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7 09:00:0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绘画鉴赏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一、了解过程,引导创新
老师引导学生鉴赏一幅美术作品不仅仅是欣赏它的外在画面,而是要让学生了解作者创作作品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创作这幅作品时的心理状态,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深入地了解作品的时代意义。在了解作品的时代意义之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对作品进行在创新,从而逐渐提升学生的美术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在讲《蒙娜丽莎》这部经典作品时,我先为学生讲解了这幅作品的时代背景以及这部伟大作品的作者——达·芬奇。我为学生们讲到《蒙娜丽莎》创作于文艺复兴时期,这个时期非常强调尊重人的情感以及对人的力量的赞美,反对宗教以某种方式束缚人的精神和思想情感。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家之一就是达·芬奇,他在创作《蒙娜丽莎》这幅在作品时可谓是精益求精,从人物的坐姿到人物的一颦一笑都精雕细琢,达·芬奇也巧妙地利用他的烟雾状笔法画出了这幅经典作品,让人对蒙娜丽莎耐人寻味、难以捉摸的微笑产生无限遐想。但是杜尚在这幅堪称经典的作品上为蒙娜丽莎画上了两撇胡子,引起了激烈的讨论,在此之后就出现了后现代主义,杜尚也被称为后现代主义的鼻祖。就这样,我告诉学生们我们鉴赏作品不仅仅是欣赏它的美,还要在欣赏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在创作,此后学生们也想出了使时装模特、老师与《蒙娜丽莎》进行结合。
二、尊重个性,自圆其说
现代的新式教育不单单是学生接受知识,老师输送知识的过程,而更加强调的是让学生独立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对于美术鉴赏这门比较特殊的课程,老师更应该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于作品的想法,并且老师在鼓励学生积极探讨作品时,也要指导学生有理有据地阐述观点,自圆其说。
例如在鉴赏《场景Ⅱ》时,我先告诉学生们现代主义不再以写实为基础,而是将客观的事物用主观的形式表达出来,从而表现作者的思想以及情感。抽象派是其中一个重要流派,我们鉴赏的这幅是冷抽象主义代表作家蒙德里安的经典作品之一。在介绍完外国现代主义的特征之后我就讓学生观察作品并就其发表自己的观点。其中一位学生回答到:“老师,我认为蒙德里安的这幅作品表现的并不是那么完美。”于是我就问他:“那你觉得这幅作品哪方面表现得不是特别好呢?”于是该学生回答:“虽然抽象主义的特点之一是不用客观的形象来变现作者的内心情感,但是蒙德里安的这幅作品仅仅用简单的格子和色彩来表现他的思想,对于那些不懂得抽象艺术的人来说很难欣赏这种艺术的美,更不用说走进作者的内心了。”听完学生的叙述后,我点评到:“同学的评论有理有据,确实有许多人认为抽象艺术就是乱涂鸦,但是作者蒙德里安把绘画语言限制在垂直线和水平线,三原色和黑白灰系列,在创作时对每一种色彩的选择以及线条的勾勒都是经过思考和精心组织的,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当时的背景来了解作品内涵和作者的思想情感,同样只要你们有自己的理由,我也会尊重你们对作品的看法。”
老师通过美术鉴赏课,让学生赏析各种名作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欣赏作品的美,同时也应该注重学生的想法,引导学生表达出对作品的真实思想。
三、作品对比,发现差异
美术课堂鉴赏美术作品时,有时必然会将作品放到一起进行对比,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让学生们比较出作品的优劣,而是让学生在进行作品对比的过程中寻找其中的差异,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的特点,最终提升美术鉴赏思维能力。
一、比较法概述
1.概念
比较法是根据某一标准,筛选有联系的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实现事物的分类。这种方法是一种以直接感知为主的对照方法,可以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并从根本上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比较法是确定事物异同点和联系的思维过程,任何事物都能在相互比较中凸显差异性。借助对比法能让人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事物的异同。在美术鉴赏中应用比较法,教师可对不同艺术作品进行比较、分析、理解和评价,从而使学生更进一步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2.特征
(1)可比性基于对不同作品进行比较,在比较对象的选择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范围,选择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的作品;同时,要避免为了比较而比较。不同美术作品的可比性建立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基础上,主要目的在于更好地服务教学。(2)经验性在高中美术鉴赏中,学生在生活经历、理解程度和艺术修养方面均有差异,在比较中会重视自己的经验。教师要注意引导,让学生在对比分析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应用科学的比较方法,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3)超越性美术作品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美术作品的非孤立性决定了比较法的超越性。在比较中,作品体现出的内涵有可能超过鉴赏本身,也有可能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对一切可比较的艺术现象或者艺术作品的比较,最终能达到鉴赏和理解的目的。
3.教学目标
高中美术鉴赏中应用比较法的教学目标在于:第一,使学生理解比较法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同时掌握比较法的具体操作方法;第二,教师要通过介绍、引导,使学生在与教师、其他学生交流、互动的过程中,掌握比较法的应用特征与效果;第三,以反思和总结的方式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使学生在今后的实践中自主拓展比较法的应用。
二、高中美术鉴赏中比较方法的应用意义
1.提高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主要表现在发现、欣赏与表达等方面。美术鉴赏课程可为学生提供视觉与感知层面的教育指导,使学生学会在海量的美术信息中筛选自己需要的素材。在高中美术鉴赏中,比较法是一种能够帮助学生实现美术作品鉴赏的重要方法,应用比较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如,在素描基础构图讲解中,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展现不同的构图方式,并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从中选择出最和谐的构图模式。又如,在美术创作材料与技法的讲解中,教师可通过对比不同的材料与技法所产生的视觉效果,让学生综合分析出一种最适合表现主题或内容的组合。
2.培养创造性思维
