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材料汇总十篇

时间:2022-09-10 09:54:1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分析材料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分析材料

篇(1)

1、两局新合,抓日常工作较多,主动学习不够。

整改目标:倡导“终身学习”,争创“学习型科室”。

财务科室对技术性和协调性要求很高,其工作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我局的资金的正常运行、管理及决策。随着两局合并工作的顺利收尾,对财务工作及财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有不断提高每个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坚持职业道德和业务技能的培训学习,才能全面提高了财务部人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2、科室新建,各项规章制度有待进一步补充完善。

整改目标:全面建章立制,创建“规范化科室”

提升服务,制度先行。科室自3月份成立以来,充分认识到制度管理的重要性,提出要"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钱,按制度办事"的理念,不等不靠,主动规范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重点健全财务科室内控制度,及时做好建立、修订和补充工作,保证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和不断完善。

3、业务新接,社保基金的管理监督工作需要重点规范。

整改目标:内外同心,打造良好的基金及财务运行环境。

基金是社会保障制度的“生命线”,必须精心维护,基金监督更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的财务、资产管理和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工作,围绕年初制定的管理目标和考核要点,努力完成科室全年整体工作任务。

二、整改措施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篇(2)

在市场管制研究文献中,通常把市场参与者划分为市场管理者、公司和投资者三方,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博弈模型和基本理论框架,从而分析和解释管制标准的确立过程和市场发展轨迹。然而在我国独特的制度背景下,按照独立主体的判断标准——利益独立和市场影响力,我们发现资本市场投资者主体弱化甚至缺失。市场管理者主体演变为市场监管者和会计准则制定者。资本市场的发展实际上是建立在市场监管者、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和上市公司间三方博弈的基础上,这在根本上改变和决定了我国资本市场监管的博弈过程和协调发展路径。

纵观中国资本市场10多年的发展历史,上市公司、会计准则制定者和资本市场监管者的博弈与协调是市场渐进发展和监管不断完善的重要轨迹。会计准则制定和资本市场监管是保证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规范上市公司行为和维护投资者利益的重要机制与手段。但与此同时,面对新兴资本市场中不断涌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准则制定和市场监管者自身也有一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过程。然而,制定权与监管权的分离使得不同市场管理者之间也存在着利益和理念协调的问题。另外,准则制定机构与市场监管机构监管理念的统一程度、准则制定的成熟程度和监管手段的完善程度等,又进一步影响了市场博弈与协调的程度和具体过程。

在我国以往同类研究中,研究者们大都以西方研究成果为鉴,关注上市公司、投资者与准则制定方之间的利益博弈过程,却忽视了由政府主导型市场发展模式和独特管理机构设置方式所形成的更具中国特色的上市公司、准则制定者和资本市场监管者间的博弈和协调过程。

本文拟运用案例研究的方法,揭示我国资本市场监管、会计准则制定和上市公司行为的动态博弈和协调过程,特别针对同作为上市公司管理机构的准则制定方和市场监管方之间特殊的博弈与协调关系,研究在此过程中暴露出有待改善的制度安排和监管依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提高资本市场监管效率,缩短博弈过程的政策建议。

二、制度背景与理论分析

判断某些市场参与者是否构成独立的市场主体,关键的判断标准是利益独立性和市场影响力,以及是否具有区别于其他市场主体的利益取向,同时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又有能力对市场的游戏规则产生影响,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首先,出于历史原因,我国存在投资者博弈主体弱化甚至缺失现象。我国资本市场最大的投资者是国家。由于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和对国有股权流动性的限制,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国有投资者和上市公司存在着利益重合和角色重叠的问题,难以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如宋衍蘅(2003)统计发现,我国目前第一大股东的平均持股比例都在40%以上,而且第一大股东与第二大股东平均持股比例的差异都在35%以上,这表明第一大股东在上市公司中占有绝对优势,具有直接控制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的能力。对于中小投资者,陈信元、陈冬华和时旭(2003)的研究发现,由于缺乏契约传统和法律保障,中小投资者很难联合起来对上市公司进行监督和激励,对市场的影响力非常有限。我国资本市场高市盈率和高换手率的特征说明个人投资者主要通过股票的超额收益来获利,而并不怎么在乎公司的内在价值。因此,在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过程中,投资者或者以被管理者的主体形态参与博弈,或者只是其他市场主体博弈结果的接受方,并未构成独立的市场主体。

其次,管理者主体演变为准则制定主体和市场监管主体。在我国,准则制定权和市场监管权分属于国务院直属的两个正部级单位,即财政部和证监会。财政部会计司通过制定会计准则来规范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生产,进行会计监管。证监会则主要通过制定监管政策和信息披露制度对资本市场进行直接监管,但不具有会计监督权。根据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理论,存在市场失灵的地方就需要监管。那么,由两个机构利用各自的资源和专业优势,对不同的细分市场监管进行分工合作未必是件坏事。但是,如果一个市场的监管依据建立在另一市场的监管结果基础上,即两个市场的监管具有很高的依存度,则监管的分工就可能放大监管机构之间在监管理念和监管策略上的分歧,并引发公开的市场博弈。对我国的现实情况进行分析,资本市场和会计市场的监管具有非常高的依存度。证监会在上市公司ipo、配股、特别处理和暂停交易等关键监管点上都采用“净资产收益率”等会计指标作为主要监管依据,而且在监管标准的设立上保持刚性(陈信元、叶鹏飞和陈冬华,2003),因此从理论上讲,会计准则的制定就对资本市场的监管结果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但是,由于证监会不参与会计准则制定,而且在准则制定的过程中,财政部会计司和证监会也往往缺乏必要和充分的沟通,一旦出现某些会计准则与证监会的监管理念有所违背或无法充分满足证监会的监管需要时,证监会的市场监管决策就陷入两难困境:如果根据上市公司依照会计准则呈报的报表数据进行监管可能无法实现自己的监管目标;但如果不认同准则规范下的会计指标就可能引发机构间的矛盾,并在监管中造成评价标准不明确和市场管理不公平的问题。可见,我国这种特殊的制度安排和机构设置特点,必然为准则制定者和市场监管者之间的博弈埋下伏笔。因此,对我国资本市场监管进行研究,应该充分考虑到市场管理者主体的演变,并对他们之间的博弈与协调过程有所把握。

由于市场监管标准往往建立在某些单一会计指标的基础之上,而会计准则的制定又常常相对落后于资本市场的实践,体现出很强的监管针对性。其基本过程表现为:由市场监管机构制定监管标准,上市公司通过正常运营或盈余管理等行为来应对这些监管政策,而准则制定机构制定相关会计准则来减少或杜绝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形成了我国资本市场监管的基本秩序,体现了三方的初步博弈过程。最引人注目的是市场管理者同上市公司之间层出不穷的监管与规避监管的博弈现象,市场监管者与准则制定者之间权力的分配以及和政府职能的平衡关系。三方初步博弈的关键路径简示如下,见图1。

