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05 17:18:4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汽车检测维修实习总结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汽车维修行业是一门实践技能要求极高的行业。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汽车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对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我院在结合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对原有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实训教学体系无法满足培养高层次高技术人才需要的不足进行分析,根据实践经验得出“五环递进”实训教学体系,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符合学生职业成长规律:首先学会汽车各部件独立系统运行规律,再掌握较复杂系统维修技能,到综合技能掌握。“五环”之间相互联系,形成一个系统。
一、“五环递进”式汽车实训体系设计理念
1.基于职业成长规律的课程模块设计
在汽车实训体系设计过程中,根据我院专业培养方向:中、高档轿车的检测与维修,第一职业岗位定位为汽车机电维修工基础上,实现理论与实践两个教学环节有机融合;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原则进行实训教学体系设计。
2.基于“任务载体”的实训内容教学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各实训教学环节内容的设计均来自于企业真实工作,以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进行设计。
3.体现“课证融合”的实训考核体系实施
“课证融合”是指以就业为导向,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融入职业考证,将职业资格考证与人才培养方案深度融合,实现两者在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等方面的一致,从而将职业资格证及学校毕业证“双证”结合,使绝大多数学生毕业时,获得“双证”,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在实训课程考核上,以职业资格认定考试作为学生的课程成绩,实现课程成绩与职业资格认证成绩互认,避免了过去对职业技术课程的考核偏向理论化,实训项目考核与企业实际工作脱离的现象。
4.基于“五位一体”的实训教学过程实现
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实行了讲、演、练、评、整五位一体的“五步”教学法。五步法具体内容:
(1)讲,按照企业工作内容标准讲解进行理论讲解。(2)演,对照标准教师进行示范操作演示。(3)练,围绕标准,学生在实训中心进行模拟练习。(4)评,教师围绕任务工单,结合企业标准,进行评价总结。(5)整,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工作任务完成后要清理场地、整理工具。
二、“五环递进”式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实训体系构成
1.“五环”对应的技能模块构成
2.“五环”对应的实训课程体系设置
3.“五环递进”实训教学体系具体内容
(1)理实一体化的单项技能实训
这一部分主要学习的是汽车各总成、系统的每个部件的检修,如果将这部分的理论与实践分开进行教学,使学生无法一下子接受,将影响到学生的接受程度。现在我们将理论与实践组合教学,使学生在理实一体化教室将专业理论课与实习课进行教学,它不仅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沟通和联系,而且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其职业规范意识。并能有效地将理论知识通过实习及时得到实践,以实践帮助理解记忆理论知识。比如,汽车发动机有两大机构、五大系统组成,在曲柄连杆机构教学过程中,单独拿一个曲轴、活塞连杆、飞轮、缸体进行教学,就显得非常抽象,现在将整个发动机放到理实一体化教室,让学生动手拆开发动机,找到相应部件。通过观察其结构、安装位置、连接方式,就能很清晰地明白它的功能,了解了这些后再进行具体的检修。掌握这部分内容后再进行其它内容的教学,最后形成发动机的整体结构原理、拆装工艺、维修教学。汽车底盘、电器、车身亦是如此。
(2)工作任务的基本技能实训
基本技能实训包括金工实训、汽车拆装实训、汽车维护实训、汽车驾驶实训等,主要训练学生掌握汽车机械系统故障检修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等。其中汽车驾驶实训在假期进行。金工实训主要是钳工技能训练,钳工的基本技能包括划线、锯割、钻孔、攻丝、研磨以及基本测量等技能,首先掌握好这些基本操作技能,然后再进一步学习掌握好零件的钳工加工及产品和设备的装配、修理等技能,为之后了解和掌握汽车各零部件的装配与修理打下基础;汽车拆装实训根据汽车的组成部分分成发动机、电器、底盘、车身等四个实训项目。主要通过对整个汽车的拆装,了解汽车的基本结构及功能、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汽车维护实训主要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对汽车的日常维护进行系统训练;汽车驾驶实训主要让学生能掌握汽车的使用技能。
(3)任务驱动的专项技能实训
专项技能实训是课内实践基础之上的专门化训练模块,也是实践教学的主要环节,其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一种专项岗位技能,重在培养学生汽车电控系统检修能力。比如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检修,在发动机实验台架、或是实车上模拟出汽车各种故障现象,根据汽车发动机的实际工作状况(怠速不良、加速不良、不能起动等)进行系统教学。专项技能实训一般是按周进行的模拟仿真训练,时间相对集中,地点多在校内实训车间。车间布置采用实景、实物、突出职业氛围,实训项目全部来自于实际生产任务,体现真题真作。
(4)“双证”融通的综合实训
将汽车检测、维修综合实训与汽车维修工鉴定取证相融合,以汽车维修中级工职业标准作为训练目标,把鉴定的内容分解到各实训项目,并以鉴定成绩作为学生实训成绩,以技能鉴定通过率评价实训效果。“课证融合”是指以就业为导向,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融入职业考证,将职业资格考证与人才培养方案深度融合,实现两者在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等方面的一致,从而将职业资格证及学校毕业证“双证”结合,使绝大多数学生毕业时,获得“双证”,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在实训课程考核上,以职业资格认定考试作为学生的课程成绩,实现课程成绩与职业资格认证成绩互认,避免了过去对职业技术课程的考核偏向理论化,实训项目考核与企业实际工作脱离的现象。
(5)基于工作岗位的毕业顶岗实习
基于工作岗位的毕业实习即前两年在学校校内完成“五环递进”中前“四环”教学,第三年进入企业实际工作岗位,将学生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岗位,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综合训练。并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反馈到学校,对学校的教学提出建设性意见。
1.重庆三峡职业学院概况
1.1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简介
学院校园占地600亩,建筑面积20余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投入5700万元。学院建有校内实习实训中心92个,校外实习基地135个;设有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命名的“全国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和“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培训考试站”。是重庆农机高端应用人才星火计划培养基地、重庆市三峡库区移民劳动技能培训基地和万州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万州区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基地。
