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07 07:25:1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改造我们的学习教案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关键词:学情 变化 主动性 尊重
在以前的语文教学中,我们的上课就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就是完成预定的教案,而不是“节外生枝”;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做出回答,否则就努力引导学生直至达到预定答案为止……我们精心设计的教案仿佛成了“看不见的手”,支配、牵动着教师与学生,让他们围着它团团转,课堂于是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
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生学习方式是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合作学习为途径,以探究学习为目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和创造性。教学的过程也应成为师生互相配合的过程。作为教师在课前就要有思想准备考虑:课堂节外生枝怎么办?学生可能提出哪些疑问?预设方案被打乱怎么办?……
一、教学设计要真正考虑学生
走进新课程,教学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在教学的动态过程会有一些我们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和教学情境。课前设定越多,课上学生的自由空间也许就越小。因而我认为教学的预案设计不妨“简单”一些,为学生创设一种广阔发展的思维时空。
我曾听过一堂比较成功的语文课《尊严》,她对于第二课时的教学是这样设计的:
一、默读课文,引导学生“批注”
师:孩子们,《尊严》一文中有许多印刷的空白,这是有待咱们开发的“黄金地段”,咱们可以充分利用,在此批注,写下自己的理解、感受、欣赏、评价。
二、交流“批注”,教师与学生对话
师:同学们,看了你们书本上密密麻麻的阅读批注,我知道你们的批注是“丰收”的。下面,大家和我一起交流批注成果,好吗?
(生:自由交流;师:创设对话情景,主持对话)
三、自由选择“自助餐”式作业
1.将文中某句话改造成自己的一句格言警句。
2.摘录文中优美词句。(当天完成)
3.小组间开展写字或默写比赛。(两天内完成)
4.你可以独立为自己设计一项作业。(本周内完成)
这位老师教案设计的就是这么“简单”,可仔细想一想,其中却能带给我们诸多的启发:由于没有多余的环节,生才会有充分的时间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正是由于预案设计的“简单”,教师不用拿着设计好的问题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可以跟着孩子的思路与学生真诚对话,学生才会真正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感受到共享知识的甜蜜,感受到心灵成长的幸福。
二、课堂教学要关注资源生成
课程标准强调“教”服务于“学”,教师通过与学生合作,依靠学生自主动手活动、实践、合作与交流完成教学任务;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主线,以学生的眼界去设计教学思路,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活动并采取相应对策。这就要求我们让学生参与课前的准备,让学生预习课文,自己收集有关资料(如实物、图片、数据等),自己向家庭、亲友、社会作深入调查,自己制作有关学具,自己设计学习方法等。这个过程不仅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为课堂教学作很好的铺垫,还能使教师预测到学生的需要,掌握学生的现有水平和情感状态,把握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教师在备课时,要更多地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考虑教学方案,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二、备课应是教学的改造与创新
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重大的创新和突破。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变更也是变革人。因此,在课改中,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等都要发生转变,对教学方式、方法要进行改造与创新。
