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2-04-19 03:10:3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酒店管理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酒店管理论文

篇(1)

浅议现代酒店管理中的激励机制

第1章酒店业的现状分析

酒店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管理的核心问题,是人的问题。在酒店管理中运用人力资源管理获得竞争优势的案例越来越多。

案例:报纸杂志不断刊登文章报道服务业的不良状况,一线员工错误不断、态度恶劣简直是置顾客于不顾。缺少技术熟练的员工,面对高人员的流失率,深受其苦的服务业必须向那些与顾客接触的企业注入新的生命力。

分析研究表明:当一个人被高度激励时,他会努力工作主动向顾客提供尽可能好的服务;而没有被激励时,他会尽可能的节省精力。现代管理者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点燃员工内心的工作热情之火,以此驱动员工在工作中展现的出色,从而实现组织所期望的最佳绩效。在企业中出色的领导者已经认识到这点,只有“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才能在如今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兴旺。

管理是一门艺术,员工激励是艺术中的艺术,员工是企业的灵魂。设计有效的员工激励机制,才能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使其才能在不同的企业文化不同的组织结构和不同的企业环境中发挥其最大的潜能,从而实现组织的期望目标。首先姑且让我把激励方法分为三类: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和激励机制的设计,通过对这三类的分析和了解,才能让我们理解激励机制的作用和意义,从而才能为企业建立有效激励体系。下面我们把激励的方法分为两类: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通过对这些激励方法的了解和认识,才能让我们意识到激励机制的作用。

第2章物质激励

物质激励是指通过物质刺激的方法鼓励职工工作。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正激励,如发工资、奖金、津贴、福利等;负激励如罚款等。物质需要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因,所以,物质激励是激励的主要模式,也是目前我国企业内部使用的非常普遍的一种激励模式。

2.1正激励法

奖励是指饭店组织对员工的良好行为举止或工作表现给予的积极肯定与表彰。奖励作为员工激励的一种手段,目的在于促使受奖励的员工将他们的模范行为加以保持和发扬,并成为全体员工的表率,为奋员工队伍的士气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运用好这一手段还要注意以下几点:(一)奖励要及时,且奖励方法要不断创新。(二)注意对其他

员工的心理疏导化。不断定下新的目标,淡化过去着眼未来,树立正确的公平观。(三).重视对团体的奖励,在现代饭店活动中组织目标的实现,员工个人的尊严与成就,都需要经过群体的共同努力才能得以实现,因此重视团体激励,有利于在员工中形成统一的思想认识,增强凝聚力提高员工的竞争力。

2.2负激励法

惩罚是一种负激励,是现代饭店为了纠正员工工作中的不良行为,而才取的一种强制措施。应用得当,对不妥行为能取得很好的威慑作用。但万万不可以惩罚为主,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否则就会适得其反。在运用这一手段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不能不教而诛。应当把教育放在第一位,对屡教不改或造成严重后果者实施惩罚,且注意不可以罚代管。(二)选择合理有效的惩罚方式,且不可打击面过大,还要注意不可全盘否定,以小即大,伤害员工的心理。(三)将灵活性与原则性向结合,坚持原则,执法要严。在严格依照规定制度的前提下,一定的灵活性是完全必要的,因此在激励时要严格合理,严的合情,从而达到教育一大批的目的,

虽说,物质激励不是万能的,但我们要合理的运用物质激励这一把双刃剑。例如:在洲济集团就有这样的一个管理方案,当员工第一天来到公司工作时,公司就会对员工的一些家庭情况经济条件等多方面做一个了解,对这一了解就建立了员工的个人资料,在日常的工作中有关人员对资料进行分析,在以后的工作中,管理者就会对以前的分析对员工实施有效的激励方案。全面的了解员工的需求和工作质量的好坏,不断的根据情况制定精确的激励方法,从而调动酒店的每为员工实现应有的业绩。

▪第3章精神激励

美国管理学家皮特就曾指出“重赏会带来副作用,因为高的奖金会使彼此封锁消息,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整个社会的风气就会不正”。因此企业单用物质激励不一定能起到作用,所以又产生另一种激励方法——精神激励。就这一激励我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目标激励竞争激励及参与激励等。

▪3.1目标激励法

目标是酒店组织对个体的一种心理引力,所谓目标激励就是通过确定适当的目标诱发人的动机和行为,达到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目的。目标作为一种诱引,且有引发导向和激励的作用。一个人只有不断启发对高目标的追求,才能发动奋发向上的动力。

动机决定行为,行为指向目标。目标对动机和行为有反作用力,有牵引和激励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目标动机和行的激励作用,饭店管理人员必须做好以下几个反面的工作:

(一)目标制定要科学化。

主要表现在工作量的多少,目标的挑战程度是否能激发员工的动机,还有就是饭店对员工做出目标后的承偌兑现度,并以此看员工的需求是否得到了满足,做工作中要作好公正的绩效反馈,使饭店目标具有可接受性。

(二)目标实施高效化

主要在于表现为可实施性,要将员工的注意力从多目标转移到单一目标上来。还有就是提高员工的协作化程度,注意对员工的各个部门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以保证整个饭店目标的整体性和统一性。

(三)对目标完成情况的考评要改正

例如:在酒店中有一套这样的检查系统;自我检查、员工相互检查、领班检查、主管检查和白手套检查。公平的对业绩进行有效的评估。

在目标激励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大目标与小目标,个体目标与组织目标,理想与现实,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关系,在目标考核和评价上要按照德,能,勤,绩标准对人才进行全面综合考察,定性,定量,定级作到“刚性”规范,奖发分明。

