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2 16:35:4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列车安全总结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一、企业文化的定义
铁路安全文化作为铁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长期的运输安全生产实践中逐步形成,并为广大干部职工普遍认同、遵循和接受的,是以安全价值观为核心的安全思想意识、道德规范、管理理念等因素的总和。
从铁路企业自身来讲,切实加强安全文化建设,不仅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铁路安全形象,提高企业效益,推进和谐铁路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强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实现运输生产长治久安的治本之策。
二、铁路企业安全管理现状
十五期间,铁路运输安全总体上呈逐步好转的态势,全国铁路行车重大、大事故有所减少,安全周期相对延长。全国铁路依靠科技进步,努力加强安全管理,安全状况明显好转。全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后,全路围绕提速持续安全和确保旅客列车安全,认真落实各项安全措施,使得铁路安全水平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局面,基层、基础、基本功得到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进一步落实。
虽然铁路目前在安全设备、安全技术上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是铁路的事故率还没有很明显的降低。铁路运输安全形势波动较大,列车重大、大事故时有发生,尤其进入十一五以后已经发生了多起重大以上事故,给国家和人民财产带来了重大损失;另外,客车伤亡事故尚未杜绝,货车险性事故和一般事故经常发生,行车安全还没有达到有序可控的理想状态,这与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而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加强人的安全管理是提高铁路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方法之一。
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安全文化作为企业整体文化的一部分,具有现代化安全管理的主要特征,以其全新的企业安全管理方法和科学管理行为,营造实现经济利益与员工自身价值相统一的安全生产氛围。
首先,建设符合时代要求并具有铁路企业特色的安全文化。铁路企业在安全文化建设中,不仅要注意借鉴国内外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和现代安全管理的有效成分,更要注意从实际出发,结合自身特点,明确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目标。在开展文化继承的同时做好文化创新工作。紧紧依靠广大职工,从铁路传统安全文化和现代安全管理的实践中提炼,不断宣传、强化和丰富铁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容和内涵,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规范和约束员工的作业行为,实现自主安全控制,最终全面实现铁路企业安全生产“有序可控,基本稳定”的目标。
其次,铁路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与企业管理相结合,以文化来指导管理,以管理来贯彻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初期可以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大力进行环境改造,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此基础上要注重将企业文化建设落脚于改进管理,提升整个企业的管理水平。以文化为手段,做好企业文化建设,将企业的理念、价值观让员工理解、认同与接受,并渗透和贯穿到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和制度规范中去,最终变为每个员工的行为准则和自觉行动。
