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05 16:31:3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驻村第一书记总结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一、 注重学习教育,加强党员队伍建设
利用擅长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特长,精选内容题材,组织村组干部学习6次,组织党员学习观看党风廉政建设教育片8次、技术培训5次,开展“党员活动日”活动10次。
二、争取项目资金,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与村干部先后6次到区电业局、水利局、国土局等单位协调联系、争取支持,使2座提灌站通上了电,达到了运行条件,新增水浇地2500余亩。
从区扶贫办争取资金70万,计划新建生产道路4.75公里。
从区河务局争取资金10万,新建村内道路500米。
从区交通局争取公路养护资金3万元,安排公路养护人员6人及时清扫维修道路。
三、争取扶贫资金,动员发展烟叶经济林
联系区烟草公司派人到村进行技术培训、动员26户群众结合本村实际,发展烟叶275余亩,实现产值100余万元。
争取院党组支持,由区xxx提供车辆费用,带领本村贫困户28人,先后到山西运城盐湖区、渑池县南村乡和坡头乡等地参观考察,学习种植双季槐和花椒树的经验和方法,从扶贫办争取扶贫资金14万元,用于购买苗木,带动35户群众发展双季槐400亩、花椒树500亩。
四、积极协调联系,实现互联网进村入户
到xx区联通公司协调联系,投入专项资金12万元,实现互联网进村入户,已发展互联网用户20余户,为发展农村淘宝网站、方便农户购进农资、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准备了有利条件。
五、关注困难户,帮助弱势群体。
1、学习了省市县组织部门下发的有关扶贫攻艰工作的若干规定、纪律要求。使自己深深地认识到作为一名驻村第一支部书记,肩负着带领本村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大责任,同时也深刻领会到驻村扶贫工作是实现提出的2020年全面小康的重大举措,是我党带领全国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重要途径。
2、认真学习党的各项规章制度,党建工作的各种要求,作为一名党支部书记,就应该在党性修养上不断提升自己,同时,明确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也是一名党支部书记应尽的职责。
二、认真抓了村支部的党建工作,落实了“”,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健全“两议两公开一监督”村民民主决策机制,通过这些工作也逐步改变了少数村干部思想上存在的得过且过思想,有效地解决了班子在工作中存在的一定程度的等、靠、要思想以及工作中存在状态不佳的现象,提升了班子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能力。
三、充分做到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自担任村第一书记以来,我认真地对本村89户贫困户,221名贫困人员进行了逐一走访,了解他们家庭情况,身体状况,特别是导致他们贫穷的原因,他们大多都是因为体弱多病,没有劳动力,也没有一定的资金作支撑,更没有一技之长,同时思想上的等、靠、要思想也较为严重。所以要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较为困难,通过走访也加重了我身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结合自己的走访情况,向市局扶贫驻村帮扶工作组进行了汇报,并建立了文广新局与村贫困户帮扶结对台帐,同时向89户贫困户下发了温馨联系卡及第一书记工作名片,使他们知晓是哪个单位的哪名同志在具体帮扶他,实现千金重担人人挑,人人身上有指标。
四、认真了解了村村情民意和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并制定了2015年工作计划和三年驻村帮扶工作的规划,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较为薄弱,全村9个社目前有四个社通了水泥路共计5公里,还有7公里土路,且没有硬化,老百姓出行较为困难。水利建设方面由于地处书房坝水库上游,用水成本太高,无法使用。而原有水利设施薄弱,没有改变靠天吃饭的现状。产业发展更是谈不上,仍以传统水稻、玉米种植为主。根据这种状况,我汇同村支两委班子制定了2015年扶贫工作计划以及三年扶贫工作的一个整体规划,并向乡党委政府汇报,分步实施。按照一路、二水、三产业的思路,逐步改变本村贫穷落后的面貌。