艺术欣赏具有创造性,美术鉴赏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高中美术鉴赏课程的受众群体是广大高中生,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初步形成对于事物的分析、判断、想象和推理能力,但是并不完善。通过比较法,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更独立地思考与发现,并将自主探究得出的结论应用于艺术性创造。比较法能增强学生对于作品风格的感知能力,使他们能更充分地理解作品的主旨。将这种方法融入逻辑思维,不仅能帮助学生进行美术鉴赏,而且能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
3.促进个性发展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目的并非是将每一名学生都培养成为艺术家,而在于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艺术创造能力以及美的修养。将比较法应用到高中美术鉴赏中,可增强课堂的敏锐性和灵活性,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美术艺术作品与社会、自然、生活之间的联系,感受不同风格、材质、形式的独特艺术性。如,在通过横向比较方法对比、分析中国美术作品与西方世界美术作品时,学生能加深对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理解,同时也能更尊重多元的世界文化,在开阔眼界的同时,表达自我意识,达到的目标。
三、高中美术鉴赏中比较法的应用方法
1.纵向对比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艺术家对于同一事物的理解会有所不同,因此,在创作过程中,会赋予其不同的含义。在高中美术鉴赏中应用比较法,学生可借助“时间”这一发展标志,运用纵向比较法比较不同时期的同一美术元素的表达方式。如,某地区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美术鉴赏的过程中,以鞋子为纵向比较的元素,将不同历史时期画家创作的各类与鞋子相关的艺术作品,以幻灯片的方式展示在学生面前。其中,有我国魏晋时期的丝织履、唐朝时期的锦缎鞋、宋朝高筒靴等。通过纵向对比的方式,学生从鞋子的颜色、绘画技巧和画面构造等方面阐述了不同时期鞋子的不同特征,了解了我国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这种方式不仅让学生掌握了不同时期鞋子的特征,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2.横向对比
(1)不同地域的对比在鉴赏不同地域的美术作品时,教师要明确这种对比方式涉及的艺术作品范围大、题材丰富且受众广泛。为了避免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性对美术作品鉴赏产生影响,在高中美术鉴赏中,教师可以选择横向比较法。通过对同一时期不同地域的美术作品鉴赏,学生可以看出我国传统艺术作品创作中的“道”。道家思想与中国传统绘画有着不解之缘。我国传统绘画作品集中体现了“意在画外”和“寓情于景”,水墨画尤其展现出了追求独立和精神理想抒发的强烈情感。与之相比,西方社会的绘画艺术则更加理性,贴近实际生活。西方社会的绘画作品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于“模仿”和“遵从”,历史上许多绘画艺术流派的诞生,都是基于真实、理性的审美心理。(2)不同流派的对比不同流派之间的对比分析也可以被归类到横向比较范畴之中。如,在“中国近代美术绘画艺术鉴赏”教学中,教师可以着重对比分析岭南画派与上海画派两个流派美术作品的特征。其一,岭南画派。岭南画派的名称来源主要是因为其代表画家如高剑文、陈树人和高奇峰等人聚集于广东地区,因而被称为岭南画派。岭南画派艺术家在美术创作中,主要借鉴了西方社会西洋画的绘画技巧,十分擅长素描和写生,并将吸收的外来绘画艺术技法与本土绘画模式相融合,最终形成了独特的岭南画风。岭南画派是中国近代美术史上的代表流派,其改革了传统国画,吸收、借鉴了西方美术绘画创作的技法。不仅如此,其在创作与发展中还积极传播新思想,推广美术教育,宣传图画革命,强调了时代精神,摆脱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其二,上海画派。上海画派的代表人物有赵之谦、吴昌硕、任颐和虚谷等人,主要是由一群旅居上海一带的江浙画家组成。上海画派画家在创作中十分注重写意和泼墨,并结合了篆刻和书法的技巧。他们擅长动物、人物、花卉、果蔬的写生。上海画派在创作中积极吸收了西方社会在美术创作中的积极因素,对我国的传统艺术绘画作品进行了创新。此外,上海画派重点提出了将文人绘画艺术作品与民间美术相结合,创作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3)不同题材的对比横向比较法还可以被应用到对不同题材美术作品的对比之中。如,在绘画美术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机会鉴赏雕塑、建筑和工艺美术等艺术形式。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艺术和实用艺术、大众艺术和单独领域的艺术、历史遗存和现实资源等进行对比研究。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大美术”性质的美术课程所占比重较大,这要求教师和学生要重视不同种类美术作品的鉴赏教学,以此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体系。对比不同的美术题材,可突出不同美术种类、美术作品之间的联系,同时能彰显不同作品的特点。不同的美术表现形式对于同一事物的认知视角有所不同,对于事物的关注点也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在表达美的方面,却有着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不同题材的表达形式有所不同,但是实际精神却是一致的。
3.艺术与现实对比
现实生活是美术作品创作的源泉,艺术创作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美术作品可以被视为对现实生活的升华。以艺术、抽象、夸张等方式,将现实生活中的美表现出来,是艺术的创作方法。在学习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握现实生活与艺术作品之间的联系,使用观察比较方法,感受其中的意境,同时欣赏生活中的美。如,某地区高中美术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水墨山水画的相关内容时,将近代水墨画领域的杰出画家李可染先生的画作《漓江胜景图》作为美术鉴赏的范例。同时,教师还收集了一些漓江自然景象的文章、图片与视频影像资料。通过运用将美术作品与实际景观相比较的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了现实生活中的美术知识,明白了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本质内涵。之后,教师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美术创作经验,试着将自己的感情注入画作,分析画家在创作这幅画时的思想感情。借助比较法,学生明白了美术作品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差异和联系,了解了画家运用美术创作的方式,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结语
在高中美术鉴赏课程内容逐渐丰富的情况下,应用科学合理的教学发展策略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十分必要。比较法的合理应用能帮助教师和学生更清晰地分析美术作品,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不断扩充自己的艺术知识储备,提高艺术审美与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勃.比较法在普通高中美术鉴赏中的应用.甘肃教育,2019(11).
