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5 19:43:2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信息化考察报告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一、日本信息化的现状
从总体上看,虽然日本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速度较快,但与美国和欧洲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目前,日本全社会因特网普及率为20%(美国为40%),其中,1千万人通过移动电话上网。广播和电视的数字化、信息保密水平等都落后于美国和英国,信息技术专业人才不足问题比较突出。政府内部、文化福利部门、民间团体等公共领域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刚刚开始。
近些年,日本企业在运用先进信息技术改造生产经营管理模式上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ERP等欧美管理方法与日本传统的终身雇佣制度存在一定冲突,因此,完全成功的例子较少,失败的居多。在开展电子商务方面,日本企业已有很好的起步,但与美国相比,电子商务占总交易额的比例还很低,规模较小。2000年,日本B-B交易的市场规模为20兆日元(约1626亿美元),B-C交易的市场规模为1兆日元(约81亿美元)。
目前,日本政府和企业已意识到在信息化方面与欧美之间的差距及其这一差距对日本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加快信息化进程,希望到2005年建成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社会,成为信息化方面的先进国家。
二、日本政府推进信息化的措施
1、健全法律法规,加强组织领导,实施信息化战略
为推进信息化,日本国会于2000年通过了《日本高度信息网络社会形成基本法》(以下简称《基本法》,见附件一),明确了信息化的基本方针、领导机构和信息化推进重点。该法为日本政府采取相应的措施提供了法律依据。
按照《基本法》规定,制定推动信息化建设政策措施的基本方针是:进一步发展信息网络,扩大信息网络的应用,丰富网络信息内容,建成世界高水平的信息通讯网。
日本政府还依据《基本法》在内阁成立了建设高度信息网络社会的战略总部,由首相、国务大臣和优秀的专业人员任部长、副部长和委员,负责审议并实施信息化的重点计划。
日本经济产业省一改长期以来不制定经济发展计划的做法,在2000年用一年的时间制定了《e-Japan战略》。2001年又依据《e-Japan战略》制定了《e-Japan重点计划概要》(见附件二),并于3月29日由战略总部批准实施。《e-Japan战略》明确指出,日本信息化的总体战略目标是“在五年内使日本成为世界最先进的信息化国家”;要通过建立世界最先进的高速信息通讯网络、加强信息知识教育、促进电子商务发展、促进政府等公共领域信息化、确保信息安全等一系列战略举措,确保战略目标的实现。
2、明确政府、民间机构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
《基本法》和《e-Japan战略》都明确规定:民间机构(包括企业、行业协会、公共团体等)是信息化的主体,在信息化建设中起主导作用。政府主要发挥二方面的作用:一是为民间机构发挥信息化主导作用提供必要的环境条件,如修改阻碍信息化的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改进和完善政策措施等;二是推进民间机构力不能及的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如政府信息化、消除社会各阶层间存在的数字鸿沟、研究开发民间机构无法独立进行的科研项目等。
在政府信息化方面,《e-Japan重点计划概要》要求中央政府要在2003年建成电子政府(e-Government)。但对3300个地方各级政府的信息化进程并无明确规定,而是希望它们参照《e-Japan重点计划概要》,能在2005年实现政府信息化。
3、打破垄断,引入竞争
为促进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服务的发展,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鼓励自由竞争的政策。例如,建立电气通信纠纷处理委员会(暂称),制定垄断禁止法方针,加强公平交易委员会的职能等。2001年,日本政府还制定“非对称法规”,对最大的电信企业日本电话电报公司(NTT)实施专项政府管制,重组这家国有股占60%的企业,目的是消除其垄断地位,在通信行业实施自由竞争促进政策,引入自由竞争机制,增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4、加强信息化知识的普及教育,多渠道培养高级专业人才
为实现2005年因特网的个人普及率超过60%的目标,日本政府加大了信息化知识的普及教育。2001年,计划举办550万人次的信息化基础知识讲座,140万人次的信息技术职业培训,为7000所图书馆和群众性文化活动场所配备计算机。
同时,也加强学校的信息技术专业教育,增设有关课程,扩大培养高学历的信息技术人才,建立信息保密技术资格认定制度,完善吸引国外专业人才的机制,计划到2005年吸引3万名国外信息技术专业人才,为使日本信息技术的科研水平超过美国提供人才和技术保障。
三、日本政府促进企业信息化的措施
日本政府对大企业信息化建设并没有特殊政策措施,但对影响某个行业的信息化项目会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特别是对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多方面的支持服务。
目前,中央政府对各地方政府(都、道、府、县)、各行业、学术界提供一部分专用于信息化建设的补助金。从2001年开始,补助金发放重点由过去的给单个企业或商会配备计算机,转向支持对整个地区、行业产生影响的项目和有益于全社会的重大研发课题。例如,政府对钢铁行业的EDI项目提供了一部分资金援助。一般情况下,政府通过三种方式信息化项目提供补助,一是政府对项目补贴50%,企业自筹50%;二是政府全额支付科研项目的费用,科研成果由政府与开发人员共享;三是政府对项目发放低息或无息贷款。
为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日本政府从多方面提供支持和服务,利用各地现有的商会,为中小企业举办信息化知识讲座,利用现有的法律咨询窗口提供信息化方面的法律咨询服务等。
四、日本企业信息化的内容和成效
日本企业信息化过程可以概括为“三次统一”过程。在信息化过程中,日本企业首先将企业内部(各部门、分公司、子公司)生产经营过程进行统一,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工作效率。其次是实现企业与供应商、销售商之间商务流程的统一,提高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最后是行业内部各企业商务流程的统一,形成统一的行业交易市场和经营模式,提高行业整体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日本部分企业信息化的成效也非常明显。例如,夏普(Sharp)公司使用SAP管理软件后,制定生产计划提前时间由3个月缩至2周,确认存货-发货的时间从2.2个月缩至0.9个月。尼桑(Nissan)公司估计,借助SAP管理软件将使采购成本降低20%。目前,SAP与美国排名第一的CommerceOne公司合作开发的“电力相关材料和资产电子交易市场”已在日本投入运转,初步形成了日本电力行业的统一交易市场。
据日本信息化建设较好的企业估计,通过利用先进信息化技术,大大提高了企业生产计划、库存管理、客户管理、网上采购等环节的效率,效果十分明显,一般可降低成本10-30%。
日本信息技术企业在提供信息技术服务上也不断创新。例如,日本电气公司(NEC)提出“五i”理念,即想象力( imagination)、灵感(inspiration)、思想(idea)、信息(information)和因特网(internet)相融合,目标是借助宽带互联网和移动终端(如笔记本电脑、移动电话等),实现“i社会”(i-Society)。NEC还推出了“因特网广播”(Internet Broadcast),通过设在日本各地的数字摄像机,按照顾客要求的比例实时传输指定城市、建筑物或风景的现况,还提供网上购物服务,通过与生产商、速递公司、24小时便利店合作,共同开展B-C业务。
五、日本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经验教训
在信息化过程中,日本企业也有一些值得吸取的教训。企业运用信息技术改造生产经营管理的过程,同时也是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改造现有的业务流程的过程,业务流程再造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信息化的效果乃至成败。日本部分企业信息化建设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主要是在导入先进的计算机管理模式时,不是采取自上至下的整体设计方法(top-down),按照科学的方法改造企业现有业务流程,使生产经营管理系统化,而是根据传统习惯,大幅度修改管理软件(如改变软件的标准画面、结构和流程),使先进的手段去适应过去的工作习惯,即“穿新鞋走老路”,从而使科学先进的管理软件丧失统一性和先进性,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由此导致了许多企业信息化效果不理想。这一点特别值得我国企业吸取。
六、对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启示
1、加强网络建设,扩大网络应用
为加速信息化进程,日本大力发展光纤通信,虽起步晚但进展快,已在部分地区实现光纤到户,并于2001年3月开始在国内提供光纤上网服务,极大地促进了网络应用。目前,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落后,传输速度慢,使用费用高,致使许多网络应用无法开展,直接阻碍了企业信息化进程。因此,推动企业信息化,网络建设要先行。要加大在网络建设领域的投入,消除垄断,引入竞争,充分发挥政府和企业的作用,调动各方面资金,加快高速信息网络建设,扩大网络覆盖范围,降低使用费用。要加快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尽快实现高速信息网与企业的互联互通。
2、加强培训教育,普及信息化知识
目前,导致我国企业信息化水平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信息化知识,对用信息技术改造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作用认识不足。因此,政府要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开展多层次的信息化知识宣传、培训和推广。特别是要加大对中小企业、落后地区的企业和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信息化知识培训力度,增加这类企业的信息化意识和知识,提高对信息化的认识水平。
3、丰富信息资源,完善信息服务
日本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经验表明,企业对网络的应用水平,不仅与网络基础设施有关,还与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程度和信息服务的水平密切相关。目前,我国政府和企业上网水平低,网络信息资源还不够丰富,在信息的形式、内容、针对性等诸方面还不能满足企业的多种需求,信息服务的方式和水平也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因此,要继续推动政府和企业上网,丰富政策信息和商务信息;促进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服务中介机构的发展,增加信息服务品种,提高信息服务质量。
