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08 04:48:0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奥鹏教师教育培训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借助于网络技术的教育也随之迅速崛起.人们不在像以往接受传统教育那样,一本书,一
块黑板,一位老师的那种直接的面对面的教育.而是坐在家里动动鼠标,随时随地的接受教育.这种与网络结合的网络教育在我国的国家
基本教育中担当了重要的角色,而且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显然现代的网络教育把飞速发展的网络技术用到了人们接受教育之上,
正好满足了人们对知识的需求的及时性和对知识需求量的爆炸式的增加。随着网络教育的持续发展,多样化的、多形式的、海量的教
育信息与先进的、多种的网络技术也随之深度的融合。本文就网络教育中的信息与网络技术的融合,谈谈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教育信息;网络技术;融合
一、多样化的海量的教育教学信息
网络教育中的信息包含的内容很广义,比如包含学生信息,
即接受网络教育的学生个人信息,包含学习信息,即学生在接受
网络教育期间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方法等等。
网络中的学生信息:和接受传统教育的学生的信息的含义基
本一样,只是应用在网络中,信息形式多样化,信息细微化。比
如在传统教育中,学生在入学的时候,学校可能仅仅制作一本学
籍薄记录学生的姓名,年龄,入学成绩,家庭情况等等;学生在
校学习期间给学生制作的每学期的成绩单,以及在校期间的表现
情况等;学生毕业时给学生准备的学生档案,其中记录学生各学
期成绩情况,以及在读期间的表现等。而接受网络教育的学生的
个人信息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单纯的记录在电脑中的文本
文件、表格文件,里面可以记录学生的入学、就读、毕业的基本
情况。还可以是记录在电脑中的多媒体文件,包括图形,声音,
视频等。比如学生入学时候的档案信息可以以图形的形式被保存
在电脑中;学生就读期间参与讨论的各种成果可以以声音视频的
形式保存在学校的服务器中。
网络中的学习信息:网络中的学习信息是把传统教育中的学
习信息数字化,电子化。比如传统教育中的课本教材、教案可以
被电脑中的电子教材,电子教案取代;取代传统教育中的试卷,
我们可以利用电脑和测试软件在网上完成科目的测试。也有一些
是从传统教育中的学习信息衍生出来的。比如随时随地的IP 课
件,视频课件的点读学习取代传统教育中教师在固定时间固定地
点采用直接面向学生的教育学习。学生在读期间的各种异动(休
学,退学,转学)机制的处理,在网络教育中可以利用教学管理
软件瞬间即可完成等等。
二、网络教学平台
网络教学平台,又称网络教学支持平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网络教学平台有两大部分:硬件教学平台和软件教学平
台。狭义的网络教学平台是指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之上,为网络教
学提供全面支持服务的软件系统。
网络教育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与网络教学平台进行了有机的
结合,出现了新兴的网络教育社区、教育博客、校园网等平台。
由于教育系统信息化平台的发展应用,尤其是根据教育部的十二
五规划,众多网络教育资源将融入整体的教育云平台当中。
第一代:点播式教学平台
在网络教育发展初期,点播式教学平台主要实现了教学资源
的快速传递,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点播音频、视频课件,查阅电子
教案等教学内容,完成在线作业等。其主要特点是以课件为中心,
教育资源的网上电子展示,强调的是管理。
第二代:交互式教学平台
广泛运用即时通信技术开展在线和离线的教学支持服务,教
学平台集成视频会议系统、聊天工具、BSS 讨论系统、内部电子
邮件系统给学生提供学习导航、在线离线课程、答疑辅导、讨论、
在线自测等服务,提高师生之间的互动水平以及学生的学习效
果。其主要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加强了教学平台的交互功能,
强调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
第三代:社会化教学平台
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以及学习社会化
的提出,学习者利用社会化教学平台,通过智能化搜索引擎、RSS
聚合、Blog(利用评论、留言、引用通告功能)、Wiki 以及其它
社会性软件等,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学习网络,包括资源网络和伙
伴网络,并处于不断的增进和优化状态。其主要特点是社会化,
集体智慧的分享与创造,强调学习社会化。
三、教育教学信息与网络教学平台的深度融合
融合的意义:
1.资源利用最大化
各种教育资源通过网络跨越了空间距离的限制,使学校的教
育成为可以超出校园向更广泛的地区辐射的开放式教育。学校可
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学科优势和教育资源优势,把最优秀的教师、
最好的教学成果通过网络传播到四面八方。
2.学习行为自主化
网络技术应用于远程教育,其显著特征是:任何人、任何时
间、任何地点、从任何章节开始、学习任何课程。网络教育便捷、
灵活的“五个任何”,在学习模式上最直接体现了主动学习的特
点,充分满足了现代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需求。
3.学习形式交互化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网络进行全方位的交流,
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增加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机会和范
围。并且通过计算机对学生提问类型、人数、次数等进行的统计
分析使教师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和主要问题,更
加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
4.教学形式个性化
网络教育中,运用计算机网络所特有的信息数据库管理技术
和双向交互功能,一方面,系统对每个网络学员的个性资料、学
习过程和阶段情况等可以实现完整的系统跟踪记录,另一方面,
教学和学习服务系统可根据系统记录的个人资料,针对不同学员
提出个性化学习建议。网络教育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了现实有效的
实现途径。
(上接第333 页)
5.教学管理自动化
计算机网络的教学管理平台具有自动管理和远程互动处理
功能,被应用于网络教育的教学管理中。远程学生的咨询、报名、
交费、选课、查询、学籍管理、作业与考试管理等,都可以通过
网络远程交互的方式完成。
6.不局限地区
网络教育中,可以不局限地区,不局限时间等优点,这样更
好的让受教者节省时间和不必要的费用,更好的让自己来合理的
安排学习时间。
融合的实践实例:
我是广播电视大学的一名计算机教师,常年工作在远程教育
的第一线,每天都能感受到网络教育带给我们的惊喜。为了适应
社会前进的潮流趋势,开展各种形式的互联网教育应用与研究活
动,是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教育技术工作者的重要课题。我工作
的单位大连广播电视大学长海分校所在长海县,是中国最大的岛
屿县城,四周环海,岛屿分散,由于地理方面的特点,很适合搞
网络教育教学,所以岛上的网络教育发展的有声有色。
1.长海广播电视大学担负岛上主要的网络教育任务,学校设
配齐全,配有多功能教室,卫星接收系统,高速INTERNET 接入,
数字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双向视频系统及设备,网络教室等。
负责电大开放教育和奥鹏网络教育的任务。
2.獐子岛镇数字化学习中心的建立。獐子岛是长海县发展教
好的一个乡镇,2009 年在市校和政府的努力下,在獐子岛镇建立
了数字化学习城。
7 月15 日上午,大连,一个独具远程教育特色的揭牌仪式正
在进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数字教育公共服务示
范工程”示范点授牌仪式暨“奥鹏远程教育大连电大示范学习中
心”揭牌仪式,以及“数字教育公共服务示范工程”示范点授牌
仪式暨“奥鹏远程教育大连獐子岛示范学习中心”揭牌仪式分别
在大连电大主会场和獐子岛分会场通过双向视频的方式举行。
3.示范学习中心、现代远程教育培训基地、社区教育的开展
对大连电大来说,2009 年的7 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奥鹏远程
教育大连电大示范学习中心”、“奥鹏远程教育大连獐子岛示范
学习中心”和“大连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培训基地”揭牌仪
式同时举行。大连电大校长李献诚告诉记者,揭牌仪式将成为大
连电大发展路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它揭开了大连创建现代远程教
育的新一幕,揭开了大连电大推进开放教育的新篇章,同时也揭
开了大连人跨越时空学习的新时代。
结束语
网络教育教学在我国还算是个新鲜事物,它自身拥有很多的
优势,也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网络教育教学是我国在教育
资源短缺的条件下推进教育的良好条件,是构筑21 世纪终身学
习体系的重要手段,也是教育适应未来信息社会、培养高素质人
才的必然选择。我们应该不断学习发达国家开展网络教育的先进
经验,总结我国网络教育的经验和教训,认真分析和解决存在的
问题,促进网络教育教学中的信息与网络技术深度的融合。
参考文献:
[1]钟伟.远程教育成为推进终身学习重要支撑[N].中国教育
报,2009-2-13(7).