然而,作为相对独立的市场管理机构,证监会和财政部在对某些特定事项实施规范和监管时,可能存在监管理念和策略上的差异。特别在我国经济转型和新兴市场的独特背景下,较单一的刚性监管方式和不成熟的准则制定模式则可能会进一步放大他们之间在具体监管理念和监管行为等方面的不一致。

与此同时,具有很强监管针对性的会计准则在形成强势会计监管的同时,也往往限制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公允表达,有时甚至造成某经济业务信息的扭曲,使某些上市公司的实质利好消息无法量化到监管指标中从而传递给市场监管机构。如果缺乏充分的事前沟通,作为资本市场的直接管理者,上述差异和准则缺陷会使证监会的监管活动在受制于现存会计准则规定的同时,也面临上市公司的巨大压力。因此,在资本市场初步博弈的基础上有效实施管理机构的监管博弈与协调,这不但是进一步完善我国资本市场有效监管的必然选择,也是市场管理者不断诠释自身监管理念和方法的重要途径。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说明我国资本市场客观存在的上市公司、会计准则制定者和资本市场监管者之间的博弈和协调状况,本文以深华源事件为例,关注其公然违反会计准则规定却成功避免暂停上市监管的具体背景与过程,详细考察相关博弈产生的根源和最终的解决途径,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改革现有机构设置和监管方式,从而提高我国资本市场的监管效率。

三、初步博弈的案例介绍

深圳华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深华源”)前身是中外合资深圳华源磁电有限公司。公司公开发行1100万a股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公司主要经营磁记录产品及其配件,曾被媒体赞誉为深交所挂牌交易的第一只高科技工业股,当时公司生产能力占全世界软盘生产能力的8%,可谓辉煌一时。

但深华源的这种辉煌却没有长久。由于公司没有专注于主业的技术投入以加快产品升级换代,随着电脑软磁盘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和受高容量光记录媒体严重冲击,软磁盘产品市场发生急剧变化,深华源主业每年盈利逐渐减少。而多元化的房地产、医药和能源等项目也并未获得预期回报,这种主业和副业均不盈利的局面使深华源迅速划入绩差股的行列。该公司数年后主营业务持续亏损,并被注册会计师出具了保留意见。公司股票被特别处理,戴上st帽子。此后,由于连续出现巨额亏损,1999年末,每股净资产仅为-0.13元,同时还承担巨额债务及多项或有负债,注册会计师对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提出了质疑,处在内外交困中的深华源要靠自己的力量挽救公司显然希望渺茫。

2000年10月至11月,深华源的第一大股东华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分两次将持有的发起人法人股转让给深圳市沙河实业集团(以下简称“沙河实业”),此举使沙河实业累计持有深华源25818264股,占股本的28.80%,成为新的第一大股东。2000年11月29日,深华源公告,称经董事会研究,上市公司拟与沙河实业及其全资附属企业进行重大资产重组。主要重组方案包括:将深华源除货币资金和大部分长期股权投资以外的全部资产出售给沙河实业,沙河实业再将该等资产划拨给其全资附属企业——深圳市沙河联发公司;同时向沙河实业购买经部分资产和债务剥离后的全资附属企业——深圳市沙河房地产开发公司整体资产和债务;沙河联发直接承接上市公司2000年10月31日账面金额1.5亿元左右的债务,由此产生的该公司对沙河联发的应付款项,沙河联发同意予以全部豁免。这次资产重组涉及金额超过深华源1999年经审计的总资产的70%以上,如果完成,其主营业务将变更为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公司的资产质量和盈利水平将获得根本性的改善。

但是,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债权转让需要获得相关债权人的认可,资产重组方案需经股东大会的批准。这一切都需要时间,因此,公司将资产重组方案的最终表决和实施定在2001年,那么,公司因为大股东变更而带来的资产重组机会所可能形成的资产质量和盈利水平的提高将不会体现在2000年的年报中。

可是,根据深沪证券交易所制定的《股票暂停上市相关事项的处理原则》和中国证监会的《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上市公司连续三年发生亏损,其股票就应暂停上市。股票暂停上市不仅将直面终止上市的风险,而且,即使公司此后达到恢复上市的财务条件,即暂停上市后的第一个半年度财务报告盈利,还需经具有主承销商资格并符合证券交易所有关规定的上市推荐人进行推荐,并获得证券交易所的核准。并且,恢复上市后的第一个年度将被实施特别处理。因此,为避免st深华源连续3年亏损被暂停上市的命运,2000年12月23日,深华源董事会重大公告,称由于沙河联发公司已承担本公司对深国投债务本息的偿还义务,深国投同意自2000年12月20日起豁免深华源的上述债务。按照当时的会计准则,这项债务减免将为st深华源带来巨额的债务重组收益,公司2000年度扭亏为盈几乎已是定局。

然而,2001年2月7日,针对一些上市公司通过突击重组“强行扭亏”的行为,财政部会计司修订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等8项会计准则,其中新的《债务重组》准则规定债务企业通过债务重组获得的收益只能确认为资本公积。虽然新准则要求股份有限公司从2001年1月1日起全面施行,但是有关部门负责人明确表示,对于该准则施行之日以前发生的债务重组,其会计处理方法与该准则规定的方法不同的,应予追溯调整。这样,按照新的会计准则,深华源2001年将因连续亏损三年而暂停上市。对此,深华源分别于2001年2月连续三次预亏公告,明确告知投资者“根据财政部新颁布的会计准则,债务重组收益不能计为利润,预计公司2000年将继续亏损”。