4、发挥专业化优势,避免重复建设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日本企业深深感到,广泛应用ERP是一项投资大、见效慢的工程,因此,不约而同地走上了ASP专业化经营的道路,实行业务外包。ASP涉及客户关系管理、电子商务应用程序、企业资源计划、电子应用程序集成、网上远程监控服务、数据中心、客户支持等多个领域,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规模经济性。专业化ASP商业模式,可以使客户借助网络实现生产经营活动的“三个必要”,即必要的内容,必要的时间和必要的数量,从而创新企业工作流程,提高经营效率。我国企业应借鉴日本企业在这方面的经验,在信息化建设中也要避免“大而全,小而全”,扩大业务外包,走ASP专业化经营的道路,共享专业化经营利益,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
附件一:
日本《高度信息网络社会形成基本法》〉的主要内容
日本政府为加快日本社会信息化步伐,尽快将日本建成高度信息化社会,于2000年制定了《高度信息网络社会形成基本法》(下称《基本法》)。该法律明确了制定信息化政策的基本方针,实施信息化战略的领导机构及信息化重点计划的基本内容,是日本政府制定推进信息化政策措施的法律依据。
《基本法》共分为四章,三十五条。第一章是总则,第二章是制定政策措施的基本方针,第三章是领导机构的设置,第四章是重点计划的主要内容。
1、总则的主要内容。 日本政府认为,信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应用,将深刻改变经济和社会结构,面对这种形势,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社会团体有必要、也有责任采取有关措施推进高度信息网络社会的形成。要通过制定法律措施,在日本形成世界规模的、多样化的、自由灵活的信息网络,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网络的作用,使国民能够充分、方便地使用信息网络。要通过电子商务,提高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效率,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增加国民生活的方便性和多样性,扩大地区间经济交流,活跃地方经济。
建设高度信息网络社会的基本原则是:以企业为主体,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及公共团体明确分工,采取有关措施,改善环境,消除地理、年龄和身体健康状况导致的不利于信息化的障碍,使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使用信息网络。
《基本法》认为,信息社会的形成,必然引起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在劳动就业等各个领域出现新问题。对此,要采取积极、适当的措施加以解决。政府部门要依据本法规定的基本方针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法律、财政等推进措施;要通过多种形式,随时将推进信息化的有关资料向社会公布;要通过各种宣传活动帮助国民了解信息网络社会。各地方和团体,要根据本法提出的基本方针和各自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推进措施。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社会团体,在有重点地实施政策措施时,要相互协作,共同推进。
2、制定并实施政策措施的基本方针。制定并实施政策措施的基本方针是:进一步发展信息网络,扩大信息网络的应用,在网络上提供文字、声音、图像等各种信息,推进信息技术与信息内容的一体化,建成世界高水平的信息通讯网。
为此,要采取措施促进公平竞争;采用多种培训方式培育拥有专门技术、创新能力强的各类人才;制定和修改有关法律法规,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消费者权益;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利用电子商务开展社会经济活动;国家、地方及公共团体要简化行政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工作透明性,为国民提供方便、高质、多样化的公共服务;要采取措施保障信息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在国际标准、研究开发、技术协作及国际援助等广泛的领域开展合作。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公共团体、大学及企事业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信息网络基础,加强研究与开发,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
富拉尔基区下设两乡,共有行政村10个,总人口3.39万人。根据实地调研,目前移动通信和固定电话业务已经全部覆盖;宽带互联网业务除了海格村外,其他九个村实现了光纤到村、宽带到户;无线数字电视实现村村通。另外,富拉尔基区的十个村屯现已经具备了基于固定电话业务开通的平安互助功能,此功能不但实现了村民危难时能够自救,而且还实现了村民之间的互助功能,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二、农村信息化应用状况
(一)在七个农村中小学中,除了海格村外,均开通了宽带互联网业务,实现了农村学生的互联网内容教学,但在教育资源远程共享方面,由于资金问题,均没有实现。
(二)农村部分农民家庭购买了电脑,使用了宽带互联网业务,达到了在网络上索取农业信息、与外界沟通的作用。截止到目前为止,全区共有517户农民家庭使用了宽带互联网业务,占农民家庭总户数的4.26%。农民目前对电视、互联网的应用还基本停留在娱乐休闲上,还没有真正把信息与生产有机结合起来,缺乏正确引导。
(三)所有的村均没有建立信息服务站,没有一个公共的、可供全村农民共享的信息服务系统,没有专职人员负责农村信息服务的推广和应用上的引导。致使绝大部分村民依然在沿袭传统的耕作意识,从众意识强,思想落后,距离建设新农村要求有一定差距。
三、农村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难题
近年来,我区农业信息化工作有了较大进展,但农民对农业信息资源的利用状况并不十分理想。究其原因,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是农业信息网络推进乡村后,入户遇到了障碍,农业信息得不到广大农民充分有效的接收和利用。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农民的信息意识淡薄。农民的信息意识呈现出一定封闭性,主要表现为对信息情报反应迟钝、缺乏应用信息的积极性、敏感性。因而对信息技术需求欲望低。这种现状,使农村仍然存在着信息流、物流不畅,生产、销售和需求相脱节,一些农产品被压等压价,甚至出现滞销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信息化建设是当务之急,这一点必须形成共识。
(二)农村信息服务水平较低。农民自身满足其信息需求的能力是十分有限的,农村专业信息技术人才匮乏。实现信息化,人才是关键。由于农业发展相对落后,信息技术人才很少,尤其是高素质信息技术人才更少。同时受经济能力制约,很难吸引外地人才。
(三)农村信息服务推广力度有待加强。农村信息服务推广离不开政府统筹协调,才能使各个领域协调一致地将涉农信息有效落地,才能通过信息服务实现调整产业结构、扩大销售渠道、提高农户收入的目标。这不仅需要对此项工作增大人力、物力,更重要的是在前期的信息化服务推广工作中,增大财政投入。由于财政困难,信息化建设缺乏专项资金扶持,加之村集体经济薄弱,以致信息化建资金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前期的信息化服务推广工作。
四、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一)转变农民观念,提升农民素质,改变农村的风貌。农民可以通过上网查价格、上网查政策、上网选择良种、上网销售和采购,在网上听课学习农业科技知识,网络信息在农民心中会成为一种依赖,成为学习实践、与外界沟通的桥梁。信息化不但能增长农民的见识,还会增强公民意识,渐渐学会运用知情权、管理权、监督权,村民民主自治的水平也将会明显提高。
(二)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使传统的生产方式发生变革。如今电话、电视、电脑多源的信息渠道使农产品价格公开透明,销路增多,农产品坐地增值。市场化的农产品价格直接影响了再生产取向,也将自发地引起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譬如山西省应县龙泉村以产胡萝卜为主,过去没有网络,胡萝卜找不到销路,只好喂牛。自从有了网络后,从未滞销,而且价格高。通过网络还从日本引进了新的优良品种。如今按订单生产,远销东南亚。胡萝卜种植面积达到了6000亩,占全村耕地的一大半。每年户均收入两万元,人均6000元。胡萝卜的大量生产,又带动村里发展起了胡萝卜科研、加工、冷库储藏等产业链。龙泉村先后上马5座冷库、4个储藏库、1个高产试验中心。村支书刘建银说:“鼠标和键盘已经成了新时代农民的锄头和镰刀,是离不开的生产工具”。
(三)推动农村医疗、教育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目前远程医疗、网上门诊、住院预约、远程视频诊断等等网上医疗功能均面向社会开放,极大方便了社会就医途径。另外,农民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各种疾病的防治、预防和保养。农村信息化工程带来了农村远程教育。通过有效建设远程教育网,使农村中小学连上北京101远程教育网,通过互联网,成立好课堂。以此引进先进的教育资源,拉近城乡教育差距,弥补农村教学资源的严重不足,缓解农村师资匮乏的问题。
五、几点建议
(一)增强信息意识,加强组织领导。开展农村信息知识宣传和教育,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信息意识,提高对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专门领导机构,协调信息化建设各职能部门,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形成一个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制。
佳维精细化工厂信息化建设项目是整合现有信息化系统,实现本厂各孤立的系统互通互用,资源共享,使全厂生产流程贯通一气,提高生产与管理档次,向大型化工集团的生产模式靠拢。项目建设涉及到生产、管理的各个层面,关系到产品数量、质量,关系到全厂发展的前途、命运。
主管信息化建设项目的万副总和信息中心金主任对项目极为重视,制定了详细和周密的计划,举全厂之力,进行了多次需求调研,认真梳理了业务流程,编制了项目的建设方案,考察了能够承担项目建设任务的计算机集成公司。应该说,招标前期的组织工作、需求调研工作和招标准备工作有序,比较到位,准备充分,为招标工作和项目的建设工作奠定了基础。
在佳维精细化工厂完成了项目建设需求报告后,通过正规渠道,向社会上信息化建设集成商了“佳维精细化工厂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公告”。经过认真考察,从十家集成公司选中三家,采用议标的方式确定项目的承担者。评标专家由四位化工方面的专家和三位计算机方面的专家组成,经过专家评议确定了一家公司作为项目的承担者。这三家公司的确定,以及专家的组成人员是经过万副总、金主任、信息中心及厂相关单位人员认可的。说明三家公司都有能力按照要求完成项目的建设任务,整个招标过程是公开的。
唯一的不足是评标专家缺少信息中心的人员,不能充分表达信息中心的建设思路。毕竟其他专家不能完全了解整个项目的具体情况。
评标会上,A、B、C三家公司各自提交了商务及技术方面的文档,派出代表作了限时的述标发言,经过专家阅标、质疑提问、综合打分,确定由B公司中标。尽管主抓信息化建设的金主任颇感意外,其实一点也不意外。
[11]Andrew Williams. On the release of information by governments: Causes and consequences[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09, 89(1):123-138.