五、积极向市文广新局扶贫帮扶工作小组汇报驻村工作情况,努力争取他们的支持,以局长石朝武为组长的工作小组对扶贫工作非常重视,分别于7月1日、9月16日先后两次到村调研扶贫工作,12月16日再次和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曹家贵一起到乡参加了扶贫工作座谈会。慰问贫困党员,同时,工作组还提出了“四个一”的工作方案,即指一条路子;办一件实事;解一批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技术培训;四是捐一笔款子,由局机关整合适用于扶贫工作的资金、资源,进行精准扶贫,目前此笔款子也基本落实。
六、开拓村支两委班子成员的视野,12月3日村同飞凤村一道,组织了村支两委班子成员到碑记镇参观了该镇柑桔的产业发展:到晏家坝参观水产养殖情况,增强了班子成员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七、村上聘请了县畜牧局李局长和林业局何局长到村进行了有关种养业的科学技术培训168人次。
八、按要求对农村贫困户和低保户进行了重新审查和核定工作,确保困难村民享受到国家的救助政策。
一、入点后工作开展情况
1、认真落实从严治党,推进过硬支部建设。按照要求落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严格落实“主题党日”和党员量化积分管理工作,督促落实好“”、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基本制度。2018年发展推荐预备党员4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4名。
2、开展乡村清洁行动。以“四整治一美化”为重点,建立健全卫生保洁制度,设立专(兼)职卫生保洁员,清理生活垃圾、柴草秸秆乱堆放、乱搭乱建现象,做到庭院卫生整洁,物品堆放有序,村居环境整洁美观。
3、推进扶贫产业项目建设。利用省级扶贫资金与沂南县超和畜禽养殖有限公司在联营村建设生态养殖基地,占地总面积35亩,总投入资金1200万元,其中扶贫投入资金600万元,年总收入500万元,其中扶贫收益48万元,覆盖贫困户人口数960人,人均增收500元。
4、开展乡村道德建设行动。开展孝心养老和好婆婆、好儿媳等推荐评选和学习宣传活动,评选出7名好婆婆、7名好儿媳;共发放孝心养老基金260户,发放大米260袋。
5、驻村单位拨款5万元,为村幸福院铺设地面400平方米,装修活动室1间。并整理提升村办公院落,绿化、亮化办公场所。
6、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村内中心街硬化2000平方米。完善疏通两侧排水沟道。新修从大曹家营到小曹家营600米的村村通,彻底改变两村无水泥连接路面的问题。复修村村通道路2.8公里。完善疏通两侧排水沟道,安装太阳能路灯,路边绿化美化。
7、驻村单位积极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县政协主席带队多次到联营村现场办公、结亲连心、走访看望困难群众。9月份联系市政协委员为联营村16户特困低保户每户发放慰问金500元,为48户贫困户发放大米、油、面、月饼等等基本生活物品,为苏村镇2018年10名贫困大学新生每人资助2000元,连续资助4年。
二、关于下步工作计划
(一)认真落实从严治党,推进过硬支部建设。实施“主题党日”和党员量化积分管理,督促落实好“”、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
二、驻村工作保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二是实行包联制度;三是营造帮扶氛围。
三、驻村工作进展:在县委、县政府,县级相关单位,镇党委、镇政府和新农队的指导帮助下,赢得了xx村党总支“一班人”的大力支持,既定的驻村工作目标逐项顺利推进。
(一)党建工程。一是制定了《县委办公室党支部与xx村党总支开展“帮扶联创”活动实施方案》;二是成立“帮扶联创”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帮扶联创”具体工作;三是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罗xx和县委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梁xx亲自到xx村委会讲党课;四是县委办公室在资金及物资上给予力所能及的支持,帮助协调抗旱应急资金xx元,安排工作经费xx元,配备笔记本电脑、打印机,购买床架、被褥等生活用品,为驻村工作提供必要保障。
