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美德教育汇总十篇

时间:2022-12-27 01:26:0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传统美德教育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传统美德教育

篇(1)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都以“礼仪之邦”而著称,这里的人民以孝敬父母、尊老爱幼为荣。可自从国家落实计划生育政策,随着独生子女队伍的日益成长和壮大,人们对待孩子的态度变了,孩子们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变化,孝敬父母之一亘古不变的传统美德在孩子们的心目中逐渐淡化了。为此,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注重对孩子们进行孝敬父母这一传统美德的教育,使他们从小有爱心,学会关心自己亲近的人,只有这样,将来才会真正的去爱祖国、爱人民。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了要对学生进行孝敬父母教育的要求,教材中也安排了相应的课文内容。这就是说,培养教育学生逐渐养成热爱父母、关心、父母尊重父母、体贴父母的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是品德与生活课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那么,如何在品德与生活课中对学生进行孝敬父母的教育呢?不同年龄的学生,不同的方法。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都把着眼点放在一个“情”字上,注重激情。也就是说,教师首先要通过多种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情感,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此基础上现提出行为要求,指导行动,使情感内化为驱动力,使道德行为与道德认识、道德情感达到统一。

例如:《想着妈妈》一课,教学要点为:爸爸妈妈在祖国各条战线上劳动、工作,抚育自己成长,十分辛苦;要爱爸爸妈妈。根据这一教学要点,教学中可设计故事会的教学环节,让学生讲述曾经到父母工作岗位看到父母忙碌工作的情景或自己受到父母忙碌工作的情景或自己受到父母细心照顾的最难忘、最感人的一二件事。为了使学生能较快进入情境,调动起情感,教师可首先情真意切、绘声绘色地讲述自己在生活中最难忘的受父母照料的一件事,使学生受到感染引起共鸣。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就会情不自禁、争先恐后地讲述自己经历过的事。长期以来,学生受到你母无微不至的关怀,但他们习以为常,认为理所当然。而讲述使学生在回忆中体验到了父母深切的关怀和无私的受,激发了情感,产生了感激之情,萌发了自己的事要自己做和为父母做点事要自己做和为父母做点事的愿望。至此,学生热爱父母、感激父母之情己充分激发出来,教师再趁热打铁,恰到好处地提出要了解父母、理解父母、亲近父母、关心父母等行为要求,情感这一驱动力会促使学生欣然接受孝敬父母道德认识,并导之以行,落实在具体行动上。

又如:《牢记父母恩》一课,除了举行故事会,还可以安排赛诗会。即课前让学生查找古代和现代有关孝敬父母方面的诗篇,要求他们联系自己与父母相处的点滴小事理解诗歌内容,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明白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辛勤培育的道理,进而突破要关心父母的难点。为了增强教学效果,在进行诗良诵时,教师可事先把有关古诗内容制成幻灯片,让学生边看片边朗诵时,教师可事先把有关古诗内容制成幻灯片,让学生边看片边朗诵,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声像氛围。在完成教学重点的同时,教师可在了解父母、亲近父母要求的基础上再提出关心父母、尊重父母等更高的要求。如父母生病时要端水送药,精心照料;要听从父母的教导,刻苦努力地学习;当自己提出的要求父母不能满足时,不要任性,要体谅父母的难处;在家要主动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尽量减轻父母的家务负担……在课的结尾,教师还可利用几分钟时间举行赛歌会,通过传唱《妈妈的吻》、《烛光里的妈妈》、《我有一个好爸爸》等歌曲,进一步将热爱父母之情推向,使课的尾声余味无穷。

此外,在进行孝敬父母教育时,要注意道德观念之间的联系。如教育学生帮助父母做家务时,融会了热爱劳动的教育内容;在听父母的话,不攀比的教育中,也包含了勤俭节约的教育内容。教学时,只有点面结合,横向纵向交织,才能使要学生明确、形成的道德观念交相辉映,密密地布满学生道德情感的天空,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参考文献】

[1]保建武.浅谈传统美德教育与小学生的养成教育[J].中外交流,2016(5)

[2]陈莉颉.浅谈小学阶段如何开展传统美德教育[J].科学导报,2016(5)

