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教学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2-08-20 11:14:2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心理学教学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心理学教学论文

篇(1)

当前,对于各个高校来说,在创建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时要做到“一个中心、二个基点、多层次、多渠道”,一个中心就是开展的一切实践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在设置所有实践环节时,都要首先考虑到学生的成长与就业。二个基点就是依靠应用心理学的专业建设与发展,依据社会不同领域对应用心理学人才的不同需求,来创建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多层次就是指专业课程学习中的实践教学部分、学期中的专业调查部分、实验部分、专业学习中的实践教学部分、存在于毕业论文中的实践教学部分、利用节假日学生参加社会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种实践部分、学生在社团中的专业实践活动等,利用各个层次对学生开展实践教育。多渠道就是利用校内和校外的不同专业实践资源,为学生创造丰富多样的专业实践机会。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

为了让大学生在学习中掌握更多的知识与能力,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利用大学四年时间,高校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参与能力、创新能力、设计能力等。专业基础实践能力就是指学生利用专业学习掌握为社会服务的基础性能力,主要内容有心理学实验、设计、处理各种实验数据的能力,可以自行完成实验报告,对各种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的能力,可以利用分析软件对各种数据进行分析,能够自行完成对心理学专业文献的检索等。专业实践能力就是指学生在进入工商企业、社区、教育部门、行政管理部门以后,利用自己掌握的应用心理学知识从事心理辅导工作、咨询治疗工作、管理工作、教学工作、人力资源评估与开发工作、市场营销工作等。社会服务参与能力就是指学生可以利用自己在学校学到的应用心理学知识在上述部门中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依靠自主就业,可以提前掌握社会就业信息、就业渠道的能力,帮助学生提前适应社会需求,在心理上做好进入社会的准备。科研创新与综合设计能力就是在掌握上述所有能力的基础上,根据当前社会需求与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重视自己的专业兴趣出发,提高科研设计、社会调查、设计问卷、完成论文的能力。在笔者提到的四个能力当中,首先要求学生具备专业基础实践能力,然后在此基础上可以上升为专业实践能力,学生要想具备综合设计能力则需拥有服务于社会的能力、参与能力、科研创新能力。

二、应用心理学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实施方法

1.开展专业意识教育

将专业意识教育与其他学科的学习分离开来,这在教学中不但是一种创新,而且属于学生的需求。当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应用心理学专业的特点,就用心理学专业是为人提供服务的专业,在进行实践学习时要具备严肃的学习态度,更需要深入了解人们的心理疾苦和心理生活,要同情人们的各种遭遇,要有极大的爱心,要想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都依靠对学生进行专业意识教育。此项内容的教育主要内容有入学教育、专题讲座、学生自行检索心理学知识、学生真正领悟人生、形成高尚品格等,属于一个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环境形成的系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选择有利于自己发展的、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学生进入大三学习后明确主攻方向。

2.开展专业课程与实验教学相结合

专业课程与实验教学在学生的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在专业学习与基础课学习中,教师要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大力开展实践教学,应用案例分析、技能训练等方法,同时认真编写教学大纲、确定教学内容、应用合理的考核方法等。学生进入大三以后,专业课分为二个方面,一是心理辅导二是人力资源管理。心理辅导课的主要内容有学校心理学、个体心理咨询、团体咨询理论。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有人力资源开发、绩效管理、工资管理与设计等。学生进入大四以后,学生可以依据自身兴趣在二个方面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主要内容有情绪心理学、认知疗法、艺术与音乐疗法、精神分析原理、家庭心理学、创业管理、环境心理学、经济心理学、消费心理学等。

3.开始短期实践教学和毕业实习,积极组织社会服务与社团活动

短学期实践教学和毕业实习主要集中于学生结束四年的学习生活时,开展综合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内容有大一的专题调查、大二的实验设计、大三的专业见习、大四的心理辅导、毕业前的实习内容等。社会服务活动与社团活动是依靠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自发组织,带有明显的专业特点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内容有学生在进行专业实习时开展的勤工助学、社会领导的宣传心理知识、在社团和教师的共同参与下创办的报纸类与杂志类、联合其他大学生共同开展的心理学知识比赛、心理学内容的戏剧表演等。这些内容都属于实践教学内容,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形成专业意识,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创建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基于完善理论的、不断发展的长期工程,在创建过程中,要认识到这是一个动态的、创新的实践过程。