(二)保水工程。一是有498位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捐款xx元修复大冲坝,4月20日破土动工,6月底完工,可以蓄水4,5万立方米;二是投资113万元对老熊箐小(二)型水库进行除险加固,5月13日破土动工,计划10月底完工;投资87万元对迤河小(二)型水库进行除险加固,5月15日破土动工,计划10月底完工;三是新修20 立方米的小水窖 100个,已浇灌55个。
(三)畅通工程。一是每公里投资60万元,从二街至代家、吴家(后河段)公路主干道路面硬化工程3月30日开工,5月22日全部完工,等待验收;二是二街至xx公路主干道路面硬化后保边基本完成。
二是协调有关部门送产业、增收入。工作队以产业扶贫为重点,在多次考察村里的然环境的基础上,把中蜂产业作为继核桃、奶山羊等传统种植养殖产业之后的又一特色产业予以重点扶持。通过拟定帮扶计划提交办领导协调有关部门,为帮扶村困难群众赠送中蜂养殖箱140个(价值14万元),加快提高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因地制宜地拓宽致富渠道,提高村民收入。送产业的同时,驻村工作队还把送技术同步实施,专门邀请市农林委中蜂产业有关专家,到村里手把手教中蜂养殖技术,传授相关专业知识,帮助贫困户掌握科学养殖方式方法,确保村民能够养的住蜂,产的出蜜、挣得了钱。
三是狠抓危房改造送物资、促保障。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队员坚持把危房改造这一民心工程作为当前脱贫攻坚工作的着力点,大力推进贫困户危房改造,积极改善贫困户住房条件,确保贫困户住房安全得到保障。驻村工作队定期上门督促施工队加快危房改造建设进度,时刻监督危房改造建设质量,在前期为贫困户赵仓良家增送了水泥20吨、沙子20方、石灰500公斤等所需建筑材料基础上,还专门邀请社会爱心人士为他们捐赠了床、沙发、餐桌、椅子、衣柜等家具,并帮助贫困户安装了防护栏杆,彻底解决了楼梯和房顶安全防护问题。目前,该贫困户已入住新房。
一年来,片区15名“第一书记”积极担当、勇于作为,真抓实干、克服困难,立足实际,从加强村级基层党建工作入手,积极推进各项重点工程及重点项目落实。重点实施“党建聚民、产业富民、文化乐民、村美宜民、培训强民”五大工程,充分发挥引导、协调、联络作用。截止2016年7月份,共走访群众2538户,接待处理群众咨询448起,参与化解邻里纠纷61起;派出单位计划帮扶资金144万元,已落实帮扶资金107.85万元,主要用于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和办公场所改造;组织召开党员会议230次,协调召集村级议事会议177次,议定事项136个;指导建立村级制度80个,片区15名“第一书记”驻村工作总体成效显著。
一、抓纪律定目标,明确职责打基础
作为组织部门选派的“第一书记”,在工作生活上严以律己是党员干部的基本素质。严格的工作纪律和行为规范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一)用纪律规范日常行为。片区制定并下发《**、**区“第一书记”工作制度和纪律规定》,建立民情日记制度、周督查月汇报制度等、述职评议、交流学习等一系列制度,要求各“第一书记”在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廉洁从政相关规定的基础上,自觉遵守工作纪律,工作日期间要确保在村里办公。严格请假报告制度,履行完善好相关请销假手续。增强工作执行力,对上级及片区安排的工作要积极抓好落实,不折不扣保质保量按时完成。
(二)讲职责明确工作目标。片区要求各“第一书记”结合驻村以来的工作情况,深入思考,理清思路,创新工作机制,结合自己的工作职责明确努力方向。各“第一书记”采取深入走访调研,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填写《村情、民情记录簿》,撰写驻村调研报告,制定2016年工作计划和《第一书记两年任职规划》,真正做到“任职有规划,落实有措施,工作有目标”。