[2]祝智庭,王陆.网络教育应用[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4.
韩城社区教育特色简介
韩城始建于西周,古称“龙门”,距今3000多年历史。韩城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东北部,总面积1621平方公里,人口约50万,辖6镇两办166个行政村39个社区。2012年被省政府设为省级计划单列市,计划单列6年来,韩城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7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5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1.6亿元,经济综合指标位列陕西省县域第二位,西部百强县30名。韩城先后获得了“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旅游文化示范市”、“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国家全域旅游创建示范市”等诸多称号。
一、韩城市基本情况
韩城是世界历史文化名人司马迁的故乡,物华天宝,文物荟萃,素有“关中文物最韩城”之美誉,现存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16处,在中国西部独此一家,元代古建筑30多处,占全国六分之一,有“陕西元代博物馆”之称。近几年来,韩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始终把旅游作为推动城市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重大突破口,累计投入200亿元,全面突破旅游发展,城市旅游环境得到提升,韩城旅游美誉度和影响力不断加强,“史记韩城·黄河特区”品牌深入人心。韩城市抢抓机遇,创新举措,提质增效,迈出了“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新步伐,2017年韩城市共计接待游客1202.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52.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3.3%、52.6%。韩城旅游已形成了司马迁祠景区、韩城古城景区、党家村景区、梁带村遗址景区四大版块特色旅游。
司马迁祠景区,既有着厚重的史记文化遗存,体会三千年悠久的华夏文化,感受史圣伟人傲然风骨,又能欣赏三千亩国家文史公园湖光山色,还能感受世界顶尖科技带来的“大河之魂”山水音乐秀,足以让你不虚此行。
中国民居瑰宝-党家村早已声名远播,它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120多座四合院,还有保存完整的古塔、古暗道、古井、祠堂、私塾、哨门、看家门、贞节碑等18处公用设施以及族谱、村史,被专家称为“东方人类传统居住村寨的活化石”。走在古老的石砌巷道,庄严的祠堂,潇洒的文星阁,无不散发着古建筑的文化气息,古人的雅致。观党家家训,品味隽永的文字,是哲学,也是醒世恒言,娓娓道来,言传身教,在游览之余也可感悟人生大道。
梁带村遗址景区是2005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经过几年建设,2018年梁带村博物馆建成使用,让我们一起探寻迷失的古国——芮国,博物馆展出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同时还能欣赏精彩绝伦的舞台音乐剧“芮姜传奇”。
韩城古城有1500多年的历史,五街七十二巷,举目皆是明清乃至元代的楼阁,明清时期的四合院星罗棋布,店铺鳞次栉比,九座不同风格的庙宇坐落其中,其中文庙、东营庙、城隍庙等古建筑群,气势恢宏,肃穆古雅,在那一砖一瓦间,无不流露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印痕。
二、韩城电大简介
韩城电大创建于1996年,至今已有20多年的办学经历。韩城电大附设在陕西省韩城教师进修学校院内,学校成立于1978年,1986年12月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为第一批审定备案的县(区)教师进修学校之一。学校座落于金城区书院街。占地面积17亩,建筑面积8658㎡,有计算机90余台,多功能厅1个,录播教室1个,多媒体教室20个,图书3万余册,常用教学仪器完备。2006年被省教育厅命名为陕西省“示范性县(区)级教师进修学校”,是一所集师训、干训、学历补偿教育等职能于一身的现代化学校,是韩城市教育资源中心与学习发展中心。
学校环境优美,绿树环抱,花坛锦簇;办学条件优越,教育教学设施一流,教学资源丰富;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52人,其中专任教师40人,研究生学历6人,大学本科学历41人,高级职称11人,中级职称34人,获市级以上优秀教师、教学能手15人次。学校内设机构有党政办公室、教师培训处、学历教育处、总务处。
多年来,韩城进校始终坚守“博学奉献、为人师表”的校训,秉持“谋求发展、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践行“大服务、全方位、优培训”的办学目标,坚持优化服务、提升层次的办学思路,学校两大办学特色是“教师教育、学历教育”。教师教育多年来从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教师教育体系出发,努力打造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平台,已成为韩城教师资源与学习中心,教师国培先进县市,为韩城的教育事业培养输送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
学校除开展正常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校长培训外,还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北京奥鹏远程教育中心联合开办本专科学历教育。
二十余年的发展,韩城学历教育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累计毕业学员6000余人,毕业生遍布韩城各行各业。目前韩城教学点共有各类在籍学员1000名学员,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办学条件日益改善,办学经验日趋丰富,学校的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与日俱增。
多年来,学历教育始终以改革创新求发展,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求突破,认真规范教学环节,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始终以“健全规章制度,规范教学过程,完善支持服务”为目标,扎实落实教学各个环节,不断加强网上教学的监督,认真做好助学服务,通过入学教育环节,加强对学生的网络应用能力指导和计算机操作能力培训,促使学员转变学习观念,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二十多年的教师培训和学历教育,为我们积累了丰富成人培训的经验,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人才储备,为社区教育提供人才支撑。
三、韩城发展社区教育的前景
党的十明确指出,要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作为文史之城,韩城具有建设社区教育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旅游资源作为一种丰富的人文资源,可以深入挖掘人文因素,可以作为社区教育培训的内容,如进行党家村家训的人文教育,史记文化的传统文化教育,这些都是韩城本地所独有的资源,以此开展社区教育确实具有难以比拟的先天优势。二是韩城历来重视教育,近年来,韩城大力开展各类职业培训,为开展社区教育创造了有利土壤。三是韩城教师进修学校具有较好的硬件设施和人才储备,能满足开展社区教育所需的硬件条件和人才条件。四是韩城电大可依托电大系统优质的社区教育学习资源和有利条件开展相关工作。
因此,发挥电大系统优势,依托韩城进校成立韩城社区教育学院,以重点镇和街道办事处为单元,依托各乡镇成人技术学校为基地,设立社区学院教学点,大力开展社区教育工作,对构建和发展韩城市社区教育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设立社区大学的基本构想和目标措施。社区学院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为发展目标,以提高全民综合素质和文化水平为基本任务,本着“立足社区、服务社区”的原则,形成融合广播电视教育、现代远程教育、各类成人教育和职业培训等各类教育资源为一体的社区教育资源中心,建设完善的社区教育办学系统,逐步成为主导社区教育的办学主体;抓好社区教育队伍建设,成为韩城社区教育干部和工作者的培训基地;做好社区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成为社区教育研究和指导中心,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和服务。同时,为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和提高全市居民的综合文化素质服务,为社区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