▪3.2竞争压力激励法

竞争是激发员工干劲的有效方法之一,引入竞争机制,开展员工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竞争,竞赛活动,使员工感受到外部压力和危机感,部门内部可能变的更加团结,成员之间的一些分歧会搁置一边,通过竞争还可以从竞争对手那里学到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然后化压力为动力,化干戈为玉帛,向更高的目标发起最强劲的冲刺。在运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竞争要公平。饭店在利用竞争压力激励员工时,要尽量使竞争在公平的规则及操作下运行,否则竞争只是一种形式。(二)把握好竞争压力的强度(三)应用科学的方法把握强度,例如;实行时间管理法,还可增强体育锻炼和放松性训练等。另外还可以加强组织之间的沟通,这样就会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参与激励法

是指管理者通过一定的制度和形式,让员工参与组织的决策计划的制定。对一些事情的处理和对一些问题的讨论和管理。让我门先看一个案例分析:

沃尔玛是全球最大的私人雇主,在中期经营中就指出了“员工第二,领导第三;门户开发:让员工参与管理;离了职,还是顾客”的口号。这一口号具体化为三个互相补充的计划:利润分享计划、员工购股计划和损耗奖励计划。1971年,沃尔玛开始实施第一个计划,保证每个在沃尔玛公司工作了一年以上以及每年至少工作1000个小时的员工都有资格分享公司利润。沃尔玛运用一个与利润增长相关的公式,把每个够格的员工的工资按一定百分比放入这个计划,员工离开公司时可以取走这个份额的现金或相应的股票。沃尔玛还让员工通过工资扣除的方式,以低于市值15%的价格购买股票,现在,沃尔玛已有80%以上的员工借助这两个计划拥有了沃尔玛公司的股票。另外,沃尔玛还对有效控制损耗的分店进行奖励,使得沃尔玛的损耗率降至零售业平均水平的一半沃尔玛认为员工们了解其业务的进展情况是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干好其本职工作的重要途径,它使员工产生责任感和参与感,意识到自己的工作在公司的重要性,觉得自己得到了公司的尊重和信任,因此,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

在现代饭店管理中常见的形式有:参与孩子设计,利润分享,职工大会等。通过参与可以提高员工的认同感,责任感,和成就感。进而推进饭店所期望的组织目标。

第4章引入员工激励机制的设计

管理是门艺术,员工激励是艺术中的艺术。员工是企业的灵魂,设计有效的员工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其在不同的企业文化、不同的组织结构、变化的企业环境中发挥其最大潜能。企业应注意到各方面的变化对员工需求造成影响,对激励机制做出相对应的调整,设计出最符合企业员工激励机制。

▪4.1激励机制的设计应从实际出发,随着发展的变化而变化。

激励机制的原理是共同的,简单的,即从人是利己的这一前提出发,把个人利益与个人业绩联系在一起,按贡献付酬。但当把这一原理应用于现实时就没那么简单了。现实世界的情况千差万别,千变万化,激励机制起作用的方式也各种各样。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激励方式。一种激励方法好还是不好,取决于它有用还是无用,正如一种药品好不好要看疗效一样。判断一种激励机制是否成功,就看它能否提高效率。因此,我们在设计激励机制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换言之,设计成功激励机制的因素不仅仅是了解理论,还要了解实际情况,活用这些基本原理。

现在我国酒店业正处于转型发展的中期,酒店业的形态及结构还不是很标准化。所以设计激励机制的唯一正确途径是从酒店业的实际出发,遵循有效、实用的原则。酒店业的不断发展,就要建立一个与时俱进激励机制。在一个小型饭店转向连锁饭店的同时,激励机制决不能一成不变。刻舟求剑永远是蠢人的作法。酒店是在不断的变革与创新中前进的,这种变革与创新也包括激励机制的变革与创新。记住这些原则,企业就可以创造出适合自己的激励机制,就可以有效地运行

▪4.2多种激励机制的综合运用

篇(2)

二、低碳旅游理念下的酒店管理定位

景区的酒店管理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管理模式,在景区中,酒店是服务产业,提供的是服务。在对酒店进行管理时,原有的模式大多数以服务第一、宾客至上作为服务的宗旨,随着低碳旅游的不断发展,酒店管理模式必将作出转变。在低碳旅游视角之下,酒店管理除依旧坚持以服务第一、宾客至上作为服务的宗旨外,更需要通过污染低、能耗低以及碳排放低的服务要求为宾客提供优质服务。首先,在酒店的内部构建安全、环保、绿色以及清洁的环境,将景区酒店、社会发展以及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的处理;其次,对经济效益的实现以及企业的整体形象提升充分关注;再次,通过绿色环保的理念来进行绿色的服务;最后,对生产设计、设备的管理以及能源材料的选用等方面进行有效完善,使能源以及自然资源能够得到合理的利用,使经济方面的效益达到最大,环境方面的危害降到最小,达到保护生态的目的。

三、基于低碳旅游理念的酒店管理模式研究

(一)传统酒店管理与低碳理念的冲突

随着低碳旅游的不断发展,景区中的酒店在管理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酒店的发展以及经济效益受到影响,缺少有效的竞争力,主要包括:服务的水平相对较低,服务设施的科技含量相对较低;国际化的程度相对较低;专业人才稀缺,人员的素质相对较低;文化建设相对落后,与低碳旅游概念不符。

1.服务的水平相对较低,服务设施的科技含量相对较低

目前,在大多数景区的酒店中,硬件设施与国际同等的酒店相差无几,但是在服务设施的科技含量方面相对较低。例如在酒店中,内部温度的问题是相对麻烦的,人数的多少会对其产生微妙的影响,仅仅依靠中央空调是没有办法解决的。在酒店中,服务的设施以及项目不仅要满足客户需求,还要通过环保以及科技等方面进行完善以及加强。同时,在本质上,酒店提供的是服务,也就是说服务的水平对酒店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酒店的生存以及发展,但是在我国大多数景区中,酒店在服务方面的水平以及能力与硬件条件之间存在一定差距。从整体的情况来看,我国大多数的五星级酒店主要是在硬件方面达到五星,在服务的队伍、水平以及设施等方面还远远没有达到五星标准。

