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资金管理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2-11-15 17:15:4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企业资金管理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企业资金管理论文

篇(1)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需要对资金管理进行强化,以便将资金的作用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虽然各个企业已经对资金使用计划以及各项费用的开支计划进行了制定,但是很多企业却没有严格依据计划来实施,这样计划就无法得到落实,或者是有较为严重的脱节问题存在于计划和实际执行中,企业只能够进行盲目的资金管理,制约到了资金作用的发挥。特别是企业规模在不断的扩大,并且调整了组织结构,那么就有较大的矛盾存在于企业资金集中管理需求和多级法人资金分散之间,对于企业掌握资金变动情况,上级公司无法及时的了解和掌握,无法对零散资金有效调度,对于企业的发展,会起到一定程度的制约作用。

(二)采用了较为落后的资金管理手段

很多企业依然将落后的资金管理手段给应用过来,这样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就会受到影响。特别是集团型企业,有着较多的分公司,并且在较为广泛的区域内分布,因为采用了落后的资金管理手段,而对资金使用效率造成了影响。有着较多的分子公司,无法统一管理资金,这样资金管理效率就无法得到保证。分公司如果出现了资金短缺问题,其他单位无法给与及时援助,只能借助于银行贷款,那么企业整体的财务费用就会得到增加。

(三)资金流动偏重于事后反映

在过去的管理模式下,资金管理主要是事后核算资金活动,主要是反映和监督企业已经发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资金。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人员希望能够对企业的收入、成本以及利润等实时跟踪和分析。我们从财务管理的角度上来进行分析,资金的主要来源就是收入和利润,资金的耗费则是体现在成本费用方面,那么在资金管理中,就需要全面控制,有效结合事前计划、事中监督控制以及事后核算等内容。

二、改善企业资金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提升企业的资金效益

众所周知,创造新的利益是企业资金运行的主要目的,那么在企业资金管理的过程中,就需要对企业资金效益不断的提升,部分项目,虽然有着较大的获利,但是需要占用较长时间的资金,并且存在着较大的风险,那么从资金效益方面来进行分析,选择的项目应该具有较小的获利,但是有着较高的资金流动性,这样企业投资的有效性就可以得到保证,各种比较大的财务风险不会出现,并且企业资金的流动性也可以得到保证,会促使企业更好的运转。

(二)对企业资金的预算管理进行强化

在企业资金预算管理中,预算编制是首先要进行的,这个环节比较的重要。企业需要结合自己的发展目标和具体情况,来对资金预算管理方案初步的制定,然后评估预算管理方案,这样企业资金管理计划就形成了。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需要逐级落实资金预算管理计划,各个部门需要严格执行资金预算,避免有超支现象出现,如果出现了一些特殊情况,需要向企业高层上报,获得批准之后,财务部门方可以划拨资金,并且细心的报关相关的票据。最后财务管理部门来分析企业资金的预算执行情况,对经验教训等进行总结。

(三)对结算中心进行成立,对集中式管理进行强化

企业对结算中心进行成立,可以促使企业的资金合力得到强化,可以更加合理的分配和利用企业的资金。在企业资金管理中,结算中心需要发挥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结算中心管理企业全部的资金,对资金管理账户统一设置,这样企业方可以明确认识企业总的资金状况,以便合理利用资金。另外一个方面,要避免出现各种舞弊贪污等违法行为,要通过结算中心来进行企业中各项经济活动的收支,各个部门在对各种结算业务进行办理时,需要将相应的票据给提供出来,结算中心严格依据这些票据来划拨资金,避免浪费资金,同时,企业的资金管理也可以得到强化。

(四)要大力监督企业资金

在资金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保证资金的安全和完整,那么就需要将多种方式应用到资金管理中,以便更好的监督资金使用。可以将会计委派制给应用过来,对于一些大集团公司,总部可以将会计委派给分公司,他们除了担任会计之外,还需要将内部审计的职能给发挥出来,要事前控制企业资金。其次是要对内部审计进行强化,企业结合具体情况,对内部审计机构进行构建,并且对制定的内部审计制度进行完善,有效监督企业的会计工作,审核企业的各项投资决策,更好的监督企业资金使用情况,这样企业资金的使用程序就可以得到规范。

篇(2)

2企业资金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目前来看,我国企业在资金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缺乏资金管理意识、审批不严、监管不力、资金预算体系缺乏、资金利用率低、会计信息失真等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第一,由于企业的经营者往往只重视生产经营问题,忽视对企业资金的管理,没有意识到企业资金管理的重要性,所以很难扩展企业的融资渠道,影响了企业资金的增值。因此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上,资金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资金的收支状况不能与实际的经营相协调,这就导致了企业中资金管理的混乱。

第二,企业中资金管理审批不严、监管不力。在企业的资金管理过程中,由于审批不严很容易造成对企业资金的挪用和套取,这些舞弊行为会严重影响企业的后续发展且不利于企业形成系统的资金管理制度。由于在资金管理上的监督不力,企业的一些不良资金行为不能得到很好的遏制,所以在企业的运营管理中加重了资金流转的困难,不能使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准确掌握企业的资金流向和运行状况,所以不能有效地保障企业的营运效率。

第三,企业缺乏资金预算体系。在企业的资金管理过程中由于没有建立完整的预算体系,就不利于企业对其在资金收入、筹资等环节进行科学分析。一般企业在筹资的过程中由于渠道、时间等因素的限制不能对筹资规模进行控制,又缺乏科学完整的体系支撑,因此很难对企业所面临的市场以及投资环境中的不利影响及时作出反映,这就会导致企业筹资、投资过于盲目,导致企业资源的浪费。

第四,企业资金利用率低。从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企业的资金管理直接影响一个企业的资金运转状况以及资金运行的效率。现代企业对于资金管理的要求就是要提高对资金的使用效率。而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都面临着库存量大、账款回收难等问题。这些都不利于企业对资金周转的控制。因此企业管理的决策缺乏合理性,在较大的投资项目中会造成企业的负债等危险。第五,会计信息失真。我们知道,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企业的会计信息是为了如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准确的会计信息才能提高企业管理者决策的准确度,才能促进现代企业逐步提高经济效益。但是,由于目前企业不重视资金管理,所以企业的管理者往往盲目追求短时的经济效益,不重视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要求,不能有效地杜绝企业会计舞弊等行为的发生。所以失真的会计信息不利于企业的资金管理。

3提高企业资金管理的主要措施

综上所述,现代企业在资金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资金管理的水平,也为企业资金管理带来很多的风险。由于企业资金是企业管理运行的核心,所以必须改善企业控制措施来合理、有效地降低企业的资金风险,克服营运中的困难。本文根据实践经验从以下几方面来说明如何提高企业的资金管理水平。

第一,优化企业自身的资本结构。我们知道,企业在融资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企业的资本构成,尤其要根据企业自身的行业特点对其的资本构成进行优化。在企业的融资过程中,负债资金有财务杠杆的效益,通过适度的负债反而能提高企业的收益。但是如果资产负债过高就会使企业陷入重大的财务危机中。所以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要适度,要依据企业日常经营管理和业务的扩展来考虑,利用合理的资本机构,扩大企业的规模,不断满足企业的长远发展。这就需要企业的经营管理者重视资金管理的重要性,注重通过科学的分析,准确地预测自身行业以及整个投资项目的收益状况,合理地比较企业投资的收益率和负债率之间的关系,从而发挥企业财务杠杆的作用,规避企业风险,促使企业的资本构成更加合理化。

