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实习自我报告汇总十篇

时间:2022-02-01 09:13:0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工程管理实习自我报告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工程管理实习自我报告

篇(1)

在我国,1998年建设部成立了高等学校工程管理专业学科指导委员会。1999年建立了工程管理专业的教育评估制度,由工程管理专业评估委员会对各高校进行评估。目前,与建筑工程管理相关的注册造价师、注册建造师、注册咨询师、房地产估价师等专业认证考试日渐升温,受到业内人士的追捧。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性强、强调动手能力、与行业联系紧密的特点决定了专业教育与行业协会、专业资格认证的有机结合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在这一形势下,我国很多高校已经做了相应的尝试。它们主动调整课程体系以适应行业发展要求,将建筑行业专业资格认证考试的相关科目如工程监理、审计、成本控制等列入专业课教学,加大案例教学比重,加强与工程实践的联系。同时积极与业内知名企业和行业协会建立联系,以便及时准确地了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使培养的学生能迅速胜任将来的工作。

教学安排的比较

中英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理论教学都是按照基础课程——平台课程——方向课程的模式安排。英国教学计划的安排弹性更大,具体表现在专业选修课范围广、科目多,专业方向自主选择。以里丁大学为例,建筑工程管理学院本科专业开设了四个方向:建筑施工管理、建筑测量、工程管理与测量和工料测量。四个专业方向前两年开设的课程都相同,为基础课程和平台课程。第二学年结束,不管入学时申请的专业方向,学生都可根据个人兴趣和职业发展规划重新选择专业方向。第三学年则集中精力于所选专业方向的理论学习。

实践教学是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教育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加强工程实践教学已经在教育界达成共识而引起普遍关注。我国高校将实践环节分为认知实习、课程设计、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四部分。针对每项特点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和考核方案。这些举措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实习流于形式的现状,却仍出现执行不力和收效甚微的问题。就生产实习而言,英国大学采取的管理模式更规范和实效。英国学校如里丁、拉夫堡大学等充分利用与业内企业合作项目的机会,整合学校科研优势和企业资源优势,在企业建立学生实习基地,第二学年暑假学生到企业完成生产实习。届时学校会拟定一份提供实习工作职位的公司名单。有条件的学校还配备了实习指导教师,使学生在企业和学校的双重指导下进行生产实习,确保实习质量。

英国学生的学习方式灵活多样。理论教学常将学生分为15人左右的小班进行,每门课的课程指南会引导学生在课前搜集、阅读、整理与课程有关的材料,并在课堂上展开讨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有机会在老师指导下以团队合作形式参与实际项目,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第三年则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鼓励学生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踊跃参与专业研讨会或实际工程项目。考核方式也形式多样,包括随堂测试、论文、报告、口头或书面陈述及参与项目等,全方位地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

专业方向和专业主干课程的比较

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经过1998年的专业调整,明确了专业发展的子方向为工程管理、国际工程管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工程造价管理、物业管理。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一般设在土木工程学院或管理学院之下,往往拥有强大的土木技术或经济管理学科背景。而英国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发展注重跨专业的交叉渗透,如英国牛津大学由工程学院、经济学院和商学院共同开设EEM(工程&经济&管理)。EEM是以工程技术为主,其中2/3的课程与工程有关,集经济学院和商学院在经济与管理方面的优势于一体,将工程技术和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融会贯通。

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专业课程分为基础课程、平台课程和方向课程三个模块。其中平台课程由技术、经济、管理、法律四个平台组成,使学生拥有广泛而丰富的知识面。从中英建筑工程管理主干专业课程看到,技术类课程占了绝对的主导地位,英国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技术类课程所占比例明显地高于我国平均水平。技术是工程管理人员了解管理对象、生产工艺、技术流程的途径,因此技术课程可谓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教育的根基。技术类课程以建筑工程建设全过程为主线进行设置,涵盖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的相关理论知识。同时,技术类课程应与建筑新技术的更新发展步伐相协调,传达最新的建筑技术信息。此外,英国经济、管理、法律平台课程基础理论为避免专业划分过细,强调综合性,以一门课程完成基础理论教学,其余课程则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与建筑业紧密相关,如工程经济学等课程。

通过对中英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的比较,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一些启示:

走个性鲜明的办学之路。学校应结合自身专业背景、学科优势、师资条件、科研实力等提炼、形成自己特色鲜明的办学风格,准确定位走研究型还是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集中有限的资源实现资源最优配置,打造优势学科方向。一方面,建筑工程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任务,涉及建设项目的全过程管理,难以在短短四年中培养出面面精通的管理人才。另一方面,伴随科学技术革新、专业分工细化,需要大量专门化的技术人才。学校必须明确培养培养目标,追求“宽口径”的同时有所侧重,重点突破,培养出的学生才能各有所长、专业过硬、个性突出,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

篇(2)

2制定明确目标,做好考研或就业的准备工作

通过SWOT分析,学生已对自身优势和劣势有了初步认识,也对将来的规划道路有了一定了解。此时,指导老师需要进一步指导学生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对于确定考研的学生应做好初期的服务与指导工作。例如,根据考研复习人数安排考研专用教室;印发往年工程管理专业研究生招生学校基本信息(如研究方向、初试科目、复试科目、参考教材、导师联络方式等,如表3),从而节省学生查阅时间,使得报考工作一目了然,方便尽早联系导师并确定方向。由于工程管理专业设立较晚,是一个新兴专业,因此很少有学校针对不同的就业方向对学生进行专业化培养,而是胡子眉毛一把抓,什么课都上,但学生什么都没学精。对于确定不继续深造而走上就业岗位的学生,可以在第六学期为他们提供具体就业方向的选择,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根据自身特长及喜好进行选择,这样也更有利于对人才进行分类细化培养。

