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25 20:05:5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大学生学习方法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1 基础理论课特点及学习方法
大学期间,强调“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特别强调基础课和实践课的重要性。基础理论课的学习强调了理解,鼓励创新思维的构建,特别要注意深入理解概念。如果说大学是一个进步的平台,那么这个平台的建立之本就在于基础课。
1.1 概念是理论的核心
概念是理论的核心,对概念的理解程度反映对该理论的深入程度,所以必须重点花工夫对概念进行深入的理解。如高等数学中的极限、连续、可导之间的关系。大学理论学习和中学理论学习的最大不同之处,最难掌握的地方,就是概念需要重点进行探索研究。
1.2 勤于思考,多提问题
我们在学习中往往会遇到“看都‘懂’,用无门”的现象,咎其原因便是学习未深入。如果学过以后没有问题可提,说明我们还没有学懂。会学的学生,每次学过后都会提出问题,有一些问题经过自己的深入思考得到解决,有些问题则是经过和其他同学一起探讨、研究或请教老师解决的(鼓励自问自答和互相讨论)。要使学习深入,主要的方法是勤于思考,发掘问题,通过“认真思考——提出问题(怀疑)——解决问题(肯定)——提高认识”的途径,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才能逐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1.3 思路的学习和训练
思路的学习和训练是一个艰难和长期的过程,可以配合看些科学发展史、哲学史,经常请教老师,借鉴成功和失败的教训,“失败是成功之母”,这是一个客观认识的过程,是一种创新思维的构建过程。
任何理论的建立,规律的发现,都有思路可以借鉴,并进行思路训练,经过举一反三,学会灵活运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加强思路训练的直接法、筛选法、特殊值法、验证法、图象法、试探法等。学则变,变则通,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1.4 理论的系统理解——总结的重要性
华罗庚把读书过程归结为“由厚到薄” 、“由薄到厚”两个阶段。当我们对书的内容真正有了透彻的了解,抓住了全书的要点,掌握了全书的精神实质后,读书就由厚变薄了,愈是懂得透彻,就愈有薄的感觉。如果在读书过程中,我们对各章节又作深入的探讨,在每页上加添注解,补充参考资料,那么,书又会愈读愈厚。因此,读书就是由厚到薄,又由薄到厚的双向过程。也就是说,在读书过程中总结就显得至关重要。如何总结:
(1)养成总结习惯。每次复习后都应归纳一下,每学一章都应有小结,学期最后总复习时要有总结;(2)总结应简明扼要,尽量采用列表等形象的方式表达,便于看清事物间的联系;(3)要有重点与难点,从而突出事物间的联系;(4)特别要总结理论的总体思路;(5)最好养成读书记笔记的习惯;(6)把每次考试当作是一次课程总结和检验自己学习效果的极好机会。
1.5 通过实践,进一步深化认识,提高能力
求知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应从思想上认识实践在认识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中的重要地位。故应将课堂教学内容和实际相结合,注重第一课堂(特别是专业课)和第二课堂紧密结合,与实验结合,与科研结合。实践不能与理论割裂,注意动手与动脑的有机结合。
配合课堂教学做适量的习题。注意做习题应有复习——做题——复习的过程,通过做题,锻炼能力,发现未懂之处,可深化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做题切不可取中学的题海战术,解题鼓励采用不同的思路和方法,以便活跃思维,发掘创新思路。
学好基础课不但是学习后续课程所必需,也是今后考研之必要,更为成就主体形人才打好基础。
2 专业理论课的特点及学习方法
2.1 课堂教学是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
专业理论课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两类,专业基础课是必学的,专业课则要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目标有所侧重和有所选择。大学课程和中学课程的学习方法有很大的区别(因为学习的要求和目的不同),有利于根据大学理论课特点学好本课程,故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1)首先大致了解一下全局有利于听课时对课文的理解,所以,课前最好能先预习5~10分钟,大致了解一下下堂课将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对学习内容预先有一个总体印象,做到心中有数。
(2)上课用心听讲,必须使自己的思路紧紧跟上老师的讲解思路,特别对有些着重理解的基础课,如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等,绝不可有一点点走神,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将会造成今后复习的很大困难(特别对新生来说),所以课堂纪律十分重要(不可迟到,迟到会打断大家的思路)。
(3)上课必须学会记好笔记,这点特别重要。这是和中学有很大的不同处。笔记要记提纲、重点和讲课新颖的地方。
(4)课后必须认真复习,并结合着做题,两者相互促进,不可偏废。要着重于理解(特别是概念)和探索问题。
在中学里,习惯于题海战术,但对课的内容不求甚解,在大学里绝对要不得,要重点予以纠正。当然,光看书不做题也是学不好的,俗话说“光看不练假把式”。
(5)学完每章内容要有小结,学完整个课程要有总结。
由于大学的学习和中学的学习有本质的不同,需要在建立信心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摸索大学的学习规律,总结科学的学习方法,小结每次的失败和成功,总结每学期的学习和生活,最终必然会很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取得学习的成功。
2.2 掌握学习方法是获取知识的捷径
(1)重视基础课的学习,掌握系统学习的方法;(2)抓紧时间多实践,极早发现自己的兴趣并培养个人特长,以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及较强的实践能力;(3)以创新精神对待自己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3 实践、实训课特点及学习方法
由于中国大学培养目标不同,中学注重学习知识,而大学是培养社会需要人才的地方,需要我们有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所以,实践方面的学习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学生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实践学习的重要性,特别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身就是偏重于技术,所以更应重视实践学习。
3.1 重视实验学习
实验学习是实践学习的基础,实验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课程的是《大学物理实验》、《电子技术实验》等。《大学物理实验》课是一门独立的课程,着重在实验技能、基本观念和科学素质、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强调对客观现象的观察和误差、结果的分析。它不但是一切实验课的基础,而且能使学生在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作风和科学态度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能够得到最基本、最充分的训练。《电子技术实验》课是专业基础课。
3.1.1 对实验课学习的基本要求分为:
四个充分:充分认识实验课对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地运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验中的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克服动手时不动脑子的偏向;充分发扬探索精神,即使是验证性实验,也要多进行一些实验探索,提高自己的创新(包括设计)能力。
两要掌握: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学会基本仪器的规范操作,树立误差观念,努力减小在实验过程中的测量误差;掌握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的科学方法。树立定量观念,培养综合定量分析、科学推理,做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一种态度:培养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1.2 为做好实验,要做到:
(1)加强实验前的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和任务,了解实验原理,理清实验操作的整体思路,做到实验前心中有数,以避免在实验中完全被动地按实验讲义中的操作步骤照搬照抄。(2)熟悉实验仪器的主要性能、参数,仪器的调整必须思路清楚,操作规范、严格,对于一些有可能会严重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注意事项必须做到心中有数。(3)重视原始数据的记录,要有对自己的测量数据和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极端负责的态度。(4)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维护实验室整洁,爱护实验仪器。(5)写实验报告字体要端正,文字要简练,数据要齐全,图表要规范,计算要正确,分析要充分、具体、定量。
3.2 实训学习和技术水平
为提高实际动手能力,以适应今后实际工作和拓宽毕业后就业面的一系列技术考证的要求,应特别重视大学阶段的技术培训的学习。尤其是受大多数学生的青睐,说明大学生已开始重视实用技术了。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因人而异,但也有一般规律和通常做法。应当根据自身条件,尽快更新学习习惯和观念,努力探索适应大学生活的学习特点及方法,着重创新意识和素质能力的培养,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国家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孙昌龄.大学生学习方法[M].天津人民出版社,1983.7.