第二,建立健全企业的资金管理体系,应用企业资金风险预测机制,不断提高企业的资金管理水平。从企业资金的各个步骤——提供、调拨以及周转、回收等过程中可以看出建立一整套完整、科学的资金风险体系以及监测指标体系的重要性。有了完整的机制约束,就能按照企业资金安全系数、企业资金的使用状况以及可能遇到的债务风险进行评估,从而重点应对企业发生资金风险的重要项目及领域快速采取措施。及时有效地跟踪和监控企业的资金流向以及资产的负债水平,从而为企业决策者发出准确的预警信息,减少企业资产风险。

第三,强化对企业会计的监督与考核,不断完善企业资金使用绩效的管理。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在企业内部加强审计工作势在必行。只有通过内部审计才能清晰地发现企业在其资金管理上所存在的问题。同时,明确企业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的资金管理方向。保证企业的会计管理人员能够自觉地遵守资金管理的相关规定。另外,通过企业对资金管理的绩效考核,还能提高企业内部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通过将员工的年终绩效与企业的资金管理水平相挂钩,才能不断地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企业经营者对企业资金的管理。

第四,加强对企业资金的集中管理。目前,大多数企业对资金管理的模式较为分散,很多部门都各自为政,每一部门都有一定的资金使用权限,因此不利于整个企业资本的管理。所以,现代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应该对资金管理采取集中模式,让所有的资金管理权和审批权都集中在企业的财务部门,并且由财务部门统一进行管理和分配。除此之外,企业还应该做好全面预算管理,强化企业资金预算的执行力,保证企业资金能够用到实处,加强企业财务部门对资金的掌控能力,防止企业资金在各部门之间的随意浪费。

第五,提高企业资金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强化对企业资金现金流的分析。企业要对企业内部的会计人员提出严格的要求,利用信息化工具对企业资金的出入,对企业经营、投资、筹资的各种活动进行高效的管理。因为企业的现金流贯穿于整个企业管理过程中,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要通过各种方式减少应收账款、存货等。围绕企业的现金管理,作出周期判断,提高企业对资金的管理水平。采用现代计算机应用技术,改变在此过程中传统的工作模式与方法,利用快捷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提高企业的资金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企业会计的工作效率。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采用ERP工作系统,把企业的日常资金流入、流出以及企业的销售、经营活动联系起来,简化企业的资金管理。所以,利用先进的计算机应用计算能够统计企业所有分散的业务部门的情况,综合把握整个企业的资金运行情况,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提供详细、科学的决策,发挥企业资金管理的功能。

第六,引进专业化的人才。企业的资金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因此,企业的资金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所以企业在招募人员时一定要引入财务专业知识应用能力较强的人员,提高整个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战略意识,避免企业出现各种资金管理困境。同时,还要对现有的财务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加强指导、提高业务水平,不断增强企业资金管理的人才队伍建设。

篇(3)

(一)事前防范体系

企业资金管理的事前防范,预算和融资是最为重要的举措,考虑到很多企业资金超预算的客观现象,我们在事前防范体系中,应深入剖析超预算的主因和诱因,具体的体系构建方法为:一是很多企业在制定资金预算方案时,缺乏对企业主客观市场的调查,同时未能辩证审视企业的实际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所制定的资金预算方案,难免会在执行期间失效。在企业资金事前防范体系当中,企业不仅需要科学设置年度资金额度,还要将投资资金引流到企业重点业务上,争取通过银行贷款、集团内部贷款、融资租赁、对外担保等融资渠道,保持资金管理的弹性力度。二是在资金安全使用方面,收支两条线已是大多数企业保障资金安全的惯用手段,笔者认为有必要在此基础上,提前构建安全有效的网络系统,实时监控资金的流向,譬如资金支付额度的审核、资金余缺的调剂、闲置资金的统一运作等,都要在事前防范体系中提前谋划。三是事前防范体系必须遵循整体资金的管理体制,根据资金管理的实际经验,笔者认为集中管理的体制,是维系资金事前防范管理的科学体制,适时包括筹资、融资、结算、投资等,都要遵循集中管理体制的统一性要求,才能保持企业的规模优势,并合理降低资金的成本和经营风险。

(二)事中控制体系

在做好企业资金事前防范工作的基础上,企业所构建的事中控制体系,应紧密围绕资金使用的安全、完整、效率等目标,最大限度发挥资金使用的效益和减少资金使用的受损程度。关于企业资金的事中控制体系,其内容可大致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是资金盗骗和挪用的风险控制,在资金高速流入和流出管理期间,乃至资金的闲置状态,都有可能被人以暗箱操作手段盗骗或者挪用,对于这些风险的控制,笔者认为资金使用实时监控是有效的方式,譬如在资金流入时,检查资金是否全部入账,杜绝“小金库”;在资金流出时,严格执行资金使用审批程序,杜绝资金体外循环。二是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技术,在长期的企业管理变革中,传统资金管理手段,难以适应高效型的资金管理需求,无论企业对市场需求变动情况的掌握,还是对内部发展经营状态的掌握,涉及到的大量经营决策数据,信息管理技术都能够保证这些数据提供的及时性、全面性和准确性,为避免企业资金管理信息孤岛的形成,包括资金管理的各个环节,尤其是资金监控管理的环节,要保持全部信息的畅通。三是业务流程重组,在企业经营期间,围绕企业客户的需求和满意度,因地制宜的考虑业务流程的再设计,此时对应业务流程的资金准备额、使用方法、使用方向等,均可能进行重新调整,企业应进行内部全方位的有效沟通,以保持资金调整较强的应变能力和灵活度。

(三)事后监督体系

在企业资金管理事后监督体系中,涉及到资金管理监督工作,一般由内部审计监督部门,包括企业的日常资金管理,以及企业重大经济活动背后的资金流入、调剂和流出,内部审计监督部门必须秉着相应的监督职责,在严谨的监督程序条件下,审计经济业务活动涉及的各种资金状态,以便及时发现资金管理漏洞,并予以及时弥补。与此同时,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在资金管理监督中,同样不能够置身事外,而需要在本部门的业务范围内,将经济活动有关的各种资金变动信息,及时反馈给资金管理部门和内部审计监督部门,包括资金结构状态、资金筹集量、资金需求量、资金比例控制、资金预算等,以便内部审计部门充分了解资金管理计划的实施情况和资金管理目标的实现程度,同时作出资金预算管理的合理调整统筹,提前做好资金管理的调整措施,使得资金的使用更为科学、合理和有效。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在融资、存款、预算、结算等方面的资金管理工作越来越复杂,资金智能分析也要作为事后监督体系的主要技术手段,目的是保证资金管理流程更加清晰流畅,为企业竞争能力的提升和发展空间的拓展等,创造更多有利的资金条件。

篇(4)

2.资金流动性较差,投资回收期较长。供电企业具有固定资产分布广、数量多等特点,其电网建设项目涉及多地区、多地质状况,地质条件复杂且难以预测,对电网建设的要求很高,电网建设项目所占资金比例较大,导致其资金流动性较差,资金的投资回收期较长。

3.资金集中化程度较高。得益于我国电网建设项目的快速发展,为集中资金,开展电网建设,各供电企业普遍采取了“横向集中、纵向归集、自下而上、逐级递归集”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使大部分资金集中到电网建设项目中,大大提高了企业的资金集中化程度。

4.经济效益难以预测。电能的半公共性特点和供电企业的半公益性特点导致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难以预测。供电企业的售电电价受国家政府部门的管控,在某些情况下,还会受到地方政府的不当干预,企业无法正确运用相关政策措施,导致企业的经济效益不能完整实现。此外,供电企业的特点决定其还需承担很大一部分社会公益服务功能,进一步加大了其经济效益的不确定性。

