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汇总十篇

时间:2022-09-15 02:10:2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食品安全的重要性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篇(1)

吃动物怕激素,吃植物怕毒素,喝饮料怕色素……什么到底才是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品?吃什么才对我们的身体无害?我们真的应该好好地想一想。

看看上面这些事例,食品一个给我们消除饥饿的好东西,逐渐变成导致人们生癌、染上肠道寄生虫病、人体组织被大量破坏……的“毒药”,我在此呼吁大家:应该高度重视食品卫生,为自己的身体负起责任!

我建议:1、有关部门加强打击三无产品的力度,把个别厂家的三无产品进行销毁。

2、在购买食品时小心小心再小心,必须注意生产厂家,产品名称,检验合格证以及生产日期并保留购物小票。

篇(2)

一、食品质量中食品安全的现状

1、农药在农产品中的残余量严重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各种农药也不断的翻新出现,并被广泛应用于农作物生产之中,以致许多庄稼都或多或少存在农药残留问题,有的甚至严重超过了国家规定的标准,严重威胁着并危害着人们的健康。

2、动物制品中的各种激素严重超过国家的规定标准

因为动物生长激素可以使动物生长速度加快,以缩短生长期,使农场职工和企业在更短的时间和更低的成本生产中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效益。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肆意滋长,乱加使用各种激素。这类牲畜和家禽对广大人民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隐患。

3、各种添加剂严重超过了国家规定标准

科技快速的发展使各种食品添加剂应运而生,适量地使用添加剂可以使食物更美味,甚至更好看,这样可以增强人们的食欲。但是,使用添加剂如果过多的的话,不但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威胁,还会危害人们的身心。目前,许多不法商贩为了使食品的表面看起来好看,违法的使用各种食品色素,添加剂等,这些食品的添加剂和色素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

4、严重污染的生活环境状况

人和自然应该和谐统一,共共同进步,但随着人们走“先发展,后治理”的发展道路,于是,在开发和利用自然的时候,我们的生活环境也受到发展经济而受到了严重的损害。特别是向自然环境中排放的各种污染物,使灌溉用水和人畜饮水都受到污染结合破坏,重金属污染特别的严重,这些重金属(如铅,镉,汞)能使人和动物的肾脏和神经系统损害。这些风险的来源,使产品在市场上,总会有安全性的问题存在,因此从目前看,我国的食品安全质量状况令人担忧。

二、食品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

1、微生物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微生物污染是影响我国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微生物对食品的污染,包括细菌污染、病毒污染和真菌污染三个方面。1990以来年发生食物中毒的事件表明,微生物食物中毒在各类食物中毒病原菌中毒事件中占在第一的位置上,占40%左右的数量份额的食物中毒事件。在食品加工、储藏、运输和销售的过程中,在这些过程中都很容易导致微生物污染食品。

2、使用化学性物质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目前,食品安全中的生物和化学污染物的食品污染对人类的健康存在着巨大在威胁和危害,这种方式的食品污染已成为一个非常受人们关注的问题。鉴于此,各国的政府相关部门都已经出台了停止生产和使用化学农药剧毒的规定,中国也陆续禁止了一部分农药的使用。然而,国家食品的产品质量监督部门的检验结果表明,已禁止使用的高毒农药的检出率确仍然存在。

3、环境污染问题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据相关资料表明,85%至90%的人类肿瘤的引起为环境因素影响所致。通过集中的食物链富集,从食物中摄入对人类多种有毒有害物质,严重影响人类健康。近几年以来,因为工业废物和城市垃圾的胡乱排放,工业和城市废水不按相关的标准排,致使我国的大部分的河流和海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这样严重导致各种有毒物质在动植物的体内造成富集,最终还是导致了食品的污染,影响着人类的健康问题。

4、食品生产的管理水平低和规模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近年来,中国食品工业的发展和增长异常的迅速和活跃,涌现了一批生产食品标准规范和实例强大的企业,但这种企业的比例仍然很低。在国家质检总局的相关的调查中有相当一部分的企业的规模和管理水平都相当的低。食品相关企业的规模小和食品的管理水平低,也是影响食品质量中食品安全和卫生水平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食品质量中食品安全要注意的问题

1、保证食品原料安全

在过去的大多数的食品安全事故中,通过相应的调查我们发现,究其原因往往是原材料中含有的有害物质最终导致了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如何有效的检测出和消除农业原材料中的残留农药,以及动物中兽药残留,还有重金属污染和非法添加到动物中的各中添加剂,已成为我国当前食品生产商主要关注和重视的问题之一了。

2、合理使用各种食品添加剂

中国食品添加剂的相关的法律和法规还处于发展阶段,有些食品安全的标准和规定还需要及时的改进和创新。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就如何在研究、开发和生产更绿色的食品添加剂,确保食品更加健康和受人们喜欢,这是国内外食品生产厂家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

3、从供应链整体角度考虑来保证绿色食品

现在,控制食品安全不仅是在食品的生产过程中,而更应该关注粮食作物的物流环节(包括加工、包装、储存和运输等),已被越来越多的食品生产企业和零售商关注。只有真正实现食品供应链的有效的来源和依据,才能充分的提高粮食物流管理技术和水平,保证食品安全和质量,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为企业树立了良好的信誉。