作者:陈奕运 单位:海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篇(2)

 

正文

随着课外阅读的兴起,小学起始阶段对汉字教学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视,但是在与同仁的交流中,我发现更多的教师将精力放在如何采用各种办法让孩子海量识记生字,开展课内外阅读上,而对生字书写的正确与否,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虽然孩子机械记忆的能力较强,但是易记也易忘,回生率很高,伴随着识字量的增大,错字、别字大量增加,而且一旦写错,要想纠正往往花费九牛二虎之力仍是收效甚微。因此一定要在教学生字伊始,就让孩子建立牢固正确的书写印象。可是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在阅读了一些心理书籍后,我发现要想让学生获取知识,就必须使教学内容与他们的心理特征相适应,将教学设计从“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因此,在汉字教学中,我采用了下列做法来提高孩子们识记汉字的正确性。

一、利用组块教学,提高识字效益。

美国心理学家米勒的组块概念认为,对信息进行组织,使其成为组块,会扩大该系统的容量。组块思想认为,越是把学习的材料组成组块,储存量就越大,提取的效果就越好。

依据汉字的理据性,我组织孩子对不同类型的汉字进行了不同的组块方式,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汉字形声字中的部首、部件形成了汉字内部结构的系统性。以“青”为声符的字“清、情、晴、蜻、请”为例,韵母都是“ing”,属于由共同的声符为中心构成的系统,将之作为组块,对它们进行组织加工,他们就掌握了音、形、义。

“品、森、淼、磊、鑫”等品字结构的字,字形具有系统性,把它们作为一个大组块,在基础字的字义上加深程度便可轻易理解字义。

一些汉字往往因为某部分与别的字混淆而时常写错。在教学中,可以利用汉字的表义特征将之分解组块。例如“染”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孩子们经常把“九”写成“丸”,我在教学时把它分解为“氵(水)、木、九”三个组块,染东西要用“水”,染料的来源是草木,“九”表示要染很多回,这样就不易写错了。同样“熟”字教学时可将“丸”当作是锅中正煮着的肉丸来记。

这样依据汉字的系统性,以义符、声符、本义为中心把汉字组成一个字组,大大提高了识记效率。

二、提供记忆线索,加强感性认识。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大脑对于抽象记忆对象的记忆时间往往十分短暂,这也是孩子们识字回生率高的主要原因。让汉字教学的课堂活跃起来,根据生字设计活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能从多种方面提供记忆线索深化感性认识。

1、让身体动起来

心理实验表明:身体各个器官的充分调动有助于记忆的增强。利用这一规律,我在教学一些会意字时,常常请孩子们根据字形做出相关动作,在实际过程中让他们对生字进行积极的思维,帮助他们意义识记论文开题报告。如讲授“闻”时,请孩子站在门中,做出侧耳倾听的动作,表示“闻”的本义是听;讲授“看”时,让孩子把手放在眉毛上眼四望,表明上半部分是一只手,“目”是眼睛;教学“休”时,请一位同学靠在模拟的树干上,明白“停止、歇息”之意;讲授“解”时,通过演示“庖丁解牛”的故事说明“解”就是用两把刀把牛拆成一块块,所以由“?”、“刀”、“用”、“牛”构成……在动动说说中,他们不仅很快记清了字形,同时也了解了这些字的本义,学会了拆字法,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2、让生字活起来

检索信息,要依据一定的记忆线索,它可以打开、激活有关记忆的痕迹,打通搜索通道。谜语短小精悍,趣味盎然,将它们与汉字教学相结合,可以让枯燥的识字变得生动有趣,对中、低年级的孩子而言,更易于被记忆库保留。

