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7 05:56:5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化学教学方法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图分类号: G633.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2-0157-01
目前课堂教学基本上还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教师问,学生答的讲授法,很多学生也乐于用这种被动接受的方法学习,这样的方法束缚了他们的思维,阻碍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造成高分低能而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众所周知,当前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一个人在学校所学的知识,不可能够用一辈子,如果没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就不能在工作中接受新知识、新技能。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认知活动的主体是学生。给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想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自学方法的指导和自学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通过学会达到会学。自学能力是一种比较综合的独立学习的能力,它是多方面能力的综合。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以具体化为两个方面。
一是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二是着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训练。阅读能力是自学能力的基础,教学实验证明,学生没有阅读能力,不能正确理解书中的字、词、句的含义和化学概念,抓不住段落的中心思想,不会使用教科书,也缺乏阅读教科书的兴趣。这种学生,即使在课堂上听懂了,但不能从阅读教科书中去深入理解和巩固,很快又会模糊和忘记。所以教师应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教材与课堂教学相配合,既起到课前预习的作用,又能使自学成果在课堂上及时得到验证,从而增强自学信心和激发自学的乐趣。
如物理性质让学生阅读自学,物质的用途可引导学生结合化学性质,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总结得出。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再讨论,共同设计,得出方法、步骤、装置等。在进行有机化学中的甲烷、乙烯、乙炔实验室制法的教学时,可采取上述方法。因学生已学过氯化氢、氯气、氧气、氢气等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已掌握实验室制气体的方法,在此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学生自然能够得出制取以上三种气体的方法、步骤、装置、收集等知识,达到使学生自学的目的。
知识固然重要,但科学的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掌握了科学的方法无异于拿到了开启知识的金钥匙。因此,教学中不仅要指导学生自学,还须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训练。教师应指导学生阅读的规律,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让学生从教师的引导、启迪中悟出道理,揭示其内在实质。如设置悬念、反复比较、养成在阅读中思考的学习习惯。教师要给学生拟定阅读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
阅读过程要求学生勾画重、难点,归纳整理,比较分析,抓住概念的关键词,记下原理、规律和疑难点,借助图表整理同类知识,由孤立到联系,把分散在教材中的知识点,串成线,连成面,编成知识纵横网络。如在讲授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时,告诉学生,每一族学习一种代表元素的知识,再推及到同簇其它元素,并找出同簇元素结构、性质的异同点,以及联系与区别。同时还应增加课堂讨论与练习时间,将有助于学生动脑动手,可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和创造参与的机会,强化学生的参与行为。
另外,从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看,在化学教学中,要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还应及时地组织学生针对化学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反常现象或结果进行分析、讨论,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
第一,实验探究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化学实验中有许多知识要点,可以进行归纳比较,形成发散性思维。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是高中学生实验中一个比较典型且重要的实验,可以引导学生从多因素、多角度、多方面去分析各种错误操作所引起的误差,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以配制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为例,下列操作对实验将产生怎样的影响:①氢氧化钠称量时吸收了少量水份;②没有把洗涤液完全转移入容量瓶中;③转移时少量溶液流出到外面;④定容时视线仰(俯)视;⑤用胶头滴管定容至刻度线后,摇匀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后再加水。在讲述这些错误操作所造成的浓度误差时,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各种不同的错误操作对实验结果的不同的影响,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能力,这样对于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素质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实验探究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验试题设计有不少内容来自于基础,考查要点相当明确。实验题有时看似简单,但学生真正要把每一步操作做得科学规范,必须具有扎实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能力。如果平时不注重实验必然会影响学生的这一能力。因此,教师就必须把学生实验技能训练贯穿于平时的实验教学全过程,重视演示操作,尤其要对一些学生平时最易忽视又看似简单的基本操作,应反复强调。对实验中出现的典型错误也要及时纠正。凡要求做的实验,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去动手,以提高实验技能。