3制定特色培养方案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大四上学期往往会安排学生进行实习,而此时正是考研学生们复习冲刺的阶段。因此,为了应付学校安排的实习日记、实习报告等材料,学生们往往弄虚作假,通宵达旦完成长达几十篇的实习日记,这样做既没有达到学校安排实习的本意,同时也浪费了宝贵的复习时间。因此,为了鼓励学生想要继续深造的热情,并保证考研复习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校可减免考研学生的实习任务。同时,开设考研政治、英语、数学及专业选修课,并成立考研研讨班,为考研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及有力的指导团队。另外,对已经确定就业方向的毕业生们开设相应的专业选修课,夯实专业基础,如表4所示。同时,为不同就业方向的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使他们能够在真正就业前做好理工与实践相结合的准备工作,从而在就业竞争时更具优势。

4毕业设计/论文分类指导

对于参加考研的学生而言,硕士阶段的学习更注重创新及把实际问题抽象成学术问题并进行研究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应该在本科阶段就进行培养。经过硕士研究生统一报名及考试后,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基本已经确立,在准备毕业设计/论文时指导老师可将这部分学生带入自己的课题组,使学生能尽早接触项目,从而更早熟悉进行学术研究的方法。然而,对于即将就业的学生而言,经历了几个月实习经验的积累,他们更能了解在实践中存在哪些问题,把这些问题提炼出来与相应的毕业设计/论文内容相结合,能有效促进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提高。

篇(3)

关键词: 就业;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置

Key words: employment;engineering management;curriculum setting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8-0213-02

0 引言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今年各行业的大学生招聘就业情况与往年相比有很大不同,金融、贸易、房地产等行业招聘人员减少的情况尤其明显,而对地方高校的就业影响就更大。从工程管理专业来看,企业的招聘数量和招聘场次都有所减少,与此同时,企业对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专业对口,同时企业更注重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综合协调能力,知识复合、能力复合和思维复合是目前企业对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更高要求,这就要求地方建筑类院校的工程管理专业在培养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时候,以学生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适时调整专业课程设置,采取更加灵活、动态的课程管理。

1 目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1999年我国建立了工程管理专业的教育评估制度,截止到2008年底,已经完成了全国大部分建筑类院校的工程管理专业的评估工作。这无疑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企业对教育的参与以及我国工程管理专业高等教育得到国际认可具有促进作用。

建筑类院校的工程管理专业主要培养的是从事建筑工程的管理人员。工程管理虽然有管理两个字,但是,并不是毕业后就一定从事纯管理的工作。国外工程管理的范畴主要是对系统工程、工业工程、计算机、化学工程等广泛的管理运作;而国内的工程管理,大都集中于对土木工程的管理安排,也就是对一个工程从概念设想到正式运营的全过程(具体工作包括:投资机会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最终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招标、采购、施工、试运行等进行管理)。从学科设置上看,国外很多大学都设置了工程管理专业,但这门专业往往是硕士学位的一门专业,它要求学生有工程类的学士学位或相关的学术背景。而在中国,这门专业往往被设置在管理学院或土木工程学院,并且作为本科的一门专业。建筑类院校的工程管理专业学生,为了达到所谓的“工程管理”,在课程设置上既要学习土木工程类专业的有关技术类课程,又要学习有关技术经济和管理学方面的知识,造成了“什么都学,什么都不精”的尴尬现状,人才培养效果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巨大差异和距离,导致在就业时,对将要从事的工程管理方面的技术知识有所欠缺,严重影响了就业层次和就业率。

1.2 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目前从企业反馈的信息来看,企业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针对建筑类高校的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即要求他们掌握有关工程施工的有关技术,又要求他们具备项目管理的基本知识,很多学生到了工作单位,不能马上适应企业的要求。鉴于建筑类高校的工程管理专业的特殊性,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求学的要求,不能跟上现有人才的需要。工程管理专业是一个有较强的实践性的专业,尤其是更应侧重于培养实际操作技能。目前,该专业在课程设置中也有一些实践课程,如认识实习、课程实习、毕业实习等,但由于客观上的各种因素,难以形成较固定实习基地,多数实习流于形式,走马观花,实践量不足,学生掌握的专业技能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另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企业对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各种软件的应用不仅仅是局限在OFFICE,还要求会应用较为专业的CAD、项目管理以及造价管理的软件,这就局限了学生的就业范围和就业能力。

1.3 从国内大多数高等学校目前毕业设计(论文)的现状来看,一般都是在第7学期末由相关专业的指导教师提出毕业设计选题,然后公布给学生,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在第7学期末或第8学期毕业设计开始前下达设计任务书,也有少数的学校在第8学期毕业设计进行时才给学生分配相应的设计题目。以上两种方式,学生基本上均处于被动的角色。这就造成了多数情况下,学生想做的题目,教师没有给出,而教师拿出的设计题目与学生今后的工作基本上没有关系,因此,毕业设计本来这一最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却成了学生为了应付毕业而必须要完成的一项任务,即大多数学生把毕业设计看成是“要我做”,从而在设计过程中一般也是应付了事[1]。另外,目前大多数高校为了应付本科教学评估,在毕业设计中往往过分注重形式和规范的要求,例如,什么时间应该完成开题报告、什么时间应该完成文献综述、什么时间应该完成外文翻译、文献综述和外文翻译应不少于多少字等等,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毕业设计内在质量的提高,也忽略的学生的就业兴趣和方向。

2 对策

2.1 优化教学内容,加大技术内容课程的比例 从国内外的情况看,中外工程管理专业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无论在平台课,还是在专业方向课上,都具有极强的专业技术性,是纯管理专业无法相比的;同时,技术课程贯穿工程管理专业教育的各个方面。这就决定了它所实施的管理必须是基于技术之上的管理,没有技术作保障,管理就无从落地。实际上,现在的工程管理专业是1998年国家教委对高等教育专业目录进行重大调整后形成的。这次调整将原来的工程管理、房地产管理和投资造价管理等专业合并成工程管理专业,而将它们作为工程管理专业下的三个不同专业方向。可见,工程管理专业与传统的管理专业是有很大的不同,它所涉及的技术内容较多。在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考量因素中,“专业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指标之一,这反映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若是岗位和专业对口,更反映了学生将来适应岗位要求的潜力。虽然不能像土木类学生所学的课程完全相同,但是主要的技术课程应在课时和教学资源配置上应一致,提高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技术专业水平,以适应目前就业的形势。