四、如何增强食品安全的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1、生产者

1.1质量就是生命,这句话往往是食品企业经常要挂在嘴边的声音。但这句话也往往让消费者痛彻心扉。为了让人们能够随时吃到放心的安全的食品,生产商必须先建立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意识不乱是在加工或者生产食品的过程中,说到底,食品的生产者才是食品的第一人安全生产的负责人,生产商要时时刻刻强化质量责任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保证食品安全。

1.2此外,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和员工都要不断的接受每年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食品科学知识和行业规范,以及其他方面食品安全的道德和伦理的集中培训和教育,在意识上和行动上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1.3加强食品企业内部食品安全的质量管理制度,保证和提高食品质量生产产品或食品质量的研究,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检测,处理和信息反馈及其他食品安全的活动。

1.4更新设备,创新生产食品的方法和充分的利用新设备和新工艺,减少人工食物链的污染和破坏,从而达到减少不必要的食品污染。

2、消费者

2.1消费者在采购食品的过程中要看看食品经营者是否具有相应的食品经营许可证,主要经营机构的资格是合法的。

2.2此外,消费者还应掌握一些确定的食品安全的包装和食品质量的一些方法。消费者在选购食品的过程中要选择那些食品包装完好、具有生产日期、有效日期。

2.3购买肉类产品,最好到放心店和具有长期信誉的食品店购买。

结语

民以食为天,食品质量的安全问题是一个不仅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还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所以,我们要不断的加大对食品检测检验的开发和研究以及应用,从源头上加强对食品原材料、生产加工的具体过程中、食品的运输以及市场销售等程序中,做好相应的外部监督检查规范和内部自我监控调节。只要我们从每个环节都做好了、落实了,一定能做好食品安全问题。

参考文献

篇(3)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是人类生存的必不可少的。食品安全则是健康的基础,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为此,食品安全已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食品行业基础水平的提高以及食品行业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食品物流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满足人们对于食品消费品不断变换的需求同时,食品物流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主要包括食品物流由于涉及范围较广很难得到优化,食品生产过程中缺乏统一标准,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物流运输基础设施落后尤其是冷链物流工具设施得不到保障等造成食品质量安全事件频繁发生。

食品安全是大家非常关心和热议的话题,因为它直接关乎着人们的生命和健康。为了让大家吃上放心安全的食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体系至关重要。在此我们可以把这个安全体系简单的分为三大块:第一,食品源头环节的安全;第二,物流运输环节的安全;第三,销售环节的安全。现在,我们重点探讨一下物流运输环节的重要性以及应该采取的监督方式。

在保证食品源头环节安全和销售环节安全的前提下,物流运输环节就成了必不可少重要环节。如何能够保证物流运输环节的安全,首先要建立一个GPRS定位监控中心,对每一个物流车辆进行定位跟踪和全程监控,及时收集数据并能时时保持通讯和下达中心的指令,在货物交接到指定场所或保管人时,要得到安全确认并下载打印出从货物上车起运开始一直到安全交接的详细数据(此数据由监控中心提供下载)。因此,食品流通环节应该充分利用食品物流信息系统数据交流平台,与政府各级食品安全监控部门实现业务信急共享,检测与监控食品安全信息;通过业务监察和统计分析实现食品安全效能监察和辅助决策。

在此,简单介绍一下:一台经过认证的物流车辆,在阳澄湖装上经过源头食品安全检测的合格优质大闸蟹运往北京一专卖店销售。根据大闸蟹的运输要求(运输时间,运输途中适合的温度等等)。首先装上调好温度的物流车后对车辆进行铅封并调好监控角度监控铅封,这样可以保证大闸蟹在运输途中不会被调包;然后调好温度监控用来监控整个运输过程中温度的变化,保证运输过程中的合理温度,一旦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被详细记录下来,并收到监控中心的呼叫提醒。在运输途中无论是车辆加油、驾驶员短时间休息,还是更换驾驶员以及物流车辆出现状况,都要及时与监控中心汇报,以免影响交货时打印或造成确认数据时的麻烦。当物流车辆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到达地点时,接收货物单位要首先检查铅封是否完好,监控摄像头角度是否正常,并与监控中心取得联系确认并打印数据,确认无误后方可接收货物。

近几年,各类食品安全事故频发,如何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成为政府部门和食品行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只有保证了食品在流通中各个环节的安全运行,建立并实施食品物流保障体系,才能更好的保障食品的安全问题。总而言之,我国的食品物流业有待进一步健康有序的发展,并逐渐实现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这些还需要政府部门、食品行业、消费者等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陈丽华,王丽颖.流通业变革与物流园区创新”系列连载我国物流园区发展内涵研究[J]. 物流技术与应用. 2012(11)

[2] 姜国辉,章伟,吴丽雅.食品物流与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之初探――对苏丹红事件的反思[J].管理学报. 2005(S2)

篇(4)