2.依托韩城进校,建立覆盖全市二级社区教育网络。社区教育的健康发展,必须以政府为主导,相关部门通力协作,要以重点镇和街道办事处及社区为单元为基础,依托各乡镇成人技术学校为基地,设立39个社区学院教学点,依托韩城进校组织全市各主要培训机构,成立培训教师工作库,推动此项工作的模式初步发展到由办学实体主导、各方配合、居民(村民)广泛参与的模式。韩城进校可以利用现有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及远程网络体系等优质存量资源,实施教学和教学管理,提供社区教育所需的多种功能,在我市社区教育中发挥办学的积极主导作用。
3.充分利用电大系统教学资源,为社区教育提供课程资源服务。社区教育需要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和积累,电大系统已经具备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媒体资源——网络平台教育资源、视音频教育资源以及管理资源。在社区教育中,电大可以通过统筹与整合,发挥电大教育资源存量的作用,为当地城乡居民开展多形式、多方面的社区教育活动。以各乡镇成人技校为依托,建立社区教育教学点,可有效利用全市现有存量资源,创建基地,服务基层人民。
4.大力开展社区教育主题活动,为社区教育提供教学支持服务。社区教育机构是一所新型的面向全体市民加强文明素质教育的社会化、开放式教育机构。以创建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为发展目标,以提高市民综合文明素质和社区干部专业文化水平为基本任务。要根据当前热点及时开展各类教育活动:(1)开展社区公益性讲座、普法宣传,青砖上的家训,史记文化研究,史记大讲堂,努力丰富居民日常精神文化生活。(2)技能培训功能:对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居民所需的劳动技能、转岗技能、专业技能等培训提供指导和服务。重点抓好量大面广,受到社区居民普遍关注和喜爱的各类短期教育培训。如:在职人员的岗位培训,包括行业培训和上岗培训;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外来人群适应城区社会生活培训;老年人社会文化活动培训;家政服务培训;英语口语以及计算机等能力培训;普通话培训;弱势人群提高生存技能培训等各种有益于全民素质提高的教学和服务活动。
5.组织机构
(1)成立市级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组长,组织、宣传、人社、财政、教育、文化、民政等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统筹协调区域内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局,由市教育局分管副局长担任办公室主任,负责领导小组日常事务。
(2)依托韩城教师进修学校成立韩城社区学院,实行一套机构两块牌子,配备3-5名社区教育工作人员负责社区学院日常事务。
(3)在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重点镇和街道办设立社区教育教学点,由各镇办化技术学校负责指导村组社区日常工作的开展。
(4)拟给社区学院增加5名人员编制,由韩城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兼任韩城社区学院院长,新增内设管理机构社区教育处。
6.经费投入
以市级投入为主,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市级由市财政预算安排社区教育专项经费,按社区常住人口人均不少于1元的标准,核定社区教育专项经费。逐步健全政府为主、社会参与、个人分担的经费保障机制。
当前,在全国终身学习社会中,社区教育必将成为今后全民终身学习的一个重要基础性工作,韩城发展社区既有历史优势,也有现实优势。新时期,韩城教师进修学校将站在历史新起点,从零做起,奋勇直追,努力创新,锐意进取,也必将在社区教育的大旗下树立自己的品牌,也将为韩城建设“区域教育中心、基础教育高地”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民族地区由于受一定历史和社会因素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发展虽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与内地教育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由于高等学校教育资源比较有限,民族地区的许多青年没有机会走进大学,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以及随之进入的飞速发展期,少数民族地区民众的学历水平要逐步提升。近年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积极响应国家全民学习的号召,大力开展民族地区继续教育事业,圆了许多青年的求学梦想,民族地区的整体文化素质得到了很大提升。为了更好地发展民族地区继续教育工作,必须建构完备的民族地区继续教育服务体系。
一、民族地区继续教育服务体系概述
(一)继续教育
学术界对继续教育的界定尚无统一标准,综合学术界不同学者的观点,继续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职业技术教育术语》中指出:“广义的继续教育是指那些已脱离正规教育、已参加工作和负有成人责任的人所接受的各种各样的教育。它对某个人来说,可能是接受某个阶段的正规教育;对另外的某个人来说,可能是在某个特殊的领域内更新和补充知识;还有的人可能是在为提高其职业能力而努力”。相对狭义的概念指出“继续教育在成人教育中作为一个术语,具有特定的涵义,专指大学本科后的在职教育而言,包括理、工、农、医、文、法、管理等。大学本科教育在整个高等教育中已被列为‘初始教育’,即它是基础,是起点,而继续教育则是初始教育的延伸、补充、扩大和发展”。
(二)继续教育服务体系
在信息社会,人们已经不再把教育归类于制造业,而是将现代教育看成服务业。认为教育具有前所未有的鲜明的服务性质,它是为学习服务、为学习者服务的;服务意识是现代教育最重要的意识,它紧密围绕每一个人的学习,充分发挥其“帮助”功能、“服务”功能;教育提供的产品不是学生,而是服务;教育的评价标准出现了以学习者的需求和满意度为核心的价值评定。现代教育的主体地位、教育目的、教育性质、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时空、教育评价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显然,作为终身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继续教育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利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树立现代的服务意识,构建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支持服务功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个性化的保障。
由此可见所谓的继续教育服务体系就是学校、教师等尽可能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措施来保证学生学习过程积极、顺利、有效地进行,并为最终使学生达到民族地区继续教育的目的,推动学生开展终身学习活动所采取的各种手段、措施及基本物质保障的总和。民族地区继续教育服务体系包含的成分很多:学校的整体部署、老师的课程选择、以及教学设备的配置、学生的日常管理及后勤服务等内容。
(三)民族地区继续教育服务体系
我国少数民族数量庞大,分布于全国各个省份,囿于一定的历史和社会因素,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水平还不是很高,鉴于高等教育资源有限性,导致少数民族地区整体文化水平程度与内地形成差距。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提升少数民族教育水平的民族地区继续教育服务体系不完善。何为民族地区继续教育服务体系,顾名思义就是指在我国民族地区所开展的基于提升少数民族整体文化水平,所采取的一系列针对完善民族地区继续教育的保障措施。民族地区继续教育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对提升整个民族地区的整体文化水平是大有裨益的。
二、民族地区继续教育服务体系现状
(一)民族地区远程开放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初步建立