第三,实验探究可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实验,学生通过探究性实验,可以探究自己还未认识的世界,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实验,多鼓励学生敢想,敢做、敢于突破“老师没讲过”的束缚。例如,人教版必修1中48页的科学探究,通过铝箔加热至溶化的现象引发学生质疑:为什么熔化的铝不滴落,好像有一层膜兜着,从而得出Al和Al2O3 熔点的比较。紧接着下面的实验用砂子将氧化膜去掉重新实验,引发学生质疑:氧化膜掉了,怎么和前一个实验现象一样呢,从而得出铝的氧化膜容易形成。进而理解了铝比铁活波但铝制品比铁制品在空气中更能稳定存在的原因。
一、演示实验,创设学习情景,培养探究能力
学生在最初接触《化学》这门课程时,是一种望而生畏的恐惧心理,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是一门有趣而又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联的科学是化学教师上好第一节化学课的关键,因此,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使他们感受到学习化学的愉悦性。
在学习“燃料的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这一课题时,组织学生进行三个实验:一是“树叶与酸雨”的反应;二是“镁条或锌粒与酸雨”的反应;三是“大理石与酸雨”的反应。学生通过亲自实验,认识到“酸雨”的危害的严重性,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以及发展新型无污染能源的紧迫性,使他们从小就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同时,学生也有进一步学好化学知识为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欲望。
二、设置化学问题,创设学习物景,培养探究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设计要根据不同的课题内容创设学习情景,“设置化学问题”就是一种方法。
将学生置身一个实际的情境之中,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并从该问题中,学习到“科学兴趣小组”的科学调查问题的方法,可以说对学生是一种全方位的素质提高。
三、图片、模型和影像资料,展示学习情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学习化学研究些什么”的知识时,可以展示拉瓦锡的有关实验图片,我国化学室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蛋白质的图片等,让学生感受化学家的研究成果;通过观看“南极臭氧空洞”的图片,环保部门对大气检测的资料片,用高能燃料推进火箭的过程,以及机动车辆尾气排放图片、工厂排放废气而产生“浓烟滚滚”的景象等,都会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认识到只有学好化学知识,才能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四、通过新闻报道,创设情境,培养探究能力
新闻报道中经常会涉及到化学方面知识情景,新闻报道中的内容,学生有一种新鲜感,阅读与了解其中内容的欲望比较强,因此,从中选取相关的内容,创新情景,非常方便,而且教学效果好,比如“在学习天然气”这一课题时,我市报道了,“天然气,会给你带来什么?”的内容,其中涉及到天然气的成份,天然气的燃烧产生的污染与煤气燃烧相比,天然气与煤气燃烧热值的大小,最后,引导市民计算了每立米的价格问题,这实际上是创设学生学习“天然气”知识的良好情景,让学生从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热值与价格等多方面获得了训练,学生学得轻松,而且又让他们感受到实用。像这种例子有很多……
所以说,新闻报道在安排教学增设情景的有宽阔途径。可以达到引人入胜,立竿见影的目的。
五、调查与实践,设置情境,培养探究能力
在学习“水的净化”这一课题时,联系我们身边的母亲河――黄河已受到污染,那我们的自来水厂是如何净化的呢?让学生带着要“探究”清楚这一过程的问题,学习“水的净化”的全部过程,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0-0223-01
化学教学是一门艺术性的任务,完成教学任务要讲求一定的方法。在实践中,化学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该在重视科学理论知识的同时,重视改进教学方法。探究化学教学方法所遵循的基本要求,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质量都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在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法,都应该符合以下所述的基本要求。
一、 教学方法要符合化学科学的特点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应当从这一特点出发,充分运用化学实验这一重要的教学方法,以利于化学知识、技能的传播和掌握,同时培养学生解决化学实际问题所必须的能力。
化学的另一特点,在于它又是一门理论科学,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传授和掌握抽象的化学概念和;理论,除需运用化学实验,以及实物、模型和其他直观教具等教学方法外外,还必须采用讲授法,通过教师语言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促进学生的智力活动,以利于形成化学概念和掌握化学理论。
二、 教学方法要具有启发性,有利于发
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化学教学大纲指出:化学教学要采用启发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的能力。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无论选用哪一种教学方法,都必须体现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
例如,在运用化学实验方法中,使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以启发学生用正确的态度去观察实验现象;使学生明确观察的方法,以启发学生分清主次,抓住实验的关键现象去观察(观察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对比、综合、概括、判断等思维活动,以启发学生研究实验现象并了解现象的本质(思维能力的培养)等。
又如,在运用讲授法中,要讲清学习的目的要求,以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积极性;或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以启发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对比理解新知识;或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恰当的比喻,以启发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便于掌握化学概念和理论;或讲述化学史中生动的历史故事,以启发学生对化学概念加深认识;或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以启发学生的逻辑思维,使之灵活地掌握和应用化学知识等等。