(一)学校食堂是容易导致食物中毒的场所。学校食堂是人流量很大的场所,每天承担着成千上万名师生就餐,提供的食品是否安全直接关系到每一个师生的生命安全,也会影响着校园的稳定。当前校园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归根结底,中毒事件的背后就是监管不力,没有加强学校食品安全档案规范化管理,保证校园食品安全。

(二)学校食堂是食品安全的高风险场所。学校食堂面向的人群是众多的老师与学生,每天消耗的食材不计其数,在购买食材方面缺乏有效监管,不能保证所购买的食材质量合格。其加工服务方式也多种多样,这样就容易发生食品安全事件,学校食堂成为了一个高风险场所。稍有不慎就会发生食品安全事件,酿成大错。

(三)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十分薄弱。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学校后勤档案管理也不断规范化,但是许多学校并没有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对食堂食品档案管理进行有效加强。许多学校食堂的设备仍然很陈旧,食堂工作人员食品安全意识淡薄,甚至没有健康证。许多食堂只是以营利为目的,完全不考虑食品安全问题,一旦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后果不堪设想。

二、加强学校食品安全档案管理的策略

(一)加强校园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1)食品安全知识的普及。近年来,全社会对食品安全的关注越来越密切,有些由于食品安全知识的缺乏,促使不法经营者有利可图,在校园中对学生进行食品安全教育非常重要,斩断不法商贩在校园中利益的源头。首先可以印制一批校刊文书,内容具体到食品?碓吹刂贰⒅谱鞴?程、主要危害成分等,附一些非法食品的图片,让中小学生课后阅读和家长浏览。其次,教师在课堂上做相关宣传,可利用多媒体检索一些非法食品对身体的害处,并教给学生使用食品安全信息化系统进行查询。(2)管理人员培训。其次是对中小学校后勤部门工作人员食品安全知识的普及,可以对后勤工作人员进行培训,针对不同学校的具体情况,确定有效的培训内容,使相关工作人员尤其是采购人员熟练掌握相关食品安全知识,可定期安排考核,提高管理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提升他们对食品档案管理的水平。

(二)完善食品安全档案管理制度。管理制度的建设是食品安全的保障,学校食品安全管理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也应该引起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学校要以《食品安全法》为依据,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档案管理制度,提高食品安全性,保障师生的切身利益。食品安全档案管理制度的完善应该多个方面进行,包括食品的采购、食品的加工、食品的存放、食品的检测等。还要建立合理的安全评价体系,有效责任制度等。以此加强学校食品安全档案规范化管理,保证校园食品安全。

篇(5)

中图分类号:TS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10-0201-1

老百姓以食为天,粮油食品是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的基本保证,粮油食品的质量安全监测事关重大,关系民生,粮油食品的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百姓的身体健康,特别是近年来粮油食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更是给百姓生活蒙上了一层阴影。比如说地沟油的产生,大米等农产品农药超标、面粉中的增白剂、以及陈化粮抛光打磨后冒充新粮、转基因粮食豆油的产生、运输途中和包装过程的污染等等,都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粮油食品卫生和质量安全监测是关系到国家和百姓利益的头等大事。

1 粮油食品质量卫生安全必须从源头抓起

正所谓追根溯源,这里所说的源是指进货渠道。做为粮食监测部门,严把粮油供应部门的进货源头是十分重要的,货源关把得好,相当于把住了进货动脉,才能防止劣质污染等不合格粮油流入市场。

防止包装过程及运输途中的污染。正规的包装和运输很重要,它可以防止二次污染。所以首先包装物要用无毒合格产品。粮食行政部门在对于所收购的粮油从运输存储的个个环节中,都应做到细仔入微、责任到人落到实处。

2 认真做好粮油质量安全的检测,让百姓重拾对食品质量安全的信心

近年来食品安全这个话题让人越来越敏感,含三聚氰胺的奶粉,让婴儿变成了大头娃娃、地沟垃圾提炼的食用油,简称地沟油,堂而皇之地上了百姓餐桌;白面里边加了增白剂;馒头里面放了色素,人们还能放心地吃什么呢?针对这些问题食品,做为一名粮油质量安全监测工作者,更觉责任重大。所以加强对粮油质量安全的监测力度势在必行。就拿吉林省通化地区来说,吉林省是农业大省,又是主要产粮基地,从粮食种植加工到流通至市场,多个环节都要我们粮油监测部门严加管控。开放搞活经济政策实施后,通化地区的个体粮油店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面对工作量的加大,我们工作人员没有气馁,逐一对粮油店及超市的粮油加强检测,并一跟到底,不定期抽查,确保了市面流通粮油的质量安全。

通过对通化地区近年来对粮油市场的规范化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实行了上下一体化,举报有奖化,管理市场化、企业化的有效机制和模式,实行承诺服务制度,引进竞争机制,竞聘上岗,绩效考核。并提出“服务第一,服务就要一流”的理念,从而为监管部门营造了公开、公正、公平的服务环境,工作人员各个严以律己,恪尽职守,从而连续多年的统计调查数据表明,群众对粮油监管部门的满意度在百分之九十三以上,对在公众形象和政策创新,工作人员自我约束行为,也走在了同行业前列。由于工作措施给力,使通化地区多年来没有发生一起存在安全问题的粮油流入市场现象,从而让百姓吃上了放心粮油,确保了百姓健康,为创造安定和谐社会尽了一份力,让百姓重新拾起对粮油质量安全的信心。

