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工程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2-05-08 20:58:2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工业工程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工业工程论文

篇(1)

2当前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实践环节应该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当前在各高校进行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虽然都有课程设计、各类实验和实习等实践环节,但具体内容上由于专业定位和学校资源的不同,形成了很多有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和体系,但也存在很多问题。

2.1实验过于侧重验证性

实验在开设的课程实验中,多数仍然是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占比较低,各门课程的课内实验,仅依附于课程内的理论知识,学生难以从实验中开拓创新。

2.2实践教学手段单一

理论不能联系实际课内实验和部分课程内容设计均采用统一的模式,学生被动接受教师预先设定好的方案,按步骤进行,缺乏实践活动的参与性,积极性不高,也不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同时,由于部分教师缺乏企业实际工作经验和工程实践背景,所设计的方案与实际情况出入较大,不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

2.3实验设施不够完备

实践教学内容简单在工业工程本科教育中,对于实验室建设方面明显投入不足,仅能够保证基本的专业实验。对于强调实践性的工业工程专业,因实验设施设备的不足,无法充分发挥实验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2.4实践、教学分散

不成体系以我校为例,仅开设了管理信息系统、基础工业工程、人因工程3门核心课程的课内实验和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人因工程2门课程的课程设计,部分需要课内实验的核心课程,例如生产运作管理、质量管理工程、系统建模与仿真等,都没有开设课内实验。虽然开设了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但由于实习单位生产情况的不确定性,往往造成实习缺乏针对性和代表性,不能很好地参与生产实践。对于定位于应用型工业工程专业培养的院校,还存在毕业论文过多的情况,经常出现指导教师指定论文题目进行写作,缺乏实际背景的现象。这些缺乏联系,过于分散,没有形成有机整体,更缺乏综合实践的课程,未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实践教学对于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3基于职业发展的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工业工程专业培养的合格毕业生,必然是在企业中与工业工程专业相关的岗位上工作,并具有良好的职业发展潜力。这就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职业生涯和可持续发展,使学生既具备从事职业活动必需的高技能,又具备能为整个职业生涯提供持续发展动力的职业素质。在进行新的专业培养计划修订过程中,按照职业发展的要求构建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力求以职业发展为导向,促进实验教学体系的改进,利于学生的顺利就业和职业目标的达成。我们通过梳理核心课程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和相应的职业能力需求,按照从“课堂案例教学-课内实验-课程设计-工业工程综合实训-各类实习-毕业设计”的路径,辅以课外活动竞赛等构建三部分的实践教学体系工程技术实践部分,由于工业工程是工程技术与管理的交叉学科,在强调工程技术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工程技术实践。我们设置机械电子与控制和土建施工两部分工程技术。实践部分分别包括机电控制PLC课内实验和土建施工电子制图课内实验,设置机械制造课程设计、电工电子实习以及金工实习。专业核心实践部分,在理论课堂增加案例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对专业核心课程的梳理,重新规划建设了实验室,开设了基础工业工程课程实验14学时,人因工程学课程实验12学时,生产运作管理课程实验16学时,质量管理工程课程实验6学时,精益生产课程实验4学时,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实验24学时,并且在课程实验中增加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的比例,开设开放性实验,由学生利用实验设备自主选择实验内容。在开设课内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开设基础工业工程课程设计、人因工程课程设计、设施规划课程设计、生产运作管理课程设计。同时,开设工业工程综合实训。此外,我们把生产实习放在工业工程综合实训之后进行,以便学生在企业进行生产实习时更具针对性。我们强调,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关联性,仅允许极少部分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绝大多数学生要求采用毕业生设计形式完成实践的最后一个环节。要求学生以毕业实习了解的实际企业背景,寻找企业生产实际中的问题,运用工业工程的方式进行解决,或者模拟进行产品的组装线设计或生产系统设计。经过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共16周的强化应用训练,可以让学生增强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便于提高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快速适应岗位的工作需要,为职业发展树立良好的开端。考虑到部分中青年专职教师的企业实践和工程背景不足,我们聘请了来自企业的校外兼职实践指导教师。通过他们的指导,可以拉近教学实践过程和企业实际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培养的工业工程毕业生具有更好的职业发展潜力。课外实践部分,我们充分利用课外实践增加学生的工程实践素质,结合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和大学生创新大赛,进行分类指导,充分发挥竞赛对科学素质的锻炼作用。通过组织学生以全国工业工程案例应用大赛,使学生真正感受工业工程在企业的应用。对于大四学生,鼓励参与中国机械工程协会工业工程分会主办的见习工业工程师资格考试,从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方面综合对学生进行第三方评价。

篇(2)

1.1合作企业的选择工业工程的主要应用领域是制造业,选择合适的制造企业,是校企联合毕业设计培养能否成功实施有效进行的关键。首先应对当地企业进行定位分析,找准突破口。在企业的选择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优先选择和高校有长期合作关系的企业。这些企业重视校企合作,重视技术研发,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2)要了解企业对工业工程的认知度,在企业的接触中要多宣传,推广工业工程,让更多的人,更多的企业了解工业工程,在初期可以免费为企业进行IE推广,现场改善。3)了解企业的生产状态和性质。不同类型的企业各有选择,如选择一些大批量定制生产和小批量多品种的混合生产的企业。湖北文理学院地处襄阳地区,工业企业较多,制造基础好,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中度高。工业工程专业在近几年中,主动联系企业,寻求合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目前大部分课题都来源于企业实践,主要在本地企业和沿海地区企业,见图1。