随着计算机网络、通信网络和卫星电视网络的快速发展,我国民族地区以电大开放教育和普通高校网络教育为主力军的远程高等学历教育快速发展,各类远程非学历教育培训迅速兴起,逐步成为民族地区继续教育的主流发展形式。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发展远程教育和民族地区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发展民族地区远程继续教育成为我国教育发展和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这对于提升民族地区的全民文化水平是十分有益的。
(二)民族地区继续教育多元的办学模式初步形成
办学模式的多元是指目前民族地区一般地处偏远,因此各种办学模式也随不同地区的发展状况不尽相同。包括面向全国的、面向地方的,政府主办的、社会力量主办的,综合性的、专业性的,多网融合的,有业余的,也有函授的,还有成人高考等多元民族地区继续教育办学模式,民族地区继续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基于国家对民族地区的政策倾斜,也使得民族地区继续教育凸显民族特色,如入学的门槛降低,开展大众教育等模式也在不断推陈出新。
(三)民族地区继续教育教师配备初步形成
目前,民族地区继续教育教师配备主要依靠高校资源,与大学建立合作关系。新疆区内各大高校都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继续教育学院,如新疆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新疆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新疆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等等。鉴于新疆的特殊性,新疆兵团继续教育也独具特色。鉴于民族地区继续教育的快速发展,对民族地区继续教育关注的人群也在逐步增多,因此,民族地区继续教育正在逐步走向正规,很多继续教育学院都开始有自己的专职教师,有自己的教师编制,改变了以往全部需要聘请外部教师,一旦外聘教师不能正常上课,整个教学秩序都会被打乱的缺陷。
(四)民族地区继续教育办学层次逐步提升
民族地区继续教育学院按照我国教育“十二五”规划的思路,积极拓展民族地区继续教育办学空间;稳定发展学历教育,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加强理论研究,积极开展对外合作办学与交流,调整办学结构,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自学考试特别是全日制自考助学和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开展现代远程教育,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同时,民族地区继续教育目前在尝试研究生教育发展,提升民族地区继续教育更高层次。成人教育硕士学位授予权的放开,将有助于民族地区继续教育水平的提升。
(五)教学设施逐步完善,教学条件逐步改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提出,“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建设以卫星、电视和互联网等为载体的远程开放继续教育及公共服务平台,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同时提出支持民族地区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近年来,由于中央开展对口支援力度逐步加大,对民族地区的资金支援力度逐步加大,教学设备得到更新。以新疆为例,目前19个内地援疆省市规划5年内援助新疆教育资金82亿多元,重点用于推进新疆双语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截至2010年底,新疆已开工建设教育对口支援基建项目30个,建设面积约17.9万平方米,投入资金6.78亿元。对口支援力度的加大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民族地区的继续教育发展,教学设备得到更新,教学条件也得到很大改善。
三、民族地区继续教育服务体系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一)民族地区继续教育服务体系范围不够宽泛
目前,民族地区继续教育服务体系基本上以远程高等学历教育服务为主,难以适应国家加快发展民族地区继续教育的要求。民族地区继续教育类型主要有成人学历教育、网络教育、自考助学班和各类培训、辅导等非学历教育,校农结合及校企结合的模式还没有展开。在民族地区还是以自愿学习为主,以获得文凭,从而晋升工资为目的,这也就导致民族地区的办学受到很大限制。服务体系的不完善也导致学员对民族地区继续教育认可度降低,这不利于民族地区继续教育事业发展。
(二)政府主管部门对成人高等教育管理越位、缺位、不到位同时并存,民族地区继续教育市场混乱
我国现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虽然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形成了“集中领导、分级管理”模式,但由于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严重滞后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在实际管理中仍然存在集中领导协调难、分级管理放权难的特点,国家教育管理机构和地方政府对所辖院校管理基本按照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行政集权模式,在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中越位、缺位、不到位问题十分突出。例如,政府职能机构不仅对各个学校的成人高等教育招生计划、学籍管理、文凭发放等直接进行干预调控,而且连毕业生电子照像、计算机课程考试等具体事务都要直接经手。越位管理一方面使教育主管部门政务加大、编制扩充,另一方面也给学生和学校带来许多束缚与麻烦,办学难以主动适应市场需求。
(三)民族地区远程教育缺乏协调发展,教学资源利用率低
目前,我国开展远程教育的大学除中央电大外,还有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等60多所高校。网上教学作为现代远程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正显示出强劲的发展态势,但是民族地区继续教育各办学主体之间缺少广泛的资源合作。
教育部已经批准通过网络开展本科学历和研究生层次教育的大学有60多所,民族地区继续教育学院基本上采取学校各自与电信部门联合办学方式进行的。通过现有的省、地市远程教学和中国公众多媒体信息网等邮电公网设施传输信息。这种各自为政的方式阻碍了现代远程教育的进一步规模化、大众化发展。现在许多学校和企业都以自己的名声自立“品牌”,竞争生源,追逐利益,无法形成规模效益,无法实现民族地区继续教育资源共享最大化。政府要对民族地区实施倾斜扶持政策,从目前民族地区网络总体水平来看,民族地区远程教育陷入了一种两难境地:民族地区远程教育的多数服务对象是欠发达民族地区的人群,而这些地区的网络设施、经济及文化背景还不具备要求,人们难以得到便利的上网条件,要进行远程教育非常困难。
(四)民族地区继续教育教学手段还比较落后
目前,我国民族地区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手段从总体上来说还是比较落后的,难以满足学习多样化的要求。民族地区多数高校成人高等教育的主要办学形式,仍旧是沿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函授辅导方法,教学手段明显落后于网络信息时代,对成人学习特点的适应性欠佳,办学成本偏高。因而,对于成人高等教育而言,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改革是目前的首要任务,重点就是要利用网络对传统面授教学进行根本性改造,以现代远程教育拉动成人高等教育的现代化。
四、民族地区继续教育服务体系建设与机制创新
(一)要根据民族地区继续教育自身的特点来考虑模式与机制的选择
民族地区继续教育是一个服务比较复杂的教育领域,各类产品(服务)的教育对象和属性有很大差别,因此应当根据各类继续教育(服务)的特点选择模式与机制。例如,为保障弱势群体生存、发展权益开展的教育培训,应当由政府负责,采取政府公共服务的模式与公平、免费或补贴机制;以发展个人职业生涯,得到能力的、经济的、精神的回报为主要目的的学历提升和职业技能培训,应当作为私人产品,由学习者自己“购买”,交给市场去做,即采取商业模式和市场机制。考虑到民族地区自身特点,可适当开展本民族语言授课,这既是对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同时也让少数民族更容易接受和学习,这有助于提升少数民族的继续教育水平。
(二)进一步完善政府公共服务模式