3 为粮食安全提供了有效的科学依据

做为粮油监管部门不仅要为市场流通的粮油监管,还要为粮库储备粮提供有效储藏依据,例如玉米、稻子什么时间储藏,什么温度、湿度更能保证其外观更新鲜和内在的营养价值更丰富,什么样的情况不至于发生发芽、霉变、陈化、品质劣变及微生物的滋生和鼠害虫害的侵袭,过去在粮食储备中,大多只重视数量和外观指标,而没有重视粮食的内在质量及粮食的有效利用和粮食的最佳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传统储藏观念是,只要粮食进了储备库,就只重数量外观,其他一般不闻不问,至于腐烂变质失去食用价值也与我无关,由国家买单。自从加大粮油监管力度,完善粮油监控制度责任后,基本杜绝了以上不良现象发生。粮食入库时,监管部门根据粮食品质情况,如等级、水分等情况进行储藏,在粮食储藏过程中,粮油监管工作人员,随时随地、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抽查,监测粮食的各项指标,检测粮食品质的变化情况,指导储藏方式,调整方法工艺。一般情况下通过测定粮食的各项指标如粘度,发芽率、面筋吸水率、脂肪酸值、蛋白质溶解比率,油脂酸价、油脂过氧化值等等控制指标来决定是否存留,以确保粮食的质量安全,延缓陈化。通过以上手段科学地指导粮库储备粮的质量,为国家储备粮食提供了有力保证,避免了浪费损失。这些精准的粮食检测数据,也为提高粮食的经济效益提供了有利保证。

篇(6)

目前,中国人口的问题仍未得到完全的解决,对自然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一直递增。因此,环境的污染问题越发严重,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不容乐观。如:水资源短缺、水体污染、土壤荒漠化、土壤盐碱化、重金属污染、酸雨加剧、林木减少、生物多样性锐减等等。以上种种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大的阻碍力,食品安全是目前亟不可待去解决的高难度问题,为了迎接这个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立足于环境保护的角度,多方面的发掘和创新新技术去整治我们的地球。微生物作为一种分解者,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其积极意义非凡,具体表现在:种类繁多、资源丰富,并具有开发的潜力,更重要的是微生物的分布相当广泛,几乎不存在微生物资源缺乏的问题。同时,微生物还具有生态保护、绿色生活、绿色消费、循环利用、讲解转化等作用,因而受到各个国家的重视,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对微生物进行研究和开发。为了让微生物技术更好更快的发展,在高等院校中,如何将微生物技术教学课程的质量提高是教育的重点和难点,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分析微生物技术的新型教学模式。

一、重视并做好微生物基础知识部分

高职院校的一个特点在于部分专业不分文理科,直接招生,部分学生在高中阶段是文科生,到了大学之后转型成了理科生,又或许部分理科生在高中时期的生物就已经学得不够扎实,以致在大学学习微生物技术时感到困难重重。但需要重视的一点是,微生物技术是一门基础知识要求较高的课程,由于涉及到各种实验和数据的处理等,因而基础知识必须牢固、扎实。

第一点,是课程的改革和优化,根据专业的特点,对相应的基础课程作出调整和规划,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条件。

第二点,是建立健全的考核评估体系,高等院校与初中、高中不同,高校的学习成果最主要的因素在于学生个人,课程也相对较少,要想在高校中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平时就必须努力的学习,而督促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带着压力去努力学习的一个有效措施则是――考核。为了通过考核,学生通常会针对考核的内容,花时间、花精力去学习和研究,因此,建立健全的考核评估体系,是督促学生重视并掌握基础知识的有效手段。

二、重视微生物技术的实践教学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微生物的应用越发广泛,而要将微生物技术的教育工作做好,一个关键的核心因素在于实践。微生物技术的实践的范围很广,例如:污水的处理、土壤的修复以及降解某些有机物,特别对于部分有毒有害的有机物而言,微生物技术几乎是它的克星。因此,在微生物技术的教学过程中,重视微生物技术的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质,是食品安全工程中一大重要举措。

为了提高微生物技术的实践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要注重两个基本点,一是细节问题;二是安全问题,唯有将这个基本点做好了,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微生物技术的能力。关于细节问题,即便教师反复的提醒和教导,由于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不大,学生往往不重视,忽略细节部分。因此,教师必须采取新措施,避免学生再出现细节的错误。

此外,是安全问题,微生物技术的实践教学相对起分析化学、大气污染分析、水体溶解氧的分析等实验相对安全一些,但,对于实验过程中的硫酸、盐酸、硝酸、EDTA等各种试剂,务必让学生谨慎再谨慎,习惯性的不谨慎,很有可能就在某次实验过程中受伤。同时,除了学生的安全问题,还有就是仪器的安全问题,如:微生物技术常用的显微镜,对显微镜的保护一定要细心,在转换物镜时,必须将载物台的高度降下来,以免打碎了标本的玻片和损害了镜头。同时,显微镜使用完毕后,必须将其外表擦干净,储存的地方要干燥、清洁,并还需要注意防腐蚀、防热以及防撞击。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微生物技术的实践教学过程中,细节问题、安全问题是时刻牢记并警觉的两点,但是,微生物技术所需要注重的不仅仅如此,更多更细的问题会越来越多,为了环境保护工程的顺利进行,在微生物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让学生学会更多,学得更精,为环境保护工程尽一份力,为社会做贡献。