第三,铁路企业文化建设要培育先进的制度文化。必须调整职工接受制度的文化心态,发挥制度文化对职工群众的约束力。一要健全班组安全责任制度。从健全规章制度、建立监督机制入手,细化和明确班组中每个职工安全工作的职责权利,实现安全管理中心下移、安全控制关口前移。二要推行安全督导制。在一线班组设立安全员并强化培训,给予相应的待遇,鼓励他们发挥聪明才智,管理好班组的安全工作,真正做到了“班前提醒预防,班中监督检查,班后总结考核”,保证安全生产。三要严格执行制度。重点建立完整监督网络,抓规章制度的执行,抓安全责任制和安全措施的落实,对重点工作进行全过程监督。
作为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项目遍布全国各地,管理跨度大;工程专业多且复杂,现场工序多且作业线长;作业人员素质水平良莠不齐,且流动性大等一系列难点。这些建设施工企业独有的特性,给企业的安全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和挑战。
针对这些突出问题,从2009年起,结合企业发展实际,中铁一局开展了一项开拓性群众工作,即群众安全监督工作(以下简称“群安工作”)。在生产一线的每一个工作面每一道工序,设立具备一定安全知识和能力的群众安全生产监督员(以下简称“群安员”),组织动员全体一线作业人员开展安全监督,消灭“三违”现象,消除安全隐患,与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一起织就一道安全保护网。
此项工作开展7年多来,中铁一局累计设立群安员5万7 984人次,发现和排查安全隐患6万8 556件,有效地遏制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公司安全形势持续好转。目前,此项工作成为中铁一局安全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群安员的产生
建筑施工生产一线多以劳务队伍为主,部分作业人员施工时间不长、技能不高、安全意识淡薄。对现场的违章、违纪没有概念。不知道什么是安全,不清楚事故会带来什么后果。所以,在他们的身边就应该有一个懂技术、安全意识强的人,给班组其他作业人员起到带头作用。
要完全发挥好群众安全监督员在现场的监督作用,群安员的产生就必须坚持做到“四到位”,即:选人到位、覆盖到位、培训到位、管理到位。
任职条件
群安员源于生产一线,但也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胜任。要现场实际工作2年以上,熟悉自己从事的专业、掌握相关安全生产知识、敢于抵制违反安全生产及劳动保护有关规定的行为,且具有较强的工作协调能力,能有效表达职工合法诉求,在职工中享有较高威望。
设置数量
群安员的设置数量影响着现场监督的覆盖面。监督覆盖面直接影响着现场排查隐患的整体效果。群安员的设置一定要满足工程现场安全管理的实际需要。
每个生产班组或作业点(均含协作队伍)、每道生产工序至少设置1名群众安全监督员,对于重点岗位、重点设备、关键工序要适当增加。群安员因工作变动时应及时补设。群众安全生产监督要覆盖到每个岗位、每道工序,不留死角。
截至2016年上半年,中铁一局共在450个在建工程项目设立群安员3 146名,他们本职工作都是生产一线各个作业班组的班组长、领工员或操作工人等,在经项目部选拔培训后兼任群安员。随着施工规模的不断扩大,群安员的数量还将相应增长。
群安员的作用
制止“三违”行为
制止“三违”行为,杜绝违章现象是安全监督的重中之重。在作业班组中应该有一个敢说敢管的监督者,确保其班组中的每一个作业人员都不会出现“三违”行为。
中铁一局库阿二线铺架项目部在一次卸碴的过程中,由于灰尘大、噪声大,卸碴班人员在既有线(铁路上经常提到的,是指原先已经建造好的线路,要进行新建或改造线路时,称之为既有线)一侧上下车时不注意观察,未发现邻线开过来的列车,群安员唐大宝立即冲上前去,将卸碴班人员拉上了车,并且命令车列停车,车列刚停稳,运行列车就呼啸着从既有线通过。由于他发现及时,防止了一起人身伤亡事故,并预防了因卸碴挡停列车的事故。
为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在作业班组中应该有一个熟悉其作业环境的监督者,不仅要盯人,也要对现场的作业环境和操作设备进行安全监控。
中铁一局长沙地铁2标项目经理部的现场群安员,在班组作业当班值守时,由于前一天刚下过一场大雨,他在安全监督时就特别注意查看基坑四周的变化。他发现左侧深基坑护坡顶部有细小的裂纹,且在逐步扩大。
然而,此时基坑已开挖近20 m深,施工人员和机械正在下面进行紧张作业。他立即冲下深基坑,组织正在下面施工的人员和机械紧急撤离。同时,通过电话将这一险情报告给了项目安全总监和项目经理。约半小时后,只听见“轰”的一声,基坑护坡垮塌下来,十多方土石淹没了刚才施工的部位。由于险情发现及时、处置得当,成功避免了一起深基坑护坡坍塌事故。
提出安全管理建议
群安员身在一线作业,熟悉作业环境,了解工程工序,清楚现场危险源,对于如何改进本班组的安全管理最有发言权和建议权。
中铁一局云桂铁路石林隧道开挖班群安员,在石林隧道施工进入浅埋段时,隧道最小埋深只有5 m,如果控制不好,容易发生塌方,并造成人员伤亡。为确保安全,他根据经验,提出了增加周边眼数量、减少装药量和采用“隔孔装药”“分段装药”等建议,多种开挖方法反复对比,稳打稳扎,安全推进。同时,他坚持每班跟班作业,第一个到达掌子面排险,观察围岩情况,进行布眼安排,爆破后还要进行残炮检查,最终130多 m的浅埋段在他精心组织下,仅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就安全完成。
