页)
(1)材料:花生
(2)步骤:子叶切片制片(染色,洗色)观察
2.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课本26页)
(1)材料: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2)步骤:制片(取片滴生理盐水刮取细胞涂抹烘干)
水解(水浴加热盐酸和涂片)
冲洗涂片(蒸馏水缓水流冲洗涂片10 s)
染色(用吡啰红和甲基绿染色5 min)
观察
3.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课本115页)
(1)材料:洋葱根尖
(2)步骤:解离(盐酸和酒精混合液,解离3~5 min)
漂洗(清水漂洗10 min)
染色(龙胆紫或醋酸洋红)
制片(需压片)
观察
三、在实验全过程中必须保持细胞活性的实验
1.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2.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
这类题型,实验生物材料一般是萌发种子、酵母菌或绿色植物材料,但须避光处理。不加说明的话,默认底物是葡萄糖,原理就是书本中有氧呼吸、无氧呼吸(酒精+CO2类)反应式。前者的特点是气体体积恒定的反应,后者的特点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
例1 下图是用等量葡萄糖配置的适宜浓度的培养液,培养相同的酵母菌,适宜且相同温度培养,其他条件见图中信息。下列有关酵母菌的呼吸类型说法错误的是( )。
■
■
答案:C
二、测定呼吸底物
生物呼吸作用的底物(有机物)种类及含量的差异,会导致呼吸作用释放的CO2与吸收的O2比发生差异,这可用呼吸商表示:呼吸商(Q)=■。呼吸作用的底物为葡萄糖时,只进行有氧呼吸时,呼吸商等于1,放清水对照装置中有色液滴不移动。若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时,呼吸商大于1,对照中有色液滴向右移动。当呼吸作用分解脂肪和蛋白质时,呼吸商都小于1,则对照的有色液滴向左移动,这是因为两种物质的氢碳的百分比大。
例2 为了测定种子萌发时的呼吸商,现准备了3只玻璃瓶、瓶塞、带刻度的玻璃管、发芽的蚕豆种子、10%的NaOH溶液、NaHCO3、清水等。1号玻璃瓶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
(1)1号玻璃瓶内的气体变化还不足以求出发芽蚕豆的呼吸商,由此还要利用2号玻璃瓶来测定发芽蚕豆呼吸作用过程中的某一种气体的变化。请根据1号图及题干中的器材与试剂,说出2号图装置与1号图的不同:_________,以此可以测出__________量。
(2)若1号装置测出的实验数据(墨滴移动量)为X,2号装置所测得的实验数据(墨滴移动量)为Y(2号装置中墨滴左移),则呼吸商计算式为:_________
___________。如果呼吸商小于1时,说明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为了纠正环境因素引起的实验测量误差,须设3号装置。应对3号装置做何处理:_____________。
答案:(1)试管中的液体应用同体积的清水,种子吸收的氧气量与释放的二氧化碳气体量的差值;(2)(X-Y)/X,呼吸底物中含脂肪;(3)用死种子,试管中放等量的清水。
三、计算呼吸作用速率和光合作用速率
测定呼吸作用强度,装置内小烧杯中放入NaOH溶液,而测定光合作用强度,小烧杯中放入NaHCO3溶或者CO2缓冲液,对照组装置中放入死种子如煮熟的种子。
例3 如右图为探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装置。实验开始时,针筒的读数是0.2mL,水滴位置在X。恒温30min后,将针筒容量调至0.6mL,水滴位置恢复到X。若以氧气的释放量来表示光合作用速率,则该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是________mL/h,该数值比实际的光合作用速率低,原因是_________
__________。
答案:0.8;植物同时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
四、比较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
CO2因缓冲液的存在,体积保持不变,气体体积的变化是由O2引起的。当净光合作用大于零时,装置内O2增多,液滴位置外移;当净光合作用等于零时,液滴不移动;当净光合作用小于零时,装置内O2减少,液滴位置内移。
五、比较动物代谢的耗氧量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细胞处于不同时期的两种不同的存在形态,化学本质都是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染色质和染色体主要区别在于,这两种不同的存在形态意义不同。染色质是细胞核遗传物质处于细胞分裂间期或细胞不分裂时的存在形态,DNA与蛋白质结合以伸展的丝状形态存在,便于DNA双螺旋结构的解旋和恢复,进而有利于DNA的复制和转录。而染色体是细胞?核遗传物质在细胞处于分裂期时的存在形态,DNA与蛋白质结合并以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的短杆状或棒状的形态存在,这样的形态便于染色体的运动和分离,不易发生缠绕,进而有利于细胞核遗传物质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为了让学生能更深刻理解这两个概念,我还组织学生一起动手制作简易模型,在课堂上进行演示。例如:用几根长约1米的粗线绳子先螺旋缠绕模拟多个DNA的双螺旋结构,然后分成两组,分别模拟演示丝状染色质形态和短杆状染色体形态。通过简单地模拟演示,学生非常直观地看到染色质和染色体两种不同存在形态,轻而易举地理解和掌握了染色质和染色体两种不同存在形态的意义,而且印象深刻。