二、我国供电企业资金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供电企业资金管理的现状

供电企业的业务范围较广,这决定了其资金管理的范围也非常广。电网建设项目的投资规模较大,提高了企业的资金需求与融资规模。由于业务范围较广,供电企业资金账户较为分散,企业对资金的掌控能力不强,资金的使用效率不高,导致资金成本较高。供电企业在其经营发展过程中,需要应对资金集中管理与内部资金相对分散的矛盾。一直以来,由于缺乏统一的资金管理手段,企业内部多头开户的现象突出,资金流动不顺畅,导致部分资金处于闲置状态。此外,由于部分企业追逐短期利润,战略目标不明确,增加了资金投资成本和投资失败的几率。由于部分供电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不强,资金管理的随意性较大,影响了资金的周转效率。例如,由于企业过分关注营业收入,对应收款项的关注程度不足,导致应收账款的回收能力不足,现金流入流出不匹配。

(二)供电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1.预算执行效果较差,资金管理混乱。预算在资金运用方面的作用至关重要。目前,部分供电企业在预算制度建设方面存在不足,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预算的执行效果较差,随意改变预算的现象严重,可能会造成企业收支不平衡、资金链断裂等问题。

2.监控机制不健全,内控体制缺失。对于供电企业来说,设置监控机制不可或缺,监控机制应贯穿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始终。但是,通过分析经营决策、生产等环节,发现许多供电企业的监控机制并不完善。例如,许多供电企业的资金审批制度存在问题,或者并没有严格执行相关审批制度,造成资金错批、漏批、多次重复批等问题,从而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此外,有些供电企业的内控体制缺失,导致资金支付依据不充分、审批权限不对应、资金调配随意等,进而引发资金管理风险,造成许多不安定因素。

3.应收账款回收不及时,资金流动性较低。应收账款的回收是供电企业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通过分析供电企业的应收账款回收现状,发现许多供电企业存在着应收账款回收不及时的问题,并由此产生了负面的连锁反应,造成账款积压、账目不清、核算不准等资金管理问题,严重影响着资金的正常流通,降低了资金的流动能力和收益能力。

4.行政干预明显,资金周转难度较大。一些地方政府对供电企业的行政干预已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地方政府为实现其经济增长目标,要求供电企业实施不合理的资金担保、权利质押等,从而造成企业的资金周转不畅、资金管理风险加大、生产效益降低等后果,给企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和不良后果。

三、构建供电企业资金管理新模式

(一)供电企业资金管理模式

供电企业主要有统收统支和内部银行两种资金管理模式。其中,统收统支模式主要是指通过集团总部的财务部门汇总成员单位的资金收付,成员单位不独立开展资金管理工作。内部银行模式主要实施企业内部资金往来结算及资金运筹与调拨工作,承担企业的资金收付及结算工作,开展资金融通并实施结算管理工作,进而节约资金流通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内部银行模式的业务范围很广,主要包括资金应用管控、融资管理、信用管理、资金收支管理、资金监控管理以及预算管理等。除了上述两种资金管理模式之外,供电企业内部还设有财务公司,其业务性质属于经营银行业务的非金融机构,为供电企业提供全方位的资金管理措施。

(二)改进供电企业资金管理措施的思路

1.将资金管理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之中。供电企业在资金管理活动中,更关注资金核算工作,对其他各项资金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供电企业应注重管理效果,做好资金管理工作,积极发挥资金管理功能,将资金管理活动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之中,在不断增强企业业务活动规范性的同时进一步降低风险性。2.增强资金核算的科学性,提高资金管理的决策效果。供电企业在开展资金核算时,应做好以下工作:首先,认真贯彻和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保证资金核算的合法性;其次,实现资金核算工作的科学化和精细化,保证资金核算的经济性,实现资金核算成本的最低化。通过上述两方面的工作,管理人员能及时从资金管理中获取有利于企业决策的各项信息,有效提高资金管理活动对企业经营决策的支持作用。3.发挥资金预算效用,实现预算控制业务的目标。与资金核算一样,资金预算也有助于企业规划业务流程,进一步健康发展。因此,供电企业应认真总结分析,积极发挥资金预算效用。但供电企业在实施资金预算时,应有的放矢地将资金预算集中在主要业务上。只有这样,供电企业才能不断提高资金的预算效率,实现预算控制业务的目标,从而避免资金的闲置浪费。

(三)构建供电企业的资金管理新模式

通过上述对供电企业资金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本文认为供电企业应以资金结算中心为核心,以预算为导向,以控制为保障,以业绩评价考核为激励与约束,以信息化平台为手段,构建连续的、一体化的资金管理新模式,具体如图3所示:1.以资金结算中心为核心。供电企业应设立内部的资金结算中心,负责办理各下属单位的资金收付业务。结算中心设立统一的账户,实行收支两条线,各下属单位的所有收入均存入结算中心,所有支出均通过结算中心账户支付。该中心的建立能有效避免下属单位随意开户,资金无法入账等现象,有利于加强资金监控,从而降低资金管理风险,保障安全。2.以财务预算为导向。财务预算是企业的制度性安排,是企业财务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能有效、全面地整合企业的资金流、业务流、信息流等。科学有效的预算活动有利于企业整合资源,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供电企业的资产规模较大,资金收支业务频繁且金额巨大,预算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供电企业在实施资金管理活动时,应以财务预算为导向,防范财务风险,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资金损失概率,从而实现高效的资金管理目标。3.以控制活动为保障。科学合理的财务预算是供电企业实施资金管理的前提,为保证预算功能的发挥,供电企业应监督、控制预算的执行情况,具体来说,企业在其经营过程中,应实时监控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与预算标准比较,发现并进行差异分析,进而采取适当相应的改进措施,保障财务预算活动在资金管理活动中的正常运行。4.以业绩评价考核为激励与惩罚。预算不仅能量化分析企业的经营活动成果,同时也有助于企业评价其经营业绩。供电企业应对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分析,以考核结果为标准对企业管理人员实施激励与惩罚,以此对企业员工的资金管理行为产生正确的引导作用。5.以信息化平台为辅助手段。供电企业在实施资金管理的活动中,应建立相应的信息化平台,以此来整合企业的业务系统、财务系统与预算系统,便于资金结算中心实时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现状和问题,从而便于企业编制预算,监督预算执行情况以及预算考核与评价。

(四)供电企业实施资金管理时应注意的问题

通过上述对供电企业资金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分析,本文认为供电企业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1.科学编制预算。供电企业应基于平衡计分卡(BSC)来实施预算编制工作。平衡计分卡(BSC)可分为四个子维度:(1)财务预算。主要指对企业生产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状况实施的预算。(2)顾客预算。主要指企业在维持顾客关系方面的预算,内容包括广告费用支出预算、售后服务支出预算及道德资本预算等。(3)学习与成长预算。主要指企业的成长与员工培训锻炼方面的预算,包括研发支出预算、培训费用支出预算、人才招聘支出预算及社会关系支出预算等。(4)内部业务流程预算。主要指企业在改善其业务流程方面的预算,包括固定资产支出预算、新技术开发支出预算、业务流程再造预算等。

篇(5)

(一)资金管理意识薄弱

长期以来,我国的国有企业在各个方面受到政府的支持,特别是企业的资金来源通常都是政府直接投入或者银行贷款。相对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在融资渠道的多少和融资的难易度上都具有天然的优势,这些历史原因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国有企业领导往往将企业工作重心集中于能够直接创造收益的领域,例如生产销售,而忽略了企业的资金管理工作。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企业管理层片面追求企业规模,一味的以扩大销售收入为导向,缺乏对现金流重要性和资金时间价值的认识。而企业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运作缺乏统一的管理和规划导致了资金在整个循环过程缺乏科学性和协调性,造成的后果轻则提高企业的资金成本、降低资金的利用效率,重则导致企业的资金流断裂,企业发展出现危机。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都对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特别是资金管理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提升企业的资金管理意识对国有企业来讲已迫在眉睫。

