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产计划汇总十篇

时间:2022-03-27 15:20:4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排产计划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排产计划

篇(1)

中图分类号:TF7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1-0143-01

1 背景

首钢京唐公司炼钢作业部是世界首个单体达到千万吨钢的生产能力,国内首家采用“全三脱”冶炼工艺的炼钢厂,具有设备大型、工艺先进等优势。要想驾驭这样大型、先进生产设备,生产出高品质,低成本洁净钢产品,创造出一流的经济效益,对生产排程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极高的要求。针对京唐公司目前生产情况,之前开发的由动态调度算法自动排列的炉次计划已无法完全满足生产需求,主要体现在计划兑现率低、显示不直观、信息不共享等弊端。所以需要在原有的系统之上进行优化。为此,需建立一套炼钢调度系统,与一体化计划系统进行多系统无缝衔接,形成炼钢一体化计划闭环管理。炉次计划由现场调度员进行创建和调整,以适应高节奏高效率的生产。在手动加半自动计划结合的生产组织模式下,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应京唐公司大型炼钢厂及全三脱冶炼模式的生产规律,为实现动态调度全自动生产组织模式奠定良好的基础。

2 设计思路

基于京唐公司炼钢厂生产组织现状,完全基于算法规则、无人工干预的全自动炉次计划至少在现阶段是不现实的。因此应从手工操作加系统支持的半自动炼钢炉次计划来满足当前的业务模式需求。为满足这一功能,需要对现有炼钢执行系统进行进一步的扩充与修改,新建一套炼钢调度系统,实现数据对接。

针对京唐公司炼钢作业部自身特点,定制开发的炼钢调度系统与公司的一体化计划系统建立接口,并同时与炼钢执行系统建立接口。一方面从公司钢轧一体化体系建设上形成了闭环管理,从合同反推到炼钢的计划,钢轧计划进行有效的衔接,另一方面从岗位操作上得到了简化,利用调度人员熟悉的表格方式对炉次计划手动编排,所以新开发的炼钢调度系统作为调度人员操作的前端系统,把这个系统接入炼钢执行系统中,将调度人员在炼钢调度系统中编排的炉次计划通过炼钢执行系统和二级系统的接口直接下发到二级系统中来指导炼钢生产。二级系统生产实绩实时的反馈到炼钢调度系统,各岗位都能通过三级终端查看,并将实际板坯信息附带生产订单号传给热轧工序,从而实现了炼钢一体化闭环管理。

3 功能介绍

炼钢调度系统作为炼钢生产排程优化所建立的系统,主要包括浇次计划排产、炉次计划排产、停工记录、列车时刻表排产等功能模块。

(1)浇次计划排产。该模块主要供非计划创建浇次时使用。该功能根据时间规则自动生成浇次计划号,并且选择系统内的钢种、规格以及炉次等必要信息。在调度系统下达的浇次计划生产出来的板坯都是计划外板坯。

(2)炉次计划排产。该模块主要是在炼钢计划系统下达的浇次计划基础上,创建炉次计划,制定出炉次的工艺路线以及在各工序的时间点,并且把这些信息重组成各个工序的计划电文经由炼钢执行系统下达到各个工序二级。在该功能中有修改工艺路线、修改计划内钢种、修改计划时间以及改判等功能。这些改动都会以电文的形式发给炼钢执行系统,最终将PDI下达到二级。

(3)列车时刻表排产。该功能主要是对手工炉次排产的一个改进,系统提供了计划模型配置功能,这样调度员就可以根据当前生产情况制定出最适合生产的时间与周期,根据模型配置以及开浇时间自动计算某个浇次所有炉次的所有工序计划时间,并且根据二级返给三级的生产实绩信息,调度能准确跟踪炉次的生产情况,便于更好的组织生产,提高时间利用率。

(4)生产信息查询。调度系统会实时采集二级的生产实绩信息,如炉次事件,炉次状态等等信息,以便不同岗位的用户共享炉次的生产实绩信息,满足现场生产需要。

(5)停工记录。该功能主要是记录日常生产中,各个工序各种设计停工的原因,包括计划停工,非计划停工,意外事故等,以便各级领导及管理人员了解每天的生产设计状况和生产情况。

(6)热修包信息维护及查询。该功能主要记录热修包岗位根据调度员下达的炉次计划和实时生产情况,对热修包信息进行维护,记录热修包座包时间,以便及时安排钢水接应,方便日后查询钢包的情况。

(7)模型维护。该功能用于模型信息主数据维护,列车时刻表半自动排产时所用的模型来自此界面的模型信息,管理人员可根据生产调整随时更新模型信息数据。

(8)报表管理。报表管理部分主要用来查询、显示、打印各类满足生产需要的报表,包括炼钢部生产信息报表、当日铸机生产信息报表、停工分析报表、生产调度日报、岗位生产信息报表等10张常用的报表。

4 实施效果

篇(2)

论文提要:当今文化产业的发展已走向文化品牌竞争新阶段。本文以实现高起点的文化品牌战略为目标,从文化品牌战略规划入手,根据实施文化品牌战略的目标要求,对所面临的问题作出详尽分析,为实现文化品牌战略创造条件,促进文化产业的振兴和发展。

文化产业是一种在全球化和现代化、信息化和科技化、人文化和知识化的创造与消费的社会背景下所建构起来的新理念和新产业,同时也是一种在文化与经济实现相融互渗的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新实践与新发现。它以创新为灵魂、以广涵为特点、以提升为手段、以增值为目的,通过打破二三产业的原有界限,为经济注入文化的内涵,对多种产业进行整合与提升,从而在二三产业的衔接、融合、易质与再生中实现创意化、高端化和增值服务化:它以促进文化创新和经济发展为目的,并通过文化这个介质的特殊作用而在全社会推动精神与智能的发展,实现社会机理的创新与人力资本的升值。上述特点决定了文化产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现均衡发展的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意义的时代选择,文化产业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理念,也为我们开辟了崭新的天地,它使我们觅得了一条两全其美的发展之路:既能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又能实现经济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文化对经济的作用不是单向度的,而是全方位的。因为文化不仅涵寓着知识、技能、科学、伦理、道德与人文,而且也越来越主宰着经济的运行机制、作用于人们的生活方式、代表着社会的发展趋势。基于此,本文分析郑州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文化产业的内涵及特点

文化产业是在全球化的消费社会背景中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产业,被公认为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朝阳产业”或“黄金产业”。但是,人们对它的定义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2004年国家统计局在与及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从国家有关政策方针和课题组的研究宗旨出发,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将文化及相关产业概念界定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根据这一概念,文化产业的范围为:一是为社会公众提供的实物形态文化产品的娱乐产品的活动,如书籍、报纸的出版、制作、发行等;二是为社会公众提供可参与和选择的文化服务和娱乐服务,如广播电视服务、电影服务、文艺表演服务等:三是提供文化管理和研究等服务,如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图书馆服务、文化社会团体活动等;四是提供文化、娱乐产品所必需的设备、材料的生产和销售活动,如印刷设备、文具等生产经营活动:五是提供文化、娱乐服务所必需的设备、用品的生产和销售活动,如广播电视设备、电影设备等生产经营活动;六是与文化、娱乐相关的其他活动,如工艺美术、设计等活动。文化产业作为一种特殊的产业主要有以下特征:一是它应该具有提升人类生存,尤其是生活品质的内涵,更应该注重于提升人类精神生活品质的内涵;二是它应该具有可以进行商品性生产、流通以提供人们消费的特性;三是它应该与虽然可以提供人们消费但同时又具有商品性特征的某些纯社会公益性文化事业(如公共图书馆)相区别。