首先,备课中我们就要从“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出发去创新、设计教学方案,充当参与、促进和指导的角色。在研究教学方法时,应多思考如何与学生沟通、交流,如何从教学的“独白”转向“对话”。设计师生互相交往、共同发展的教学过程,把传统式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关注学生,多留些空间,让学生思考,并随时掌握学生的即时反应;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或提出问题,适时给学生以热情的鼓励、及时的指导,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一方面,教材出现的内容不一定全讲,另一方面,教材上较为概要或没有的内容,有时教师要展开或补充,或针对某些内容开展专题讨论或小课题研究。新教材提供了许多新的教学形式,而且许多都是首次出现,每一节课的形式都迥然不同。备课时,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因校因人制宜,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有创意的教学方案。
此外,我们还应积极倡导构建创新的备课评价机制,促进形成健康、高效的备课风气。一是对新参加工作的教师,备课应注重规范,以锤炼青年教师备课的基本功;对中老年教师要求备课有创意,在教学改革上下工夫;对优秀教师则重在总结经验,帮助形成教学理念。二是注重实用性,淡化应检性,鼓励教师采用多样化的备课格式,如提纲式、随笔式、表格式和框图式,体现个性化的教学风格,促进课堂教学的创新,使教师从繁重的机械书写中解脱出来,使备课不再流于形式,不以教案字迹的工整与否、格式的正确与否、篇幅的多少等作为评价优劣的标准。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要做促进派、创新派,努力推进教研机制改革,促进良好教研氛围的形成。
三、备课应满足不同学生的个体需要
新课程倡导打造教学基础,做好教学的前提工作,了解教学对象的差异――学生差异,并做到胸中有数。备课时,我们应认真分析学生的知识结构的差异,找准新知学习的切入点;认真分析学生学习方式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情绪,设计课堂教学,把握学习的鼓动点;认真分析学生学习需要的差异,根据对象确定分层施教,架好学习的桥梁,使基础较差的学生“吃得进,消得了”,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跳一跳,搞得到”,避免“吃不消”与“吃不饱”的现象。只有这样,在掌握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体需求的前提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使学生信心十足地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去,使每个人都获得身心的愉悦和原有基础上的较大发展。
四、备课应力求教学资源的科学配置
课程标准强调面向生活,面向社会。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社会生活实际,充分利用本地本校本班资源,开展本土化教学和校本班本教学。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充分发现、合理利用、科学配置教学资源已成为我们在备课中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现实的教学环境中,存在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关键是我们要具有“会发现的眼睛”,只要稍加注意就不难发现。比如,我们的教学对象――学生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资源库,他们能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而且这个资源具有再生性和不竭性,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另外,现实生活中也蕴藏着丰富的教学资源。此外,教材本身作为一种资源也是丰富的、多元的,只要我们细心发现,善于多角度挖掘教材中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深入讨论,就会拓宽教学的天地。
西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工程的启动,疾风骤雨般在西部地区掀起了一场教育信息化的革命,中央电教馆发送的远程教育资源为我们送来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教育转瞬间生机盎然。远程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优质资源,比如:图片、录音、影视素材、幻灯片、FLASH动画、优质教案、示范课例等。使教学内容从小院走向旷野,其教育视野成倍开阔,所授知识的内涵与外延均增大了不少,并呈库的趋势,犹如流水之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不仅有益于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取其精华,实施素质化教学,更有益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良好学习品质。下面就利用远教资源进行英语教学谈几点自己的认识。