深华源事件发展至此,我们将上述过程界定为资本市场监管者、会计准则制定者与上市公司间的初步博弈。本轮博弈反映了由监管权力分配和监管机构设置所形成的我国资本市场基本监管秩序,即由证监会设定监管标准,会计准则制定机构颁布具有很强监管针对性的会计准则来减少上市公司的相关盈余管理行为。在此初步博弈过程中,我们没有捕捉到市场监管机构与准则制定机构间直接冲突的状况。上市公司是会计准则的主要执行对象,作为资本市场监管者的证监会却无权对会计准则规定本身提出质疑或否定,而且顾忌到国家机构间的平衡关系。这时如果上市公司完全遵照会计准则来核算和呈报,则证监会将承认相关会计数据,而不会将自己与财政部在监管理念和策略上可能存在的差异转化为公开的市场博弈。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未展开公开的市场博弈并不意味着二者之间在监管理念和策略上不存在分歧。就本例而言,深华源在报告期内进行了大股东变更,拟定了大规模的资产重组方案,如果顺利执行,将从根本上改善公司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实现壳公司的隐形换血,对于避免因公司退市而带来的市场震荡和投资价值锐减具有重要意义。此举同时也符合当时证监会正在逐步酝酿确立的鼓励上市公司通过规范操作的重大购买、出售和置换来改善资产质量,稳步提升资本市场投资价值的监管理念。而且,在此期间,股价总体攀升态势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市场的认同。可是,从我国新《债务重组》准则的修订目的和执行效果来看,该准则在杜绝某些上市公司利用非实质性债务重组收益粉饰财务报告的同时,也限制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公允表达,使深华源重组的实质利好消息无法量化到监管指标中,从客观上打击了沙河实业重组深华源的行动。从深华源后来的博弈活动和最终的监管结果,我们推测,深华源敏锐地捕捉到了证监会和财政部对其重组活动在监管理念和监管策略上的差异,从而主动掀起了新一轮的博弈。

四、进阶博弈

2001年4月5日,深华源在已经三次预亏公告的月余之后,突然预盈公告,在强调召开股东大会通过资产重组方案,重组工作已顺利开展的同时,称“本公司经会计师事务所初步审计,预计2000年不亏损”。此后,公司股票价格连续三个交易日达到涨幅限制。4月10日,深华源风险提示性公告,在公告中重述了4月5日预盈公告的内容。紧接着,4月11日,公司披露了经华鹏会计师事务所初步审计的主要财务指标,其中,营业利润-3155万元,营业外收支净额4472万元,净利润1215万元。4月24日,深华源正式公布2000年报,在充分披露当年债务重组情况的同时,仍将债权人豁免的4558万元计入营业外收入。深华源董事会的解释是,公司通过资产重组,在2001年度已是一家全新的公司,所以应通过调整2001年的期初数来执行新准则规定。对此,注册会计师出具了带解释说明段的保留意见。

面对深华源公然违抗会计准则的做法,为了维护准则的权威性,财政部于5月9日专门下发财政部财会(2001)32号文,要求深华源公司按照财政部财会(2001)7号文和《贯彻实施(企业会计制度)有关政策衔接问题的规定》的规定,将深圳市沙河联发公司豁免的45587/元债务计入资本公积,并重新公告年报。5月11日,深华源对财政部的上述决定予以公告,此后,连续三个交易日该公司股票达到跌幅限制。可见,市场投资者普遍认为,在财政部特别发文的明确要求下,深华源2000年净利润将为负值,从而连亏三年,无法逃脱pt的命运了。

直面市场股价的巨幅波动和财政部维护准则的坚决态度,2001年5月14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对深华源在大股东变更及2000年报编制中未及时、规范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的行为进行了公开谴责。但该报告字里行间并未对深华源违反准则编制报表的行为本身进行谴责,也未对财政部要求深华源调整债务重组收益的行为明确表示支持,即该公告虽然对深华源先预亏后预盈造成市场判断不清、股价大幅波动的行为进行谴责,与财政部贯彻准则的要求形成了一定协调,但不能就此认为证监会与财政部就深华源事件的处理方式完全达成共识,后来证监会对深华源的最终处理态度也证实了我们的此项判断。5月24日,深华源重新公布了2000年报,将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资本公积,当年亏损3342.56元。根据2001年2月24日证监会公布的《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第五条规定“上市公司出现连续三年亏损的情况,自其公布第三年年度报告之日起,证券交易所应对其股票实施停牌,并在停牌后五个工作日内就该公司股票是否暂停上市作出决定”,重新编制年报并报亏的深华源应该被停牌。可是,深华源不仅照常交易,而且也从未被暂停上市。此后,经过大规模资产置换和债务重组,深华源的主营业务变更为房地产开发业,在2001年中期和年度报告中均实现较高盈利水平,从而顺利在2002年2月5日摘掉戴了长达4年之久的st帽子,深华源事件至此基本落下帷幕。

上述过程是建立在市场普遍存在的初步博弈基础上,由上市公司主动挑战市场基本监管秩序而引起的新一轮博弈(在本事件中表现为挑战准则制定者的权威)。在本轮博弈中,准则制定者与上市公司间的矛盾激化,由泛化的监管博弈上升为直接的对立博弈,而准则制定者与市场监管者对于该事项的处理方式与最终处理意见也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二者在监管理念和策略上的分歧,形成了市场管理者之间公开的博弈,因此,我们将此轮博弈界定为进阶博弈。

本轮博弈的最终结果是上市公司固然在准则制定者的压力下按照准则规定重新编制了会计报表,但却仍然成功摆脱了被暂停上市的命运,实现了上市公司主动挑起本轮博弈的初衷。而在事件发生的同期内,某些上市公司也处于与深华源类似的处境,但是他们严格执行准则将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资本公积的做法使当年净利润为负,从而被证监会处以暂停上市或特别处理。因此,深华源事件引起了普遍的市场关注和较大的市场震动。市场不仅惊讶于深华源公然违反准则的行为,更困惑于证监会区别对待深华源的监管行为。在本轮博弈中,证监会虽然没有明确支持深华源违反会计准则行为,也没有采取针锋相对的方式展开与财政部间的监管博弈,但是,由“不作为”行为形成的区别监管态度已经在实质上反映了其与财政部在《债务重组》准则适用性方面的分歧。根据上文在初步博弈过程中总结的我国资本市场基本监管制度安排,由于证监会无权对会计准则规定本身提出质疑或否定,而且基于平级的机构设置,证监会以“不作为”的监管方式诠释自己监管理念和策略似乎是当时尽可能淡化部门分歧同时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自身监管理念的恰当选择。然而,这种“不作为”的监管方式固然没有形成针锋相对的部门冲突,可是被动地等待上市公司挑起博弈从而有机会反映监管分歧的做法既无法全面推行自己的监管理念和策略,又造成了资本市场监管的实质区别待遇。由于连亏三年是上市公司被暂停上市的必要且充分条件,因而,对上述区别待遇缺乏公开的监管解释又使市场不理解证监会的监管依据,进而对证监会奉行的“三公原则”产生质疑,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对上市公司违反或规避会计准则的鼓励,动摇会计准则的权威性。这也使我们清晰观察与感知到由我国资本市场现有监管制度安排和监管水平限制所带来的一些不协调和不稳定因素。

五、启示与建议

通过对深华源案例的分析,揭示了由我国独特制度背景所形成的市场监管者、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和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监管过程中的动态博弈与协调过程。从中,我们可以获得以下两点启示。