(三)严奖惩促进创先争优。制定《片区“第一书记”创先争优活动方案》,采取定期座谈交流,发挥广饶党建微信公众号作用,建立工作展示交流平台,对工作表现突出、群众认可的,评选为片区“优秀第一书记”,大力宣传其工作成效及事迹。对思想不够重视、工作不够得力、作用发挥不够的,片区将通报批评并责令整改,营造讲奉献比业绩、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二、抓制度强管理,确保工作显实效
严格的制度和执行力是做好管理的前提,从畅通信息渠道、工作督查等方面立规矩强管理,切实掌握各村“第一书记”的工作业绩和思想动态,确保工作开展有的放矢。
(一)信息报送掌握工作动态。建立信息报送制度,每周上报周报,总结上周主要工作,做好下周工作计划;每月报送月报,总结本月工作,做好下月工作规划;及时上报工作动态,便于片区做好信息宣传工作;上报其他上级要求上报的材料,包括驻村季度工作情况调度表、驻村工作台账等材料。
(二)监督检查督促工作进展。建立工作督查制度,片区每月采取不定期集中检查和不定期随机抽查的方式,到李鹊镇和广饶街道“第一书记”任职村督察“第一书记”进行督导检查,一方面检查是否驻村在岗,履职尽责。另一方面督导各项工作进展,及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并将督查情况予以通报。
(三)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片区每两个月印发一期《广饶街道·李鹊镇片区“下派帮扶” 工作简报》,刊登片区“第一书记”工作总结、心得体会、工作方法、工作动态及其他下派帮扶先进经验等。每两个月印发一期《“第一书记”工作专报》,记录每名“第一书记”两月来的工作实绩,便于大家学习学习交流。每一个月印发一期《 “第一书记”工作通报》,通报上月片区工作督查情况、信息报送情况、周报月报情况、工作存在问题及下阶段工作重点,为第一书记搭建起工作交流的平台,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三、搭平台抓载体,组织工作求创新
自开展工作以来,采取搭建工作平台,抓好活动载体的方式,积极探索管理好“第一书记”的方式方法。采取座谈交流、集体专题活动等方式,实现了“组织管理有活力,群众创业有动力,提升党建带动力”的新目标。
驻村队员个人工作总结
成为XX 镇XX 村驻村队员以来,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XX 村“两委”成员帮助下,XX 村第一书记指导下,积极落实驻村工作,现将本人驻村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 走村入户,摸清村情民况。驻村后,在XX 村村干部的帮助下,连同第一书记通过入户走访、开座谈会、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进行了村情民况调研。首先是参加村两委班子工作推进会,详细听取了党员干部群众对当前重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以及村里急需解决的问题等,初步掌握了XX 村的基本情况。再是进一步了解村民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听取群众对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看法,坚持问题导向。三是通过谈心、座谈会等形式与XX 村“两委”班子进行深入的交流,与以温有才书记为中心的“村两委”班子紧密联系,在XX 镇党委的领导下,为全村脱贫攻坚工作打下了良好的组织的基础。
(二)严于律己,遵守组织纪律。作为驻村干部我深刻地认识到这次驻村工作的意义,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深入群众,体察村情、民情,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把群众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扎扎实实地为群众办实实在在的事情。驻村以来,我严格遵守工作纪律,每月在村工作时间不少于20天,与村两委干部一道坚持在村工作,严格执行考勤、请销假、外出报备等日常管理制度。(三)聚焦重点,落实驻村工作。驻村以来,本人紧紧围绕驻村工作目标和任务,聚焦工作重心,有力推进驻村工作的落实。 在驻村工作中,我主要做了以下几点工作: 1、协助第一书记进行扶贫资料的制作、整理、完善工作; 2、协助第一书记、帮扶干部走村入户,掌握贫困户详细信息,根据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制定切实有效的帮扶手段; 3、协助村“两委”完成村级财务制度和村务公开制度; 4、协助第一书记走访调查,宣传国家政策、法律法规,解决群众切身困难问题,听取群众建议; 5、监督XX 村扶贫工程进度; 6、按照镇里的分工要求,协助参与村换届工作,全程参与选举过程; 7、积极参与了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为切实做好重中之重的扶贫相关工作,我们前期进行了大量的数据采集工作,确保贫困户信息的高度精准化,坚决清退不符合条件的人员。