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管理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2-09-12 17:42:5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资产管理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资产管理论文

篇(1)

二、学校资产管理现状及问题

1.我国学校主要执行单位预算制度,学校的发展主要靠政府财政的支持,不承担资产的经济效益责任。

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学校领导一般只重视教学、教育和科研任务,对学校资产管理不够重视。

2.学校领导和教师缺乏对学校资产的主人翁精神和使用的责任感

认为学校设备设施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与自己没有太大的关系,平时只是一味地提出要求,不关心不爱护,更别说如何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了。

3.现行学校资产的账务账目普遍由财务处管理,总务处负责管理实物及账目。

事实上,每个学校的资产,实际使用和直接管理大部分都在各个部门,因此,学校物资实际上是由多个部门分散管理的。如果学校的管理制度不健全,职责不明确,设备设施的好坏与使用者自身利益不挂钩,那么在资产的使用和管理过程中,就会造成部门管理者和使用者不关心、不爱护资产的状况。如果对资产使用状况不及时跟踪和维护,就会造成资产的浪费。

4.学校的资产一般都分布在各个部门,而且品种繁多

大多数学校没有建立现代化的资产管理网络,使得资产管理部门和各使用部门之间信息不流通。另外,学校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又相互交叉、重复,因此传统的手工式的管理手段,影响了学校资产的有效管理。

三、影响学校资产管理效益的因素

从各个学校普遍存在的资产管理问题中,可以得出影响资产管理效益的因素有以下三个方面。

1.管理者。

管理者是管理的主体,在管理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起核心作用。具有指导思想的管理者将通过组织、计划、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和环节,对管理效益产生影响。因此,学校要确立“以人为本”“仁人爱物”的管理理念,领导者带头,广泛发动师生,群策群力,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学校资产管理中“人和物”两大重要因素的作用,教育广大师生爱护学校资产,要有“主人翁”的意识,从而保证学校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延长使用寿命,实现资产使用价值的最大化。

2.管理对象。

管理对象是影响管理效益的重要因素。管理对象是由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等要素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其中人是最重要的。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组合的作用,只有通过人的活动才能实现。所以,人素质水平的高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工作责任心的强弱,决定着其他管理对象作用的发挥程度。

3.管理环境。

管理活动是在客观的环境下进行的,而效益是要通过有效的管理活动来实现的,因此管理环境也是影响管理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提高学校资产管理效益的策略

本文所分析的问题和影响因素是学校在资产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的现象,而对于中职类学校来说还有其特殊性。中职学校的实习设备和实习材料的管理是不同于普通学校的一个特别之处也是管理的一大难点之处。实习设备占据着中职学校固定资产的很大一部分,它们保养和维护的好坏是资产保值的关键,也是提高使用效率的重中之重,更是关系到教学工作是否能顺利进行。实习材料虽不属于固定资产,但其量大、品种繁多,其中不乏一些价格较高的工具。这些材料管理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资金使用的效益。我校在此环境下,根据后勤管理的特点,结合影响学校资产管理效益的管理者、管理对象和管理环境三个因素,建立了一套后勤标准化管理体系,让操作有据可循、有理可依。

1.构建目标体系。

目标是指激发人们行为,从而达到预期的目标和要求。体系是指若干有关事物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而构成的一个整体。目标系统是基于一定的思想,按照有关政策,以刺激人们的行为,以达到预期的目的或结果而形成的。中职学校后勤管理是一种多元化的,综合的管理,我校根据自身发展特点提出了有序的资产管理的目标。

2.构建操作体系。

标准必须是现实的,可操作的。在标准化后勤管理构建过程中,学校后勤部门突出构建“以工作标准为支撑、管理标准为核心、技术标准为保障”的标准化操作管理体系,力求优化业务流程,完善工作机制,为学校标准化后勤管理操作体系的建立提供有力支撑。所谓的操作体系,就是我们在标准化管理制度的体系下,每项工作完成的情况都有一个客观的工作标准,而这项工作操作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有其特定的技术标准来保证工作的顺利完成,并不受人为因素的影响。

3.我校自行开发了一套适应中职后勤物资管理的系统

并已投入使用,能实现日常后勤物品管理:物品入库、报修、维修各流程的信息管理和审核;收付款管理:维修收费和采购付款;库存管理:出库单、入库单和缺货单的信息管理和提醒;采购管理:采购物品信息和采购合同的管理;维修反馈管理:报修人员对维修人员的维修结果进行评价等各项基本功能,以满足中职学校日常后勤物资管理需求,从而大大提高了我校资产使用的效益。

篇(2)

二、以预算管理为中心进行资产管理的探讨

篇(3)

为保障资产管理公司在处置资产时实现收入的最大化,应该构建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人民法院曾提出了资产处置的法律条例,但因资产处置的特殊性,其在管理上还缺少部分必要性的手段和权利,部分业务还需要法律的支持。