(二)营运资金周转效率较低

长期以来,由于国有企业能够比较轻松的从政府或者银行获得数额巨大且成本低廉的资金,使得国有企业往往忽略了其自身的资金使用效率。首先是普遍存在的存货积压问题。国有企业往往存在着对市场反应不灵敏的问题,而企业的经营调整滞后会使企业出现库存积压,导致企业的大量资金沉淀,降低了资金的周转效率并且增大企业的流动性风险。然后是国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较慢且坏账问题严重。相关部门对国有企业管理层的考核特点决定了企业管理层往往会将工作重心放在扩大销售上,而并不重视企业销售收入的质量。由于缺乏对客户信用状况的严密考察,导致客户信用状况的层次不齐,从而整体上延长了国有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并且增大了出现呆账、坏账的概率。而这些问题都会降低企业资金的周转速度,从而降低了企业的整体资金利用效率。

(三)长期投资项目缺乏科学性

由于国有企业特殊的产权性质,导致国有企业往往存在着更为严重的委托问题。而国有企业管理层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更加倾向于进行长期投资,扩大企业规模。同时,由于国有企业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问责制度,从而进一步加深了这种非效率的投资的问题。很多国有企业管理层在进行长期投资决策时仅仅基于当前市场状况或者企业的短期效益,并未充分考虑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同时,长期投资项目往往缺乏事前合理的分析论证,可行性分析、申报、审批等工作环节往往都是流于形式,这样必然导致了不少长期投资的投入产出比不尽人意。国家审计署的大型国有企业审计公告中显示,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着长期投资论证分析过程不合规,投资效率低下的问题。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对于长期投资项目缺乏科学有效的日常管理和监督,更加影响了投资效率。因此,国有企业的长期投资决策中资金使用效率较低,资金浪费现象较为严重。

二、提升国有企业资金管理效率的对策

(一)强化企业的资金管理意识

增强企业管理层的资金管理意识是增强企业的资金管理水平,改善资金管理效率的必要前提。为了提高国有资本的经营效率,仅仅通过扩大国有企业生产规模,提升销售收入已无法达到,必须将企业的财务资金管理过程与生产经营过程相结合,以降低国有资本财务风险和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为目标。企业管理层需要根据企业所处的行业状况、自身的经营特点及未来发展战略综合考虑财务资金的使用结构,加强对资金运作的管理和规划。同时,企业管理层需要做出合理的资金筹集决策,在降低自身财务风险的情况下为企业发展提供最大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企业需要加强员工的资金管理意识。企业经营管理的本质就是对人的管理,而树立全员的资金管理意识由于企业的资金管理工作自上而下的有效运行。因此,企业应当提升员工对于资金管理的认识,将资金管理工作责任分解到相关部门和个体,从而有效的保证了企业资金管理工作的落地运行。

(二)提高企业的资金周转效率

企业的营运资金周转效率是其资金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之一。大量的存货不仅会占用企业大量的资金,同时还会产生不少的仓储费用,从而影响影响企业效益。针对国有企业的存货积压问题首先应当提升国有企业的市场敏感度,建立更快速更灵敏的生产经营调整机制以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同时,企业应当结合过往数据和对市场的预测来确定生产计划和存货储备数量,以实现存货管理的集约化和精细化,减少存货对资金的占用。实施适当宽松的信用条件有利于企业扩大销售收入,增强企业市场占有率,但是这样也会以降低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增加收账费用等为代价。企业应当事前全面的调查客户信用状况,再结合自身的信用标准、经营计划来确定赊销额额度的多少。同时,企业应当加强对应收账款存量的管理和监督,在确保企业管理费用和坏账损失的最小化的基础上提升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率,从而实现资金利用效率的提升。

(三)改善企业长期投资决策的效率

由于企业的长期投资项目投资金额巨大,投资周期长、投资风险高,所以其投资效率对企业的资金管理至关重要。要提高企业长期投资决策水平首先在设计更为有效的国有企业激励机制,将管理层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国有资本的长期利益上来,从企业的契约制度上解决国有企业管理层片面追求企业规模、盲目投资的问题根源。其次,应当在企业内部设计科学合理的长期投资决策程序。投资项目的前期调查、可行性分析,要充分考虑目前市场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项目的投资回报,制定科学合理的投资预算。投资项目通过审核之后应严格遵守标准程序进行招投标,并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以保障对投资项目的日常监督和管理。同时,企业应当建立合理有效的事后问责制度。对于投资决策失误造成的国有资本损失,要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从而使企业管理层更加谨慎合理的选择长期投资决策。

(四)加强企业资金管理的风险应对

由于企业的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从而使企业的资金管理过程中难以避免一些不确定性。国有企业应当根据外界的不确定性实施更加有效的财务资金风险管理。这要求企业不仅能够识别出预算执行过程的风险,针对可能造成企业损失的因素进行评估、分析及规避或应对;而且能够识别出预算执行过程中的机遇,对于能够提升企业效益的因素加以利用,在资金风险管理的同时实现国有资本的增值。例如当国有企业的外部金融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况下,国有企业应当选择更加稳健的财务管理战略,比如通过增发、配股等股权融资方式来保证企业资本结构的安全,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当金融市场中利率不断下降的情况下,国有企业可以通过发行债券或银行借款等债务方式为企业的经营投资筹集资金,放大企业财务杠杆的同时提高了净资本收益率,从而提高了自身的资金管理水平。

篇(6)

一、建筑装饰企业资金管理的特点

1、建筑装饰行业存在的问题

建筑装饰行业是资源消耗型服务行业,主要指其发展过程对资源的依赖程度极高。然而,根据有关部门的资料统计显示,我国建筑装饰行业主要原材料的利用率,普遍低于国际平均水平,而生产这些材料的能源、资源消耗却比国际平均水平高得多。我国建筑装饰企业普遍规模较小、资金短缺、人力资源匮乏、技术实力差、专业化程度低、工程的承接能力不足、很难抵御市场风险,价格竞争是市场竞争的主要形式,这是我国建筑装饰行业的一个大问题。不论是什么类型的工程,都有一大批企业参与投标,而很少有企业能够以自己独特的专业水准,针对工程的专业化设计与施工组织方案参与投标,造成众多企业挤在同一平台上竞争,其结果只能是价格的竞争和非商业手段的市场操作,造成企业自我积累能力和创利能力下降,也影响到市场的规范化发展。

2、建筑装饰企业资金管理的特点

(1)流动资金管理是其资金管理的重点。从上述分析知道,建筑装饰行业主要是资源消耗行业,流动资金管理是其资金管理的主要形式。即建筑装饰行业如果能够管理好流动资金,对其增强企业竞争能力不失为一个关键策略。建筑装饰企业根据企业自身特点管理好现金、存货、应收账款。

(2)存货管理是流动资金管理的关键。我国建筑装饰行业主要原材料的利用率,普遍低于国际平均水平。由此建筑装饰行业如何合理利用原材料,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就成为建筑装饰行业提高竞争力的一个关键。即存货管理是流动资产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如何降低存货管理费用,提高存货使用率,将是建筑装饰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3)长期资金管理重在投资项目的选取。建筑装饰企业虽然大多规模较小,但能够充分发挥长期资金的作用,提高企业的利润率,是企业增强竞争力的又一关键。而对于建筑装饰企业的长期资金,重在投资项目的选取,即如何能够保障投资项目能够让企业实现预想的目标。因为建筑装饰企业一般规模较小,如果选择投资项目不慎重,就会很难抵御项目失败带来的风险,因此,长期资金管理重在投资项目的选取。

