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教学汇总十篇

时间:2022-06-17 01:43:4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舞蹈教学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舞蹈教学

篇(1)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2-0234-01

体育舞蹈教学是体育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是体育教学改革及人才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内容之一。体育舞蹈教学不仅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身体素质,而且能改善人们形体,还能培养人们良好的心理品质及审美观。

一、体育舞蹈的特点

体育舞蹈是由属于文艺范畴的舞蹈演变而来的体育项目,它兼有文艺和体育之间的边缘项目,是以竞赛为目的,具有自娱性和表演观赏性的竞技舞蹈。它具有以下三大特点:严格的规范性;表演观赏性;体育性;

二、在社会群众中开展体育舞蹈教学的必要性

体育舞蹈教育有利于群众开启思维、挖掘想象力,有利于提升智能、增强创造力,有利于身心健康、增强体魄。体育舞蹈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群众素质全面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体育舞蹈对人们素质的影响

(一)体育舞蹈能引导人们良好的个性发展

人的个性是在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影响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个性的发展必须符合一定的社会价值标准的要求。健康的个性,从内部心理机制讲,应是和谐发展的;从外部活动效能讲,应是有高度创造性的;从伦理讲,应表现为体力与智力、知识与道德、性格与才能、理性与直觉、美的体验与美的展现等方面高度协调的发展。

体育舞蹈作为一种体育与时空艺术相结合的运动,为广大群众提供了发展健康个性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体育舞蹈是多层次的结构体,由不同国籍、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以全新的活动形式,以空间姿态和时间运动的完美融合,展现整体舞蹈艺术形象,形成各自独立的风格体系,呈现不同个性风采。如国际体育舞蹈的现代舞,从总体上讲,其风格特点是舞姿优美,舞步流畅,气质高雅,动作规范性强,一派绅士风度;又如拉丁舞,从总体上讲,音乐节奏强烈,热情欢快,激情奔放,能培养人的韵律感和审美感。

(二)体育舞蹈能增强人们的审美能力

追求美是人的正常的心理需求,集服饰美、形体美、音乐美于一体的体育舞蹈可以使舞者在运动的同时产生各种审美的心理效应。在美的旋律中达到最佳心理状态,轻松自如的舞步抒发内心情感,从而得到精神的净化,情操的陶冶,心灵的愉悦,情感的升华。

(三)体育舞蹈能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校园文化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也是对大学生进行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对于大学生良好素质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高校校园文化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也是对大学生进行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对于大学生良好素质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体育舞蹈的运动性、艺术性、娱乐性和社交性等功能,不仅能使大学生达到强身健体、自娱自乐、陶冶情操、消除疲劳等目的,而且能有力地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素质教育环境,促进大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四、体育舞蹈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体育舞蹈十个舞种的起源和发展都是与发源地各国民族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化传统、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相联系的,进而创造了具有本民族特色、表现民族思想情感、心理状态、理想愿望的丰富多彩的舞蹈艺术。可见,体育舞蹈包含着极其丰富、深厚的内涵。对人们提高文学修养,有助于提高观察生活、捕捉形象、升华创造的能力;提高音乐修养有助于把握音乐的作用、风格及其描述的意境;提高史地知识的修养有助于理解各地舞发源地的民俗风情和生活方式等有关知识。这样就可在丰富知识、开拓眼界的过程中,不断地发展学生的智力水平,使其通过经常的、独立的观察、联想、分析与综合,对技术动作进行艺术处理,最后以生动直观的舞蹈形象、丰富优美的舞姿造型、自然独特的舞蹈风格、浓郁感人的抒彩展现在人们面前,让人们在美的享受中陶冶情操。

(二)注意讲解示范的重要作用。讲解和示范是体育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法。舞蹈是时间与空间的艺术,是用身体和节奏表现思想感情的。因此舞蹈教师在教学中要用生动的形象去指导和启发学生,给学生反复地示范动作。教师示范要有充沛的感情与热情,示范动作要力求准确无误、节奏鲜明。示范包括单一动作和组合动作,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做局部动作示范,但局部示范应尽可能减少。此外,也可以由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做,或者选一些学习优秀的学生示范。

(三)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目前体育舞蹈教学这方面的师资较少,有的教师是从体操、艺体转过来的,教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所以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方面要充实师资队伍,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通过教学观摩与研讨话动,或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让现有的教师提高业务水平。

五、结论

随着社会的变革,体育教育正由单一向多元化发展,体育概念的内涵不断扩大,它需要不断注入时代的新内容。体育舞蹈是一项高雅的运动,是适合于群众或高校体育的理想教学内容。我们应当全面地、深刻地认识这项运动,决不能仅仅着眼于舞步本身,而应从品德、知识、技术三个环节人手,使体育舞蹈这颗璀璨的新星在群众中或高校得到健康的、科学的发展。

篇(2)

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9-0097-01

一、后背直立在幼儿舞蹈中的重要性

舞蹈是时间与空间的艺术,是用肢体和节奏来表现思想情感的。而幼儿舞蹈不同于其他舞蹈,它直观、形象、生动活泼,是通过幼儿表演来体现幼儿生活情趣,反应的也是幼儿的生活、思想、感情和状态。后背直立的训练能够让幼儿在特定的幼儿舞蹈动作中,更好的诠释幼儿率真的童心世界。