字谜从古有之,在孩子对字形结构的认识有了进一步发展之后,我便将这一活动引入识字教学中,让形象生动的谜面,成为回忆生字形音义三要素最可靠的线索。

针对三年级孩子总将“碧”的“石”写成“王”的情况,我引用了自己孩提时接触过的谜语“王先生,白先生,坐在一块石头上”,使学生回忆起字形(下面是“石”不是“王”)的线索;书中“告”的谜语“一口咬掉牛尾巴”,字形(上面是“?”不是“牛”)的线索不但使学生在生动的认识中记住了这个字,也给了我这个教育者很大的启发:“向前一直去”,他们知道了“句”的写法;在“八九不离十”中,他们明白了“杂”字的组成……随着兴趣的调动,那一个个汉字在孩子们的眼中,变成了生动的谜语,智慧的火花即时闪现,遇到“明”,他们能编出“日月同辉”;看到“朝”,他们能想到“十月十日”……

3、让冗余信息多起来

信息论原理告诉我们,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一种是新信息,一种是冗余信息,其中新信息才是信息量,已掌握的知识就是冗余信息。在识记生字时,冗余信息越多,要学习的新内容就越少,就越容易学。在实际教学中,我采用了下列办法提高信息的冗余性,降低孩子们的识记难度。

1)创设情境:例如“疑”字,有“迟疑、犹豫”的意思,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一个战士在战场杀敌,他想:我该用“匕”首去刺杀敌人,还是用“箭”矢去射杀敌人,是用长“矛”穿透他们的胸膛呢,还是看形势不对干脆逃“走”呢? 有了生动的故事作为依托,孩子在识记和书写“疑”字时就轻而易举了。

2)编顺口溜:例如“嚷”——张开嘴巴乱嚷嚷,一点一横长,两口在中央,“衣”字没有点,一口水井当中放;“德”——“阿十和阿四,是对好朋友。两人很团结,做事一条心。”朗朗上口的歌谣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一下子就突破了这些生字的教学难点,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学会口诀后,孩子们在书写“嚷”时没人将撇遗失,书写“德”时再未有人将“四”下的短横漏掉。

孩子们很快掌握这种识字方法,甚至模仿编出了“司机讲话”——“词”,“山上的石头”——“岩”之类的口诀。我便让他们在课堂上互相交流,互做老师。一次,语文基础较差的张某在教大家识记“赢”时这样说:“我死亡都不怕,张开大嘴巴,吃掉了月亮,吃掉了贝壳,吃掉了凡人”。这一了不起的创新立刻赢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

有时孩子编的儿歌、口诀十分牵强,但是这有什么关系呢?这本身就是他们的再创造,正是在这种再创造中,孩子们的识字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对这个字的感性认识也更为深刻,能让他们更为持久的记住生字,理解含义,这不就是我们汉字教学的目的吗?

三、利用加工线索,辨析形近汉字。

汉字识记难在记字形,汉字的识记过程就是信息的储存和检索的过程。其中,加工和线索起着重要作用,认识心理学认为,任何一个事件的记忆,将随加工的增多而增进,加工愈充分,记忆效果愈好。识字时因形求义,建立音形义内在联系就是对汉字而深刻的加工,可以大大强化记忆。例如教学形近字“拨”、“拔”,在辨析时我结合“拨”的本义是“用手轻轻动”,对“拨”字进行加工,告诉孩子“拨”字留有一个小短撇,就是给别人拨弄的,而“拔”需要很大的力气,因此没有短撇,要使劲就得拉着右边的长撇。有了这种有意义的加工,学生可以马上在辨析时推论出正确的选择。

篇(3)

目前许多高校将心理学这一课程作为公共基础课程,本意是希望让学生学习心理学的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等。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好,教学的要求很低,理论与实际的脱离,缺乏了针对性等各种原因,令公共心理学的作用于价值不能很好的体现出来。在另一方面,现今的公共心理学课程大多是针对师范与教育类的学生,承载了许多教育教学相关的知识技能。而心理学探讨的是人类心理行为发生的规律,其适用范围远不止学校教育心理。将公共心理学教学的对象范畴扩大,能让更多的学生学习到关于人、关于自身的知识,充分发掘与利用个人资源,在未来的生活与工作中实践成功的人生。