[12]蒋永福.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若干重大问题研究[J].图书与情报,2008,(2).
[13]陈传夫,姚维保.我国信息资源公共获取的差距、障碍与政府策略建议[J].图书馆论坛,2004,(6).
[14]George Barnum. Availability, access, authenticity, and persistence: Creating the environment for permanent public access to electronic government information[J].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 2002, 19(1):37-43.
[15]丁波涛.政府信息资源商业化的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8,(9).
[16]倪明胜,李昱.论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概念、基本特征及管理模式创新[J].湖湘论坛,2009,(3).
[17]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赴芬兰、瑞典电子政务考察报告[EB/OL].[2009-12-28].beijingit.gov. cn/xxhqy/gjjl/t20061120_153266.htm.
[18]周毅.政府信息开放与开发的社会化和商业化:趋势、领域与问题[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5,(6).
[19]周毅.论政府信息增值服务及其运行机制的创新[J].图书情报工作,2008,(1).
[20]冯国平.整合信息资源 推进纺织行业公共信息服务[N].中国工业报,2009-8-5:(B03).
[21][22]杨团.政府体制创新的有益尝试――对一个街道实行政事分开改革试点的思考[EB/OL].[2009-12-25].h
关键词:
工程教育;工程师;对策;工程实践训练
0引言
我国要实现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其一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创新型国家,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发展道路。其核心是提高技术含量、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这就需要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人才。《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当前我国人才发展总体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比还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特别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匮乏,人才创新创业能力不强,人才资源开发投入不足”。当前我国经济建设中最大量、最迫切需要的是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是以应用为主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工程教育。工程实践能力训练是高等工程教育的优势和本质所在,强调通过工程实践训练使学生在校期间获得工程师能力的基本训练。因此,本文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特征的新型工业化时期我国院校高等工程教育工程实践训练中存在的问题为核心进行讨论,使工程教育工程实践训练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和规范化,能够更好的引导工程教育对经济建设新阶段所需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
1高等工程教育与工程实践训练
1.1高等工程教育
实施高等工程教育,院校的阶段性培养目标是使受教育者获得较为系统的理工学科的理论知识、基本技能与能力,使其在毕业时,具备成为合格工程师的基本素质和条件(或者称为工程师的毛坯)。院校高等工程教育是培育和造就合格工程师的基础和重要环节。高等工程教育的内涵是以技术科学作为主要学科基础,以培养能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工程师为目标的专业教育。工程教育的本质特点是实践性、创新性、综合性和经济性,它既具有普通高等教育的共性,又具有显著的工程实践性[1]。这里“技术科学”是指“把工程实际中所用的许多设计原则加以提炼、整理和总结,使之上升成为理论,因而就能够把工程实际的各个不同领域的共同性显示出来,并服务于工程技术。理论分析是技术科学的主要内容”[2]。
1.2现代工程师的素养和能力要求
高等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工程师。因此,在讨论院校高等工程教育工程实践训练的内涵之前,需要进一步明确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对现代工程师的基本素养和能力要求。首先,现代工程所具有的科学性、社会性、实践性、创新性和复杂性等特征日益突出,所应用的内容不断扩展,已经形成了以研究、开发、设计、制造、运行、营销、管理和咨询等为主要环节的工程链[1]。若将绿色制造和资源循环的理念融入其中,并将营销、管理和咨询中所获得的信息用于再制造和指导新产品的研发,那么实际上现代工程就由工程链演变成了工程环,高质量、适销对路产品的生产在工程环中螺旋式的上升和前进。其次,现代工程中的工程链(环)的每一个环节都有许多工程和技术问题,需要工程师予以合理的解决。这就使得现代工程需要大批能够综合应用现代科学理论知识和技术的手段,具备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和兼容并包人文精神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第三,从现代工程意义看,一种产品的成功与否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它对环境的作用和其性价比。所以,必须在工程过程中加入背景因素。这种背景因素概况起来既包括企业的和组织的背景,也有顾客的愿望,还包括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环境的和文化的因素,可称之为非技术因素。如果院校工程教育忽视了这些关键的非技术因素,其结果使工程师只能在现代工程中处于从属地位,也就失去了在现代工程中的领导地位和主体作用。市场呼唤工程师型的企业家和企业家型的工程师,现代工程师需要有能力组织团队、制定战略,协作创新的领导能力。因此,一名现代工程师应当要能够综合应用科学知识、方法和技术手段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完成工程科学和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任务。在知识方面需要掌握由自然科学基础、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如工程经济、环保、管理和法律等)组成的通识教育和技术科学构成的学科专业基础;在能力方面通过工程实践训练从而具备工程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包括组织领导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在德育方面养成良好的个人修养、基本道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修养等[3-4]。
1.3一名合格工程师的培养环节
纵观世界各国的工程实践经验和情况,培养一名合格的工程师大体需要用7~9年时间,期间要经历和完成三个重要环节。一是工程科学知识的学习;二是工程实践的训练;三是工程经历或者说工作实际的体验[5]。前两个环节的实施应该是相互融合交叉进行,通常在院校工程教育阶段进行,特别是第二个环节的实施虽属于院校工程教育培养阶段,但是必须要有学校和企业的密切合作才能真正完成初步的工程师基本素质训练;第三个环节的实施和水平的提升在工作岗位中进行,即工程实际中进行,属于继续工程教育。所谓继续工程教育是指建立在大学教育基础上的对在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知识与技能的更新、补充和提高的教育,是培训而不是学历、学位教育。工程经历这个环节没有终点,将伴随工程师终生。因此,工程实践训练是院校高等工程教育的核心内容、本质与特色体现,是高等工程教育区别于其它类型教育的标志。可以将其内涵概括为:工程实践训练就是院校高等工程教育为培养工程技术人才所必须进行的工程实践活动模式和内容的总和。工程实践训练是促进工科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用结合、以便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尽快适应工作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和训练工科大学生基本的工程综合、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唯一途径,它包括校内和校外两个工程实践训练场所。
2院校高等工程教育工程实践训练的演变与存在的问题
2.1国内院校高等工程教育工程实践的历史变化