长期以来我国民族地区继续教育主要采取政府公共服务模式,各行业、系统的公职人员的继续教育,由政府规划组织,政府或行业、系统投入经费,由其所管辖的学校、培训中心等培训机构具体实施,这种模式在开展民族地区继续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往往容易形成教育培训的规划者、经费投入者、监管者、实施者实际上集于一体,出现对培训的不合理垄断和行政主导的奉命办学,造成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低下的弊端,有些地方的教育培训“走形式”、“走过场”。因此,应当根据政府公共管理改革的方向,改革和完善政府模式。在坚持和强化政府规划、投入、监管责任的同时,改革培训机构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公共资源提供方式,从单一的政府办学转向以政府采购教育培训、政府补助和资助、提供教育卷或培训卷等方式相结合的模式,完善教育资源配置方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效益。
(三)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推进商业化模式
2007年3月,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明确教育、文化、广播电视、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公共服务职能和公益性质,对能够实行市场经营的服务,要动员社会力量增加市场供给。”因此,民族地区继续教育领域的很多服务可以实行市场经营,继续教育方面的专家认为商业化模式和政府模式应该同步推进。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民族地区继续教育需求将更加旺盛,市场将更加活跃。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推进商业化模式,鼓励更多社会力量参与,使更多的资源提供商、服务提供商,以市场主体身份进入民族地区继续教育市场,增加教育供给,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多样化的继续教育需求。在政府规范管理和严格的质量监管下,通过公平的市场良性竞争,提高资源和服务质量,优化资源配置,更好地实现需求与供给的对接,形成民族地区继续教育加快发展的新局面。
(四)要加快信息化进程,建设数字化、智能化公共服务体系
信息技术发展的新趋势为民族地区继续教育及其公共支持服务加快信息化进程提供了机遇。例如近年来,中央电大公共服务体系奥鹏教育中心先后承担了国家科技部等部委的“虚拟实验示范工程”、“支持IPV6的移动学习终端研发及产业化”、“国产基础软件在数字教育领域的适配研究及重大应用示范”等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和成果的推广,将促进新信息技术在民族地区继续教育领域的应用,提升民族地区继续教育的信息化水平。公共服务体系要积极开展新信息技术在民族地区继续教育服务中的先行先试,建设数字化、智能化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民族地区继续教育信息化进程,推动民族地区继续教育加快发展。
(五)加大民族地区继续教育投入,建立多渠道筹措继续教育经费的体制
针对民族地区特点,要区别不同类型的继续教育,建立政府、企业和个人合理分担成本的经费保障制度。政府的投入、公共职业培训、继续教育资源应优先向弱势群体,特别是失业者、低收入者、进城务工人员和贫困地区劳动者倾斜,加大经费支持力度,并探索建立面向弱势群体的“继续教育与培训券”制度。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和调动各个行业、企业、部门、社区和广大社会成员支持、扶植、发展继续教育的积极性。考虑到很多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沿海城市还有一定差距,因此,加大对民族地区继续教育投入更有助于增加入学人员规模,这也是民族地区继续教育服务体系中重要一环。
中图分类号:G648. 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8—0239—2
高校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反过来又会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发挥积极作用,高校的发展历程是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高校内在规律的统一。
地方高校可以为地方经济建设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智力支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着力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为先导、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努力形成工业新型化与服务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化相互支撑、共同促进的融合发展新格局,是太仓经济发展的基本路径,这一愿望的实现,科研、教育、人才的支撑作用是关键。事实证明,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的高素质实用型、技术型、职业型学生,毕业后可直接进入企业和劳务市场,且广受欢迎,他们在太仓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地方高校是人们实现接受各种教育愿望的重要选择,为人们实现多样化教育提供可能。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始终坚持把办好一所让太仓人民满意的地方院校作为教职员工矢志不渝的精神追求和价值标准,作为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和不竭动力;把服务地方作为我们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努力把学院办成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库、智力库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辐射源。
1 地方政府、企业的支持是地方高校改革发展的基本保障
地方高校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发挥功能、完成使命,改革创新是必经之路,这都需要地方政府为其发展给予强有力的支持,提供必要的条件,协调其与社会方方面面的关系。所以,随着地方高校的发展,其对地方政府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
纵观我国高职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课程体系不合理、学生动手能力差、教材滞后于实际、双师型教师缺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再与发达国家高职教育的发展相比较,不难发现:高职教育要解决以上多方面的问题,一个重要的突破口就是要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因为高职教育的实践性和职业性要求我们的教育过程必须有企业的全程参与;而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又决定企业必须全程参与学院教学工作。
同时,我们需要政府主导实现校企互动。有政府主导,校企互动,增强情感交流,打牢真诚互信、同舟共济的感情基础,才能使校企合作具有持久性和长效性,高校的发展道路才会顺畅。
2 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以特色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是2004年7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以太仓籍世界知名实验物理学大师吴健雄博士的名字命名。国家“十二五”时期沿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发展规划的实施,以及沿海、沿江、沿沪产业经济带的开发和太仓市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大潮的兴起,都赋予了学院特殊的使命和责任,也为学院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学院成立以来,逐步构建了以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为主体,成人教育、开放教育、远程教育、联办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职业资格培训为补充的办学体系,设有电气工程学院、软件与服务外包学院、机电工程系、现代港口与物流管理系、应用外语系、生物与化学工程系、艺术设计系、职业素质教育中心、职业发展教育中心、继续教育学院、联合研究院等教学单位,设置机电一体化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软件技术、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等工科为主的29个专业。