2.国际化的程度相对较低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我国逐渐的被世界了解以及熟悉。但是,在我国大多数的酒店中,管理人员对于国际化没有充分的准备,例如在酒店中,语言方面出现的障碍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也就导致了大多数酒店国际化的程度相对较低,景区中酒店的国际化程度相对较低会导致游客的满意程度不高,当然会影响到酒店的生存以及发展。

3.专业人才稀缺,人员的素质相对较低

酒店管理需要专业的人才,酒店服务需要专业的人才,在低碳旅游的背景之下,酒店日常的维护同样需要专业的人才。然而,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才开始发展酒店行业,因为深受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大多数人不重视酒店的工作,没有将酒店行业与其他的行业同等对待,在旅游景区的酒店中,绝大多数的工作人员是中年人,这些人员在素质以及学历方面较低,不能有效的运用先进的设备以及技术,使酒店整体的服务水平受到严重影响。同时,在我国,大多数的景区位于相对偏远的地区,经济水平相对落后、交通相对闭塞、居住的环境相对恶劣,导致这些景区中的酒店不能对优秀的人才形成吸引力。除此之外,我国许多高等院校没有酒店管理的相关专业,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满足不了酒店对人才的需求。

4.文化建设相对落后,与低碳旅游概念不符

在21世纪,企业的文化建设以及价值观培养可以说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酒店也包括在其中。在酒店文化建设方面,酒店需要依据自身实际的情况以及特色,树立一种价值观的取向,目的是实现制定的目标,达到相应的高度。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酒店在文化建设方面相对落后,一方面,酒店中的管理人员对于酒店的文化建设没有充分的认识和重视,认为价值观以及文化是虚有的东西,没有实际的作用,可以不用理会;另一方面,一些酒店具备相应的价值观以及文化,但是这些价值观以及文化没有依据自身实际的情况以及特色进行设定,往往是照抄其他酒店的价值观以及文化,这些照搬的酒店文化没有考虑员工实际的情况,对员工的利益没有进行充分的考虑,导致员工不认同酒店的文化,对于酒店也就无法形成应有的归属感。除此之外,一些酒店在价值观的取向方面,考虑的只是酒店在经济方面的效益,对于环保的观念以及社会责任方面没有充分的反映,与低碳旅游概念不符。

(二)基于低碳理念的新型酒店管理模式构建

针对景区酒店在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我们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保障酒店能够在低碳旅游的背景之下健康稳定的发展。首先,依据低碳标准,制定相应的监督体系以及质量标准;其次,将员工的服务意识进行提高;再次,构建专业化的人才队伍;最后,加强酒店的文化建设。

1.依据低碳标准,制定相应的监督体系以及质量标准

低碳旅游在不断的发展,低碳的相应标准也会逐渐实施,因此,酒店在服务质量的管理方面就要结合低碳标准实际的情况对质量标准进行明确的制定。虽然对于无形的酒店产品,我们很难对其制定明确标准,但是,我们可以根据客人满意的程度来确立标准。具体而言,在监督体系以及质量标准方面,首先,要结合酒店实际的情况,包括服务的设施、服务的队伍、服务的能力以及服务的环境等等,制定标准化以及一体化的管理制度;其次,依据制度,对内部的质量管理需要的基本要求进行明确的制定;再次,对酒店服务的流程以及环节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依据服务的流程以及环节,将服务质量的监督管理范围进行有效的明确,为日后的监督以及检查提供必要依据,同时为人员的考核以及业务绩效提供必要依据;最后,质量监督以及管理的制度在执行的过程中需要有组织的保障,也就是说,要对质量管理的组织进行设计,确定分层以及分级的组织制度,形成相互之间的制约,避免监督人员同工作人员出现舞弊的情况。同时,对其他酒店的先进模式进行学习借鉴,将质量监督以及管理的评价指标、方法与内容等按照酒店的客观实际进行优化制定,使质量管理能够实现客观化、标准化以及数量化。在酒店中,质检的制度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手段,它能够对酒店的质量进行监督以及检查,质检制度的严格能够保障执行质量标准的准确性,同时能够保障酒店的产品质量。

2.根据星级要求,提升员工的服务意识

在酒店中,向客人提供的服务能够在使用价值方面满足客人的要求程度,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服务质量,它包括物质方面以及精神方面,它是一个综合的概念,直接关系到市场销售。酒店中,宾客至上可以说是目的,而员工第一是保障。酒店的性质是服务性,服务性质的行业以服务作为商品,宾客是消费以及购买商品的主要对象,员工则是负责商品的提供者,因此,宾客与员工之间需要具备较为密切的关系。在酒店中,要将员工的服务意识进行提高,使其与宾客之间建立亲密的关系,这样,员工的工作中就能充分体现宾客至上的理念,就能为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

3.以人为本,构建专业化的酒店人才队伍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每个行业都在追逐高素质的人才。酒店作为服务行业,对于人才的要求是显得更为强烈,酒店的健康发展特别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依据相关的调查,超过一半的酒店人才跳槽的根本原因就是待遇低和薪酬不高,由此可以这样定位:人才能够体现重要性的一项指标就是待遇以及薪酬,因此,要留住或吸纳高素质的人才,首先就要保障薪酬制度的合理性,对酒店中的每一项服务以及工作都要进行充分的考虑,将之纳入业绩考核的制度中,对于服务人员,基础就是日常的工作,同时加大客户满意程度的比重,实现服务质量优异者多得的目标;其次,人才价值主要表现在工作以及事业上,酒店以及酒店的管理人员要保持蓬勃的动力,使员工能够感受到酒店发展的空间以及前途,同时,依据每一个员工实际的情况进行工作的分配,使员工能够在符合其个性以及性格的岗位上工作,树立工作的信心;最后,最近几年,许多人开始对工作环境以及同事间的关系提高重视,许多酒店通过感情将人才留住的例子不在少数。因此,酒店要从员工的角度着手,人性化的设计员工工作的环境,对员工的劳累以及辛苦进行充分的考虑,设置相应的场所以及设备供员工休息放松,同时,组织相应的活动,使员工能够将彼此之间的感情有效增强,创造和谐的氛围。