1895年,天津大学的前身———北洋大学堂建立,以实业救国、强国和注重工程人才培养为目标,她的诞生标志着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工程教育的开始。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在20世纪20年代开始是学习美国的高等工程教育,解放后效仿苏联模式在校办工厂中进行工程实践训练,同时校办工厂具备生产功能,实现了教学和生产一体化。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又逐步转向以美国为代表的高等工程教育为目标。必须注意到美国的高等工程教育也在不断调整,从偏重科学、研究主导的工程教育,在近20年来也已经更加重视工程实践性。美国的工业企业具有强大的研发背景和高水平的比较完善的继续工程教育体系,从而可以弥补院校工程教育对工程实践关注的不足。相比之下,我国的工业界并不具备很强的研发背景和实力,多数企业也不具备良好的继续工程教育条件。于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的工科院校纷纷在校内建立了实践教育基地――工程训练中心,实现对学生的工程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6]。从起步到现在100多年来,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是从学习和借鉴欧美到效仿前苏联、然后又回到跟踪学习以美国为代表的高等工程教育模式的过程中,同时积极探索自身道路中不断前进的。
2.2国内院校高等工程教育存在的问题
建国以来,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至今,高等工程教育培养了数千万的工程技术人才,有力地支撑了我国工业体系的形成和发展;高等工程教育办学规模居世界第一;基本形成了较为合理的高等工程教育体系和结构。基本满足了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多层次、多类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大量需求;从2005年到现在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认证从无到有,2013年已经加入“华盛顿协议”成为该协议组织第21个成员,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并与国际实质等效的工程教育认证体系。但是我们的院校高等工程教育的工程实践训练和能力培养方面目前还存在如下的主要问题:(1)对院校高等工程教育工程实践训练重要性地位的认识不到位。效仿早期美国高等工程教育思想,以科学研究主导工程教育,重视理论、轻视实践,再加上受我国传统思想的影响,重“学”轻“术”,工程实践训练的重要性地位没有很好的得到保障。(2)有些虽然认识到了工程实践训练的不可替代性和重要性,但是,没有平衡好工程实践训练与理论教学之间的关系,工程实践教育过程要么依附于理论教学,要么完全独立于理论教学。(3)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比较完善的工程教育实践训练内容体系、一般标准、评价机制和保障机制。(4)实施院校高等工程教育工程实践训练的大多数教师缺乏工程实践训练,工程知识、工程经历、工程规范和实际生产经验不足,严重制约工科大学生的工程实践训练水平。(5)院校高等工程教育封闭办学。开放办学、产学研密切合作的有效体制和长效机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在高校兼职、指导学生工程实践训练的机制没有形成。(6)工程实践训练投入不足。学生和教师的精力投入均不足,既包括总体时间上的不足,也包括实践训练的工作量强度不够、训练内容的先进性和时代性滞后。在我国这样大规模的院校工程教育背景下,经费投入也相对缺乏,设备和技术相对落后。
3工程实践训练的指导思想与方法
3.1正确认识院校高等工程教育的问题
从原国家教委工程教育考察团1995年赴美考察报告《回归工程•多样化•宏观管理》[5],中国工程院工程教育代表团2002年的《访美考察报告》[7]和2005年清华大学工程教育认证考察团对德国的访问考察报告《德国工程教育认证及改革与发展的考察报告》[8],等等。可以看出,上述这些问题在当时美国和德国或多或少的同样存在,但是这些国家都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在我国,虽然也认识到了所存在问题的共性与我国自己的特殊性。但是,没有完全形成有效和长效的改革措施,或者措施落实不到位。这其中的主要和重要的背景差异是:美国和德国等国家都是已经完成了工业化的高度发达的后工业化国家,而我国是一个快速发展中的国家,而且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也许有人会因此说,中国的工业化程度还没有达到欧美那样的程度,高等工程教育自然赶不上他们。但是,必须清醒认识到,如果高等工程教育不能超前培养出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那么我国的新型工业化和小康社会何时才能实现?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优先发展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国策。因此,面对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目标要求,以及欧美发达国家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现状与经验,我们的高等工程教育必须面对现实存在的问题,在总结和继承我们自己工程教育中工程实践训练好的传统和借鉴欧美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早日从高等工程教育大国进入高等工程教育强国,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提供强大的引领、支撑和保障作用。
3.2加强院校高等工程教育工程实践训练的思想与方法
工程实践教育既不是理论教育,也不是单纯的实际操作和岗位能力,而是根据教育目标组织的有明确理论指导下的既动脑又动手的实践活动,要体现现代科技和工程综合特征以及产业界的需求。院校工程教育中的工程实践训练体系承载着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任,需要着重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培养什么样的工程实践能力,即目标定位问题;二是怎么样培养这种能力的问题,即途径方式方法问题。工程实践训练体系应该由总布局(框架)、内容与目标要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构成。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科工程实践训练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应该确立为:加强专业基础、拓宽专业口径、突出工程实践、培养实践能力、学会技术创新、注重工程应用。并贯彻如下的方法要求:
(1)坚持工程实践训练是高等工程教育的本质与特色。通过工程实践教育、训练,着力提升学生的工程素养,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
(2)坚持技术科学教育与工程实践训练紧密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突出工程实践训练。工程实践训练并非完全依附于理论知识体系的从属,实践能力与理论知识同等重要,二者缺一不可。
(3)遵循认知规律和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工程实践训练内容分层次循序渐进,由基础、设计、综合到创新,由相对独立到交叉融合。
(4)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工程技术人才培养道路。工程教育必须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发展需求,主动服务行业企业需求,工程实践训练更加重视与工业界的密切合作和交流。行业、企业应该成为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5)更加重视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原则。工程实践训练和能力培养考虑逐步与国际接轨,反映时代新技术与发展趋势,在世界范围内逐步形成我们的竞争优势。
(6)工程实践训练要求指导教师须参加企业实践锻炼,提高自身的工程实践能力,成为掌握理论知识能胜任理论教学、具有实践能力能够指导学生工程实践训练和具有技术和产品研发能力能够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的“三能型”教师。
(7)在实施工程实践训练时要注意,相对独立开设的实验课、实训等环节尽可能由工程实践能力强的讲授相关理论课教师承担,这样教师就能够发现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容易出现什么样的问题,哪一些理论知识的理解有偏差等等,从而有利于后续不断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如果将两者完全割裂开来,由不同的教师承担,则改进教学的效果是会打折扣的。
4结语
本文以院校高等工程教育工程实践训练中存在的问题为主进行了讨论,针对当前院校高等工程教育工程实践训练存在的主要问题,以现代工程师的素养和能力培养为目标,确立了工程实践训练及其内涵,提出了加强院校高等工程教育工程实践训练的思想方法。这和当前我国开展的工程教育认证的标准与要求是一致的,从而为高等工程教育实现培养工程师目标而实施的工程实践训练提供了指导。
作者:罗印升 俞洋 沈琳 刘晓杰 单位:江苏理工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朱高峰.论我国工程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教学研究,1999,22(1):19-22.
[2]钱学森.工程控制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3]余寿文,王孙禺.中国高等工程教育与工程师培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3):1-7.
[4]朱高峰.工程教育中的几个理念问题[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1):1-5.
[5]国家教委工程教育考察团.回归工程•多样化•宏观管理:赴美考察报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6(1):59-67.