2.1 按照产业布局设置专业、输送高素质劳动技能型人才
学院升格以来,始终坚持“以服务地方为己任”,以培养学生职业核心技能、职业道德素养、创业发展能力为人才培养目标,尽最大努力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对实用型、技术型和职业型专门人才的需求。太仓市近年来的经济发展促进了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已逐步形成“电子信息、精密机械、汽车配件、生物医药”四大高新技术产业,“石油化工、高档造纸、金属加工、电力能源”四大基础产业,“纺织服饰、轻工食品”两大传统产业以及“现代物流业、休闲旅游业”两大优先发展的服务业。我院立足区域经济、服务地方企业,设置机电工程、计算机技术、精细化工、物流管理和电气工程等五大专业群,做强、做特“机电一体化技术”、“软件技术”、“物流管理”等3大核心专业。学院借鉴、创新德国“双元制”,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定岗双元”人才培养模式,学院与周边多家企业开展了深入全面的合作,共同培养高素质人才,近年来向地方输送毕业生近万名,毕业生供不应求,社会影响不断扩大。
2.2 针对“德企之乡”建立“中德培训中心”
太仓优越的地理位置、高度密集的德国企业群和发达的精密机械、电子信息、汽车配件产业为中德培训中心的成立和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2007年,我院以精密机械行业为主,由市委市政府、新区管委会、教育局、德国工商行会、德国企业代表以及机电协会合作成立“AHK—上海、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技术工人培训中心”(简称“中德培训中心”),并在此基础上联合共建“服务外包生产型人才培养基地”、“港区供应链生产性实训室”、“史泰博文具生产性实训室”,按照德国本土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为太仓及其周边德资企业培养生产一线的技能型人才。德国“双元制”在我院的发展运作,先后为德企培养数百名学员,成为长三角知名的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在中国实践的典范、德国工商行会上海代表处在中国联合创办最成功的中德培训中心,成为在华德资企业钟情的“双元制”专业人才培养基地、我国最大的“德国职业资格”考试和培训基地,同时也已成为太仓市政府优化投资环境、吸引德资企业的“磁铁石”和外地人才的“聚集地”。2008年,太仓市被国家商务部和德国经济部授予全国唯一的“中德企业合作基地”。
2.3 围绕技术服务成立联合研究院
在太仓高层次人才和技术资源缺乏的情况下,为了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2010年7月,由太仓市委市政府,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全国重点高校以及各行业协会与健雄学院联合成立了“政产学研” 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健雄联合研究院。健雄联合研究院成立以来,充分发挥人才集聚的优势,发挥联合研究院校企合作平台的作用,实现高校科技资源与企业技术需求的对接,同时通过政产学合作共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进一步发挥健雄学院为企业技术服务和公共服务的能力,从而建设校企合作对等机制,促进校企的平等和深度的合作。同时以服务太仓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为目标,以提升城市自主创新能力为方向,以推进产业升级转型为重点,积极吸引高校科技资源和智力资源为太仓市所用,为太仓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推动了太仓科技创新发展,增强了我院服务企业服务地方的能力。
2.4 满足学习需求,延伸社会服务
学院采取多种形式,进一步扩大办学领域,拓展服务范围,创新管理机制,成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推进全民终身学习、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助推器,年培训各类人才规模保持6000人次。此外,继续教育学院充分利用学院世界领先企业认可的各行业培训资源,积极探索和实践职后教育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采取集中面授、网络自主学习交流、现场研讨、学用跟踪等多样化形式,切实提高在职人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际业务能力;在电大开放教育、奥鹏教育、成人大专教育、工程硕士、MBA和MPA教育的基础上,建立与国内外高校专接本的合作,为在职岗员工和高专毕业生接受高等学历教育创造条件。
由此可见,作为太仓唯一的一所地方高校,健雄学院与地方有着天然的联系、紧密的关系,地方是学院的“衣食父母”,学院是地方的“人才库”、“智力源”、“发动机”。学院的发展离不开地方的支持,发展的学院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
参考文献
[1]?太仓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01.
[2]?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方案,2011,04.
[3] 刘浩源.地方高校社会服务研究.学位论文,2009,12.
[4] 毛克平.我国地方政府与地方高校关系问题探析.教育与职业,2007,09.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3)04—0011—05
一、数字化学习公共服务体系研究综述
自从美国学者哈钦斯于1968年提出“学习型社会”这个概念以来, 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向学习化社会前进”的目标之后, 一个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热潮便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迅速兴起。[1]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等概念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蔓延,各国相继采取各项行动,激励国民终身学习需求、拓宽国民终身学习获取途径。我国自党的十六大提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党的十报告中又再次强调要在学有所教等方面持续取得新进展,要求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等。
随着科学和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数字化学习已然成为终身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和发展趋势,数字化学习公共服务体系则是世界各国在探索学习型社会建设、推进终身教育所形成的产物,在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功能体现和组织形式。从全世界的范围来看,数字化学习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应用,都还处于探索和完善阶段。较为人熟知的有美国凤凰城大学、英国产业大学、国内的数字化学习港教改项目以及现代远程教育校外教学支持服务体系试点项目等。
凤凰城大学是美国第一批被认可的提供网络学位教育的网络学校,它构建了遍布全美15所大学、126处校园和教学中心的庞大数字化学习服务体系,以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实用的课程计划、企业化的运作管理机制、多方控制降低办学成本的方式,为在职成人学生提供网络远程教育。凤凰城大学虽然是一家盈利性的私立大学, 但有很多成功经验值得借鉴,[2]如:合理设置专业、课程的实用性至上、建立强大的学生支持服务系统、恰当运用技术手段、建立强大的师资队伍和加强学习评估和质量管理等。
英国产业大学是英国政府终身教育理念的具体实践者,它是由政府启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建设的覆盖全国的现代学习网络。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组织方式,以市场营销手段和现代传媒激发学习需求,形成规模经营,汇聚各类教育产品提供商,承担起学习者和学习产品的中间角色,最大限度开发利用教育资源。由于大规模经营降低了教育成本,从而减轻了学习者的经济负担,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3]