1.2选题的研究课题的选择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题目与专业联系的紧密性,二是企业的实际需求。尽量避免纯粹的理论研究类课题,特别是指导老师的理论研究课,不适合作为本科生的题目。选题时可以根据企业提出的需求进行考虑,也可根据指导教师、学生调研发现问题来命题。结合企业特点和本专业主要方向,工业工程专业近几年主要确定了以下几类毕业设计题目(详见表1):1)生产线改善、优化类题目。如“××轴承厂生产线平衡与改善研究”;2)质量管理类题目。如:“某生产线工序能力分析与改善”;3)厂区、车间物流规划类题目。如“××车灯厂××车间物流设施优化研究”;4)工厂管理类。如“某企业5S推进与实施”、“精益生产的在某企业的推广应用”。

1.3时间的安排为了缓解学生考研复试、找工作等因素与毕业设计时间冲突的矛盾。建议从第7学期中期开始就公布毕业设计企业和相关题目,由学生自由选择,并将初步任务书下发给学生,一并包含时间进度表安排表。任务安排上,重点任务尽量避开考研复试期和找工作黄金月。通常第7学期要求学生查阅与课题相关的文献,复习相关知识。一般第8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一段时间,在企业期间由企业根据实际需要,安排其工作,学生定期向老师反馈。大致时间安排如图2所示。

1.4做好过程指导与监督学生在实习企业,由于时间较短,企业一般不会安排特别复杂的事情,通常企业会告诉学生他们存在的问题,或者想把某些方面提高,但不愿花费很大的人力去指导学生,尽管企业也安排了指导人员。这时需要指导教师的及时指导,否则学生极易处于知道问题但无从着手的状态。因此,对实习过程的指导与监管就显得非常重要。为了避免学生实习中的盲目与茫然,要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课题,制定严格的目标管理。精确到每一天,这样即使企业放松管理,学生也知道每天该干什么。根据以往经验,学生初到企业,新鲜感和好奇心都较重,很容易偏离课题方向。而一段时间之后,新鲜感下降,学生处于盲目状态,不知道干什么。有了明确的目标后学生不至于无所适从。2)要求学生主动去生产一线,多与一线工人接触。要多问,善于问。充分了解公司目前的现状,并做好记录。3)要求学生每周汇报总结一周工作进展,遇到的问题,所需要的帮助。一般学生的潜力是较大的,初次完成独立的任务,给予一定的压力,给予一定的帮助,他们通常能较好地完成。特别是深入了解课题后,他们有解决问题的动力,并且常有创新,他们出的主意想的措施一旦得公司的认可,学生会感到很有成就感。故指导教师在前期要多指导,让他们尽早真正融入课题,到后期学生的自主能力很强。

1.5考核方式的改革在企业完成的毕业论文其考核评价方式应有别于完全在学校完成的毕业论文。可采取由企业评分、指导老师评分、答辩小组评分相结合的原则。企业指导工程师依据学生在企业的考勤、工作表现,对企业的贡献率等给予评分。教师评分可根据论文与任务书的符合度、工作量大小、论文的实用价值等方面评价。答辩小组根据论文的实用性、与专业知识结合性及现场答辩情况给予评分。在评价中注重论文核心内容和应用价值,淡化论文的写作及排版等。可采取如图3所示的加权平均考核方法。

篇(3)

1.2使用原则根据如上所述的各种材料的特性,以下列出了不同场合压缩空气管道的管材推荐选用表,如表1所示[2],方便设计人员选用。

2管径

当输送流体量一定时,管径选择的大小直接影响着经济合理性。管径小,介质流速高,管路压力降会相应增大,空压机的运行费用就会增加;管径大,空压机运行费用就会减少,但是管路初期投资费用就会增加。因此,为达到合理经济,设计者必须选择合理的管径。管路沿程压降是管径考虑的最重要因素,确定方法就是根据管路流量及允许压降来确定管径,也可以根据管径和管路流量来验算压降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确定管径时应根据工艺设备运行时可能出现的最大流量和允许的最大压降双重因素来计算。工程上管径一般可根据经济流速来确定,低压压缩空气输气干管一般经济流速取8m/s~12m/s。当与空压站距离近时,设计流速可以适当放大。当距离空压站远时相反,可以适当减小流速,增加管径。表2为国际上使用的压缩空气流速,表3为国内推荐的压缩空气流速,可供设计者参考。

3坡度与放水

压缩空气管道初期投入运行过程中,或是空压站气体处理不彻底,或是航空工厂非连续运行时外界含湿量大的空气侵入管网都会造成管道内积水,压缩空气管道中的积水如果不排除,一方面会加快管道的腐蚀,减少管道的使用寿命,更重要的是会降低压缩空气的品质,影响工艺设备的使用安全,造成产品的不合格。为了不影响末端设备的安全使用,及时恰当的放水很有必要。《压缩空气站设计规范》明确规定“设有坡度的管道其坡度不宜小于0.002”。在航空工业工程设计中,一般设计时管道都有坡度,但在很多情况下,往往留给管道敷设的空间很有限,很多情况下需要和别的专业管道共支架敷设。这时如果设计时只考虑有坡度时的放水,而没考虑现场施工的难度,结果就是现场很多情况都没按图施工,没达到设计需要的坡度,这也为以后气体品质埋下隐患。鉴于此,如果经压缩空气站处理的压缩空气压力露点温度比周围环境温度低,在沿程管道中不会有水分析出,对以上共支架压缩空气管道,宜采用无坡度安装方式。但在具体设计时,为了增加吹扫效果,以及避免平时运行时可能侵入的水分,还需考虑如下两个因素:1)压缩空气沿程适当设置一些放水管,放水管上应设集水器;2)当管道为环状布置时[3],为提升管道吹扫效果应采用三通弯头等。这是因为当管路采用环状布置时,如果用普通弯头,会存在水压试验放水后吹扫不彻底、效果差的问题。