1.2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简介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设立于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农业机械与车辆工程系,该专业开设时间为2009年,在校学生人数300余人,其中毕业学生人数60人,大三学生人数120人,大二学生人数100人,大一学生人数120人。在校三个年级学生人数基本一致。该专业专业教师人数8人,实训老师1人。本专业学生需修专业课程名称:汽车机械基础、机械制图、CAD制图、互换性测量技术、汽车概论、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子电工技术、汽车电气设备检测与维修、汽车电控系统检测与维修、汽车美容等。
1.3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合作企业简介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地处三峡库区腹地——重庆市万州区,万州区作为重庆市第二大城市有着较强的经济实力。因此,汽车市场在重庆市万州区分部十分广阔。从进口汽车及合资品牌的奔驰、宝马、奥迪、大众、雷克萨斯、斯巴鲁、三菱、福特、丰田、本田、铃木、起亚汽车城市展示厅及4S店到国产汽车BYD、长城、华晨汽车、长安汽车、江淮汽车等都在万州落户。和学校达成长期合作协议、并且作为重庆三峡职业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学生校外实习基地的企业主要有:重庆帝威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东风本田汽车)、重庆互邦集团(广州本田、一汽丰田)、BYD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中汽西南万州、商社汽贸、中邦汽车(长安汽车)、林海汽车(长城汽车)等企业。
2.往届学生学期中见习模式及该模式出现的主要问题
2.1 往届学生学期中见习模式
按照2012年前人才培养计划,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学生第三学期(大二上学期)中(11月至12月)将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为期4周的学期中实习课程。这4周中,所有学生均被同事安排到学校校外实习基地中去。
表1 往届学生实习安排表
2012年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学生学期中实习安排表
班级 实习地点 实习时间 备注
汽检1班 帝威东本(20人)
重庆互邦(15人) 11月5日至12月1日
汽检2班 BYD(15人)
中汽西南(10人)
商社汽贸(12人) 11月5日至12月1日
汽检3班 中邦汽车(20人)
林海汽车(15人) 11月5日至12月1日
2.2 往届学生学期中见习模式的主要问题
参照2012年前人才培养计划,学生学期中实习过程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企业欢迎度不高
由于每年11月份至12月份是汽车售后市场较为繁忙的销售、保养、维修等旺季,企业人员特别是维修技师和管理人员都比较忙,学生进入企业后,师傅无暇顾及带学生学习实际接待、保养、维修等。因此,学生学习效果不佳。
(2)学生进入同一个企业人数过多
学生进入同一企业人数过多也是造成学生学习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一个售后接待人员或者一个维修技师最多能够在工作时为2-3位学生演示、讲解。如果人数过多,势必会造成师傅重复讲解、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3)专业课老师无课可上
按照这种模式实行学期中实习,该专业所有专业教师都会在这4周中没课可上,造成师资浪费情况发生。
3.新学生学期中见习模式探讨
3.1 新模式运作过程
为了避免往届学生学期中实习出现的主要问题,我们创建了一种新的实习模式,这种模式能够较好的解决学生同时进入同一个企业带来的问题,如表2。
表2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学期中实习安排表
实习时间 汽检1班 实习单位 汽检2班 实习企业 汽检3班 实习企业
9月-10月 实习 分别安排至7个校外实训基地,每一个企业人数约4人 上课 分别安排至7个校外实训基地,每一个企业人数约4人 上课 分别安排至7个校外实训基地,每一个企业人数约4人
10月-11月 上课 实习 上课
11月-12月 上课 上课 实习
12月-1月 上课 上课 上课
3.2 新模式成效总结
新模式创建并实施后,能够较好解决学生进入企业后学习效果不佳的情况,首先,进入同一企业的学生人数在4-5人左右,企业师傅在平时工作、作业过程中能够轻松为学生讲解、演示操作过程。第二,这种模式下,进入企业的学生人数分撒,企业容纳学生压力不大,企业欢迎度变高。第三,不会出现专业课教师无课可上的局面,由于这种模式运作后,没门课程的老师可以在同一学期中对同一内容在不同时间上3遍,这有助于专业课教师总结教学经验。
在现在的汽车工业中,不断涌现出现代化的技术与各种创新的材料综合到一体的现代化产品。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技术正在朝向现代化与高科技发展。因此,在中职院校中,对汽车维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培养专业的人才为目标,也就是说,在专业教学中要不断的进步,以此符合我国社会的发展水平。以下是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总结出来的,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相互学习,仅供参考。
1 现阶段中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实践教学的状况
1.1 缺少强有力度的生产性培训
对于汽车检测与维修,大多数的教学内容方式都是通过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进行的,然而,中职学生在实际操作时缺少一些使用的器材,较多的中职学校对器材方面没有较好的改善,较为现代化的设备也存在不足。现在所拥有的使用的器材大多数都是陈旧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课程的安排也是比较不合理的,出现实际练习的课程比较少些等问题的发生。这些情况的出现也影响了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时没有较好的结合在一起,也导致没有全方面的发展学生能力。
1.2 专业的科学技术辅助教学的匾乏
在目前来看,该课程在教学过程时没有全方面的应用到新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存在较多数的课程大都是以前的教学方法来进行的,这样就会让中职学生学习时没有较好的兴趣,也让学生无法应用到理论的知识来进行实践。如果较长时间一直持续这种现象,可能会让学生的整体能力和生活中操作技能受到影响。
其次,没有时间通过实习的方式来提升自身的整体能力。在该专业中,通过实习的方式进行学习是较为重要的一种方式,这样就不但可以让学生能在工作时复习学过的知识,而且还能在操作时提高自身的能力。然而,学习该专业的学生,叫大多数都没有充分的时间去进行工作。该专业的工作时间做好不要低于六个月,这样才能从中取得较好的实习经验。可是,在进行实际的教学时,由于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中职学生去实习的问题较困难。
2 通过工学结合理念提出的优化建议
根据现在的该专业的市场的发展方向来看,结合学生目前的情形,结合工学理念我们可以把该专业在实践中应用到的知识和能力结合起来,通过制定完善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实践能力的增强,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
2.1 改变教学方法合理掌握课堂时间
教师在该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培养创新的理念,不断的学习来提升自己的能力。教师应该不断的实践来总结经验,用先进的思想通过课堂教学来提高学生整体的能力。汽修专业有自身的特点,教师应该结合专业的特点在课堂中应用恰当的教学形式进行教学。通过工业结合的方式来培养学生学习专业化的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的能力。比如:“模块式一体化”这种教学形式被普遍使用到汽修专业中,可以理解为把汽车的专业理论知识分成若干个知识点模块,在这些知识点模块中在详细的讲解。“模块式一体化”有较大的优点,可以较好的把书本上的知识和实际的操作能力连接在一起,可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更好的发挥学生的能力。
