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2-11-27 20:43:0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化学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化学论文

篇(1)

写到这里已是论文的结篇之词,我突然没有了之前流畅的思路,敲击键盘的手指变得有些沉重起来,总结与回首总是令人感慨万千。翻看着这厚厚一叠的数万文字,想起曾经为了要写六千字的论文而发愁,我不禁对自己微笑了。四年的大学时光转瞬即逝,十六年的学子生涯亦将挥手告别。这一路走来的点滴片段,此时此刻如同影像般在心底回放,无论快乐、忧伤、收获还是挫败,都是那样的珍贵与温暖。能端坐于课堂,凝听老师的谆谆教诲;能留连在图书馆,啃读册册文献;从一门门课程的学习到一行行论文的撰写,能拥有这段学习的机会,我有着难以言表的珍惜与努力,惟恐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对学业有丝毫的懈怠,尽其所能不辜负老师、朋友和家人的期望与关怀。

我要深深的感谢我的导师陈凯,从论文的选题到论文的完成,陈老师都给予悉心的指导,您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敏锐的科学思维、忘我的科研精神以及淡泊宁静的生活境界,让我在做人和做学问两方面都获益非浅。您的幽默风趣和出众口才更让我佩服万分。

感谢化学系的各位领导,感谢龙琪、陆国飞、宋怡三位化学教学论文的老师,感谢你们在学业上的指导和生活中的关心,你们学者的睿智和师者的风范,让我在热爱的化学教育领域的领悟更深一层!感谢张凤、胡应杰、鲜华、刘少贤、陈昌云等老师在实验场地、实验器材和药品上的帮助和实验技术方面的指导,毕业论文期间得到了你们太多的帮助,尤其是胡老师那一句“实验要深入”被奉为我设计实验的关键原则。

陈博同学的渊博学识、教育理想和扎实的专业基础,朱子丰同学的深厚科学素养、敏锐实验洞察力和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以及他们共有的执着、热情,都是我学习的典范,也给予我投身实验研究的极大动力。他们在毕业课题实践过程中的交流、指导,使我获益匪浅,在这里诚挚地感谢他们。尤其是陈博同学在我实验失败时给予我巨大的精神鼓舞,让我更有信心站在今天的讲台上化学教学论文致谢词范文化学教学论文致谢词范文。

江虹、王炜祺、赵钧若、范淑平、蔡敏尧、马晓雯等学妹都是在相同课题组共同奋斗的成员,本篇之成文与她们的共同努力是分不开的,文中部分还参考了她们发表的部分成果。青春靓丽、才华横溢的你们让我对晓庄的校园更加留恋。谨以拙文向她们表示谢意。

本文还参考了部分江苏苏州高级中学的徐惠老师、扬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胡益民老师与导师合作的论文,虽然没有见过这两位老师,但是仍然要向他们表达我的谢意。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保志明老师、江苏艾迪生公司副总沙德慧先生也给予我很多指导,特别感谢他们。

最后,我要以无比的深情感谢我远在家乡的父母,你们的浩荡养育之恩、深刻体察之心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我今生最大的财富和幸福。

化学教学论文致谢词范文二

致谢2011年8月30日,我踏入了浙江大学,开始了新的求学之路。时至今曰,3年多的时光已悄然消逝。再回首,内心思绪万千,感慨良多。在本科论文完成之际,我要向曾经给与我莫大帮助的老师、同学、朋友及亲人表示我最衷心的感谢!

我要感谢我尊敬的导师一一宝贡敏教授。宝老师在做人、学习等多个方面为我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值得我不断的去学习。宝老师的思维非常的好,讲话十分有逻辑,简单明了,并能给与人深刻的启发;做事十分严谨,工作兢兢业业,为人谦和,等等。在本科学习阶段,宝老师一直用科学的精神要求我们,让我们认清道与术的关系,并让我们严格遵守学术道德规范,这为我本科论文的写作以及将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科论文的整个过程,都离不开宝老师的用心指导和教诲,以及资助,例如,在例会进行汇报时,宝老师总能给出具体的完善意见。此外,宝老师对待每个学生象对待子女一样,在生活中也给与了我悉心的照顾。同时,师母俞秀金老师待人真诚、和蔼可亲,在我本科学习阶段也给与了我温暖的关怀。

感谢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的各位老师,例如,吴晓波教授、张钢教授、魏江教授、陈凌教授、周帆教授、霍宝峰教授等,他们的讲课让我受益匪浅。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组织的国内外专家的学术讲座,开阔了我的思维,让我增加了大量的知识。

我要感谢同门张世琪、李贤红、赵卓嘉、蔡丽玲师姐,师妹龙思颖、夏倩雯、黄谆心、陈瑾,师弟肖增瑞,在我本科学习期间给予的帮助和关心。我要感谢2011级本科班的所有同学,他们给与了许多的帮助,以及快乐,有他们的陪伴使得本科阶段的学习更加丰富多彩和更加的有意义化学教学论文致谢词范文论文。

感谢浙江省科技厅、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相关人员,他们也给与了我一定的支持和帮助

感谢浙江理工大学的程华教授对我的鼓励,感谢浙江理工大学的薛宪方副教授、MBA中心、杨哓刚科长,感谢浙江财经大学的吴道友副教授,对我学习的支持与帮助。

篇(2)

精细化学品化学是我校应化学生在大四第一学期开设的课程。在开课之前我们做过调查,提出三个问题让学生回答:一是,你为什么要选这门课?二是,你了解精细化学品吗?三是,你选这门课主要是想了解那些问题?学生在思考后,对于第一个问题,大部分同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拿学分,有的同学直接就说没有其他的科目可选而只能选该课,而对后两个问题回答的非常模糊,说不出所以然,只有个别同学表示虽然不能讲清精细化学品的概念,隐约认为和我们的生活非常相关,想通过精细化学品的学习来掌握一些配方技术。通过这几个问题的回答,可以看出虽然是学生自己选的课但是大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是十分明确,这就需要教师加以正确的引导。开课过程中,首先在绪论中主要讲授了精细化学品的定义,特点,作用,主要内容,发展趋势,通过这几方面问题的阐述,主要使同学解决了调查中的前两个疑惑。绪论讲授过程中引用大量的例子和数据,如涉及到洗涤剂、化妆品等日用化学品及一些前沿技术的应用如DNA测序用到的染料、液晶染料、防火涂料、变色龙涂料等功能性染料和涂料时,学生反响很大,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而随着课程的进行,具体到每一章节需要掌握理论性非常强的枯燥知识,如解释高性能颜料化合物结构和性能之间的联系时,学生的情绪明显的低落下来。我们又做了一次调查,就是让大家谈一下上课的感受,主要是指授课内容方面,很多同学表示理论的东西太枯燥,仅靠授课教师的叙述引不起很大的兴趣;另外,存在着个别学生请假或逃课的现象。我们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大四的学生面临考研和就业的压力,有些同学认为逃课无关紧要,只要最后能拿到学分就行;二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注入式教学模式很难提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老师辛辛苦苦查资料、备课,学生没有接受多少。这就促使我们对课程上课的形式和内容作出适当调整。

1.2课程设置时间探索

由于精细化工产品的范围十分广泛,目前很难明确专业的学科领域,但从它们的研制、生产、应用三个方面来考虑,精细化工的基础是应用化学,其内容主要涉及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以及物理化学的基本知识。而这四大化学我校应化专业学生在三年级的上半年已经全部开完。鉴于大四学生面临着考研的压力以及考研时方向的选择,可考虑将精细化学品课程安调整在大三第二学期开课开课。提前一个学期的开课为同学考研方向的选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避免了就业压力的干扰,使学生可以安心学习,增加专业知识,以便就业时为自己提供就业便利。

1.3课程设置内容探索

精细化学品这门课涉及的内容非常之多,既包括染(颜)料、涂料、农药、表面活性剂、日用化学品、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水处理剂、塑料助剂、皮革化学品、纸用化学品等传统的精细化工产品,又包括电子化学品、医疗用化学品、IT行业用化学品等新型的精细化学品。高级“应用型”地方性人才是我校应用化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学生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培养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一个原则。精细化工课程做为应用化学专业的一门选修课,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把握这一基本原则,把重点放在提高和加强学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能力的培养上,着眼于学科发展来认识与理解精细化学品,这是我们的基本出发点,并以此来指导精细化学品化学课程内容的筛选,彰显课程的时代感、凸现课程的作用与地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从制定大纲开始,全面、准确的把握好知识结构和内容,认真备课,多了解精细化工行业的一些最新资讯。力求做到既全面涵盖,又突出重点;既有必要的基本理论,又有丰富的实用技能。针对精细化工课程内容多,知识涵盖面广,而学时少的特点,我们决定采取:

1.3.1在选用有关教材时,仍继续保留染料、颜料、荧光增白剂、涂料、香料、化妆品和农药等传统章节,光谱增感染料和彩色显影成色剂暂时舍去不讲。在教学过程中,对相关产品的分类、结构性质、合成方法、应用、发展现状及趋势等,都必须作尽可能全面、细致的讲授。

1.3.2对于研究性较强的高新技术知识,如感光材料;纳米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防水、防污、防火等功能性涂料。这些知识虽然专业性、前沿性较强,但针对我们的培养目标和地方特色,作为了解性知识较为适宜。在教学手段和方法上,由于存在着教材滞后问题。要想使学生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了解精细化学品化学的前沿和发展方向,让学生参与课堂内容的讲授和进行课堂讨论,如讲到功能性染料和功能性涂料时,我们将以往由教师查新后再整理讲授的方式,改为让学生自己选题查新写论文上台讲课,然后当场解答老师和其他同学提出的相关问题,最后由老师点评小结。论文作业的成绩是根据学生的论文、讲课和回答问题的质量来综合评定。一开始同学不是很适应,主动站到讲台上的很少而且很紧张,在授课教师的一再启发和鼓励下,同学们积极踊跃发言,由于是“同学讲,同学听”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答辩时,气氛活跃,课堂效果生动。大多数同学都欢迎这种讲课作业,认为不仅掌握了最新专业知识,而且对自己的表达能力、论文写作能力、知识的运用能力的提高颇有好处。如,很多同学之前根本不知道文献引用的顺序以及如何在适当的位置标注文献出处,经过这次亲自整理论文才把这些问题一一搞清楚。

1.3.3对于与专业基础课无机、有机、分析的有关内容,如光与色的关系,偶氮类染料制备中的重氮化和偶合反应等。这些是理解和掌握染料知识的基础,又都是学生学过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可采用“信手拈来”的方式,同时也给学生“温故知新”的效果。

1.3.4对于那些和重点知识密切相关,同学较熟悉且又十分容易掌握的内容,如涂料的分类、用途、基本组成等,在经过染料、荧光增白剂、有机颜料的示范和讲授的基础上,给同学提纲采取让学生去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学生自学和思考。下次课时,将这些问题作为课堂讨论的话题,学生分组交换意见后,各组可派一位同学上台论述。这种互动方法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团队合作,增加自信心,提高综合素质。

1.4改变课程考试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传统考试以闭卷为主,主要考查学生对课程基本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而精细化学品的学习要求除了一些基本知识的掌握外,还有对一些学科前沿的理解。既然课程改革要兼顾知识传授和能力素质培养,那么成绩的考核就不能只看闭卷考试的卷面成绩,而应有多种形式的考核。因此,我们的做法是平时成绩占20%,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40%,论文成绩占40%。考试方式的调整,克服了闭卷考试的某些局限,使学生不仅仅为考试而被动学习,能够在主动愉快的氛围中学好这门课程。

篇(3)

 

在中考试题的设计上占的比例相当大。想要很好的掌握这类试题的解法及技巧,首先要充分利用教材,结合教材中的实验,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的渗透探究精神,贯穿探究过程,使学生遇到探究性试题有章可循,有方法去突破,找到解题的有效途径,做到由此及类、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现对初中化学中几类常见物质性质探究题进行简略的分析。

一、C、Fe、Cu、FeO、Fe2O3、CuO等物质性质的探究题

碳的探究:考察木炭的颜色,与氧气的反应及它的还原性。

铁的探究:考察它与酸的置换反应、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及亚铁盐溶液的颜色。

铜的探究:考察铜的颜色、及与氧气反应后得到的氧化铜的颜色且铜与盐酸、稀硫酸不发生置换反应。

FeO、Fe2O3、CuO等物质的探究:主要考察本身的颜色以及与盐酸、稀硫酸反应而溶解后溶液的颜色。

铁与盐酸、稀硫酸反应黑色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FeO与酸反应固体溶解,变为浅绿色。CuO与酸反应溶解,变为蓝色。Fe2O3与酸反应溶解,变为黄色。针对不同的猜测,叙述现象各不相同,但万变不离其踪,即把握好物质性质的差异,描述正确的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现举例如下:

例1:某探究小组的同学将铁粉和氧化铜粉末混合均匀后,放入试管中化学论文,隔绝空气,高温加热3—4分钟,冷却后,试管中只有红色物质。

提出问题:试管中的红色物质可能是什么?

进行猜想:你认为可能是。

实验方案:根据下表要求,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你的猜想。

 

实验步骤及操作方法

预期的实验现象

结论

取少量红色物质放入

试管中, 。

 

篇(4)

1发展背景

化学发光是指某些化学反应中发出可见光的反应过程。化学发光体系有数种,但适用于化学光源的只有过氧草酸酯类化学发光体系。它以草酸酯、过氧化氢和荧光剂为主要成分,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一种最有效的化学(非生物)发光体系,量子产率高达20%~30%。

过氧草酸酯类化学发光最早发现于20世纪60年代。此后,20世纪70年代AmericanCyanamide公司的Rauhut等合成了一系列草酸酯。Rauhut等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开发应急光源,并称之为“化学光源”(chemicallight),成为草酸酯获得实际应用的重要实例之一,并成功地研制和开发了发光棒。最初化学光源只是用于军事活动,后来逐步进入民用市场。使用这种冷光源可以杜绝因电火花或热光源引起火灾的可能性,也可用作紧急照明等。近年来,这种化学冷光源已日益流行于各大晚会上,具有很大的市场前景。另外,将应急光源与警报结合的紧急设施有利于人们在发生火灾时的逃生。

2化学光源的结构和组成

化学光源一般是由内外套管构成,外管的材质是聚乙烯塑料,内管是一个玻璃泡[1],不同的发光材料分别封装在内外管中。使用时将聚乙烯管折曲,使中间的玻璃泡破碎,两种液体一经混合立即反应,发出荧光。标准的化学光源持续发光2~20h。近年来化学光棒的构造也有一些改变,如Lexington&Assoelates公司发明的化学光棒里含有2种或以上的草酸酯,可发多色光。AmericanCyan-amide公司发明的化学发光器件只需转动就可产生化学发光。现在Omniglow公司还发明了一种化学发光器件,可连续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化学光源的组成主要包括二芳基草酸酯和氧化剂,通常的氧化剂为过氧化氢。当向体系中加入荧光剂,则产生很强的化学发光。此外,这一反应体系一般还包括一种或多种溶剂、催化剂和添加剂等。即在聚乙烯外管中放入草酸酯、荧光剂、溶剂,玻璃泡中封入过氧化氢、催化剂、添加剂。

3草酸酯类化学发光体系的发光原理

虽然草酸酯的化学发光经过了40多年的研究,但是至今它的发光原理也没有确定,其主要原因是反应的中间体活性较高、寿命短,无法直接获得检测,大多数人所认为的草酸酯类化学发光过程可用下列方程式表示[2]:

ArOCOCOArO+H2O2+荧光剂+催化剂=2CO2+2ArOH+荧光剂+hν

其发光机理可认为是:过氧化氢对草酸酯的羰基亲核进攻,生成双氧基环状中间体二氧杂环丁二酮,中间体分解将能量传递给受体荧光分子,使之处于激发状态,这种激发态分子从激发单重态回到基态,释放出光子即发出荧光。总的发光过程可用下式表示:发光效率是评价一个化学发光反应体系性能的重要参数。1摩尔分子发生化学发光反应如能产生1摩尔光子则化学发光效率为100%。过氧草酸酯化学发光的效率可用下式表示[3]:

QCL=YKI.YES.QFL

其中,YKI是关键双氧基环状中间体的产率,YES是激发态荧光分子的产率,QFL是荧光剂的荧光量子产率。由上可见,草酸酯的反应性能和荧光剂的荧光量子产率是决定其化学发光激发荧光效率的主要因素。采用具有较高量子产率的荧光剂将有助于提高化学发光的效率。

4草酸酯的种类及合成

草酸酯的化学发光强度和寿命主要取决于发光过程中的速率步骤,也就是过氧化氢与二芳基草酸酯的亲核进攻,以及随后2个取代基苯酚作为离去基团生成环状双氧基中间体的反应活性。一般芳基草酸酯分子中苯环上连有吸电的取代基,且该取代基的电负性越强,则越有利于酯的分解而形成环状过氧化合物。一个理想的草酸酯化学发光试剂还应在所用的有机溶剂(通常为邻苯二甲酸酯)中具有较好的溶解性(要求草酸酯浓度达到10-2~10-1mol/L)及稳定性。