[2]维克托.P.梅厄拉纳,理查德.C.约克.大学生学习方法指导[M].文汇出版社,1987.12.
[3]熊文斌.大学生学习与谋职指南[M].中南大学出版社,2008.8.
学生掌握知识主要是占有前人积累沉淀的知识成果,然后转化为自己的认识。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所学知识内容的多少、知识深浅程度、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均有所不同。在小学低年级时,以直观的感性知识为主,百分之百依赖于教师的“教”来完成,到小学高年级时,学生的自学比例已占到20-30%。中学生的自学比例已扩大到50%,而大学生的自学比例则要占到70%,此时教师的“教”不断减少,直至最后消失。
多年来因片面追求升学率,使中学生长期习惯于教师教什么就学什么,天天都是听课、看书、完成作业、模拟练习,参与名目繁多的考试,如此等等。当他们成为大学生的时候,中学阶段那种高强度的学习已一去不复返,苦不堪言的沉重升学压力已烟消云散,父母的种种监督与管教也告结束,渴望已久的解放终于来临,浑身无比的轻松感与自由感油然而生,是到松口气歇歇脚的时候了,甚至忘了到大学来是为了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迎接更艰巨的学习任务。大多数大学新生不去了解也不去想怎样学习,更不知道大学的学习主要靠自己。他们不知道大学学习的知识无论是广泛性、系统性还是操作性都是很强的;不知道大学的教学时数少,课程进度快、知识容量大、学生课余时间多的特点,还一味追求中学阶段那种“扶着走”的教学方法,已无法适应大学里的教学与学习。
2.教学与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
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在学校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以掌握系统的学科知识和技能,以及形成科学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为主要目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论是掌握人类所积累的间接经验,或是他们世界观的形成,虽然不能脱离开社会实践,但主要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各种学校教育活动来实现的。因此,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扮演着无可取代的角色。
知识的掌握与认识能力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相辅相成的。学生离开知识的掌握,也就谈不上认识能力的发展,更谈不上有任何聪明才智。反过来,认识能力的发展又会促进掌握知识的质量与效率。但传统的教学观是将教科书视为知识的惟一宝库,教师的工作任务就是通过教科书的教学,在学生头脑里筑起一座知识的宝库来。因此,教学的着眼点就放在知识的获得和积累上,而极大程度地漠视了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如果把教学的着眼点转移到发展认识能力上来,并使学生具有这种能力,其对社会的贡献和意义也就更巨大,更深远。因此,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获得,更要重视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苏联心理学家维果特斯基主张教学不能只是一味地顺应学生现实的发展水平,还必须始终处于“跳一跳,才能把果子摘下来”的学习状态,使他们的知识不断增长与更新,从而使他们的认识不断得到锻炼与提升。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当学生经过努力取得学习成果后,在精神上还会获得更大的愉快与满足,产生无限欣慰与自豪,从而增加学习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毅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考力、想象力、创造力等等都是发展学生认识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当前高校改革值得注意的问题。
3.大学生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科学的学习方法可获得经济、高效的学习效果,使学生的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与发展;拙劣的学习方法不仅会抑制才智的发挥,而且会视学习为沉重的负担,将学习变得枯燥乏味,甚至导致精神萎靡,丧失信心,茫然无序。
由于当前大学的教学依然是将教学活动的着眼点放在教师“教”的方法上,而忽视了学生的“学”的方法的重要性,所以,相当一部分学生不知道怎样学习,不重视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显然,只有不断地
从教师的“教”迁移到学生的“学”上来,才能最终使学生完全摆脱对教师的依赖,改变“要我学”、“扶着走”的被动局面为“我要学”、“自己走”的主动局面。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让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哲学家笛卡儿很早就指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在人类知识总量猛增、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老师把教学的基点放在学生怎样“学”上,将自己获得知识的经验和方法,以及运用这些方法所取得的结果一并传授给学生,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不可以只关心学生学会了什么,还要关心学生是怎样学会的,是囫囵吞枣、死记硬背的结果,还是主观能动作用的结果。要让学生在获取间接知识的过程中,掌握达到这种知识结果的手段和方法。也就是说,教师应建立这样一个概念:学生学习的价值或目的是在于获得达到某种知识成果的过程与手段。换言之,学习的目的,不是要达到某种知识成果,而是要获得达到这种结果的过程和方法。
4.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学习方法
从技术角度讲,学习成绩不理想只有一个原因:不会学习。
提高学习成绩是我们很关心也很重视的一个目的和希望,如何实现这一点,首先让我们对学习行为做一下基本的了解和分析。
构成学习行为的两方面是学习环节和学习秩序,环节是针对“点”的事情,秩序是针对“线”的事情,我们通过“点”和“线”的完美结合来解决各个学习单元的问题。而学习方法就是学习环节和学习秩序的不同组合,换句话说,把握好学习环节和学习秩序就可以得到有效率和效果的学习方法。很显然,做一件事情没有科学的方法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
让我们去想象一下“如何炒一盘可口的土豆丝”。显而易见,保证正确烹饪的程序和完美的烹饪环节是成功的关键。大家都知道,如果炒菜的顺序不对,比如先放土豆后放油,那最后的味道真是不敢想象,即便炒菜的先后程序没有错,但要是土豆丝切的大小不匀或是忘了放盐,或者盐放的多了或少了,那么这道菜最终的味道也是不敢恭维的!