二、郑州发展文化产业品牌中的问题

2006年郑州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82.6亿元,增长12.2%(现价速度),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4.1%,高于全省近一个百分点,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20.9%。从文化产业组成的三个层次看:核心层2006年实现增加值29.2亿元,实际增长50.8%,占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的35.4%,共有从业人员4.3万人,占全市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25.9%。相关层实现增加值44.4亿元,实际增长5.0%,占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的53.7%,共有从业人员9.2万人,占全市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54.6%。其中,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实现增加值30.3亿元,在该层次中最多,同时从业人员以2.9万人领先。核心层、层、相关层实现的增加值之比为35.4:10.9:53.7,从业人员之比为25.9:19.5:54.6。可见,文化产业的发展势头可喜,增长幅度较大。无论是实现的增加值,还是从业人员的数量都增长迅速,文化产业发展处于增长期,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发挥的作用也在增大。但是,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其中的问题,具体如下:

1、缺乏系统的文化产业品牌建设观念。在品牌建设方面,品牌定位不准确、形象模糊,再加上品牌延伸不足,内涵缺失。如郑州,该市的文化品牌大多是孤立的,绵延3,600余年的商文化所赋予郑州的不止是一个少林寺那么简单,而这样得天独厚的“天时、地利”却被人为地忽视了。宝马这样一个顶级的汽车品牌,竟然与服装、表、眼镜、领带、笔,甚至化妆盒等这些时尚产品紧密相连。宝马品牌下的系列生活用品,与宝马车一同诠释出了完整的宝马世界:华贵,同时也是亲近的。阐释品牌精神的意义远远大于现实的商业利益。正确的品牌延伸要建立在品牌的核心价值之上,比如几乎所有大牌时装都会推出自己品牌的香水,因为香水往往被看作“服装的最后一道工序”。但同时,品牌规划缺失、推进无助,加上品牌设计滞后、人才不足,这些影响了文化产业品牌的建设。

2、文化产业品牌推广方法陈旧,推广策略不当。文化品牌是先进文化的结晶。一座文明城市更应当是文化建设高度繁荣的地方,而文化高度繁荣的地方,一定具有相当数量的文化品牌,这是由文化品牌的作用及影响所决定的。文化品牌是文化精华的浓缩,凝聚着人们的理想追求,多种文化品牌的叠加效应,能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提升城市的新形象。品牌宣传推广力度不够,依托历史文化的品牌,因历史文化植根于本土,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但在品牌推广上,缺乏对文化品牌内涵的深入挖掘、找不准宣传的切入点、感染力和影响力均不强成了文化品牌推广的绊脚石。而在宣传推广的方式方法上,缺乏现代化传播技术的应用是其成效不够显著的主要原因。

三、提升郑州文化产业品牌的对策

振兴文化产业,应从高起点的文化品牌战略出发,从品牌的核心价值中提炼出品牌战略主体思路,在锻造文化品牌中构建郑州文化品牌的基本框架,形成以低成本锻造文化品牌、高起点构建品牌的战略。

1、树立文化产业品牌意识,贴近时代和生活。锻造文化品牌,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文化强市”,建设“文化兴市”等发展要求出发,树立文化产业品牌意识。要注意本地市场的培育,依靠本地优势把市场做强做大,更要注意开拓外地市场以及海外市场,只有把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优秀文化产品推向世界,文化产业化发展才能获得更为广泛的空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文化品牌的锻造要具有全球视野。同时,“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既要立足本土市场,放眼全球,将文化品牌的本土化和国际化相结合,又要面向本民族、本地区,把这些都结合起来发展文化产业。

篇(3)

把握1个导向:就是坚持生态立市,全力建设生态文明白山。建国以来,国家陆续在白山市投资建设了通化矿务局、省属6个森工局、通钢集团板石铁矿等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形成了以电力、煤炭、林业、矿产冶金等为主的资源型产业体系,实现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70%以上,实现税金占财政收入的60%左右。虽然经济得到快速增长,各项社会事业有了长足进步,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尖锐,历史形成的“两高一资”资源型产业格局,在短期内难以实现替代转型,如果不加大节能减排力度,资源环境难以支撑,经济发展难以为继,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就难以实现。在这个问题上,白山人没有别的选择,要实现白山市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摒弃传统的发展思维和发展模式,在发展思路上彻底改变“重开发、轻节约,重速度、轻效益,片面追求GDP增长、忽视资源和环境”的倾向,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抓住3个关键:一是改造提升煤、林、矿产等传统资源型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壮大低能耗、高附加值产业,降低社会综合单耗,实现结构节能。在以煤电为主的能源产业方面,主要围绕开采―洗选―焦碳―煤化工产品链条做文章。在以铁、硅、镁为主的冶金产业方面,主要向多晶硅、单晶硅、镁合金压铸件等下游产品延伸。在矿泉水、煤炭、铁矿石、硅藻土等重要资源产业方面,实行统筹规划,有序集约开发,综合利用煤矸石、粉煤灰、铁矿石尾矿、木材“三剩物”等废弃资源,变废为宝。积极运作煤矸石发电、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粉煤灰造纸等一批循环经济项目,搞好精深加工,大举向终端产品进军,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资源永续利用。二是依靠科技创新改造传统工艺。在引进项目过程中,白山市严格筛选项目,对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和浪费资源的项目实行“一票否决”。同时,通过引进天风制药、板庙子金矿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用高新技术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恒巨铝车轮、喜丰塑业、华众轿车门等企业通过开发新的生产工艺,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设备,促进了企业技术升级和产品更新换代。2008年,全市工业企业完成技改投入达85亿元,同比增长44%。这些技改项目提升了传统产业,促进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三是对重点领域实施技改节能项目建设。确定综合能耗占全市90%以上的煤炭、电力热力生产、非金属矿物制品、炼焦和木制品加工等五大行业为节能减排重点行业。并将浑江发电公司、卓正能源集团、通化矿务局、虹桥纸业等70户5000吨标煤以上的耗能企业和18户高污染源的企业作为重点,实施技改节能项目建设。浑江电厂汽轮机通流节能改造、天达玻璃窑炉改造、东圣3万吨液氨等12个项目列入国家资金扶持计划,累计可实现节能量17万吨。东锋镁业余热利用、板石铁矿选矿改造、栗矿公司低温余热发电、临江镁业还原炉系统改造和余热发电、江源和抚松城区集中供热改造等一批节能减排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强化4项机制:成立了市级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节能减排工作方案,认真落实责任目标,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对各县(市)区节能减排目标进行考核评价,强化了4项机制。一是协调高度机制。对节能减排指标进行分解,定期调度分析和解决全市节能减排工作。二是统计评价机制。制定了能源平衡表,企业、部门、机关定期填报,跟踪落实。三是监察监测机制。实施节能监察、监测及能源审计,准确掌握能源消耗状况。四是鼓励扶持机制。设立节能减排专项奖励资金,对节能减排工作效果比较好的企业和重点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给予奖励及补助。