1 利用远教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学生来讲,在导入中,枯燥的讲解,或者煽情的演说,都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也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果在学习课文之前,老师能利用各种方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以后阶段的深入学习是大有裨益的。在教学实际中,我们从远程教育资源中选取教学需要的图片、视频等资料,丰富课堂内容,则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像磁石一样紧紧吸引学生,并使其受到感染和教育。
《英语课程标准》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英语课程的基本理念。学生也只有真正实现了自主学习,他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其具体表现为——我要学。这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的需要。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主要表现为学习兴趣。
现代远程教育网上的“课程资源、学习指导、课堂实录、媒体展示”等各种资源,抽象的事物可以形象化,复杂的问题可以简单化,颜色变化可以多样化,还可以展现普通教学无法演示的宏观,微观世界,并能储存大量音频、视频文件等;还可以使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从而诱导学生在感情和行为上积极参与媒体的活动。在全方位的影响下,增强学习兴趣,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就会越学越爱学,学习的责任也就能真正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学生的学习才是一重真正的自主学习。
2 利用远教资源,创设更具直观性和感染力的教学情境
在教学中,往往需要创造与渲染气氛,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使他们耳濡目染,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的优势,利用创设的情境,扶放并行,引导学习探究,给他们“动眼看、动耳听、动口说、动脑想、动手做”的机会,精心设计,突破重点难点。
3 利用远教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远教资源的运用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利用远教资源,充实了教学素材。远教资源上大量的图像,文字,视频资源,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例如:老师们可以用“学科资源”上的优秀教案进行备课,大胆的对原有资源重新编辑、改造、升华,从而更有效的组织利用资源,制作出更符合实际教学的多媒体课件,用进课堂,更加激发了学生们的探索精神及求知欲。如我在英语复习时,利用课件动画素材制作课件,创设了情景,把内容很直观的表现出来,在播放时同学们一下子明白了原来复杂零滥的知识,枯燥的语法,头疼的书面表达,如此有趣。例如英语语法知识的学习,如果仅仅依靠教师的讲来让学生学习,很显然是枯燥无味,利用远教资源,合理整合制做课件,则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例如:〈Go for it〉七年级unit 5是学习现在进行时态,下载一些图片进行动画制作,通过说句子,让学生领会现在进行时态的意义,视频展示句子时,将谓语部分用醒目的红色加以强调,留给学生的映像极为深刻。再出示一些动画让学生用现在进行时态描述,这样,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效果也很好。
1、倡导学习之风
本学期,数学组大兴读书学习之风,读课标、读教材、读理论以促进教师自觉将新课改理念融入课堂,指导教学改革活动。
2、狠抓常规教学管理
要求每位教师要认真制定教学计划,务必做到:认真备课、上课、布置和批改作业、辅导差生。分管行政加强了全册教学计划、课时教案撰写的指导、检查和修改督促工作。数学组的常规教学资料从规范和质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在教研室的集体视导中也得到了较高评价。下期拟针对其中的不足,进一步给老师们提出完善要求。
3、继续组织好双周一次的业务学习。
本学期数学组业务学习的重点是探索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不管是教材分析、理论学习、观摩教学、业务竞赛均围绕目标展开,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面仍一如既往,延续了我组教研之风的优秀传统。
4、继续完善素质教育质量监控机制,强化质量意识。
重视教学质量分析,鼓励教师把教学质量分析纳入到日常教学工作中去。争取每次测试后,都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纵横比较。如试题的难易度、学生做题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由此反映出教学中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明确改进的方向。毕业会考及三年级监控考试及其它年级期末考试成绩较好,班级与班级差异不再明显。
