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02 21:07:0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统计培训总结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义安矿业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现采用江苏三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KJ70X系统,该系统自2005年投入使用,期间系统型号升级变化多次分别为KJ70N-KJ70-KJ770-KJ70X,现系统装备监测传输分站40台,各类传感器326个,在矿井的安全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监控系统安装较早,系统的监控模块、软硬件功能等方面已不能满足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升级改造技术方案》(煤安监函〔2016〕5号)的要求,为确保监控系统稳定运行,矿井安全生产,我矿按照最新国家标准对KJ70N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进行升级改造,来提高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各项性能,因为系统改造后信号传输采用485信号进行传输,老传感器不能使用将面临淘汰,为加大增收节支工作力度,通风科在2月20日-22日期间对通风队监测维修室4位人员进行了技术培训,培训后技术水平明显增加,维修人员对部分老设备进行了改造,使之能够再次利用投入生产。
二、培训效果分析
培训后,人员进一步掌握新系统、新设备的熟悉程度,提高了老设备改造的技术水平,培训人员主要在以下认识方面有所提升:
1、认识到新系统抗干扰能力明显增强。升级改造后我矿安全监控系统抵抗井下水气、矿尘、有毒有害气体等干扰的能力显著提高,且不受外部设备开停瞬间的电磁干扰,较好解决了系统运行不稳定等问题。
2、认识到新系统架构进行了“简化”。由于使用架构更简单的系统,改造升级成KJ70X监控系统后层级减少,一条线路由原来只能连接一个传感器升级成可串接多个传感器。
3、认识到监控系统智能化水平全面提升。KJ70X监控系统具备快速定位故障地点功能,可定期对设备数据库、通信模块、日常工作状态进行自我诊断,发现问题能够及时报警。
4、认识到新系统技术性能提升了一个新层次。监控系统巡检周期不超过10s、最大供电距离、异地断电时间、后备电源供电能力等主要性能有了大幅提升。
5、认识到新系统使用维护更加方便快捷。KJ70X监控系统的自我诊断、联动联控等功能提升,极大方便了井下设备的安装使用;(GJG100J)型激光传感器、KDG1140(A) 型远程断电仪等设备的使用,大大减少了工作量,节约了管理维护成本。
6、加强了个人维修水平,提高了整体技术能力。
三、“增收节支”效益分析
通风科通过开展监测监控技术培训,加强通风队维修室维修人员技术学习,提高了监测监控系统方面的技术水平,培训后在通风科的督促下,通风队监测维修室通过升级改造淘汰的老传感器,使之能够继续在KJ70x新系统中继续使用,达到增收节支的目的。其中改造氧气传感器4台(编号:1706213/1706042/1706193/1706200),甲烷传感器1台(编号:1707019), 温度传感器5台(编号:A1706175/A1706176/A1706187/A1706177/A1706186),合计共10台,增收节支节约资金21794.85元。
附:增收节支项目汇总表
通风科
2019年2月23日
增收节支项目汇总表
填报单位:
通风科
单位:元
日期:2019年2月
序号
项目名称或
物资名称
项目描述
(或型号)
单位
数量
增收 金额
节支金额
合计
备注
1
氧气传感器
2019年2月份升级改造2017年旧氧气传感器支持环网S485信号传输。
(编号:1706213/1706042/1706193/1706200)
台
4
11282
11282.04
11282
每台单价:
2820.51
2
甲烷传感器
2019年2月份升级改造2017年旧甲烷传感器支持环网S485信号传输。(编号:1707019)
台
1
2393
2393.16
2393
每台单价:
2393.16
3
温度传感器
2019年2月份升级改造2017年旧温度传感器支持环网S485信号传输。
(编号:A1706175/A1706176/A1706187/A1706177/A1706186)
台
5
8120
8119.65
8120
每台单价 :
1623.93
合计
21795
21794.85
21795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军官的军事训练是提高军官自身素质和综合军事能力、加强军官队伍建设的主要途径,军官的在职训练与通过院校系统培训是其中两个基本途径,二者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补充。军官军事训练诸要素中,军事训练内容是核心要素,在军官在职训练和院校系统培训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作用。因此,科学、合理区分军官在职训练和院校系统培训内容,是推动军官在职训练与院校系统培训有机衔接、持续有效提高军官能力素质的有力抓手。
一、军官在职训练与院校系统训练内容体系
(一)总装院校系统培训内容体系整体构架
军队院校教育是军队根据军队建设和战争发展需要,依托专门教育机构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地促进受教育者德、智、军、体全面发展,以培养适应军队建设和战争发展需要的军事人才的实践活动。军队院校是军事人才培养的主渠道。总装所属军队任职教育院校主要面向全军培养装备指挥技术人才、工程装备、车辆装备保障士官人才,面向总装培养科研试验与航天指挥技术人才、航天发射测控与科研试验士官人才,承担全军装甲机械化部队生长干部任职培训、现职干部任职培(轮)训和士官培训任务、全军军械专业士官培训任务。总的来看,总装院校面向军官的训练主要表现为开展多种形式、多种层次、多种类型的任职教育,不断提高在职军官的理论水平和岗位任职能力。
总装军官院校系统培训主要分为任职培训和任职轮训。任职培训内容体系主要由任职基础、任职岗位、任职拓展三种类型的军事知识和作战技能构成。任职基础方面,主要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师旅团政治工作、联合作战基本理论、部队管理、现代装备技术、指挥信息系统运用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任职岗位方面,主要包括学科专业理论基础、部队工作、作战指挥、专业知识综合运用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任职拓展方面,主要包括时事政治、专题讲座、知识拓展等方面的知识。任职轮训内容体系主要由基础、业务、拓展三种类型的军事知识和作战技能构成。基础方面,主要包括岗位任职基础理论等方面的知识。业务方面,主要包括任职岗位工作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拓展方面,主要包括时事政治、专题讲座、知识拓展等方面的知识。
(二)总装所属部队训练内容体系整体构架
总装部队军事训练内容体系主要包括军事共同训练内容、专业技术训练内容和继续教育内容三大内容体系。其中,军事共同训练体系,主要包括入伍训练内容和日常养成训练内容等到专业技术训练内容体系,主要包括岗位职务达标训练内容、一专多能换岗训练内容、科技研究提高性训练内容和方案预案演练内容等;继续教育体系,主要包括经常性培训内容、任职前培训内容、军事高科技知识学习内容等。
(三)总装院校系统培训内容与部队训练内容的区别与联系
通过对院校系统培训内容体系和部队训练内容体系的分析可以看出,总装院校系统培训体系和部队训练内容体系二者之间内容上是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
一是院校系统培训内容具有理论性、系统性、扩展性。院校系统培训内容是以学科专业作为基础和依托、以学科建设为牵引进行建设的,课程建设也是依托学科建设来开展。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依据军官培养目标模型以及不同类型层次军官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对课程设置进行整体规划和系统设置,使院校系统培训内容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系统性和扩展性。
二是部队训练内容具有操作性、实践性、针对性。部队训练训练对象有明确的岗位需要,指向性鲜明,部队训练就是以岗位需求为牵引,以快速胜任岗位所必备的专业知识、操作能力为基本要求,培刚岗位人员的上岗操作能力。训练周期短、以实践优先为显著特征,注重应用能力和实践发展能力的提高,针对性强。
二、院校系统培训内容与部队在职训练内容有机衔接
(一)区分基础培训内容与提高训练内容,做到充分凝合
从训练内容层次看,院校系统培训相对部队在职训练来说,其培训内容更多地属于基础性和扩展性的内容,比较注重任职前、轮训人员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潜在能力素质的养成,如装备保障指挥基本理论、基本方法、部队管理基本理论等培训内容。而部队在职训练围绕科研试验任务开展,需要较强的完成试验任务的业务技能和科研攻关能力,训练内容则主要围绕提高人员业务能力的提高而设,如具体装备试验指挥组织、试验装备的保障、针对装备试验进行的科研创新研究等训练内容。构建内容体系时,应充分考虑针对不同类别层次的军官,合理设置院校系统培训基础性内容和部队在职训练提高性内容的互补性,把二者充分凝合为一体,形成院校系统培训以基础性内容为主体、部队在职训练以提高性内容为主体的军官培训内容体系。