我们不仅关注如何设计合理的学习秩序,也同样关注如何有效地完成学习环节。而学习习惯则是学生进入学习状态通常会有的意识和行为,也是一种固有的学习环节和学习模式。
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个问题,让我们从一顿早餐说起。
母亲要给孩子和丈夫准备一份简单的早餐,早餐的内容是煮鸡蛋、馒头、小菜和米粥。当她进了厨房,先把馒头放在笼屉里和水一起热上,然后淘米;在等水开的时候,把切好的蔬菜凉拌了放入盘里;水开了以后,把米放进锅里。差不多粥熬了一半的时候,把洗干净的鸡蛋放入粥里。就这样大约20分钟的时间,一份简单的早餐就做好了。
另外一个主妇也要准备这样的早餐,不过她是先淘了米,然后热水,等水开了后,再把米放到锅里,等粥熬好以后,才开始切菜,等凉菜拌好后,就又开始热水蒸馒头,等馒头蒸热后,又把鸡蛋煮上……不用我说,您一定知道这份早餐来的是多么不容易。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还没有特意强调时间的危机感,只是说明了在结果相同的情况下,操作顺序不同,工作效率也不同。而当时间成为关键因素,后果可能就是不能完成。
可以看出来,不同的设计,将导致结果和效率的不同,为什么许多上了初一的学生在面对比小学更多的功课时,往往会手忙脚乱,疲于应付,就是由于没有具备很好地安排管理学习的能力而造成的。所以,秩序不仅是决定是否能够正确实现目标的基础,也是保证是否高效率地完成目标的决定因素。
做所有的事情都要有一个合理的安排和方法才能达到目标,而目标是否可以完好实现一定是通过工作程序和工作环节来保证的。所以炒一盘好菜需要方法,想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更需要方法。决定学习方法的好与坏就要看学习环节和学习秩序否科学、合理。
一个合理的学习秩序不仅是达到学习目标的必备条件,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措施。而学习秩序设计的不理想,则可能完全不能实现目标。
对“错误”认识的最大错误
许多同学在拿回作业本后,通常只是看看老师有没有判“优”,甚至看都不看就收起来了,所以即使看见了红叉也视若无睹。
也经常发生这样的现象,考试中遇到了平时做过的题目,但却不会做了;平时做错过的题目,考试的时候又做错了。
一次考试回来后,家长经常会迫不及待地问孩子考了多少分,考了第几?好则喜而夸,差则恼带骂。可对于丢了多少分、都丢了什么分、为什么丢了这些分这些重要的问题却不怎么特别关心。
为什么很多人不仅不能避免不该犯的错误,而且还使错误的比率提高!小的时候能考双百,大的时候却越来越低,是功课难了吗?当然不是!
我接触过的许多学生对错题缺乏耐心,作业练习中出现了老师的红叉,看到后感觉很不顺眼,所以通常不想也不再多看一眼。有时对孩子作业比较关心的家长会问道:“怎么错了?”孩子通常也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不小心!”就这样把一个错误的问题“大化小,小化了”地放过了。如此这样轻易把错误放过,其实就是放虎归山,后患自然无穷埃
现在我们应该明白造成这样后果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以上讲到的那种现象了吧!为什么平常做错的题目,在考试中又出现了,但还是没做出来,或者还是做不对。你不把错误当回事,错误也不把你当回事!
一、目前使用比较多的计算机软件方法及其缺陷
(1)书本学习法。过去在计算机开始出现并逐渐应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时由于了解计算机使用方法的专业人员比较少,因此普通民众只能够通过技术员编制的计算机图书来了解软件并按照书中的方法进行实际演练。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由于计算机知识图书要在国家专业的出版社出版,且需要通过相关监督部门的监督之后才能发行,因此这些图书中的计算机软件学习方法内容均比较全面、具体且具有权威性。其缺点是:这种比较安静的书本学习形式无法满足计算机软件应用需要的较强的操作性,因此形成一种努力学习但是却效果极小的现象。
(2)教学培训学习法。培训也就是指一些对软件了解的比较透彻的技术人员通过开办专门的培训课程,对需要的人群进行教授的过程。这种方式相对于图书学习方法的“高投入、低产出”效果比较明显,由于有培训员进行实际演练,学习者一般掌握的比较迅速。 该方法的优点是:由于是培训员直接对着学习者,因此能够根据每一个学习者的潜质的不同进行教授,起到一种因材施教的效果。其缺点为:成本比较高,学习者一般均要投入较多的费用,且这种方式若教师本身技术不足将会直接影响教学水平。
(3)互联网网络学习法。网络学习方法是指通过在网络一些专业网站中寻找学习教程视频的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成本低,且生动形象,同时还非常方便快捷。随时随地都可能学习。缺点是:有些网站视频需要付费才能够学些,且由于网络属于开放性质,因此有些视频的真假无从得知,导致在网上学习存在较大风险。
二、大学生学习软件的注意事项
1.首先要端正学习态度
计算机软件由于部件和组成形式比较负责,因此学习起来一般比较耗时,所以大学生在学习软件技术前首先要端正态度,对学习时间有一个心理准备,并在心中默默坚定要做好,有信心且有恒心的从头开始学习。同时还要在心中坚定自己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学好。通过实践也证明,只要端正态度,坚持不懈的学习,对掌握计算机软件应用知识将轻而易举。
2.其次有层次有条理的学习
计算机软件不仅有一种类型,其内部含有多种不同方向的软件技术类型,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分类、有层次、有条理的进行。
3.最后通过实践增强操作能力
理论一般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这是恒古不变的真理,计算机属于操作性和实践性的操作工具,理论学习必须要使用在实际中才能够实现最初目的。因此,大学生在学习软件技术过程中应该将理论知识积极运用在实践中,使理论归于实际,实现学习的最终目的。
三、学习计算机软件的方法
1.首先培养学习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学习的老师,因此若想学好计算机软件知识首先就要对这些软件产生学习的兴趣。而激发对一种事物的兴趣一般是在了解该事物的内容后,因此大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软件前就首先通过一些途径了解计算机是一种怎样的软件,比如绘声绘影这个软件,一般在了解绘声绘影是一种视频编辑器,一般普通人只需要简单了解一下功能就能够自己制作视频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够对其进行联想,从而激发对其学习兴趣。
2.了解软件运作的基本规律并加以掌握
一般而言,相同体系的物件均具有一定的运行规律,如数据几何题目的解题就具有很强的规律性。因此大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软件操作技术时也应该尽量深入的了解不同软件的运作规律,然后综合分析相同类型的软件之间具有怎样的规律,从而能够在第一次接触另外一种过去没有见过的软件技术时更快的掌握其使用方法。例如比较简单的鼠标使用,一般右击是选项列举,左击是选择。
3.多动脑多动手
计算机软件内容比较复杂,若学习过程中抱着一种得过且过的态度那么将无法真正学到软件的精髓。因此,大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软件是首先要找对好方法,且尽量勤加动脑,并要大胆的将脑中所想运用到实际操作中,敢想敢做。有些学生认为只要认真听老师讲解和仔细的看书,那么就能够独立完成操作,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无从下手,因此针对这些问题就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多动脑多动手,尽量做到在实践中深化理论知识。
4.扎扎实实学习
由于计算机软件内容比较繁多,因此要基本掌握其使用技巧就需要从头一步步了解和掌握,不能够急于求成,有些学生在看到书中讲解或教师演示后觉得操作非常简单,再加上自负心比较强,急于求成,就会容易出现越着急越学不到东西的现象。所以大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软件时应该找扎实实的学习,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够真正学到技术精髓。
关键词:大学生 学习问题 解决方法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problems solution
一、当代大学生出现的几个学习问题
1.对学习缺乏长期有效的规划。新生初入高校,大学学习理念尚未成型,受高中应试教育的影响,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职业、专业概念。面对大学弹性的学习环境而显得十分盲目;对整个大学学习进程缺少理性的分析和前瞻性的设计,造成知识能力结构不合理。