公共艺术选修课主要是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初步了解与我们日常生活具有紧密联系几种主要的艺术表现形态,例如音乐、美术、书法等,对古今中外优秀的艺术作品进行学习和欣赏,把握不同艺术类型的特点和审美要求,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目的。所以教育学论文,目前全国高校普遍都开设了公共艺术选修课,把开展艺术教育作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之一,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正逐步被全社会认可和接受。
但是,我们同时看到,目前高校中开设的选修课还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认真探索。例如,相关教材缺乏,教学难易程度很难把握;教学手段单一,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监控体系不完善,教学效果难以保证等核心期刊。尤其是对于地方性高校来说,除了面临上述问题之外,还存在着教材缺乏针对性、艺术教学中的地域性内容不突出等问题。而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教育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主要阵地。要想解决目前地方高校公共艺术选修课中存在的问题教育学论文,我们认为,可以从课堂教学改革这一角度入手,积极探索提高公共艺术选修课的有效途径。
我们认为,地方高校公共艺术选修课的课堂教学,应该从以下环节来进行改革:
1.努力改变专业课课堂教学中以传授知识和技巧训练为中心的教学目的,引导学生在轻松自由愉悦的状态下感受艺术的魅力,提高审美修养。
选修课与专业课的教学目的不同,选修课主要是针对非艺术专业的学生开设的,是通识教育,不注重专业技能的提高和训练,主要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满足部分非专业学生的兴趣爱好,或者发展他们某一方面的才能等。在现阶段,很多高校公共艺术选修课的教学,普遍使用的是艺术史论方面的教材教育学论文,这就造成了过于专业化而忽视了非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影响到选修课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认为,公共艺术选修课应当以欣赏具体的中外经典艺术作品为主要内容,在老师的引导下,调动学生学习和了解艺术作品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自由的状态下深入领会艺术作品内在的文化精神和人文思想,获得美的享受和感悟,提高审美修养。
2.广泛运用现代多媒体手段,包括声像资料和影视艺术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公共艺术选修课的教学活动,必须要兼顾不同专业学生的心理特点,要切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核心期刊。在这一过程中,仅凭老师枯燥的讲解显然无法实现上述目的教育学论文,这就需要借助声像资料等多媒体手段的优势,对艺术作品或艺术现象进行全面而精准的展示和解读,加深学生对艺术作品和艺术发展规律的理解。例如,在中国绘画作品鉴赏中,采用幻灯片的形式进行讲解,可以极大拉近学生与美术作品的距离,提高学生对于绘画作品的兴趣。
3.加强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艺术的普及和教育活动。目前,国摘要举措。可以采取与本地政府文化部门、博物馆、展览馆、文化艺术院(团)、风景名胜区等机构共建审美(艺术)教育基地,实行多样化的开放式的实地教学,采取实地参观、考察、研究、赏析等方式,加强本地民间文化艺术的普及和教育活动,丰富和扩大学生的视野。
4.通过撰写论文、课堂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保证教学效果,应重视对艺术作品欣赏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教育学论文,注重对艺术作品和艺术现象的个性化解读,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活力,要尝试借助布置平时作业或者安排课堂讨论等形式,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能力。在论文写作和集体讨论过程中,不追求标准答案,通过学生自己在课后收集相关资料,经过讨论、辩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
5.注重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加强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文化背景和专业技能等之间的联系核心期刊。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艺术作品,尤其是从自身所学专业的角度来理解艺术和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思维。作为跨专业选修课,上课的学生都分别来自不同的专业,在课堂上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把选修课知识与日常生活经验,尤其是专业技能结合起来教育学论文,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艺术和艺术作品,锻炼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例如,经济学院专业的同学可以从经济的角度对于清代中期“扬州画派”进行解读,进而进一步明确政治环境和经济条件与艺术市场之间的紧密联系。
所以,公共艺术选修课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地方性高校开设的相关课程还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必须从课堂教学改革这一角度入手,积极探索提高公共艺术选修课的有效途径,努力提升广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及鉴赏水平,完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原.高校美术教育现状与改革的思考[J].艺术教育,2009,(04):46-47.
[2]吴金铭.美术鉴赏教学之我见[J].教育探索,2007(8):72-73.