2.2 建立实训基地,增加实践课程的比例 近年来的实践表明,实践、实习经历对于促进大学生就业有相当大的作用,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要求应聘者有工作经验,不少经历过求职的大学生也会反映“实践能力”在求职中起到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于建筑类的工程管理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参加社会实践和实习,是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的有效途径。在实践、实习过程中,他们得以提前体验职业角色,不仅积累工作经验,还可以积累社会阅历、锻炼人际沟通能力,为职业发展做好心理上的准备。此外,不少学生通过实践、实习,展示了自身的良好形象,直接获得了就业的岗位。

加强实践教学,建立稳定的实训基地,增加实践课程的比例,广泛开展毕业生的技能培训和就业见习,提升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进一步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的地域范围和数量,可改变过去单纯走马观花是的实习方式。通过现场实习,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体验理论知识的实用价值,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从事工程施工与管理的基本技能。在课程教学实习的基础之上,还应注意发挥高校的科研优势,加强对学生科研创新活动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实现个人成才、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

2.3 运用现代技术,强化计算机应用课程 在建筑领域,计算机应用技术日趋完善,无论是设计、施工还是管理等方面,已开发出了不少应用软件,许多施工单位和项目管理单位已在使用各种辅助管理系统。在经济发达地区,建筑类工程管理毕业生是否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已成为用人单位招聘人才的重要条件之一。建筑类院校的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的学生,培养的正是懂设计、会施工的管理人才,因而,对建筑类院校的工程管理专业的传统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强化计算机教学势在必行。与此同时,高校也应加强提高教师队伍的相关软件的应用能力和技术水平,安排有关老师参加建筑应用软件的学习与培训,以便更好的为教学和实践服务。

2.4 根据就业趋向,改革毕业设计 建筑类地方院校的工程管理毕业设计(论文)大都是由指导教师选题,选题范围也局限于以往的题目和有关的应用图纸,技术方面也大都是工民建的内容。另外,我国为了扩大内需,计划两年内投资4万亿元扩大内需,重点放在了铁路和基础设施方面,这对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市场会有正面影响。鉴于此,加大毕业设计的选题和指导力度,实时调整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和形式,加大交通和道桥等专业的指导内容,真正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使毕业设计内容和要求与学生就业趋向密切结合,把毕业设计(论文)由“要我做”变成“我要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结合学生的就业趋向,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将来的工作,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实现就业前对大学四年所学知识的实践和应用,并为就业做好第一份答卷。

篇(4)

2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加大教学管理工作改革

根据国家《高等学校工程管理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人才培养规格,针对应用型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探索和完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课程建设,力求课程搭配合理、课时比例协调,突出主干课程,突出专业特色,保持管理知识结构的优势,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优势也是特色,是土木工程专业所没有的,特别是工程项目管理方向和工程造价管理方向,更应该保持这个优势。这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和提高,也有利于实现教育部新专业目录规定的培养目标。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力度,使本专业主干课程达合格以上标准,争取1-2门达优秀标准。健全和完善教学大纲、课程发展规划等教学基本文件,根据应用型人才主体培养要求,完善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和控制,认真实行教学评估与检查,建立动态评估与过程考核机制,进行毕业学生质量跟踪调查、专业招生与学生就业调查等措施。在教学管理方面,做好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教学能力的全过程监控,发挥教学质量管理手段对于教师工作和学生学习的督导功能。

3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认识实习、课程设计、顶岗(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几方面。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注重加强与企业教学实践实习基地合作,提升校企合作,开展实践教学的紧密度和结合度,实施关键岗位核心能力培养模块化教学,依托建筑施工企业,实行建筑工地顶岗实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中突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从低年级开始设置创新教育和培养,在高年级开设创业培训,使工程管理的学生在创新中不断成长,在创业中不断提高。

篇(5)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突出教师职业能力培养

本专业要按照“引进+培养+共享”的人才队伍建设思路,建立学校、企业共享共同的专业教师使用机制,以优化结构为重点,突出教师职业能力培养,强化“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力度,根据教师岗位要求及学科发展趋势,及时完善教师知识结构,补充知识的不足,在课程安排上充分考虑教师的自我提高问题,为教师在职学习和提高提供方便。对于新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要经过听课、助课等环节后才能担任讲课任务,第一次上讲台前必须进行试讲,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严格把关,并对教学重点、难点集体备课,以帮助青年教师顺利通过教学关,尽早担负起教学工作,搞好不同层次教师的传、帮、带工作和梯队建设,充分发挥教师团队优势。

3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加大教学管理工作改革

根据国家《高等学校工程管理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人才培养规格,针对应用型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探索和完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课程建设,力求课程搭配合理、课时比例协调,突出主干课程,突出专业特色,保持管理知识结构的优势,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优势也是特色,是土木工程专业所没有的,特别是工程项目管理方向和工程造价管理方向,更应该保持这个优势。这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和提高,也有利于实现教育部新专业目录规定的培养目标。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力度,使本专业主干课程达合格以上标准,争取1-2门达优秀标准。健全和完善教学大纲、课程发展规划等教学基本文件,根据应用型人才主体培养要求,完善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和控制,认真实行教学评估与检查,建立动态评估与过程考核机制,进行毕业学生质量跟踪调查、专业招生与学生就业调查等措施。在教学管理方面,做好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教学能力的全过程监控,发挥教学质量管理手段对于教师工作和学生学习的督导功能。

4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注重加强与企业教学实践实习基地合作,提升校企合作,开展实践教学的紧密度和结合度,实施关键岗位核心能力培养模块化教学,依托建筑施工企业,实行建筑工地顶岗实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中突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从低年级开始设置创新教育和培养,在高年级开设创业培训,使工程管理的学生在创新中不断成长,在创业中不断提高。