1.2教材的不完善

我国《心理学》教材存在:对心理学原理和理论进行哲学式阐述多,操作性的阐述少;对一般意义上的心理现象进行描述的知识多,对大学生心理现象进行解释、诊断和调控的操作性知识少。理论色彩和普教色彩过浓,实际操作的案例过少,无论体系还是内容都可视为对《普通心理学》的简单模仿,缺少非专业特色和应用操作性。

1.3教学难以满足大学生的需求

“绪论课”是《心理学》课程与学生的首次相识,教学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以后对改课程的学习态度。当老师和学生在认知和判断时,往往只从局部出发,扩散而得出整体印象,常常以偏概全。学生本来对心理学的学习寄予厚望,希望心理学课“心理化”,神秘的谈心理,真实的讲自己,实用的指导生活。但是,教材中的不足严重的影响了学生对心理学神秘的好奇感和轻松的兴趣,被缺乏“心理化”的惯例绪论模式忽视了。

1.4考核的不足

心理学考成的考核分为两种方式:一种式眼科的闭卷考试一种是相对宽松的论文检查;不论是哪一种的考核,现在的教师只是注重理论而忽视实践。当心理课程学完之后,学生在面对考试的时候,就很难排解焦虑紧张;面对紧张的人际关系,不能妥善的处理;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没有足够的挑战能力。

2高校开设公共心理学课程的必要性

2.1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大学生正处于青年中期,虽然已脱离孩子的群体,但尚不能履行成人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常被排斥于成人行列之外。其典型的心理表现是内心矛盾、抱负水平不确定和易采取极端立场。下面从思维、情绪、性格等方面来分析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2.1.1思绪

虽然大学生的思绪能力达到较高的水品,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更加增强,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显著提高;但是,大学生的辩证逻辑思维的基础不够深厚,因此在观察、分析事物特别是复杂的社会现象时,容易出现脱离现实、主观、片面、固执、过于自信等。

2.1.2情绪

当代大学生的情绪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而变化,人际变化、学习成绩的好坏都会引起大学生的情绪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有的大学生的情绪还具有内隐外显性并存的特点。但是,由于大学生的思维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及社会适应力的增强,在某些环境因素影响下,大学生会表现出与内心体验不一致的外部行为。有的大学生还会有爱情的体验,由于自身的心理发展水平、家庭、毕业分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部分大学生大多有过爱情的烦恼。

2.1.3性格

大学生的性格已相对稳定和成熟,但仍有一定的可塑性。有人认为,我国大学生表现出三个突出的性格特点。一是聪慧好强,喜欢表现;二是恃才傲物;这是第一个特点的极端表现。三是紧张困惑,虚假老成;由于学习、生活压力及与人际关系有关的问题,很多大学生常常产生紧张感和困惑感。另外,为避免给别人造成幼稚的印象,大学生倾向于追求成熟、老练,但由于本身经验不足,所以表现出虚假成。

2.2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健康是人类生活、学习、工作得以正常进行的条件,它不仅包括生理健康,而且包括心理健康。随着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竞争日趋激烈,置身于“象牙塔”中的大学生常常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不少研究者指出,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社会要求高,家长期望高,个人成才欲望强烈,但由于心理发展处于尚未成熟阶段,缺乏社会经验,加之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取胜,几乎全身心投入学习,因此心理比较脆弱,适应能力差,情绪不稳定,心理失衡常常发生,是心理障碍高发易发群体。

3教学改革的探讨

3.1心理学课程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掌握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与方法,系统地了解、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规律,为学生学习其它心理学和教育学课程奠定基础,并使学生初步具有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问题与结合实际进行研究的能力。

3.2教学方法

心理学的教学应根据具体内容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的可以采用课堂讲授,教师讲、学生听;有的可以让学生课后自学,课堂上教师提问并进一步总结、归纳;有的可以采用试教法,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让学生扮演教师走上讲台进行教学;有的可以采用讨论法、团体活动法教学,如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采用活动课的形式;有的可以开展心理实验,包括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操作实验……。不同教学方法的运用应符合不同教学内容的特点,达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现代科技的发展对人类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心理学的教学应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的成果,改变单一的黑板、粉笔、教科书的教学手段,利用投影片、幻灯片、录像、多媒体等进行教学。有人在心理学教学中尝试运用多媒体技术,结果发现,多媒体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充分发挥了教学的双边互动。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可以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感受到教学内容的生动、直观、形象,而且可以重复使用,对教学效果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3.3改变考核方式

篇(4)

拼音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1]黄昭鸣,周红省.《聋儿康复教育的原理与方法:HSL理论与1+X+Y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顾定倩.《聋校课程与教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汪飞,雪吴静.《听力障碍学生教学法》.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

[4]贺荟中.《听觉障碍儿童的发展与教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5]刘忠民.浅谈小学语文拼音教学中趣味教学法的应用[J].才智,2014.

