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3 02:20:3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水稻病虫害防治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稻白叶枯病
二、水稻叶部的一种细菌病害。病原菌是原核生物界的稻黄单胞水稻致病变种。病菌从根、茎、叶部的伤口和水孔浸入,在维管束的导管中繁殖危害。苗期和分蘖期最易受害。秧苗叶片多表现叶枯症状。在感染品种上多出现急性凋萎症状,病斑青灰色水渍状,病叶迅速卷曲凋萎,在抗病品种上产生褐色枯斑。病菌的发育适温26℃-30℃,在病残体上越冬,稻种亦可带菌,经风雨传播。氮肥过多和低洼积水田发病早而重。台风暴雨后,病害常在感病品种上迅速扩散。防治措施:选栽抗病品种、防止稻田淹水是防病关键,并结合药剂防治。
三、稻纹枯病
对发病稻田,应掌握孕穗期病株率达30%-4%时施药。药液要喷在稻株中、下部。采用泼浇法,田里应保持3厘米-5厘米浇水层。施用井岗霉素时,最好在雨后晴天进行,或在施药后两小时内不下大雨时进行。亩用5%井岗霉素水剂100毫升-150毫升,或井岗霉素高浓度粉剂25克,任选一种,对水100千克常规喷雾,或对水400千克泼浇。
四、水稻螟虫
重点要抓好2代2化螟和部分地区的2代3化螟的防治,并以水稻处于孕穗到齐穗以前的稻田为重点。亩用5%杀虫双大粒剂1千克-1.5千克撒施,也可亩用25%杀虫双水剂150毫升-200毫升,或25%杀虫双水剂100毫升加BT乳剂100毫升,任选一种,对水60千克-75千克常规喷雾,或对水5千克-7.5千克低量喷雾。
五、稻飞虱
应掌握小若虫高峰期,每百丛虫量达1500头以上时施药防治。药时应注意先从田的四周开始,由外向内,实行围歼。喷药要均匀周到,注意把药液喷在稻株中、下部。使用扑虱灵可湿性粉剂20克-25克,或25%优乐得可湿性粉剂20克-25克,或20%叶蝉散乳油150毫升,任选一种,对水75千克-100千克常规喷雾,或对水5千克-7.5千克低量喷雾。
六、稻苞虫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实施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生产无公害农产品是人们对环境及健康要求的必然。现介绍水稻病虫草害无公害综防技术如下。
1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的种类
我市水稻主要的病害种类有稻瘟病、恶苗病、纹枯病、条纹叶枯病、稻曲病等;主要虫害种类有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蓟马、稻蝗等。
2农业防治
在水稻无公害栽培中,农业防治是根据有害生物的生理生态学特性及其发生危害与有关农业因素的关系,在保证无毒、丰产、优质栽培的前提下,结合各项农业措施的改进与提高,对水稻农田生态系统调控达到控制某些有害生物危害的作用。
2.1选用抗病虫优质丰产良种
经试验和调查表明,推广使用抗病品种,稻瘟病发病率平均减少70%以上,减少农药施用量超过50%。
2.2科学进行栽培管理
合理施肥,使作物生长健壮,增强抵抗病虫能力;实行宽窄行栽培,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创造良好的稻田小气侯;合理轮作,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影响有害生物栖息生活条件,减轻病虫害危害;发扬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的优点,开展人工中耕除草,尽量少用或不用除草剂,创造有利于有益生物生长繁殖的生态环境条件。
3生物防治
3.1推广生物防治技术与农业立体种植、养殖有机结合,形成生物最佳的空间结合模式
3.1.1稻鱼、稻蟹共养防治虫害、草害,大幅度提高稻田综合效益。我市窑湾镇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在建立稻鱼、稻蟹共生示范基地,在稻田内放养鱼或蟹,至2006年已发展稻田养殖2133.3hm2以上。在水稻田中利用放养的鱼类、蟹类来消灭害虫和杂草,减轻虫草危害。据示范基地调查20块放养鱼、蟹的稻田与未放养鱼、蟹的稻田比较,枯心苗减少62%~80%,白穗率减少58%~84%,稻飞虱减少40%,杂草减少41%,水稻后期无效分蘖减少20%,农药平均少施3次以上。有的养殖稻田还在田内的四周安置电灯,夜间用来诱杀害虫以供稻田内鱼儿取食。这些田块在大田生长期内基本未用化学杀虫剂。同时由于鱼、蟹等排泄物具有肥田的作用,还能促进水稻健壮生长,增强抗病性。
稻鱼、稻蟹共养不仅能消灭大量有害生物,而且大幅度提高了稻田整体效益。据调查,稻鱼共养与单作水稻田相比,收入增加10倍以上。
3.1.2稻鸭共育防治有害生物,实现增产增收。稻鸭共育是在稻田内放养鸭,鸭捕食稻田内的各种害虫,吃、踩杂草等有害生物,耕耘和刺激水稻生长,鸭粪还可肥田。由于减少农药施用,保护了农田生态环境,生产出的稻米和鸭肉品质优良无害,因此具有巨大的推广前景。
3.2充分发挥天敌对有害生物的防治作用
依据预测预报放宽对害虫的防治指标,改进化学防治技术,减轻对天敌和环境的不良影响。
3.3利用生物农药防治水稻害虫
使用生物农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如利用Bt乳剂防治水稻上的鳞翅目害虫,能有效地防治病虫害,减轻病虫对农药的抗药性,同时又能大大降低对稻田环境的污染,提高水稻的卫生品质。
4化学防治
4.1安全化学防治方法
