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技巧汇总十篇

时间:2023-01-29 19:14:4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主持人技巧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主持人技巧

篇(1)

“即使你不是一位天才的作家,但可作为一个很好的记者;但是如果你不善于采访,就不能成为一名出色的记者。”,①威廉・梅茨的话很精辟地概括了采访的重要地位,没有采访就没有记者工作。作为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采访是所有业务环节中的一项必备的基本功。在节目中对于一些社会问题、现象或事件的讨论,往往需要对普通群众进行采访,以得到普遍性的意见。而由于群众性采访事先缺乏足够的沟通,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和突发性,因而在采访时必须讲究技巧,以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意外和不确定性因素,保证采访的成功。

一、确定采访对象

采访对象是采访活动中的被访问者,通常因节目性质不同,采访对象也各不相同,如新闻节目中被采访者就是新闻人物或新闻事件的当事人以及知情者等等。随机式群众采访的采访对象就是关心该期话题的群众,包括话题中涉及到其利益的群体。因此,随机式群众采访的采访对象只能确定在某个群体范围之内,但却不能确定为哪个个体,这样,搜索、挑选你认为合适的采访对象是很关键的一步。如何才能确定他(她)是你理想的采访对象呢?这其中主要有三个因素:

1、形象具有代表性

采访对象个人的修养、气质、职业不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的心理状态也各不相同。随机式群众采访的“群众性”要很好地表现出来,就需要选择形象有代表性的群众,这样,发言会更全面一些。例如,笔者在一期谈话节目――《公交票卡:月底余额作废制是否合理》的外景群众采访中,刚开始只采访了一些层次较高的公司职员,回来之后,觉得很单薄,说服力不够强,因此在再次出去外采时,就注意了被采访者的职业区别,这样,采集回来的意见就比较全面,有权威性和可信度了。

2、愿意接受你的采访

有的人个性腼腆、不善于言谈、不善于社交活动,或没有接受过采访,容易出现紧张的心理状态;有的人对主持人的采访有一种反感的心理;还有的人因为电视的某些报道有过假报道、浮夸报道而导致对记者的不信任,等等。这些人一见到摄像机,便会表现出某种对抗情绪,如立该将脸背过去,刻意躲闪,有的人则一脸不屑,甚至干脆拒绝。在采访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将他们选做采访对象,以免遭到拒绝,降低记者的威信,影响对周围其他人的采访。同时,也有的人乐意接受记者的采访,因为采访活动符合他们的需要,意识到记者会为他们说话,是支持他们的,或能从记者那里得到信息。这种需要心理会促进他们在采访谈话中以良好的情绪状态积极配合,在见到摄像机时表情愉快,这就是一个很重要的信息,主持人可以对他们进行采访。

笔者就《公交票卡:月底余额作废制是否合理》这一话题对群众进行采访时,在人来人往的公交汽车站,面对很多使用票卡的人,起初不懂先给他们“相相面”,看他们是否属于那种愿意接受采访的人,结果逢人便问,每问必碰到拒绝,屡屡受挫,不仅自信心受到影响,还使记者的威信在群众眼中一降再降,影响我们采访的成功。后来,吸取经验之后,情形就好多了。

3、语言表达能力强

被采访者具备上述两方面的因素之后,仍不能算是很理想的采访对象,因为有些人语言表达能力较差,说话前言不搭后语。这样的话采回去之后恐怕也不能用,如果要用,也是几句话硬接在一起,觉得画面跳跃,在语言上缺乏连贯性。因此,这样的采访对象只能算在你采访的预备单里,不能作为主要采访者使用。

二、采访实施

采访活动是互相反馈的,采访的成败,是对主持人各方面知识和能力的检验。随机式群众采访的采访对象千变万化,主持人应锻炼和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以适应不同采访环境和对象,积极主动把握好采访,作为随机式群众采访的记者型主持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采访技巧:

1、主持人应气质佳,交流感强

作为随机式群众采访的主持人,与被采访者进行的是一次性的交流和接触,因此被采访对象对主持人的第一次印象如何会直接影响到他(她)对主持人、对采访谈话的态度。当他(她)感到主持人是有修养、可以信赖时,他(她)就会乐意谈,主动提供材料,反之,当他(她)看到主持人形象很差、说话没有水平时,便很少有谈话兴趣,并且这样也会使主持人所在的电视台在观众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只有当主持人在仪态上接近采访对象,平易近人,平等待人,不卑不亢,使被采访者与记者在谈话时产生愉悦之感,那么这样的突击式采访才会成功,顺利。我国近代著名记者邵飘萍说过“谦恭不流于谄媚,庄严不流于傲慢”②,这样的主持人形象是所有的群众都乐意接受的。

2、选择合适的环境

常言道:“触景生情”、“情以景起”。环境能影响采访对象的心理,而作为随机式群众采访,到一个合适的环境,相对采访对象更集中一些,更方便采访,同时,现场感更强。比如笔者在一期节目中,话题是走近校园突发事件,在对几名老师进行外景采访时,我们选择了以学生课间活动的操场为背景,因为各个学校背景各不相同,所以在视觉上观众会感觉到在这样朝气蓬勃的校园里,却存在着那么多安全隐患和恶性事件,这样,更易引导观众的深度思考。

三、提问技巧

采访是一场具有既定目标的对话。它的表现形式是主持人提出问题采访对象回答,提问方法和采访目标也要因采访对象不同、采访内容不同而相应变化。随机式群众采访一般要为一个话题服务,所以它的目标更明确,记者在采访时,应讲究以下几点技巧:

1、采访前有充分的准备

应从各方面设计出群众有可能要说的问题,这样主持人在采访时才能把握好主动权,一旦被采访者开始说到你所要的部分时,你就可以对他(她)进行引导,直到被采访者把这个问题说全了为止。倘若主持人事先没有准备,脑中一片空白,采访时也无法判断被采访者所说的话哪句有用、哪句没用,哪句还潜藏着更有价值的下一句,这样,主持人的问话和交流都会很盲目,不能采到理想、有价值的话。

2、多问开放性的问题

采访问题一般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两类。开放性的问题,本身比较抽象,不具体,对方回答时范围较大,可以自由地发挥。闭合性问题则相反,比较具体,要求采访对象限制在一定范围内谈话或要搞清具体的细节。

随机式群众采访的目的就是要群众就某一话题发表意见。因此,画面需要被采访者的回答或见解很完整,这种完整也包括语句的逻辑完整。因此主持人提问时,就不能将问题问得太具体,否则回答被局限了,效果不理想。例如,笔者在《公交票卡:月底余额作废制是否合理》的外景采访中,想要一段群众对公交票卡的月底余额作废制是否侵犯了持卡人的合法权益的群众意见。刚开始,我们就把问题限制得太小了,问:“您认为这种制度侵犯了您的权益了吗?”结果被采访者都回答:“算是吧!”、“可能算侵犯了吧!”等等这些结构不全的句子,由于不完整所以不能用。后来,再出去采访时,笔者注意调整了问题的问法,“您觉得这种制度对您的权益方面有什么影响呢?”乘客回答就完整多了,“我觉得这是一种或大或小的侵犯行为……”结果,我们采访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话,很有说服力、很具体。所以问题要问半封闭半开放的问题,给被采访者充分发挥的空间,有时会收获一份惊喜。

3、不能干涉你的采访对象

外景采访画面的逼真性要求主持人在采访提问时也要真实自然,不要去干涉采访对象,不要去导演摆布,更不能事前组织采访。布雷迪说:“采访与其说靠技术,不如说凭直觉。采访仅仅是生气勃勃富有思想的谈话而已,你的提问越充分,思想越丰富,对方的回答就越详尽。”③任何技巧方法都不是束缚自身的教条。

以上,谈了一些随机式群众采访的技巧和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作为记者型主持人,在遵循一般的采访原理的时候,随机式采访更要随机应变。目标只有一个:创造生动的谈话气氛,收集丰富的群众意见,以求出色地向观众表达话题思想。■

参考文献

①[美]威廉・梅茨:《怎样写新闻:从导语到结尾》,新华出版社,1983年1月第一版

②肖东发、邓绍根 编:《邵飘萍新闻学论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第一版

篇(2)

广播听众听戏曲节目和剧场观众看舞台演出,从审美心理上就有很大区别。广播上播出的戏曲节目是失去了观众和演员直接交流、共同参与、共同体验的现场性,同时,也失去了听众品味唱念做打(舞)这些戏曲程式中的做和舞的品味情趣。而剧场观众就不一样了,舞台上不管有多少人物、有多少道具,他都可以随意选择观看,并从中品唱、品念、品做、品打(舞)、品演员表演和戏剧情趣。由此可见,剧场观众在观看舞台戏曲时有着主观选择的随意性,而广播听众在收听广播戏曲节目时是客观选择的被动性。