对于草酸酯的选择,Rauhut等已作了大量的开拓性工作,我国对开发新型草酸酯化学发光试剂也作了较多研究。现有报道的草酸酯种类达数10种,可是能够满足上述发光条件要求的只有几种,用于化学光源较好的草酸酯是双(2,4,62三氯苯基)草酸酯,双(2,4,52三氯262烷基羰苯基)草酸酯和双(2,42二氯262烷基羰苯基)草酸酯。

双(2,4,62三氯苯基)草酸酯在邻苯二甲酸酯中具有较小的溶解度,发光强度大,持续时间短,可通过调节组分配比达到所需要求,较适合于化学发光体系。双(2,4,52三氯262烷基羰苯基)草酸酯化学发光量子效率较高,在溶剂中具有较大的溶解度,适合于高强度的发光体系。双(2,42二氯262烷基羰苯基)草酸酯发光强度比前一种弱,持续时间长,适合于制造低强度长寿命的光源。系列中各种酯的化学发光性能无明显差异,但双(2,42二氯262异戊氧羰苯基)草酸酯易提纯,稳定性高。

5荧光剂的选择及合成

荧光剂的结构决定了化学发光的颜色和效率。选用不同的荧光剂可以得到特定颜色的化学光源,然而,这种选择还必须受到荧光分子在溶剂中溶解度,以及在碱性和氧化气氛介质中稳定性的约束;同时荧光分子的荧光产率也对化学发光效率有影响,浓度淬灭效应小,具有较高荧光产率的荧光剂将有助于化学发光效率的提高。荧光剂在体系中的浓度有一适当的范围,一般在10-2~10-4mol/L,浓度太大容易引起浓度淬灭,太小则光强不足。

过氧草酸酯类化学发光体系中使用的荧光剂,通常选用较稳定的稠合线性共轭芳烃[4]。较好的荧光剂为蒽的衍生物:9,102二苯基蒽,9,102二苯乙炔基蒽[5,6]及其取代衍生物[7~9]等。除此之外,还有萘[10]和聚酰亚胺[11,12]的取代衍生物。

AmericanCyanamide公司还发现在发光系统中加入可溶性苝类荧光染料,可在黑暗中发出白光或更高强度的有色光。如在含有蓝色荧光剂的发光组分中加入可溶性苝类荧光染料,就可得到白光。改变用量则可得到蓝色和白色至白色和粉红色之间的颜色。合适的可溶性苝类荧光染料包括N,N’2二(2,52二叔丁基苯基)23,4,9,102苝四甲酰亚胺。

6影响发光体系的因素

6.1催化剂和抑制剂

在双氧环状中间体的生成过程中,一些弱碱的加入可增加发光强度,提高量子效率,但也会降低发光寿命[13]。实际使用时,常用的催化剂为水杨酸钠。通过调节催化剂的加入浓度,可以使长寿发弱光的体系转化为短寿发强光的体系。相反,抑制剂的加入,可以抑制化学发光,使光能以较平稳的趋势长时间地释放。抑制剂通常是一些有机强酸或酸酐。

6.2氧化剂的结构及浓度

草酸酯化学发光体系一般选用无水过氧化氢作氧化剂。当H2O2浓度较高时,不利于化学发光强度的提高;但在较低的浓度下,发光衰减的速率也随之加快。理论上草酸酯与过氧化氢浓度之比应为1∶1,但一方面因为草酸酯比过氧化氢贵得多,另一方面过氧化氢易分解,所以在制备化学光源时,为使草酸酯完全发挥作用,过氧化氢一般稍过量一些。如果加入一些酚类化合物,如2,4,62三叔丁基苯酚,可抑制储存过程中过氧化氢的分解。

6.3溶剂

考虑到草酸酯、荧光剂溶解性及与H2O2互溶性方面的原因,过氧草酸酯化学发光体系一般采用邻苯二甲酸作为溶剂,也可用二甲酯,丁酯,叔丁醇或三乙基柠檬酸酯[14]等。当溶剂中有水分或其它杂质时,会对草酸酯溶液的稳定性有影响,使制备的冷光源保存期缩短。

6.4提高发光强度及持续时间的其它方法

在发光体系中,加入适当比例的邻苯二甲酸二(十三)酯(DTDP)或已二酸二(十三)酯(DTDA),可以明显增强原发光体系的发光强度和发光持续时间。例如,在一种由AmericanCyanamide公司生产的绿色发光棒的化学液体(7mL)中分别加入410mLDTDP或DTDA,可使发强光的时间从原来的2h增加到20h。

加入少量的聚合物添加剂,如适量的聚苯乙烯[15],能明显增强化学发光,加入纤维素2乙酸2丁酸酯聚合物和聚环氧乙烷也能增强发光。

7不同颜色的化学发光组分

根据以上的内容,现介绍几种发不同颜色光的草酸酯化学发光体系[2,16]。

绿色化学发光,试剂A: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作为溶剂,荧光剂二苯乙炔基蒽1.1mg/mL,草酸酯0115g/mL,还可以加入柠檬酸或聚苯乙烯,以改善发光效率;试剂B:80%邻苯二甲酸二甲酯+20%叔丁醇作为溶剂,浓缩H2O2(体积比为4125∶0.75);试剂A与试剂B体积比为1∶2混合,即可观察到发出绿光。

红色化学发光,试剂A:10mL罗丹明B(碱性)饱和溶液+160mL聚乙二醇400+2mL31%H2O2;试剂B:250mg双2(2,42二硝基苯苯基)草酸酯;向试剂A中加入粉末状的试剂B,摇动混合。蓝色化学发光,试剂A:250mg双2(2,42二硝基苯苯基)草酸酯+50mL邻苯二甲酸二乙酯+15mL二苯蒽;试剂B:25mL邻苯二甲酸二乙酯+215mL正丁醇+1.5mL31%H2O2;向100mL的试剂A中加入50mL试剂B,摇动混合。

黄色化学发光,试剂A:250mg双2(2,42二硝基苯苯基)草酸酯+50mL邻苯二甲酸二乙酯+110mg5,6,11,122四苯基萘;试剂B:25mL邻苯二甲酸二乙酯+2.5mL正丁醇+1.5mL31%H2O2;向100mL的试剂A中加入50mL试剂B,摇动混合。

8展望

化学光源现阶段的研究方向应该是提高发光的强度和寿命,以利于发挥更大的用途。长时间发亮的荧光棒可用于娱乐场合,而高亮度的荧光棒可在一些不宜用电或没有电的地方应急用,所以对过氧草酸酯化学发光体系作系统的研究是很有价值的。从原料的选择,各组分的配比到工业化生产都需要更进一步的探索。

参考文献

[1]熊振湖,刘玉茹,杨淑英.化学光源的研究与应用[J].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1996,2(4):55-60.

[2]林金明.化学发光基础理论与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玉山江.过氧草酸酯的发光机理[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1(4):27-28.

[4]李斌,苗蔚荣.过氧草酸酯类化学发光激发荧光[J].化学通报,1996,6:32-36.

[5]雷丽红,雷春华.蒽类荧光染料的荧光性质以及其化学发光效应[J].光谱实验室,2001,18(6):703-705.

[6]李承志,廉世勋,吴振国等.中位取代蒽类染料的荧光及其化学发光性质[J].光谱实验室,2003,20(3):455-458.

[7]LeeChil2Won,JooSang-Woo,KoJaejungetal.Chemilumi-nescencepropertiesofcopolyesterscontainingredandbluechromophores[J].SyntheticMetals,2002,126(6):97-104.

[8]ParkHoon2Young,GeumNeri,KoJaejungetal.Chemilumi-nescencepropertiesofpolymericbluefluorophorescontainingdiphenylanthraceneunit[J].DyesandPigments,2002,54(7):59-66.

[9]KimDae2Wook,LeeChil-Won,JooSang2Wooetal.Chemilu-minescencepropertiesofpolyurethanefluorophorescontainingredandbluechromophoremoieties[J].JournalofLumines-cence,2002,99(10):205-212.

[10]CheonJong-Woo,LeeChil-Won,GongMyoung-Seonetal.Chemiluminescencepropertiesofbluefluorophorescontainingnaphthaleneunit[J].DyesandPigments,2004,61(4):23-30.

[11]ShimJ2J,LeeC-W,GongM-S.Chemiluminescencepropertiesofperylene-containingpolymericredfluorophores[J].Syn-theticMetals,2001,124(10):435-441.