4布置方式

压缩空气管网压力高,泄露点多,泄漏量大,合理的布置方式直接决定着节能减耗,下面介绍布置过程应注意的主要几个地方:1)厂房内压缩空气管道布置形式一般为树形和环状形,考虑到厂房后期可能增加生产线,此时可能会造成某一支路气量不足,建议尽量采用环状形布置,方便以后改扩建。2)压缩空气干管应当避免出现锐角拐弯,压缩空气支管与干管应采用“鹅颈”形连接方式,避免主管路中冷凝物直接进入支管路中。在分支管路末端低处设排污口,方便管路中污物排放。3)为了降低局部阻力,尽量选择局部阻力系数小的管路附件和阀门[4],常开的阀门尽量选择闸阀等局部阻力小的阀门,弯头尽量选择弯曲半径大的机制弯头。4)如果厂房面积很大,管路很长,阀门弯头多,尤其又是三班制企业,在中班和深夜时,用户用气量大大减少,管网压降也相应变小,如果采用树枝状风管,不仅压降大,而且漏泄量也大。此时可以改为辐射状管网,在空压站内设置分气缸,这样就可以根据用户生产工艺的需求,调节供气压力和流量,既避免了非用气车间的漏泄,又可方便调节空压机的运行工况。

篇(4)

2.关键质量需求确定根据学生和企业对求职中各种技能的打分,可以得到各种技能的重要度。根据学生和企业的问卷结果,再比较某校IE专业毕业生与省内以及国内重点院校的毕业生,得出比较分析数据Mi。改进目标是改进后希望达到的需求满足程度,水平提高率是目标质量评估值相对于现有质量情况评价的提升比率。根据目前某校IE专业的现状,制订合理的目标,并计算出水平提高率,具体。

3.制作质量表将技能需求转换为技术质量要素,用KJ法聚类,将抽出的类似技术指标放在一起,从而将各类特性归纳、合并。通过汇总整理,将各指标的质量特性明确化。最后得到技术需求特性如表2中第

4.关键质量特性确定利用式计算各项技术要求重要度Hj。通过对技术水平的分析及省内、国内竞争对手的比较,根据式计算技术竞争力指数。通过上述分析,绘制技术措施及竞争力表格。

5.构建二级质量屋由第一阶段质量屋,根据技术要求重要度,从6个技术要求中,选出技术重要度最高的前三个作为输出特性指标,以对某高校本科生的培养机制进行改进:具有较为完善的实验室以及实践基地,较高的教学质量水平次之,然后是完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将这三个特性目标作为新的质量屋的左墙,并根据前面介绍的方法和步骤找出更精确更具体的改善措施。用同样的方法,将第二阶段的数字利用相关公式进行处理,利用富通QFD软件。

二、提高IE人才培养质量的改善措施

1.构造良好的教学质量管理评估体系针对某项学习任务制定相关的学科内部标准,以此来监督各项指标的完成;在关注本校状况的同时还要关注同类院校的动态,并在各个方面制定相关的外部标准。

篇(5)

2.工业工程本科毕业设计与创新型人才培养

3.高等院校工业工程专业本科培养计划国内外比较研究

4.国内外工业工程本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比较

5.中美工业工程本科教育模式的比较研究

6.工业工程本科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研究

7.工业工程本科教学实验体系研究

8.基于个性化的工业工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9.工业工程本科专业“质量管理学”课程的实践性教学设计

10.工业工程本科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1.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工业工程专业本科教学分析与借鉴

12.新型工业工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法探讨

13.普通本科院校工业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的几点建议——以河南工程学院为例

14.应用型本科院校集中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河南工程学院工业工程专业为例

15.工业工程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创新探索

16.基于QFD的工业工程本科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17.中美比较视野下工业工程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优化研究

18.本科应用型方向转型指导下的工业工程专业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19.民办本科高校开设工业工程专业研究——以西安思源学院为例

20.论工业生产知识在环境工程本科教学中的作用

21.面向科教融合的工业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探索

22.面向21世纪的工业工程人才培养研究

23.本科工业工程专业综合实验系统的研究

24.应用型本科院校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25.工业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校企联合培养的探索

26.应用型本科工业工程专业人因工程学教学探索

27.本科毕业论文的相关问题研究——以工业工程专业为例

28.管理类工业工程专业本科教学探讨——夹缝中寻找出路的专业课教学思考 

29.工业工程本科教学实验体系研究

30.工业工程本科毕业设计与创新型人才培养

31.国内外工业工程本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比较

32.高等院校工业工程专业本科培养计划国内外比较研究

33.中美工业工程本科教育模式的比较研究

34.基于个性化的工业工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35.高等学校工业工程本科专业类课程体系模型框架

36.工业工程本科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7.工业工程本科生培养模式研究

38.工业工程本科专业“质量管理学”课程的实践性教学设计

39.新型工业工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法探讨

40.提高工业工程本科生毕业实习质量的思考与探索

41.MANAGEMENT双语教学案例在工业工程本科教学中的应用

42.工业工程本科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研究

43.应用型本科工业工程专业人因工程学教学探索

44.在企业完成工业工程专业的本科生毕业设计的尝试

45.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工业工程专业本科教学分析与借鉴

46.本科工业工程专业综合实验系统的研究

47.中美比较视野下工业工程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优化研究

48.工业工程专业本科生实践创新教学模式研究

49.工业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校企联合培养的探索

50.提高工业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研究

51.工业工程专业本科生IE意识的形成策略研究

52.管理类工业工程专业本科教学探讨——夹缝中寻找出路的专业课教学思考

53.本科毕业论文的相关问题研究——以工业工程专业为例

54.浅谈高校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55.工业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56.工业工程专业教学实验体系的研究与实施