二、建筑装饰企业资金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1、完善存货管理。提高材料的利用率

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者耗用而储备的物资,包括材料、燃料、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协作件、商品等。针对建筑装饰企业,其存货主要是为生产装饰材料而耗用的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以及建筑装饰公司装饰用的各种装饰材料等。存货管理主要涉及四项内容:进货项目决策、供应单位的选择、进货时间的决策和进货批量的决策。存货管理的主要目的,是降低存货的成本,提高存货的使用效率。

与存货有关的成本主要包括三种:一是取得成本,是指为取得某种存货而支出的成本,主要有订货成本和购置成本,订货成本是取得订单的成本,如办公费、差旅费、邮资等支出;购置成本指存货本身的价值,经常用数量和单价的乘积来确定。二是储存成本,是指为保持存货而发生的成本,包括存货占用资金所应计的利息、仓库费用、保险费用、存货破损和变质损失等等。三是缺货成本,指由于存货供应中断而造成的损失,包括材料供应中断造成的停工损失、产成品库存缺货造成的拖欠发货损失和丧失销售机会的损失等。

存货管理是权衡取得成本、储存成本和缺货成本,并决定总成本最小下的进货项目、供应单位、进货时间和进货批量。作为建筑装饰企业,主要是决定其装饰所用材料的取得成本、储存成本和缺货成本带来的总成本最小情况的进货情况,以提高存货使用效率,而不造成无谓的存货浪费,进而增大了企业的成本,不利于企业的竞争。建筑装饰企业加强存货管理,提高存货的利用率是其资金管理中重点应该关注的环节。

2、加强流动资金管理

除了要做好存货管理外,建筑装饰企业还应加强现金管理和应收账款管理。这里的现金是广义的现金,不仅包括狭义的现金,还包括银行存款、短期有价证券。现金管理的目的在于提高现金的使用效率。现金管理一般有成本分析模式和随机模式两种。成本分析主要衡量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和短缺成本,并做出成本最小情况下的最优现金持有量。机会成本是指,现金作为企业的一项资金占用,是有代价的,这种代价就是机会成本;管理成本是指,企业拥有现金,会发生管理费用,如管理人员工资、安全措施费等;短缺成本是指,因缺乏必要的现金,不能应付业务开支所需,而使企业蒙受损失或为此付出的代价。随机模式是在现金需求量难以预知的情况下进行现金持有量控制的方法。对于建筑装饰企业,其现金管理重在加强现金的使用效率,能够以较低的成本来使用现金。

应收账款管理是建筑装饰企业及时收回其装饰服务费用和装饰材料的销售应收款项。主要设计好信用期间、信用标准等,加强应收账款回收情况的监督,并制定收款政策,并在收款费用和坏账损失之间做出权衡,来保障应收款项及时收回。建筑装饰企业资产中流动资金占据较大比重,因此管理好流动资金,提高流动资金的使用效率,是建筑装饰企业增强其竞争力的有效措施。

建筑装潢业应收账款的另一特点是,存在较为严重的三角债问题。这就涉及到企业对应收账款的催收问题,要求企业在承接项目时,加强对客户的信用调查。具体来讲,可以通过分析客户的财务报表、在银行的信用状况、咨询公司对客户的信用评价、自己公司和客户以往的交易经验等来分析客户的信用状况。举例来说,分析客户的财务报表,可以着重了解客户的资产状况,特别是其资产的经营效率,了解企业的运营状况;分析客户的偿债能力,特别要关注其短期偿债能力,着重要了解客户的资金周转情况,以判断其是否具有及时偿还项目款项的能力。如果经过分析,客户本身的偿债能力并不是很强,就还要分析客户的债务方,这就是目前存在的三角债问题。如果客户及其债务方的信用都较差,则应收账款损失的风险较大,此时宁可失掉这一单生意,因为如果接了这笔生意,不但公司未来陷入资金周转困难的风险加大,也可能延误其他有利可图的订单,进而影响企业的良好发展。可见,对于建筑装饰业应收账款的管理不仅仅是催账的问题,关键是前面的环节做好了,就可以控制风险,节省收账费用,保障企业的良性发展。

3、长期资金管理做好风险和收益的权衡

篇(7)

2.对医院约束和管理力度不够。医保机构对医疗机构实行总量控制,定额支付制度,限制了医药费用总额,确保了医疗统筹资金不超支。但对医药费用的结构,医药费用发生的效率以及所产生的效益,考核管理不足,导致医院更愿意将医药费用用在成本低,而利润高的治疗费、检查费以及其它已投资设备的各种项目上,药费所占的份额被尽可能压低,造成职工诊疗用药单一。

3.存在免费医保卡泛滥使用和冒卡就医的问题。为满足离休干部、符合离休条件的建国前参加工作的退休老工人、四级以上退休工残人员这些企业中的特殊群体就医的需要,企业为他们办理了免费医保卡,即就医过程中的所有项目都是免费的,全免人员看病、开药无论花多少钱,自己不花一分钱。一些不自觉的人认为“这是自己的待遇不花白不花,花起来很随便”,滋长了免费医疗卡滥用的不正之风。一方面一人全免全家受益,小病大养,空挂床住院,医生给患者开大处方等等;另一方面将磁卡借给亲戚朋友,而医院由于就医者数量多,对医保卡的管理不成熟,医院很难做到核对是否是本人持卡就医。因此,出现了许多没有医保卡的员工或非本企业人员借用医保卡的现象,冒名开药、冒名检查、冒名住院的现象比较严重。造成了医疗费用的大幅增长,不仅给社会带来不正当的风气,也给企业增加了医保费用上负担,造成医疗统筹金的大量流失和浪费。

4.如何监督医疗行为和收费的问题。完全依靠患者自己去监督医疗行为和收费,不可能也不现实。由于医患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即患者缺乏对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数量进行事先判断的知识和能力,在求医的过程中,患者缺乏对医疗服务的提供者所提供服务的质与量是否符合自己病情的准确信息。另一方面患者在接受治疗时不能讨价还价,其偏好与选择同在市场上选购其他物品与服务不一样,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选择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很难控制医疗服务的种类与数量。在这种情况下,当医院和医生的收入与其所提供的医疗服务数量相联系时,在利益驱动下,医院提供过度服务、乱收费,医生给患者开大处方、小病大医就成为一种必然出现的情况。

5.医院的医疗收费缺乏监督。虽然山西省有医疗收费标准,国家有药品最高限价,但是除了物价局和药品监督局每年一次的象征性检查外,其它时间就没有了监督。导致医院在利益驱动下,擅自提高标准,巧立名目乱收费、随意收费等。

二、医保管理的对策

1.建立实时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在医院的运营过程中,大多数医院实行“以药养医”的制度,这种机制为医保管理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难度。此外,由于大多数患者缺乏医药知识,难以摆脱对医生的依赖,而这就会造成医保基金的大量浪费,医保部门必须对这种状况形成有效的监督控制和实时的跟踪,建立有效合理的监督机制。对社会反映大,问题多的病人,重点病种进行重点检查,对有疑问且难以确定的问题,应进行全面跟踪检查,在实行过程中发现违规的问题应及时做好登记,做好监督工作。

2.更新医保观念,不断开拓新思路。由于医疗政策的不断调整和完善,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观念往往随着政策调整发生变化,在管理工作中医疗保险机构也应根据医保政策的调整和医疗机构服务观念的变化而不断探索管理工作新思路,调整管理办法,研究新措施,不能停留在原始的管理办法上。否则就不可能发现新问题、新矛盾,管理工作就会处于被动的局面。

3.建立全免人员的激励政策。对离休干部、符合离休条件的退休老工人、因工全残退休职工给予一定的健康激励政策,除个人账户外每年另加注4000元的年度医疗金,用于住院押金和医疗费用结算,年度医疗金余额到当年12月底结清,余额的50%奖励给本人。