篇(4)

中图分类号 S513.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4-0027-01

1 选择品牌化生产专用品种

因地制宜,区别对待,依据品牌生产需要,选择专用品种,积极发展专用玉米、鲜食玉米、青贮玉米等生产,总体上优选熟期偏早、具备较强抗倒伏、抗茎腐能力、株型紧凑、适宜机械化种植,且便于运输贮藏的品种。

2 实施免耕洁区机直播

推广全量秸秆覆盖地免耕洁区机直播技术,集成碎秸清秸、洁区播种、均匀覆盖、免耕贴茬直播、合理密植、统一行距、缓控释肥应用、集中适墒等深匀种等一体化技术,大大提升种植效率、提高水肥利用率,取得良好的种植效果,在整齐度、植株密度方面很大程度上得到改善。

2.1 集中适墒早播

坚持“春争日、夏争时,夏播无早、越早越好”的基本原则。早播不仅可以延长生育期,还能充分利用光照资源,很好地避免了苗期“芽涝”,以及后期遭受低温影响等问题,为最终丰产稳产奠定良好基础。此外,在前茬作物收获之后,应当及时足墒、匀墒、抢墒,适时进行早播。

2.2 提高播种质量

优质的种子是实现丰收的先决条件,种子精选后,可采用气吸式或勺轮式播种施肥一体机进行播种,播种时采用低速、均匀、贴茬播种方式,做到播种标准化、规范化。行距控制为60 cm左右,株距以25~28 cm为宜,播种深度3~5 cm,植株密度以6.00万~6.75万株/hm2较为合适,为了实现苗齐、苗全,播种时要确保深浅均匀,无断垄缺苗问题。

2.3 示范缓控释肥

在施肥示范方面,尽量简化施肥流程,实现种肥分离、种肥同播方式,同时结合侧位深施技术,实现玉米专用缓控释肥料的良好示范。通常情况下,玉米专用缓控释肥(26-8-10)用量为750 kg/hm2,追肥应结合当地天气情况以及视玉米大喇叭口期长势情况而适量进行。

3 开展统防统治机田管

统防统治能够实现良好的防灾减灾效果,可以将物理防治、农业防治及集成种子包衣、实用机械统防统治、配方肥统配统施等进行统一管理。此外,在病虫害防治方面,统一应对,重点对粗缩病、叶斑病、蚜虫、玉米螟、杂草进行统防统治,简化并提高田间管理,最终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

3.1 前期病虫草害防治

在玉米生长前期的病虫草害可利用自走式高杆作物喷雾机进行有效防治,通过土壤封闭实现除草目的,通过苗期喷施吡蚜酮来控制粗缩病、防治灰飞虱。

3.2 后期病虫害防治

玉米生长后期可采用热雾机进行施药,有效实现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施药量、节约生产成本的目的。具体药剂可使用18.7%丙环・醚菌酯悬乳剂1 200 mL/hm2+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300 mL/hm2+热雾稳定剂750 mL/hm2,兑水7 500 mL/hm2进行喷施,连续用药2~3次,每次间隔1周。喷药不宜在大风天气进行,有风时应当在上风向施药,将药物喷施在地表,不要直接喷施到叶片,避免造成叶片灼伤。

4 推广完熟机收秸秆还田

为了提高玉米收获效率、提高秸秆还田细碎率、提升根茬破除合格率,可通过完熟机收与秸秆还田一体化技术实现。

4.1 适时机收

对于用于鲜食、青贮的玉米可适时进行收割;对于其他专用玉米,待到9月底至10月初时,玉米苞叶干枯变白、乳线基本消失、籽粒变硬、基部黑层出现时[1-2],便可采用性能完善、作业效率高、结构紧凑的玉米联合收割机进行收割。收获应当根据当地具体气候条件适时进行,不宜过早,也不宜过晚,过早容易造成籽粒不饱满,过晚则容易出现果穗霉变问题。

4.2 秸秆还田

淮北地区玉米秸秆能否进行合理还田,不仅关系到玉米生产能否实现标准化、规模化,也影响到后期小麦的生产,还会影响到生态环境的优劣[3]。为了更好地实现秸秆还田,促进玉米、小麦双丰收,可在秸秆粉碎、深耕翻埋、灭茬、播种、浇水等环节严格把关,并建立联合收获―秸秆粉碎抛撒地面―施肥补氮―深耕整地―旋耕或耙地灭茬―播种小麦―浇水塌实的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模式。

5 落实防灾减灾技术

淮北地处我国黄淮平原区域,该地具有天然的气候条件,是我国重要的玉米生产优势地区,但淮北受温带半湿润气候影响,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由于淮河地区是我国旱涝灾害的重灾区,加之玉米生育期间多集中于高温多雨季节,在遇到降雨分布不均匀时,很容易遭受旱涝灾害[4]。当玉米播期遭遇干旱,将直接影响玉米适时播种;当苗期发生涝渍,将严重影响玉米苗生长;当玉米生长中期遇到旱灾,容易导致结实不良,尤其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之间发生旱灾时影响最为严重;当玉米拔节之后遇上台风等强对流天气时,将会引起大面积倒伏现象;在生育后期出F连续阴雨天,将易发生病害、早衰等问题,严重影响玉米产量。

为此,在推动玉米生产规模化、轻简化发展的同时,一定要关注自然灾害的发生规律、提前做好防御措施,以便实现玉米的稳产丰产。

5.1 涝渍防御对策

5.1.1 适期早播。淮北地区夏玉米苗期对渍涝的抵抗能力较弱,因此适时早播有利于在雨季来临之前达到足够苗龄,以增强其抗涝耐渍能力,为玉米后期生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5.1.2 及时追肥。在发生涝渍之后,进行必要的追肥将有利于降低涝渍造成的损失,具体方法为及时将田间积水排出,并追施尿素150~225 kg/hm2。

5.1.3 及早中耕。除了采用追肥方式有效减缓涝渍损失,还可以通过中耕松土方式,增加土壤通透性、改善土壤的环境,为玉米根系生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有效减轻涝渍的危害。