57.工业工程专业实验体系构建与实施

58.工业工程基础Presentation教学方法研究

59.工业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及论文多元化模式研究

60.工业工程专业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

61.工业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探索

62.面向21世纪的工业工程人才培养研究

63.工业工程专业实验系统的研究开发

64.工业工程实验教学体系的研究

65.工业工程专业毕业要求达成情况的定量评价研究

66.应用型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67.浅谈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68.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

69.工业工程专业《可靠性理论》课程教学探析

70.工业工程专业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71.基于QFD的应用型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72.工业工程课程的脑力劳动评测的教学改革

73.“三维动态实践教学法”在工业工程专业中的应用

74.工业工程专业ERP课程的角色及教学分析研究

75.基于AHP法的工业工程专业大学毕业生质量评价研究

76.工业工程专业物流系列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77.工业工程专业研究生《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建议

78.民办高校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提升探究——以工业工程专业为例

79.数据库、MIS和ERP课程在工业工程专业的教学探讨

80.工业工程专业运作管理系列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81.面向科教融合的工业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探索

82.基于个性化的工业工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83.提高工业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研究  

84.应用型本科工业工程专业人因工程学教学探索    

85.普通本科院校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思考  

86.民办本科高校开设工业工程专业研究  

87.本科应用型方向转型指导下的工业工程专业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88.工业工程专业ERP课程的角色及教学分析研究    

89.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   

90.浅析电子技术在工业工程中的实践   

91.工业工程在我国制造业中的发展浅析    

92.稳定性全校通识教育“现代工业工程”课程建设的思考   

93.近机类工业工程专业的培养模式研究实践  

94.应用技术大学模式下的应用型工业工程专业建设    

95.面向民航的工业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法研究   

96.基于培养目标的工业工程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97.基于区域经济特色的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探讨    

98.基于市场需求的独立学院工业工程专业特色培育探讨  

99.工业工程专业教育体系构建探析    

100.创新型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101.对高职院校开设工业工程专业的探索    

102.工业工程实验室建设现状与管理模式分析  

103.论工业工程专业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104.工业工程专业学生教育和就业问题浅析    

105.工业工程专业体验式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研究   

106.工业工程: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的杠杆    

107.面向低碳经济的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108.金融危机后工业工程专业学生就业情况分析与研究    

109.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规划与建设    

110.工业工程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111.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探讨   

112.工业工程专业体验式课程体系的建设研究    

篇(6)

2体系构建

按照该校所倡导的“大德育”、“大工程”和“大实践”办学理念,结合教育部提出的“2011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指导思想,加强与基础实训中心的合作,建立校外企业的实习基地,创建“四位一体”的新型实习实训体系。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①适应“四位一体”的新型实习实训体系的师资队伍建设。高水平的学科专业必然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其良好的科研背景、教学水平与指导经验直接对学生的学术能力、知识的应用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②通过对知名大学的工业工程专业调研,了解这些学校工业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学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专业实训和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的组织方式,借鉴“学校—企业”之间的合作模式,结合该校的实际情况,探索适合本专业的实习实训体系建设模式,并与校外实习基地和工程实训中心的合作;

③根据工业工程专业的特点、培养目标,考虑当前社会需求情况及该校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特长、研究兴趣和实验条件,探索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专业实训和毕业实习整合的方式、各个环节所占的比例、每个环节应完成的任务和最终要实现的目标。

3实施保障

该校工业工程专业建设初期就重视实践教学的开展,购置了专业设置所必须的实验设备和相应的专业软件,为研究提供基本条件。通过几年的专业建设和基础工业工程优秀课程的建设,使专业具有以下良好的教学环境:

3.1实践性教学环境

为丰富和提高教学效果,创造良好的实践环境,课程组与哈尔滨铅笔厂、哈尔滨轴承厂、哈尔滨轻塑厂、长春一汽等多家企业进行合作,由这些公司为学生提供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实践的场所,获得了从现场分析、案例整理、问题研究的优良学习环境,增强了课程教学的专业性、实践性和适用性。实践教学目前已经成为本课程教学的鲜明特征,并获得显著成效。

3.2课程建设环境

①通过将校企合作企业的生产过程导入实践教学,形成了与实践紧密融合的教学特色,能够推进“基于就业需求的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

②以牢固掌握基础工业工程技能和手法为目标,强调课程之间的交叉与融合的课程体系的构建,实现了课程内容创新与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

③基于多媒体网络、启发式教学的现代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模式,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创新性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充足的网上资料为学生全面、深入的学习提供了条件。

篇(7)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本质上已经超出了教育的范畴。高校能够动用的社会资源和实践环境以及器材经费都十分有限,企业不愿意接受大学生的实习,对其进行培养和引导,另一方面又在招聘时对其能力颇有微词,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针对这一点,教育部积极协调企业和学校的关系,激励企业与学校合作,实现双方的社会价值,充分激发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总之,想要增强师资力量,首先需要政府在政策和经费两个方面的有力支持。其次是教学管理,教学管理也是教学条件的一部分,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就要在学生信息登记管理、师资队伍建设和课程体系等方面下足功夫,如降低数理化等基础科学课程的比重,增加工程实践环节等。目前,实践条件不足,设备条件差,教学场地不足,教学队伍水平不够,无法进行双语教学等问题依然存在。显然,这些同样需要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高校投入更多,以期循序渐进地解决。