那么广播戏曲节目怎样才能和其他的,诸如新闻、专题类节目一样办得有“声”有“色”呢?很重要的一环就是要求主持人在节目中知识结构和主持技能的不断提高和完善。

笔者就广播戏曲节目的编辑和制作过程中对主持人的要求谈谈自己的看法。

知识结构的自我堆积

作为广播电台戏曲节目的主持人,编辑主持戏曲节目需要的东西太多了。因此,这就要求主持人在“听”上做文章,充分运用声音的真实性、多样性、情绪变化来塑造广播文艺形象。与其说是编辑主持节目,倒不如说是在堆积自己,这种堆积有时是情结的,但更多的是知识结构方面的。

知识堆积的五花八门。作为一名戏曲节目主持人,仅仅局限于了解戏曲的起源、发展、程式、门类、代表的人物剧目也是不够的,还要了解历史。因为戏曲讲述的往往是历史上发生过的或者可能发生的事情,俗话说得好:“唐三千,宋八百,唱不完的三列国。”历史的刀光剑影和儿女情长就这样在一方小小的天地里聚合,如果主持人对历史缺乏必要的了解,就会在理解时出观一些障碍,而这些障碍会影响主持人与听众的沟通。

一名戏曲节目主持人,知识储备不仅要专,还要杂。它要求主持人涉猎的知识范围更广、更大,不仅是戏曲,音乐、文学、曲艺应无所不及。

时事时令堆积的应势应时。戏曲直播节目也是伴随新闻宣传的整体脉搏一起跳动的。时事、时令的体现虽然不那么直截了当,但是把它当做线索去组织戏曲节目内容、将其渗透到节目当中也是不能忽视的。堆积时事与配合形式是一致的,之所以称为堆积时事,是因为其存在着时间的长度和空间的高度。堆积起来的时事要素具备了文艺性、可听性,主持人也才显得懂政治,有广播宣传的敏感性。

例如:配合胜利50周年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的宣传,就结合了抗战题材的戏曲选段,如《平原作战》、《沙家浜》、《杨靖宇》、《红灯记》等;每年固定的一些节假日如三八妇女节、端午节等也要安排一些应时应景的内容。

堆积的技巧在于以小见大,以一滴水反映太阳的光辉,主持人在堆积时事的过程中,也潜移默化地培养起来追寻时代规律的自觉性。

主持技能的不断提高

主持人节目指设有专门人员主持的节目。所以主持人便在节目中占有主导地位,节目主持得好与不好直接关系着主持人节目的命运。这样,主持人节目便对节目主持人的主持技能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一名合格的戏曲直播节目主持人不仅要有一定的政策理论水平、广博的知识,在主持节目时还要有平等意识和服务意识,迅捷的反应能力、完美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平等意识和服务意识。所谓平等意识,就是把受众和传播者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受众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与以往相比,他们从未像今天这样追求个人价值的体现和个性的发挥。当前的受众已不是传统意义上完全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大众传播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在广播的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和受众应该是平等的、互为依存的关系。广播失去了听众,就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主持人要十分得体地把握自己在节目中的位置,不以“救世主”自居,不生搬硬套、不夸夸其谈,而是放下“架子”,把自己放在和听众平等的位置上。

迅捷的反应能力。热线互动、嘉宾访谈是最具双向交流特色的广播节目。热线直播,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最具主持人节目传播特色又最考验主持人水平的节目形态。主持人在节目中要发挥主导作用,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迅捷的反应能力尤为重要。

完美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文艺性节目不具备新闻节目的快捷和专题性节目的大众生活化,很难触及到受众的内心深处,再加上广播转瞬即逝的特点,这就对主持人的语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持人语言只有个性鲜明才能牢牢抓住听众,并弥补广播“保留性差”的不足,使文艺直播节目也能变得让人过耳不忘。

在戏曲直播节目中,主持人如能活用个性鲜明的语言,对答如流。并能在幽默的谈吐中揭示一种哲理,驾轻就熟,化险为夷,便能大大提高主持人自身的形象和吸引更多的听众参与到节目中。

篇(3)

近几年来,一些优秀的电视栏目可谓层出不穷,节目主持人作为媒体和受众之间联系的桥梁,无疑受到更多的关注,集采编播多种技能于一体的记者型主持人也就脱颖而出。一名记者型主持人的采访能力如何,是这类主持人能否突出重围,独具特色的关键所在。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来从播音员到主持人、从新闻记者到栏目编辑的实践经验,就记者型主持人的采访技巧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一、采访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采访的成功与否和采访前的案头准备成正比。经验丰富的记者都会有这样共同的感受,每采访一分钟至少要做十分钟的准备。作为一名记者型主持人,兼具了主持人和记者的双重身份,要考虑的因素远比一般的记者要更多更复杂。记者型主持人采访前的案头工作,应在条件可能、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地考虑周全。

1. 研究分析选题,确定采访重点。选题是电视节目创过程中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关键所在。采访前就要对已确定的选题,进入深入的分析,以求挖掘出最精彩的内涵。记者或主持人的提问,实际上代表受众的提问,因此,作为一名采访者时刻要从受众的角度出发,揣测受众最想听到采访对象说什么,最想通过采访者的采访中获取什么样的信息,因此,记者型主持人必须在采访前将选题研究透彻,以确定采访重点是什么,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2. 初拟采访大纲,设计问题。所设计的问题对于采访主题、采访对象来说,应该是全面具体,有针对性的。既能反客观事实,又能获取和主题相关的信息,并且对受众有吸引力,这就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要求设计问题简单明了,准确传达给受访者,切记含糊不清、抽象宽泛。另外设计的问题应该是受众所关心的和想要知道的问题,了解受众心理,站在手中立场上,有针对性的设计问题。

总之,采访前的准备对于采访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对一次采访是否可以取得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这样才可以在采访中做到有的放矢,游刃有余。

二、采访中要抓住记者型主持人采访的特点

记者型主持人的采访不同于一般记者的采访,他兼具了主持人和记者的双重身份,除了演播室外记者式的现场采访,还包含有演播室内主持人的访谈类采访,既要达到记者式采访的目的,又要在整个采访过程中把控好作为主持人的声音、语言、形体等方面的,良好的主持状态和得体的语言运用是迅速打开局面,并使采访顺利进行的保证。

1. 采访要以平等的方式进行。记者型主持人虽然和记者一样,采访的对象无所不及,上至政界官员,下至平民百姓,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形形的人都有可能成为采访对象,但与记者又有所不同,主持人是媒介与受众的直接联系者、代言人。所以在采访过程中,要注意把握采访时的神态、语调、形体、服饰等等。面对不同的采访对象,所使用的语气腔调都要有所不同,在称呼上也要注意,既要准确,还要得体,要与被采访者的身份,以及采访的环境相吻合。但是有所区别绝不等同于把被采访者分成三六九等,不管面对什么样的采访对象都要一视同仁,不能对任何采访对象带有个人感彩,面对政府官员不能仰而望之,面对平民百姓更不能俯而视之,对于一些特殊群体,比如残疾人、监狱服刑人员等等,更要注意语言、语气、神态的把控。笔者在法制类栏目工作多年,采访的对象经常会是一些在押服刑人员,甚至一些死刑犯,面对这样的采访对象,更加不能掺杂个人感情,不能因为他们的特殊身份就对他们产生恐惧或者厌恶的情绪,这些都是采访别需要注意的地方。这些特殊群体比一般人更加的敏感,抵触媒体。所以采访时一定要和他们保持平等的交流状态,要暂时抛开他们的身份,尊重他们的人格,这样他们对采访者才会没有戒心和抵触,才可以顺利的进行采访。