三、 教学方法要符合教材内容和教学目的的要求
化学教学方法是为了顺利完成化学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服务的。所以,在化学教学中所选择的教学方法,应符合教材内容和教学目的的要求。例如,讲氧气的性质一课时,目的在使学生掌握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这可通过直接观察去认识和掌握。因此,要用展示实物(氧气)和演示实验(氧气分别与木炭、硫、铁反应)的教学方法。
又如,讲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一课时,目的在使学生掌握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和配平化学方程式的一般方法,这就需要采用教师示范讲解和学生课堂练习的教学方法。
四、 要考虑多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和灵活运用
教学实践证明,一堂课的教学,常常需要多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多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是由化学教材内容和教学目的所决定的。一届化学教材,往往包括了多种内容。例如,有的既有物质的存在、性质、制法、用途的知识,又有化学基本概念内容;或者是既有化学基本概念,又有化学计算等等。化学教材内容的复杂性,必然要求化学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多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是每一种教学方法本身功能局限性的反映。例如,如果只有演示实验而没有讲解相互配合,就会学生仅凭个人新奇感觉去观察,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往往限于盲目性,也不能引起学生有意识地积极思维,则观察只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不能深入现象的本质,这样,会降低教学效果。反之,如果只有抽象的讲解,而没有直观的演示,学生往往只会死记教师的语言,也难于转化成真。这都反映出每种教学方法都各有其一定的功能和局限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将多种教学方法合理地结合起来,使之相互补充和配合,以求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具有启发性的化学教学方
在开展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广大化学教师要注重引领学生参与到教学和学习中去,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相关学习目标,如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目标,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培养他们在学习化学知识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在引导学生单独地分析、思考、概括以及判断等丰富多彩的思维活动,全方位地开发和训练学生的化学能力以及智力,更好地吻合新课标所提出的素质教育新要求。
三、要符合化学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目的
对广大初中化学教师来说,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方法,主要目标都是为了有效地完成化学教学任务,向学生传授相应的化学知识和理论体,所以化学教师在选择和运用具体的化学教学方法的过程中,要能够制定出符合本节课的相关教学目标和,以合理的方式向学生传授教学内容。初中化学教师要仔细地研究相关教学内容,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以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为前提,在此基础上选取和运用针对性强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顺利地实现新课标确定的相关教学目标。
四、要考虑学生的实际状况
教学是学生和教师同时参与、共同完成的知识活动,涵盖了教师的“教”以及作为教学活动主体的学生的“学”这两大方面,在此要意识到,学生的“学”占据着主体地位,教师的“教”要服务于学生的“学”。所以对各位初中化学教师来说,在选取和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过程中,要能够吻合学生当前的实际状况。首先要能够了解和把握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以及习得化学操作技能方面的真实水平,例如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实践操作能力以及接受能力等具体情况,之后按照他们的实际状况,选取和运用合理科学的、让学生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法,如此一来,才会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好化学的积极性。
五、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配合与运用
从事实上的化学教学来看,通常情况下会出现下列情况:教学涉及面比较广,或者知识比较复杂,单纯运用某种化学教学方法已不能有效地达到传授教学内容,完成教学任务的需要,化学教师在这种情况下要结合具体情况,巧妙地糅合多种教学方法,这样才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化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某种教学方法存在着较强的局限性,不能完美地展示相关的教学内容,也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初中化学教师要配合若干种教学方法,使之能够很好地服务于化学教学。在各种教学方法间的彼此补充和科学结合下,进一步提升初中化学课程的教学实效性。在此过程中,化学教师也要掌握多种教学方法,真正意识到掌握化学教学方法的多元化的巨大优势,科学地理解有效糅合多种教学方法的重大意义以及可能性。他们在选择教学方法的过程中要注重灵活性、合理性以及目的性,坚决不能胡乱地混合教学方法,决不可为追求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摸不着头脑,对提升教学实效性以及学习效率造成重大影响。
现在,长江大学植物保护专业以郭蔼光主编的《基础生物化学》为主要教材进行授课,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系统之间的联系并辅之以相关模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然而,生物化学课程的内容抽象、知识更新快、理论性较强、知识点密集、信息量大,难于理解和记忆,学生学习起来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如何针对不同素质的学生,将抽象的、复杂的理论知识转变成具体形象、简单易懂的知识系统,则需要结合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
1.教学内容创新