例如舞蹈《我可喜欢你》中,有一组跪立动作,准备动作要求后背直立,两手扩指张开于耳侧。动作时,身体笔直往上弹起两手随动。透过这个动作我们可以了解到幼儿拥有愉快的心情。我在教授这个动作中,首先会要求幼儿后背直立,并且运用幼儿语言形象描述后背直立。说:后背不能像乌龟一样弯着,像背着一个重重的龟壳子一样,更不能像蚯蚓一样歪歪扭扭的。通过形象的比喻,孩子们会记得更生动更形象。再进行下一步的手上动作的练习。只有在不泯灭幼儿天性的基础上规范幼儿的舞蹈动作,而舞蹈动作的规范从何而来,那就是规范幼儿的后背直立。所以,后背直立的训练在幼儿舞蹈中尤为重要,它能正确传达幼儿通过舞蹈动作所表达出来的思想情感,并带动幼儿舞蹈的积极性。

二、后背直立在幼儿基本功训练中的重要性

由于幼儿基本功训练属于舞蹈基本功训练最基础阶段,许多训练动作都将简化。在实践教学中,我会把站姿训练放在幼儿基本功训练之前。采用一边训练后背的同时一边调动幼儿训练基本功的积极性。在站姿的同时可以简单的要求一些手位或脚位,配上幼儿教学用语,充分利用幼儿的想象力,这样就有利于课堂教学。但是这系列动作仅仅只在后背直立的基础上,这样一来,整个基本功训练课堂就不再单一枯燥。

坐姿训练也是后背直立训练中的一种,只有在坐姿时训练好了后背直立的意识,那么才能够在把杆训练中得到更好的巩固与加强。例如:正部位立半角脚尖的训练。在做这个训练之前,若继续带进自然形态入训练中,在立半脚尖训练时,会出现撅臀、弯膝等不规范的动作,因此这个训练就不具有任何意义。所以,后背直立训练的好坏直接影响了下一步的训练,经过我不断在教学中的探索发现,幼儿专注一件事情的时间是有限的,能在这最有限的时间里,引导幼儿做一件最基础的训练是最有必要的,也是最重要的。

三、后背直立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

篇(3)

舞蹈是用经过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的人体动作造型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和反映社会现象的一门综合艺术。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舞蹈在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它不仅能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并为专业院校输送合格的后备军,是培养21世纪高素质人才的有效之道。作为一名舞蹈教师,不但要有专业知识,还必须掌握中学生心理、生理等年龄特征。在普通中学如何开展舞蹈教学,并且通过舞蹈教育来施素质教育,笔者根据多年的舞蹈教学经验,认为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欣赏舞蹈美,激发学习兴趣

我校学生大都来自农村,平常很少有机会看到比较好的专业舞蹈表演。而电视中的舞蹈离学生特别遥远,他们觉得只有专业演员才可以那样表演。生活中也缺少表演的舞台,很多学生从来没有登过台,更不要说登台跳舞了。要让学生用舞蹈要求的站立姿势站着,他们又觉得很不好意思,特别是女同学,不敢挺胸。

于是,我就带学生观看一些好的地方文艺表演,或者在课堂上播放一些优秀的舞蹈视频,让学生对舞蹈本身的内在美有个初步了解,激发学生对舞蹈的兴趣,使其感受民族舞蹈作品的魅力。在音乐课中,我把民族音乐欣赏和舞蹈结合起来,开阔学生眼界,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在这样潜移默化地引导之下,学生就会有表现美的欲望,无形中激发了学习舞蹈的兴趣。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舞蹈本身就有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在课堂中,教师必须建立一种和谐的课堂环境,并采用融洽的交流方式,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十三四岁的中学生理智较差,情绪容易波动,如果没有良好的师生情感交流,舞蹈教学就非常被动。

记得有一次,我教一个成品舞蹈《师生鼓》。这个舞蹈音乐非常活泼跳跃,舞蹈表现的主题是学生和教师一起过节,敲起锣鼓,跳起舞蹈,表现非常热闹的过节场面。我一边播放音乐一边示范动作。听完音乐,看完舞蹈,学生非常兴奋,都有跃跃欲试的感觉。教基本动作时,学生模仿教师的表情,学得非常认真。但我发现有个学生动作总是做错,于是我就把他叫到讲台前面让他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做。后来再让他做,结果还是错。我一急就板起面孔,使劲纠正他的动作。本来我是好意,没想到这个学生更加胆小,以至于手发抖,动作更差。再看全班学生,刚才那种活泼跳跃的情绪荡然无存。我看向谁谁就紧张。下课后,我认真思考了一番,并从中吸取了教训,改变了教学态度,以鼓励为主,遇到难动作和学得慢的学生时,耐心讲解,并多次示范鼓励,不厌其烦。从此后,学生在舞蹈课上不再那么紧张,学动作时大方多了,表现舞蹈的情绪也丰富了。由此可见,教师教舞蹈不能只注意教动作,还必须掌握学生心理、生理特征,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要传递给学生爱,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学生掌握技能技巧,表现舞蹈主题,提高教学效果。

