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调查报告汇总十篇

时间:2022-09-13 21:41:2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教材调查报告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教材调查报告

篇(1)

文学理论是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为了全面提高教师的文学理论教学水平,提高文科类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兴趣,及时了解学生对涉及文学理论教学工作的教学年级安排、教材体系、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作业情况等方面的意见与建议,我们特地开展了这次调查,以期更好地提高本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调查时间

2013年4月2日——2013年4月30日

三、调查方式

网上问卷调查

四、调查范围与对象

淮阴师范学院2013级与2012级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

五、调查问题

你对文学理论课的印象?文学理论课对你学习其它文学课程有帮助吗?文学理论课之外你有阅读其它理论著作的习惯吗?你希望老师推荐相关的文学理论书目吗?老师给你推荐过相关的阅读篇目吗?你的文学理论课教师经常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你认为你所使用的《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怎么样?教材整体编排体例如何?教材理论的系统性如何?你喜欢什么样的教学方式?你认为老师布置的作业对你能力的提高有帮助吗?你喜欢什么形式的作业?教材理论的创新性怎么样?教材概念的严密性如何?教材思路的明晰性如何?你觉得教材适用性如何?文学理论课对你现在学习的影响?文学理论课对你现在学习其它文学课程有帮助吗?其它文学类课程教学与文学理论有联系吗?其它文学类课程教师会使用相关理论分析文学文本吗?你能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赏析和评论文学作品吗?你有阅读其它文学理论著作的习惯吗?你对中西方的一些重要理论流派有初步的认识吗?选出你比较熟悉的理论著作或作品(可多选)。选择你比较熟悉的文学理论流派与观点(可多选)。你现在还接触文学理论教材和著作的原因是什么?文学文本解读课程、文学批评课程与文学概论课有关联吗?文学文本解读课程、文学批评课程能拓展你的文学理论知识吗?你希望文学概论、文学文本解读、文学批评三门课程的开设顺序?你认为文学文本解读课程和文学批评课程应以何形式开设?你认为文学概论应在几年级开设?你认为文学理论系列课程对你的研究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帮助吗?你认为文学理论课程应注重哪几个方面?你认为学习文学理论课程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六、调查数据分析

(一)本门课程开设总体是合适的,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理论素养的提升都很有帮助

本门课程在教学的年级、教学的内容以及教材的体例编排上得到了大多数同学的认同。虽然本门课程对大一学生来说稍有难度,有占42.1%的同学认为比较抽象难懂,但经过老师的系统讲解与一年的学习后,能有所体悟。尽管大二的学生也认为文学理论学习最大的困难在于涉及理论流派多,知识庞杂(76.8%),并且太抽象(66.1%),但还是认可了目前的教学内容的安排顺序:文学概论——文学文本解读——文学批评(117人,占69.6%)。大二的学生认为上文学理论课对二年级的学习产生了必要影响的比例达到了93%,而且对于指导大二学生学习其它汉语言文学课程认为有帮助的为91.2%(其中认为很有帮助的达到了24.6%),认为文学理论系列课程对学生的研究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帮助的达到了90.9%,而且100%的同学认为文学理论课程与其它文学类课程教学有联系,有利于促进他们加深对其他课程的学习理解。学习本课程以后,能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赏析和评论文学作品的比例达到了86%;也有利于促进学生阅读其他文学理论著作(73.2%);形成对中西方的一些重要理论流派的初步认识(89.3%)。

(二)教材的选择与安排很合理,认可度很高

对大一学生而言,要想准确表达出对文学理论课程的感受可能稍显困难,毕竟文学理论属于较为枯燥艰深的课程。所以对教材的评价方面,接近50%的同学表示不好评价;但对于教材的体例安排认为还是合理的总计达到76.9%;认为教材的系统性也比较合理的占到了90%;相对而言,在教材的创新性方面,学生认可度也较高,达到了69.2%,不过认为教材没有创新性的比例也达到了30.8%。100%的学生对教材的严密性是认可的,90%的学生认为教材的思路也较为清晰,在教材的实用性这方面认可度也达到了90%。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注重与西方的权威理论保持协调,又要结合本民族的具体情况对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进行适当的修正,构建中国特色的易于为学生接受的文学理论。

(三)在教学方法上还可以做一些改进和调整

学生比较喜欢教师就某一文学理论问题展开讨论(87.5%),不太喜欢灌输式地讲授(12.5%)。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纯理论的传授,注意理论联系实践,将理论进行系统化梳理,在丰厚学生理论素养的同时,应当拓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提高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一定要加强师生互动,对文学理论的一些基本概念及其专业术语,如文学四要素、陌生化、现代主义、文学创造的主客体、灵感、意象、意境等可以以专题的形式进行,教师在系统传授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避免艰涩难懂的为理论说理论,没有任何文本分析说明,从而真正提高教学效果。

1.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在新生中有87.5%的同学希望老师能够使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教师结合多媒体如U盘、音带,文字教材、音像教材进行教学,既方便了学生记课堂笔记,也有助于实现文学理论教学的形象性、直观性,避免了枯燥感。当然,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外在的视角效果应该与教师的分析论证相结合。

2.师生互动与问题探讨。教师可以事先布置问题,请学生收集资料进行尝试讲解,教师适当辅导,两者总体比例达到76.9%。这方面可以让学生尝试结合阅读过的文本分析话语蕴藉;可以结合名家名篇分析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及其现代主义等文学流派;或结合地域特征分析文学风格的民族化与南北不同。教师作总结时,适宜对学生的观点多加鼓励,同时能够将相关的文学与史学知识介绍给学生。另外,可以开辟网上交流平台,给学生提供学后服务,方便师生交流教学方法,深化教学效果。

3.作业布置。有两项比例较高,最高的依然是问题讨论,占42.5%;而传统的围绕课后习题来做作业排在第二位,也占到了22.5%。结合学生对文学理论课程应注重的主要方面,教师布置作业,要注意与知识的实际运用相结合(150人,占87.7%),或者能够拓展他们的理论思辨能力(120人,占70.2%)。

4.理论分析应该分门别类的进行详略处理。对学生比较熟悉、兴趣相对较浓的文论著作、文论观点与文学流派,教师适宜多花些课时讲解,如王国维的《人间词话》(85.7%)、刘勰的《文心雕龙》(78.6%)、诗言志(51.8%)、英美新批评(50.0%)等;而对学生相对不太了解的西方相关文论著作则主要做好讲解普及工作,如维柯的《新科学》(0.0%)、汉斯·罗伯特·姚斯的《文学史作为文学科学的挑战》(0.0%)、康德《判断力批判》(5.4%)和弗洛伊德的《创作家与白日梦》(8.9%)。

篇(2)

引言

在全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具体实施的大背景下,以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为依据组织编写的教材包括了人教版、外研版、牛津版、北师大版、冀教版等多种版本,不同省份与地区对不同版本教材的使用呈现出不同的趋向。贵州省从2010年秋季起,全面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在教材使用方面,人教社编写的普通高中英语新教材是我省各地高中使用最多的版本。调查表明,近三年来,贵州黔南地区普通高中学校全部采用人教版普通高中英语新教材,采用率达100%。