(二)资产处置方法局限

目前处置资产主要是通过正常清收、债转股、资产出售和拍卖、折扣变现、破产清算、租赁、资产重组、破产清算等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方法为债转股。债转股指的是资产管理公司把处置资产变为公司股权,转换债务债权两者间的关系,根据其拥有的股份分摊亏损或分享盈利。因为这种方法不需要政府投入资金,企业也不需要支付利息,变为直接受益方,所以债转股受到企业和政府的欢迎。资产处置的其他方法由于社会、市场以及资产各方面因素的制约,这些方式都不能够完全发挥原有作用。资产处置的债务主要有国有企业买断工龄、支付退休职工养老金等,资产管理公司在处置资产时由于各方施加的压力必须考虑到公司的社会责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的处置效率。目前产权市场的不稳定,再加上投资者的缺乏,导致大部分资产处置方式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企业回收、折扣变现为常使用的方式,但其资金处置的效益也不高。造成这原因是由于回购资产债券的企业自身就面临着技术、人才、资金多方面的问题,债务人各项能力的低下必然会影响资产折扣变现效率。

(三)资产管理公司结构、人员数量的问题

资产的处置和管理涉及到的部门多、工作量大、范围广,而目前多数资产管理公司的员工人数较少,公司人员结构的设置也很混乱。根据调查显示,一些公司业务员平均管理客户较多,部分业务员反映自己要负责资料调查、打字、营销、谈判等各项工作。业务员终日忙于处理事务,对资产处置的时间十分有限。资产回收价格通常是根据评估或模拟市场的价格回收,资产管理公司的考核和管理由此有了客观根据。资产收购现金只要超过回收价格,就能够获得利润,但目前部分公司在资产回收主要是以账面价值作为回收依据,忽视市场价值。公司在回收后资产的估算价值变得难以确定,由于资产处置价格低于市场价值,公司的运作市场、客观化就难以用一个标准衡量。

二、增加资产处置的措施

(一)确立资产管理公司的定位,创造良好市场环境

当今的资产管理公司作为一个过渡性的金融机构,从我国国情分析,它还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存在必要。由于国有企业改革的必然性以及资产处置市场的狭隘性,资产管理公司要追求自身长远的发展就必须实施专业性的银行结构。其需要对经营方式和股权改造实行根本性的转变,首先应实施股份制形式的改变以及上市,改善资金不足这一现象,把公司由官办官营、国有独资模式转变为市场化运作、投资主体参与,将其变为以盈利为主要目标的企业;其次是实施集团公司制,将公司各办事处不作为一级法人的情况转变为各个办事处为分支公司,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二)创新资产的方式和手段

实施有效的处置方式和手段是增加处置效率、最大限度收购资金的重要内容,我们可以购进外资参与资产处置、使用资产证券化、实施多种方法完成股权的退出等。资产证券化指的原始权益人把缺少流动性但可以产生平稳的资金流量集合起来形成资产池,转变为金融市场流通和出售的证券,其是资产处置的有效手段。引进外资资产,资产管理公司回收的资金最终是要将其出售或转让,结合目前市场情况分析,仅仅使用国内的资金消化和购买资产是不完整的。国有经济各项改革压力大以及民营经济的总体实力还较低,对资产的购买能力有限,且第三方担保的形式很难找到,收购比例低,因此引进外资能够将这一难题合理解决。资产管理公司可以通过拍卖、招标、协议转让等各种方式向国外投资者出售债转股股权,同时政府部门应该及时明确资产管理公司的转让出售范围。资产管理公司主要是回收违约率较高的保证贷款合同以及实物资产,一般情况下不能根据贷款合同的时间计算现金流,应将合同条例下的抵押物变现的现金流实施预算以及资产价值的评估,然后设计证券化。资产证券化操作中的首要问题是信用的升级,以弥补资产最初的信用等级和投资者的信用等级间的差距,采取合理价格法将提升原信贷资产等级的增加。按照目前可行性较强的方法,增强信用等级主要有政府担保、超额抵押、第三方担保等形式,由于我国不良资产的产生和政府对信贷干扰相联系,因此增加信用等级应该将政府担保作为主要内容。

(三)构建合理的约束激励体制

资产管理公司具有很高的知识技术含量,企业员工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资产处置的结果。因此,构建一支工作能力强、职业素养高的员工队伍变得尤为重要。首先,要设置公开化的用人机制,做到能升能降、能进能出,激励每一位员工自我提高、自我充实的积极性;其次要增强业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业务员的管理、金融等理论知识,同时能够熟悉投资银行操作的多功能人才;最后可以从各个地区聘请专业技能的专家,设置全面的约束激励体系,例如奖金鼓励,提高员工的业务积极性。资产处置要始终坚持公正、公开的原则,促进收购价格和市场价格相贴合,禁止公司内部和其他企业联合压低处置资产价格,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其可分为以下几点:第一,积极改善资产处置的绩效评价方法和目标责任制,增加对资产组织绩效考核部门、集中采购部门、财务审查部门的控制;第二,按照业务发展的需求,调节公司和各部门的业务才做流程,合理分配人员,明确分工。第三,严格落实公司内部的规范制度,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篇(4)

我省水利资产是指在我省发展过程中,为了满足城市发展所需及应对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等而形成的一系列水利水电工程,这些工程大多数由国家、政府投资建设,并最终投入使用。按照水利资产的作用来分,可以将水利资产分为公益性水利资产和经营性水利资产。如大多数防洪的水利水电枢纽,其可归类于社会公益性资产,而发电枢纽则会将其归于经营性水利资产。同时,用于农业灌溉、供水等满足人们日常生活所需的水利工程亦可将其视为经营性资产。