三、结语

微生物技术的前景十分可观,微生物技术的教学策略有待创新和发掘,为了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广大教师需要坚持不懈的继续奋斗,钻研微生物技术的教学,让学生掌握更多更全的微生物技术知识,促进现代化微生物技术的发展,并让微生物技术真正落实到食品安全中去。

参考文献:

[1]解彦刚.高职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探讨[J].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1(03)

[2]潘少兵,孙慧群.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内容优化研究[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0(09)

[3] 李庆新.《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J]. 大众科技, 2007(06)

篇(7)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欧洲药品管理局(European Medicine Agency,EMA)在GLP规范中,对供试品的检测提出了要求。各大制药公司内部的标准操作程序(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SOP)也对供试品检测有具体要求。

我国的GLP对供试品检测也有原则性要求。但由于在新药申报和相关技术评价指导原则中未对此有明确要求,故当前不是每个GLP试验室、或每个安全性试验都进行供试品检测。

2供试品检测的适用范围

安全性试验中供试品检测的要求,应该适用于所有新药研究。中药成分复杂,结构不清楚的成分多,但如中药一类(单一成分)可参考化药执行。欧美对生物制品也要求进行供试品检测,内容在化药的稳定性、均一性等的基础上增加蛋白含量分析和生物活性分析。对于生物制品供试品检测的要求,建议参照化药的方法,遵从Case by case的原则。

3供试品检测的内容

供试品的基本理化性质检验报告包含来源、批号、纯度、浓度、处方组成(包括辅料)、稳定性、溶解性、有效期、保存条件等信息。

若供试品需经溶解后(混合、混悬、溶解)给药,则应提供供试品在溶剂中的稳定性、均一性(非溶液体系)等检测报告(浓度范围需能覆盖全部毒理试验的浓度范围),以及配制后的供试品浓度分析报告。

针对检测供试品浓度和含量分析的方法学验证报告。

4供试品检测的时间

在首次配制前应完成稳定性分析,在前期稳定研究的基础上,对配制过程和配制后可能影响稳定性的因素都应进行研究,如溶媒、浓度、搅拌方法、温度、配制后储存时间等。

无需在每次配药时均进行浓度分析。短期给药试验(如14 d的试验)一般仅需在首次配制时检测供试品的浓度,但试验中如果伴随有毒代动力学(toxicokinetics,TK)试验,则TK给药当日的供试品也需进行浓度分析。对于长期试验(如1个月),一般在首次及末次配制给药时进行供试品浓度分析(如果是每天配制,那么首末次配制日也就是进行TK试验的日期)。如果试验周期更长(如3个月或大于3个月时),除首末次配制外,还需增加供试品浓度的检测次数,以确保供试品在该条件下的稳定性满足使用要求。

5供试品检测的影响因素

供试品的配制温度、搅拌时间和转速、混悬液溶剂的选择、不同批号的样品、稳定性(光稳定性、热稳定性)等,都会影响所配制的供试品最终浓度,以致影响非临床安全性试验结果。

6供试品检测报告的提供

篇(8)

中图分类号:R15;D91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5-0000-02

一、引言

食品质量安全一直是重大的民生问题,政府也一直努力通过加强监管来降低食品质量安全的发生率。其中最典型的做法就是,《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及调整,相应的,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模式不断变迁。地方政府也被要求承担更多的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的责任和被赋予了更多的权力。学者指出政府这种单中心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难以达到效果,需要向多中心的食品质量安全治理模式演进(秦利等,2009)。在这个多中心的治理模式中,政府、市场、行业协会、公众都应该共同发挥作用,才能有效的对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进行治理(张峻豪,2014)。目前,大量的文献,对公众的食品消费安全维护及监管参与行为进行了研究,但对食品质量安全公众参与能力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献较少。基于此,本文对于食品质量安全公众参与能力的内涵,构成要素进行了分析,并描述其的形成机制。

二、食品质量安全公众参与能力的内涵

在国内外的研究中,学者都认为公众在食品安全监管中不应该被当作无知者,而应该让他们参与其中。公众(Pubilc)一词本身就代表一个由个人与组织组成的集合的含义,在公众参与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中,个人部分可以很明确的指出是公民或居民,组织部分则可以分为协会组织、消费者维权组织等。公众参与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合法性与内涵,首次得到承认与描述是在我国颁布的《食品安全法》之中。在2015年的进一步完善的《食品安全法》中,第九、十、十二、一百一十三等条款,对消费者协会、行业协会、媒体、个人参与到食品安全监督中的权利进行了界定。同时,《食品安全法》的规定,意味着公众参与包括了消费者个人、消费者组织、行业协会、媒体等不同的部分的参与。能力是完成一项任务或项目的素质,食品质量安全公众参与能力就是个人与组织能够参与到食品质量安全监督之中的素质,其内涵实际上包括了食品质量安全个人参与能力与食品质量安全组织参与能力,其中尤其以后者为重要部分。