篇(2)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有着灿烂夺目的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优秀的道德伦理资源。中华民族有“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人生哲学;“发愤忘食”的持生规范;“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风亮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立身情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知不可而为之”的勇气;“有容乃大,无欲则刚”的胸怀;“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等等。这些是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和统一起了巨大作用,因而也是中华民族的道德瑰宝,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光大。父母要认识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孩子成人的基础。教孩子做人,首先要做中国人,中国人就是有中华民族性格,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的人。在今天,有个性才能走向社会,有民族性格才能走向世界。孩子只有具有传统美德,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才能在世界领域内开拓自己的事业。对孩子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就是塑造孩子的民族性格,就是培养世界性的现代中国人。 

    郭鹤年是当今有名的华裔企业家,马来西亚的首富,经营糖业、酒店、房地产等多项产业。他幼年也深受母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其母郑格如学识渊博,有着较深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知识和修养,对子女严格要求。郭鹤年自幼事亲至孝,侍奉其母,聆听教诲。现今,在他的办公桌上仍放有她母亲亲笔所书的座右铭:“不为自己求利益,担愿望大众共安宁,诸恶莫作,诸善奉行。”郭鹤年的成功与母亲传统美德的熏陶四密切相关的。传统美德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

    那么,哪些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呢?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立志勤学、爱国爱民、团结友爱、诚实守信、勤奋节俭、谦虚礼貌、律己宽人、求索攻坚、舍生取义、廉洁奉公、敬老慈幼、尊师敬业、整洁健身。要把这些道德要求再现到孩子身上,成为孩子的道德品质家长要采取有效的教育方式方法。

篇(3)

德育目标管理,是学校管理者组织学校广大教职员工,根据校内的实际情况和社会客观环境共同确立德育目标的活动。制订德育目标时,既考虑德育目标的整体性、一贯性,又使德育内容具有渐进性和层次性,做到目标“近、小、实”,避免“高、大、空”。虽然《中学生德育大纲》明确提出德育目标的层次性,但是,在德育实践时,一般只着眼于初中、高中的层次;即使注意到同一群体中的差异性,也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和组织制度的保障,远离社会现实和学生实际,流于形式,收效不大。分层递进的德育目标结构及管理方法研究与实践,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并逐渐凸显生命力。

2. 分层递进的德育目标结构

2.1 双格培养目标。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一个人对国家、集体、家庭和自己应有高度的责任感,在责任面前立得正、挺得住、担得起,有“脊梁骨”,堂堂正正地做人。

2.2 修炼学生健康的性格。做一个在群体中可近、可亲、可信、富有性格魅力的人。人格是立身处世的根本.在双格培养目标的探索中,根据中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社会发展要求,根据各阶段学生年龄特点,我校确立了年级德育目标结构,并内化为“自强不息”“求索创新” “诚实守信”“勤劳简朴”“仁爱孝悌”三个年级五个主题与爱国、进取、求知、生活紧密结合,初显成效,初步形成了有我校特色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德育框架:

高一年级 诚实守信——站在人生新的起跑线上;

高二年级 勤劳简朴——成才的最好学校; 

高三年级 自强不息——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学校注重处理传统美德和现代意识的关系,使两者有机整合。我校在实践中,注重两个方面:第一,对于一些新的时代内容,特别是那些适用于市场经济的价值观念,如改革开放观念、民主法制观念、权利义务观念、公平竞争观念等,也被引入到德育内容中,使其与中国传统美德相融合。第二,学校的主体价值标准和道德规范,体现着时代精神,并从学生身边寻找教育内容和教育事例。

3. 构建科学的德育管理模式

学校通过多年的认真实践和研究,确定了“整体设计,凸现层次;分层负责,全员参与;相互渗透,动态递进;主体参与,注重体验;家校联动,资源整合”的德育管理模式。

3.1 整体设计,凸现层次。

对于每个年级的教育主题,我们总结了其共有的操作模式,但要求在每个教育环节上,应有本年级的特点,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凸现各层德育目标的特色。

3.2 分层负责,全员参与。

建立一套德育工作网络,按校级、年级、班级有序开展;由分管校长和学生科全面布置、协调和检查,并及时作好资料收集和理论总结;年级分管领导和年级组长具体设计本年级传统美德实施计划;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具体落实,全体教师通读传统美德校本教材,主动使之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并增强教育意识。