(二)河南省水利资产基本情况

随着河南省经济建设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其在水利工程建设上也取得了辉煌成就。河南省政府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将除害与兴利结合在一起,兼顾大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从而保证了河南省水利工程的社会公益性和经济盈利性的共同发展。第一,水库建设。至今为止,全省已有水库2394座,总库容267.61亿m3,其中大多数为0.1亿m3以下的小型水库,总库容220.57亿m3。第二,河道整治。全省共有100km2以上的河道493条,其中已初步治理的有300条,堤防总长为14980km,治理总长度为12626km,对改善河南省及周边省市的供水条件和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三,滞洪区工程。全省批准建成的滞洪区13处,设计总滞蓄水能力41.51亿m3,总淹地面积3456km2。第四,灌溉设施。全省有效灌溉面积达451.39万km2,占全省耕地面积的66%。其中灌溉设施主要分为以下三种类型:自流灌区、井灌区、提灌站灌区。第五,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全省已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6462km2,占全省山区水土流失面积的60%。第六,水力发电。全省已建成水电站1267座,总装机容量80.45万kw。为本省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资源支持和能源保证,促进了河南省的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第七,城市供水。城市供水50~60年代主要在市区就地抽取深层地下水。从70年代起,部分水利工程开始向城市补充供水,以满足城市不断增加的用水要求。第八,水产养殖。全省渔业总养殖面积已发展到18.35万hm2,占可开发水面的49%。

二、我省水利资产管理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设备陈旧,经济效益不明显

我省大多数水利工程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成的,存在年代久远,运行时间长,失修严重,这就使得这些水利资产在创造经济效益方面能力下降,维修成本高,无法充分发挥水利资产的作用,同时也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不便。不仅如此,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对水资源的供给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来的技术设备早已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成为阻碍河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水利资产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

由于体制机制的不健全,我省水利资产管理中存在严重的流失状况。从我省水利资产清查结果看,全省水利行业的坏账、呆账、损毁等金额巨大,且部门之间相互推诿现象层出不穷,相关部门工作效率低,这就使得水利资产管理成本增加,难以承受,成为城市水利发展的巨大阻力。不仅如此,由于水利系统征费体系不完善,且人们节水意识淡薄,大多数人们在使用水资源过程中并未考虑水资源的有限性。这就造成了水利资产经济效益差,服务能力大打折扣。

(三)水利资产产权不清,管理结构僵化

我省现今的水利资产大多数为国有资产或集体资产,均为国家或政府出资建成,因此在运营过程中会不太关注经济效益,将主要着力点置于社会效益上,如灌溉、防洪等,而忽略了水利资产的经济效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原来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意识不强烈,难以适应时展需要。这使得这些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所耗费的经济成本长期无法收回,影响政府财政收入及水利资产长期稳定的发展。

(四)水利资产管理理念落后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省水利资产管理方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但是由于体制的不完善,在水利资产管理上呈现严重的人才匮乏现象,复合型人才少,管理理念落后,难以满足当今我省水利资产管理改革与发展的时代需求。不仅如此,随着越来越多的技术应用到水利资产的管理过程中,原来管理人员的管理经验已经不适合高速发展着的社会,这就使得水利资产管理对专业技能的要求更高,进一步强调了懂技术、懂管理的多样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三、我省水利资产管理改革与发展对策

(一)更新水利设备,完善经济运营体系

在我省水利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与发展进程中,水利设备的落后与老化成为限制水利体系完善和发展的重要阻力,因此,贯彻落实党的十要求,坚持将“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自主研发先进设备,更新水利系统,同时引进先进技术和经验,从而促进我省水利资产管理改革与发展的顺利进行。不仅如此,我们还应该完善经济运营体系,形成一套系统化、科学化的经济运营模式,从而保证我省水利资产产业链的持续性,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明确职责,完善管理体制机制

从70年代起,为了满足我省城市供水需求,部分水利工程就建立起来。这就使得我省具有水利资产管理经验丰富等优势。然而,在拥有这些显著优势的同时,我省水利资产管理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同样存在管理体制僵化、权责不明确等问题,且受经验主义束缚较为严重,管理体制机制难以得到进一步优化。因此,应该按照完善水利资产管理法律法规,坚持“依法治水”与“以德治水”的有效结合,进一步树立我省群众的环保意识,且完善水费征收系统,保证水利资产的长期有效经营,兼顾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

(三)明晰产权,形成多元化产权结构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省水利资产管理改革与发展的有序进行,必须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求,明晰产权,确定出资人身份,促进产权结构的多元化。首先,在保证国有资本的前提下对资产经营进行有效监管,保证水利资产经营活动的良好有序进行。其次,应该优化资产配置,推动资产重组和产权流动,从而引导水利国有资产向高效益领域流动。最后,完善我省水利资产的保值、增值,从而促进我省水利事业的长足有效发展,进一步完善产权利益分配体制机制,保证政府和企业的利益。

(四)培养人才,打造高素质管理队伍

顺应改革潮流,提升水利资产管理人员的素质。由于水利资产管理改革与发展不仅对于专业技能有较高要求,而且对于财务管理能力也提出了要求。因此,首先要积极对水利资产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必须涉及专业技能、水利资金使用管理、财经法规、财会制度等。其次,应该加强复合型人才职业素养的培训,从而打造一支作风优良、政治过硬的管理队伍。最后,应该与时俱进,及时更新管理理念,从而为我省水利资产管理改革与发展提供长久的人才支持,促进经济长足发展。

