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科技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2-03-13 03:38:2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小学生科技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小学生科技论文

篇(1)

科学小论文实际上是同学们在课内外学科学活动中进行科学观察、实验或考察后一种成果的书面总结。它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对某一事物进行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后得出结论;可以是动手实验后分析得出的结论;也可以是对某地进行考察后的总结;还可以靠逻辑推理得出结论……

现在我就来说一下我的小论文:

前几天,叔叔阿姨们就送来了好几盆花和几株树。门口、客厅里、房间里和阳台上都摆上了盆景。我对爸爸说:“我们家都有成植物园了,摆那么多的植物干吗?”爸爸笑着说:“植物能制造气氛,净化空气,人和动物谁都离不开它们,离开了它们都有不能生存。”人或动物离开植物后不能生存?为什么人或动物离开植物后不能生存?我将信将疑。决定做几个小实验来证明这个问题。

星期天,我从车库里抓来两只老鼠。这两只可怜的小老鼠即将成为我的实验品。它们不停地挣扎着,圆溜溜的一次性薄膜桌布小眼睛瞪着我。我把第一只小巧玲珑老鼠放在一个大鱼缸里,用把玻璃瓶封得严严实实的,生怕瓶里的空气与外界的空气相通。我仔细地观察着,只见小老鼠沿缸着壁,绕着缸底快速地向前窜。咦,小老鼠不是活得好好的吗?难道爸爸说的不是真的?可是,没过几分钟,只见小老鼠绕圈的速度越来越慢,直到停滞不前,奄奄一息的样子。顿时,我把一次性薄膜桌布轻轻拿开,捉出第一保小老鼠,放进第二只小老鼠,又搬入了四盆枝繁叶茂的植物。然后轻轻盖上一次性薄膜桌布。我不停地拍打鱼缸,只见小老鼠惊慌地乱窜。过了好久也没要咽气的样子。这个实验证明了植物可以输送动物所需要的氧气。

篇(2)

科学小论文实际上是同学们在课内外学科学活动中进行科学观察、实验或考察后一种成果的书面总结。它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对某一事物进行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后得出结论;可以是动手实验后分析得出的结论;也可以是对某地进行考察后的总结;还可以靠逻辑推理得出结论……

现在我就来说一下我的小论文:

前几天,叔叔阿姨们就送来了好几盆花和几株树。门口、客厅里、房间里和阳台上都摆上了盆景。我对爸爸说:“我们家都有成植物园了,摆那么多的植物干吗?”爸爸笑着说:“植物能制造气氛,净化空气,人和动物谁都离不开它们,离开了它们都有不能生存。”人或动物离开植物后不能生存?为什么人或动物离开植物后不能生存?我将信将疑。决定做几个小实验来证明这个问题。

星期天,我从车库里抓来两只老鼠。这两只可怜的小老鼠即将成为我的实验品。它们不停地挣扎着,圆溜溜的一次性薄膜桌布小眼睛瞪着我。我把第一只小巧玲珑老鼠放在一个大鱼缸里,用把玻璃瓶封得严严实实的,生怕瓶里的空气与外界的空气相通。我仔细地观察着,只见小老鼠沿缸着壁,绕着缸底快速地向前窜。咦,小老鼠不是活得好好的吗?难道爸爸说的不是真的?可是,没过几分钟,只见小老鼠绕圈的速度越来越慢,直到停滞不前,奄奄一息的样子。顿时,我把一次性薄膜桌布轻轻拿开,捉出第一保小老鼠,放进第二只小老鼠,又搬入了四盆枝繁叶茂的植物。然后轻轻盖上一次性薄膜桌布。我不停地拍打鱼缸,只见小老鼠惊慌地乱窜。过了好久也没要咽气的样子。这个实验证明了植物可以输送动物所需要的氧气。

篇(3)

许多高校管理者不能真正区分“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差别。所以在进行创业教育时也只是对学生进行技巧、政策、形势等方面的指导,不重视对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的教育[1]。

(二)创业创新环境不理想

社会上对创业者还没有形成尊重支持的氛围,“学而优则商、学而优则创”的创业文化远没有形成;政策扶持力度有限,基金不是很多,并且设立的门槛很高,或很难操作,或在执行过程中变了样,学生实际获得资金资助的比例不高;家长的不理解、不支持,导致学生本已十分脆弱的创业热情进一步消退。不少学生家长认为,家长送孩子上学的目的是学习书本知识,而不是赚钱,大学生在校期间搞创业必然会占用学习时间,鼓励学生开公司,等于鼓励学生为赚钱放弃或荒废学业,是不务正业的一种表现。