三、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

舞蹈课的教学目标有两个:一是培养学生对舞蹈的兴趣,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学习态度,使其动作协调优美,同时增强体质,丰富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二是为高中输送舞蹈特长生。

对于前者,教师主要向学生传授舞蹈基础理论知识和舞蹈基本技能技巧,让学生在学习舞蹈中得到快乐,端正姿态,宣泄他们的思想感情,回归少年本色,使其个性得到发展。此阶段舞蹈教学的内容不宜太深,我就选择基本的形体律动训练,以及动作不复杂、节奏感鲜明的民间舞组合和一些舞蹈创编知识,鼓励学生动手动脑,自己创编。这样学生平时都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对于后者,一些学生具有很好的舞蹈天分,将来舞蹈也许是他们一生的选择,所以我设计的教学内容是:除教舞蹈基本理论知识外,更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基本功和形体训练。这样一方面便于学校安排各种演出活动,另一方面为学生进入艺术院校学习更深的内容做了很好的铺垫。在教学一些内容相对较深、要求较高的内容时,除教给学生基本动作外,最主要的是让学生感受民族舞内在的韵味,找到舞蹈的感觉,准确把握情感的表达,从而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四、体验音乐美,从而达到舞蹈美,变被动为主动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有些舞蹈特别是民间舞蹈,动作不是很难,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讲解就能掌握基本动作,但是等到学生表演时,就是不美,不生动。于是我就让学生多听音乐。因为音乐可以发挥学生内在的潜能,发挥其想象力、创造力。在学生听音乐的同时,教师要用准确、生动的艺术语言给予引导。教师的引导必须富有感彩,以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想象音乐表现的内容,感受音乐美,引起学生神经兴奋。这样,学生做出来的舞蹈动作就非常生动优美,同时也激发了情感,产生了学习舞蹈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效果。学生有了兴趣就会把学习舞蹈当成很快乐的事,变得积极主动。

记得有一次教蒙古舞,我选的音乐是《牧歌》,我首先示范了一遍,然后教基本动作。当时我是越教越累越气愤,因为学生一点感觉也没有。后来我就停止教动作,而是播放音乐,并加以引导,让学生感受到歌曲的优美抒情就像草原的优美风景,有一种“天苍苍,野茫茫”的感觉,但到结束似乎有点余音绕梁的感觉,好像这片土地渐渐离我们远去。学生听完后久久沉浸在音乐的意境中,有学生说:“哇,真美!”过后我再教动作,效果大不一样,学生的动作明显地带有歌曲意境的感彩,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教师要加强示范教学

模仿是学生的天性,但学生的模仿有一定的指向性,他们一般喜欢模仿自己认为美或者崇拜的对象。因此,舞蹈教师不但要向学生讲解基本的舞蹈动作,而且要亲自示范,力求动作的规范优美。这就给舞蹈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语言生动、精练,还要加强舞蹈技巧的训练,并定期进行舞蹈进修,保持良好的体型,这样做出来的动作才优美。舞蹈教学和其他学科不一样,它是个体力活,也是个技术活,教师需要做到经常锻炼,熟能生巧。这样,做动作才柔韧有余,精力充沛,并能给学生提供良好的示范,使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否则教学效果将适得其反。

六、舞蹈教学必须顺应时展

民族舞蹈是舞蹈的精髓,古典舞能让学生规范形体姿态,这些是传统舞蹈教学的主要内容。但近年来,一股街舞、现代舞、爵士舞的风潮已经刮进校园,深受学生喜欢。特别是街舞因其具有轻松随意、个性自由和反叛精神的特点,受到年轻人的喜欢,爵士舞和现代舞也打破了以往民族舞的形式,且极具世中裕年轻人非常喜欢。

每次晚会各班出节目,舞蹈很多,但没一个民族舞蹈,都是现代舞、街舞、爵士舞。这就给我们舞蹈教师提出了新要求,一方面,不能扼杀学生对新舞种学习的欲望;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观看校园舞蹈队表演的经典民族舞蹈,并告诉学生这些民族舞蹈与我们的生活有着直接关系,表现了各民族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理想愿望,是我们舞蹈的精髓。将新舞种与民族舞蹈结合起来教学,教学范围扩大了,学生对舞蹈的热爱之情也增强了,教学效果自然提升了。

舞蹈教学的主体包括教学者和学习者。舞蹈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教师不能凭主观意愿随意采取教学方法,应该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能力水平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但不论怎样,“口传身授法”依然是舞蹈教学的基本方法。这就给舞蹈教师提升舞蹈教学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首先,必须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要做到语言必须生动精练,生动的语言是讲解舞蹈动作的基础,其次,为了做好示范动作,舞蹈教师还必须经常练功和进行舞蹈进修,保持好自己的体型、体力以及动作的平衡协调;再次,要提高自己的思想和理论修养。只有这样,舞蹈教学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七、结语

综上所述,在舞蹈表演过程中,表演者是通过肢体动作向台下的观众表达思想情绪和传递舞蹈的艺术性,从而引起自己与观众之间情感和心灵上的共鸣。而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就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应加强联系实际,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帮助学生找到自身的优势,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正确、标准地完成各种舞蹈动作和训练任务,并在此基础上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阐释作品、表达情感和创新创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舞蹈水平。

【参考文献】

[1]周士淇.试析舞蹈教学中学生的舞台艺术表现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青春岁月,2014(07):88.

