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汇总十篇

时间:2022-11-09 05:04:4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篇(1)

近几年来,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很多教师莫衷一是,随意性大,甚至在教学中顾此失彼,丢三落四。因此,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思维与素质的培养;最终达到使学生少走弯路、终身受益的目的。

一、用科学的方法指导语文学习

语言教学改革的春风吹遍祖国大江南北,众多语文教师都在对固有的语文教学模式进行着变革。人们越来越注重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或学习方法的培养。那么什么是课堂教学模式?什么是学法指导呢?所谓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使课堂教学程序的合理化和规范化的问题,是从教学目标出发,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认知能力基础,规范课堂教学程序的问题。运用一定的教学模式是为了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而学法指导是配合教学模式进行的,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最优化的途径,使学生掌握一套理论,并获得选择和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学习的能力的过程。在二者当中,它们都贯穿了现代教学原则,符合“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现代教学思想。“质疑――自读――解疑――归纳――扩展”的模式的宗旨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针对性的阅读课文,有目的地组织教学活动和课堂讨论来共同寻求答案。做到以上这些,不仅可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而且还可以积少成多,把握规律。构建语文知识体系。课文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提高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获取知识和思想的双丰收。

二、对五步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尝试

1、自主学习

语文的自主学习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读课文,感知教材,是一种学生独立阅读的训练过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己读书的兴趣、习惯和能力。把自学引入教学中,不但是教学方法的一种特色,而且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必由之路。自主学习阶段具体是指:学生通读课文,利用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理出课文结构,编写结构提纲;结合课后思考题中的提示以及教师提供的有关资料理解课文大意,作者情感;记下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准备提出讨论。自主学习的目的不在为教师讲课做准备,而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钻研,大致读懂课文,以待质疑讨论阶段的进一步深究。

2、质疑讨论

这是一堂语文课的主要环节,是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讨论。学习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一切学习必须从提出问题开始,在处理分析问题中发展,以解决问题告终。这是一个合作、探究、交流的过程,这样的学习才能真正让学生在矛盾中展开积极的思维,发展思维能力,培养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论其深度如何,都应该特别予以鼓励和提倡。讨论要营造开放的、民主的、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氛围,使全体学生都乐于合作,勇于发言,在讨论中集思广益,相互启发,实现信息交换。“互动”是指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的对话和交流活动,学生从教师那里得到知识和智慧,教师也从学生那里得到回报,双方均以自己的行为促成对方完成教与学的创造性活动;“现代教学理念就是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是一条战壕里战友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教和学只有在乎等的民主氛围中,才能充分体现互动,才能使教和学在和谐共振的氛围中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3、点拨指导

这是一节课的重点环节,学生在进行自主、合作学习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去看、去听,随时了解课堂动态,发现并解决学生经过讨论还难以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师要善于启发、点拨、引导,并作为学习的参与者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支持,也可以进行精讲点拨,师生互动交流。有效的精讲,到位的传授。一堂课,哪些该讲,哪些不该讲,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要把重点讲透,把难点讲清。这样的课才是有效的课。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到精讲,让学生悟出道理,掌握要点,使传授的知识到位,做到不该讲的坚决不讲,绝不浪费学生的时间。有效的精讲,就是要求教师讲必要的知识,同时讲清知识的要点及知识的结构,讲清重点、讲透难点,让学生易懂易记。有效的提问。课堂提问不是满足于热闹,不是追求形式,更不是搞花架子,而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4、总结感悟

就是将学生在课堂讨论的问题进行系统归纳,引导学生运用讨论总结出的新的知识规律来发现探索新的问题的教学环节,这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课堂讨论结束时应适时地进行归纳,可以由师生双方合作完成。联系实际,对照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总结回顾,延伸拓展,以利于理解、记忆、沟通,达到举一反三,实现迁移。

篇(2)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受传统应试理念的影响,部分教师的教学工作还是以单项灌输为主,其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弊端。

一是忽略学生主体地位。单项灌输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整个教学的主角,学生则成为了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的对象,在课堂上参与的机会较少,没有能够形成师生互动、学生为主体的良好格局,这对于学生语文学习理解的深度以及能力发展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影响。