(三)大学生创业缺乏市场意识

大学生创业项目技术含量高,创意新颖。大部分学生乐于向投资人谈自己的技术如何领先与独特,却忽视了这些产品或技术生存发展的市场空间。即使是涉及到到市场的话题,他们也不着重在产品的市场定位以及如何营销这些方面考虑,可能最多的就是花钱打广告,做一些简单的宣传而已。其实,创业的投资人真正在乎的是产品或服务是不是有市场需求,而不是那些只有先进的技术却没有消费人群的创业项目。同时,创业者应该多涉猎一些市场营销的相关知识,制定非常忙明确的市场营销计划,能强有力地证明赢利的可能性,吸引更多的投资人支持。

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可以提高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效性

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改变大学生就业结构、增强大学生社会竞争力、改善大学生就业压力等具有积极意义。所以高校要重视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到大学生创业教育中,正好能够发挥其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导向作用,有效提升大学生创业教育教育的实效性,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兴趣

高校是科技成果的创造者,将其转化到大学生创业工作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创业兴趣,促进大学生创业自信,还可以提高其创业项目的水平,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推动社会发展。

(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可以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技术支持、降低风险

大学生创业缺乏创业技能,没有更多的成熟项目可以选择,直接阻碍着大学生自主创业,高校科技成果技术成熟,项目种类多样,可以为学生提供最可靠地项目,并且参与科技成果研发的优秀科研人员也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料与技术支持,降低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多种风险。

(三)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可以提升大学生创业的科技含量

传统的大学生创业往往青睐于一些技术含量低,投资少的项目,倾向复制其它创业成功的模型,导致大学生创业缺乏创新性。高校科技成果有着较高层次的技术优势,项目新颖实用,大学生作为高校的一员,可以更早的了解并掌握科技成果,并可深入的运用。同时,高校的尖端的科研设备以及雄厚的科研实力都有能力解决大学生创业遇到的问题,提升大学生创业的技术含量,提高创业成功率。

篇(4)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有意识地培养与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确保其掌握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且能够灵活运用于数学题目的解答过程中。这样在遇到各种数学问题时,学生才能迅速理清思路,联想到与此相关的生活经验或数学模型,找准数量关系,高效解决问题。

一、营造良好课堂氛围,促使学生思维发散

小学阶段,学生的心智尚未发育成熟,习惯通过形象思维认知新事物,而数学教学的开展直接影响着其思维的开发程度。教师不能被传统教学观念限制,而应引导学生挣脱束缚,敢于质疑周围的事物,勇于表达自身观点,这样学生才会对自己好奇的事物保持较强的求知欲望。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具体而言,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氛围,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注意力集中、参与积极性提高,充分发散思维,发挥主动学习能力。

例1:在超市买4块橡皮要花2元钱,如果要买15块同样的橡皮,一共需要多少钱?

这是小学数学课程中常见的应用题,由于涉及到两次计算,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题目,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两人一组,现场模拟在超市购物的情境,“收银员”要思考计算买15块橡皮的总费用需要知道什么条件,接着分析这些条件是否已知,如果是未知的应怎样求。通过分析,学生有了比较清晰的思路,即先求每块橡皮的单价:2÷4=0.5(元),再求买15块橡皮的总价:0.5×15=7.5(元)。在这种情境中解题,学生不仅会将学习当作责任,也会将其作为一种娱乐,享受学习过程的乐趣,收获情感体验。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提出质疑,挖掘其学习潜力。

二、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教学方法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的有效手段。为了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教师必须合理选择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环境,打造有趣、形象的数学课堂。通过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从已学知识过渡到未知的新知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自由探索,享受探究的乐趣,收获成功的满足感。例如,讲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时,先引导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矩形面积公式和推导方法,接着鼓励其用割补法自由切割、重组平行四边形,观察能得到怎样的新图形。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发现平行四边形变为矩形,并尝试列出了面积计算式,进而归纳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认真思考了问题,还做到了手脑并用,锻炼了动手能力。也训练了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这种方式,教师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保持其思维活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握时机,灵活提出问题,这些问题最好具有开放性,不是教材中死板的问题,能够使学生充分发挥联想能力,体验探索的乐趣。另外,教师可以针对某个知识点设置悬念,为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引导其展开思考、发散思维,培养思维的独立性,提高创新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

三、 有效把握学生特点,运用多元方法解题

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爱好等都有很大差异,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能直接讲解解题方法,而要尊重学生的差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引导,鼓励其思考新的知识点,通过分析和探索得到不同的解决方法。

篇(5)

我们学校的每个班级都存在着学困生,而数量成上升趋势,这给当前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极大压力。所以我们必须展开调查研究,找出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

一、小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从国内外研究的资料表明来看,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现在我就从学校、家庭、社会以及学生本人四个方面去阐述。

1、学校方面的原因

从学校教育教学方式看,老师的教育教学方法也存在着弊端。如批评时,只顾数落学生,根本不顾学生的自身感受;教学时,没有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没有把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

2、社会方面的原因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不良的行为和不正之风。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再说网吧、电子游戏厅、麻将馆等娱乐场所随处可见,还有宗教信仰的传播,这些都严重地影响着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加上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对小学生也产生极大影响。新的教育改革实行了素质教育,可一些地方仍实行选拔制,造成了学生中的优劣之分。

