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实训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2-04-11 03:30:0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无线实训总结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无线实训总结

篇(1)

每月按时完成工资的核算和编制,遇到节假日主动加班加点确保员工工资能够准确、及时发放;

按时完成社保年审、年检工作,在年审过程中实现顺利通过, 经过近两年的实践操作,现对社会保险网络申报、年审流程、社保法律条文及西安市高新社保局各类社保业务流程,从门外汉逐步掌握、熟悉待遇报销、养老转移等操作流程及规范。

及时办理公积金的增减变动、转移、员工公积金支取等相关手续。

为全体员工办理团体意外伤害险,及时做好新增人员的参保、离职人员的变更、出险后的报案、理赔资料准备等工作,确保员工的合法权益,同时有效降低公司管理风险。

二、招聘、公司内部竞聘、员工入职手续办理方面:

在人员招聘方面,通过加强内部、外部招聘渠道建设,全方位及多渠道整合内外资源,最大化的拓展人才资源渠道,同时加强个人在人力资源招聘方法方面的学习和培训,积累招聘面试经验,使促公司招聘工作专业化、流程化、标准化。加强对应聘人员工作能力的把控确保公司新聘员工的质量。2014年全年共计招聘入职员工 86人、离职25人,最大化的保障公司正常的生产人力需要。

在干部选拔方面,完成了中层、班长竞聘及考察工作,选拔了一批有能力、有想法、有干劲、有经验的优秀干部、班长上岗。这次竞聘动员充分,组织得力,给广大员工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也为公司发现人才,储备了人才。对新聘中层的考察中,着重考察了各中层的岗位职责履职情况、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以及工作作风廉政建设等方面,此项工作使人力资源管理上了一个新台阶,也为公司日后干部选聘积累的宝贵的经验。

员工入职管理方面,规范入职流程、完善人员内部档案资料,强制入职体检,使员工入职管理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

三、教育培训工作

2014年培训工作主要坚持公司育人理念,培养公司复合型人才为己任,重点提高公司人员整体职业化素质及职业情操,掌握现代管理知识与能力,为工作开展注入活力。2014年培训方面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1) 积极组织新员工入职培训,提高入职人员对公司文化规章制度了解,融入公司集体及团队生活。

(2)开展公司操作层技术培训、新“ERP”系统操作培训、交通事故预防、处理培训、销售人员能力提升培训,激发员工掌握新知识、新思想,合理应用知识及针对性培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规范试用期员工转正管理工作。2014年施行员工转正面谈制,实现了对员工试用期工作能力的有效评估,也对我个人开展人力资源工作起到了良好作用。

四、劳动合同方面

配合内控部起草了劳动合同,所有条款都仔细推敲,避免漏洞,并经律师的严格审查,与员工签订了全员劳动合同430余份,即维护了员工的利益,也保护了企业的利益,达到双赢。

五、印信管理方面

严格执行公司用印制度,把好公司用印关,杜绝公章滥用、不规范使用等现象,确保印信使用管理。全年未出现用印违规现象。

六、工会方面

在工会方面,组织了3·12扶贫村植树活动;关心职工生活,慰问生病员工,为有红白喜事的员工送去慰问金等;关爱员工身体健康,全年组织了两次员工健康体检;关注员工子女教育,为不满14岁的员工子女发放六一儿童节书卡;积极组织参加集团羽毛球比赛及举办的“第九届拔河比赛”,并在拔河比赛中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绩,体现了新达公司团结向上的精神风貌。

七、档案管理

篇(2)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6-0130-02

一、职业教育的现状

1.目前高职学院技能培养的弊端。①在许多课程中采用的是“五段教学法”,是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致使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差,不主动,不了解如何学习,甚至不想好好学习。②学生不懂得爱岗敬业,沟通能力差,合作能力差。毕业生到企业后不能马上进入角色。尽管已经在学院拿到技能证书,进入企业不会干活,还需要再培训才能满足企业要求。针对目前学生专业技能差、学习方法不科学、社会实践能力弱等现象,对高职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技能培养的研究迫在眉睫。

2.企业岗位群调研。我们针对企业电子人才的需求,以电子、机电、通信等行业为主要对象,进行社会市场调研。走访了天津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天津中环电子计算机公司等20多家企业,归纳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毕业的学生,主要工作的职业岗位是操作工、工艺员、质检员、设备维修员、编程员、售后技术服务人员、车间技术人员等七个岗位。用人单位急需能力强、工艺熟练、一专多能的高技能人才。根据上述七项典型工作岗位,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校企合作,探讨设计创新工学结合职业技能培养方案,有的放矢地进行职业技能培养,真正做到学校与企业零过渡。

二、无线电装接与调试工培养方案设计的目标

针对职业能力培训要求,与行业专家共同确定培养目标:以训练培养具有电子产品装配、调试、售后技术服务能力为主线,培养会电子产品组装、调试、维修的专业高技能人才。将专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素质的培养融入到各个教学环节,使每一名高职毕业生成为掌握无线电装接和无线电调试技术的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无线电装接与调试工培养方案的框架与实施