二是课堂蕴含信息匮乏。在以灌输讲解为模式的教学中,教学手段的辅助作用往往也没有得到有效重视,一些教师没有熟练掌握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技巧,在课堂上没有能够演示出生动的信息,这对于高中语文课堂生动性的提高产生了制约。

三是未能兼顾学生差异。在以教师一言堂为主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要求是统一的,这就导致班级优秀生和学困生在同样的目标要求下开展语文学习,既违背了教学规律,也制约了学生学习投入的积极性。

二、对构建生动、高效高中语文课堂的几点思考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对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充分的改革,从三个方面着手推动语文教学深入开展。

一是开展自主探究教学,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自主探究教学是近年来运用较为广泛、成效非常显著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应当将更多的内容设置为探究引导题的形式,鼓励学生开展独立思考,相互合作研究。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需要进行认真的思考活动,相互研究学习成果,可以实现答案的互补性,这对于传统的灌输教学是一次创新。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教师一方面要对学生学习的载体进行改进,尽可能将学生设置为合作小组的形式。这样的载体中既能够兼顾不同层面学生的差异,实现优势互补,同时也能够集中学生的集体智慧,这对于提高思维的深入性和学习成果的全面性、科学性等都大有益处。另一方面,教师要对教学目标要求进行高度的浓缩,以此提炼出重点,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提出思考探究题。每一个思考探究题都应当是教学目标中重难点的体现,之间还要注重思维的连贯性、循序渐进性,以此让学生更加自主地开展学习,提高能力。

二是以信息手段运用为抓手,增加语文课堂信息容量。对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而言,仅仅以教师的口头讲解,无法打造生动形象的语文课堂。学生受制于自身阅历的限制,在对教材内容理解方面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尤其是部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感知出现脱节,这对正确理解和有效把握教材内容方面产生了消极影响。教师在这一方面要增加信息补充,无论是写景的说明文还是科普说明文,教师都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相关内容的影音演示,在学生的直观感知中增强印象,让学生在脑海中产生图文合一的状态,这对于正确理解和加深掌握效果方面都具有积极的帮助。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将多媒体手段运用于情景的创设、情感的教育等方面,通过音乐渲染、场景演示等方法,为语文课堂教学增加生动化的信息,使学生内心产生强烈的感知震撼,以此提高教学的渗透力。

篇(3)

中图分类号:G623.2;G62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4-0083-01

学生的发展是一个综合性发展,是外在表现和内在潜能挖掘的有机结合。教师应既要关注学生的外在表现,又要注重学生内在潜能的挖掘,更要关注学生动态发展变化中内在的思维品质、内在思维能力的发展变化。

一、留给学生默读的时间

课堂教学需要书声琅琅,但也需要默读。默读中,学生才能够真正地静下心来,沉浸在文本中,有效地提取自己生活中的信息去与文本中的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汲取语言文字的精华,吮吸语言文字的甘露,并进行主动建构,生成新意义。默读中,没有了声音对学生思维的干扰,学生的心是自由的,学生的思维是自由的,此时学生的思维会进行着高速运转,大脑不断地进行着信息的输出和输入,同时又会进行着筛选和编码、重组和会意。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会得到有效的发展。例如,《最大的麦穗》的教学片段。师: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节,标画文中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并思考一下,从这一句中你想到了什么,写在这一句子旁。师:谁来读一读自己所标的句子、谈一谈自己的想法?生读完句子“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便随手扔掉了”后说:我想机会是有限的,你如果不好好把握的话,那机会将从你手中溜走,你将一事无成。生读完句子“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后说:我想到了机会并不是很多,如果你不抓紧把握,就后悔也来不及了。要记住“永远都是人等待机会,没有机会等待人”。生读完句子“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便随手扔掉了”后说:人的一生仿佛也在寻找最大的麦穗,但有的人见到了饱满的麦穗,能够把握机会,把它摘下来,而有些人却不知道珍惜,一再地错失良机。课堂上,留给学生默读的时间,就是为学生建构了思维迸发的空间。