3.3 相互渗透,动态递进。

在德育内容上,为了考虑整体性系统性,专门设计“月主题”活动:三月份的“行为规范月”、四月份的“个人才艺展示月”、五月份的“文学采风月”、六月份的“心理健康教育月”、九月份的“尊师尊老爱幼月”、十月份的“体育节”、十一月份的“科技节”、十二月份的“洗墨池文化节或合唱节”,每个学生参与,使德育工作具有整体性;为了兼顾年级的差异性,对于同一项教育内容按各年级不同的要求分别设计活动载体和教育形式。

4. 主体参与,注重实践

4.1 形成以自我教育为主的主体性德育方法。

建立值周制度,学生检查制度;学生会管理学生的学习、宣传、文体、外联等常规工作,负责升旗仪式、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校刊、电台、电视台等方面的事务;学生自主管理,激发出学生智慧的火花,极大地推进学校的校风建设和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4.2 重视各层德育内容的实践环节的设计。

篇(4)

在我国有关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人们对传统教育中的种种弊端越来越无法忍受,强烈地要求教育模式从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逐步地向素质教育转轨。目前所提倡的素质教育,一般都会包括对学生四个方面素质的培养和塑造,即简单的劳动技能素质、健康的身心素质以及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较高的文化素质。而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恰恰为这种素质教育提供了完备的教学教材。例如,传统美德中的刻苦勤奋、尊老爱幼、勤俭节约、助人为乐以及简单的常规礼仪等都可以作为目前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换句话说,素质教育一定程度上就是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也只有不断地加强对学生的传统美德的教育,才有可能将学生培养成为有文化素养的高素质型人才。作为培养跨世纪新型人才主要阵地的各个学校,尤其是进行基础教育的小学学校应该重视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对学生进行正面的道德教育,在小学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基础和根本出发点。让学生从小就受到优秀文化和精神的熏陶,为后期的素质教育打下坚实的道德和精神基础。试想,一个俗不可耐、满嘴脏话的学生群体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够承担起弘扬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重担的,一个不懂得如何尊重他人的人,是不能够在创新社会价值过程中很好的发挥合作精神的。一个不具备奉献精神的人,又怎么能够承担起驾驭渊博知识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和人民呢!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没有实行传统美德教育的小学基础教育,就不可能培养出符合跨世纪对素质型人才的要求的条件,也不可能从根本上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二、传统美德教育内容中有关爱国主义的教育是推动教学前进的动力

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和重点,一直以来爱国主义就是整个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支柱,并作为一条重要的主线贯穿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之中。爱国主义为人们在抵御外来侵略、艰苦奋斗、推动社会不断进步以及创造光辉灿烂的文化汇中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可以说,没有爱国主义的支撑,就不会有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在当今和平的时代,也许有人认为爱国主义的作用已经很小了,而且也离我们越来越远了。但是纵观古今,众多的英雄模范、志士仁人、艺术家、科学家、改革家等无不都是在内心深处藏着深深的爱国主义情怀,拥有高尚的报国志向,否则他们很难成就一番伟业。拥有爱国主义的人一般都会选择“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鹊而高翔”,不是只顾眼前的个人小利,而是胸怀远大的大我情怀。现在,人们几乎都知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也都听说过甚至会讲有关岳飞“精宗报国”的故事,爱国主义的内涵和实质已经在每个人的头脑中扎下了根。但是,仍然需要注意的是爱国主义依旧需要一代一代的传下去,依旧需要在教育教学过程被不断的提及和教育。在小学教育中渗透进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古代故事“苏武牧羊”、现代故事“林则徐”以及郑成功、邓世昌等故事和事迹的宣传教,让学生真切的体会到中华民族崇高的精神道德。我国有着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在小学教育中开展传统美德的教育不仅能够增加他们虽历史文化知识的了解,也能够增进他们从小对国家的爱护情怀,并通过对他们爱国主义的激发不断形成学生学习和前进的动力。