(二)区分普适性内容与针对性内容,做到点线面相吻合
从训练内容的覆盖范围看,院校系统培训以共性和普适性内容为主体,而部队在职训练以针对性和指向性训练内容为主体。考虑到院校参加培训的学员通常来自不同单位、不同系统,培训内容设置时要考虑共性与普适性,其培训内容是一个层面,不同层次的军官,培训内容具有不同的层面;而部队训练主要是围绕不同的专业方向开展在岗训练,其训练内容有明确的指向性和针对性,不同专业或方向的训练内容形成一条有向线,而岗位需求构成了训练内容的关键点,形成以点带线的结构。如针对装备保障指挥中级指挥人员院校系统培训,不同专业方向都设置装备试验指挥培训内容,而部队在职训练则是针对具体的专业方向或试验系统确定指挥训练内容。在构建军官培训内容体系时,应充分考虑把二者有机结合,通过对点线训练内容的拓展,形成院校系统培训内容的层面,从而使军官培训内容的点线面相吻合。
(三)区分研究性内容与实践性内容,做到有机结合
从训练内容的形成规律看,院校在理论研究方面具有相对优势,其培训内容通常是对部队实践活动发展的高度总结与提炼,有着较强的抽象性与理论性,对部队实践活动具有一定指导性。而部队在职训练内容则是具体实践活动的梳理与归纳,如装备操作规程、试验指挥流程等,是对相应实践活动的梳理,它们是理论研究的基础,对理论研究起着支撑作用。院校系统培训内容如果脱离了部队实践支撑,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而部队在职训练如果摒弃理论指导,就会失去明确的指导。因此,构建内容体系时,要把院校理论研究性的培训内容与部队实践性训练内容有机结合。
(四)区分综合性培训内容与专业性训练内容,做到紧密辏合
从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看,院校教育在实施军官培训时,更侧重培训内容的综合性与系统性,突出培训人员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部队在职训练内容通常以科研试验任务专业岗位需求为指向,突出专业能力培养。构建内容体系时,把院校系统培训内容辏合于以任务岗位需求的轴向上,形成以任务需求为中心、以专业训练内容为辐向、以院校培训内容为辐面的内容体系。
(五)区分前瞻性培训内容与现实性训练内容,做到深度耦合
部队在职训练内容通常是以任务现实需求为基础进行规划,以满足完成当前任务实际为目标,如针对任务开展的针对性训练、方案预案演练等;院校系统培训通常是在对现实需求进行创新研究的基础上,形成具有一定超前性的培训内容,如针对中级指挥培训学员开设的综合演练课程。构建内容体系时,应对前瞻性培训内容与现实性训练内容进行深度耦合,保持内容体系的整体性和连贯性。
(六)合理区分个体训练内容与部队整体训练内容,做到关键内容契合
8月24日至8月26日,我有幸参加了山西省统计局举办的2015年第1期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统计业务培训班的学习。来自全省煤炭系统的统计人员共196人参加了培训,国家统计局能源司司长文兼武出席了开班仪式并讲话。
本次培训班准备充分,培训课程针对性强,授课专家规格高,除了省统计局的专家,还有相关统计行业的专家,讲授的内容都是授课专家自己的研究成果,在该行业处于领先水平,课程安排紧凑、内容丰富,让所有参训学员受益匪浅,本次参训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提高了思想认识
从事统计工作多年,觉得统计数据水分多,工作压力大,感到从事统计工作很困惑、很痛苦,有时产生抵触情绪。通过各专家系统的讲解,使我豁然开朗,明白了统计数据并不像财务数字那样精确,只要方向对、趋势正确就行;统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只有认真学习,掌握了较为全面的统计专业知识,提高统计分析能力,才能做好统计工作,才能为领导提供决策参考。
二、强化了统计理论知识
此次培训组织严密,学习扎实,在培训老师的精心设计与合理安排下,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系统学习了《统计基础知识》、《能源统计基础知识与主要内容》、《煤炭企业能源统计》、《节能指标评价》、《能源统计分析》等内容,此次学习不仅增强了自己的统计理论基础,而且明白了数据是统计分析的眼睛,分析是统计数据经过深加工的最终产品,统计分析起到参谋和预警作用。
三、提供了互相交流平台
培训除了学习书本知识,同时也增进了同行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机会。通过此次学习我认为在统计工作中要做到坚定信念爱岗敬业、抓实统计基础,搭建管理平台、吃透文件准确业务处理、加强综合素质培养、努力提升工作协调能力、挖掘数据资源,为领导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开拓视野重视统计调研分析、善于思考总结,做企业管理的多面手。
四、指明了工作方向
作为文体,计划是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对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活动作出预想、设计、安排的一类文书。
不论是日常工作还是专项工作,要想得以顺利完成,必须前有计划、后有总结。计划能够建立起正常的工作秩序,明确工作的目标,是领导指导、检查,群众监督、审察工作成绩的依据。计划也是一段时间过后本单位总结工作时的基本标准,计划完成或超额完成,说明工作成绩是突出的;相反没有完成工作计划,除非不可抗拒因素外,则说明工作存在严重问题。
计划是一类文体的总称,在实践中,又有许多不同的具体名称,如:“安排”、“要点”、“设想”、“方案”、规划”、“打算”等。
2.计划的特点
(1)预见性
计划最明显的特点就是预见性。计划不是对已经形成的事实和状况的描述,而是在行动之前对行动的任务、目标、方法、措施所作出的预见性确认。但这种预想不是盲目的、空想的,而是以上级部门的规定和指示为指导,以本单位的实际条件为基础,以过去的成绩和问题为依据,对今后的发展趋势作出科学预测之后作出的。可以说,预见是否准确,决定了计划写作的成败。
(2)针对性
计划总是针对具体的工作制定的。计划的内容,一是要根据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上级部门的工作安排和指示精神而确定,二是要针对本单位的工作任务、主客观条件和相应能力而确定。总之,从实际出发制定出来的计划,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计划。
(3)可行性
一份计划是否具有可行性,也是衡量其成功失败的一个标准。可行性是和预见性、针对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预见准确、针对性强的计划,在现实中才真正可行。如果目标定得过高、措施无力实施,这个计划就是空中楼阁;反过来说,目标定得过低,措施方法都没有创见性,实现虽然很容易,并不能因而取得有价值的成就,那也算不上有可行性。
(4)约束性
计划一经通过、批准或认定,在其所指向的范围内就具有了约束作用,在这一范围内无论是集体还是个人都必须按计划的内容开展工作和活动,不得违背和拖延。
3.计划的基本类型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计划可分为多种类型。
按其所指向的工作、活动的领域来分,可分为工作计划、学习计划、生产计划、教学计划、销售计划、采购计划、分配计划、财务计划等等。
按适用范围的大小不同,可分为国家计划、地区计划、单位计划、班组计划等等。
按适用时间的长短不同,可分为长期计划、中期计划、短期计划三类,具体还可以称为十年计划、五年计划、年度计划、季度计划、月份计划等。
按指挥性的强弱不同,可分为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
按涉及面大小的不同,可分为综合性计划、专题性计划。
(二)计划的写法
1.计划的标题
计划的标题的常规写法是由单位名称、适用时间、指向事务、文种四个要素组成的。如《××建筑工程安装公司20__年工作计划》、《××大学××学院20__~20__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除常规写法外,还有一些变通的写法。变通一方面表现在要素的省略上,一方面表现的文体名称的变化上。
先说要素的省略。有些计划,省略单位名称,由适用时间、指向事务和文种组成,如《1999年度全民义务植树造林工作计划》。有的计划,省略适用时间,这在专题计划中较常见,如《××大学第二期教师安居工程工作计划》。有的计划,省略单位名称和适用时间两个要素,由指向事务和文种组成,如《科研工作计划》。也有只用文种做
标题的,不过这种写法因太不正规不值得提倡。省略要素时要注意,越是基层单位的计划,省略要素的情况越普遍,因为涉及范围小,有些要素不说大家也明白。越是大单位的正规计划,要素越不可省略。 再说文种名称的变化。由于每一份计划所强调的重心各有侧重,其指挥性、约束性的强弱程度也有较大不同,计划不一定都用本名做标题,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要变换名称,如《××大学党委宣传部1999年度工作要点》、《党委中心学习组1999年理论学习安排》。
2.计划的正文
(1)前言
前言是计划的开头部分,简明扼要表达出制定计划的背景、根据、目的、意义、指导思想等,一般一两个自然段即可。如《深圳市20__年改革计划》的前言:
20__年是新世纪的第一年,也是我市实施“十五”计划的第一年。根据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和总书记在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2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深圳市第三次党代会的部署,我市20__年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是:以“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统揽全局,按照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综合配套、规范完善的要求,加大体制创新的力度,重点抓好国有企业改革、政府审批制度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几项重大改革,大力推进科技体制、财政体制、中介组织、信息管理和文化体制等方面的配套改革,进一步完善我市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通过改革,增强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前言有时可以更短小一些,如:
根据省委和县委工作会议精神和会议上具体部署意见,结合我县粮食工作实际情况,为全面完成20××年粮食工作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如下:
前言的详略长短,要根据工作的重要程度、内容的多少来确定,总体上以精练简洁为原则。
(2)主体
主体部分要一一列出准备开展的工作、任务,并提出步骤、方法、措施、要求。这是计划最重要的内容,也是篇幅最大的一部分。通常主体部分由于内容繁多,需要分层、分条撰写。常见的结构形式为:用“一、二、三……”的序码分层次,用“(一)、(二)、(三)……”加“1.2.3.……”的序码分条款。具体如何分层递进,依内容的多少及其内在的逻辑性而定,可参考后附例文。
(3)结尾
结尾可以用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展望前景、明确执行要求等,也可以在条款之后就结束全文,不写专门的结尾部分。
计划在结尾之后,还要署明单位名称和制定计划的具体时间,如果以文件的形式下发,还要加盖公章。
【例 文】
20__年统计人员持证上岗工作计划安排
为提高统计队伍的整体素质,根据《统计人员持证上岗暂行规定》及其实施办法的要求,20__年,各级统计部门要继续深入开展统计人员持证上岗培训和考试工作。要按照“完善制度、依法检查、强化管理、提高质量、稳定和扩大规模”的总体要求,认真总结经验,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做好统计人员持证上岗工作。
一、培训对象
现在统计岗位上工作的专职或兼职从事统计工作的人员中,不具备中专以上统计专业学历、未取得统计员(初级)以上技术资格又未参加过统计上岗培训的人员。
二、培训内容
统计上岗培训开设:
1.统计法
2.统计基础知识和统计实务
3.地方统计法规
总学时为120学时。
凡参加国家统计局组织的统计“三五”普法培训,并取得国家统计局政策法规司颁发的《结业证书》者,统计上岗培训考试中可免试《统计法基础知识》课程。
统计上岗培训采取业余自学为主与集中面授辅导(每周占用工作时间三个半天)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三、培训教材
按规定,全国统一使用由国家统计局统计教育中心编写的《统计法》和《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两本教材和教学大纲,以及相关的培训辅导材料。地方统计法规培训教材,广东省地方统计法规由广东省统计局政策法规处编写,深圳经济特区统计法规由深圳市统计信息局法规处编写。
四、统计上岗培训的组织实施
统计人员上岗培训工作,由市统计信息局统一部署,组织实施。为了使《暂行规定》能按时实施,上岗培训纳入制度化、经常化的轨道,上岗培训工作分下列三个阶段进行。
1.组织发动阶段。各级统计部门要进一步认识开展统计持证上岗工作对提高统计人员素质,稳定统计队伍,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重要意义。因此,各级统计部门要在认真调查研究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加大宣传力度,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各级统计部门要首先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大力宣传《统计人员持证上岗暂行规定》及其实施办法,使统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深入到基层,使各级领导和统计人员普遍认识、了解统计人员持证上岗的重要意义和内容,强化依法开展统计工作的意识。
其次,各级统
计教育部门要与统计法规部门密切配合,共同抓好统计人员上岗培训工作。在今年的全国统计执法大检查中,要把各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贯彻执行统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的工作情况作为检查的一项重要内容,特别是对一些重点行业和重点单位,要加强督促和检查。 再次,各级统计部门要充分发挥各级业务主管部门和统计教育培训组织网络的作用,广泛开展宣传工作,要认真做好统计人员持证上岗培训生源的组织、学员的报名及编班工作。要根据实际情况和不同行业特点,统筹兼顾,安排好培训班次和培训时间,确保统计人员持证上岗培训工作有序地进行。
宣传发动和组织报名工作于5月31日以前完成。
2. 报名培训阶段。20__年4月27日─5月31日为报名阶段,20__年6月起至8月份期间开展统计人员持证上岗培训的教学工作。
(1)凡符合参加统计上岗培训要求的人员,应填写《统计上岗证书申请表》,并提交大一寸彩色正面近照两张。
(2)收费标准:三科学费400元;教材费、资料费90元;报名费10元,合共500元。
(3)由各区统计部门组织辖区内单位报名,汇总后上报市统计信息局培训中心。
各区报名地点 联系电话 联系人:
福田区:福田区政府大楼计统科 2718333-407 李 军
罗湖区:罗湖区管理中心大厦1810室 5400715
曾建斌
南山区:南山区政府大楼计统科 6569003 严晓辉
宝安区:宝安区政府二楼204室 7783152
张敏敬
龙岗区:龙岗区政府大楼1305室 8904285
彭亚林
盐田区:盐田区委大楼626室 5361613
谢彦洪
市统计信息培训中心: 2101248、2102333-1032
办公地址:同心路1号统计信息局b座二楼培训部
3.考试、发证阶段。
统计人员持证上岗培训结束后,按照国家统计局教育中心的统一安排组织考试。考试由国家统计局统一命题(统计法的地方统计法规部分占30分,其中广东省地方统计法规占15%,深圳经济特区统计法规占15%,由省统计局法规处与深圳市统计信息局法规处共同命题),根据各地要求,并请示国家统计局教育中心有关部门同意,今年我省统计人员持证上岗培训考试安排如下:
按全国统一的考试时间,在9月15日进行,具体安排是:
上午:8:30~11:00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
下午:2:30~5:00统计法基础知识(含地方法规)。
考场设在区(镇)一级。
全市统计人员上岗培训的考试、阅卷和成绩登记造册由市统计信息培训中心和法规处共同负责组织。
统计人员参加上岗培训,经考试成绩合格,并经审核符合发证规定的其他条件者,由市统计信息局统一颁发经省统计局核审的全国统一式样和内容的统计上岗证书。
五、统计上岗培训的教学安排
1.市统计信息局培训中心统一制定教学计划,分期分批进行。每期上岗培训安排在四周内完成。
2.由培训中心统一安排教师到各教学点上课。
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入职的新护士120名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培训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各60名。120名新护士中,女性102名、男性18名;年龄区间在18-33岁,年龄区间在(25.5±7.5)岁。两组护士性别、年龄等资料对比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A组护士采用常规培训方法,B组护士采用品管圈联合常规培训方法。即常规培训方法为:入职1个月内,由专业教师开展授课示教,余下时间以护士自主学习和练习为主,经教师疑问辅导的方式实施系统考核,判断护士最终培训效果。品管圈培训则以品管圈培训小组创建为导向,由1名专职教师、5名示范教师构成;通过对培训时间的科学拟定,创建新护士入职培训手册,以每人1本为基准,制定护士培训管理体系;培训前,经示范教师摸底考试的方式,对新护士考试问题、注意事项予以分析总结,且借助专职教师理论讲解的层面,提出改进意见,以此拟定最佳新护士培训方案,待培训结束后开展考核评审工作[2-3]。1.3观察指标。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两组护士培训满意度、平均成绩予以评定,其中培训满意包含课堂表现、课后完成情况等;平均成绩是以培训前后成绩平均值为准,共为100分,分数越高证明护士培训效果越佳。