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学习计划汇总十篇

时间:2022-07-07 17:01:1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科室学习计划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科室学习计划

篇(1)

关键词 :计算机科学 可视化技术 应用

可视化这一概念自1986年提出以来,在自然科学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它是帮助自然科学研究者理解复杂现象和分析处理大规模数据的重要工具。目前可视化研究成果广泛被应用在了航天技术、石油勘探、天气预报、医学等多个领域。随着图形、图像等传输设备的性能日益提升,可视化已成为计算机领域发展不可或缺的必备条件。

一、可视化概念

可视化是将符号转化成几何形状,使研究者能够观察到他们研究工作的一种计算技术,其改变了科学家原有的工作方式,提供给了科学家发现事物的最新途径,并且不断带给人们惊喜。

在计算机领域实现可视化的基本途径一般都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将计算数据进行采集、组织、交换和压缩;其次,将处理过的计算数据进行几何图元的提取,并且对几何图元构建可视模型;最后,将图形绘制并显示。

二、可视化发展的难点

在计算机中实现图形的可视化,首先是要将需要可视化的系统组建模型,其次分析寻找描绘组建好的模型的最佳方案,最终呈现可视化效果。

但在现实中面临的难点就是很难组建需要可视化对象的模型,例如很多抽象的概念就无法进行物理模型的组建,在计算机中也无法对其进行模拟。

三、可视化研究成果

1.流体可视化软件

流体可视化软件是在多个相联系的模型下,在交互分布环境下研究暴风雨的形成规律。这是美国国家超级计算机应用中心研制出来的,其工作原理是将安装在NCSA的超级计算机CRAY-YMP与VGX工作站之间进行网络连接,其中超级计算机CRAY-YMP复杂模型计算,而VGX则提供用户可接入口,进行二维图形和三维图形的显示。

2.可视化技术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

计算机可视化研究成果已被广泛应用到地质学研究中,实现地质可视化。地球物理勘探过程中应用到了可视化技术。美国SGI公司的油田开发、油藏数值模拟、石油地质等方面都引进可视化技术,并遥遥领先于世界同行业中的其他竞争者。

3.可视化技术在人体胚胎学中的应用

这主要是依据美国卫生和医学博物馆的胚胎数据进行人类胚胎模型的重构,并将结果以三维数据的形式展现,这是医学史上的一大进步,预示着人类可以远程访问人类形态数据,并且可以对其进行分布式计算,将医学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4.可视化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

近代在医学领域广泛使用的CT、MRI以及PET都是医学数据的可视化技术。这些设备能够扫描产生人体病灶进行多个方位多个剖面的图像,使得医生能够清晰地判断病人病灶的大小、位置,帮助医生准确诊断病因。而且CT与传统的胶片感光成像不同的是,能够借助计算机直接对人体器官或者组织图像进行重构,帮助医学图像实现二维向三维的迈进,方便医生直接从体外观察病人病灶的内部结构。

5.可视化技术在数字博物馆的应用

数字博物馆就是依靠虚拟技术对藏品进行建模,实现三维可视化,在真实反应事物数据的同时,达到传递信息的目的。数字博物馆为不同区域院校师生提供了学习平台,并且有利于全国各地的学者之间的信息互换以及信息资源共享。

6.还原修复可视化技术

这主要应用于考古工作中,例如对于已经破坏的古建筑场景以及出土的破损文物,可以通过虚拟修复进行还原。这一过程需要将可视化技术与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模式识别等技术综合应用。

四、小结

目前,国际上可视化研究的权威机构就是美国的国家超级计算应用中心(NCSA)。早在19世纪80年代美国就进行了大量的可视化技术研究,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并且致力于将可视化技术推向更高的发展阶段。随着我国加快国际交流的脚步,国内的清华、北大以及中科院软件所等单位也相继进行可视化技术的研究。但目前,可视化发展程度较低,更高阶段的可视化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因此,不断完善更新计算机硬件设施是促进可视化技术快速发展的保证。

参考文献:

[1]韩祯祥,吕捷,邱家驹.科学计算可视化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前景[J].电网技术,2012(2).

篇(2)

首先,化学实验说课的内容设计要抓住重点、突出重点、解决难点。说课过程占用太多时会影响老师之间交流的效果,使化学实验说课变成华而不实的“形式”。例如,在分组实验教学说课中,老师对于实验的内容、实验用具、实验过程等都非常熟悉,在这些方面就不需要浪费太多的时间,主要应将实验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如分组问题、实验操作失误问题等进行重点阐述,并对该实验在教学中的意义、地位、实验目的、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等则要详细安排、着重说讲。由此可见,化学实验说课的内容设计要分步骤、分重点、讲策略。例如《亚硝酸钠和食盐的鉴别》说课中,其重点内容是物质的鉴别,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掌握物质鉴别的基本方法,理解物质鉴别的重要性,那么在化学实验说讲中重点内容应是如何让学生掌握物质辨别的基本方法和认识其重要性,而不是实验具体的过程和结果。其次,说课内容设计上应以教学的方式方法为主。例如,如何进行课堂导入,利用多媒体视频导入法还是学生实践导入法等,以便和同行交流教学经验;又如怎样引导学生回忆物质鉴别的基本方法,是实例引导、视频播放还是语言引导等等。以视频导入法为例,在实验课前先让学生观看相关视频,激发学生对物质鉴别的渴望,说课中可以将教学方法的使用设计成说课内容的重点,与其他的老师进行交流、探讨。以知识回顾法进行化学实验教学,在说课中就要突出“知识回顾”的内容,如何将焰色鉴别法、试纸鉴别法、气体鉴别法等融入教学,以提问、语言引导、实验引导等方法,和其他老师交流教学经验,以便选择更有效的方法进行化学实验教学实践。结合上述实例,化学实验说课内容的设计要以“怎样教”为出发点,系统、完整的表述整个实验教学的过程,突出重点,重视知识内容的拓展和深化。