1.实施方案主要内容。①培养方案设计分四个模块。模块一:电子线路分析与应用;模块二:电子产品组装与调试;模块三:电视技术;模块四:无线电装接与调试高级工实训。通过无线电装接与调试工培养方案的实施,在校内实训基地、实训室、模拟实训车间和校外实训基地,训练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无线电装接与调试工所需的关键能力,为学生今后就业夯实基础。②培养方案设计的框架。与企业专家共同分析,按照无线电装接与调试工典型工作任务和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所需要的知识点和技能点,确定教学内容,从而达到技能培养的目标。电子线路分析与应用模块——以简单电子线路的组装为载体,培养学生查阅电子元器件手册、阅读和应用常见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能力;训练学生合理选用元器件、简单电子产品组装、简单电路故障检查与排除的能力;电子产品组装与调试模块——以典型的普适的电子产品为载体,培养学生能阅读电路原理图、印制电路板图、工艺文件的能力。能熟练地装接电子电路、电子产品组装并能使用电子仪器进行电子产品调试的能力。能解决电子产品装接与调试过程中出现的一般问题和故障检查与排除能力;电视技术模块——以电视机为载体,培养分析电视机的电路图、会阅读整机及各分单元原理方框图、连线图的能力;能对整机音、视频及射频信号通路的正常工作予以调整,并具有发现和排除故障的能力,掌握电视机组装、调试、检测、维修等职业技能与能力;无线电装接与调试工高级实训模块——以任务驱动、工学结合、校企交替进行生产性实训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无线电装接与调试高级工所必需的关键能力。在无线电装接与调试工培养方案设计的框架中,技能培养从单一到综合,产品组装从简单到复杂、课程变化从易到难;上课地点从学校到真实的企业车间体验,掌握无线电装接与调试工高级工的知识和技能,使专业能力、职业技能综合提高,适应企业要求,实现学校与企业零过渡。

2.培养方案的实施。①以四个模块实施教学。模块一:电子线路分析与应用。完成电子元器件的识别、电路检测与调试、故障诊断与排除,示波器、高频信号发生器、扫频仪等仪器功能检测与维修等教学。模块二:电子产品组装与调试。SMT回流焊、AOI光学检测在校内SMT模拟实训车间和中环电子计算机公司总装配厂交替进行,浸焊、波峰焊、针床检测在中环电子计算机公司等校外实训基地完成教学。模块三:电视技术。整机音、视频及射频信号通路的检测与工作点调整,故障检查与排除等内容,将以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基地万达家电维修中心交替进行教学。模块四:无线电装接与调试工高级实训。在校内基地与校外基地交替进行教学,真正实现学院与企业岗位零距离过渡,此外,编写出适应高职教育特点的《无线电装接与调试高级工实训》指导书。②教学过程实施方法。无线电装接与调试工培养方案:在课程内容的构建中,针对职业岗位的职业能力目标,将基础知识、拓展知识进行解构和重构,主要分为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元器件选择与检测、故障检查与排除等技能。在教学实施中选取的方法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聘请一线工程技术人员讲课;多媒体、网络教学虚拟与真实交替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工学结合;双重身份、企业运作;任务驱动、过程展作;真实产品、实际操作;职业能力,目标明确。真正实现学校教室与生产车间的零距离。

四、无线电装接与调试工培养方案实施效果

1.技能考试通过率高。通过课题研究与实施,使学生在毕业时达到无线电装接工和无线电调试工的高级工水平。参加职业技能考试,获取无线电装接工或无线电调试工的高级技能资格证书,通过率为98%以上。使学生能顺利就业上岗。

2.技能大赛成绩好。电子10-1班的雷勇、陈圣超等同学,于2012年1月7~8日在天津市教委举办的技能大赛中获市级“智能楼宇”项目三等奖,电气10-1班袁文鑫、曹治聪两位学生在“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项目中分别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

篇(3)

一、智能家居概念

智能家居就是以住宅为平台,兼备建筑、网络通信、信息家电、设备自动化,集系统、结构、服务、管理为一体的高效、舒适、安全、便利、环保的居住环境。它是通过采用先进的计算机、通信、布线和控制技术,建立一个由家庭安全防护、网络服务和家庭自动控制等系统组成的家庭综合服务与管理集成系统,从而实现全面的安全防护、便利的通信网络以及舒适的居住环境的家庭住宅。

二、ZigBee技术简介

ZigBee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短距离、能实现双向无线通信的技术,由于它具有低成本、低速率、低功耗、低复杂度这些特点,通常被用于自动控制和远程控制领域。ZigBee协议框架结构主要包括物理层、媒体访问控制层、网络层、安全服务层、应用层等五个部分。

ZigBee技术自组网的网络拓扑结构主要有星型、树型和网状三种,在组网时可以根据项目自身的实际需要来选择其中一种或多种网络拓扑结构。与普通网络一样,每个ZigBee网络至少有一个类似于路由器功能的器件——协调器,和若干个终端节点,这样就能建立网络并对网络施行协调功能。

三、智能家居实训系统设计

(一)系统功能需求

根据实现原理及功能来划分,共包含智能网关板、LED灯光控制板、轻触开关控制板、485信号控制板、温湿度光敏采集板、报警监测控制板、节点配置模块、窗磁报警器控制板等八种。系统通过物联网应用上位机管理软件可实现智能照明、智能安防、人脸识别门禁、智能音响、智能冰箱、能耗监测、环境监测、智能窗帘等子系统的功能。

(二)系统总体设计

智能家居实训系统是以ZigBee技术为基础,综合网线网络通信技术、建立起来的一套完整的家居控制系统。本系统需要在家居设备之上安装与之功能相对应的节点模块,这些节点模块包括了传感器、执行器和通信模块。各个节点模块将各自采集的信息经过处理之后通过家庭控制子网传输到家庭控制中心,家庭控制中心将信息上传到家庭网关,家庭网关响应用户远程提交的查询指令通过Internet将结果反馈到用户手中的移动终端之上。用广的控制指令按照相同的路径传输给节点模块执行设定操作。

本系统实现对物联网三层(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的全方位技术运用,比较全面的兼顾了物联网所涉及的各类技术,包括无线传感器硬件、嵌入式软件系统、Wifi、Internet端应用软件开发教学,设计提供了智能家居多个子系统的应用实训。

系统提供了功能强大的以ARM处理器为内核的网关硬件和自主研发的网关核心软件,不仅能完成多种无线网络管理,传感器和射频识别信息处理,而且可以通过不同无线和有线网络路径,将数据传输到上位机管理平台,并存入数据库,支持远程访问,并运用虚拟技术仿真智能家居场景及设备解决场地及设备制约因素。