5、研究实效课堂,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为了解决教师自己的问题、真实的问题和实际的问题,从而树立研究课堂、改造课堂、把握课堂、享受课堂,向每节随堂课要效率和质量的意识,本期我们开展了全体50岁以下教师参与的校际随堂赛课、展示课活动。本次活动参与面广,历时较长,成效较高。此次活动我们邀请全体教师作为评委,发放评分表,统一计算平均分的形式决出成绩。此项举措在提高了活动本身公正性和透明性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老师们的参与积极性和主人翁意识,得到较好评价。为将活动进一步引向深入,赛课活动后,又单独针对此次赛课活动举行了诊断分析会,分析会上也是人人发言,坦诚相谏,邓老师的引领更为分析会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6、大胆走出校门,扩大学校影响。
本期得到学校和教研室提供给的两次外宣机会,一次是参加在山西长治举办的第三届“杏星杯”教学艺术大赛,一次是5月30日长生学区的课堂展示。两次活动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和效果。我在参与这两次活动的同时,总是不时时机地向兄弟学校、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宣传我们的数学组,我们的弹小,也算是为学校建设添砖加瓦。一位长生小学的张主任对我们数学组校本教研工作的印象是“实在有效,不摆花架子”,这是对我们工作的一个侧面肯定。
二、主要经验
常规管理一定要“细”,体现“人性化”。比如教学计划或教案的修改意见要实,语气要委婉,督促落实一定要勤,要严。这样做好做实一年或一学期的工作,带来的可能是几年的轻松管理。
三、存在的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付出才有回报”,在全体老师们的拼搏、奋斗下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时我们也发现了我们的不足:
1、倡导学习之风
本学期,数学组大兴读书学习之风,读课标、读教材、读理论以促进教师自觉将新课改理念融入课堂,指导教学改革活动。
2、狠抓常规教学管理
要求每位教师要认真制定教学计划,务必做到:认真备课、上课、布置和批改作业、辅导差生。分管行政加强了全册教学计划、课时教案撰写的指导、检查和修改督促工作。数学组的常规教学资料从规范和质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在教研室的集体视导中也得到了较高评价。下期拟针对其中的不足,进一步给老师们提出完善要求。
3、继续组织好双周一次的业务学习。
本学期数学组业务学习的重点是探索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不管是教材分析、理论学习、观摩教学、业务竞赛均围绕目标展开,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面仍一如既往,延续了我组教研之风的优秀传统。
4、继续完善素质教育质量监控机制,强化质量意识。
重视教学质量分析,鼓励教师把教学质量分析纳入到日常教学工作中去。争取每次测试后,都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纵横比较。如试题的难易度、学生做题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由此反映出教学中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明确改进的方向。毕业会考及三年级监控考试及其它年级期末考试成绩较好,班级与班级差异不再明显。
5、研究实效课堂,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为了解决教师自己的问题、真实的问题和实际的问题,从而树立研究课堂、改造课堂、把握课堂、享受课堂,向每节随堂课要效率和质量的意识,本期我们开展了全体50岁以下教师参与的校际随堂赛课、展示课活动。本次活动参与面广,历时较长,成效较高。此次活动我们邀请全体教师作为评委,发放评分表,统一计算平均分的形式决出成绩。此项举措在提高了活动本身公正性和透明性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老师们的参与积极性和主人翁意识,得到较好评价。为将活动进一步引向深入,赛课活动后,又单独针对此次赛课活动举行了诊断分析会,分析会上也是人人发言,坦诚相谏,邓老师的引领更为分析会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6、大胆走出校门,扩大学校影响。
本期得到学校和教研室提供给的两次外宣机会,一次是参加在山西长治举办的第三届“杏星杯”教学艺术大赛,一次是5月30日长生学区的课堂展示。两次活动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和效果。我在参与这两次活动的同时,总是不时时机地向兄弟学校、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宣传我们的数学组,我们的弹小,也算是为学校建设添砖加瓦。一位长生小学的张主任对我们数学组校本教研工作的印象是“实在有效,不摆花架子”,这是对我们工作的一个侧面肯定。
二、主要经验
