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30 14:23:5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政治环境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虽然规定土地承包权为30年,但一些地方并未严格落实。由于土地流转制度缺乏,使得农民不会真正关心土地资源。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存在的缺陷导致农民对土地进行粗放经营,短期化倾向严重,在有限的土地上投入大量生产要素以追求最大产量,造成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3]。激励不足农民环境行为的发生是由内在需求和外部因素决定,若付出超过收益,则农民环境行为很难发生。农民的生产生活性环境行为可能要求其采用低残留农药、可降解地膜、节水灌溉技术、绿色肥料等,这样就要求农民不得不付出更多的金钱和劳力。而农民的公民参与环境行为也要求农民有时间、金钱和精力的消耗,以及其他社会成本的付出。农民的环境行为需要一定的社会补偿,谁给与补偿、采用什么方式、补偿多少,都会影响农民的环境行为。实践上,政府会给与农民一定资金补偿,但补偿资金数量有限、补偿种类单一,不能有效激励农民环境行为的发生。
生态需求不旺生态需求是指现代人类经济活动中社会经济系统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资源的需要,即对生存环境、后代利益、地球生态利益的关注[4]。一般来说,生态需求高于生存性物质需求,生态需求是农民环境行为的内在动因。由于我国农民生活还不富裕,绝大多数处于刚解决温饱状态,再加上农民所受教育较少,农民的物质需求还占据主导地位。农民生态需求的缺乏使其还不能自觉追求行为的生态环境化。法律不完备现行法律更多关注城市环境问题,虽农村与城市有相似之处,但并不完全相同。农村环境法律的边缘化,农民参与环境治理的法律规定自然缺失。而且,对于农民成功参与环境治理的环境知情权,法律也未给与明确规定。我国《宪法》和《环境保护法》中都没有直接规定公民包括农民享有获取环境信息的权利,缺乏对政府和企业的环境信息提供和环境信息批露义务的规定,以及环境信息公开的形式不够全面等,都影响了农民环境信息的知情权的实现,最终阻碍了农民对农村环境保护的有效参与[5]。组织不健全由于受到自身特点的限制,农民环境行为的发生要通过农村社区“自组织”才会实现。农村社区环境保护“自组织”是指在政府环境管理政策与法规的框架内,村民为所在社区的共同环境利益而自主组建的具有自我管理功能的机构。“自组织”可以为农民环境行为提供合作框架和集体支持。
农村的“自组织”机构有村委会、农民合作社和义务环保小组3种。然而,这3种组织各有缺陷,大大限制了其环保功能的发挥:①村委会具有浓厚的行政色彩,村民自治易与其发生冲突,且村委会利益与村民利益未必能保持一致;②农民合作组织有自身的优势,但还处在发展的早期,其内外关系的治理还需时日;③义务环保小组是农村社区专门从事环境保护的民间组织,其天生发育不全,资源不足,业余性强,一时还难以有所作为。信息不完全无论是农民的生产生活型环境行为,还是公民参与环境行为,都需要充分的环境信息。然而,农民获取环保信息受到2个因素的限制:①农民自身获取信息的途径窄、时效滞后、容量少,农民主要通过电视和个人相传获得有关信息;②环境治理的利益相关方公布信息的热情不高,除了农民外,农村环境治理的主体还有政府、企业、村委会,然而他们要么不公布环境信息,要么避重就轻,不公布农民关心的环境信息。环保信息的不对称,使农民不能准确理解政策的价值,也缺乏对政策的认同感,既不能指导农民自身的环境行为,也使农民参与环境治理的热情和效率大为降低。能力不足由于青壮年农民1年中大多时间在外打工,目前留守在家的多是老人、妇女和小孩,造成农村劳动力短缺,且由于城乡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大量高素质农民到城市里谋生,农村高素质人才的流失加剧了城乡的知识水平差距,使得现有的农民不论从知识还是技术上都难以胜任环境保护行为和环境参与治理行为。
个体生态素养的高低会影响其环境行为的开展水平。农民生态素养包括农民从事生态农业生产的生态素养和参与环境管理的生态素养。农民的生态素养主要通过后天的教育和环境行为实践逐渐获得。农民生态素质培育不能脱离农村和农民实际。由于我国农村还不富裕,农民科学文化知识水平有限,其参与社会管理的意识还处于萌芽阶段,所以农民的生态素质教育要与农民的生产消费等活动结合起来:①要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生态种植业、生态畜禽业和节约型经济,鼓励农民参与社区环境管理,让农民在生态环境活动中学习生态知识、生态技术以及有关环境参与治理的知识和技能;②农民生态素质教育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比如可以编写反映本土生态观念的乡土教材,让农民对生态素质教育产生天然的亲切感,还可以通过中小学生以“反哺”形式向其父辈宣传生态意识[6];③要利用农家书屋、电视、互联网向农民宣传生态知识、生态技术等;④可以通过农村“自组织”渠道向成员宣传相关环境知识及技术;⑤必须重视农民生态需求的培养,生态需要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环境行为是否发生,以及发生的强度。一般来说,一个人只有先满足自己的生存型物质需求,才会去追求生态需求。所以,要通过提高农民的收入激发和保持他们的生态需求。
依据“科斯定理”和“庇古税”理论,市场机制在环境保护方面仍可有作为。要发挥市场对农民行为的导向作用,需要完善农村产权制度、生态补偿制度和绿色认证制度等。由于农业资源产权的残缺不全和不稳定,使得资源利用的外部化和“搭便车”行为时常发生,解决上述问题关键是明晰产权、加强保护。明晰产权①建立农业资源的复合所有制,即终极所有权归政府和村集体所有,初始所有权归农民所有[7]。政府可对资源进行总体规划利用,以保证资源的可持续使用。农民对农业资源的初始所有权应体现为其拥有基本的使用权、种植权、经营权、受益权、转让权、抵押权等[8]。②农业资源的长久承包制。由外国经验和我国实践表明,农业资源承租时间长短是影响其有效运营的重要因素。长久或永久承包制,可以减少农民对资源的掠夺性开发行为。③完善农业资源的合理流转机制。农业资源产权的合理转让,既可以增强农民的收益预期,又可使稀缺的农业资源流向效益更高的地方。加强保护通过生态效益补偿机制,依法管制外部经济负效应。①通过市场主体间协商解决环境侵权问题,即资源所有者可向侵权者收取费用以保护自己的环境权益。②政府可通过税收、直接管制、限制进入、主动查外、行政处罚等方法约束或禁止资源负外部性的产出。③农民采用亲环境行为生产的绿色产品、有机产品、无公害农产品,如果不能被消费者认可而获得比普通农产品更好的价格,农民就会因为市场风险而放弃生产。规避风险的办法就是政府对这些绿色农产品给予权威认证,一方面可以让消费者便于识别,另一方面有利于对生产者行为的监管。目前需要简化绿色认证程序,降低有关费用,便于农民申请。农民的公民参与环境行为需要法律做坚强保障。要通过立法和完善法律,确保农民的环境权(包括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等)和司法救济权的落实,促进农民更好地参与环境治理活动。我国法律应当明确规定公民的环境权利,而且要具体详尽,便于落实公民的环境权利[9]。#p#分页标题#e#
在十七大指出“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正确用人机制建设”。十七大对党的建设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迫切需要形成自己的、良好的政治生态。而建立健全正确的用人导向机制是创建优良政治生态的关键环节。
一、优良的政治生态对地方党的建设及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政治生态环境优势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优势。政治生态影响全局的发展,引领社会和谐,体现地方形象,对经济社会发展环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不仅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重要标志,也是反腐倡廉建设成效的重要表现。保持良好的政治生态,能凝心聚力,鼓舞士气,激发斗志。反之,则会人心涣散,败坏风气,滋生腐败。优良的政治生态更能确保“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执政党。”进一步加强政治生态建设,着力营造风清气正、团结和谐的良好氛围,形成加速经济崛起的强大合力,对推动经济与社会科学发展将起到一定的作用。目前各地都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格局,更需要一个良好的政治生态。
优良的政治生态建设是一个需要长期培育、持续建设的过程,需要我们齐心协力营造一个有利于与加速崛起的大局同轴运转、同频共振、同向推进,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优良政治生态。
二、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机制是建设良好政治生态的关键环节