在日本,考察团首先参观了东京证券交易所。东京证券交易所是继美国纽约证券交易和英国伦敦证券 交易所之后的世界第三大证券交易所,曾经有过1600多名交易员在交易大厅进行交易的场面。但在成 功地实现了计算机网络管理以后,目前整个东京证交所只剩下几个计算机维护人员,所有的交易都转移到 网络上进行。为保障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东京证交所同时准备了两套计算机网络系统。
考察团拜访了日本最大的物流企业之一--日本通运株式会社。日本通运株式会社的前身是1872 年创立的陆运元公社,1937年,正式创建日本通运株式会社。目前,日本通运在国内拥有1400家 分公司,雇员47000多人,在海外33个国家拥有242家分公司,雇员7300多人,上年营业额 达到了1兆3897亿6900万日元,其陆运、海运、空运、仓储,市场占有率均为日本第一,宅急便 为日本第三。日本通运早在1984年就建立了自己的信息网络服务系统,通过广泛的使用信息技术,包 括库存管理系统、宅急便服务系统、铁路集装箱系统、一般货物运输服务系统、海运系统、空运系统、顾 客物流系统等,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将顾客委托的货物送达。
php研究所是松下幸之助先生于1946年创建的,主要宗旨是研究实现“和平、繁荣、幸福”。 经php研究所有关人员的介绍,考察团对松下幸之助的经营思想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考察团也对 php研究所乃至整个松下电器的信息化程度进行了了解。
另外,考察团还与日本富士通株式会社、日本情报通信株式会社、大手株式会社、长城咨询株式会 社、芝株式会社、日中综合开发株式会社和在日中国科学者联盟等日方机构的有关人员共同举行了“中日 企业座谈会”,就双方关心的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
在韩国,考察团拜访了超易网络公司,其网址是:。这是韩国最有影响的一家 b2b公司,创建于1999年10月,以提供电子商务平台和技术解决方案为主要业务,其门户网站名 为“超易网”,长远目标是建设一个以中国为核心的亚洲电子商务大联盟,建立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电子 商务平台,尔后再扩展到全球。
在韩期间,考察团还会见了大韩贸易协会的有关人士,并了解了其拥有的ec21网站。大韩贸易协 会拥有8万多家公司会员,ec21网站是其拥有的韩国目前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网站。考察团还与超易 公司、韩国贸易协会共同举办了中韩企业网络研讨会,韩国产业资源部产业政策局局长李载勋、韩国电子 商务振兴厅厅长崔太昌和韩国科学技术院李在奎教授出席研讨会并讲话,与会的其他8家韩国企业还就互 联网络的发展前景和有关技术趋势发表了演讲,并同考察团成员进行了自由讨论,寻求双方相互合作和协 作的机会。
二、三点体会
1.日、韩企业在上网人口和使用深度方面超过国内,尤其是日本的手机联网发展很快。日本发展手 机上网不到一年,用户已有550万。日本电子商务的发展主流是b2b,b2c很少,日本模式是“传 统产业+商业+金融+网络”。韩国只有5000多万人口,计算机拥有量却高达1200多万台。在互联网上发 展电子商务涉及法律、制度、体制、习惯等诸多问题,在日、韩也存在着一个摸索、探讨的过程。特别是 金融信用如何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仍是急待解决的一大问题。
2.将传统企业与网络技术结合起来,从企业内部最基本的管理做起来,将it技术在企业中的运用 与原有的传统经营方法结合起来,形成力量,对企业电子商务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但国内企业目前对 it革命的认识,与日、韩企业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科技人士认识较快,企业界却缺乏危机感。国内企 业要实现信息化,首先要进行一场思维革命,主要是要解决干部尤其是中高级干部的观念。比如,有了 网络,没有物流管理基础,电子商务的解决方案也难以实施,有了网络技术,管理人员的观念不适应,电 子商务也搞不起来。
3.我国发展电子商务要走自己的路。在整个信息化、全球化潮流中,中国道路到底应该怎么走?信 息化涉及各个层次,国家该干什么?企业该做什么?社会和个人如何适应这个变化?不同的企业、不同的 企业应该有自己的设想。必须结合中国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条件和特点,光靠网络企业唱独角戏 肯定是不行的,不同行业应该联合在一起发展。目前,中国网络和电子商务发展的最大障碍不是技术,而 是观念和管理基础工作落后。
以下为其报告全文: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全球信息产业结构性调整步伐加快,信息产业由硬件主导型向软件和服务主导型发展,全球软件市场将进入较快增长时期。中国软件产业将进一步与国际接轨,成为世界软件产业发展最快的区域之一。北京软件产业孕育着蓄势待发的良好机遇,也面临着亟待解决的现实矛盾。
一、软件产业发展现状
(一)中国占全球软件产业份额不断加大
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全球信息化浪潮和政府的强力推动,软件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规模庞大、最具活力的产业。20xx年全球软件产业销售额为748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39%。份额分配大致为美国40%,西欧30%,日本10%。中国、印度、韩国软件的份额为分别2.58%、2.14%、2.69%,比上年上升了0.67、0.39、0.27。美国依然处于高端霸主地位,拥有全球三分之一顶尖软件人才,印度软件和办公支持服务出口增长迅速。
目前我国电信用户数(6亿户)、互联网用户数(9000万户)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1.88万亿元)规模分别居世界第一、第二和第三位,信息服务和产业基础预示着我国未来软件需求将高速增长。
(二)北京软件产业规模位居全国首位
1、北京软件产值占全国总量三分之一。20xx年北京软件产业实现营业收入385.3亿元(不含整机产品中的嵌入式软件产值),约占全国软件产业销售收入总量的34%,并保持连续几年发展速度超过30%的业绩。
2、北京软件出口占全国总量三分之一。20xx年北京通过海关的软件出口额1.38亿美元,占全国通过海关的软件出口额的37%。
3、北京软件企业占全国总量三分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北京的软件企业3400家,占全国34.5%;国家规划布局内的重点软件企业北京有31家,占全国18%。
4、北京软件产品占全国总量三分之一。北京软件产品5000多个,约占全国总量的30%。北京软件著作权登记的数量占全国43%。
(三)在软件人才和软件内需拉动方面北京对全国贡献率为50%
全国软件人才50%来源于北京,北京是软件人才培养的高地。全国软件市场订单50%来源于北京,北京是软件投资与决策地。如全国电子政务十二金工程和金融、电信等行业的软件系统解决方案由北京决策,推动全国实施。
(四)软件从业人员占全市从业总人数1.7%
软件从业人员12.1万人,占我市从业人员的1.7%。20xx年北京软件产业实现增加值100.3亿元,占全市GDP总值的2.8%。软件人均创造的增加值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二、软件产业发展的几个基本判断
(一)软件产业依然是我国的幼稚产业
1、我国软件产业规模比较小 20xx年我国的彩电、彩管、激光视盘机、收录机、电话机、程控交换机、移动电话手机等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打印机、光盘驱动器等产品也名列前茅,我国境内生产的显示器、手机、彩电、激光视盘机、笔记本电脑分别占全球总产量的50%、31%、43%、80%和40%。中国软件产业销售收入占电子信息产业的8.5%,只占全球软件产业总额2.58%,规模较小。 小型软件企业居多。国内软件企业人员一般在30-100人之间,最大的不过千人左右。据业内人士说,要进入欧美外包市场,500人的公司规模是一个基本的门槛。
2、高端软件控制在美国、西欧、日本等国家手中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软件市场,以微软、IBM、甲骨文(Oracle)等跨国公司为龙头的软件企业垄断着全球90%以上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软件及网络浏览器等基础软件、高端软件产品,绝大部分产品标准的控制权掌握在美国,他正利用其垄断地位获取丰厚的超额利润。在部分中低端应用软件外包的同时,美国还是全球最大的软件产品出口国。
日本软件产业是依靠国内巨大的软件市场快速发展的,在物流、交通、制造、通信和半导体等领域对企业级软件需求很大,其国内软件市场仅次于美国。为降低成本,日本的企业把很多定制软件外包给人力成本较低的国家(包括中国)。日本的软件设计技术先进,松下、东芝、日立、索尼、富士通等跨国公司都有相当规模的软件公司,他们研发的软件产品往往随着企业的各类产品(通信、计算机、家电、精密电子设备等)出口世界各地。
美国、西欧和日本软件产业占有全球80%份额。中国和其他一些国家处于软件产业低端和初级阶段。
3、我国软件企业利润率不高
20xx年我市大型软件企业利润率为9.25%,中关村的软件企业平均税后利润率只有4.5%,而美国微软、甲骨文和IBM的利润率均超过30%,甚至达到70%以上。
(二)兄弟省市软件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深圳软件产业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20xx年深圳软件产值为291亿元(含嵌入式软件),比上年增长45.5%,增速超过北京。华为、中兴、金蝶是深圳软件产业的骨干力量。
上海软件产业连续三年增长超过50%。20xx年上海软件产业增长52%,20xx年为61%,20xx年达到72%,经营收入为201亿元,实现了高速增长。 大连重点发展对日软件出口。20xx年大连软件产业销售收入为45亿元,比上年增长52%,出口1.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0%,出口占软件总销售收入22%,比上年增长4个百分点。软件园建设极具特色,对日软件出口能力不断增强。