本课题的研究核心是以黔南地区16所大型(完全)普通高中英语人教版教材使用趋向的统计与调查分析,重点探讨该地区英语必、选修教材的处理问题、必选修课程设置的典型问题及教材与高考的问题。

一、研究背景

近几年来,国家在推动高中新课改的过程中,在教材的编写与采用方面,均出现了百花齐放的态势,各省各地区甚至不同的学校都出现了多种版本英语新教材的使用趋向。教材是实施课程改革必不可少的工具(张立纳,2010)。长期以来,教材本身独具的权威性决定了它会给予学习者思想上最大限度的引导,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潜意识把教材视作最符合规则和最科学的指导文件(张正东,2007)。

在新课程教材开发方面,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通过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不失为一套优秀的教材。自2003年秋季使用以来,与其他版本相比较而言,它已经成为各地高中学校采用最广泛的一套教材。这套优秀教材严格遵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编写了必修与选修课本,把教材多样性、层次性与可选择性充分体现了出来,同时为黔南地区高中学校提供了一套实际操作性强的指导性文本。

但是,在近四年贵州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中,在必、选修课本使用、选修(I、II)课程设置,以及与高考教学衔接等方面,一些症结开始呈现,黔南地区教学实践与课题研究也表明,此类症结有待解决。

二、研究方法

针对黔南州新课程实施教材使用趋向的突出症结问题,课题组①对该地区的高中学校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研究过程中采用的方法有:

1.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教材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教学内容、思想内涵、社会意义、教育对象的文化背景差异等各层面出现的问题找到症结,了解问题出现在哪一环节。这是本文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

2.案例分析法。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英语科教材的特别之处,积极关注该地区产生的教材使用趋向问题,及时总结和对典型案例深度剖析。

3.比较法。对研究的教材(人教版)这个对象,课题组采用对比探析,兼顾正反客观的评价,在定量和定性分析方面比较、实验前后之间进行比较,保证了课题研究中数据比较的翔实有效。

三、黔南地区教学症结

如果高中教师还没有充分理解新课程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也不改变,肯定会有“讲不完、教不会”的感觉(陈琳,2007)。课题组研究发现,黔南地区普通高中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如下症结:

1.对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理念认识不清;

2.教学方法跟不上新课程改革,“满堂灌”现象依然严重;

3.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依然特别突出,从行政方面对教师教学、学校办学水平等的考核,都紧紧围绕“高考业绩”这个核心进行;

4.教学内容与课时数存在矛盾;

5.教材自身存在的某些薄弱点等。

四、教材使用趋向性的反馈

调查发现,黔南州农村普通高中在处理英语教材时,通常把处理重点放在选修教材方面。因为必修是最基本的七级目标要求,教材的取舍就只针对选修I、II两个系列。黔南地区的高中学校在这个方面的做法通常从行政手段与教师个体两个方面体现。课题组通过调查该地区部分高中学校折教材征订数据,统计分析表明,100%的学校均通过行政手段统一征订了必修1-5,以及选修I系列6-8课本。86%以上学校能把选修I系列中的9-11教材统一征订给学生。95%以上受调查的学校及老师都能把授课任务安排至教学完选修8,然后进入全面的高考复习。最长的高考复习达到一年,即英语教师在高三学期刚开始就进入高考复习。最短的也在高三下学期保证有5个月的高考复习时间。学校统一发放选修I系列的9-11课本,但98%以上的教师并没有采用这些教材。课题组采集贵州省瓮安县五所高中学校英语科课本近三年的征订数据论证以上问题。

表1 贵州省瓮安县2011-2013五所高中英语必、选修课本征订汇总表②

上表呈现了近三年即课程改革以来该县五所高中英语必修选修课本征订(发放)的数据。由以上数据汇总研究发现:

1.侧重开设必修+选修I系列6-8的课程。

地处黔南地区的瓮安县,在高考成绩方面一直处于本州龙头位置。该县五所高中学校侧重开设了必修+选修I系列中的6-8的课程,在教材数量上能依据《课程标准》实施,基本能达到高考的基本要求,从侧面反映出高考对课程和教材使用趋向的决定性作用。

2.均未开设选修I系列9-11课程。

对比该县三年的数据,可以发现,五所高中均一致没有订购选修I系列(9-11)课程教材。由此可以推断,98%以上的高中(尤其是农村高中)都考虑课程内容量大、课时不够,以及高考复习压力过大等因素,导致舍弃选修教材的做法。由此看来,尽管相关部门能开发一套比较优秀的教材,但是,地域、政策、课时及不同背景等诸多因素会使得教材的使用大打折扣。

3.选修II系列的三类教材使用率极低。

从上表数据看,仅有两所中学在2011年的教材采购中订购了选修II系列中“语言知识与技能”类的《英语写作》与《高中英语语法与词汇》两册课本。这意味着仅有2/5的学校使用选修II系列课本,而且仅仅教学该系列课本中极少的部分。课题组分析认为,学校给学生发放这两本书的原因之一,是它们对夯实语言基础、提高高考应试技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后续的年份(2012、2013),这两所学校都停止了征订,原因就是该地区教师几乎不使用该系列课本进行课堂教学。其他3所学校一直未采购过任何选修Ⅱ课本,即使用率为0%。由此分析,课程与教材改革涉及的选修课程,如果没有制度上并配套相关严格的监督落实,再完美的标准,估计都无法实现。

按照上面的2011年订购选修Ⅱ的情况来看,尽管有两所学校发放了“语言知识与技能”类的《英语写作》与《高中英语语法与词汇》两册课本,但是,这两所农村高中的英语教师是否具体落实到课堂里呢?这又是课题组要研究的一个问题。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课题组对以上两所农村学校(瓮安中学、瓮安二中)的学生共计5个班50人做了一次问卷调查。问题1:高中英语选修课本系列分为Ⅰ与Ⅱ,系列Ⅱ又分为三类。请问,学校为你们开设专门的选修课时吗?A.开设;B.未开设。问题2:老师使用这些课本上课没有?A.使用;B.未使用。针对以上问题,发放50份问卷,收回46份,有效问卷44份。见下表。

表2 选修系列开设情况的问卷调查(一)

调查表明,黔南地区农村高中选课指导制度依旧不完善。尽管选修课由学校根据自身条件开设,但是也“鼓励学校尽早、尽可能多地开设任意选修课程”(张连仲,2010)。由于学校没有相关选课配套的制度,英语教师在授课方面,仍围高考“指挥棒”转。所以,对问题2的回答,绝大多数学生(77.27%)回答是未开设。由此说明,课程改革是需要制度保障的。

4.高考主导着教材使用趋向与课程的设置。

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规定:修习完成选修6-8,达到八级目标要求,为参加高考做准备(高洪德,2007)。那么,针对完成选修6-8达到八级这个问题,课题组设计实施了一些调查问卷,主要研究目的是学校和教师对高考方面授课的侧重。调查对象为高二下学期、高三上学期的学生。看问卷题目:就英语选修I系列课本6-11,在你们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已经讲授到?摇 ?摇,老师计划讲授完?摇 ?摇。A. 选修6,计划完成选修8;B. 选修7,计划完成选修8;C.已经完成选修6-11;D.没有采用选修6-8。发放问卷共计40份,回收38份,无效问卷1份,有效问卷37份。