二、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获得思考的时间,首先要从学生的已有认知需要出发,适当地增加问题的难度。增加了问题的难度,学生会把自己的思维发散出去,运用已有的知识信息去与新的知识信息进行碰撞,然后又会将思维进行集中生成新的信息、新的意义。思维的动态发展变化带动了学生发散思维和同一思维的发展。思考的过程就是学生各种思维发展的过程。让学生获得思考的时间,教师还要学会等待,不要急于求成,不要急于让学生获得问题的答案。但当学生的思维通道实在不流畅时,教师也要及时地点拨。例如,《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结尾。师:文中美好的东西指的是什么?生:鲜花。师:为什么说鲜花是美好的东西?生:鲜花能够给高尔基带来快乐。师:你觉得美好的东西还可能是什么?教室顿时安静,生沉思了二三分钟。生:美好的东西还可能是一句话,当别人伤心的时候,你去安慰别人,这时的话语就是美好的东西。生:美好的东西还可能是一个座位,在公共汽车上你为老人、孕妇让座,这个座位就是美好的东西。生:美好的东西就是一块橡皮,同桌正在写字时,写错了一个字,你借给他一块橡皮用,这块橡皮就是美好的东西。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提出具有思维价值的问题,促发学生的深度思维,使学生经历思维的过程,并使他们静下心来去思考,静下心来用自己的心去触摸文本的内涵。在触摸、思维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学会等待,使学生获得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三、留给学生写作的时间

课堂教学的内核与价值取向不同,学生写的方式也不同,安排写作的时机也不同。为了使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可以将写放在教学之初,也可以将写放在教学结尾,这时的写是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也是感悟文本意的深层提升;为了学习文本的言语表达方式,在了解文本的语言表达特点之后,教师随机进行转换、迁移,让学生运用这种表达方式去描绘另一种事物,实现写的表达与积累;为了让学生体验到人物的所思所想,走入人物的内心,可以让学生写一写学习文本后的思想发展动态,实现任务角色的转换,更进一步地实现学生心与作者心的共鸣。例如,在《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中,生读句子:“他茶饭不死,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师:二十多年的奋斗,六次修改,五十多岁完成的《国榷》被人偷走了,这时他又体弱多病,如果你是谈迁,你的心里会怎样想呢?让我们来做一做谈迁的代言人。师出示《谈迁心里想 》的题目。生写作。师:谁来说出此是谈迁心中的想法?生:为什么上天如此不公,为什么小偷你不看一看,那箱子里不是什么金银财宝,而是书稿啊。生:我不能消沉下去,我有我的理想,我有我的信念,我一定要编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课堂教学中,留给学生写作的时间,就会使学生的思维获得自由,就是为学生创建思维迸发的空间。

四、结束语

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把落脚点放在学生外显行为的表现,热热闹闹地讨论,高声呼喊地举手,还要主动去搭建学生思维发展的平台,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和时间,创造――思维高速运转的天籁,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得以提升。

篇(4)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7-0076-01

课堂是育人的场所,应当简单实在地启智育德。爱默生说过:“我们把美归结为质朴无华,实实在在,恰到好处。”美好的语文课堂就应是在简约的教学流程中,学生积极主动,师生良好互动。笔者现以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梦圆飞天》为例,阐释质朴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一、设境激趣,直奔主题

语文教学艺术的魅力在于拨动和激发学生潜藏在内心深处的情感之弦,唤醒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与激情,唱响启迪心智、感悟升华的旋律。精致的教学情境可以将学生快速引入主题,促使学生以良好的状态愉悦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