2. 采访提问方式要因人而异。一些采访对象面对主持人的话筒不免有些紧张,有时对主持人的提问表现得茫然,不知所措。这个时候,主持人千万不能着急,而应该力争做到:他紧张你放松、他冷淡你热情,他言者无意你听者有心,抓住机会,一举突破。营造良好轻松的氛围,采访才会顺利进行,甚至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采访时提问的方式应因人而异,比如,对一时还不能集中注意力的采访对象,主持人可以用笼统的提问开头,让采访对象在不经意的回答中慢慢进入状态。还有就是在一些比较激烈话题的采访中,也可以用一个含义广泛的问题开头,然后缩小话题,最后进入正题。在做一些曝光类节目的采访时,一些被采访者可能并不愿意接受和配合采访,不愿回答记者提问,这种情况下,采访者就要抓住问题要害适时追问,根据所掌握和了解的情况,引导被采访者回答出受众或节目主题所需要了解到的信息,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引导绝不等同于诱导,决不能一味追求采访效果,而诱导被采访者说出与事实向悖的东西,另外追问也并不是咄咄逼人,不依不饶,即便是被曝光者(被采访者)做了有悖常理甚至违规违纪违法的事情,我们也要尊重其人格,尊重其话语权、隐私权。仍然以笔者的实际采访为例,笔者曾经采访过一名杀害其舅母的死刑犯,虽然在采访前监狱工作人员也对其做了大量工作,希望其配合媒体采访,但这名死刑犯仍在采访时三缄其口,拒不回答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笔者改变采访思路,不再直接提问所需要获知的信息,而是根据采访前所做的一些工作,了解到这名犯人之前最为亲近的人是自己的祖母,便以其祖母为话题,慢慢打开他的心里防线,再逐步引导,不漏痕迹的转入需要了解的问题。用这样迂回引导慢慢渗透的的方式进行采访提问,使这次采访最终按照预期的设想完成。

3. 采访时给被访者回答的空间。第一,提问时的问题不要让被采访者用简单的“是”与“不是”就可以回答,应该给被采访者以回答的空间,尽可能表达出更多的内容,但同时问题也不能过于空洞宽泛。第二,善于提一些“难题”,难并不是刁难、为难,而是问题可以使被访者处于一种积极思考的状态,而不是被动应付回答,觉得索然无味。

三、记者型主持人采访时服装服饰要得体

服装作为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无声语言,与有声语言共同构成了主持人进行大众传播的基本载体,直接传达着主持人的思想、文化修养、个性艺术品位,与受众直接无声的交流。记者型主持人的双重身份,对于服装的要求更高一层,记者型主持人选择穿什么样的服装,取决于采访的地点、环境以及被采访者的身份和节目所要反映的主题思想。央视记者型主持人董倩、柴静等服装造型简约柔和、朴实自然,现场采访态度亲和,却环环相扣、思维清晰,思想锋芒藏于言语之间,服装和语言的相互呼应,相得益彰使得采访充满了内涵和思想。笔者曾在农村类栏目工作多年,采访时大多在农村的田间地头,被采访者也常常是普通农民,这个时候服装就应朴实自然,接地气,这样才能拉近与被访者的距离,消除他们的局促感和紧张感,更自然的进行交流,达到预期效果。

篇(4)

一、引言

广播电视是现代人们了解社会发展动态的主要途径之一。[1]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一个广播电视台不能只播电视剧,需要拥有自己的特色节目。而一个节目的核心在于主持人,一个优秀的主持人可以有效驾驭整个节目,使嘉宾、现场观众、演员等跟随他的节奏推进节目。一个优秀的主持人需要对自己节目中的情感控制得当,并提升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笔者对主持人在节目中的情感控制有几点认识。

二、主持人整体把控节目

主持人是一个节目的灵魂,需要对整台节目的流程、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推演,不断发现需要调节的关键时间点和问题。在访谈类的节目中,有效编排需要访谈的问题,什么时候问什么问题,都是需要把握火候的,当访谈嘉宾的情绪达到某一程度之后,一些问题才可能问出。同时,一些草根嘉宾在讲述自己故事的时候,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对主持人的情感控制有很大的影响。主持人与嘉宾进行交流,就需要注意这一方面的问题,不断拓展自我对于一些问题的情感控制。因为一旦出现情感失控,节目没有主持人的主持,将停顿下来,整个节目的效果将出现断头等情况。在控制情绪方面,主持人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将整体节目推演一遍,把握相关的节目特征,准确定位整个节目的情感基调,是喜还是低落等,都是需要定位清楚的。然后,主持人要对相关节目进行有效的把控,有些嘉宾面对电视镜头或者广播话筒可能有一定的紧张情绪,需要主持人不断疏解他们的心情,使其精神放松,这样主持人与嘉宾的交流才能顺畅进行。

三、提升情感控制的素养

主持人是一个特殊的行业,需要对自己在节目中的情绪收放自如。这种能力,有的人是天生的,但也需要在平时生活中加强训练,因为后天的训练是十分必要和有意义的,可以进一步强化对整体节目的控制。笔者认为,主持人需要多听、多看一些情感故事,使得自己在这一方面有更为广泛的认识和理解,这样在节目中遇到类似故事时,就可以对相关的情境有自己的预判,实现良好的情绪控制。在平时的训练中,可以选择一些社会上的热点问题,查找网上一些人的观点,多角度思考这些社会热点问题,得出自己的思考和分析。这样可以为自己情绪的控制提供更重要的支撑,同时在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也可以实现对自我分析能力、逻辑、创新等精神的提升。这些都可以帮助主持人更好地明辨是非,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将一个正面、积极的主持人形象展现在观众面前。[2]

四、充分掌握听众、观众的心理

在收听和观看节目的过程中,受众的心理存在不同的变化,这些变化都是需要主持人充分掌握的。让受众满意是我们办节目的宗旨,主持人作为驾驭节目的主要人物,需要进一步掌握受众的心理。不同人群对同一节目有着不同的认识,这些都是需要进一步分析的。例如,一些大学生对于社会热点话题的讨论十分感兴趣,但他们对一些问题的观点可能更加突兀,针对大学生的这些特征,主持人需要进一步引出一些具有说服力的、与实际结合较为紧密的案例进行分析。大学生没有完全建立人生价值理念,社会上很多不良思想使得他们对问题的看法出现了偏差,节目主持人需要具备社会性质,通过一些正面的案例将大学生从不良的认知中拉回来。这就需要主持人掌握大学生受众的心理。

五、情感应变能力

有时,一个主持人需要主持的节目可能不止一个,不同的节目定下的情感基调可能是不同的。这些就需要主持人在主持不同节目的过程中,能够良好地切换情感,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不同情感基调节目的需要。主持人在情感转变的过程中,要不断体现出自己的应变能力,一些肢体、语言等方面的细节都可以进一步增强实现情感转化的能力。有时在一个节目的现场,主持人就需要有不同的情绪变化,这更需要主持人具备突出的情感应急反应。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环境背景都需要具体的情感表达,一个可以驾驭节目的主持人不能为了控制情感,成为一个没有情感的人,而应是一个情感丰富的,针对不同的环境及时切换情感的人,这样他才能更好地掌控节目的节奏。最后,主持人还要提高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主持人要在节目播出的过程中,清晰地陈述节目所要表达的观点,将节目内容中的背景和时代融入播出现场中。不同背景和不同时代的故事,都需要采用不同的表述方式,所以,主持人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要利用自身的情感和表达能力去感染观众,用符合故事情景的语言将其蕴含的感情传递给观众。将观众引领到情节之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3]

六、结语

一个情绪不稳定的人难以驾驭节目现场复杂多变的情况,节目主持人需要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来控制整个节目现场。要是情绪失控,他们将难以表达出应该达到的节目效果。主持人情感控制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节目推进的顺畅程度,对于节目来说有直接的意义。[4]

作者:郭瑶 单位:西北大学

参考文献:

[1]史丁文.新形势下电视节目的娱乐之道[A].2012

篇(5)

中图分类号G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1-0031-02

舆论监督类节目不同于娱乐类、教育类、服务类的节目,是新闻媒体的功能性的体现,也是反映百姓诉求、维护百姓权益的重要渠道。如何确保民众更好的从节目中获益,了解政府动向,提升舆论监督能力,这就需要舆论监督节目主持人掌握必备的主持技巧。

1 丰富的语言表现力

主持人对大众进行传播活动首先是通过自我语言表现力实现的,在这个过程中也更容易给大众留下深刻的个人印象。主持人不断提高自身语言功力,增强个人语言魅力也就成为经久不衰的话题。通过舆论监督节目的观察分析,舆论监督节目主持人在语言表现上更多的还是侧重于思想性的引导,具体又展现在播报方式和语言特色上,同时达到展示主持人公信力的目的。

1.1独特的播报方式

之所以说舆论监督节目不同于其他普通节目,是因为在整个节目播报过程中,主持人都是在分享自己对现象、事实的看法,形成一些结论,通过这种节目形式,和观众拉近距离。舆论监督节目大致分为对多个社会现象的播报和对某一特定专题社会现象的播报。掌握巧妙的工作技巧是舆论监督节目主持人的“大招”,因此要学会在拿到稿件的同时,充分准备做好主持词的串联工作,就本期所报道的社会现象或事实进行精干的简评。简单的评价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所以既不能随性,也不能枯燥木讷,恰如其分是最好。在播报舆论监督节目的特定专题现象时,主持人针对对象进行短评,这个短评也是我们所说的“主持人小言论”,它在节目中占有独立的时段。因为这个短评所占据的位置很重要,所以也要求主持人仔细把握与受众的关系,注意语言表达的个性化。从自己的身份出发,成为百姓和政府的桥梁,用贴近百姓的语言,贴近百姓的内心想法。