学生大量学习时间是在课堂,少数时间用在课外学习。因此针对各个层次学生的教学,选择一本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选择课堂教材,并且补充课后教材或学习资料,课后教材应该具有总结性、系统性。
除此之外,还应丰富更新教学内容。在教学环节上更新教学内容,精简教学内容。把最基本的原理作为讲授的重点,把本专业最新研究成果,生命科学发展动态以及先进的生物技术结合在教学中。
2.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论语》中说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学生对生物化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生物化学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以引导为主的教学方法启发和引导学生去学习。比如在新陈代谢中可以先提出疑问“人能长生不老吗?”“人为什么会生老病死?”“为什么人要吃饭?”由此引出新陈代谢,然后再接下来讲“新陈代谢是什么?”“新陈代谢的构成”,等等。这种引导式的方法,逐渐被广大教师和学生所接受,成为新的教学模式。
类比式教学方法能加深学生对抽象的知识的理解。例如讲到DNA合成的章节时,我们可以把这个复杂的合成体系类比成大厦的建设,DNA相当于设计图,是整个工程的模板;A、T、C、G这4种碱基相当于工程的砖和水泥,稀有碱基相当于其他一些用量少的填充物;拓扑异构酶相当于把设计图拆解成一个一个小单元;DNA聚合酶相当于搬运工;引物相当于老师傅带头, 带领年轻工人工作;碱基错配相当于用错砖头或者水泥,大厦就不稳定,甚至会倒塌。这样一来学生们的记忆和理解就加深了。
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可增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可以设计4~6人一组,围绕教师给出的某一问题进行讨论,与前面以引导为主的教学方法呼应。现在大学生基本是90后,课堂上面活跃度比较高,讨论可以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分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巡视,参与到讨论中。小组讨论后,各小组要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总结性回答。最后通过讨论过程达到认识问题、明白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还可以增进学生团队之间的协作能力。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发展学生综合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PBL教学法不同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而且教师的角色转变为课堂教学的幕后主导人。PBL教学法的教学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学会自学;课堂上分组讨论;教学评价。在PBL教学中需要选用与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案例。在PBL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学生是作为一个学习的主体,容易获得自我肯定和自我欣赏,从而提高学习和掌握生物化学知识的热情和兴趣。
3. 考核方式进行创新
期末成绩不应当仅仅停留在期末的一张试卷中,期末考试应该是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的理论知识,并能够将其灵活运用。因此我们对知识的考核形式应该更加的多元化,不仅题目的灵活性应该相对加大,而且应该加入设计实验题目。在考核形式上,一方面增加口试,另一方面,增加实践课成绩,这里的实践课成绩为学生参与各种教学方法的活跃度成绩,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方法的积极性。
二、结语
生物化学教学就是要解决“教什么与学什么”“怎么教与怎么学”和“教到什么程度与学到什么程度”三个问题,而激发学生兴趣已成为教学改革的方向和发展趋势。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 增强学习效果。因此,结合教学的目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比较适合的教学方法,并且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最终提高学生对生物化学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这也为形成新的教学理念提供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引言
高中化学课程目标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 帮助学生获得以后发展所需的化学知识、方法和技能, 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爱生活的情操, 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 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高中化学的教学现状
高中化学教学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育的目标是育人,学生应该是教学中的主体和核心。教师的活动必须以学生的学习为出发点来展开。新课改标准下的化学教学要求学生更多的参与和思考,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自己定位为引导人,是授人渔者而不是授人鱼者,要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我意识调动起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设计中来,真正成
为教学的主体。教师教学方式仍以传统的灌输式为主,更多的是老师的讲解,方式单一。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在中国的长久存在是教学方式改革的重要障碍。在新形势下,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引起学生们的注意和兴趣,更难以达到现代社会对高中化学教学提出的要求。高中化学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仍停留在重理论教学,轻实验教学的传统局面,学生动手能力不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低,主动性不够。同时,教学资源和设备的更新缓慢,多媒体、网络等教学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
二、改进高中化学教学方法的具体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 进行情境教学