5.2 高温灾害防御对策

5.2.1 选用优质品种。选用能够抵抗高温灾害的优质玉米品种,是实现玉米高产稳产的最有效方法。

5.2.2 科学合理灌溉。高温易引起干旱,玉米在各个生长时期如遇干旱情况,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进行科学合理灌溉能够确保玉米的正常生长发育,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而言,在玉米拔节孕穗期,进行必要的浇水能够确保玉米正常抽雄与授粉,如高温干旱不及时灌溉,将很可能导致结实率较低,造成减产20%以上的损失;此外,在开花期进行必要的灌溉,可有效避免因高温干旱带来的花粉死亡、花丝干枯、授粉结实不良等问题[5]。因此,进行科学合理的灌溉十分关键。

5.3 倒伏防御对策

5.3.1 防控病虫害。危害玉米的主要病虫害有茎腐病、纹枯病与玉米螟等,这些病虫害都易引发玉米的大面积倒伏,对玉米品质与产量造成严重影响。其中茎腐病、纹枯病可使茎秆组织变得软弱甚至腐烂,玉米螟则会对玉米茎秆髓部组织进行侵蚀。因此,为了增强玉米的抗逆性,加强中后期病虫害的防治尤为重要。

5.3.2 化控防倒。通过化学调控剂进行防倒,效果较为显著,其主要原理是通过抑制玉米基部节间的过度伸长,使节间粗壮,增强其抗倒性,降低倒伏的概率[6]。具体可通过喷洒控旺促壮化控剂,使得玉米基部1~3个节间长度缩短,降低株高与穗位,从而增强其抗倒伏能力。通常情况下,可用玉米矮壮饱300 mL/hm2,或金得乐450 mL/hm2,或玉黄金300 mL/hm2,或玉得乐375 mL/hm2,兑水450 kg/hm2进行喷施,均可以实现防倒效果。在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倒时,应当严格根据药剂的施用方法、施用剂量进行,以免造成药害影响产量。

6 参考文献

[1] 吴兰云,徐茂林,周得宝,等.淮北地区夏玉米高产的适宜收获期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7):103-107.

[2] 张玲,刘丰收,张弘,等.淮北地区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24(12):58-59.

[3] 沈学善,屈会娟,李金才,等.玉米秸秆还田和耕作方式对小麦养分积累与转运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2012,32(1):143-149.

篇(5)

2、十月中旬对各街道的普查工作进行评比,对完成好的单位给予表彰,对质量不到的必须进行反工。

二、积极开展安全技术人员的专培训工作:

从使月份开始安排适当的时间,组织全区安全管理技术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对未达到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上岗要求的,一率安排参加市安监局组织的上岗培训。对已达到要求的人员进行岗位自学及有组织的业务培训,以达到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为目的。

三、认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

1、根据冬季特点,认真抓好各生产单位的防冬保暖工作,开展有真对性的安全生产大检查;

2、认真加强人员密集场所及大形商场、超市、市场等安全防火工作;

3、认真开展“元旦”前的安全生产大检查,以确保节日之间的安全工作。

四、认真抓好全区安全生产的年终评比工作:

1、从十一月份起,对各街道、各主管部门的安全生产工作资料进行汇总,收集各单位的全年度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2、填写好相关报表,统计好相关的数据,为年度评比工作做好准备;

3、拟定XX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评比办法;

4、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评选工作,评选工作必须自下而上的开展;

篇(6)

中图分类号:TF52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焦炭主要用于高炉炼铁和用于铜、铅、锌、钛、锑、汞等有色金属的鼓风炉冶炼,起还原剂、发热剂和料柱骨架作用。炼铁高炉采用焦炭代替木炭,为现代高炉的大型化奠定了基础,是冶金史上的一个重大里程碑。因此,焦化产品生产过程的污染备受关注。焦炭在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废水、废气、废渣,噪声等构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1]。清洁生产是21世纪新的环保理念和战略及工业生产的方向 [2]。本文对煤化工主要过程及工序产生的污染物进行分析,阐述其来源、数量,特征和类型, 综述基于污染物特征的控制措施,强化科学化管理,规范单元操作,为发展焦化污染控制的新技术提供参考[3]。

1主要污染工序及污染物排放情况

1.1备煤工序

备煤系统包括从精煤场到焦炉煤塔为止的精煤配煤,破碎及运输等装置。其主要任务是为焦炉提供合格的原料煤。其主要污染源有精煤场存煤及输送过程中产生的煤尘,精煤破碎过程中产生的煤尘及破碎机运行产生的噪声。

1.2炼焦工序

炼焦采用侧装煤,高温干馏,湿法熄焦的生产工艺。焦炉采用TJL4350型宽碳化室,双联火道,废气循环,下喷单热式捣鼓焦炉。焦炉烟囱和熄焦过程会排放含尘、SO2等有大量蒸汽和少量粉尘的废气;炉门、上升管、炉体不严密处、装煤、出焦、炉体烟气会无组织排放;事故状态下(如停电)荒煤气的大量逸散,含苯可溶物、CO、H2S、SO2。

1.3化产回收工序

1.3.1冷鼓工序

煤气的冷凝冷却和加压输送,煤气中的焦油雾的脱除,焦油、氨水和焦油渣的分离与储存,焦油、循环氨水、剩余氨水的输送为该工序的主要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机械化澄清槽焦油氨水分离过程中会排放少量废气和焦油渣;冷鼓工段泄漏废水;煤气输送系统氨水、焦油分离器,循环氨水中间槽,地下槽,水封槽等挥发逸散气体。

1.3.2脱硫及硫回收工序

本工序包括脱硫及硫回收、剩余氨水蒸氨三部分。脱除煤气中的H2S时会产生的脱硫废液,脱硫再生塔塔顶再生尾气,产生蒸氨废水、硫磺。

1.3.3硫铵工序:

由脱硫及硫回收工段送来的煤气经煤气预热器预热后进入喷淋式饱和器上段的喷淋室,在此煤气与循环母液充分接触,使其中的氨被母液吸收。煤气经饱和器内的除酸器分离酸雾后送至洗脱苯工段。期间产生的污染物有酸焦油,硫铵粉末,NH3、氰化物等;事故状态下硫酸外溢也会引起污染。

1.3.4洗脱苯:

来自硫铵或冷鼓工段的粗煤气,进入终冷塔冷却,经终冷塔冷却后的煤气进入洗苯塔,与洗油逆流接触,煤气中的苯被循环洗油吸收,在经过塔的捕雾段脱除雾滴后离开洗苯塔,其中一部分送炼焦车间作焦炉燃料气,一部分送粗苯管式炉作燃料,剩余部分外送做工业燃料气。洗苯塔底富油进入脱苯系统脱除苯后洗油循环使用。脱苯过程产生固体残渣,使用过的分离水,管式炉燃烧排放的烟气,轻、重苯贮槽等放散口尾气等若不及时处理都将引起污染。

焦化生产工艺及污染物排放情况见图1。

图1焦化生产工艺及污染物排放情况

2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的治理情况

2.1备煤工序

安装喷淋设施并配置一台洒水车,在精煤场建设挡风抑尘网;运煤皮带转运站精煤水分大粉尘少,并且密封机头,设导料筒并减小落差,封闭皮带通廊,使粉尘不外溢;粉碎机出口安装ZC-II型回转反吹袋式除尘器,排出的粉尘浓度19.6mg/m3;粉碎机设独立基础并有隔离操作室,以防噪声污染。