(三)系统详细设计

系统主要包括ARM11 处理器S3C6410和Zigbee模块组成的家庭网关 、无线路由器、Zigbee 终端设备( 如红外探测器、门磁开关和火灾探测器和烟感燃气探测器等)。

系统的内部结构呈 Zigbee 星型网络结构,由传感器获取的相关数据以及各种电器状态的信息,从终端节点模块传送至家庭网关,用户和家庭网关链接到同一个无线路由器,这样用户就可以通过internet用户界面管理家中电器状态。

1.系统主控制器

智能家居主控制器接收由协调器传输来的各类传感器返回的状态信息,通过事先由用户设定好的各个指标如温度、湿度、光照条件等信息的阈值进行综合智能判断,并采取对应的控制措施发出各类家电控制指令。

家庭网关是以ARM11处理器为核心开发的,管理整个系统的终端节点。实训系统中协调器管理与控制整个Zigbee 无线传感网络,每个终端节点设备都加入网络,并通过此网络进行数据的保存和处理。

2.终端节点

系统中的终端节点采用集微处理器和RF收发芯片一体的SoC芯片 CC2530 作为主要硬件平台,模块不仅具有ZigBee 收发模块,还有一个MCU 内核的单片机,通过继电器采集传感器信息、转发命令和控制设备的运行状态。

系统中的终端节点包括三表计量节点、环境温度湿度监测和控制节点、报警信号采集节点、家电控制节点、灯光控制节点等。主要进行环境中温度、湿度等各种数据的采集、非法闯入、火灾或有毒气体等意外灾难情况的探测以及对各种家电设备的控制。

四、总结

本文在深入了解智能家居系统的基础上,设计出了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智能家居实训系统“设计包括了智能家居系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两方面”。与传统的基于综合布线技术的智能家居系统相比,存在一些优势,但智能家居实训系统通信质量及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好坏及用户操作的便利性直接影响了智能家居的品质,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系统。

参考文献

[1]满莎,杨恢先,彭友,王绪四.基于ARM9的嵌入式无线智能家居网关设计[J].计算机应用,2010.

[2]李强.基于ZigBee技术的智能家居设计方案[A].天津市电视技术研究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C].

[3]赵雨境.物联网时代的智能家居系统[J].物联网技术,2013,5.

篇(4)

关键词:

专业实训;教学改革;考核模式;实训基地

作为工科专业,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专业实训是我校在2013版人才培养方案中新开设的实践课程,是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之一。通过专业实训,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之中,亲自动手完成电子电路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及运行,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有重要意义。当前,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训课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结合实际情况,研究适合我校学生的专业实训课程教学模式很有必要。

一、电子类专业实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大多数学生对于该专业的应用不是很清楚,普遍存在盲目学习、被动式学习,为考试而学习等问题。

(二)实训项目内容单一电子实训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目前的实训项目内容单一,没有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激发和创新性人才的培养[1],阻碍了专业实训课程的发展。

(三)实训课程成绩评定细则不明确专业实训课程教学无法通过考试来评定。专业实训课程一般要求学生做出实物,因此,教师往往是看最终的实物有没有做出来,而忽略了平时学生的考勤、纪律、态度、实习报告等因素。成绩评定没有具体的准则,缺乏公平客观性,也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实训教学缺乏创新意识国内的大多数院校都采用课堂上进行理论教学,课后进行实验教学的模式,但大多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只是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缺乏创新意识。

(五)实训实践任务多、时间紧、学生人数多、带领实训的教师人手少当前,专业实训还存在着实训实践任务过多,而且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的问题,使得实训达不到预期目的。由于学生人数多、带领实训的教师少,使得实训实践无法有效落实,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无法有针对性地学习,专业实训效率较为低下[2]。

二、专业实训课程内容改革

专业实训内容的选取非常重要,选取的内容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实训内容进行创新设计。同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接受能力的差异,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实训内容[3]。这样不但使学生掌握了电路设计的原理,还提高了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电信专业主要是移动通信实训课程,包括:移动通信基础、无线网络优化硬件设备、无线网络优化,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中国3G技术和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主要功能部件,了解室内分布系统及天线,认识光纤实物,掌握激光笔的使用等。测控专业主要是物联网传感器控制实训课程,主要内容包括:ZigBee基础知识、无线数据传输、无线远程控制、QT开发环境搭建等,目的是让学生了解ZigBee协议的基础知识,掌握IAR开发步骤及方法,能够独立完成IAR项目建立。电子专业主要是嵌入式系统实训课程,包括:嵌入式开发基础、Linux系统程序设计、ARM原理与应用、Linux内核驱动开发与调试,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嵌入式系统的定义,了解实时操作系统、ARM工作原理及常见汇编指令。

三、专业实训课程考核模式的改革

大部分专业理论课主要以作业考核、到课率考核和期末卷面考试考核为主,部分课程除了上述三部分外,还增加了课堂笔记考核、学习内容总结、小论文等过程性考核。实习实训课程考核主要以实习实训项目完成情况考核、实习实训总结报告考核和实习实训期间纪律、考勤、态度考核为主。这样可以对学生的实训过程进行全面考核,更加客观合理。

四、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对于更好地开展实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们已经和一些电器集团公司、航空仪表公司、通信公司、技师学校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可以带领学生进入企业实习,为学生毕业找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当然,除了校外的实训基地外,校内也有电子工艺实习基地及专业实验室等实习基地。

五、结语

电子类专业实训实践教学是将理论应用到实践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如何提高实训实践教学效果是每个工科专业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每一位教师都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多思考、多探索,努力把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创新型、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晗,陈灵敏,刘银萍.工科院校电工电子实训教学问题研究[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9(6):142-143.