2.2 重视校企合作提高学生职业技能
中等职业教育主要目的就是要培养适合现阶段社会发展的应用型技能人才。因此中职学校一定要重视实践教学模式突出技能训练的重要性。我们要不断地提高教师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教学的整体素质的同时还要加强教学设施设备的完善以及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我们要深入开展校企合作的办法模式与大型汽车维修企业建立一个稳定长久的实践教学基地。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学习、跟班操作从而保证中职学生有充足的实践时间。学生通过真实的职业环境巩固理论知识和掌握实际的规范操作技能还可以体验到最真实的企业文化这样有利于学生企业意识的形成,促进了学生综合职业技能的提高。
2.3 建立多元化的立体的考核体系
中职学生的职业技能考核评价在中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学生的技能训练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建立多元化的技能考核评价系统可有效促进中职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但是传统的考核评价系统有许多不足我们要进行必要的改革使教师评价、企业的实训指导以及学生自评相结合池可以把实践教学作为考核的主要因素这样可以确保考评的准确性和客观性使对学生考核评价最大限度地反映学生的整体情况。
2.4 培养学生兴趣爱好
教师将课堂教学搬到具备典型工作特色的实训车间或一体化的教学场所,让学生零距离接触汽车系统以及各个零部件。其次,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基于系统化的工作工程,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汽车检测与维修能力得到切实地提高。最后,基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理念,教师在汽车检测与维修教学中应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采用行动导向型教学方法,教会学生独立学习和思考的方法,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3 实施校企合作,与企业共定专业培养目标方案
中职院校在制订汽车检测与维修教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时,应清楚地了解到企业对学生就业岗位和岗位能力的要求,即对学生未来的就业岗位、岗位能力要求、岗位核心能力要求等有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并将这些认识在实际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体现出来。而传统的中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教学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多是由校方制订的,学校虽然也在时刻关注企业对学生岗位能力要求的变化,但是校方所认识到的变化与企业实际所要求的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靠校方制订出来的人才培养方案所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足以完全满足市场对汽车检测与维修人员的要求,所以中职学校在制订汽车检测与维修教学人才培养方案时,必须要有企业人员的参加,只有这样制订出的人才培养方案才是更加科学有效的。
结束语
通过对以上内容的整体论述可以看出该专业是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的课程,中职院校应该通过不断的改进教学形式来促进这门课程的发展。中职教师要不断的学习来完善自身的能力,要结合我国当今社会的教育形式来改善自身的教学方式,转变新的思维形式,创造出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中职学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应该让学生到学校的教室里面和学校的场外进行实际的操作,要对中职院校的学生加以指导,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的好习惯,发展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喜欢该专业,为我国的未来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加强高技能汽车维修和应用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是“汽车后市场”的需求。
汽车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汽车诊断、检测、养护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同时要求汽车检测、维修人员要掌握科学的方法、先进的技术,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而国内汽修行业从业人员中接受过中等及以上系统职业技术教育的专门人才的比例极低,仅占20%,汽车维修一线工人中有68.5%只具备初中文化水平,真正具备能诊断汽车故障能力的技术工人还不到20%,接受过新技术培训的为11.7%,接受过经营管理培训的仅有9.3%。汽车维修企业急需高素质的汽车服务技能型人才。当前汽车维修技术人员的教育水平和业务培训水平已经成为制约汽车维修业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我国汽车维修行业每年需要新增员工30余万人,汽车维修人员的培养被列入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工程”,职业教育正在加紧为汽车维修领域培养人才,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也担负着培养高素质的汽车维修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任务。
2.高等职业学校要培养具有完备的理论知识,较强的动手能力、高素质、高技能的汽车维修和应用专业人才。
2.1汽车维修企业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要求。
汽车维修人员要具有对中高级轿车各总成、机构拆装、检修、调整、故障判断和排除的能力。汽车检测人员要具有对汽车性能进行检测和分析的能力,能够正确熟练地使用各种汽车检测方法和检测工具。汽车技术管理人员要具有汽车进出厂与维修过程检验能力和对汽车维修机具与设备进行管理的能力。汽车商务人员要具有进行汽车及零配件管理和销售、车辆保险及售后服务的能力。
2.2汽车维修企业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与技能的要求。
汽车维修人员要掌握汽车构造、工作原理、故障诊断与排除、测量与维修、运行材料知识;具备汽车拆装、调整、测量、维护、修理、故障诊断与排除技能。汽车检测人员要掌握汽车构造、工作原理、故障诊断与排除、性能与检测、运行材料知识;具备汽车检测、拆装、调整、故障诊断与排除技能。汽车技术管理人员要掌握汽车构造、工作原理、故障诊断与排除、测量与维修、运行材料知识;具备汽车技术管理知识,以及汽车拆装、调整、测量、维护、修理、故障诊断与检验技能。汽车商务人员要掌握汽车构造、性能、运行材料、零配件管理、营销知识及有关的金融、保险、法律的法规知识;具备汽车简单拆装、简单故障的判断与排除技能、公关能力、谈判技巧。
2.3现代汽车新技术对汽车维修专业技术人员的要求。
从事汽车维修服务的技术人员,除了要具有扎实的汽车专业理论外,还需要熟练掌握各种汽车检测设备与仪器,能熟练使用电脑分析及汽车维修专业互联网查询汽车维修资料,对出现的各种疑难杂症进行分析,达到准确判断、熟练排除,以求最低的成本、最短的工时、最优质的服务。尤其是新款车型上市前,汽车维修技术人员要提前掌握新车的特点。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很难达到机电一体化、懂电脑、会英语的现代维修技术人员的要求。大量现代化电子检测设备的运用,决定了汽车维修人员在掌握传统的机械维修技术的同时,还必须尽快掌握现代电子维修技术。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的应用,ABS防抱死制动系统、SRS安全气囊系统等都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
3.汽车新技术的应用要求高等职业学校要以市场为导向深化教学改革,对专业建设的方向和课程设置重新定位和
调整。