例如,在教学《梦圆飞天》一课时,我考虑到太空离学生比较远,多数学生对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状况比较陌生,为了将学生引入航天梦想情境,激发学生对航天的兴趣,我给学生出示了一架航天飞机模型,对学生说:“你们知道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吗?”“是航空飞机模型。”学生甲抢着说。“才不是航空飞机模型呢,应该是航天飞机模型。”学生乙纠正道。“你懂得可真多!这的确是一架能够飞向太空的飞行器――航天飞机模型。”我在表扬学生后接着说:“你们知道我国第一个在太空飞行的航天员是谁吗?”“杨利伟。”没想到学生们知道的可真多。“你们想了解一下杨利伟在太空飞行时的情景吗?”“想!”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道。于是,我给学生播放了“神舟五号”发射的视频。惊心动魄的场面和神秘奇幻的太空飞行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把控住学生的心弦。在视频播放完毕后,我对学生说:“我们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飞天梦想终于实现了,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梦圆飞天》。”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质朴课堂需要简洁有趣的开头。简单的谈话,精彩的视频,营造了奇趣壮观的飞天场景,在初步感知中直奔教学主题。

二、分合相融,博读思辨

“朴能镇浮,静能御躁。”质朴的课堂没有华丽喧闹的场面,只有学生平心静气的潜心阅读与思考,让学生有了更多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时间。分合相融,博读思辨在于抛出探究话题,通过多种阅读形式理解感悟,让学生或独立或合作,进行勤读、博读,并组织学生读后展示交流,在辨析感悟中完善理解。

如《梦圆飞天》一课的教学目标,除了认识有关生字词之外,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感受到中国航天事业的伟大,形成一种民族自豪感与对祖国强烈的热爱之情。在文章赏析过程中,我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减少了不必要的讲解分析,让学生自己读,以读促悟。例如,我提出题:“在整个‘神舟五号’发射过程中,哪些场景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我让学生先各自泛读;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并说说感受;接着在全班开展赏析交流,大家围绕“该场景为何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神舟五号’发射成功时人们为何无比激动”等进行辩论;在充分交流后,学生再次进行独立品读;最后,学生进行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与集体朗读,表达和分享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的无比喜悦之情。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式。该板块的教学,始终以学生为学习主体,通过多种形式的广泛阅读与踊跃交流,让学生深入感悟,提高认识。

三、引领反思,抒写情愫

经过充分而深入的学习,学生内心一定会有所感悟。此时,我们应当给学生提供抒感的平台,赋予学生抒怀的时间,给他们一支笔、一张纸,让他们尽情地将内心感悟以精美的文字呈现出来,让心中的情愫流淌出来,与大家分享。

例如,在《梦圆飞天》教学的结束环节,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再次激发他们的自豪之情。我说道:“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神舟五号’发射成功之后,我国又相继成功发射了‘神舟六号’‘神舟七号’‘神舟八号’等系列飞船,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一下它们发射升空的场景。”“在学了这篇文章后,你的内心一定有许多话要说,请将心中的所思所想用文字表达出来,不限篇幅与形式。”由于学生们在学完这篇课文后心中积蓄了无限感慨,尤其是对航天工程的神秘好奇以及祖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充满了骄傲与自豪,这次练笔活动使得学生心中的情感得以畅快抒发,既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崇高理想境界。

篇(5)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从本质上讲,《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是“少教多学”所追求的,或者说是《语文课程标准》所追求的,这只有通过“少教多学”才能够实现。那么,如何加强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一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少教多学”的课堂模式呢?

一、转变教育观念是实现“少教多学”的基础

传统的师本教育、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主体,教师控制着教学资源、教学内容和教学流程。学生处于被动的从属地位,个性受到压抑。“少教多学”作为一种理想的教学境界,是对传统教学思想、教学理论的一次颠覆。语文教师必须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要从原先的以教为主转向新课改以后的以学为主。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合作者和指导者。教师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要重视学生思维、态度、性格和价值观的形成,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使学生以研究者、探索者的身份投入教学活动,真正成为自主的、探究的、合作的、实践的学习者。

二、不断探究教法,指导学生学法

我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就是说,教学的法则、规律是比较稳定的,而教学的具体方法是变化不定的。首先,根据教学目的选择教学方法。方法选用得当就能实现教学目的,就能提高课堂效率。其次,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教法。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的一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分层教学,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最后,在探究教法的同时,也要重视学法指导。“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指导,传授学习方法,就会使之终身受益。

三、把课堂还给学生,实现“少教多学”