以问题为中心, 学习能将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综合起来, 而且学生所学习的知识也可以和真实生活情境联系起来。教师应带着问题进行教学, 教学要有问题意识, 问题对高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知识的获得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有作用, 教学中学习材料转化引导学生探究的问题形式, 激发学生的思维的活跃性和认知的冲突, 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注意力集中, 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并尝试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感受学习的乐趣, 提高学习效率。例如, 对于“乙醇分子结构”的教学, 可创设如下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思维。①现代技术已测出乙醇的分子式C2H6O, 它与C2H6分子结构有何不同, 请画出它可能的结构简式。②乙醇的结构简式是CH3 -O-CH3 还是CH3CH2OH? 请通过乙醇与金属钠反应的实验说出你的看法。③你认为乙醇的分子结构应该怎样? 整个教学过程中, 学生始终有问题的驱动, 积极思考, 既掌握了乙醇的分子结构, 又加深对“结构决定性质”的认识。可以说, 这些的问题具有较高思考价值,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吸引学生参与到问题解决的活动中来, 对提高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有益处。
2、注重实验教学方法
实验是化学这门自然科学的基础,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对化学教学成果检验的重要标准。实验是将化学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的重要手段,在此过程中不仅可以强化学
生对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这也是素质教育和新课改对化学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首先我们要明确实验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际中运用化学理论知识。同时,考虑到高中生的知识水平的有限,必须针对实验展开详细的讲解,保证实验的安全性和操作中的指导性,以确保实验效果。在演示和讲解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真实的过程中感受理论和实际的差距,动脑、动手。在操作过程中可以采取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加强沟通配合,同时相互帮助提高。最后,还要注重学生实验的总结,高中生的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必须对其进行合理的引导,以促进学与思、思与行的结合,更好的促进实验效果,避免学生对实验的认识仅停留在观察和有趣的表面。此外,还可以设计一些简易的课外实验,让学生们在实际中去运用,以找到学习化学的乐趣。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发现问题,并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和技能、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同时也体现了化学教学的科学性、创造性和趣味性,展现了化学学科的科学魅力。
3、以学生为中心, 实施探究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倡导多元化的学习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倡导科学探究为主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在学习中落实三维目标。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经历;强调创设生动的学习情景。所谓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在现实生活和学科领域或的情境中, 通过发现问题、动手研究、调查研究、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取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学生使用类似科学家探究科学问题的方式, 来获取科学知识与技能、领悟科学观念和思想、学习科学研究方法为目的而进行的各种学习活动(包括知识整理、实验探究、上网寻找资料等), 是学习方式的变革。真正实施探究式学习, 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以学生为中心, 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主动性, 加强科学方法的训练。在教学中我深切的感到, 探究式学习特别适合涉及化学基本原理的化学理论课, 这些化学理论课运用探究式的教学, 不仅不会导致教学效率的下降, 反而能够得以提高。抽象的概念、难懂的原理和枯燥的规律和因此变得亲切生动, 重点印象深刻, 难点得到化解, 在这样的教学中认知目标和体验目标相辅相成, 和谐共生, 全面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成了实实在在的教学行动, 而不会是一句空洞的口号。
参考文献
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是中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它是古往今来无数中外化学家的化学科学研究和实践的成就,它编入了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无机物的分类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等知识;它充满了唯物辩证法原理和内容,它介绍了许多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和他们对事业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的学风。化学对工农业生产、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人们的衣、食、住、行样样离不开化学。化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化学的教学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等;要研究化学学习的类型和过程;要研究影响学习化学的因素,包括学生自身因素和情境因素;要研究学习方法和培养能力的途径。如:观察方法及能力的培养、思维方法及能力的培养、实验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的核心就是对学生思维的启发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中心环节就是为了学生爱学和会学。教学活动中要减少主观性、盲目性,就要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研究学生学习活动的原理和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具备教学有力和教学法技能的同时,还必须具有较好的教学艺术,也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灵活自如地驾驭课堂教学进程的能力。