4.不断完善医保的信息平台,建立实时动态监测平台。为了满足“实时管理”的需要,必须完成计算机“实时管理”系统,对住院病人的医疗、检查、用药情况实行监察,对反复住院病人进行监控,对特殊病种、特殊治疗随时备案登记。

(1)设立医院药品量化管理功能,医保药品在最初录入时按照药品最小规格进行了处方量的控制,计算机系统对所有医保药品的最大处方量自动设限(急性病用药3日量,慢性病用药15日量),系统自动计算用药天数并做记录,职工开医保药受到量化限制,在系统记录时间内,不得重复开药。这样就使大处方、冒名开药、乱开药的现象明显减少。

(2)设立慢性病系统化管理监控。职工患指定的慢性病,医保中心根据按国家慢性病诊断标准进行确认后录入计算机系统,系统对慢性病与特定用药进行对应,未登记慢性病的患者,就医对相应的特定用药不予划价,合理地管理了特殊药品。

篇(8)

中石化集团公司是由多个行业、多个层次法人企业、非法人分支机构组成的,随着业务范围的不断发展及整合,其业务区域不断扩大,出现了跨地区甚至跨国经营。在过去,由于各成员单位发展不平衡,并且集团对资金管理监管不到位,致使部分成员企业由于资金盈余大量资金留存在当地金融机构,部分企业由于资金短缺从当地银行借贷资金,成员企业之间相互拖欠账款,“三角债”现象严重,集团公司陷入存款高、贷款高的“双高”的不正常状态,财务费用成本居高不下。

为减少资金闲置,降低资金成本,充分发挥集团整体资金的规模优势,最终实现资金留存和运用的合理化,实现资金使用效益的最大化,中石化集团公司分三个阶段探讨实行资金集中管理。第一阶段:中石化股份公司要求由成员单位主动将存量资金上划至总部,但是由于总部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控制手段,对企业的资金状况是只能通过成员单位报表进行监督和考核,不能实现资金每日归集;第二阶段:股份公司后与建行等4大银行签订协议,在每日营业终了时委托银行上划资金,但是依托外部金融机构只能做到每日资金归集,不能实现实时监督企业资金状况,实时使用成员单位存量资金的目的,第三阶段:中国石化集团于2008年正式实施资金集中管理,以财务公司为平台建设资金信息系统,资金信息系统建成后,以资金信息系统为依托,通过登录网络的形式,实现资金管理业务网上操作、资金收入网上核对、资金运行网上调拨、内部往来网上封闭结算、外部结算网上支付,将集团公司、股份公司的“资金池”从商业银行转移到公司内部的财务公司。

近年来,中石化集团在财务资金集中管理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通过财务公司对资金进行了集中管理,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改变原来分、子公司财务管理各自为战,缺乏全盘意识、大局意识的现象,为优化企业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财务公司在成员企业之间的结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建立内部结算网络,解决了成员企业内部之间的长期“三角债”问题,使得上中下游企业之间的资金结算更加顺畅;通过拓展委存委贷业务,解决了由于上中下游企业资金收支不均衡而造成的大量闲置资金与大量外部借款并举形成的财务费用较高的问题,降低了资金资产存量和贷款规模,从集团公司的层面降低了财务费用的支出。

2中石化集团采用以财务公司为中介进行资金集中管理的管理机制

一个企业采取什么样的资金管理模式对于企业经营发展意义重大。而具体采取什么样的模式要取决于公司的实际情况来决定。集权管理的优势在于资金的使用率高,有利于内部调集资本,降低使用成本,能发挥财务专家等的作用,但是对分、子公司的积极性影响较大且风险集中;而分权式的管理有利于发挥分、子公司的积极性,但是难以协调、防控及约束分、子公司。

一般来讲,公司的财务资金管理机制按照集权程度不同可以分为集中监控模式、统收统支模式与现金集合库模式。由于中石化集团公司由于规模较大,上下级公司关系稳定紧密,采用了现金集合库的管理模式,即由一组商业银行账户和财务公司内部结算账户及其定义在这一组账户上的资金收付转和相应的记账规则组成的管理机制。

中石化集团公司的现金集合库管理模式本着资金所有权、收益权、使用权不变原则,量入为出、以收定支原则,预算控制原则,收支两条线原则,统一领导、集中运作、分级管理、各负其责原则,安全高效原则,通过资金信息系统(ATOM系统)与外部商业银行资金结算网络系统(银行重客系统)以及成员企业财务管理系统(SAP系统和TMS系统)的相互连接,实现了财务公司与商业银行、财务公司与企业的互联互通。由此,此模式具备以下优点:

(1)现金集合库管理管理平台,对总公司、分公司、子公司、商业银行以及财务公司的业务往来以“桥梁”的形式加以实现,同时通过集中办理,从而对多级法人体制下的资金集中管理加以实现,这就使得中石化企业集团资金的使用效率得到了提高。

(2)中石化企业集团对资金管理中心加以建立,同时资金管理中心主要是对内部成员企业现金收付以及往来结算业务加以办理,其作为一种专门的机构,是在集团公司财务部门的内部设立的。内部成员企业的账户是在资金管理中心进行设立的,但是其同时具有自己的财务部门,资金管理中心所集中的资金,他们的所有权以及经营权是不会改变的;

(3)中石化企业集团在资金管理中心对账户加以设立,银行的网上银行系统与财务公司的资金集中管理信息系统直接进行对接。在这种模式下,就可以对中石化集团成员企业的资金收入的实时归集加以实现,同时资金支出一个口子对外,这样便可以对资金的流转环节加以减少,同时对集团总部对资金收支动态的及时掌握能力加以提高,并且使得管理控制的有效性得到了明显的增强。

在此种管理模式中,中石化集团管理公司与分子公司成员单位均在财务公司开设收支结算账户,同时也在商业银行开立基本账户,仅负责日常现金及工资性支出,企业所发生的其余结算业务,不论集团内外部均在财务公司收支。管理公司每日审核资金收支计划,对分子公司的资金收支情况进行管理和监督,通过管理公司的审批后,每日根据各分子单位的资金需求,由管理公司下拨至分子公司的支出户或者基本账户,由分子公司按照计划开支,管理公司对分子公司的支出户实行零余额或者是限额管理。而对于每日的收入,则通过分子公司的收入户进行归集,在日终时,由财务公司定时上划至管理公司的收入户,分子公司不得使用收入户进行支付结算,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

通过这种管理模式,管理公司可以有效地控制分子公司的资金收支情况,减少资金沉淀,降低资金占用量,削减财务费用的支出。整个中石化集团公司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财务数据通过财务公司网络集中到集团决策层,决策层可以及时看到资金动态,为决策层提供了实时的资金数据,同时也为管理层的过程监控提供了平台,分子公司也可以对自己的资金查询对账。

3财务公司在中石化集团企业进行资金集中管理的优势意义

对于中石化集团企业来讲,采用财务公司实行财务的集中管理作为企业发展的趋势,优势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为:

3.1有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财务资金集中管理是将中石化集团公司整个分散的企业资金集中起来进行管理,能够做到在中石化集团企业的内部统一协调、筹划资金的使用方案,使得资金在集团内部调剂余缺,防止部分分子公司资金沉淀,部分资金短缺的现象,做到资金使用的最优化效果。同时,通过财务公司进行资金集中管理减少了资金周转上的环节,集团企业间结算实行封闭内部网上结算,减少外部资金占用,提高了资金周转的速度,降低了中石化集团资金的周转额度,通过这样的运作,可以减少企业向外部金融机构融资的数额,并且通过集团公司筹融资,能够获得更广泛而通畅的融资渠道,更灵活的筹融资手段,大大节约了资金成本。另外,集中的资金管理可以减少分、子公司在财务管理上的漏洞,减少在财务管理上人财物的投入,节约了管理的费用。最后,资金的集中管理使得资金集中到财务公司,使得中石化集团精锐的财务管理团队发挥出了更大的管理效能,增加了资金管理的效益。随着中石化财务公司结算功能的加强,以及财务公司作为中石化“资金池”的重要作用的突显,将会进一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3.2有利于保障资金安全加强过程监督