3.1要完善专业知识体系结构,突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重要地位。
现代汽车技术随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更新而高速发展,计算机控制技术不仅用于汽车发动机、自动变速器、制动防抱死系统、安全气囊、牵引力平衡的控制,而且广泛应用在车身与电器设备等方面,如空调、灯光、音响、座椅的位置调整与记忆、车窗玻璃升降、后视镜的调整和位置记忆、防盗等有关的控制中,在人们普遍认为技术含量不高的载重汽车上,也采用技术含量很高的柴油机,如为改善排放采用高压喷射和电控喷射技术、涡轮增压中冷技术排气循环技术等,这些内容在教学中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以上问题造成毕业生就业时竞争力不强,择业面较窄的问题。因此,汽车维修和应用专业的教学大纲、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目标都要根据汽车新技术应用的要求来制订,学校要加强培养学生的继续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这样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3.2针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深化教学改革。
近年来,公路运输和汽车维修产业产生了深刻的变革,车辆结构的更新及其维修技术的发展速度非常迅猛。由于生产的实际变化,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此相适应,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学改革也一直再进行。但由于种种原因,与全国汽车运输与维修行业生产发展的速度相比,教学模式不适应职业教育的特点,课程体系的规划不够合理,教学内容始终落后于生产时间的要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落后,毕业生的动手能力不强等问题仍然存在,与市场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为了加快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现代化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我们必须遵循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实事求是地研究市场特点和变化趋势,认真总结专业办学经验与教训,深化专业教学改革,真正建立起能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专业办学机制。
4.高等职业学校要加强汽车维修与应用专业实习教学环节,规范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习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建设,做好职业资格的鉴定,提高学生的双证合格率。
目前国家将汽车维修专业列为“紧缺技能型人才培养工程”,因此要结合汽车行业的发展要求和高等职业学校对人才技能培养目标,规范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知识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加大现代化的维修设备和检测仪器的投入是学生掌握汽车维修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的有效途径,规范高职汽车维修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大和完善实习基地的建设是培养高职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重要保证。
高等职业学校在汽车维修与应用专业的职业技能鉴定方面,应严格贯彻国家劳动部和社会保障部规定的汽车维修职业技能认证的新标准,以利于人才的培养和考核方案与生产实践相一致,满足企业的要求。高职院校应要求学生在毕业前获得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和技术等级证书如汽车维修技术专业要求学获取毕业证、汽车维修高级工等级证和汽车驾驶员证等证书,确保毕业生的双证率和证书的“含金量”,提高就业竞争力。
5.汽车服务人才培养的模式――校企联合。
在实习中,我掌握了汽车的发动机、底盘,车身和电器设备的使用、维护、调整、安装等相关技术的标准方法;还了解了汽车检测,维修制度;熟悉了汽车的各个零件,并掌握到了检测工具的使用;汽车的各个系统的故障诊断及排除的一些简单的技能,实习对我们每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实践和我们学的理论知识相结合,就变得容易多了,就能把这一门专业学好,总之,实习虽然枯燥而我却多学了一些技术。
在实习中,师傅告诉我们要想学习这一门专业,必须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因此要求我们要勤于动手,熟练操作,切实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同时还要勤于思考,善于将学到的内容与实际结合,与生产结合,与生活联系,并不断归纳、总结,逐渐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样才能成为一位合格技术能力的人才,才能把这一门专业学好。
这次实习,我学到了很多的知识,我就不一一列举了。不过我知道干我们这行需要真技术,并且还要不怕苦,不怕脏,才能成为真正的技术人才,才能真正的干好这一行。
看见师傅一个个身着的油装,双手油黑,一天从早干到晚,如此辛苦,我自己却有点退缩了,不过我们选上了这门专业,我们就一定要干好才行。孔子曰:“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无论干什么工作都不是轻松而简单的,不吃苦怎么能行啊!在实习中我明白只有虑心向有经验的师傅请教,并且自己多动手、动脑才能精益求精的干好这门工作。
虽然我们在这家汽车修理厂实习的时间很短,但是我在这家修理厂去学到了很多我想学习到的技术。虽然中途也想过要放弃,但我还是坚持下来了,在修理厂实习的时间已过过去了很久,但是现在回想起来还是那么的记忆犹新,就好像是刚结束的一样,现在的我对汽车维修这门行业已经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为我自己以后在参加工作以后的时间里会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感谢学校,感谢修理厂,是他们给了我这次实习的机会,让我喜欢上了汽车维修这门行业。
二:
“光阴似箭,日月如悛”,转眼间,时间悄悄地从手中溜走。在这一个多月的实习当中,我领悟到了很多的东西;同时对我的感触也很深;给我以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实习中,我掌握到了汽车的发动机、底盘、车身和电器设备的使用、维护、调整、安装等相关技术的标准方法;还了解了汽车检测、维修制度;熟悉了汽车的各个零件;并掌握到了检测工具的使用;汽车的各个系统常的故障诊断及排除的一些简单的技能。
实习对我们每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实践和我们学的理论结合,就变得容易懂了,就能把这一门专业学好,总之,实习虽然枯燥而我却多学了一些技术。
汽车技术的发展对汽车维修行业从业人员和职业院校的教师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作为汽车维修行业人员重要培养基地的高职院校,如何通过实训教学培养出能跟上汽车技术的发展、适应社会需求的学生,是一个必须思考和探究的问题。
一、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实训教学现状
1.“双师型”实训教师匮乏
在高等职业院校汽车维修专业中,懂理论教学的教师无实践动手能力,有动手能力的教师不一定具备理论讲解能力。既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严重不足。目前大多是聘请的大学毕业生或者企业技术骨干作为实训教师。由于师资力量不足,时常存在一名教师同时指导20~30人的情况,教学效果不理想。
2.实训教学模式单一
实训教学采用“教师教着做,学生跟着学”的教学方法,学生只是机械地模仿操作,不能有效拓展学生实训的创新操作能力,从而降低了学习兴趣。
3.教学内容陈旧落后
汽车类专业课多数以讲授基本理论和原理为主,所用教材涉及新车型及实用新知识较少。实训所用车型往往单一而落后,使用的都是一些报废车及拆旧件,与目前汽车维修行业所使用的设备设施脱轨,使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业还需要一段很长的适应期,不能迅速适应企业需求。
4.实训指导书缺少有效性