2.课程建设

如果说教学条件属于硬件建设,那么,展现学校软实力的具体课程安排显然占据着更为重要的地位。首先,工科人才的培养体现着团队合作精神,任何工程的完成都是环环相扣的,而且这些工作绝不可能由一个人完成,那么,在进行课程安排的时候,每一个层次的教学都应该以小组为单位培养每个大学生的团队意识。其次“,回归工程”的含义应在课程安排上得到充分的体现,故而课程安排大体上应包括五个基本方面。一是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通过真实案例和教学经验,优化课程教学内容,调整课程比例。二是课程设计,即以项目教学的形式作为结课时的考核标准之一,将相关课程所涉及的知识技能浓缩成明确课题布置给小组,让其根据要求,运用所学知识技能,通过确定项目的任务、制订工作的计划、组织项目的实施、考核评估以及总结归档等五个阶段,查阅资料、问卷采访、计划执行,并最终完成课题任务。三是实习,在学校相关实践中心开展与工程相关的车间基本操作技能及流程练习,或去企业进行假期实习和毕业实习,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四是毕业设计。可以说,毕业设计是对学生大学生活的全面考核,只有在生活、学习和实践中随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善于观察,不断思考和琢磨,才能有想去完成和研究的课题。五是参与项目,通过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和各种创新实践活动,使学生时刻处在一种浓厚的工程实践氛围之中,熏陶学生的相关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综合修养。

3.周边教育

“回归工程”的教育理念本身就具有国际性,是全世界各教育机关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如何回归到工程本身,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和加强。与世界高校进行合作交流,鼓励交换生机制,聘请业内知名教授前来点拨授课,欢迎企业人事部讲述对大学生的期许,这些都是在交流中的学习和进步。好想法需要一个很长的孕育期,但技术的进步却只源自于一个念头一个灵感,而灵感的诞生,总是在各方各界专业人士讨论成果和总结缺点时诞生的。

二“、卓越工程师”的创新工业工程实践研究

1.在创新竞赛中求创新

创新被视为21世纪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其实工程方面的创新能力并没有什么不同,多参加创业比赛、学科竞赛、设计竞赛等,不一定获奖,但对学生熟练掌握课堂所学知识,增加常识和人脉,培养细致的观察力和思考力有很大帮助。在比赛过程中,学生势必要了解相关的知识,并进行实地考察,这些都是一笔财富,做这件事本身也塑造着学生的做事方法。

篇(8)

二、根据动作经济原则对挂号业务进行改进

通过对以上结果原因的分析,发现首先是因为工作人员办公场所设备放置的不合理,其次是工作人员的动作不合理。下面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改进。

(一)设备重新摆放

工作人员拿到病例粘贴标签时,右手先拿起粘贴单送到左手,然后右手再撕下粘贴单并粘贴。根据动作经济原则,将标签单直接放到左手边,用左手拿起标签单,右手撕下并完成粘贴动作,此时左手同时放下,这样就省掉了第4步、第6步和第7步。工作人员要拿起卡进行刷卡操作,由于刷卡机在左手侧,工作人员拿到卡之后要转动身体在左侧进行刷卡,根据动作经济原则,为了减少身体扭动,将刷卡机和打印机的位置互换。同时,由于患者充钱时一般是整数,在出院退款时计算机上会显示余额,所以计算器一般很少用到,根据动作经济原则,将计算器与印章的位置互换可以减少右臂的移动距离。

(二)作业顺序重排

由于打印机和刷卡机的位置互换,当工作人员用左手撕下票据的时候右手可以同时伸手拿取印章,然后工作人员可以同时放回印章并将病例、卡以及票据送至窗台,这样经过简化合并之后可以节省2.5秒钟的时间。另外通过表1可以发现打印机打票的时间是7秒钟,时间较长,而此时工作人员完全处于等待状态,根据重排原则,工作人员此时可以向患者收取费用,即将第23步、24步以及25步提前到第16步,这样可以减少6秒钟的等待时间。

三、改进效果

(1)挂号工作人员工作时间节省10s,工作效率提高了13.6%。

(2)按照医院年急诊量300万计算一年可节省8333.33小时。

篇(9)

优秀的教学理念是与时俱进的,对于学生是一贯有益的。老年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中年教师有经验有创新,青年教师创新多,想法多。如今信息时代新媒体层出不穷,通过老、中、青三代老师的交流合作,能够有效地传承本院本课程中的指导性思想和教学特点,保证优秀有效的教学方式能够延续。

(二)互帮互助,协同提升教学力

教学力是指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能力,教学力综合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及课堂效果。教学的具体过程与时代背景及教师的个人特色有着重要联系。组建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能够促进教师们探讨在教学中发生的问题与自己的教学心得。共享信息资源,汲取其他教师在教学中的优秀经验及教学方法,互帮互助,协同提升教学力。

(三)产学研合作,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有效促进人才的培养。目前,国家提出了“2011计划”,该计划的重点在于建立健全协同创新机制。课程教学团队通过企业实际产业状况,高校的最新研究成果及教学三方面的有机结合,能够向学生及时提供相关专业的最新动态,让学生及时了解专业最新的应用及发展方向,能够使学生思考所学的知识,加深理解,并激发他们新的想法。

二、现有教学团队建设中的问题及分析

(一)普遍单干,缺乏紧密的实质合作

各成员在教学团队之外也还有一定的教学,科研或是行政工作,在团队固定合作事项之余,教师交流合作不多,因此,目前一些团队成员合作质量并不高。可以建立团队专用讨论室,鼓励老师间多交流。规定老师间需要进行实质的合作教学项目,并将此计入验收标准。希望通过此举,教学团队中的各成员能够更加有效地互相协作,共同提升教学能力,并增加教学团队的凝聚力。

(二)权责不清,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

由于团队成员都有各自的教学与科研任务,部分队员对于自己在教学团队中的权责不明晰或是没有高效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可以建立权责档案,每期任务权责需签字确认,在期末团队验收对各人权责履行情况进行验收,将其计入考核标准。

(三)研教比重不清,缺乏自身优势

教学和科研的比重设置相对重要,各位成员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可有一定的偏向性,有所成就,优势互补。总体上不能顾此失彼,需保证教学与研究大致平衡;其次,应注重及时将科研成果应用于实际的教学中,让学生及时了解到最新的科研动态及专业发展方向,学习到最前沿的知识,激发学生对于专业及所学知识的思考,有利于其专业课程学习及创新。