二、化学实验说课的语言应用技巧

“说”即语言表达是说课的关键和重中之重。第一,要注意语言应用的技巧和形式。如上例《亚硝酸钠和食盐的鉴别》说课,在说情景设置环节时,可以结合多媒体或图片、报纸等,用语言形象的描述化学实验教学中情景的设置,使其他老师看到说课老师在化学教学中的特色,其思路能够在说课者语言的引导下逐渐的认识、了解不同的教学方式、教学实践,以便达成化学实验教学的共识。第二,要注意语言应用的节奏,如语言的音调、频率等。例如,在化学实验说课过程中,老师始终用一个音调、一个频率,那么就像是唱“催眠曲”,开始其他老师也许会打起精神听,可面对熟悉的知识,没有新意的说讲“台词”,人难免会昏昏欲睡,老师之间很难达成化学知识教学的一致意见。如果老师能够注意语言应用的节奏,在重点部分提高音量、放慢语速,这样有利于突出表现自己教学的特色和重点,有利于与其他老师的交流和沟通。第三,注意语言的感染力和丰富性。应用语言的幽默、唯美、情感等承载化学实验知识,在化学实验说课中应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可以使其他老师产生“知识点还可以这样理解、这样传授”的兴趣,激发了他们听课的兴趣,使其对说课老师的教学模式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以便给出诚恳、科学的建议,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篇(3)

一、实习的目的和要求

教育实习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把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运用于学校教育教学实际,锻炼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学生从事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我对自己的要求是 :通过教育实习,在实践中接受职业道德的教育和训练,体验和感受教师职业的光荣感、责任感,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培养和巩固献身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 深入教育教学实际,调查研究教育教学规律,学习中学教师在课堂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等方面的经验,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缩短与合格中学教师之间的差距;加深理解所学的科学文化知识,综合运用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对基础教育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初步掌握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 培养初步独立工作的能力,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基本上能按照教育教学的理论,上好计算机科学相关课程,并能指导活动课,学会做班主任工作;了解中学素质教育现状以及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参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

二、实习内容

(一)教学工作

依据相关的课程标准,开展教材研究、备课、编写教案、说课、试讲、上课、评课、课外辅导、批改作业等各个环节的教学工作。注意探索素质教育的规律,积累经验,提高从事教学工作的能力。

(二)班主任工作见习(如果有的话)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组织和管理号班集体,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常规管理工作,开展有益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各种活动。

(三)调查研究

在努力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同时,根据教务处拟定的参考题目或自己拟定题目(经指导教师审批同意),结合教育实习的实际,有目的的开展专题调查活动,了解所从事的教育工作现状,研究与工作相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写出有一定水平的调查研究报告。

三、要求

篇(4)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是我校生化制药技术、药品经营与管理、工业分析与检验、药物制剂技术这四个专业新生入学后所接触的第一门基础性实验课,该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素养,也为学生在后续课程的学习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笔者在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的授课中,深深的体会到本课程在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溶液配置、分析天平的使用、实验数据处理等操作方法在任何一个科研实验中几乎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我们在授课时,可以从一个科研人员的角度出发,除了让学生熟练仪器操作外,也要注意对学生的实验素养进行培养,这对于学生来说,无论是在今后的学习还是工作上都会颇有收益[2-3]。目前,从我校学生在实验课上的基本情况来看,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理论基础上仍有待提高。因此,笔者通过借鉴国内其他院校同行的授课经验[4-6],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尝试改变实验教学方式,优化实验内容的方法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1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简介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作为我校大一学生所接触的第一门基础性实验课程,主要由无机和分析这两块内容组成,但由于内容上有些重复,因此把无机化学实验中的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这四块内容与分析化学中所对应的四大滴定方法相整合,这样一来,将重复的内容进行综合后,不仅保证了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还能让学生在有限的学时中学到更多的知识。从教学目标上来看,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的训练除了让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的实验操作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无机分析的实验中,学生应当树立严格、准确的“量”的概念,为今后参加生产或科研打下夯实的基础。

2教改的具体实施内容

2.1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科学新颖的教学方法才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愿意去学,主动去学。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授课的过程中偏重于理论讲解,使实验内容脱离了实际应用。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分为两部分内容,分别是无机实验和分析实验,其中分析实验主要是以滴定分析为主,所涉及的实验操作简单重复,因此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在授课的过程中就会显得单一化,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这些情况,我们采用项目式教学方法,这一方法的改革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在项目式教学法的实践应用中,首先根据教学目标的需求,将生活和企业中的真实案例作为教学内容,例如“牛奶或奶粉中钙含量的测定”、“药品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腌制品中亚硝酸盐的测定”等实验设为授课内容,将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隐含在这些典型的案例中,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案例的实施中,教师就好像是一名向导和顾问,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新的知识,学生则作为学习的主体,在提高实操水平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可以说,项目式教学法是师生合作,共同学习,共同完成项目的教学方法,非常适用于该实验课程的教学。2.2实验安排上的优化2.2.1精选实验内容引用项目式教学法后,对实验内容的筛选就尤为重要,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度,实验内容的选择要贴近于生活,尽可能的和学生未来从事的工作相关,适当减少单纯化合物的滴定分析,这样,学生才会更加清晰教学目的,并且在今后的工作中才能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与此同时,也可以开设综合性的设计实验,可以让学生来拟题,最后由老师选定一个最佳的题目展开实验,让学生能在这个综合性的实验课题中学会相互合作、独立思考、共同进步。2.2.2合理分组小组实验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而且也有利于他们之间的相互探讨,尤其是进行综合设计性实验时,小组合作更能加快实验进度与上课的效率。但在小组人数分配上要做到合理,人数过多,则会使组内的个别学生形成“搭便车”的心理,这样就不能让每个人都全身心的投入到实验中去。因此,在笔者的授课经验上来看,每组最佳的人数安排应该是2~3人左右。2.2.3培养实验素养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除了要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外,还要注意树立良好的实验素养,不可在上课时喧哗吵闹,实验时要注意台面的整洁,仪器试剂原取原放,并且及时记录下实验的原始数据,在实验完毕后要将仪器复原,废纸废液不乱丢不乱倒。2.3加强环保教育,树立绿色实验观念在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中,必然要消耗大量的化学药品,其中也会涉及到一些有毒有害的物质,倘若都直接倒入水槽中就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所以,在实验课程中,向学生渗透一个绿色实验的环保理念尤为重要。(1)公共试剂统一配置。在滴定分析实验中,指示剂就是属于实验中所必须用到的试剂,倘若每组都进行配置的话不仅影响实验进度,而且对于那些使用过剩的指示剂来说也是一种浪费。因此,教师在实验前可以先对实验过程中要用到的试剂进行划分,属于共用的试剂让学生进行统一配置,配置的原则做到宁少勿多,够用就行。(2)节约用水。学生在洗涤仪器时要时刻提醒大家节约用水。(3)有害试剂统一回收处理。铬酸洗液具有配置简单,使用方便的特点,是实验室中常用的一种洗液。但由于铬的毒性较大,在实验过程中应尽量减少该洗液的使用,对于用过后的铬酸洗液要进行回收,不能直接倒入水槽中。2.4科学考核,规范实验操作科学的考核制度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认真主动的去学习,还能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目前,我们在实验课程中,对学生的考核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平时成绩,即在项目式教学中,根据每个分组的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情况进行打分,占单次成绩的30%;第二部分是实操成绩,主要是依据每个学生的操作熟练度进行打分,占单次成绩的30%;第三部分是对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进行打分,主要是针对学生在实验数据处理的掌握情况以及实验报告是否书写规范这两方面进行考核,占单次成绩的40%。最后,实践部分的最终成绩再由每次实验的分数累加取平均值得出。这样从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与过去单一的从实验报告上进行打分相比,会更加科学。