2.缺乏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普遍延用中学阶段“应试型”学习方法,根本无法适应大学高强度、大流量的知识灌输,造成了效率低、效果差。关于学法,学生只能自己摸索,很少可以从老师那里得到学法指导。
3.重讲授,课堂教学指导少。大学课堂承载的知识信息量大、难度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能完全接受、领会。目前高校的课堂教学(特别是专业课程)少有系统的、完善的配套辅导措施,如课前的背景介绍、知识引入,课后纵深研讨、答疑解惑,课程测试后的讲解、反馈等。因此造成课堂上知识传授的质量难于保证,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缺少综合素质的训练指导。大学生的学习普遍都停留在书本理论死记硬背的层面,很少有机会在实践中体验、交流、反馈。传统的高校集体性活动(如专业竞赛、文体比赛等)自发性、娱乐性强而引导性、发展性相对薄弱,未能真正发挥出“第二课堂”的学习作用。
5.学生对如何化解学习压力感到茫然。学习压力大是当代大学生普遍的感受。由于缺少有效的学法指导和科学的压力疏解机制,学习问题堆积形成学习困境,有的学生甚至产生学习心理障碍,如厌学、逃课等现象在高校中层出不穷。
二、试析大学生出现学习问题的原因
1.高等教育资源相对不足。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一方面由于扩招导致学生人数极速激增,学习资源紧张,课堂教学效果无法保证;另一方面,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只有为数不多的教师能有意识地将先进的技术和理念揉入课堂教学中,大部分老教师则恪守传统教学方法。这样一来,原本充满期待的大学生们大失所望,最初的学习激情遭受严重打击,动力锐减。
2.社会功利意识强。高校兼具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三大功能,其中培养人才是核心功能。社会的快速发展刺激了社会大众的功利需求,高校的后两项功能(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过度膨胀,并已影响到了高校的核心功能的发挥。
三、如何解决学生所面临的学习问题
1.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大学的学习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自己在学习中的潜力。自学能力的培养,是适应大学学习自主性特点的一个重要方面,每个大学生都要养成自学的习惯。
2.加强专业学习,兼顾综合提高
大学教育具有最明显的专业性特点。几年大学学习的内容都是围绕着这一大方向来安排的。大学的学习实际上是一种高层次的专业学习,这种专业性,是随着社会对本专业要求的变化和发展而不断深入的,知识不断更新,知识面也越来越宽。因此,大学在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还要兼顾到适应科技发展特点和社会对人才综合性知识要求的特点,尽可能扩大综合性,以增强毕业后对社会工作的适应性,为毕业后更好地适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达到学习目的的手段。学习方法对头,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笔者认为学生在学习中要把握住的几个主要环节是:预习、听课、记笔记、复习、总结、做作业、考试等,这些环节把握好了,就能为进一步获取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学习中只要抓住这几个基本环节,进行思考,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及时注意消化和吸收。经过不断思考,不断消化,不断加深理解,这样得到的知识和能力才是扎实的。
当然,制约大学生学习的困难因素很多,但大学生在大学这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中学会学习对他们而言是大有裨益的,任何学习问题的解决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继续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求。当然,问题的解决还有赖于学校教育资源的扩充、教师的教学改革、学生自我的奋斗三方面共同的提高和发展。
参考文献:
单片机课程是许多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在学习单片机前,我们要知道它的基本情况,俗话说,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本文将针对大学生的基础,讲解我们单片机得功能和用途以及与其它同类的比较优势等方面,让我们彻底了解单片机。
一、单片机分类
ARM、DSP、FPGA和8051为内核单片机(以后简称51单片机)都属于单片机范畴,它们各有各的特点,区别如下:
1.ARM是现在很流行的一种单片机的架构,指令系统和硬件都比51单片机复杂,控制能力较强,但在开发工业测控设备成本较高,通常用于消费电子。
2.DSP是数字处理芯片有较高的运算能力,通常用于数据图像处理领域;虽然时序控制能力较弱,但在数字信号处理及算法是强项。
3.FPGA是一种用于逻辑处理方面的芯片,通常为ARM或DSP提供逻辑信号,由于没有指令周期,执行速度快;控制能力较强,但由于没有指令集,控制方面不如ARM和单片机;主要用来设计电路,用软件配置硬件资源使一块芯片能实现一块传统电路板功能。近年来发展迅速,许多高端芯片内嵌了DSP。
4.51单片机,多为8位机,采用MCS-51系列单片机结构和指令系统,这种单片价格便宜。
我们通过比较,制作了一个不同单片机的比较列表如表1
从上表1可以看出51单片机虽然可用资源最少,但价格最低,而且基本的配置都存在了,适合初级人员开发,或简单系统的开发。而我们大学生在一些课程上虽然有些基础,但没有开发经验和广播的相关知识,比较适合学习51单片机的内容,并为逐渐学习高端单片机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单片机的工业用途
通常很多开发都应用于工业场合,其中最常用的工业计算机有三种:单片机、总线工控机、PLC可编程序控制器,它们的特点用表就可以一目了然,见下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在工业计算机中,单片机的许多方面是有亮点的,用在智能领域有非常的优势,不但价格低,而且资源多,尤其用的用户多,提供的学习资料多,学习难度相对较低,所以非常适合大学生的学习。
三、单片机学习方面的同类比较
从学习的角度如何选择哪种单片机较合适呢?下面列出单片机选型的几个注意点:
1.从学习的规律上讲应该从易到难,DSP和RAM是高端单片机,结构和指令复杂,所以不是入门硬件开发的首选。
2.从应用广度和使用资源上,51单片机是最有优势,开发时能很容易找到开发系统和庞大的软件资源。
3.从开发成本来讲,应选择性价比高的芯片,从来都不是越采用高端越好,所以开发普通测控设备51单片机是首选。
4.从整个硬件领域来看,51单片机的原理和其它单片机相似的,其外设和其它单片机是通用的,所以即使以后转到其它单片机也非常容易,大多数的高级硬件开发人员都是从最简单的51单片机开始的。
有的观点认为:不管什么微处理器都是通过对内部或外部某些逻辑单元进行控制,从而实现预期的某种需求。也就是说,不管ARM、DSP、FPGA、51单片机,都是通过编程来实现动作或逻辑处理,而多数的操作是对某些寄存器写1写0,Principles是一致的。这也说明了几种单片机的一致性。这说明了在学习单片机上没有高低之分,不能认为低端单片机就是应用也是低端,高低端是互相补充。因此,我们如果想学习高端单片机,直接学习难度大,可以从51单片机学起,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单片机的选型
单片机的型号很多,选择合适的单片机能使开发工作事半功倍,所以学习单片机首要了解单片机的基本信息,比如:单片机种类,单片机的配置,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性价比等。通常选择单片机至少应该关心以下几个方面:
1.存储器空间
主要是程序存储器大小和数据存储器大小,通常单片机的数据存储器最小128B,最大是1KB,程序存储器1KB到64KB不等。我们根据每个存储器的大小选择相应单片机。
2.单片机的运行速度
不同型号的单片机运行速度不同,单片机AT89C51用的晶振最高24MHz,一个机器周期0.5us,STC89C52单片机晶振可以达到80MHz,当然频率越高运行速度也越快,但这时就要考虑单片机高频时系统的稳定性因素了。
3.是否扩展一些功能
比如含有两个及以上的串行口,是否带有A/D及D/A转换器等,这个要根据需要选择,否则选用分立元件比单片机组合的成本要高的多,而且要额外占用单片机的资源,比如三总线被占用等。
4.成本和质量
同样功能的单片机不同厂家价格是不同的,比如AT89C51和STC89C51功能差不多价格相差很大,当然他们的质量也不同,不能光看参数,质量是非常重要;
此外,同一型号的单片机又分商业级别、工业级别及军用级别,它们的质量不同,价格是相差甚远的,要根据实际设计要求选型。
五、单片机语言学习参考
目前,比较流行的单片机编程方法有3种:单独汇编、单独C语言和两种语言混合编程。其中它们的优缺点如下:
1.汇编的特点是最接近机器语言,控制语句最直接,对于单片机的控制效率最高,适合作精确控制的场合,常常用于底层驱动或控制算法的编程,缺点是与C语言相比不方便记忆,而且受寄存器位数等限制(51单片机为8位机),算法复杂的编程较困难;
2.C语言的特点是编程相对汇编语言简单,特别是适合一些复杂些的算法编程,但编译成机器代码冗余指令较多,从而导致占用程序存储器空间较多,而且冗余指令对控制产生影响,所以不适合做精确或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场合;
3.混合编程是一种流行的方法,它结合汇编和C语言的优点,应用较强大。通常混合编程可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汇编语句嵌入到C语言中,这种方法实现较容易,但控制功能还是不强;另一种方法是用汇编和C语言两个文件,用接口函数或接口寄存器进行两个函数的数据传递,最后进行联合编译形成一个机器代码,这种两种语言结合方法效果最好。
六、总结
对大学生而言,学习是一个逐步的过程,在校期间他们虽然基础较好,但实践经验较少非常适合低端单片机的学习,但低端单片机不代表用途是低端,恰恰是用途广泛的“低端”,同时也是高端单片机的学习基础,因此不能好高骛远,忽视低端的单片机,而片面的追求所谓高端单片机,这从学习方法和实用价值来讲都是不符的。学习低端单片机时,要学透学精,尽可能的掌握多种语言,为以后的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泳龙主编.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
[2]丁元杰主编.单片微机原理及应用(第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3]张洪润,张亚凡.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戴胜华,蒋大明,杨世武等.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前言
近年来,我国大学英语听力测试改革不断深化,对大学生英语听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然而,根据历年的四六级英语考试成绩可以看出,我国大学生英语听力能力普遍偏低。因此,要加强对大学生英语教学理论与方法的研究,采取高效的英语听力教学方法,提高大学生英语听力水平。在大学生英语听力教学中,采用认知心理图式理论指导英语听力教学,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英语听力教学理论框架
英语听力教学要注重英语听力理解能力的培养。英语听力理解是一个系统动态的过程,包括感知、解码、预测和选择。英语听力教学要考察英语听力理解的性质,分析英语听力理解的过程,加强对英语听力教学理论的研究,发挥英语听力教学理论对英语教学的指导作用,促进英语听力教学的发展。在英语听力教学的实践中,采用图式理论指导英语听力教学,取得了良好的英语听力教学效果,本文对大学生英语听力教学理论的研究主要以图式理论为主,以期在英语听力教学实践中,探索出更为有效的英语听力教学方法。
图式理论的相关研究证明,记忆在较长时间内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会随着图式的变化而对记忆进行不断的调整。图式理论在心理认知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英语教学的实践表明,图式理论对于指导英语听力教学具有积极的作用。在英语听力教学中,图式大致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语言图式,一部分是内容图式。语言图式主要包括听者掌握的基本英语知识,诸如语法和词汇等,内容图式主要是指听者脑海中的生活常识和生活场景。因此,教师在英语听力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提高大学生英语听力的能力:(1)加强大学生对英语基础知识,诸如英语词汇、语法等的积累;(2)加强大学生对听力策略和听力理解技巧的学习,增强大学生预测听力内容的能力。
二、英语听力教学实践策略
本文以某大学大三本科两个班级2015年下学期英语听力成绩的统计为案例,对英语听力的难点进行分析,探讨提高英语听力教学水平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1.转变教学观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案例中的两个班级一个是参照班,一个是实验班。对两个班级上学期英语成绩的分析,可以得出参照班的听力成绩及格率是24%,实验班的听力成绩及格率是13%。采用图式理论指导英语听力教学,一方面加强学生对英语基础知识,诸如词汇、语法的积累,一方面通过“自上而下”的听力理解模式,改善英语听力学习方法,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英语听力教学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听力成绩。到学期末进行听力测试,分析成绩结果发现,参照班和实验班的听力成绩大致持平,实验班最高分人数、及格人数和75分以上人数都比参照班的人数要多,而且两个班听力不及格的人数明显减少,可见表1。
在英语听力教学中,要转变传统的听力教学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对听力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要深入研究英语听力教学相关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的实践中,提高英语听力教学水平。
2.强化听力练习,提供学习策略指导。英语听力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大量的英语听力练习。要加强大学生对英语听力的有效练习,提高大学生对听力的辨识和理解应对能力。在熟练掌握英语教材听力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英语听力学习的策略和指导,引导大学生通过英语学习网站和英语听力练习APP来强化英语听力练习,提高英语听力水平。在英语听力教学中,教师要在分析研究四六级听力真题的基础上,提炼出听力考试考试内容的核心要素,加强对大学生英语听力的专题培,培养大学生在英语听力中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理解应对能力。在英语听力中,大致有两种听力类型,一种是信息获取的听力类型,一种是会话交流的听力类型。对于信息获取型听力题目,要采用任务型教学策略,对题干进行分析预测,在听的过程中抓住关键词汇,实现听懂。对于会话交流型听力题目,要采用交际教学法,通过创设具体情境实现模拟交流,在听力练习的过程中互动交流,排除干扰选项,提高听力成绩。
在英语听力教学中,要兼顾以上两种教学策略,并充分结合互联网信息技术,提高英语听力教学的水平。
三、结语
英语听力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当前英语听力测试改革的背景下,要加强对大学生英语听力教学理论与方法的研究,采用图式理论指导英语听力教学,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尊重大学生主体地位,为大学生提供听力学习策略,强化英语听力练习,增强英语听力教学效果,提高英语听力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自主学习是一种以人为本,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人本主义学习方式,与自我教育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密切相关,通过学习者自我选择,自我内化,有目的、有计划地提高各方面素质的一种自律、自主的活动。同时也是自我认识、评价、约束、激励和完善的教育活动。自主学习重视个体差异,鼓励学习者在教育工作者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使学习者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自我选择,自我提高。
大学生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正确引导下的自觉主动学习[1],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和学习特点,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选择适合自身发展要求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场所以及所需学习材料等,调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效果,以实现自觉主动学习的学习理论和学习模式,突出了学生的自立性、自为性和自律性三个基本特征。