同时镇村两级积极联动,整合全村之力,积极落实扶贫政策,协调推进“精准扶贫十大工程”。同贫困户吃“连心饭”,拉近镇村相关扶贫干部,帮扶干部,驻村干部与贫困户的距离,消除贫困户和干部之间的生疏感。 驻村以来,虽然参与完成了许多重点工作,个人的政治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但是问题仍然存在。一是农村工作经验与实践不足。主要表现在:铅山话能听懂却讲不来,和村民沟通时,不容易拉近距离,特别是上门走访贫困户,来来回回好几次才得到认可和信任。二是扶贫工作的开展还需完善。首先对贫困户的信息掌握程度不够,没有完全做到实时更新;另再次对结对帮扶对象的关心基本以走访慰问为主,针对性的制定帮扶措施的能力还有待加强。
二是尽心尽责。驻村后,我在镇包村干部__x及__x书记的带领下,逐渐熟悉了村的基本情况,了解了村发展规划及当前困境,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及广大党员干部切实做好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以县高标准良田建设为契机,全村耕地基本建成了高标准良田。二是在镇大力支持下,运用民政资金对部分村室进行了更新改造,由于改造项目较多,局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拿出1万元进行帮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办公条件。三是争取扶贫资金50万元,计划硬化道路近2公里,现已正在实施。四是认真做好贫困户重新核查工作、秋季秸杆禁烧和新农合款的征收等政府安排的中心工作。
(一)“上与下”的关系
要善于处理好“上级与下级”的关系,也就是派出单位与省、市、县、乡有关单位的关系,寻求对驻村任职工作的有力支持。驻村任职工作,派出单位是后盾,队员是代表。第一书记要多向单位领导汇报请示,让领导及时全面地掌握驻村工作情况,以便给予指导帮助。要多跑省、市、县、乡的财政、农业、水利、林业、交通、国土等涉农部门,寻求项目支持。
(二)“左与右”的关系
要善于处理好“左膀与右臂”的关系。第一书记要处理好与村“两委班子”、“六大员”、党员队伍、老同志老干部队伍、群众代表的关系。要与村“两委班子”、“六大员”合理分工、密切配合,运用好、调动好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左膀”作用充分发挥。同时遇事要向老党员、老同志、老干部、群众中积极分子多请教、多商量,让这只“右臂”能充分发挥监督、动员作用。全村干群同心同德,团结一心,驻村工作就能获得坚实的组织和群众基础。
(三)“前与后”的关系
要善于处理好前进方向与身后基础的关系。确立发展思路要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要充分考虑到所驻村的优势、生产生活存在的困难、发展的现状和基础。发展“一村一品”、确定支柱产业,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四)“新与旧”的关系
要善于处理好驻村任职工作与村历史遗留问题的关系。处理“村级债务”、“空心村治理”、“机动地分配”等问题要量力而行。有些问题快刀斩乱麻,敢于碰硬,才能化解矛盾;有些问题要搁置争议,做冷处理,等待时机成熟。
(五)“虚与实”的关系
要善于处理好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既要注重发展经济、寻找项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又要注重搞好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六)“强与弱”的关系
要满足那些基础条件好、率先致富群众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在项目支持、技术指导、水电路基础设施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鼓励他们率先发展,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先进带头作用。要注重把他们当中的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自己能致富、又能带动群众致富的党员培养成村“两委”班子后备人才。又要照顾那些弱势群体、困难群众,解决他们生活、生产中的困难,要在低保、救助、慰问等方面给予倾斜照顾,在智力人才上多支持指导。