建设良好的政治生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机制,党员干部的选拔、任用尤为重要。选准、用好干部,是优化政治生态的关键环节。什么是正确的用人导向?有正确的用人标准,树立注重品行的导向、科学发展的导向、崇尚实干的导向、重视基层的导向、鼓励创新的导向、群众公认的导向,真正把那些政治靠得住、工作有本事、作风过得硬、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实践证明,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关系党风民意。公开树立起一个标杆,对广大干部具有鲜明的导向作用,对政治生态建设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选准、用好了干部,就能够凝聚党心、鼓舞人心,优化政治生态。反之,选错、用错了干部,则会形成不良导向,涣散党心、挫伤民心,滋长“反生态”的不正之风。
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要有完善的机制作保障,须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来完成。形成正确用人导向的机制,使用人导向制度化、规范化,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水平,以此引领良好的政治生态。在良好的政治生态条件下,作为提高执政能力、提升决策水平的突破口,进一步提升政府公信力,树立起责任政府的良好形象。
三、建立科学的干部考核、任用、留人和监督体系,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机制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要构建和谐、良好的政治生态,迫切需要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形成鼓励人才干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氛围,争取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局面。
目前,在干部考核、选拔、任用和监督工作中,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对干部综合性评价不够,影响了考核结果的真实性;考核结果不全面,影响了考核的准确性;考核等级评定中缺乏层次性,制约了考核工作激励作用的发挥;部分考核结果简单化、公式化,缺乏具体的操作性;年度考核更是形式化,有的为争取考核优秀请同事吃饭拉票;有的单位干脆实行平均主义,将优秀名额逐年轮流安排,无论工作做得如何,人人有份。上述的考核结果难以作为干部奖惩和任用的依据。因而,建立科学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机制,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
1.建立科学的干部绩效考核机制
在干部政绩考核中要坚持、彻底的贯彻四个标准。①系统性。在考核内容和标准的设置上,符合“三化”的要求,体现“三个文明建设”的成果;②针对性。充分考虑不同类别、不同行业、不同层次、不同岗位、不同地区、不同基础情况下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差异,在统一的实绩考核评价标准下,对实绩考核内容赋予不同的权重结构和侧重点;③科学性。考核指标的设置上,要紧紧围绕经济发展这个工作中心,立足本地区实际,从纷繁复杂的工作中确定重要的、有代表性的、足以反映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面貌、工作实效的若干重点工作,作为考核干部实绩的主要内容;④可操作性。合理确定考核目标和目标的不同标准,实事求是地分出优劣好坏的不同档次。对本身有任务指标、能量化考评的工作要坚持做到量化;对那些确实难以量化的目标,在完成标准和时限上要提出明确要求;对没有具体指标但又非常重要的工作,有可能量化的尽量量化,难以量化的,则应采取群众民主测评、群众满意度调查等方式,变抽象为具体。
2.建立科学的干部任用机制
科学、完善的干部任用制度机制管根本、管全局、管长远。正确用人机制的新定位、新建立,是对干部选拔工作的新要求。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创新选人用人方式,规范选人用人程序,健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制度。坚持用发展的思路、改革的办法和市场经济的手段,努力探索正确用人机制工作与完善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新路子,建立起思想道德教育的长效机制、正确用人机制的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的监控机制,建成具有地方特色的选人、用人机制。营造一种“有为才有位、有位更要有为”的氛围。采用应知应会测试、民主推荐、面试型考察、工作绩效分析等环节确定人选。应知应会测试包括与职位相关的理论、政策、学识与能力的测试,并通过案例分析,全面检测干部的发现问题、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进行工作绩效分析,根据领导干部工作绩效分析评价要点,了解考察对象所在单位的工作状况,重点分析考察对象的工作思路、工作投入和工作成效。这种方式可改变以往单一以推荐为主的产生方式,打破传统的以分取人的做法,使每一个条件都成为干部工作的一个正确导向,让工作业绩突出的干部得到优先重用,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如何让优秀的党员干部进入选拔视野,保证选拔的干部是真材实料?这里可以借鉴一下各地的做法。
陕西省实名推荐领导干部,不搞突然袭击,提前将空缺的领导职数情况通报给大家,并将拟推荐人选的任职资格和条件公布,给大家有足够的时间思考,让民主的空间尽可能地大一些;而且规定区级领导一律不参加推荐,把推荐权完全交给大家。这种做法有效地防止搞内定人选,克服了为内定人选量身设定的推荐资格条件或因信息不对称内定人选私下拉选票的弊端,同时也使不具备提拔的人士没有跑官的市场。
重庆市全面公示干部政绩,在考察前,把考察的规程、方法、考察对象的拟定、考察活动的安排等告之于民;在考察中,采取预先考察、公开考察、回访考察、跟踪考察、审计考察等方式,多角度全方位地考察评价干部;考察后,把拟选用对象的现实表现和工作业绩等全面予以公开公示,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有效杜绝了“带病提拔”、“带病上岗”等现象。
这些省市的做法经受住了实践的考验,在干部选拔、任用的过程中发掘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干部,为政府机关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所选拔的干部群众信服,因而群众的参与度高,政府的公信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使政治生态更加优化。
3.建立健全良好的“留人”机制
正确对待身边的人才,为人才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①创造一个好的舆论环境,让人才得到广泛的尊重和支持;②创造一个好的道德环境,加强思想作风建设;③创造一个好的实践环境。通过轮岗、干和渠道,让人才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在实践中成长。④要充分尊重人才的意愿,发挥人才的特长,建立良好的奖励制度。
4.建立健全干部监督制约机制
建立健全正确用人导向,就应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体系及干部工作全方位程全过程的监督制约机制,为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机制提供环境保障。
①加强健全对公共权力部门的监督机制。公共部门掌握着国家的稀缺资源,享有国家授予的某些特殊权利,容易产生腐败。腐败的产生有两个前提:一是公共权力的存在,二是有谋取私利动机的公职人员。因而除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行政执行机制,形成行为规范、有章可循的行政执行制度,实现“以制度管事管人”外,还应在权力之外构建完善的制度体系监控和规范权力的运作方式,杜绝人情关系的蔓延,建立一个完善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不断强化监督机制,扩大监督范围,权力运用到哪里,监督就到哪里,努力构建与和谐社会要求相符合的干部监督管理新机制。
②改进、优化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办法。强化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经常性督促检查、强化事前和事中监督,注意手握权力的干部的隐性收入和异常的生活方式,发现领导干部有犯错误的苗头,及时通过打招呼、诫勉谈话、函询、召开民主生活会等形式,早作提醒,防微杜渐。坚持预防、监督、查处并举,认真落实过程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责任追究等工作,切实把严格监督和严肃纪律贯穿选人用人始终。