表3 选修系列开设情况的问卷调查(二)

表中数据显示,第一,99.98%的学校都能在高三上学期开始时基本完成选修6-8的教学,确保达到课程标准八级高考要求。第二,76%以上的学校为了高考,能在高二下学期完成选修8课程,可以看出学校对高考的重视。第三,个别学校教师上课有随意性,比如高二年级下学期有10份问卷发放于同一个班,调查表明,该班仅以必修1-5作为授课教材,完全抛弃选修教材。导致这种做法的原因有两个:其一,教师没有领会课程标准要求;其二,教师有意降低语言要求。课程标准要求所有学校应保证开设模块6-8(教育部,2007)。只有落实教材,夯实语言基础,才能确保后期高考技能的显著突破。

结语

在黔南地区高中的教学中,如果选修Ⅱ系列没有制度保障,没有专设的选修课程表与选修课程教师这样的三个基本条件,就根本不可能实施好选修课教学安排,课程改革就只能是“穿新鞋走老路”。

由于农村高中教育政策、资源、师资状况及地域环境所限,学校对选修系列课程开设尚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如何有效开设选修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英语教师,对课程标准把握与理解各不相同,将会对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与高考技能培养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那么,作为地处黔南的农村普通高中,如何有效学习领会课程标准与合理利用新课程教材,把课程标准落实到具体高中教学中,是教育主管部门值得探讨与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注释:

①贵州省基础教育研究2012省级课题“农村高中实施新课程的难点及其突破(No.2012B236)”项目组.

②数据来源于贵州省黔南州瓮安县教育局2011-2013各校秋季入学教材征订统计(普通高中部分).

参考文献:

[1]张正东.张正东英语教育自选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2]陈琳.英语教学研究与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篇(3)

调查报告是对某一事物或某一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后,将调查所得到的材料和结果,以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报告。[1]目前,对于调查报告写作教学的研究较少,需要通过学习借鉴和实践研究予以明确。

一、现状:教学实际与课程标准脱节

调查报告属应用类文本,在语文教学历史上有着比较高的关注度。夏丏尊、叶圣陶合著的语文学习经典之作《国文百八课》中,将报告书作为重要内容专门编写了一课,选两篇调查报告作为例文,还指出:“报告书的阅读和写作已和现代生活分离不开,所以应当加以详切的注意。”[2]在不同年代、不同版本的语文课程标准(或大纲)中也能发现它的踪迹。1941年的《小学国语科课程标准》“第五学年”有“书信、报告等实用文的分析写作”[3]这一要求;1963年、1988年及以后的教学大纲中有“小学五年级:写简单的计划、报告等应用文”的要求。由此可见,小学生能写报告是语文课程设计者的共识。

但调查报告在现实教学中的处境却是尴尬的。笔者在日常调研中,对区域内的部分教师进行了访问,语文课中进行调查报告写作教学的几乎为“0”,对130名左右的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是:调查报告的写作是“写得最少”和“最怕写的”。调查报告在实际教学中形同虚设。

二、追因:写作教学目标的缺失

调查报告为何在实际写作教学中被搁置、被放逐?为何普遍达不到课程标准的“合格线”?这无外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的原因。外部原因如写作测评标准“文学化”的导向,“应用文只是个格式问题,没啥可教的”的观念影响。内部的原因更为关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分类不清。教师对文体本身感到陌生,不清楚调查报告究竟有哪些样式,该如何分类;二是指向不明。教师对调查报告这个写作样式归属的教学板块感到疑惑,教材中它出现在“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三个部分,那写作教学究竟要教什么?写作之前的调查活动要不要纳入教学范畴?

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以调查报告写作教学目标的建构作为基础。

三、借鉴:国外小学调查报告写作教学参考

日本、美国、前苏联、德国、印度等国在语文教材中都编排了调查报告的写作内容,其编排的形式和呈现的内容各具特色,日本和美国教材尤其突出。

1.日本:目标清晰、策略具体。

日本课程中,与“调查报告”高度相关的研究是以教育学者和实践者野村芳兵卫为代表的“生活调查作文”。这项历时八十年的研究,有“定位准、分类清”和“方法和程序明确”两大特色(见表1)。其中,社会调查部分还紧扣语文的学科特点,把“语言课题”作为必选内容。[4]

表1:日本小学生活调查作文教材内容分类及举例

我国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关“调查报告”的内容也覆盖了自然与社会两大领域,但是内容的序列性不强,对难度的把握不准,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中出现的调查报告例文《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难度过高,不好操作。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三年级下册有调查学校绿化情况,六年级上册有访问家乡名人这些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大多被当成状物文或写人文的写作内容了。

2.美国:学生主体、综合开放。

美国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调查内容充满趣味,他们强调将学生置于生活大背景中,启发多元化思维,增强学生解决社会生活问题的实践能力。

美国亚利桑那州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材“调查”专题[5]

认知测试 通常一个月你收到或挣多少钱?你是怎样花的?制作一个如下图所示的饼图。

知识拓展 (略。主要讲许多邮购销售的产品作了虚假广告。)

深层阅读 读《花和雀斑膏》(小说),把作者的经历和感受与你自己的体会进行联想。

阅读反馈 (略。要求学生回答从概括内容、推想观点与评价文本三个维度提出的问题)

选择练笔 为杂志写一则邮购雀斑膏的广告;看自己制作的消费饼图,写下自己新预算的概要。

日本和美国“调查报告”教材的呈现方式,都力求用案例作为调查报告的内容目标;用身边事反映社会现象的方式设计思维发展目标;用结构化的问题明示写作的过程目标。这些均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经验。

四、建构:小学调查报告写作目标体系设计

建构小学调查报告写作教学目标,缘于一线教学的需求。以下是我们通过学习课程标准和相关文献,结合课堂教学实践,整理出的各学段调查报告类型、部分写作内容和写作教学总目标,以期为教师教学提供参考(见表2)。

表2:小学调查报告写作教学参考标准·总目标

上表是教师在教学调查报告之前,选择“教什么内容”、“教到什么程度”的一种参照,至于“怎么教”的实践问题,我们还进行了操作化的建构,即借鉴SOLO分类理论①,开发写作层级表体系(包括相关的写作知识、层级表、案例和学生写作升级策略)。课前,教师基于学情,预先制定A、B、C三个层级的评价表,选取与之相对应的多个案例。课上,教师先组织学生学习知识;再学习案例,通过比较和综合,共同讨论确定A、B、C层级的评价标准,给案例定级;而后模仿、内化,练写片段。下一节课依据升级策略进行修改升级。教学中,我们不求“面面俱到”,坚持“一课一得”,下面以小学五年级的社会调查类型的报告写作为例,介绍其总目标下“格式与规范”专项的层级表(见表3)和配套的案例。

表3:小学生调查报告“格式与规范”专项目标层级表

小学生语言调查报告(等级案例)

为了解小学生的写作情况,我于2013年4月8日采用了网上问卷的形式,对常州市虹景小学五年级某班48名学生进行了调查。

1.20.9%的同学非常喜欢写作文,60.5%的同学比较喜欢,16.3%的同学不太喜欢,2.3%的同学不喜欢。

2.有51.2%的同学能及时记录下生活中的见闻与感想,58.1%的同学能经常积累好词好句,65.1%的同学写作前会先构思、列提纲,55.8%的同学写作后会主动修改。