三、南航工业工程核心教学团队建设举措

(一)组建

实行教学团队建设的首席负责人制度。每个教学团队设首席负责人1人,成员为有该课程建设意愿和从事该课程教学意向的任课教师。教学团队负责人应为具备有较高的教学水平、较深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学术思想,持续奋战在教学一线的副教授及以上职称在编在岗教师,同时,应有高尚的个人品德,严谨的治学态度,良好的团队协作和组织管理能力。在遴选方面,团队首席负责人可由成员推举或者系主任指派产生。一名教师只能担任一个教学团队的首席负责人。团队负责人负责该教学团队的建设任务制定、分工、建设和质量控制,负责提交检查和验收材料。教学团队的建设课程属于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主干、核心或有特色的课程(群)。团队中至少有2名成员在3年内承担过本团队课程或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同时团队需拥有较好的年龄和学历层次构造,团队成员的教学和研究成果积累较为丰富。为了高度融合,提高团队的建设效率,鼓励能同时进行双语或者英语课程建设、同时进行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教学团队优先。

(二)激励

为了持续鼓励团队协作进步,采取“建设启动—合格验收”的资助模式,学院按照年度预算,给每个系一定的建设启动经费。拟建设团队按照实施方案,认真进行建设工作,各系按照实施方案的计划节点进行检查。参考赫茨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建立了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的激励机制。首先,建立分目标完成的激励机制。在专业建设团队目标方面,按照时间或者效果设立不同的分目标。教学分目标的设立能够有效促进团队总目标的完成。分阶段完成相对应的目标,当分目标完成后,即给予相应的激励。其次,建立多方面激励。各系根据情况给予拟建设教学团队适度的启动经费支持。启动经费主要用于拟建设教学团队的课程建设调研差旅费、资料费、教学改革研究、论文版面费和教材出版费等。由于团队核心成员相较于普通成员要为团队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故团队核心成员应当给予更多的激励。另外,对于有重大科研成果的团队,给予特别表彰与奖励。

(三)考核

团队需提供各门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学日志等基础性材料,积极建设教材(含自编讲义)、习题集、案例集和试题库等教学资源,且质量良好;在学校教学共享平台系统中架构教学网站。各团队应积极建设教学资源,如含课程内容的教学视频、微课程视频,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企业视频,课程相关的前沿教学素材等,并有效应用于教学实践。同时,团队应重视实践和实验教学,积极创造条件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具体如专业核心课程设计和论文、围绕相关专业课程内容的企业参观、实习、课程竞赛等。教学改革和探索是教学过程中的头等大事,教学团队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和研究,在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等方面取得创新进展,在研究性教学、案例式教学等方面成绩突出,团队成员合作并发表与课程建设紧密相关的2~3篇教学研究论文。为了鼓励教学一线教师参与团队建设,要求建设期内有3名以上老师从事该课程的实际教学工作;团队有明确的建设规划和发展目标,能主动参与院系的各类学科、专业建设和实验室的申报、研讨和建设工作,这些公益工作对团队、学院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团队成员重视教学和人才培养,教学效果良好,团队成员的学生有效评教结果100%达到良好及以上;教学督导组听课效果良好,团队成员无教学事故,这些是基本的要求。

(四)交流分享渠道

团队内部具有良好的交流机制,成员积极围绕教学改革进行交流,定期在团队内部组织有明确主题的教学沙龙和教学研讨会,为了进行示范和分享,应撰写1~2篇简讯至学院网站。通过不定期的答疑、课程沙龙和网络手段等,团队成员和学生的课堂内外互动交流充分。青年教师可以利用人人、微博和微信等新媒体交流平台,与学生及时开展线上互动交流,为师生交流注入新活力。面向校外,定期开展沙龙或其他活动与其他各高校相关专业教学团队相互进行探讨交流,汲取经验。同时深入与企业的交流,定期安排教师及学生前往企业进行调研,并邀请企业一线人员来校演讲交流。

篇(10)

2.水库洪水资源化调度的研究进展

目前,随着认识的不断提高,无论从技术上还是管理上,都已使洪水资源化成为可能。洪水资源化,包括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水库洪水调度是目前一种最主要的主动防洪措施,它通过时空上重新分配水量,达到防洪错峰、蓄水兴利的目的,是实现洪水资源安全利用的一项重要非工程措施。水库洪水资源化利用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从单一水库的常规调度到大规模水库群联合优化调度及水库洪水资源化调度,中国的水库洪水调度工作在技术上取得了一系列的进步。

2.1水库常规调度的方式

水库常规调度方式是以调度规则为依据,利用径流调节理论和水能计算方法来确定满足水库既定任务的蓄泄过程。常规调度方法主要有时历法和图解法,调度图由一些基本调度线组成,这些调度线是具有控制意义的水库蓄水量(或水位)变化过程线,是根据过去的水文气象资料和水利枢纽的实际应用工况绘制而成的。由于常规调度方法是一种半经验、半理论的方法,简单、直观,但调度结果不一定最优,且不便于处理复杂的水库调度问题。水库优化调度则是在常规调度方式和系统工程理论(最优化理论、智能算法等)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调度方式,旨在建立以水库功能发挥为中心的水利水电系统目标函数,拟订目标函数应满足的约束条件,然后用最优化方法等现代计算方法求解由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组成的系统方程组,最后得到目标函数取最优值时所对应的水库控制运用方式。