2.交叉互换与相互易位
从表面上看,交叉互换与相互易位都是两条染色体之间互换了部分片段,很难区分。但深入分析,二者又有着本质区别。交叉互换是发生在两条同源染色体之间的相互交换部分片段,在光学显微镜下是看不到的,其变异的本质属于基因重组。相互易位是发生在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相互交换部分片段,当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四分体时期时,在光学显微镜下是能看到特殊的“十字叉”结构的,其变异的本质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除了做文字总结外,我还手绘了交叉互换和相互易位的图片进行对比,再找些交叉互换与相互易位的典型例题进行巩固和强化,效果很好。
以传统实验复习方法,结合运用多媒体的大容量和动画效果,进行实验复习教学。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动画优势,通过教师的讲解,结合观察影视动画,进行思考探索,让学生掌握科学实验知识的发现过程、实验的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及实验思维能力。
二、复习的教学内容
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在掌握教材实验的基础上,是否具备了实验能力,包括实验材料、对象、方法、安全性等的选择,对实验过程的理解、实验现象的理解、实验数据的处理、简单实验的设计等。因此,我们将实验专题分为五大部分:(一)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二)剖析课本中的经典实验;(三)分析课本中的学生实验;(四)生物实验的设计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五)近几年高考试题的精析、精练。其中生物实验的设计是总复习中的重点和难点。这样的安排,符合学生的逻辑思维。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吃透课本,活化知识,夯实基础,而且可以将课本实验中分散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复习的教学过程和方法
1.精讲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构建学生实验能力的基础。
该部分主要包括基本实验方法及技术;器材及药品的使用;中学实验的分类;中学有关实验的方法体系。我们采取的复习方法主要是精讲。对于每一项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都结合课本中的实验进行举例。如在复习“研磨、过滤技术”时,我们列举了课本中涉及到的实验共有三处:研磨新鲜的肝脏,过滤制得H2O2酶;研磨叶片,过滤得滤液。这样,学生通过对比联系,很容易概括出加快研磨速度的方法,就是加入一定量的SiO2。可见,通过训练学生掌握实验操作基本技能,不仅可以将实验中分散的知识连贯复习,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对于发展学生的实验分析和实验设计能力奠定了良好的方法基础和思维基础。
2.通过剖析课本经典实验,建立科学研究的过程方法和实验理论。
经典实验是科学家精心思考、巧妙设计、反复实践,经历许多次重复,证明是正确的、最具有代表性的实验。对经典实验,我们指导学生在理解实验设计思想的基础上,对实验的选材、条件的控制,对照实验的设计,实验结果的分析、验证等方面做深入剖析,目的是让学生认识
到科学研究过程的艰辛与曲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领略和感悟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与思路,如光合作用的探索,酶的发现及本质的新知识,生长素的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提出,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总结等,学生很容易就归纳出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是观察 提出问题 提出假设 实验验证。接着,我们用多媒体动画播放科学实验理论建立需掌握和贯彻的内容,如确定实验变量的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等。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经典实验设计理念,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3.分析课本中的学生实验,提高学生实验知识的迁移能力。
高考生物实验试题,不是课本实验的机械重复和再现,但其实验原理是基于课本实验的,可见,只有掌握课本中的学生实验,才能将这些知识和技能迁移到新的实验情境中去,才能自如地解决新情境中的实验问题。没有对课本学生实验原理技能的掌握,实验的设计与探究就失去了基石。因此,我们在复习备考过程中,要求学生对考试大纲规定的24个实验(包括实习和研究性学习),必须认真复习,全面掌握。
对于该部分内容,我们改变过去传统的边演示边讲解的生物实验复习方法,大量使用多媒体技术。具体操作是:先让学生对课本实验进行预习,熟悉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再连续(可以多次)播放多媒体动画,并在每一实验后设计改进题。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直接感性认识,而且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实验内容,提高实验知识的迁移能力。