3.小学常用文体中同学写得最多的:新闻稿占1.6%,倡议书占1.6%,看图写话占3.1%,书信占3.1%,写人记事文占27.1%,儿童诗占0.8%,童话占2.3%,剧本占3.9%,解说词占3.1%,写景状物文占16.2%,演讲稿是0,日记占29.5%,读(观)后感占7.8%,调查报告是0。

4.同学认为写得最少,甚至没有写过的:新闻稿占21.7%,倡议书占8.5%,看图写话占4.7%,书信占4.7%,写人记事文是0,儿童诗占12.4%,童话占7.0%,剧本占14.0%,解说词占3.1%,写景状物文占0.8%,演讲稿占7.0%,日记是0,读(观)后感占0.8%,调查报告占15.5%。

分析及升级策略:这篇报告按照调查问卷的先后顺序罗列了所有的统计数据,但缺少结论,对照层级表,此案例为C级。可以通过两条策略进行升级:对数据进行筛选和合并,对数据集中反映的情况进行分析并形成结论。

(调查概述略)

1.喜欢写作文的同学人数达到了调查总人数的81.4%。

2.通过问卷,可以知道有一半以上同学的良好习作习惯正在养成。其中,养成“写作前先构思、列提纲”和“能经常积累好词好句”这两项习惯的人数最多。

3.日记是同学们写得最多的一种文体,占29.5%;其次是写人记事文,占27.1%;写景状物文写得也比较多,占16.2%。这三种文体老师经常布置,所以写得比较多。

4.同学们写得比较少的文体依次是:新闻稿、调查报告和剧本,分别占21.7%、15.5%、14.0%。

通过调查,我知道因为老师经常布置写日记、写人记事文和写景状物文,所以这三种文体同学写得比较多。

再分析:经过修改,这篇报告在运用数据时有了“加工”的意识,突显了调查反映的问题,但结论部分过于草率,此案例为B级。

(调查概述略)

1.同学的写作兴趣较浓。调查中,81.4%的同学表示喜欢写作,可见,大部分同学还是愿意写作的。

2.能形成部分写作习惯。通过分析调查数据,我发现所列四项写作习惯,每一项都有过半的同学养成。其中,“写作前先构思、列提纲”的习惯养成人数最多,因为平时训练得比较多。

3.记叙类文章写得多,而议论、应用类文章写得比较少。通过调查,我发现近三成的同学认为日记、写人记事类文章是写得比较多的。而写得最少的文体调查中,选择新闻稿的最多,占21.7%。

基于以上调查,我认为我们平时的写作,有些“偏食”了,偏向于写人记事类,可能因为考试检测中,这类文体比较多,所以老师反复训练、教学。而对于议论类、应用类的文体我们写得太少,甚至还没有。我建议老师让我们写一些议论类和应用类的文章,让我们多接触一些不一样的文体,锻炼不同的写作能力。

再分析:这篇报告在分析问题时采用了总起的结构,使数据反映的情况更为清晰。结论部分有原因分析和建议,逻辑严密,为A级案例。

调查报告写作教学目标的建构,始终追求三性:①序列性:即总目标与专项目标之间,不同的专项目标之间,体现相互照应式的序列。②生活性:即内容设计体现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科综合和社会发展需求。③指导性:即知识、层级表、案例与策略四者与学生的发展状况密切相关,每个材料可以让学生多次学习和对照,实现自主发展。

【参考文献】

[1]董小玉.现作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夏丏尊,叶圣陶.国文百八课[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410.

[3]叶黎明.写作教学内容新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21-27.

篇(4)

【关键词】实用文 高职学生 需求 调查报告

实用文是人们工作、生活中最常用的一种写作文体,小到一张借条,大到生意场上企业与企业之间所签订的合同,都要用到实用文。我省高职院校学生对于实用文的把握、运用及需求状况如何?为此,我们在海南有关高职院校开展了抽样调查。

1 调查目的

了解我省高职院校学生实用文写作的能力及对实用文写作的认识和需求,以便为我省各高职院校如何开设实用文写作课程或编写相关的教材提供参考的依据。

2 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问卷参见附1)。

3 调查对象

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海南职业技术学院、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海南外贸职业学院、海南政法职业学院五所院校的各专业学生。

4 调查数量

共发放调查问卷550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550份。

5 调查结果

从收回的550份有效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及分析情况来看,我省高职院校学生在对实用文写作的兴趣、能力、自学情况、格式、应用价值、课程开设需求等六个方面的情况如下:

(1)高职学生对实用文写作的兴趣。调查结果显示,有43.06%的学生对这门课程是感兴趣的,43.84%的学生一般喜欢,13.10%的学生不喜欢。

(2)高职学生实用文写作的能力。调查结果显示,认为自己写作能力高的学生有22.97%,认为自己写作能力一般或低的学生有77.03%。 (4)高职学生对实用文写作格式的了解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有88.87%的学生不了解借条、证明、申请书等常用实用文写作的格式或略知。 (6)高职学生对实用文写作课程开设需求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有80.16%的学生认为有必要或很有必要开设实用文写作课程,认为没有必要开设实用文写作课程的学生仅有9.63%。 目前,各高职院校使用的实用文写作教材存在体系庞大,内容繁杂,其中涉及的日常实用文极其有限,往往不是介绍和教学的重点。教材讲的学生不一定常用,学生常用的教材不一定有,而且在体例上也多重理论、轻训练,选择的例文远离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使高职学生学习起来疏远感较大,妨碍了他们对实用文重要性的积极认知,抑制了他们对实用文写作学习的应有兴趣。为此,为了使实用文写作课程面向社会、面向生活、切近学生,达到更广、更专业、更实用的目的,我们又对高职学生对实用文写作课程内容的需求进行调查。我们从教师的角度列出高职学生在毕业后应掌握的35种常用的实用文种类,让高职学生从中选出最常用的20种。我们用于调查的35种常用的实用文种类是:毕业论文、求职信、个人简历、合同、通知、申请书、总结、计划、演讲稿、市场调查报告、报告、介绍信、致辞、起诉状、辞职信、调查报告、申诉状、感谢信、便条、上诉状、竞聘词、证明信、述职报告、请示、条据、经济活动分析、倡议书、函、答辩状、商务信函、通报、请帖、启事、简报、对联。

篇(5)

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含义、内容。增强学生对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理解,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及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在明确讲述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涵义、内容和作用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提供几个典型的相关案例,由学生进行个案分析,加深对以上内容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珍惜和运用自己的合法权益,增强学生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教学建议

重点、难点与疑点分析

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要求是本框的教学重点。因为本框集中介绍的是社会、学校对未成年人保护的责任,使学生明确相关的法律内容,以达到依法保护自己合法权益和依法约束自己行为的目的,因此将“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要求”确定为本框的教学重点。

教法建议

本框着重阐述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涵义及其基本内容。

社会保护:

在讲“社会保护的重要意义”时,教师可以针对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以列举法进行讲授。

关于“未成年人保护法对社会保护的基本要求”,教师可以采取让学生列举一些他们的所见所闻或亲身感受,并要求学生加以讨论、评价,老师再概括归纳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同时也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