1. 充分给学生时间思考。语文课堂是思想的对话,是精神的陶冶,是感情的共鸣。它是读者在安静的阅读中与作者的心灵对话。它是一种自感、自悟、自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才能产生感情的飞跃,产生对知识探求的欲望。把课堂时间和课堂空间还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把思维的过程还给学生,让学生感到课堂心理时间短暂而愉快,课堂心理空间广阔而丰富。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学、讨论,开展自主合作学习,不但能体现老师的主导地位,而且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实现“少教多学”的双赢。

2. 引导学生学会质疑提问并进行探究。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问有所解,才是探究式教学的追求。教师应多给学生一点时间,让学生深入文本充分动眼、动脑、动手,提出自己的疑问。教师适时点拨,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以及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探讨解答疑问。对标新立异的发言要给予鼓励,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积极状态。在新课改的今天,我们的教育要培养人才,就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师则要做好组织工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动脑筋提问题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做学习的主人。

3. 给学生交流的机会。语文课堂要讲究开放性,课堂上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采用讨论、辩论、竞赛、抢答等教学活动,以小组成员的合作性活动为主体,给学生一个交流的空间。师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评价、启发、激励,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还可以设计语文交流的情境活动,适当把课文搬上“舞台”,让学生扮演课文中不同的角色,通过对角色的理解、参与、调动来领悟生活的内涵。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相互评价,让学生进一步在与同伴学习的比较中认识自我,给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的机会,培养他们团结合作、互相竞争的精神。

篇(6)

生本互动最为基本的目标是学生对教科书、课外读物等文本的阅读理解。但生本互动的根本目标不能只停留在对文本的阅读理解上,更深层次的要求是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身的经验储备,灵活地、多角度地体悟文本,与作者、作品的人物进行心灵交汇、情感交流,体察他们的境遇,感受他们的思想。文本是语言符号的堆积,如果单纯的依靠学生自己是无法体会出文本中的意境的。教师要根据文本提供的丰富形象的语言描绘,将它创设成为一种具体可感的情境,并将学生引入情境,让他们在体验中感到乐趣,从而保持思维的敏捷,使他们对文本的探究能不断进行。读罢《(论语)六则》,学生豁然而得:“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并以此为鼓励自己求学好问之名言。背诵《(孟子)二章》时学生们神情肃穆:“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文言文中蕴含着先贤们丰富的思想光华。在教学中,让学生感悟到这种思想美的灵光,从而内化为自身的素养和追求,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高尚的情操。对文本的理解,不仅有具体可感的形象,有自身情感的体验,而且由表及里对文本内容也有了很深的体会。学生刚从情境中走出,就能提出了很有创造性的问题,而且,他们对问题的回答也是那么富有创造性,是基于文本,又高于文本的创造。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知识,同时学生的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也得到了体现。

二、生生互动――促进主体之间的交流

生生互动就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就是学习主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这是“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基础。语文教学十分重视主体间的互动关系,它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彼此对话,相互交流,通过学生个体之间,学生主体与群众之间思维的碰撞和交融来共享语文世界的精彩与美妙。语文学习是一个富有个性的自主学习行为,感知、理解、顿悟,无不需要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教师要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课堂活起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建立生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培养他们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分组学习交流中,教师可通过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创设民主、平等的思考交流的环境,让学生在开放性的讨论中进行多向思维。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与发散性,在合作学习的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如举办全班写字比赛,看谁写得好;查字典比赛,看谁查得快;举办词语(包括同义词、反义词、格言、谚语、歇后语等)比赛,看谁积累得多;开展古诗词鉴赏、讲故事或典故、介绍报刊时文或现代新闻、讨论社会热点问题、评析同学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场景等竞赛,看谁说得好。学生从这里得到的认识是感性的、具体的,但正是这些感性的事实,让学生更易于接受其中的道德和观念,从中学会读书做人的道理。

篇(7)

1.创设情境

通过各种手段,创设生动、具体的语言环境,拉近语言学习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让沉寂的语言成为鲜活的生活。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录像、动画片、学生表演等多种方式,以活动为载体,设疑激趣,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