三、食品质量安全公众参与能力的构成要素

食品质量安全公众参与能力中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应该包括能力主体、能力客体、能力环境等三个部分。

1.能力主体

食品质量安全公众参与的能力主体是指参与到食品质量安全社会监督中的公众,如上所述,包括了个人和组织。在食品安全公众参与的研究中,个人的参与实际上受到关注,在实证研究中,个人的食品安全关注度、认知度和参与意愿三个因素被认为是食品质量安全公众参与能力的最主要内容。这意味着,公众实际上主要被个人代表,这样带来的问题就是,个人在复杂的食品安全问题面前,显得很无知,而个人的集合由于不是一个组织概念,尽管规模巨大但参与效果一样不佳。因此,实际上公众参与食品质量安全的主体是组织,而组织参与能力的大小,应该是衡量食品质量安全公众参与能力的主要因素,可以看到,组织参与是一个积极的反映,组织性也给公众在参与中带有更大的谈判能力。

2.能力客体

一般来说,客体是实践主体作用的对象,食品质量安全公众参与能力的客体就是指主体能够用以借助的来完成参与食品质量安全监督行为的工具。这些工具大致包括:(1)知识与信息。这些知识包括了与食品安全相关的知识,以及与消费者关于食品消费权益维护相关的知识与信息。(2)规则。其包括了那些由政府部门下达的,有利于公众参与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的非法律性条文与规章制度。以及消费者进行诉讼的相关规则。(3)正式法律。公众参与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的与途径需要由正式的法律条文来确定,而消费者的权益也需要正式法律来确定。(4)媒体。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懂得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曝光,以及对这些问题形成关注,甚至是公共舆论压力。而媒体也通过相关新闻的公布来引导舆论的导向。

3.能力环境

居民是否愿意和时候能有效参与食品质量安全监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与参与能力相关的各种环境条件。这些环境包括了:(1)制度环境。制度环境是一个外生变量,由规章制度与正式法律组成,其是食品质量安全公众参与的能力主体行为的基础条件。(2)技术环境。技术进步可以使得居民更方便的参与到食品质量安全监督之中,正是这些技术的进步带来了更多的知识和信息传递渠道,利益表达渠道。(3)文化环境。文化环境是食品质量安全公众参与的能力嵌入的一个最深层背景。中国古人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传统,可能导致难以形成有效地食品安全社会监督机制。(4)市场环境。如果存在强大的第三方监督机制配合市场机制一起发生作用的话,市场中能够通过声誉机制的形成,起到良好的抑制食品不安全的作用。(5)社会组织环境。社会组织的存在实际上被看作是一种社会秩序的行程,这种社会秩序可以完善市场机制,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食品质量安全公众参与能力的形成机制

基于对食品质量安全公众参与能力的内涵与构成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对于食品质量安全公众参与能力并不能仅仅将其视为公众的认知、关注度及参与意愿,还应该包含更广泛的内容。因此本文希望全面分析食品质量安全公众参与能力的形成机制。

1.个人食品质量安全公众参与能力的形成机制

个人食品质量安全公众参与能力的形成机制,主要是指个体通过一系列相关行为,达成参与食品质量安全社会监督的可能性和效果,这个可能性和效果越大,参与能力就越高,反之亦然。一般来看,个人实际实现参与食品质量安全社会监督的途径有三个:(1)个人信息获取与传递。这是指居民个人能够积极的获取到食品安全相关信息并愿意通过宣传的方式与其他居民进行分享,通过提升消费者知识储备来减少食品安全问题。目前,互联网与新媒体成为个人知识获取和传递的主要方式。(2)个人消费权维护。消费者会有维护自身权利的动力,在相关法律和规则的保障下,消费者会进行维权行为。但居民个人在进行这种维权行为时,要受到制度环境、文化环境、社会组织环境的制约。好的环境意味着消费者维权成本下降,相反,维权成本就高。当成本过高时,消费者会选择放弃。而这种放弃行为有可能是在维权行为之前发生的。(3)个人举报激励。政府为激励消费者参与到食品质量安全的社会监督之中,有时候会采用社会举报奖励机制。但面对极其分散化的食品产业特征,这种举报激励制度很难有效治理路边摊中的食品不安全问题。而对于大企业来说,个人也很难去获取其违规的证据,这时个人往往借助媒体的力量,向媒体举报。

2.组织食品质量安全公众参与能力的形成机制

组织参与到食品质量安全社会监督之中的途径大致有两条:(1)组织成为个人维权的共同呼吁者,例如组成消费者协会,以组织名义进行维权行为。组织的实力大于个人,相较于个人更能实现维权的目的。因此,组织的参与能力更强。但这条路径上组织食品质量安全公众参与能力的形成,取决于政府对社会组织的培育政策,以及政府部门是否愿意与消费者协会进行合作。换句话说,消费者组织在参与中还是极为依赖于政府。(2)组织成为社会信誉机制的推动者,通过市场来形成食品质量安全公众参与的能力。这种能力形成的途径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对政府的依赖,组织作为第三方治理的主体,通过强化市场上食品销售的信誉机制,通过质量信号来实现淘汰劣质食品的目的。这种组织食品质量安全公众参与能力,是一种主动的能力,其形成依然取决于政府对社会组织的培育程度,以及组织能够形成的社会信誉秩序的程度。