首先,由政府主导并不断推进市场监管工作在我国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作为新兴资本市场,在现有法律体制和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特征下,我国资本市场尚未形成独立的投资者博弈主体,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将主要通过政府的监管政策加以维护;与此同时,我国资本市场又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经过10多年的建设,上市公司的数量及规模成倍增长,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有序高效的资本市场监管工作对顺利推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实现社会稳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其次,现有监管制度和相关监管政策亟待改善。具体而言,证监会制定监管标准,财政部负责会计准则制定,二者从不同角度规范着上市公司的行为。然而证监会的监管政策往往建立在某些会计指标的基础上,且保持刚性,因此,上述两个平级政府机构在实质上分享了资本市场的监管权利。可是,目前的监管制度安排没有在规则制定和实施时保持二者的充分沟通,当分歧产生时,也没有设置合理恰当的解决机制,结果使得监管者间的公开博弈过程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基本监管秩序,损害了监管机构的权威性,并造成了市场对“三公”原则的质疑。

从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和协调发展的角度考虑,实现资本市场监管者与会计准则制定者之间博弈与协调过程的合理、高效和公正,以一个声音面对市场,不仅有利于二者的分工协作,而且保证了监管理念和监管标准贯彻实施的统一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市场监管效率和维护市场稳定。为此,我们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1)加强监管机构间的沟通与协作,并逐步确立会计准则制定服务于资本市场监管的定位,从而自然产生监管分歧的解决机制。在发达资本市场,会计准则在很大程度上是为证券交易与监管服务的。如美国,其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负责资本市场监管,但同时在制定上市公司会计准则方面也被赋予了最高权力。虽然sec将准则制定权授予会计民间职业团体(现为fasb),但仍保留了相应的监督权。当fasb制定的会计准则被认为无法提供决策相关信息或无法体现sec确立的监管理念时,sec就会出面干预相关准则的颁布和执行。如1978年sec就否决了fasb制定的关于石油和天然气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而要求上市公司按照“储藏确认会计”来列示补充信息。这样的机构设置和权力分配方式更容易实现准则制定机构和市场监管机构博弈与协调过程的内部化,使有分歧的问题既能在机构间获得充分的讨论与沟通,面对市场时,又可以保持统一的声音,不会引发实施的混乱和市场的迷茫。

(2)不断提高监管水平,借鉴采用多种监管工具,降低对单一会计指标的依存度。从市场监管效果来看,选用会计指标作为监管标准具有综合性强和计量明确的优点,但是单一历史会计指标很难充分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前景,因此,以单一会计指标作为主要市场监管依据的监管模式容易造成“一刀切”的情况,无法区分上市公司行为的实质差异,同时又会引导监管对象新的规避行为。从现有监管博弈的产生与解决途径来看,过分依赖会计指标进行市场监管,无形中增加了会计准则制定者的监管责任,使准则制定成为迅速查堵由会计职业判断而造成的报表粉饰行为的工具,又往往限制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公允表达;与此同时,一旦市场监管者与准则制定者在监管理念和策略上有分歧,该分歧将直接体现于对某项会计指标的认定上,从而难以避免产生公开的监管博弈。如果证监会能够借鉴其他资本市场和国际金融监管的改革成果,采取多元监管工具和多项监管标准,就可能实现在现有机构设置和权力分配格局下的监管博弈隐形化。比如,不仅关注上市公司的净利润指标,在监管中更注意上市公司的利润构成状况和公司治理情况等,变单纯的结果控制为侧重于过程控制。值得注意的是,近期的部分实证研究结果和新颁布的监管政策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体现了证监会在这方面的努力。chen和yuan(2001)的实证研究发现,在证监会对配股的审批过程中,已经从早期的机械采用会计数字逐步演化到会考虑上市公司利用非主营业务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这反映了证监会的监管从纯粹数字依赖,变为更注重上市公司的业务实质和盈利质量,监管水平有所提高。证监会先后颁布的《关于在上市公司中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和《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也体现了证监会开始摆脱纯粹的合规性监管,注重对上市公司运营的过程控制。

参考文献:

[1]陈信元,陈冬华,时旭.公司治理与现金股利:基于佛山照明的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03,(8).

[2]陈信元,叶鹏飞,陈冬华.机会主义资产重组与刚性管制[j].经济研究,2003,(5).

[3]黄世忠,杜兴强,张胜芳.市场、政府与会计监管[j].会计研究,2002,(12).

[4]潘立新,张文慧.会计监管:依据探析与工具改进[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3,(9).

[5]宋衍蘅.中国上市公司的配股行为与业绩表现研究[d].清华大学会计系博士论文,2003.

[6]陈石清,谭畅.上市公司资本成本及经济业绩评价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1).

[7]周龙,乔引华,韦佳.中、美证监会的会计角色比较[j].当代经济科学,2001,(7).

[8]chenk.c.w.andh.yuan.eamings

managementandcapitalresourceallocation:evidencefromchina''''s

accounting-basedregulationofrightsissue[z].workingpaper2001.

篇(3)

我们在写一事一议的议论文时可从如下方面入手:

一、分析材料,提炼观点。因为“一事一议”属于给材料作文,所以写好“一事一议”的第一步就是认真阅读材料,然后抓住关键段落、句子或词语认真分析,归纳出材料的中心。概括出材料的中心,只能算读懂了材料,要发表议论还需要在读懂的基础上推进一步,即针对材料的全部或某一方面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这个看法就是“一事一议”的论点。一个材料有时可以提炼出许多观点。同样一个材料,由于提炼的观点不同,便会出现论点不同的文章,因此在提炼观点时,应选择最佳角度。

二、拟好题目,力求醒目。“一事一议”的作文一般都是没有题目的,需要我们自己来拟。

我们拟题时要注意紧扣论题,力求醒目。要尽量防止拟题的平泛,人云亦云;也要尽量防止拟题大而空。

三、写好开头,简明扼要。人们常说万事开头难,然而开头又是关键。写“一事一议”的开头,必须紧紧扣住所提供的材料内容,文章的开头首先要概述材料,然后根据它的意义或教训提出自己的观点,即文章的论点。这部分用的笔墨不宜太多,否则喧宾夺主。初学写“一事一议”的学生常犯的毛病有两个:一是先将材料从头到尾抄一遍,这是要求不允许的;二是在概述原材料时,抓不住重点,抓不住关键的语句,意思表达不清。以上两个毛病均反映出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及表达能力较差。因此,在概述时一定要抓住重点和关键语句,力求简明扼要。这才有利于观点的提炼。