1.4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本研究数据加以分析,其中培训满意度作为计数资料,选用“n/%”表示,组间数据采用χ2检验;平均成绩作为计量资料,选用“χ珋±s”表示,组间数据采用t检验。P<0.05时,证明数据对比中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A组护士培训满意度为71.67%、平均成绩为(78.36±9.41)分;B组护士培训满意度为96.67%、平均成绩为(92.59±8.52)分。即两组护士培训满意度、平均成绩对比中,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品管圈(始于1950年Deming教授统计方法课程、1954年Juran教授质量管理课程)作为新护士培训中常见手段,以相近、相同和互补的特点,将工作场所相似的人员构成团体,以团体理论为参照,促进患者护理技能的提升,用以改善护理环节常见问题。常规培训方法的开展,往往以护理流程的阐述为导向,难以融合理论、实践等多环节培训模式。但是,联合品管圈培训方法,则可通过新护士操作要点、注意事项全面培训的手段,将新护士培训工作的重要性落实于实处[4]。按照本文研究结果,品管圈联合常规培训方法在新护士培训中的应用,可将新护士培训满意度提升至96.67%,平均成绩提升至(92.59±8.52)分。而在单纯常规培训中,新护士培训满意度和平均成绩仅为74.67%、(78.36±9.41)分。即两组护士各数据间对比中,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品管圈联合常规培方法在新护士培训工作中,能够显著提升护士培训满意度和平均成绩,培训效果尤为理想。
参考文献
[1]杨亚娟.脑梗死患者实施品管圈联合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55):10971-10971.
[2]杜杏利,詹雪,吴明珑,等.品管圈活动在骨科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实践[J].护理学杂志,2013,28(18):73-75.
加强终端促销管理,就是要重点抓好以下五个部分的管理工作:
建立终端促销管理体系; 促销员的招聘与培训; 促销员的出勤与考勤;促销员的日常管理; 激励促销员,达成目标。
为了更好地让消费者了解产品,并最终达成购买,最好在终端设立促销导购员,这有利于传播产品品牌、扩大产品的功效宣传、扩大产品在终端的销量、强化与终端各类人员的联系,并阻止假冒品进场销售以及对竞品的实现卡脖子行为。
建立终端促销管理体系
终端促销工作由各销售机构主管直接管理,由基层终端促销主管业务员具体负责,他的主要工作就是:
负责按照营销部的旨意,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各区域具体执行细则;负责终端促销点的选择和促销计划的制定;负责招聘和培训促销导购员;对促销点进行督导、考核,并进行销量统计;负责组织召开周工作总结培训例会,并总结、上报各类材料;负责组织召开月工作总结培训例会,并总结、上报各类材料;负责对促销员销量的核查、考勤的统计和工资奖金提成提供原始数据,并对促销员的工作进行评估,提出奖惩;负责每周上报销量表和例会记录。定期及时上报《促销员工作安排表》或变更情况报告。
促销员的招聘与培训
被聘用的促销员要填写促销员申请表,促销员最好是女性,20―50岁间,以30―40岁为最佳。要求性格开朗、言谈容貌可亲可信、身体健康、面色好,最好是有食品和保健品促销经验者。文化程度不必太高,初中以上即可,当然,有医学经验为佳。
要招到好的促销员,可经常到保健品终端去考察,如发现其他产品较优秀促销员,经交流合格后,即可将其挖来。
对促销员的培训可循环进行:如公司介绍、产品知识讲座――产品知识、推销技巧问答--问题讨论,然后再讲座--问答--讨论--演习--考试,经考核合格者,才可上岗。否则要补考,直到合格为止。培训时间安排半周或一周全部结束。
另外,每周定期组织例会,让促销员相互交流经验、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每月还要定期总结工作,并进行新一轮的考试、培训,提高专业技能。对新招来的促销员,一定要传帮带,帮助其快速成长。对于每位终端促销导购员,必须考核合格才能上岗。
促销员培训主要分为产品部分和技巧部分。
产品知识培训。以“产品手册”为主,增加部分相关医学营养知识,明确产品主要功效、次要功效等相关医学知识,了解当地主要竞争产品的优点和劣势,明确消费者选择自己或其它品牌的原因。产品知识将成为以后每次考试的主要内容。
促销技巧培训。促销技巧包括如何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如何与消费者达成共识并宣传产品、如何促成销售、如何待人接物等。在每月的工作总结会上,应以促销技巧为主要内容,强化训练。
促销员的出勤与考勤
出勤。各营销机构可根据当地的作息习惯,并根据各商场、超市、药房的具体情况进行安排。应尽量安排在人流高峰时间出勤,其中周末每天出勤不得低于10小时/日,但总出勤时数不得低于45小时/周,休息和例会时间均安排在周一或周二进行。一般每促销点只须安排一个促销员即可,如遇特殊情况,可根据商场、超市、药房的要求安排两人轮流倒班。
促销员的日常管理
日报表制度。促销员每日必须填写日报表,每周定时上交主管,每日下班后给主管打电话汇报当日销量及突况。促销主管要根据电话认真填写《终端促销月报表》,并于每周、每月工作总结会后上报上级营销部们。
“终端促销日报表”是终端考勤的重要依据,促销员每日需认真填写,每周上交营销机构存档。同时,促销员必须建立消费者资料卡,将服用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联系电话、购买数量、服用目的等一一作记录。基层营销机构要定期进行电话访问,对于新消费者三天后就要进行电话访问,老消费者也要一个月访问一次,并建立长期的消费者档案,便于追踪调查访谈。
周例会制度。每周二上午8:30---12:00为周例会时间。会议由促销主管主持,会议结束后促销主管应及时地把周销量统计表及周例会纪要上报上级营销部门。
周例会内容主要分为:收集日报表归档,统计周销量并汇总;进行周工作总结,交流经验;调整培训内容,明确下阶段的考试内容。
定期做好月总结,开表彰会。工作总结表彰会可以安排在下月的第一个周二,主要议题为:上周工作例会、上月工作总结、评先表彰、发放工资奖金与培训考试。针对销量排名落后的、考试不合格的,将其工资下浮一定的比例或者论次扣罚奖金,并根据其工作表现决定是否留用,连续三次销量排名倒数第一者可以开除。
会议结束后,促销主管应将促销人员工作安排表、促销员月考勤表、促销员工资发放表(本人签名)、促销员月销量统计表、月工作总结报告以及有关材料上报营销部门。
激励促销员,达成目标
激励方法可通过调整薪资来实行。将薪资分为基本工资、补助、奖金、提成与罚金五个部分,按照多劳多得的政策,进行酬劳分配,提高促销员的积极性,努力达成销售目标。
基本工资、补助由各营销机构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决定是否给予误餐补助。
奖金根据该促销点原来无促销时月走货量来确定其基本销量,可以上浮10%--20%,但应注意淡旺季基本量的差异(节日期间基本量应是平常的3倍左右),但每个促销点的基本销量要设定基数,应以当地实际销售情况计算。将该点的销量与基本量作比较,每月可以评出前几名贡献值较多的促销员,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奖励名额以总数的10%为标准。另还可综合评定优秀员工1-3人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
20*年投入产出调查是我国开展的第五次全国性投入产出专项调查。投入产出调查是编制投入产出表的重要基础。由于投入产出调查时间紧、任务重,技术和质量要求高,所需资料涉及生产、技术、财会、供销、统计等各个方面,因此,必须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市20*年投入产出调查工作自始至终是在局领导的直接组织下开展的。
1、建立机构,加强领导
为了做好*市20*年投入产出调查工作,首先必须建立组织措施的保证。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一部署并结合*市的实际情况,*市统计局成立了“第五次投入产出调查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局长兼任,成员包括核算处、办公室、法规处、设管处、工交处、投资处、贸经处、社科处、区县处、财务处、计算中心、网管中心和统计杂志社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同时,为便于日常工作的顺利进行,还建立了“投入产出调查联络员”制度,由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中具体负责投入产出调查工作的业务骨干组成。
2、下发文件,正式启动调查工作
根据国家三部门文件的精神,*市统计局会同市发改委、市经委和市财政局联合制定并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20*年本市投入产出调查工作的通知》,正式启动了20*年投入产出调查工作。文件对做好本市投入产出调查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要充分认识投入产出调查的重要意义;要加强对投入产出调查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要统筹安排调查计划,严格按照进度要求实施;要依法填报,认真把关,确保调查数据质量。