1.2个性的语言特色

个性的语言,既是自我的语言习惯,又是从观众角度出发,满足观众对舆论的解读,形成公信力的塑造。

1.2.1主持语言的个性化。

在2011年第9期的舆论监督节目《企业导报》中,主持人采用了“唠家常”似的播报方式,主持人与观众像朋友、家人一样进行互动。这种贴近社会化的口语和沟通方式自然也就使得节目更加气氛活跃、贴近生活。运用这类口语,主持人还要有对稿件信息加工能力的掌握,才能在主持中言简意赅,得体而不失礼。“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言的个性化就要求我们主持人拥有自己独立的思维和看法,要形成自己的风格。《“细”看朝阳》的主持人刘薇,京味儿化的口语是她的最大特点,在观众看来直击要害、自在胆大最能评价她。说观众想说的话,不仅是语言上,更是从心声上,这样很快就引起了观众的共鸣。作为央视著名舆论节目主持人,阿丘习惯性地操着一口不是很标准的普通话,但是听他“说”的人却从不吃力,反而感到的是明朗、简捷,自然语言生活化也就成了他的最大特色。在诙谐与调侃中,让观众感受到亲切。阿丘每一期《社会记录》节目都会讲述一个关于舆论监督的故事或现象,他不囿于稿件的要求,谈心交朋友似的和观众谈自己的看法与态度。注重自己的理解,述说着故事中所暗含的观点,引领观众更深层次的思考。舆论监督主持人要主持好节目,就要掌握特定技巧,培养形成自己的个性,这些就可以从增强基础,提高素质,增加生活阅历和文化内涵开始,以最自然、最真实的状态呈现在观众面前。

1.2.2注重公信力的塑造

舆论监督类节目主持人恰当的语言表达是塑造公信力的关键。舆论监督类节目主持人直接服务观众,聆听观众诉求。所以要学会倾听和引导,不能语言生硬,心高气傲,把自己摆在高高在上的位置。在节目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问题。观众在进行交流时,会一时控制不住情感,可能会使节目无法进行,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打断观众的讲话或者行为反倒会起反作用,我们的主持人就要用站在观众立场上,引导观众进入节目主题。观众之所以情绪失控,多数是在某段感情经历上的挫败,因此主持人要学会从观众角度上出发,贴近他们的内心声音,切记对观众的厌恶只会使其再次受伤 ,让观众和主持人产生了距离,让节目和观众脱离。

2注重舆论节目平衡艺术

我们努力把握着每一种平衡,也在把握着舆论监督节目的平衡,因为这类节目的内容更容易产生矛盾。节目主持人如果只反映社会现象活新闻时间的某一个方面,体现某一种观点,就失去了舆论监督节目的平衡,从而导致矛盾双方和观众对主持人产生不信任,舆论监督节目也就失去了民众可信性。节目的失衡,也就难以正确消除矛盾,达不到以理服人的目的,那么通过舆论监督节目引导正确舆论导向又谈何说起呢?因此,我们在主持舆论监督节目时,要把握平衡性,在平衡中说理,在平衡中服人。

2.1恰当掌握节目中的各种矛盾分歧。

舆论监督节目最大的事实就是它存在着各种交织的矛盾,这也是节目能够引起广泛社会效应的重点。舆论监督节目主持人就要在矛盾中找到切入点,把握切断观众话语,转移话题方向的技巧。近两年公路货运中“大吨小标”的问题日益突出,个别车辆生产厂家为了迎合消费需求在标注车辆吨位过程中要比实际吨位要低,给交通稽查征费工作带来了困难。虽然国家发改委、交通部等职能部门先后针对这一问题采取诸如对车辆吨位重新进行核对、计重收费等措施加以整治。但也导致车辆的行驶证必须作出相应更改,交警部门在核发行驶证上就必须要很好的配合这项工作。这就出现了听众在《百姓热线》节目中反映自己在交养路费时不是按行驶证上的标准收费,而是补交?这就是职能部门和百姓之间的一种平衡,这种平衡需要主持人来维系。主持人只有对之前的政策有深入的了解,才能及时告知解答听众疑问:得出发改委出台文件与交警核发行驶证工作衔接的时间问题这样一个结果。

2.2掌握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平衡。

舆论监督节目不仅是政治气息浓厚的节目,它还是一档关于说话艺术的节目,通过主持人强有力的语言表现力,艺术性的让观众感受到节目所要传递的正确信息。一名优秀的舆论监督节目主持人,要学会合理合时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导向性的表现方式让观众领会你的观点和看法,思想上和观众保持一致。在节目中做好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结合,既能引导观众,又能使节目主题突出。在嘉宾与观众形成对峙、矛盾时,先把握好火候,再用平衡的方法达到化解矛盾、发人深省、吸引观众的目的。

篇(6)

[中图分类号]G2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0)20-0036-02

谈话类节目是以主持人为基础、主持人与嘉宾的谈话为核心、受众参与的一种节目形式,它广泛关注社会热点,因其灵活的形式、独特的视角及对社会问题的深刻剖析而成为受众最喜爱的节目形式之一。由于谈话节目中主持人的引导、控制作用,确定了主持人在谈话节目中的核心作用及地位。谈话类节目是由互动交谈构成的,主持人只有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才能更好地和嘉宾、受众交流,使节目更生动、丰满,达到节目的既定目标。由此,谈话类节目主持人应掌握以下沟通技巧。

一、营造一个轻松、充满亲近感和人情味的谈话氛围

第一,要想节目气氛轻松、自然,就要充分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准备工作做得越充分,做节目时就越主动,成功的把握性就越大。准备工作主要有三个方面:了解节目的相关情况,如节目的主题、与节目有关的政策法规等;了解嘉宾的相关情况,如嘉宾的个性、经历、成就等;确立清晰的谈话思路,列出谈话提纲。

第二,平等对话。节目所邀请的嘉宾对象无所不及,上至政界要员,下至平民百姓,都有可能成为节目嘉宾。无论面对什么样的节目嘉宾,主持人都要不卑不亢、一视同仁,用平和的心态进行交流。当然因对象的不同,表现方式可以有所不同,如对长者的尊敬、对小孩的爱护、对强者的敬重、对弱者的同情等,但基本点是不变的,那就是心态的平等。

第三,人们在面对话筒或摄像机时往往不能像通常情况下放松自然地进行沟通或交流,有的人也许还要刻意地维护自身的形象,这些都会使他们在表述观点时词不达意或避重就轻。因此,谈话类节目主持人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也要善于引导节目嘉宾,共同营造轻松的氛围。

二、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

主持人不是主讲人,谈话类节目中只有谈话双方均有诉听的机会,节目才能生动活泼。真诚的心态是主持人工作的前提。对于现场嘉宾、参与受众,真诚地倾听是对人的尊重,嘉宾只有感觉到主持人在用心倾听,才会敞开心扉讲出自己要说的话。其实这和日常生活中的谈话有相似之处,每个人都希望有一个以诚相待的朋友,才会对他说出心里话。

倾听是交流的基础,长期以来,主持人大多以滔滔不绝的形象出现,受众似乎也习惯了这种被动的传播方式。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接受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思考型取代了接受型,更多的人愿意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思想和观点,形成双向及多向交流,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互动。这就要求主持人必须具备更多的人文关怀精神,不仅会说,更要会听。受众的参与,让主持人的倾听意识得以体现,主持人更多的是引导、调动、调整谈话的进展,让嘉宾与受众真正感受到话语权被尊重。原《实话实说》主持人崔永元就是一个善于倾听的主持人,我们在电视屏幕上经常看到他侧首倾听的场景,这种倾听是一种思想上的倾听,是在不动声色中捕捉要点,引导谈话的发展。崔永元说:“现场的嘉宾和观众通常是一对矛盾,任何一方对另一方不感兴趣就会让气氛变换,这就要求主持人有所放任,有所控制,注意节奏和场上态势变化。我习惯于竖立起耳朵听嘉宾说,同时也在听受众反应。”正是由于崔永元是一个善于倾听的主持人,他才会抓住一个个兴奋点并把它放大,制造出谈话类节目中的一个个。崔永元这种充分尊重嘉宾观众话语权的倾听意识,也赢得了观众对他的赞许和尊重。