自主学习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营造大学优良学风氛围的重要条件,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自主学习能力决定大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而决定了大学生是否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是否能满足个人发展需求。大学生正处于“以现代科技知识为基础、以信息产业为核心”的快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新理论、新技术不断出现,知识不断更新,特别是以信息高速公路为标志的信息技术革命的兴起,使知识老化速度加快。当代大学生要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则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二、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影响因素
自主学习强调学生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自我选择、自我规划、自我努力完成学习任务。因而,学习效果上受多重因素影响。
1.个人理想的影响
大学生自主学习与掌握目标和成绩接近目标存在显著正相关。[2]实现理想是学生坚持自主学习的终极目标,学生对帮助理想实现的一切知识保持强烈的兴趣并自我选择,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克服学习障碍,不断接近并实现个人理想。理想从时间跨度上可分为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长期目标可以持久地指导学生不断进步;短期目标在阶段内会对学习活动起到指导作用,但是,在既定短期目标实现,没有新的目标产生时,学生便会迷失自我,学习盲从。一些学生在中学时期往往以考入大学为理想,不断努力,以优异成绩考入理想大学,但进入大学后,缺乏人生理想、学习目标的指引,不知道为什么学、学什么,大学就是简单的混毕业证,学习动力缺乏,学业每况愈下,甚至不能完成学业。近年来学习无用论、60分万岁、拼爹等论调在学生群体中甚至成为部分学生的共识,这种混学位证、毕业证的群体在学生中占据一定的比例,由于这类特殊群体的存在,不仅导致这部分学生虽然经过了四年大学生活的培养,但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却没有显著提高,同时,还会给整体学习风气的建设带来冲击。
2.自我效能的影响
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简单来说就是个体对自己能够取得成功的信念,即“我能行”。自我效能感强的学生充满自信心,具有更积极的学业成就定向,这直接激发了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使得他们能够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去学习新知识。[3]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主动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主动向学习障碍发起挑战。而且,随着每次成功,自我效能感会愈加强烈,从而形成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不断克服困难,不断取得新成绩、新突破的良性循环;自我效能感弱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存在逃避心理,不敢面对现实,学习依赖性强,而且每次学习失败更会降低其自我效能感,学生的自信心达到了一触即溃的边缘,这就形成了自我效能感弱—自主学习信心不足—学习效果不佳—自我效能感降低—自主学习信心再次下降—学习效果严重不良这样一个恶性循环,这种恶性循环导致部分学生一次又一次降级甚至放弃学业。
3.学习动机的影响
[作者简介]林岚峰(1981- ),男,吉林长春人,长春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吉林 长春 13001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6-0174-02
当代高校教育的主题就是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知识创新能力。大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是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教育的改革就要求大学生自身应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具有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以满足自身发展,适应社会需要。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改进两者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大学生对大学学习环境的适应和对所学知识建构的认知对学习方法的改进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基本内涵及现状
1.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内涵。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内涵是指高校大学生通过科学知识的积累和创新性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而且能够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它是一种开创性的探索未知的心理活动,是人类智慧升华的表示。
2.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当前,高校大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一是缺乏创新的观念和创新欲望;二是缺乏创新性思维能力;三是缺乏创新的兴趣和毅力;四是缺乏创新所必需的毅力。另外,随着网络的盛行、西方思想的传入和现在中国社会所面临的种种压力等问题的日益呈现,当代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活动也出现了很大的分离,譬如各种心理问题和道德修养缺陷等,这些无疑都给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设置了障碍。从当代高校大学生的创新现状分析,不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提高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重大教育工程。
二、大学学习环境的特点及其有利条件
1.大学学习环境的特点。大学学习环境在具有中小学学校学习环境共性的同时,也具有不同于中小学学校学习环境的许多长处、优点和特点。在校大学生特别是刚刚迈入大学校门的一年级大学生应该熟悉和了解大学学习生活和环境的特点。这是顺利完成大学学习任务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条件。大学学习生活和环境与中小学相比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学习的任务内容不同。普通中学的主要任务是以升学为主要目的,注重一般基础性学科知识的学习,而大学学习任务则转到以就职为主要目的的专业性知识学习。大学并没有取消基础性学科知识,但已完全不同于中小学的基础性知识。大学在学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方面都大大高于中学。课程门类、教材内容和课堂信息量加大。许多课程的内容与现代科学发展的前沿阵地更加接近。大学对学生掌握知识的要求是在求同思维的基础上,更突出强调求异思维,强调创造性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学”的同时,已经不同程度地包含有“研究”的内容和性质。
第二,教学方式不同。大学教学方式同中学有五个区别:一是大学在强调课堂教学的同时,更强调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给予学生较多的自主学习时间。二是大学教学单位除一些选修课为2学时外,一般课程多为3~4学时。三是大学教师不完全按照教材内容和体系、思路讲授,教材上有的不一定讲,教授的内容教材上不一定有。课堂信息量大,老师讲课快而精,学生完全依靠课堂消化理解掌握知识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须在课外时间下较大的功夫。四是大学有较多的公共选修课、限定选修课、专业选修课,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权利。五是大学除课堂教学之外,还经常组织学生参加较多的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践,如社会调查、咨询活动、专业实习、毕业设计、撰写毕业论文等。