(七)“内与外”的关系
要善于处理好“外因与内因”的关系。要注重申请项目、引来资金,又要发挥当地积极性、主动性。要“输血”,又要“造血”,授之以鱼,又要授之以渔。
(八)“点与面”的关系
在驻村工作安排上,既要重点突出,又要全面统筹协调。经济发展上,要树立支柱产业,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户一业”,又要统筹考虑到全村的种植、养殖、外出务工等方面。要重点办几件解决全村生产生活困难的实事,又要统筹推进组织建设、文化建设、计划生育、治安稳定等工作。
(九)“去与留”的关系
要善于处理好留守务农与外出务工的关系,坚持两条腿走路,促进增收致富。在家务农要发展好种植业、养殖业,调整农业结构。同时要鼓励引导外出务工,培训技能,发展特色劳务,增加务工收入。
按照山东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受山东省农业厅选派,2012年2月,段培奎带领“第一书记”们来到双堠镇的5个贫困村。
杂草丛生的村委、破旧不堪的民房、坑坑洼洼的街道、乱堆乱放的秸秆、污水横流的小河、崎岖不平的山路、人牛同耕的田野……村容村貌、生产生活条件令人揪心。埠口村一个老党员直叹息,“段书记,村里多少年前就是这个样子了,不好改变。前几年也来过几批包村干部,都是想办法要点钱、修条路、打个井就走了,路轧坏了没人修,井废弃了没人管。”
刚开始调研的那段时间,段培奎等人越看越感到压力大,越听越感到没信心。但仔细一想,如果村里情况很好的话,省里也不会派“第一书记”来帮扶,既然来了,就该做点什么。
重稳了“军心”,“第一书记”团队扎实地开始了帮扶工作。入户走访是了解情况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想得到真实信息,有很大学问。段培奎是用几个大包子打开了群众的“心门”,然后自然而然地走进了群众的“家门”。
“三八”妇女节那天,埠口村召开妇女代表座谈会,一方面想为她们庆祝节日,另一方面打算借机了解一下村里的情况。没想到,做了半天思想工作,会场上100多名妇女主动发言的很少,以至于冷场。眼看午饭时间到了,段培奎便安排人买了一些大包子,让村支书从自己家里拿来大蒜,大家一起午餐。这个小小的温暖举动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妇女们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诉说村里的事。从那以后,不用村干部陪同,段培奎就能毫不费力地走进村里的每家每户。
费力更要“讨好”
在实施帮扶之前,群众想什么、盼什么,必须搞清楚、弄明白,否则,不但费力不讨好,而且还容易与群众对立。“不能站在原来工作岗位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这是段培奎等人总结出的第一条经验。由于长期在农业部门负责农药管理工作,段培奎自认为对基层农药使用情况很熟悉,有次碰到一个老大爷给花生打药,一问用的竟然是国家早就明令禁止的农药,于是予以劝诫。但老大爷却说:“没人告诉我这药不能用,不让用怎么厂里还生产、还有人卖?”一句话让段培奎感到无地自容。如果不了解基层、脱离实际,往往忙不到点子上。
“不能‘一头热’、‘想当然’,一拍脑袋就决策”,是段培奎等人总结出的第二条经验。磊石沟村是由6个自然村、900多人组成的小山村,村民饮用水主要靠在自家院里打井。“第一书记”于安军到村想办的第一件事就是让村民吃上自来水。经过千方百计的争取和协调,县水利局答应出资解决,施工方也备好了各种材料,但最后征民意时却出了问题,除了几个村干部,其他人都不同意安装自来水。理由是现在吃的井水县里化验过,是符合卫生标准的,安装自来水还得另交水钱,没必要。经过内部集体讨论,大家认为这个理由完全站得住脚,最后作罢。农村的事情,远看村村一个样,近看村村各不同,一定要提前摸清情况,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不能搞“一刀切”。
不能有“多数群众同意就行、胳膊拧不过大腿”的想法,是段培奎等人总结出的第三条经验。东梭庄村建蔬菜园区土地流转时,前期涉地的82户农民有81户在《土地流转协议》上签字并按了手印。看到绝大多数村民都同意,村委会便与投资商签订了土地承包合同。不料,在发放土地流转金过程时,最后那一户挑唆其他45户村民突然变卦,提出多种不合理要求,并放出话来:“如果得不到满意答复,土地流转没门儿!”尽管最后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事情得到妥善解决,但民意大于天,民意决定成败。做群众工作不能眼高手低,不能有“差不多、说得过去就行”的思想。