四、紧扣材料,合理论证。在论证中,要紧紧扣住这个材料阐明观点,议论的内容要具体、集中。可以联系现实将议论向深广展开,但不要脱离原材料空发议论或使论题转移。

【病文展示】

我看中学生高消费

刘 佳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我们身边的同学,会发现在我们青少年学生中出现了高消费的现象,这些人出门打的士,穿名牌,吃的要贵,用的要高级,他们只讲铺张浪费,不注意勤俭节约。中学生们在吃、穿、娱乐方面的消费要求很多,比成人的支出毫不逊色,且呈快速增长的态势。(开头摆现象,引出下文的写作,这一点很好。)我认为:这是极不适宜的。(点出自己对这类事的看法。下文也应着重突出“极不适宜的”的原因。)

纵观现在我们身边中学生高消费情况,以以下现象最为突出。(下面又是摆中学生高消费的现象,这里与第一段的内容有明显的重复。)

一是很多学生乐于搭伴用餐,大吃大喝并且零食不离嘴。很多中学生喜欢几个同学吆五喝六地一起吃饭,他们觉得热闹又时尚;有些中学生效仿成年人喝着啤酒和高档饮料,边喝边侃。喜欢吃零食是当今中小学生的又一特点,他们喜欢吃一些流行的新、奇食品,这些食品其实并无营养,是典型的“垃圾”食品,但因为广告打得好,学生们就争先恐后的购买。(这些现象只需在开头点出即可,目的在于引出事例,而应把重点放在我们对这事的看法与态度上。)

二是一些学生为了摆阔,现代通信工具随身带。现今中学生移动通信工具使用率逐年增高,尽管大多数学校为了不影响学生的上课质量,不允许学生带通信工具到学校,但很多学生还是悄悄地怀揣手机或小灵通入校。移动通信工具成为当今中学生摆阔、显示自己的一个重要标志。

三是一些学生为了追求时髦,不顾家庭的实际情况而崇尚品牌。他们追求时尚,崇尚时髦,喜欢穿品牌服装和鞋子是现在中学生的又一特点,有些学生甚至不是品牌不上身。相信如果不是学校要求统一穿校服,他们的衣着消费还会更高,支出会更大。显而易见,部分中学生高消费的出发点在于仿效富裕人群的生活,在他们看来,是否拥有某些物品成为他们显示自己的标志。

中学生高消费在目前是不合适的,(为什么不合适呢?没有恰当的论据来证明,这样的观点也就没有说服力。)我们应杜绝这种现象。

【评改指津】

本文能从现在中学生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引入问题,这一点很好。但是遗憾的是作者并没有按第一段的思路来行文,而是中途改道了。以后的三、四、五段大写特写目前中学生高消费的种种表现,这显然是“叙”而不是“议”了。

建议在升格本文时,多写写自己对中学生高消费这种现象的看法和认识,既然作者认为这是不合时宜的,就要说说为什么不合时宜,要注意用合理的事例与道理来印证自己的观点,让别的同学能够接受你的观点。

【升格佳作】

我看中学生高消费

刘 佳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我们身边的同学,会发现在我们青少年学生中出现了高消费的现象,这些人出门打的士,穿名牌,吃的要贵,用的要高级,他们只讲铺张浪费,不注意勤俭节约。我认为:这是极不适宜的。(由现象入手,进而提出论点,观点鲜明,引人思考。)

说高消费极不适宜,首先它不符合我们如今的国情。现在,我们国家的经济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人民生活也有所改善。但是,国家经济还不发达,人民生活水平还比较低,一些边远地区的少年儿童没钱上学。在这种情况下,高消费是行不通的。(先从主要的方面来分析,说理透彻,让人信服。)

我不提倡高消费,是因为高消费还是一种腐蚀剂。它使青少年挥霍别人的劳动果实,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他人辛勤劳动的基础上。有些青少年为了要一双“耐克”苦求爹妈,这对那些拿工资的家长来说,就变成了一个沉重的负担。我们在学校中上课是不创造价值的。这就要求我们,要珍惜别人为我们提供的各种条件。我们青少年正处于人生最适宜播种理想的时候,切莫沉醉于追求物质享受,折断自己理想的翅膀。(从青少年自身上来分析,使得文章很有针对性,很能引起青少年学生的深思。)

香港的“船王”包玉刚家财万贯,却依然以俭治家,每天仍坐公共汽车上下班。这似乎有些不可思议:这样一个亿万富翁,买一辆小汽车又算什么,何至于“抠门儿”到这个地步?其实他并不是吝惜那几个钱,而是时时告诫自己切莫贪图享受,追求奢侈生活。烈士有这样一句话:“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由此可见,事业离不开俭朴。(运用事实与道理论据相结合的方式,有力地证明了文章的中心。)

今年的“两会”已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会场全部采用节能光源,减少照明用电。我们从这处细节中不难体会到,我们个人的事业想有所成就,我们的国家想要强大,我们的社会想要健康发展,就必须提倡俭朴。尤其是中学生,应该反对高消费。(既总结上文,又回应开篇,使得文章结构圆合,主题鲜明突出。)

篇(4)

1、忙于事务多,潜心学习少。总认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干好工作才是最重要的,往往被一些事务性的工作占用了大量时间,主动学习的时间相对较少。甚至有时还认为自己平时学习抓得还比较紧,可能比有些同志还要好一些,因而放松和忽视学习,致使学习被动应付,缺乏自觉性。以往参加中心组或党组学习,以会代学,以工代学的情况多,自己潜心学习研究党的方针政策比较少;学习空对空多,联系实际和解决实际问题少。

2、面上了解多,调查研究少。尤其是在换届之后一段时间里,下基层调研就更少。客观上讲是和本人现在分管工作性质有关,主观上讲是自己淡化了深入基层一线、深入群众调查研究的意识。

3、安排布置多,督促检查少。工作中习惯于“发号施令”,安排部署,而对各项工作落实情况,亲自督促检查较少。一方面是因为过于相信和依赖下级部门和身边工作人员,另一方面是因为懒惰思想在作怪。

4、批评指责多,关心照顾少。特别是在一些紧急任务面前,和基层工作人员商量协调少,强行安排部署多。往往是主张“只要结果,不讲过程”,给身边工作人员工作带来一定难度和压力。

5、满足思想多,奋斗意识少。在政府系统工作大半生,又在政协任职一届多,回过头看看,满足思想比较多一些,有“船到马头,车到站”的想法。继续努力奋斗的思想意识淡了,对站好最后一班岗,落实得不好,执行得不好,回家思想浓厚。

6、按部就班多、创新意识少。工作标准不高。在工作过程中,片面理解非均衡发展理论,只求重点突出,一些工作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大多数时间应付于日常工作、会议、接待和应酬中,没有从根本上分析产生一些现象的原因,去寻找新的解决办法,从机制转变和体制的创新上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政协工作的要求。平时在抓工作规范上做得多,抓创新上做得不够,创特色不够。