化学防治是无公害水稻生长的重要辅助措施,仅在十分必要的情况下才可以使用;但必须根据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准确掌握防治指标和防治适期,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以达到既有效控制病虫草害的发生危害,又最大限度地减少农药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在病虫害发生初盛期或一般发生时,使用无污染的农药品种,病虫害大发生时,则选用化学农药混配剂使用。2种以上病虫发生时,选择具有兼治作用的农药复配剂。严格禁止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品种,限制使用高效、低毒、安全的农药品种,推广使用无公害的植物源农药品种。最后1次用药应严格控制用药时间。使用农药争取实现农药新品种与剂型的多样化,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经济、安全的农药新品种、新剂型,同时严格掌握病虫害的防治指标,采用病虫害达标防治,没有达标稻田,不得使用农药,以减少农药使用次数。严格掌握农药的施用剂量,以最佳剂量范围的下限为宜,实行挑治,减少普治,减轻农药对有益生物的杀伤和对环境的污染。
4.2坚持农药的合理轮换
水稻抛秧是近几年来发展较快的现代稻作轻型栽培技术,2006年白帽在中稻上推广面积达2000多公顷,占中稻种植面积10%以上,已充分显示了其省工省力、高产高效的优势,但抛秧稻田病虫害发生复杂、杂草危害较重。
1抛秧水稻的生育期特性及栽培特点
据白帽的耕作制度和温光资源条件,水稻抛秧在品种选择上,一般要求中熟杂交系列中稻品种,在茬口安排上以前茬油菜田和闲田为生,与常规手插移栽水稻相比,抛秧水稻秧龄期较短,一般在25d以内,比普通水育大秧短10d左右,如秧龄期过长,则秧根连结不易分散,就无法抛栽。抛秧时间早,具有抛秧时伤根少、扎根浅、起发早、分蘖节位低、基本苗数足、有效穗数多及后期青秆黄熟等特点,有显著的早发优势。
2水稻抛秧田病虫草害发生特点
抛秧水稻田前期有利于杂草发生,分蘖期而遭1代二化螟为害;中期有多种病虫发生和为害,如2代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等;穗期的稻飞虱、叶尖枯、稻曲病和稻谷粒黑粉病等相继发生及为害。
2.1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发生量大,危害重
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产卵为害具有明显的趋嫩绿习性,特别是岳西县第1、第2代二化螟及四(2)代稻纵卷叶螟处于抛秧水稻生长优势明显,植株嫩绿,极易引诱螟蛾产卵为害。据2007年6月18日调查,1代二化螟枯鞘株率:抛秧中稻田平均为29.6%,手插中稻田平均为9.8%。7月20日调查四(2)代稻纵卷叶螟蛾量、卵量:抛秧中稻田平均蛾量30.45万头/hm2,平均卵量412粒/百丛,手插中稻田平均蛾量16.86万头/hm2,平均卵量278粒/百丛。7月20日调查四(2)代稻飞虱,抛秧中稻田平均有稻飞虱3420头/百丛,手插中稻田平均有稻飞虱1040头/百丛。
2.2水稻纹枯病发生早、病情上升快
水稻纹枯病是高温高湿性病害,抛秧稻田分蘖快、封行早、群体大、湿度高,因此抛秧稻田纹枯病的发生特点是发生早、为害重、时间长。据历年资料记载,抛秧稻田纹枯病初见期比手插秧稻田早10d左右,但病情上升较快,据2007年7月10日调查,抛秧中稻田水稻纹枯病病丛率平均为4.6%,而手插中稻田水稻纹枯病仅有零星发生。
2.3穗期病虫害相继发生及为害
由于四(2)代稻飞虱虫口基数大,防治技术不到位,导致了五(3)代稻飞虱发生量大、为害重,2007年8月15日调查,抛秧中稻田平均有稻飞虱5870头/百丛;稻曲病、稻谷粒黑粉病在水稻抽穗扬花时遇雨水多、湿度高,有利于病菌萌发侵入,则发病重。
2.4杂草猖獗发生为害,防除难度大
由于水稻抛秧后至秧苗扎根立苗前,田间不建水层,土壤处于湿润状态,对杂草特别是稗草种子的萌发与生长极为有利,因此杂草的发生数量明显多于普通插秧移栽稻田,而且发生高峰提前,杂草的大田生长为害时间拉长,对水稻的危害加重。抛秧水稻杂草发生量大,人工拔草难度大、花工多、效益低、效果差,同时对秧苗的影响也较大。而化学除草安全性差。抛秧田秧苗秧龄短、抗药性差,前期根系在土壤表层,增加了根系对除草剂的吸收,因此对除草剂的安全性要求较高,如含有乙草胺、甲磺隆成分的混配除草剂在抛秧田使用均易产生药害。
3防除技术与方法
根据抛秧田病虫草害的发生特点,在防除时应抓住前、中、后(穗期)期,实行阶段性重点防除。前期以化学除草为中心,分蘖期以1代二化螟防治为重点;中期(孕穗期)防治稻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2代二化螟;穗期以防治稻飞虱为主攻目标,兼治叶尖枯、稻曲病和稻谷粒黑粉病。在杂草防除中,针对抛秧水稻“苗小草多”的特点,为确保稻苗安全和除草效果,应采用“一封一补”的2次化学除草技术。“一封”即掌握在抛栽秧苗基本直立后(抛栽后5d左右),施药封杀杂草,宜选择安全性较好的丁苄、幼禾葆等药剂;“一补”即抛秧后15d,田间仍有较多残存杂草,必须进行补治,使用精克草星、抛秧精克等药剂。“一封一补”前后配套使用,除草效果可稳定在90%以上,安全性也比较好。
江西省乐安县地处抚州市西南部,常年水稻主要发生病虫害与全省相似,大田中最主要是稻瘟病(暴发性病害)、纹枯病(常发性病害)、细条病(1994年流行后,每年偏重发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均为迁飞性暴发性害虫)、水稻螟虫(主要是二化螟、局部地区有三化螟为害),以及近年从宁都蔓延到我县的稻瘿蚊(1999年发现以来,现已扩散到全县),其次还有水稻负泥虫,秧田中除苗稻瘟、二化螟、稻象甲外,还有立枯病,恶苗病、稻蓟马等。