③进一步增强干部工作的透明度和公开性。广开、畅开监督渠道,欢迎群众监督,多听群众的意见,充分发挥专用举报电话的作用,认真受理关于干部选用工作的来电、来信、来访举报。对不署名的来信和电话也应认真对待,细致甄别。同时严惩对举报人员的打击报复,使举报人员无后顾之忧,监督的渠道才能通畅,腐败才会暴露在阳光之下。
④加大犯罪成本,建立相应的经济处罚条例。目前各地都开始实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如制定“公职人员犯罪,除法律制裁外,其社保养老金充公”之类的条款,将对预防贪污腐化犯罪有积极作用。退休没有保障,生活没有着落,晚年十分凄凉,犯罪代价之大让人怯步,对手握大权且具一定年纪的公职人员将产生影响。
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建设优良的政治生态,肯定能极大地激发和调动各级干部的热情,上下更加的心齐气顺、风正劲足,更有力地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全面提速发展。
参考文献:
2004年2月,南京市委、市政府做出决定,用4年的时间,对中山陵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整治,进一步改善风景区的面貌,改善城市的环境。它使钟山风景区迎来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生态修复,也为风景区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加强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优化景区服务和环境质量,使景区各项事业迈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提供了契机。实施中山陵园风景区环境综合整治,是建设“绿色南京”、“人文南京”的重要举措,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党和政府营造良好人居环境为民办实事的重要体现。
一、缘起与背景
中山陵园风景区地处南京市中心,占地31平方公里,是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南京的城中之山、城中之林、城中之园,被市民认作南京城的“氧吧”、“绿肺”。中山陵园风景区是城市森林的典范,紫金山茂密的森林对南京市区的空气净化、滞尘吸收、噪声减弱、气候调节、环境美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据测算,风景区一年能吸收二氧化碳440万吨;释放氧气380万吨,年生态效益可达13.1亿元,城市“绿肺”作用明显。
紫金山总体绿色生态资源较好,各类植物资源丰富,是落叶阔叶林与常绿阔叶林混合生长地区,各类乔木、灌木、藤木、草本共有113科600多种。花木资源丰富,四季如花。最具有特色的是梅花和桂花,现有梅花品种350多种,桂花38个品种万余株。动物资源丰富,拥有大量的野生动物和鸟类,昆虫200多种,蝶类76种,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华虎凤蝶的重要分布区。风景区的森林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对保障南京经济发展、改善南京城市面貌、维系城市生态平衡意义深远。
风景区不仅自然风光秀丽,而且人文景观丰富,在松柏参天、峰峦巍峨、绿海茫茫的山水之间掩映着各类文物古迹、遗址200多处,其中世界遗产1处,国家文物级保护单位8处,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处,盛名享誉世界,每年接待游客数百万人次。
然而,在综合整治前,景区中也存在着许多令人难以想象的不和谐现象。由于历史遗留等多方面原因,景区内一度驻扎着13个自然村庄、100余家大小单位,部分土地被蚕食、卫生环境差,住房成套率低,满目疮伤,建筑凌乱。尤其是风景区外缘与城市结合区域,几乎家家住户都有房屋租住给外来人员,违章搭建屡禁不止,居住环境拥挤不堪,脏乱差等现象十分严重,社会各界反应强烈。尽管有关部门多次采取措施,加强整顿,仍得不到根本解决。这些不和谐现象严重影响到紫金山与南京市的生态安全,影响到风景区自身的健康发展与南京整体优良的城市化进程。
按照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通过五年或更长一段时间,努力把南京建设成为充满经济活力、富有文化特色、人居环境优良的现代化中心城市”的目标,以及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绿色南京”和“文化南京”的基本思路,中山陵园风景区的环境保护与建设巧遇南京大规模进行老城环境整治的契机。2004年初,中山陵园风景区作为南京老城综合整治的重要组成部分,被明确定为当年“两河、两带、三区、四点、五片”之中的三大重点整治区域之一。2004年2月,南京市委、市政府做出决定,用4年的时间,投资近20亿元对中山陵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整治,进一步改善风景区的面貌,改善城市的环境。自此,钟山风景区迎来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生态修复。
二、实施步骤与概况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指示,中山陵园风景区环境综合整治的范围包括:宁杭公路以北、环陵路以西、宁栖路以南、太平门沿城墙至中山门以东围合区域,共3l平方公里。主要内容如下:一是实施拆迁工程。对景区内l3个自然村,9个居民片和19家工企单位实施拆迁。二是实施退耕还林、拆建还绿工程。对7500亩原有耕田和建筑用地进行绿化植树,增加绿地面积。三是实施景观建设工程。根据中山陵园风景区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精心设计,在风景区周边重点建设邵家山公园、下马坊遗址公园等历史文化景观。
中山陵园风景区环境综合整治的指导思想是以实现‘两个率先’富民强市、加快发展为根本目标,按照‘解放思想、争先进位、协调发展、彰显特色’的总体要求,围绕打造国际性历史文化名城、围绕城市建设总体战略思路、围绕老城环境整治各项任务,全面整合中山陵景区内的景观、生态、旅游和历史文化资源。按照“统一组织,分区实施;统一规划,同步设计;突出重点,注重成效”的总体思路,统筹考虑政府与市场、速度与稳定、保护与开发等方面的关系,遵循“高起点规划与高标准建设相结合,政府推动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加速推进与确保稳定相结合,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中山陵园风景区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实施分步走达成了先期愿望。
(一)圆满完成一期任务,取得“一环两片”阶段性成果.中山陵园风景区地处南京市中心,占地31平方公里,是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南京的城中之山、城中之林、城中之园,被市民认作南京城的“氧吧”、“绿肺”。中山陵园风景区是城市森林的典范,紫金山茂密的森林对南京市区的空气净化、滞尘吸收、噪声减弱、气候调节、环境美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据测算,风景区一年能吸收二氧化碳440万吨;释放氧气380万吨,年生态效益可达13.1亿元,城市“绿肺”作用明显。紫金山总体绿色生态资源较好,各类植物资源丰富,是落叶阔叶林与常绿阔叶林混合生长地区,各类乔木、灌木、藤木、草本共有113科600多种。花木资源丰富,四季如花。最具有特色的是梅花和桂花,现有梅花品种350多种,桂花38个品种万余株。动物资源丰富,拥有大量的野生动物和鸟类,昆虫200多种,蝶类76种,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华虎凤蝶的重要分布区。风景区的森林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对保障南京经济发展、改善南京城市面貌、维系城市生态平衡意义深远。风景区不仅自然风光秀丽,而且人文景观丰富,在松柏参天、峰峦巍峨、绿海茫茫的山水之间掩映着各类文物古迹、遗址200多处,其中世界遗产1处,国家文物级保护单位8处,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处,盛名享誉世界,每年接待游客数百万人次。然而,在综合整治前,景区中也存在着许多令人难以想象的不和谐现象。由于历史遗留等多方面原因,景区内一度驻扎着13个自然村庄、100余家大小单位,部分土地被蚕食、卫生环境差,住房成套率低,满目疮伤,建筑凌乱。尤其是风景区外缘与城市结合区域,几乎家家住户都有房屋租住给外来人员,违章搭建屡禁不止,居住环境拥挤不堪,脏乱差等现象十分严重,社会各界反应强烈。尽管有关部门多次采取措施,加强整顿,仍得不到根本解决。这些不和谐现象严重影响到紫金山与南京市的生态安全,影响到风景区自身的健康发展与南京整体优良的城市化进程。