同时,在廉洁自律方面也有待加强。在一些礼尚往来中如土特产等未能完全拒收或退还。在吃喝方面也注意不够,明知是不该去的吃请也未能坚决不去。这些都是党性不纯、律己不严的表现。

二、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深刻剖析自身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观原因,主要是:

(一)放松了自身学习。自己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忽视了坚持学习的重要性,没有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到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成熟的战略思维,对于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在在正确处理当前改革、发展和稳定中遇到的各类深层次矛盾上极其重要的意义。没有养成任何时候都非常重视学习的良好习惯,对学习抓得不紧,坚持得不好,缺乏激情,缺乏“钻、“挤”的钉子精神。

篇(5)

常言道:“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今年初,大队党委认真分析和研究我大队干部队伍的现状,认为要做好200×年的工作,关键是要抓好班子建设。一是加强大队党委与各支部之间的沟通。掌握和了解各支部对干部建设和管理中的意见和建议,使大队党委能够及时掌握基层管理中的动态,从而指导和解决管理中的困难,加强各支部之间的疑聚力和向心力,增加管理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这是取得部队管理稳定的关键。二是指导各支部加强骨干队伍的建设管理,有一支过硬的骨干队伍,对于整个大队的全面建设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今年大队要求各中队认真抓骨队伍建设,抓好骨干队伍的建设既是形势的需要,也是任务的需要。各中队于今年初根据实际建立了骨干队伍,即安全检查员、警容风纪监督员、卫生检查员、队风纠察员、小政治指导员及军事训练员。各中队根据自身情况还建立其它骨干队伍,如二中队为加强乐理知识建立乐理辅导员;三中队大力发展农副业生产,养殖生猪几十头,建立农副生产技术员;一中队通过骨干队伍落实“六个三”,即练三声——歌声、口号声、掌声,正三相——站相、坐相、走相,纠三手——插手、袖手、背手,纠三长——长头发、长指甲、长胡须,治三松——管理松、作风松散、纪律松散,得三好——军容好、内务好、秩序好,通过这些骨干队伍的建设,堵住了管理中的漏洞,树立消防部队良好形象,为加强队伍的集中稳定和提高战斗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注重教育和管理,加强督促检查,注意在宏观上求稳定

在新形势下,强化部队的教育和管理,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培养部队严谨的纪律作风,切实提高队伍的自身建设是我大队保持队伍稳定的核心。一是加强条令条例的学习,结合部长今年在“1.22”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及公安部“五条禁令”,并按部队开展纪律作风教育和贯彻“十六大”精神为契机,狠抓大队内部管理,畅通政令,严格一日生活制度的养成,从点滴抓起,督促官兵做到工作和生活条令化。二是加强谈心活动,在今年开展的作风教育整顿和贯彻“五条禁令”期间,大队党委分别与大队干部谈心一次,通过谈心活动解决干部的思想包袱,增强他们的工作信心,同时还主动与大队所有干部家属开展面对面的交心活动,听取他们对大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争取干部家属对大队工作关心和支持,从而增强了干部的工作事业心。大队不断结合工作实际,开展暖人心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保证了干部在队伍管理宏观调控上的稳定,也促进干部的在位率。三是大队开展经常性的督查工作,深入基层检查,通过点名,检查日常记录,查工作落实情况,查干部在位率的问题,及时纠正,把问题和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并对在检查中普遍的问题及时召集干部进行探讨研究,制定对策,解决问题。四是掌握兵员情况,实施动态管理,为强化兵员素质,增强条令条例意识,我大队在新兵补入连队之前,结合实际在×中队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新兵再次集中训练,主要是加强纪律意识打牢思想基础,从而维护部队的高度稳定。五是经常分析各中队兵员的思想情况,适时在大队范围进行士兵的调整,通过这些举措,绝大多数战士一跃成为中队的骨干,为中队的发展带来了可喜的变化,如原一中队××同志调入二中队后,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不但成了中队管理的骨干,而且还是中队的乐理辅导员。通过兵员调整,与战士谈心了解战士,帮助解决他们思想和家庭的困难,有效地防止了各类事故的发生,从而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目前,我大队由于认真分析部队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适时用新方法来解决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出色完成上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确保全大队各项工作的稳定。全体官兵正以十六大精神为指针,轰轰烈烈地开展执勤岗位练兵,深入开展消防怎么办大讨论活动,认真落实五条禁令,努力以实际行动践行三个代表。

篇(6)

1、按照市高指统一部署建立安全生产管理组织体系,并成立安全生产管理领导小组,设置安全专管员,为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2、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有集团公司制定下发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办法》、《集团系统重特大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和省公司的《安全手册》,还结合指挥部实际情况建立一系列自己的安全管理措施、安全生产工作台账。

3、抓好安全目标的管理与考核工作。指挥部与所辖监理、施工单位,监理与施工单位,施工单位与各工区、班组均层层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明确了安全生产的要求。

4、认真抓好日常安全检查工作。专职安全员每星期至少两天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现状进行检查,并配合集团公司及申嘉湖省公司做好安全生产专项大检查,如夏季安全用电及防暑降温、施工涉电、防台等。针对6月2日发现合同高压线下违规作业后,指挥部立即要求其停工整改,并对进行了严厉惩处,并要求各监理、施工单位引以为戒,严防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5、认真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和业务水平。如参加电力知识和安全业务教育培训,消防安全培训,组织观看安全生产宣传影片等。

二、自查情况

对迎接省厅安全督察组的此次检查工作,年11月1日~3日,我指挥部专职安全员会同省公司安全员一起对三个驻地办及九个合同项目部进行了全面的安全检查工作。从检查情况来看,总体情况较好。各驻地办、标段均建立较为完善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基本能得到贯彻。各驻地办、标段均配备专职安全员,建立一整套的安全台帐,项目部能定期对一线施工人员进行安全交底,帮助一线生产人员掌握必要的安全常识,尤其是涉电安全、水上作业、高空作业等方面,各标段的安全生产紧急预案均比较健全、详细、责任分工明确,奖罚分明,各标段已投入使用的工程机械均已做标识、标定及安全认证,特殊工种(如电工、焊接工、机械操作手等)执证上岗情况较好,施工现场安全措施基本能得到落实。虽然各标段总体情况较好,但同时也发现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个别标段安全教育还不够深入细致,未能真正做到竖到底,横到边,距人人受教育还有一定的差距;个别标段机械操作手持证率较低;个别施工人员对涉电安全重视不够,存有麻痹思想。个别标段安全规章制度落实不够认真,流于形式;个别标段泥浆池围护不到位,交叉口的警示牌设置不全或损坏等。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求各标段及时整改,消除安全隐患,驻地办督促并报指挥部复查,确实把本项目创建成“平安工程”。