[12]ParkJae2Seok,LeeChil-Won,GongMyoung-Seon.Prepara-tionandchemiluminescencepropertiesofperylene–containingpolyimidesaspolymericredfluorophores[J].SyntheticMet-als,2003,132(1):177-184.

[13]支正良,杨绪杰,陆路德等.影响双(22丁氧羰基23,4,62三氯苯基)草酸酯化学发光体系的因素[J].应用化学,1998,5:77-79.

篇(5)

 

1、页面设置:A4。

2、论文要有页码。

二、论文内容格式:

1.题目:论文题目为黑体三号字,字数不得超过36个汉字,可分成1或2行居中打印。

2.题目下空一行为专业、姓名、指导教师,字体为黑体四号。如:专业:工商管理姓名:马雷指导教师:马某某

3.专业、姓名、指导教师下空一行打印:“摘要”二字,字体为黑体四号。

4.“摘要”二字后下空两字打印摘要内容,字体为楷体四号,每段开头空两格。

5.摘要内容后空一行打印“关键词”三字(黑体四号),其后空两字打印关键词(楷体四号),关键词数量为4--6个,每一个关键词之间用逗号分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点标点符号。

6.正文:关键词下空一行为正文,字体为宋体4号,每段开头空两格,标点符号占一格。

7.参考文献:正文后空一行打印参考文献四字(黑体小四号)。

8.“参考文献”四字转行打印内容,字体为宋体小四号。(1)参考文献按论文中参考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将序号置于方括号内。正文中注释序号用上角标。(2)参考文献中每条项目应齐全。作者姓名之间用逗号分开,作者不超过三位时全部列出,超过三位时,只列前三位,后面加“等”字。参考文献中著录格式示例:

①期刊:序号作者《题名》载《刊名》,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第…~…页)

②专著:序号作者载《书名》,版本(第1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第…~…页)

③论文集:序号作者《题名》,见(英文用In)主编,《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第…~…页)

④学位论文:序号作者《题名》,[学位论文](英文用[Dissertation]),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⑤专利:序号专利申请者《题名》,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⑥技术标准:序号起草责任者,标准代号,标准顺序号-年,标准名称,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度

如:[1]张三《关于…的研究》,载《中国高等教育》2001年第10期,第1~4页。

[2]张三《关于…的研究》,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5页

医用化学论文范例欣赏:关于医用化学渗透现象的讲解探讨

摘要:化学渗透(或称化学渗透偶联)是离子经过半透膜扩散的现象,跟渗透差不多。它们由较多离子的区域渗入较少离子区域,直到内外浓度平衡为止。化学渗透(或称化学渗透偶联)是离子经过半透膜扩散的现象,跟渗透差不多。

关键词:医用化学渗透现象讲解探讨

中图分类号:R-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5-0127-01

渗透现象对于医学学生的学习很重要,对于后续医学课程的学习很有帮助,所以对于只有初中毕业生的中专生来讲,如何让理解渗透现象显得很有必要。

根据初中物理中,U型管的学习原理如图所示:

在U型管的底部用档板隔开,两侧分别为NaCI溶液和纯水。

现分两种情况考虑:

一、将档板撤开,将发生何种情况

氯化钠是一种电解质补充药物。钠和氯是机体重要的电解质,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对维持正常的血液和细胞外液的容量和渗透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NaCI溶液中的NaCI分子发生扩散运动,从左侧向右侧扩散,最终两侧溶体充分混合后,变为均匀的NaCI溶液(浓度降低),但U型管两侧的液面将会等高。

总结:1、从溶液角度看:浓溶液向稀溶液扩散。

2、从溶质角度看:NaCI分子向纯净水一侧运动。

二、将档板换为半透膜时,将发生何种情况

如图

半透膜为一种特殊性质的半透膜,它只允许较小的溶剂水分子自由通过,而溶质分子很难通过。

根据同学们的现有程度,可以理解为只有H2O分子可以自由通过半透膜。

U型管左侧的H2O分子多于右侧溶液中的H2O分子数。因为半透膜通过水分子是自由的,所以从左侧渗入右侧的H2O分子的速度V1高于从右侧渗入左侧的H2O分子的速度V2,U型管内左侧液面逐渐增高,而右侧逐渐降低。

左侧液面增高,对U型管底部的压强增大,右侧液面降低,对U型管底部的压强减小。在此压强作用下,V1渐小,V2渐大。当V1=V2时,通过半透膜的H2O分子数相等。此时U型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h保持衡定,此状态为渗透平衡状态。h段液柱产生的压强为渗透压。

由于可见,渗透现象的实质是H2O分子通过半透膜由纯水向溶液或由稀溶液向浓溶液方向扩散的过程。产生渗透现象必须具有两个条件:

1.有半透膜存在

透膜是一种只允许某些物质透过,而不允许另一些物质透过的薄膜。半透膜(英语:semipermeablemembrane)是一种只给某种分子或离子扩散进出的薄膜,对不同粒子的通过具有选择性的薄膜。例如细胞膜、膀胱膜、羊皮纸以及人工制的胶棉薄膜等。现代半透膜还用于多孔性壁(如无釉陶瓷)并使适当的化合物(如铁氰化铜)沉淀于其孔隙中制成。半透膜用于渗透溶胶和测定渗透压强等。生物吸取养分也是通过半透膜进行的。是用高分子材料经过特殊工艺制成的半透膜,它只允许水分子透过,而不允许溶质通过。

2.半透膜两侧溶液有浓度差

半透膜实现两侧的溶液的渗透的前提条件是这两侧的溶液存在浓度差。通常状态下溶液的扩散运动是指溶质分子的扩散,而渗透压现象是溶剂分子的扩散。扩散是浓溶液向稀溶液,而渗透是稀溶液向浓溶液。

参考文献

[1]徐伟刚.关于医用化学教材中渗透现象发生条件的探讨[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2,05:23-24.

篇(6)

锦州油田现生产区块主要有锦45块、锦7块、欢17块、锦25块、锦16块等,在长期的开采过程中,油井出砂一直是制约油田正常生产的一个主要因素。据统计2000年出砂井数873口,2005年上升到1056口。论文这些区块呈现的特征是出砂的套变油井逐年增多,出砂粒径逐年变细,出砂量逐年增多。其中锦45块和锦7块由于成岩作用差,胶结疏松,油井出砂极为严重。机械防砂、压裂防砂、螺杆泵排砂等防排砂技术受井下工具的限制,均不适用于出细粉砂油井和套变油井防砂,而化学防砂具有其他防砂措施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具有固化强度高、有效期长、对地层伤害性小、施工简便的特点,所建立的人工井壁能有效地阻挡地层出砂,具有普遍性,能很好地解决各种油井防砂问题,是解决套变油井和出细粉砂油井防砂难题的有效方法。

1化学防砂技术的发展历程

锦州油田已开发15年,油井出砂一直是影响油田开发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毕业论文化学防砂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在油田开发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992~2005年期间化学防砂技术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

(1)1992~1995年,在稀油和稠油区块分别使用以长效黏土稳定剂为主的FSH2901稀油固砂剂和以无机物为主的BG-1高温固砂剂。

(2)1996~1997年,稠油井化学防砂技术有了新突破,先后开发并研制了含有有机成分的三氧固砂剂、高温泡沫树脂和改性呋喃树脂溶液防砂剂。

(3)1998~2002年,以具有溶解和溶合作用的氟硼酸综合防砂技术代替长效黏土稳定剂成为稀油井化学防砂技术的主流,以含有水泥添加剂的有机硅固砂剂代替了三氧固砂剂。

(4)2003~2005年,改性呋喃树脂防砂技术由于有效率较高和有效期较长,医学论文成为化学防砂技术的主流,其余早期的化学防砂技术不再使用,同时LH-1高强度固砂剂防砂技术通过了现场试验。

2化学防砂技术的应用效果

2.1FSH-901稀油井固砂剂防砂技术

(1)防砂机理FSH-901固砂剂主要成份为线性的高分子阳离子型聚合物N2胺甲基聚丙烯酰胺,这种聚合物中阳离子与黏土晶格中的阳离子发生交换作用,中和黏土表面的静电荷,消除黏土片层间的排斥力,使黏土呈吸缩状态,阻止黏土膨胀引起砂粒运移。由于与黏土发生交换的阳离子是连接成链状的,可在黏土颗粒表面形成强大的吸附膜,包裹黏土颗粒,使黏土颗粒与泥砂颗粒牢固地黏结在一起,又可防止其他阳离子的侵入和交换,达到固砂和防止油层出砂的目的。