3、制定工作计划,严格按照时间接点完成各项工作
为保证*市投入产出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国家统计局20*年投入产出调查工作安排,结合*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市20*年投入产出工作计划,将投入产出工作分为调查准备、调查实施、编表和分析应用四个阶段。工作计划明确了各阶段的工作重点和局内各部门所承担的主要任务,各部门严格按照工作计划规定的任务及时间结点要求开展工作。
二、多管齐下,夯实数据质量
一方面,投入产出调查是对全社会生产经营单位的投入结构、使用结构、增加值构成等信息的重大综合性调查,是编制国家和地区投入产出表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认真做好投入产出调查,对进一步提高投入产出表的编制质量,提高政府对宏观经济的管理水平,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促进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投入产出调查时间紧、任务重、技术和质量要求高,调查涉及多个方面的资料,组织、协调难度较大,数据质量控制较为困难。为了把好投入产出调查数据质量关,夯实调查数据质量,*市采取了多管齐下的措施,全面控制数据质量。
㈠前期准备
1、认真学习国家方案,制定符合*实际的调查制度
《全国20*年投入产出调查方案》是投入产出调查的技术规程和操作规范,因此,我们在前期准备阶段狠抓业务知识的学习,要求有关人员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这次调查的总体要求,熟悉各专业的具体调查表、调查指标和调查方式,并提出在*市的具体贯彻办法。在此基础上,结合*的实际及各方面的需求,制发了分专业的《*市投入产出调查方案》。
2、认真做好选点工作
投入产出调查的选点工作是关系到投入产出调查数据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做好选点工作,我们首先研究了国家选点的数量要求、行业及规模分布,与有关业务处仔细核对了2006年的年报资料,结合企业的关停并转等情况适当进行了调整。同时,为了满足*市编表的需要,在国家调查点数量的基础上,量力而行的增加了部分调查点。最终选定2045家调查单位,其中工业企业1560家。
3、认真做好宣传工作
我国的投入产出调查每五年进行一次,20*年的调查则是第五次。因此,社会各界尤其是被调查单位对投入产出调查的知晓度不高。为了做好投入产出调查的宣传工作,*市不仅利用了平面媒体(《*统计》),而且还充分利用了网络载体(《*统计网》)进行宣传。宣传的内容涵盖了国家三部委的文件及*市四部门的文件,以及我们自编的投入产出调查小常识,包括:什么是投入产出调查?为什么要进行投入产出调查?哪些年份进行投入产出调查?企业如何配合做好投入产出调查?投入产出调查是政府与企业的双向服务等内容。
4、积极利用网络技术,为调查单位提供便利
近年来,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为统计调查创造了良好的技术条件,也为统计部门与被调查单位的相互沟通提供了便利。我们在《*统计网》(互联网)上开辟了“第五次投入产出调查”专栏,设置了文件通知、资源下载、工作动态、统计法规、小常识等栏目。在“资源下载”栏目中,提供了调查方案、培训讲义、报表等供被调查单位下载使用。据不完全统计,专栏开通后的浏览量已达3400余次。我们特别在“第五次投入产出调查”专栏中开设了“意见建议”栏目,提供给被调查单位反映问题、提出意见建议的一个便利渠道。针对被调查单位反映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我们都在第一时间给予答复,这无形中架起了统计部门与被调查单位之间的桥梁。
㈡培训布置
培训工作是投入产出调查的一个重要环节,培训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调查数据的质量,*市始终把培训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从培训的组织、培训的内容等方面着手,力争抓细、抓实,不拘泥于抓出勤率,更注重培训的内在实质。在培训内容上不局限于国家的培训手册,而是尽可能联系基层的实际情况,补充与基层单位实际工作中密切相关的内容。
1、认真组织,确保培训出勤率
培训工作的组织方式与出勤率密切相关。抓好培训工作,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组织工作是首要环节。在总结了以往投入产出调查和其他统计业务培训方式的基础上,这次投入产出调查的培训工作我们充分依靠了局内有关业务处室和区县统计局的力量,确保培训达到较为理想的出勤率。
对于除工业企业以外的调查单位,我们利用业务处室对基层单位情况较为熟悉的优势,由业务处室协助完成培训布置会的组织工作;对于中心城区的工业调查单位,由市局统一组织、区局负责督促;对于大部分座落于市郊的工业企业,我们采取了由区县统计局负责组织培训布置会、由市局核算处人员授课的形式。由市局统一授课,能够确保“拷贝不走样”。各区县统计局发挥各自在培训组织方面的经验,采取了多种措施,如有的区县规定与会的企业人员由各乡镇统计站负责带队;有的采取了会议结束后凭通知领取小礼品等方式。每一场培训会的出席情况都及时做好签到登记,对于确实因特殊原因没有参加培训的单位,会后都及时进行电话联络,并择时进行集中补课或个别辅导。
这次的投入产出调查适逢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成本费用调查同时进行,为了减轻基层企业的负担,减少企业来回奔波参加培训的情况,我们及时与工交处沟通,对每个区县中同时参与投入产出和成本费用调查的单位集中进行培训,在培训内容上则着重于投入产出调查,尽可能避免讲述重复的内容。
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我们基本达到了局领导在“局投入产出领导小组第一次(扩大)会议”上提出的“确保培训到每一个单位”的要求,在预定的时间结点前全面完成了投入产出调查的培训任务。
2、精心备课,确保培训质量与效果
培训授课的内容,是投入产出培训工作内在的和实质的部分,关系到参加培训人员能否正确理解、准确填报。为了准备好培训内容,我们在总结以往投入产出调查培训工作的基础上,遵循国家统计局编写的《培训手册》,并结合了解到的基层单位的工作实际,仔细讲解填报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和容易犯的错误。为了提高培训效果,帮助与会人员加深对一些较难概念的理解,在培训内容中我们除了进行文字讲解外,还绘制了一些示意图,从直观上帮助听讲人员理解。结合企业成本核算的不同方法,选取了一些实际例子,以图示、表格等形式示范了怎样从企业成本核算的资料到投入产出调查表之间的过渡。通过以上这些探索与尝试,受到了参加培训的调查单位的普遍好评,从而也提高了培训质量与效果。
3、积极开展调研,指导基层单位填报
只有尽可能了解基层的实际情况,才能更好的指导基层单位正确填报调查表。为此,我们十分重视对企业进行调研。在培训间隙和大规模培训完成之后,我们在各个区县选择了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单位开展调研。通过调研,我们深入了解了企业的不同经营管理方式、不同会计核算方法,了解了基层单位填报调查表中存在的困难等。我们对调研过程中获得的信息进行认真梳理,及时加入到培训内容中,使得每一次培训的内容都比前面有所充实。
(三)数据审核上报
数据质量永远是统计的生命。数据审核是投入产出调查数据质量最为关键的阶段。为了落实局领导“严格把好数据质量关”的要求,我们采取了多种措施,加强对基层调查数据的审核。
1、层层把关,各负其责
把好数据质量关,区县统计局是第一道关口。为此要求各区县统计局加强对调查数据的初审,在第一时间能够发现问题并及时反馈基层单位,避免日久遗忘。各区县统计局也把数据审核作为投入产出调查的重点环节,采取了多种方法,如邀请了市局核算处人员专门对区县统计局及乡镇统计人员进行调查表审核方法的业务培训;以乡镇为单位组织会审等。经过区县统计人员的努力,相当一部分填报错误在第一环节就得到了纠正。市局各业务处室熟悉各自专业的统计业务,也对来自于基层单位的调查表进行了初审。在此基础上,市局核算处花了较长的时间、投入了较多的人力,对每一个调查单位、每一张调查表都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审核。通过各方努力,确保了上报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符合要求。
2、人与电脑有机结合
投入产出调查不同于常规统计调查,虽然调查单位不是很多,但表式多、指标复杂、涉及面广、技术要求高。因此,要对调查数据质量把关,单单依靠人或电脑都是无法完成的,只有将人与电脑有机结合,才能有效地和可靠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要做到人与电脑地有机结合,最关键的还是人。只有具体数据审核人员熟悉并掌握了报表的填报要求、内在联系等知识,才能够发挥人的才能去审核数据,也才能够设计程序指令让电脑去代替人完成繁杂而重复的劳动。为此,一方面我们组织局内外相关人员进行了多次业务知识的学习和培训,逐步增强对投入产出调查业务知识的了解,加深对审核要点的印象,提高对调查表数据审核能力。另一方面,为了使电脑更有效地发挥其功能,我们提前介入到数据处理程序编制过程中,加强对程序运行、审核关系等方面的验收,尤其是结合了在数据处理方面的经验,对程序进行了进一步的补充完善,使之更方便使用者。