4.生物实验的设计和实验分析与解释
生物实验设计题能够考察学生的分析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开拓创新能力,所以成为当前高考的热点题型,也是高考生物试题的难点。许多学生往往感觉无从下手,或者在文字表达方面含混不清。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复习生物实验设计的基本内容,将实验设计分为两大类,即验证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验证性实验的结果是既定的,唯一的。而探索性实验的结果是不确定的,需要讨论。判断其类型后,再根据实验设计的方法技巧,分组编号
新课程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生是课程的主体。学生是课程的主体,一方面是指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是课程的依据,另一方面是指发挥学生在课程实施中的主体性。第二、课程实施是学生主动建构人生意义的活动。学生是在动态的反思和创造的过程中成长和发展的,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反思和创造的对象。第三、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以探究和创造为根本。传统课程观的弊端之一,就在于把学生视为书本知识的接收者,接受学习是其课程规定的基本存在方式。新课程关注学生与课程之间的关系,从实施角度讲,要注意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等基本的学习活动方式。致力于“打好基础,促进发展”。新课改无论是“总目标”,还是“具体目标”,均体现了新课程在目标设计上,是致力于“打好基础、促进发展”这一特点的。第一,新课程重新定位知识技能的作用,不再把知识定性,即知识技能的本质在于人们通过它而进行批判性、创造性思维,并由此建构出新的意义。第二,新课程重新定位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第三,新课程重新定位了课程与生活的关系。新课程认为,课程是生活世界的有机构成;课程不是把学生与其生活割裂开来的屏障,而是使学生与其生活有机融合起来的基本途径。课程体系:着眼于“开放”、“创新”。新课程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综合化。第一,各学科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综合,课程向儿童经验与生活回归。第二,不同学科之间的综合,尽可能地反映社会生活实际本质,如新设“综合”学科:思品与生活、思品与社会、历史与社会、艺术。第三,新课程设立专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必修课。课程内容:倡导“新、活、宽”。课程学习方式:由接受式学习向探究式学习或发现式学习方式转变。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进行学习的心理机制或途径是同化,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的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进行学习的心理机制或途径是顺应,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面对课改的必然趋势,我们高中生物教师要正确对待课改。
一、在新课改中首先转变的是教学观念的转变。传统的教学过程把系统的传授知识作为重点,目的在于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大量的知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条理性,教师在教学中把知识的重点、难点、反复掂量估计,围绕它来展开自己的教学过程,往往会忽略学生能力的培养,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教学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更重要的使学生掌握学会学习的能力,并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新课改要求教师实现角色转换
新课改要求教师实现角色转换,教师已不是教学的主体,而是引导者、促进者、参与者,教师的角色不再是单纯的教书匠,每个老师都应该是一个教育家。
三、教学策略和方法的转变
新的教材理念要求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不可能单纯的依靠知识的传承、讲授、灌输来形成的,必须改变教学策略和改变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什么变成怎么学,把被动地学转为主动地去学。
四、在抓知识与技能的同时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新课程所体现的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学校开设的第二课堂是学生参加实践、应用理论、获得经验、提高素质、展现自我、发展个性的一个教育平台,因此,加强第二课堂建设也是新课程对教学提出的一个重要要求。对于每一位学生参加的活动、取得的荣誉都进行详细的记录,这也作为学生评价的一个参考,如运动会、征文比赛、朗诵比赛、文艺晚会、知识竞赛等,都是学生发展个人爱好的舞台,他们在这些方面获得的任何成绩或表现都是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