稻飞虱:1代5月下旬至6月中旬;2代6月下旬初至7月中旬末(白背飞虱为主);3代7月下旬初至8月中旬末;4代8月下旬初至9月中旬(褐飞虱为主);5代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其为害高峰期:6月中下旬(早稻);8月中下旬(一晚);9月中下旬(二晚)。
稻纵卷叶螟:1代5月中下旬;2代6月中下旬;3代7月上旬末到7月下旬;4代8月中旬到9月上旬;5代9月中下旬(卵孵高峰期)。
二化螟:1代5月上中旬;2代7月上中旬;3代8月下旬至9月上旬(卵孵高峰期)。
稻瘿蚊:7月下旬(一晚);8月中旬(二晚)。
稻瘟病:早稻叶瘟5月底至6月中旬,穗瘟6月中下旬;一晚叶瘟7月下旬,穗瘟8月中下旬;二晚叶瘟8月下旬,穗瘟9月中下旬。
细条病:8月下旬(仅危害晚稻)。
纹枯病:6月中旬(早稻);8月中旬(一晚);9月中旬(二晚)。
为指导农民有效地进行水稻病虫害防治,笔者总结了我县水稻主要病虫害药剂防治技术策略。
1培育无病壮秧
1.1把好种子消毒关
(1)强氯精浸种法。用强氯精10g对水3kg,浸种子5kg。杂交稻种要间歇浸种,先用清水预浸4h,洗净摊干8h,然后在药液中浸12h,洗净后摊10h,再用清水浸4h,洗净摊露10h,用温水淋种后催芽(常规稻药液中浸24h);晚稻浸种时间减半。
(2)先安2mL对水10kg,浸种6kg,浸后直接播种或催芽。
(3)浸种灵1mL对水5kg,浸种5~6kg。先用清水预浸12h,再用药液浸种12h(杂交种子)或24h(常规种子)。
(4)使百克0.6mL对水1~2kg,浸种1~2kg。方法同浸种灵。
1.2防治好秧田病虫杂草
(1)早稻秧苗1叶1心时施65%敌克松600倍液防治立枯病,发现病株再喷300倍液防治。2叶1心时,施96%禾大壮乳油1 500mL/hm2拌土撒施。秧田发生稻象甲,用5%锐劲特悬浮剂600mL/hm2对水喷雾。
(2)晚稻秧田重点防治稻蓟马,用5%锐劲特悬浮剂450 mL/hm2喷雾。
1.3打好秧田送稼药
(1)早稻秧苗移栽前用40%螟施净乳油1 500mL/hm2加75%瘟失顿可湿性粉剂600g/hm2加乐万家15包/hm2对水喷雾。
(2)晚稻秧苗移栽前用15%引向胜水剂加5%锐劲特可湿性粉剂750g/hm2对水喷雾。
2药剂防治
水稻病虫药剂防治策略的重点是大田防治。根据水稻生育特点和病虫害危害特性,适时防治,尽量集中施药。水稻各生育期发生病虫害虽有不同,但破口抽穗期是水稻最主要病虫危害时期,是集中防治的关键。除此之外,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防治好分蘖期、孕穗期病虫,可大大减轻后期病虫危害发生程度。即无论早稻、一晚还是二晚,通过3~4次以防治最主要病虫害为主的集中防治,效果明显。笔者将以早中熟为主的我县一年三熟制水稻病虫害历次施药时间、防治对象和使用药剂总结如下。
2.1早稻病虫害药剂防治总体策略
(1)5月上旬,秧苗返青后,防治二化螟、兼治负泥虫、稻象甲,可用5%锐劲特悬浮剂600mL/hm2对水喷雾,并撒施石灰150kg/hm2(秧田施送稼药田块可不施)。
(2)5月中旬防治二化螟、负泥虫,可用5%锐劲特悬浮剂600mL/hm2对水喷雾,也可用杀虫双或三唑磷等防治。
(3)6月初酌情预防纹枯病、兼治稻瘟病,稻瘟病流行年份要重点防治。可用井冈霉素粉剂15包/hm2加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 500mL/hm2对水喷雾。
(4)6月中旬(6月15~20日)防治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预防穗颈瘟,可用35%龙丹1 500g/hm2(或噻嗪酮加锐劲特)加井冈霉素粉剂15包/hm2加40%稻瘟灵(富士一号)乳油1 125mL/hm2对水喷雾。
2.2一晚病虫药剂防治总体策略
(1)7月20日前后主要防治2代二化螟、纵卷叶螟,兼治稻飞虱、纹枯病,药剂用5%锐劲特悬浮剂600mL/hm2加35%龙丹1 500g/hm2(或大功臣或噻嗪酮)加井冈霉素粉剂15包/hm2对水喷雾。此期如有稻瘿蚊发生,另用益舒丰可湿性粉剂22.5kg/hm2拌干细土150kg/hm2撒施,或喷施米乐尔或锐劲特。
(2)8月上旬后期(8月5~10日)防治纹枯病,兼治稻飞虱、2代二化螟,药剂可用10%大功臣可湿性粉剂225g/hm2(或噻嗪酮)加5%锐劲特悬浮剂600mL/hm2加井冈霉素粉剂15包/hm2对水喷雾。如有叶瘟发生,可加三环唑混喷。
(3)破口抽穗期(8月20日左右)主要防治褐飞虱、纵卷叶螟、3代二化螟、纹枯病,预防穗颈瘟,可用5%锐劲特悬浮剂600mL/hm2加35%龙丹1 500g/hm2加井冈霉素粉剂15包/hm2加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 500g/hm2对水喷雾。
2.3二晚病虫药剂防治总体策略
(1)8月20日左右防治细条病,兼治稻飞虱,可用15%引向胜水剂1 800mL/hm2(或农用链霉素)加10%大功臣可湿性粉剂225g/hm2对水喷雾。对有效分蘖期与稻瘿蚊入侵期相吻合田块实行重点施药防治,可喷施48%乐斯本、5%硫丹、5%锐劲特或撒施益舒丰。
(2)8月下旬至9月初防治纵卷叶螟、纹枯病,兼治3代二化螟,可用18%杀虫双水剂3 000mL/hm2(或锐劲特或阿维菌素或丙溴磷)加井冈霉素粉剂15包/hm2对水喷雾,兼治叶稻瘟再加瘟失顿。
(3)破口抽穗期(9月15~20日)重点防治稻飞虱,预防穗颈瘟,兼治水稻螟虫,可用25%龙丹1 500g/hm2(或噻嗪酮或大功臣)加井冈霉素15包/hm2加20%三环唑可湿性1 500 g/hm2对水喷雾。
3根据病虫情报,适当调整病虫防治适期,补治次要病虫
提倡使用低容量喷雾技术,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无公害农药。