篇(5)

在经营管理方面,我国水利行业国有资产管理的经营效果不佳,收支不平,长期处于亏空的状态,即支出大于收入。因此,得到的收益往往无法满足公司职工工资的需求,以至于职工工作积极性下降,继而产生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水利,国有资产管理论文,改革 

由于当前会计制度的影响, 我国水利行业很难像以前一样获得足够的折旧费用以及修理维护费,以至于我国国有资产没有起到实质上的作用,因此,我国水利行业国有资产管理需要完善,适当地进行体制改革。 

二、我国水利行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性 

长久以来,我国水利行业国有企业一般都依靠上级单位,获得些许收益满足自身短期目标,其规模较小,一般只能满足员工的温饱需求,在水利行业这个大背景大市场下没有形成系统的规模和完善的市场主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日益发展壮大,这种小型的国有资产分散化管理早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水利行业国有企业的存亡收到一定的打击。要想让我国水利行业能够蓬勃发展,必须进行国有资产体制改革,从根本上解决市场离散这种不适应当下发展的状态。我国水利行业国有企业应该跳出现有的经营管理模式,从一个崭新的角度研究分析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并不断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三、我国水利行业国有资产管理改革 

针对上述我国国有资产管理改革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现从经济管理学方面讨论该问题,并学习国外相对较好的管理方式方法,研究分析我国水利行业国有资产管理理论,提出可行的改革思路,实现我国水利行业国有资产管理又好又快发展,给企业带来较大的效益。 

(一)政策上给予价格支持、收益补贴 

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利行业普遍都享有定价的权利,但我国水利行业就没有该项权益。经济学认为价格影响市场,由于我国水利行业定价的权利不属于水利部门,因而该部门难以在市场这个大环境下有足够的战略地位。当前我国仍在积极实施相关的财政政策,增加内部需求,继而促进经济增长,因此工业用水会不断增加;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水的需求量也随之加大,生活用水也势必不断增加;我国人口众多,水利灌溉需求相对较大,农业用水也很难有所下降。由此可见,我国对水利行业有很大的需求。另一方面,就供给方面,我国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会产生大量非公益性的供水,因此应该适当抬高这些非公益性用水的价格,采取分阶段定价的方法控制人均用水,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工业方面,由于工业发展会给环境带来一定威胁,所以需要抬高工业用水定价,对造成污染的企业给予相应的处罚,这样有利于工业向经济环保方向转型;为了促进农民务农的积极性,水利部门还可以适当降低农业用水价格。 

我国水利行业自行定价的战略很难完全实现,主要是因为国内和国外经济体制上存在的些许差异。事实上,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水资源的价格其实并不高。水利部门并没有从收取的水的价格上获得太大利润,有时甚至会获得些许亏损。因此,有关部门应该对水利部门给予相应的补偿,即对水利企业给予相应的补贴。国家可以从工业、农业、居民用水三个方面的用水对水利部门给予相应的补贴;另外,有些收益高用水量大的企业也应该定期给水利部分付一定的费用。 

(二)各部门树立正确观念 

水利部门是水利行业的巨头,应该时刻保持正确的责任意识;水利部门必须履行期其相关职能,管理好国有资产,为国家做贡献。另外,水利部门需要明确一种态度:水利部门的职责是做好防洪防涝等灾难性事件的防护工作,确保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保障用水需求。所以安全是前提,在保障人民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其公共价值。 

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应该足够意识到我国水利行业国有资产的需要,即促进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确保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将保值放在优先考虑的战略地位,只有保值得以保证,才能进一步实现增值。另一方面,国有资产管理企业还应该依据市场要求行事,根据公司自身经营管理模式,指定一系列良好且适合自身发展的经营管理模式。 

水利国有资产经营企业应该认识到水利国有资产是以公平正义为前提,而不是将利益放在首要地位。所以,水利国有资产经营企业不应该以牺牲公共利益为手段谋取利润,时刻保持公平合理的经营理念。 

水利资产受益者应树立的观念是节约用水,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是国家的重要资源之一。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水利资源受益者应该珍惜水资源并付诸行动,提倡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的思想。 

(三)开展科学经营管理模式 

针对科学经营,本节主要从机会成本分析、进入壁垒分析和要素投入分析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因为水利部门在分配公司资源时,会产生一定的机会成本。一般来说,水利部门会选择放弃利润而产生公共利益。因此,完善合理的补偿模式非常必要,国家和其他收益群体应该给水利部门提供适当的补助,积极促进和支持水利部门牺牲自身利润而产生机会成本;我国对水利部门及水利工程单位的管理非常严格,具有一定的垄断性,政策上予以一定的强制管理,而相较于民办企业其竞争力较弱,受到较大的抨击,这些公司企业的高层必须全面分析研究其自身的状态,以应对诸方面的打击与挑战;短期内我国对水利行业的投入可能不会有明显的增长,因此当前最可行的解决办法就是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投入一定的人力资源以应对当前的挑战。在开发新技术新的经营管理模式的同时,将重心放在培养企业职工综合水平上,增强企业员工的内部教育,增加公司效益。 

(四)资源配置量化管理 

篇(6)