2.2国外水库水资源的调度研究进展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系统工程理论的迅速发展和应用,国外许多学者将其应用到水库洪水调度研究中。1955年,美国的Little提出了水电系统随机动态规划调度模型,对水库优化调度问题进行了研究,从而标志着用系统工程方法研究水库洪水调度工作的开始。水库优化调度常采用的数学模型有线性规划(Linearprogramming,LP)、非线性规划(Nonlinearprogramming,NLP)及动态规划(Dynamicprogramming,DP)模型。该方法可在保证水库大坝安全可靠的情况下,解决各用水单位之间的矛盾,满足其基本要求,并能经济合理地利用水能资源,以获得最大的水利综合利用效益。

2.3国内水库水资源调度的研究进展

洪水具有资源、灾害双重属性,水库洪水资源化调度是新时期中国治水理念更新的产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结果,也是实现兴利与除害结合、防洪与抗旱并举的一个具体典型体现。水库洪水资源化调度不等同于常规的水库防洪调度,它是利用现代科技水平与技术手段作为支撑,在不降低水库下游防洪标准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水库的防洪与兴利功能。许多大型水库一般均具有防洪与兴利两项功能,由于中国长期遭受洪水灾害的困扰,因此常规水库调度方式过多考虑水库大坝防洪安全,造成了大量的水资源浪费现象。水库洪水资源化调度不是被动的防御洪水,而是兼顾防洪与兴利,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突破水库设计中的部分防洪调度参数和规则,将防洪与兴利相结合进行调度。因此,不降低水库原有防洪标准是评价水库洪水资源化调度是否可行的最主要准则。另外,由于水库洪水调度过程中存在的若干不确定性(如设计入库洪水、洪水预报、调度模型不确定性等),洪水调度系统风险分析是实现洪水资源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工作环节。洪水灾害风险管理是当前洪水管理的重要模式之一,因此须在深入细致地把握流域水资源洪水风险特性与演变趋向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将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有机地结合起来,以非工程措施来推动更加有利于全局与长远利益的工程措施,辅以风险分担与风险补偿政策,形成与洪水共存的治水方略,将洪水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限度之内,促使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向良性互动方向转变。近年来,随着智能科学(如遗传算法、神经网络、模糊集理论等)及计算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又相继出现了水库洪水优化调度的随机性模型、确定性模型研究以及各种模型求解的逐步优化算法、神经网络方法、遗传算法及聚合分解法等。1997年,马光文等将二进制编码的遗传算法应用于水库洪水优化调度系统并进行了研究。2001年,畅建霞等将十进制编码的改进遗传算法应用于水库洪水优化调度系统,有效克服了二进制编码的冗余问题。2005年,赵基花等应用改进的神经网络建立水库洪水优化调度函数,提高了计算精度。2006年,刘攀等针对三峡水库运行初期蓄水实时调度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方法用于训练神经网络水库调度函数。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虽不能最好地拟合训练样本与检验样本,但在调度过程中可以获得较大的发电效益。2006年,张静等以水库洪水优化调度方案指标值作为网络输入、以方案对模糊集“优”的隶属度作为输出建立网络模型,实现了对实际水库多个可行调度方案的优劣排序。2008年,陈立华等从编码方法、遗传算子和混合算法方面对标准遗传算法进行改进,提出了采用超立方体浮点数编码的自适应遗传算法和超立方体浮点数编码的遗传模拟退火算法,并在水库洪水优化调度中开展了应用研究。实施水库洪水资源化调度,可提高水电系统的经济管理水平,几乎在不增加任何额外投资的条件下,便可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目前,智能科学及计算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必将进一步推动水库(群)洪水资源化调度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利用现代成熟的计算科学技术建立水库(群)洪水调度的专家决策支持系统,并结合各种优化技术、模拟技术及专家经验,不断提高系统的通用性,从而可更加及时、准确、自动和直观地为决策者的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3.水库洪水调度方案设计

水库洪水调度的目的是根据已得到的实时洪水预报成果及水库面临时刻状态,在合理确定各调度目标权重和确保水库大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对水库未来时刻的多个可行调度方案进行优劣抉择,从而使水库获得最大的防洪与兴利效益。水库洪水调度问题可归结为对若干可行调度方案的复杂决策问题,而任何系统决策问题均可以归结为以益损值为目标函数、决策方案为优化变量、自然状态为约束条件的方案优选问题,其中自然状态、决策方案、益损值和决策准则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四个要素。因此,水库洪水调度问题实际上就是以行动方案为评价对象的一类特殊的复杂系统评价问题。系统综合评价的实质,就是如何合理地把多层次多维复杂系统评价指标转换成单层次一维系统评价指标的过程,该过程需要充分挖掘反映评价对象主要特征信息和评价主体价值判断信息的指标数据结构,需要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综合集成的可操作的、合适的综合评价方法。复杂系统方案优选评价问题往往涉及的指标众多,指标之间的关系也较复杂,且常常具有层次性。目前,主要采用定性与定量方法相结合、客观信息与主观信息相融合的各种系统工程方法。为此,2006年,金菊良等提出了复杂系统方案优选评价的理论框架:

(1)确定评价对象集生成函数。其中,对于系统评价对象是行动方案的方案优选问题,则常可用多目标规划法所得到的非劣解集作为评价对象集;对于系统评价对象是多种评价方法对同一系统问题所产生的多种评价结果,则这些评价方法本身也构成一种评价对象函数。复杂系统综合评价中评价对象的选取问题,至今仍是限制许多基于评价对象样本数据驱动的统计评价模型和机器学习模型广泛应用的瓶颈。

(2)对评价系统逐层分析,确定评价总目标、准则层、指标层,得到具有递阶层次结构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评价指标集生成函数。目前常用的评价指标集生成函数方法有德尔菲法(Delphimethod)、主成分法、层次分析法(Analytichierarchyprocess,AHP)、投影寻踪方法(Projectionpursuit,PP)等。评价指标体系既是判断评价对象价值标准的方式,也是表达系统总目标及实现总目标的具体途径。因此,评价指标集生成函数的合理选取在复杂系统综合评价的理论框架中极为重要。