在具体的审核过程中,我们一边通过人工浏览每一个单位、每一张调查表的数据,从中找出隐含的、不易察觉的、需要依赖人的经验与业务知识才能发现的内在疑问或差错,通过查询修改,再由电脑把关,审核全部的、明确的平衡关系。
3、认真做好数据查询,确保每个单位的数据可供使用
为了提高调查单位调查表的填报质量,我们在前期准备、培训布置等环节采取了若干措施,但是,投入产出调查表的复杂性决定了调查单位实际填报的调查表或多或少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向调查单位进一步查询以确认调查数据是否真实反映单位的实际情况、是否存在错误,是数据审核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为了做好数据查询工作,我们要求:每一项查询都必须有回复、回复没有解决疑问的必须进一步查询,直至疑问解决为止。经过数据审核人员的辛勤努力,在绝大多数调查单位的积极配合下,数据查询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确保调查数据质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截至到数据上报国家时,由于种种原因,截至到上报时仍有25家单位未完成查询工作,占全部调查单位的1.4%。对这25家单位,我们已通过发放《统计数据查询书》的形式,以统计执法的方式继续进行数据查询工作,尽可能使全部调查单位的数据能被使用。到目前为止,仅有3家单位尚未答复。
三、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弥补缺陷
投入产出调查时间紧、任务重、涉及面广、技术要求高,调查方案设计上不可避免存在与实际情况相脱离的缺陷,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过程中及时总结,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修正,以弥补缺陷。
以工业企业调查表来说,同样一种原材料,在填报制造成本调查表时按照《工业企业材料使用目录》填,而在《工业企业材料购进来源表》和《运输费用构成调查表》中又必须按照《20*年投入产出部门分类代码》填写;同样的产品,在《工业企业产品初次去向调查表》中按照工业企业行业小类填,而在《运输费用构成调查表》中又必须按照《20*年投入产出部门分类代码》填写。我们在学习《调查方案》和备课的过程中,意识到方案中的这个缺陷可能会造成企业填报的困难,也会给数据质量控制造成困难。为此,在培训布置时,对这一问题着重进行了提醒,尽可能较少其对数据质量的影响。
在学习和备课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方案在“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的期间费用调查表中没有设置“经营费用”的指标,意识到这可能不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立即组织人员对企业进行调研,发现情况确实如此。我们就研究补救措施,在培训布置会上要求企业将管理费用和经营费用中相同的指标合并填列在管理费用部分,无法填列的则归入到“其他管理费用”中,虽然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避免了企业误填、漏填的情况出现。
对房地产企业来说,方案规定填报“其他服务业”的调查表,而房地产开发企业和物业管理企业的主营业务成本有其特殊性,必然会造成调查表中“其他业务成本”的比重奇高,在数据使用上将造成很大困难。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我们在培训布置会上,一方面要求企业按照国家的方案填报,另一方面请企业在报表的空白处把企业主营业务成本中主要的项目及其数值补充填写。采取这一补救措施,既满足了国家的要求,又便于编表时能够正确分解“其他业务成本”指标。同时,我们还举一反三,对其他专业调查表中“其他”项比重较高的,都要求企业进行了补充说明。
四、未雨筹谋,提早做好编表及分析的准备
投入产出调查的目的是为了编制投入产出表,编制投入产出表是为了对宏观经济政策、产业结构、价格变动、税收政策、劳动力政策等进行分析。因此,从投入产出调查的准备期开始,就要考虑到编表及分析应用的需要。
从编表的需要看,结合过去编表的经验教训,我们发现在对一些“其他项”的分解上,由于并不十分了解其具体的构成内容,分解的去向及其比例设定有较大的随意性。为此,我们在培训布置阶段特意强调被调查单位如果存在“其他项”的比重过大的情况,要在表的空白处加注文字说明;在数据审核阶段,发现这种情况必须进一步查询。通过以上两种手段,为编表时准确、合理分解“其他项”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编制沪苏浙三省区域投入产出表,是几年前的设想,*的一些研究单位对此也有迫切的需求,然而,限于资料的匮乏和技术方面的原因,这个设想一致没有实现。为了为编制区域投入产出表收集并积累一些资料,在国家方案的基础上,我们适当增加了几个指标,主要是在《工业企业材料购进来源》(T115表)和《工业企业产品初次去向》(T116表)中分别增加了“江苏”和“浙江”两个指标。
五、几点建议
五年一次的投入产出调查,是我国一项重大统计调查项目,牵涉到被调查单位内部的各个部门环节,与单位内部管理的实际紧密相联。因此,从调查的组织、方案的设计等都必须符合基层单位的实际状况。脱离实际,必将会给工作的开展造成不便,也会或多或少会影响数据质量。总结这次投入产出调查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提前筹备,便于基层单位建立健全基础工作
投入产出调查的内容来自于基层单位内部的各个层面,有的是财务、生产、供销等既有的资料,而大量的则是单位内部的基础资料。这些基层资料是为了满足基层单位内部管理的需要而设置的,一般不符合投入产出调查的要求。基层单位为了正确完成调查表的填报任务,必须对其内部资料进行分类整理,这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工作。另一方面,基层单位很多都使用了电脑进行管理,有的会在年末年初时对内部电脑管理系统进行一些修正。如果投入产出调查内容的确定不是在下半年,而是能够提前到上半年,就可以为基层单位建立健全必要的基础工作创造条件,便于基层单位结合调查的要求对系统进行修正,从而也能保证调查资料的准确性。
2、充分了解基层的实际,设计符合实际的调查表
投入产出调查表的设计,必须符合财务会计等管理部门的既有制度和规范,更要符合基层单位的实际。这就要求我们既要认真学习相关业务知识,更要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充分了解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单位在经营管理、财务核算等方面的异同点,在满足普遍性的前提下兼顾特殊性。这样设计出来的调查表必然便于绝大多数调查单位的填报,而不至于出现大多数单位无从入手、无法填报的情况发生,取得的调查数据也必将真正反映出数据的情况。
3、统一分类标准,方便基层准确填报
教育培训是企业优化人员素质、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培训效果如何直接关系企业人才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但由于认识程度不足、培训重视程度不够、培训目的不明确、培训计划系统性差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培训效果不尽如人意,未能有效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因此,采用统计分析方法,有针对性的展开教育培训活动,就显得极为重要。
一、统计分析方法应用效果概述
顾名思义,统计分析方法就是通过运用统计学工具对分析对象进行统计分析,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互结合的研究方法。在企业教育培训中,统计分析方法主要体现为对企业教育培训过程进行数据记录、积累、统计调查,并运用正确的统计数据和统计信息,对企业培训过程和培训效果做定量和定性分析,进而做出统计分析报告,找出教育培训工作中的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提高,从而提高企业教育培训成效。
一般统计分析方法运用于企业教育培训时,可分为三个应用阶段:对教育培训需求进行统计分析;对教育培训过程进行统计分析;对教育培训效果进行统计分析。其中,对教育培训需求进行统计分析,是明确培训目标及任务的前提。只有针对企业发展需求,教育培训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对教育培训过程进行统计分析,是了解培训动态、及时反馈培训信息的重要保障,可以有效规避培训偏差,改进不足。对教育培训效果进行统计分析,是企业科学决策的必要条件,可以总结工作得失,明确培训效果大小及其对企业未来发展的促进作用。
二、企业教育培训运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必要性
尽管教育培训工作对提高企业人才竞争力,整体推进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事实上,由于效果不明显、培训体系不完善,教育培训并未引起一些企业的真正重视,存在培训目标模糊、培训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系统性不强、培训信息和相关数据失真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培训效果的展现。