[2]李晓琴.谈中学舞蹈教学中学生艺术表现力的培养策略[J].考试周刊,2014(59):165.

篇(4)

舞蹈演员主要是在舞台上从事舞蹈表演工作,在舞台上把自己所要表演的剧目或舞蹈作品保质保量地完美体现好。一个优秀的舞蹈演员为了把剧目或舞蹈作品表演好,平时在舞台下会接受非常严格、刻苦的训练,对所要表演的剧目及作品中难度较大的技术性动作会加以反复的练习,直至把所要表演的剧目或舞蹈作品练得得心应手、出神入化,然后在舞台上完美地展现和表演出来。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而舞蹈教师主要是在课堂上从事舞蹈教学工作,在舞蹈课堂上通过言传身教等形式把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传授给学生。一个优秀的舞蹈教师要上好每一堂舞蹈专业课,须在课前认真地备课,把在课堂上所要讲授的专业知识及其动作、技能的规格、要领、目的以及动作的具体做法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在课堂上认真组织学生,通过耐心、细致的动作示范和动作讲解把专业知识及技能一点一滴地教给学生。课后还要辅导学生,对课堂上所学内容加以复习和巩固,直至学生对所学内容完全熟练、掌握。

二、交流对象与表达方式的不同

舞蹈演员在舞台上面对的是观众,观众就成了舞蹈演员所要交流的主要对象。一名优秀的舞蹈演员运用自身的肢体语言和精湛的技艺以及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把所要表演的剧目或舞蹈作品所要表现的内容和思想准确、鲜明、生动、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并用自己真情实感的流露去打动和感染观众,让观众为之喝彩,与之共鸣。而舞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交流的主要对象是学生,不是观众。在舞蹈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舞蹈教师在教学中主要起引导的作用,除了要用肢体语言的示范表达外,更主要的是用准确、精练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比喻去引导和启发学生,舞蹈教学是有声有形的,除了用无声的肢体语言示范表达外,更要用语言有声有色地表达,去积极地引导和启发学生的学习。正所谓舞蹈教学需要“言传身教”。

三、工作目的和任务的不同

舞蹈演员的主要任务是舞台下的刻苦排练和舞台上的精彩表演。舞蹈演员把编导及创作者创作的剧目和舞蹈作品通过在台下的刻苦练习后,在舞台上运用自身精湛的表演,把创作者的构想及作品所要表现的思想和内涵在观众面前充分地展现,并深深地打动和感染观众。舞蹈演员以把所要表演的剧目和舞蹈作品在舞台上尽可能地顺利、流畅、完整、完美地表现好为目的。而舞蹈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搞好舞蹈课堂教学,通过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在舞蹈的学习过程中尽快地从不会到会,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完全领会;并在舞蹈课堂教学中及时地发现和纠正学生在训练和练习动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舞蹈教师是以搞好舞蹈课堂教学为己任,利用课堂教学促使学生在专业和理论上的学习不断进步,并通过课堂教学促进舞蹈教学改革,以不断推动舞蹈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最终目的。

四、年龄变化上的不同

作为舞蹈演员,年轻就是本钱。年轻的舞蹈演员精力旺盛、体力充沛,凭借自身矫健灵活的身体及经过专业训练后已彻底解放的肢体在舞台上尽情地表演,挥洒自如,用自己高超的技艺和表演征服观众,让观众为之惊叹、折服,为之鼓掌喝彩。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舞蹈演员虽然在舞台表演经验上会不断加强,但随着身体的机能和体力等方面的老化和衰退,在舞台上的表现力也会随之下降。而作为舞蹈教师却恰恰相反,越老却越值钱。在舞蹈教学上,年轻的舞蹈教师由于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方法及理论知识等方面的不够完善,开始的教学可能会不太尽如人意。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经过不断的教学实践和在专业上的刻苦钻研,在教学中不断地积累教学经验、总结教学方法,最终会成为一名教学经验丰富、有深厚的专业知识的优秀舞蹈教师。

篇(5)

对于幼儿来说,一堂好的舞蹈课,应该是轻松而且愉悦的,既能够让孩子们感受舞蹈艺术之美的熏陶,又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用舞蹈的方式来启迪和教育孩子们,培养孩子们的综合素质。那么发挥舞蹈教育作用的前提是创作丰富多彩的舞蹈教学课程,而创作的前提是,要了解幼儿舞蹈的特性,然后才能根据特性找到幼儿舞蹈教学课程的创作方法。

一、幼儿舞蹈的特性

(一)富有情趣

儿童的世界是充满童趣的,当我们带着一颗童心,用孩子的眼光去观察整个世界时会发现,孩子们内心的单纯、天真。他们的快乐来源于对世间万物的思考,而这种思考大多是毫无根据,同时也是最简单自然的。因此幼儿的舞蹈的动作、表情也大多是低技巧性、简单自然,并且富有童趣的,从而更好的体现孩子们的天性。