1.1资产分类不准确、名称不规范、型号空缺或有误、地点不详等细节问题严重影响了资产管理。如热工仪器仪表,体积不大但价值较大,转增资产时不记录型号,名称按技术人员个人习惯编写,盘点时面对一批仪器仪表,财务人员一头雾水,不知如何匹配,造成资产“盘盈”、“盘亏”并存的怪现象;某些形成系统的资产,如热工专业的各类机柜,出厂时就没有统一的型号,建卡时名称写得混乱,时隔多日盘点已不能准确指认。诸如此类的问题为资产的财务管理设置了障碍,人为造成账实不符的假象。

1.2资产变更信息交流滞后、盘点不及时造成账实不符。笔者所在电厂曾出现过一个资产管理的笑话。基建期建的一个室外厕所在工程投产时转增为建筑物资产,之后若干年无人问津,由于价值小,地处厂区边缘,资产盘点时以重要性原则为由从未实地核对过,忽一年资产评估,评估组现场地毯式盘查,才发现该资产早已于不知何年何月拆除了,无人知晓。此事件成为重大管理漏洞。日常管理中类似事件也时有发生,一台仪器设备无法使用了,设备管理部门自行处理实物,不及时通知财务部办理报废手续,盘点一般又是一年一次,临岁末难免匆忙,账实不符的情况极易发生。

2.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改善资产管理的措施

电厂生产人员抱着一个观念:“东西都丢不了,缺了哪个都不能发电”,这种说法听起来有道理,但如何把现场的实物和财务账面的名称一一对应起来,如何准确地掌握资产的价值,如何用较短的时间完成一次资产盘点,笔者提出以下几个解决方案。

2.1工程建设期追根溯源打好基础。这一思路对新建电厂至关重要。基建期各类设备按概算节点入账,财务人员受专业限制,难免有分错节点的情况发生,并不影响工程的总造价,但在竣工决算前,财务人员务必要与管理设备的技术人员充分沟通,准确界定固定资产以及资产的类别。现行会计准则赋予财务人员较大的自由空间判定固定资产,不再囿于价值和使用年限,而现实中,财务人员对固定资产的判断,笔者认为,重点应在是否独立发挥作用,这就需要技术人员的充分参与,他们是有绝对发言权的。在确认了资产及类别后,还需落实每一项资产的管理责任人。建立系统概念,按机、炉、电、热控、继保等专业将生产用固定资产划分出几大系统,所有资产全部归入系统,无遗漏,无盲区,各专业对本系统资产的增减变动负责,建立资产台账,作为财务资产卡片的补充,资产卡片一般按资产类别管理,而资产台账按有利于专业管理的系统分类,一式两份,台账内容一经变化,立即通知财务人员同步更新。这样做的好处是,技术人员每天巡检,定期大小修,资产的变化了如指掌,资产随时保持账实相符,盘点时自然也能缩短时间。此外,基建转生产时,对价值小数量多的物品的账务处理,笔者认为,形成固定资产的处理方法虽然简单,但后患无穷,涉及盘点实物困难、资产报废需审批等诸多问题,可以考虑作为某系统的组成部分,为方便管理,建立台账反映物品更换情况。虽然这些资产更换频繁,但总价基本保持不变,不必担心引起所在系统较大金额的增减值变化。

篇(7)

二、建立完备的财务资产管理制度

当前公司的财务资产管理制度存在三个问题,一是管理制度中缺乏体系性;二是某些制度缺乏实际操作性,内容太过宽泛;三是缺少主要制度。在公司的实际运营过程中,这些不足给公司的运转,尤其是财务资产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此进一步加强公司财务资产管理的制度建设等相关工作。

1.对于公司的财务管理制度缺乏一定的体系性问题,公司可以在运营过程中通过提高财务中心的理论、政策的研究水平来进行解决与克服,在制定制度时,要注意语义清楚、层次分明以及用词准确,对于实体性的制度,在制定时则要注意制度应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内容要具体,同时还要联系本公司的实际情况。

2.由于公司中的某些制度缺乏应有的实际操作性,内容太过宽泛,在制定制度时一定要通过进行细致、深入的调研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相关的实践工作经验。财务人员应该深入基层,加强对于本公司在生产经营中的特点的了解,根据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的制度。

3.由于一部分公司的财务资产管理制度中缺少一定的主要制度,在实际的工作中以及制定相关制度的同时,还要注意要从系统、全局、整体的角度来看待公司的财务资产管理工作。

篇(8)

二、无形资产在医院中的管理

无形资产是医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长期积累的、没有实物形态的、甚至无法用货币精确计量的资产,能长期为医院所使用,并能为医院带来利益的资产。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无形资产管理:

1.加强对无形资产的监管,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

尽管无形资产难以精确量化,但由于无形资产一般难以被竞争对手了解、购买、模仿或替代,因此,无形资产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来源。

(1)医院所独有的各种管理制度、技术操作规范、人员技术培训方案等的正式出版物以及医院人员的技术专著应列入无形资产管理。

医院必须建立合理的管理体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努力使医院的管理工作程序化,数据资料及时准确化,从而使计算机网络及信息技术在医院管理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医院的整体形象、专科信誉、专家声誉是医院的宝贵财富。