3结语

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曾经说过:不存在教学方法上的百宝箱。的确,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笔者在教学方法的探索上,根据本专业的性质,结合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特点,通过优化实验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加强环保教育等措施,对该课程实施教学改革,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成果从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体系改革的角度来看,能够满足我校不同专业的教学要求,其次,从理论与实践两部分的考核结果上来看,学生在期末时的理论成绩大有进步,对大纲要求的基本理论知识都掌握的较好,在实验课上的积极性较往常也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冰,陈厚,徐强.《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材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化学教育,2015(4):6-9.

[2]薛春霞,秦斐,翟淑红.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广州化工,2014,42(11):237-238.

[3]邓辉,高英.浅谈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的教学改革[J].广州化工,2014,42(7):162-163.

[4]周萃文,尚秀丽,郭亚玲,等.高职石油化工专业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改革创新[J].广州化工,2015,43(10):213-214,216.

篇(5)

在党员教师当中开展“如果我是……应该怎么想怎么做的”换位思考活动,要求每位教师思考一种角色去担当,提出担当该种角色的相关措施和方案,上交党支部。通过开展这项活动,促使党员进行理性思考,促进党员的观念转变和思想统一,有利于党员行动上的步调一致。

(二)开展“我为发展献一计”活动

每位党员要以主人翁的姿态,对学院、学校的发展规划、科研工作、研究生培养、本科教学、学生工作、队伍建设、文明创建、党的建设等内容,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尤其是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和办法。

(三)开展“岗位主人翁计划”活动

为实现学院可持续发展,每位党员教师应立足岗位,做好主人翁,在自己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提高自己在学院的贡献度,为推动学院新的发展做出应有贡献。因此,学院将开展“岗位主人翁计划”活动,具体如下:

1、树立“岗位主人翁”意识

(1)科研岗位:围绕学院科研工作,每位党员教师以高度的科研热情,向科研要质量,以高水平科研成果为目标努力奋斗,提高个人的科研贡献度,为实现学院科研工作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本科教学岗位:党员教师发挥主人翁意识,把课堂作为实现自身价值的舞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积极参加各项教改活动,加强师生间沟通,树立身正为师,学高示范的优秀教师形象,为本科教学打翻身仗做出贡献。

(3)行政管理岗位:学院推行“勤奋度、满意度、绩效”三维一体的行政管理岗位考评新机制,行政管理人员(包括党政领导)要将切身利益与学院各项工作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与群众满意度紧密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工作积极性,提升自己在行政管理工作上的贡献度,为学院教学科研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4)导师岗位:本科生培养方面,党员教师要充分发挥班主任和导师的作用,积极参与到本科生“个人发展引导计划”实施方案中来,为本科生人才培养做出贡献;研究生培养方面,作为研究生导师要加强研究生学风监督,加强论文质量监控,做好引导职责。同时导师应该给予研究生在生活及思想上的关心,给予人生观的指导,增强研究生对学院的归属感。

(5)实验人员岗位:实验室是教师科研、办公的场所,加强对实验室平台的管理是实验管理员主人翁意识的体现,要从源头杜绝违规操作和实验资源浪费现象,建立学院统一的贵重仪器共享平台,有效利用各类资源,促进科研工作,实现共同发展。

(6)辅导员岗位:学生辅导员要把责任心摆在第一位,关爱学生,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自主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并结合工作实践开展科研工作,积极参加各类培训,走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的道路,深入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和技能,积极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制定“岗位主人翁计划”

党员教师围绕“岗位主人翁计划”,结合自己所在岗位的要求,重点提出个人两年的发展目标和具体措施。做到“四个结合”:即要把个人的发展目标与学院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与党员先进性要求结合起来,与提高自身素质结合起来,与提升本职工作的绩效结合起来,要有针对性和操作性,便于自查和督查。

“岗位主人翁计划”活动作为我院教师开展主人翁计划的特色活动之一,将成为我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长效活动机制。

二、学生主人翁计划

为了贯彻上海大学“主人翁计划”的指导思想,紧密围绕“坚持科学发展、推进内涵建设”的活动主题,充分发挥学生在学风建设和学生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我院的学生“主人翁计划”将围绕“努力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个目标,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转变观念,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计划、参与组织和参与管理,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对学院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将学生的个人发展和学院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实现共赢。