篇(5)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特点是实用性强、趣味性大、应用广泛,但在理论中去认知本课程相关知识时,又是一门逻辑性强、结构严谨的学科,中职网络实训课程的相关案例,与学生的生活和实际应用相差很远,联系实际不多,导致“学了用不了、用到没有学”的观点盛行。虽然现行的教材也看到了这一点,出现了不少新的实训案例,但大多是为教学而设计的,缺少应用在工作、生活中的亲身体验,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况且操作上需要有较强的理论指导的基础,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目前,国内中职学校研究较多的是网络课程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革,针对专业特色的教学内容、实用性的实训案例研究较少。中职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材一般直接采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而这些教材主要面向高等院校的学生,理论性知识较多,内容抽象,专业性强,较难理解,与教材配套的实训案例也是建立在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才能灵活操作的基础之上。中职学生的年龄和知识结构的特点导致对现有的网络课程的学习困难重重,能够动手的实训案例较少,毕业出去的学生“学与用”的环节脱节较大。

二、组建新的网络实训案例,提高课堂案例的实用性

通过深入了解网络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情况,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组建具有创新性、趣味性同时又有较强实用性的网络实训案例,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考和创新,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在网络课程教学中,增加了以下5个实训案模块:

1.利用SecureCRT技术实现局域网的内网与外网的自由切换;

2.VPN专用通道技术及其在企业中的应用;

3.极域电子教室管理系统是如何被破解的,反破解的方法及其技术手段;

4.无线路由、AP、AC等设备的配置,软路由在网络安全配置中的应用;

5.网络监控软件是如何监察客户端的软件运行情况。

三、实训案例的实施过程

1.组建实训案例的实验拓扑图

组建合适实验拓扑图对网络实训案例的实施非常重要,一个明了、简洁的拓扑图不但可以让学生快速明白实验意图,而且对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故障能快速地排除,大大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

在实施第一个实训模块――利用SecureCRT技术实现局域网的内网与外网的自由切换时,没有画一个实验总体的拓扑图,经过分析讲解,学生虽然也能完成实验,但之后学生马上又问,老师,我们不知道在做什么?几位听课的老师也提出建议,要有一个拓扑图。经过思考,在本模块中添加了如下的拓扑图:

根据上面的拓扑图,学生就能清楚知道他们的实验目的,就是分别是通过组1到组4的电脑来远程操作交换机1和交换2,实现对测试机1到测试机4的内网与外网的自由切换。通过此拓扑图,可以让学生有了对此实验全局把控的能力。

2.有效安排学生进行个体实验和分组实验

网络的实训案例往往要依托网络设备,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专业素质的差异也是相当大的,让动手能力强的、理解能力较快的学生与反应较慢的学生互相搭配也是我的分组方法之一。但分组实验也有个缺点,部分慵懒的学生会认为反正天塌下来总有高个子顶着,会做的同学做完了,他也完成了任务,达不到先进帮后进的结果。老师对每一个具体的对象完成的任务无法做出具体的评判。

在“利用SecureCRT技术实现局域网的内网与外网的自由切换”的实验中,我对分组实验进行了改良,分组之前先进行个体实验。本次实验,用了两台交换机,共有48个端口,班上的36位学生每位分配一个端口,端口号与学生的座位号建立联系,实验开始后,教师通过教师机来查看每一位学生的实验效果,把结果广播给学生,并对有出错的引导大家一起思考,寻找错误的原因。个体实验完成之后,再分组进行验证,真正体验内网与外网自由切换的乐趣。

3.整合资源,推进实训案例的成功完成

VPN专用通道技术,是大型企业中被广泛应用的一项技术,企业员工无论是在家里或在出差,都可以通过VPN专用通道,进入到企业内部网络中,获取相关资源,及时处理一些数据。网络课程里也有VPN技术的介绍,但相对抽象,与实际应用还差一截。在此实训案例中,老师先在学校的路由器上,建立一个VPN服务器,设置了几户账号和密码,学生在家里建立一个VPN的客户端,通过VPN服务器,进入学校内网,上传和下载学生作业,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

4.挖掘学生的兴趣点,引导到实训案例中

极域电子教室管理系统,是一个被许多学校应用在电脑机房的一个软件,通过这个软件,老师可以广播整个操作过程、分发资料,查看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也可以轻松地提交作业,是个机房教学的好帮手。但是这么好的一个软件,也有它的漏洞,部分不爱学习的学生,总能找到破解它的方法,然后在上课过程中,强行断开广播,玩游戏去了。机房管理人员也对学生的破解方法进行了研究,采取了一些预防方法,但终究收获不大。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困境中,我们把此系统的漏洞和不足,直接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给出了很多破解方法,老师引导学生去分析探讨这些破解方法,探索修补这些软件漏洞,引起了他们的思考,大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5.衔接新技术,实现课堂案例与企业应用无缝对接

近年来,智能手机已完全普及,CMDU、CMCC等无线WIFI线号已覆盖整个校园,无线WIFI的无缝链接、云技术等新网络技术走进我们的生活,无线路由、AP、AC等设备的配置,软路由在网络安全配置中的应用已成为衔接新技术,实现课堂案例与企业应用无缝对接非常重要的一个技术环节。

四、新实训案例对网络课堂教学产生的影响

1.学生对网络课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课堂参与度大大提高

新实训案例,是与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所以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课堂参与度明显提高。据初步统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课堂完成网络的作业率由原来的不足30%提高到现在的70%。

2.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改变他们只是被动听课的地位

极域系统的破解和反破解,来自学生不想听课的目的。原本老师禁止他们去破解此系统的漏洞,免得断开教师端,干扰正常教学的秩序。现在老师反其道而行之,鼓励他们破解、找出其中的漏洞,同时也鼓励他们找出反破解的方法,教师在其中只是起了引导、总结的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角,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了动力。

篇(6)

毕业实习是通信工程专业必修的实践环节之一,通过毕业实习,可以更好地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与系统开发能力,为今后学习和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毕业实习作为本科生临近毕业前的实践环节,越来越受到重视。哈尔滨工程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根据学生在毕业实习中面临的问题,结合自身的条件,开展了利用中兴通讯NC实验室进行通信工程专业毕业实习的探索。