3、家庭方面的原因

因为家长素质不同,教育方式也有所不同。有的家长把孩子当小皇帝,长大了不服管教;有的家长过分依赖学校,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他们只管衣食住行。这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漠不关心,可当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就严厉指责,棍棒相加。孩子为了逃避家长地惩罚,开始撒谎,跟家长作对,导致学习成绩不断下滑。有的家长认为赚到钱的才是“大哥”,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常给孩子灌输一些“不读书照样赚大钱”的思想,不少孩子受到这种读书无用论思想的侵害,学习不认真,成绩越来越差。离异家庭的孩子因缺少家庭温暖,无心学习,加上老师的疏忽,学习成绩下降而成了学困生。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因老人无力管教,而父母远在天涯,管教起来效果甚微。这些孩子本身不存在智力因素问题,是因为缺少家庭管教而成了学困生。

4、学生自身的原因

学习成绩差,主要是学生对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意识薄弱造成的。当他们学习成绩差了就垂头丧气,也不知道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总以为自己头脑笨,不如别人聪明。据调查问卷发现:35%的学困生都是受到大人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学习不用功,觉得读书是苦差事。每当他们遇到困难时就退缩,受到挫折时就沮丧,学习态度不端正,不愿读书,不愿动手,总想坐享其成。这些学生逆反心理极强,总认为老师家长对他的批评教育是在为难他,所以把老师家长对话当作耳边风,有时故意和家长对着干,这是他们成为学困生的真正原因。另外,性格内向、身体欠佳、智商有问题的学生也影响到学习,这也是他们成为学困生的原因。

二、小学学困生的转化对策

1、对学困生进行心理疏导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里的学习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这句话告诉我们:想教育好学困生,首先要解开他们的心锁,让他们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得到快乐和温暖。我们知道,学困生是一个弱势群体,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多关注他们,倾听他们的心声,为他们排除心理障碍,恢复正常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为了帮助学困生走出困境,我们鼓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心中的疑惑和想法说出来,比如书信、日记等。这就减少了学生跟老师面对面的压力,也避免了让别人知道后的尴尬。当我们掌握情况后,下一步就是“对症下药”。针对不同情况,我们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达到逐步转化的目的。

2、开展一对一的帮困助学活动

为了帮助学困生,我们在实验班开展一对一的帮困助学活动——让好生帮助学困生。为了把这个帮困助学活动在实验班推广开来,我们制定了一个帮困助学计划。让好生寻找自己的帮扶对象,并与自己的帮扶对象共学习、同玩耍,不得瞧不起他们,在学习上要时刻监督、帮助他们。如:帮助他们进行生字词听写,每天检查他们的作业情况,帮助他们改正作业中的错题,检查他们的课文背诵情况等。为了让好生方便帮助学困生,编座位时还把好差生编在同一桌,这样好生随时能监督和帮助学困生了。在活动中,好生积极主动帮助学困生,而学困生学习也比以前努力了。通过这个活动,班里的学困生不但在学习上取得了进步,而且同学之间的关系也密切了。可见这个方法行之有效,值得推广。

3、赏识学困生,给予他们机会

老师要懂得赏识学困生。 “人生最深处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赏识自己。”从这句话我们应该知道:即使是学困生,他们也有某方面的长处或优点,也希望别人的关注和赏识。平时我们可以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然后对他们所做的事情加以肯定和赞赏,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4、因材施教,个别辅导

学困生由于基础差,注意力不集中,加上高年级的内容越来越深,所以对老师所讲授的内容只能听懂或掌握小部分。因此,对那些基础差、不爱听课、不写作业、脑子灵活的学生,我就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

5、家校联系,共同教育

就目前情况看,转化学困生的任务光靠老师是无法完成的。因为老师势单力薄,教育起来效果不佳,必须靠社会、家长的积极配合才行。我们知道,社会和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为了能更好的转化学困生,我们学校不但聘请了法制副校长来校讲座,而且建立了家校联系的桥梁。如定期举行法律讲座,定期召开家长会,打电话给家长,作一张家校联系卡等。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告诉他们不要过分溺爱孩子,要让孩子学会自理,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不要采用暴力的方式进行教育,要与孩子沟通,尊重孩子,选择孩子能接受的教育方式进行教育。为了把孩子教育好,让家长积极配合老师,与老师一起分析孩子学习差的原因,还要主动校访,多关心自己的孩子,长期与学校合作,与老师合作。

参考文献:

《浅谈学困生的转化》甘肃教育出版社

篇(6)

“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满依靠学生。”这是升本教育的基本理念。“生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发展为本,以生命为本!读着读着,“生本”二字逐渐放大,一些关键词跃然心上:尊重,理解,信任,依靠,激励,引导,自主,合作,探究……于是,在内心深处搜罗起过往的点点滴滴阅读课堂教学印记,突然间,一个词钻进了我的脑海——体验!体验式阅读追求一种身心合而为一的阅读实践活动,它让学生从自已的生活经验、内心需要出发,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凭借直观直觉设身处地、入情人境地对作品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切身感受。它强调参与活动获得经验和感受,并和他人共享、交流,最后能加以成功应用。这不正是生本课堂阅读教学所要追求的理念吗?