问题与改进
自中铁一局开展群安工作以来,随着各工程项目部对群安工作认识不断提升,群安员作用不断发挥,安全效果也慢慢展现出来,公司安全形势逐年好转。但在工作整体推进的过程中也遇到一些现实问题。
覆盖不到位
中铁一局现有群安员虽然逐年增加,但仍然无法与现场的实际需求匹配。特别是外协队伍中的群安员数量根本无法满足对一线关键工序、重点岗位的全面监督要求。群安员在现场监督覆盖面还存在盲点和漏洞。
能力不到位
部分项目的群安员人选素质不高、能力有限、责任心不强。在培训工作上只重视了岗前培训,没有认识到上岗后长期培训的重要性,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和操作性,培训方式方法单一,致使培训效果欠佳,群安员安全生产知识水平无法跟上现场安全生产需要,影响了群安员作用的有效发挥。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32-0148-03
近几年来,随着铁路建设飞速发展及生产力布局调整,机务站段点多线长、人员紧张,机务部门面对的行车安全压力巨大。针对这种情况,我段积极采取对策,通过加强监控运用管理等手段,发挥好设备保安全的作用,实现了运用安全基本可控。
1 目前监控运用现状
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是铁路机务部门重要的行车安全装备,在防止“两冒一超”事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对安全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在监控使用上暴露出的操作事故增多,凸显出监控分析管理的重要性。从现实情况看,目前监控分析中存在以下两个突出问题:
1.1 数据分析存在漏洞
通过近几年改革,机务部门的监控分析工作实施三级分析,即一级退勤分析、二级日勤分析和三级专题分析。现行的模式存在两个弊端:一是一级退勤分析基本上由退勤调度员兼任,对监控文件按照退勤分析项点(约36个)进行分析,二级分析对一级分析结果进行复核,对安全、操纵和作业标准项点进行综合分析(约65个项点)。由于一级分析项点不全、分析质量不高和二级分析时文件非全覆盖,必然存在分析漏洞。二是专题分析由多个部门负责,并且项点不同,造成对同一文件专题分析不
全面。
1.2 分析结果缺乏指导价值
规章制度中对于各部门监控运用管理职责进行了划分,对于监控日勤分析做了基本要求。如果站段在监控运用管理中仅做到上级文件要求,显然不能满足当前的安全管理需要。
目前多数站段在监控分析中基本上是按“分析发现问题、通报、整改等”的循环反复工作,这种方式比较被动。监控分析是事件发生后的工作,按部就班就失去超前防范的意义。
监控分析工作不仅要满足基本要求,更要结合实际制定出符合站段日常安全管理要求的目标,通过监控分析对日常工作进行归纳,总结“三性”问题,对日后工作进行指导提前防范。比如,可以通过分析研判机车乘务工作中哪些违章对行车安全危害大,作为重点卡控目标。这样对工作指导价值更大,便于工作中“抓重点、重点抓”。
2 实施安全目标管理的意义
机务运用安全管理是必须常抓不懈的工作,从事机务运用安全管理,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如果安全管理没有目标就不能清醒地认识运用安全现状,工作就陷入被动。实施安全目标管理是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必然要求。
监控数据分析是机务部门运用安全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近年来,随着运行监控装置管理日益规范,只有不断提高监控分析工作质量才能满足机务运用安全管理的要求。监控运用实施安全目标管理是提高安全基础管理的有效途径。
通过监控运用引入安全目标管理,可以掌握现场安全生产状态,动态监控各项安全风险,指引我们努力工作的方向等。长期实施安全目标管理,有助于把握安全生产规律,提前进行安全风险预警。没有目标,风险管理就无从开展,只有通过树立目标,才能确定风险管理的方向。所以,实施安全目标管理要与风险管理的总目标保持一致。
3 引入安全目标管理的探索
安全目标管理是指一个单位通过科学分析,把一段时间内所要达到的安全目标以各种指标的形式确定下来,把单位在这一段时间内完成指标的情况作为评价、衡量该单位安全工作好坏的重要依据。有了安全目标便能明确安全生产工作的方向,做到有的放矢,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列监装置对所有列车运行情况均有文件记录,对于乘务员操作项点记录也不断丰富。监控分析结果便于数值化衡量,为实施安全目标管理提供了有利条件。
3.1 实施目标管理的方法
在实施安全目标管理前,为解决“数据分析漏洞”问题,我们实行“三级分析”。一级分析对所有文件按全部项点分析。二级分析对一级分析结果进行复核,突出关键点。三级专题分析对一个文件按全部专题分析项点分析。这样实行金字塔式的分析层级,解决了数据分析漏洞。