[3]韦静涛.论高校美术鉴赏课创新教学[J].中国成人教育,2007(20):132-133.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2-0190-01
美术是学生了解艺术、陶冶情操、提升素养的重要课程。国画历史悠久,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和中国古代美术的典型代表,是教师引导同学分享历史文化,积极参与本国文化传承的重要体现。近年来,国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受制于传统的应试教育教学方式,不利于美术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自身艺术技能的提高。国画教育往往以传统方法为主,内容单一枯燥,绘画技法复杂,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小学生创造性和艺术天性的发挥,同时也不利于培养小学生对国画的持久兴趣。如何将小学生国画教学与小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开发其潜能,发展和张扬小学生的个性,让他们画出能够充分表达其内心的、属于自己的画,从而让他们更广泛、深入地了解美术,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成为国画教学实践中人们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
一、结合实际,善于引导
教师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需要根据小学生的心智特点及实际能力选择国画教材,初期以讲授小学生容易接受并能通过简单联系加以掌握的国画技术。针对国画知识中理论性较强的内容,需要教师注意转换成对于学生通俗易懂的语言实施教学。同时需要注重国画的审美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并考虑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小学生的积极性,拓宽教学内容,促进小学生发散思维,必要时还应考虑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二、体验美感,增强兴趣
教师利用简单的国画技法为学生展现国画的独特魅力,增强学生学习国画的兴趣。例如在国画课程开始前,教师利用画笔勾勒简单的水墨线条,形成学生所熟悉的动物图案,使学生感受到国画简约而不简单的文化内涵。又如,教师在绘画开始前为学生展示调和水墨的方法,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国画的独特美,勾起小学生对国画学习的兴趣,同时带领学生进行国画兴趣练习,使学生在兴致高昂时加以练习。
三、掌握技能,训练技巧
学好国画离不开扎实的基本功,教师应着重对学生进行国画基本技能的训练。首先是绘画中的握笔姿势,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手把手的训练以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这对于学生国画绘画的长远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其次是训练学生笔墨技巧,用笔技巧主要是创作中的毛笔绘画方法及蘸墨方法,用墨技巧则是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在实践中观察不同墨色的差异及使用方法,并通过对比的方式使学生直观的感受到不同的笔墨技巧所塑造的国画艺术效果。
四、学会鉴赏,热爱国画
学会鉴赏是学生艺术素质提高的重要标志。在小学的国画教学中,对国画的品鉴是更高层次的国画学习,美术教师在国画鉴赏过程中引导学生多学习历史上国画大师的作品,在欣赏中不仅开阔了小学生艺术品鉴的层次,增加人文素养,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审美水平和精神境界。不仅如此,对国画的鉴赏更是对我国民族穿透文化瑰宝传承和保护的重要途径,欣赏名家作品,提升小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由此更加热爱国画学习。
五、小结
国画博大精深,是美术教学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加强小学生国画教育,将会对小学生知识面的拓宽、想象力的丰富,形象思维的发达、创造能力的增强都有好处。因此,教师在小学国画教学中应根据小学生特点,发挥小学生的个性,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更多的创新,让小学生热衷于学习和表现国画,并使其创新精神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得以升华。
参考文献:
[1]谭国恩.全球化背景下中小学中国画教学的现状与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侯令.美术教育和人文精神的涵养[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艺术鉴赏作为一种特殊能力,要有先天的艺术基础,更需要通过后天专门训练获得。美术属于是视觉艺术,通过鉴赏美术作品,可以形成视觉冲击力,从中感受美术创作者的创作思想和创作源泉,从而对美术表象下的深刻涵义以正确的理解。
一、学生可以通过美术鉴赏了解人类的文明发展历程
人类与绘画存在着不解之源。早期的人类就是运用了绘画语言进行思想表达和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人类的社会历史发展进程当然也可以从绘画中解读。当美术不再具有社会实用功能,随着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美术就被提升到艺术境界,以满足美术观赏者的需求。至此,美术的创作已经不再遇有公用价值,而是属于纯粹的精神产品,进入到审美创造范畴,并逐步地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实用物品的美化是美术发挥其物质功能的体现。美术是人类的精神财富,但是美术创作来源于个体性精神劳动,其中的独特个性也是历史意义的表达,需要在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深入解读其中的内涵,才能够真正意义地领会到美术作品的美感所激发其的动人效应。《星月夜》是凡高的作品,在整个作品中,所表达的都是创作者的情感和个性。宁静的夜色,闪烁的星空,给人一种动荡不安的感觉,这些都可以将凡高创作作品时的那种潜在意识表达出来。美术是社会性的创作,也是历史的表达。那么在欣赏凡高的这部美术作品的时候,就要通过了解创作背景,并分析当时的美术创作流派、风格和样式,才能够形成正确的审美取向,以从自我审美角度解读美术作品的深刻涵义。
二、学生可以通过美术鉴赏提升审美鉴别能力