4.渗透低碳理念,加强酒店的文化建设

酒店文化是酒店通过长期的发展逐渐形成的,它的核心就是酒店定位的价值观,包括行为规范、群体的意识、道德准则以及风俗习惯等,酒店的文化会对酒店组织的结构以及领导的风格产生影响,同时也是酒店是否能够吸引人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随着低碳旅游的不断发展,酒店也要将文化建设进行有效的加强。在进行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学习借鉴其他酒店的先进文化,但是不能照搬照抄,要依据自身的文化特色以及价值观进行文化建设,同时在进行文化建设时,要充分的体现以及反映环保与低碳,不仅要实现自身的经济效益,也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篇(3)

2.服务管理的重要性

酒店行业要想得到长足的发展和取得不菲的经济效益,最关键是要调高服务质量,而服务管理正是先决条件。服务意识必须贯彻在酒店行业的各个流程,服务相对于餐饮和住宿显得更加重要,因此在酒店的管理当中要格外重视服务,大力发展无形的产业,在当前竞争日趋激烈的酒店行业,唯有在有形的产业之外发展无形产业,不断对服务进行投资,提高服务质量,才能吸引顾客的注意,从而使酒店获得较强的竞争力。

3.加强服务管理的措施

在酒店服务方面,管理者是决策者,员工是实施者,这就需要管理者和员工相互配合,共同努力,这样才能提高酒店的服务质量,从而赢得更多的顾客,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收益。具体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调动员工积极性。要想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就要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在酒店管理当中评优评先,对优秀的员工进行褒奖,并树立员工的学习榜样,在职位人选当中将工作态度和质量列入参选标准,同时也要建立相应的淘汰机制,对工作消极的员工进行辅导教育,使员工恢复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提高服务质量。

3.2提高员工素质。酒店的服务质量和员工的素质息息相关,唯有从根源上抓起,太高员工的素质,才能提高酒店的服务质量,这就需要在员工参加工作之前对其进行教育培训,提高其自身的素质。在这方面酒店可以与高校进行联合,从高校当中汲取管理的理论知识并将其运用于实践当中,而且还能直接从高校引入人才,这样不仅能够节约酒店的成本,提高酒店服务质量,而且还能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可谓一举多得。

3.3加强微笑服务。微笑,简单的两个字,却富含深奥的学问,它是人们表达友好和真诚的一种方式,微笑能够瞬间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给人留下亲切热情的印象,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陌生感,创造出良好的交流氛围,因此加强微笑服务对于酒店来说很有必要。要想提供更好的微笑服务,酒店员工必须从心开始,从思想上将这种理念铭记于心,微笑服务能够体现一个企业的文化氛围,展示这个企业更深层次的内涵,是一个企业的核心价值体现。由于使用的微笑服务,员工很容易和顾客形成良好的交流氛围,不仅使顾客瞬间产生好感,而且还能使员工拥有良好的工作氛围,从而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也能够给企业带来巨大收益。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因此对生活的享受要求也变的越来越高,酒店企业唯有加强微笑服务,使顾客能够真真切切体会到享受的滋味,才能在日趋激烈的竞争当中崭露头角,获得顾客的认可,从而使企业获得效益,得到迅速发展。

篇(4)

1.管理理论实践性。管理大师德鲁克说过: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管理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围绕着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展开,需要有生动的管理活动和管理故事作为教学的必要手段。在情境中体会管理的理论和一般方法,让学生在主动参与鲜活的管理活动的同时,交流了思想,发展了思维,并能够利用教师积极的引导,使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知道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学会承担责任、避免冲突、创造合作,培养团体意识和锻炼语言表达及行为表达能力。

2.丰富的情境素材。管理类课程在教学内容上涵盖了大量与当前政教学目标,拓展教学内容,将管理学基本原理结合现实中的热点问题,用具体鲜活的实例启发学生思考和自主分析。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本身就配合了很多典型故事和案例,而且管理学在发展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管理实践的不断探索。

3.教学材料与技术手段的支持。管理类专业在学科建设方面大多具有现代化教学设施,这些设施及技术手段都为情境教学提供了可操作的平台和场景,为成员开展交互行为,小组协作以及团体活动记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情境教学法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中的应用

在管理类课程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形式是丰富多样的,包括视频展示、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无领导小组讨论等)、主题游戏、语言描绘、实物操作、软件模拟情境等。

1.内容丰富新颖。情境教学的具体操作案例可以选择新近发生的,大众传媒广泛关注的,特别是学生有自身体验的比较感兴趣的事件和问题来组织。亲和的人际情境,能够有助于缩短心理距离,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学科内容的教学,学生的习得,还要看到一个人的情感需求,全面实施人的教育。在近两年的教学中,我们把自己看作编剧和导演,用生活中鲜活的管理活动设计剧本,引发学生的探知欲求,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案例具有冲突性。管理类课程在案例的设置方面应该能够引起学生辩证思考,也就是说有一定的思辨性。政治生活、管理活动本身具有复杂性,让学生置身于冲突性事件中去体会管理问题的挑战性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够对大学生的参与产生较高的吸引力。在教学实践中,团队成员也在挖掘课程素材,如在无领导小组讨论实验中。段落修整--已调整好。首先,安排案例和讨论成员。选择5到8个学生来作为参与讨论的临时工作小组成员,通过视频播放给出问题,设想如果你作为相关管理方如何解决该问题。其次,时间控制和记录。在规定的时间里(30分钟),在没有指定负责人的情况下,由这5-8名学生自由讨论给定的问题并做出决策,记录员记录下发言的次序、关键点、每个应试者的表现。其三,评价。观看完学生的无领导小组讨论,评价阶段我们还是安排学生来完成。我们找2-3名学生来评价讨论的整体情况、所提方案的优缺点,主要说明每个应试者的具体表现,如分析问题能力、概括总结能力、发言的积极性和反应的灵敏性,在讨论中承担的角色等。最后,我们给出一些建议,教师就每个学生的总体表现对每个应试者进行评价,并对最终录用意见等给学生一些建议。在这个环节,教师尽可能肯定学生的反应,多给鼓励性意见。

