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答辩技巧汇总十篇

时间:2022-09-14 13:56:5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硕士论文答辩技巧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硕士论文答辩技巧

篇(1)

熟悉论文

毕业论文在初稿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要想精通答辩,就必须对毕业论文有全面、深刻、准确的理解,从论文主题、论文的使用、论文的思考、论证方法、论文答辩的准确性等方面了解相关理论。论文的结果,以及论文。论证的可行性、论文的背景、论文存在的问题和意义、论文的创新性等。

做一个像样的PPT

做PPT的原则之一,学术PPT,注重简洁清晰,避免花哨不切实际;原则2,PPT字体必须足够大,不能让以下人看上去疲惫:原则三,多用图标,少用文字;原则四,讲解层次清晰,不断及时解释进度和前后关系,总结原则三、多使用图标、少使用文本;原则四、解释水平明确、不断提示前后的进展和关系,并总结重要内容。

排练PPT,组织回复声明

选择这个主题的原因;论文写作的目的;写作的基本框架,结构,逻辑;论文的主要结论;主题,观点,方法的创新;缺乏论文(但不说论文的缺陷)注:必须概述,重点和总结陈述。练习控制时间:一般防御网站将限制学生的演示时间。在防守之前,有必要多次计时,学会控制时间,给应答老师一个好印象;否则,很可能刚刚谈了一半的时间。它即将到来,非常令人尴尬。

注意演讲技巧

控制语速:答辩时一定要注意语速,要有急有缓,有轻有重;目光移动:答辩时无论是否脱稿,都应注意自己的目光要时常望一下答辩老师和其他现场同学,可以避免观众分神;体态辅助:答辩过程中要适当的运用体态,尤其时手势语言,会显得更为自信、有力,避免出现一成不变的站着或低头。>>>更多硕士毕业论文

调整心态

保持自信:答辩时不要过于紧张,要相信只要准备充分,现场态度认真、清楚的回答问题,一般老师不会为难你;有谦虚的心态:如果答辩老师指出你论文中明确的错误,最好大方承认,不要试图反复辩驳,或者老师提出的问题论文中已经写出来了,也不要说“论文中XX页已经写了答案”,只要再复述一遍答案就好。

论文答辩常见问题

为什么选这个课题?

研究这个课题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全文的基本框架和结构如何安排?

全文的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如何?

在研究本课题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不同见解?对这些不同的意见,自己是怎样逐步认识的?又是如何处理的?

论文虽未论及,但与其密切相关的问题还有哪些?

篇(2)

(一)全力消化自己所写的论文

答辩是学校对硕士论文成绩进行考核、验收的一种形式。研究生要明确目的、端正态度、树立信心,通过硕士论文答辩这一环节,来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及表达能力。

在反复阅读、审查自己硕士论文的基础上,写好供20分钟用的答辩报告书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1、突出选题的重要性和意义。

2、介绍论文的主要观点与结构安排(这部分只说明标题就行,不要论述内容,因老师已经看过你的论文)。

3、强调论文的新意与独创性。

4、说明做了哪些必要的工作。

PPT?要制作一个图文并茂的简要提纲,报告书尽量读熟,达到脱稿,照着讲稿或者PPT直接念,效果会比较差。

(二)物质准备:

准备参加答辩会所需携带的用品:

1.硕士论文的底稿。

2.答辩报告书。

3.主要参考资料,答辩时虽然不能依赖这些资料,但带上这些资料,当遇到一时记不起来时,稍微翻阅一下有关资料,就可以避免出现答不上来的尴尬和慌乱。

4.记录用稿纸。以便把答辩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和有价值的意见、见解记录下来。通过记录,不仅可以减缓紧张心理,而且还可以更好地吃透老师所提问的要害和实质是什么,同时还可以边记边思考,使思考的过程变得很自然。(PPT以备辅助介绍)。

5.着衣冠整洁、庄重,男生穿短袖衬衣,最好打领带,女生穿着尽量职业化些的为好。着衣能给答辩老师一个最直接的印象____你对答辩的重视程度。

(三)调整好心态

要进行答辩,首先就要明确论文答辩想考察研究生什么。硕士教育重在训练科学的思维、如何将科学成果转化为学术文章甚至是创造社会效益。

因此,通过论文答辩可以考察到如下:

1.论文的真实性。实事求是乃科学研究的基础,论文本身必须真实可靠,弄虚作假难逃答辩委员会专家们的火眼金睛。如果在这方面出现问题,论文势必不能通过专家评审。

2.考察相关知识与应用能力。

3.考察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包括答辩者的表达能力。成功的演讲是自信和技巧的结合,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细致周到的答辩准备工作是成功的前提。使用一些答辩技巧也不可缺少,可以充分展示整理研究材料、展示研究成果的能力,让别人知道自己都做了什么。要想这场战争获胜,就必须对答辩的目的、程序、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深入剖析,做到胸有成竹,不要紧张,要以必胜的信心,饱满的热情参加答辩。