司法保护:

教材对未成年人保护法关于司法保护的基本要求进行了阐述。对前三方面的基本要求,教师利用教材或者自己收集的资料稍作讲解即可,因为它主要是对有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而言,其他的广大未成年学生只要一般了解就行了。对于第四方面的基本要求,教师要结合具体案例来分析、讲解,因为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将教材内容具体化和形象化,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教学设计示例

今天我们继续介绍未成年人保护法关于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相关内容。

三、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板书)

1、在介绍完社会保护的涵义以后,教师可以列举一个典型案例,与学生一起进行分析,归纳出社会保护的重要意义,并结合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讲清楚社会保护的作用、内容。

附:案例——“姐弟携款三万出走网吧”(详见扩展资料种文字资料)

2、在介绍完司法保护的涵义以后,教师可以列举一个典型案例(见扩展资料),与学生一起进行分析,归纳出司法保护的重要意义,并结合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讲清楚司法保护的作用、内容。

下课之前,利用一点时间布置探究活动:

题目:调查学校周围(或学生居住的社区周围)游戏厅、网吧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的情况。

注:案例-----最好用教师自己搜集到的在本地区有影响的典型案例

教学手段:

1、教学时间和教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小栏目、文字资料及教师自己、学生搜集到的资料、案例,解决本框教学的重点、难点。

2、可以利用投影片、实物投影、电视录像及影视作品或图片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各知识点。

3、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及互联网技术,开展多种方式的教学。

探究活动

题目:调查学校周围(或学生居住的社区周围)游戏厅、网吧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的情况。

(一)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社会调查的能力。

2、通过此活动,对法律的强制性与普遍约束力的特点及对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教学步骤:

1、学生分组进行调查。

2、各组写出调查报告,在班上进行汇报,要求调查报告要具体,要有分析、有自己的观点、见解,还要自己的感受。

3、进行汇报以后,由学生评出最佳合作小组、优秀调查报告等奖项。(三)对教师的建议

1、强调学生要注意安全。

2、对调查报告的格式、内容加以解释。

篇(6)

【关键词】

市场调查报告;信息化;教学设计

现代社会信息传播普及并飞速发展,基本的读写技能是每一个职业人和社会人必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能不能应付日常生活所需的写作,能不能写好与本职工作有关的应用文,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准。《市场调查报告》课,从课程定位、内容选择、教学组织设计、教学方法选择与运用、教学资源五个部分来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将基础知识转化为实际职业能力。

一、课程定位

《应用写作》课程是学院设置的公共必修课。本课程按照实用写作指导与塑造职业能力的新型课程方向开发设置,在设计思路上,注重与专业对接、以培养塑造职业能力为重点。以情境创设为手段、以任务驱动为动力,综合考虑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实际需要,使学生掌握写作技能,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渗透人文素养、塑造学生职业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好基础。

二、内容选择

1.简要介绍教材

《市场调查报告》选自由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的语文教研室教师编写的《应用写作》(湖南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1版)教材的内容,共2个学时。

2.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知识目标:①市场调查报告的概念、特点、用途;②掌握市场调查报告的写作格式、写作要求、写作技巧。能力目标:①能够根据实际工作情况进行各类问卷设计与调查;②能够对市场调查所得到的各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最终写出规范的市场调查报告。素质目标:①能够将知识转化为职业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实现未来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②培养调查研究精神和科学研究思维。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调查问卷设计;调查与市场调查报告的特点、写作格式、写作要求。教学难点:调查问卷设计;调查报告的规范写作。

三、教学组织设计

1.教学准备与时间

①教学准备:课前项目工作任务的布置与调查,布置成立学生创业公司文种写作项目。课前作业布置:根据你对本市或者校园内市场需求的了解设计一份调查问卷,对创立何种形式的公司是否有潜在的市场需求,作一番市场调查,为自己进行创业做准备。②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资源、案例、课件。教学过程:二课时(90分钟)

2.教学策略与设计

①在充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根据“职业能力”要求,以项目驱动为手段,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②将写作教学与工作岗位、工作环境密切结合,根据专业特点,创设“工学结合”教学情境;③运用项目教学法,教、学、做一体,理实一体化的教学;④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采用案例引导进行基础的应用写作练习,采用工作任务的实际项目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培养,及综合素质拓展;⑤借助多媒体、新媒体等教学资源,采用情境模拟、工作现场等多样化教学环境,形成多样化、综合性、立体型教学模式。

3.教学组织安排

本课根据项目教学要求——布置工作任务——市场调查——获得资料——案例分析——写作实践——检查评估——完成工作任务的顺序组织教学内容。①教师在上课之前根据项目教学要求,布置工作任务,将每班分成4个项目小组,通过讨论确定各自市场调查和应用写作任务;②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查问卷的设计,在课前开展市场调查;③收集并整理分析调查材料,让学生提炼观点并进行阐述;④在课堂上教师导入企业真实案例,进行情境模拟,明确调查报告的相关知识及写作技巧;⑤学生小组讨论,明确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求和技巧,进行课堂写作训练;⑥最后教师对各项目小组的调查报告进行点评,指导学生完成工作任务。以上教学程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同学之间通过交流、协作不仅完成了学习目标,还促进了团队协作、语言表达、人际交往等综合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做到学生为教学的主体,教师与学生通过探讨交流达成共识,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4.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按照7个阶段进行组织。①第一阶段是:导入新课(5分钟)。本堂课采用“校园书屋”创业成功的案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要成立学生创业公司,从应用写作的角度出发,需要做哪些文书准备工作?从而明确进行市场调查和写作调查报告的重要性。②第二阶段是:导入企业真实案例,情境模拟(10分钟)。给学生展示一份撰写规范的调查报告,使下一阶段的知识讲解更有针对性、更形象。③第三阶段是:调查报告知识讲解(10分钟)。依据教师提供的案例进行知识讲解,了解市场调查的作用、特点;明确调查报告的写作格式和要求,使学生掌握调查报告的写作技巧。④第四阶段是:各项目小组根据讨论确定后的创业项目,依据课前的市场调查问卷收集及分析的结果讨论并写作市场调查报告(40分钟)。此阶段采用思维、表达、合作三位一体的捆绑式训练方法。针对新课导入时创设的情境,学生分成4个小组合作完成项目任务。各学习小组根据课前的市场调查情况及整理分析获得的资料,通过讨论,最后拟定一个创业公司项目,每位同学完成各自的市场调查报告的写作。教师巡视指导、随堂答疑。⑤第五阶段是:各学习小组交流展示市场调查问卷、调查情况和市场调查报告(15分钟);⑥第六阶段是:教师总结点评(8分钟);⑦最后是:布置作业,进行课外延伸(2分钟)。每个项目小组将本次市场调查的经过和市场调查报告做成PPT的形式,在下节课由各项目小组的负责人向全班同学进行讲解市场调查的过程,展示市场调查的结果。

四、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

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及今后任职岗位要求收集一些实际的案例、包括写作典型案例、企业真实的案例、学生作业中的优秀案例用于教学。本堂课导入了企业的真实案例,并且所选案例专业特点鲜明,有较好的针对性,适应于学生今后任职岗位。