3.注重学生的全程参与。情境教学突出了教学中“学”的功能和地位,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核心和主动建构者,教师应该是学习过程中的资源提供者和支持者。因此,在管理类课程设计中,一方面,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知识来源和学习的场景,提供基本的操作架构和学习效果的反馈;另一方面,教师把学习设计、创设问题、发展问题、效果评价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使大学生的创造欲望完全被激发出来。在近两年的教学探索中发现,正是全过程参与的教学活动,学生了解案例或者问题提出的背景,能够预见知识发展的可能情况,所以,学生的课堂反应更为放松,不怕“露怯”,敢于“幼稚”,即使不成熟的意见和看法也能在课堂上充分共享和交流,激励学生更深度参与。

4.评析具有拓展性。在情境教学中,不是设计了情境或者创设了情境就能实现很好的教学效果,关键在于教师对于情境教学整体环节完整性的把握。不论是通过故事教学、基于对话或者讨论的互动教学、强调体验的情境实验都离不开最后的评析环节。通过评析,能够使整个教学的内容组织、形式规范以及评价体系趋于完整,能够使学生在情境体验后提升对问题以及理论的认识,提升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创设问题打下基础。

篇(5)

(1)很多学生对实习的真正目的存在着一定的模糊性

没有非常透彻地进行理解,不清楚实习是对自身技能的提升、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服务意识的培养等,而是把实习当做一种进入社会必要的阶段和进入社会的一种有偿活动来对待。

(2)对专业性认识不足

很多学生不愿意从一线做起,不愿意做一些非常简单的工作,觉得这和专业性没有很大的关系,比如铺床、扫地等一些日常基本工作,一直幻想直接从学生到管理者,这种很大的跨度在一定程度上是不现实的,因为管理者之所以能够自如地进行管理,是因为他们也是从基础做起,对整个流程有非常全面的了解。

(3)对薪资的选择

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一般在客房和餐饮部实习,劳动量很大,但是薪资却很少,比正式的员工要低,很多学生认为劳动量和薪资严重不符,导致心理不平衡。

(二)实践前培训不够

(1)学生实践前的培训不够

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学校教学中应当学习专业应具备的高素质和高服务意识,这种意识需要在自己头脑中深深地产生烙印,要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实习很有可能找不到自己想要的岗位,需要从酒店管理基层做起。学校在这方面对学生的培训中没有做到位,单单是对一些理论安全知识进行了初步讲解,离实际酒店管理相差甚远。

(2)缺少实践教学方案

很多高校对学生在教学中的实践教学态度尤为认真,教师也费尽心思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实践指导,但是从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实践过程不是全面的服务管理,更像是一种保姆式伺候管理,教师往往只对在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处理,没有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索。

(3)没有系统的考评体系

学校很多时候在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考评的时候不能科学地进行考察评价,学生只要把实践报告交到有关人手中就说明实践考评很好,一些考评中的具体事项、学生在考评中得到的体会和一些经验收获等,教师没有认真地去对待,没有很好地去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思考。

二、应对酒店管理教学出现的问题的对策

对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内容进行合理的更新,对实践教学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提高实践教学中的教学质量,从理论的角度寻找到一种酒店管理实践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对我国高校实践教学进行优化。

(一)加强学生管理水平

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是国家重点培养的人才,在对学生实践教学的培养中,教学内容要适合学生专业的发展,学生的技能要能够适应未来酒店管理市场的需要。实践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以专业技能和酒店管理为主要核心,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培育。还要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要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市场化教学,层层剖析酒店管理中的具体流程和一些事项,形成一种针对性很强的模式,然后对这种模式进行科学、高效的实施,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必要的实践教学体系。经过长期对实践教学的实施,实践课程主要分为基础职业素质、专业服务技能和管理应用等一些课程,每个课程根据酒店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内容上的设置,达到提高学生管理水平的目的。在课堂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要保证学生酒店管理水平教学的质量,并且把这种管理水平切实地落实到实践当中去。还需要实践教学和酒店实习相结合,使学生的酒店管理水平有一个更快的提高。学校也应该开展一些与酒店有关的活动,来增强学生的管理水平,比如开展一些礼仪、接待等活动。这样的实践和理论的有机结合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酒店管理水平,使学生走上酒店工作岗位以后,能够以熟练的业务为今后更好地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探索实践教学模式

酒店实践教学在培养人才计划方面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为市场输入人才的基地。酒店实践教学和传统学科相比,不管是在教学内容上和教学形式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有很强的行业独特色彩,所以把握好实践教学这个重要的环节是培养人才的重中之重,完全符合我国实践教学模式。提高酒店管理人才的质量是我国人才培养计划的最终目标,所以要对实践教学模式进行认真的研讨和强化。合理地实行实践模拟和实践基地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是实践教学模式最好的延伸。学生通过实践教学可以进行实践基地的培养工作,比如客房实训、餐饮技能的实训等一些实际岗位培养。在酒店进行岗位实训的时候,校内进行的实践模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发挥大作用,很好地弥补理论和实践岗位之间的差距,为更好地探索实践教学模式打下良好的基础。

篇(6)