传统的基础上,由于处于粗放型管理模式,致使中石化集团对分子公司的财务缺乏必要的监督,形成了很多管理上的漏洞,尤其是一些人为因素的影响,严重影响了中石化集团资金的安全性。而且中石化集团原来的预算实行的是年度预算或者月度预算,由于编制期限较长,使得资金预算与执行差别很大,财务缺乏预见性与过程监控,对公司的决策提供不了准确的决策信息,影响了公司的经营发展以及经营危机的处理能力。在实行集中资金管理制度以后,中石化集团资金处于明晰的监控之中,能及时发现存在的各种风险及异常,有利于中石化集团公司加强财务管理纪律的约束,建立严格的审核、审查,保证结算真实性、合法性和信息可靠性,减少违纪现象。

3.3有利于企业的经营决策

当前,中石化集团公司集中优势资金,统一进行资金集中管理,通过财务公司提供的数据,能够做到对中石化集团以及各个子公司的内部结算存款情况、资金转移情况以及收入支出情况一目了然,提高了信息反馈功能;同时,中石化集团公司通过统一销售制定销售政策、归口销售、归口结算形式来发挥资金规模效益,可以避免分子公司资金分散的现象;有助于集团领导层随时可以调取资料,对资金的使用进行合理调节,在发现有利的投资机会时,能够发挥整体资金优势,对中石化集团的战略发展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准确的资金信息,从而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4完善中石化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制度措施要点

实施中石化集团企业的资金集中管理,要从基础财务抓起,同时加强财务公司管理的规范化,推行信息化管理手段,构建网络化的管理,向银行化资金管理迈进。同时要加强对分子公司资金集中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防止集中管理工作不规范、不到位,给公司的长远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4.1建立资金集中管理模式思路

中石化集团资金集中管理通过财务公司来建立资金集中管理运作平台,由财务公司集中办理全部成员企业的资金收付,对收支集中控制,实现内部结算封闭运行,减少外部金融机构资金头寸的拆借,节约周转资金成本。同时加强财务公司参与集团公司资金统筹运作程度,发挥金融机构的专业优势,对筹融资统一策划。通过建立中石化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对整个集团内的资金资源加以调剂整合,从而实现协调分、子公司的资金余缺,并对分公司、子公司的资金状况加以监控,以及对部分账户资金闲置问题加以解决,降低资金成本,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使用率,使得金融风险降到最低。

4.2加强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建设

在资金集中管理后,对分子公司资金预算的准确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准确的资金收支计划对集团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资金集中的规范与到位对集团发挥资金规模效益有着重大的影响,加强对分子公司资金集中使用情况的监督,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建立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考核机制,在目前有着深远的意义。如果资金集中管理没有制度化的监督管理,将不能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4.3建立信息化与网络化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财务管理逐步走向信息化管理的道路,通过信息化管理可以实现对财务资金管理的整体性、可控性以及反馈的及时性、准确性,提高资金运作的透明度以及使用效率。财务公司必须建立高效的资金信息系统,将集团与各分子公司的财务业务系统包括未使用SAP系统和TMS系统财务系统企业全面联网,构建一个动态的、全面的财务信息收集、加工处理、结算系统,确保资金安全运转,实现资金管理流程的自动化、信息化、统一化。同时,使用信息化管理,可以减少人为因素在财务工作中的不良影响,使得财务数据更具科学性、准确性以及参考价值。

4.4要进一步建立风险防控机制

集中资金管理以后,虽然从整体上风险将更加可控,但是如果财务公司结算系统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将给公司带来更大的风险。所以,在集中管理的机制下建立更加规范的财务风险防控机制,尤其是加强信息网络安全风险防控机制是极其必要的。要建立长期的风险防控机制,其主要应该包括:风险评估,风险应急预案,风险管理长效机制建立及完善。

4.5加强财务公司管理分析工作

财务公司不仅仅是集团企业分子公司的资金收支进行统一结算的中心,更是一个监督管理中心,还是一个决策参与中心。财务公司的工作人员要保持对财务状况的动态监督控制,定期进行财务的科学分析,撰写财务分析报告以及风险预警报告,通过对数据的筛选、分析,发现成员企业在经营上的发展动态,发现其潜在的经营异常情况,既能保证自有资金的安全,又能为管理层提供资金活动信息,为集团决策提供必要的支持,有效规避资金风险。

4.6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

篇(9)

矿山企业是一个极其特殊的行业,一般来说,企业在生产前期的资金投资规模比其他企业要大很多,生产周期也相当长,生产的成本也很高,企业不仅受国内经济的影响,同时还会受到国外经济波动的影响。由于我国目前产能过剩的现象很严重,矿山企业的存货也比较高,因此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卖不出去导致矿山企业资金的回笼成为了一个很大的问题,甚至导致了矿山企业现阶段资金链也存在了很大的问题,管理不好很可能会有倒闭的风险,因此财务人员应充分认识到矿山企业本身的资金特点,对症下药才能解决好问题。

(二)矿山企业的资金坏账率较高

矿山企业在产品销售过程中,会形成一定的坏账没有及时收回,由于很多矿山企业都是以国有资产为背景,因此员工只重视自己的销售业绩,可能销售业绩更多的是和自己的行政地位挂钩,或者与公司年终奖挂钩,而忽视了在业绩背后带来的应收账款的增加。矿山企业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客户的信用评级机制,员工也没有认真负责的对客户进行有效的信用评级,因此没有从源头上防止坏账的产生,导致了产品销售出去之后,资金的回收不能顺利的进行,面临这企业资金链存在断裂的风险,严重的话还会影响到企业未来的良性发展。

(三)对矿山企业资金使用的监督不严格

我国的矿山企业对资金的监督力度的缺乏已然成为一个大家心里的一个共识,其实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矿山企业的制度有问题,我国很多矿山企业采用资金预算管理制度,但在资金预算的编制、审批和执行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对预算执行情况缺少实质性的监督。预算的编制往往受企业的自我主观意识的控制,不遵循预算制度来进行,预算的执行更是不按照计划来,随意使用、调度资金。而且矿山企业也必须意识到资金的筹措并不是越高越好,如果筹措来的资金得不到合理的利用,这样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额外成本。

(四)企业间资金的结算机制不健全、缺乏风险防范机制

一个矿山集团公司往往由很多个小公司组成,如具有物流、机械加工、勘探等矿山配套服务的公司,这些公司之间往往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血缘关系,因此在相互结算的时候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尤其是资金的拖欠问题非常严重,不能做到及时到位的还款,这样导致了各个公司之间都相互欠债,资金结算体系紊乱,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没有遵循市场规律,因此产生了很多现金流的问题,而现金流的断裂往往是导致企业破产的最主要因素,并且矿山企业集团对现金流的敏感程度更高于其它企业,因此矿山企业更应该建立一套适用于自己的风险防范机制。

二、对矿山企业资金现存问题的完善

(一)和银行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由于矿山企业存在资金投资规模庞大,生产周期长导致的资金回收速度慢,因此矿山企业急需和商业银行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无形之中可以增强矿山企业的贷款能力,企业也可以依据自己取得的采矿权来抵押贷款,这样在初期需要大量资金投资的时候能够有足够的资金来弥补前期资金的不足,而且还能留有一定的余额来进行下一步的投资。而且企业的注册资本金往往很大,企业可以通过委托贷款的形式把内部资本金借贷出来,将该部分充分利用起来,解决企业资金需求的矛盾。