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于2006年启动由中央电大牵头的“数字化学习港与终身学习社会的建设与示范”教改项目,项目建设了乡镇型、社会型、企业型、行业型学习中心等7个示范点,为每个示范点的学习中心配置终端计算机学习设备,通过互联网与学习平台互联互通,建成数字化学习环境,面向示范点服务人群提供网院学历教育资源、数字化培训资源和数字化教学服务。[4]
在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依托中央电大系统建设的“现代远程教育校外教学支持服务体系”试点工作中,中央电大通过奥鹏中心负责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管理和运行,建立网络公共服务平台(OEMS系统)与高校合作办学单位教学管理平台对接,为学生提供“一站式”网上学习服务,并通过在全国建立23个管理中心、1,000余个学习中心,为学习者提供专业性网络教育管理和服务。[5]
对于数字化学习公共服务体系的普遍认识是,其功能应用是作为网络教育产业的中介机构,提供基于网络的学习环境及服务系统,促进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减少教育资源的重复建设,为学习者和众多办学机构之间架构数字化教育服务的桥梁。正是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程及其公共服务体系实践探索取得重大成就的基础上,数字化学习港应需而生。[6]
目前,数字化学习公共服务体系的服务人群定位是社会大众,由此它的教育产品应当是多领域、多样化的,而不仅是定位在单一的高等网络学历教育或是企业职业教育。当前的数字化学习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大多是大一统乃至全国性的,导致服务区域性特色数字化终身教育的产品生产和应用未得到广泛重视。
因此,数字化学习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应用还处于探索和完善阶段,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包括如何推进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如何处理政府主导、政府投入与引入市场机制、增加社会供给的关系等。[7]
以上案例有很多可借鉴和学习之处,但应看到我们在建设和应用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亟待破解的难题:一是在建设投入方面,存在教育机构各自为政、无序参与的问题;二是在资源整合方面,存在条块分割、重复建设,无法共建共享的问题;三是在教育项目方面,存在资源体系贫乏无法适应学习需求的问题;四是在运营机制方面,存在终身教育体系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五是在教学过程方面,存在教学服务质量如何可靠保障的问题;六是在推广应用方面,存在实现数字化资源大规模应用的问题;七是在社会公益方面,存在弱势群体教育公平机会的问题。
广州数字化学习港是在广州市政府主导下,社会各类机构参与合作,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和广州远程教育中心联合组织建设、实施的数字化学习公共服务大平台。经过近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广州数字化学习港已经逐步构建成具有区域示范作用的终身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以广州为中心,面向珠三角地区教育受众,提供普及性、公平性、低成本的数字化终身教育服务,形成了“天网+地网”双网合一的数字化教育服务新模式。我们尝试通过数字化、标准化、专业化、品牌化策略解决以上七个问题,探索广州数字化学习港在发展过程中的建设路径和办法,开创数字化学习新疆域。在探索与实践中,广州电大构建了以“广州数字化学习港”为核心的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体系,引领广州学习型城市建设向纵深发展。[8]
二、“广州数字化学习港”发展的模式选择
(一)以“数字化”的技术构建“时时能学”的天网体系
“时时能学”的天网体系指的是应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构建广州数字化学习港的软件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组成,包括基础网络运营环境、海量数字化学习资源、优质数字化教育项目以及数字化教务教学管理系统、综合门户运营管理平台。社会各级各类的教育受众可以通过搭建的天网体系,不受时空限制地获取所需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和服务。
1. 搭建基础网络运营环境
为满足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应用需求,广州数字化学习港在国家级中心机房配备了近100台网络设备、服务器、存储硬件设施,建成10GB骨干互联网网络接入及网络系统,具备支持100万活跃用户在线学习的网络承载能力,能支持10万级用户同时登录平台进行在线视频学习,为教育受众打造了快速传输优质教育信息资源的网络学习通道。
2. 汇聚海量数字化学习资源
广州数字化学习港专门组建专业化资源建设团队,根据教育项目需求设计教学目标、内容体系和教学设计方案,依托现代化多媒体资源制作环境和资源制作专业服务体系,以引进、共享、自建等方式整合建设了多领域、满足多层次教育形式需求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形成高质量、规模化的终身学习资源库,初步建立起资源共享机制,面向机构和社会成员开展资源共享应用服务。
3. 整合优质数字化教育项目
广州数字化学习港在引进市场现有的优质数字化教育项目的基础上,依据区域人才培养和经济发展需求,充分利用本土高校、行业和社会培训机构的优秀师资和课程资源,整合建设为区域性、个性化的特色数字化教育项目,满足区域各级各类教育受众的终身学习需求。
4. 建设数字化教学教务管理系统
基于多年远程教育的实践探索,广州数字化学习港已建成自主版权、智能、可定制的教育软件平台体系,开发具备视频点播、视频会议、即时通讯、视频直播等关键教学工具的现代化、数字化网络教学平台,能支持百万规模用户在线学习,可实现用户的分层分级管理,满足各种远程教学模式的应用需求。
5. 搭建综合门户运营管理平台
广州数字化学习港联合广州学习型社会建设项目,共同建设了广州数字化学习公共服务门户平台,为面向广州各级各类教育受众的数字化终身教育提供综合性运营管理服务,包括数字化学习资源与项目展示、学习者个人账户的信息认证和存储、个人学分银行的信息管理、网络教学教务平台数据统计和对接、学分转换和认证等服务功能。
(二)以“标准化”的理念铺设“处处可学”的地网终端
“处处可学”的地网终端指的是在公众聚集点(如社区、大型企业)建设落地式数字化网络学习环境。地网终端以标准配置建设在学习者身边,为学习者提供体验、咨询、服务、应用的数字化网络学习服务。地网终端作为一种便民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也为数字化终身教育产品服务推广提供延伸渠道。2009年贝伦行动框架曾有一个重要建议:创建一个“多用途的社区学习空间和中心”,作为提高成人教育参与性的一个重要手段。
当前,广州数字化学习港采取整合社会各类优质教育资源的高集成化建设模式,包括整合政府行业、企业、各类教育机构现有的场地和设施等硬件资源以及课程和项目等软教育资源,2013年前在广州各区规划建设24个标准配置的数字化学习示范中心,又称为数字化教育超市,之后将按照标准在全市范围内建设更多形象统一、配置标准、服务一流的数字化教育超市。建成的数字化教育超市有三种类型:一是与政府行业、社区街道合作,建设扎根生活社区、面向社区居民的社区数字化教育超市;二是与企业合作,建设扎根生产企业、面向企业职工的企业数字化教育超市;三是与高校合作,建设扎根高校园区、面向高等教育群体的高校数字化教育超市。
数字化教育超市借鉴汽车行业4S实体店的营销模式,遵循标准化理念开展建设和服务,体现在统一环境建设标准、统一产品目录标准、统一产品服务标准、统一业务流程标准。在环境建设方面,每个教育超市按照统一VI视觉形象进行设计,设置体验区、接待区、学习区和考试区四个功能区域,配备50到60台计算机终端设备、服务器以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学习设备,千兆光纤接入中心,以建成标准化、现代化、开放式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共享广州数字化学习港的各种资源;在产品目录和服务方面,依据三种类型教育超市服务对象的不同,通过统一产品服务手册和产品展示的方式,有侧重点地提供广州数字化学习港已有的教育产品和服务项目;在业务流程组织方面,按照既定的流程标准,支撑教育受众体验、购买、使用教育超市内教育产品和服务。