三、对勤俭节约品质养成的重要作用

传统美德教育中有很多有关学会珍惜、懂得勤俭节约的内容,如“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说明成功往往是由人们勤劳节俭所成就的,而失败往往是由于过于奢侈浪费。即使在物质丰富的今天,有关勤俭节约的品质仍然值得我们不断的继承和发扬,而且永远不会过时。而且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虽然我们的经济发展已经大大超过了从前,但仍旧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很多人民仅仅是解决了温饱问题,与发达国家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还需要全国人民的不断努力和奋斗。勤俭节约就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试想如果社会中浪费之风盛行,必然会降低社会的发展进程,更对资源紧缺的今天带了更大的危害。现在,由于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很多孩子在生活中不懂得勤俭节约,随便浪费的现象屡屡出现,因此很有必要在小学课程中进行传统勤俭节约的美德教育,让学生自己体会节约的乐趣,去亲身感受节约所带来的益处,并在学习中养成不浪费时间的好习惯。

篇(5)

我要说的第一个方面爱——爱家人。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说“我爱你妈妈,我爱你爸爸,我爱你——”,可是他们真的懂得怎么去爱么?我的爱人几乎一年中有200多天在外地,都是我自己一个人带着孩子,可以说孩子是我一手带起来的,一个家庭所有的活全是我一个人完成,还有我自己的工作,在这样的家庭生活中,我就有意无意的让孩子参与家庭劳动中来,除了整理自己的玩具以外还会让孩子帮我刷刷碗,洗洗菜,洗洗自己的小袜子。其实开孩子是洗不干净的,我的主要目的是让孩子知道妈妈的不容易,妈妈的辛苦,让孩子心疼妈妈。

记得有一次我们在一起吃蛋糕,刘俊彤就不想吃了,所以她就把蛋糕故意扔到了地上,然后一脸卖萌的和爸爸说:“爸爸,掉地上了”,我和孩子爸爸什么也没有说,把蛋糕捡起来,把沾到地上的一面用小刀一点点的削掉,然后就给孩子,让她继续吃,后来孩子爸爸在网上找到了贫困山区的图片,让她看看那些没有蛋糕吃的孩子,看看他们的学习,生活环境。又找了一些爸爸工作时的照片,工作的环境,看看爸爸在外面都做什么,感官上体验一下父亲的辛苦,感受一下还有很多孩子生活的很艰苦,让她知道现在生活的不容易,从那次之后就再也没有浪费食物。我想说的是,不要怕把你的辛苦和你的不易告诉孩子,觉得是不是会造成孩子的自卑心理,其实孩子是真的爱自己的爸爸,妈妈,他们能接受,也能理解爸爸,妈妈的不容易,因为他们需要成长。

我想在座的家长都有这样的期望,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学习拔尖,能在学校表现优异,将来能考上很好的大学,能有很好的前途,那么怎么样能让孩子学习好,可以说是很多家长都困惑,有一句话叫做“亲其师,信其道”,我要说的第二个方面——爱老师。老师在孩子一生所起到的作用相信大家都能理解,作为一名工作了十几年的教师,作为一个孩子的妈妈,我深深的理解作为老师的不易,也能理解作为家长得期望,我记得那时孩子刚刚上幼儿园,每天睡醒了就会大哭,咱们幼儿园的老师每次都会抱起来哄孩子,回到家里我就问孩子在幼儿园老师都教了什么,老师每天都会和小朋友们一起做什么,老师都会为小朋友们做什么,孩子说的并不全面,我还要提示、补充,然后对孩子说“你一哭,小朋友们就都醒了,还没有睡醒,就都吵醒了,那是不是都得哭呢,老师能抱过来么?老师每天都要做那么多的事情,多辛苦啊。”其实孩子当时并不能很理解老师的辛苦,但是只要是妈妈说的,那就是对的,那就要听,所以慢慢的,她就能知道,在幼儿园听老师的话,帮助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是平时我家刘俊彤在幼儿园帮老师摆水杯,摆鞋子。