(二)直观模仿性

幼儿的舞蹈大多以模仿为主,一方面,简单直观的动作让幼儿更容易学习,另一方面,模仿的形式迎合了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能更好的提高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而模仿的对象以动物为主,更加具有吸引力。

(三)简洁明快

根据的幼儿自身整体情况,为了便于幼儿的理解,舞蹈动作都以简单、欢快为主,特别是在情绪和舞蹈情节方面,注重单一明了,围绕幼儿生活的环境和特点编排舞蹈,运用风格纯正的音乐,让舞蹈形象更加鲜明。

二、幼儿舞蹈课程创作要点

(一)舞蹈题材要富有童趣

幼儿舞蹈是由幼儿来演绎,同时,也多是表演给幼儿观看的,那么为了让孩子们乐于表演和观看,我们要使得整个舞蹈课程具有舞蹈性与趣味性。在选择教学题材的过程中,要注意选择与时代相符合的幼儿题材,最好是生动活泼且新潮简单的。那么,为了加强在题材选取方面的能力,舞蹈幼师要做到如下几点:

(1)留心观察幼儿的生活特点

幼儿舞蹈教师作为一名成年人,在面对幼儿群体时,必须学会用心观察他们生活的环境特点,用他们的眼光去洞察周围的事物,从而理解幼儿的思考方式,以便于创作出幼儿感兴趣且乐于接受的舞蹈课程。

(2)以幼儿生活中的题材为主

创作者要怀着一颗童心去寻找幼儿实际生活中的题材,要与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想适应,这样才能使题材富有生活气息和儿童乐趣,情节生动、简单明了,一定深得孩子们的喜爱。更重要的是,只有孩子们的充分配合,才能构成一堂成功的舞蹈课。

(二)根据幼儿舞蹈特点选择音乐

(1)充分了解幼儿音乐的特点

在舞蹈教学中,我们要选择孩子们熟悉并喜爱的儿童歌曲,通过多种方式,将它们录制成完整的儿童舞蹈音乐。所选择的音乐最好有以下特点:旋律性强,易记好学;形象性强,有情有物;节奏性强,快慢适度,强弱分明;童趣性强,活泼轻快。

(2)音乐要体现童趣

幼儿音乐以模仿生活中的声音为主,歌词往往能够提示幼儿寻找音乐形象。音乐形象生动具体,便于幼儿理解;歌词通俗易懂,能激发幼儿的爱好。

(三)编排适合幼儿的舞蹈动作

幼儿正是生理发展时期,大脑发育迅速,平衡能力、控制能力、节奏感都比较差,相比之下幼儿的弹跳发展比较好。因此,儿童舞蹈的动作应形象、直观,低难度。幼儿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弱,在表达自己的意愿时,往往需要借助于自然的形体动作。

结论

幼儿舞蹈教学的创编是幼师舞蹈教学的一个重点,好的舞蹈课程编排,能充分体现童趣,通过简单的肢体律动让学生体会舞蹈的魅力,接受艺术的熏陶。幼儿舞蹈本身应具有简单明快、生动活泼的特点,这也是创作幼儿舞蹈教学课程中的重点。时代不停变化,舞蹈教学更要注意跟随时代的步伐,特别是在舞蹈课程创作方面,要不断创新,多编排创作幼儿们喜闻乐见的课程。

篇(6)

其次是选人的过程,大型“团体操”需要四百人,通过校园广播报名的只有八,九十人,于是我就在校园网视频中播放历届奥运会开幕式的盛况,在各班班主任的支持下,全校有六百多人报名,为了选择出最优秀的学生,就请体育教师帮忙,把身高在一米六一以上,身体较协调的学生选拔了出来。

篇(7)

1.安排在课的开始部分进行。如教学第一册教材中的集体舞《小火车舞》时,一上课我就扮演“火车头”,让学生扮演“车厢”。在音乐伴奏下,“车头”带领“车厢”“行驶”出各种图案,并在不同的图案上随音乐变化进行不同的模仿练习。这样既完成了教材中枯燥的队列练习内容,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趣味活动中,把兴趣转化为学习与练习的内部动力,成为激励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推动力,为下一个教学内容奠定了基础。

2.安排在教材与教材之间的衔境处进行。这样既可为上一个练习内容结束做放松,又可为下桓隽废澳谌葑龊米急福还可进行心理调整,不断使学生形成新的兴奋灶,防止纪律松散。如我在完成第一册教材中跑的教学内容之前,在活泼。欢快、节奏惑强的《一分小铜钱》音乐伴奏下,同小碎步和跑跳步进行拼图案的练习,使学在“玩”的过程中既练习了前脚掌着地的动作,又结束了上一个练习的活动,自然过渡到跑的教学内容上。

3.安排在课的结束部分进行。这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时情绪中进行调整,使中枢神经从高度兴奋状态逐渐过渡到相对稳定,身心得到放松,不仅能陶冶学生美的情操,而且能逐渐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如第一册教材中的律动《划船》,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回忆起自己在公园划船时的情景,当听到轻松、优美的音乐时,便立即用协调,自然的形体表现出划船的舞姿。

二、韵律活动和舞蹈教材的一般教法

篇(8)