第三,学习的具体环境氛围不同。大学在教学的硬件设备上一般都优于中学。如大学有藏书丰富的图书馆、设备先进的阅览室和各种实验室,特别是有知识密集、教学和科研能力较强且师生比例较高的教师群体,在某些专业方面还有知名度较高的学术带头人。同时大学除课堂教学之外,还经常举办各种形式的学术报告、学术讲座、学术研讨会。
第四,学生学习的管理方式不同。中学的学生管理主要以教师为主,管理方式是班主任制,学生的各种活动大部分都是班主任亲自组织和参加。而大学则主要转向自己管理自己,管理方式是辅导员制,学生的大部分活动主要由团组织和学生会自己组织。
2.充分利用大学环境的有利条件。第一,努力调整自身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尽快适应大学新的学习环境。大学生初进大学校门时,往往用中学时形成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对待大学的学习生活,因而入学初期出现许多不适应的状况。埋怨课堂教学时数少,自习时间无所事事,教师要求预习而自己却不会预习,不会找重点,考试习惯于死记硬背。因此一年级大学生应该尽快熟悉和了解大学学习生活的特点,努力调整自己的学习心理、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尽最大努力缩短这种不适应期。
第二,努力增强学习的主体性,变消极被动性学习为积极主动性学习。目前各类学校教育改革正处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时期。但应该承认,目前在校大学生中学阶段大多受的是应试教育。应试教育的重要弊端之一是学生的学习处在“要我学”的消极被动状态。这种习惯和状态带入到大学中,是造成不适应大学学习环境和不能很好利用这种环境的根本原因之一。因此,真正适应大学学习环境应该是而且必须是能够很好地最大限度地利用大学学习环境。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变消极被动性的学习方式为“我要学”的积极主动性的学习方式。
第三,要充分利用大学的教学方式的显著特征,在培养自身的基本素质、基础能力和专业能力上多下功夫。教学的直接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传授知识,二是培养能力。传授知识是培养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培养能力则是传授知识的最终目的。大学教学方式的特点较好地体现了教学的这两个目的及其关系。教师把这一指导思想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之中。
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但在此基础上,高校大学生还应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使之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相适应,为其创造有利的内部条件。
三、大学生学习方法的养成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1.大学生的学习方法。预习是在校学生学习的第一个程序。它在整个在校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是为下一程序的课堂学习做准备工作。二是可以变学习中的被动情况逐步为主动状态。三是有助于培养自学能力,为毕业之后的学习打下一个较好的基础。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课,也是在校学生最重要的一个学习程序。大学生和中小学生相比,听课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比重应该说有所下降,但它仍然是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中心环节。课堂的听课效率、效果直接影响着整个学习的效率、效果。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和正确的听课方法听课的学生就能够最大限度地吸取教师的讲课内容,达到最佳的听课效果。
复习同样是在校学生全面掌握知识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第一,一定要明确复习的目的是在原有知识学习基础上再提高的过程,要克服单纯为考试而复习的心理。第二,一定要抓住众多知识点的总纲,以总纲为指导思想去复习每一个知识点。第三,对基本的概念、原理一定要牢牢记住,但反对把复习归结为只是单纯的死记硬背。第四,复习中一定要有计划、有步骤。心中要有数,按照先后顺序一步一步来。第五,复习中一定要有自主性,不要盲目跟着教师或同学跑。第六,复习中要正确处理好教材、笔记、参考书、习题集、复习题库等之间的关系。
另外,大学生实验课学习也需要注意掌握一定的方法。首先,需要做好实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包括两项内容:一是思想准备工作,如复习与实验课有关的课堂讲授的书本理论知识,阅读有关教材和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目的、要求、步骤、方法,有的实验课还要求写出实验方案。二是物质准备工作。如按照实验方案中所提出的有关设备、原料及用量。其次,严格执行实验的各项具体的操作程序,具体实验过程可以分为两个步骤:一是“想象”实验。即正式开始实验之前,先在大脑中回忆一遍教师多次反复强调的实验课的基本的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二是实际实验。即按照实验方案中确定的实验程序、步骤进行有序的、准确的、具体的实际操作。最后,不仅需要认真观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还需要对实验过程及其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实验结束之后,要对实验过程及其结果进行认真的分析、讨论和总结。一是把实验过程中所测量的各种数值进行整理、计算,根据教学的要求制成图表或曲线。二是与理论进行比较,对各种出现的现象结合所学的书本理论知识给予科学的说明和解释。三是将实验过程、结果、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认识、推理过程等按照教学要求写成实验报告。
2.大学生自觉创新能力的培养。第一,树立创新意识和创新志向。要具有创新能力就首先必须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志向。创新意识和创新志向与在校大学生的远大的人生志向和高层次的学习价值观有直接的联系。因此,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改造,努力把自身的学习同国家、民族的未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紧密联系起来,并以这种远大志向、理想为学习的动力和指导思想,不断激励自己,在日常学习、工作中努力朝着创新的目标和方向发展。
第二,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创造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能离开现实具体的学习活动。因此就必须正确认识重复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的辩证关系,以创造性学习为目标,立足于重复性学习,立足于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实际上是人才所有能力的综合和集中反映,没有最基本的能力如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等,也不可能有创新能力。
第三,重视以独立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方法为主要内容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性学习和创造性实践能否最终实现还要依赖于科学的思维方法特别是求新、求异的独立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方法。因为在实现创造性学习和创造性实践的过程中,必须对原有的大量知识、事实及各种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综合、比较、想象,进行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等思维的加工和制作。