有的人可能认为现在只是在幼儿园,只要不淘气,不挨欺负就可以了,其实我们的孩子现在也在学习一些知识,也要上课,还有一些习惯的养成。那么听老师的话,她就会注意听讲,对于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和专注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名妈妈老师,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心得:不要在你的孩子面前说任何一位老师的不好,可能这位老师有这样或者那样让你觉得不满意的地方,其实每一位老师站在讲台上都会倾囊所受,都会对孩子付出真心,你的观点,可能就会影响老师在孩子心中的形象,甚至开始讨厌老师,讨厌老师是最要不得的,我们要帮助孩子学会爱他们的老师,理解老师。我还是那句话亲其师,信其道,尊师重道是我们的优良传统美德。

篇(6)

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公民,并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要完成德育任务,必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其别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深入进行中华民族优良美德教育,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1、传统美德的内容。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它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传承的东西,其中就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内容而言,主要表现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勤俭廉正”为特征的人格品质;以“勇毅力行”为重要规范的道德实践活动。

2、德育工作中贯穿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要求。

篇(7)

一、从认知入手,塑造美的心灵

没有认识上的飞跃,就不会有行动的自觉。在学生中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首要任务是打好认知基础。我们在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活动中,紧密结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充分运用“传美”教材,在学生心灵上打下深刻的烙印。例如,在开展“诚实守信”教育中,在低年级将曾子杀猪的事例编成短小精悍的故事,讲给学生听,使学生产生较为深刻的感情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强化学生道德意识的训练。如到了四五年级,要求学生不仅熟知“传美”教材中诚实守信的故事,而且动员学生搜集名人伟人的诚实守信的故事,寻找自己身边的先进人物和感人事迹,还要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做小宣传员和教员。

学生到了高年级,不仅要求他们通晓各年段传统美德的教育内容,而且还要具有传统美德的评价能力。学校设板报专栏,给学生提供广阔的评价空间,他们利用诗歌、小评论、小品文或发表个人评论,或提供传美案例,在自身道德观念不断深化的同时,为其他年级的同学提供了大量的感性材料。

二、知行统一,培养美的习惯

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打牢学生思想道德基础,用于约束指挥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目前实施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开设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为促进学生的知行统一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在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活动中,我们力求与综合实践课、少先队活动、思想品德课进行整合,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在低年级结合“孝敬父母”题目,在学生感知孝敬父母的感人教材事例基础上,开展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活动,利用传美教育课,向老师和同学汇报:自己为父母减轻了哪些负担,帮助父母做了哪些事情?

随着年级的增高,教育活动范围也应不断拓展,教育内容也由比较单一化逐步趋向综合化。以综合实践活动课与“传美”教育课整合为例,一项活动从“传美”教育范畴看,既包含了“孝敬父母”,又包含了“关心他人”“天下为公”多项内容相结合的教育。从综合活动课的范畴看,既包涵了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又涵概了劳动技术教育内容。教育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整合,为学生广泛了解社会、锻炼自己、展示自己,养成优良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学生在家庭“做父母的小帮手”,在社会深入到屯村、车站、街道,开展公益性活动。老人节期间,为敬老院孤寡老人奉献爱心、送去温暖,使学生体验到了自身的价值,传统美德道德观念得到了升华。

关注学生传统美德习惯的形成,重在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坚持常抓不懈,不能寄希望于几次活动。为此,我们在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活动中,每开展一个德目的教育,在学生有了认知基础后,都让他们首先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认真思考在家里、在社会、在学校分别该怎么做、做什么。然后,在班队会或传美课、品德课上展开讨论,各抒己见。长此以往,学生的认识不断加深,行为更加自觉,中华美德得到了发扬光大。

三、寓教于乐,激发美的兴趣

开展“传美”教育,打牢认知基础,形成良好习惯,仅靠空洞说教无法调动学生的全部积极因素,只有寓教于乐,使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才能陶冶美的情操、鉴赏美的真谛、促成美的行动。

我们在开展传统美德教育活动中,把影视教育、法制教育、艺术等一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作为开展传统美德教育的最好形式,除定期组织学生观看学校审定的影片外,购置了大量的音像教材,通过广播、电视、讲座,在学生头脑中打牢“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道德基础。例如,在纪念中国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除组织学生统一观看预定的抗日题材影片外,还有目的地要求学生观看抗日题材的电视剧,学生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在艺术节活动中,学生自编自演了短小精焊的小节目,其中《王二小放牛》掀起了活动的,赢得了长时间热烈掌声。可见,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的实效性是空洞说教所无法比拟的。