一、通信工程专业毕业实习现状

为了切实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教育主管部门推出了一系列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措施,如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等。与此同时,学校、学院也不断地加强本科生各个环节教学质量的跟踪、监控、管理。在这种情况下,毕业实习一方面要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解决专业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通过毕业实习这一教学环节,使学生了解行业的实际情况,增强专业意识、社会责任感,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一定的工程管理经验,促进学生工程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1]。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哈尔滨工程大学通信工程专业毕业实习面临的环境也出现了变化,对毕业实习这一教学环节的进行提出了新的问题[2]。(一)联系实习单位困难通信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有相当一部分的就业去向是通信运营商、设备商,由于企业治理机制的完善,国内的主流运营商、设备商担心接收学生毕业实习会耽误工作、妨碍生产,影响产经济效益和声誉,因此一般不太愿意接待学生进行实习。而中小企业面临行业的竞争压力,往往没有能力也无暇去承担毕业实习这样的社会责任。(二)缺少高质量的实习单位社会上也有一些面向高校毕业实习的企业,但费用相对较高,学校对实习经费投入的增长相对缓慢,不足以承担专业学生全部选择这样的实习单位。(三)企业实习项目不能满足毕业实习要求通信工程专业与电视台、通信运营商等一些行业内的单位也建立了一些实习基地,到这些单位进行毕业实习。这些单位由于行业的特点,其核心生产部门业务集中,影响巨大,管理严格,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践操作的机会很少。因此实习在绝大多数实习时间内主要采取听讲座和参观的形式进行[3]。虽然保证了实习的有效天数,但也是走马观花。由于毕业实习实践操作环节相对较少,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不能得到充分锻炼,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不足。而且,由于主要是参观走访形式的实习,难以对学生的实际实习效果进行评价,导致一些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不够认真,实习过程容易流于形式[4]。

二、中兴通讯NC实验室状况

哈尔滨工程大学NC实验室面积300平方米,是哈尔滨工程大学与中兴通讯公司联合建设项目,于2009年底建成。实验室从中国电信行业运营商网络的应用现状出发,设计了一个完整的现网运营模拟方案。实验室采用中国电信行业主流的通信设备,满足专业在电信领域科研、实训、培训的要求。哈尔滨工程大学NC实验室分为机房和学生实验室两部分。实验室的实验设备包括数字程控交换平台、SDH光传输平台、数据通信网络平台、TD-SCDMA3G无线移动平台,2.5G/3G综合移动核心网,能够模拟网络运行。学生实验室有30台电脑终端,能够完成对每种设备平台的实训与研究。哈尔滨工程大学与中兴通讯公司开展了全方位深度的合作。从实验室设备的选取,到平台结构的设计;从实验课程的建设,到通信工程专业相应师资培训,都由中兴通讯公司参与完成。通信工程专业共有10余名教师参与了中兴通讯学院的相关培训,获得了中兴通讯学院培训讲师的资格。

三、基于NC实验室的专业毕业实习探索

学院、专业针对本科毕业实习环节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结合自身的条件,开展了利用中兴通讯NC实验室进行通信工程专业毕业实习的探索。

(一)实习项目

根据毕业实纲的要求,结合中兴NC实验室的实际情况,最终确定实习为TD-SCDMA移动通信系统开局维护项目实训。之所以选定这个项目,一方面是TD-SCDMA移动通信系统涉及无线、传输、交换、信令等各方面的技术,内容比较全面;另外这方面的技术也是目前广泛使用的技术,学生也比较熟悉,容易接受。

(二)实习内容

通信工程专业的毕业实习内容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对于毕业实习这一教学环节的要求,由通信工程专业负责人、实习指导教师,深圳中兴通讯学院的专家共同确定的。通信工程专业毕业实纲一方面要求通过毕业实习使学生在通信工程方面的专业实践能力得到训练;还要求学生在专业职业素养、综合能力方面有所提高。为此,内容设置须能够满足上面两方面的要求。实习的内容包括授课和实训两部分。授课内容包括移动通信发展概述;TD-SCDMA基本原理、关键技术;接口协议与软硬件系统平台;核心网的相关技术及设备;无线接入网技术介绍、TD-SCDMA无线网络勘察技术、移动天线原理及选型。授课内容使学生对相关的技术原理有所了解,进行实训时就能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同时,实习内容还包括技术发展、网络勘察、天线选型等通信行业发展状况、通信工程现场实用技术,目的在于学使学生了解行业的实际情况,增强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实训内容包括核心网网元MSCS业务开通以及配置实训;核心网网元MGW业务开通以及配置实训;无线网络控制器RNC业务开通以及配置实训;B326基站的开通及配置。实习学生完成网元的开局及配置,并将配置数据上传到实际网元,最后测试手机上的实际的话音、数据业务来验证配置、开局是否正确。同时学生可以通过信令跟踪查看通信业务过程中信令在各网元中传递、响应状况,进行故障调试,加深对通信业务流程及各接口协议的认识。

(三)实习管理

为了保证毕业实习的质量,在毕业实习进行过程中,有着严格的教学管理。首先,毕业实习教师都是具有一定的企业工作经历或工程经验丰富的教师,获得了中兴通讯学院培训讲师资格。由参与毕业实习的教师组成实习小组,熟悉实习内容、调试实习设备、制订实习计划。实习小组根据毕业实纲中对各个能力培养的要求,将各部分分解到实训、授课等各个具体环节中去,并确定实训环节、实习专题报告、实结报告等各部分的考核比重、评分标准,明确实习重点。在实习考核过程中,严格按照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实训的考核分为过程成绩、结果验收;实习专题报告、总结报告不仅给出分数,而且根据评分标准给出相应的文字评价,考核过程做到评分有据;保留各部分考核的相应资料,做到有据可查。