(三)印度软件出口发展咄咄逼人
经过十几年努力,印度在相对贫瘠的国内经济基础上实现了软件产业的腾飞,在高技术产业和知识经济的核心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
印度软件出口规模是中国的6.5倍。20xx年,中国软件产业总额为1600亿元人民币,其中软件出口20亿美元;印度软件出口为130亿美元,同比增长30.26%。印度软件产业的发展模式是出口导向型,以定制软件开发和服务出口为主,20xx年印度软件和服务出口额在软件产业总额的比重为81%。
印度软件出口业务正在走向高端。印度软件企业在国际上已经建立品牌知名度,得到国外客户特别是欧美客户的认可,美国是印度软件最大出口国,占印度软件出口额的58%。全球500强企业中有200多家企业采用印度的软件(日本是中国软件最大出口国,占中国软件出口额的61%,多数为低端软件编写)。
印度拥有一批软件出口龙头企业。印度排名前三家的软件企业(Tata、Infosys、Wipro公司)出口额之和超过20xx年中国软件出口总额。印度有8家软件企业出口超过1亿美元,中国目前没有一家软件企业出口额过1亿美元(随设备出口的嵌入式软件除外),中国的软件企业国际竞争力与印度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四)国际服务业向我国的转移明显加快
近几年,随着制造业的国际化大规模转移,国际服务业向新兴市场国家转移成为重要趋势,信息产业服务项目外包是项目外包中的热点,全球仅软件外包市场每年就有1300亿美元的规模,印度是最大的软件外包承接国。业务集中在电话客户服务(呼叫中心callcenter)、金融保险、人力资源、IT服务等行业。北京、上海、大连、杭州、济南、深圳、西安等城市都瞄准了软件外包市场,制定了各自的软件外包发展计划。
(五)国家已确定软件产业为发展战略重点
党的xx大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加快推进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进程,必将进一步促进全社会对软件的巨大需求。 20xx年国务院《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国发[20xx]18号),20xx年又了《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进一步明确了软件产业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了对软件产业的扶持力度。纲要提出到20xx年我国软件产业销售额将达到2500亿元,国产软件产品和服务的市场规模达到1500亿元,出口达到50亿美元,软件人才达到80万人
这为我国软件产业发展明确了近期奋斗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实施的各项政策措施,将带来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新。
三、北京软件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注重引进制造业,忽视软件产业(包括现代服务业)的招商。国际服务业大规模转移的兴起,软件产业正在成为我国吸引外资的新热点。但是,目前我们还没有为此做好充分的准备,招商引资工作大多是围绕制造业开展的。
2、注重开发国内低端市场,忽视国际化能力的提高。我国国内软件市场较大,大多数软件企业,如中软公司、用友公司均是以国内市场为重点,努力开发自己的产品替代国外进口软件,没有把精力用于开拓国际市场。信息安全软件、用友的财务软件、金山的WPS软件最为典型,与跨国公司合作和出境承接国际软件业务相对不足。
3、注重扶持自有技术,忽视服务型业务的发展。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的政策支持一直倾斜于自有技术的项目,忽视IT服务型业务的发展。软件企业的认定是从自产软件产品销售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等方面来界定的,而将占软件产业总量近50%份额的软件服务业排除在外。如市场较大、高端的金融业务服务型软件和通信业务服务型软件项目,企业一般得不到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4、注重产业推进,忽视知识产权保护。“盗版软件实际上助推了国内信息化发展”,这个论调由来已久,加上90%以上的操作系统、通用型应用软件(如办公软件、游戏软件)来源于国外,这些年盗版猖獗,打击力度不够。对知识产权的侵害,也严重影响了国内软件产业的发展。
5、注重人才总量,忽视软件人才质量和结构。北京软件人才呈橄榄型结构,高端国际化软件经营人才、高级产品设计专家(架构设计师)和低端技术工人相对不足,中间层程序开发人员较多。因此在承接跨国公司个性化较强的软件定单时,综合能力明显低于印度公司。
6、注重自有资金投入,忽视金融和资本市场的支持。由于软件企业固定资产少,无形资产比重大,很难通过资产抵押争取到银行贷款。软件企业规模小,前期研发投入过大,与传统制造业的赢利模式有所不同,在上市发行股票和发行企业债券方面存在实际困难。国务院《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国发[20xx]18号)中规定的由国家扶持的软件产业风险投资公司和投资基金至今尚未组建,实施难度很大。
四、北京发展软件产业目标和政策措施建议
(一)发展思路与目标
发展思路:抓住全球信息化浪潮和软件等服务业伴随跨国公司制造业转移中国的新机遇,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以软件产业国际化为突破口,引进国外先进的软件开发过程管理技术与风险投资,迅速提升软件企业的综合实力,提高软件产业对首都经济的贡献能力,推动软件产业成为首都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主导产业,初步成为首都经济的支柱产业。
发展目标:到20xx年北京软件产业销售收入要保持年均30%以上的增长率,软件产业销售收入超过20xx亿元,软件产业实现增加值占当年北京市国内生产总值比20xx年翻一番,超过6%,力争达到8%;海关出口额比20xx年翻三番,超过10亿美元,力争达到12亿美元;软件从业人员达到45万人;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软件企业集团超过30家。 发展重点:软件产业基地、软件出口基地;软件外包,重点行业应用软件、信息安全软件、嵌入式软件、国产基础软件、游戏软件。
(二)措施建议
1、确定一个地位:统一思想,确定软件产业在我市产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由于土地、水、电、油、运等资源匮乏,生产性资源不足,从未来工业发展趋势看,我市制造业难以保持长期高速发展。北京有着人才智力优势,我们认为软件产业发展最能体现“五个统筹”的思想,因此建议扬长避短,集中政府资源,着力打造软件产业之都。
2、抓住一个基地:抓住机遇,加快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建设。抓好“点、线、面”,形成大企业—产业链—产业群的基地产业格局,充分利用好中关村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和软件出口基地的集聚效应,以中关村地区为重点,培育一批软件业旗舰企业,建设好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和软件出口基地,加速软件出口增长,促进产业集聚。
3、营造一种氛围:创造环境,营造一种“搞软件,在北京”的国际氛围。与制造业相比,现代服务业国际转移对投资境的要求更高。北京集聚着大量服务业资源,借鉴制造业引进技术和外资的经验,进一步加强软件产业的规划、政策研究,完善和落实出口扶持、境外投资、外汇管制、境外上市、知识产权保护、政府软件采购等政策,加强技术支撑体系和服务支持体系建设,创造国际化、专业化的投资环境。
4、培养一批人才:促进跨国公司、大企业与学校的结合,培养适用性软件人才。全国35所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北京就有6家学院。以重点发展领域的人才需求为出发点,以培养大型软件开发人才、国际化软件人才为重点,积极引进和整合教育资源,使北京软件人才结构更加合理。
5、提高一种能力:走国际化道路,提高软件过程管理能力。与印度相比,我市许多软件企业的开发和生产处于“技术少标准、开发缺规范、生产无检验、质量无保障”的状态,成为软件产业快速发展、软件产品走向高端的最大障碍。通过引入印度公司等一批国际知名软件外包公司,加快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提高企业软件开发过程管理能力。
随着信息资源的快速增长,信息化实践对信息资源规划的需求日益迫切,由于决策者的关注角度不一样,对信息资源规划的理解不一样,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多样的信息资源规划。经研究分析信息资源规划的现状,将信息资源规划分为两种:宏观层面的信息资源规划和微观层面的信息资源规划。
一、宏观层面的信息资源规划
宏观层面的信息资源规划是针对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这一领域,在未来一段时期内采取一定措施促进信息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提升信息资源在社会运转中的功能,减少社会运行的成本,保证社会向预期目标发展的长期计划。因而在宏观层面上,信息资源规划是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一部分,也是一项信息化的专项规划。
宏观层面的信息资源规划在对信息资源进行调研论证之后,由政府规划部门或政府委托的单位编制,颁布后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并在本地域内指导各级政府及部门、社会企事业单位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它通常是通过多项保障措施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和项目来进行推进,以实现规划之目标。这种宏观层面的信息资源规划在国内外都曾出现过,比如欧盟电子内容(e-Content)计划、加拿大“政府在线”规划等。