按照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通过五年或更长一段时间,努力把南京建设成为充满经济活力、富有文化特色、人居环境优良的现代化中心城市”的目标,以及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绿色南京”和“文化南京”的基本思路,中山陵园风景区的环境保护与建设巧遇南京大规模进行老城环境整治的契机。2004年初,中山陵园风景区作为南京老城综合整治的重要组成部分,被明确定为当年“两河、两带、三区、四点、五片”之中的三大重点整治区域之一。2004年2月,南京市委、市政府做出决定,用4年的时间,投资近20亿元对中山陵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整治,进一步改善风景区的面貌,改善城市的环境。自此,钟山风景区迎来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生态修复。
(二)乘势推进二期工程,全面夺得综合整治最后胜利。中山陵园环境综合整治是南京城市建设的重点工程,是南京努力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城市文化品牌、旅游品牌的重大举措。2005年11月一期工程完成之后,二期工程在前期取得阶段性成果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加速推进。中山陵园二期整治工程主要包括王家湾、钟灵街(含东、西洼子)、铁匠营剩余片区的拆迁和天地科学园、博爱园、钟山体育运动公园、山北民俗风情园的建设。博爱园位于主城通往明孝陵的通道附近,包括水生植物园、季节性花园、环境雕塑园等。天地科学园结合南大太阳塔、地震观测所、陵园老邮局等成为一处与基地历史相关的考察学习天文学、地质学等天地科学的主题园,其中溪流间还规划了许多露营场地。钟山运动公园则结合南京体育学院,为中山陵景区增添一个全新的体育休闲场所。这三大主题公园的新建为把中山陵园风景区打造成“生态之园、文化之园、旅游之园”,为南京加快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环境友好型社会,进一步放大城市特色与魅力做出了贡献。2008年是中山陵园风景区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决战”之年。在全体工作人员的同心协力、一鼓作气之下,彻底结束紫金山南、北的拆迁遗留工作,完成下马坊遗址公园手表厂段的改造出新,完成博爱园、钟山体育运动园的环境修复建设。紫金山南麓的博爱园和钟山运动公园景色宜人、姿态毕现。风景区的水环境治理取得重大突破。紫金山山南风景游憩区、沪宁高速南风景改善区的污水都被统一收集,排入城市管网。紫金山北麓出现巨大改观。在大规模的拆迁之后,浩大的生态修复工程,使全山植树将达20万株以上,逐渐“显山透绿”。紫金山山北入口公园与位于蒋王庙附近的王家湾片区被一举拿下。航空烈士纪念馆亦在山北逐渐建成。整个中山陵园风景区面貌全然一新。
三、效果与评价
整治工程自2004年3月全面启动,历时4年,共计投入40亿元,完成了330万平方米13个自然村、9个居民片总计3729户居(农)民和31家工企单位的拆迁,拆迁的建筑总面积共约70多万平方米;同步实施拆建还绿、退耕还林,使景区新增绿地7000多亩,南京市民人均绿地由此增加0.6-0.8平方米,景区森林覆盖率由70.2%提升到82%-85%。真正实现了“还景于民”、“还绿于民”。
同时结合风景区历史人文特色,在景区外缘建设以自然景观为主的前湖公园、博爱园、天地科学园、钟山运动公园、山北民风区、山水生态区等景点,提高了周边环境的景观质量,丰富游览设施,进一步增强了风景区为本地市民的服务功能,使中山陵园风景区成为生态之园、文化之园、旅游之园、繁荣之园,成为南京城市“绿肺”、都市发展区的核心地带和历史文化集中代表区。中山陵园风景区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不负厚望,成为体现南京历史文化特色和生态文明的扛鼎之作、南京市政建设的震撼之作。四年的环境综合整治达到了“惠民、惠山、惠城”多方受益的优良效果。随着综合整治的推进,大批市民和游人受益。过去被村舍、农田和污水包围的景观湖,重新成为绿树鲜花环绕的湿地公园,大批前来晨练的市民从中受益。一批免费开放的遗址公园,吸引众多市民前往寻古探幽。全长2.4公里的人行木栈道与山南山北两条登山道,方便人们登高漫步。搬离景区的拆迁居民在妥善安置中生活质量今非昔比。环境综合整治也使紫金山满身披绿、景区水灵气四溢,为野生鸟类等动物的在此歇息、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紫金山的生物多样性得到延续。霹雳沟的自然山水引入梅花谷公园,形成了近百亩水面;琵琶湖公园水面扩容1/3,新增面积50亩;下马坊、博爱园、钟山运动公园三大公园的建成,又使紫金山的水面新增了200亩。在对遍布山林的水沟实施整治后,水系贯通,“十水绕钟山”的格局成型。整治使南京“人文绿都”的生态品质凸显,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更加丰富。青山入城,山城一体。绿地、山林、水体面积的增加,扩大了城市“绿肺”;一批散落民间和地下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整治得到了发掘保护,世界物质文化遗产明孝陵重现600年前历史风貌,观音阁大石壁等一批重要文物被发掘保护。
四年的环境综合整治大为改善了景区原有的生态环境面貌,为景区进一步建设生态文明奠定了基础。通过环境综合整治,景区内的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得到了有效的保护,水土风貌和生态建设得到切实维护和提高。景区周边原来脏乱差的现象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一幅完全展开的精美画卷。通过环境综合整治,景区的管理水平也显著提高,各项事业迈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在2007年底成功进入国家首批5A级景区,2008年底又成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工作先进单位”。景区管理是景区发展的永恒主题,是确保景区有序运行的基本手段。环境综合整治拆违拆破、景点出新、景区亮化等专项治理,初步实现了景区由治理脏乱向提升品质的转变,城市环境面貌有了明显提升,景区管理工作也取得了新的进步。通过环境综合整治,景区新一轮的生态文明建设夯实了基础。生态文明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项新命题、新任务,也是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其前提离不开良好的生态建设。中山陵的环境综合整治解决了景区遗留问题,为进一步展开生态文明建设扫清了障碍,夯实了基础,同时也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环境综合整治的实施是中山陵园风景区一次重大的发展机遇。在这次机遇中,景区用时4年耗资40亿,完成了一系列拆迁、绿化与建设,人们生活质量得到改善,紫金山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南京城市“人文绿都”生态品质得到凸显,城市吸引力和魅力得到提升。景区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将进一步发挥拉动旅游经济、打造旅游强市的龙头带动作用,发挥在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中的示范作用,对今后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蒋宏坤、戴永宁同志在中山陵园风景区环境综合整治动员大会上的讲话》,2004年3月11日。
[2]《钟山风景名胜区外缘景区规划设计》,2004年5月。
一、我国现行税制“双轨制”的优点
双轨制的主要优点是以优厚的条件吸引外资,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提高国民福利。吸引外资的好处有三个:一是外资,尤其是生产性资本的流入可带来本国资本存量的增加,而根据生产函数的定义,资本是决定经济发展的最重要要素之一。二是FDI的流入有可能通过改善本国资本存量的分配结构,以及正的外部效应的发挥而提高本国的全要素生产率。理论表明,相比国内企业,跨国公司可能拥有某些优势。因为在外国设立生产机构将导致一些额外成本的发生,而这些成本是国内企业无需承担的。这意味着敢于进行跨国生产和投资的公司在某些方面拥有特殊优势,这一优势可能是更低的生产成本或更高的产品质量(通过研发形成)、更好的组织管理结构、或者更有力度的市场宣传及品牌战略等。这样,FDI的流入,一方面导致了增加的资本存量中分配结构的变化,其中跨国公司所占份额由于其具有的优势而更能提高经济效率;另一方面如果跨国公司的这些优势能为本国企业模仿、学习或有效捕捉到,即产生了正的外部效应,促进了本国企业管理技术水平的提高、研发水平的提高、劳动力素质的提高,等等,则相应地提高了全要素生产率。三是FDI的流入还可能通过职工工资的发放、税收收入的缴纳而带来国民福利的增加。我国实行双轨制这么多年的历史表明,双轨制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二、我国现行税制“双轨制”的缺点
(一)有违国民待遇原则,不符合国际税收惯例。国民待遇原则是WTO的一项基本原则。在企业所得税制领域,国民待遇原则一方面要求在同等条件下,外商所享受的税收待遇不低于本国居民;另一方面外商也不能要求享受任何高于本国国民的税收待遇。我国已经加入WTO,就应当遵守WTO基本原则。然而,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税收超国民待遇和非国民待遇同时并存。一方面外资企业享受了许多内资企业不能享受的税收待遇,存在超国民待遇;另一方面由于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没有统一,外资企业在享受税收优惠待遇的同时,也受到一些非国民待遇,适用于内资企业的某些税收优惠,如福利性、照顾性税收优惠,外资企业不能享受。