篇(6)

短短几十天的实习生活让他们体味到生活的酸甜苦辣,原来的那种心高气傲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脚踏实地的努力工作学习;摆正了自己的心态,从初涉社会工作的被动状态,转变到开始适应社会的主动状态,仿佛思想又得到了一次升华,心中又多了一份人生感悟。

一及早落实,认真准备

暑假前夕,我系社会实践部以身作则,举行了多次社会实践活动,以开发同学的自主性为主,让他们能勇于展现自我,勇于创新,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并在同学中广泛宣传社会实践的必要性,让大家都树立起利用做实事的观念,要求参加实践活动的同学在活动任务和活动时间上都提出了具体要求,积极争取实践机会,同时保证实践活动的顺利安全进行。

二内容丰富,注重实效,成果显著

2010暑期社会实践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除在保持自原有实践工作特色外,学院也鼓励同学多方面,多角度投身社会服务社会,锻炼自己。内容主要有:企业帮扶,科技扶贫,支教扫盲,志愿服务等。广大同学通过深入企业,深入农村,进行法制宣传,现场服务,挂职锻炼,志愿者服务活动等多种方式完成了社会实践。

有了实战的基础,同学们还认真的总结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为以后的工作积累经验,避免再犯不必要的错误。

如:07级工程管理专业的**同学。他利用了这个假期,进行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到地震灾区广元市利州区白朝乡进行义务支教活动。2010年7月10日,他奔赴灾区,开展了为期20天的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在此期间,支教团开课3周,在这短暂的几十天他收获了一段快乐而难忘的时光,懂得了每项工作都需要“专心”“耐心”“交心”。在实践中逐渐变得勇敢,一切的事实告诉了他,即便在尝试中失败,也能让自己成长。20天的时间里他在支教团充分发扬志愿者精神,克服了交通不便、食宿条件艰苦、余震频发等各种困难,以实际行动为母校争了光。实践了国家和学校对大学生为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贡献力量的号召。支教团的志愿者无愧于志愿者的神圣使命和光荣称号!

同样是关于5.12的话题,07级工程管理专业的欧涵文同学,在假期写下了一份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最可爱的人的美丽的故事。‘“到了,人心就定了!”“来了,我们有救了!”被官兵从断壁残垣中救出来的受灾民众,来不及擦去身上的血污喜极而泣…尽管桥毁路损,尽管大雨滂沱,尽管给养与补给一时难以到位,可透过央视直播画面,先期到达的官兵不计条件、不顾安危、不怕牺牲、义无反顾的身影,全国人民真切感受着、感慨着:你们———最值得人民尊敬的你们,特别听指挥,特别肯吃苦,特别能承受,特别能战斗!国难当头,你们不愧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

讲了如此美丽的报告,我们回到07级土木工程5班的**同学的实习报告。她于7月13日到8月23日在四川地旺建设有限公司第一项目部实习,实习地点在温江区金强大学城,在这段实习生活中,她的主要工作就是根据工程进度,在师傅的指导下记录并完善有关的资料。如图纸会审,抄测记录等等。在本次实习中,她达到了自己实习的目地,完善了所学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相集合。她在每次参观结束后都做了很认真的总结,把自己在参观时学到的,了解到的知识进行梳理,也同时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虽然我们不能完全明白老师讲解的所有知识,但终归是学习的过程,不同程度上都会有收获。而实习的意义也在于此。首先,通过实习,通过实践,使我学到了很多实践知识。通过参观,使我近距离的观察了整个房屋的建造过程,结构,学到了很多很适用的具体的施工知识,这些知识往往是我在学校很少接触,很少注意的,但又是十分重要、十分基础的知识。:

篇(7)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0—0001—03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常采用学科体系、任务课程、技能训练课程,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不知道毕业后能做什么,学习积极性不高,通过项目课程开发与实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缩短“知识”和“能力”之间的距离,满足企业对学生能力的紧迫性需求。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现谈谈个人体会。

一、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存在学生厌学,上课迟到、睡觉、玩手机;教师厌教,上课自说自话(不关注学生)的现象。

究其原因,学生厌倦以升学为目的的理论学习方式,学习习惯差;多数开设的课程与职业能力“关联度不大,学生不感兴趣或课程本身没问题,但教师讲课没有”吸引力“。所有的老师都想把自身所学知识传授给自己的学生,针对性不强。

我们深知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学不好的学生一定存在,但具有“权威”的教师,加上有吸引力的课程和教学方法会使厌学的学生减少。为此我们探讨变以”教“为主的模式为“做中学”的模式,即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改革。

二、项目课程的理解与辨析

(一)职业教育的课程模式:需要系统学习理论知识,开设单独的学科课程;需要以任务为中心学习知识与技能,开设任务课程;需要反复训练才能具有非常娴熟的技能,开设单独的技能训练课程;对需要以项目为参照点贯穿整个课程内容,让学生在以项目为载体所设计的综合化情境中学习,完成完整的工作过程,并获得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课程,开设项目化课程。所以课程模式多样化,其中项目课程成为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主体。

(二)项目课程既包括一个专业的课程体系,又包括一门具体的课程。对一个专业的课程体系,依据明确的培养目标,针对学生就业岗位应该具备的职业能力设计。对一门具体课程,以培养学生岗位能力为目的,以典型岗位工作过程为项目,将知识作为完成项目的支撑条件进行合理组合,采用项目教学方法教学。

(三)项目课程的特征:完整合理的教学设计;模拟真实工作工程的配套实训项目;配套的项目化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

三、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主要面向水利行业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培养在建设第一线和基层单位从事建设工程施工和管理技术工作的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员、监理员、测量员、造价员、资料员、工程管理员,按照岗位能力要求,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能力为中心,以实际项目为载体,以任务训练为途径,按照职业能力形成的逻辑关系,从简单到复杂、从专项到综合,构建项目课程体系。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由专业基本素质、专业单项能力、综合职业能力、职业岗位能力课程四部分组成。