实训指导书不完善,对实训目的、实训内容、实训步骤、实训效果缺少明确说明,指导操作图片太少,不够直观,不能很好地起到指导作用。学生课前不清楚实训的意义,课后不会总结实训的收获,实训效果大打折扣。
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实训教学探索
1.建设优质的“双师型”实训教师队伍
职业院校专业教师的培训应当像4S店企业内部培训员工一样定期举办,根据企业需求制定培训方案,使教师随时了解掌握新车型的新结构、新工艺,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与实际工作状态有效对接。
2.构建企业工作环境实训教学场地
按照汽车4S维修厂标准,构建维修企业式的汽车总成维护和修理等工作流程的实训教学环境。不仅购置供学生拆装与检测需要的整车及总车件,包括各种电控台架、挂图等教学设备,还需要配置一定数量的工作台、工具车、常用的拆装工具、工量具、检测仪器设备等。在实训基地车间墙面体现汽车厂商的企业文化,张贴或悬挂汽车维修行业所规定的各工种或系统的拆装和检测操作流程,从而体现功能一体化实训室特点。整个场地布置要求符合汽车市场中各主流厂家的维护规范和要求。
3.实训教学内容改革
职业院校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刚刚形成,在核心课程建设、实训资源共享、技术共享、评价标准制定、企业文化与专业文化融合等方面都刚进行尝试。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实训教学课程体系,以培养能满足生产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科技、高技能的综合性人才为目标,根据汽车行业岗位需求实施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汽车结构,能对汽车进行正确和熟练的拆装和调整,培养学生基本的汽车维修能力和车辆故障与排除能力。对每一阶段的能力培养目标可分解为项目式的形式融合到实训中,形成独具特色的实践操作训练体系,使学生毕业后能适应汽车维修企业需求。
4.实训效果考核改革
实训期间的考核是衡量学生在实训期间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是构筑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其考核可分为两个方式,一是学校的检验,通过考核,既能掌握学生整体实训情况,又能发现实训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二是社会的检验,由学校创造条件建立职业技术考核鉴定站或者让学生参加社会上相应的职业岗位技术等级考核,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可获得所需的职业资格证书。
5.校企合作对实训教学的意义
校企合作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的运行模式,既能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又能提高教学质量,推动企业发展,也能有效地实现教学项目与汽车维修项目对接、教学过程与维修过程对接、学生角色与员工角色对接,最终实现教学与生产的高度融合。
总之,职业教育的教育和职业双重属性决定了实训教学在职业教育中不可被忽视。从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职业导向和企业需求等方面,都要求实训教学中更应注重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意识,使实习工作状态和课堂教学能融为一体,实现学校学习与实习工作岗位之间的零距离对接,培养出企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中图分类号:U46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1”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一种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是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重要载体。具体讲,就是高职学生在三年的教学学习过程中,两年在学校进行教学活动,一年在企业顶岗实习。在校内的教学活动,以理论课为主,辅之以实验、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基本专业技能训练;学生在企业的一年以企业“员工”的身份顶岗实习为主。
“2+1” 人才培养模式强调的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其实质是由校、企两个育人主体在校企两个育人环境中培育学生做人、做事的本领,目的是使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
1“2+1”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
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进行分析,“2+1”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以下优势:
1.1优化了专业课程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的学时配比, 减少或简化了部分高深专业理论的学习, 缩短了理论课的教学时间,增加了专业课实践学习的时间。
1.2提高教学效率。“2+1” 人才培养模式把学生在校内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汽车维修企业(4S店和修理厂)的实际操作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使整个教学过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3突出了实践技能的教学和训练。学生专业实习的时间由传统培养模式的一学期增加到一学年, 而且强调必须到校外企业实习单位进行顶岗实习。通过顶岗实习,一方面强化了对学生的生产实践技能训练,增强了学生的生产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毕业后能够成为具有较高实践技能水平的应用型人才,符合当前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素质要求,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
1.4明确职业定位。专业教学内容与汽车维修企业的实际操作相对应,将课堂理论的教学内容融入到生产技能实践锻炼,让学生直接在顶岗实践教学过程中学到今后就业所必须的操作技能,使专业课程教学的内容明朗化,让学生对其职业定位有准确的了解。
1.5提高了毕业生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既充分利用了用人单位或企业的不同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又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实习结束时,有的用人单位会将这些还处在实习阶段的学生提前预订,签订就业协议书或劳动合同,毕业后这些学生就直接到自己实习过的用人单位报到上岗,很顺利地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
1.6缓解了学校实践环节相对薄弱、学生专业技能较差的现状。采取的“2+1” 人才培养模式弥补了实践教学不足的问题。通过顶岗实习的形式,在毕业前就把学生带入社会,推向企业生产、管理的第一线,安排在实际岗位上一边学习,一边工作,实现“过渡”。这一模式得到了学生和用人单位的认可。
2“2+1” 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2.1学生不适应企业生产的情况比较突出。企业的工作、生活条件与学校有很大不同,有的学生不适应环境的变化;企业的管理较为严格,人性化管理不足;有的学生怕苦怕累,存在畏难情绪;有的学生不遵守企业的劳动纪律、管理规定,甚至于破坏企业的形象,等等。因此有的学生就出现不服从企业的教学安排或管理,思想上消极,甚至有个别同学会离岗转换其他工作。
2.2校企双方沟通不足,学生实习效果有待提高。有的企业为了节省用工成本,将顶岗实习的学生当作一般劳动力使用;部分企业配备的指导学生实习岗位的“指导师傅”对顶岗实习的工作重视程度不足、缺乏热情和责任心,企业对“指导师傅”的工作缺乏有效的考核和激励机制;“指导师傅”之间的学历及业务水平等参差不齐,实习学生在企业主要依赖于“指导师傅”的言传身教;校企合作只停留在很浅层的状态,导致学生未能真正达到实习效果,校企之间经常性的沟通和深入的交流等问题有待解决。