(3)确定评价指标测度函数。若某指标本身就是一确定性实数变量,则可直接用其观测值、实验值作为该指标的测度;若指标是随机变量,则可用估计均值、标准差、相关系数等统计特征的有关统计计算方法及指标变量的概率分布确定该指标的测度。另外若指标是定性的,则需将其定量化。

(4)确定指标一致无量纲化函数。目前确定指标一致无量纲化函数的方法主要有广义指数法、广义线性功效系数法、非线性函数法、分段函数法等。评价指标一致无量纲化是目前处理综合评价不可公度性的主要途径,不同的函数对综合评价结果将产生显著影响。因此,需要根据系统评价总目标和约束条件,仔细选取并构造合适的指标一致无量纲化函数。

(5)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函数。指标权重既是指标属性之间重要性差异程度的反映(主观权重),也是评价对象之间整体价值差异程度和评价指标在各评价对象观测值之间差异程度的体现(客观权重)。合理确定指标权重是影响系统评价结果是否合理的核心问题之一,已成为当前复杂系统评价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现有的确定指标权重函数的方法主要有客观赋权法、主观赋权法、主客观组合赋权法和变权重法等。权重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定性指标,因此原则上,确定定性指标定量化的方法大多也可移用于确定指标权重。

(6)确定综合评价指标函数,实现对评价要素的优劣排序。由于实际评价系统评价主体、评价要素、评价指标及其层次结构的复杂性和评价标准的不确定性及动态性,上述众多综合评价方法尚存在技术单一或评价结果优劣差异不明显甚至与实际情况不符等缺点。

1.方案优选智能方法研究进展

由于系统方案优选决策评价问题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常规的系统评价方法已不能最佳地反映评价对象与评价指标之间的复杂关系。因此,这些方法只复杂系统决策评价问题提供部分参考工具,但不能产生智慧。在解决复杂系统评价问题时,在难于或不适宜建立常规数学模型的场合,要利用人的知识经验和人工智能、模糊识别等方法建立知识模型,越过数学模型的障碍,直接由知识模型转化为计算机模型,采用知识模型与数学模型相结合形成广义模型,以处理大系统的模型化问题。智能是指人们认识事物、运用和创新知识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包括运用知识认识新事物、学习新方法、创造新思维、解决新问题等的能力。根据生物界“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运动变化规律,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可以认为是某种优化问题的求解过程。因此,利用智能方法(如遗传算法、神经网络、模糊集等)人工模拟生物智能行为并将该优化思想应用于系统综合评价之中,可望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优化的性能和效率。目前,模拟智能方法已成为建立和发展这类广义模型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1)遗传算法在系统评价方案优选中的应用。遗传算法(Geneticalgorithm,GA)是解决群体自适应启发式迭代寻优问题的一种直接搜索算法,也是解决系统优化问题的一种通用方法。它特别适用于常规优化方法难于处理的复杂系统非线性优化问题,是21世纪计算智能的关键技术之一。它直接面向优化问题,与常规优化方法相比,它的结果是一组好的解而不是单个解,这为解的使用者提供了可供选择的机会。所有这些都表明了遗传算法在复杂系统评价理论与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实际上,现代系统工程的理论体系由于吸收、改进和创新遗传算法而焕然一新。

(2)人工神经网络在系统评价方案优选中的应用。人脑的最基本单元是神经元,一个典型的神经元通过接受来自其它神经元的信息,将其加工后又通过轴突发出电活性脉冲,大量的神经元相互作用,从而指导着我们正常的思维活动。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neuralnetworks,ANN)就是用工程技术手段模拟上述人脑神经元结构和功能特征的一类人工系统,它用非线性处理单元来模拟人脑神经元,构成一个大规模并行的非线性动力系统。与其它人工智能方法相比,神经网络具有自组织、自学习功能和较强的鲁棒性,HechtNielsen证明了在一定条件下,对于任意δ>0,存在一个三层神经网络,它能以δ均方误差的精度逼近任意平方可积非线性连续函数。显然,这种通用的函数逼近功能为神经网络技术在系统方案优选评价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3)模糊集理论在系统评价方案优选中的应用。模糊性是指事物概念和外延的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是由于客观事物的演化性、主观认识的经验性和科技发展的局限性等原因而产生的。模糊集(Fuzzysets)是以论域(所讨论的全体对象)为定义域、以区间[0,1]为值域的实数值函数,称该函数为隶属函数,用以刻画外延具有不确定性的各种概念(统称为模糊性概念),即论域中任一对象符合某属性概念的程度可用[0,1]上的某特定实数值来定量描述从数学角度看,模糊集与隶属函数相等价,模糊集是直观概念,而隶属函数是模糊集的数学表达形式。模糊集理论就是应用模糊集这一模拟人脑模糊思维的数学工具来定量描述、分析、识别、分类、判断、推理、决策和控制各种模糊事物所形成的一门现代应用数学分支学科。目前,已发展成熟并广为应用的模糊集理论主要有模糊模式识别、模糊聚类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模糊推理、模糊控制等方法。实践表明:由于实际系统评价问题中或许根本就不存在纯确定性评价模型,人类主观因素在这些实际评价过程中起着重要甚至主导作用。而人类处理主观因素的常用方法就是语言信息,语言信息的特点是其描述的模糊性,所描述的事物没有明确的外延。模糊集理论恰好可以直接利用人类语言信息及其运算,这就是模糊集理论在系统评价中可广泛成功应用的主要理论依据。

上一篇: 化学教学方法 下一篇: 公开教学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