专业基本素质:主要完成文化基础课程,培养学生专业基本素质,采用学科体系模式。

专业单项能力:主要进行识图与绘图、施工技术、测量技能、试验能力的培养,重点掌握施工技术、检测技术、测量技术,并且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土坝施工技术、水闸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概预算仿真训练,使学生通过技能鉴定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本阶段结束后,学生能够适应施工企业的工程施工、工程试验、工程测量等岗位群的工作需要。采用任务+技能训练课程模式。

综合职业能力:实施完整工程项目建设过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采用项目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即以工程项目建设为载体,开展工程项目校内实训,将水利行业与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相关工种(灌排工、泵站运行工、渠道、河道修防工等)和施工管理人员的岗位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内容,并按职业资格标准进行职业资格认证考核,实现“双证书”制度,提升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学生顶岗实习、毕业后就业奠定基础,拓宽上升空间。采用项目课程模式。

职业岗位能力:安排学生以员工的身份进入富凯龙集团、内蒙古环地勘查测绘公司、内蒙古黄河、辽河工程局有限责任公司等订单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使学生在职业素质、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专业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形成高技能人才“成品”。

四、专业单项能力、综合职业能力、职业岗位能力课程设计

(一)专业单项能力课程设计

1、项目的选取原则。针对性:广泛调研基层工程技术人员并召开专业建设委员会,针对当前经济发展和水利事业发展的情况,特别针对新农村水利基础建设和保障体系要求以及内蒙古水利厅“水利人才规划”具体要求;针对毕业生就业岗位中实际应用较多的水利工程基本知识和工作中必备专业核心能力(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确定教学内容。

适用性:适用水利专业中小型水利工程设计、施工、工程监理、基层水工管理单位的一线技术操作和管理岗位。既要考虑学生首次就业岗位的职业资格证书要求,又要兼顾其未来发展方向执业资格证书要求。

2、项目的选取。重力坝、土石坝、水闸的设计、施工与管理。

3、教学载体。(1)重力坝、土石坝、水闸图集;(2)重力坝、土石坝、水闸设计资料、成果。

4、课程工作任务的选取。整个课程体系围绕以“实施完整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为载体”展开,即将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分解为若干工作任务,作为专业单项能力训练中每门课程的学习任务,突出“水利工程建设”这个中心,同时兼顾知识的宽泛性。专业单项能力课程工作任务选取见表1:

表1 专业单项能力课程任务选取表

(二)综合职业能力课程设计

表2 综合职业能力项目设计

1、项目设计。实施工程项目建设完整过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即灌区灌溉系统规划设计、水泵与水泵站、典型水利工程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水利工程概预算(招投标、成本控制)、水利工程测量(施工放样)、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工种实训、施工组织管理、工程资料整编)、水利工程管理。综合职业能力项目设计见表2:

2、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手段。教学模式:课程在教学实施中注重体现理论与实际的密切结合,边学边练,融“教,学,练”三位一体,采用工程实例练习与理论课程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工程实例教学法;“教,学,练”三位一体教学法;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法;六步教学法(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技术;模型展示;学习报告。

3、整体教学设计表见表3:

表3 整体教学设计表

(三)职业岗位能力

1、顶岗实习能力目标。分三个层次见表4:

表4 顶岗实习能力目标层次表

2、顶岗实习教学内容与岗位要求。顶岗实习岗位与教学内容要求见表5:

表5 顶岗实习岗位与教学内容要求

3、顶岗实习指导教师要求。顶岗实习指导教师要求见表6:

表6 顶岗实习指导教师要求

校内指导教师能力要求 企业指导教师能力要求

具备较强的学生管理和组织能力。具备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的设计,施工,管理与水利工程的维护等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应用能力 具备较强的学生管理和组织能力。具备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的设计,施工,管理与水利工程的维护等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较熟练的专业技能能力

4、考核方式与考核标准。考核方式引入三元机制,即对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考核包括校内指导教师,企业指导教师和学生本人。评价比例为:自我评价占25%,校内指导教师评价占35%,企业指导教师评价占40%。

顶岗实习考核内容与考核标准见表7:

表7 顶岗实习考核内容与考核标准

实习日志

的填写 每天认真记录当天工作情况,心得体会和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记录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报告或技术文档,记录在工作中与工程技术人员协作时专业学识方面的收获与提高,不少于150字 10

实习报告

的撰写 按照实纲的要求,对参加生产实习的全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及时写出实习报告。图文并茂,总字数应不少于6000字 10

五、课程教学资源(实施条件)的建设

(一)师资队伍建设

把有企业工作经历的双师素质教师引进;聘任有工程经验与教学能力的企业企业员工为兼职教师;注重已有教师的双师素质培养,通过兴办校内企业,让教师参与设计、监理等实际项目,提高动手能力,积累“项目”资源;通过下企业兼职,提高动手能力,积累“项目”资源。

(二)实训条件配套建设

通过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强化学生基本技能训练、进行项目课程实施;通过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训练学生岗位技能。

(三)项目课程教材开发

教材开发依据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课程整体设计、课程单元设计、国家规范、企业真实案例。

教材结构体例任务化、项目化,以项目为基本单位编排教材内容;体现“做中学”,即先呈现项目,指导学生尝试性完成项目,然后指导学生建构知识,使理论与实践统一到项目完成的过程中。实现从阐述式到对话式的转变。

通过校企合作,企业不断提供真实项目来源,保证能力培养符合企业需求;专、兼职教师,行业专家共同参与教材开发,保证教材先进性。

(四)校企合作平台建设

学校与施工、设计、监理企业密切合作,为学生提供项目课程综合实训(岗位技能训练)场所。为项目课程提供真实教学项目来源,提高项目课程质量。为教师提供双师素质培养机会,提高项目课程教学质量。

六、结语

项目课程改革的实质是:通过改革缩短“知识”和“能力”之间的距离,满足企业对学生能力的紧迫性需求。同时,通过将知识融于完成项目的过程中的方式,即“做中学”的方式提高课堂吸引力和学习效率,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