美术是具有特殊意义的教育领域。将美术教学以美术鉴赏的教学形式展开,不仅可以引导学生解读名家作品的形式美和丰富的内涵,而且还可以在教室的引导下,学习到美术作品的精细创作过程,并根据学生自己的领会能力进行训练。美术鉴赏包括两个方面的涵义,即鉴别和欣赏。在欣赏美术作品的时候,首先要具有美术的鉴别能力,而这正是提升美术审美层次的有效途径。在中学的美术教学中,通过美术鉴赏教室,可以利用中学生丰富的情感,培养其对美术这种视觉语言的领悟力,以通过提高学生的视觉体验能力,形成健康的审美趣味。学生的审美鉴别能力由此而产生,并为树立审美意识,培育高尚的审美理想具有重要的作用。《哭泣的女人》是毕加索的名作。画面之美在于其所呈现出来的独特创作形式。整个画面都是立体的分解和组合,这是当时较为常用的美术创作手法,却被毕加索发挥得淋漓尽致。画面的形式美是独具特色的。哭泣女的形象可以从三种不同的视角观察出来,所呈现出来的画面生动而耐人寻味。哭泣女那无声似有声的哭泣,伤心欲绝,她那内心的情感起伏令人心悸。如果深入了解该作品的创作背景,就可以通过画面了解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痛苦,那种欲哭无泪,那种无可奈何的心境,处于苦难岁月里的人们的忧虑等等,都可以从毕加索的这幅画面中解读出来。
二、搭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平台
(一)创建探究式美术鉴赏课堂教学情境
美术鉴赏教学主要强调的是美术艺术欣赏,从中挖掘出具有艺术层次的内容加以评判,以提高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欣赏力和判断力。美术欣赏资料的选择可以从学生所熟悉的历史剧入手,从中选择出极具美感,并具有审美价值的片段。比如,中国有很多的建筑瑰宝,故宫就是世界现存最大的古代接触建筑之一。就是这样中国古建筑群,其保存的完整性,已经被列为世界五大皇宫之首。在美术鉴赏课上,美术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故宫建筑物的画面资料可以从历史电视剧裁剪,比如中学生都喜欢看的《还珠格格》《康熙大帝》等等,不仅提高学生对于建筑资料的兴趣,而且还引导学生对于影视剧作品从艺术的审美角度欣赏。为了提高学生的美术创造能力,针对于资料中的美术艺术资料,教师首先不要讲解,而是以提问的方式引导课堂教学主题。比如,背景的故宫群都经历了哪些朝代,其建筑特点是什么。在提问的时候,教师要将问题的答案以图片的形式展示出来,给学生以必要的提示。学生针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结合自己所学习的知识,分析图片的内容,从主观的角度回答问题。学生在回答问题的同时,实施上就是在阐述自己对于故宫建筑的观点,其对于艺术的审美定位也就呈现出来。随着各种新的问题不断解决,学生的创新思维也会影响地有所提高。
(二)将美术欣赏与音乐欣赏相结合
艺术以不同的形式展示出来,但是相互之间的联系是必然的。音乐和美术即是如此。音乐与美术同属于艺术门类,音乐依赖于听觉,美术则突出视觉效果。在中学美术欣赏课上,伴随着音乐的节奏,不仅渲染了课堂氛围,而且还会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比如,在欣赏《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时候,为了深化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可以配以《黄河号子》的音乐。学生在音乐的渲染下,不自觉地会展开想象,从自己的情感出发,将音乐和画面内容融为一体,使学生潜移默化中,美术审美得到提升。如果说艺术欣赏活动具有感性的色彩,那么,鉴赏则融入了理性的成分,使学生在获得审美愉悦的同时,还能够体会到作品的意蕴之美。此外,在展示着《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美术作品,播放背景音乐的同时,还可以请一名同学朗诵诗句,引导学生达到“物我两忘”的审美境界,达到创新思维所追求的境界。
结语:
美育的核心是艺术教育,影视作为最富有活力和影响力的综合艺术,毕业论文在艺术教育和审美教育中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具有审美认识、审美教育、审美娱乐等独特的功能,具有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特点,成为审美教育的主要内容和主要形式之一。
一、影视艺术的审美特征和审美作用
1.影视艺术的审美特征
影视艺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吸收了多种艺术因素,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从审美主体看,人们欣赏影视时,具有视听共享的特点。从审美对象看,影视是以活动的形象画面为主的时空综合性艺术,运动成为影视画面最独特和最重要的特征。影视以镜头组接构成的视觉画面来传达审美经验,它的艺术手段就是蒙太奇。蒙太奇不仅使影视的一个个镜头按照影视创作者的构思组接成有机的整体,化作直观的流动的视觉形象,而且使镜头与镜头组接之后产生大大超越镜头本身之和的表现力和审美效应,赋予影视艺术在表现时空上的极大自由。
2.影视艺术的审美作用
影视集多种艺术精粹于一身,并以科学技术为坚强后盾,是最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最大众化的艺术。它在传播科学文化知识,进行思想和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综合感知能力,提高艺术审美修养等方面显示出巨大的作用。影视艺术具有审美教育作用,学生通过优秀影视作品的艺术欣赏活动,在潜移默化、寓教于乐、以情动人中受到教育、鼓舞和启迪,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还能使学生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发生深刻变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通过实施影视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使他们自觉抵制不健康的影视作品的侵蚀。影视艺术具有审美认识作用,通过影视艺术鉴赏活动,学生可以跨越时空,了解古今中外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从微观到宏观、直观形象地学习知识,从而加深对社会、历史、人生以及自然的认识。影视艺术具有审美娱乐作用,通过欣赏影视节目,学生得到休息和娱乐,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可见,通过学习影视艺术,可以培养学生的影视兴趣,扩大影视视野,可以发展想象力,丰富情感,可以提高感受美、体验美和影视分析与评价的能力。
二、影视艺术鉴赏的学习过程
影视鉴赏是指以具体的影视作品为对象,通过视听方式及其他辅助手段体验和领悟影视艺术的真谛,硕士论文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影视艺术是提高学生文化修养和艺术鉴赏力的最好途径之一,影视艺术鉴赏在影视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加强影视审美的研究,重视对学生影视审美的指导是当前影视教育(特别是影视普及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只有让学生学会应用正确的影视鉴赏方法,能够系统分析影视的各种表现手段和意蕴、风格,才能在学生和影视艺术之间架起一座审美理解的桥梁。影视艺术这一审美客体只有经过审美主体的审美鉴赏成为审美对象,经过审美的再创造才能呈现出最大的艺术价值和艺术魅力,才能最终被人们接受。