(2)应用效果1992~1997年,使用FSH-901稀油井固砂剂总计施工136井次,有效107井次,有效率78.7%。

2.2BG-1高温固砂剂防砂技术

(1)防砂机理该高温固砂剂是以含钙的无机化合物为主体,加入有机硅化物及分散剂,经密闭表面喷涂工艺处理制得的白色粉末状固体颗粒。在快速搅拌下将该剂分散在水介质中,配制成微碱性的悬浮液,在注汽条件下挤入井内,其中的硅化物在井筒近井地带高温表面发生脱水反应,将地层砂牢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固砂的目的。

(2)应用效果1992~1995年,使用BG-1高温固砂剂总计施工79井次,有效63井次,有效率79.7%。

2.3三氧固砂剂防砂技术

(1)防砂机理三氧固砂剂由粉状氢氧化钙、碳酸钙、甲基三乙氧基硅烷,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分散剂、助乳化剂及其他助剂组成。承载于氢氧化钙和碳酸钙上的乙氧基硅烷在高温条件下遇水分解,乙氧基变为硅醇基,硅醇基与砂粒表面的氢氧基(—OH)之间和硅醇基相互之间发生脱水缩合反应,硅醇基与钙化合物之间也会发生某些反应,其结果是砂粒和钙化合物颗粒之间形成网状结构的有机硅大分子,使松散的砂粒胶结在一起。

(2)应用效果1996~1997年,使用三氧固砂剂总计施工98井次,有效81井次,有效率82.7%。

2.4高温泡沫树脂防砂技术

(1)防砂机理当高温可发泡树脂液挤入地层后,一部分树脂液在砂粒之间吸附而形成胶结点,树脂固结后将地层砂固结;进入地层亏空处的另一部分树脂在发泡剂作用下发泡并形成固体泡沫挡砂层,起人工井壁的作用。这一技术是高温树脂固砂与固体泡沫人工井壁防砂的结合。

(2)应用效果1997年,使用高温泡沫树脂总计施工4井次,有效2井次,有效率50%。

.5改性呋喃树脂防砂技术

(1)防砂机理改性呋喃树脂防砂剂由改性呋喃树脂、固化剂、催化剂及抗高温老化剂、吸附剂及后处理剂组成,在紊流状态下易分散于水中,职称论文不结团、不沉降。防砂剂在清水或污水携带下进入油井目的层段,分散并吸附在砂粒表面,在地层条件下固化,在套管外地层中形成不熔化不溶解的阻砂井壁,水则作为增孔剂使其具有一定的渗透率[1]。这种防砂剂形成的人工井壁,抗压强度为5~15MPa,可阻挡粒径>0106mm的砂粒通过。

(2)应用效果1997~2005年,使用改性呋喃树脂防砂剂总计施工99井次,有效94井次,有效率94.9%。

2.6氟硼酸综合防砂技术

(1)防砂机理氟硼酸可水解产生HF[2],即BF4-+H2O=BF3OH-+HFBF3OH-阴离子可进一步依次水解成BF2(OH)2-、BF(OH)3-、H3BO3,同时产生HF。各级水解生成的HF与砂岩中的黏土和地层骨架矿物颗粒的反应为HF+Al2SiO16(OH)2H2SiF6+AlF3+H2O与此同时,羟基氟硼酸和硼酸亦与地层矿物颗粒如高岭石反应,生成硼硅酸盐和硼酸盐。硼硅酸盐可将小片黏土溶合在一起,阻止其分解和运移,使氢氟酸进一步与地层骨架矿物反应。在这些反应中,黏土中的铝生成取决于F-的某种氟铝酸盐络离子而溶解在溶液中。在矿物表面富集了硅和硼,在硅酸盐和硅细粒上则形成非晶质硅和硼硅玻璃的覆盖层,溶合成骨架,使颗粒运移受阻。

(2)应用效果1998~2002年,使用氟硼酸综合防砂技术总计施工130井次,有效106井次,有效率81.5%。

2.7YL971有机硅固砂剂防砂技术

(1)防砂机理该固砂剂能改变黏土表面的电荷性质,其中的主体成份聚合物还能与地层中的硅氧结构矿物(包括黏土中的硅氧结构矿物和砂砾中的SiO2)反应,形成牢固的化学键;同时在油层条件下固砂剂分子之间相互交联,形成牢固的网状结构,既稳定了胶结物,又固结了疏松砂粒。

(2)应用效果1998~2002年,使用YL971有机硅固砂剂总计施工89井次,有效76井次,有效率85.4%。

2.8LH-1高强度固砂剂防砂技术

(1)防砂机理在高温下该固砂剂中的有机硅化物经水解、表面脱水,以硅氧键与地层砂结合,并在各种添加剂的共同作用下将地层砂紧密连接在一起,留学生论文形成具有一定渗透率和高强度的立体蜂窝网状结构滤砂层,阻止地层砂流入井筒。

(2)应用效果2005年,使用LH21高强度固砂剂总计施工11井次,有效11井次,有效率100%。

3现场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以上各种化学防砂技术在锦州油田开发的不同时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有力地保障了油田生产的正常运行。随着各个区块开发力度的加大及上产措施的实施,化学防砂主要面临以下几种状况。

3.1出砂套变井逐年增加

据统计,随着锦州油田各采油区块递减幅度的加大,出砂油井数每年递增,2000年共有873口,2005年已增加到1056口。其中出砂的套变油井数也逐年上升,2000年为163口,2005年底已上升到316口。出砂的套变油井如不及时采取防砂措施,套管变形将更加严重,甚至发生套管损坏、油井报废。虽然套管严重损坏的油井可以采取注灰、补层、侧钻等补救措施,但会大大增加采油成本。对于套变油井,最好在出砂初期便采用化学防砂法防治出砂。

3.2长井段油井化学防砂的难度加大

进入油田开发中后期,锦州油田在布井上采取了井网加密策略,在油层开发上采取了几套层系合采措施,油井开发层系增多,油层厚度加大,井段加长,也加大了化学防砂的难度。有些油井由于井段长,层间差别大,笼统的化学防砂方式已不再适用,只能根据不同油层的地质状况、出砂量及出砂粒径,设计不同浓度、不同组成、不同药剂用量的合理的分层防砂方案,并利用井下工具来完成分层化学防砂措施。该技术正在逐步完善之中。

3.3油井出砂粒径逐年变细

以锦45块为例,根据463个采集砂样的筛选分析结果,2000年砂样平均粒度中值为01243mm,2005年为01156mm,呈现逐年变细的趋势,出细粉砂油井逐渐增多。另外,在少数油井采集的砂样中,有大粒砂和近似泥浆的细粉砂,说明油层骨架已遭到破坏,如不及时采取防砂措施,将发生地层亏空严重、套管变形、破裂损坏的危险现象。

4开发中后期化学防砂技术发展方向

4.1开发新型常温固化、耐高温的化学防砂技术有一些出砂比较严重的套变的检泵油井,由于油层温度低,不能采用现有的化学防砂技术防砂。曾尝试使用常温环氧树脂防砂技术,由于固化强度低而被淘汰。目前锦州油田使用的改性呋喃树脂防砂技术和LH21高强度固砂剂防砂技术,所用药剂都是高温固化类型的,不适用于常温检泵油井,有待开发常温固化、耐高温的化学防砂技术。

4.2逐步完善配套分层防砂工艺

针对多层合采,井段加长的出砂油井,笼统防砂方法已不再适用,分层防砂是有效措施之一。目前的分层防砂技术应逐步完善各层系的设计方案、药剂的选用和施工方式方法,以适应这类油井防砂的需要。

篇(7)

1.1目标与内容在课程设计的层面,根据课程总目标,确定具体目标,再根据具体目标,确定各水平阶段的内容标准。在课程规划的层面,要根据课程的总目标、具体目标和内容标准来制订水平教学计划,以便从总体上把握课程目标的全面达成。在教学实施的层面(实施的课程),在一节课的具体教学中,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具体发展情况制订,一节课的目标与内容是具体的、相辅相成的;教学目标统领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又是达成教学目标的载体。

1.2过程与结果过程和结果在教学上是一个统一体,关注过程与兼顾结果是一种动态的关系。体验和生成是探究教学过程性价值的核心,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与成长来说则会产生积极的作用。这种作用往往表现在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实践能力和思想意识等方面,以保证探究教学的有效性。当然,坚持“关注过程,兼顾结果”的基本原则,以致于体验性目标和生成性目标的实现,即实现探究教学的过程价值。