三、学会记忆、思考

主持人要头脑冷静、精神集中,把对方的话全部都听进去,而且要对一些谈话内容进行强行记忆。比如在节目现场,主持人应该学会在听完听(观)众的自我介绍后,记住他们的姓名、工作单位或一些简单情况。在倾听的过程中,主持人还要进行思考,比如在一个话题应该结束时,自然地承上启下,开始下一个阶段的谈话;在嘉宾一时语塞之时给予提示、铺垫,避免冷场的出现;当嘉宾滔滔不绝,甚至出现了不适于出现的语言,或已经偏离了主题时,及时地予以制止、引导等。

四、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谈话类节目主持人在主持节目的过程中,不要只是一味地一副和事佬的姿态,只报喜不报忧,只说些无关痛痒的话,要在恰当的时候明确地阐述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只有这样才会有一批喜欢其风格的听(观)众听(看)其主持的节目,才能保证节目的收听(视)率。不会用心倾听,主持人就不可能对现场的情况加以判断,做出相应的反应。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在谈话过程中,主持人集中精力,积极认真地倾听,同时,努力克服各种分散注意力的消极因素。这些消极因素从客观上讲,有环境噪音等的干扰;从主观上讲,有紧张等造成的影响。主持人摆脱这些消极因素,头脑冷静,精神集中,态度认真,专心倾听来自嘉宾及现场观众的声音,把对方的话全部都听进去,等于为谈话类节目的成功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主持人对倾听到的内容要充分理解,并进行强行记忆。只是专心地听对方的话是不够的,主持人应该让这些话成为头脑中的记忆,否则很难与别人对话。但是这种强行记忆是有选择的记忆,是主持人在嘉宾说话时一边倾听一边理解、分析,去粗取精,留下有价值的信息。主持人需要经过不断地锻炼,增强理解能力,在理解的基础上,抓住要点、重点,掌握这种快速记忆能力。有目标地倾听只是认真的倾听,主持人的谈话终究会成为嘉宾的“俘虏”。主持人必须把握自己的目的。“目的”的一层含义是把握谈话的主题,主题鲜明。谈话总是围绕一个主题展开的。因此,主持人应当在与对方对话的同时,考虑谈话的主题、达到这种目的的手段以及如何通过自己的话语使主题清晰。

五、以平常心做平常人

主持人切忌以名人自居、以教育者身份出现,而应作为普通人与参与者平等交谈,成为参与者的朋友,热情地和他们一起讨论问题。谈话类节目主持人要善于为参与者营造一个适合谈话的现场氛围并且贯穿节目始终。如节目刚开始时要设法消除参与者胆怯紧张的心态,双方都以平常心进行谈话,说真话、实话,使参与者感到主持人是他们的朋友,不是老师更不是名人。另外,由于嘉宾的地位、身份、职业、年龄、性别、学识的不同,存在着各自行为规范的差异,这就要求主持人以不同的方式、手段来营造一个嘉宾最容易接受的环境氛围。这个氛围必须以一个“点”为契机,这个“点”的选择,可以与谈话主题直接关联,也可以与谈话主题间接呼应,有时一个很严肃的谈话主题,往往可以从最轻松的话题入手。

营造谈话氛围的手段多种多样。不同的营造手段是主持人不同心理活动和思维的结果,它需要随着环境、人物的变化不断地调整主持人的语言行为、把握心理对应的营造。这是一种放弃自我的营造,也是一种没有痕迹的表演。它要求主持人把自己放到任何一个位置,强迫自己首先进入谈话主题的“规定情景”并全身心地投入。只有对生活的了解和大量的知识积累,才有可能把握这种自觉和不自觉的营造技巧。亲切、幽默是谈话类节目主持人营造良好谈话氛围的必备条件,亲切感是主持人被受众接受的前提,可以消除嘉宾和现场观众的紧张情绪,排除交流上的阻碍因素。心理上的亲切来自诚挚、平等,所以,作为谈话类节目主持人在现场最大可能保持亲切、平和的心态并付诸行动,是建立形象并与之沟通的必要条件。

篇(7)

1、电视新闻播音技巧把握的意义

在信息时代,先进的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及互联网技术等促进了新闻业的发展,使新闻传播的速度不断加快,新闻信息的数量与日俱增。面对海量的新闻信息及迅猛的传播速度,社会公众对电视新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情况下,各类电视新闻节目为了保证收视率、提高电视新闻质量,要求播音员主持人应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电视新闻播出的质量直接受播音员、主持人的影响,其专业能力、工作技巧等均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播音员主持人应高度重视电视新闻播音技巧的重要意义,并采取有效的方法以便于把握相关的技巧[1]。

2、播音员主持人把握电视新闻播音技巧的方法

电视新闻播报时,播音主持人的重要性十分显著,为了保证播报的效果与质量,要求其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如:语言组织能力、心理素质及身体素质等,为了满足电视新闻的播报需求,播音主持人应全面把握电视新闻播音的技巧,具体内容如下:

2.1口语的合理运用

对于社会公众来说,电视新闻是其接收新闻信息的主要途径,它作为大众化的媒介,其面对的受众特点表现为较广的年龄范围,各异的受教育程度,为了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播音主持人应合理组织语言,尽量使用平实、通俗与规范的语言,在此基础上,不仅能够保证传播信息目标的达成,还能够提高电视新闻节目的收视率。在实际播报过程中,播音主持人应保证语言的规范性、清晰性与准确性,尽量减少语病、发音不准、复句、歧义等问题的出现,力求自然、简洁、易懂地播报新闻。电视新闻作为信息传递方式的一种,其载体、形式与内容等均具有丰富性,观众通过听觉与视觉等方式获取信息,在听觉方面,播音主持人应利用自己的声音,为观众营造新闻氛围,进而感染、影响观众;在视觉方面,播音主持人应借助音频、视频等画面,为观众提供准确的信息,使其对新闻信息产生深刻的印象[2]。

2.2状态的自我调整

电视新闻播报过程中,播音主持人应保持最佳的状态,其精神面貌、工作状态均直接影响着节目的质量。当主持人保持良好的状态时,其播报的效果将更加显著,在提高信息传播任务的同时,还能够保证节目的收视率。播音主持人在工作中应积极备稿,通过全面的、完善的备稿,其播音失误的发生几率将得到有效的控制。通常情况下,要求播音主持人对稿件完全熟悉与全面理解,在充足自信心的情况下,其播报问题将有所减少,如:断句不当、语意不清、语速失衡等;并且要明确稿件内容的主次、轻重,把握新闻播音的主旨,突出新闻的目标性;同时,要求新闻内容、质量均要有所保障,为了提高播音质量,提升节目效果,新闻内容应具有新鲜性、真实性与实效性等特点[3]。例如:中央一套的《焦点访谈》,此节目的质量较高,最为关键的影响因素便是新闻内容真实、新鲜,并且其播音主持人十分优秀,不仅具备良好的播音状态,还掌握了电视新闻播音的技巧,从而吸引了广大观众的注意力。新闻内容与播音主持人对于电视新闻而言均是重要的,二者直接关系着节目的质量,因此,在工作中应积极发挥二者的作用。在节目播音过程中,播音主持人应保持自然的仪态、清新的风格,在妆容、服饰等方面均要保持自然与稳重,通过工作实践,探索属于自己的播报特色,进而吸引观众获得其认可。在播音时,应注意与观众的互动,让其融入到电视新闻节目之中,以此保证稳定的收视率。

2.3节奏的有效控制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积极追求个性化、特色化的事物,在此背景下,不仅要求电视新闻节目应保持较高的质量,还要拥有独特性,为了适应公众的需求,要求播音主持人应具备独特的、个性化的风格。在播音过程中,涉及诸多的因素,其中影响播音主持风格的因素有音节、语速与播报节奏等,根据相关资料可知,电视新闻播报节奏应控制在280字/分钟,音节、语速等均要由播音主持人自行调节。当前,电视新闻节目日渐丰富,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各异的播音主持人风格,而不同的风格直接影响着节目质量、关系着受众的认可度。电视新闻节目为了获得可持续发展,在新闻内容、受众群体等方面均积极探索,播音主持人面对新的情况与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自我调整,保证语速、节奏的一致性,以此保证新闻播报的质量[4]。例如:《新闻联播》的播音员,其播报就具有鲜明的特色与风格,每个播音员均根据新闻内容、长短等内容对播报节奏进行了合理的控制,在此基础上,把握新闻要点,通过长短句的合理运用,使简讯的播报更加简洁、清晰;通过缓慢的节奏与情感的流露,使专题新闻、新闻评论等具有了较强的感染力,并明确了新闻立场,凸显了其客观性。

篇(8)