一、“四读模式”保体验

(一)体验在初读时

生本课堂同样注重初读课文时的情感体验。体验式生本阅读课堂,将 “初读”环节通过“学生自我学习提问”来展开。比如,教学《台湾蝴蝶甲天下》一文时,可让学生解题,并根据课题提问,继而理出自己想知道的内容,带着这份情感体验再到文中寻求答案进行品读,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二)体验在研读时

所谓“研读,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主地对构成课文若干板块的问题情境进行研究式的阅读,这是理解课文内容、进行体验式阅读的主要过程呈现。

(三)体验在品读时

课堂教学中主要抓住特色的语言,抓包含情感的段落,抓画龙点睛的片段,抓环境渲染的语句等,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等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细细品读,析品味,从而获得美感的熏陶和技能的强化。

(四)体验在创读时

即创造性地读,它是学生用已有的认知结构同化新的知识内容,形成新的语文技能时创造性地进行语言实践的过程,是体验式阅读教学追求的目标之一。如教学《丑小鸦》一文时,鼓励学生说说:你对丑小鸦的悲惨遭遇是怎么看的?对于丑小鸦经历了重重磨难,最后终于成为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你有什么话想说吗?学生进入了课文的教学情境,读出了自己对课文的不同理解体会,进行了创造性地朗读,充分展示了自己创造性学习的成果。

这样,在初读中体验读通,获得整体感知,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的乐趣;在研读中读懂,获得探索、钻研语言能力的乐趣;在品读中读熟读好,感受积累语言,内化语言的乐趣;在创造性地读中读出个性,体验语言的魅力,进行语言的运用,最终达到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这“四读”相互交融、相互依存,形成了联系整个生本阅读课堂教学的“读”的网络。

二、“三抓基点”争体验

(一)一抓文本矛盾生成点

当教师与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出现有“矛盾”的对话时,这也正是学生思维之花最旺盛的时候,更是学生在体验中落实三维目标的最佳时机。以《地震中的父与子》为例,教师在品读课文时找准其中的一个矛盾生成点:父亲连续几十小时在废墟上挖掘,寻找他心爱的儿子,人们都以为他失常了。他真的失常了吗?继而将学生分成“失常”与“不失常”两个辩论组,学生为此如饥似渴地采撷语言的能量,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让孩子们在争辩中提升语言思维,锻炼语文能力,发挥想像空间,升华情感体验,落实三维目标于无痕处。

(二)二抓留白遐思点

生本课堂阅读教学是一种开放性、多向性、艺术性很强的信息交流活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像其他艺术形式一样讲究留白的艺术,构成教学的“阴晴圆缺”,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兴趣,求得阅读体验。以《舍身炸暗堡》为例,教师设计了一个问题:“可以说,在战争年代里,保存实力对于一个部队来说极其重要,牺牲一个人,意味着我们的队伍将会失去一份战斗力。可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什么选择舍身炸暗堡呢?他还有没有别的办法,既能炸毁暗堡,又能保全自己呢?”学生通过融情体验,办法层出不穷,教师及时给于肯定,接着说:“你们说的办法都很好,可是他为什么就没想到呢?尤其是对于一个经验丰富的爆破手来说,为什么就不能想到这些办法呢?”这时,学生利用文本,跨越时空,将当时的情况一一再现体验,内心升涌的对英雄无畏的敬畏之感油然而生,取得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学生体验的过程,也就是在感悟生命、感悟生活的过程,从而有效地落实情感目标。

(三)三抓情感宣泄点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就不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可见,情感的宣泄,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个性思维的张扬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种体验应该是由教师、学生、文本三个动态因素交互作用而形成的情感互动空间。

三、“三动方式”促体验

篇(7)

《世界中世纪史》在高校历史学科的专业必修课中,起到了衔接《世界古代史》与《世界近代史》课程的作用,笔者认为在教学中除传授基础知识之外,还应帮助学生了解国内外史学研究的新动态。若将疾病史内容引入教学,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引导学生关注学界动态。

一、引入生态文明教学的必要性

疫病始终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一部疾病的发展史。麦克尼尔指出:“传染病在历史上出现的年代早于人类,未来也将和人类天长地久地共存,而且,它也定会和从前一样,是人类历史中的一项基本参数以及决定因子。”[1]P.339

除以上现实意义外,将发生在6世纪拜占庭帝国的“查士丁尼瘟疫”作为切入点引入教学,不仅有助于帮助学生在学习中结合生态环境问题审视瘟疫发生地区或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同时,通过对研究过程的介绍,可让学生大致了解相关研究的基本思路,有利于学生今后发展。