(一)开展“换位思考”活动。

在学生党员当中开展“如果我是……应该怎么想怎么做的”为主题的稿件征集活动,通过活动,促使学生深入思考,从自己的角度为学院、学校党政管理、科研教学等提出具有可参考性、建设性的措施和方案,增强主人翁意识。

(二)开展“我为发展献一计”活动

学生以学院主人翁的姿态,对学生党建、团建、学生培养、学生管理工作、教学安排、授课形式、管理模式等等畅所欲言,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学院发展,尤其是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和办法。

(三)开展学生五项“主人翁实施计划”活动

充分发挥学生在学风建设和学生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我院广泛征集学生意见和建议,以下是学生提出的五项“主人翁实施计划”:

1、树立五项主人翁意识

(1)做学风建设的主人翁:在学风建设方面,学生党员要成为主人翁,带头遵守课堂纪律,不迟到、不早和不缺课,在学风检查督导、联系专业教师及学习“一帮一”活动中充分发挥作用,为实现我院学风好转做出应有的贡献。

(2)做个人发展的主人翁:积极参加学院“个人发展引导计划”的系列活动,通过参加活动深入了解本专业学科发展动态,培养对本专业的兴趣,积极思考未来个人努力方向,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好准备工作。与此同时,学院鼓励学生为将来发展早作规划、提早准备,尝试将学生们分成考研组、出国组、工作组、困惑组,让每个学生作自己生涯规划的主人翁,对自己走过的每一步负责。每组由学生担任组长,组内成员互相鼓励、互帮互助,及时交流信息,寻找志同道合者在前进路上可以并肩作战、结伴同行,而困惑组的同学在周围同学的激励下,也终将走出困惑,加入到为未来奋斗的队伍中,未来掌握在每个学生自己的手中。

(3)做学生管理的主人翁:学生工作的对象是学生,作为主体的学生要以主人翁的姿态关注学院各项学生工作的开展。在信息透明方面,将学院网站和乐乎论坛作为信息公开、学生讨论的大本营,由学生自主管理学院的版块,对于学院信息、近期活动、各类评奖评优都做到信息公开、透明,让学生了解、参与学院学生工作的管理,让学生有知情权、表决权。学生可以主动获取信息,查看自己关注的信息及时做出反应,监督各类评优评奖的公正性、合理性。

(4)做社会实践的主人翁:在社团建设和素质拓展方面,学生结合自身各方面特长的兴趣爱好,博采众长,大力开展学生社团活动、科技创新和素质拓展。结合专业特色,将环保社建设成向全校师生传播环保理念的窗口;加强科技创新实践,把理论构想变为可行的方案,增强动手能力和实践意识;走出学院,走向社会,自己立项、付诸实践,做实践的主人翁。在活动中各展所长,经过不断的努力和锻炼去收获累累硕果。

篇(6)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 (2010)18-0191-02

无机及分析化学是如化工工艺、食品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等工科相关专业的必修基础课,对学生科学素质、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长期以来,我国高等院校对大学化学基础课程的教学,一直按照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及物理化学这一顺序进行教学,这种传统的课程体系过于强调教学内容完整性,且自成体系,但使得各课程间内容重复度大,不利于目前学生的学习。因此,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打破学科间的壁垒、建立新课程体系势在必行。无机及分析化学是将原来的无机化学(或普通化学)和分析化学进行改革整合而来,目前已有多种版本教材可供选择。各校在教学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改革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结合多年理论课教学经历,谈谈这方面体会。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概况

目前存在的问题有:(1)课时与教学内容的矛盾;(2)教材编写纯理论化;(3)大班教学忽视学生的主体性;(4)生源高中化学基础参差不齐。

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整合的课程改革始于20世纪80年代,首先在国家一些重点院校中进行,经过近30年的探索和实践已逐渐得到教育界的广泛认可,取得了一定成果,相继出版了多本教材。如1978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陈荣三教授主编的《无机及分析化学》一书是我国最早正式出版的《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是在1975年南京大学自编讲义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它首次将四大滴定融入四大平衡中讲授。再如华东理工大学1992年出版的《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随后,在1995年,由华东理工大学组织的“面向21世纪理科应用化学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项目被国家教委高教司批准为首批教学立项课题。在教育部有关部门和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数十所高校教师成立了“全国高校‘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建设与教学研讨会”,历次研讨会对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建设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都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实现了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整合、优化和教学体系改革,《无机及分析化学》 (第四版)于2002年初被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针对无机及分析化学的教学现状,我校对《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进行了调整,并将实验单列为一门课程,建立了相应的考核方式和办法。同时,随着全校新专业的增加,开设《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专业增多,课程建设力度加大,为了提高《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组的整体素质,满足课程建设的需要,加强相关人才的引入力度,逐步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组,《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在2005年获得了学院首批精品课程建设的立项资助,在2008年成为兰州理工大学的校级重点课程,建立了精品课程网站。经过几年的教学改革,已建立了科学、系统的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体系,并于2008年在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的大力协助下,与五校合作正式出版了《无机及分析化学》。

二、无机及分析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探索

(一)潜心研究,整合内容,构建教学新体系

原无机化学教学中包括四大化学平衡,即酸碱、沉淀、配位及氧化还原平衡,而在分析化学中也涉及相应的四大平衡体系,这样的教学安排,既浪费时间,又让学生感到枯燥。在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中,将原理和应用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原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两门课程中内容联系最紧密和重叠最多的“四大平衡和四大滴定分析方法”两个部分有机结合起来。浓缩精简后的课程安排,体现少而精的原则,使得必须掌握的理论重点突出。

由于无机及分析化学内容广泛,涉及现代物质结构理论基础、化学反应原理、溶液平衡、化学分析、元素化学和仪器分析6大部分,这教师必须熟悉教学要求,认真钻研教材,潜心研究教学内容,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同时,课程内容还引入了无机与分析化学学科近年来所取得的最新成果,注意了知识面的补充和延伸,以满足现代无机及分析化学对各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