作为新高一生物的教师,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不能“穿新鞋走老路”,简单地把课改理解为变教材。这次课改不仅是换换教材,而是通过教材内容改变,实现包括课程功能、课程结构、教学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及课程评价体系等的根本转变,真正实现由过去的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由过去由老师传授为主转变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为主。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1(a)――0085――01
1 实验方法
实验方法是整个实验设计的精髓,是做好实验设计的关键所在。现将与高中生物实验有关的一些最常见的实验方法汇总如下:
1。1 化学物质的检测方法
淀粉碘液还原糖斐林试剂班氏试剂C02Ca(0H)2溶液或酸碱指示剂酒精酸性重铬酸钾蛋白质双缩脲试剂染色体龙胆紫、醋酸洋红溶液或改良苯酚品红染液脂肪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
1.2 实验结果的显示方法
光合速率 O,释放量或CO,吸收量或淀粉产生量呼吸速率0,吸收量或C0,释放量或淀粉减少量原子途径
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甲状腺激素作用动物耗氧量,发育速度等生长激素作用生长速度(体重变化,身高变化)胰岛素作用动物活动状态。
1.3 实验条件的控制方法
增加水中氧气 泵入空气或放入绿色植物减少水中氧气油膜覆盖或用凉开水除去容器中CO,NaOH溶液除去叶片中原有淀粉置于黑暗环境除去叶片中叶绿素
酒精隔水加热排除光合作用对呼吸作用的干扰给植株遮光线粒体提取细胞匀浆离心。
1.4 实验中控制温度的方法
还原糖鉴定:水浴加热酶促反应:水浴保温用酒精溶解叶中的叶绿素:隔水加热细胞和组织培养以及微生物培养:恒温培养。
2 高中生物实验涉及到许多重要试剂。药品,现将这些试剂。药品的配制和作用进行一下总结
2.1 斐林试剂
(1)配制:甲液质量分数为0.1g/m1,取10gNaOH溶于蒸馏水,稀释至100ml乙液质量分数0.05g/ml,取5gCuS04溶于蒸馏水,稀释至100ml。使用时将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体积混合,再将混合后的斐林试剂倒入待测液。(2)作用:鉴定还原性糖生成砖红色沉淀。
2.2 班氏尿糖定性试剂
(1)配制:称取17.4克无水硫酸铜(cuS04)溶解于100毫升热蒸馏水中,冷却后,稀释到1 50毫升。称取柠檬酸钠173克及无水碳酸钠(Na2C03)100克,加蒸馏水600毫升,加热使之溶解,冷却后,稀释到850毫升。把硫酸铜溶液倾入柠檬酸钠及碳酸钠溶液中,搅匀后即为班氏尿糖定性试剂。(2)作用:用于尿糖的测定。
2.3双缩脲试剂
(1)配制:A液:质量浓度为0.1g/ml,取NaOH溶于蒸馏水,稀释至100ml。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取lgCuS04溶于蒸馏水,稀释至100ml。使用时向待测液中先加入2ml甲液,摇匀,再向其中加入3~4滴乙液,摇匀。(2)作用:鉴定蛋白质或多肽产生紫色反应。
2.4苏丹Ⅲ
(1)配制:取0.1g苏丹Ⅲ,溶解在20m195%酒精中(2)作用:鉴定脂肪,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成橘黄色。
2.5细胞解离液
(1)配制:质量分数为1 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
(2)作用:用于洋葱根尖的解离,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2.6 染色体染色剂 质量分数为0.01g/mL或0.02g/mL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或改良苯酚品红染液
(1)配制:醋酸洋红染液的配制:取45毫升冰醋酸,加蒸馏水55毫升,煮沸后徐徐加入洋红1克,搅拌均匀后加入1颗铁锈钉,煮沸10分钟,冷却后过滤,贮存在棕色瓶内。
龙胆紫染液的配制:将1克龙胆紫龙胆紫溶解在质量分数为2%的醋酸溶液中配制而成。
改良苯酚品红染液的配制:母液A:取3g碱性品红,溶解在100ml的70%洒精。母液B:取母液A10ml,加入90ml的5%苯酚水溶液。母液c:取45ml的母液B,加入6ml冰醋酸和6ml 37%甲醛。改良苯酚品红:取2 10ml母液C,加入98 90ml的45%冰醋酸和1.8g山梨醇即可。一般在配制两周后染色能力显著增加。(2)作用:使细胞核内的染色体着色,便于观察。
2.7 层析液
(1)配制:由20份石油醚、2份丙酮和1份苯混合而成。是一种脂溶性很强的有机溶剂。
(2)作用: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很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几分钟后不同种类的色素会分离开。
2.8碘液 (1)配制:取2gKI,溶解在5ml蒸馏水中,再加lgI,待溶解后用蒸馏水稀释至300ml。保存棕色瓶内。(2)作用:用来测定淀粉,淀粉遇碘后,形成紫色的复合物。
2.9 吡罗红 甲基绿染液