需要注意的是,企业教育培训中存在的上述诸多问题集中凸显了统计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培训的必要性。很大程度上,企业教育培训问题产生的根源就在于没有规范的培训体系,具体就是,没有做好各个环节的统计分析,导致教育培训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落实到位。企业培训数据记录零散、收集不全、管理混乱、调查敷衍,统计学意义不明显,无法为企业教育培训提供准确培训信息和决策依据。可以说,统计分析方法对于规范企业教育培训工作有重要意义,能有效促进企业教育培训工作的进步。
三、对统计分析方法提高培训效果的探讨
统计分析方法运用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是提高企业教育培训效果的有效方法。做好培训各个环节的统计分析工作,可以强化培训工作的规范性、系统性,确保培训工作真正落实到位。下面主要从三个方面探讨统计分析方法运用对提高企业教育培训效果的作用。
(一)做好企业需求统计分析,明确教育培训目标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企业在制定培训计划时,往往不能结合自身需求,忽略培训需求调研分析,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盲目性,导致员工培训积极性不高。因此,企业教育培训首先要进行教育培训需求预测分析,主要是通过调研、走访等途径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全面了解企业内部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而确定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和培训对象,提高培训计划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做到有的放矢,激发员工培训的积极性。总体上,培训需求分析环节包含了企业目标分析、员工素质分析以及实际水平与达成工作预期水平的分析,以上三者决定了企业培训的主方向。
(二)做好培训过程统计分析,规范管理培训流程
企业员工的教育培训是一个边学习,边上岗的过程,培训时,企业就能够直观统计分析员工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程度,及时发现并纠正培训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灵活调整培训方案和进度。在实践操作时,企业可以通过跟踪统计培训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数据,实时统计分析员工人数、职务及问题严重程度,并据此适时调整教学训练重点,规范整个培训流程,提高培训效果。
(三)做好培训效果统计分析,确保企业决策科学合理
对培训效果进行统计分析是科学检测培训最终效果的重要一步,也是巩固并提高培训效果的关键一步,可采用问卷满意度调查、座谈、培训前后数据分析对比等方式进行。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培训效果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才能真正显示出来,课后测试、随机问卷调查只能反映培训短时间内取得的理论效果,而实践效果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跟踪统计后,才能反映出来,因此,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在进行培训效果统计分析时,不能仅仅停留在满意度调查工作表面,而需要深入员工行为改善层次进行统计分析。如此,经过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跟踪统计,企业能够及时了解员工的行为变化,正确判断培训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影响,有利于企业总结当前发展形势,科学决策自身未来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及战略措施,确保企业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立足市场不败之地。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统计分析方法适用于企业教育培训全过程,对提高企业教育培训效果有重要作用,能够有效解决现代企业教育培训工作中存在的诸多不足,促进企业教育培训目标更加明确,培训过程更加规范,培训效果进一步巩固。
参考文献:
一、切实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认真搞好农民负担监测工作
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xx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我们始终把此项工作作为全年工作的重点之一,认真落实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政策规定,努力做好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工作,通过全县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平稳推进,全县没有发生因违反农民负担政策而引发的严重事件和恶性案件。 (二)切实加强了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监督管理,防止村组借“一事一议”名义增加农民负担。今年5月,安排各乡镇开展了xx年度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开展情况的调查,基本摸清了我县xx年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情况,找准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搞好今后工作提供了依据。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各地的筹资筹劳工作基本做到了以下三点:一是坚持群众自愿原则,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没有出现强行筹资筹劳的现象;二是严格坚持了一事一议原则,没有把筹资筹劳变成固定的收费项目;三是普遍推行了民主管理和财务公开制度,筹资筹劳项目和筹资筹劳标准等由群众会议讨论决定,公开资金的收取和使用情况,做到了资金专款专用。
(三)认真搞好农民负担监测工作,准确掌握农民负担现状。为了准确掌握农民负担动态变化情况,根据重庆市农办的安排,从xx年开始,我县被确定为全国农民负担监测县。我们在下路镇、龙沙镇选定农民负担监测村6个、监测农户30户。认真开展农民负担监测培训,按时完成了半年和全年调查上报。
(四)落实有关制度,确保减负工作收到实效。xx年,我们配合有关部门贯彻落实了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制”、村级组织和农村中小学校公费订阅报刊“限额制”、涉及农民负担案(事)件“责任追究制”,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认真开展农村义务教育和医疗乱收费、对农业生产性费用和经营服务性收费中的乱收费、农民进城务工的不合理收费等专项治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在我县农村全面推行;各涉农价格和收费单位普遍设立了公示牌(栏),乡镇建立了涉农价格和收费监督站;各地除订阅党报党刊外,无强行订阅报刊的现象,切实减轻了农村基层组织和农民负担。
(五)组织开展各种支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自查,督促扶持农村基层组织和农民的各种补贴、补偿资金落实到位。今年,配合县财政局搞好种粮农户的农业生产资料增支综合直补,全县兑付补助资金345万元。8月,会同县级有关部门,对我县xx年免征农业税以来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项自查,督促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
二、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认真调解处理土地承包纠纷
随着农业税的全面减免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和重要性日益显现,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也越来越多。为了维护好土地承包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通过印发宣传资料、利用会议等形式,广泛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宣传,提高广大干群的政策水平,增强学法、守法自觉性。