2.情境教学

为学生创设职业情境,让学生置身今后工作的职业环境中来进行写作训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本堂课设置了职业情境,在职业活动中提高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人际交往沟通能力,潜移默化中塑造了学生的职业素质。

3.项目教学

本课程以“成立学生创业公司文种写作”这一项目,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职业岗位工作状态、环境,通过合作完成特定项目任务达到了教学目标。从创业公司负责人的角度去考虑成立学生创业公司在应用写作上应当做哪些准备,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完成项目任务,最终将基础的写作知识转化为实际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

4.小组研讨

将学生分成项目小组,由每组组员选出小组负责人,各项目小组通过共同研讨、团结协作,完成市场调查和调查报告的写作任务,最终制作PPT文稿在课堂上进行演示汇报。这种协商交流、分工协作的形式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培养了协作交流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人际交往等综合能力。

五、教学资源

本课最后推荐学生课外利用网络、参考书目等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1.职教新干线教师主页。

建立师生互动交流平台,学生可以在交流平台探讨课程内容并向老师请教,教师可将一些个人感想、写作经验、作业要求供学生浏览,实现师生互动和课后的进一步学习完善。

2.学院应用写作精品课程网

将课程相关教学资源在校园网上公布,实现课程资源共享,学生可以自由浏览网页,进行自主学习。

作者:范果 单位: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篇(7)

应用文写作是各高职院校普遍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是通过对常用性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的教学和训练,教会学生掌握常用性应用文的特点、格式和基本写法,以满足当前企业对高职人才语文能力的需求。因此,应用文写作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具有的一种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我院自升高职以来,高职语文的教学内容安排以应用文写作为主,笔者在探索应用文写作教法上也经历了三个不同阶段。

一、理论教学为主导阶段

这一时期是高职院校语文教师探索应用文写作教学模式的初级阶段,大多延续了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以理论教学为主导,教师为主体的“一言堂”形式,教学内容的推进采用“蜻蜓点水式”教学。究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

1.受限于教材和学时,教学“缩手缩脚”

一方面,这一时期所使用的教材体例模式主要是“应用文种类-概念、特点-注意事项-例文-练习”,教师就根据这一体例模式开展教学,结果高职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主动性都没有得到发挥,导致了写作理论与实践脱节、学校与社会脱节、教师与学生脱节。另一方面,教材内容涵盖了五六十种不同文种,常用的文种也有20多种,而开设的课时为30-36学时,要想在这么短的学时里学会这么多文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教师只能“满堂灌理论”,学生的学习目标也只能是初步掌握结构和基本写法即可,至于“会不会写、怎么写、写什么”在短暂的课时中无法讲清、讲透,其结果变成了“走马观花式”“囫囵吞枣式”的教学。

2.受限于教师的专业“不对口”,缺乏实践经验

目前,高职院校语文教师均来自汉语言文学专业或相关专业,擅长文学类作品的分析、鉴赏和创作讲授。而且,我国也没有应用文写作教师的专业人才培养或培训体系,教师只能从现有的教材中自我吸收应用文的相关知识,然后作为上课讲授的基础。同时,大多数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的积累,所以,应用文写作的教学如同鸡肋,乏味无力,教学时往往是一晃而过,犹如蜻蜓点水。

二、研究性学习为主导阶段

在高职院校高度强化学生专业实践技能训练的大背景下,应用文写作作为一门培养基本能力的课程,势必要进行相应的改革。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生“唱主角”,强调学生能动性的教学形式应运而生。

1.大胆地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笔者在实践教学中重新设计了教学计划,着重突出“调查报告”这种研究性学习文种的教学。根据完成一份“调查报告”的全过程,将一个学期30学时分成5个阶段来开展分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第一阶段,主要通过教师讲授调查报告基本理论及调查问卷设计基本原理为主,为学生确立有关调查报告及问卷的模板;第二阶段,讨论及确立调查主题,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指导为辅。这一部分的实施,加强了课堂教师的指导作用,使学生在确定主题时很少再使用以往的老、旧命题,做到了命题的创新,一定程度上也杜绝了学生抄袭的想法和行为;第三阶段,确定调查主题后,各个小组主要在课下讨论完成调查问卷的设计,制作成电子版,并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和讲解,通过课堂全体参与者的点评,逐步修改和完善调查问卷;第四阶段,各小组根据修改后的调查问卷进行实地调查,发放调查问卷,收集信息,进行数据的汇总和分析。制作成电子版课件,并在课堂上对调查数据进行演示和讲解调查数据汇总分析;第五阶段,要求各个小组根据调查主题及前期的数据信息进行符合调查报告要求的论文写作,论文完成后在课堂上进行全班汇报及评选。

2.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注重把课上的内容延伸到课下,让学生边学边做边练,又通过课上的演示和讲解展示学生课下的活动情况。这样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考核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同时,还向学生传递了一种思想——高职生通过在校3年的学习,应该逐步使自己具备多种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这些能力包括:逻辑思考能力、研究分析判断能力、沟通表达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挫折承受能力、人际相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等。

这一阶段的教学,既体现了高职学生长于动手、动口的特点,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但这是以牺牲其他文种的讲授为前提,教学内容单一,适用范围狭窄,与应用文使用范围广泛的特点不相符,也不能与专业需求紧密结合。

三、以求职就业的需求为导向阶段

篇(8)

高职高专院校是侧重于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院校。在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目标的办学理念的指导下,高职高专院校的“应用写作”课程的教学应该树立怎样的教学观?如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突出就业导向,以实践训练为中心组织教学,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就成了高职院校应用文教学的当务之急。笔者认为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应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课程特点,把项目情境教学理论运用到应用文写作教学中来,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核心改革课程教学。

一、高职高专院校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教学现状

目前,应用文写作作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具有的一种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在十分重视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高职院校,处于一种“教师不好教,学生不好学;教无效,学无用”的尴尬地位和边缘化状态。仔细分析,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从课程设置看,由于应用文写作教学并不属于专业课教学,在高职院校强调强化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训练的大背景下,应用文写作作为培养基本能力的课程,虽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特点,却处于边缘化状态,很难得到重视。很多院校,特别是理工科职业技术学院的很多专业都没有开设“应用文写作”这门课程,即使有的院校开设了的“大学语文”包含了“应用文”这个章节,但在大学语文这门基础课程中也只是处于从属或附加的地位,笔者所在高职院校使用的《大学语文》教材,其中应用文写作的内容占了1/3,部分高职专业虽然专门开设了应用文写作课程,但是由于应用文写作具有特定的对象、内容和形式,写作方式相对固定、规范,所以大部分教师只是照本宣科,讲讲写作格式和注意事项,给学生归纳几个条条框框,然后提供几篇范文,让学生生搬硬套。这将使高职院校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被弱化。