二、硕士论文答辩程序

(一)研究生向答辩委员会报告自己硕士论文的简要情况(时间约20分钟)。

答辩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

(1)论文的内容、目的和意义;所采用的原始资料;

(2)硕士论文的基本内容及主要方法;

(3)成果、结论和对自己完成任务的评价,强调论文的新意与独创性。

(二)答辩委员会专家提出问题(时间10~15分钟)。

提问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需要进一步说明的问题;

(2)论文所涉及的有关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

(3)考察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有关问题。

答辩老师一般的提问类型:

1、对选题意义提问2、对重要观点及概念提问3、对论文新意提问4、对论文细节提问5、对论文数据来源提问6、对论文薄弱环节提问7、对建议可行性提问8、对自己所做工作的提问9、对超出论文范围的提问10、没有标准答案的提问11、对格式是否规范化的提问

答辩提问时须知:

1、应用能力与知识宽度的准备2、作好常规性问题的准备3、细节问题不可忽视4、对自身能力的考查5、对论文可行性把握

(三)提问后可在规定教室里有20分钟的准备时间,可参考相关资料,但必须自己独立完成。

(四)回答问题时间约30分钟。

三、如何答辩

(一)掌握总体

以下五点是同学们答辩时必须做到:1、脱稿汇报2、突出重点3、抓住兴趣4、掌握时间5、留下伏笔

(二)开场白的准备

答辩开始时要向专家问好,开场白是整个论文答辩的正式开始,它可以吸引注意力、建立可信性、预告答辩的意图和主要内容。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要切合主题、符合答辩基调、运用适当的语言。应避免负面开头,如自我辩解等(如“我最近找工作压力太大,准备不充分……”“我工作太忙,准备不太好……),既不能体现对答辩委员会专家的尊重,也是个人自信不足的表现,答辩者在各位专家的第一印象中大打折扣。牢记谦虚谨慎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但是谦虚并非不自信。同时也要避免自我表现,洋洋得意,寻求赞赏。过度的表现,会引起答辩委员会专家的反感。(如”经过这么多年的思考,我认为我的这种制度设计已经达到最科学,最完美的……,“)

(三)报告论文

报告时应注意:掌握时间、扼要介绍、沉着冷静,语音优美,用普通话,抑扬顿挫,表情丰富,表达淋漓尽致,语气上要用肯定的语言,是即是,非即非,不能模棱两可。内容上紧扣主题,表达上口齿清楚、流利,声音要响亮,富于感染力,可使用适当的手势,以取得答辩的最佳效果。我参加的答辩会上大部分同学是用比较小的音量进行陈述,估计只有前两排的人才听得清楚。声音大有三个好处:一是增强胆量,减少怯场,二是更加引起老师的注意力,三是会使自己更富激情,从而感染老师。当然,语言的流畅性、信服力等,非一日之功,看临场发挥了。

(四)如何回答答辩委员会专家提出的问题

研究生报告结束后,答辩委员会专家将会每人提出二到四个问题,记录问题时注意进行确认是否理解正确,有些专家的声音比较低沉,你听不清时,一定要追问一下”如老师您的意思是…“.理解错问题就麻烦了,导致回答问题时非常被动。

20分钟的准备时间,你可专家提问不管妥当与否,都要耐心倾听,不要随便打断别人的问话。对专家提出的问题,当回答完整、自我感觉良好时,不要流露出骄傲情绪。如果确实不知如何回答时,应直接向专家说明,不要答非所问。对没有把握的问题,不要强词夺理,实事求是表明自己对这个问题还没搞清楚,今后一定要认真研究这个问题。

总之,答辩中应实事求是,不卑不亢,有礼有节,时刻表现出对专家的尊重和感谢。注意答辩不纯粹是学术答辩,非学术成分大约占一半,要显示出自己各方面的成熟,要证明自己有了学术研究的能力。

有时答辩委员会的老师对答辩人所作的回答不太满意,还会进一步提出问题,以求了解论文作者是否切实搞清和掌握了这个问题。遇到这种情况,答辩人如果有把握讲清,就可以申明理由进行答辩;如果不太有把握,可以审慎地试着回答,能回答多少就回答多少,即使讲得不很确切也不要紧,只要是同问题有所关联,老师会引导和启发你切入正题;如果确是自己没有搞清的问题,就应该实事求是地讲明自己对这个问题还没有搞清楚,表示今后一定认真研究这个问题,切不可强词夺理,进行狡辩。因为,答辩委员会的老师对这个问题有可能有过专门研究,再高明的也不可能蒙骗他。这里我们应该明白:学员在答辩会上,某个问题被问住是不奇怪的,因为答辩委员会成员一般是本学科的专家。他们提出来的某个问题答不上来是很自然的。当然,所有问题都答不上来,一问三不知就不正常了。