如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实现课堂教学艺术,以及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随机应变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挖掘知识的内在规律,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化学知识的特点是“多、乱、杂”,难学、难记,学生视为“第二门外语”。为了消除学生的这一心理障碍,我们应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帮助学生整理归纳,力求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微观知识宏观化,零乱知识条理化,使之循序渐进,强化掌握。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仅要备课本,而且要备学生。要从学生角度研究学生如何学,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引导学生突破化学课时少、任务重、内容分散、有些概念极易混淆等矛盾,帮助他们过好基本概念关、实验操作关等,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实验是很生动、很直观的,实验中千变万化的现象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一般情况下,学生对化学实验往往只是看热闹,觉得好玩而已,他们不会观察实验,不会利用实验操作过程和实验现象获得知识。在教学中,我注重教会学生掌握将实验作为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通过一些明显的、有趣的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对于氧气的性质这一内容,我一边演示,一边教会学生观察实验操作过程及现象,从物质的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等到化学性质――物质在氧气里燃烧,此时,着重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如何从现象到结论。经这样的引导,学生可基本掌握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而非死记硬背,为今后学习化学打下基础。同时,教师应多为学生创造一个动手参与、动脑思考的课堂气氛,尽可能地将一些演示实验变为学生的小组实验。还可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提出改进实验的思路和方法,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调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化学课的兴趣。
三、改变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长期受教师的控制而被动地学习,一切围绕教师的思维转。也就是说: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教师甚至包揽了学生的一切。比如教师教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详细地讲解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可以发生的化学反应。教师滔滔地讲,学生默默地听,认真地记笔记,学生的课堂活动毫无发展性和创造性。这样的学生只知道默默地听老师讲,机械地背诵和训练。如今,学生逐渐会使用新教材,而我们的教法仍然是旧的传统的教法。传统的教法桎梏了学生的创造力。所以只有改变传统的教法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随时应对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指出,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征之一就是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有了这种能力,教师才能避免刻板的公式,正确估计判断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意外事件,从而找到有效的方法并且正确地加以运用。可见,不断积累经验,增长应变的能力,增强教学机智,是提高教学艺术水平,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所不可少的。实践证明,课堂气氛越是活跃,学生越勤于思考,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意外问题”就会越多。因此,教师必须未雨绸缪,胸有成竹,一旦出现意外情况或偶发事件,要冷静、机智、妥善地处理,保证教学过程顺畅进行。课堂教学能否做到随机应变,常常是判断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标志。教师必须具有高度的自我控制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尚的思想品德和丰富的文学、历史、自然科学的知识等,只有这样,才能对课堂教学能作出快速而准确的判断和恰当的处理方法。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始终掌握教学的主动权,绝不能让学生牵着老师走,但同时也要把握好一个度,千万不能把学生的思维控制住。因为在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思考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总而言之,教育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门艺术。要上好化学课,就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艺术,教学艺术是一门学问,并不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它要求教育者要以人为本,善于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启迪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探索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做到吃透两头,也就是吃透教材和学生,才能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带进斑斓多彩的化学世界。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6-0-01
在教学中落实新课程三维目标教学,它强调“知识与技能”,突出“过程与方法”,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知识与技能”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基础;而“过程与方法”是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载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前面二者的实现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要把掌握知识的过程让孩子感到厌烦,不要把他们引入一种疲劳和对一切漠不关心的状态,而是使他们的整个身心都充满欢乐。”