2.从教材方面看,近几年,应用文写作教材如雨后春笋般的速度出版发行,但仔细比较,大部分教材的体例雷同,重点讲述的应用文种类、概念、特点、注意事项、例文、练习都惊人地相似。当然,近几年出现了高职高专应用文写作教材,其体例上轻理论重练习的方式,相比之前的教材有相当的进步,然而因其教学指导思想未彻底更新,教材内容、教材体例亦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陈旧的内容和例文不但激不起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还容易误导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认识和重视度。其次,教材内容繁多,重点不突出,与应用文写作的实际课时不一致。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应用文写作教材,对各种应用文的介绍面面俱到,洋洋洒洒40余种或60余种。要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学习这么多文种,要么走马观花,要么囫囵吞枣。这违背了高职院校开设这门课程,提高学生应用写作能力,适应以后工作需要的初衷。

3.从教学方法看,应用文写作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工具课,它强调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培养学生在社会工作、生活中面对现实的认识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目前,我们传统的一系列概念一特点一注意事项一例文的教学方法,不但扼杀了高职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也忽视了他们的主体地位和能力培养,导致了写作理论与实践脱节、学校与社会脱节、教师与学生脱节。这都致使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难以提高。

4.从教师队伍看,目前,我国还没有应用文写作教师的专业人才培养或培训体系,大部分教师来自汉语言文学专业或相关专业,或专业针对性不强,或缺乏实践经验,或缺乏高等教育经验及高职教育经验,所以应用文写作部分的教学乏味无力,在教学中这部分内容往往是一晃而过,犹如蜻蜓点水。

5.从学生的角度看,有些院校的学生认为应用文的文学性不强、枯燥乏味,觉得有些内容在中学阶段已学过,有些内容与己无关,学无所用,因此学得没劲,练习写作时也就是强迫自己依照范文鹦鹉学舌、依葫芦画瓢,应付了事。

二、对高职高专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几点思考

笔者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认为加强应用文写作技能的培养不仅对高职学生有用,而且与高职教育所倡导的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宗旨是一致的。至于学生喜不喜欢学,感不感兴趣,能不能学到东西,关键的一点在于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是否对路。下面笔者根据自己几年来的教学体会谈一谈对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几点思考。

1.依据学生的就业需求遴选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内容。

高职院校的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内容应与学生今后工作、生活需要一致。当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日新月异,当代大学生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需要的应用文写作种类发生了一些变化,应用文写作课程内容应作出相应的调整。如随着现代通讯和网络工具的普及,书信写作的重要性明显下降,请柬、介绍信的模板随处可查阅,借据、借条使用频率变小;同时,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在工作、生活中面f临和需要解决的事务纷繁复杂,投标书、合同书、诉讼状、求职信、申请书、企划方案、调查报告类文书与我们现实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这些文书的写作也因此变得更加重要。另外,高职教育强调专业技能,而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教学计划和授课内容是针对所有专业的。也就是说,每个专业学习的应用文写作课程内容是相同的,没有突出专业特点和专业需求,这很大程度上不能满足学生以后的工作需求,也一定程度上违背了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因此,应用文写作的课程内容应根据当代大学生生活、工作需要进行调整,教学量适中,突出重点,忽略非重点;同时还要紧密结合专业特点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不违背应用文写作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设计符合各专业需求的教学内容,并适当调整重点难点的讲授,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如财经和商业类专业系的学生可适当增加经济类文书的内容;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可加强行政公文的写作练习;法律和市场营销类专业系的学生则进一步深人学习诉讼状等文书;理工科类专业的学生则应以事务文书和商品说明书等应用文学习为主。

2.依据某相关应用文的工作任务安排教学活动。

在我国高职教育领域,项目课程正在尝试逐步取代学科课程,成为我国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中具有代表性的课程模式。项目教学是实现项目课程的教学方式。它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以及人类学传统的情境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主张以学生为中心,以真实的或模拟的工作任务为基点,让学生在真实的或模拟的工作世界中,不断解决疑难问题,从而完成对知识的建构,培养实践能力和专业水平。应用文写作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虽然不能如专业课那样基于职业需求的工作任务来设计工作过程,但可以尝试把每一类应用文的学习看成一个工作任务,然后围绕完成这个工作任务来设计课堂活动。如调查报告的学习,我们可以分解成三部分:调查、讨论、调查报告写作。老师可提前一周讲解调查方法,并确定调查主题,主题可以是学生密切关注的问题,或是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如大学生的恋爱观、高职学生对职业教育的认识、校园文化在大学生人格培养中的作用等等。在学生课外调查的基础上,老师在课堂上引导、组织学生对调查结果进行讨论、思考、统计、分析,再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分组撰写调查报告。最后,教师评析各组的调查报告,并与学生一起撰写较完善的调查报告。至此,撰写调查报告这一工作任务完成。通过这一任务,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主动地参与调查、讨论和撰写,积极解决工作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不但了解和实践了调查报告这一文种的写作过程,还发挥了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培养了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类似这样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的安排来实现教学效果的应用文还有很多,例如经济合同的学习就可以让学生分组商谈业务;市场调查报告的学习就可以让学生走进社会进行广泛的调查;商品说明书和商品广告的写作可以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分析,等等。打破传统的教学框架,教师离开讲台,学生走出教室,把课堂移到相关的工作过程中去,让课堂动起来,让学生感觉到应用文写作与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之间确实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让学生的学习劲头长起来,要让教学效果真正好起来。

3.依据相关应用文的实际应用环境设计教学情境。

项目教学主要由内容、活动、情境等要素构成。应用文写作的教学内容是应用文文种学习,虽难以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但可以模拟工作环境,即所需文种的工作、生活环境。例如在学习自荐信、求职信的写作时,让学生分别扮演招聘者和应聘者,通过不同身份的转换,分别揣摩各自的心理感受,作为招聘者,将会从哪些方面提出问题,作为应聘者应在哪些方面做好准备,从而更加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如常用诉讼文书的学习,我们可设置模拟法庭,根据课后的习题或是生活纠纷设置案例,由学生分组担当法官、原告、被告、群众,提交起诉书、答辨书或上诉书,再在模拟法庭上实际学习。这样的情境设计,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学习、思考诉讼文书的写作,实践了处理诉讼案件的全过程。例如讲演讲稿的写作,就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熟悉和喜欢的话题展开讨论和演讲,让学生明白如何确立观点、收集材料和表达,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轻松愉陕地学习,等等。如条件允许,还可以组织学生到一些企事业单位见习,了解行政公文的成文程序和处理程序。通过这种自我体验的情景教学,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质、潜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实现对知识的真正掌握。

三、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为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篇(9)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改革方案均是依据现实状况提出来的,旨在整合全院德育资源,针对高职学生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的发展要求,充分发挥思政课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其必要性主要有如下几点:

1.全国统编教材带来了困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两门课程均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统编教材,也就意味着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相同教材,这给我院的思政课教学带来了困扰,因为高职学生有自己的特点,如重感性轻理性,重感觉轻逻辑,重直观感受轻概括抽象等,这两本教材完整的科学体系高职学生未必都能准确掌握,因此需要我们对这两本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在准确把握教材精神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有所取舍,有所侧重,使之适应高职学生层次。

2.我院思政课程在未改革之前几乎完全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教师完全按照教材的逻辑顺序从绪论到第一章到第二章,直至最后小结,出现的结果是思政课程让高职学生觉得“高深莫测”,枯燥无味,老师辛勤的付出却得不到学生的认可,进而影响老师的热情,从而产生恶性循环。思政课程在很大程度上仅仅只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的收获可能确实有限。