电视访谈节目主要是指节目主持人以新闻人物为主要对象进行对话,节目形态相对轻松,区别于严肃类与娱乐类的综艺节目。凭借低成本、易操作、高收益的优势,电视访谈一直以来深得电视制片人的青睐,另一方面,大量涌现的访谈节目中也不乏滥竽充数者,各节目间难免重复、抄袭。如何在受众自主化的年代,在众多的电视访谈类节目中独树一帜,主持人的谈话技巧尤为重要。

在这方面做得较成功的当属由著名媒体人杨澜女士主持的高端访谈节目——《杨澜访谈录》。该节目由主持人杨澜亲自创办,近几年来在社会中高阶层的精英人群中有着相当的美誉度和影响力。杨澜的独到之处就在于同嘉宾之间的知性沟通与交流,深入挖掘嘉宾的精神层面,带领观众近距离感受传奇人物的传奇人生和丰富的内心世界。杨澜在自己的书中说道:“做访谈节目的人是以提问为生的。我们这辈子做的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不断地提问。”通过回顾《杨澜访谈录》近两年的视频,并大量搜集相关研究,本文以杨澜的谈话艺术为研究对象对电视访谈节目中的关键谈话技巧做了以下三点总结。

一、访谈节目中礼貌原则的使用

20世纪80年代,英国语言学家Geoffrey Leech(1983年)在合作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礼貌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准则:1.策略准则:使他人受损最小,使他人受惠最大;2.宽宏准则:使自身受惠最小,使自身受损最大;3.赞扬准则:尽力缩小对他人的贬损,尽力夸大对他人的赞扬;4.谦虚准则:尽力缩小对自身的赞扬,尽力夸大对自身的贬损;5.赞同准则:尽力缩小自身和他人之间的分歧,尽力夸大自身和他人之间的一致;6.同情准则:尽力缩小自身对他人的厌恶,尽力夸大自身对他人的同情。1

杨澜在节目中展现出优雅知性的形象,而她的谈吐也一如她得外表一样,让人感到舒适自然。成就她这种气质的众多因素中,节目中的礼貌原则是十分重要的一点。本文认为语言学家Leech的理论,对于电视访谈这一媒体形式的发展有直接的借鉴价值。

下文将结合《杨澜访谈录》中的具体案例,解析“礼貌原则”在其访问中的具体体现与其应用效果:

例1、杨澜:在您的武侠小说中有很多让人神往的爱情;您觉得哪一对人物之间的爱情是代表了您对爱情的一种理想的想法?金庸:我对爱情理想的想法,不能说那一段,总之对人很忠心的,没有三心二意的,一直从一而终的这种感情我是很钦佩的,自己也做不到的。杨澜:自己做不到,所以很愿意去把它描绘出来。

金庸先生在小说中为人们描绘了众多传奇的爱情故事,但作为这些故事的原创者,他的婚姻却倍受外界争议。然而,对于一个已经年迈的沧桑老人来说,以犀利的言语去刺激责备显然不妥。因此,杨澜没有正面发问,而是从金庸自己的作品为切入点,表面上谈论武侠小说、爱情理想,实则给金庸心里暗示,避免唐突。而金庸也由小说自然地谈及自身,这样杨澜便可顺理成章地引入到核心的问题,这是策略原则的体现。通过合理的策略减少节目访谈对象的利益损害,是保证节目能够顺畅进行下去的有效手段。

例2、杨澜:但是为什么在得了金牌以后你的表情依然是那么恬淡,带着迷人的微笑,也没有觉得特别激动,不能自已。刘子歌:可能我就是性格就是这样……(省略)

本例中杨澜用的“表情恬淡”、“迷人的微笑”这类褒义的词语来描述被采访者,就是赞扬准则典型应用。对采访对象的适时的赞扬不仅可以表达主持人的友好,更可以是采访对象身心愉悦,从而达到使采访活动更加顺畅的进行下去的效果。

例3、杨澜:我每次(做采访)都很紧张,你呢?卡尔拉格菲:每做一次时装,我都当它是第一次,下一次我就能把它做得更好。

事实上对于杨澜这样一个采访过超过500个社会名流的资深媒体人来说,杨澜必定会有胸有成竹、轻松应对的时候,但是这里杨澜却说“每次都很紧张”,显然是谦虚的表现。适时的谦虚有时也是一种方法——将自身的“感受”作为出发点从而引导采访对象描述对同一处境的感受,既可以看作是提问也可以看作是谦虚的讨教,其效果就是采访者更乐于与主持人分享。

例4、黄秋生:对,特别典型,女人其实讲这些话,她不是要真的做出来。杨澜:对,对,对……(省略)我很能够理解这一层意思,就是当时觉得是没有任何选择了,但实际上回头看并不见得是一件坏事。

该例中杨澜用“对,对,对”、“我很能够理解这一层的意思”,从语言上拉近了主持人与嘉宾的距离,扩大了一致性,有利于创造融洽的谈话氛围,正是赞同原则的体现。

例5:席琳.迪翁:……后来我就在他面前开始清唱,没有音乐……听了他便开始流泪,便开始哭泣。真的。杨澜:哦,真是太感人了。

例6:金庸:对他的去世,大概我没有责任,但是可能有间接影响,至少他不喜欢我跟他妈妈离婚,但是他自杀不是因为我的关系。杨澜:所以这个痛苦,我想对一个父亲是很难承受的。

在以上两个例子中,席琳和金庸都是成功人士,却有着不同程度上的坎坷人生——席琳深爱的丈夫身患癌症,以至席琳只能通过人工受精怀孕;金庸婚姻失败,受尽世人猜疑,儿子自杀更是他心中沉重的伤害。在触及伤痛时人们难免悲伤,此时主持人的言语上的肯定,对他们不幸遭遇的同情,会让被采访人感到安慰,缓和其痛苦心情,这就是同情准则在谈话中的应用及功能。

二、访谈节目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

1965年,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L.A.Zadeh在论文《模糊限制语的模糊集论解释》中首次提出“模糊集”这一概念,标志着模糊理论的诞生2。模糊限制语作为模糊语言的一部分,是实现语言模糊的重要手段之一。美国语言学家G.Lakoff(1972)最早提出模糊限制语这一概念并且定义为“使事物变得模模糊糊的词语” 3。更通俗易懂的说那些表达不确定的、非量化的、难以确定外延的词就叫模糊语言,而模糊限制语指的是一种用来修饰一个术语或名词短语的形容词或者副词等,而这些词的应用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被修饰词的模糊程度。

模糊性语言是语言交际中的普遍现象。使用模糊性语言通过使用简洁的语言,增强访谈节目的真实性、保护谈话双方,并避免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由于模糊语言具有模糊中心词的作用,因此访谈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可以减少某些尖锐敏感话题对采访对象造成的刺激与伤害,起到缓和语气,缓解气氛的作用。本段将结合《杨澜访谈录》中的具体案例来分析这些模糊限制语的巧妙之处:

例7杨澜:除了给自己穿小鞋之外,别人也有可能给你穿小鞋,你遇到过这样的竞争吧?栾菊杰:像我现在代表加拿大参加比赛,又是接近50岁……(省略)

例8:杨澜:那个时候,好像很多人都觉得,就因为王楠输掉了这场比赛,我们把女团的这枚金牌丢掉了。王楠:对,确实。杨澜:那时候甚至有媒体已经说,你可以退役了。

例9:杨澜:我觉得你的成熟度,远远大于你的年龄,大概跟看《道德经》是有一定的关系。你会不会觉得你的世界有点儿单调? 刘子歌:不会啊,我偶尔也会看电视啊,有什么新出的电影也会去看。

例10:杨澜:在双杠的比赛中,我看到你最后落地的时候,一开始稍微有一点点摇晃。李小鹏:对。杨澜:然后终于站住了,那一瞬间有没有一点害怕?李小鹏:哎呦,天哪,有有有……(省略)

例11:张艺谋:我回应就是没法儿干也得干,你还必须干,包括我们的修改,也是必须改好。杨澜:好像武术指导程小东也跟你急过几次。

在以上几个案例虽然没有覆盖模糊限制语的所有类型,但是已足以说明杨澜在访谈中通过巧妙的运用模糊词语,成功的达到了降低尖锐性,缓和气氛的效果。

例7中杨澜采访已经50多岁却还活跃在奥运会上的栾菊杰,或许有人对她有些不理解,认为她应该把机会让给那么年轻人。对于一个多次强调“做足事先功课”的主持人来说,显然杨澜早有耳闻,所以杨澜用了“可能”这样一个不确定的词语给被采访者留下余地。

例8中杨澜和王楠的讨论话题亦是如此,主持人用“好像很多人都觉得”、“甚至有媒体已经”这样的语言,一来表明立场,避免主观倾向以保持节目的中立客观性,二来有意模糊了具体的舆论来源,起到缓和舆论双方矛盾的作用。例9中的“我觉得”、“大概”是主持人为了表达一种推测或者估计的时候使用的词。这里,杨澜并不能肯定刘子歌之所以比实际年龄显得成熟就是因为读 《道德经》的关系,她只是基于谈话内容所做的猜测。