(1)稻瘟病在我县轻发年份多,晚稻叶瘟需防面积极少,但该病和细条病一样,病害流行年份老病区、感病品种周围田块都须施药防治,5~7d后再次施药防治,至少防治2~3次。
近年来,虽然科研工作人员不断培育出水稻抗病虫新品种,农民也加强了对水稻病虫害的防治,许多高效农药在防治水稻病虫害中也投入了使用,但受气候、种植制度、栽培方式、生态环境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水稻重大病虫害仍然是影响粮食生产的最主要的生物灾害。
水稻病虫害主要以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螟虫、纹枯病、稻瘟病、病毒病等为主。,防治策略。在防治上,要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既要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危害,保证产量安全,又要有效控制化学农药对生态环境及农产品污染,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环境安全。
1防治策略
以作物为中心,以重大病虫害为主攻对象,强化源头控制和暴发流行区的分区治理,因地制宜协调运用农业、物理、生物、化学等综合防治措施。大力推广应用生物、物理防治和科学用药技术,减少化学农药依赖,努力实现节本增效和可持续控制。
2防治适期和指标
(1)稻纵卷叶螟。①卵孵化高峰期防治,隔7d再防治1次(大发生年份);②2龄幼虫高峰期前防治(中等发生年份),每百丛3.3cm以下绿色小苞数30个。分蘖期可适当放宽防治指标,以保护天敌和稻田生态环境。
(2)螟虫。防治二化螟,在分蘖期株枯鞘率3%~5%、孕穗后期至抽穗期卵块数达750块/hm2时用药;防治三化螟,在水稻破口期卵块数达600块/hm2时防治枯心,或三化螟螟卵孵化初期进行防治。
(3)稻飞虱。每百丛平均虫量分蘖期为1000头,孕穗至抽穗期为1 500头,齐穗至乳熟期为2 000头以上。掌握在低龄若虫高峰期防治。
(4)稻瘟病。重点防治水稻易感病品种、敏感时期及老稻瘟病区。发现发病中心、急性病斑或病叶率达到10%时实施药剂防治,老病区、感病品种种植区在孕穗末期、破口初期及齐穗期要各打1次保护药,进行预防。
(5)纹枯病。分蘖盛期病丛率达5%~10%;孕穗期病丛率常规稻达20%左右,杂交稻为30%以上。
3主要推荐防治技术
3.1农业防治
深耕、灌水灭蛹控螟。春季越冬代螟虫将近化蛹时,利用螟虫化蛹期抗逆性弱的特点,处理带虫稻草,合理安排茬口,及时深耕灌水浸田,浸没稻桩10d左右,可降低虫源基数。螟虫卵孵化始盛期,将田水排至3cm以下,降低蚁螟为害叶鞘的部位。盛孵高峰后和盛孵末期,各灌深水1次,保水3d,可杀死大量幼虫。尽量避免单双季稻混栽,单季稻可适时推迟播种期,双季稻连作田早稻收割后及时翻耕灌水深淹没稻桩。
3.2生物(药剂)防治
(1)苏云金杆菌(Bt)制剂防治螟虫和稻纵卷叶螟。在水稻生长前期,或田间螟虫和稻纵卷叶螟卵孵化盛期采用苏云金杆菌制剂防治,对螟虫和稻纵卷叶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也可保护稻田天敌,维持稻田生态平衡。苏云金杆菌对蚕高毒,靠近桑园的稻田慎用。
(2)枯草芽孢杆菌制剂防治稻瘟病。在抽穗破口期遇阴雨天气、叶瘟和苗瘟出现急性病斑或发病中心时,采用枯草芽孢杆菌制剂防治,齐穗后再喷1次,对稻瘟病有良好的预防和防治效果,对作物安全。
(3)宁南霉素防治水稻病毒病。,防治策略。水稻病毒病感病初期,采用宁南霉素与杀虫剂配合使用,连续用药3~4次,对病毒病有良好的预防效果。
(4)稻鸭共育技术。鸭子可捕食大部分飞虱及其他害虫,还可起到踩草、耕耘和刺激水稻健壮生长的作用,减轻稻飞虱、螟虫、稻水象甲、叶蝉、纹枯病和水生杂草等病虫草害的危害。
3.3物理防治
(1)利用成虫的趋光性,成虫发生期在稻田设置频振式诱蛾灯捕食与诱杀,可减少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螟虫和稻瘿蚊等害虫的种群数量。
(2)应用昆虫化学信息素可诱杀集中连片稻田中的二化螟。,防治策略。
3.4化学药剂防治
(1)氟虫腈、敌•氟腈、毒死蜱、三唑磷、阿维菌素+哒嗪硫磷或阿维菌素+毒死蜱,防治二化螟和三化螟,在卵孵化盛期施药。使用时注意,阿维菌素对光稳定性较差,要避免在中午阳光强烈的情况下施药;对鱼高毒,应避免污染水源和池塘等;对蜜蜂有毒,不要在开花期施用;最后1次施药距收获期20d。,防治策略。
(2)丙溴磷、氟铃脲等昆虫生长调节剂防治稻纵卷叶螟(低抗区、非桑蚕区可结合应用杀虫双等沙蚕毒素类剂)。利用5%锐劲特+40%毒死蜱的高效配方,对控制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螟虫具有理想效果。,防治策略。
(3)噻嗪酮、异丙威、速灭威、毒死蜱防治稻飞虱;氟虫腈+吡虫啉、或毒死蜱+吡虫啉防治水稻灰飞虱效果良好。,防治策略。
(4)咪鲜胺、三环唑、春雷霉素等药剂防治稻瘟病,感病品种和老发病区,连防2次,隔7d 1次。井冈霉素对水喷雾,或泼浇,或制成毒土撒施在稻基部,或三唑酮农抗120水剂喷雾,防治纹枯病效果良好。纹枯病与稻飞虱同时发生,可选用虱纹灵或阿维菌素加井冈霉素混用。
在使用农药的过程中,要控制氟虫腈的使用次数,禁止使用高毒农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保护稻田生态生物多样性。
参考文献:
[1]詹才灼,汪恩国,方学县,等.水稻重大病虫害标准化综合防治示范总结[J].现代农业科技,2008(9):99-100.
[2]李绍杰,鲁秀芝,李华,等.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2):120-121.