医院要与机关企事业单位、上级主管部门、基层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委会等建立广泛的联系,通过人员进修、学术活动、专家义诊、社区服务、座谈会等活动,使社会了解医院、熟悉医务人员,扩大医院和专家的知名度。医院要加强宣传力度,既要宣传名医、重点学科以及先进的医疗设备,也要展示医务人员的服务承诺,以“办好人民满意医院”为目标。

(3)医院要加强医疗技术类无形资产的管理。

医院医疗技术涉及到临床医技、医疗辅助、药剂等各个部门的专有技术,是医院医、教、研的长期投入和医院通过对医务人员智慧的发掘,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医疗技术、服务项目。医院要保持这些无形资产的经济寿命,就必须不断地对其增加资金投入,不断开发创造新的无形资产,努力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对于受到法律保护的专有技术,医院管理者必须提高警惕,加强保密教育,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4)加强医院文化建设。

医院将蕴藏在职工中的宝贵的精神加以提炼,凝聚成既有时代气息,又能充分体现医院特色的办院宗旨、医院精神、院规院训等,使全院职工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只有当医院的精神文化顺应时展潮流、适应社会需求,同时又具有鲜明的医院特点,才会产生不可估量的效益,才能促进医院综合竞争力的提高。

2.加强对无形资产的会计监管,把无形资产纳入会计监督的范畴。

由于会计核算的原因,资产负债表中的无形资产并不能代表医院全部的无形资产,甚至可以说,有相当一部分的无形资产游离在医院资产负债表之外。原《医院会计制度》对无形资产不要求进行成本核算,医院只有对外购取得的无形资产单独作为无形资产管理,对自行研发的专利权、专有技术往往在无形资产形成之前就已列入当期损益,医院资产负债表中的无形资产的金额无法真实、准确地反映。这种情况下如果一个医院追逐短期利益,就可能不重视无形资产的开发,会计核算方法就可能束缚医院的创新能力。基于会计核算谨慎性原则,在新《医院会计制度》中,自行开发并按法律程序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按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聘请律师费等费用计入无形资产价值。在开发过程中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直接计入费用;对于单独取得的价值较大的软件(如财务软件、HIS医院管理运营系统等软件)应根据使用部门进行二级核算,如果取得的软件是硬件不可分割的部分,就不能列入无形资产核算,应将其价值连同硬件价值一并计入固定资产管理;如为增加无形资产的使用效能而发生的后续支出,对软件升级或扩展其功能等所发生的支出,应当作为无形资产管理。如为了维护无形资产的正常使用而发生的后续支出,对软件进行漏洞修补等所发生的费用,不能作为无形资产管理,而应当计入当期费用。

篇(9)

教育性资产即为开展教育活动,所必须的教育教学设备、设施主要以固定资产为主,涉及房产、设备仪器,软件、实验器材等专用设备。近些年,由于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国家也加大了对高职院校建设的投入,这些资金的投入的具体表现也就是在教育性资产的逐年追加上来体现的。与之对应的是社会各阶层对高职院校的资金投入积极性也有稳步提高,校企合作项目比比皆是,捐赠的专业设备也成为教育性资产的一个不可小视的组成部分。这样的工学结合、产学研结合的职业教育方式,造就了教育性资产的多元化特征,迫使管理者要制定更有针对性的管理模式来适应其发展。

2.精密仪器设备比重增加改变教育性资产格局。

在教育性资产多元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高精尖技术专用设备、大型精密仪器、高性能计算机、服务器等设备加入到其行列之中。这也打破了之前教学用房屋、桌椅、板凳等基础设施作为教育性资源主体的格局,但是这些资产归根到底还是包含在固定资产的范畴内。由此说明教育性资产的关注点仍然应该在各个高校的固定资产上。

3.教育性资产以使用价值为主发挥效能。

教育性资产属于教育资源,它不像一般企业的厂房、机械和设备,它一般不对计提折旧进行专门的核算,它所产生的价值是无形的转化与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上的,这样的价值无法转移变现,而对其价值的管理也只是流于形式,对高等院校与职业院校来说更值得关注的是教育性资产的使用价值,所以其有用性管理就成为教育性资产发挥效能的关键。

二、当前高职院校教育性资产管理的漏洞和缺陷

教育性资产种类繁多,价值不等,分布位置复杂,对其进行统一管理难度较大。当前高职院校资产管理还未实现精细化管理,也为建立资产与财务结合,预算与管理结合的管理模式,其教育性资产管理的主要缺陷和漏洞如下:

1.管理意识淡薄,经营理念落后。

由高职院校资产管理部门缺乏对教育性资产保值增值的正确认识,使得诸多教育性资产闲置、浪费的怪现象与日俱增。从思想意识上分析,管理者认为这种教育性资产是无偿的、是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设施,所以不需要重视它的使用价值,主要表现在只重视购买不重视管理,只重视使用不重视维修等思想,是的诸多教育性资产闲置、浪费、损坏不维修,造成其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效能的事实。

2.权责不明,职能部门推诿扯皮。

在高职院校的教育性资产管理中,一般是根据资产的类型划拨给相关部门分头管理的,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和调节机制,这样分散的管理无法根据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进行调整和预判,也无法对已有资产进行合理配置或是统筹调节,更没法做到精细化管理。各部门分管的教育性资产往往也存在交叉的中间地带,如果没有统一的管理,势必会造成管理的混乱,相互推诿。