常规管理一定要“细”,体现“人性化”。比如教学计划或教案的修改意见要实,语气要委婉,督促落实一定要勤,要严。这样做好做实一年或一学期的工作,带来的可能是几年的轻松管理。
三、存在的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付出才有回报”,在全体老师们的拼搏、奋斗下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时我们也发现了我们的不足:
1、倡导学习之风
本学期,数学组大兴读书学习之风,读课标、读教材、读理论以促进教师自觉将新课改理念融入课堂,指导教学改革活动。
2、狠抓常规教学管理
要求每位教师要认真制定教学计划,务必做到:认真备课、上课、布置和批改作业、辅导差生。分管行政加强了全册教学计划、课时教案撰写的指导、检查和修改督促工作。数学组的常规教学资料从规范和质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在教研室的集体视导中也得到了较高评价。下期拟针对其中的不足,进一步给老师们提出完善要求。
3、继续组织好双周一次的业务学习。
本学期数学组业务学习的重点是探索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不管是教材分析、理论学习、观摩教学、业务竞赛均围绕目标展开,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面仍一如既往,延续了我组教研之风的优秀传统。
4、继续完善素质教育质量监控机制,强化质量意识。
重视教学质量分析,鼓励教师把教学质量分析纳入到日常教学工作中去。争取每次测试后,都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纵横比较。如试题的难易度、学生做题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由此反映出教学中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明确改进的方向。毕业会考及三年级监控考试及其它年级期末考试成绩较好,班级与班级差异不再明显。
5、研究实效课堂,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为了解决教师自己的问题、真实的问题和实际的问题,从而树立研究课堂、改造课堂、把握课堂、享受课堂,向每节随堂课要效率和质量的意识,本期我们开展了全体50岁以下教师参与的校际随堂赛课、展示课活动。本次活动参与面广,历时较长,成效较高。此次活动我们邀请全体教师作为评委,发放评分表,统一计算平均分的形式决出成绩。此项举措在提高了活动本身公正性和透明性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老师们的参与积极性和主人翁意识,得到较好评价。为将活动进一步引向深入,赛课活动后,又单独针对此次赛课活动举行了诊断分析会,分析会上也是人人发言,坦诚相谏,邓老师的引领更为分析会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6、大胆走出校门,扩大学校影响。
本期得到学校和教研室提供给的两次外宣机会,一次是参加在山西长治举办的第三届“杏星杯”教学艺术大赛,一次是5月30日长生学区的课堂展示。两次活动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和效果。我在参与这两次活动的同时,总是不时时机地向兄弟学校、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宣传我们的数学组,我们的弹小,也算是为学校建设添砖加瓦。一位长生小学的张主任对我们数学组校本教研工作的印象是“实在有效,不摆花架子”,这是对我们工作的一个侧面肯定。
二、主要经验
常规管理一定要“细”,体现“人性化”。比如教学计划或教案的修改意见要实,语气要委婉,督促落实一定要勤,要严。这样做好做实一年或一学期的工作,带来的可能是几年的轻松管理。
三、存在的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付出才有回报”,在全体老师们的拼搏、奋斗下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时我们也发现了我们的不足:
教了很多年数学课,被别人评论很多年,也评别人的课很多年。有时对非数学课评的还很激烈,现在想起来还很有意思。评课和上课是一样的,都是自己对课堂教学的一般认识和本节具体课的感受结合在一起,形成对一节课的一种观点。这;里我主要说说对如何设计一节课的认识。
备知识--学科教学内容:在中小学里,课标是规定的和教材是提前选好的,课时分配和每节课的设计方案现在也都给出了参考,所以,在充分的规定和充沛的资源下,备一节课似乎很轻松了。我看其实不然,记得刚上班时,我花巨资(一月工资的五分之一20元)买了一套北师大版的教案集。其对知识的理解之精、习题设计之全、课堂设计程序之有序,都是让我这个新人如获至宝,半年下来,评课老师认为我的课非常有深度。可我自己非常惶恐,一是很多时候时候讲了很多,但学生根本就听不懂,教学成绩也没比别人高。特别是有一次,没带教案集我居然不能备课。我突然意识到,我不过是一个知识的搬运工,至于这些货物从哪里来?如何用?用了会有什么效果?它们将到哪里去?我一无所知,只有盲目的崇拜,几年之后我想我依然是搬运工。我做了一个现在看对我教书生涯至关重要的决定。把教案集送人,我要开始我自己的备课之路,我给自己制订了一个备课程序:第一步,先通读教材的整章内容,按照概念、习题类型、解决方法来逐一思考,自己先做一个课时分配,重难点的选择。第二步,对照教师参考书,反思自己的思考,学习为什么他们对概念那样分析?