(二)多平台教学层次满足不同专业要求

对于不同专业,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的安排要有所区别,为了保证基本的教学要求和整体教学水平,不同专业开设无机及分析课程要统一界定基本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约占整体的75%)。以多平台教学层次编写教学大纲,提出各专业教学内容的基本点与侧重点,以及相应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环节的要求。

(三)结合实际,改革教学方法

根据讲授与自学相结合的原则,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抓好课堂教学,确保教学质量;采用多媒体教学,在课件中配以大量图片,一些较难的公式推导通过课件可以一目了然,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部分适合自学的教学内容学习中引入自学模式,课前给出自学提纲,并将提纲中的相关部分以提问的方式予以检查,了解学生完成的情况,通过辅导答疑方式,及时了解自学的效果,使学生由被动向主动学习方式逐步过渡。为进一步调动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课开展“部分双语教学”,对章节标题及专业术语标注英文并配以中英文讲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介绍学科发展的前沿知识和发展动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我们的新教材中编写了部分前沿知识内容,例如稀土元素化学简论、生物无机化学简论、无机高分子物质简论和化学分离方法,这有助于教师在教学中,结合该领域的前沿研究动态,将新方法、新成果融入教学相关部分,激发学生获取新知识、新成果的热情,也有助于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上课记笔记、考前背笔记的“授业传道”定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经过近7年的理论课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已初步建立了一套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无机及分析化学理论课教学体系,实践证明该体系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今后,还需进一步使之完善,使课程教学质量有更大提高。

参考文献

[1]芮光伟,蒋珍菊,岳松.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2007,24,(3).

[2]薛德平.无机及分析化学(第四版)教材的编写体会[J].中国大学教学,2007,(3).

[3]李英杰,张文治,陈国梁,等.浅谈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改革与建设[J].高师理科学刊,2002,22,(4).

[4]李艳辉,许兴友,马卫兴,等.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考试周刊,2008,(35).

[5]王运,董元彦,张方钰,等.面向新世纪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体系的构建[J].高等农业教育,2005,(4).

篇(7)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人们常常通过语言来实现沟通与交流。思维是一种内在的无声语言,要想有效感知学生思维,可以引导学生用有声语言吐露展示,通过言语表达出思考的过程,让思维听得见。

为了有效倾听到生的思维,抓住学生思维的脉搏,我鼓励学生踊跃表达。科学探究活动方案的设计关系到整个探究活动的成败,为了提高探究活动的质效,我精心组织学生在动手操作前开展方案陈述,说说自己的活动设计,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设计。例如,在教学《折形状》一课中,探究物体形状与承受力的大小的关系是本课的重点,为了提高实验质效,有效达成这一目标,我在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了探究方案后,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我们准备先用几张纸分别折成三棱柱、四棱柱、六棱柱和圆柱,然后往上面放书本,哪一个上面放的书本多,就说明谁的承受力大。”第一小组首先亮出自己的思路。“说得很好,还有哪个小组有什么要说的吗?”我激励其他小组参与互动,“我们觉得要用大小、轻重、厚薄相同的纸张分别折成不同形状。”第二小组予以补充,“我们认为在上面叠放的书本大小、轻重要相同,否则就无法比较。”第三小组说出自己的想法,“大家说得非常好,在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那就是折成的形状可以变,其他的量都不能变化,这样才能真实有效地探究出哪一种形状的承受力最大?”我总结道,透过学生的发言,我读出了学生已经考虑到在对比实验中要关注变量的控制,学生的思路清晰,思维严密,考虑得都全面周到,看到实验的条件基本成熟,我就宣布实验开始:“下面请各组领取材料开始实验吧!”

二、画图表――让思维看得见

“思维可视化”意在借助图示语言把原本不可视的思维过程展现出来,使其清晰可见。小学生对图示语言比较敏感,图表的直观形象性既能帮助学生思考理解,又能促使学生实现知识的有效建构。图示语言反映了学生的思维轨迹,让思维看得见,我们可以透过学生画出的图表,分析和掌握学生的思维进程与深度。

譬如,在教学《探究暗盒里的电路》一n时,我给学生提供了一张表格纸和一张白纸,表格纸用以记录每次检测的现象,白纸用作画电路图。学生在利用检测器依次检测了电路暗盒上的每个连接点之后,我没有让学生直接打开暗盒观看里面的电路,而是要求学生根据检测到的现象画出暗盒里面的电路连接情况。画电路图是一项思维要求极高的活动,学生需要根据检测中每两个连接点之间发生的现象进行判断,依据已有的电路知识进行推理,电路图揭晓了学生的思维脉络。有一组学生在记录单中记录的现象是“A-B更亮,B-A不亮”,在电路图中的A、B两个触点之间画的是电池,“当检测器连接A、B两点时灯泡更亮,是因为电路中增加了电池,而连接B、A两点灯泡却不亮,说明此时电池的正负极接反了。”有理有据的汇报展示了他们严谨的科学思维,学生在科学思维中建立了电路暗盒模型,电路图是他们思维的见证。

三、做实验――让思维摸得到

篇(8)

2 比格斯的深层式学习理论

杜威在“教育无目的”的理论中强调,教育要使学生成为教学的积极参与者,而不是漠不关心的“旁观者”,其实质是强调教育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动机能激发新的学习需求,这样的学习动机正是教育所期待的,也就是教育所应得的“报酬”,比格斯对上述理论作出相关的研究发现,学生的学习方式与学习动机、学习策略紧密相关,进一步研究后,提出了深层式学习方式,即这种学习是基于内部动机的,其动机指向最大限度地满足学习者的好奇心与探究兴趣,深层式学习往往包含或者导致复杂的、情意的满足,而这样的满足也是非常重要的学习结果。

这种源于自身需求的学生方式正是我们所期待的,教育教学的任务就是要将原本基于外部动机的浅层式学习方式引导到深层式的学习方式上来,为达到深层式学习的目标,教学设计也要改变传统的“教授——接受”模式,真正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