[3]蒋春艳;陈淮川;水稻重大病虫害主推防治技术;《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第20期
[4]韦天尤;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03期
水稻是沭阳县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多年来,我们一直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措施,在水稻病虫害防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我们在水稻病虫害防治方面的经验总结介绍如下,以供广大农民朋友参考。
1施药技术
1.1对症下药,药、水配比适宜,选用新型施药工具
首先认真查虫诊病,辨明主要为害的是虫还是病,再辨别其种类。对未能认准的疑难病虫,应及时找当地的农技人员现场确诊;或在田间拔取典型具有代表性的样株,带泥用塑料袋包好根部,送到当地农技部门请农技人员确诊,并指导对症下药。在使用乳油剂或水剂农药时,可用塑料瓶做成一个带把的小量筒,并准备一个能盛20~25kg水的桶,配药时先按每公顷用药量用小量筒量药倒入桶内,再按要求的稀释倍数加水搅均使用。为确保稻田施药均匀,可选用由农业部农技推广中心研制的新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该产品操作灵活、方便,不易渗漏。一般喷施的药液(指经水稀释后的药液)应在525kg/hm2以上。
1.2实行“后退”喷药
施药时,将习惯的“前进”喷雾改为“后退”喷施操作,保持行走的幅度有一定距离。经实践证明,“后退”喷药较习惯的“前进”喷药操作有以下好处:①因缓慢后退,有利喷足药量;②不致因行走而人为碰落过道两旁稻苗上的药液,提高防治效果;③药液不易沾染衣服,有利于人体健康。在田间施药时,应保持一定的行走幅度,不应无规律地行走。根据水稻的一般密植规格,每次下田左右摆动喷雾的幅度以8~10行稻丛为宜,以防止行走过窄,造成药液浪费和分布不均;而行走过宽又会降低防治效果。
1.3施药时保持深水层
施药田块不宜串灌、漫灌,凡过水丘田块应在施药前加开排灌沟。施药时,田间应保持3~5cm深水层。
2常见病虫害的防治
2.1稻瘟病
稻瘟病俗称“鬼掐颈”,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
2.1.1发病特点。苗瘟:病苗基部变黑褐色,上部呈黄褐色或淡红褐色而枯死。潮湿时病苗表面常有灰绿色霉层。叶瘟:病斑呈纺锤形,最外层黄色,内圈褐色,中央灰白色;病斑两端有褐色坏死线向外延伸呈长条状,病斑背面产生灰绿色的霉层。穗颈瘟:发生于穗颈上。病部呈褐色或墨绿色。穗颈发病早的多形成“全白穗”;迟的则谷粒不充实,病穗往往从颈部折下,形成吊颈。
2.1.2防治方法。①种子消毒:1%的石灰水浸种;强氯精消毒。②药剂浸秧:用2%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按50g对水25kg的比例,将秧洗净甩干,浸入药液中30s取出堆闷,闷30min,然后栽插。③喷药防治:一旦出现叶瘟发病中心,及时用甲基托布津、乙基托布津1 000~1 500倍液喷雾;亦可用富士一号,一般用750mL/hm2对水900kg喷雾。在水稻孕穗破口期,不管田块是否发病,都应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5 kg/hm2对水900kg喷雾防治1次。在抽穗后发现穗颈瘟,用富士一号1 500mL/hm2对水900kg进行喷雾。
2.2水稻纹枯病
纹枯病俗称花脚杆,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也是我县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
2.2.1发病特点。病斑中部呈灰白色,边缘呈暗褐色,经常几个病斑相互连合成云纹状大斑块。在阴雨多湿的情况下,病部长出白色或灰白色的蛛丝状菌丝体,以后逐渐形成白绒状菌块,最后变成褐色坚硬菌核。
2.2.2防治方法。①清除菌源,打捞“浪渣”,铲除田边杂草,不用病稻草还田;②合理施肥灌溉;③及时喷药:用1%(1万单位)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7.5kg/hm2,或2%井冈霉素1.125 kg/hm2,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kg/hm2对水1 125kg喷雾。也可用草木灰225~300kg/hm2对水1 500kg浸泡一昼夜,过滤后喷雾;或用草木灰375~525kg/hm2直接撒施。
2.3稻杆蝇
2.3.1危害症状。幼虫乳白色,钻入心叶内为害,秧苗被害后抽出的心叶上有椭圆形或长条形小孔洞,后发展成纵长裂条,叶片破碎。
2.3.2防治方法。用18%杀虫双3.75kg/hm2对水900kg喷雾。
2.4稻纵卷叶螟
稻纵卷叶螟又叫裹叶虫,是我县主要害虫之一。每年随西南气流由中南半岛及我国海南和两广南部稻区迁入我县。主迁入期一般为5月下旬至6月中旬,产卵盛期在6月中旬,危害盛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下旬。
2.4.1危害症状。以幼虫进行危害,幼虫吐丝将稻叶纵卷成筒,取食叶肉,形成白条斑,受害严重时,稻叶一片枯白。
2.4.2防治方法。防治应掌握在幼虫盛孵期施药效果最好,一般年份防第3代在6月20日左右。可用杀虫双(兼治钻心虫)、杀虫单等防治。
2.5稻飞虱
稻飞虱俗称“蜢子”,也是我县主要害虫之一。我县稻田发生的主要是白背飞虱及褐飞虱。2种飞虱都是随着西南气流从南方稻区迁入。一般在水稻的前期以白背飞虱为主,后期以褐飞虱为主。即白背飞虱主要在分蘖至拔节期为害。
2.5.1危害症状。受害田块稻叶发黄,分蘖减少,严重时水稻成片“落塘”枯死。褐飞虱主要在孕穗至成熟期为害,危害严重时,稻丛基部变成黑褐色,逐渐全株枯死,受害田常“黄塘”,严重时全田枯黄,形如火烧。
2.5.2防治方法。两飞虱的防治适期都应在田间有虫量50头/百丛以上时开始用药,效果好的药剂为大功臣、扑虱灵、叶蝉散等。
2.6钻心虫