其他如例9中的“有点儿”和例10中的“一点点”、“一点”表示程度上的模糊。例11中“几次”是一个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在节目中这种数字是不宜透露的,否则就会影响到两位当事人的媒体形象,可以起到保护被采访人的作用。此外,例11中的“好像”是一种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这里明显的是为了顾及被采访人的感受,尽管提到的确为事实,但毕竟是负面事件,如若直接发问则导致引起当事人尴尬。

杨澜曾经自我评价她的采访风格是“温和的深刻型”。4杨澜说:“到底是开着轰炸机把这块地都炸平,还是钻井取油?后来我们认为,深刻的问题也可以用一种温和的形式提出来。”而这里的“温和的方式”也就是模糊限制语的大量使用所成就的。

三、访谈节目中有效诱导信息的提问方式

几年前,当时的俄罗斯总理卡西亚诺夫来中国进行为期两天的访问,期间只接受了杨澜一个人的采访。随行的人员说,是因为曾经接受过杨澜采访的俄罗斯副总理告诉卡西亚诺夫:“如果你去中国,应该接受这个女记者的采访,她提的问题很有水平。” 5

杨澜的采访得到肯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杨澜的提问方式。总结现在汉语使用习惯发现,汉语中问句有八个主要问句类型和三个非主要非问句类型:其中陈述疑问句、特殊疑问句、含有情态词的是非问句、正反问句、附加疑问句、正向是非问句、反向是非问句以及选择疑问句属于主要问句类型。三个非主要的非问句类型则主要包括包括信息索要,转换话题,延长声音。与非问句类型相较,运用问句从受访者处获取信息的方式占有更高的比例。同时,在对问句的类型研究中发现,运用特殊疑问句和陈述疑问句获取信息的情况更为常见。杨澜之所以能够捕捉到别人捕捉不到的信息,跟这些句式的灵活运用密不可分。

这里本文随机选取了《杨澜访谈录之东方看奥运Ⅱ》为样本,做了一个粗略的统计(见表):

从表格可以看出,杨澜在发问时其提问的方式是多样化的,用杨澜自己的话说,她“不是把一个问题扔给他,得到答案后又接着问采访提纲上的另一个问题。”6而是随着谈话的进展与变化随时改变自己提问的方式。本文分别选取两种类型中使用频率较高的陈述疑问句与声音延长两种提问方式,结合《杨澜访谈录》中具体案例分析其使用及优势:

例16。杨澜:他(指普鲁申科的师兄——亚古金)就是欺负你的那个人。普鲁申科:他是其中之一,还有别的人……(省略)

普鲁申科是俄罗斯花样滑冰运动员,小时候体弱多病且家庭经济困难,常被人欺负。他经历过许多困难的时刻,但是他十分刻苦努力。然而成为专业运动员后,日常训练中他还是受到不少排挤,因此第一次参加世锦赛的他非常渴望赢得金牌证明自己。然而遗憾的是他没有拿到预料的金牌,普鲁申科因此消沉过一段时间。普鲁申科早年受人欺负之事,虽然有苦衷,但也不方便在公众面前直指其师兄,这时杨澜一个主观臆断的肯定陈述,让他不得不做出正确的回应——“他是其中之一”。

例18 杨澜:为什么不呢?这么说一点儿没错,谈到你电影的风格……格林斯潘:是海明威风格的电影。

例19:杨澜:我想问你的最后一个问题是,你怎么看待这一次的刘翔退赛?姚明:我认为他做了正确的决定。如果受伤的话,特别是如果这不是你最后一次的比赛的话,为长远考虑,应该退下来。杨澜:有人说……姚明:而且说实话,哪怕是最后一次比赛,你也要考虑到,不作为运动员的话,今后的日子你还要怎么过,不仅仅是你自己,你的家人怎么办?像我现在结婚了……(省略)

在这两个例子中,杨澜使用声音延长的方法,但是它们的功能是不一样:例18中延长声音是为了引导嘉宾自己说出答案。例19中同样的方法,目的却是截然不同的:刘翔退赛影响巨大。当时,社会上谴责声、质疑声、叹息声都有,这里杨澜采用延长声音而不说破,正是为了保证刘翔的个人利益不受损害,也保证节目的客观公正性不受损害。

四、结语

随着实践的不断积累,电视访谈节目开始走向成熟,节目的形式,内容也逐渐多样化。但无论以何种形式做访谈,把握谈话技巧是主持人的中心课题,是保证节目质量重要基础。倘若不总结经验,不研究问题只顾发展数量,这类节目的质量将日益衰减,最后也必将沦落为观众厌恶的次品,最后也只能走向衰落走向灭亡。

注释:

1杨青青.从礼貌原则看《杨澜访谈录》中的委婉语[J].首都教育学报,2010(12).

2夏丽云.模糊限制语·新闻语体·语用功能[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6(2).

3李若洋.模糊限制语视角下的新闻语篇[J].青春岁月,2011(22).

4袁余梅.杨澜的主持风格简析[J].西江月,2012(21).

5杨澜.我们可以不成功,但是不能不成长[J].文苑,2009(18).

6蒋珂.论思想性:访谈节目制作之根本——以《杨澜访谈录》与《鲁豫有约》为例[J].戏剧之家,2010(4).

【参考文献】

[1]杨青青.从礼貌原则看《杨澜访谈录》中的委婉语[J].首都教育学报,2010(12).

[2]夏丽云.模糊限制语·新闻语体·语用功能[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6(2).

[3]李若洋.模糊限制语视角下的新闻语篇[J].青春岁月,2011(22).

[4]袁余梅.杨澜的主持风格简析[J].西江月,2012(21).

[5]杨澜.我们可以不成功,但是不能不成长[J].文苑,2009(18).

[6]蒋珂.论思想性:访谈节目制作之根本——以《杨澜访谈录》与《鲁豫有约》为例[J].戏剧之家,2010(4).

[7]Leech.G.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London:Long-man,1983.

篇(9)

良好的即兴发挥能力以及临场应变能力是一名新闻栏目出镜主持人在现场新闻报道当中面对突况能够在客观条件所允许范围内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调动大脑思维,作出快速反应,推动势态良好发展的必要能力,一般主要体现在思维和语言两个方面。对新闻栏目出镜主持人即兴技巧进行概述,可以从思维即兴技巧和语言即兴技巧两个方面入手。

1.1 主持人思维即兴技巧

思维即兴技巧应该是当代任何类型节目主持人均具备的最基本即兴技巧与能力之一。主持人在新媒体时代,无论生活或者工作中均会接收到与过去相比成本增长的信息和资料,其必须要能够对该部分信息与资料进行迅速的整理与分析,尤其对于新闻栏目的出镜主持人而言,其必须要能够从众多信息当中抓住重点,因而需要具备良好的思维即兴技巧与能力[ 2 ]。与此同时,当前社会的竞争十分激烈,各个岗位的竞争更加严峻,新闻栏目出镜主持人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思维即兴技巧,保持良好的、健康的心理状态,在出镜主持的过程当中能够通过自身比较敏捷的思维能力向广大受众传播具有吸引力和高价值的信息,方能够为自身以及新闻栏目的生存与发展予以保障。

1.2 主持人语言即兴技巧

主持人具有通顺、流畅的语言是其主持好一个节目的最基本要求。作为新闻栏目的出镜主持人,其不仅仅要口齿伶俐,对于所要报道的新闻内容能够清晰的表达,更要凭借自身的语言即兴技巧应对现场报道当中可能发生的突况,令观众对自身的报道能够信服。若出镜主持人在报道的过程中语言十分生涩,词不达意,不能够及时应对突况,则观众难以明确主持人所要表达的意思,因而不能够进一步了解新闻报道所要展现的意图。从该方面可以说,新闻栏目出镜主持人属于与观众之间最直接、最能够沟通情感的中介,只有其准确的向观众传达信息,观众方能够对主持人以及新闻栏目产生信服感。一般情况下,主持人可以通过自身的形态、目光、手势、语言等与观众之间进行交流,其中最主要的便应该为语言,主持人通过语言与环境的结合,再配合重音、语气、节奏、停连等方法,将能够更加有效的吸引和打动观众[ 3 ]。

2 新媒体形势下新闻栏目出镜主持人即兴技巧必要性

主持人的即兴能力主要是指主持人对于其主持过程中周围所发生的突况所能够作出迅速反应的能力,其要求主持人能够针对自身无法预知的事情作出迅速的、机敏的反应,且要具备冷静、机敏的心理素质,通过思想以及语言方面的表达展现自身的内涵素养,向广大观众传达更加具有价值的新闻资讯[ 4 ]。