在监控运用实施安全目标管理时,先要确定安全管理目标。通过分析研判将“监控放风、错输监控参数、超速、带电过分相和抱闸(欠压)运行”等机车乘务员操作中易造成事故的典型“五项违章”作为重点控制目标。在设定“五项违章”目标控制值时根据各运用车间机车乘务员总数、担当交路情况和历年实际违章等情况来确定每月控制指标。而后建立安全目标管理体系,制定目标实施措施及相应的奖惩制度等。
通过实施情况来看,提高了各级运用安全管理人员的责任心,激发了各车间的集体荣誉感,调动了现场一线职工认真学习业务知识的积极性和执行力,取得了预期效果。比如监控放风与去年相比减少28%,其中一个车间“五项违章”较去年下降36.8%。
3.2 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实施安全目标管理以来,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仍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3.2.1 安全目标管理认识不足。部分运用安全管理人员认识不到位,缺乏管理常识。认为机车乘务工作是熟练工种,实施安全目标管理是形式主义,靠老“经验”就能搞好安全管理工作。个别管理人员工作中存在消极情绪,影响了少数职工,不利于工作推进。
3.2.2 安全目标不够科学严谨。安全目标重点不够突出。“五项违章”归类划分不够细,重点不够突出。比如同属监控放风,但危害性和严重性却是截然不同,从指标上不能体现出来;安全目标具有局限性。机务运用安全工作涉及的问题很多,仅依靠“五项违章”不能反映运用工作全貌;安全目标未能紧密结合《事规》。有些违章已构成事故,仅以指标的形式统计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3.2.3 安全目标管理不够系统。安全目标管理相关制度需要完善,各职能部门及管理人员的职责需要进一步细化。为实现安全目标,制定的措施要更高效,对安全目标落实情况的奖惩应该统一。目标化管理相关原始资料积累不足,影响目标动态监控比对,缺乏风险预警等。
3.3 提高安全目标管理的措施
3.3.1 加强学习宣传、提高认识。机务运用系统实施安全目标管理不仅涉及到管理人员,而且关系到每一名职工。为此应加大安全目标管理宣传力度,引导广大职工积极参与。
一是要加大对管理人员的宣传,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安全目标管理是一种管理方法。实施安全目标管理是为了加强安全生产,为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实施安全目标管理是落实安全风险管理的必要条件。二是要正确引导广大职工,安全生产需要人人参与,制度的落实要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实现安全目标是落实好岗位职责、实现安全生产的体现。
3.3.2 科学合理制定安全管理目标。安全管理目标是实现企业安全的行动指南。目标管理是以各类事故及资料为依据的一项长远管理方法,必须围绕铁路机务安全生产经营目标做科学的分析,按如下原则制定:
一是突出重点,分清主次,不能平均分配、面面俱到。安全目标应突出事故、事故隐患等方面指标。同时注意次要目标对重点目标的有效配合。二是安全目标要具有先进性,即目标的适用性和挑战性。三是安全目标的预期结果做到具体化、定量化、数据化。四是目标要有综合性,又有实现的可能性。五是坚持安全目标与保证目标实现措施的统一性。
3.3.3 健全安全目标管理体系。安全目标管理涉及多个部门,是关系安全生产全局的大问题, 为此应建立安全目标管理体系。目标化管理体系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目标的制定(可以参考安全风险研判)、目标的实施、目标定期检查对比跟踪、目标落实情况考评奖惩等几部分。
目标的实施就是目标的网络化、细分化,是目标化管理的核心。按段上管理层次由总目标、分目标、子目标构成一个自上而下的目标体系。为实现机务段安全生产总目标,应将总目标分解到各职能部门和车间,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纵横交错,形成网络。横向到边就是把段安全总目标分解到各职能部门;纵向到底就是把总目标由上至下按管理层次分解到车间、车队、指导组直到每个职工,实现多层次目标体系。
确定目标后要对目标完成情况定期进行检查评估。段上借助安全评估对车间目标管理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分析,对各部门好的做法进行宣传学习。同时根据目标落实情况对照相关奖惩办法落实考核。
3.3.4 注重原始资料的积累保存。安全目标管理是一项长期化、持续化的管理方法,长期坚持对我们提高管理水平大有裨益。通过长期积累分析资料,可以摸索出事物的发展规律,把握住事物的发展方向,对工作起到提前预警,防患于未然。