踢好头“三脚”
了解村情,融入群众,千头万绪的帮扶工作如何入手?都说“头三脚”难踢,但段培奎等人却踢得漂亮。
办几件好事,让老百姓信你。刚开始,多数村民认为段培奎等人是来镀金的,搞搞形式、走走过场就回去了。面对质疑,“第一书记”们既没灰心,也没辩解,而是从为村里办好事入手做起了文章。
关爱特殊群体。“三八”妇女节,为生活最困难的老年妇女送去大米、白面、花生油等生活必需品,送上“第一书记”节日的祝福。埠口村丧偶40多年的孙珍贵老人激动地说:“过去从来没把妇女节当回事,你们今天让俺也赶了回时髦。”不久,又向帮包村所在的大青山希望小学进行了爱心捐赠。除了提供必要的文体器材等办公设备以外,还专门为全校600多名师生每人定制了一把印有省农业厅驻沂南县双堠镇“第一书记工作队”字样的爱心伞。从此,“第一书记”就伴随着孩子们走进了帮包村的每家每户。
关心热点问题。针对群众反映的路难走、冬取暖、夏洗澡、夜出行、水污染等热点问题,工作队先是启动了“一事一议”项目,对“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村内道路进行硬化;接着争取派出单位支持,为村民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生物质炉,建起沼气池,在大街小巷安装太阳能路灯;然后又协调县水利部门,让埠口、菜峪、东梭和西梭庄的村民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同时,还专门拿出2万元工作经费,购买了4000多棵北美海棠树,栽植在硬化街道两旁,村里平了、净了、亮了、绿了,也美了。“第一书记”们逐步得到了大家认可。
关注身边小事。埠口村刚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女孩刘洁,由于一个月内父母双双病故、欠下13万元的医疗费而失去求学的信心,“第一书记”们组织全村为其捐款近万元,让她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东梭庄村民刘长勤40多年前因家庭纠纷离家出走,2004年回村后发现户籍被注销,各项惠农补贴一直享受不上,“第一书记”们就四处查资料、开证明,帮他落下了户。也正是这些解决了困难家庭实际问题的小事,让“第一书记”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任。
解几个难题,让村干部服你。埠口村主要产业是大棚油桃,为了提高桃农组织化程度,解决销售不畅的问题, 2012年4月,段培奎争取了20多万元在村头建了个批发市场。但在市场对外发包时,却遇到了麻烦。由于经营市场利益巨大,许多人都跃跃欲试。有人直接跑到市场里放鞭炮,安秤开业,企图抢占市场;有人指使社会不法青年围堵南方客商的车辆,不让进村收桃,企图造成混乱;还有人发短信威胁这名“第一书记”。村支书兼村主任受到威胁后打起了退堂鼓,明确表示,如果不理顺这些关系,自己坚决不敢在承包合同上签字,否则家人的安全没法保障。市场承包一下子成了“烫手山芋”。为了不激化矛盾,段培奎与镇领导反复研究商量,改变了急于发包的工作策略,以退为进,各个击破,公平竞争。最后,村里油桃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高票竞包成功,达到了“让能人干、让好人干”的预期目的。
东梭庄村紧靠蒙河,“第一书记”赵建忠刚进村时不到30岁,村支书比他大近两轮。开始,村支书称他“小赵”。“你还年轻,农村的事你不懂”是他经常挂在嘴边的话。赵建忠想见他都很难,打电话不接,到家找,吃“闭门羹”。有一天,村支书突然主动来找赵建忠,要求帮助解决问题。原来,村里有个他本家兄弟家里盖房子,晚上到蒙河里去偷沙,被河沙办抓了现行,当场扣押了三轮车。他找遍了所有关系都没起作用,突然想到了城里来的“第一书记”。“小赵”终于找到了表现自己的机会,从镇领导找到县领导,终于把车要了回来。又过了不久,书记又找上门来,这次反映的问题比较严重。邻村几个村痞经常晚上盗采河沙,严重破坏村里的农田,村民制止竟被打伤,村里的干部也受到威胁,大伙敢怒不敢言。于是,“小赵”又发挥“第一书记”联系广泛的优势,与县镇公安部门积极协调,很快就破获了这起非法盗采河沙案,不法分子被送进拘留所,受到了应有惩罚,老百姓都拍手叫好,村支书心服口服,“小赵”变成了“赵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