(1)配制:染色剂A液配制方法:取吡罗红甲基绿粉1 g,加入到100 mL蒸馏水中溶解,然后用滤纸过滤,将滤液放人棕色瓶中备用。染色剂B液的配制方法:B液是一种缓冲液,由乙酸钠和乙酸混合而成。先取乙酸钠16.4g,用蒸馏水溶解至1000mL备用;再取乙酸12mL,用蒸馏水稀释至1000mL备用。取配好的乙酸钠溶液30mL和稀释的乙酸20 mL,加蒸馏水50mL,配成pH为4.8的B液(缓冲液)。染色剂的配制:染色剂是由A液、B液混合配制而成的。取A液20 mL和B液80 mL混合,就是实验中所用的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2) 作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倡导探究性学习生物学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和交流等各方面能力
探究性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对生命世界的正确熟悉、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和对生物学规律的领悟,增进独立思考的能力,建立多领域的、融合的合理知识结构与技能结构,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验丰富而完整的学习过程。课堂教学结合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的探究、协作的能力。
3、教育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的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融入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激发学生到生活中寻找学习生物学知识的爱好,有利于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的建立;使学习内容更具实用性,更有利于对生物学核心知识和方法的理解,对生物科学价值的正确熟悉,帮助学生规划人生,促进全面发展。
4、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精选有效的教学方式,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正确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领会生物学知识间的内存、本质的联系,学会运用旧知识和已有的学习经验学习新的知识,通过概念图的学习法构建生物学知识框架和知识体系,达到事半倍的学习效果。
5、据不同层次同学学习接受能力的不同,布置弹性作业
由于学生在初中学习时,缺乏学习生物学的动力和热情而不够重视,导致初中生物知识严重欠缺,影响高中生物学的学习,因此,刚开始放慢速度,以便让学生能尽快把握高中生物学的学习方法,同时将作业分为两个层次(A级为全班必做题,B级为选做题),另外鼓励学有余力的同学尝试破解往年的高考试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保持长久的学习生物学热情和学习干劲。
6、鼓励学生动手制作生物模型,亲自预备实验材料,开展家庭小实验的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我认为坚持进行授后教学自我总结,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益处。
首先,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课堂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其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教师自身教学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主导作用的发挥程度,制约着教学效果。而教师都有一个成长的过程,教学业务水平就是在教学实践中,逐步积累和不断提高的。
善做授后教学自我总结的有心人,是提高自身教学素质,加速自己成长的有效途径。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通过授后教学自我总结,进行自我反省,不仅能积累成功的教学经验,也可以吸取失败的教训,及时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对症下药、弥补不足。这样,自己的教材处理能力、课堂应变能力会逐步提高,教学素质和业务水平也会日益增长。
其次,有利于教学的扬长避短,提高教学质量
一艘远航的轮船,不仅要有一个先进的罗盘,更要有一位不断更正航向的舵手。一位敬业的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教学艺术,更要有不断进取的精神。有一双在教学中发现自己的不足的慧眼,“长善救失”、扬长避短,同样有益于自身能力的提高。
教学实践中,每一个教师即使拥有过硬的本领,也难免在上课时有些纰漏,甚至出现有失水准的拙课。通过授后教学自我总结,检查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实事求是的分析,找到教学的成功方面和不足之处,不仅可以发扬成功经验,更重要的是,寻求补救措施。“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就是这个道理。久而久之,业务水平自然得到了提高。