我们化学教师在化学教学中,要使学生学好化学,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能发自内心的积极参与学习,主动的探求知识的心理。如果学生有这种意识,无论对他们的能力培养,还是智力发展都是十分有利的。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教师要积极实践,有效探索化学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一、教师要以一个健康的心态对待学生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师生双方的心理距离越近,教学效果越佳。教师必须放下架子,以学生的学习合作伙伴角色去融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不挖苦讥讽学生,师生平等对待,教学气氛才能活跃、和谐。
教学实践有这样的教师,他们在课堂教学中把自己看成是知识的主宰者,自己说了算,学生只是机械地接受知识就行了,如果学生有反对意见,认为是给老师过不去,其实这是教师的心态没有摆正,要知道学习是师生双边活动,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只要摆正了自己的位置,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一个积极、健康的心态去组织教学,与学生共同学习,这样的教学效果一定是最佳的。
二、教师必须提高教学技巧、技能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的教学基本功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教学技巧,如课堂提问应分层次地面向全体学生。提问后要留有适当的思考时间,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问题的思考之中,特别是对成绩不太好的学生来说,如果没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很难有效回答问题,可能会失去信心,不再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如果教学语言风趣、幽默,就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就喜欢听,教学活动自然活跃、欢快,当然教学效果就佳。
三、教师必须注重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培养
(一)让第一节化学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生动活泼的绪言课揭开学习化学的序幕,正如俗话所说,“好的开始就等于成功的一半”。经验告诉我们,第一堂化学课是尤为重要的。因此,把第一堂化学课上得生动、有趣,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大增。要想上好第一课,首先要精心设计,认真准备。我先展示化学的发展历史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宏伟蓝图,介绍化学与人类、化学与社会文明的重大关系,使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有化学,同时巧妙的配合演示实验设置问题,使学生在“观察、惊叹、猜疑”中感受化学世界的神秘和新奇。最后,老师以科学家诺贝尔的故事结束这节课的教学。由此不难看出,一堂好课对于学生产生兴趣和树立信念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高中化学是理科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要求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专业化学知识和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高中化学涉及到了化学元素、反应式、有机物和无机物等,它对于学生独立思考以及动手操作的要求比较高。高中生在年龄和知识结构上面都已经有了较大的提升,具备了一定的能力,比较适合高中化学的学习。目前我国对于高中化学的教学比较重视,在新课改背景下,对高中化学的改革也在不断地进行中。在高中化学的教学改革中,主要包括对必修和选修两方面的改革,根据高中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教学目标来设置必修和选修的教学内容。必修和选修的教学内容能够相互补充,帮助学生更全面更完善地学习。新课改也要求化学的教学需要更加贴近生活,联系实际。但是我国目前正处于新课改的转型期,化学教学尚未形成完善的教学体系,这对于高中化学教学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二、注重实验教学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点环节,也是学习化学的基础,更是检验化学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实验教学可以将化学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有效结合,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同时掌握化学理论知识以及化学技能,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验过程中也可以得到锻炼和提高.此外,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去探究和发现问题,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与技能,增强创新意识,形成科学的态度和方法.也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科学性%创造性以及趣味性等化学的魅力,这也正是新课程改革要求和素质教育对高中化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在运用实验教学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实验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去观察和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化学问题.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较低的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承担讲解者角色.对实验进行详细的讲解,指导学生的操作,提高实验的安全性,保证实验教学顺利进行以及保障实验效果.
(2)教师要让所有学生都获得动手操作的机会,只有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学生才能认识理论知识和实际运用之间存在的差异,学生也就会积极运用大脑去思考差异的本质,并动手解决差异.而让学生主动思考和动手解决问题正是学习化学知识的关键.实验教学可结合小组合作教学方式,以小组方式进行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加强沟通,在沟通中获得提高.
(3)及时总结实验结果.高中生的心智毕竟不成熟,还需要教师加以合理引导才能促进学生结合学%思%行,在学习中思考,并付诸于行动和实践.只有这样才能让实验教学得到升华,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而不是让学生对实验教学的认识停留于观察与兴趣阶段.