四、多方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活动,必须取得社会、家庭的广泛支持与配合,才能保证教育的实效性、稳定性。

首先,要建立起学校与家庭互通信息的绿色通道,保证相互信息畅通,使教育活动同步,在教育主旋律上产生共鸣。实现这一目的的方法途径很多,可以建立信息联系卡,选派信息联系员,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通过这些办法和途径,学校可以自查教育成效,家长可以知晓学校教育目标、目的、内容,了解孩子校内外全部情况,有利于形成教育合力,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篇(8)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道德,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曾在我们民族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在增强民族凝聚力,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过积极作用。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面临思想道德危机。因此,思想道德建设特别是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加强青少年的美德教育,具有广泛的意义。

一、青少年传统美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作为一种传统,它积淀在人们的生活中和意识里,成为中华民族群体的行为表现形式,它至今仍影响和制约着每一个中国人,包括青少年。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传统美德在当代青少年身上存在着继承性的一面的同时,又在部分青少年身上存在着失落性的一面。并且从青少年整体情况来看,还呈现出某种弱化的趋势。这些问题具体表现为:

(一)中华传统美德认知较少,传统情趣淡漠。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就其外在表现形式来说,有历史文献、民俗书画、民间谚语等。我们中小学教材中,都有体现传统美德最基本的文字载体。但现在的青少年很少有兴趣主动接触它们,对传统美德的认知水平较低。

从情趣上说,不少青少年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传统美德持疏远、冷淡的态度,认为那都是一些历史陈迹,与现实生活距离太远,不合时宜。对中国的本土文化、民族文化不感兴趣。相反,他们对异域文化、外国文化则津津乐道。他们对中外两种文化的态度和情趣迥然不同,这种反差,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二)孝敬长辈行为缺失。

传统美德在人际关系上,强调孝奉双亲,尊敬长辈。但是不少青少年在认识与行为上是明显脱节的,孝敬长辈行为缺失。很少体谅父母的辛劳而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在社会上缺乏敬老公德的行为(如乘车不让坐,甚至与老人争抢坐位)则已司空见惯。

(三)节俭美德淡忘。

勤劳节俭、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今天的中小青少年在这方面的行为表现明显地出现滑坡现象。在通过各种途径得到钱的情况下,很少青少年想到存入银行、为亲人或他人献爱心等。不少青少年更倾向于购买个性化的消费品,甚至彼此炫耀、相互攀比,这样做仅仅是因为怕遭别人的笑话与白眼。甚至有不少青少年不考虑自己家庭的经济条件,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校园里则经常可以见到青少年丢弃食物等浪费行为。

二、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

青少年传统美德教育中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当前的传统美德教育,从教育内容到教育方式都缺少指导,措施不力。当前的德育不能说完全没有效果,但也确实存在脱离青少年实际的倾向,学校的教育、特别是德育常常远离青少年的实际生活,大多空洞说教,很少切实指导。教育内容、要求和措施往往与青少年的日常行为相脱节。

(二)社会文化氛围崇洋媚俗风气弥漫。当前有不少文化传媒有意无意地在社会生活中倡导外来文化,甚至一些庸俗内容也充斥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导致广大青少年对中国文化和道德的迷盲。上述种种文化现象的泛滥,显然对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十分有害。

(三)社会和家庭缺少健康有益、情趣高雅的文化活动。在家庭,家长宠爱、娇惯子女的现象十分普遍,使孩子忘却了勤奋节俭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无意之中拉开了与传统美德的距离。周围的社会环境在宣传传统美德的时候更趋于形式化,过于空洞,缺乏实质内涵,不能有效触动孩子的美好情感。

三、对青少年传统美德教育问题的一些建议

传统美德能有效的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因此,面对当前我国青少年传统美德方面出现的种种问题,我们应该加强道德教育尤其是加强传统美德教育,这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提高青少年传统美德的认知水平。

进行道德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帮助青少年提高认识,明辨是非。学校是青少年学习文化知识和接受道德教育的主要场所,提高青少年传统美德的认知问题要以解决青少年的实际认识问题为首要目的,努力做到联系实际,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加强针对性。通过努力,青少年的道德认知水平会得到有效提高。