近年来,史学界之所以逐渐加大了对环境史的关注,尤其是对疾病史产生了浓厚兴趣。在科技相对落后的古代社会,一旦发生瘟疫,必然引起一系列不利影响。541年爆发的“查士丁尼瘟疫”及其复发对拜占庭帝国产生了巨大影响,直接导致查士丁尼一世重建罗马帝国版图的计划破产。

综上所述,在《世界中世纪史》课程教学中引入与“查士丁尼瘟疫”相关的研究动态与成果,有助于学生了解这一时期拜占庭帝国与周边国家和民族的经济、政治、军事的发展情况。

二、“查士丁尼瘟疫”教学的步骤和方法

《世界中世纪史》的教学对象主要是以历史学本科专业的学生为主,在将“查士丁尼瘟疫”引入课堂教学时,应从瘟疫来源、症候、传播路线、瘟疫性质及其影响等方面讲授。

(一)强调搜集和研读与“查士丁尼瘟疫”有关的史料

应从本科教学阶段就让学生们了解,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本出发点和主要对象。由于迄今尚未出现与“查士丁尼瘟疫”有关的考古发现,因此该时期拜占庭史家作品是不可或缺的资料。6世纪拜占庭著名史家普罗柯比的《战史》[2]对“查士丁尼瘟疫”做了详细叙述。此外,阿伽赛阿斯的《历史》[3]等作品则记载了“查士丁尼瘟疫”在不同阶段在地中海地区的影响。对相关史料的搜集是历史研究的第一步与最为重要的一步。《世界中世纪史》课程属于历史学本科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主要针对刚入学不久的历史专业学生,笔者发现,初入历史专业不久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一方面这是可喜的现象,但另一方面,学生也会在提出问题或想法时忽略了论据的重要性。通过在“查士丁尼瘟疫”教学中强调史料,有助于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观念,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二)确定“查士丁尼瘟疫”的发源、传播路线和性质

首先,确定瘟疫首次发生的地点。根据普罗柯比的记载,“查士丁尼瘟疫”最初出现在北非的培琉喜阿姆[2]Book2, P.453,此地地处埃及与外界联系的交通要道。在疾病史研究过程中,明确疫病发源地十分关键。

其次,考察瘟疫传播路线。根据史家记载,“查士丁尼瘟疫”从北非沿东西两条路线分别传到了巴勒斯坦、叙利亚、意大利、高卢等地[4]PP.136-138。而瘟疫传播的媒介主要是商船和军队。由此可见,对瘟疫传播路线的考察可以增强对这一地区的贸易和战争形势的了解。

第三,通过患者症状分析瘟疫性质。根据普罗柯比的描述,患者的腹股沟处出现了脓包,大部分学者据此将“查士丁尼瘟疫”确定为鼠疫。但由于相关史料中缺乏具体的人员死亡数据,学界对它的关注度远低于中世纪后期的“黑死病”。比对不同史家记载,可对瘟疫性质进行微观分析,对“查士丁尼瘟疫”的性质进行判定是进一步研究其所造成影响的基础。

(三)研究“查士丁尼瘟疫”的社会影响

将“查士丁尼瘟疫”引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其所造成的社会影响进行分析是疾病史研究的核心内容。

“查士丁尼瘟疫”的最直接影响是拜占庭帝国人口的大量减少。据普罗柯比记载,瘟疫高峰期中君士坦丁堡每天死亡人数可达5000乃至10000人。[2]Book2, P.469拉塞尔估计“查士丁尼瘟疫”使拜占廷帝国的人口下降了40%—50%。[5]P.196在古代农业社会中,人口的多寡是一个国家是否强大的标志之一。人口的急剧减少会引起经济、军事等方面的连锁反应。

“查士丁尼瘟疫”在导致拜占庭帝国人口锐减的同时,也对帝国经济造成了不利影响。安戈尔提到:“查士丁尼瘟疫在帝国境内频繁的复发给帝国带来一系列的灾难,尤其是破坏了帝国的经济和人口基础。”[6]P.26城市在拜占廷帝国历史上起着重要作用,城市人口的绝对减少自然会对社会经济会造成危害。[5]P.181可以说,6世纪地中海东部城市所出现的衰落趋势在很大程度上是“查士丁尼瘟疫”造成的。

此外,“查士丁尼瘟疫”也对帝国军队和对外战争造成了不利影响。军队规模一般是与总人口成正比的,人口的绝对减少必然会造成军队规模的缩小。因此,在“查士丁尼瘟疫”的影响下,在役士兵以及征募人数的共同减少导致拜占庭帝国军队人数的绝对下降。兵源不足不仅是罗马帝国晚期军事史的主题之一,从6世纪开始也一直困扰着拜占庭帝国的统治者。在军队人数下降的情况下,战略形势从公元6世纪中期开始急转直下。查士丁尼一世试图重建旧日罗马帝国版图的希望破灭,拜占庭帝国的疆域逐渐收缩。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6世纪前期与后期的疆域范围进行对比,增强学生的纵向对比能力。通过分析“查士丁尼瘟疫”对帝国经济、政治和军事等方面所造成的影响,响,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生态环境与历史进程之间的关联性。