[6]尹红.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科技创新导报,2015.

拼音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1]郭娅娴.浅析小学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J].校园英语,2016,27:116.

[2]錢海峰.新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综合训练探究[J].新课程学习(上),2014,11:53-54.

[3]刘勇.小学英语课堂听说读写训练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5,19:95.

[4]宋丽娜.大班额情境下小学低年级语文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保定学院学报,2014,05:113-117.

[5]黄娟.巧用趣味教学法,提升小学语文拼音教学的有效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

拼音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1]江平,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张淑萍,小学语文如何抓好汉语拼音.学周刊,2014(9)

[3]周慧琼,让汉语拼音活起来.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J],2005(12)

篇(5)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物理课堂教学如何实现高效,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初中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只是零碎的、感性的,还不具备综合认识能力,在引导学生认识、理解新的物理知识点时,教师要考虑该学科的认知规律是从生活中的现象,归纳、总结规律,再应用于社会中去的过程,达到让学生认识、熟悉到掌握物理知识点为目的,因此,在教学理念方面要有创新.例如,在讲“平面镜成像”时,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平面镜成像规律,首先根据学生对平面镜中像的初步了解,提出一些问题,促使学生思考,让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的过程发表自己的看法,其中可能有错误的认识.如,有的学生认为,物离镜子越远像就越小.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教师可以利用小组探究实验,并且在实验器材上进行一些改进,循序渐进地完成知识点的教学.至于学习之后的效果,通过练习反馈发现,该知识点学生掌握得很好.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

在教学中,为了吸引学生的眼球,有的教师采用一个精彩的小魔术开场,有的教师则用一段动画视频开始,不同的教师根据自己的想法做到了一个个吸引眼球的开端.好的开始往往可以成为好的结果的关键,利用人的好奇的本性,采用不同的方法吸引眼球,目的都是为了下一步更好地教学,学生的兴趣、好奇心,对新知识的渴望,从一开始就被带入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气氛中,而在后续的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也是非常必要的,利用物理学科的特点,让学生进入一个个精彩的小实验中,从实验中总结物理规律,再利用物理规律去解决一个个问题.有的教师采用小组为单位的实验方式,体现了团结、合作的精神,让学生既体会到了团体的力量,又能发挥自己的作用.这样的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有的教师让个别学生演示一些实验,这样能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大胆提出个人想法,提高个人处理问题的能力.在师生不断互动的课堂上,师生间的情感不断增强,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将多媒体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教学内容具备一定的独特性和新颖度,学生在学习时会觉得新奇,有想学的欲望,将学习过程由被动转向主动.多媒体技术较好地结合了物理的学科性质和课程特点,能不受时空限制地展示实验背景和实验成果,将生活中与物理规律相联系的大量现象展示出来,给予学生丰富具体的感官享受,促使学生对物理知识产生学习兴趣,从而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讲“大气压强”时,300年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通过实景重现显然不现实,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模拟展示出来,将300年前的实验重新再现于学生面前,以多媒体强烈的视觉冲击和音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篇(6)