综上,本文首先从个人与组织组成的公众概念入手,全面的分析了食品质量安全公众参与能力的内涵,指出组织参与能力才是这个内涵中的主体部分。其次本文分析了食品质量安全公众参与能力的三个构成部分:能力主体、能力客体和能力环境。并在之前分析的基础上,分别指出了个人食品质量安全公众参与能力的形成机制和个人食品质量安全公众参与能力的形成机制。

参考文献:

[1]秦利,王青松,佟光霁.基于多中心合作治理的食品安全问题研究[J].农机化研究,2009(3).

[2]汤宝金.食品安全管制中的公众参与现状的调查分析[J].管理论坛,2010(4).

[3]高秦伟.科学民主化: 食品安全规制中的公众参与[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2(5).

[4]谭志哲.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之公众参与:借鉴与创新[J].湘潭大学学报,2012(3).

[5]丁鹏,王淑娟.公众参与下的食品安全规制[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篇(9)

1.1有机物对食品的污染

食品的化学污染有可能成为21世纪最严重的食品污染问题,如农药、添加剂、包装材料等都是食品安全的重大隐患.教学过程可以根据相关内容,有针对性地渗透有机物对食品造成的污染,并告诉学生化学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危害.比如,在讲烯烃的化学性质———聚合反应时,可以插入包装材料聚丙烯、聚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等内容及其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作为包装材料,聚乙烯、聚丙烯比较安全,而聚氯乙烯单体———氯乙烯不仅具有麻醉作用,还具有致癌、致畸作用,以此说明如果食品包装材料选用不当,会造成食品污染,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再比如,有些不法商人为了提高食品的色泽,吸引消费者,在食品中添加苏丹红.可以此例引出偶氮化合物的学习,并介绍一些天然食用色素如辣椒红素等.在有机化学中,类似的例子很多,通过这些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明白有机化学与食品安全息息相关,起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生食品安全意识的效果

.1.2食品污染的危害性

食品安全事件每天都在发生,它所形成的困惑已经将人类包围.然而,人们却忽视它的存在,并且将这种威胁置之度外,这与人们的错误观念和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以及对食品污染危害的认识有关.因此,一定要让学生认识到食品污染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对食品安全的防范,从而增加他们的忧患意识,消除食品污染带来的隐患.曾经震惊世界的日本公害事件“水俣病”,原因就是汞在水体中通过食物链逐渐富集,最后危及到人们的健康.把这个事件与乙炔水合反应结合起来,一方面加深学生对乙炔水合反应的学习,另一方面使学生充分认识到食品污染对人类造成的严重危害.例如,2006年9月,上海300多人因食用猪肉、猪内脏,出现肌肉震颤、头晕、呕吐、心悸等中毒症状,后被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确认为瘦肉精中毒.如果在胺类化合物的学习中插入瘦肉精事件这一生活实例,讲述食品污染给人类生存带来的危害,更容易增强学生的食品忧患意识和食品安全防范意识.

1.3食品营养卫生知识

在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频爆发,同国民对食品营养卫生知识的重视程度以及国家对国民的食品卫生教育程度不够有很大关系.因此,在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应结合相关内容对学生进行食品营养卫生知识的渗透.比如,苯并芘是一种由5个苯环构成的多环芳烃,是含碳染料及有机物热解的产物,具有强致癌性,在烧烤、燻制食品如烤鸭烤羊肉串中含量较多.对于苯并芘的危害可结合芳香烃的学习,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卫生习惯,以减少致癌物对身体的侵害.在蛋白质一章的学习中,以阜阳空壳奶粉事件为例,让学生明确认识到食品营养与食品安全密不可分,如果食品的营养成分被破坏或营养成分缺乏,即使不受到任何污染,它同样会危及人们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通过这些知识的渗透,可以使学生杜绝陋习,改变不良的食用方式,建立合理的饮食结构,以防止学生在食用时或食用前的处理不当造成食品污染.

2进行专题知识讲座

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渗透的食品安全知识,是有机化学与食品安全融合、对学生进行食品安全知识教育的有效途径,但这只是一些零星的、分散的知识,学生对食品安全知识的认识缺乏一种整体感.为了使学生在学习有机化学的过程中对食品安全的认识由零星、分散走向整体、统一,在课程接近尾声的时候,应对同类食品污染物进行归纳总结,以专题讲座的方式和学生一起讨论有机化学中的食品安全问题,使学生对该方面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以此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提升食品安全防范能力.