(二)转发《重庆市人民政府农村工作办公室关于印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文书格式的通知》(渝府农〔xx〕26 号),对《重庆市实施农村土地承包法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了修改意见。
(三)指导各乡镇加强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今年共协助南宾、三河、西沱、沙子、中益等乡镇调查处理农户土地承包纠纷6件(次),指导各乡镇调解处理土地承包纠纷130多起,做到了承包纠纷出现一件就调解处理一件。全年共提供政策咨询服务150多人次,维护了广大农户的土地承包权益。
三、强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指导,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 1 2
与本篇 县农业局经管站2012年工作总结 内容有关的:
2012年度县农业局政务公开工作总结
乡镇2012年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2012年农技推广工作总结
乡镇水利站年终工作总结
2012年扶贫工作总结
2012年“三支一扶”工作总结
提高机关工作效率,促农业事业大发展
2012年新农村建设个人工作总结
【返回 农村农业工作总结 栏目列表】
(一)起草制定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今年,代县委县政府起草制定了《关于xx年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意见》(石柱委发〔xx〕16号)和《xx年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指导任务和考核办法》(石柱府办发〔xx〕84号)等指导性文件,印发《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示范章程(试行)》。 (三)组织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验收评价工作。为搞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验收评价工作,制定下发了《关于做好xx年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验收评价工作的通知》(石农发〔xx〕117号)。今年共收到验收评价申请21个。依照评价办法,组织对符合验收评价基本条件的14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了实地验收。通过听汇报、查资料、民意抽查等办法进行量化评价,达到合格等次的有大歇乡双坝长毛兔专业合作社等9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待县政府审定后即可兑现补助资金。
(四)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理论知识培训。利用县委组织部举办的“农村支部书记培训班”、“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理论骨干培训班”和农业局举办的“农业知识更新工程培训班”,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知识与实务”培训,共培训人员140多人次。
(五)深入实际,加大了指导工作力度。深入龙沙、大歇、枫木等乡镇检查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帮助合作组织完善章程和内部管理制度,协调解决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帮助大歇乡双坝村制订xx年~2012年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规划,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康发展。
四、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
(一)利用各种会议等形式,广泛开展了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政策宣传,加强了农村财务公开工作指导,指导乡村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规范农村财务管理行为。
(二)根据农业部的统一安排部署,组织各乡镇开展了村级债务债权摸底清查工作。通过摸底清查,基本掌握了我县村级债权债务现状,按时完成了全县村级债权债务的摸底清查和分村录入上报工作。
五、认真开展农业和农经统计,按时完成农产品成本核算和市场价格调查报送工作
农业、农经统计和农产品成本核算、农业价格调查工作是农村经营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其基本任务是为各级党政机关研究制定有关农村政策,指导农村经济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提供决策依据。我们历来十分重视农业、农经统计和农产品成本核算、农业价格调查工作,坚持按照调查统计规程要求,开展调查统计培训,加强调查统计工作的指导,保证调查统计质量,按时完成各项调查统计任务。
(一)制定印发了《关于布置xx年农业和农经统计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我县今年的农业和农经统计工作任务,提出了做好当年统计工作,确保统计质量的具体要求。 (三)按时完成了全年四个季度农户家庭经营收支预测上报和大小春4种农作物
与本篇 县农业局经管站2012年工作总结 内容有关的:
2012年度县农业局政务公开工作总结
乡镇2012年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2012年农技推广工作总结
乡镇水利站年终工作总结
2012年扶贫工作总结
2012年“三支一扶”工作总结
(二)结合实际,做好规划。根据全县安排和“六五”普法规划的要求,制订了县统计局“六五”普法规划,明确了“六五”普法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六五”普法的目标任务、工作要求和方法步骤。2011年以来,我局做到每年都制定"六五"普法年度工作计划并在实际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在年终做到总结经验、改进工作,真正做到“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
(三)领导带头学,促进全员学。局领导干部带头学习法律。近年来局班子成员多次参加省州、县普法讲座,并为每位干部职工订购法律丛书,每年都安排局、队、中心干部职工参加相应的法制知识学习。二是建立了集中与自学相结合普法培训制度。为突出学法实效,我局每年都采取集中与自学相结合,以自学为主的方式进行普法学习。三是建立了学法用法考核制度。本着"以考促学"的宗旨,坚持了学法用法考核制度,每年对干部职工的法律知识水平和依法办事能力进行考试和考核,近年来的“普法”考试和培训考核合格率均达100%。
(四)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活动。“六五”普法启动以来,我局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深入广泛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是充分利用展板、网络、简报、电视台等媒体,搭建法制宣传的综合平台,开展多种宣传,并将普法教育作为依法行政的重点内容加大宣传力度,受众范围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增强了法制宣传教育的渗透力。
二是开展内容丰富的“法律七进”活动。以“挂包帮”活动为载体,结合基层调研,推广和普及统计法律知识。“六五普法”以来,累计向企业、社区、乡镇(场)发放普法宣传手册500余册。
三是多层次广泛组织、参加各级法律知识培训及考试。每年组织一次全局干部职工法律知识考试,参学率、参考率和合格率均达到100%,并将学法用法情况作为干部职工考核的重要依据;分批组织参加省、州统计局和我县举办的各类法制培训讲座;每年组织乡镇(场)统计员开展培训2次以上,参加培训100人次;结合“四大工程”建设、各项调查及普查工作,对统计调查对象进行普法宣传教育,共计发放统计法律知识宣传单500余份。
四是结合重大普查活动开展宣传咨询活动。2011年以来,我局多次利用全国人口普查、行风政风调查、经济普查、城乡住户转换等多次大型调查,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动员普查员向辖区机关、企业单位、个体户、城乡居民,先后共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接待咨询100多人次。
(五)完善普法长效机制。我局将普法工作纳入单位目标管理责任制和法制工作考评机制,做到制度完善,档案齐全,管理规范。我局非常重视信息工作,及时反映反馈普法宣传教育信息和法制工作信息,按要求上报各类报表及年度普法工作总结等。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