三、小结

对“查士丁尼瘟疫”的分析与研究,是对拜占庭帝国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的研究,同时也是从疾病史的角度对拜占庭帝国的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所进行的综合研究。将其引入教学过程中,可以令学生接触到当今史学界研究的热点,同时有利于学生初步掌握就某个特定问题进行历史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并可帮助学生认识生态环境对于人类历史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从新的视角去思考问题。

参考文献:

[1][美]麦克尼尔.瘟疫与人[M].余新忠、毕会成译,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

[2]Procopius, History of the wars, translated by H.B. Dewing,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3]Agathias, The Histories, translated with an introduction and short explanatory notes by Joseph D. Frendo, Einband: Luderitz & Bauer, 1975.

[4]Michael Maas,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the Age of Justinian,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6.

[5]Josiah C. Russell, “That Earlier plague”, Demography, V.5, N.1, 1968.

篇(8)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6-0316-02

引言

生生合作学习是合作学习活动的策略和类型之一,现被小学广泛采用。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常常被认为是无关紧要的事。此外,在教学方法上,只注重语言知识本身而忽略了语言的实用性。在教学观念上,只注重教师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而生生合作教学策略把学生互动放在了首要位置和主体地位,这不仅符合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并且这种教学模式重在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的习惯。杜郎口作为合作学习的示范校,已经通过实践证明,生生合作学习不仅为英语课堂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而且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供更好的平台。然而,一些学校在应用过程中却有运用不当,流于形式等问题出现,背其道而为之,最后导致的严重后果就是缺乏实效,效率低下。作者对此进行了进一步探索,并结合实践提出了应注意的问题及优化策略,以提高生生合作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实际应用效果。

一、理论基础

合作学习是一种复杂的活动,所以它的理论自然也就具有复杂性和多元化色彩。

(一)人本主义学习观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人本主义主张,心理学应当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情感和认知是人类精神世界中两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彼此融为一体。罗杰斯的教育理想就是要培养“躯体、心智、情感、精神、心力融汇一体”的人,称之为“完人”或“功能完善者”。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重视发展人性,注重启发式教学,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教学生知识,而是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手段。教师的角色由此而改变,教师由课堂中的主导者变成指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是学生的学习伙伴、朋友。合作学习正是以这种理论为基础,打破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格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建构主义作为一种新的认识理论和学习理论在教育研究领域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主要代表人物有皮亚杰、布鲁纳和维果茨基。建构主义强调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建构起新的经验。建构主义重要代表人物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i+1”为生生合作学习提供有力的理论基础。在“最近发展区”这一概念中,维果茨基强调它是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成人指导下或能力较强的同伴合作之下决定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所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仅体现在教师的教学之中,同样也体现在与较强同伴的合作之中。“最近发展区”也表明了同伴之间的理解范围相近,所以同伴之间的互动更有益于同伴之间沟通、学习以及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消化。

(三)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是加德纳博士在1983年出版的《心智架构》一书中提出的来的。其理论主要强调‘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具有多种智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所在,他试图通过扩大学习的内容领域与知识的表征方式促进以往被忽视的智能的开发,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多元智能论”包括言语、逻辑、视觉、身体运动智能、音乐节奏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观察智能以及存在智能。多元智能理论为教育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智能领域;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多维度的智能发展提供理论指导,这也为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被忽视的其他智能也随之被开发,尤其是激发了学生的人际关系智能。学生们通过合作完成任务,懂得了交流、沟通、理解的重要性,也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和群体意识。合作学习符合人的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观点。

二、生生合作在课堂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一)生生合作在课堂应用中出现的问题

本人进行了为期四个月的实习,在此期间对在校的同一年组多个班级针对合作性工作的五个基本要素对学生的行为、教师的行为展开问卷调查以及课堂观察。调查显示,生生合作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存在着如下问题。

1.组内成员搭配不合理

教师对小学课堂的小组分组这方面还是重视程度不高。大部分老师还是遵循就近原则,或者是让学生自动分组。而对学生的个性特征,性别,学习特点等没有明确的分析。有的学习强的同学分到一组的话学习效率会很高,但是学习和理解能力较差的同学分到一组的话对老师布置的任务可能完成的程度就没那么好,甚至没有机会参与课堂的发言。所以活跃的小组或某小组比较活跃的同学上课说英语说得更多,参与程度更高,学得更扎实。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会产生相应的积极促进作用,反倒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信心、情感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