3 深层式教学在科学课上的实施策略

深层式学习的最大动力来自学生自身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最大限度的满足学习者的好奇心与探索科学的强烈愿望,新课程理念中强调《科学》教学过程是一个以“感性”认知为基础的建构过程,科学探究活动强调学生的直接体验,本人之所以选择实验教学为突破口,原因由以下几点:首先,是由学科特点决定的,科学学科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第二,它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第三,实验教学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原则;第四,实验教学符合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同时,实验教学还与初中生的年龄特征、思维方式相符合,初中生还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方式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十分突出,理解能力、想象能力普遍不高,需要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的支挣它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事实上,各种实验对学生具有无穷的魅力,凡是上课时有实验,学生总是十分兴奋,思维活跃,注意力高度集中,所以,实验教学不仅是学习科学知识的最基本的方法,最能体现教学的直观性和体验性,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是促进学生深层式学习、表达学习价值观的有效方法。

3.1以“问题式”教学法激发探究欲望

国际科学教育领域有观点认为:创设学生认为值得思考的“问题”情景是最符合建构主义认知过程和科学推理特征的教学策略,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学生学习、生活的经历作为典型事例,制造认知冲突,提出解决问题的需要,从而激发学生对探究新知识的欲望,而后通过学习重建自己的认知结构,

教学实例1

在探究大气压的存在时,我设计了如下两个问题情景。

师:我们平常利用吸管吸饮料时,饮料为什么能进入你的嘴里?

生:当然是被嘴吸进去的哕!

师:那好,我这里有一个已消毒过的锥形瓶,里面已倒人大半的可乐饮料,说着,我把一根玻璃导管插入橡皮塞,把这个橡皮塞塞紧瓶口,并使玻璃管伸入液面中,然后,我提高嗓子问:谁想喝可乐?

学生们跃跃欲试,开心极了,但又不好意思上来,这时我让一个大个子学生上来吸,同学们惊奇地发现,这个学生费了好大的劲,脸颊都涨红了,可饮料还是吸不上来,学生很想知道其中的奥妙,但此时,我特意不解释其中的道理,接着我继续演示小试管在大试管中上升的实验。

我将大试管装满水,将小试管放进大试管内,让三分之一的小试管露出外面,然后迅速倒置过来(图1)。

师:小试管会掉下来吗?

生:大多数大声回答“会”,有几个不敢肯定,但又不知道将会发生怎样?

我把拿住小试管的手移开,水从大小试管的间隙流出,小试管却徐徐上升,此时此刻,学生的好奇心和和探究欲被充分调动起来,新观察到的现象与脑子里固有认知结构产生了冲突,“要我学”完全变成了“我要学”。

师:同学们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那我们就得来探究一下大气压……

3.2以“行为实践”强化科学概念

著名教育家马芯兰老师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现代教学论认为,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广泛的研究表明动手实践最易激发中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通过手脑协调的直接体验可以促进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第一次“飞跃”,新课程的理念是,科学知识应由学生本人在科学中去发现或创造出来的,而不是由教师“灌输”给学生因此,从“做中学”是激发学生深层式学习方式有效手段。

教学实例2 在学习种子的萌发所需的条件时,前一个星期我就先发给每个学生二十粒向日葵种子,让他们分别放在干燥的沙子里、潮湿的沙子里、潮湿的沙子里并放入冰箱中、水中,(农村初中的孩子沙子容易找到,且沙子疏松里面空气多,种子萌发容易),等到上课这一天,学生拿着自己的实验成果,看着通过自己精心培育后萌发的幼苗,心情非常激动,由于学生经过亲身体验,再让学生分析种子萌发的条件时,个个学生谈起来都是头头是道,知识掌握得非常牢固。(图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尽可能的刺激学生的耳、眼、触角等感觉器官,强化科学教学的直观性与体验性,如:在学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惯性知识、压强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滑动摩擦与滚动摩擦的比较、气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光的折射等,学生都可通过自己的手、笔、纸、杯子、桌面、铅笔盒、水等身边的物品完成一系列的实验,教师还可让每个同学参与密度计、潜望镜、化学指示剂等一系列的小制作,经过学生亲身的体验,可强化感性认识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对科学概念或规律的理解,同时可以减少一部分同学对学习科学的恐惧

感,使学生感觉到原来学习科学就在我们的举手投足之中。

3.3以“认知纠正”建构新知识体系

认知结构中的科学“前概念”,源于学生长期、大量对日常生活中科学现象的观察和感知,最终自发建构于认知结构中,由于学生的心智水平不高,认知结构不完善,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出发,通过感觉、知觉、表象等直观、表象去感受科学现象,较少对科学现象的本质进行抽象与概括,极易产生一整套非科学概念围绕“前概念”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有的错误思维,称为“相异构想”。

认知中的相异构想,在学生中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如:“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这一相异构想,从两千多年前的亚里土多德到现代的学生,几乎人人发生。

由于相异构想是学生认知结构中已形成的模式或是自己长期生活中“切身体验”到的东西,也是学生最初认识自然界所凭借的工具,很容易形成思维定势,会成为进一步学习科学知识时顽固障碍,如:马拉车前进问题中,要纠正学生的相异构想——“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是十分困难的,虽然学习牛顿第三定律后,这个观点有所改变,但过一段时间,又可能重新恢复,相异构想还会影响学生对科学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甚至歪曲新知识的意义,阻碍新知识的学习和正确概念的形成,这是不少学生感到科学难学的原因之一,而科学实验恰好是纠正“前概念”,让学生的概念“清”起来的最佳方法,如:伽利略的两个铁球同是落地实验有力地纠正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

教学实例3 学生一直认为,两个队拔河,赢的原因是这一边的人的力气大,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我叫一名体格强壮的男同学和一名瘦弱的女同学在讲台前进行拔河比赛,

师:我们要求这两位学生尽自己的水平发挥,你们猜谁会赢?

生:当然是男生赢!

师:那还说不定!

接着我让这位男生穿上旱冰鞋,说:“准备好了吗?现在开始!”一会儿工夫,女生以大赢而告终,从而既讲清了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又纠正了学生认知结构中的相异构想。

教学实例4 在学习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以后,下课的时候,有两位同学跑到办公室,带着疑惑的神情问我:“老师,串联电路中的电流怎么会处处相等”?