(一)内部腐败导致核算失效

会计核算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权责发生制原则。实行权责分离,就是为了保证员工之间相互牵制、相互监督、责任明确。但在许多现代酒店中,由于内部腐败,而产生了会计所得信息的不真实。例如,酒店服务生在收取了费用后,与收银员共同腐败,就会导致二者之间的制约变得形同虚设,在会计核算时所得到的信息来源也并不真实。没有明确真实的信息基础,会计核算的工作也最终也必然只能得到一个不真实的结果。

(二)人为因素导致核算失效

会计核算在程序执行过程中,因为操作的人为性,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或有意、或无意的因素影响。以有意来说,如果执行会计核算的高级管理人员、虚报费用、私做报表等,都会导致会计核算从根本上失去了作用。酒店会计核算中,对于会计核算重视程度不高,录用核算人员的门槛过低,导致一些特殊岗位的人员专业知识不扎实,无法胜任自己的工作,在专业问题上出现各种各样的纰漏,再比如无意而言,稽核人员因马虎或出错,或者因为信息不及时等,都会影响会计核算程序失去其原本的效果,导致最终数据的偏差。

(三)会计核查程序本身的局限性

一般而言,会计核查程序是为了那些复杂、频繁的财务管理工作而单独设计的。对于一些会计核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特殊情况,可能有事并没有明显的效果。在现实生活中,要设计一个十全十美的程序来应对财务管理工作显然是不可能的。尤其,在国内现状而言,大多数现代酒店并没有采取一个符合行业特点的专业性会计核查程序来进行管理,这就到导致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因为采用的是通用的会计核查方法而无法应对具有强烈行业特点的会计工作。这对于酒店财务管理来说,无意是为其会计工作增加了巨大的工作量。

二、会计核查问题的相关对策

(一)完善核查机构独立性

强化内部监督会计核查管理工作中出现问题,国内外大量实例已经表明,多数是内部财务腐败问题所导致。因此,会计核查控制的首要任务就应当是解决内部监督的问题。另外,在现代酒店管理中,很多酒店的会计核查工作并没有被独立出来,而是依附于财务工作的一部分,甚至在某些酒店中,出现了自理自查现象的发生。这就使得原本对于公司至关重要的会计核查变成了可有可无的形式主义,只是流于表面程序,而忽略了其真正的意义,会计核查工作也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现代酒店应当建立起自己独立的核查机构,强化其内部监督职能,真正完善会计核查的财务管理工作。

(二)加强会计核算信息的及时性

由于酒店经营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经营,有其自身资金流转快、人流量大的特点。因此,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也应当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加以调整。酒店以某一旅客或某一团体为单位进行接待,随之入住而带来的就是后续的各项服务项目。这些都要求酒店在很短的时间内及时正确的完成。因此,会计核查工作如果依据普通公司企业以月为单位进行展开,必然会导致大量问题的产生。应当编制每日营业报表,简便手续,这就要求酒店管理者及时提供酒店的经营动态,以服务于会计核算信息的来源及时。例如,应当以日为单位,将每日的信息流水编制报表,次日报给有关部门经理。由此可见,酒店的会计核查工作,相较于普通公司企业而言,在时间方面有着更为高的要求。会计核查是酒店管理的基础与前提,加强会计核查信息的及时性,有利于加强酒店内部的财务控制。

篇(7)

(二)服务标准化、快捷化为酒店的管理宗旨国内最早的经济型酒店是锦江集团旗下的品牌酒店——锦江之星。严格的服务质量标准、快捷的服务理念,为其赢得良好的口碑,开业之初入住率达到90%以上。虽然省去了诸多复杂的辅助服务产品及配套设施,但是在服务程序、质量标准上都与锦江集团的服务标准是一致的,这也是经济型酒店区别于其他级别酒店的优势所在。

(三)个性化、特色化是酒店的管理文化近几年经济型酒店发展迅速,随着买方市场的到来,仅仅依靠低廉的价格并不足以留住宾客并获得宾客的认可。因而寻求个性化、特色化的企业管理文化在经济型酒店行业中悄然成风。事实证明,个性化、特色化的经济型酒店在市场中的份额越来越大,宾客追求个性化的服务,特色化的酒店设施蔚然成风。

(四)连锁经营、特许加盟是酒店品牌延伸的管理控制经济型酒店通过实行连锁经营、特许加盟等形式实现品牌的快速扩张,连锁经营、特许加盟的形式,使得各连锁店在品牌形象、服务标准、物资配送、市场推广等方面实现统一、协调,从而带来品牌效应、营销成本分摊、预订系统共享、培训和管理技术共享以及采购优势。

二、吉林省经济型酒店管理模式创新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性概念不明显,成本控制不合理目前市场上的经济型酒店主要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品牌连锁型酒店,二类是本土经济型酒店。品牌连锁酒店因其自身由酒店集团的创立发展而来,积累了多年的酒店经营和管理经验,因而在成本控制和管理上都占尽先机。本土经济型酒店的发展一直都在跟随者品牌经济型就的步伐,对于经济型酒店的概念并不明确,因而在选址、装饰和配套设施上盲目跟风,想当然的规划酒店的布局,随意选择前厅的管理软件,造成了经济型酒店“不经济”,成本降低“降不低”的现象。

(二)客房服务员年龄趋高,管理宗旨难以达到预期从走访的经济型酒店调查得知,吉林省经济型酒店客房服务员的年龄普遍偏大,从事客房打扫的服务员平均年龄在45.3岁,这些人员多为退养、退休、离休和部分利用农闲时间进城打工的农妇,本着经济型酒店“经济性”的管理成本原则,许多经济型酒店免去了岗前理论培训和职业道德培训的程序,直接进入到了技术培训层面,在没有进行企业的服务宗旨、管理理念、企业文化等系统的基础培训下,盲目上岗,在加上服务人员文化水平不高,自然会出现上令下不达,服务水平下降等情况的出现。