(二)有失税务公平原则。我国现行的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制,虽然名义税率大体相当,基本适用33%的税率,但税基计算和资产处理上的差别,尤其是只适用于外资企业的诸多特殊优惠,使得外资企业税负远低于内资企业。根据有关部门测算,外资企业的实际税负只有11%,而内资企业的实际税负则高达22%,国有大中型企业负担率为30%。这样的税负差距,不仅会造成国家税收收入的减少,而且使内资企业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内资企业的发展。税负不公的政策导向,实际上是鼓励外资流入,抑制流出,人为地扩大了外汇供给而减少了外汇需求,增加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这不仅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汇率风险,也影响了内资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积极性,加剧了经济的内外失衡。此外,由于内外资企业计税工资不统一,也造成了内资企业人才的流失。
(三)影响税收效率。税收效率原则要求税务机关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尽可能节约税收征管费用,包括节约税务机关的征管费和纳税人的费用。由于实行两种所得税制,在税法上存在着许多的差异,使得征管的尺度很难掌握,增加了税务部门和企业的管理成本,影响了征收的效率。
(四)为外资企业避税提供了可能空间,容易扭曲企业行为,滋生偷、逃税款等不法行为,财政收入大幅减少。因为外资企业可以享受到内资企业所不能享受的优惠政策,所以有些外资企业便千方百计地利用中外合资企业的“身份”骗取国家减免税收的优惠待遇,转移利润,偷逃税款;也有些外资企业利用我国从国外进口原材料,生产产品后返销国外,及“两头在外”的三资企业实行优惠政策,进行内部非法交易,转移利润,以所谓合法的方式避税;还有些外资企业利用我国的外汇差价,虚拟企业节存外汇,人为地调节盈亏,逃避纳税,非法获利。这些违法行为不仅造成国家潜在财政收入的大量流失,也破坏了公平竞争市场机制的运作,影响了有限经济资源的合理分配。
(五)削弱内企竞争力,危及内企生存。正如上面提到:内资外资企业的所得税率相差太悬殊,内资几乎是外资的两倍。在加入WTO前,我国的外资企业在享受税收、自由进出口权等诸多超国民待遇的同时,受到我国相关法律对其在原料进口、外汇平衡、市场准入等方面的较多限制,内外资企业之间的竞争并不激烈。但加入世贸组织后,特别是现在我国加入WTO已经5年,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随着对外开放力度加大,外资进入的地域限制、股权份额限制、市场准入限制等逐步取消,内资企业将真正面临严峻的生存挑战。在管理经验、技术、人才等方面本来就处于相对弱势的内企,再背着比外企重得多的税负,根本无法与外企竞争。从这一角度看,尽快实施企业所得税并轨改革,为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已拖延不得。
(六)税收优惠过于侧重地域性,加剧了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我国对外资企业的税收优惠主要体现为地域性的优惠政策,按“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一般地区”从低往高设计梯级税率(分别为15%、24%、30%),经济特区中最低为10%,而且特别优惠地区主要集中在沿海。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我国经济的发展原本就存在很大的东西差距。现在由于这种地域性优惠政策的实施,经济特区、经济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享受较多的税收优惠,进一步拉大了沿海发达地区与经济落后地区的发展差距,加剧了地区间的不公平竞争,使经济的发展更加不均衡。
1.网络环境中的信息传播逐渐成为当今思想政治影响的主要力量
现代化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的传播不仅仅局限于传统较为狭窄空间的传播,基于网络环境下其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递逐渐有着多个传输主体,传输的内容在某种程度上往往受到教育者自身条件的极大限制,但是其传输的内容有着多样化的个性化特点,不仅仅对于高职学生观念以及知识的更新有着一定的有利影响,同时又有利于网络知识新平台构建。
2.网络环境下信息的选择性传播往往使得信息内容的失真
传统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有着单向传递的信息,同时其信息的接受又是出于被动状态的,高职学生所接受的基本上都是具有积极主流意识的信息,对于高职学生思想观念、政治观点以及道德规范的培养有着极其有利的影响。但是就其实质性而言,网络具有两面性,在实际的信息选择性传播的过程中,难免造成信息内容的失真,进而对我国思想政治创新教育带来了极其不利的影响。
3.网络环境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权威性逐渐减弱
传统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是对知识以及道德有着一定的重视度,其教育往往有着一定的权威性,而教育者难免得到学生的尊重,而基于网络环境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借助于现代化先进的网络技术,高职学生借助于虚拟的网络平台,其政治思想教育难免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以至于现阶段网络环境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权威性在某种程度上逐渐下降。
二、基于网络环境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途径
信息经济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创新作为民族兴旺发达的主要力量,直接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体地位。随着网络的大量普及,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基于网络环境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点具体体现:
1.高职院校应建立高质量的思想教育网站
随着时代经济的飞速发展,现代化信息化时代对于高职学生的思想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高职院校的网站主要是对学校加以宣传,并不能为学生提供最根本上的服务。现阶段高职院校在基于网络环境下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创新教育,更要建立高质量的思想教育网站,借助于互联网将高职学生的视野拓宽,并在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给予技术上的支持,将高职学生之间的交流逐渐加强,并以高职学生实际的心理特点出发开展网上讲座和心理咨询等活动。
2.提高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学生新媒体素质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出科包括学生政治辅导、班主任外,学生同样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在当前教育领域中学生应处于主体地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更好地融入网络时代,是每一个组成部分都需要努力的。这就要求,高职院校首先应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学生综合素质。网络在高职教育中的普及如火如荼,但综观部分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信息素养及媒介素养等方面仍然落后于网络发展的素质,对多媒体等设备的运用技术水平较差,无法满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求。因此,高职院校应着重对“工学结合”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专题讲座的开展,以及开设网络教学辅导班、完善考核机制等手段提高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将网络信息资源及时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载体不断建设和开拓。针对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则可以通过在高职开设专门的大学生新媒体课程等,从而帮助学生清晰分辨网络传播信息的真伪等,促进大学生正确网络信息传播价值观的培养和形成,使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形成自主防御能力,自主远离不良思想信息的干扰。