2.存在假冒的学习小组

假冒的学习小组与高绩效的合作性学习小组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高绩效的学习小组内部学生之间彼此相互信任、相互鼓励,分享信息。并且组内的每个人都担任着一份任务,每个学生所做的事情都与本小组的总成绩挂钩,所以每位学生都会很认真地完成自己的任务,生怕自己的小组被其他小组落下,并且有很好的团队和竞争意识。然而,在假冒的学习小组内部,学生被要求一起完成任务,但他们对此并没有兴趣。尽管学生们表面上的确在一起讨论问题,但是有的小组在下面聊的内容可能就与课堂老师布置的任务无关。他们没有小组内部合作完成任务的意识也没有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而且小组内部会有矛盾产生,这样更不利于小组内部的合作。

3.教师干预力度不够

有些教师对生生合作学习形式和教学设计了解得还不够,只是把生生合作流于课堂形式,布置完任务后,站在讲台上等待各个小组的最后结果。从而导致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课堂的学生之间的互动,对学生的合作学习状况也不清楚。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让整个课堂秩序很容易混乱,而且对教师的教学改进也没起到任何效果,反而导致教学内容没有预期完成,学生也什么都没学到。没有达到教学的预期效果,忽视了教师的新的角色担当,即参与者、指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这样对生生合作学习状况的影响是极大的。

4.教师对合作小组的评价不合理

教师对合作小组的评价不合理之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合作任务展示之后,教师只注重小组内比较活跃的个人进行积极评价,相反,缺乏对小组整体的评价和组内其他成员的评价。这样不但造成每个小组组内目标不统一,而且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二,只注重合作之后的结果评价,不注重合作中的过程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等没有得到很好的关注,不给予一定的评价。片面的评价方式会导致学生很容易缺乏对英语学习的热情,包括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提高生生合作效率的有效措施

1.合理组合小组成员

通常来讲,分配小组成员都是异质组合的小组。异质小组将有更多的优势,在异质小组里,那些有来自不同背景、能力和兴趣爱好的学生组成的小组能让学生在学习上互补,让学生从多角度看问题和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从认知上产生更多的分歧,这样就会刺激学生积极地学习。他们会有很多复杂的想法思想,从而会频繁的进行解释,以及从更广泛的角度讨论资料,所有这些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并且帮助他们增加理解的深度、提高推理的质量。比如说,在复习课上,老师就可以根据以前的成绩由高到低的顺序进行序列排号,然后进行优、中和差的穿插组合,进行异质组合。还有可能考虑的因素就是性别、性格等。或者在保证异质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意愿自行组合。

2.传授学生高效的合作技巧

第一,小组的目标能够充分调动每个成员的学习积极性,能够激发每个成员的共同愿望,让他们尽自己最大努力实现超越个人目标的小组目标;第二,要让他们感觉为了实现最终目标他们每个人都有身负重任,他们每个人的成绩都关乎集体的成绩;第三,教师要引导他们互相帮助、彼此分享信息,相互鼓励,彼此相互促进。

3.教师及时监督学生的行为

在教学过程中,监督意味着不断检查。生生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兴的新型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学生的互动形式更多,尤其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比较薄弱,更不能只是通过任务的完成程度和课堂的表现对学生作出评价,这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该布置任务,哪些任务通过学生之间互动即能完成的,哪些需要老师及时干预才能完成的,教师心里要有数。具体来说,教师应该在学生们一起工作时,不断地在各个团队之间来回走动,监督他们的学习情况。还应该观察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以此来评估学生们学习理论知识的进展情况;观察他们对人际之间和小团体技巧的运用情况。还要倾听一个团队的交流,并收集有关团队成员之间交流的资料。

4.教师进行合理全面的评价

对学生的理论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是教师的责任,但是如何全面合理地进行评价就需要教师进行仔细计划。教师既要注重结果性评价,也要注重过程性评价。既要让学生感觉到成绩的价值和意义,又要让学生有努力的方向。组内成员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教师首先要有明确的评价标准并告知学生。把评价组内每个成员的成绩记为评价小组整体成绩。组内每个成员都要参与,都承担一定的责任。教师要对每个小组的优缺点进行总结。公开指出缺点后给予建议。

综上所述,生生合作作为较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引进英语课堂,有积极的意义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有效的合作学习在英语课堂中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技能培养,尤其是促进小学生的听力与口语技能的不断完善,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达到兴趣英语化。但是低效的合作学习也会降低课堂学习效率,所以教师也要不断反思,对不合理的小组分配要及时调整,并且进行合理的干预和评价。

参考文献:

[1]傅永曙.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论[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2]刘玉静,高艳.合作学习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篇(9)

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为各校教学任务主导的今天,我们是否也该关注一下职业学校的学生在课堂上的适应情况、接受情况究竟如何呢?职业学校的课堂秩序是否一如从前的萎靡?说话、睡觉、玩手机、玩游戏、下座位走动的现象是否依然存在?也就是说我们关注课改的同时还应该关注什么?

——应该是一名教师对课堂的控制能力,对学生的驾驭能力,对知识表达的组织能力,对课程完成的执行能力。

如何合理安排技校学生的一堂课?从哪几个方面出发?