根据《2006年中国铁路运输市场研究报告研究报告》,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以及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交通运输企业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各种运输方式发展迅猛。铁路交通运输虽然运量逐年增长,但市场份额却逐年下降,铁路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尤其是在交通运输部门中,铁路运输的发展呈现滞后状态。这种状况与“铁路是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部门,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的地位不相适应,有些地区的线路甚至无法支撑运输需求的巨大压力,铁路运输发展滞后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明显存在。
一、我国铁路交通运输行业现状
中国铁路运输行业已有127年的历史。与计算机、通讯、生物等高新技术行业相比,它是个传统行业。进入21世纪,世界铁路交通运输行业正由传统行业向现代行业转变。世界发达国家铁路在较高的起点上,以全新的方式,用较短的时间,完成了由传统行业向现代行业的升级,使铁路这个传统行业展现出了全新的面貌。而中国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建设起步并不晚,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还存在很多问题。
改革开放以前,国家铁路实行“政企合一”的计划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与国家宏观计划经济的整体基础相适应,也与铁路当时自身经营的环境与条件相适应。当时我国经济技术落后,资金资源严重短缺,不可能优先发展资金和技术密集度要求较高的航空和公路运输,适合中国国情、运价低廉的铁路运输因而长期处于垄断优势地位,没有面临生存竞争方面的任何挑战。
进入新时期之后,国家经济运行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铁路运输行业随之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运能短缺上。运能短缺一方面是铁路物质基础相当薄弱的基本情况的客观存在,另一方面是不断扩大的对客货运输的巨大需求。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铁路运能短缺的问题不可避免。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全社会爆发出来的巨大货运需求压向铁路,国民经济发展急需的石油、棉花、粮食、煤炭、磷矿石等重要原材料运输严重受阻,影响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缺口加大,迫使不少工厂半停产运行。因铁路发展不足致使国家损失巨大。同时,对局部区域铁路客运列车而言,一方面有些落后地区根本就没有开通铁路交通运输;另一方面普遍超员严重,特别是在重大节假日。客运全面紧张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二、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存在的问题
首先,我国铁路总体规模发展不足且各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建国六十多年来,我国铁路运输业虽然有了较快的发展,但近些年,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进一步纵深和国民经济发展增速,铁路运输行业随之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铁路总体规模发展不足致使运能短缺。目前,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社会爆发出来的巨大客货运需求一起压向铁路,致使铁路运能与运量的矛盾突出,因铁路运输能力不足造成的后果更加一览无余。同时,我国铁路现状各地区间发展且不平衡。东部地区铁路较发达,而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铁路比较落后,甚至一些落后地区根本就没有开通铁路交通运输。这种现实状况将不利于各地区间的协调发展,也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其次,铁路运输业的属性未明,阻碍了铁路运输业的健康发展。在我国目前铁路政企不分的经营管理体制下,铁路运输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究竟是纯粹公益性行业还是市场主体是不明确的,其属性处于模糊状态。这种属性未明直接结果是人们不把铁路运输业当成企业看,认为铁路运输业要承担的是更多的社会责任,铁路运输业即使经营入不敷出,政府也是应该财政补贴的。正是这种长期的属性未明,造成铁路运输业缺乏市场竞争的能力和失去降低成本、创造利润的激情和动力。目前,尽管随着不断的国企改革,铁道部给铁路运输企业下放了许多经营权和其他相关权利,但这只是名义上的下放。铁路运输企业还远未成为市场主体。