项目课程的能力培养目标考验教师的真实双师素质;项目不真实,无法体现真实工作过程;实训基地内容与课程项目不匹配,影响课程实施。

项目课程的实施关键是提高课程吸引力,为此提高自身双师素质,建立”能力威信“;善于将复杂专业问题简单化和通俗化;与时俱进,关注当前实事中发生的与课程相关事件,创新作业和考核方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1-0225-02

生产实习是高等学校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尤其是电子信息类专业本科生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重要过程。通过生产实习,学生能系统地了解电子信息系统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并初步掌握电子产品的设计、生产、调试和装配的流程,进一步培养学生专业实践知识和技能,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学生亲身经历企业的管理与销售等各个环节,可以在参与企业的生产组织与管理中了解社会,了解生产实际,锻炼和提高自我参与生产的独立工作能力,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融入社会,为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联系实际工作的综合能力,从事相关领域的生产、科研工作打下基础。

一、我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生产实习现状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电子信息类专业包括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信息工程专业四个专业。根据专业培养计划,该类学生的生产实习安排在第八学期初,时间4周。学校现采取校外实习基地实习、校内集中实习、校外分散实习三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生产实习教学活动。我校电子信息类专业2005~2007级学生共有1132人参加生产实习,其中校内集中实习461人,校外分散实习529人,校外实习基地实习142人。其中校外实习基地实习4周的费用约700元/人,包括指导教师指导费,实习基地场地费、材料费、学生交通伙食住宿补贴。

二、生产实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指导教师缺乏工程经验。生产实习的指导教师首先应很好地了解实习企业的基本生产流程和生产工艺,但目前承担实习任务的教师有相当一部分刚刚走出校门,虽然有较高的学历,但是缺乏实践教学经验。加之学校未能科学合理地计算生产实习工作量,造成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高,从而导致学生在实习期间缺乏有效指导,实习效果不佳。

2.实习基地不足。生产实习要求学生进入生产企业参与到实际生产过程中,因而实习企业选择的好坏决定着生产实习的质量。我院之前签订的一批实习企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实习基地已名存实亡。现存的一些实习基地也面临着各种问题和困难。企业为了寻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生产任务都很繁重,担心学生实习影响正常的生产秩序,进而影响经济效益,不愿接纳学生实习。

3.实习经费不足。企业在接收学生生产实习的同时大多都会收取一定的指导费、耗材费等,加上交通费、住宿费,使实习费用剧增。经统计近五年学生实习费用发现,学校对实习经费的投入明显滞后于企业收费、物价等因素的增长速度,造成实习经费相对不足,因而只能保证一部分学生参加统一的校外集中实习。

4.学生主观能动性不足。在生产实习过程中,由于学生对实习目的认识的不足,导致在实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由于我校地处郊区,距一些实习单位较远,实习学生会以各种借口不愿参加校外集中实习。另一方面,一些企业只提供一般普通的生产岗位而无法提供一些如研发、工程管理等满足个人特点和未来发展的实习机会,这也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实习的积极性。

5.分散实习流于形式。分散实习是生产实习的一种重要形式。经统计,有超过46%的学生以分散实习的形式完成生产实习教学活动。分散实习一般由学生自行联系实习单位,因此存在实习地点分散、实习单位参差不齐甚至有部分学生实习内容与所学专业知识毫无联系等问题,使实习管理难度加大。由于学生分散在不同地点实习,指导教师很难面面俱到,导致实习检查工作无法到位,分散实习流于形式。

6.成绩评定随意性大。学校虽然制定有详细的生产实习管理办法,并明确了评定成绩的具体依据,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校外集中实习的成绩一般由实习基地的指导教师根据平时出勤率和实习中的表现进行评定,主观随意性较大;校内集中实习的成绩由校内指导教师根据实习报告的内容进行评定,使得成绩评定过程中指导教师的主观随意性增大;而校外分散实习的成绩随意性也很大;综上所述,以上三种生产实习方式的成绩评定过程均存在较大随意性。此外,三类实习形式成绩评定标准的不同,使得成绩评定结果存在差异性,这也影响了学生生产实习的积极性。

三、提高生产实习质量的主要对策

1.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层次的高低,对生产实习的质量起关键性作用。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和优势,选择建立一批能全面体现电子信息类专业特点和我校特色的企事业单位作为实习基地,是保证实习效果的重要条件。首先,依托行业背景,建设“行业型实习基地”。我校前身为南京气象学院,2004年更名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签署协议由教育部、中国气象局与江苏省三方共建,以江苏省管理为主。学校和各省、市、自治区签署合作协议,其中,建设“行业型实习基地”是重要的务实内容;其次,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模式,主动与安捷伦、南京中网卫星通信、江苏省无线电科学研究所、江苏北斗产业研究院等合作建设联合研发中心和实验室,选派学生到联合研发中心和实验室开展生产实习工作,既能满足锻炼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要求又能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最后,充分利用学校学科型公司资源,将一部分校内集中实习安排到学科型公司,既能解决学科型公司因人力资源不足难以开展更多业务的问题,又能缓解校内实习实训基地无法满足学生实习需求的现状。

2.加强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我院目前拥有江苏省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江苏省通信与信息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江苏省气象传感网技术工程中心等一批教学及科研平台,同时建有电子信息系统综合实验室、创新实验室、大型微波暗室、电磁兼容实验室、毫米波实验室、超净间实验室、可靠性实验室等教学及科研实验室。学院通过对这些教学及科研实验室的资源整合和统筹规划,在原有仪器的基础上购置一些新仪器,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保证生产实习的顺利进行。