第三,有利于复习借鉴,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中生物课程设置和考核的特点,决定了复习时间紧、知识容量大,所以要求教师要精讲精练。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借鉴平时笔录的授后教学总结,从中可以判断出那些方面的知识、能力,平时授课中落实得很好,那些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欠缺。复习辅导时心中有数,就能做到查缺补漏、有的放矢。抓重点、克难点,迅速提高学生成绩。
我们常常把刚从事某一学科教学的教师称为“新手”。作为“新手”,有的是热情,缺的是经验。我们更应当把授后教学自我总结,视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坚持经常地开展此项工作,不断的反省、总结,自我鞭策,永不自满。
我教过三个学科,常常作为“新手”教师,把这方面的感受反复体会、揣摩之后,我感觉到,要做好授后教学自我总结,要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一是“得”和“失”的关系。经验、心得要记下来,失误、不足也要找出来;“得”越多,进步越大,“失”越多,越能发现自己的不足,甚至具有双倍的作用;“得”勿夸大,“失”勿怕丑。
生物必修一知识高中1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2.除病毒外,生物体都以细胞作为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单位)组织器官系统(玉米等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群落(在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所有的种群组成一个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二.真核细胞、原核细胞
1.病毒(HIV/SARS),没有细胞结构,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不属于真核或原核生物。
只有一类核酸:RNA或者DNA。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2.细胞学说(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建立的过程:
1665年英国科学家虎克发现细胞
1680 荷兰人列文虎克首次观察到活细胞
19世纪(1838/1839)德国科学家:施旺、施莱登
内容: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核细胞产物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生物必修一知识高中2高倍镜的使用方法
1.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①对光:转动转换器调大光圈转反光镜
②观察:对光放标本至孔中央降物镜至片上方升镜筒仔细看
2.高倍物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转动转换器
注:用高倍镜观察,只能使用细准焦螺旋,调节光圈,凹面镜。
1.高倍物镜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
① 必须先用低倍镜观察后再用高倍镜
② 低倍镜观察时,粗、细准焦螺旋都可调节,用高倍镜观察,只能使用细准焦螺旋。
③ 物象与实际材料,左右都是相反的。
④ 放大倍数,目镜长度与其放大倍数成反比;物镜为正比。
⑤ 由低倍镜换高倍镜,视野变小,视野内细胞数目变少,每个细胞体积比大。
例: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x;物镜为10x时,在视野范围内由8个细胞
若目镜变为40x,物镜不变,则只有2个细胞。课本P4
显微镜使用常识
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 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视野越暗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每个细胞越大
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视野越亮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多每个细胞越小
4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х目镜的放大倍数
5一行细胞的数目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计算方法:个数×放大倍数的比例倒数=最后看到的细胞数
生物必修一知识高中3捕获光能的色素
绿叶中的色素
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白光下光合作用最强,其次是红光和蓝紫光,绿光下最弱。
二、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实验原理:绿叶中的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且他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绿叶中的色素随着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而分离开。
2 方法步骤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步骤要记准确)
(1)研磨时加入二氧化硅和碳酸钙的作用是什么?