2000年12月22日,欧盟在《关于在全球网络发展欧盟电子内容与信息社会发展多样化语言的决定》中正式提出了电子内容计划(e-Content Program)(相当于我国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该计划时间跨度从2001年至2005年,总投资1亿欧元。电子内容计划的实施分为三个行动方向(Action Line)展开。第一行动方向,提供公共信息的公众访问和商业化开发,预算比例为40%-45%;第二行动方向,在多元语言和文化环境中增强内容产品,预算比例为40%-45%;第三行动方向,提高数字内容市场的活力,预算比例为10%-15%。电子内容计划实施的关键环节和突破口是公共信息的商业化开发和发展数字内容市场。根据这三个行动方向,欧盟已经成功实施了几十项重点示范工程,取得了重要成果。
二、微观层面的信息资源规划
微观层面的信息资源规划,主要是运用了信息工程及信息资源管理等一系列理论和方法,对边界清晰的组织机构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需要的信息进行全面规划。微观层面的信息资源规划已有一套成熟的理论和方法,在国外的企业中运用得较为普遍。近几年,我国一些学者也在研究微观层面的信息资源规划,并在我国企业和边界清晰的行业中开始实践,其中高复先教授的《信息资源规划――信息化建设基础工程》颇具影响。该书中的信息资源规划在数据管理标准的建立与实施基础上,进行总体数据规划中的实体分析和主题数据库的建立,在进行总体数据规划的过程中同时进行数据管理标准化工作,通过数据标准化工作使总体数据规划更为扎实,总体数据规划成果更能在集成化的信息系统中发挥指导作用。山东海化集团、中国东北电力集团公司、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等企业采用该方法规划了本企业的信息资源。
三、宏观层面与微观层面信息资源规划的比较
宏观层面信息资源规划和微观层面信息资源规划都以提升信息的效能为手段,实现各自的目标;两者都要求消除各自规划范围内的“信息独岛”,实现信息的自由流动和信息资源的共享;两者在规划领域上有相互靠近的趋势,在政府部门内表现尤其突出,他们在做本部门信息化规划时突出了宏观层面的信息资源规划,在做本部门信息系统时又运用微观层面的信息资源规划的方法。微观层面信息资源规划的方法已经在宏观领域中试用,河北省的信息资源规划就采用了微观层面的规划方法。
宏观层面信息资源规划和微观层面信息资源规划虽然只有“宏观”和“微观”一词之差,但内涵却截然不同:宏观层面信息资源规划服从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从调查研究入手,分析在社会发展中信息资源领域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信息资源领域里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与保障措施,实施一系列项目整合全社会的信息资源,提升信息资源在社会运转中的功能,减少社会运行的成本,保证社会向预期目标发展;微观层面信息资源规划确切地说是一项工程技术,包括需求分析、系统建模、支持工具等内容,为边界清晰的机构梳理业务流程,搞清信息需求,建立统一的信息标准和信息系统模型,实现信息数据高效、有序地流动,消除信息孤岛,进行信息共享。两者之间在其他方面也存在明显的不同,表1列出了两种信息资源规划不同之处。
四、宏观层面与微观层面信息资源规划的联系
虽然微观层面信息资源规划的方法在省级信息资源规划上进行了试点,并准备付诸行业实践,但是由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信息资源的规划对象、目的、方法、规划 重点、执行方式、存在形式都有较大的区别,两者之间几乎没有什么交集,更谈不上什么联系,但如果把两者放在全社会的规划体系中来分析,那么两者之间就存在某些方面必然的联系。
在社会规划体系(如图1所示)中,“部门信息资源规划”是该职能部门对本部门信息系统中信息资源的规划,属于微观层面的信息资源规划。规划体系从上至下,发挥指导作用,即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指导交通、能源、宏观信息资源等各专项规划,交通、能源专项规划又指导本部门的信息资源规划;而宏观层面信息资源规划对所有部门的信息资源规划发挥指导作用,尤其在部门间的信息资源整合中发挥重要作用。规划体系从下至上,发挥支撑作用,即本部门的信息资源规划支撑本部门的专项规划,各项专项规划支撑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各部门的信息资源规划及部门间的信息资源整合又支撑宏观层面信息资源规划,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服务。两者之间的联系清晰可见。
图1 社会规划体系结构
表1 两种信息资源规划的不同点
参考文献:
[1]高复先.信息资源规划―信息化建设基础工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胡小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新观念[J].中国信息界,2006(4)
[3]欧盟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专题考察团. 欧盟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专题考察报告[R].
1、上海精神卫生中心(用友软件)
上海精神卫生中心是一家三甲医院,床位XX余张,日门诊量1600左右,
年收入2亿。
上海精神卫生中心从XX年采用用友的his系统,运行5年以来反映比较稳定,用友软件采用产品化模式,由于上海精神卫生中心是专科医院特殊需求较多,所以进行了大规模的2次开发,上系统的第一年进行数据初始化,对人员、药品、物资、收费项目等进行数据录入工作量很大。医院信息科有10人负责医院软硬件的维护工作。医院实施了银行卡和医院一卡通系统,这几乎是上海医院的基本需求。医院门诊实现了排队叫号功能,每个病室门上都有显示排队叫号的led显示屏,候诊区提供大量供病人休息等候的座椅,井然有序。
医院信息系统硬件采用hp服务器、emc磁盘阵列、华为交换机,网络中心采用双机热备加双磁盘阵列,机房隔音、防尘、防暴,全院门诊、药房、住院护士工作站有100个左右。院方反映用友软件在财务和查询方面功能强大,特别是在院长查询、药品用量查询上能实时查询到相关的详细数据,方便了院长及时了解各方面的数据,对药品合理管理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还有在医保维护方面很及时。医保实时传输数据。
医院刚建成一座14层住院大楼,准备马上投入使用,计划马上上pacs、lis、门诊及住院医生工作站、门诊及住院电子病历,继续使用用友公司的软件和解决方案,预计将增加到300个工作站点,同时将在新住院大楼增加一个机房,采用异地容灾方案。
2、上海金仕达卫宁医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金仕达卫宁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医疗卫生领域信息化、数字化、软件研究与开发的高科技企业,上海明星软件企业,上海市十大信息工程的承建者。最初创建于1994年,多年来公司专一致力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产品研发及应用工作,定向为各医疗机构开发适应的管理软件,公司注册资本超3000万元,员工300余人,100人研发队伍,150人的实施队伍,在长沙设华中区总部,全国范围内有将近800的用户,三甲医院有90家,介绍在上海市场有近70%的市场占有率,在湖南有50家左右,其中长沙市妇幼保健院和省肿瘤医院就是采用的金仕达卫宁的this系统。
公司人员介绍金仕达卫宁公司的软件采用产品化模式,多年来在医疗行业积累的经验,目前已经升级到第4版本,软件集成了现有医院绝大部分的功能需求,设置有1000个左右的功能开关来控制功能的开启与关闭,根据医院需求,把需要的功能打开,不需要的关闭,基本能满足医院的需要,如有特殊需求可以进行小规模的2次开发,产品化的优点是可以降低软件成本,同时使软件存在的风险降到最低。
3、复旦大学附属医院眼耳鼻喉医院(五官科医院)
五官科医院是一家三甲医院,日门诊量达到3500—4000,全院600余人创造了年收入3.4亿—3.6亿的佳绩,其中医疗收入占总收入的80%,药品收入只占20%,医院不大,但人均收入却在上海医疗行业屈指可数。其中医院信息化管理对提高全院的工作效率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五官科医院使用上海金仕达卫宁公司的this、lis系统,his系统上了门诊工作站,尚未上住院医生工作站。在考察过程中给我们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虽然日门诊量达到3500—4000,但是在挂号收费处却看不到排长队现象,病人大部分都集中在候诊区,井然有序的等待医生就诊。做到这点主要归功于金仕达卫宁公司的门诊流程优化方案:一方面挂号收费一体化,据调查一般早上9点以前挂号处排长队,收费处没什么人,而9点以后收费处就开始排起了长队,挂号处就门可罗雀,于是把挂号收费合为一体,收费处人员既可收费也可挂号,这样做既均衡了工作量,提高了收费处的工作效率,也减少了病人排队等待的时间;另一方面采用一卡通收费措施,这样一卡通病人进入医院只需2次经过收费处,一次是在入院时付预交款领取一张含有病人信息和预交金额信息的磁卡(病人在交款时,收费处自动语音报价,相当人性化),第二次是在病人离开医院进行结算的时候,这样做比传统模式大大减少了病人往返于收费处、医生、检验科等地点的次数,方便了病人也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率,当然有些病人还无法接受这种模式,也可以采用传统模式进行就诊。为了减轻医院护士的工作量,医院专门聘请礼仪小姐和文密人员进行培训,接替了护士的导诊和文字医嘱录入工作,由于是外聘人员所以工资只有正式员工的三分之一,而且管理起来也比较方便。
医院门诊采用排队叫号系统,每个候诊区都有显示排队叫号的液晶显示屏,候诊区提供大量供病人休息等候的座椅,井然有序。上了门诊医生工作站,每位门诊医生都能熟练的操作电脑,查看病人检验报告、ct片,开电子处方等,当然这也与软件做的很人性化有关,操作起来可以不用键盘,达到全鼠标操作,很方便。同时由于使用电子处方(电子处方自动显示药品所占比例,有效的提醒了医生),病人只需拿着磁卡到药房一划,药房工作人员就能从电脑上看到该病人的处方,然后发药,这样病人拿不到手写处方,基本杜绝了在外买药的现象。医院的lis系统,采用条形码试管识别,相对于传统试管帖标签更科学。