(二)重视道德熏陶,激发青少年的道德情感。

提高道德认知的目的,在于催化美好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发生。因此,培养青少年最基本的道德情感,如同情心、义务感、羞耻感等,是道德教育的当务之急。要激发青少年的道德情感,宣传本身就必须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做到人情入理,声情并茂,使他们易于接受,这样更容易引起青少年情感上的共鸣。

(三)组织道德实践,磨炼道德意志。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目的,是让青少年学会怎样做人。塑造一个道德高尚的人,除了对他们进行合适的道德教育,培育他们的道德情感,还必须创造适当的条件和机会,让他们身体力行,这就是道德实践。只有通过不断的道德实践,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并在实践中加深对道德规范的理解。青少年应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我做起。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与各种活动中学会关心,懂得同情。在实践过程中受到检验和磨炼,增进对道德认知的情感体验,培育道德自制力,才能抵御外界的诱惑。

(四)推崇以德为先,德能统一的人生追求。

传统的重德思想表现在道德修养上十分重视“自省”、“自律”,社会的用人之道,也是以道德评价作为主要的评价。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举的历史进程。因此,不仅对人的能力提出了时代要求,也对人的德性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在青少年中大力倡导道德领先,德能统一的人生追求,反对重能轻德的思想,才能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我们应清楚地意识到:成才先成人。要把青少年培养成能担负跨世纪伟业建设重任的一代新人,就必须重视和坚持道德教育。而对青少年进行中华的传统美德教育则是道德教育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历史传承的美德及有关美德教育的丰富资料是今天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宝贵财富。用这些宝贵财富对青少年进行传统美德教育,使青少年一代在拥有智慧的头脑时也拥有一颗善良、勇敢的心。进而受到社会的认可和支持,使中华传统美德得以发扬和光大。

参考文献:

[1]、钱西勇,中青少年道德教育应与传统美德教育相结合,河南教育,1997年06期

[2]、王信泉,论对青年的传统美德教育,东南学术,1998年01期

篇(9)

传统美德作为一定社会时代精神的产物,它的形成必然带着特定时代的烙印。不少美德故事中的情景早已时过境迁,我们不能设想在现代社会中机械地去要求孩子,“头悬梁,锥刺股”或“凿壁偷光”。所以要搞好家庭传统美德教育要与时代精神很好地结合。首先要弘扬传统美德的精神实质。如“凿壁偷光”,并非要孩子在现代电灯照明的条件下也去搞一下“偷光”,而重要是要学习古人那种刻苦攻读,勤学苦练精神。其次,对传统美德中的某些内容赋予新的时代含义。如对“岳母刺字”中的“忠君报国”,可赋予“忠于人民报效祖国”的新意。只有这样,才能为孩子所喜闻乐见,乐于接受,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根,在青少年身上结出丰硕的美德之果。

家庭传统美德教育中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家庭传统美德教育要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符合其认识规律,应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层次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低到高,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从范围上可由家庭伦理到学校伦理,社会伦理。具体内容上可按下列顺序施教,孝敬父母,尊师守纪,团结友爱,立志勤学,谦虚礼貌,诚实守信,律己宽人,先人后己,整洁健身,爱护环境,敬业尽责,开拓进取,见利思义,勤劳节俭,爱国爱民,天下为公。以使孩子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而受到传统美德教育的层次也不断提高。

其次,家庭传统美德教育要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这需要家长有较强的教育意识,善于捕捉最佳教育时机。家庭教育具有随机性,在做家务、走亲访友逛商场等到处都可以找到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好时机,教导孩子关心别人。即使很小的孩子都能从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并养成喜欢助人的良好习惯。可以帮助孩子多与他人接触。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旧玩具,和他一起捐给慈善团体,帮助无家可归的孩子。也可以鼓励孩子在学校参与一些义工活动。专家指出,即使在很小的年龄,都能从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并养成喜欢助人的习惯。对于一个孩子的个性发展而言,没有什么能比爱和善良更重要的了,这是孩子将来亲和社会的基础和前提。孩子的爱心是通过自然而然的模仿、潜移默化的渗透而逐渐形成的,是一个从外在到内在、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家庭是最重要的爱心培育基地,父母是最直接的爱心传播者。因此,孩子有没有爱心。关键在于家长的引导和培养。