2实验教学中的探究

化学教科书中的实验主要是以验证或巩固相应知识为基本出发点来设置的验证性实验,学生只要根据给定的实验方案操作,并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于给定的实验册中,再填空式地写上可预期的实验结论和解释,就算完成了实验,同时教师也要求学生在实验前写预习报告,实际上这样刻意去做,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抹杀了学生探究、创造的机会。

2.1以实验现象为出发点的探究如何将验证性实验转化为探究性实验,以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要思考的问题。将问题直接暴露在学生面前,可以促使他们去思考、去提问。在探究性实验的假说验证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以职业院校的学生所拥有的知识水平,很难得出完全符合实际的正确的结论,这就更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在得到实验现象的同时更注重过程。这既是探究性实验的特点,更是探究教学的精髓。

2.2以实验的装置为出发点的探究化学实验装置往往由常见的玻璃仪器拼凑而成:一种装置可能有多种功能,一种任务可以由不同的装置来完成。因此,利用实验装置进行有效的探究教学为化学实验教学开辟了新的途径,也为探究教学找到了新的切入点。一种装置的多种功能往往通过归纳综合而得来,一种任务的多种途径往往通过分析解剖或装置改进而得来。例如:制取气体的装置可以启发学生如何改变细节可以达到一物多用的效果。通过这样的实验装置的改进探究,不仅让学生从原理上理解了装置功能与优劣,还可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发散思维,因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教学中的有效做法有:有意暴露教学实验中的矛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进行探究;多做设计性、探究性实验,增强实验内容的探究性等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探究的内容可以是条件、装置、步骤、产物、异常现象、失败原因的探究,也可以是实验绿色化、趣味化、生活化、现代化的探究等等。

3概念教学的探究

我国职业教育的特色是强调“双基”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希望对每一个基本概念都能讲解深而透,只怕学生一知半解,有时会出现过分注重概念本身的含义与科学性,过分的精细,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思维。

3.1加强概念间联系的整合探究概念与概念之间存在某些必然的联系,有并列关系,也有上下位关系,充分利用这些关系是有效实施课堂教学的关键,也是开展探究教学的一个研究视角。例如:在有机结构教学中有很多相互联系结构关系值得在教学中以联系的观点整合探究,如官能团间的相互影响:从甲烷、苯的性质,到甲苯的性质,发现甲基变活泼,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苯环的邻对位性质变活泼,能与硝酸生成三硝基甲苯等等。教师如能够引导学生这样对所学知识点加以整合,同时利用化学实验、多媒体等资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有意义的建构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对促进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也大有裨益。

3.2注重概念发展的整合探究职教化学中一些发展性的概念可采用模糊教学,不必苛责、“不求甚解”,在教学中灵活把握,才能体现教学的艺术。又如对元素周期表模型的建构中要抓住了建模本质:排表原则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三原则,通过学生亲身体验、尝试,不仅能加深对周期表理解,更能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的理念。

3问题解决中的变式探究

复习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帮助学生突破重点、全面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提高复习的效率与针对性,在复习的过程中应以问题为导向,随时回归教材,找到知识在教材中的落脚点和延伸点,通过探究教学,不断完善和深化化学知识。笔者认为采用先以教材为本,后以问题解决中抓住其本质规律进行变式探究,在问题解决中要做到形变而神不变,紧扣知识主线,通过知识培养能力,提高复习效率。通过以问题导向的探究教学可以理清问题脉搏,抓住问题关键,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复习也是巩固基础、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在总复习时对典型习题、代表性习题或小专题更要多下功夫,不仅一题一得,更要一题多得,既能促使知识得到不断地弥补、完善,又能举一反三,从方法上领会解题过程中的审题、破题、答题的方式和奥秘等,以此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严密性、敏捷性、深刻性、创造性和广阔性)。培养学生善于抓住关键,灵活地解决化学问题;能驾御化学问题的全貌,抓联系、作比较、会归纳、能延伸;能另辟蹊径、不拘一格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教学实践后的探究反思

探究教学在实施时需要学习者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刚开始时从表面上看效率比较低,也不利于学生掌握大量的、系统的知识和练就全面的必要的技能。适应一阶段后,学生养成了探究的习惯,学习的主动性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就会有明显的提高。教师在教学中提供探究的课题以课本上提供的素材为主,不仅不影响对知识的系统学习,而且还能使知识更加全面和丰富,更能贴近实际生活。探究教学能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探究教学所强调的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发现学习、科学精神等必将为创新教育开拓新的路径,使创新教育能够真正付诸于现实。

探究教学博大精深,以上只是笔者在教学实际中对探究教学应用在中学化学教学上的一种尝试,虽然这种只是处于探究教学的初始阶段,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时还过多,但学生已经向探究式教学方向迈出第一步,希望通过不断的尝试、总结,使探究教学能在以后的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不断深入。

参考文献:

[1]靳玉乐主编.探究教学论[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2]刘知新主编.学科素质教育丛书·中学化学[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

[3]陆禾,郁波,林敬文著.陆禾化学教学艺术与研究[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

[4]刘知新,王祖浩著.化学教学系统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

篇(8)

二、多采用具体、形象的方式强化基础知识的学习

具体、形象的比喻、谐音记忆、音符、朗朗上口的口诀等能辅助学生的学习,也能加强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更容易掌握、并记牢,从而达到巧学的境界。1.化合价的口诀: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条件不同价不同;单质为零永不变。2.梳理氧化还原反应关系时就可以谐音帮助记忆。

三、图像巧解化学题

1.四个基本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关系,可以借助形象的图帮助理解、记忆。图可以画成熊猫或猪仔或青蛙,越形象越能加深学生的印象。2.使用托盘天平称量的时候,会有将药品和砝码放置放反的情况,会导致称量出来的结果偏差。简易的图示,能很快说明问题。例:称量20.5g(游码刻度0.5g),m(药品)+0.5=20,m(药品)=19.5g。将会称少了,一来一去相差两倍的游码刻度。3.使用量筒量取溶液,不管是读取量筒中液体的体积,还是量取规定体积的溶液,都涉及仰俯视读数的问题;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实验中也会涉及仰俯视读数,从而导致误差的问题。利用图像,即能直观地解决。从图像可以知道,俯视读出的数据肯定比实际值高;仰视读出的数据肯定比实际值低。4.2L0.2mol/L的AlCl3溶液中加入一定量NaOH溶液,产生Al(OH)3沉淀,NaOH过量后沉淀会慢慢溶解,求相关量。这种题目,如果能精确地画出坐标图,再利用数学的相似比例关系,基本就能从图中将问题解决了。

篇(9)

 

材料化学是一个理工结合、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在信息、能源、环境、航天等前沿科学领域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 许多高校设置了材料化学专业实验, 我们根据我校办学经验和实际条件,并结合苏州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培养目标及专业实验内容。为了让学生了解先进的材料合成与制备方法,掌握高技术材料性能的最佳测试技术,具体设置了材料合成与加工和材料性能测试相结合的专业实验教学大纲[1-2]。本文结合我们的教学实践过程,谈一下材料化学专业实验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重视实验室建设,保证教学质量。实验室建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具体的说,硬件条件包括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实验仪器和大型设备的购置等等;软件条件包括实验教学大纲制定优化,教师队伍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的建设。具备优良的实验室硬件条件和优秀的教师队伍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

1.实验室硬件条件建设

必要的基础设施和优良的实验条件,是顺利开展实验课程,保障实验室安全的先决条件。我校材料化学专业的实验室面积达到500 m2,实验室分为材料合成实验室和材料性能测试实验室两部分,主要承担了材料化学专业的专业实验和本科毕业论文等教学任务。

随着现代化仪器技术的高速发展化学论文,培养掌握现代化测试技术的人才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为此,我校花大力气引进了一大批与材料化学专业有关的先进测试仪器,并为材料化学专业开设了现代分析与测试实验课程,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全面熟悉和系统掌握测试材料的常规科研方法,包括红外光谱、紫外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热分析仪、比表面仪、纳米粒度仪、电化学分析仪等仪器多种测试方法的介绍和使用,这些仪器偏向于基础化学性质研究,它有助于学生掌握材料的各项微观性能。

同时,我们还开设了用于研究材料电学、硬度、力学等性质测试的实验。实验仪器包含了纳米Zeta电位测试仪、体积电阻测试仪、简支梁试验机、布氏硬度计、电热平板硫化机、单螺杆挤出机、桌型老化试验机、氧指数仪等大型仪器。学生在学校里熟悉了这些仪器的操作和使用以后,我们还会积极联系一些相关的单位,引导学生到企业进行相关的实习操作,使学生能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具体实际相结合。