三、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
一、普通高中化学教学现状
(一)学习目的不明确
在我国现行教育制度下,由于高考制度尚未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应试教育的导向作用仍显著,理科学生在学习化学时的动力主要来源于高考的要求,文科学生在学习化学时的动力主要来源于毕业会考的要求,并不是出于自己的爱好或未来的发展。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到,很多文科学生在高一时就放弃理科学习,从而导致大部分文科学生化学成绩不理想。
(二)习化学的思维障碍多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学习化学在思维上主要存在以下障碍:①听不懂,记不住;②知识通联性差;③缺乏问题意识;④存在较多的思维盲点;⑤缺乏学习兴趣。
(三)学习方法不科学
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好化学的关键。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个大致的了解,这对上课时重点的掌握、难点的突破有很好的效果。学生上课时认真听课,做好笔记,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课后复习可以对刚学的内容作系统的回顾,使之系统化、结构化。但对于我们这些普通高中来说,很少有学生做到“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甚至在上化学课时很多学生并不认真听课,更不要说记笔记了。
二、改进普通高中化学教学的措施
(一)对化学教师的要求
1.注重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质量。教师上一节课,重要的不是教师讲了多少,而是学生学了多少。否则,教师即使上课再详细,教案书写得再工整,板书再规范,也只能是低效的课堂。要想提高课堂效率,我们必须要了解学生,研读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构思教学设计,有的放矢地备课、上课。教师要考虑到本节课要引导学生掌握哪些知识与技能,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与技能,应采用哪种学习方法。对教学的基本环节进行预设,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思考学生学习过程中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教师应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来进行引导。
2.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
首先,每个教师认真地备好一个单元的课,然后集体讨论,再确定最佳方案,不同的教师在不同的班级上课,教案和板书基本上相同。在教师个人备课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是被教学理论和实践所证明的行之有效的备课形式。通过集体备课可以让教师把大量的时间用于研究教材、探讨教学方法上,同时还能博采众长、集思广益,促进教师共同成长,提高教学质量。
3.学习
化学教师首先必须具有扎实的化学知识,包括精深的化学专业知识(精通中学化学教材)、丰富的化学史知识(能深刻认识化学发展的现状和前景,按照发展的观点去处理教材内容)、科学的化学实验理论知识(主要表现在掌握实验原理,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数据的处理及误差分析,实验的设计和改进)等。其次,要求化学教师要有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
4.研究
现代学校鼓励教师研究,教师要学会研究,成为一个研究型的教师。研究已成为教育改革、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手段。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重视自身的教学实际,要研究课堂、研究自己、研究教学策略、研究试题,更要研究学生。了解学生,关注学生,是促进化学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
(二)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1.以一些趣味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直观、鲜明和生动的实验现象可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直观、鲜明和生动的实验现象,不但能帮助他们接受和理解化学知识,还能促进他们获取和灵活应用化学知识,更能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收获”的情感体验。例如,在学完“盐类水解”后,教师发放一些pH试纸让学生带回家测定常见液体的酸碱度,不但让学生体会到书本知识的用处,更让学生体会到通过亲自实验得出正确结论而产生的愉悦感觉。通过这些趣味性实验,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以生活中的事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与生产、生活相联系的内容非常多,只要教师在备课时认真思考就可以找到与该知识点相联系的、学生熟悉的、生动的生活事例。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钠的化合物”关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知识时,设计了“为什么在蒸馒头时常在发酵过的面团里加一些碳酸氢钠?在做烙饼时常在面粉里加一些碳酸氢钠?”等问题,以激发学生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一些性质以及探索它们在上述应用中的原理。
3.以“好成绩”来树立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
只有当学生有信心学习化学,对学习化学有兴趣,才会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益。普通高中的学生基础比较差,如果和重点高中用同样的试题,会严重挫伤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学生没有兴趣学习化学,化学课堂教学效益就会大大降低。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普通高中学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高一开始,自编一些难易适中的试题,让学生考出“好成绩”,树立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培养学习兴趣,到高二时,再按会考高考的要求进行教学,逐步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三、结束语
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在生产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化学与生物、材料等学科融合是21世纪化学学科发展的趋势。因此,学好化学,具备化学文化素养,对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在我国现行教育制度下,普通高中的学生化学基础比较差,学困生较多。因此,如何能将普通高中化学课上好,上出水平、上出质量,便成了普通高中化学教师面临的首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