影视作品的鉴赏是一个包括感知、想象、情感和理解等多种心理功能综合的动态过程,有着一定程度的阶段性和层次性。影视鉴赏学习过程可分为影视审美直觉、影视审美体验和影视审美升华三个阶段。审美直觉的特点是直接性和直观性,体现为一种感性直观的审美感受。影视审美体验阶段是在审美直觉阶段注意和感知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包含许多心理因素活动,其中想象、联想和情感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对影片《沙漠苦战记》的观摩赏析,通过屏幕上纷乱的马蹄印,学生可以想象得到战马的疲惫不堪;人的脚印由清晰到一条蜿蜒向前的爬行痕迹,学生读懂了士兵的英勇顽强;爬行的痕迹中出现了手枪和军刀,学生意识到战士牺牲了。可见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丰富了影片的内涵。审美升华阶段,学生与作品发生共鸣,获得审美愉悦和审美享受,这个阶段存在着感知、联想、想象和情感等各种心理要素的作用,其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是理解认识。
三、提高影视艺术鉴赏教学质量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影视艺术鉴赏课堂教学改革要有明确的指向:必须在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审美素养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放在首位。
1.构建以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模式
影视艺术鉴赏教学应摆脱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学而不思的传统教学习惯(严重影响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体现素质教育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打破以教师、课本为中心,以讲授为主线的教学套路,构建以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将讲授式变为启发式,将教师的“教”更多地转变为学生的“学”,将学生的“模仿——重复”变为“发现——探索”。影视艺术鉴赏教学要多用影视形象说话,少用抽象表述,树立优秀影视作品也是教材的观念;可以先由学生自主学习赏析,再由教师重点讲解;先由学生对影视内容质疑提问,再由教师点拨作答;先由学生就影视问题探究讨论,再由教师导出概念结论;尽可能多用小组观摩讨论学习,少用大班集体授课。
2.把握影视艺术鉴赏教学的本质和特点,利用形象的影视作品说话,寓教于美,寓教于乐,唤起学生情感共鸣
从教育的角度看,影视艺术教育能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但这不是通过强制性灌输,而是通过美的事物、美的形象、美的作品熏陶和感染,留学生论文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审美能力在日积月累后提高,美育对人的影响是深刻的、久远的,可以使人终生受益。影视艺术审美与鉴赏类课程的教学,放映优秀影视作品、影视片段是必不可少的。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综合素质是不能速成的,要靠不断地学习和长期实践的积累。教会学生如何使用制作设备是很容易的事,而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却非一日之功,因而影视鉴赏无论是在影视专业教育还是在普及教育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它是进行影视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要让学生多看优秀影视作品,多比较、多思考,从中受到启发,学会欣赏作品、解读作品。
四、影视艺术鉴赏教学中学生心理分析与调整
1.影响影视鉴赏学习效果的原因分析
影视教学,无论是影视专业教学还是影视普及类教学,无论是影视编导知识的课程教学还是影视鉴赏类课程的教学,放映影视作品或是片段都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学生在观摩这些教师精心选择的教学材料时,却常常偏离学习目标,被精彩的影视世界所吞噬,背离了观摩的初衷。究其原因主要在于:
(1)“影院效应”的影响。电影观众学认为电影受传时存在一种“影院效应”,电影院的观赏环境使观众进入“梦境化的现实”,医学论文同时观众还有一种追求影院气氛,追求共赏的倾向,大家同喜同悲。影视教学中“放片子”,一个班的学生同时注视着电视荧屏或多媒体教室的大屏幕,这种学习环境与电影院放映环境极为相似,如果任课教师调控不利,学生很容易受“影院效应”的影响。
(2)消遣娱乐心理的影响。消遣娱乐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人人都需要。影视本身就具有教育与娱乐的双重功能,其中消遣娱乐功能又是主要的。影视的娱乐功能能够起到精神按摩的作用,对缓解学生工作学习压力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学生总是在有意识或无意识中寻找影视提供的娱乐,学生在观摩影视作品时很容易受娱乐心理的影响也就不足为怪了。
2.学生鉴赏心理调整
影视主要通过视听诉之于感情,而情感又都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因此,欣赏影视作品是一个复杂的感情和理性的综合过程,必然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影视鉴赏时必然要进一步理解影视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活动和艺术态度等;必然要分析影视创作表演手法和表现手段的运用;必然要分析影视作品的体裁、风格、文化和历史背景,这些都需要主观理智因素的介入。由看热闹的外行,进入认知主体和审美主体状态,需要一个转变过程,这个过程的长短取决于师生双方的努力。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实现两个转变:
(1)角色的转变——从普通观众向学习者转变。拥有一定生活经验,同时具备联想和想象心理功能的人,无论他文化程度如何,职称论文能“看懂”影视是不成问题的。这种低层次的“看懂”与“审美鉴赏”是有本质区别的,大学生影视鉴赏要求影视鉴赏者必须具有一定的知识结构才能进入审美层次的鉴赏,没有一定的声光电、色彩、构图和造型知识,不具备基本的文学、绘画和音乐等艺术素养,会影响学生对影视的全方位鉴赏。这是由影视的综合性决定的。
(2)审美模式的转变。传统的也是大众的欣赏习惯和审美模式是只注意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学生影视鉴赏应从这个窄胡同中走出来,重视影视其他重要的创作手段和艺术表现方式(蒙太奇、长镜头、空镜头、主观镜头、结构、细节、画面、声音、色彩、光效、气氛渲染、运动、节奏等)的鉴赏,才有可能全部解释影视的表现力,才能最大限度地理解和感知影视艺术所蕴含的内在价值。因为只有通过影视手段的运用才能使影视内容得以充分表现。
3.影视鉴赏教学中应采取的措施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学习目标上,尽可能减少“影院效应”和消遣娱乐心理的影响,教学中播放影视作品时应注意:
(1)目的明确,有问有答。让学生明确观摩的目的所在,要让学生带着具体问题去看、去思索。观看后,通过讨论、提问等方式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例如为了让学生对影视中人物性格化语言的审美价值有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可以让学生欣赏电影《巴黎圣母院》。播放前,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哪些对白生动地揭示了与吉普赛女郎艾丝米拉达有感情纠葛的四个男人的性格特征?每人的个性特点是什么?观看中,学生眼、耳、手、脑并用,边看、边听、边思索、边记录;观看后,分组讨论,各抒己见,互相补充,最后由老师启发提示,得出结论。
(2)宜短不宜长。选取的影视素材和播放的时间都应体现宜短不宜长的原则。播放影视片断过长时,一些学生开始时还能带着问题去观赏,时间一长,大家往往抵挡不住影视作品故事情节、人物命运的诱惑,而全身心投入到影视所营造的世界中不能自拔。
(3)两遍播放法。第一遍让学生“随心所欲”,满足“视觉的渴望”,新鲜感过后,再看第二遍开始认知学习。在播放前简述故事梗概,主要情节等,英语论文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播放中是边播边讲还是播完后再讨论讲解呢?调查显示,学生更喜欢后者,如果需要可以重播片断。播放过程中应提醒学生不要过于“专心”情节,应学会“分心”,善于走进去,又要走出来,变被动为主动。
影视艺术鉴赏教学应全面转变教育思想,更新观念,深刻领会素质教育的内涵,认清时展所赋予影视艺术教育的神圣使命——通过影视艺术鉴赏教育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素质,进而激发他们的人文追求,使大学生在成长与发展过程中保持主体性、独立性、开放性,心灵世界更广阔、更深沉、更丰富、更美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一认识要伴随影视艺术鉴赏教学过程的始终,并不断深化。 参考文献
[1]彭吉象.影视鉴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刁培萼.教育文化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3]李范.美育基础[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9-0105-01
散文在中学语文课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散文教学与一般的鉴赏不同,散文鉴赏是鉴赏者个人的感受、共鸣、想象、体验和评价,而散文教学则属于群体活动,是教师的个体鉴赏成果的发散与学生群体的鉴赏的被诱导。
从散文创作发生来看,大致是由深度层次到表层意义再到字面结构。鉴赏发生却相逆于创作发生的逻辑顺序。但散文层次性是客观存在的,在教学中,对散文结构进行有序的分解有助于学生分阶段、有层次地接受鉴赏信息,进而完成整体鉴赏和理解,把握作品的真谛。
“积字成句,积句成章,积章成篇,公而读之,音节见矣,歌而咏之,神气出矣。”(清・刘大魁《论文偶记》)可以说,所有读者个人的感受、共鸣、想象、体验与评价,无不发端于散文给予读者的最初感受――散文的语言以及通过语言所表现的形象美和音乐美。
语言是散文的物质基础,离开语言的咀嚼和赏析,语文教学便是空中楼阁。散文的语言又倾注了作者的情感,并进行最佳的选择和锤炼,因而使散文比之通讯、特写等文体具有更加鲜明的形象美和音乐美。例如老舍先生《济南的冬天》:下了一点小雪后,“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快日落时,“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数行文字,诸多色彩,俨然一幅济南冬天的水粉画,绘出了它的暖和、秀美、宁静,令人油然而生爱意。
语言的形象美,有如其上的极状画卷之真实、生动、具体而外,还有组画式的色彩对比,使形象美更具特色。如范促淹《岳阳楼记》:“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百余字,两幅图。一绘洞庭阴晦,极状了洞庭的霪雨、阴风、浊浪、日月、山岳,无不在笼罩薄暮的灰色画面中,作者凄迷的失意顿感在其中添生。二绘洞庭晴明,传神地写出洞庭春日的明丽、色彩的缤纷、生命的活跃。至此,洞庭的阴晦之状、晴明之貌跃然纸上。
这种大色块的组画对比,不仅体现出了作品对象的形象美,更体现了作者在审形度态上的审美意识。把握作品的绘画美,并对它进行独立的审美观照,是散文鉴赏和教学渐进的第一步。
上述这些依附于语言的浅层鉴赏对象,是鉴赏散文中所接触到的第一外观印象,是激发群体接受鉴赏,进行课堂教学的前提。相对于浅层结构的鉴赏,散文意象美的鉴赏又进了一层。意象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体,是作者对客观的象经过主观审美后升华而成的结晶。它是内在的。我们要可以从《醉翁亭记》一文中略知一二。欧阳修以乐为旨,乐贯全篇。这自始至终的“乐”,使欧阳修仕途失意的烦苦之心在山水之“象”中自解,无论是“山水”之象,还是“在乎山水之间”的意,都形成了一种意象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则描象写意,在其第三、四自然段的文字中,不仅有外在形式的绘画美,更有作者的感受。或是洞庭风雨凄冷,或是洞庭晴明艳丽,均寓意明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外在的“象”充分意象化了。“象”在“意”的感知下,产生了美,化合为意象,不只是自然的写象了。
意象作为一种深层鉴赏的对象,是审美情绪激动后,被浅层鉴赏引导下的产物。它是在鉴赏者共鸣、想象、体验后,对散文作品进行再认知的对象,它形成了深层结构中的鉴赏对象之一。
散文又是作者真情实感的记录,它无疑将作者所反映的社会历史道德情感这一内容引入到散文鉴赏的行为中。对于这一鉴赏对象的解析,促使了散文审美内容向另一深层次鉴赏的递进。高尔基的《海燕》用浪漫主义笔法,浓墨重彩的描绘了暴风雨来临时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的“黑色闪电”的形象,处处写海燕,句句写海燕,透过字里行间,我们不难发现是处处写人,字字议政,深刻反映了俄国大革命前夕的严峻形势,同时也表现出十月革命时期学生、工人运动的磅礴气势,昭示着革命暴风雨即将到来,沙皇专制统治一定崩溃,革命事业必然胜利。所以说,作者的社会历史道德情感的意蕴,深藏在语象、语义之中,深藏在意象层内。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文章是作者历史责任感的结晶。
有些散文作品,在表层意象中创造了一种美景,但在表层意象的景美中,饱含着“人更美”的意蕴。最终显示出来的不仅是山水风光、花鸟虫鱼之美,还有人物的心灵之美、道德之美、情操之美,同时还通过这些折射出人物所共有的时代特征。如果离开了对这一内核的领悟,那么也就无法真正理解散文的艺术特点。
因此,教师在鉴赏和教学过程中,必须潜心发现和准确把握散文的内在思想性,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修养,并以自身激情拨动学生心弦,来进行散文作品中的社会历史道德情感这一层面的剖析和挖掘,这无疑有助于对作品进行深度理解。
从形态到意象再到社会历史道德情感,是散文鉴赏和教学的三个层面,它们不断层迭,就形成了一个完美的整体,又从各自不同层面来构造出不同的审美对象。
参考文献:
1、以兴趣为主线,优化课堂教学。如:我采用音乐感染法、故事诱导法、展示画面法、直观演示法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持久的学习兴趣。
2、以媒体为中介,强化课堂教学。紧跟时代步伐,我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媒体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至使美术课堂上学生学习情趣高张、思维活跃,教学质量有了提高。