二氧化硅有助于研磨得充分,碳酸钙可防止研磨中的色素被破坏。
(2)实验为何要在通风的条件下进行?为何要用培养皿盖住小烧杯?用棉塞塞紧试管口?
因为层析液中的丙酮是一种有挥发性的有毒物质。
(3)滤纸上的滤液细线为什么不能触及层析液?
防止细线中的色素被层析液溶解
(4)滤纸条上有几条不同颜色的色带?其排序怎样?宽窄如何?
有四条色带,自上而下依次是橙黄色的胡萝卜素,黄色的叶黄素,蓝绿色的叶绿素a,黄绿色的叶绿素b。最宽的是叶绿素a,最窄的是胡萝卜素。
三、捕获光能的结构——叶绿体
结构:外膜,内膜,基质,基粒(由类囊体构成)
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于基粒的类囊体及基质中。
光合作用色素分布于类囊体的薄膜上。
四、光合作用的原理
1、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略)
2、光合作用的过程:
(熟练掌握课本P103下方的图)
总反应式:CO2+H2O (CH2O)+O2 其中,(CH2O)表示糖类。
根据是否需要光能,可将其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光反应阶段:必须有光才能进行
场所:类囊体薄膜上
水的光解
ATP形成:光反应中,光能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暗反应阶段:有光无光都能进行
场所:叶绿体基质
CO2的固定 C3的还原
暗反应中,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CH2O)中稳定的化学能
联系:
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ATP和[H],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合成ATP的原料ADP和Pi
五、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1)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①光的波长:叶绿体中色素的吸收光波主要在红光和蓝紫光。
②光照强度: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光照强度达到一定时,光合作用的强度不再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③光照时间:光照时间长,光合作用时间长,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
(2)温度:温度低,光和速率低。随着温度升高,光合速率加快,温度过高时会影响酶的活性,光和速率降低。
生产上白天升温,增强光合作用,晚上降低室温,抑制呼吸作用,以积累有机物。
(3)CO2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随着CO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达到一定浓度后,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
生产上使田间通风良好,供应充足的CO2
(4)水分的供应当植物叶片缺水时,气孔会关闭,减少水分的散失,同时影响CO2进入叶内,暗反应受阻,光合作用下降。
生产上应适时灌溉,保证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
六、化能合成作用
概念:自然界中少数种类的细菌,虽然细胞内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是能够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无机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来制造有机物,这种合成作用,叫做化能合成作用,这些细菌也属于自养生物。
如:硝化细菌,不能利用光能,但能将土壤中的NH3氧化成HNO2,进而将HNO2氧化成HNO3。
硝化细菌能利用这两个化学反应中释放出来的化学能,将CO2和水合成为糖类,这些糖类可供硝化细菌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
举例:硝化细菌、硫细菌、铁细菌、氢细菌
自养型生物:绿色植物、光合细菌、化能合成性细菌
异养型生物:动物、人、大多数细菌、真菌
生物必修一知识高中4一、限制细胞长大的原因
1、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
2、细胞的核质比
二、细胞增殖
1.细胞增殖的意义: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真核细胞分裂的方式: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一)细胞周期
1)概念: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2)两个阶段:
分裂间期:从细胞在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
分裂期: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3)特点:分裂间期所占时间长。
(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期的主要特点:
1.分裂间期
特点: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结果:每个染色体都形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呈染色质形态
2.前期
特点:①出现染色体、出现纺锤体②核膜、核仁消失
染色体特点:1、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细胞中心附近。
3.中期
特点:①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 ②染色体形态最清晰,数目最稳定,是进行染色体观察及计数的最佳时机。
4.后期
特点:①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向两极移动。②纺锤丝牵引着子染色体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
染色体特点:染色单体消失,染色体数目加倍。
5.末期
特点:①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锤体消失。②核膜、核仁重现。③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并扩展成分隔两个子细胞的细胞壁
6.总结
前期:膜仁消失显两体。 中期:形定数晰赤道齐。
后期:点裂数加均两极。 末期:膜仁重现失两体。
三、植物与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比较
不同点:1.前期纺锤体的来源植物细胞由两极发出的纺锤丝直接产生动物细胞由中心体周围产生的星射线形成。