(二)完善矿山企业销售收款机制

矿山企业在销售产品的同时应该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资金回收机制,及时确保应收账款的合理解决。销售部门应及时对收到的订单进行审查,这是避免坏账产生的源头。由企业信用部门来对客户进行信用评价,如果不符合信用标准的,销售部门应及时停止与该企业的合作,避免对一些信用度比较差的客户盲目赊销。另一方面对企业应收账款的分析要注重不同客户不同对待,尤其要注重对销售金额较大的、信用等级较低的客户的分析,合理分析应收账款未来的回收可能性,保证企业的资金回收金额的可靠性。同时对应收账款进行等级评分,对等级较低的风险较高的应收账款要建立及时催款制度,对坏账的发生应明确责任,查明具体的原因,杜绝关系户。最好能够建立一套有效的催款激励制度,即催款人员如果能将款项全额收回或几乎全额收回,则应该给他们一定的奖励。这样就能保证在资金回收阶段也能顺利的进行,从而加快了企业资金的循环,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加强对矿山企业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

矿山企业应该对资金的使用进行实时的监督,建立财务结算中心,通过财务结算中心对资金进行每次结算,来查看资金的使用情况,做到每一笔资金的使用情况都能在掌控之中。降低了资金的使用风险。同时也要制定单笔资金的使用限额,如果资金使用额超过了该限额,就应该获得上级部门的许可,首先要向上级进行资金的审批,确保大额资金的使用规范合理的运行。企业也应该采取先进的信息技术来监督资金的使用,通过该系统可以查看资金的每笔运作情况,财务人员可以及时地核对资金使用额,实现资金的精细化管理,帮助企业提高资金的运作能力,实现资金监控的高效化、智能化,有助于企业管理人员及时掌握资金使用情况。矿山企业集团的结算中心要以“全面预算管理”为目标,各部门要编制年度预算计划表,资金的使用应该严格按照计划表来进行,把资金管理与预算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同时可以运用现代的管理手段如ERP系统等,对资金的整个管理过程实施信息化管理,保证资金的高效、快速的运行。

(四)完善企业之间的资金结算制度、建立风险防范机制

由于各企业之间难免存在各种利益关系,在资金结算时会存在各种各样的利益输送,因此为了有效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矿山企业在和其他企业建立业务合作关系的时候,应该同时与他们签订相关的业务合同,把彼此之间的经济关系建立在法律的框架之下,以法律形式明确彼此的权力与义务。防止关系户拖款、欠款事件的发生。企业应当根据《合同法》,指派有关人员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做好法律方面的风险控制。同时把相关合同交给领导查阅,得到领导审批。对于风险防范机制的设计,一定要涉及各个层面,比如不仅要包括客户的信用评级层面,还要对应收账款等现金头寸进行分析,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同时建立财务预警系统,量化各种财务指标,对客户企业的偿债能力也应该做一个适当的分析,及时把握客户中存在的各种潜在风险。

篇(10)

在企业内部建立结算中心,能够帮助财会人员很好地了解企业资金的进出状况,也能够对企业的货币资金以及交易性金融资产有一个很好的把控。当然,通过这个结算中心,企业就能够单独开设账户,而且结算中心也能够相应地了解企业的资金状况,然后再与各个银行的商业情况结合,为企业在各种地域都开设相应的账户,这就给企业的资金进出提供了有力的后盾,帮助更好地管理企业的营运资金。

2.企业按照国家规范管理资金。

无论是从事何种职业,身处在何种行业中,都必须得严格遵循国家相关规定的要求准则,按照国家的相关规范要求,规范相关部门的每一个员工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态度,争取让所有员工都能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从而保证企业货币资金和交易性金融资产管理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另外,对待企业中的财务人员也要有严格的态度,明确的绩效考核制度以及赏罚制度,让每一个会计人员都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货币资金和交易性金融资产管理的工作中去。

3.加强企业的金融资产的管理。

每个企业要想提高货币资金和交易性金融资产管理,就必须要加强对金融资产的管理。尤其是在大型企业中,所涉及的金融资产也相应较多,我们应该设立专门的金融资产管理部门,可以有效地规划企业的货币资产,让相关人员依照规定对企业的资产充分利用,例如:可以有效地对资产进行买进、出售等,从而保障资产能够很好地流动,再依据企业资金的流动性创造更大的收益。

4.应该周期性地编制企业的资金。

无论在何种企业中,我们都需要对自身的整体资金做一个预算,并且还需要合理地规划资金的分配以及流动状况,要在确保企业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定期对资金做合理的编制,并对资金的回收以及支出做一个科学合理的预算计划。当然,我们在编制的过程中,也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确保在不影响企业资金正常运转的前提下进行,并合理地规划企业的货币资金以及金融性资金,定期做科学合适的编制,以便于给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能够帮助我们合理有效地利用企业的各项资金,为企业营运资金的管理提供有利条件。

二、合理地管理相关账款的支出与收入

为了让企业有更大的影响力,也为了能够吸引更多的客户,我们一定会接触到许多的账款支出与收入,例如:企业的生产、销售、资源应用等都是企业支出或收入的相关账款,从资产负债表项目来分析,这部分资金也是企业的流动资金,我们能够将其直接、快捷地转变为企业的现金,并且这部分资金关系着整个企业的收益,所以,我们需要严格管理企业的这部分款项。

1.从资产负债表项目预计账款的收入。

企业的财务部门每个月的月底都会对企业的整体资产做相应的分析总结,而且也会有下月的资产负债表,我们可以从这个表中,对应分析企业的合作单位以及相关客户的信用度等,制定出相对应的账款收入政策,并且需要严格计算整理其中的赊欠情况等,从而给企业下个月的资金运用做出合理的规划,让企业能够更好地控制管理其营运资金。

2.依据企业的资金状况规划资金的支出。

作为财务人员,我们必须对企业的资金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并且依照企业的营业总额、销售总量、生产总量等规划企业接下来的资金支出状况,而且也要对资金进行合理地分配,例如:将企业的部分资费投入到生产设备的改进、员工技术的改进等方面,从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当然,我们也需要对员工的薪酬进行认真地比对,依据资产负债表的信息做好相应的记录,从而促进企业各个环节的和谐发展,也给了企业运营提供相应的保障。

3.建立严格的账款收支制度,降低风险。

企业的资金运转还是存在一定的风险,作为企业的财务人员,我们一定要建立严格的账款收支制度,从资产负债表中分析各种各样的资金数据,并且按照所制定的账款收支制度将拖欠企业的帐款收回,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资金的风险,才能给企业的资金运营强有力的保障。

三、企业的借款管理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为了能够更大地扩展企业,也为了增加企业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客户,我们也可能会出现短期的借款情况,也可能出现从银行中贷款的情况,这就会让企业短期地处于负债的状态。而且,在现在各类企业都风起云涌的情况下,对于借款我们必须谨慎处理,稍有不慎就会给企业带来不可预估的损失。在借款的过程中,我们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企业的资金现状以及企业的财务所能承受的限额。其次,我们企业的还债能力也是重中之重的,企业的借款必须要保证在企业资金所能偿还的能力范围内。再者,我们也要结合所借债款的支出方式,千万不能用在长期没有经济效益的项目上,这样,企业的资金运营就会降低发生财务危机的几率。所以,企业的借款要合理地运用,合理的分配,才能确保营运资金的正常工作。

上一篇: 新民主主义 下一篇: 脱贫攻坚的重要意义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