标准化的数字化教育超市建设让教育受众无论在哪一个教育超市中都能享受到专业、全面的数字化终身教育服务,也让广州数字化学习港教育超市通过示范带动区域内的多级复制和推广,从广州数字化学习港示范性教育超市再延伸至区县、街道、社区一级的教育超市,实现数字化教育超市地毯式覆盖,让数字化终身教育“处处可学”成为可能。
(三)以“专业化”的服务支撑“优质资源”的规模应用
优质的数字化教育产品和环境需要通过“专业化”的数字化教育服务支撑推广和应用。广州数字化学习港结合教育受众对教育产品的需求、选购、应用以及认证,以先进的技术和教育手段提供优质服务,力争各个环节逐一击破,为教育受众提供良好的数字化终身教育体验,从而促进广州数字化学习港海量、优质资源在区域范围内的规模化应用。
1. 以需求为先行,建设资源产品,提供隐性资源服务
对教育受众实际教育需求的服务,以隐性的方式体现在资源产品的前期调研、内容甄选、内容组织、产品架构设计以及产品服务终端设计和开发的过程中。广州数字化学习港通过打造专业的资源建设团队,以区域人才培养为目标,深入基层开展产品需求调研,选择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平台技术进行产品设计和开发,并结合技术发展,提供集个人PC、平板电脑、移动手机多终端为一体的学习平台,满足受众资源服务需求。
2. 以选购为导向,形成产品目录,提品导购服务
终身教育是贯穿于人一生的,是随时、随机发生,不间断、非强制性的教育。广州数字化学习港打造的数字化终身教育体系是通过为各级各类教育受众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资源和产品,激发教育受众的学习欲望和需求。在教育受众燃起学习兴趣后,如何选择适合自己、有助于个人发展和完善的教育产品是关键,广州数字化学习港分别在“天网”和“地网”中架设网络客服导购和地面产品导购及统一的电子或纸质产品目录指南,为教育受众提供专业化导购服务,让受众了解并挑选适合自己的、满意的教育产品。
3. 以应用为核心,组建教学团队,提供学习支持服务
教育受众应用教育产品的过程就是使用和接受学习支持服务的过程,学习支持服务是否完善、高效和到位,将直接影响数字化教育的质量。广州数字化学习港为教育受众提供的数字化学习支持服务包括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教学过程设计与管理,配备专业的教师辅导团队应用在线交流、网络视频、电子白板等辅导教学工具进行互动交流和疑难解惑,配备在线客服人员提供远程接待服务等,在教育超市中配备专业接待人员现场处理受众的所有学习问题,以保障教育受众无论是在线上或是线下都能第一时间获得高质量的学习支持服务。
4. 以认证为手段,建立学分机制,提供学分立交服务
终身教育的推行,除了通过提供多样化教育产品和高质量的学习支持服务激发教育受众的学习兴趣外,还需要一种长效服务机制,例如个人学习银行制度,通过对个人终身教育学分的积累、认证,必要时提供给受众有益于其个人职业或自我学习价值的认定。广州数字化学习港基于综合门户运营管理平台为教育受众提供了个人终身教育学分认定、积累、兑换的学分银行服务,并打通已建设的各类教育项目之间的学分壁垒,践行学分立交,例如在高等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项目中,可以按照学分兑换规则,实现数字化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课程学分的双向替换。[9]
(四)以“品牌化”的策略营造“人人皆学”的社会氛围
优质教育的发展通常经过三个阶段:标准化、特色化和品牌化。品牌化是教育发展成熟的标志。广州数字化学习港致力于将自身打造为区域范围内教育产品最丰富、教育服务最全面、教育平台最先进的数字化学习公共服务体系品牌形象,通过紧抓品牌质量、突出品牌特色、加强品牌宣传和推广,成为人人熟知、人人可用的区域数字化学习公共服务大平台,营造社会范围内“人人皆学”的良好学习氛围,让终身学习成为一种文化。
1. 以高质量打造品牌内涵
数字化终身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外独特的教育消费商品,要树立自身品牌,成为教育受众首选、认可的教育品牌,首要条件就是具备高度的品牌内涵。广州数字化学习港打造自身品牌内涵主要从建设高质量教育产品入手,在资源、项目建设方面,以高门槛高标准作为资源、项目引进、改造和建设的基本准则,合作建设伙伴必须是国内知名院校或经过市场检验获得教育受众普遍认可的教育培训机构。
2. 以最特色打造品牌形象
特色是数字化终身教育树立自身品牌形象的法宝。广州数字化学习港通过建设满足区域人才培养的特色数字化教育资源、打造广州数字化学习港品牌旗下特色教育项目、育产品LOGO和数字化教育超市VI设计等手段,将广州数字化学习港所有教育产品和服务,以特色、统一的形象呈现在教育受众面前。
3. 以广应用促进品牌推广
优质教育产品需要通过教育受众的广泛应用和检验,在口口相传中不断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形成有口皆碑的品牌效应,实现更广覆盖面的应用和推广。广州数字化学习港通过在不同教育领域中选取特定教育受众群体开展示范性的品牌应用推广,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教育产品,打造各教育领域的拳头教育项目和产品,在社会中形成一定的品牌口碑和价值,取得大众认可度,为今后大规模的复制和应用打下基础。
三、“广州数字化学习港”
发展模式实施成效
近年来,“广州数字化学习港”先后在政府行业继续教育、职业能力提升、高等学历教育、中小学校外教育和生活能力培训等教育领域开拓创新数字化终身教育应用,引领广州学习型社会建设。
在行业继续教育领域,致力于为区域范围内公职人员的终身学习和行业继续教育提供数字化教育公共服务。率先开展了面向6万公务员、12万中小学教师、150万专业技术人员、533万企业职工的数字化继续教育,并以此为核心带动旅游从业人员、普法人员、工会干部、部队官兵等各类人群的数字化教育,营造了“精英引领、辐射大众”的终身学习氛围。
在职业能力教育领域,整合行业资源、汇聚行业专家,紧扣产业经济发展需求,打造进阶式职业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共建设了4大行业、6大类别、100多个热门工种的数字化教育项目,构建了网络环境下高技能人才职业导向式培训和鉴定一体化模式,促成企业建立数字化企业大学。构建了“统一平台、学内容、统一评价标准”的网络高速通道,以学分电子档案管理模式,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的双向认证。面向行业可持续发展和学习者职业发展需求,建设了广东职业教育网络学院。
在中小学校外教育领域,以数字化教育应用为手段,融合学校、社区、家庭,为中小学生创造更多获得优质教育的机会,促进中小学生教育成效的提升,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发展。
一是通过向学校提供“教育云服务”,助力学校建立校园文化、开展素质教育、推广家校互动,实现学校教育延伸至家庭;二是构建全国唯一中小学生专用宽带——“广州教育宽带”,为中小学生家庭营造健康的数字化学习网络环境,帮助家长管理子女健康上网在家轻松获取优质教育资源;三是打造优质“教育项目”进家庭、进社区。建设了中小学象棋网络学院、小学语文作文同步辅导网络学院、小学数学能力提升培训网络学院、小学英语综合能力培训网络学院等系列中小学数字化教育项目。
在高等学历教育领域,携手名牌高校网院、企业及电信运营商等,共建“高教通”教育云服务平台,开设全新的远程学历专业。面向社会人群学历教育提升需求,立足电大开放教育,创新远程教学模式,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为学习终端设备,探索实践高等学历教育移动学习新模式,为社会在职人群提供随时、随地、随需的学历教育进阶机会。
按照《广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到2020年把广州建设成为学习型城市的目标以及《推进广州学习型社会建设试点项目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广州数字化学习港”将继续努力发挥其重要支撑作用,积极先行先试,探索解决建设过程中亟待破解的难题,总结“广州数字化学习港”的建设经验,提升开放大学在学习型城市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为开放大学的未来发展开拓新的空间。
[参考文献]
[1] 韩振峰. 发达国家创建学习型社会的方法与措施[J]. 成人教育,2004,(10):73-75.
[2] 肖爱,蒋成凤. 美国凤凰城大学的运营状况、成功经验及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08,(12):32-35.
[3] 黄丹青. 英国产业大学的发展及其特色[J]. 中国电化教育,2001,(8):55-57.
[4] “数字化学习港与终身学习社会的建设与示范”教改项目组第三课题组. 数字化学习港公共服务体系的运行机制[J]. 中国远程教育,2008,(9):11-16.
[5] 严冰.发展社会化公共支持服务构建全民终身学习平台——广播电视大学的功能拓展与探索空间[J]. 中国远程教育,2010,(1):15-20.
[6] 谢巍. 多元交互支持下的数字化学习港理论研究[J]. 中国远程教育, 2011,(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