为什么他们要设计这些问题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他们确定的重点和难点为什么和我不一样?等等,一系列对比之后,我对书本的理解也进一步加深了,特别是“读一本书就是和一个大师在对话”的效果出来了。第三步,外扩。我找到我能找到的习题及相关高考题,一一加以解决,如果可归到已有的题型,就可以把它作为练习。如果不能归入,就把它作为新题型收录。第四步,把这些素材按照单元的课时安排,分配到各个课时教案中去,选好各部分的作业,一次就解决了一个章节的备课。第五步,分写每课时的教案。这样,几年之后,我自己开始感觉到有了很多自己的认识,开始发现大家说的很多东西不见得都是正确的、很多观点都是值得商榷的。当然,经常从专业杂志上去涉猎各种理论思考,这也是提高的重要途径。周围要是有高人及时指点那更是事半功倍。
备学生---课上学习过程:我们常说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何备学生?我至今也觉得很为难?我感觉学生首先是一个学习者也是知识的二次发现者,因此展示所学知识的产生过程就是为学生考虑的。如:既然要归纳出一个概念,就需要把典型素材准备充分(至少3至5个素材)。要让学生学会用诗词来抒发感情,就要让学生声情并茂的诵读,或跟名家音视频学诵,或同学之间品评,直至体味至深,自然上口。其次,我们可以根据经验,猜测学生的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过去做这个事情是怕学生影响课堂的流畅性,其实现在大可不必太上心。我们只需课上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机会和展示机会,我们就能及时捕捉学生的学习脉络,针对性的来调整教学设计。第三,备学生关键是备出所学每部分内容的核心问题,围绕着他引领学生去思考、讨论、阐述、练习。第四,备学生要备老师自己的心态,你以什么状态进教室,学生就会以什么状态来学习。一个愉快、平和、友善、好奇、欣赏、豁达的状态,是多么的重要的。
备教法---师生活动过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没办法,只好拷贝老祖宗的话了。怎么教是由怎么来决定的。我们这些年来做了很多的荒唐事。比如对教材的态度,我们上班时提教材是蓝本,要吃透教材的每一句话,要挖井。后来中高考离教材越来越远,教学变成了习题教学,这时有一个说法“教材有影的就是要考的”。到课改了,教材的版本多了,各有特色,各有问题,专家提出用教材,一个老师要几套教材,学生的教材也就是个资源。结果几年下来,发现课改后的师生负担加重了。究其原因,其一,我认为用老的思想完全改造了新的教材,新教材只是被老教学工作者看成一本新的习题集。其二,学生每天不知自己所学的知识结构,不看教材,既没有预见性也没有知识的系统性,遇见理论性问题,没有思考的摹本供学习。我把这种现象称作”挑食”,其实不管吃玉米面还是吃白面,它的营养吸收好了都够用,而我们恰恰要不停的在食材中,四处挑拣,而不考虑如何把它做得香甜,让人们爱吃,而不顾食客的感受,疯狂用各种食材让大家强行下咽的做法,就是现在的教学主要问题。所以,我认为学习和教学还是以一本教材为主,辅以适当的内容添加,为学生提供一个清晰的结构。教学中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理科教学习题化、文科教学理科化、音体美教学文化课化,这些都是抛开了学科特点的趋同化现象,既有应试的影响,也有我们教学管理者课堂评价简单化的责任,其实这也是一切都校本化的副作用。所以我们还是要有一些原则,让教学法多样化。但一些原则还是要有的,如:书上写清楚的一定要让学生看。所有的问题,学生必须先尝试解决后,教师再指点。要留给学生讨论和互相帮助的时间等等。不瞎说了。
总之,要备一节个令人满意的课绝不是一次努力就够了,他是人长期的实践、学习、反思的综合产物,在一个时期内,你不论如何下功夫,应该说水平是一样的,就像写文章,有人一挥而就就是美文,有人不停的修改,最终还是不知所云。当然,反复修改和磨好一节课都是人进步的捷径,不停的修改和打磨会让技术更加成熟,闲暇时的反思会让思想更加深刻,与学生的互动会使我们的课堂生成的更自然更丰富。
第二次教学《故乡》时,我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设计,先利用早读时间让学生反复读课文,初步熟悉课文,用两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第一课时主要分析闰土、杨二嫂两个人物形象。先要求学生在文中画出闰土、杨二嫂二十年前后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的句子;再引导学生讨论:他们有哪些变化――读懂课文,理解变化的内容;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理解变化的原因;作者写出这些变化想告诉读者什么――探究小说的主题。同时也学习了人物描写方法和对比的写法。第二课时主要品悟语言,重点段落精读。至于课后作业关于小说主题多样性的理解,只选择一两个较浅显的让学生议议,让学生明白,文学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去读,会有不同的理解,从而了解文学作品主题的多样性。
以后在教学《故乡》时,我基本上采用的是这种方法,效果还很不错。教学这篇课文对我的启发很大,那就是一个老师要想让自己的课堂有灵气,必须有自己的思想,注入自己的灵魂。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思想的老师呢?