(三)综合专业人才欠缺,产品开发缺乏科学性经济型酒店中综合专业人才欠缺,在走访的经济型酒店调查得知,其管理人才主要分为三个类别:其一,是从星级酒店转到经济型酒店的管理人才,这些人员具有星级酒店的管理经验,但由于两种酒店的级别和类型不同,在管理上容易出现不符合经济型酒店的实际情况的管理状况。其二,是从其他行业和专业进入经济型酒店的管理人员,这类人员虽然具有本专业的优秀资质,但经济型酒店仍然是他们新接触的领域,对于所有的工作流程和管理都需要从新认识,容易出现进入工作状态慢或在管理过程中其建立的管理模式并不适合经济型酒店的发展。其三,是酒店管理专业毕业学生。他们了解酒店业的发展状况,熟悉经济型酒店的运营模式,有的甚至在经济型酒店实习过,能够很快发现经济型酒店存在的问题,但是经济型酒店的运营中往往需要的是旅游与规划、旅游与设计、旅游与财务等多方面的综合运用,一旦两者分开,容易造成管理意识不一致的效果。

三、吉林省经济型酒店管理模式创新探讨

(一)政策先行,明确行业概念从近几年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法规上看,我国越来越重视行业的规范化、标准化的建设。针对目前市场上经济型酒店层出不穷,档次级别混乱的现象,应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在行业中率先明确“经济型酒店”的行业硬件标准。对经济型酒店的配置、规模、客容量等进行数量化的规定,以量的角度,明确行业概念。鼓励旅游学者对经济型酒店的概念进行理论性的学术探讨,通过经济型酒店管理人员的实践验证,对行业概念进行不断完善,进而达到规范经济型酒店行业,净化市场,减少顾客投诉的目的。

(二)建立客服培训中心,降低管理成本以政府或相关部门牵头,高校与企业共同出资,建立针对经济型酒店从业人员的对客服务培训中心的专门结构,降低经济型酒店企业管理的相关成本,由中心向经济型酒店输入经过培训过后的对客服务人员。高校教师可通过中心了解经济型酒店的人力资料配置及掌握相关人力资源培训数据,并可通过中心的反馈,完善自己教学。经济型酒店也可通过中心的培训得到企业所需的相关基础人员,并减少了会议室的硬件配置、减少了人力资源培训的人员费用,大大降低了经济型酒店的管理成本,也能够有效减少对客服务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的现象。

(三)校企合作,多学科培养实践型人才多学科,多角度的培养实践型人才,达到真正的校企合作目的。众所周知,旅游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专业学科,涉及的学科门类较多如经济、政治、文化、宗教、饮食、历史、地理、数学、生物甚至化学等,高校应利用其拥有的教学资源,为企业量身打造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综合性的实践性人才。可根据企业提供的人才需求信息和市场需求走向,为企业“量身定做”,把学生推向企业和市场,让学生能够适应企业更多的岗位并很快进入工作角色。

篇(8)

1.1.1师资队伍年轻化通过对问卷的总结归纳,学校形体训练教师的年龄25岁以下的占23%,26~35岁的占61%,36~45岁的占12%,46~55岁的占4%,56岁以上的占0%(见图1),从教师年龄结构来看,35岁以下的占84%,教师队伍年轻化突出,这与形体训练课程的性质特点有直接的关系,不影响形体训练课的教学质量。

1.1.2形体教师专业化调查得知:学校专业的形体教师占96%,非专业占4%,开设形体训练课的学校有专业的舞蹈老师进行形体训练教学,数据说明,形体训练课有一批专业的形体训练教师,这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形体训练教学密切相连。

1.1.3教学辅助器械不完善教学设备和器械与前几年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不完善,部分学校已经有专门的形体训练房,在一些重点学校教育经费比较充足的情况下,已经配备专门的形体器械进行教学,个别学校除了有多间形体训练房外,而且还有能力对学生进行男女分班教学,这样就可以很好地针对男女生在不同的身体发育阶段,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教材内容进行专业综合素质的,但仍有大部分个别学校形体训练课没有形体训练房。调查得知(如图2),有70%的学校没有相应的教学辅助器械,要鼓励学校重视形体训练课,完善教学设备和器械。

1.2教学软件分析

1.2.1教材和教学大纲不统一调查访问得知,各学校没有统一的教材和教学大纲,教师对形体训练课现状的反馈主要表现在:没有教育部门统一规范的教学大纲、目标体系和教材,教师都是自行制定教材,教学内容等,称之为“校本教材”——即教师根据自己对“形体训练”的认识和理解,掌握的知识和自身能力,进而组合编写出来的属于自己特有的一套教材。1.2.2教学内容单一目前形体训练课仍沿用以前较老的教学内容进行授课,在上课期间发现此教学内容已经与学生就业脱节,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教学内容亟待改革。

2结论与建议

2.1结论

2.1.1形体教师专业化形体训练教师队伍由专业的舞蹈形体教师组成,她们的专业知识过硬,示范动作直观优美,学生模仿积极性较高,兴趣浓厚;教师的专业化,在增强授课方式的个性化及课程创新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

2.1.2师资队伍年轻化形体训练教师普遍比较年轻,她们思维活跃,知识新颖、精力充沛、引领时尚、对新事物有较强的敏感度和接受力,青年教师们的活力与创新能够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发展空间,教师队伍充满激情,教师发展潜力较大,不足之处是教学经验相对缺乏。

2.1.3教学辅助器械不完善形体训练课在塑造、纠正学生身体体态时,除了专门的动作训练外,还需要哑铃、拉力器等器材进行辅助训练,以使学生具备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体态。2.1.4教材和教学大纲不统一、教学内容单一目前各学校使用的形体训练教材较乱,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目标体系,教学内容单一,与市场没有紧密衔接。

篇(9)