此时我不急于回答他们,反问:

师:那按你们自己的理解应该是怎样的?

生:应该是逐渐减少的!

师:为什么?

生:你上课说过,电流可比作水流,我们学校食堂里的洗手槽里有许多水龙头,我们把水龙头比作是用电器,它们排在一起可看作是串联,在打开所有的水龙头时我们发现,后面的几个水龙头流出来的水要比前面的几个要少,所以我们认为在串联电路中,随着用电器的工作,电流从正极出发,流进负极时,电流应该逐渐减少。

师:不好这样去理解电流,因为水在使用过程中,随着水的消耗,水压在发生改变,而用电器在使用过程中,消耗的是电能而不是电流,电流只是起传递电能的作用,好比图3,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过程中,流入水轮机的水与流出的水轮机的水是相等的,减小的是水的势能,但水的流量并没有减少,

学生这时已基本上搞清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为了进_步证实,我与这两个学生按照图4连接好电路图,把电流表分别放在A、B、C,测出这三处的电流值,用实验来纠正学生脑海中“前概念”,让学生心服口服。

3.4以“自主实验”培养创新品质

教学实践表明,“浓厚的兴趣能补智能的不足,持久的兴趣会导致发明创造”,即所谓的“实践出真知”,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的东西感兴趣”,用学生自己创造的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不仅尊重了学生的人格,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而且是把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到深层式的学习方式上来的最佳方法,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阶段,他们思维能力十分活跃,创造性强,学生在平时的生活或玩耍中,自发或不自发地构建许多知识、技能,一旦得到开发,就能强化知识点,并将知识进行创造性的发挥,

【背景】九年级科学在讲《物体的内能》时,课本中设计了一个演示实验用于说明“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实验用一了吸滤瓶,瓶内装入少量的水,并滴人几滴酒精;用气筒往瓶内打气,当塞子跳出时,瓶口出现浓雾以此达到实验目的,但我和其他科学老师做了这个实验多次,发现成功的几率较少,如果瓶塞没塞紧,它跳出来时瓶口雾气就较少或根本看不到现象;如果把瓶塞塞得太紧,并让别人帮忙把瓶塞压一会儿,又怕里面的气压太大,使瓶子炸裂,造成伤害,总之,教师都是怕做这个实验的,但又想不出好的方法来替代它,转眼到了上课时间,我只好又按课本中的办法给学生演示,等我在学生的帮助下,做了几次实验才勉强成功,准备向学生解释其中的能量变化的时候,只见一个男生举手并站起来说:“老师,这个实验我有更好的办法”,“好,那你就上来试试”,只见他手里拿了一个喝剩的纯净水瓶,里面只剩少量的水,走上讲台,先把瓶盖拧好,然后一只手握瓶身的上半部分,一只手握瓶身的下半部分,像拧衣服一样,将下半部分瓶身往一个方向拧,只见上半部分越来越鼓,拧到一定程度,他将瓶口对着天花板,上面的手用手指在瓶盖上顺着开瓶的方向用力快速地一刮,“砰”一声巨响,瓶盖冲出去了,瓶口迅速升起一股浓浓的白雾,效果非常明显(图5),全班同学都为他的精彩表演不由自主地鼓起掌来,接下来,学生与老师一起来分析其中的能量转化时,全班同学的学习气氛特别轻松活跃,这位男同学也更加认真地参与。

3.5以“多媒体”手段丰富课堂体验元素

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最大优势就是能提供大量的图象、图形、动画、视频以及各种音频信息,为教学创设仿真的或虚拟真实的情境,在科学课堂上能迅速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判断和推理的能力,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者变成始终高度学习积极性的主动参与者,从而避免了抽象的解说和枯燥的练习,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篇(9)

化学实验课是化学教学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形成化学实验基本技能,深入掌握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与能力上发挥着重大作用。化学实验复习课是化学实验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担负着帮助学生查缺补漏、巩固提升的使命。

学校及教师都高度重视化学实验复习课,但传统的化学实验复习课存在许多不足。教师演示、学生分组复习全部学生基础实验:1)复习用时多,工作量大;2)缺乏针对性,学生不能有效地查缺补漏、巩固提升;3)浪费资源,不够环保,存在安全隐患。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立足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资源,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多媒体化、网络化、智能化、超时空性等优点,积极探索实践信息技术与化学实验复习课整合的“专题网站+仿真化学实验室”模式,着力给予克服,切实提高化学实验复习课的效率与质量。

2 搭建化学实验复习专题网站,拓宽复习时空

复习网站设有复习专题、达标检测、中考题集三个内容模块,用户登录、留言板两个功能模块。

2.1 复习专题

复习专题下设:1)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2)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二);3)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4)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5)探究燃烧的条件;6)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7)酸、碱的化学性质;8)溶液酸碱性的检验;9)粗盐中难溶杂质的去除;10)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子模块。

每个子模块下设:

1)实验目的。以简明的语言帮助学生学习或再现实验的理论知识、观察及操作部分所应达到的具体要求,减少复习活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2)实验用品。以文字与图片相结合的方式给学生展示实验用仪器、药品及其他用品,生动直观地帮助学生为实验做好准备。

3)实战环节,使用二维表格展示。①实验步骤,准确有序地展示出实验操作指令。为规范学生的操作行为、增强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在必要处给出温馨提示,提示内容可链接演示动画、图片等。如在讲解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时,制好氧气后,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顺序不能颠倒。为加深学生印象,用Flash演示先熄灭酒精灯,由于热胀冷缩,水被倒吸入试管中,导致试管破裂这种危险、失败的实验结果。②实验现象和结果。③分析与结论。根据实验的具体情况,从实验点拨、实验拓展、生活中的实验几个方面对实验进行画龙点睛、提升拓展,使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以达到能够迁移应用的目标。②③这两部分内容初始设为空白,放置按钮,点击弹出答案窗口,供基础好的学生自我检查、基础差的学生学习。