(二)练习重心的稳定性。重心的稳定性是指把身体的某一部位的关节为轴心进行运动而不走形不变样。我们在看舞蹈剧目时,为什么演员能做出优美的旋转动作,原因在于表演者能很好地控制重心的稳定和身体的平衡。初学舞蹈,练习重心的稳定性能使身体保持平衡,让力量均匀地分布于支撑点,减少身体承重部位的压迫和损伤,将训练中的动作紧张和疲劳降到最低限度,从而养成正确的练习方法,形成规范的舞姿。要做到身体重心的稳定平衡,则要通过掌握“外开”获得有利的支撑面积,通过“肌肉”合理分配力量,通过“协调”找到动作感觉,而这些都要经过多加练习来掌握。特别是在舞蹈学习的初级阶段,练习好重心的稳定性是日后达到完美舞姿、轻盈跳跃、流畅旋转的重要前提。

二、第二阶段教学目标:以“身韵”练习为要点,培养学生的舞蹈感觉

我们培养一个优秀的舞蹈学生除了必须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外,还须同时具备良好的舞蹈感觉,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身韵”。“身韵”是“身法”与“韵律”的总称,前者属于外部的技法范畴,后者则属于艺术的内涵神采,二者的要有机结合,才能做到“形神兼备,内外统一,身心并用”。“身韵”是舞蹈艺术的灵魂,学习舞蹈必须围绕这一核心内容,通过练习来达到培养“以神领形,以形传神”的良好舞蹈感觉。

(一)形。“形”是舞蹈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连接,是一种外在的、直观的体态,是形象艺术最基本的特征。我们通常赞誉舞蹈演员的表演动作“行云流水”、“龙飞凤舞”,“曲迥婉转”、“闪转腾挪”,是因为演员把舞蹈动作中的“形”准确充分地表现出来。“形”可以说是舞蹈外观的形式美,是一种最直观的动作表达方式,所以它是中学舞蹈教学的核心内容。在前一阶段基本功练习之后,舞蹈教学首先从‘拧’、‘倾’、‘圆’、‘曲’、‘平圆’、‘立圆’、‘八字圆’为主要的基本训练元素,由浅入深逐步展开练习,掌握舞蹈在静止时的体态气质、在动作运动过程中的路线和轨迹,以及“由动到静”或“由静到动”的瞬间变化。

(二)神。“神”是舞蹈者通过自觉的意识、意念、感觉来支配舞蹈动作,是舞蹈者心态和内涵的表达。“神”是舞蹈的内在韵味,是艺术的灵魂。我们批评舞蹈动作呆板僵硬,没有生气,说得是在做动作的“形”时,缺少了内在的“神韵”,没有很好领会舞蹈“形神合一”的境界。在舞蹈训练中,“形”与“神”是一个柔合体,动作由人的意识来支配,而人的思想内涵则要通过外在的动作来表达,两者相互联系,不可分。中学生学习舞蹈,除了掌握动作要领外,还要细心揣磨每一动作的内在“神韵”,训练中每一最细微的过程、最简单的动作都应是陶冶神韵的过程,不可一味的只追求动作的难度而忽视对“神韵”的培养,把握了“神”,“形”才会有生命力。

(三)劲。“劲”是我们对舞蹈动作的内在节奏和层次进行力度处理。

“劲”是舞蹈中的节奏美,动作中的“动中之静”或“静中之动”都是靠劲头的运用得当才得以表现,常听到有人这样评论某一演员“姿态动作挺好,劲头不对”,说得就是劲头运用不适当。舞蹈中的“劲”和有规则的2/4、3/4、4/4式的音乐节奏不大相同,它更多的情况是在舒而不缓、紧而不乱、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自由而又有规律的“弹性”节奏中进行的,是贯穿于动作的过程之中。中学生练习“身韵”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在舞蹈动作时,有着轻重、强弱、缓急、长短、顿挫、符点、切分、延伸等的对比和区别,从而掌握舞蹈的动作的力度美和节奏美。

(四)律。“律”是舞蹈动作中所包涵的自身律动性和它所依循的规律。

“律”能让舞蹈产生合乎规律的流畅美,我们要求一般动作接动作必须要“顺”,要能一气呵成,流畅自然,如行云流水般,说得正是舞蹈中的“律”。舞蹈动作的编排往往都很注意动作间的自身律性,用规律性的动作来适应剧目的情节和音乐的节奏,它不是几个动作的简单拼凑所能达到的要求。我们的教学也要掌握动作的规律性作为舞蹈培养的目标之一,让学生们在练习时熟悉动作的衔接规律,动作的运动走势,动作的变化效果,体会到千变万化、扑朔迷离、瞬息万变的动感,理解中国“舞律”的精奥所在,让学生的舞蹈能得到全面发展。

三、第三阶段教学目标:以技巧训练为突破,提高学生的舞蹈能力

技巧是所有的舞蹈作品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舞蹈中技巧能力的体现,就好比是音乐作品中的滑彩段,是展示演奏者的演奏技巧段落,由此,观众能分辩出演奏水平的高与低,在舞蹈中也是如此。大多数的舞蹈作品总是采用高难度或是连续性较多的技巧动作来抒发作品较为精彩的段落,使整个作品更加完善。无论在众多的中外着名舞剧和获奖舞蹈作品中,都不难看到技术技巧存在的重要性,我们教学第三阶段之所以把技巧能力作为提高舞蹈能力的突破点,正是基于这意义所在。