网络安全方面,内网与外网物理隔离,所有电脑取消光驱、软驱、usb接口,特殊部门除外,对于在上班期间利用电脑玩游戏或干工作以外事情处以500—1000的罚款。
4、杭州创业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杭州创业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现有员工500多人,技术人员400多人,是浙江省软件业十强企业,浙江省信息产业重点企业,杭州市科技创新重点企业,浙江省医疗卫生应用软件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依托公司成立。围绕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建设,公司已成功开发了数十种系列产品。公司已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累计用户数量已超过1000家,遍及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项目1000多家,三级甲等医院178家。华中区总部设在武汉,湖南长沙设有办事处,在湖南的代表用户有湘潭市中心医院、湘潭市人民医院、南华大学附属医院。注册资本3413万,净资产5000万。
杭州创业软件以项目开发为主,对于医院需求能做得更到位。向医院提供原代码,围绕提高临床技术水平和质量,建立的标准化病案是该软件的一大特点。对医院运行机制和经营有深入的研究,针对医院面对的内外部环境和困惑提出了数字化医院解决方案。其实施步骤分为:1、整体规划;2、系统集成;3、分布实施;4、以现有系统为基础;5、系统建设必须和体制改革,制度政策相结合并完善。
5、苏州市立医院(苏州市母子医疗保健中心)
关键词:高校基建;项目管理;招投标;建筑节能;信息化
Key words: university's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project management;tendering and bidding;building energy-saving;informatization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8-0050-02
0 引言
高校基建管理与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在管理模式上不尽相同,各高校之间在基建管理模式上也存在着很大差异,管理模式的差异随之带来的就是在基建管理中的差异。近些年随着建设市场的不断发展,基建管理也朝着不断健全、不断完善、进一步规范的方向走。尤其是近几年引入了矩阵制管理模式,使基建管理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提高了基建工程的质量管理、进度管理及造价管理水平,矩阵制管理模式是以项目为主导,部门为协调的管理模式。基于高校基建规模较大的现状,这种模式是比较理想的管理模式。[1]管理运作模式如图1所示。
下面就矩阵制项目管理的框架下对项目具体建设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环节进行研究讨论。
1 加强制度建设
高校基建应不断健全管理制度,出台一些制度管理办法,并在办法中细化工程建设过程中各个科室与项目部的工作内容和相互配合、相互衔接等工作。优良的制度化管理能限制职工的主观随意性,并能加强相互监督,促进工作效率,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
2 加强前期设计阶段管理
工程成本控制一般是由设计阶段和工程建设阶段二个阶段完成的。目前建筑市场主流看法认为设计阶段(包括设备选型等)占有约70-80%的份量,建设阶段约占20-30%。一般通过前期的设计控制,可以有效地降低工程成本,在建设阶段控制成本主要是控制现场签证,这就存在牺牲工程质量、增大现场管理难度的风险,与现场签证比较而言,设计控制成本的效率是非常高的,不同的技术方案其造价相差甚至可以达到数百万。因此规划设计阶段控制成本的效果是非常高的。
高校基建工程的成本控制比较复杂,首先是要明确项目的档次定位、设计技术标准,这实际上是项目投资决策的问题了,是学校对项目定位的问题。确定项目及选材用料的档次定位之后,通过限额设计、筛选高性价比材料等方式进行成本控制,使工程成本最优。这时候的成本控制更应该是投资控制,应在一定的预算成本下,做出性能档次最好的工程。而这将贯穿于工程建设全过程。
3 招投标阶段管理
在总承包商招标过程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3.1 投标单位的投标文件中为使技术评分得分值高,投标单位所报的项目部项目经理及项目部组成人员与实际进场人员不完全相符,一个项目成败的关键在于所选择的总承包单位及入驻项目部,因此建议在招标文件中加大进场人员与投标文件中不符的惩罚力度,尤其是对项目经理一职,要求其签署保证书,提交其个人资质证书等,待工程竣工返还个人,确定其全职担任所投标项目项目经理一职。
3.2 投标单位采用不平衡报价而低价中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迫使建设方不得不办理签证,大到地砖小到电气开关面板等,对重要的材料或者涉及金额较大的材料应在包承包商招标时应采取封样招标或者取暂估价。
3.3 甲方分包项目的选定,目前建设部提倡工程总承包制,工程施工、材料及设备采购等均由总承包商来负责,从而使建筑市场更加规范化,但从目前国内现状来看,把所有的项目及设备采购均由总承包商来负责也是有一些弊端的,总承包商获取利润的手段就是尽量减少成本支出争取利润最大化,从而导致诸如设备选型、档次与用户需求有差异,同时与之相对应的报价也体现不出真实市场价,出现低质报高价现象。
甲方分包招标需要注意下面几项,首先是甲方分包项目的选择,这与所分包项目是否与总承包商工作的密切性相关,与总承包商管理及工作密切相关的可以归到总包合同里,而下面这些专业性比较强的一般采取甲方校定招标:①空调及通风工程;②弱电工程;③变配电工程;④外幕墙及铝合金门窗工程;⑤消防工程;⑥电梯工程。其次是评标办法的选择,目前建筑市场对低价中标异议很大,它导致了很多优秀的承建单位和设备供应商无法中标,其实低价中标的原则本身没有问题,而由低价中标导致的一些突出问题主要出在技术要求上。其实坚持低价中标原则的前提就是技术要求要明确。
4 项目管理
这个阶段狭义讲是指甲方项目管理部在现场对工程质量、进度、安全、设计变更及签证等管理,广义上来讲基建处各个职能部门都是参与其中的,下面着重叙述现场管理方面应该注意的问题。
首先要重视开工前的图纸会审,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更,项目部组织总工办及工程建设科抽调技术能力强的专业工程师参与图纸会审,同时对总包单位、监理单位提出具体要求,组织四方共同会审,然后各专业在一起进行对接会审,修改错误、疏漏之处,确定需增减的项目,最终由总包单位形成图纸会审纪要,作为图纸的一部分在工程建设中执行。
组织项目部管理人员熟悉和掌握总包、监理及各分包的招标文件、投标文件及合同等。分包商越多,管理越困难,这个时候要充分掌握熟悉图纸和各种标准规范图集,这样在管理过程中才会游刃有余。
目前现场质量管理主要依靠监理单位去控制,建设方要赋予监理单位相应的权利,确保其顺利开展工作。同时建设方也要对监理单位提出一些明确的要求,特别是对一些重要的施工工序应要求监理采取旁站的办法进行质量控制,重要部位要求监理人员跟班作业,加强巡视和平行检查等方法,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于一些涉及到经济洽商的在图纸外的工程量签认,由甲方专业工程师、监理、总包一起参与进行签认,三方必须都到场。同时要严格材料进场制度,由甲方会同监理单位共同检验进场材料及设备,坚决杜绝三无产品及不合格材料。
施工过程中由于设计变更增加的造价大约占10%左右,因此需严格控制工程变更,完善变更的程序,要对涉及金额较大的设计变更进行充分论证,必要时可提交总工办审核,保证技术变更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同时要注明变更的理由,是由于设计方图纸的问题还是使用方要求变化或其他原因。
在施工过程中由甲方确认价格的某些材料设备也是控制造价的一个关键环节,项目部在材料认价过程中只负责控制材料质量,而具体认价价格由材料科确认,造价科审核,处内职能科室直接对项目部,而项目部对总包及各专业分包,职能科室不直接面对总包及各专业分包。
要重视考察工作的重要性,尤其是对防水卷材、幕墙、弱电等关键部位材料、关键工程的考察。同时要求参与考察的人员准备充分,且对考察项目有一定的专业了解,以便在考察过程中发现问题,比较优劣。回来作考察报告并总结。如果对投标单位不熟悉,而且最终低价中标进场,如果该投标单位综合实力低,那么会给后续工程带来一系列问题,人员不足,缺少资金,技术力量薄弱,工程质量、进度不能得到保证等。
5 重视建筑节能领域的应用
高校基建工程类似与商业地产,不但要在主体施工阶段控制成本,同时也要考虑工程建成后学校各院系在使用阶段的运行、维护费用。目前在建筑节能方面比较成熟的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建筑护结构保温隔热技术;②照明系统节能;③空调节能;④电梯节能;⑤太阳能;⑥地温空调(水源热泵)等,建筑节能的概念对基建管理人员来说还是一个新兴事物,在以后新建项目中基建管理部门要配合设计院、使用方做好建筑节能方面的应用,从而降低建筑的运行、维护费用。
6 信息化建设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如今信息化水平已成为一个单位综合能力的体现。但在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也存在很多困难:①首先就是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的梳理,信息化框架构建及工作流程再造,势必会引起一些权力和利益的再分配,这个需要领导层的高度重视和直接决策才能向前推动;②还有同软件技术人员交流过程也是非常重要;③往往在信息化建设初期大家都信心饱满,随着各部门要求的深入困难也愈来愈多,不但来自工作流同时还有软件改造方面,这个时候一定要坚持;④信息化是对职工长期形成的工作习惯、业务流程的一种改变,在应用初期阶段,摩擦和使用不畅的问题还是很多,基建部门要做好准备工作,这里要有一个接受的过程。
7 其他
建立职工定期轮岗制度,提高职工个人综合能力和技术水平,减少岗位工作人员长期专业化、集权化,不要因为某人请假或出差导致使某项业务陷于停顿状态。
8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