2.末期细胞质的分裂植物细胞细胞中部出现细胞板形成新细胞壁将细胞隔开
动物细胞中部的细胞膜向内凹陷使细胞缢裂
相同点:
1、都有间期和分裂期。
分裂期都有前、中、后、末四个阶段。
2、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和组成完全相同且与母细胞完全相同。
染色体在各期的变化也完全相同。
3、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分子数目的变化规律。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完全相同。
五、有丝分裂的意义:
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从而保持生物的亲代和子代之间的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六、无丝分裂:
特点:在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例:蛙的红细胞
一、细胞的分化
(1)概念:在个体发育中,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特点:稳定性、不可逆性、持久性
二、细胞全能性:
(1)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具有本物种发育所需的全部遗传信息。
(2)植物细胞全能性: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全能性。
例如:胡萝卜跟根组织的细胞可以发育成完整的新植株
(3)动物细胞全能性:高度特化的动物细胞,从整个细胞来说,全能性受到限制。但是,细胞核仍然保持着全能性。例如:克隆羊多莉
(4)全能性大小:受精卵>生殖细胞>体细胞
生物必修一知识高中5一、细胞的衰老
1、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
单细胞生物体,细胞的衰老或死亡就是个体的衰老或死亡。
多细胞生物体,个体衰老的过程就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
2、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
1)在衰老的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 。
2)衰老的细胞内有些酶的活性降低 。
3)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的衰老而逐渐积累。
4)衰老的细胞内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体固缩,染色加深。
5)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3、细胞衰老的学说:(1)自由基学说(2)端粒学说
二、细胞的凋亡
1、概念: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常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
2、意义: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
3、与细胞坏死的区别:细胞坏死是在?a
href='//xuexila.com/aihao/zhongzhi/' target='_blank'>种植焕蛩赜跋煜拢捎谙赴4换疃芩鸹蛑卸弦鸬南赴鹕撕退劳觥!鞠赴蛲鍪且恢终5淖匀幌窒蟆?/p>1.癌细胞:细胞由于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内遗传物质发生变化,而形成了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
2.癌细胞的特征:
(1)在适宜条件下能够无限增殖。(2)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
(3)癌细胞的表面也发生了变化。癌细胞容易在有机体内分散转移的原因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使细胞间黏着性降低。
3.致癌因子的种类有三类: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
4.细胞癌变的原因:致癌因子会损伤细胞中的DNA分子,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转变为癌细胞.
2、倡导探究性学习生物学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和交流等各方面能力
探究性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对生命世界的正确熟悉、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和对生物学规律的领悟,增进独立思考的能力,建立多领域的、融合的合理知识结构与技能结构,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验丰富而完整的学习过程。课堂教学结合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的探究、协作的能力。
3、教育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的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融入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激发学生到生活中寻找学习生物学知识的爱好,有利于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的建立;使学习内容更具实用性,更有利于对生物学核心知识和方法的理解,对生物科学价值的正确熟悉,帮助学生规划人生,促进全面发展。
4、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精选有效的教学方式,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正确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领会生物学知识间的内存、本质的联系,学会运用旧知识和已有的学习经验学习新的知识,通过概念图的学习法构建生物学知识框架和知识体系,达到事半倍的学习效果。
5、据不同层次同学学习接受能力的不同,布置弹性作业
由于学生在初中学习时,缺乏学习生物学的动力和热情而不够重视,导致初中生物知识严重欠缺,影响高中生物学的学习,因此,刚开始放慢速度,以便让学生能尽快把握高中生物学的学习方法,同时将作业分为两个层次(A级为全班必做题,B级为选做题),另外鼓励学有余力的同学尝试破解往年的高考试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保持长久的学习生物学热情和学习干劲。
6、鼓励学生动手制作生物模型,亲自预备实验材料,开展家庭小实验的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