一、 课前要备好自己的课
所谓“备好自己的课”是指教案是自己原创的,而不是抄录的。教学目标、教学难点重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等每一个环节都是自己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下来的,是适用于自己的课堂的。
⒈结合学情,大胆对教材进行取舍开发
目前的新教材是开放的,处处有许多“留白”,这不仅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同时也给教师留下了发挥无限智慧和创造力的空间。有思想的老师总是能在完成总体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前提下,结合学情对教材进行取舍开发,他们不是“教教材”,而是灵活地“用教材教”。比如数学,他可以调整教学内容的顺序,可以补充一些教材中没有的内容。比如语文,不是每篇课文都要面面俱到,而是有侧重点。对教材中的课文不一定都教,可能只让学生在课外读一读就行,但他可能会补充一些文章让学生在课堂中来品读。
⒉敢越雷池,有创新精神
陶行知说:“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是创造精神;敢入未开化的边疆,是开辟精神。”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也一定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因为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自己的风格、自己的体系。众所周知,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实实在在的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为此,教师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就必须要有探索和创新精神,需要不断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模式、构思新方法。一个没有创新思想的教师,必然会压制学生的思维,削弱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有不断进取创新的教师,才能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焕发自身的生命活力,也才能使自己与时俱进。新的课程观强调,课程是师生共创新知识的过程,因此,现在的教学,已不能再像从前一样,就课本教课本,而应当基于教师和学生的经验,在教学中不断丰富和生成新的内容。
⒊批判地运用备课资料
日前,教学参考资料五花八门,甚至良莠不齐。很多老师为了应付学校检查,往往是照抄一通,至于自己的课到底要如何去上,根本不想,结果在课堂上常常会出现卡壳的现象。课前不磨自己,课堂上去磨学生,很多低效、无效的课堂往往就是这样产生的。
教案原创,并不排斥备课资料。一个有思想的老师,他的案头也有教学参考书,但他不抄,而仅作为参谋而已,作战思路、作战方法还得由自己定。面对各种资料,必须批判地运用,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适用自己的,必须通过筛选,再融入自己的思想,变成自己的东西。因此,做一个有思想的老师,要用心去写教案,拒绝因应付而抄录。
二、 课中要敢于张扬个性,追求教学风格
现在的时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新的教育理论像风一样东南西北地吹过来,往往搞不清该跟哪片云。一个有思想的老师,绝不人云亦云,绝不邯郸学步,总是执着个性,并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教学风格是教师的教育思想、个性特点、教育技巧在教育过程中独特的、和谐的结合和经常性的表现,是一个教师在教学艺术上趋于成熟的标志。
教学风格是一个教师在长期的实践与思考中沉淀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学不断反思,不断地改进。通过模仿―选择―成型―创新的过程逐步形成。模仿是形成教学风格的第一步,模仿的目的是对不同教学风格有所了解,不断熟悉,但不能简单地模仿,必须有自己的想法。因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无模式,贵在随势,盲目模仿反而弄巧成拙。在熟悉众多的教学风格后,根据个人的特点、实际情况进行选择,选择适合自己个性发展的模式。选择了某种教学模式之后,就应该对自己的教学风格的发展方向做初步设计,并在教学实践中朝这一方向努力。这个努力的过程,就是创造具有自己特色的高层次的教学风格的过程。这种创造是自觉地将教学艺术运用于教学实践,将各种教学要素融为一体,并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三、 课后善于反思
教而不思则罔。在长期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同时站上讲台的老师,善于反思的老师总是成长快。做有思想的教师,尤为重要的一点是能时常进行反思。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经验 + 反思 = 成长”;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 + 反思”的成长公式。因此,我们应常常“三省吾身”,认真地解剖自己:当学生违纪时,我是否采取了适当的教育方法;当学生上课打瞌睡时,是否由于我的课上得不好;当学生未完成作业时,是否由于上课未听懂……然而,一个可悲的事实是,极少有老师站出来勇敢地承认自己做错了什么,更多的是怨天尤人,埋怨学风,埋怨班风,埋怨学生不来神,就是不反思自己。要成为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教师,敢于认识自己、反躬自省的勇气是必不可少的。当你有勇气直面自己时,你才会发现,其实自己还做得很不够。面对周遭的教育现象,我们只有不断反思、不断追问,才会让我们的思想越来越成熟,越来越有条理,在内因和外因的不断促变中去主动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担当起作为教师的责任。