一、详细掌握每名学生的学习特点,彻底分析学生的知识积累情况。

学生有各自的性格特点,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技校生多数是初中、高中学生中被成绩过滤出来的群体,但是他们从前的知识水平低并不能说明他们的学习能力差、接受能力差。深究原因,多数同学是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为他们打造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是技校教师必须要做的。

类型1:思维单一、普通接授型的学生。这类学生在技校中可称为优等生了,他们的课堂听课状态普遍较好,但是学习的自主性差,智商中等,很多问题没有教师的点拨难以理解,通常当堂记下当堂忘。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的练习时间少,课后又怠于问,导致学生的知识掌握不扎实,不能够举一反三、活学活用,慢慢地就被高考的紧张氛围淘汰掉。

解决方案:此类学生不适合自学,自己归纳、动手能力差,适合传统的教授方法,即“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安排任务,学生按任务逐一执行。但是要注意在传授的内容上放慢进度,要不时地进行询问、提点,尽量将知识简单化;实践操作前建议加强学生自信心教育,基本上每一个教学实践的过程都离不开教师的关照,如若缺少对他们的关注,时间久了,课程深了,任务难了,他们就跟不上进度了。

类型2:思维敏捷、注意力差的学生。这一部分学生尤其不适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他可能前一分钟还在下定决心认真听讲,后一分钟即开始精神溜号。可贵的是,通常绝大部分此类学生的思维都很敏捷聪慧,如果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成材指日可待。

解决方案:此类学生尤其适合新课改后的各种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不能将他们视为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是自觉的积极的参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要不断地创设符合和适应学生学习的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去获取知识,自觉地训练技能,以达到教学的目的。教师要不断地设置“有趣的问题情境”和“有层次的问题链”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要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师这儿,那么教学进度就可以亦步亦趋地进行。

类型3:知识底子薄、学习动机不端正的学生。此为技校课堂管理难度最高的学生类型,怕就怕在他的学习动机不端正、思想不积极进取,将学校当做“收容所”,得过且过,挨到毕业,正好到了就业的年龄。加上知识底子薄,缺乏自信心,还没学就放弃了,这样再简单的操作技能他都懒于接受。

解决措施:对于该学生要进行深刻的思想教育,可以请已经就业并有所成就的毕业生来校座谈,谈谈他们在工作中所涉及到的知识领域,谈谈他们在工作中对专业知识的迫切需求,谈谈他们工作中、生活中遇到的诸多问题,例如承载了多少生活的艰辛、工作的压力……心理教育工作做到位了,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他们对“上学”的看法。只要他们想学了,那么我们采取对应的教育方法还是能够转变他们的看法,渐渐深入到课程当中。

以上三类只是技校生课堂上的一个缩影,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很多教师感到很无奈,教与学不能和谐。

其实技校的课堂最能够体现一名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和临时应变能力。于是,我们的一节课就要备好多内容,包括备学生、备知识、备方法。

二、备课不只是单纯意义上的备新课的内容,还要备学生、备知识、备方法。

备学生的工作刚刚已经分析过,下面是备知识。

建议一节课的知识点不要安排过多。普通学生一节课可以接受两个知识点,对于技校的学生,我们只能安排一个。不要增加他们的压力,学会一个知识点就要有一个休整期,一个练习的过程,一个全班学生都能够接受的过程。教师要找到这个班级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个或者几个学生为基准点,他们懂了,那全班同学都学会了。

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人的创造性活动。现代教学决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内在的创造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这就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创建全新的教学方法体系。

诸多这些,单对一门课来说加在我们教师身上的工程量巨大,需要教师在创新教育理念、学习新思想、拓展新思维的过程中能够熟练掌握、灵活运用。

篇(10)

(2)淡漠型的学习心态。这类学生表现为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不明确,学习肖趣不浓没有意志力,思维消极定势,缺乏灵活性;依赖教师支配,其心理状态陷于固定看法,情感淡漠;认识模糊。

(3)消遣型的学习心态。这类学生主要特征是兴奋好动。学习中不能认真思考课文中的观点,而是各个环节跳跃,活动过多,激若冲动,注意短暂,思维无定势,缺乏意志力。

(4)沉闷型的学习心态。这些学生的特点是对学习思品课感到沉重而烦闷,没有积极参与的心理,对课文观点是似而非由于感性经验缺乏,学习感到困难,其心理状态处于矛盾之中。

分析以上小学生不良学习心态的原因,主要是

(1)教师对思想品德课教学不重视;

(2)教学方法单调呆板,不符合认识活动的规律;

(3)传授知识单性,教学内容枯燥无味,缺少情感心理因素;

(4)教师的能力低弱,对复杂多变的教学动态,不能应急驾驭;

(5)来自学生主观方面的问题,如学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重视语文、教学等学科,而忽视思品学习等原因,造成学生被动学习和厌烦学习的心理态。

上一篇: 规划管理论文 下一篇: 护士党员思想汇报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