3.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利用qq、飞信、微信等新媒体工具
对当前的高职学生来说,qq、飞信、微信等新媒体工具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于学习的一部分,他们习惯于通过qq、飞信、微信等与他们联系,在天涯、猫扑等各种网络论坛了解全国各地的信息等。所以在网络背景下,对高职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对学生的这一特性加以把握,充分利用qq、飞信、微信等新媒体工具,主动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校思想政治教研组可以设立自己的博客,建设所带班级的qq群等,使学生即使身处异地也能通过qq、微信等接收校内思想政治教育动态信息,与老师、同学加强联系,积极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各种问题。教育工作者也可以在网络上对党支部、团支部等组织加以建设,使学生在网络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学习、工作两不误。
1.1对排水沟进行全程清淤
因排水沟自解放后一直未能治理,全长940m淤泥很深,全部呈黑色,臭味很浓,所以将淤泥全部清除掉。结合仪征城市规划,对金斗河、红旗河等骨干河道进行综合整治,全面推动城市内部水系沟通,逐步整治城市河道、沟渠,改善城市水环境,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同时,结合城市建设的需要和《仪征市城区雨污水规划》,迁扩建真州污水处理厂,对城市道路进行配套管网的建设,配套建设污水管道,分批实施老城区雨污水分流,稳步推进城区全面实现雨污分流工作。合理建设城市雨污水管网,提高污水处理率,利用和保护好长江水资源,为沿江城市社会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可供利用的水环境容量;优化沿江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尾水排放口布局,合理利用长江岸线资源,确保水源取水等多种功能均能得到满足。
1.2截污进行污染源控制
污染源的控制是保护水环境的先决条件,从源头控制污水排入河网是解决水质污染问题的最根本措施。根据排水沟现状,在沟两侧铺设截污管道,使周边工农业及生活污水截入管网送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按照仪征市“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要求,加快推进滨江新城雨、污水管网建设;推进中央扩大内需项目———污水管网二期工程的建设。
1.3生态驳岸
恢复为自然河岸或具有自然河流特点的可渗透性的人工驳岸,它可以充分保证河岸与河流水体之间的水分交换和调节,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抗洪强度。生态驳岸设置植被缓冲带,有利于保护水体生态系统健康,既将水体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分离,阻止水体的波浪和洪水对岸线的侵蚀,过滤有害物质,又形成了绿色生态的亲水空间,提高了城市滨水带的景观质量。生态驳岸除了具有护堤、抗洪的基本功能外,对河流水文过程、生物过程还有促进功能,可增强水的自净作用。
1.4引水活化工程
通过在新开支河河口设穿石桥河北路涵洞及排涝泵站换水,引长江清水进入市区,促使市区水体流动,活化水体,达到改善市区水环境质量的目的。利用长江水质较好、水量充足的水源条件,通过涵洞和泵站的优化调度,引水活化可在一定程度上使水质得以改善。当长江位时,开启自排涵闸门,利用其高水位时引长江水进入红叶排水沟。在长江低潮位时,将内河水排入长江,使沟内水体能正常流动。
1.5沿河景观建设
沿排水沟两侧地段绿化景观,充分展现滨水景观特色及湿地景观风貌,根据当地植物生长特性,进行绿化植树,种植耐水湿树。在浅水区种植水生植物,净化水体,如水杉、垂柳、枫杨、碧桃、紫叶李、迎春、石菖蒲、水生鸢尾等,水生植物如芦苇、荷花、睡莲、水葱等。
密切沟通据调查,高校中有很多学生都是通过即时聊天工具、社交网站等交流平台来与亲人、朋友、同学等进行交流、沟通,网络环境下面对面的交流日益减少。针对这种情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主动利用即时聊天工具、社交网站等交流平台来构建属于广大青年学子的社交平台,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参与度和关注度。一方面,通过构建交流平台能够给学生独立沟通交流的环境,也能够通过观察交流平台中学生的发言来及时发现学生的思想变动,便于采取必要的帮助和引导。另一方面,通过构建交流平台能够给学生大量有用的学习资源,如提供继续深造、就业、勤工俭学、考研学习等有用信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意识。
(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网络环境应用
专题培训由于很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不具备网络技术的专业知识,为了主动适应网络在学生中日益普及的形势,促进高校进一步聚焦运用网络技术来教育、引导、服务青年学生,帮助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高运用网络的能力,高校应该定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举办网络环境应用专题培训,加强网络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按照“把有意义的事情做得有意思,把有意思的事情做得有意义”的工作理念,大力推进微博、微信、qq群等平台建设,要形成集微博、微信平台、PU平台及传统的qq、飞信于一体的立体交互的网络工作体系。
(三)创建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
丰富学习内容在信息化时代,各高校往往都会有工作动态、院校简介等内容的门户网站,在学生中有一定的影响力和权威性,但却很少建立起独立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即便建立,也存在着学生关注度不高、覆盖面有限、不及时信息等问题。建议同地区的各个高校可以一起谋求合作,联合起来建立起涵盖多个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基于各校特色来丰富网站内容、分类信息,为广大青年学子提供公开免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习资源,提高认同感。同时,还可以在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设置特色版块,譬如:设置网上影视栏目,通过大量以理想信念、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为题材的影片来给广大青年学子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设置热点追踪栏目,让广大青年学子能够对国内外热点信息的来龙去脉予以正确、及时地了解;设置富有特色的网页,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以及时效性、针对性。此外,还可以结合高校校园生活的节点来开展大量的便于学生参与、贴近学生生活的网上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如“一句话描述校园生存法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秀博文评选”“永远的雷锋,永恒的旗帜”“雷锋事迹图片征集活动”“大学‘最’印象”“有事儿问学长”等系列话题讨论。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中小企业,尤其民营企业正以超常的速度增长,它们对我国经济的增长和劳动就业所发挥作用也越来越大。但是这些企业也面临着诸多发展中的困难,其中之一就是融资上的困难,解决这些困难应该是一个值得理论界、金融界、政府机关以及法律界共同关注和设法解决的问题,以使中小企业得到更快的发展。
本文重点并不在于各种融资制度间的利弊取舍,而是从信息经济学与制度的角度探讨如何建立一个公正的秩序使市场的信用信号更有效的发挥信息甄别作用,从整体上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因为作者个人始终认为融资环境的不尽如人意的根本症结在于市场对于信用的良莠不分。在这一问题解决之后才能谈及诸如风险投资、二板市场、商业融资的话题,并使这样的制度供给更有意义。
一.中小企业融资的三大难题
㈠供应不足,我国尚无专门为中小企业贷款的金融机构,加之商业银行体制改革后权限上收,以中小企业为放贷对象的基层银行有责无权、有心无力;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后,逐级下达“存贷比例”,贷款供应缺口明显加大。