2.2炼焦工序

焦炉回炉煤气采用净化后的煤气(煤气用量1.5万Nm3/h);熄焦塔采用折流板(4层)除尘技术;焦炉炉门采用敲打刀边技术,上升管采用水封盖,炉体经常热修;集气管压力采用自动调节,事故状态采用煤气自动放散点火装置;焦炉装煤、出焦采用二合一湿式地面除尘站。

2.3化产回收工序

2.3.1冷鼓工序

焦油渣送往煤场掺煤炼焦;机械化澄清槽、氨水中间槽、剩余的氨水中间槽、地下槽、水封槽、成品储槽等放散口气体全部收集后去脱硫工段尾气洗净塔净化后排空;泄露废水收集到地下槽后用泵送进机械化焦油氨水澄清槽。

2.3.2脱硫及硫回收工序

脱硫废液送煤场掺入煤中炼焦;再生塔再生尾气H2S ,NH3等进尾气洗涤塔洗净后排空;蒸氨废水去生化处理工段;将产生的硫磺外售。

2.3.3硫铵工序:

酸焦油送煤场掺入煤中炼焦;硫铵工段室内外地面做防酸处理并设收集坑进行收集回用;硫铵粉末经旋风除尘器和水浴除尘器全部回收。

2.3.4洗脱苯:

将脱苯产生的残渣送煤场掺和炼焦;分离水返回机械澄清槽;管式炉燃烧煤气使用净化后的净煤气。

结语

焦炭生产过程伴随着废气、废水和废渣等环境污染物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其污染程度随工艺的不同呈现出很大的差异。因此,针对焦炭化工的环境污染问题,不仅要坚持污染治理的原则,还应在原有技术上不断创新,寻求新的高效低耗的处理方法,来适应新的环境污染物和新的环境要求。企业应强化环保监控与管理,通过研究焦炭生产过程中物料转化和能量利用的合理化,寻找替代技术,从根本上解决焦炭及化产品生产行业的环境污染问题。

参考文献

篇(7)

[DOI]10.13939/ki.zgsc.2015.23.110

文化品牌是对特定文化载体高度抽象的表达,蕴含着丰富的价值内涵和情感内涵,能够将文化现象中包含的价值观念、文化精神、生活态度、审美情趣、个性修养、时尚品位、情感诉求等准确表达出来。文化品牌可以不受时空的禁锢,蕴含消费者的精神寄托和心理慰藉,人们在消费文化品牌时也对其形成特定的认同和感情依恋,从而表现出对特定品牌的一贯忠诚和持续消费。文化品牌可以引发人们对相应文化背景的关注,这种关注又可转变为品牌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品牌的发展最终将促进产业的兴起。

进入21世纪,全球经济和社会产生巨大的进展,传统的文化品牌在核心精神不变的基础上越来越多地被赋予更多的精神内涵,百姓口中日常的老品牌、老字号也开始拥有符合现阶段社会经济的内涵,逐渐成为具备经济学意义的文化品牌。这种随着经济的发展依靠文化形成特殊品牌进而带动以此为核心的产业经济的现象引发人们的极大关注,特定的文化品牌往往凝结着物质财富生产和精神文化诉求,也能引导社会的生活方式。文化品牌的形成既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又能带动产业经济的发展。

1 什么是品牌

品牌是商品的牌子,也就是商品的商标。品牌可以明示商品的来源,区别不同的服务提供商。品牌是消费者与商品的中介,当同类商品物质属性的差异越来越小时,品牌就具有排他性,成为消费者购买特定商品的纽带,引导消费者形成消费倾向性。例如消费者买凉茶时,不说“来瓶凉茶”而说“来瓶加多宝”或“来瓶王老吉”,选择可乐时说“百事”、“可口”,喝牛奶时要“蒙牛”、“伊利”、“特仑苏”。商家与商家占领市场的主要手段变成了打造专属品牌,尽快建立好品牌的知名度,就能换来产品销售量。一方面宣传了商品背后的企业,另一方面也为创设新的品牌打下基础。

进入21世纪后,品牌的作用更加明显,商品经济时代品牌可以快捷和牢固锁定用户群,品牌可以兴起一个产业。目前每一个品牌不仅仅是一个符号标志,更是一种文化、一段历史的象征。“可口可乐”、“肯德基”等展现美国的富裕,也见证着美国进入工业化以来的文化和发展脚步;“海信”、“海尔”、“澳柯玛”印证着青岛经济的飞跃,也记录着百姓生活逐渐好起来、丰富起来的过程。品牌代表着商品,品牌展现背后的企业,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企业理念等也都寓于品牌之中。

2 文化品牌促进产业发展的经济学原理

2.1 品牌的基本理论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品牌是能够与目标顾客达成长期利益均衡,降低目标顾客选择成本的排他性品类符号。浅显地说,消费者能够始终忠诚如一地选择某商品的理由就是品牌。优秀的品牌拥有很高知名度、具备较高价值,最核心的因素是他能够与顾客构建深层次的关系,顾客和消费者能通过选择这个品牌而反映出自己的身价。通过这种隐秘的关系,消费者与品牌的显性和隐形价值紧密绑定为共同体,自然消费者将会长久主动的购买并忠诚于这个品牌,即使价格高昂消费者也情愿选购。所以,品牌价值是体现在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之中。优势品牌自身价值很高,它的价值也能提升消费者的身价,为选择它的消费者创造更多的利益。

品牌能在顾客的印象中产生认知和倾向性,可以缩减人们在购买同类产品时的时间成本和精力。钱颖一指出,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经济行为和现象的社会科学。换句话说,经济学的核心应当是研究人类的选择行为。消费者面对诸多同质化的商品,他们在收入一定的条件下,大多是靠品牌的效力来选择差异趋于零的各商品和服务。品牌能传达专门的信息,锁定目标顾客,帮助他们降低选择成本。尚有研究认为,品牌能够表达人们的情感诉求,表现出一段历史、生活态度、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等的变化。例如济南的西市场小商品批发市场,从最早的城市西部的杂货市场开始,凝聚几代济南人消费习惯和生活观念的改变,逐渐形成以“西市场”这个深入人心的品牌为名称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使这个历经沧桑的市场逐渐产业化,生机勃勃。品牌就是能够这样以深人人心的形象、强大的情感冲击力吸引着目标消费者,使他们形成选择这个商品的倾向性。品牌认知和品牌倾向性造就了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品牌所散发出的文化气息在消费者脑中留下深深的烙印,消费者也对品牌赋予更多的精神内涵和意义,心口相传,逐渐兴起一个以品牌为先锋的产业。总之,品牌反映出消费者心里的购买态度,如果顾客对某个品牌具有良好的态度和忠诚,当面对诸多差异化极小的同类产品时,往往会表现出很强的品牌靶向性。即使顾客不会每一次都选择同一个品牌,至少他们在选购时不会忽视它的价值。