第三,家庭传统美德教育形式要丰富多彩。如讲故事,看电视,收集传统美德的名言警句,集邮集报,小知识竞赛,参观名胜古迹,购买有关书籍给孩子看……。如中秋节,一个“与人共享”,充满了浓厚亲情的节日。爸爸妈妈们可以在这个夜晚与孩子一起赏月,边品尝月饼边感受亲情与友情、思念与团圆,感受情与景、人与物的关系。通过这个传统节日给孩子进行美德教育。了解一些有关中秋节的知识,热爱祖国的传统节日,感受浓浓的亲情与全家,团聚的幸福,关爱家人。通过家庭小活动让孩子在回忆中有成长,在成长中有回忆。教育的艺术不在于单纯地传授知识,更在于给予激励、唤醒、鼓舞。

篇(10)

“立志勤学”是人才成功的必由之路。古往今来,凡有成就者,概莫能外。然而,由于各个时期的社会形态、阶级关系、生产力发展水平等原因,对“立志勤学”有着不尽相同的具体内容,其“立志”之标准、其“勤学”之内容都在形式、内容、目的、考评等方面提出或规定一套“法度”和“规范”。即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教育方针,因此,家庭教育作为整体教育的一个部分来说,其宣传讲授、训化的中华传统美德的形式、内容、要求、目的等也必须符合这个时期的教育思想。

例如“爱国”“修身”这两项,是我们中华传统美德的核心。“爱国”“修身”内容都各不相同。我们现在是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是以发展国民经济和培育市场经济为主要特点的时代,因此,“爱国”“修身”必须突出这一特点,我们现在倡导的“爱社会主义,培养四有新人”等就是这个意思。

二、家庭传统美德教育内容必须与时俱进

教育要坚持“三个面向”。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作为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三个面向”。坚持“三个面向”,就是赋予中华传统美德以新的时代信息,就是坚持中华传统美德的时代性。

例如“天下为公”,悠悠五千年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历史中,以天下为己任者多若繁星,他们胸怀博大,高瞻远瞩,纳天地于胸怀之间,为政处事于公理之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为公,抛家殉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真乃其德辉煌,光耀万世,惊天地泣鬼神!这是中华传统美德之精华。然而,我们只有以“三个面向”这一新时代信息进行补充强化,让这一民族精神富有强烈的时代性,中华民族的这一传统美德才会在继承和发扬中得到发扬光大。

三、家庭传统美德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和家庭的实际情况

现代家庭教育的现状,其教育形式基本还是传统上遗传下来的老办法、老形式。彼此对象都是家庭成员。教育的时间和方法是通过家庭生活的各个活动过程来体现。家长作为家庭教育的“老师”,由于文化修养、道德品行的不同,又由于社会地位、社会职务的不同,所以自然产生的价值取向、社会责任感、世界观等都不尽相同。孩子的情趣、爱好、志向、气质、意识以及智商程度又大不一样。因此,我们在实施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时决不能“一刀切”。要从实际出发,只有“因材施教”才能更为有效。

四、家庭传统美德教育必须与其他教育形式、教育内容结合起来

(一)要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

学校、家庭是学生生活、活动的重要场所,这两个“场所”的情况,通过学生必然会得到沟通。强化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沟通双方信息,就会使很多问题防患于未然。

除了家长、老师之间的互访之外,最成功的办法就是建立和完善家长学校。它的建立及其作用的发挥,不仅可以解决学校、家长双方的“信息”沟通,还可以通过专题讲座互相切磋,提高家长素质,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和水平。

家庭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一家一户”“一师一生”式的教育,在教育思想和教育宗旨上表现出“专治”,缺乏民主。在教育内容上,不免出现随心所欲和盲目性、随意性。如果家长学校办得很好,就可以解决由于家庭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带来的教育弊端。家长学校还可以避免家长教学方法上的简单粗暴,解决就事论事和教育形式无程序性、延续性等问题。

上一篇: 工程量清单计价 下一篇: 焊装实训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