2.3指导学生实习的师资力量单薄,学生管理难度大。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学生实习现状是实习企业点多面广、学生长时间分散实习、有些实习岗位流动性大,这样就导致学校配备的实习指导老师数量明显不足,学校对学生的指导功能减弱。
2.4顶岗实习教学活动须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体系、人才培养模式正处于初级、尝试和实践阶段,顶岗实习基地的管理和学生实习过程当中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提升等方面的内容,还存在需要探索和规范的内容,对“2+1”校企合作过程有待进一步完善。
3对做好“2+1”培养模式下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工作的几点思考
3.1深化“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基础”的办学理念,切实把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放在首位,进一步完善“2+1”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全面落实高职院校办学定位,实现“以就业为导向”为核心的根本转变。
3.2加强校内外实训实验基地建设。选择“大而强”的单位作为校外实习基地,使校外实习基地由“多而杂”向“强而精”发展。
3.3通过优势互补和互惠互利,与企业建立长期的顶岗实习合作关系。增强实习基地与院校密切配合、共同搞好顶岗实习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合作水平。
3.4抓好实习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教育工作。校企双方要有一个务实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加强协调合作,做好学生的日常管理、教育引导工作。
3.5不断创新合作办学的新模式。“2+1”是一个模式,但不是唯一的模式。应根据各个专业的不同特点,创造出校企合作的多种模式。
参考文献: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成立于2005年,自专业设置之前,就针对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论证工作,构建了以适应汽车后市场需要为目标,以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课程结构。课程分为四大部分:通识知识模块、专业基础知识模块、职业核心技能模块和职业拓展知识模块。在几年来的专业教学过程中,在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政策指引下,对本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探索和实践。
一、重组课程体系,调整课程布局
随着本专业教师队伍的不断壮大和实验实训条件的不断提高,在整个专业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研讨和实践论证,对整个课程体系进行了局部的调整和重组。
1.开设了《汽车概论综合课》。《汽车概论综合课》由原来一年级第一学期的《汽车概论》理论课和《汽车认识实习》实训课合并而成。整个课程包括四个部分,全课程在一年级上学期开课,每班级两周集中授课,实行全年级滚动式教学,设在实训楼的多媒体教室上课,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避免了原来理论和实际相脱节的弊病,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课程改革后分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汽车发展历史、汽车工业的形成和发展以及著名汽车厂商及品牌,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采取教师主讲和穿插《汽车百年》大型纪实视频播放,使学生在了解汽车历史的同时也培养起了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第二部分为汽车行驶原理与汽车总体结构。采取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理论讲解的过程中及时穿插发动机装拆、汽车整车认识实训、底盘四大系统认识实训和汽车电器认识实训,使学生对整车形成了一个整体、系统和深刻的认识;第三部分为汽车的使用性能、汽车安全驾驶和汽车销售模式,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理论讲解、汽车试驾操作和校外4S店参观实训穿行,丰富了课堂形式,寓教于乐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第四部分包括汽车运动,汽车展会等汽车边缘性文化,教学过程中采取了教师讲解和汽车娱乐视频,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汽车文化知识。
2.开设了学时为三周的《专业岗位认知》实训课,取消原来的《汽车驾驶考证实训》课程。由于各地区对汽车驾照的考试实行了区域性管理,使得原课程体系里的学时为四周的《汽车驾驶考证实训》课程的进行受到限制。并且,驾驶考证在一个月内很难全部通过,这样使得学生在二年级学习专业核心课时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取消了学生在校考试驾照的课程,让学生寒暑假在家就近考取驾照。
《专业岗位认知》分三个部分:第一周为汽车整车维护和保养,一个班由两个实训老师带,在校内实训车间进行,以全校汽车为服务对象,教师指导学生亲自操作使学生在一周内集中强化学习,进而掌握汽车维护和保养的全程知识和技术;第二周为发动机维护和检修岗位认知实训,第三周为底盘和电器维护和检修岗位认知实训,第二第三周实训课均分别由两位具有多年实训经验的高级技师指导,同年级各班滚动进行。
3.组合开设《发动机电控系统综合课》理实一体化课程。由原来《发动机电控系统检测与维修》课程和《汽车故障诊断仿真实训课》合并组成。《发动机电控系统综合课》在二年级第四学期开课,设在实训楼多媒体教室上课、发动机电控实训室和汽车故障诊断仿真实训室进行,整个课程学时三周,有主辅两位教师任课,采用任务驱动和工作过程导向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全年级实行滚动式教学。
二、创新课程设计,改进课程教学
1.课程设计体现“三创新”的特点。(1)创新课程设计理念,以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念和思路进行课程开发。(2)创新学习情境构建,以汽车系统故障现象为载体,构建学习情境。(3)创新学习情境内涵,充分体现学习情境开放性和灵活性,部分学习情境教学在企业进行。
2.课程教学体现“三为主”的特色。(1)课程教学以提高学生能力为主线,以培养学生职业行动能力为主线,即培养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2)课程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学习工作单引导,让学生独立计划、实施和检查,培养学生独立排除系统常见故障的能力。(3)课程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咨询者、服务者。
三、调整课程内容,夯实学生专业知识
以“必需、够用”为原则,确定教学目标,重新设置了《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标准,开发了围绕“汽车构造与原理”为主线的六模块《汽车机械基础》校本教材,整个教材分为“汽车材料、汽车常用构件力学分析、汽车常用零部件、汽车常用机构与传动、汽车制造技术、汽车液压和气压传动”六大知识模块,全课程分上下册在一年级全学年开课,采用以任务驱动为主的多种教学方法教学。为了较真实地考核出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我们采用了平时学习考核占10%,实践能力考核占20%,期末闭卷考试占70%的考核模式,这样就避免了学生平时不努力,考试突击过关的现象,同时也起到了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作用,拓宽和夯实了学生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四、改进教学模式,彰显工学结合教学特色
1.专业核心课程均采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7门专业核心课程分别是:《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改为《发动机电控系统综合课》)、《汽车底盘电控技术》、《汽车车身电控技术》、《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这6门(除《发动机电控系统综合课》)专业核心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特点授课,开展以讲授为基本方法的参与式、互动式教学方法,打破了以前的传统模式,采用边理论边实训练习的新教学模式,充分体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一体化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