三、下一步安全管理

1、继续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范意识。广泛宣传上级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精神和国家颁布的一系列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应知应会常识。继续督导各施工单位要以一线操作人员安全技能和安全保护知识为重点,加强对职工尤其是农民工、临时工的安全培训教育。

篇(7)

二、学习明显松懈。

工作中够用能应付就满足了知识面窄直接导致为企业出谋划策的水平处于较低的层面,业务知识仅限于工商注册登记一块。服务档次不高。同时也深感自己的业务理论层次不够高,学习深度不够,调研能力更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文化技能方面的进修也缺乏一个明确的目标,常以忙为借口疏于学习,这对自身的提高是很不利的生活也因此显得不那么充实。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想我需要制定一个中长期的学习目标和计划来督促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素养,以更好地工作,更好地生活。

篇(8)

二、在工作中服务理念不对,做不到本院所提倡的优质服务。通过学习韩院长的《创建优质服务,树立医院形象》的报告,真正切实认识到医院优质服务的重要性,在我们国家转型社会中,服务是决定医院长足发展根本,而我平时工作中的所做与医院的优质服务相差很大,在以后的工作中将从自身做起,搞好医院的优质服务,树立医院的形象。

三、对医院的制度、职责之星不到位,劳动纪律不是很熟。通过学习医院制度、职责、劳动纪律等,才发现自己的很多工作都没有按照医院的制度、职责、劳动纪律执行,这是自己一个很大的错误,作为一名医务人员,不懂法,法就不会保护自己,将来受害的肯定是自己,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按照医院的制度、职责、劳动纪律办事,切实从每一件小事做起,真正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律来约束和保护自己。

篇(9)

1、家庭户占全市总户数的比重呈上升趋势

20*年人口与城镇化抽样调查的数据显示,截至20*年底,我市总户数为213.1万户,其中家庭户210.7万户,占全市总户数比重为98.9%,比20*年提高0.6个百分点;集体户2.4万户,占全市总户数比重为1.1%。

2、“两口、三口之家”成为我市家庭的主流

20*年在全市家庭户中,三人户所占比重最大,为69%,比20*年提高1.4个百分点;其次为二人户,所占比重为12.2%,比20*年下降0.3个百分点;二人户和三人户占家庭户的81.2%,说明“两口、三口之家”成为我市家庭的主流。

3、我市家庭从传统家庭逐步向小规模家庭转化

从家庭户的代际关系上看,我市一代户占全市家庭户比重为15%,比20*年下降了2个百分点;二代户家庭比重为59.3%,比20*年提高了0.7个百分点。随着人们家庭观念、生育观念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二代户家庭成为核心家庭,传统四世同堂家庭已经非常稀少。

4、老年人家庭中空巢家庭呈上升趋势

空巢家庭原是社会学者在研究「家庭生命周期模式中提出的一个概念,一般指无子女或虽有子女,但子女长大成人后离开老人另立门户,剩下老人独自居住的纯老人家庭。

在家庭户类型中,有65岁及以上老人的家庭为32.2万户,占全市家庭总户数的比重为15.3%,比20*年提高了1.7个百分点。其中:空巢家庭9.1万户,占我市家庭总户数4.3%,比20*年提高0.3个百分点。随着我市人口老龄化的加快,空巢家庭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二、家庭户的变化为我市社会经济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家庭户规模向小型化、结构简单化和模式多样性转变是由社会、经济、文化、国策、人们思想观念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为我市社会经济和谐发展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1、对消费市场的拉动。随着我市家庭户数量的不断增加,必然会增加对家庭住宅、家庭教育、家庭服务和家庭用品数量的需求。

篇(10)

一、“三农”工作有序推进。一是备耕工作基本就绪,种植计划基本敲定。全县共调运各类化肥7万余吨,玉米种子75万公斤,马铃薯种子1100万公斤,蔬菜种子4.5万公斤,还有足量的农药、地膜。这些生产资料基本上能够满足种植业生产需求。全县完成冬春汇地13.3万亩(其中河灌区面积8.27万亩,井灌区面积4.93万亩,小水库灌溉面积0.1万亩),井灌区春汇全面展开,近日又下了一场大雪,降水量为9毫米。春汇加春雪,为春播工作的正常进行提供了保障。据农业部门统计测算,今年全县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可达56万亩,其中优质玉米种植面积在46万亩左右,基本与去年持平;蔬菜作物种植面积可突破25万亩,其中已获无公害蔬菜产地认证的青椒、胡萝卜、架豆、马铃薯四种蔬菜种植面积分别可达5万亩、5.6万亩、3万亩、10万亩。二是畜牧服务不断增强,奶牛养殖再度走热。以服务雅士利集团乳业项目建设为重点,加大了畜牧服务体系建设,拓宽了畜牧服务领域,广大农民种草养畜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同时,由县众鑫公司和北京绿康种猪繁育公司合作建设的万头种猪场基建工程基本完成。一季度末,全县存栏奶牛23010头(同比增长26.4%)、肉牛70906头、肉羊18万只、肉猪50284口。三是生态建设规划完毕,春季造林全面铺开。今年,我县确定了十项林业工程,规划造林15.61万亩,其中京津风沙源治理项目造林10.3万亩、首都水资源水保项目造林2.31万亩、退耕还林2万亩、农田林网5000亩、景观造林5000亩、通道绿化30公里。目前,春季造林正在进行,预计4月20日左右完成预定任务。此外,我们确定了30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目前正在制定发展规划。

二、工业经济运行平稳。一季度,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完成5968.5万元,同比增长4.9%;工业企业利税总额275.6万元,同比增长476.5%。一是白酒行业运行良好。一季度,完成产值2448万元,比上年同期的2208万元增长10.9%;销售收入1978万元,比上年同期的1785万元增长10.8%;利税551万元,比上年同期的499万元增10.4%;上缴税金750万元,比上年同期的534万元增40%。二是陶瓷行业走出低谷,开始回升。主要表现在原辅材料、燃料、电力、职工工资与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未变,也就是生产成本基本相同,而销售价格比去年同期有所增长,增长幅度在5%—10%之间。陶瓷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熟练工严重短缺,工人流动性大;先天投入不足,缺乏流动资金;产品科技含量低,企业竞争力不强。三是机械加工行业总体形势有所好转。原材料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幅度在10%左右,但比去年第四季度上涨6%左右。众鑫机械公司已搬迁新厂,预计5月初正式生产。煤机厂正在搬迁。四是玉雄淀粉糖品公司玉米深加工项目效益初现。该项目总资产9900万元(包括2400万流动资金),从去年10月底开始试车到现在,先后对部分设备、工艺进行调整、改进,生产能力由初试车时的40%上升到现在的70%(设计能力),目前刚迈过盈亏平衡点。截至3月底,试产共产出主副产品12217吨,完成销售收入2260.15万元。主副产品已进入山西、内蒙、河北、四川、广东、武汉、河南等地市场,销路很好。现在还在逐步改进,预计6月份达到设计生产能力,进入正式生产。目前仍有三个方面需逐步改进:工艺、设备改进;指挥系统逐步协调;工人素质、技能不断提高。五是建材行业平稳增长。同朔水泥通过技术改造,产量成倍增长,一季度产熟料2.1万吨、水泥3400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60%;产值540万元,比去年同期的200万元增长170%;销售收入6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0%;上缴税金7.8万元,比去年同期的9万元降13%。预计全年可产9万吨水泥,上缴税金150万元,比技改前增盈150万元。六是冶金化工行业效益滑坡。下原平钢铁公司电炉炼钢项目,2005年8月份试产成功,产钢坯100吨。由于成本高,售价低,无法生产。目前正协商投资850万元与大同428厂联营生产火车车箱底盘。化肥、糠醛企业由于市场疲软,销售竞争激烈,造成价格偏低、成本居高的被动局面,几家企业被迫停产。