2.自主探索

让学生独立探索知识,教师分层指导,有针对性地启发、引导学生围绕目标进行观察、阅读、思考、尝试等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去分析、解决问题。

学生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他们的知识经验是在与客观世界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形成的。为此,在教学中必须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提供给学生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最初教师的帮助可以多一些,以后逐渐减少,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我在识字教学中,让学生运用原有经验来记忆字,为学生创设了自主学习的空间。

3.合作交流

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还要组织好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多边共同研讨活动,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迸发出灵感的火花,从而体验成功的乐趣。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讨论,包括同桌互帮式、四人小组研讨式、多人小组写作式和全班合作式等,为学生充分表现、合作和探究搭建舞台。根据学习的具体内容,安排学生自由发言,也可以在小组交流,然后派代表汇报。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对讨论中所提出的疑问,以及普遍存在的模糊认识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发展多向思维。师生关系应是解决难题的合作关系,教师要善于运用诱导的语言,紧扣目标,引导学生逐层深化,激活学生的思路。

在实际教学中,创设情境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自主探究与交流合作不是截然分开的两个阶段,可以依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实际情况,将两个阶段合起来进行。

二、模式的教学策略

1.氛围和谐的策略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应建立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上,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平等、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要与学生互动,要用商量的口吻和学生对话,要用激励性语言来鼓励评价学生,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获取成就感。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成为学生学习的朋友。

2.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

实施这一模式的关键是问题情境的创设,问题情境的设计不单是问题本身的设计,还包括问题的引入方式、利用方式,可采取:①联系学生原有知识创设问题情境;②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③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3.交流合作策略

首先,教师应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组,提出讨论、交流的内容和要求并加以有效指导,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在讨论中逐步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再去纠正错误。

其次,形成合作学习的氛围,加强生生之间、群体之间的交流,可扩大参与面,组织组间交流、互查、竞赛讨论等。

三、教学模式的评价

1.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这一教学模式,特点是在教学活动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教师创设情境,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2.闪现学生个性

通过情境的创设,学生闪现自己独特的学习风格、策略,能表达出不拘泥于常规的思路和方法,尝试多向思维,敢于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

3.凸现学生创新性

在学习中,学生敢于质疑问难,敢于标新立异,有竞争意识。

4.体现合作成功

这一模式,通过“学习共同体”实现人与人的沟通,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在相互表达、交流、评价、吸收的过程中,体验成功。

5.构建了平等的师生关系

篇(8)

预习是提高自学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预习是学习新知识的起始环节,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效的预习,可以保证听课的质量,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长期坚持就能更快的发现问题抓住问题的本质。我提倡学生一定要做到课前预习。通过预习,感知教材,温习旧知,挖掘疑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陶行知 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调动学生的参与精神,引导学生善疑十分重要,一个人在学识上长进的大小,在一定条件下,是决定于学习中疑问的大小,一切科学的思考,都是以疑问为前提的。预习的目的之一是带着问题上课,提高听课的针对性和积极性。因此,预习要善于找出自己的疑难问题,进而初步把握重点。自觉对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作一番思考,是提高学习效率很有必要。

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重塑新型师生关系,在课堂上构建一种主动参与、积极交往的课堂气氛。在我们语文课堂教学中,还要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我们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氖围中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积极交往,合作学习,通过教师的启发、激励、调控,从中受到严格的基本训练,进一步增强主体意识,发展主体能力,塑造主体人格。

只要有一个平等民主合作型的课堂气氛,,才能保证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和沟通.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务必通过创设对话的教学情景,把教学活动的环节推向.教学课文《范进中举》时,我设置话题问学生:对范进前后的不同命运和经历,众人所表现出来不同反应和前倨后恭的态度,说明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在让学生在学和探究中,自己创设话题,共同探讨,在边谈边教中把教学氛围推向,一举打破往昔启而不发,沉默寡言的教学气氛,取得了良好的实效.