2.调整综合技能课《汽车中级维修工考证实训》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本课程是对大学三年专业课程的一个全面总结和提高。本实训课程内容含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两大部分。严格按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订的汽车维修工(中级)标准所规定的内容进行。通过汽车维修工考证的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学生达到汽车维修工中级水平,并考取资格证书。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为:理论和实训课时比例为1∶1.5,总学时为4周:前两周在校内实习厂进行,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对汽车各大总成进行系统强化学习;第三周为以进口日本朗逸车整车故障检测与诊断教学实训为内容进行综合检测技能培训;第四周为校外实习厂实地操作技能培训。
考试分为应知和应会两部分。每一部分都必须达到60分。应知部分为理论考试,从国家汽车维修工(中级)题库中随机抽题成一份试卷,闭卷考试。应会部分为实际动手操作考核,由三人以上的具备汽车维修工考评员资格的专家组成考评小组对考生分项进行操作考评。
五、结 语
培养高职高专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工作过程系统化和持续改进的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要注意专业内涵建设,适时改进和调整专业课程体系,调整、丰富、更新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模式,针对不同课程采取相适应的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这样才能培养出与时俱进,为社会所需求的真正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涛.浅谈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设[J].辽宁广播大学学报,2010,(4).
1、创设学习情境在学习的过程中每一个知识点的难易程度都是不同的,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根据教学难度的不同来设置不同的情境,在教学活动中将初级阶段的课程作为一个重要的载体,在高级阶段的教学中将汽修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故障作为检修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桥梁和纽带,这样就能够更好的满足不同阶段学生的不同需求,在教学中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2、丰富教学内容当前我国的汽车技术有了非常明显的发展和提升,汽车底盘的检检测和维修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这是因为在实际的工作中汽车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在汽车检修的过程中程序和环节也越来越复杂,教师应该在实际的教学中不断用各种手段去丰富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同时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好要充分的利用可以使用的各种资源,将最为先进的汽车技术不断的应用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这样能够更好的让学生掌握汽修的技术,也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进行汽车底盘检测和维修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一些非常典型的实际案例来加深学生对该项故障的认识,同时在引入案例的时候一定要对其实用性进行充分的考虑,这样才能以更好的质量和更快的速度完成教学的计划和目标。
3、优化教学方法为了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实际的操作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进行联合式的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会使得教学更加具有丰富性,同时学生也会在课堂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也会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这种方法还能更加充分的对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进行有效的拓展。经过长时间的教学实践发现,应用效果比较好的教学方式就是互动教学、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这三种教学方式,其中项目教学作为实际工作中的一种重要的引导,将教学中需要完成的任务作为一种推动学生思索和探究的一种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将专业课程按照一定的方法分成几个独立的部分,将每一个部分都当做是教学活动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教学的内容,同时还要将每个项目中具体的分成多个任务,这样就可以更好的让学生以分组的形式对其进行研究和探讨,通过小组之间的相互配合来将任务完成。如学习“蓄电池测试和检修”内容时,可以检查与测试蓄电池作为一个任务,并且以蓄电池的故障诊断与检修作为另一个任务。教师为学生下达任务之后,使学生可以以分组的形式,搜集查找相关资料,设计完成活动计划,并且由教师引导学生去纠正方案设计中的漏洞,明确设计思路,并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最终确定最优方案。引导学生在仿真教学软件中进行操作,教师还应该参与引导学生改正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指导、监督检测实践活动,完成对蓄电池的检测。在“项目教学”的最后,通过小组各成员进行自评以及小组间的互评,由教师对学生展示的项目成果做出评价总结工作。并引导学生进行扩散性思维以及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提升学生在汽车教学中的实践操作能力做出指导。
4、进教学评价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适时跟进当前汽车检修技术发展现状,对教学内容及时更新。当然,对于教学评价也应不断革新。考试作为教学评价的重要手段,在汽车底盘检测及维修教学中也占有重要地位。通过考试可提升学生理论知识水平,加强理论知识的运用。还应根据该科目的特点,完善学生的考核及评价机制。
5、强人才的培养第一次企业实训,让学生掌握汽车养护方法,了解维修企业运行机制和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使其对本专业对应的就业岗位工作任务有初步的认识,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第二次企业实训,让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在岗位师傅和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维修和检测作业,锻炼学生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次企业实训,让学生初步具备汽车综合故障检测和排除能力,在技术主管和教师指导下,完成整车检测、故障诊断、质量检验等作业;顶岗预就业实习,使学生逐步转变为企业员工,缩短了学生的岗位适应期。在三年校内外循环学习中,学生知识的获取与技能提高呈递进关系,其职业能力从初级到中级到高级水平。
教学质量问题受各方面因素影响,对于高职院校而言,由于各兄弟院校类型的不同、学院招生人数的不平衡、专业之间的可比性差,使得在教学质量的评估上缺乏统一、科学、完善的尺度,因而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不能以一个统一的模式来简单归纳总结的,在相近学科、专业或专业群建立相对统一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来实践进而推广是可行的。