淮山属薯蓣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0~30 ℃,块茎形成与膨大最适宜温度为20~26 ℃[1-2]。在栽培上常为当年种植当年收获的作物。淮山可鲜食或加工成干片作药材,也可进一步深加工利用,其市场需求量较大。淮山种植方式可分为清种、间种或套种,于3或7月播种。过去在贵港地区以清种为主,由于耕地少,多年连作病害严重,其产量大幅度下降,同时也占用粮食生产的播种面积。调查发现,在桂平市金田镇由于受茎腐病危害淮山产量只有15.0~17.5 t/hm2,比正常田块减产30%左右,经济损失很大。近年来,通过试验和示范,利用水稻植株较矮而直立及淮山播种后苗期对光照要求不高的特点,进行水稻与淮山水旱轮作,在早稻生长中后期套种淮山,提早淮山的种植时间,解决因连作而造成病虫害致使淮山产量低、质量差的问题,可提高产量、提早上市,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3]。根据在桂平市金田镇金田村示范种植,验收水稻产量为3 915 kg/hm2,产值9 396元/hm2,淮山产量31 575 kg/hm2,产值142 087元/hm2,稻谷和淮山总产值为151 483元/hm2。可见对水稻与淮山实行水旱轮作并科学合理地进行套种,既提高了耕地的利用率,又提高了淮山和稻谷的产量和质量,在人口多耕地少地区是一项解决经济效益与粮食生产用地矛盾的有效措施。现将早稻套种淮山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产地选择
选择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较高、排灌条件好、透气性佳的砂壤土田块种植。
2水稻播种
选择抗性好、相对早熟的杂交水稻优质品种,适时播种培育壮秧。当地一般在3月中旬播种,4月底插完田,插秧后注意加强管理。
3淮山整地与种植
3.1整地
在5月中旬水稻够苗后即对稻田排水,慢慢搁干即可整地,在水稻插植时预留的宽行中,使用专用的钻孔机按单行垂直打钻种植洞(行距),洞宽直径为6~10 cm,多采用8 cm,深90~100 cm[4],株距20~25 cm,然后将稻草或木糠填满洞穴即可播种,种植密度为4.2万~4.8万株/hm2。
3.2种茎处理
淮山的薯块、薯茎都可以作种种植。近年来,当地种植户为了提高产量,主要采用块茎作种。选种时宜选当年采收、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生长均匀的块茎作种;选好种茎后进行贮藏前浸种处理,用25%使百克1 500倍药液浸种5 min,然后捞起晾干,进行整齐堆放贮藏。种植前再将块种茎切成小段并作标记,以便种植时芽眼统一朝上,有利于生长[4],每段重约100~130 g,要确保有芽。
3.3施足基肥,适时播种
淮山播种时间在6月中下旬进行。种植时,在经填塞稻草的种植洞穴上盖少量碎土,以利于种茎生根发芽,然后按芽朝上方的要求植入种茎,在离种植洞5~10 cm的地方开沟施入基肥。施农家肥15 t/hm2,氮、磷、钾复合肥1 200~1 500 kg/hm2,然后盖土起畦,防止积水,保持湿润。
4田间管理
4.1引苗上架与修剪
苗高16~20 cm时进行修剪引蔓上架,每个植株只留一条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的枝蔓作主蔓,其余须修剪摘除。支架为篱笆式,简单有效,方便操作。
4.2中耕追肥
早稻套种淮山种植时,中耕追肥2次,第1次在苗高50 cm时进行,施氮、磷、钾复合肥1 200~1 500 kg/hm2,第2次在8月中下旬块茎膨大初期进行,施氮、磷、钾复合肥1 500 kg/hm2,适当增施钾肥。在10月下旬或11月上、中旬可根据植株的生长情况追施叶面肥,一般用磷酸二氢钾或硼砂喷施,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4.3病虫害防治
淮山常见病虫害有炭疽病、根腐病等,可用代森锰锌、乙磷铝、托布津等农药防冶。对虫害红蜘蛛可用锈螨净、克螨特等农药防治。
5收获与贮藏
次年的1月淮山块茎充分膨大积累养分进入成熟期时可以采收。采收时用铁铲从行头靠近植株挖深坑,然后按顺序将淮山逐条挖取。在采收时注意不要挖伤或折断,以防造成损伤而不耐贮运和销售,收获后置于室内通风处贮藏。
参考文献
1海南水稻发展概况
水稻是海南岛传统的农作物,也是主要的粮食作物,栽培历史悠久。据农史研究,3000多年前的原始农业已有水稻栽培。海南的光、温条件优越,野生稻类型多样,水稻种质资源丰富,明代有水稻品种70个,民国时期有240个,20世纪70年代有560个[1]。近期,优质、丰产的常规品种、杂交组合不断增加,是我国水稻育种的资源库。海南水稻播种面积由增加到减少,总产由增加到基本平衡,单产在逐渐增加。播种面积的减少与海南农业结构调整及市场经济导向有关。但是,海南是农业人口为主的省份,农村居民约占总人口的72.25%[2];从长期战略与社会稳定以及气候方面选择,水稻仍是海南面积最大作物,农业地位不可动摇。海南由于人均水田面积少,农民生产水稻主要是解决口粮问题,造成长期以来,水稻生产管理粗放、栽培技术低。在人口日益增多、播种面积又逐年减少的局面下,粮食明显不能自给。因此,只有不断更新水稻品种,接受新的栽培技术,才能增加粮食总产,确保粮食安全。
2优良水稻品种(组合)的选择
优良的水稻品种(组合)选择,是保证水稻高产的首要条件。目前,水稻品种(组合)繁多,质量参差不齐。海南省下属各市县的农技部门应做好引种、试种、示范推广,帮助农户选好种、用好种。目前海南早稻推广的杂交稻组合主要有Ⅱ优128、特优128、特优721、粤杂922等组合;晚稻主要有博Ⅱ优15、博优225、博Ⅱ优134等组合,常规品种主要有特籼占25、桂农占、科选13等。根据适应性不同,各地区应坚持优中选优,而且选择的品种(组合)要耐肥、抗倒,耐热性好,抗病性强,而且要不断尝试新品种(组合)。
3高产栽培技术
3.1适当安排播种期
海南岛面积不大,但是冬季、早春气候,东南部和西北部差异很大。因此,不同地区,要根据品种的特性,安排合适的播种期,确保苗期的安全和季节安排。
在海南岛的东南部,早稻播种一般安排12月中旬,晚稻安排在6月上、中旬;海南岛的西北部早稻播种一般安排在1月中、下旬,晚稻安排在7月上旬。
3.2科学催芽
目前我省农民催芽方法比较简单、缺乏科学性,在早稻遇到低温时经常出现烂种、出芽慢、质量差的情况。比较科学的催芽是采取多浸多晾。催芽的步骤为:1000倍的多菌灵泡种12h清水洗干净晾12h清水浸12h晾12h清水浸12h晾干催芽。催芽一般用润湿麻袋包裹好,进行催芽,这种催芽方法虽然有些繁琐,但难度不大,农户也容易接受,目的是使种子出芽一致,秧苗生长均匀。
3.3科学管理
3.3.1苗期管理。播种前1d先将秧地整好,杂草除净,畦面宽一般为1.5m,秧地施复合肥75kg/hm2。早稻播种时如遇低温,必须及时用地膜覆盖,回温后或晴天要把畦面两端膜揭开,如果气温高,要把膜全揭开;晚稻播种时如遇雨天,也应采用地膜覆盖,以免雨水冲散、流失,但雨天过后要及时揭膜。秧地显绿后,开始灌跑马水,保持秧田湿润;秧苗长到2叶1心时,灌好1层浅水,施尿素75kg/hm2;插秧前3d左右,再施75kg/hm2尿素做为送嫁肥,秧地保水2cm左右至插秧,每苗争取带蘖到本田。