三、第三产业发展加快。今年第一季度三产增加值完成12127万元,同比增长2.5%,占全县一季度GDP总值的6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226万元,同比增7.6%;各项存款余额205055万元,比年初净增15239万元。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木塔门票收入达到60万元,同比增长48%。随着黄金周及旅游旺季的到来,餐饮、住宿、娱乐等三产服务业也会逐渐兴旺起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全面启动。按照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农村市场建设与农业生产、农民消费相结合的原则,我们决定年内拍卖12个基层供销分销店、改造10个基层社、兴办17个便民综合超市和6个农业生产资料便民站、完善1个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目前,这些工作已经陆续展开。

四、招商力度不断加大。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在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方面下了不少功夫。目前,已经引进三个大项目。一是雅士利乳业项目。该项目总投资2.5亿元,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丹麦尼鲁公司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设备,建成后日可加工转化鲜奶600吨,年产值上亿元,上缴税金3000万元以上。目前占地面积近400亩的雅士利工业园建设拉开帷幕,雅士利总部已注入资金4860万元并完成了公司注册,七通一平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二是龙首山文化园项目。该项目规划占地1000亩,拟建五院(佛学院、敬老院、孤儿院、寺庙院、僧人接待院)、两楼(钟楼、鼓楼)、一像(观音菩萨像)、一塔(克隆木塔),项目计划投资5亿元。今年要完成高338厘米、底径220厘米、重9.5吨的中华龙应大钟铸造工程;高72米的露天观音菩萨像雕塑工程;高130米、底径52米的钢结构佛宫寺释迦塔塔基工程。同时,新建山门一座,围墙3500米,并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讯。龙首山文化园建设工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型旅游开发项目,此项目的建设对我县旅游产业的发展必将产生积极影响。目前该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案正在上海进行论证之中,项目区内的征地、迁坟和绿化工作全面展开。三是绿野万吨蔬菜气调冷贮与冻干加工项目。该项目占地200亩,一期工程总投资5000万元,预计年内建成投产。目前,建厂前期工作基本落实,设计工作正在进行。此项目的建设对推动我县蔬菜产业的上档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财政收入略有下降。一季度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2447万元,占年度目标9040万元的27.1%,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75万元,占年度目标3410万元的22.7%。从部门征收情况看,国税局组织收入1631万元,地税局组织收入582万元,财政局组织收入234万元。从税种看,增值税完成962万元,同比下降17.9%;消费税完成457万元,同比增长19%;存款利息所得税完成145万元,同比增38.1%;企业所得税完成60万元,同比增215.8%;工商税收(地税)完成561万元,同比下降3.1%;耕地占用税完成21万元,同比增200%;专项收入完成17万元;行政收费完成83万元;罚没收入完成131万元。从以上情况看,工商税收仍是稳定性极强的税种,是财政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一季度增值税较去年同期下降,是因煤炭加工业煤源紧张、煤场无煤所致,去年同期煤炭加工业完成税收743万元,今年仅完成176.5万元,减少566.5万元;而消费税比去年同期的384万元增73万元,增长19%,增长因素主要来自骨干企业山梨集团。

六、重点工程陆续开工。旧城改造一期工程一、二、三标段和交通小区、应州宾馆的重建工程已完成一半,预计8月20日前可交付使用;第四标段的60亩土地于3月12日通过公开招标以1660万元拍卖出让,开发建设工程将于4月15日奠基;农机厂、煤机厂占地面积64.3亩,建筑面积19000平方米,已完成了搬迁工作;塔西广场占地120亩,建筑面积32500平米,涉及居民299户,拆迁工作基本完成;白塔街占地63亩,涉及居民80户,拆迁工作也已完成。塔西广场建设和环城西路改造工程的规划基本完成,拆迁工作正在紧张进行。旧城改造多数工程将在今年9月5日前竣工。以县城四环路路面铺油和西朱庄、梁亭、小刘霍庄三座桑干河大桥建设为重点的路桥工程进入筹资和设计阶段。省移动公司投资2000万元建设的农村信息化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中,预计4月底所有光缆全部进村,5月份12个乡、5个村的网络文化站建设全部竣工,中学远程教育网、疾病防控网、蔬菜市场信息网可望在年内开通。

总体上看,我县经济运行中还存在着许多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矿产资源匮乏,工业基础薄弱,财政增长乏力。我县近年来建设的一批项目还没能达产达效;有望引进的新项目由于财政困难,拿不出项目的前期建设资金,导致新项目引进建设进展不大。可以说,尽管我们付出很大努力,但应县财政困难的实际短期内确实难以改观。今年,我县财政预算剔除公职人员工资等三项必须支出外,仅剩123万元,全县公用经费无法安排,难以维持正常运转。同时,资金紧张的状况严重影响着一些工作的开展,一些急需办的事情困难很大,如塔西广场建设、木塔950周年庆典,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做保障。二是电力不足制约着工农业的正常生产,去年全县高峰期用电量缺口达2.7万千瓦,平均缺口1.8万千瓦。三是全县干部群众的思想不够解放,投资搞建设的意识不强,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对外开放的扩大。

第二季度工作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全力抓好三大项目建设。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为已经落户我县的雅士利乳业项目、龙首山文化园项目、绿野万吨蔬菜气调冷贮和冻干加工项目建设提供全程优质服务,争取尽早建成、投产达效。

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要发展特色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生存环境;发展公益事业,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三、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工业经济实力。继续加大传统企业的改革和优势企业的培育,推动全县工业经济大跨步发展。

上一篇: 欧洲经济论文 下一篇: 预防医学专业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