1 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制约因素
1.1 实践教学在高职院校的关注度仍然较低
要取得教育教学改革的成功,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办学思想的更新是关键。而学校在设置人才培养方案时,首先考虑理论知识的完整强调理论教学的系统,实践教学则从属于理论教学,没有自成体系,进而影响了提升实践教学质量的根本因素。
1.2 学校用人政策分配制度导向失准,教师不愿意承担实践教学相关任务
高职院校现有的人事政策大多规定从事课堂教学的教师必须是正式在编具有本科甚至是研究生学历的教师,而专职从事实践指导和管理的教师上岗条件会相对宽松,即教师岗位和实验师岗位,因岗位不同,在安排教师参加各种国内外进修培训时,往往只考虑教师。同样在分配制度方面学校制定的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也是偏向于教师岗位多,待遇上的不平等,分配上的不合理,严重挫伤了实验师岗位人员的积极性,也造成了许多教师不愿意去指导实践。
1.3 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管理方式和手段比较传统,执行力度不够,实践教学管理粗放
实践教学的管理理念相对滞后,管理制度习惯于按过去的经验和传统模式对实践教学实施管理。在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下,进行制度的改革和创新远远不够,实践教学各环节的质量标准和工作规范有待进一步完善。
1.4 教师能力结构严重失衡,能胜任实践指导工作的教师数量不足
高职院校普遍缺乏好的实践指导教师,通过聘请企业行业一线技术人员兼任实践指导教师又相当困难,如果不分教师岗位和实验师岗位,能完美融合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打造更是难上加难。所以目前在高职院校还没有真正形成能有效指导学生实践的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满足培养技能型人才对教师的要求相差甚远。
2 “四轮驱动、能力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介绍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专业群依据加快东北振兴步伐,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人才需求,以培养区域汽车行业急需的营销、检测、诊断、服务类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与行业企业对接,将汽车质量检测、技术服务等职业岗位所需的营销、检测、诊断、技术服务能力培养、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将汽车行业龙头企业的技术标准融入专业教学内容中,进行工学结合的科目课程开发,建设开放的教学资源库,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组织模式实施教学,利用校企共建的校内生产型实习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平台,以健全的质量监控体系为保障,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服务过程紧密结合,完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创新了“四轮驱动、能力跃进”式人才培养模式。
“四轮驱动、能力跃进”式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指在人才培养方面,与行业企业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着力5S职业素质与6C服务理念培养,强化基于7P工作过程的职业技能训练,在原有学院人才培养引擎的基础上引入企业引擎新动力,打造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双引擎;将职业岗位所需能力、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贯穿人才培养全程;以“校企共同开发的理实融合、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车轮,“校企共同构建的将就业水平、企业满意度作为衡量标准的质量保障体系”车轮,“校企共同打造的专兼结合、教做兼备的师资队伍”车轮,“校企共建共管的身临其境、学做一体的实习实训基地”车轮四轮驱动,培养能跟踪汽车新技术可持续发展、职业能力逐年跃进的汽车类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3 “四轮驱动、能力跃进”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实践
学校办出特色,要把特色集中体现在它培养的学生身上。实践教学能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可以通过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业率、就业层次以及用人单位的评价指标等反映。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专业以信息化管理为手段,建立实施“实习取证监控”制度,杜绝了放羊现象。与各兄弟院校相似的方法和手段就不在此赘述了,主要的利器就是《实习取证手册》的良好运用。
《实习取证手册》除了包括实习单位基本情况、实习目的、实习安排、实习内容(项目)、实结、实习成绩评定等常规内容之外,还要包括实习进程中的“干活时的照片”、“微视”等电子检查监督资料、企业实习指导教师评语、学校指导教师建议、企业综合评价等内容。通过微信群、QQ群监管学生的实习动态,让学生自己证明自己学会了哪些项目,保证了所有同学都在教师监管内。
此制度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点是要设计好实习内容(项目),这些项目和内容一定是学生实习期间可以接触到,或稍加努力可以接触到的,例如汽车检修类实习学生的汽车基础保养、发动机机械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汽车基础电器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传动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转向行驶系统制动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安全与舒适系统故障检测与维修、网络信息系统故障检测与维修、空调系统故障检测与维修、自动变速器故障检测与维修、柴油发动机故障诊断与维修、汽车性能检测、汽车综合故障诊断与维修等;汽车营销服务类学生的汽车商务沟通与谈判技巧、汽车市场营销实务、客户关系管理、二手车鉴定与评估、汽车配件营销与管理、汽车保险与理赔等项目内容;考虑到每个学生实习场所的差异,项目数目要有一定的富余量,即应该安排难易程度近似的选作项目,不能图省事搞一刀切,并且不同的项目要有难度系数,力求最后的实习实训成绩公平合理有效。
4 “四轮驱动、能力跃进”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应用效果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专业学生参加2012年全国高等学校汽车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大赛总决赛,在“汽车检修技能大赛”中获得团体一等奖和个人一等奖,在“汽车营销技能大赛”中获得团体二等奖;参加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汽车检测与维修赛项场地赛中获得汽车故障快速诊断项目全国第一名。近三年共获得国家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优秀奖1项;省级比赛二等奖5项,三等奖5项;提高了汽车专业的知名度,彰显了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专业的办学实力和水平。近几年来,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专业学生在行业内获得了良好的口碑,汽车企业对毕业生的正面评价在持续增长,用人单位对我专业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动手操作能力、快速适应工作能力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