2.实验室软件条件建设

软件条件建设的主要摘要对教学内容深入了解,合理组织编排,采用合适的教育教学手段,与同学多做交流,不断总结教学过程中发现的优缺点,找到最佳的传授知识手段。

2.1 紧跟专业方向特色,制定实验教学大纲

材料化学专业实验从大三开始开设,此时学生以及通过前两年的基础实验课程的学习掌握了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更容易接受一些较为专业,相对复杂的实验项目,同时也要紧跟材料化学专业的专业方向特色,这就成了我们在制定实验教学大纲时的宗旨。

我校的材料化学的专业实验分为高分子与无机两个方向论文格式。我们根据理论课与实验课相衔接的原则,通过开设一些与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学,无机功能材料等课程相关的典型高分子和无机材料合成实验、性能表征及加工修饰实验,加大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力度,使他们对高分子材料研究领域有更深一步的体会,对高分子材料制备工艺、组成、结构与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有更加明确和深刻的认识。

2.2 精心选择实验,合理编排顺序

我校根据材料化学的专业背景和培养目标,对材料化学高分子方向的实验总共安排8个实验,其中6个为必修实验,2个选修实验从教学大纲中的14个实验中根据实验需要选取。8个实验中有材料的合成实验,也有材料性能加工测试实验化学论文,安排实验顺序时我们依据连贯性的原则,尽量使两个甚至三个实验能够串联起来,形成一条链,例如,我们通过“聚乙烯醇缩甲醛(PVF)胶黏剂的制备及性能测定”这个综合性实验,学生可以掌握聚乙烯醇与甲醛在酸性条件下发生缩合反应的基本原理,以及缩合反应的具体实验技术,最后收集到的产物我们可以作为下一个实验“GPC法测定聚合物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一个辅助测试原材料,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凝胶渗透色谱的基本原理,掌握GPC法测定聚合物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实验技术及数据处理。这样的实验安排有利于将各自独立的单个实验有效的串联起来,增加实验的综合性,更加有利于学生以后从事科学研究思路的培养,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3严格考核制度,提高学习效果

只有严格要求学生,规范考核制度,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积极性。我们的教学与考核方式采取实验预习报告、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报告综合评价的办法,即实验前,试验中,试验后这样一个办法。实验总成绩采用百分制记分,预习报告占总成绩的30 %,实验操作技能考核占总成绩的30 %,实验报告占总成绩的40 %。只有严格要求学生写实验预习报告,他们才会去查阅本实验相关的文献资料,对实验机理、实验步骤有相当程度的熟悉和了解,尤其对于一些设计性实验,会对实验的设计方案有更多更好的想法与思路,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做实验的乐趣性。在实验的进行过程中,老师对实验的过程进行指导和监督,对学生提问,考核学生对实验的认识与理解程度,并予以打分。最后,实验报告综合反映了学生对实验的理解,数据处理等的完成情况化学论文,也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2.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具备一只优秀的教师队伍是保障本科教学质量的基础和前提。我校材料化学专业实验指导教师和实验专职教师共计5人,其中教授2人,博士3人,硕士2人,已经形成了一支年龄、学历结构较为合理的实验教学队伍。实验专职教师实行坐班制,负责实验室相关仪器的日常管理和养护工作,根据实验教学大纲安排实验教学进程表。我们严格要求实验教师认真备课,每个实验项目开始前都要做预实验,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现象和各种注意点都记录下来,对于一些实际的样品,测出准确的数据,做到心中有数。实验教师在实验指导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可以有很多方法,比如说改进实验方法,改变原料配比,改变模具形状,改变测量方式等等,都是很好的尝试[3]。教师的业务水平直接影响到实际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积累,努力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

3. 结语

通过材料化学专业实验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我们认识到只有努力加强实验室各方面条件的建设,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挖掘学生潜能,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从而发挥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秀华,刘莉,阙荣辉.材料化学专业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科技信息[J], 2010, 20: 443

[2]陈桂华,闫瑞强.材料化学专业实验教学研究.洛阳师范学院学报[J], 2009, 28(2): 150-151

篇(10)

2光化污染自动监测技术

开展大气光化学污染监测主要是开展臭氧以及对生成臭氧(光化烟雾)的主要前体物质和光化污染生成物的监测(NOx、NOy、CO、SO2、甲烷/非甲烷总烃、高沸点/低沸点臭氧前体物、有机气溶胶等),同时对太阳辐射强度以及城市的气象(风速、风向、温度、相对湿度等)、空气扩散条件等进行同步观测。本文根据自动监测技术的发展,对光化污染较为前沿的自动监测新技术进行介绍。

2.1O3、NOX、SO2和CO监测

O3是光化反应产生的最直接、最重要的污染物,常常作为光化烟雾污染强弱的指标,NOx=NO+NO2,NO2的存在是产生光化反应的必要条件,而SO2和CO是光化污染反应的重要前体物。以上4种参数监测技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至今,目前已非常成熟,本文就不再赘述。

2.2臭氧柱浓度的监测

柱浓度是指污染气体在空间上的垂直分布浓度,长期监测污染物的柱状浓度可以反映其在空间中的浓度变化趋势,对开展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研究区域空气污染分布以及污染通量传输具有重要作用。目前监测污染物柱状浓度主要使用的是被动DOAS监测技术,利用污染物的吸收光谱不同,采用光谱拟合技术得到污染气体的斜柱浓度,即污染气体沿光路的积分浓度,结合辐射传输模型计算出大气质量因子以及污染物的垂直柱浓度。

2.3总反应性氮氧化物NOy

总反应性氮氧化物NOy=NOx+NOz=NOx+NO3+2N2O5+HNO3+HNO4+HONO+PAN+MPAN+硝酸盐+烷基硝酸盐。对环境空气中总反应性氮氧化物NOy进行监测可以帮助了解大气中总反应性氮氧化物的组成特征以及形成光化学烟雾的机理。在监测方法上NOy与NOX相同,均为化学发光法,监测方法的区别在于:NOy的钼转化炉在样品气采样入口处,所有的含氮氧化物在采集入口处根据电磁阀的切换,一路通过钼转化炉全部转化为NO,参与化学发学反应得到NOy值,一路不通过钼转化炉直接参与化学发光反应得到NO值;而NOX的钼转化炉在仪器内部,样品气通过采样管进入仪器后,大部分非NO2的含氮氧化物已经挥发或反应成其它物质而不能被捕获。

2.4非甲烷总烃(NMHC)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

(1)非甲烷总烃(NMHC)监测非甲烷总烃(NMHC)通常是指除甲烷以外的所有可挥发的碳氢化合物(其中主要是C2~C8),是形成光化学烟雾污染的重要前体物,长期观测NMHC,通过光化烟雾反应动力学模型和轨迹模式绘制EKMA曲线,如图1所示,以了解当地光化污染是受NHMC控制还是受NOX控制,以便做相应的污染防治工作。非甲烷总烃自动监测方法主要是采用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的分离原理实质上是利用样品中各组分在色谱柱中的气相和固定相间的分配系数不同,当汽化后的试样被载气带入色谱柱中运行时,组分就在其中的两相间进行反复多次的分配(吸附-脱附-放出),由于固定相对各种组分的吸附能力不同(即保存作用不同),因此各组分在色谱柱中的运行速度就不同,经过一定的柱长后,便彼此分离,顺序离开色谱柱进入检测器,产生的离子流信号经放大后,在记录器上描绘出各组分的色谱峰。非甲烷总烃常常和甲烷一起检测,检测器一般采用氢火焰离子检测器(FID)。氢焰检测器(FID)是以氢气和空气燃烧的火焰作为能源,利用含碳氢化合物在火焰中燃烧产生离子,在外加的电场作用下,使离子形成离子流,根据离子流产生的电信号强度,检测被色谱柱分离出的组分。(2)挥发性有机物(VOCs)监测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指沸点在50~260℃、室温下饱和蒸气压超过133.32Pa的易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大多数VOCs化合物(如低碳数的烯烃、烷烃)具有大气化学反应活泼性,是形成光化学烟雾污染的重要前体物,VOCs日益成为表征城市大气污染的重要指标。VOCs自动监测方法主要也是采用气相色谱法,使用在线气相色谱分析仪,一般可以检测低沸点(C2~C5)项目:乙烷,乙烯,丙烷,丙烯,异丁烷,正丁烷,反式-2-丁烯,顺式-2-丁烯,1-丁烯,异戊烷,正戊烷,1,3-丁二烯,反式-2-戊烯,1-戊烯,异戊二烯。可检测高沸点(C6~C12)项目:苯,甲苯,乙苯,间、对二甲苯,邻二甲苯,1,3,5-三甲苯,1,2,4-三甲苯,1,2,3-三甲苯,2,2,4-三甲基戊烷,正己烷,正庚烷,2-甲基庚烷,辛烷等,检测器分别采用的是氢焰检测器(FID)和离子化检测器(PID)。光离子化检测器(PID)原理是使用紫外灯(UV)光源,将有机物“击碎”成可被检测器检测到的正负离子(离子化),所形成的分子碎片和电子由于分别带有正负电荷,从而在2个电极之间产生电流,根据电流信号的强度检测该组分的浓度。在被检测后,离子重新复合成原来的气体,因此PID检测器是一种非破坏性检测器。