3.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实习质量。生产实习教学工作,要求指导教师既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了解实习企业的基本生产流程和生产工艺,因此高素质的指导教师队伍才能保证生产实习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而一支高素质的指导教师队伍不仅包括高校专职教师、实验员,还包括企事业实习基地的一线生产技术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根据本专业生产实习教学的特点,学院应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模式建立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即,一方面通过优秀青年教师挂职企业或气象局,产学研合作、科研课题合作等途径,有计划地选派指导教师到企事业实习基地考察和学习,增强指导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教师生产实习指导能力。另一方面,从企业邀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技师、管理人员等到学校开展技术讲座和交流,并聘请一批优秀的企业管理者和工程技术人员经过教学业务培训后担任兼职指导教师,发挥他们的技术专业特长。

4.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能否在生产实习中获得更多的工程实践经验,主要取决于学生主体的参与积极性。首先,在生产实习之前,辅导员应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生产实习的重要性。其次,教师应针对学生的自身特点和专业特征,并通过与学生沟通量身制定不同的实习计划,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针对校外集中实习,教师应根据实纲,结合实习基地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实习计划,并在实习之前将基地的基本情况、实习计划和实习任务告知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习;针对校内集中实习,教师应结合实纲针对学生的特点制定不同的实习计划,如对于即将攻读研究生学位的同学让其尽早参加到教师的科研活动中,对于已确定工作单位的同学,教师应着重让其了解企业的文化和企业的研发、生产、销售等流程,对于正在找工作的同学,教师则应加强其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增加其找工作的筹码;针对校外分散实习,在实习基地提供实习计划的基础上,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对其实习计划进行修订使其符合学生实习的相关要求。同时教师应加强对分散实习学生的监督与管理,将实习计划落到实处。

5.改革生产实习成绩考核模式。生产实习成绩的评定,是对学生生产实习工作的确定,必须做到严格、客观、全面、公正、公平。由于如前所述原因,生产实习成绩评定随意性较大,无法全面体现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付出情况,为了在成绩中能体现学生在整个实习过程中的努力程度和实习效果,应制定严格的生产实习成绩考核制度。针对不同类型的实习方式采取不同类型的考核方式,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思想表现、出勤率、实习任务完成情况、实习笔记、实习报告书等。具体如下:①校外集中实习和校外分散,成绩主要由以下五部分组成:实习单位成绩占20%(主要依据学生在实习单位的平时表现、实习落实情况等);指导教师成绩占10%(主要依据教师巡回检查情况);实习日志成绩占10%(主要根据学生是否记录当天的实习和参观情况);实习报告成绩占30%(主要依据实习报告能否全面体现学生实习期间工作及实习报告撰写的系统性、逻辑性);面试答辩成绩占30%(学院成立统一的面试答辩小组,采取随机答辩的方式)。②校内集中实习,成绩主要由以下四部分组成:指导教师成绩占30%(主要依据学生的平时表现、实习落实情况等),实习日志成绩占10%(主要根据学生是否记录当天的实习情况),实习报告成绩占30%(主要依据实习报告能否全面体现学生实习期间工作及实习报告撰写的系统性、逻辑性),面试答辩成绩占30%(学院成立统一的面试答辩小组,采取随机答辩的方式)。成绩汇总后采取“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分级制,评定学生生产实习的总成绩。通过改革考核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实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男,徐战利.高校生产实习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21).

篇(9)

员工试用期自我总结报告范文一时间匆匆转走,三个月弹指一挥间就毫无声息的流逝,就时需要回头总结之际才猛然间意识到日子的匆匆。原先颇感忸怩, 现在渐渐变得顺其自然了。现在的工作已经渐渐变得顺其自然了,或许应该是一种庆幸, 这是我人生中弥足珍贵的经历, 也给我留下了精彩而美好的回忆。

在工作上,熟悉公司的规章制度及办公软件,不犯错误,通过不断的去工地了解和观察,明白了工地施工的工序,如何去发现问题,又应该怎么解决。在工作过程中,我将不断向有经验的同事和领导请教学习自己未曾真正掌握的技术或技能, 并学以致用, 对工作过程中的一些信息也进行收集整理,转化为资料以备所需; 业余时间利用各种渠道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能。

“金无赤金,人无完人”。在短暂的三个月试用期内我虽然长进了不少, 但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一是实践经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还需继续努力学习。二是与领导的交流不够,有很多想法没有给领导汇报,在今后的工作中还有待加强。三是理论水平不高,还需要积极参加各级培训、查阅文献资料来充实自己。四是还带着一些学校里的习惯,以至于没能跟好的去工作,存在着一些毛病。三个多月的试用期下来,自己努力了, 也进步了不少,学到了很多以前没有的东西,我想这不仅是工作, 更重要的是给了我一个学习和锻炼的机会。

成绩已成为过去,未来属于自己。在今后的工作,我将更加努力,克难奋进, 严格要求自己, 改掉一些坏习惯,不断求实创新,不断磨练自己,虚心请教, 抓紧时间学习,在学习中实践, 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进步,在进步中成长,在成长中完善。尽我所能把工作做好,争取取得更大的成绩。

员工试用期自我总结报告范文二转眼间6个月试用期已接近尾声,首先感谢公司能给我展示才能、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 .我于20__年_月成为公司的试用员工,安排在财务部担任会计一职,现将我的工作及学习生活情况作自我鉴定.

1、努力学习,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在工作中,认真学习业务知识,不断积累经验,积极向同事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6个月的磨练,使我以前在大学学习的会计理论知识与实际业务有了良好的结合。

2、团结同事,共同努力。

同事关系融洽,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互相尊重。

3、由于自己工作经验不足,在处理某些复杂业务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不能做到完全的独挡一面。

还需要在工作中加强业务学习,讲究方法,讲究策略。

作为财务部中的一员,我深深觉到自己身肩重任。所以更要提高自身的素质,高标准的要求自己。在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基础上,更要加强自己的综合素质。朝夕耕耘,图春华秋实。相信在贵司的培养和自我的奋斗下,我定会胜任本职工作。

员工试用期自我总结报告范文三两个月前的今天我荣幸的加入__公司成为公司人力资源中心招聘规划师中的一名员工,现在实习期马上就到过了,在这段时间里,我努力工作,虚心学习,对公司有了比较详细的理解,对工作也得心应手,下面是实习阶段的自我鉴定。