2.2 文化品牌

品牌的类型有很多种,大多是以文字的形式展现出来。每个品牌的文字表述都反映自身历史和诞生的理由,因此,所有的品牌归根结底属于文化的范畴,也即本文述及的文化品牌。与明显透露着商业气息的商品品牌相比,文化品牌更多融合了具有历史或现实意义的文化因素。改革开放以来,很多处于国际上领头羊地位的强势品牌走人我国,冲击国内市场。起初,他们以优秀产品质量和先进营销理念占据一定市场,获取了高额利润。随后,这些品牌开始扩大生产增加规模,不得不面对与我国同类品牌的竞争。我国的制造业在90代已有了巨大的发展,迫使国际品牌不得不构思新的营销理念,当他们发现这些国际品牌所代表的文化历史因素缺乏中国消费者的代入感时,立刻着手打造符合我国消费者胃口的文化理念,例如肯德基喊出“打造中国人的健康早餐”这一口号,而麦当劳则推出最富含中国人饮食情感的“麦当劳豆浆、油条”等菜品。一个产业的发展会经历卖产品、卖概念、卖情感三个阶段,产品和概念是某件商品的外在属性,易被模仿,而情感则是把目标顾客的文化历史心理因素和情感追求当做产品的形象推出,引起与目标顾客的情感共鸣,具有不可复制性。国际品牌进入我国市场往往在卖产品和卖概念阶段拔得头筹,但随后必然迎来商品的同质化和商家的优胜劣汰。当一个品牌进入卖情感的阶段,就到了树立起一个文化品牌的起点。只有树立起这个具有目标消费者代入感的文化品牌,才能真正树立起品牌,并成为长盛不衰的优势品牌,形成产业。此外,随着经济社会的巨大发展,这些以文化为依托的品牌也会不断被赋予更多内涵,应当引起人们的重视。

经济学界认为,当今经济社会已经历了从商品经济时代过渡到资本经营时代,又进入品牌经营时代的三个时期,而品牌经营也从经济领域发展延伸到社会文化领域。社会文化有两重性:第一是非商品性、非商标性,它的本原是公共资源,属于社会集体,在人类生存发展中处于自发和共享的地位。第二是转化性和商品性。文化本来就具有经济成分,可以被用来消费。它受到商品经济的驱动后能转化为商品,转化为名副其实商品行为,加以经营后成为文化品牌形成产业,也即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文化的内容品牌化后,文化本身的特性、象征功能以及人们的追求都会一步步地促使它变为名牌,获得稳固而长期的具体形象,人们都会向这个名牌代入自己的生活方式、荣誉感和体验感,强烈认同这个文化品牌,造就人群的消费倾向,关注的人多了自然有助于其兴起一个产业。举例广西桂林刘三姐,文学作品中她代表了壮族及其他少数民族人民的机智、勇敢、善良、美丽,能歌善舞,敢于同欺压百姓的恶势力作斗争的优秀品质。经过戏剧《刘三姐》和《印象刘三姐》的演绎,刘三姐的形象更加鲜明具体深入人心,她不仅继续受广西人民的热爱,而且逐步走向全国,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欣赏的优美的艺术形象。经过文化的宣传,作品中的刘三姐逐渐变成“刘三姐”这个品牌,带来丰厚的经济利润。例如广西桂林推出很多以“刘三姐”为主题的旅游项目和纪念品,南宁烟草集团更是推出“刘三姐”牌香烟,成为广西最大的烟草品牌。因此,文化品牌是一种潜在资本,一个深入人心的文化品牌可兴起巨大的产业,这种隐形的价值往往大大超越有形资产。

3 文化品牌对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3.1 打造文化品牌是整合文化资源、培育文化产业的重要手段

多种多样的文化内容是打造文化品牌的基础。目前我国的文化资源种类繁多且丰富,但很长时间以来没有走向市场化和产业化,许多文化资源处于闲置状态,没有得到整合和培育。另外还有一些文化资源已萌发文化产品的迹象,但仍比较零散而粗放,多是在某一地区内深人人心或是心口相传,缺乏与品牌的关联,因此市场号召力和竞争力都较为一般。如前述广西桂林“刘三姐”品牌,本是广西各族人民喜爱的形象,经多种形式打造后和她相关的文化资源得以激活和整合,“刘三姐”逐渐由一个地区级文化品牌上升到国家范围的文化产品,后加以引导则培育出一系列的文化产业,以文化形成品牌,以文化品牌带来产业效益。

3.2 构建文化品牌是规范文化市场、指引文化消费的首要途径

文化品牌是规范文化市场、指引文化消费的必经之路。某个文化形象和称号在一个地区的影响力是深远的,它在历史长河的进程中汲取不同时期百姓的思想诉求,经久不衰,成为现象级的文化品牌。如山东的“帆船之都”、“天下泉城”、“中华泰山”甚至如现在的“青岛啤酒”,都已不仅仅是一座城市或一个企业,而是齐鲁大地人民典型思想和风貌的凝聚体,这些品牌散发出的气息已远远超越其有形表观,对勤劳、仁义、时尚的山东人民的社会经济生活有很深的影响。因此,帆船、泉水、泰山、青啤这些品牌足以引起人们的景仰和崇尚,对省内和省外的民众形成强大的心理感召。文化市场以这些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文化品牌为发展路径,必然得到统一和规范,顾客在文化品牌的指引下理性和深入消费,品牌经济有序发展最终形成产业。

3.3 文化品牌能够形成品牌效应,促进产业规模化发展

篇(8)

2、进一步落实完善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继续做好安全生产责任书的签订工作,签订率达到100%,确保安全生产责任落到实处。

3、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督促企业按要求配备安全管理人员,按规范完成厂区安全设施的布置工作,加大安全经费的投入,同时把安全工作的关口前移,立足防范,狠抓“三违”行为并做好镇内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统计工作。

4、加大安全生产宣传力度,提高全员安全生产意识及安全文化素质,强化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认真宣传和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安全生产的各项方针政策,抓好各项安全整治措施的落实。

5、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广泛开展安全生产技能培训,在企业中全面提高各级管理人员和生产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生产技能,上半年计划组织一期电工培训班。

6、加强消防管理,计划组织一次消防安全专项大检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降低企业财产损失提供保障,同时加强重点防火区域的消防管理工作,做到勤发现、勤解决,以消除各项消防隐患。

7、认真按照安全管理制度抓好各类安全生产检查,下半年开展两次安全生产大检查(危险化学品、消防安全)并每月组织召开一次安全生产例会,加大事故隐患排查力度,开展各类安全隐患的专项治理工作,确保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存在的安全隐患,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篇(9)

为贯彻公司“围绕市场、解放思想、适度调整、稳妥求进、高质低耗、创收增效”的精神,使公司内部竞争机制与市场竞争机结合。根据公司目前实际状况,必须制定先进合理科学的管理制度,向程度化、正规化的发展,实行全员全过程的指标考核与将扣,使公司员工人人有责任,个个有指标,严格考核与奖惩及全生产过程的协接监督,达到上道工序为下道工序负责的目的;严格执行岗位定员,以岗定资,实行高额浮动工资的制度,迫使公司干部员工在危机感和责任感中勇挑重担,争完指标,为全面完成XX年各项经济指标而共同奋斗。