(一)跳。“跳”是将舞蹈地面动作脱离地心引力向空中做平衡性发展,

是舞蹈的重要技巧之一。学生经过前两阶段基本功和身韵练习后,对舞蹈的基本要求、基本身法、基本韵律都有了一定的实践,但那些都只是地面练习。“跳”能把地面上的一些动作应用到空中,形成高低对比和鲜明的对照,给人一种立体美感,达到丰富剧目表演形式多样化。舞蹈能力要想有新的提高,就必须把动作练习进一步深入,在技艺难度上升级,而“跳”就是一个很好的突破点。练习好“跳”这一技巧,对于学生今后能多方面掌握展示艺术内涵的手法,增强舞蹈表现力提供了能力上的保障。

(二)转。“转”是围绕某一肢体为主力重心将舞蹈形态呈圆周形拧倾作

为动力重心,它可以是芭蕾舞中直体的转,也可以是中国舞中身体形态在拧倾旋转舞姿造型上的转。“转”的方法有很多种,是舞蹈表演中常用的技巧。“转”的身法性很强,可以由上往下或由下由上的转,还可在转的过程中把各种舞姿复合和流动,可以说是舞蹈“身法”的延续和创新,甚至可以说“转”是舞蹈“身法”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将学生的“身法”练习提高一层次就是要重点加强对“转”的练习,在把握好“转”的基本要领后,再把“身法”的其它动作融入到“转”当中,这在实践教学中是提高学生舞蹈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

(三)翻。“翻”是以腰为轴,身体在水平线倾斜状态下的翻转,是舞蹈

技巧中的独特形式。“翻”的种类样式很多,变化也很精彩,自始至终贯穿着“拧”、“仰”“俯”、“旁提”的形态,它和“转”一样都是舞蹈“身法”的特殊形式,它用各种不同的速度和节奏、不同的连接、不同的性格可以产生不同的艺术感官效果,从而表现各种不同的感情和情调,是舞蹈艺术的一种形象性表现手法。学生练习“翻”就是要把其流动性、复合性、对比性应用到舞蹈表演中,它和“跳”、“转”一样都是增强舞蹈表现力的要求,是提高技巧能力的必经阶段。

四、第四阶段教学目标:以剧目排练为重点,综合学生的舞蹈素质

我们评估一位学生舞蹈水平的高低不是单看其某一动作的难度大小如何,而是要看她在舞蹈的综合素质,一位优秀的舞蹈家拥有的不仅仅是突出的表现能力,还具备了良好的理解能力,二者的综合才是我们舞蹈追求的目标,中学舞蹈教育就是要培养这样的素质型人才。第四阶段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将舞蹈动作元素综合,将舞蹈文化知识综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达到培养人才素质的这一最终目的。

(一)舞蹈元素的综合。舞蹈元素指的是前三阶段教学中的基本技法、身法、神韵、形态、点线等诸方面的核心因素,将舞蹈元素分化各个阶段来重点培养,是出于教学效果上的考虑。我们知道,舞蹈这门艺术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反映生活和表达情感的形体语言。它受历史、政治、地域、民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又形成了多种类的舞蹈形式,每一种舞蹈形式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我们中学舞蹈教学并不能像专业舞蹈学校那样,把舞蹈分成芭蕾舞、古典舞、民间舞、当代舞、现当舞等舞蹈种来分别教学,而是要把诸多舞蹈种类的元素进行提炼,形成一套适合中学教学的内容,有重点、有目标地分阶段培养学生的舞蹈能力,这样学生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到最多内容的舞蹈教育,这对她们今后在舞蹈方面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舞蹈能力并不是经过某一阶段的培养就能得到全面的提高,某一阶段的内容只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但舞蹈的练习经常是多方面结合进行的。如基本功训练就结合一些基本的身法进行,“跳”、“转”、“翻”技巧也相互组合进行练习的,而技巧练习又常常结合“身韵”内容进行。总之,各阶段的舞蹈练习是既有侧重点,又相互紧密联系,最终都要进行综合,只有把舞蹈元素进行全面综合,才能达到舞蹈能力的提高和素质的整合。舞蹈元素的综合有两个主要内容:

1、基本元素综合为发展元素。即把舞蹈的基本功、基本身法、基本技法进行综合,发展为多种身法综合练习,多种动作综合应用,多种技巧组合练习,以达到动作应用自如和“二度创新”。

篇(9)

1、对于刚接触舞蹈的孩子来说,他们自控能力比较弱、音乐节奏感不强、做动作时往往自我知觉比较迟钝,不善于按照教师的要求自觉地对动作进行自我纠正。进入大班,孩子们通过两年的学习,基本可以做到动作的自我纠正。

2、作为舞蹈教师,需要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象和所要教授的舞蹈内容,制订与两者相适应的科学教学方法。实践证明,当教学方法同教学对象相适应时,幼儿就能较快地、正确地掌握所教授的舞蹈动作,也会较自觉地及时纠正自己练习舞蹈动作时出现的各种毛病,教学质量会显著提高。教师要学会选择有效的训练步骤,教授一个新动作往往要经过若干分解,然后达到“完成体”,即经过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过程。