3.3.2田间管理。①插植疏密合理。目前,我省农民插秧普遍存在过密,而且一蔸多苗,这样不利于管理,又浪费种苗。一般杂交稻采用单、双苗插植,常规稻2~3苗插植;插植规格一般采用20cm×20cm、20.0cm×16.7cm、16.7cm×16.7cm等3种规格,沿海地区适当采用密植,山区可适当疏植。②科学除草。在插秧后5~7d,配合本田第1次施肥,将60%丁草胺1500g/hm2和肥料混合均匀施,保水4~5d,并尽量避免田间农活操作[3]。③肥水管理。施肥原则为:采用前攻中稳后补。不同品种(组合),不同的生长环境、条件,根据禾苗长势可酌情增减。基肥:在拖拉机整地前施农家肥7500kg/hm2、过磷酸钙375kg/hm2(或拖拉机整地后施复合肥225kg/hm2,然后耙平)。追肥:第1次追肥在插秧后5~7d,这时施复合肥75kg/hm2、尿素150kg/hm2,目的是促进早分蘖,而且早生快,发对抑制杂草生长有很好的效果;第2次追肥施复合肥75kg/hm2加尿素112.5kg/hm2,主要是进一步促进分蘖,并达到够苗目的。钾肥:海南土壤普遍缺钾,钾肥的合理使用很重要。一般在插秧35~40d追施氯化钾或氧化钾150kg/hm2,以达到壮秆、结实率高、增强抗性和米质的目的。穗粒肥:在水稻抽穗扬花时,根据水稻生长状况,可以追施尿素60~75kg/hm2,并适当喷施磷酸二氢钾,以达到促花护花养花、
延迟功能叶衰老、促进子粒饱满的目的。水分管理做到浅水插秧,深水扶秧,浅水促蘖,干湿交替管理。在秧苗达到600万株/hm2后,开始晒田。晒田主要根据水稻生长状况、水分管理情况、区域性土壤性质划分:对于山区,土壤肥力好,水分充足、禾苗长势过旺的田块,要争取重晒;对于肥力一般,缺水、禾苗长势一般的田块,可以轻晒。晒田过后回水,在幼穗分化至抽穗灌浆期,保持浅层水,灌浆后保持干干湿湿至成熟,收割前5~7d断水,以便收割操作。
3.4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应以防为主、治为辅,各地区要积极配合当地植保部门,根据病虫发生规律做好预防工作。一般在秧苗期,要注意稻蓟马、叶瘟,防治用药主要有吡虫啉、杀虫双、三环唑;在禾苗分蘖营养生殖期,要注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危害,这时期的病害主要有纹枯病、白叶枯、叶瘟,防治用药主要有三唑磷、杀虫双、井冈霉素、叶青双、三环唑;抽穗至成熟期,应当注意三化螟、稻飞虱危害,病害主要注意穗颈瘟,防治用药主要有三唑磷、杀虫双、扑虱灵、三环唑。在苗期和插秧时,要注意田螺危害,主要防治农药有密达刹螺剂。农药用量主要参考说明书并咨询当地植保部门。
3.5适时收获
水稻成熟后,由于海南风雨较多,所以要注意观察天气,收听天气预报,抢在晴天及时收割,确保丰产丰收。
参考文献
绿旱1号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绿色食品工程研究所育成的水旱两用稻。1995年该研究所提取耐旱植物空心莲子草(俗称革命草)的基因组DNA,采用浸胚法将其直接导入优良常规水稻新品种“6527”中,经7年11代的系统选择,于2001年育成了高产、耐旱节水稻新品系1DJ08。2001~2002年对该品系进行品比试验,2002年定名为绿旱1号。2003~2004年参加国家旱稻长江下游组区试和生产试验,2005年6月通过国家品种委员会品种审定,审定号:国审稻2005053。2005年12月申请国家品种权保护,公告号:CNA002893E,公告日期:2006年7月1日。
1 特征特性
1.1 植物学特征 株高100 cm左右,每穗总粒数118.9~159.2粒,每穗实粒数100.9~130.3粒,结实率82.0%以上,千粒重25.0 g左右。株型紧凑,分蘖力较强,成熟时秆青籽黄,后期转色好,落粒性适中。
1.2 生物学特性 全生育期平均108.2 d,比对照中旱3号早熟2.3 d;有效穗304.5万/hm2;分蘖成穗率63.9%;米质主要指标表现:整精米率55.7%,长宽比2.9,垩白率38%,垩白度5.4%,胶稠度50 mm,直链淀粉含量25.9%。米质较好。
2 产量表现
2.1 区域试验 2003~2004年,参加国家旱稻长江下游组区试,在旱播旱管的情况下,试验平均单产4 737.45 kg/hm2,较对照中旱3号增产22.96%。2004年生产试验,平均单产4 533.75 kg/hm2,较对照中旱3号增产45.29%。2006年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稻区试,实际产量达9 781.8 kg/hm2。2006年9月在安徽省淮南农场和龙亢农场进行小麦茬机械旱直播栽培(在播后、幼穗分化和抽穗期各灌1次透水),经实地测产,理论产量分别达到9 391.5和8 626.5 kg/hm2,实际产量达7 983和7 332 kg/hm2。
2.2 田间试验 2006年安徽省肥东县店埠镇大郢村农民韦秀干在自家远离水源的田块试种了绿旱1号0.087 hm2,播后进行无水层栽培管理,实收稻谷762 kg,折合产量达8 758.6 kg/hm2,基本达到了水稻正常栽培的高产水平。2007年安徽省淮南龙亢农场示范栽培,连片种植面积4.67 hm2,平均产量7 500 kg/hm2。安徽科技学院杨安中试验的小区产量高达12 000 kg/hm2。
3 栽培技术
3.1 播种 接冬季作物茬在前茬收割后立即播种,应在6月20号前播完。播种前,先将种子浸泡2~3 h,然后淘洗干净,将旱育保姆按1∶3比例拌种晾干,播种深度3~5 cm。绿旱 1 号可以进行条播、点播、撒播。条播播种量45~52.5 kg/hm2,点播 40~45 kg/hm2, 撒播55~60 kg/hm2。
3.2 施肥 绿旱1号对氮肥较为敏感,应注意适当控制氮肥,多施磷钾肥。通常施纯氮150~210 kg/hm2(折合尿素330~450 kg/hm2)、纯磷75~105 kg/hm2(折合过磷酸钙750 kg/hm2左右)、纯钾120 kg/hm2(折合氯化钾225 kg/hm2左右);尽可能用有机肥、磷、钾肥和70%的氮肥于旋耕前施入作基肥;20%的氮肥在孕穗期结合灌透水时施入;其余10%的氮肥在始穗期施入,施后灌水。
3.3 水浆管理
3.3.1 旱直播少水栽培。在旱播之后,立即灌1次透水齐苗;孕穗期灌1次透水,以增加穗粒数;抽穗期灌1次透水,增加结实率和千粒重;成熟期有条件时可以再灌1次透水。
3.3.2 有水栽培。在插秧后浅水,以后可以不进行水层管理,缓慢退水,其他方法同水稻栽培。
3.4 病虫草害防治
3.4.1 杂草防除。①可用20%丁·口恶乳油2 250~3 750 ml/hm2对水750 kg/hm2在播后出芽前喷雾,或拌细潮土1 800~2 250 kg/hm2作毒土处理,两种方法均需在杂草未出土前和土壤潮湿的条件下进行。②用20%丁·苄可湿性粉剂3 kg/hm2对水750~900 kg/hm2,于杂草1~2叶期进行喷雾。③用10%千金乳油1 500 ml/hm2对水750~900 kg/hm2于杂草1~2叶期喷雾防治。④杂草5叶期以上时,应酌情增加用药量。
3.4.2 病虫害防治。各种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与水稻相同,因为田间无水,在防治时相同的用药量要注意增加用水量,一般用水量为750 kg/hm2以上。
参考文献
[1] 苏贤岩,徐瑞琳,胡宏云,等. 旱稻主要病虫害发生及对产量影响的初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9):2649-2650.