二、工资分配原则:

以吨丝工资为基础,公司员工一律接受指标考核,执行以岗定资,以质计件,以产计酬,多劳多得的原则。

三、奖金分配与挂钩:

1、公司全员奖金一律与一、二车间的三大指标挂钩,(满负荷生产情况下)取一、二车间定岗人员平均奖金的平均值去计算。产量低于2.8吨(25天),非缫丝人员一律不与三大指标挂钩,超产奖仅缫丝工享受(超产奖基本工资不浮动)。

2、整理车间的奖金除按内部指标挂钩外,与一车间定岗人员的平均奖金去计算;厂丝复整组的工资、奖金除按内部指标挂钩外,与二车间的产量、消耗挂钩,并按二车间定岗人员的平均值去计算。

3、锅炉车间设安全奖,人均(除软化工)20元。

4、各车间主任、副主任的奖金按车间人均奖金200、150%去计算。

5、学徒期改为两个月,生活费补助标准仍执行原规定。缫丝一、二车间、整理车间新增学徒工,根据个人缫作技术,提前上岗者,可套入计件工资计算,徒工工资由公司负担;锅炉、综合、煮茧、打包新增人员,实习期为半月,徒工工资由车间负担;非生产性新增人员,实习期为半月,工资由公司负担。

四、协接与监督原则:

实行全员全过程的质量监督考核,并履行签字手续,上道工序为下道工序负责,下道工序有权对上道工序流入下道工序的半成品进行按标准验收与反馈,对于不符合标准的半成品有权拒收,并按程序报请职能部门(生产科、检验室)进行仲裁,按标准实施奖惩。

五、争先发展的原则:

世纪之初,公司董事会立足现状,从可持续发展的解度,充分酝酿、决定。

篇(10)

中图分类号:F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8月29日

引言

内燃机是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农业机械以及国防装备的主导动力,从国内外能源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看,未来几十年,以石化能源为燃料的内燃机仍然是各种机械装备的主导动力,控制燃油消耗和CO2及其他污染物排放已经成为全球内燃机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2013年2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内燃机工业节能减排的意见》([2013]12号,以下简介《意见》)。《意见》要求到2015年,节能型内燃机产品占全社会内燃机产品保有量的60%,与2010年相比,内燃机油消耗率降低6%~10%,实现节约商品燃油2,0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200万吨,减少氨氧化物排放10%,采用替代燃料节约商品燃油1,500万吨;培育一批汽车、工程机械用发动机等在制造重点企业;实现高效节能环保型内燃机主机及其零部件生产制造装备的国产化、大型化;建立内燃机产品节能减排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

一、内燃机产品节能减排战略意义和关键技术

(一)内燃机产品节能减排战略意义。2011年,我国内燃机产量超过7,700万台,总功率突破1.4亿千瓦大关,成为名副其实的内燃机制造大国。据中科院公布的“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专项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雾霾天气中检出了大量含氮有机颗粒。柴油内燃机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细小颗粒物、二化硫、氮氧化物等在大气中经过一系列化学转化而成的颗粒物,是PM2.5的重要来源,也是构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成为了污染环境的一大源头。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预测,到2020年,机动车的燃油需求为2.56亿吨,为全国石油总需求的57%,也就是说,到时候汽车将要“吃”掉超过一半的石油,新增的石油需求将越来越多地依赖进口。在当前我国一次能源的消耗结构中,内燃机产品年消耗我国60%以上的石油能源,以2010年我国生产内燃机总功率13.5亿千瓦计算,如每千瓦节省一克油品,每年节约汽油、柴油等能源数量将十分可观。内燃机产品的节能减排,不仅有效减缓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过快增长的趋势,又可加快内燃机工业的产业升级。

(二)内燃机产品节能减排技术发展现状。“十一五”期间,内燃机工业节能减排取得了积极进展,内燃机产品燃油消耗率明显下降,但总体上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1)内燃机产品综合能效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差10%~20%。我国内燃机关键零部件的设计制造基础薄弱,制约内燃机高效低排的高压共轨、增压、电子控制等关键技术完全依赖进口;(2)先进节能产品比例较低。我国市场保有量中高耗能落后产品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商用车用柴油机绝大部分燃油消耗率偏高,工程机械和农业机械用柴油机90%以上属于能耗高、排放高的产品;(3)替代燃料内燃机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我国甲醇燃料发动机、生物柴油发动机等产品的研发和应用尚处于探索中;(4)内燃机绿色制造和再制造基础薄弱。我国内燃机绿色制造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阶段性差距,内燃机产品再制造处于初期发展阶段;(5)内燃机产业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我国内燃机节能减排技术标准体系不健全,燃油消耗量综合评价标准缺失。

(三)内燃机产品节能减排关键技术。《意见》提出了内燃机产品节能减排11项重点任务和领域建设,包括加强工程机械、农业机械、渔业船舶、排灌机械、发电机组等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与配套装置之间的优化匹配。实现内燃机节能减排的关键技术包括:(1)增压及增压中冷技术。国内科研机构要大力研发增压及增压中冷技术,推动以高效节能多缸小缸径直喷柴油机替代单缸大缸径柴油机;(2)内燃机产品再制造关键共性技术。内燃机制造企业必须要优选再制造技术路线,完善再制造工艺流程;(3)表面修复等关键技术。政府要建立健全有利于旧件回收的市场体系,推广符合标准的内燃机再制造产品。为配合内燃机再制造技术的开发,国家要鼓励对汽车、工程机械用发动机及其关键零部件开展再制造。

(四)内燃机行业节能减排重点专项工程。为加快内燃机先进节能技术推广和应用,内燃机行业未来将进行6个节能减排重点转向工程。(1)高压燃油喷射系统示范工程,实现节约燃油消耗5%~8%;(2)缸内直喷燃油系统示范工程,实现车用汽油机30%~40%的产品应用缸内直喷燃油系统,实现节约燃油消耗8%~10%;(3)高效增压系统应用示范工程,实现多缸柴油机增压技术普及率达到90%以上,车用柴油机达100%,车用汽油机达30%~40%以上;(4)节能节材型小缸径多缸柴油机示范工程,实现多功能型(微型)乘用车用柴油机20%的配套率,替代高耗能大缸径单缸柴油机50万台的目标;(5)高效应用替代内燃机示范工程,实现替代商品燃油500万吨的目标;(6)船舶柴油机能量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实现单船综合效能提高5%,CO2减排5%。