第一是熟悉公司各个岗位,入职后的第一项工作目标是了解公司组织架构、熟悉各个待招聘岗位的基本要求、以及公司内部的招聘流程等。通过一周的工作,我已对上述问题有了大致的了解,开始独立工作。

第二是各中心招聘需求汇总及意见征询。由于公司的在编人员接近饱和,为了有效的调节剩余人员编制,我在张总的扶持下,完成了各中心的招聘需求汇总及分析。并在后续的工作中,有效的控制了人员编制。

第三是《人员编制表》的分解和动态更新,根据入职、离职、人事调动及晋升的最新动态,调整《人员编制表》,并于每月5日前上报集团。另外,根据人员盘点的需求,又对报表进行了设计和分解,重新制定了以管线为单位的人员明细,给各项人员统计工作提供了便捷的参考。

第四是建立了招聘系统分析台帐。很多人都会带着错误的观念去审视招聘工作,他们往往会以招人时间的长短去衡量招聘工作的效率。其实,招聘工作有着50%以上的浮动因素,这些因素涉及到社会政治、人才市场、行业动态、以及重大节气等诸多方面,其中,任何一项因素的波动,都会直接影响到招聘的效果,简历数量稀少、中段人才隐匿等问题就是最快、最直接的体现。建立招聘系统分析台帐,可以全面的了解日常招聘动态,通过其中的汇总分析表,更能直观的分析招聘效率。从而,体现出真正的工作价值和劳动成果。目前,这套系统台帐经过多次了调整之后,已经正式的投入使用。

第五是起草《大学生培养操作规程》文稿,秉承公司优秀的企业文化,把人才作为企业发展的一大战略。我司制定了《大学生培养操作规程》,并以挑选及培育下一代业务骨干为目标,为大学生提供一条良好的发展途径,协助他们深入企业文化、掌握公司业务的多方面知识及技能,逐步培养出一批会做生意的优秀青年人才,为实现“七个三甲、三个第一”的战略发展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目前,这套规程的已经初具雏形,有待后续进一步完善。

第六是日常人员招聘,入职以来,我完成了2名协保司机、2名出纳、1名土建工程师、1名工程管理工程师、1名土建审核师、1名工程资料员以及多名实习生的招聘任务。完成的后续工作有:妥善安排新员工入职体检、oa通报、试用期情况跟进等等。

第七是行政工作协助配合张总完成了多项行政工作,如管理费用预算、采购费用核价、全员营销活动的车辆安排等等。

篇(10)

(一)建设产教融合的管理体系,不断地加强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管理。学校和企业共同制订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进行产教融合的运行管理方法探讨,建立学生管理以学校管理为中心,企业进行出勤和绩效考核作为学生企业实习成绩的直接依据。

(二)创新并完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多种实现途径。不断全面推广和深化能力培养,产教融合、与企业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反战与产教结合相匹配的制度创新。不断完善园林专业“模块化教学、实践为主导、任务为载体、能力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三)进行教学内容与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从社会需求对人才的分析报告进行着手,以园林专业学生就业职岗位的工作过程和特点为基础,以任务作为导向,指导课程开发,并以工作能力主线,融合职业道德、价值观、理论知识于一体,构建产教融合的课程教学体系。围绕园林专业课程内要求,开展实践与教学结合的教学方法改革,学校与企业结合共同建设多门精品课程。

二、构建以企业实际任务为载体,生产与实训相结合的课程体系专业课程体系

科学性和合理性直接关系到能否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园林专业制订专业教学计划时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学校的办学目标、办学环境与条件;社会的市场需求与学生的知识结构的关系;教师知识传授与学生能力培养的关系。园林专业在发展中,遵循三结合原则,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素质教育与专业能力培养相结合,能力培养与知识传授相结合的指导思想,依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按照基础理论知识够用为标准,着力突出实践性、应用性,根据园林专业知识结构,建立园林施工和管理能力园林植物栽培和养护能力、园林规划设计能力三大主要技能为中心,并逐步扩展为真实任务,构建合理、完整的课程结构体系。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减少验证性、演示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把学生能力培养与职业道德培养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素养、实践能力、爱岗敬业精神。整合课程资源,增加和删除部分课程使课程结构更加合理,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

三、以能力发展做为主线,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根据园林专业的培养目标和相应综合素质的要求,把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渗透到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实训过程中,建立模块化的人才培养方案。依据我国城市环境建设和园林建设对园林工程与管理、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等专业技术人才的需要,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将园林专业大致分为3个模块: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园林植物栽培和养护、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管理模块,主要培养学生的园林工程管理和施工的专业基本能力,并拓展工程造价、园林工程施工图纸的识别和绘制;园林植物栽培和养护模块,主要培养学生园林植物栽培和养护专业基本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园林花卉和园林植物经销能力和花艺的制作和设计能力;园林规划设计模块,主要培养学生进行园林景观设计、园林绿地规划的专业基本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园林生态规划和园林绿地系统规划能力。

四、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采用生产实习、产教融合和顶岗实习相结合的方式

(一)以企业项目为导向,通过直接参与企业承接的真实项目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参加导师的科研项目以及园林规划设计的项目,根据学生设计的图纸进行指导教师集中评分。培养学生的园林植物栽培养护管理能力结合园林植物种植栽培生产各个环节进行训练,并以植物栽植后的生长质量进行成绩综合评定。

(二)在真实环境中通过企业顶岗实习培养技能,适当的增加校外实践时间。根据培养能力的需要,让学生直接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学生进行实习的公司,一般为校外实习和实训基地,进行真实的顶岗实习。通过企业与学校的实习实训指导教师进行实习成绩考评。

(三)让学生尽快适应工作环境,提前进入工作状态。让学生在最后一学期结合自己的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让学生以员工的身份提前进入相关单位进行工作。

五、构建教学资源系统,形成符合实践教学需求的资源系统

上一篇: 孙悟空三借芭蕉扇 下一篇: 个人借款担保书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