3.以往实践教学课时少,随意性大。我院的实践课在未改革之前存在如下缺陷:第一,原有实践教学有较大的随意性。这个班的实践教学观看影片,至于影片的内容,要达到的效果不明确,而同时,另外班的实践教学又弄个辩论赛,至于辩题是否联系教材内容,是否能体现当下的热点问题,是否切合学生的需求没进行考量。第二,原有实践教学不规范。实践教学的开展还未真正落实,如达不到课时要求,片面强调课堂的“灌输”教育。因此规范实践教学显得尤为迫切。

4.《形势与政策》课程课时少、精品少。以往《形势与政策》教学均以自然班为单位,由本班级的思政课教师进行为期8周16学时的讲解。《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特点是时事性强、变化大、资料更新快,要求每一位任课教师对国际国内重大问题了解得面面俱到,透彻深刻,并能以学生易接受能理解的方式讲解,未免有较大难度,而这种难度又直接导致了《形势与政策》课程鲜有精品,反过来增加了学生对此门课程的抵触情绪,抵触情绪无形中又提高了此门课程的讲解难度,形成连锁反应。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大致动向

根据以上分析,我院思政改革各个击破,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践教学等进行了全盘改革。

1.教学内容专题化

我们通过对教材的深化和细化研究,完成了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换。根据教育部05方案,全国高校使用教育部统编教材,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实现“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回归教材”的要求,使教学更贴近高职院校学生实际?我们的对策是:①在准确把握教材内涵和突出教学主题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拓展丰富教材的内容;②根据高职学院学生心理可接受性的实际出发,研究教学语言,使教学语言富有生活性、艺术性、逻辑性、理论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为此我们把课程的内容进行了整合。如下表所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

2.教学方法项目化

我们以项目为载体,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把理论教学与实践项目相结合,理论指导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理论拓展与职业能力相结合,实现知识传授、素质养成、能力培养的一体化。

3.实践教学制度化

改变过去实践课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性,制定了详细的实践指导手册。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我们编写了适合本院学生的实践教学指导手册。这些实践活动的制度化能发挥如下几点作用。

(1)组织学生观看相关影片,获得直观感受,引起心灵触动。在观看完“马加爵庭审”后,学生对此唏嘘不已,认识到提高个人修为的重要性,认识到人际沟通的重要性,也认识到知法守法的重要性。

(2)进行社会调研,服务社会,增长才干。教师给学生提供社会调研的题目,学生选题后组成课题小组,分工协作去搞科研,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对调查的第一手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分析、综合,在此基础上撰写调查报告。对写出的调查报告或论文,在教学班级上组织相应的交流。教师对社会实践及调研情况进行总结、分析、评价,深化学生对调研取得结果问题的认识。

(3)开展法律咨询,提高法律素养,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我部四位“双师型”教师免费给学生提供法律咨询,通过法律咨询帮助学生解答有关劳动合同签订,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权利义务关系,大学生应如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等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法律素质,增强学生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

4.考核形式多样化

改变过去一考定优劣的状况,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的实践表现纳入课程考核内容,进行考核形式的改革,注重考核形式与内容的多样化,多方面的考核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增加学生实践表现与能力的考核。将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作为检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对知识实际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具体考核操作办法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两门课程的学生期末成绩,由平时成绩、调查报告或论文和品德操行分三部分组成:第一、平时成绩:30分 ( 出勤情况20分,学习态度10分);第二、调查报告或论文:40分;第三品德操行分:30分。《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学生期末成绩,由平时成绩和调查报告或论文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50分( 出勤情况30分,学习态度20分);调查报告或论文:50分

5.教师角色导师化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外,还担负着对学生思想状况和德育教育状况进行调查的重任,为此思政教师下到各系担任素质导师,对学生思想现状与学生德育教育状况进行调查研究,为联系系部的学生管理出谋划策;对所联系系部的教师和学生进行专题讲座,提高其政治素养;辅导一个学生社团,指导社团相关活动。

6.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系统化

我院举全院之力,设计了学生在校两年内主要参与活动项目。活动侧重于学生的日常行为养成,在内容上涵盖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主要任务是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要通过形式多样的行为养成教育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三、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我院思政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近2年的实践,在改革中遇到了一系列的困难。

第一,这项改革对政治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需熟悉教学内容外,还必须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必须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必须熟悉心理学,管理学,人际关系学等方面的知识。我院政治教师仅十余名,工作量大,强度过高,经常加班,大家深感人手不够,精力有限。我院政治教师在探索改革过程中均感觉较疲惫。

篇(10)

一般说来,思想政治课研究性教学模式实施的流程是:研读教材——确立课题——指导研究——成果展示与评价,共四个阶段,具体实施如下:

通读教材

这是实施研究性教学模式课的起点和基础,它影响着以后研究学习时能不能选择主题和选一个什么样的主题。研读教材时可依据内容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如,朗诵、表演、图片展示等等。通过研读教材,使学生对教材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明确教材中的难点和疑点,从而为确定研究课题奠定了基础。

确立课题

这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阶段,影响到研究性学习成果的水平、价值、境界。一般说来,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研究方向,至于确定什么样的课题,主要取决于教师选取的视角,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程度,同时也受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生生活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影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可以指导学生侧重于一个方面作为研究方向,确立学习课题。例如:思想政治课高中一年级教材,第一课以讨论的形式来学习"怎样正确对待货币",第二课以小论文的形式来学习"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能对市场经济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第三课讨论的形式来学习"企业经营者应该具有什么的素质",第四课以讲演的形式来学习"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第五课以调查报告的形式来学习"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等等。

指导研究

这一环节是该模式的实质性阶段,它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个人研究或合作研究的方式就自己的课题进行研究性学习。首先,要求学生制定一个学习目标。其次,要制定学习方案。再者,学生根据上述目标和方案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以第五课"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为例,其学习目标应该包括(1)明确性质和作用。(2)了解有关纳税人的基本常识。(3)懂得国家有收税的权力,公民有纳税的义务。(4)培养调查研究的能力。其学习方案应该包括(1)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拟定调查提纲。(2)采取走访或邀请当地税务工作者座谈等形式。(3)按组完成调查报告。(4)全班交流,各组指定代表发言。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主要是:他们根据计划先分头开展走访、调查、座谈、查阅资料等活动,掌握必要的数据和案例,了解不同的纳税人在纳税过程中不同表现。然后,对上述活动中所获取的感性材料进行分析、归纳、整理,提炼出自己的感受和观点,最后确定执笔人撰写调查报告。从具体实施过程来看,这一活动过程与传统教学相比,显得复杂、繁琐,但对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自学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成果展示

这一环节既是活动的终结过程,也是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对活动作出评价,进一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过程。仍以"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为例,各个学生小组通过推选代表在全班发言交流的形式展示学习成果,在老师和同学的充分肯定和恰当否定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反思活动过程的疏漏与不足,大大激发他们继续进行探索和创造的欲望,从而实现学生在学习中的可持续发展。

纵观上述整个活动过程,每一个步骤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发展学生的能力放在了突出地位。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积极探索,这正是素质教育所追求的境界,也是我们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所追求的新境界。

二、实施研究性教学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上一篇: 实训印刷总结 下一篇: 秋季祝福短信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