案例教学由教师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将全体学生随机分组,将74名学生分为9组,每组8-9人。每组讨论案例,并推选1位学生做主题汇报,每组其他学生进行资料收集、PPT制作、报告准备与补充。全体学员在主题汇报的基础上进行自由发言,最后教师进行总结与拓展。准备阶段:教师提前2周时间将布置研讨任务、主题及要求分发给各小组,要求小组根据任务分配及要求研讨内容,组织汇报研讨内容。推选1位学生做主题汇报,其他学生进行资料收集、PPT制作、报告准备与补充。实施阶段: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建构和学习。教师导课和提出学习目标。教师首先用简单扼要、生动有趣的方式进行导课,指出新知识点及其与老知识的衔接之处,提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及学生需要掌握、熟悉的知识点,使学生对该教学内容具有整体系统的认识。然后提出本堂课的学习目标及每个小组需讨论的问题。之后学员进行分组讨论。小组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进行总结性发言,即回答本案例讨论的所有问题,小组其他成员可进行最后补充。在此过程中,教师起引导作用,即倾听、辅导和启发,不时提出讨论过程中的问题,调节课堂气氛,激发人人参与的热情,使讨论更热烈、深入。最后,教师进行小结和综合性问题探究讨论。教师根据本次课所提出的学习目标,对讨论过程中争论比较多的内容予以点评,并对每组学生所提供的解释加以综合分析整理,最后给出确切的结论,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观点和系统的知识。结合“心理-社会-生理”医学模式,以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及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针对各组的汇报发言情况,进行点评和总结。

1.2教学效果

评价方法与统计学生对教学效果满意度评价。以组织设计、研讨实施、研讨效果等为指标设计问卷调查表。问卷的每项均按5点量表计分:不好为1分,不太好2分,一般3分,较好4分,好5分。在教学结束后向学生分发。应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课程结束后,为了解学生对此教学方式的评价,向学生分发问卷调查表74份,问卷回收率和有效率为100%。结果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研讨式教学法形式不仅设计较好、理论先进,而且内容紧扣主题、逻辑性强、结构合理、条例清晰。采用这种形式既新颖又联系实际的教学法进行学习,课程生动有趣、具有吸引力与趣味性、可操作性强,故而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同时,在研讨的过程中,学生通过积极相互交流,能够获得启迪,学会应用心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因此,通过研讨式教学法使课堂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学生能够真正达到学以致用。

篇(7)

(1)心理问题与教育间存在着一种联系模式,联系着两者之间的发展,这个联系很好地解释教育和心理的问题。

(2)在实际实践中,要融合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更会得到显著地实践效果。

(3)专业知识解决教育心理问题,使心理不是很正常的学生得到帮助。如我们所见,学校的教育心理学工作者和医院的临床医生看起来是一个性质,只不过一个是对病人身体上的治愈,一个是对病人心灵上的治愈。

二、教育心理学发展前景教育心理学

在过去有几百年的发展史,目前正在快速发展期间,除了学习心理等传统领域的关注,也提出了以下新的发展趋势。

(1)转变教学观念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首先要对教与学有本质上的理解,教学观念的改变或许是目前对教学最有力的改变,目前的教学观念太过陈旧,只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有些死板的老师甚至上课都没有与学生的互动,知识自己一个人在讲台上演着独角戏,在经济科技都迅速发展的时代,教学观念要变得活跃一些,学生或许更适合做课堂的主角,老师该把课堂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和才力。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使教育工作者更好地认识了身为老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的问题,学习是一个认知的过程,是一种积极的学生的知识构建过程,因为重视实践教学和教育心理学的问题变得旺盛的生命力。

(2)有关教育的社会心理

教育心理学除了研究的教师、学生、和家长外,其他一切关于教育的社会因素都在研究范围内。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时候,也会受到老师和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因素影响,因此,学生的学习并不简简单单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对于小学生来说,社会的原因也是在教给孩子为人处世,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学习的情境也是影响学生成绩的重要因素。

篇(8)

1.1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不高

少数学生在听课;一半左右的学生在玩手机、看小说、浏览空间;剩余的学生中,有的趴在桌上睡觉,有的聊天。对于公共心理学,有的学生甚至扬言:只要考试给60分,老师天天不来上课都可以。究其原因,可能是学生对这门课程的作用认识不清。因为这门课程一般是在大二阶段开设,所以学生对找工作的现状还不是很清楚,对于未来工作的期待非常高,对从事教师工作兴趣不高。再者,课堂教学历来存在知识性和趣味性相互制约的矛盾:知识性强,趣味性会有所降低;趣味性增强,知识性又会受到牵制。由于大学生均已成年,所以课堂教学是在保证知识性的基础上提高趣味性的。最后,也存在部分大学生,自从步入大学,只为求得文凭,而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的情况。