一堂课结束,必须坚持问自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自己在备课时是否考虑到了这些因素;难点突破是否有更好的方法;双边活动的方式是否丰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没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问题的设计是否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多层次性;学生的个性是否得到发展,是否重视学生个体差异;指导学生是否及时到位,是否注重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在培养学生能力上还有哪些不足等。把这些思考在课后写下来,这既有利于教学任务的高质量完成,还有利于教学经验的总结和提升,更有利于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一个善于反思的老师,他不但反思自己,也反思别人。反思别人,是指对别人的教育教学进行思考:他的这种教法好吗?好在哪里?适用我吗?还要进行哪些改造才适用于我?如此等等。这样,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反思的方式多种多样,完善课前教案、撰写教育日记、听后思考等都是一些好方法。
四、 课余要勤于学习
朱永新教授在《我的教育理想》一书中说:“勤于学习,充实自我,这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础。一个理想的教师,一个要成为大家的教师,一个想成为教育家的教师,他必须从最基础的做起,扎扎实实多读一些书。”苏霍姆林斯基在任帕夫雷什中学校长时就规定教师必须读一些教育名著,说:“读书、读书、再读书――这是教师的教育素养这个品质要求的。”读书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就是提升自身“思想”的过程。学习,可以开阔视野,拓展时空,提升理念。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学习中,如果觉得别人的成功经验比较好,适合自己的教学特点,就可以大胆拿来,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教学的实际,为我所用。即使他人的教训,同样也有借鉴作用,可以避免走弯路。为此,平时要学会向教育名著学习、向报刊学习、向名家学习、向同行学习、向网络学习、向书本学习,在学习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尤其要养成阅读教育报刊的习惯,因为教育报刊能快速地反映人们对教育问题的一些思考,是教育动态的前沿,是教育新理念的前沿。阅读它们,能帮助教师用相对少的时间获得相对多的信息。
古语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笔者认为有效备课主要应做到以下几方面:一是教师要切实端正备课态度,态度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把备课当成自己上好课的需要,不是被动的完成工作任务。二是加强认识。正确认识到教案为教书之案例,备课即教书先行者。备课不等于教案书写,写教案是备课,但备课不等于写教案。三是教师要充分研读教材,吃透课程标准,把握教材编写意图,抓住教学重难点,做到精讲精练,短时高效。四是考虑学情,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活动形式,做到心中有数,教学环节清晰,教学方法新颖,切实转变教师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变教会为会学;转变教师角色,变教师主体为教师主导;相信学生的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五是精心设计作业,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备好教材和配套练习册的练习题,一方面以便针对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分层布置作业,避免大量的重复性的训练,另一方面对于练习中较难的题型,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有意安排相似类型的例题,扫除学生课后作业障碍。长此以往,既可以提高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又能减轻学生作业负担,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消除厌学情绪。
“课程标准”指出:“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书中乾坤大、笔下天地宽。”前人早就告诉我们书本和实践是不能割裂开来的。我们要完成的第三种改造便是:变“书本的课堂”为“生活的课堂”。让家事国事天下事伴随着风声雨声读书声走进寒窗;让书本上的铅字,跳跃成大自然的花红柳绿、鸟兽虫鱼;让孩子们求知若渴的目光穿越过去和未来,关注个体和社会。不可想象:教育如果远离了学生鲜活的生活世界,怎能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抛弃那些无聊的让孩子讨厌的练习吧,多读,多写,多实践,让我们营造一个真正的“大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