二、注重学习、提高效果

由于企业和学校各自性质、目的的不同,在对待实习生的行为倾向上,企业方面重在用人,学校方面重在育人,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所以顶岗实习要不沦为一般的打工,要上升为真正的课程,必须校企共同开发,既要考虑企业的用人,又要考虑学校的育人,将用人和育人相融合,真正实现双赢,实现对实习生的培养。结合顶岗实习实践,校企要共同协商制定顶岗实习任务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以及职业素养目标。酒店方的帮带师傅要切实发挥帮带作用,在整个实习期间,酒店方要给予实习生足够的必要的培训以及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如果不能做到轮岗,也要采取交叉培训的形式,让实习生对酒店的工作有更全面的了解。学校要给实习生布置书面任务,要求实习生结合实习工作情况,每周把工作技能和职业素养方面的体会、收获、有见解的分析、建议等记录下来,撰写实习周记,并且还要写专题报告和总结报告,让实习生在反思中进步,在总结中提高。在顶岗实习期间,学校也可以有针对的开设实践和实用性较强的网络课程,如《酒店沟通技巧》,让实习生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对于实习生的考核要根据实习生的动手能力、职业素养、工作业绩(完成任务情况)、实习周记、专题报告、总结报告等进行综合评定。

篇(10)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所规划的教学计划和课堂体系都是按照国家专业目录进行的,酒店岗位所必需的能力、知识、技能等结构未必能从酒店管理专业课程的学习中获得,高职院校所授知识与市场实际需求存在的差距较大。很多酒店企业反映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普遍偏差,实习生也会抱怨在学校所学知识用处不大,与酒店企业的实际需求存在较大的差异。

1.2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定位出现偏差

很多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偏重于理论的学历教育,对实践环节的教学不甚重视,缺乏科学系统的岗位技能培养体系,理论学习与“工学交替”完全分离开来,学生无法将所学理论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工作当中。此外,高职院校还缺乏有效的评估体系,无法对实践课程进行科学的检验、评价。还有一些院校则过于强调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训教学,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得到了强化,却淡化了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积累及逻辑思维的训练,学生无法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

1.3高职院校与酒店企业之间未建立深度合作关系

为了给学生提供更丰富广阔的教学资源和教育环境,很多高职院校都与酒店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所采用的实习模式为将学生安排到企业进行为期半年至一年的顶岗实习。酒店企业之所以为实习生保留一定比例的岗位,是为了节省人力成本,学生在酒店企业任职期间的工资待遇较低,与酒店企业正式员工的工资待遇差距较大。旺季期间,酒店企业对员工的需求量大增,急需人员可以即刻上岗就业时,他们会通过雇佣大批酒店专业的实习生来充当廉价的劳动力,以此来满足酒店的人员需求,使其负责酒店基层的服务工作。高职院校与酒店企业之间缺乏深度内容的合作,学生在酒店企业顶岗实习期间,自始至终只能从事一项工作,每天所负责的工作内容单调重复,周而复始,很难在工作中得到科学有效的指导,酒店企业对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工作不甚重视,顶岗实习意义不大。

2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各大高校在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上正在不断的创新完善,主要采取了以下几方面措施:

2.1对课程体系进行全新改革,将酒店管理专业的特色体现出来

当前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仍有很多不足之处,高校课程体系所安排的课程与市场需求有较大的差异,改革传统课程体系已势在必行。高职院校在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规划教学计划和课堂体系时,首先要符合国家专业目录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通过学校所设置课程体系的学习具备酒店岗位所必需的能力、知识等技能。高校应该将酒店管理专业所授知识与当前酒店行业的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结构及课程内容,提高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高校还应该在专业课程教育中时常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并通过实践将所学理论知识灵活应用于社会实践当中。

2.2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目标

高校是向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应该将学生培养成能够挖掘自身潜在素质并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于工作实践、市场开拓当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各领域的分工越来越细化,为满足这一市场需求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设置也应该越来越细化,培养更多的专业型人才,为酒店服务行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目标,进一步明确专业的归属。

2.3完善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增强学生的服务意识

酒店属于服务性质较强的行业,该服务行业对服务意识和服务理念问题非常重视。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反映酒店业对人才的需求。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是教学计划的核心内容,因此,我们在课程设置安排上要考虑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明确酒店服务理念,在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设置了服务管理、酒店管理概论、餐饮管理、前台与客房管理、酒店经营战略、酒店英语等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社交礼仪、酒店物业管理、酒店规划与设计、康乐管理、食品营养与卫生控制、中外饮食文化、危机管理等课程作为专业选修课。从而增强学生服务意识,分层次引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为进一步深造和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2.4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建立深度合作关系,提高学生顶岗实习的质量

学校应该拓宽与酒店企业的合作渠道,尽量与更多的酒店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并签订实习基地相关协议,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提供更广阔的顶岗实习平台,以此来确保学生顶岗实习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应该多与酒店规模较大、管理较为完善、管理理念较为先进、档次较高、硬件设施较好的高星级酒店建立深度合作关系,这种高星级酒店企业的服务操作流程、经营等方面都有合理科学的规章制度,管理体系较为成熟,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可以学生很多书本以外的酒店管理知识,使实习生充分感受酒店的企业文化,借鉴该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模式以及相关管理经验,使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生对自身的未来发展充满希望。

2.5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

在酒店管理专业的建设中要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根据酒店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要求,人才培养可以采用“3+1”的模式方法来按需培养,即三年国内(校内)学习,一年国外学习或酒店业实习,从而使人才培养教育模式达到宽泛性与针对性的有机统一,不断完善酒店管理人才培养计划,满足酒店行业的人才需求。另外,还可以借鉴美国康奈尔大学酒店管理学院:香港理工大学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等学校在课程设置:教材:实践操作等方面的教学经验,加快提升学科建设水平。

上一篇: 金融理论实务论文 下一篇: 市场巩卫工作计划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