四、实习效果分析

经过3年的实习,专业和实习教师对中兴NC实验室的毕业实习效果也进行了分析总结。1.由于整个实习过程各个阶段的目标明确,因此学生没有参观式实习的松散、懈怠,对待毕业实习与一门实验课程一样,实习的效果比较好,事后实习报告的内容也比较充实。2.从实习教师来看,实习教师都经过了中兴通讯学院的培训,同时参与了实纲、实习计划的撰写,对实习内容熟悉;另外由于实习教师了解专业培养目标,对实习重点、实习过程把握要比一般企业工程师更好,因而毕业实习目标更容易实现。3.NC实验室的设备从规模到细节和运营商生产机房相比,还有差距;同时虽然教师都有企业工作经验,但对于工程师职业素养等方面的理解还是不如在企业工作多年的老工程师。因而,如果能在毕业实习过程中安排一些参观运营商、电台等企业生产过程,或者请企业资深工程师来对生产过程进行一定的讲解,将实训实习和参观实习相结合,学生的工程师综合素质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觉民,姚建刚,龙笑平.毕业实习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00,(3).

[2]商丹,高永清,于家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实习改革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6).

篇(7)

中图分类号:TP2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3-0051-02

实习实训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对所学专业知识的认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现阶段,实习实训教学模式陈旧,学生被动接受的内容多,主动探究的机会少,严重制约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针对电类专业目前实习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CDIO教学模式,即从Conceive(构想)、Design(设计)、Implement(实施)、到Operate(操作)全流程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训练项目的积极性,在真设备、真项目和真要求的驱动下,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我院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工程项目实训采用了CDIO教学模式,为此开发设计了基于单片机的智能车实训系统,该系统由10个功能模块组成,可根据实训内容要求构建硬件电路,可完成智能车的循迹、避障、调速、语音报警、车速和里程显示及遥控等功能,培养学生的系统设计、软件编程、硬件调试的综合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整体设计思路

以AT89S52为核心控制器。车体选用标准车架模型改装而成,霍尔传感器实现测速和里程统计,红外传感器进行轨迹跟踪,超声波传感器避障,蓝牙模块实现无线控制,直流电机对车进行转向和行动控制,H桥电路实现电机的驱动。本系统基于完备的软硬件系统,很好地实现了小车的自动循迹和避障,遇到障碍物时,能进行语音报警和自动减速,通过液晶LCD1602显示车速、里程和距离障碍物距离。

系统由微控制器、电源模、功能按键、显示、电机驱动、语音模块、蓝牙、红外传感器、超声波避障、车速检测等10个功能模块构成。如图1所示,系统采用模块化的设计,学生可根据设计需要,完成不同功能智能车的硬件搭建和软件调试,通过蓝牙无线通信模块,可实现智能车的遥控。

二、智能车实训系统的硬件组成

系统硬件性能的好坏决定了整个系统的运行情况,能否稳定而可靠地运转就取决于硬件电路的质量。核心控制器采用AT89S52构成最小系统,红外传感器模块采用4组红外对管构成循迹电路,测距采用HC-SR04超声波模块,液晶显示电路采用1602,电机驱动采用L298构成H桥电路,语音模块采用ISD1760构成,使用了蓝牙通信模块HC-06实现无线通信,电源电路采用7805和LM1117将96V锂电池转换为5V和33V,除电机驱动模块需96V和蓝牙模块使用33V外,其他模块均采用5V供电。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开放式接口,方便学生连线。

电机驱动电路采用L298N构成H桥电路,可同时驱动2个直流电机,如图2所示,OUT1,OUT2和OUT3,OUT4之间可分别接电机, 5(IN1),7(IN2),10(IN3),12(IN4)脚接输入控制电平,控制电机的正反转,这四个引脚输入PWM脉冲,假设IN1输入一个PWM脉冲,IN2输入与IN1相反的PWM脉冲电机正转,相反的PWM可以由程序设置,若要实现电机的反转,则IN1、IN2输入与正转相反的脉冲即可实现, EN1、EN2为使能端,控制电机的停转。当使能端为低电平时,芯片不会工作。

t外循迹模块采用红外对管构成,如图3所示,一体化红外发射接收IRT中的发射二级管导通,发出红外光线,经反射物体反射到接收管上,使接收管的集电极与发射极间电阻变小,输入端电位变低,当红外光线照射到黑色条纹时,反射到IRT中的接收管上的光量减少,接收管的集电极与发射极间电阻变大,三极管截止,三极管的集电极C为高电平,再经反相器后输入到单片机的信号为低电平。在三极管的基极B和发射极E接一个01pF的电容,减少电路中的“毛刺”,以减轻电路的干扰。由于光电传感器受外界的影响较大,容易引起单片机的误判,因此我们在电路中加入了一个可调电位器(阻值为10K),通过调整电位器,改变光电传感器的输入电流从而改变其灵敏度。

三、测试结果

实训过程中,以智能车为训练平台,根据设计要求构建硬件电路,先进行基础训练,然后采用项目驱动式,拓展任务,创新性地进行实训,通过在智能车平台上安装不同的功能模块来完成某种特定的任务,为了测试智能车实训系统的性能,制作了智能车的样机,经过试验测试,该智能车样机能够准确判断跑道的边界线并分析出跑道的走向,可以实现自主循迹功能、避障功能和语音报警等功能。

四、总结

本文设计了基于单片机的智能车实训系统,该实训系统具有模块化设计,搭建方便、灵活组合,功能多样,使学生在该系统上进行硬件电路设计、软件程序设计和综合调试等,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训热情和实践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姜健峰.实训在电子电工教学中的重要性探究[J].电子制作,2014(1):11.

[2]狄春红.中央空调实训台实训项目的开发与应用[J].职大学报,2013(6):73-75.