二、内燃机产品节能减排标准体系

(一)标准化对内燃机产品节能减排的意义。内燃机标准化工作是内燃机行业规范市场秩序、加快产品升级换代、提升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和抓手。分析内燃机标准化体系结构,有利于对现有的内燃机行业标准、国家标准进行梳理和分析。通过分析和完善内燃机标准化体系工作,初步建立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燃机行业标准体系,从而有力地推进内燃机全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对实现内燃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内燃机节能减排减量化指标需要标准化提供技术基准。标准是实现节能减排效果的依据,能够使节能减排等技术活动指标化、择优化和规范化;(2)内燃机产品节能减排需要标准化提供技术规范。标准是内燃机行业进行产品设计、生产、检验、销售和服务的重要依据。标准研究应该与科技研发同步,标准实施与产业发展同步,尤其是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以及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消耗、降低振动噪声等要求的不断提高,不但要求进一步地降低车辆的有害排放物、燃油消耗量、振动、噪声等,还要求内燃机能够燃用多种燃料,实现燃料多样化和能源综合利用;(3)内燃机产品节能减排执法监督和科学管理需要标准化提供技术依据。节能减排是以法律为依据,以政府为主导的强制性活动,政府专管和执法单位必须严格按照标准的规定进行监测和检验,以便对节能减排效果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因此,需要在规定量化指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检验要求、监测方法、评价程序以及审核标准;(4)标准是内燃机行业进行自主创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工具。总结符合我国内燃机行业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标准化体系,完善现行标准体系,尽可能解决标准缺失、老化、滞后、交叉重复甚至矛盾的现象,使标准全面适应内燃机行业发展的需要。加大自主知识产权标准的研制力度,提高行业标准的自主创新技术含量,保护内燃机产业安全,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进一步促进我国产品、企业和产业竞争力的提高。

(二)内燃机产品标准化现状。内燃机行业标准化对象范围主要包括燃机整机(含通用汽油机)、零部件、附属装置及配套设备的设计、生产、检验检测所需要的要求和方法、涉及内燃机性能、内燃机零部件和系统、节能、环保和各种代用燃料等,包括为各种用途(车用、船用、拖拉机等农业装备用、工程机械用、内燃发电用、摩托车用、机车用、航空用等)发动机燃料(含代用燃料)喷射系统,其他热能动力装置和燃烧器等所使用的燃料喷射(或供给)系统。

1、标准体系结构和布局。我国内燃机工业标准化工作经过几十年的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建成了一套基本上满足我国内燃机工业发展需要的标准体系,为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九五”期间,对1990年底以前批准的内燃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1997年1月1日前批准的行业内部标准进行了复审。这次标准复审工作是在“九五”期间标准清理整顿的基础上,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规定,对标准代号、标准类别、标准内容和标准有效性的又一次较大范围的清理,废止了一批不适应内燃机工业发展要求和不适应市场需要的标准,从而使标准体系更加科学合理。2008年和2009年分别再一次对标准进行清理和行业标准复审,经过“十五”及“十一五”期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全国内燃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及行业的努力,已初步形成了适应内燃机行业发展的标准化基础体系。

2、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情况。我国于1978年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下属内燃机技术委员会(ISO/TC 70),该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制定有关内燃机整机、零部件及其配套机械的基础、通用标准。上海内燃机研究所是ISO/TC 70、ISO/TC 70/SC 7和ISO/TC 70/SC 8的中国技术对口负责单位,几乎每年都派代表参加该技术委员会组织的标准制修订工作。从2007年起,全国内燃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开始承担ISO/TC 70内燃机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的工作,加快与国际接轨步伐,提高我国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能力,争取承担更多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工作,力争实现从“国际标准本地化”到“国家标准国际化”的转变。内燃机行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工作也取得可喜成果,在ISO/TC 70制定的66项内燃机标准中,到2007年底已有56项转化为我国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转化率为84.85%。而全国内燃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77)在2008年底,其归口的77项国家标准中(含SC4的三项),有59项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采标率为86%,与国际标准水平相当。

(三)内燃机产品节能减排标准化范围。《意见》指出2015年将建立健全以下四方面的内燃机产品节能减排标准:(1)内燃机产品燃油消耗限值及测量方法标准,此标准将明确燃油消耗率限定值、推荐值和目标值,达不到限值标准的内燃机产品不得生产、销售、使用;(2)节能环保型内燃机产品技术标准,此标准将明确燃油消耗率及污染物排放技术指标,规范节能型产品分类;(3)替代燃料内燃机产品技术标准;(4)内燃机再制造工艺技术、产品质量、生产管理等标准,对替代燃料内燃机和再制造产品发展进行规范,开展行业能效对标活动,提高内燃机制造业能源利用效率。

(四)内燃机产品节能减排标准化工作进展。2011年l2月13日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标准化工作委员成立,全面规划、组织并实施内燃机及其零部件行业标准化工作,建立内燃机行业的标准化体系,进行相关行业标准的清理、整顿、调整、协调、规划并组织实施等。委员会按照不同的专业成立专业小组,具体实施标准化工作规划。

2012年10月全国内燃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可靠性工作组成立大会在山东潍坊召开,会上讨论通过了《全国内燃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可靠性工作组工作细则》,初步搭建了内燃机可靠性标准体系框架,确定2013年申报标准项目及工作进度。可靠性工作组是由全国内燃机标准技术委员会批准成立,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备案,负责内燃机可靠性领域内标准研究与制定工作的技术组织。工作组主要成员有上海内燃机研究所、天津内燃机研究所、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等70家研究所;浙江大学、山东大学、同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潍柴、玉柴、锡柴、常柴、上柴等内燃机制造企业。同期召开全国内燃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节能工作组会议,会议讨论通过了《柴油机用油清洁度分级和检测方法》立项建议书、中小功率内燃机清洁度试验方法和限制两项国家标准草案。

(五)对内燃机产品节能减排标准化工作的建议。建立健全我国内燃机产品标准化体系是一项综合性工作,为能顺利按时完成制标工作,必须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要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求出发,运用市场机制,引导企业成为标准制定和实施的主体,提高标准与市场的关联度,走出从立项到制定实施全过程探索市场取向的新路子;二是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进一步加大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力度,大力推进国内优势企业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尤其要积极鼓励优势企业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使我国的标准或技术方案更多地被国际采纳;三是必须进一步完善标准化工作的运行机制,加快标准的制修订速度,提高我国标准的总体水平。

具体有以下建议:(1)完成国家标准的清理。理清国家标准之间、行业标准与国家标准之间是否存在交叉、重复、矛盾,解决国家标准适用性差、老化的问题;(2)抓好行业标准清理和备案;(3)推进产品采标工作;(4)进一步加强企业标准化工作,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建立和完善企业相应的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加强对节能减排标准的统一组织、协调,共同推进节能减排标准化工作的开展;(5)逐步建立健全对国内外技术法规的评议机制。从制度建设上尽快开展工作,充分发挥现有技术资源的作用,做好评议工作,维护我国利益;(6)进一步加强标准化领域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强对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统一管理,集中优势资源,提高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有效性;(7)完善先进检测设备,为节能环保标准提供有力技术保障。

主要参考文献:

[1]于智伟.内燃机节能减排借势起跑[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3.

上一篇: 幼儿园家长会活动总结 下一篇: 物业品质工作总结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