4)达标检测、中考试题链接按钮。点击跳转到相应的检测与中考题,以使学生通过习题及时得到复习反馈。

5)为实验目的、实验用品、实战环节分别配上视频讲解。每一部分的脚本组织全校化学教师共同编写,安排综合素质高的教师在学生熟悉的学校实验室环境中进行讲解、演示操作并录制,以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增加视频讲解的亲和性。

这样每一个复习专题在内容呈现上实现图文并茂、动态静态互映的最佳状态,既能实现对学习者多种感官施加影响以提升复习效果,又能给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提供可选择的复习途径;内容的编排上有学有练,练习有基础有提升,复习导向明确,反馈及时。

2.2 达标检测与中考题集

达标检测内容按复习专题设置,其目的在于检测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达成度,题型有选择、填空与简答,难度在中等以下;中考题集有针对专题的内容也有综合性的,精选一些中考试题,检测学生复习效果,指引复习方向。每一检测页面由表单把学生完成情况提交给服务器,供教师了解学生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以指导学生复习,同时打开给出答案的检测题页面供学生核对。

达标检测与中考题集单独设置是为了让基础较好的学生能直奔主题,快速地了解知识与技能掌握的程度,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2.3 用户登录

用户登录,能使教师了解学生复习活动的大致情况;留言板用于师生、生生之间解疑答难,交流情感,相互激励。

此网站的目标在于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尽快从认知层面掌握基础实验内容,并为进行仿真与实际实验操作准备原型;帮助基础较好的学生快速重现实验知识与技能,巩固相关化学知识,提升应用实验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网站搭建在学校服务器上,通过学校网站主页链接打开,学生可以在校内外随时访问,开展复习。这样学生可在课余时间自主复习,学生可以在复习课上以此为蓝本进行复习。为加强对学生复习的指导,教师有计划地开放复习内容,每次开放2个专题内容,让基础差的学生能够跟上,基础好的学生也能吃饱。

3 走进化学仿真实验室,打开广阔探究空间

篇(10)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文件编号: 1003 - 7586(2016)11 - 0005 - 03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围绕核心素养,发展学生学习力”将被设定为“后课改时代”的核心目标,在知识以加速度更新的时代,要拥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学力”当然要比“学历”更重要!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取这种比“学会多少知识”更为重要的能力的方法很多,思维可视化就是其中的一种方法。

思维可视化概念是由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思维可视化教学实验中心刘濯源主任首先提出,“思维可视化”是指运用一系列图示技术把本来不可视的思维(包括思考方法和思考路径)呈现出来,使其清晰可见的过程。“被可视化的思维”更有利于理解和记忆,因此可以有效提高信息加工及信息传递的效能。学习力是把知识资源转化为知识资本的能力,是指接受新知识、新信息并用所接受的知识和信息分析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智力,主要包括感知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笔者将以人教版《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四章“光合作用”一节为例,探讨如何基于思维的可视化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1 建构模块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学科观念

生物学知识的前后内容具有连续性、逻辑性,整个知识结构相对系统和完善,但学生对于生物学的认知结构是在经过自我内化后才形成的,其知识结构可能没有一定的逻辑性和条理性。为了让学生理解每个模块所呈现的学习材料的逻辑结构和内在联系,在每个模块学习前,教师可让学生根据教材目录绘制思维导图。在此基础上,教师着重强调章与章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整体上理解每个模块内容,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之间的相关联系。以人教版《必修1・分子与细胞》为例,该模块是以“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为主线构建知识体系的,学生根据教材目录可绘制如图1思维导图。

在开始第四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学习之前,把上述思维导图再次呈现,这样可以让学生不断强化该模块的知识结构,定期提醒学生及时将所学的内容纳入该模块中,以此构建更大的知识组织构架,形成一个总体的知识结构。

2 建构章节结构图,提升学生的学习效能

在进行章节学习之前,教师让学生根据本章节目录,分析本章教材各节的内在逻辑联系,简要画出本章节知识的结构图,如图2所示。

本章是贯穿全书的主线,前几章探讨了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物质基础、结构基础、同外界的物质交换,本章探讨细胞这个生命系统能量的供应和利用。后续章(第六章)探讨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发展变化规律。本章的逻辑起点是细胞生命系统的维持需要从外界输入能量;中心问题是外界能量如何输入细胞及如何被细胞所利用。当本章学习结束后,在学生自主、小组合作或教师引导下绘制本章较为复杂的知识结构图(图3)。

在章节学习中,虽然各节具体内容不同,但都围绕一个主题,知识结构化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记忆。因为当一个信息被联系到了一个较大的网络上时,就会有更多的回忆路径,从而比较容易得到恢复;网络的结构愈好,所需记忆的信息就愈少,因为对个别部分的记忆可以来自对整个网络的记忆。

3 建构图群让新知识在原有知识上生长,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

“光合作用”一节在整个第四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乃至整个高中教材中都处于重要地位。有关光合作用的知识是整个高中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学生在初中生物课中已学习过有关光合作用的知识,在生活实践中也对光合作用有所了解。在“分子与细胞”模块的前几章,学生已学习了与光合作用相关的细胞结构(叶绿体)和物质(ATP、酶)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指导和知识铺垫。在学习光合作用一节开始时,教师可呈现如图4、图5从宏观到微观、变抽象为具像的一组图片促进学生建立细胞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生物体部分和整体相统一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生命观”。这样学生已有的正确知识就会被学生顺利提取,可以显著提高对原有知识的激活和应用。

就学习而言,学生不断地将新学习的知识联系到头脑中原有的知识图式之中,利用原有的图式对新知识进行组合,使其与原有图式发生联系,以便对新知识进行理解。把新知识与学生原有图式进行联系的过程,就是学生理解知识的过程。新知识一旦与学习者头脑中原有的知识联系起来,有意义学习就发生了,学生理解了新的知识,包含新知识的图式更新了原有的图式。从学习的一般过程看,学习是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相互作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已有的知识结构基础影响着后续的学习。

4 构建概念模型突破学习重难点,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上一篇: 信息技术与教学论文 下一篇: 推广活动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