篇(8)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子产品日新月异,更新换代很快。目前中职学校教学内容、实训设备普遍落后于市场流行的主流技术及产品,教学模式和教学过程不能适应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为了充分体现职业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以学生为本位的办学思想,更好地激发学生对电子技能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笔者学校改良设计了一套实用单线取电触摸遥控开关,开发与实际生活接轨的教学项目和教学内容,样品已在校内投入使用。笔者以此实用技术改造项目为例,探索通过实用技术改造实施电子技能教学的方法和途径,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一、目前中职学校电子技术课程存在的突出问题

1.课程的职业指向不明确

职业教育所培养的职业技术人才,都有具体的行业、专业或工种的职业方向要求,培养的规格也要有具体的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要求。这就要求课程知识内容与学生专业技能与岗位要求全面对接,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而现行中职学校课程教学目标重视知识的系统性,忽略知识与具体工作任务的联系,没有体现职业教育的职业特点,难以实现学生专业技能与岗位要求全面对接。

2.内容缺乏实用性和针对性

中职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其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更为重要。这是职业教育的生命线,是中职生就业的主要筹码。而中职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普遍与市场需求脱节,课程内容重视原理和结论,与工作岗位实用性和针对性的实际需求脱节。例如现在还在使用的《家用电子产品维修中级证》考试国家试题库里,涉及如传统卡带式的收录机、显像管彩色电视机等完全过时技术的内容考题还不少。这很难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要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职业素养了。

3.教学组织与工作过程脱节

中职教育的目标决定了中职课程的内容是技术知识,其知识必然要与实践活动紧密相联的。在教学组织过程中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强调知识的传授,显然不利于使技术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使教学实训过程与工作过程接轨,以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目标的实现。此外,课程评价与职场的岗位要求的相关标准不一致,评价重结果、轻过程,评价方法简单、单―等因素,都会影响教学的效能。

二、实用技术改造项目设计的思路及教学目标

1.项目设计思路

当前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考证、实训用的产品,很多还是采用那些落后的甚至是淘汰的电子产品;有些学校虽然采用新型产品,但是,现代新型电子产品都是采用高度集成电路,很难找到测试点,很难设置故障点,实训的可操作性不强。基于上述原因,我们设计了由传统开关改造为无线遥控触摸智能开关的实用技术改造项目,设计思路首先是以产品的实用性为前提,保证改造后的开关是完全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其次设计时注重产品生产组装的过程和专业实训项目的安排衔接,突出项目的教学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兼顾不同程度和基础的学生,适当增加趣味性,例如在设计电路的元件分布时考虑关键测试点的便捷性和合理性。再次是和现在流行的开关通用,易安装,成本低。学生通过学习及装配本开关,能提高学习电子专业知识的兴趣,激发创新能力及培养成就感。

2.项目教学的目标

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能较好掌握如下知识及技能。

(1)了解常用电子元件特性及应用。

(2)了解开关电源电路、稳压电路、触摸电路、无线发射接收电路、单片机控制电路、语音技术等电路结构及工作原理。

(3)掌握常用电子电路一般故障的检修方法。

(4)掌握一般电路的设计与主要性能参数测试方法。

(5)掌握电子产品装配调试技术。

三、无线遥控触摸开关的原理和技术特点

本项目改造设计的无线遥控触摸智能开关,采用常用新颖电子电路技术,集技术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娱乐性于一体,和传统的机械墙壁开关的一开一关的简单控制方式相比,本开关在单一火线上实现开关控制功能,在单一火线上取电为控制系统提供电源,突破传统电工产品单线控制(即无零线)供电方式的限制。本产品能实现触摸控制及无线控制功能,可在无需任何改装的前提下代替现行的任何86型机械墙壁机械单联开关和双联开关。开关的电路原理方框图如下图所示。

本开关采用单片机PIC16F676-I/SL编程控制,并结合射频无线电传输技术,触摸屏控制等新技术设计而成,除具有无线遥控的加密编码、强抗干扰、能超越障碍物、全方位、远距离遥控等特性外,还可在市电低到50V左右时能正常工作,待机电流低于0.15 uA,接任何灯具都无闪烁现象,目前在同类产品中还很少能达到这些技术要求。开、关时可以设有语音功能,芯片(单片机)控制程序由自己编写烧录制,如开灯声音“天天好心情”,关灯声音“节约用电,谢谢”等,增加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本开关的技术指标见下表。

项目 技术指标 备注

工作电压 AC 50- 250V 可超低压使用

静态电流

无线接收频率 433.92MHz 抗干扰性强

无线接收灵敏度 -102dBm

无线接收距离 ≥30米

触摸响应时间 220ms 可根据触摸面板厚度灵活调整

负载功率 300W 纯电阻或纯电感性负载均可使用

四、项目实施过程的教学组织

本项目实施的最终目的不仅是制作出一个实用的开关,更重要的是在制作过程中实现上述的教学目标。因此,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点是如何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下面以项目的稳压电路部分的安装与调试为例说明实施过程的教学组织步骤。

1.知识准备及制订总体实施计划

(1)知识准备。教师对稳压电路部分的基本理论知识要先归纳整理,项目开始时先简明扼要地加以讲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把握难度,以能顺利完成项目为尺度,突出重点。技能目标是电子元件的测试,电路图的识读,万用表、示波器的正确使用等。学生经过老师的讲解和复习,掌握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及所用元件的测试方法,对项目有个整体的认识。同时,教师根据项目实施过程各环节的特点做相应的教法准备,如讲解基本仪器的使用时,可以用多媒体和实物演示相配合进行。

(2)具体实施计划的制订。采用分小组制订计划的方式,教师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组时注意各层次各类型学生的搭配。教师提示学生从元件及仪器仪表的准备、电路板的元件布置及选用测试、安装步骤、调试等环节制订计划。对基础较差独立完成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提供一些类似的现成计划由学生修改完善,让他们也能顺利实施下去。学生制订计划过程中教师巡查收集信息,对错误明显的要现场纠正。学生的计划初稿完成后,教师要尽快汇总分析,把大家共性思路和存在的问题向学生说明,与学生一道讨论、互动,筛选出各环节的最优方案,形成一个全班统一具体实施方案。