[2] 黄立春,赵晓明,蔺聪,等. 沈阳市水稻地膜覆盖旱管节水栽培技术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83-384,387.
[3] 许传万. 中粳杂交水稻皖稻88配套栽培技术[J].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8):159.
宿松县位于安徽省南部的安庆地区,光、热、水资源优越,是水稻与棉花栽培大县。2008年宿松县中稻倒伏现象发生普遍,一般损失在20%左右,高的达到40%以上。据调查,主要是由于9月上中旬的台风和病虫发生危害所致,其次是栽培措施不当所引起。
1水稻倒伏的原因
1.1品种选用
由于目前市场上品种繁多,良莠不齐,虽也不乏一些产量高、米质优、抗倒性好的品种,但农民购种时难以识别和选购,全凭种子经营者推荐。一般情况下,植株较矮(105~110cm左右,最高不超过120cm)、茎秆粗壮、根茎发达、叶片窄而直立的品种不易倒伏。
1.2栽培方式
近年来,因农村强壮劳动力外出务工而导致对轻型栽培需求的加大,以及直播栽培和化学除草等配套技术的改进提高,水稻直播面积逐年扩大。但直播水稻稻株基部入土较浅,有的地方因水源不足,造成贪水,喜欢“一水到底”,长期深灌,导致水稻根系生长不良,而且分布在土壤表层;撒播落籽密度不均,成苗后有的图省工省事,并未进行移密补稀,植株过密就会造成群体通风透光条件差,光合作用受阻,基部茎秆细弱,支持力小,容易倒伏。
1.3肥水管理
当前水稻生产的施肥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还是靠化肥当家,有的施用的农家肥少得可怜,有的简直就是“卫生田”,从没有施用过水粪和土杂肥。农民的配方施肥仅是混合施肥而已。肥水管理不当,片面地重施氮肥攻苗、攻穗,分蘖期发苗过旺,封行过早,叶片披垂;拔节抽穗后茎部节间徒长;长期灌深水,稻根无氧呼吸,茎秆柔软,易诱发稻纹枯病;水稻需要的硅元素得不到补充,致使茎秆细胞壁硅质化程度差,容易倒伏。
1.4病虫危害
水稻茎秆组织一旦遭受病虫危害,稍有风雨即易倒伏。如2008年是稻飞虱重发年份,台风频发,迁飞频繁,世代重迭,因而倒伏严重。目前的防治手段主要是依靠化学防治,有的农户在防治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方面存在很大缺陷。有人戏说现在的农药不杀虫还“养人”,这虽然有些危言耸听,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某些药效的降低和虫体抗性的增强。甚至有人反映,有的地方少数农药经销者先卖一些千奇百怪、花样翻新的新药(药效如何不得而知),目的就是先大赚一把,万一病虫大发生,屡治无效,再用经过实践证明药效可靠的“杀手锏”。实践证明,稻飞虱危害造成倒伏的速度和损失是不容忽视的。
2防止措施
2.1选用耐肥抗倒品种
利用品种的抗倒性,是防止倒伏的关键。同时兼顾选用一些抗(耐)病虫性较强的品种。要到那些信誉度好、有技术资质、售后服务完善的正规农资经营店购买种子。选用矮秆、茎粗、根系发达、叶片直立的优良品种,如两优培九、扬两优6号、新两优6号、中优218等。生产实践中,金优系列的组合茎秆较细软,一般容易倒伏,应该慎用。
2.2育多蘖壮秧
常规栽培于秧苗断奶期喷施多效唑1.5kg/hm2;直播田块2叶1心前施用1.5~3.0kg/hm2,高秆品种于拔节初期再喷施多效唑1.5kg/hm2,使茎秆粗壮抗倒。
2.3合理密植
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使田间通风透光良好。栽培规格为13.2cm×23.1cm或16.5cm×19.8cm。同时科学管理水肥,提倡配方施肥,有机无机结合,一般施纯N 225kg/hm2、P2O5 112.5kg/hm2、K2O 225kg/hm2,其中氮肥中底肥占60%,分蘖肥占30%,穗肥占10%。底肥以有机肥为主,速效化肥为辅,施复合肥225kg/hm2、优质农家肥7.5t/hm2,或碳铵75kg/hm2、过磷酸300kg/hm2、氯化钾75kg/hm2。防止偏施氮肥造成旺长,适量增施硅、锌等微肥,以增强抗性。浅水勤灌,及时晒田,控制茎部节间过长,使茎秆粗短坚实耐倒伏,后期干干湿湿,提高根系活力。
2.4适时防治病虫害
注重防治水稻纹枯病和稻飞虱危害,保护茎秆的抗倒性能。常用农药有井冈霉素、扑虱灵、艾美乐、毒死蜱等。要注意做到晴天施药,蓄水打药,防治及时,用药有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