1.2教师主要精力不在教材研究

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和发展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的、无止境的过程,只有经过常年累月的学习、实践、进修、思考与钻研,才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所以,教师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做教材的研究上。但是如同胥青山教授所指出的,当前高校职称指标数字化现象明显,这是高校追求“学术GDP”的体现,它使“教师”变成给科研打工的“匠人”,越来越脱离教师教学的本质,也脱离了大学育人的本质。这种模式下的高校教师没有时间去交流、去反思课堂教学,而埋头于自己的研究,所以考核评估压力和职称晋升压力所锻造出来的学校大师,仅仅是学术上的大师,而不是课堂上的大师。

2公共心理学的改革前景与展望

2.1公共心理学上升为高校大学生的通识课

本文调查也显示出,大学生普遍认为公共心理学开设的目的是为改进与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服务的。自2000年以来,大学普遍扩招,高等教育逐渐普及化,但是大学生的文化程度提升了,心理素质却未得到相应的提升,反而由于心理问题带来的社会危害,像马加爵事件、复旦大学投毒事件令人触目惊心,当然大学生自杀事件也屡见不鲜。一位心理学家提出,青年初期最宝贵的心理成果是发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大学生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自尊心越来越强,受择业、自卑、爱情等问题的困扰,常滋生人际困扰、人生压力过大等心理问题。所以,公共心理学应该重新定位其开设意义和目的,需要上升为高校大学生普遍的通识课。

篇(9)

二、教学理念体现创新性

新的教育理念认为,成功的教育应充分调动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尽可能多地利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加强合作与交流,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与自我成长。在心理学课堂教学中,笔者采用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组学习,合作学习。以新颖的团队合作形式代替了传统的教学组织形,以学生为主导代替传统的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让学生在精心设计的活动和游戏中,获得亲身体验,感悟人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

三、教法、学法体现多样性

在教学中采用了体验式教学。具体环节如下:第一,创造情境,进行体验。在教学中,采用了情景教学法、活动教学法、心理测验法,案例分析法,精心设计活动,创设生活情境,吸引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在活动中产生体验。第二,唤醒体验,表达分享。体验结束后,学生分享感受。关键是把分享与交流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第三,反思体验,整合经验。总结交流得出原则或提取出精华,以帮助进一步定义和认清得出来的结果,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第四,应用实践,指导生活。将体验联系到以后的生活体验当中去,用于指导实践,高效学习。

四、教学环节体现新颖性

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主要落实在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环节的安排上。在教学中,从复习提问、导入新课、讲授新知识、巩固复习、布置作业等,每个环节都精心设计,环环相扣,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创新性和新颖性。在讲授记忆的概念及其分类时,设计记忆快车通行证:1分钟快速记数;测试后进行结果评价(8个以上数字为优势记忆类型)。获取记忆体验,小组讨论交流分享,再总结升华得出第一个问题记忆的定义。记忆快车第一站:快速记词,通过测验获取语词逻辑记忆体验,测试后进行结果评价,总结得出语词逻辑记忆的概念与特点。小组讨论分享有效的记忆方法,教师总结介绍记忆方法如思维导图记忆方法等,得出记忆的第一种分类。记忆快车第二站:熟悉的记忆,展示心理学实验:9个一角硬币的图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统计全班测验结果,辨认的正确率是1/15。分组讨论实验结果,找出决定实验结果的实质性原因。总结得出是否能将材料记住、记牢,不在于你将材料看了多少遍。而在于你有没有明确的记忆的目的。并开展讨论如何将这一记忆规律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让学生在真实的实验情境中感受长时记忆量和质的变化。分组讨论总结得出保证长时记忆信息正确的方法。在复习巩固环节,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检查学生短时记忆的情况。整个课的设计有条不紊的进行,即增加了趣味性,又体现新颖性。

篇(10)