2.项目教学计划实施过程的管理控制

明确小组各成员的工作任务,特别关注基础薄弱的同学任务是否合适,避免这部分同学跟不上小组的步调。教师让学生填写《工作过程记录卡》记录过程的每一操作步骤,加强过程控制。期间教师主要监控整个场地的实习安全,对学生的错误操作方法、不良的操作习惯、不端正的实训工作态度等都要及时提出并纠正,起顾问和导向的作用。实施过程中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抓住机会结合基本理论知识给予帮助解决,并收集共性的问题在最后总结时给学生说明。

3.项目评价考核

项目制作完成后,采用学生小组自查和教师抽查相结合的方法,参考《工作过程记录卡》的填写情况,从读图能力、元件测试方法、仪器仪表的使用技巧及熟练程度、装配工艺等方面对各小组做出评价。评价过程要注意师生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互动交流,对普遍性问题集中讲解,对个别问题个别辅导。充分利用这一环节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职业意识和质量意识,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及教学目标的实现。对表现好的小组和个人给予表扬,对项目完成质量一般但有进步的个人或小组也要及时肯定和鼓励,激发并维持学生学习技能的积极性。

五、成效分析

1.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本项目突出实用性,针对目前职业学校学生的文化基础普遍不太好,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有排斥心理的现状,我们把电路原理、元件特点及测试方法等以理论为主的内容融入到理实一体化的实用项目制作过程中,让学生在分步实施的过程中了解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避免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时的单调乏味。实践证明,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方面效果明显。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

本项目强调以完成一实用的产品为目标,要求学生每一环节必须认真对待,保证质量,就像在工厂里的生产岗位一样,必须有严格的质量要求,才能保证产品通过最后的质检关,投入市场正常使用。实施过程是以小组为单位,要求每位学生都要服从小组的安排。学生之间要分工合作才能有效完成,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调沟通能力。

3.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我国目前的中职学校学生普遍存在自信心不足的现象。本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借助老师及小组其他成员的力量,完成一件在日常生活中实用的产品,这样让学生体会到成功带来的正面激励,有效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出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潜能,提高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篇(9)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立项号:136240999)。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1-0232-01

实践教学是各类教学活动中至关重要环节,教员在面授演示实际操作技能过程中,一般采用围观方式,学员分组进行,教员需重复多次演示讲解,一方面这种重复劳动导致教员劳动强度过大,另一方面,学员集中围观,在人数过多情况下,学习效果不佳,特别在大规模集中培训、实训的情况下,这种矛盾特别突出,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认为很有必要开发一套较好解决此矛盾的辅助实践教学工具。从问题的需求来看,就是要将教员的操作演示场景成像为画面通过数据传输网络传播到目前基本上人手一台的移动终端(手机)显示,但为了保障较好的学员体验效果,要求传输的画面播放流畅,分辨率高,同时最好能实现客户端自适应,能根据终端的网络环境及软硬件配置条件,自适应的改变码流参数,从而满足系统的用户满意率。

“3G实景课堂”采用3G无线视频传输技术将遥远的生产现场搬进教室,将作业现场实时引入课堂,给学生创建身临职场的职业氛围,解决了传统课堂与生产现场不能同步、互动的问题,该技术我院已申请获取专利。该技术的缺点在于由于视频数据量大,3G网络传输数据的成本较高,适用于远程传输场景。针对在局部范围内,采用WiFi无线数据传输方式,可以很好地解决“3G实景课堂”工具成本太高的问题,同时又能很好地解决目前集中实操作演示教学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例如,教员在面授演示实际操作技能过程中,一般采用围观方式,学员分组进行,教员需重复多次演示讲解,一方面这种重复劳动导致教员劳动强度过大,另一方面,学员集中围观,在人数过多情况下,学习效果不佳,特别在大规模集中培训、实训的情况下,这种矛盾特别突出,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认为很有必要开发一套较好解决此矛盾的辅助实践教学工具,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篇(10)

通过企业调研,结合企业的需求与我院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求学生能够达到准员工的能力素质,我们设计了基于工作任务的移动通信综合实训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思路为:确定工作岗位或岗位群———分析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学习领域———进行综合实训单元设计———构建基于工作任务的实训课程体系[1]。按以上思路对综合实训课程进行开发,过程如下:

1.通过职业岗位分析,确定通信专业培养目标调研广东电信工程公司、广东通信建设公司、公诚监理、怡创通信、宜通世纪通信有限公司、等各种性质的通信服务企业,确定高职移动通信企业核心工作岗位和相关工作岗位。综合其知识能力、技能能力和素质能力的要求,确定实训的培养目标

2.典型工作任务归纳

归纳同类工作任务:根据移动专业对应工作岗位及岗位群,由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对职业工作中同类工作任务进行归类。对需要掌握的知识、能力、素质作出较为详细的描述。归纳典型工作任务。通过对各工作岗位能力素质的详细描述,总结归纳出典型工作任务。3.确定学习领域课程[2]其大致可分为以下3步:(1)确定行动领域。在分析通信行业职业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召开教学研讨会,组织专业教师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梳理、归类、整合、提炼,结合相应中、高级职业资格标准在归纳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进行能力整合产生行动领域。(2)确定专业核心学习领域课程。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对行动领域进行教化处理产生高职通信技术专业的学习领域课程。(3)确定公共基础和拓展学习领域课程。系统分析以核心学习领域课程前期所需的基础知识,结合学生适应通信行业岗位群的需要,确定公共基础和拓展学习领域课程,表3为部分核心课程的典型工作任务、学习领域和前期所需的基础知识示例

二、实训课程设计与组织

上一篇: 个人统计工作总结 下一篇: 联谊会开场白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