第四,在学习的具体内容和具体环节上有意识地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创造性和创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和发展起来,它必须从日常工作、学习中的具体内容、具体环节入手,一点一点逐步形成和培养。因此,在学习每一个具体知识时,在弄清知识原有的含义和内容后,要开动脑筋、扩展思路、努力探求新思路、新方法、新见解。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方法工作的研究是高校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直接关系到能否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新形势下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工作面临着许多挑战,学习方法的改进困难重重,但只要能坚持认真研究新情况、新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创新工作思路与方法,就能够把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并且能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和提高。
[参考文献]
大学生是一个较特殊的群体,社会对大学生寄托了很高的期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如何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但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明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心理问题日益成为影响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因素。如何根据当前现实情况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我们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1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1.1 存在问题的人数较多
根据2014年在我校进行的新生心理健康普查结果,存在明显心理困扰需要进行干预的学生有4.5%,如果按照我校在校生近12000人来计算,则需要我们进行心理干预的群体就是540人,此外还有近0.7%的中度以上的问题者。
1.2 存在的问题比较集中
1.2.1学业问题
学业问题指大学生在学业方面的困扰,主要表现在:学习方法不适应,学习压力大,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成绩不理想,这些都会造成学生学习信心不足或丧失、厌学心理、自我评价不当、考试失常、情绪失控。情况严重的还影响学习、生活,甚至发展成为心理障碍或疾病。
1.2.2情感问题
亲情、友情、爱情是大学生情感问题的三个重要方面,常见问题有亲情淡漠、友情尺度把握不准确、爱情观迷失等,如何处理情感迷茫、不正确的恋爱观以及爱情与学业的关系,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问题。
1.2.3人际问题
人际问题是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问题。大学生之间的交往是多种多样的,有交往对象的不同,如同学交往、师生交往、同性朋友交往、异性朋友交往等,也有交往程度的不同。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日程中,常见的不良的心理有:自卑、害羞、嫉妒等,这些问题会带来人际关系不适应、人际状况不佳、社交困难、自我封闭等表现。人际交往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交际困难的大学生比交际良好者心理健康状况差,且存在着较多的精神症状。
1.2.4 适应问题
大学生的生活适应问题表现为生活自理能力弱,挫折承受力差。
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义
2.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
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心理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
2.2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
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2.3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可靠途径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二者的协调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激发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帮助主体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3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法探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应该是激发大学生的心理潜能,防治心理疾病,维护心理健康,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它的的重点应该放在面对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上,同时关注有心理障碍及心理疾病人群的心理治疗、心理康复工作。针对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范围广但类型比较集中、心理健康教育任务重但是条件艰难的现状,只有扩大教育的覆盖面,并调动学生、教师积极参与才能更好地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3.1 多途径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通过课堂、报纸、网络的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健康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应该面对一年级学生开设独立的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全面系统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传授时应注意①贴近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对大学生中存在的典型问题要给予针对性的引导;②课程的重点应放在指导学生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上;③课堂教学的形式应该是多样的,学生的讨论、心理训练、心理游戏、角色扮演等形式会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所学知识;④对于课堂上发现的问题要跟踪辅导。
编印心理健康教育报纸、刊物,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宣传栏,这些宣传形式丰富了心理健康知识普及的途径。报纸、刊物、网络、宣传栏具有时效性、趣味性、针对性、延续性等优势,可以作为课堂教育形式的有效补充。
3.2 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覆盖面
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应该是全体大学生要利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覆盖面。必修课增强广泛性,讲座、团体咨询具有针对性,这些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3.3 多层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针对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少,大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多的特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当调动各院系领导、班主任、学生积极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来,形成层层参与、信息畅通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