平等对话既是我们教学的需要,也是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沟通的需要.我尝试着在班级构建立小组合作式的教学,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更有利于拓展学生的个性思维,发现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我们的语文资源.比如:教学《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时,针对罗布泊一湖由美丽的仙湖变成干涸的荒漠的种种原因加以推测和猜想,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加强学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让学生在课堂上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彻底改变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局面,为我们的语文学习带来巨大的生机和活力。

我认为:语文教学课堂是一个容量很大的空间,其内容丰富多彩,无奇不有.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还应该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关注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和提高.教学课文《我的叔叔于勒》时,我鼓励学生大胆思维,发挥想象,假如在船上,被于勒叔叔认出来时的情形有会是怎么样子呢?以激发他们的个性思维;当然还有《狼和小羊》《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皇帝的新装》等等课文,都可以捕捉相关的话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以不至于在语文教学中磨灭学生个性和发现的思维火花

篇(9)

在素质教育大环境下,国内中学教育工作正处于转型期,面临新的要求与任务;在社会、家长及学生对学习的高度关注下,传统的中学语文教育工作如何进行改革,是当前中学语文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大课题。鉴于此,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的教师应以素质教育为主题,以“以学生为本”为中心,认真分析当前中学语文教育工作面临的大形势,更新教育理念,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完善教育手段,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水平,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以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需求。本文就优化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展开探究与分析。

一、当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堂备课模式墨守成规。

备课工作是教师正式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准备工作,是一项与课堂教学效果直接相关的课前工作。然而,传统教学模式下,绝大多数教师都没有重视备课工作的落实,普遍抱着应付式的工作态度,为“备课”而备课,备课时直接抄写教育部门下发的教学大纲,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入,这就使得他们在实施教学活动时,教学目标不明确,甚至会出现教学目标脱离教学内容的现象。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未能完全跟随老师的思路走,教学成效日益低下。

(二)教学模式脱离实际。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角度进行分析,课堂的实践性问题不仅影响到课程内容的落实,还将进一步影响到中学语文教育质量。然而,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部分语文教师在开展授课活动的过程中,脱离学生实际,并没有从知识内容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性出发,而是机械、单一化地对语文教科书进行自我说课活动,在教学互动和作业设置上都缺少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低下。

二、优化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可行性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只有对教师所教授的知识产生求知欲望,才能激发学习兴趣,才能产生追寻知识的想法,才能积极探索学习中的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系列活动的产生与其所在的内在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学生仍然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喜欢一些生动有趣的东西。为此,中学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可以根据学生这一性格特征,在教学中穿插故事,利用故事为学生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故事的精彩生动的同时,也能在不知不觉中获取知识。

例如:在学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生动的图片,再用语言创设情境:孔子有一弟子博览群书,可是他始终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无法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于是,他十分迷茫地向孔子寻求方法,孔子只回应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自此以后,该名弟子不再追求读书数量多,而重视读书质量高。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故事情境中,结合实际生活内容,加深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内容的了解,从而激发对语文学科的情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

(二)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

课堂教学环境的导向和熏陶作用不容忽视,它是激励学生不断进取、树立信心、找到和发展自己的领域,进而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在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时,要着力于为学生营造活跃的、积极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下接受知识。首先,教师要脱离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权威角色,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实施互动式教学,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譬如:对于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可给予他们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倘若他们真的一时无法回答,也可提出一些较简单的问题,帮助他们体验成功,增强自信,让他们在体验成功之后加强学习,达到增强能力的目的。除此之外,在学生合作交流这一环节,对于学生的讨论和回答,教师也应实行“赏识教育”,适当评价与鼓励,积极引导,适时点拨。这样,就可以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学,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三)改进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大多数中学都配备比较先进的教学设备,例如:多媒体教学设备、互联网教学设备等,但大部分教师并没有很好地充分利用这些先进的教学设备,让学生能够投入到课堂中。教师大多利用这些先进的教学设备,播放从互联网上下载的教学课件,并没有加上自己的想法或创意,久而久之,学生感到沉闷、单一,从而对语文课程失去了学习兴趣。为此,中学语文教师应该致力于教学方式的改进,进一步达到优化语文教学活动的目的。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充实自身的电脑知识,对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改良,全面发挥多媒体教学直观、具体、图文并茂的作用。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将教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从而化难为易,化枯燥为生动,提高课堂教学成效。