㈡保证缺乏,银行只认可土地、房产等不动产作抵押,中小企业尤其是流通行业的中小企业多为租赁经营,因而无产抵押;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少,担保品种单一,寻保困难。
㈢辅导薄弱,中小企业贷款难、寻保难的根本原因是其资信等级低。因此建立以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的登记、征集、评价、和奖惩为主要内容的信用制度已迫在眉睫。
可以说,中小企业贷款难,既有企业自身经营管理上存在问题,如企业规模小,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报告的随意性大、真实性差、透明度不高,信誉度低等原因;同时,也暴露出政府的配套政策不健全和社会信用环境差的弊端。因此,解决中小企业贷款中存在的问题需要企业、银行、政府、社会共同配合,实行综合治理。
无论是风险投资,亦或是开辟二板,再而是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在中国大地上都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效率自有公断---颇为不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风险投资者、政府的监管当局等对企业信息的把握弱于中小企业本身对自己的了解,造成了信息的不对称。怎样把风险投资市场、二板市场、信用担保市场发展起来?一种对信号的甄别,以达到分离均衡的思路是可行的。美国的全国性与地方性的资本市场的建立便是一例,另外地方性资本市场中通过对信号的鉴别来区分不同信用等级的中小企业的机制也是可行的。
二.一个简单的模型
大家都知道当市场出现良莠不分的局面时,对信用好的企业显然是不公平的,那就造成了“滥竽充数”的博弈难题,必须使信用好的中小企业能够通过一种特殊的信号反映给融资市场,以区分出“好”与“坏”,“良”与“莠”,而且根据经济学的原理,这一特殊的信号不应花费企业过多,否则将不是局部的帕累托最优的体现。
考虑图1中信用好的企业(A)与信用不好的企业(B)的处境,图中的两道平直的阶梯线分别代表社会对信用不好与信用好的企业分别的融资认可度。C是信号成本曲线,为便于分析,将信用好的企业与信用不好的企业的信息成本分别近似为CA=Y/2和CB=Y。Y代表企业的信用反映,CA代表信用好的企业发出信用信号的成本,CB表明信用不好的企业发出信用程度信号的成本。Y*为社会普遍认可的可以鉴别信用好坏的临界标准。
当1<Y*<2时,信用不好的企业若通过Y=0(即不发出信号)的作法,他的净福利将是b(b即为社会给予他的融资额),若他通过Y=Y*的信号发出量,以此来夸张的宣扬其信用等级,那么a将是他的净收益,显然a<b,他的这一举措将是得不偿失的。反观信用好的企业,选择Y=Y*的信号反映度将使其净福利为C,Y=0的选择只会使他得到和信用不好的企业相同的福利b,产生“混同均衡”的不良局面,使市场中人人不敢投资,引起"逆向选择"的严重后果,结果市场中的稳健型投资者被淘汰,留下了大量的盲目追求风险——收益的投资人,金融市场将趋于混乱,金融危机也一触即发,所以信用好的企业必然将选择大力宣传其信用能力的方法Y=Y*,与信用不好的企业达于分离均衡。
但这一分离均衡是有条件的,正如前面所说,条件是1<Y*<2,若Y*=1则B型企业将信号发放水平定为Y=0或Y=Y*的福利水平是相等的,故而有使Y=Y*的动机,有达于混合均衡的不幸可能。Y*=2时,A型企业将Y定在Y*和0处有相同的福利,故而有达于Y=0的混合均衡的可能,这也是不幸的。进一步,如果Y*<1,即使发出信用信号成本较高的B型企业,也有使Y=Y*的动机,又是一种"混同均衡",若Y*>2,即使发出信号成本较低的A型企业,达到Y*的水平也将得不偿失,这时又会出现两类企业达于Y=0的"混同均衡。"所以,Y*的设置非常重要。主观色彩的制度设置一定要反映制度对象的客观事实,才会有好的实践结果。主观色彩的制度设计又源于一种对信号价值区分的“信念”。这里的“信念”是投资者对企业已发出的信用信号与自己对发出信号这种制度安排的“相关程度”的概率信念,决定市场对信用好与坏的态度。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信用完成交易的经济形式,“相关程度”的高低决定了市场对信用的甄别程度,市场经济所处的阶段决定了是否有一个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企业的发展是否能够通过“无形的手”进行优胜劣汰,容易看到投资者的主观信念是否站得住脚,要看实践后果,1<Y*<2时信号传递的一个分离均衡的实现使投资者的信念得到了证实。
但必须注意的是,信号发出的强弱并不能左右企业的经济效率,也即他们不论发出多么强或者多么弱的信用信号,市场上的平均经营效率为(设效率为t,λ代表信用好的企业所占比例)t=λ*tB+(1-λ)*tA,于是市场选择了一个t水平的经营效率,这时如果企业发出信用的成本过高,有可能大大降低其经营效率,市场对经营效率=t的一刀切的政策将使“逆向选择”发生,即信用好的企业不堪重负而降低信用标准进而退出市场,市场上将充斥信用不佳的企业。国家政策当局要做的就是尽量降低这一额外的费用,但是前提必须是甄别出不同企业信用的好与坏。
三.模型的初步运用
作为一个地方性股权交易市场,山东淄博证券交易自动报价系统(ZBSTAQ)是比较成功的运用了信用甄别机制的范例。淄博市场的基础是该地乡镇企业股份制与股份合作制的超前改革实验,国务院在1988年确定周村区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批准其在“乡镇企业股份制与股份合作制改制”的主题下,试验“保护股份合作制的股权”和“乡镇企业股票的社会发行和转移办法”,1991年2月,试验区范围扩展到整个淄博市,1992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批准9家全国性和地方性金融机构发起设立“淄博乡镇企业投资基金”,有效的支持了该地区乡镇企业的股份化改制,并为当地中小企业股权交易市场奠定了基础,1993年9月,淄博证券交易自动报价系统(ZBSTAQ)正式开通。
我认为淄博市做的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它有了区分融资市场的意识并付诸实施。在美国,资本市场是分级的,全国性证券交易所集中交易“国家级”上市企业的证券,区域性证券交易所交易“次级企业”上市债券、股票,而那些“未经注册的交易所”交易更次级企业的证券,在交易所之外,有各种“场外交易”非集中地交易未上市企业证券或上市证券。可见,美国资本市场的分级结构的划分产生于几个重要的因素——企业规模、信用等级、融资成本、风险,这样的垂直分级,有效的将直接融资的识别风险风散化。但美国的这套制度是完全依托于有效率的信用等级的评定之上的,能够以足够低廉的信用鉴别成本使不同信用的企业达于“分离均衡”。
中国能简单的仿效,多开几家交易场所,做到多多益善吗?显然不能,简单的增开只能使缺乏资信的企业与违规的券商、各类庄家结成“肮脏的同盟”,这不是个别现象,而是环境的诱导,这环境来自于成倍的“繁殖”交易场所。近期又有经济学家提出了中国有投资价值的上市企业仅有二十家,虽然有些夸张,但从一个侧面却反映了中国资本市场在建立之初就缺乏用信用信号鉴别企业的机制,造成了“良莠不分”、“滥竽充数”的博弈难题。所以在新一轮中小企业的融资时前车之鉴切不能忘。从目前的情况看,中小企业靠银行贷款为主的融资模式不适用于中国,因为中小企业在短暂的生命周期中同时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无法有效的保证银行债务的安全,会严重的影响中国金融体系的安全。这也是多个国家共同的经验。数据显现中小企业的资产负债率约60%,而银行负债仅占其总资产的19%,可见中小企业非银行的融资方式将是一个大的趋势。
这并不是说一哄而上的非银行融资方式是可行的。因为没有有效的信用体系来避免中小企业融资达于“混同均衡”。相反,一哄而上后果更严重,今天中国的中小企业具有比在发达国家更重要的地位,因而更需要比发达国家更大规模、更强功能的融资系统的服务,一旦一哄而上将使融资的整体质量大幅下降,结果将是灾难性的。
回头看看淄博的实践,至少给了我们如下的一些经验:
1、通过对称的信息来确保交易的“三公”,通过对各企业自身信用的发送,以获得商誉这一重要的无形资产。
2、发展场内交易的同时,需要进行场外交易的扩展。
但不足同样存在:
1、市场的垂直细分仍不够,对中小企业进行信用的筛选尚不细致,尚不能在满足多数企业的条件下,保证达于“分离均衡”。
2、对中国整个中小企业融资的帮助,尚需要在更大的规模范围内比较,尤其是对与淄博地区产业互补及替代的地区的选择,以尽可能消除地方行政力量的控制与切割,聚集资金优势,特别照顾早期需投入较多的高科技企业,否则借鉴意义仍不大。
四.对一些问题的进一步思考
1、致疑中小企业得到高利率的银行贷款的政策
银行提高利率会降低借款人的平均信用,在低利率时,银行可将有限的“粥”交给经过筛选的“僧”,回报会有保证。信用筛选将使他们获得较多的高质量贷款。这里的低利率是指比供求均衡时稍小的利率水平,相反,提高利率将引发逆向选择,表面利润似乎提高,而实质的利润则无法估计,因为这一政策将使你身边站满怀着尝试一下高风险心境的人,贷款的回收怎能保证?目前的银行高坏账率也许与这一负面因素不无关系。实践证明,为了防止中小企业一哄而上,实行限额(即限制每笔贷款的额度)将是最优的。
2、致疑二板市场将成为“投机企业的乐园”