3、步骤过于繁琐或者一开始即练习“完成体”显然都是不适当的。前者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容易造成动作机械、不连贯的毛病;后者会使孩子们难以正确地完成动作。有了有序的训练过程,我们的指导也会相对轻松,不会在指导中出现杂乱无章、力不从心之感。

二、走进舞蹈的世界,做个用心研究的老师

篇(10)

幼儿是指三至六岁的孩子,这一时期的幼儿体格发育速度比乳儿期、婴儿期相对减慢,但大脑功能发育较前更为完善,智力发展增快,理解力逐渐提高,求知欲加强,好奇、好问、好模仿。在这一时期重视让幼儿参加适宜的各种舞蹈教育和教学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幼儿骨骼肌肉的发展,促进幼儿心脏和呼吸器官机能的成熟,并有利于幼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同时,对于发展幼儿的认识力、想象力、审美力和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培养优良的心理品质,促进幼儿心理健康都是极为重要的。如在教授小班的舞蹈《大红花》时,幼儿在学习小碎步跑,半蹲左右摆臂,模仿叔叔握抢,向叔叔鲜花,手拉手小碎步换位跑等基础动作的同时,他们的动作协调性得到了发展,身体机能得到了锻炼,心理得到了愉悦,也使幼儿之间增进了友谊,促进了情感的交流。

二、循序渐进地实施舞蹈教学

幼儿舞蹈教学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从引导欣赏、激发兴趣,设计游戏增加趣味性,熟悉音乐调节情感,再到创编提高创造美的素质,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个环节都很重要。

1.引导欣赏,激发兴趣

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动力。三至六岁的幼儿,兴趣对他们来说更为重要,有了兴趣他们才能专注于某一件事情,达到学习的目的。因此,教师可利用自己声情并茂的表演,结合多媒体播放舞蹈让幼儿欣赏,或请大一些的幼儿表演,同伴的表演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更能激发起他们的兴趣。做好了这些铺垫,相信幼儿已经跃跃欲试了。只要幼儿对舞蹈有了浓厚的兴趣和学习的热情,他们学习舞蹈的积极性就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这时进行舞蹈教学会很顺利的。例如,在教授小班律动《走路》时,首先我进行了形象的示范表演,小兔、小鸭、小乌龟、小猫等幼儿常见的可爱的小动物在我的表演下活灵活现,有的幼儿在我表演时就已经坐不住了,学着我动起来,他们也想做一只只活蹦乱跳的小动物。有一次,我要给中班的小朋友教《绸带舞》,想到现在大班的幼儿已经学习过这个舞蹈了,就请了大班的几个小朋友来作示范表演,我们班的小朋友非常高兴,跟着大班的小朋友甩着绸带跳起来,这节课的效果非常好。

2.游戏增加舞蹈的趣味性

幼儿园的教育是让幼儿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游戏在幼儿园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幼儿的学习缺少了游戏,枯燥无味,黯然失色。在教舞蹈教学中,游戏也很重要,比如,舞蹈《蝴蝶花》,课前,我领幼儿去小区里的公园找蝴蝶花、找蝴蝶。看到一簇簇长得像蝴蝶的花儿,幼儿兴奋得小脸通红。看到一只只在花丛中翩翩起舞的蝴蝶,幼儿高兴地手舞足蹈,我及时地提醒幼儿,让他们观察蝴蝶怎样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回到教室,我设计了找蝴蝶的游戏,幼儿兴高采烈地在游戏中学会了舞蹈,整个舞蹈学习得非常顺利。又如,在学习舞蹈《洗手帕》中,我和幼儿一起游戏,拿着自己的小手帕,端着小盆,模仿洗手帕,搓、漂、晾,幼儿模仿得惟妙惟肖,做完游戏,幼儿已经对舞蹈的动作要领有所掌握,再学习舞蹈动作就轻车熟路了。

3.音乐调节情感

音乐和舞蹈是人类文化史中起源最早、最典型的孪生艺术形式。在一般情况下,有舞必有乐,音乐和舞蹈同步进行,舞蹈借助音乐表达舞者情感,音乐直接刺激人的动作,并通过人体动作直接体现音乐感受,吴晓邦在《新舞蹈艺术概论》中说:“任何舞蹈在艺术形象上都必须通过音乐,才能把它的意想完整地表现出来。”在幼儿舞蹈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幼儿舞蹈动作,而且让幼儿在学习舞蹈艺术的同时逐步了解音乐世界。教师告诉幼儿音乐是舞蹈的好朋友,会引起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在幼儿学习舞蹈时,他们掌握了所有动作以后先别忙着合音乐,而是让幼儿安静地聆听整首舞曲,可向幼儿简单介绍舞曲的基本旋律、情绪、背景,让他们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并重复听音乐,让幼儿熟悉音乐并喜欢音乐,通过多次聆听和动作练习,让音乐和舞蹈成为幼儿自己所熟悉的“东西”,这将有利于教学、训练和排练,使幼儿舞蹈艺术得到进一步提高。

上一篇: 直销行业调研报告 下一篇: 银行个人部经理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