三、结语

就我国现阶段的中学语文教学而言,其存在的课堂教学模式明显表现出不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中学语文教学工作者必须通过反思,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素质教育,力求强化教学效果。

篇(10)

(一)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含义

美国的乔伊斯和韦尔在《教学模式》一书中指出,“课堂教学模式是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课本教材、提示教师教学活动的一种计划或者范式。”课堂教学模式是在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以及相关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形成的、用来组织和实施课堂教学的结构形态的体系性、思路性和操作性流程。课堂教学模式也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依据的相对稳固的教学思路及其方法的操作性体系。课堂教学模式既是教育教学理论的具体化,又是教育教学经验的梗概,还可以说是展开教学活动的比较固定的抽象性方案。课堂教学模式不只是一种计划,因为计划往往太过具体化,太具僵硬化,反而失去了动态色彩。之所以把“模式”引入到教学理论中,是想以此来说明课堂教学活动方式的结构或框架,体现课堂教学过程的操作性程序体系。

(二)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特征

1.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具有针对性

到目前为止,在语文教学理论和实践中没有一种教学模式能够涵盖语文教学的一切,即使最先进的语文教学模式也仅仅是用于语文教学的某一方面或某一角度,甚至某一类型的语文教学。如果我们将某种语文教学模式用于语文教学全体,那么势必会失真,会失实,于语文教学无益处。

2.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具有发展性

随着课程、教材、考试制度的不断改革深化,以及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手段的运用等,语文教学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而发展带来的结果必然是先进教学理念的不断涌现与新教学方法与程序的相继出现,这势必会使原有的教学模式受到冲击,使其不断地修正、完善与改进。

二、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作用

当今,开展课堂教学模式探究的学校及形成的课堂教学模式,其数量数不胜数。该研究以认知理论、人本主义理论、信息加工理论作为理论基础,以实现教学方式的改变为突破口,以实现“三维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结合本校相关实情和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教师制定了语文课堂教学流程,形成各自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对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起到相当大的影响,在有些地方更是创造了中国基础教育的“奇迹”。在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需要渗透新课程理念,对此,我们的阅读教学模式探究应该关注以下几点。第一,要从课文整体的角度来进行阅读教学。第二,要简化教学头绪,强调内容的综合性。第三,让学生开展“语文味”式的实践活动。第四,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第五,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三、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首先,必须探索符合汉语言文字特点的教学模式。我国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变化,一直是在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经验和汲取西方教学思想有益影响的交织中进行的。历史证明,外国的教育教学理念必须与我国汉语言文字的特点相结合。因为汉语言文字有其独特性,而其所反映的内容、思想、情感又具有悠久的历史气息。我们必须站在传统的语文教学理论的基础上,遵循我国汉语言文字的特点,批判的吸收现代教学的先进理论和教学手段,探索出一条更加符合我国特点的科学教学模式。其次,必须是教与学相互统一的活动过程。再次,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是由教师、学生、语文教材三个因素相互影响的过程。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据语文教材,遵循学生学习语文的认知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让学生理解、掌握和发展语言能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情感等也会得到发展。最后,必须要表现语文学科的性质、功能与目的。语文既是一种复杂性和多元性的学科,又是一种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

因此,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就要有如下特点:1、要有充足的阅读时间,要体现出不同学段学生阅读的要求,如朗读、默读、精读、略读与浏览等。2、要展现语言和思维的统一。把语言训练和学生的思考活动统一起来,提高对语言文字的应用探究能力。3、要读写结合。在教学中,既要有对读的指导,又要有对写的指导;既要有诵读练习,又要有说写练习。4、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会使用工具书。

综上所述,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探究,虽然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还应该向纵深发展。我国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应侧重于认知过程,因为认知的过程是最基本的。那么,在今后应加强师生情意交往理论在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中的有关研究,不断创造出更加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臧洪玉.语文开放式阅读教学模式探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王小涛.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苏州大学出版社,2008.

上一篇: 期中复习计划 下一篇: 音乐教育学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