新媒体形式下,新闻栏目主持人的即兴能力与即兴技巧应该被视为评价其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主要原因在于即興技巧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主持人的职业水平会产生一定影响,若主持人具有良好的即兴技巧,其必定有利于拓展自己的社交,促使主持事业获得成功。另外,新闻栏目出镜主持人属于传播社会正能力的核心人物,其在摄像机以及话筒面前必须要能够保持比较敏锐的思维与语言能力,对于意外事件、尴尬事件要能够巧妙、圆滑应对,由此方能够进一步推动自身以及新闻栏目的发展。

3 新闻栏目出镜主持人提升即兴技巧的策略

3.1 丰富自身知识储备

作为新媒体形势下的新闻栏目出镜主持人,其若要提升自身的即兴技巧,首先便必须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在此方面,新闻栏目出镜主持人需要明确自身的职业特征,其需要不断与社会与人们之间进行沟通与交流,从而进行信息的传递,在新闻报道的过程中所涉及的话题必须要保证具有意义性和价值性。为了能够更加深入的针对话题进行报道,新闻栏目出镜主持人必须要在报到前收集好信息资料,并且在信息资料的整理与消化当中融入自身的文化功底。若新闻栏目出镜主持人缺少扎实的文化底蕴,其在一定程度上便难以保证现场新闻报道变得具有吸引力,更加难以体现自身作为主持人的专业水准[5]。此时,即便面对突况能够作出相应的处理,无论在思维或者语言上却均会存在一定欠缺。为此,新媒体时代新闻栏目出镜主持人必须要重视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要能够在采访与报道的过程中良好的作出即兴应对,由此方能够保证自身采访具有价值性。

3.2 抓住现场即兴灵感

篇(10)

中图分类号:G22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3-0116-02

我国的相声事业从明清时期发展至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相声界涌现了一批又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相声演员。郭德纲作为一名相声演员,在相声界拥有很高的声望和地位。而郭德纲除了相声演员之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东方卫视打造的全国首档明星喜剧竞赛节目《欢乐喜剧人》的主持人。郭德纲在主持《欢乐喜剧人》节目时,将相声语言技巧进行了巧妙的运用,取得了良好的节目效果,使节目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一、巧用“垫话”

“垫话”在相声中也称“垫活儿”,即我们平时说的开场白。由于相声的很多内容都是离奇好玩儿的,因此在“正活”的前面加一段“垫话”,起到一定的铺垫和带入作用,显得不那么生硬刻板。这既给观众一个接受下一段内容的缓冲,同时又给观众介绍说明一下接下来的内容,起到了与正文紧密承接的作用。

例1:

郭德纲:“今天来的‘魔王’呢,跟往常不一样。往常的‘魔王’你比如岳云鹏,一个人就来了。有的时候贾玲,贾玲算魔母。但今儿这‘魔王’挺好,并肩作战来俩人,而且这俩人在喜剧人舞台上一路走到今天不容易。当初他们俩出现就被人称为喜剧人舞台上的一匹黑驴,他比马冲,你知道吧。关键他俩人没有背景,没有靠山。全凭自己不要那个,脸厚,啊,全凭自己有能力,一路过关斩将熬到今天。其中有一位演员他的口头禅叫好尴尬呀。没错,他们就是大潘、佳佳。”

——《欢乐喜剧人》第四季2018-03-15期

这是在《欢乐喜剧人》第四季当中,主持人郭德纲在介绍“大魔王”——大潘、佳佳出场前的一段“垫话”。郭德纲用这段幽默搞笑的开场词引出了这两位选手。他用“今天的‘魔王’跟往常不一样”,来吸引住观众,然后通过一系列的调侃,将观众的思绪带入节目当中,俏皮而又不生硬,结合了自己在说相声时的幽默语言风格,让观众在一个开心愉悦的氛围下进入节目当中。

二、“包袱”十足

“包袱”就是“相声中经过精心組织的,为表现主题、刻画人物形象服务的笑料,是相声艺人对自己的笑料的形象比喻”。[1]“包袱”可谓相声中的精髓,即把观众逗乐的“笑点”。演员把“包袱”抖出来,观众笑了,那这个“包袱”就算抖响了。所以说,看一段相声的好与不好,就可以看这段相声中的“包袱”有没有抖响。“包袱”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种,说反话、先伏后揭、故意曲解、自相矛盾、双关、否定等等。在《欢乐喜剧人》节目主持当中用到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说反话

例2:

郭德纲:“张鹤伦是头鹤嘛,哦,二鹤。”

张鹤伦:“是的,我第一批不是被淘汰了嘛。”

郭德纲:“这个好消息天下尽知了。”

——《欢乐喜剧人》第五季2019-03-20期说反话是相声演员惯用的一种语言表达技巧。就一件事故意按相反的意思说,给观众带来一种反差感,形成一个笑点。例2中郭德纲说张鹤伦是德云社鹤字科的第二批徒弟,因为在第一批考试的时候被淘汰了。这本不是一个好的消息,郭德纲故意开玩笑说反话,说这个好消息天下尽知了。这就给观众带来了一种反差感,把观众给逗乐。

(二)先伏后揭

例3:

郭德纲:“一晃,我们这一季的节目已经过了半了。我特别感慨,一季节目一般来说十二期或者十三期,这已经是第八期了。这就意味着什么呢,对我来讲,就这一季的钱快挣完了。当然,这钱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必须到账。钱我也不是为了留着,我得花了它。”

——《欢乐喜剧人》第四季2018-03-07期

先伏后揭一般是先埋下一个伏笔,然后再揭开一个包袱。郭德纲在例3的这段主持中就使用了这种方法。先说节目已经过半了,然后是一个问题——这意味着什么。观众肯定会觉得有什么重要的意义,这时他揭开包袱说:这一季的钱快挣完了。紧接着再抛出另一个“包袱”说:钱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必须到账。这就采用了“双重包袱”,这两个包袱都让观众意想不到,给观众一种冲击感,使观众在“包袱”抛出后开怀大笑。

(三)故意曲解

例4:

郭德纲:“好家伙,没想到把郎鹤焱也能吊起来。”张鹤伦:“300多斤,后台16个人一起。”

郭德纲:“我刚才从后台走过来的时候,威亚老师正给他弄着呢,我还以为这是演的腊肠呢,需要吊起来阴干了才行。”

——《欢乐喜剧人》第五季2019-03-06期

故意曲解就是故意扭曲事实,进行错误的理解,表达了讽刺感,也给观众带来一种意想不到的幽默感。郎鹤焱在节目中扮演了一个大侠的角色,需要吊威亚,郭德纲故意说:以为他演的是腊肠,需要吊起来风干。同时,这也暗讽了郎鹤焱像腊肠,起到了意想不到的幽默效果。

(四)夸张描述

例5:

金靖、刘胜瑛:“郭老师好。”

郭德纲:“诶,我们家有这么一个床单。今天穿得好看,穿个香芋。”

——《欢乐喜剧人》第五季2019-04-10期

在节目中,金靖穿了一件格子衬衣,郭德纲故意夸张地说金靖穿的衣服跟他们家的床单一样。刘胜瑛穿了一条淡紫色的裙子,郭德纲夸张地说她穿了一个香芋。郭德纲用夸张、俏皮的语言与嘉宾对话,放松了嘉宾原本要参赛的紧张心情,同时也愉悦了观众的心情。

三、“现挂”技巧

“现挂”是相声表演术语,指“相声演员在表演时见景生情,临时抓哏取笑,倘能针对性、精巧性、趣味性齐备,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2]“现挂”一般是在开场的时候或是突发状况的时候,演员要机智灵活地抓住舞台上可利用的元素,进行“现挂”,以达到最佳的演出效果。

例6:

观众:“郭老师,您瘦了。”

郭德纲:“嘿,您瞧瞧,以后买个好电视啊。看见你们特别高兴,我也没有别的手艺,就是说相声、做节目,偶尔拍个电影什么的。我那电影你们看了吗?”

观众:“看了!”

郭德纲:“你们骗我啊。那么少的排片你们上哪看去。哈哈哈,好吧好吧,谢谢,谢谢。我这戏有一最大特点,不是早晨6点放,就是半夜12点。一个是叫早的,一个是催眠的。这个状态下呢,在这个春节期间还挺好,反正看过的吧大部分还说,行,不那么烂。那我就挺开心了,谢谢。”

——《欢乐喜剧人》第四季2018-03-15期

上一篇: 体育舞蹈专业论文 下一篇: 税法设计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