3、以评价为宗旨,深化课堂教学。采用多种形式进行作业展评。如我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说画、写画的作业形式驾起美术课与语文课相联系的桥梁,丰富教学内容,以画、话、文为基点,激发学生审美情趣,调整学生绘画心态,开拓学生创造思维,使学生形成爱绘画的内驱力。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促进学生发展。为了让新学生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接受新的老师,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及时加以引导,是十分必要的。
4、以反思为手段,促进个人成长。本学期我积极撰写论文、反思并发表在校园网和县课改网上。
刘心亮:首先请您谈谈关于发起组织成立中国古玉器研究会的情况。
侯彦成:我们发起成立的“中国古玉器研究会”,是全国工商联古玩业商会下属的专业委员会。在当下收藏市场非常繁荣火爆的大背景下,中国古玉器研究会的成立,得到了社会的积极响应,尤其是玉器收藏家、爱好者,纷纷来电来函,踊跃入会。我国著名古玉器研究鉴赏专家、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周南泉先生闻知此事,欣然命笔,为研究会题写会名。研究会虽然刚刚成立,可目前发展势头很好,已有会员200余人,分布在北京、沈阳、大连、广东、上海及港、澳、台等地区。研究会成员大多为古玉器鉴赏家、收藏家和爱好者。研究会的宗旨是通过讲座、展览、交流研究等方式,团结国内外广大古玉器爱好者,向专家学习,互相切磋,共同提高,为繁荣发展我国传统文化做出努力,做点贡献。研究会定期编发会刊,会刊作为古玉器研究领域进行学术交流的阵地与窗口,将刊登国家关于古玩艺术品方面的相关政策、法规、收藏界要闻、古玉器研究论文、心得交流及行业信息等,对于优秀的论文,研究会将推荐到相关专业刊物刊登。
刘心亮:据说您正在与著名古玉器专家周南泉先生合作编著古玉器方面的书,能谈谈具体情况吗?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教育事业的日益发展,教师队伍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化已提到议事日程,并有了广泛的研究。我国幼儿教师队伍随着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专业化也在悄然进行中。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幼师生也无一例外地要高质量地习得幼儿教师的专业态度、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其中,幼儿教师专业技能有其专业特殊性且形成需要长时间的学习、训练,因此,寻找科学、合理的幼儿教师专业技能培养的对策是每位幼儿教师教育工作者重要任务之一,必须加以深入研究。
1 对幼儿教师专业技能的阐释
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概括起来不外乎一般能力和专业特殊能力,一般能力包括诸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等。另外,教师还须具备从事专业活动所必须的特殊能力,即了解学生及同学生交往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教育科学研究能力。
幼儿教师的专业技能是指幼儿教师在幼儿教育工作中因教育目标、教育对象的年龄特征的特殊性而要求具备的特有的从教能力。这里强调:幼儿教师专业技能与其它教师的专业能力有显著的不同,幼儿教师既要有教师的一股的专业能力,还要具备其它教师无需具备而其必备的特殊技能。例如,儿童化的语言表达技能、儿歌弹唱与鉴赏能力、舞蹈表演与创编能力、等等。
2 幼儿教师专业技能的内容
1996年6月1日原国家教委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对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目标的规定,蕴含着对幼儿教师专业技能的要求。主要从三方面来指出了幼儿教师应具备语言、艺术、幼儿教学等方面的特殊技能。
2.1语言类技能
语言类技能是指幼儿教帅能够规范化、儿童化地运用语言、文字与幼儿进行交流及引导幼儿正确运用语言进行表达、交流的能力。主要包括书写、普通话、讲故事、英语口语等能力。
书写能力是指幼儿教师应该具备诸如工作日记、工作计划、总结、教育研究论文等基本的应用文的写作能力,以及规范地用钢笔和粉笔书写汉字的能力。
普通话水平要达到二级甲等以上的水平。讲故事技能要求幼儿教师能运用儿童化的语言和肢体语言,充分突出故事中不同人物性格特点为幼儿演讲故事的能力。
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是要求幼儿教师具备准确、生动、流利的英语会话与交流能力。这是双语幼儿园中对幼儿教师的基本要求。
2.2艺术类技能
艺术类技能是指幼儿教师具备的艺术表现及审美方面的基本技能。其主要内容有弹唱及儿歌欣赏,舞蹈表演与创编、绘画与美术鉴赏等。
弹唱及儿歌欣赏能力是指幼儿教师借助钢(风)琴,运用声乐技巧自弹自唱儿童歌曲及对儿童歌曲艺术性、思想性的理解能力。
舞蹈表演与创编能力是指幼儿教师要掌握多种形式的民族舞蹈基本表演技巧和根据不同的儿童乐曲编制儿童舞蹈的能力。
绘画与美术鉴赏能力指幼儿教师要掌握基本的绘画手法和儿童美术作品的基本鉴赏能力。
2.3教学类技能
教学类技能指幼儿教师为顺利实现幼儿教育目标所具备的适合幼儿特点的基本的设计、组织、制作、创编等能力。主要包括游戏组织与创编、幼儿活动设计、玩教具制作等技能。
游戏组织与创编能力是幼儿教师根据达成教育目标需要自行编制并组织幼儿进行游戏的能力。幼儿园中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各方而教育目标都要寓教于游戏之中。
幼儿活动设计能力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要求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教育内容的实际,预先设计教育活动方案的能力。幼儿活动设计是实现幼儿教育目标的前提和基本保证,是幼儿教师最基本的教学技能之一.
玩教具的制作能力是幼儿教师根据活动、游戏的需要自己动手制作玩具和教具的能力。
3 幼师生专业技能职前培养策略
(1)课程策略:幼儿师范院校通过开设必修课、选修课、实践课程、开发校本课程等手段,对幼师生进行专业技能培养与训练。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计划中将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学前儿童游戏、钢琴弹奏、美术与手工等7门课程作为必修课开设,做到有足够的教学和训练课时、有考核、有验收;将写字、普通话等开设为必选课;通过实践课程和校本课程提高技能训练水平,保证对技能训练的指导与拓展。
(2)管理策略: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学校通过有效的指导、训练、检查、验收考核等方式对幼师生在校期间的基本技能的训练进行有效管理的策略。制定《幼师生专业技能训练、验收实施方案》,使学生明确技能训练的内容、要求与验收标准,安排不同内容的训练时间、指导教师及督促检查办法,实施分年级考核验收,验收不合格不予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