好奇心是人类探索的首要条件,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好奇心是推动学生探索化学知识的先决条件。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过程中,好奇心的驱使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它是学生创新行为形成的内在动力。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就曾经说过,他并没有比别人更多的天赋,只是对一切事物有着比别人更多的好奇心而已。学生只有对一种事物有着强烈好奇心的时候,才会有创新思维。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就是因为某些人对一些事物或者现象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才去探索、研究、实验,最终才有了很多对我们现代生活有着重大影响的发明和创造。正因为牛顿对树上掉下来的苹果产生了兴趣,才有了后来的万有引力;莱特兄弟对于鸟的飞行产生了好奇,才有了可以在天空自由翱翔的飞机。如果没有这些人对于新生事物的强烈的好奇心,就不会有创造性的思维意识,更不会有这些改变世界的发明创造。因此,我们要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和探索问题原因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二)设计合理巧妙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欲望,渗透创新教育

为学生创设疑问是培养他们探索精神的向导,是促进学生进行积极思维的源头。学生进行创新活动的前提是要有一定的疑问,然后学生通过开发自己的思维来解决这些疑问,从而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那么作为教师,我们怎样做才能够在化学课堂教学活动中适时合理地提出疑问来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发展创新能力呢?首先,我们要充分分析教材大纲和教学内容,全面考虑每个学生掌握化学知识的程度和层次,然后设计好每个疑问的梯度。这些问题既不能有太高的难度,又不能太直截了当。我们要让学生在问题中找到准备的切入点,然后顺藤摸瓜,通过开发创新思维,积极思考,最终解决疑问。这样的质疑解惑既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感,又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在化学学习过程中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学生的创新精神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培养和训练形成的。创新精神是指学生在学习创造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觉主动、勤奋钻研、实事求是、百折不挠、不怕失败的敢于冒险的探索精神。教师要培养学生对于陌生事物的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精神成为一种日常的行为习惯。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使他们都能够具有敢于挑战和冒险的创新人格。

(一)创新的先决条件是对于事物的好奇心

一位美国哈佛大学的校长曾经说过:“如果没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作为学习和探索的动力,那么就不可能有那些促进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发明创造的存在。”由此可见,人们对于事物永不停止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望的重要性。所以,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允许他们在探索化学知识的过程中犯错,不要一味地批评,要多一些鼓励性的评价和适时的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努力的成果,体会到收获的喜悦感。

(二)严谨的学习态度是创新行为的基本作风

许多发明创造是在不断的坚持下,在偶尔的机会当中出现的,有时一个不小心的疏忽就可能导致与成功擦肩而过。法国著名的化学家巴拉尔发现了溴,这让德国化学家尤斯图斯•冯•李比希后悔不已。这是因为在巴拉尔发现溴之前,化工厂就曾将一瓶液体送给了李比希,可是李比希没有重视起来,他并没有进行细致的分析就说这瓶液体是氯化碘,而实际上这瓶液体正是巴拉尔发现的溴,李比希就是这样失去发现溴的机会的。所以说,无论做什么事情,尤其是做科学研究这样的事情,我们必须要有严谨的作风和坚持不懈的态度。

(三)创新精神需要顽强的意志

任何发明创造都不是一次就可以成功的,人们常说的“失败是成功之母”就是这个道理,很多的发明创造都是经过成百上千次的试验才取得成功的。著名的化学家诺贝尔的成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从小就跟着父亲进行军工产品的试验,在试验过程中发生了无数次的爆炸事故,他的亲人和助手因此而失去了生命,他自己也被炸伤,可是这些困难并没有击垮他,他一直坚持试验,最终在远离人群的船上取得了成功,成为了世界闻名的大科学家、发明家。因此,要想成功,要想取得创新成果必须要有顽强拼搏的信心和意志。

三、结合化学教学内容开展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一切发明创造中,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对学生开展创新教育主要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培养创新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有意识地展开联想。对于学生提出的想法和问题,教师要给予肯定,对于有问题的地方,教师要正确引导并注意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其次是要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和动手实验的能力。认真细致的观察是所有科学新发现的基础,实践是把学生的创新意识转换为真正的创新能力的过程。这两个环节要求学生从认真观察开始,通过实验把想法变为行动,最终发现共同现象或不同现象,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创新习惯。

上一篇: 安全例会发言稿 下一篇: 信息化考察报告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