3.制度不健全,无约束力、无执行力。

合理健全的管理制度是管好教育性资产的前提,“国无法则人无矩,法不公则国不稳”拥有好的资产管理制度也是一样的,资产管理制度的健全是对权责的落实和对资产管理中存在的约束力、执行力等问题最好的回答。有了健全的制度还要有配套的考核办法,来规范管理。而制定一些科学准确的资产管理技术指标,也是提升资产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目前,能够反映学院资产总量、及其结构的技术指标内容上尚不完善,如资产利用合理比例和资产闲置存在问题都还没有相应的指标。而这些考核指标的不健全,也势必会影响到管理者的进一步决策。

4.配置不合理,效能低下。

高职院校的规划与建设多是以二级系、部,以及下属专业实验实训场所而建设的,较为分散,各自力求全面,导致一些基础性设备仪器大量的重复性购买,降低了教育性资产使用率的整体水平。据估算,大型设备仪器的年运行费用与维护费用至少要占到该设备总投入的8%,再加上设备的物理损耗和经费损耗,大型设备仪器的年均成本将在总投入资产的25%左右。如果这些设备闲置或者未能充分利用,则会对大量不易资产,产生的资源浪费。

5.缺乏奖罚机制,造成资产流失。

资产管得好不好都要有一个评价和奖罚,没有明确的区分是不能调动资产管理者的积极性的。一旦有了“老好人”、或者“不作为”的人出现,将会影响到整个资产管理的进程,最终会导致资产的流失。

6.专业技术水平较低,管理方式落后。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互联网已经能够在各行业帮助人类想要完成的许多事情,特别是在辅助办公等方面有了较为突出的表现,然而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些高校还沿用早期的手工管理模式,这使得其数据更新数度慢,不能及时上报资产的存量及动态,使得归口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无法满足其协调性,最终导致卡帐不符、账实不符。

三、加强人员配置,提升管理人员素质

在经济体制改革迅猛发展的当今时代,高职教育也随大潮向高精尖技术领域拓展,这势必加大对教育性资产的投入,对资产管理者来说无疑是一种新的挑战。从原来的简单房产、桌椅、板凳,到如今一些专业性强的专业设备,都需要资产管理人员对其性能、用途,及使用效果有所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资产的使用效能。而具备这样的素质,单薄的资产管理队伍是办不到的,应当有专业性的技术型人才补充到资产管理的队伍当中来,再加上具有财务管理专业知识的技术型人才进行指导。使得整个资产管理的团队变得日趋规范和科学。不间断的参加资产管理培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也是管好资产的必要条件。

1.提高认识,增强管理意识。

开展资产管理的前提,是提高资产管理人员对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加大对资产管理重要性的宣传,主要在于如何深入到资产使用者、监管者全方位思考的意识中来。摒弃资产管理只是决策者、管理者的事情的思想,激发资产使用者、保管者的潜力,确保资产的保值增值,科学合理的使用资产发挥其效能。最终达到资产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双重管理的效果,把资产管理提高到关系学校教学、科研等工作顺利开展的高度来认识。

2.统一规划,统筹管理。

设立统一管理的资产管理机构是确保政令畅通、规章制度执行力的良好方法。对时展高职院校教育性资产多元化发展已成定局,把实物、产权、效益相结合的统一性管理机制有效的应用于各部门教育性资产的管理中去,才能彻底解决各部门自成系统、重复建设、低效运行的现象。

四、信息化导向高效、快速、实时监控资产状况

采用信息化技术开展管理资产工作,是实现高效、快速、实时监控资产状态的必然趋势。由于信息化在数据运算、处理方面存在的优势和高效性,我们可以把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反应的数据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分析资产的使用状况和利用程度,最终实现对资产效能的常态化评价和分析,从而提供足够的管理经验,为管理者提供科学有效的管理、处置方案。最终实现以信息化为向导,高速快捷管理教育性资产。

五、配套制度建设,有据可依,有理可循

在教育性资产的管理过程中建立一套相辅相成的管理制度,是保障资产管理执行力的最好手段,能够根据国标分类建立资产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制度也有利于推进资产精细化管理的进程。所以,我们应从教育性资产的购买、使用、处置、核查等四个方面来建立相关制度,提纲挈领,以点带面投射到各类资产的管理当中去。

篇(10)

实物资产管理面临的重要问题就是观念问题。实物资产的获得渠道不同,管理方法及管理手段各异,储存方式及存放位置不定,尤其对于那些公私通用的实物资产来说,长期以来由某个人单独保管发放,职责不明、公私难分,同时在购置资产物资时主观性较大,管理上带有很浓的随意性,而使用上又很无序,这就造成长期以来很多实物资产处于闲置状态,毁坏了无人问津,弄丢了无人追责。传统的管理模式还深深地扎根于资产使用者脑海里。再加上企业普遍存在重钱轻物的思想,认为只要经费不超支就可以,根本不将实物资产管理纳入单位资产考虑管理范围之内,忽视了实物资产管理的重要性,管理措施不当,职责划分不明,实物资产管理归属模糊不清。同时缺乏节约意识,只求供得上的思想比较严重,长期以来资产使用效益较低,很多管理人员工作态度较为消极,这比较影响企业实物资产的管理。