再次,高垄断致使铁路系统内部缺乏竞争机制和服务质量不高。虽然我国铁路运输业进行了现代企业制度的改制,但由于改革缺乏正确的引导,在重复中耗费了巨大的改革成本后而收效甚微。企业国有资本的独占性未从根本上改变,相对独立经营的体系也尚未建立,仍属于垄断式国有企业。垄断致使铁路系统内部缺乏竞争机制,扼杀了其竞争活力,使其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视而不见、反应迟钝,是造成铁路运输业效能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最后,铁路沿线小站安全管理上存在着管理滞后、缺乏持续性等弊端。铁路沿线小站的安全在铁路运输安全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仅影响着铁路运输业本身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也对社会政治和经济有着重大影响。目前基层站段对沿线小站的安全管理,存在着管理被动和“以罚代管”等现象。站段安全专职人员一般在事故发生后,在进行安全总结分析后,对有关人员进行处罚,而未进行各种安全业务指导和教育。这种单独“以罚代管”形式的效果,只能是暂时缓解沿线小站面临的严峻铁路运输安全,带来的后果却是铁路员工心理上产生的反抗情绪。这种滞后的安全管理模式是缺乏稳定性和持续性,将会大大削弱了铁路运输安全的基础。
三、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战略步骤
首先是实现铁路交通运输主业和辅业的分离。根据2005年底铁道部的统计数据,中国铁路现在职工人数228.41万,其中运输主业职工152.68万人,可见非运输主业职工队伍较庞大,这是世界上其他国家的铁路行业所没有的现象,势必会严重制约着铁路运输主业的发展。铁路系统中的社会公共部门,如公检法、医院和学校等社会性、事业性单位应剥离出铁路系统,这些单位可以说都与铁路运输没有直接关系,长期“捆绑”在一起将导致运输主业专业优势不突出,竞争能力低下。另外,还应剥离铁路系统中的辅助产业,即工业、建筑、工程、通信和物资五大公司和若干勘测设计院,还与国家邮电网并存的铁路通信网等也应被剔除出去。这些部门虽与铁路运输相关,但由于没有实行分账独立核算,产业属性不同,容易导致职责不清。
其次是对铁路运输行业进行规范股份制改造。股份制是一百多年来被实践证明为行之有效的资产组织形式,既可以迅速聚集社会资本,又可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铁路行业在完成主辅业分离的前提下,选择业内的优质资产,即盈利能力强、管理效率高的资产,结合主干线、客运专线和城际客运铁路等项目建设,寻求境内外投资者,进行股份制改造,可实现企业持续快速发展。
最后是推动股份制改造成功的企业上市融资。实行股份制改造的目的是拓宽融资渠道,解决铁路建设资金主要依赖于铁路建设基金的收取与国家开发银行的长期借贷而成的长期性的极度短缺问题。其它渠道资金的进入为铁路加快建设速度和更大程度扩展规模注入了强劲的动力,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帮助铁路部门引进新的经营管理理念、建立新机制。而其他渠道资金的筹集主要是通过公司上市来解决的。相比客运而言,货运业务彼此独立性较强,更容易把市场前景较好的优良资产单独剥离出去进行公司化改制;而且,货运的国际市场开放程度高,可以更好地吸收地方政府、社会和国际投资。因此,应按照先货运后客运的次序推动股份制改造成功的企业上市融资。
四、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战略措施
首先,积极通过多种方式筹集建设基金。在我国,制约铁路交通运输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是资金问题。美国铁路建设之所以能在1887年一年中铺轨2万多公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拥有发达完善的资本市场,可以迅速吸收国内外的投资资金。我国的资本市场虽不发达,但却具备了许多吸收投资的有利条件。在筹集资金的过程中,除了在国内外金融市场上进行股本融资这一方式外,可以选择的方式还有直接债务融资、利用国际贷款以及融资租赁等。
其次,明确政府的角色定位,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现代企业规范制改革。在“政企分开”的基础上,还需要对铁路运输行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造,建立有效激励、严格约束、责权利相统一的法人治理机构。积极落实铁路运输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完善资产经营责任制;实现政企分开、社企分开、事企分开和减员增效,组建客运公司及专业货运公司,为实现运输专业化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