投机家的出现是因为企业家所知道的企业的真实情况多于二板市场的审核机构,形成了高度的信息不对称,因而有利可赚,这时市场的歪风驱散了企业的信用信号,政府要做的是立法。但是若有效的提高“柠檬(lemon,即劣质的)”企业的信号成本,那么二板市场的投机性将不如主板市场,原因是:(1)二板市场以非国有企业为主体,对公平监管的阻碍(可能出现的寻租、行政压力等)降低;(2)推出二板市场将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制度的缺陷在推出前就受到了理论与各国实践的填补。当局的立法只能避免无信号示意①或无信号甄别,就能保证他不成为投机企业的乐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五.结语
T.W.舒尔茨在《制度与人的经济价值的不断提高》中认为制度提供的服务应有利于降低市场交易的费用,及影响要素所有者间配置风险。应该说,制度在经济中的核心作用尽显无疑。以上讨论了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制度的供给,尤其是信用信号甄别制度的供给。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在这个氛围之中,政府怎样采取行动矫正作为公共产品的中小企业各种融资制度的供给不足,营造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信息对称下的市场信号调节的制度环境,将是留给我们这代以及后来者解决的问题,同时也将是我们对振兴百年积弱的中国的一点贡献。
参考文献:
1.《发展经济学的革命》[美]詹姆斯.A.道史迪夫.H.汉科[英]阿兰.A.瓦尔特斯编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2.T.W.舒尔茨《制度与人的经济价值的不断提高》
3.《真实世界的经济学》周其仁著中国发展出版社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媒体的广泛使用,由于一些网上交流工具的开放性,在传播的信息中有正面的信息也有负面的信息,由于一些大学生正处于正确人生观建设的关键时期,如果受到这些负面消息的影响,会严重影响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思想的构建,所以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学有一定的难度。
2、影响学生的认知
由于大学生正处于树立人生观的关键时期,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信息的影响,又因为新媒体的各种形式具有虚拟性的特定,人们可以借助网络工具进行随意的编造,这样导致一些虚假的具有欺骗性的信息在网络上流传,大学生由于缺乏一定的判断能力,无法对于网络上的信息进行正确识别,所以很容易上当受骗,对其产生不良的影响,导致他们出现认知的偏差,最终有可能发展为社会的危害。
二、新媒体形式下提高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一)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
由于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于信息真伪的分辨能力还不够强,所以应该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也就是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保证学生在面对网上的虚假信息的时候能够将其正确的辨别出来。这样要求老师的正确指导,在学校老师是传授知识的主体,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老师应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上多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为学生建设良好的媒体环境。
(二)提高教师团队的综合素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师的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效果,老师应该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教育素质,在教学的过程中把正面积极的思想和信息传递给学生,这样才能正确指导学生人生观的建立。同时,老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信息的接受者,老师应该对新媒体形式下的繁多信息进行辨别和甄选,再传递给学生,这样也有助于学生正确人生观的树立。
(一)网络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1、网络影响观念大学生处于一个特殊的时期,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在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在这时期更加要注重对这个时期的大学生的正确引导,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是高职院系思想政治努力的主要方向。为培养出合格的,有理想有目标的,优秀的社会人员。而互联网却是一个巨大的诱惑,它突破了空间和国界,是一个文化信息大融合的地方。有好的和不好的都在里面,真实和虚拟混杂在一起,人人都可以自由说自己想说的,而且不用为自己的言行负责,导致了很多人利用某些信息来误导我们大学生,如果在这个时候没有正常的引导的话,可能会导致他们走上不归路。
2、网络冲击了教师的权威传统的思想政治课都是在教室里,面对面是传授,都是以老师在课堂上讲解,学生在课堂下听为主,老师是很有很威望。在新时展的今天,我们学生能够随意并且主动的获得大量的信息,传统中课堂教育与教师作为学生获得信息的主体地位受到网络的猛烈冲击,教师的感召权威和专业权威受到一定程度的弱化。
3、网络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互联网的虚拟性使人们能够体验现实无法做的事情,也可以发泄现实的不满,还可以抚慰现实的挫折。互联网的的自由、欢愉与现实生活的拘束与艰辛对比鲜明,很容易让人沉溺沉迷其中,自然就会导致心理发育扭曲,从而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网络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1、网络优化高职院校思政工作的结构在老旧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多数都是面对面的教课,老师用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收集资料、备课和讲课讲义,学生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里面听老师讲课,接受老师对我们的知识。然而网络则是非常的快速,如果把网络和思想政治课相结合,那么教育的成果也会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的传播的更加快速,大学生们对于这种传播的方法也会很感兴趣,对知识的学习也更加有主动性,它更加生动的讲述了所要传授的课件,让学生学习的更好,比起以前老旧的方式来说,现在的方式已经达到一种新的高度。
2、网络拓宽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渠道网络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的普及,让家长们和大学生们融为一体,网络可以将家长的,社会的融入在一起,党和国家一起作用于我过未来的花朵上,让现代信息教育化和思想教育一起合力,让教育产生飞速的发展。
二、新形势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对策
新的环境下和新的网络形式下,留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不符合当代要求,自从多媒体信息化建立起来以后,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想是在平面上插上了翅膀,一下就从平面化的世界走出来,变成了一个立体空间了,高职院校的学生是富有时代性的群里,所以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也要有现在的时代性,要与时俱进。以前的思想政治教育都要进行适当的改革,要充分利用新时代的网络来进行沟通树立大学生对网络信息化时代的正确的思想观。网络具有信息周期短,传播速度快如果思想政治观正确的话,就不会出现问题。再者就是要不断的学习,丰富知识,从生活中的交往与实践去解决新的思想教育问题,最后就是要把被动的学习教育变成主动,改变单向的学习方向将先进的网络、多媒体技术和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文风融合在一起,将校园网络中的信息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中,转抽象为具体,转不解为理解,转枯燥为趣味,思想政治教育便显得更有生命力,理论、党的基本政策和路线不再显得那么令大学生感到枯燥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