2.5PAN/PPN在线监测

PAN(过氧乙酰硝酸酯)和PPN(过氧丙酰硝酸酯)是大气光化烟雾的特征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植物及生态环境有极大的危害。PAN和PPN可以作为光化学反应的指示物,其浓度的获得对于正确估算光化学臭氧产生率十分重要。PAN/PPN在线气相色谱1992年开始研发,经过多次升级后于近几年从德国传入我国。其原理是样品气在低于室温的毛细管柱进行气相色谱分离后,由电子捕获器(ECD)检测。其动态的校准单元是基于NO校准气流的光化学合成PAN或PPN。

2.6OH•(羟基自由基)监测

OH•是大气中最重要的氧化剂,它控制了绝大多数大气痕量组分的氧化去除,尤其是在光化学烟雾的产生、城市大气中二次气溶胶的生成等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虽然我国对城市大气中的常规气相污染物和颗粒物已有一些测量和研究,但对于城市大气污染产生的机制了解得并不十分清楚,而对城市大气OH•的系统测量基本上属于空白。对OH•的测量应用较广泛的技术是激光诱导荧光LIF法。LIF方法是基于OH•在308nm附近存在尖锐吸收光谱的物理特性,使用窄带激光器在此波段内照射含OH•的气体样品使得OH•产生共振荧光,在入射激光的正交方向上对307~311nm波段内荧光光子进行计数,结合标定实验导出的灵敏度,从而定量测定大气中OH•的浓度。

2.7PM10、PM2.5、PM1(颗粒物)监测

伴随光化烟雾还会有大量细粒子即二次细颗粒物(secondaryfineparticulatematters,SFPM)产生,如硫酸盐、硝酸盐、铵盐、黑炭(BC)以及有机碳(OC)等,因此对光化污染监测需对颗粒物PM10、PM2.5、PM1进行长期监测。颗粒物自动监测方法主要有β射线法、微量振荡天平法、光散射法以及β射线法联用光散射法等。β射线法、微量振荡天平法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光散射法是近几年发展起来较新的技术。其原理如下:半导体激光源以高频率产生绿色激光照射样气室,其频率足够快,保证在样气中的颗粒物质量浓度在一定范围(0.1~1500μg/m3)内,不会错过穿过气室的任何颗粒物。如有颗粒物存在,激光照在上面会发生散射,在同一平面上与激光照射方向成90°角的检测器会收到被对面的反射镜聚焦的散射光,其强弱与颗粒物的直径大小有关系。光散射法单独使用不但可以测量颗粒物质量浓度,还可以测量不同粒径大小颗粒物(如直径从0.25~32μm)的数量浓度。光散射法也可以和β射线法联用,可以使颗粒物监测仪在短时间内的分辨率、准确度和精确度有很大提高。

2.8太阳辐射观测

光化烟雾反应与太阳辐射直接相关,一般太阳辐射越强,大气光化反应就越厉害,臭氧浓度会更高,因此对太阳辐射进行长期观测是很有必要的。目前测量太阳辐射光谱特性的仪器是太阳辐射计,它可用于同时测量不同波长的太阳直接辐射、天空散射辐射、地面反射辐射或太阳总辐射等辐射量,可以计算出大气中水气、臭氧以及氮氧化物等污染气体分子在整个大气层中的总含量,反演出气溶胶粒子谱和光学特性等参数。

2.9大气稳定度

大气稳定度是指叠加在大气背景场上的扰动能否随时间增强的量度。大气稳定度是影响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的极重要因素。当大气层不稳定,热力湍流发展旺盛,对流强烈,污染物易扩散,但是全层不稳定时,湍流受到抑制,污染物不易扩散稀释,特别当逆温层出现时,通常风力弱或无风,低空像蒙上一个“盖子”,使烟尘聚集地表,造成严重污染。目前使用普遍的大气稳定度自动仪主要是基于β射线测量方法的24h自动采样和PM10颗粒物质量浓度在线监测仪器。同时,仪器在设定的每个采样分析周期中,通过盖革计数器测量所收集颗粒物样品中氡元素之放射性大小,获得大气稳定度值(与样品中氡元素之放射性大小正相关)及相关参数。

2.10气象综合观测

有利于光化反应的的气象条件除了太阳辐射强、大气稳定外,还有低湿度、低风速和高压,因此气象综合观测是必不可少的。气象监测参数包括风向、风速、温度、湿度、压力、雨量等。比较常用的机械式的气象传感器使用时间长活动部位会有结垢和腐蚀等问题,影响数据准确性,且故障率比较高。目前有一种采用超声风新技术的一体式气象仪,其风向、风速使用超声风原理,雨量传感器使用雨鼓声学振动压力感应式或多普勒方式,压力、温度和湿度传感器集成在内部(电容传感器),这类一体式传感器集成化好、维护量极低、数据较为准确和稳定。超声风工作原理:风传感器有3个等间距的超声波变换器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它们组成一个变换器阵列。通过测量超声波从1个变换器传播到另外2个变换器所用的时间来确定风速和风向。风传感器测量沿变换器阵列所形成的3条路径的传送时间(双向),此传送时间取决于沿超声波路径的风速。如果风速为零,则正向和反向传送时间相同。当风向与声音路径的方向相同时,上风向传送时间将变长,而下风向传送时间将变短。雨鼓声学振动压力感应式的原理是:其传感器上部为不锈钢鼓面,内部为空腔,空腔内部设置了高精确性的微震动传感器。在监测雨量的时候,可以将每个微弱的雨滴到鼓面的震动转变为电信号,通过仪器内部计算模块进行准确计算得出实时降雨强度。多普勒方式测雨量是根据雷达气象学原理,降水强度与降水粒子的反射因子有关,也与降水粒子的含水量有关,而反射因子与回波强度有关,回波强度与基本反射率和回波厚度有关,因此多普勒方式依据降水粒子的基本反射率、回波厚度和降水含量来定量估算降水强度。

2.11遥感监测

遥感监测技术也是这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是以卫星、飞机、地面基站等方式,将工作平台从地面上升到高空,因此可以得到大面积的动态信息,具有整体性和宏观性的特点,被用来弥补地面环境监测的不足。遥感监测技术主要是通过物体对大气中各种频率电磁波的辐射或反射,不与物体进行直接接触,远距离辨识及测量目标对象的一种监测技术。大气环境遥感主要监测对象是大气中的O3、C02、S02、CH4等与大气环境质量和全球环境变化密切相关的大气可变组分以及气溶胶、有害气体、沙尘暴等大气杂质。在对臭氧遥感监测中,使用较广泛的传感器有TOVS、TOMS等。其中,TOVS探测器选用9.6!m作为探测通道,通过测量地面发射的电磁辐射在臭氧9.6!m吸收带处被大气中臭氧吸收的强度来探测大气中臭氧的含量。TOMS是通过测量后向太阳紫外辐射中的4个光谱通道的辐射值(其波长分别为312、317、331和339nm),其中臭氧的最强吸收(312nm)辐射和最弱吸收(331nm)辐射的比值就可以反演出大气中臭氧的总量。

2.12其它监测

除以上监测项目外,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气溶胶化学组分进行监测,如在线测量可溶性阴阳离子浓度,有助于对细颗粒物的成分进行来源解析。另外还可以对OC/EC(有机碳/元素碳)进行监测(热化学法),其中EC直接来源于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是一次人为大气污染的很好的指标。OC则包括污染源直接排放的一次有机碳POC和碳氢化合物通过光化学反应等途径生成的二次有机碳SOC,常常用OC/EC的值来判断二次污染程度,因此准确测量OC、EC的值,对于追溯大气气溶胶污染来源及气溶胶的形成与变化过程有很重要的意义。

上一篇: 国企党建工作总结 下一篇: 做四有教师心得体会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