1.2企业实物资产管理制度执行不力

目前,很多企业管理层对实物资产管理不够重视,尽管实物资产管理制度比较健全,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往往敷衍了事,执行力较差,很多监督管理只是流于形式,资产实物管理与资产价值管理严重脱钩,实物资产管理责任不明,职能部门分工职责不清,在部分实物资产管理上,要不互相推诿要不管理缺位。就拿实物资产采购、验收、登记、货物调拨来说,这些工作涉及好多部门,而各部门相互独立、互无牵制,没有任何一个部门可以负起组织和监督实物资产管理全过程、各环节的职责,特别是到了年底清点实物时更是草草了事。

1.3内部牵制制度不健全

目前,很多企业实物资产核算管理制度不健全,不管是采购、验收、使用保管、调拨,还是核算、维修、处置等都缺少规范化的管理流程,考核奖惩制度不健全,即使有考核奖惩制度也不兑现。很多企业都认为安全、生产才是企业的重中之重,而对实物资产管理往往置若罔闻重视不够,结果导致很多实物资产使用效益大大降低,同时在物资的申请、采购、发放领用上存在严重的管理脱节问题,失误时有发生,尤其是在物资采购环节上,跑冒滴漏现象异常严重,资产滥用、浪费、人为损坏见惯不怪,久而久之企业必将损失惨重,并付出惨重的代价。

1.4企业实物资产管理人员不具备应有的管理能力

很多企业目前还没有意识到实物资产管理机构设置的重要性,虽然有些企业财务部门设置了实物资产管理部门,但放置的人员不符合实物资产管理岗位的要求,所以只能调配财务人员,管理组织架构不够科学,同时此岗位工资待遇较低,企业领导重视不够,缺少针对该项工作的业务培训,这些都导致实物资产管理人员工作热情不高,实质性的实物资产管理工作形同摆设,无法有效开展,实物资产管理水平较低。

2企业实物资产管理的完善策略

目前,很多企业已经逐渐认识到物资管理的重要性,想方设法采取有效措施以预防物资管理经济安全风险的发生,就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设性意见。

2.1切实转变观念

①做好向领导的宣传汇报工作。提高领导对实物物资管理的重视,以博得领导对此项工作的支持与理解。②树立“钱物并重”观念,打破“重钱轻物”思想,企业领导切实重视实物管理。资产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乎着企业经费使用的整体效益,在使用物资、资产时切记“面子工程”,应树立节约意识和全局总体观念,避免重复建设等。③加强系统宣传教育力度。实物资产管理并不是一项孤立的工作,而是需要全体人员共同努力和配合,只有通过广泛宣传才能使广大员工树立正确的管理意识。④加强在职人员培训工作,实施帮带,提高管理技术水平,在企业内部营造一种爱学习、勤钻研的良好工作氛围,全面提高业务人员综合素质,使实物资产管理越来越规范化、科学化。

2.2加强企业实物资产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

首先,构建物资管理组织机构和监督考核管理办法,严格执行物资管理制度,确保实物资产管理科学、规范。当前,在实物资产管理上,企业财务部门属于组织监督管理部门,然而生产部门、物资部门缺乏管理意识,尤其是对物资使用效益及后续管理意识淡薄,重购进领用轻管理问题较为突出,所以在监督物资管理方面,财务部门至关重要。从资产价值角度,财务部应加强监督控制实物资产采购、验收、入库、领用、处置等工作,同时对生产部门、物资管理部门是否执行物资管理制度予以监督控制,以避免实物资产无故毁坏流失,延长实物资产使用年限。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财务人员与企业负责人多沟通,指出实物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及如何规避管理混乱风险,作为财务人员真正做好企业的把关人,将资产管理风险降到最低,争取以最少的投入换取最多的回报。

2.3企业在建立实物资产内部牵制制度和考核制度时要注意的方面

①制定详细的资产管理责任追求制并严格执行。就拿盘点库存来说,应对废旧存货进行清理分类,明确申请、采购和保管职责,实施记录追查制度,查摆问题,建立健全物资管理责任制;确保物资需求分析既全面又详细,提高资金利用率和资产使用率。②建立库存盘点制度,定期盘点整理各种实物资产情况并进行考核,企业通过盘点整理既可以充分掌握库存情况,还可以使员工看到企业对这些实物资产是非常重视的,这就使那些存在不良动机的职工打消偷盗的念头。③要建立健全交接手续,进行交接时,双方都要签字,并有监交人,以确保手续齐全,资料完整。

2.4加强企业实物资产管理人员的培养

目前,很多企业都比较缺少适合实物资产管理岗位的管理人员,所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制定合理的岗位薪酬制度、员工奖惩管理办法及员工晋升管理办法,以确保企业能够聘用到合适的实物资产管理人员。同时加强内部培训力度,培养一些业务水平高、综合素质强并有责任心的管理人员,以提高企业实物资产使用效益。同时加强对实物资产管理人员的技能培训,多提供一些业内交流机会,鼓励管理人员相互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实现实物资产利用效益最大化,焕发员工工作热情。通过各种专业培养和技能培训,企业的实物资产管理人员必将越来越专业化、规范化,责任心也会越来越强。最后,要使实物资产管理人员意识到风险防范的重要性,提高员工的责任心、使命感,以便更好地实施监察与审计。

上一篇: 九年级数学教学论文 下一篇: 烹饪技能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