食品的有机污染物很多,通过调研我们得知,有毒重金属是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且对食品的污染日益严重.由于重金属常以慢性中毒的隐蔽方式危害人类,因此常被消费者忽视.而在有机教学中,重金属往往以各种形式出现在有机反应中,为了引起学生对重金属这一重要食品污染因子的重视,我们以曾昭琼主编的《有机化学》为教材,将涉及到的有毒重金属的有机反应进行总结.以此为平台,对学生进行食品安全专题讲座.相关讲座的主要内容包括:重金属汞的危害及相关有机反应;重金属铅的危害及相关有机反应;重金属镉的危害及相关有机反应;锰元素的危害及其相关有机反应;铬元素的危害及其相关有机反应;砷元素的危害及其相关有机反应等.通过专题讲座,学生关于重金属对食品安全的危害有了一整体的认识.由于我们在讲座中结合了大量的案例,学生反应强烈,在进行激烈讨论时认为有机化学就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类造福的同时,也给我们的生活———如环境、食品安全等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作为化学专业的学生有责任、有义务发展绿色化学,消除有机反应中的有害因子,改善我们的环境以及食品安全现状.

3课外讨论及小论文撰写

通过在有机化学教学中进行食品安全知识的渗透以及专题讲座的途径,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但由于教学内容和教学课时的限制,学生对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危害性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同时,学生在上述途径中对食品安全知识的认知处于“被动”的地位,如何让学生主动来认知食品安全知识,从更深层次认识到食品安全产生的危害性和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我们认为,课外讨论及小论文撰写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能够弥补前两种途径的不足,有助于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教育与有机化学教学的融合.

课外讨论和小论文的具体实施过程是: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教师有选择地布置课外讨论作业,可以是具体的题目,也可以是一个范围,让学生根据相关的内容进行课外讨论或撰写小论文.如2011年台湾版的三聚氰胺事件———塑化剂风波,我们将其融入酯类化合物的学习过程,因为塑化剂的化学本质是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其中最常用的是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为了使学生对塑化剂用途、危害有更多了解,我们让学生撰写与塑化剂相关内容的小论文,学生完成得很好.他们不仅通过文献资料对塑化剂的化学本质、种类、在工业上的用途、被用作起云剂的原因、对人类的潜在危害等相关内容进行了详细的总结,而且还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问题.有的学生在论文中提出:既然塑化剂是邻苯二甲酸酯,那我们在实验课上所制备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是不是也有起云剂的效果?邻苯二甲酸二甲酯是否也可以?有的学生还设计出相关实验来揭秘商家加入塑化剂的目的.更有的学生从塑化剂偶然被发现,感觉到化学专业的学生担负着保障食品安全的重任,因为有机化学中涉及的波谱分析是现在质检中最常用的方法.在学习卤代烃融合塑料的相关内容时,要求学生收集资料,讨论塑料对食品安全影响.结果,同学们制作了精美的多媒体课件,进行了非常激烈的讨论,认为塑料对食品安全造成严重危害的原因之一在于塑料对环境的污染.在焚烧塑料时,易产生世纪之毒“二恶英”,只要吸入一点点,就可以造成各式各样的文明病,如心脏病、糖尿病、过敏、不孕、癌症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塑料在800℃高温情况下销毁不会产生二恶英,提出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由此可以看出,学生通过课外讨论和小论文撰写,对食品安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激起了学生将来从事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热情.因此,通过课题讨论,也间接培养了“专业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人才.类似小论文撰写和课外讨论的内容还有苏丹红、三聚氰胺等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和危害,都达到了满意的效果.

4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宣传

众所周知,我国食品安全状况非常严峻.严峻的食品安全状况和国民对食品安全知识的认知水平低下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改善目前的食品安全状况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认知水平.但是,在我国由于长期缺失食品安全知识的教育与普及,造成了国民对食品安全知识的认知缺乏,食品安全意识比较薄弱,从而导致了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现状.提高民众对食品安全知识的认知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对民众宣教食品安全知识.该课题实施的最终目的,是在有机化学教学中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渗透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平台,将了解和掌握的食品安全知识进行宣传,让更多的民众来关注食品安全,从而改善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基于此,我们组织学生在节假日开展了食品安全知识宣讲社会实践活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成效.活动的开展,一方面使同学们积极将课堂上了解到的以及自己通过文献资料收集而来的食品安全知识进行整理总结,在宣讲过程中实现学以致用,使有机化学教学与食品安全知识有机融合;另一方面,使更多的民众了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提高了民众对食品安全知识的认知水平,为改善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做出贡献.

篇(10)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我校成立了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组员由学校行政成员、各班班主任组成。明确了由各班班主任为具体实施人员,为开展好食品宣传活动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方案具体,目的明确

围绕食品安全宣传活动主题,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开展食品安全国旗下讲话,食品安全教育课等活动,以主题班会、宣传栏等形式,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大力营造人人关心、重视食品安全的氛围。

三、活动内容丰富,效果明显

1.在食品安全教育活动中,各班利用班级微信群,向家长宣传食品安全的知识和正确的饮食观念和食品安全观念。使他们了解食品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形成人人关心和支持参与食品安全工作的良好氛围。

2.各班利用晨读、班会课等形式向宣传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总务处每天都对食堂员工进行食品安全教育。

上一篇: 品牌督导工作经验总结 下一篇: 大学生美术鉴赏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