答辩中,有时主答辩老师会提出与你的论文中基本观点不同的观点,然后请你谈谈看法,此时就应全力为自己观点辩护,反驳与自己观点相对立的思想。

主答辩老师在提问的问题中,有的是基础知识性的问题,有的是学术探讨性的问题,对于前一类问题,是要你作出正确、全面地回答,不具有商讨性。而后一类问题,是非正误并未定论,持有不同观点的人可以互相切磋商讨。如果你所写的论文的基本观点是经过自己深思熟虑,又是言之有理、持之有据,能自圆其说的,就不要因为答辩委员会成员提出不同的见解,就随声附和,放弃自己的观点。否则,就等于是你自己否定了自己辛辛苦苦写成的论文。要知道,有的答辩老师提出的与你论文相左的观点,并不是他本人的观点,他提出来无非是想听听你对这种观点的评价和看法,或者是考考你的答辩能力或你对自己观点的坚定程度。退一步说,即使是提问老师自己的观点,你也应该抱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态度,据理力争,与之展开辩论。

不过,与答辩老师展开辩论要注意分寸,运用适当的辩术。一般说,应以维护自己的观点为主,反驳对方的论点要尽可能采用委婉的语言,请教的口气,用旁说、暗说、绕着说的办法,不露痕迹地把自己的观点输入对方,让他们明理而诚服或暗服。让提问老师感受到虽接受你的意见,但自己的自尊并没受到伤害。

(五)结束语和致谢

报告结束前一定要进行致谢。论文答辩之后,作者应该认真听取答辩委员会的评判,进一步分析、思考答辩老师提出的意见,总结论文写作的经验教训。一方面,要搞清楚通过这次毕业论文写作,自己学习和掌握了哪些科学研究的方法,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科研能力上得到了提高。还存在哪些不足,作为今后研究其他课题时的借鉴。另一方面,要认真思索论文答辩会上,答辩老师提出的问题和意见,修改自己的论文,加深研究,精心修改自己的论文,求得纵深发展,取得更大的战果。使自己在知识上、能力上有所提高。

毕业答辩开场白和结束语一:

开场白:各位老师,下午好!我叫***,是**级**班的学生,我的论文题目是--------------------,论文是在**导师的悉心指点下完成的,在这里我向我的导师表示深深的谢意,向各位老师不辞辛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三年来我有机会聆听教诲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敬意。下面我将本论文设计的目的和主要内容向各位老师作一汇报,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结束语:这篇论文的写作以及系统开发的过程,也是我越来越认识到自己知识与经验缺乏的过程。虽然,我尽可能地收集材料,竭尽所能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论文写作和系统开发,但论文还是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系统功能并不完备,有待改进。请各位评委老师多批评指正,让我在今后的学习中学到更多。

谢谢!

毕业答辩开场白和结束语二:

开场白:各位老师好!我叫XXX,来自XXX,我的论文题目是“行政系统中的非正式组织评估”.在这里,请允许我向XX老师的悉心指导表示深深的谢意,向各位老师不辞劳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将从论文的思想内容、结构框架、遣词造句三个方面向各位老师作一大概介绍,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结束语: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在老师的指导下,我知道了毕业论文怎么写。通过此次毕业论文写作,我愈发感觉到自己知识的匮乏和视野的狭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小小拙作,敬请各位老师雅正。

再一次谢谢各位老师。

毕业答辩开场白和结束语三:

篇(3)

许多的准毕业生一听说要写硕士论文,就感觉压力大,不知道如何是好。硕士论文对于准毕业生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一次性的通过论文答辩顺利毕业,是很多准毕业生奋斗的目标。那么论文真的是高不可攀的难题吗?很多人感觉论文不好写是因为接触的较少,不知道论文的结构、写作技巧。大家只要掌握了论文的写作技巧,写出满意的论文并非梦想。今天笔者和大家聊一下硕士学位论文的性质,帮助大家了解硕士论文。

对于硕士学位论文而言,追求自身独特的创造性,以此生产新知识,就成为论文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知识的新旧是通过与他人的工作对比来展开的,将自己工作的每一点进展都与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对比,是体现学术价值的核心所在。知识之所以新,是通过严谨而扎实的论证来完成的。将自己的每一个立论都建立在扎实的证明之上,才有可能体现论文的学术价值。

本文简单介绍了硕士学位论文性质,相信准毕业生对于论文有了更深的理解。大家想要写出高质量的论文,多读多练多问是非常棒的方法。遇到不懂的问题一定要及时的询问老师和同学,也可以上网寻求答案,及时将问题解决。论文水平的提升不是短时间就可以见效的,它需要大量的练习和学习才能实现。大家应该端正自己的态度,花费时间和精力完成论文写作。

篇(4)

2.回忆我“音乐硕士”的学业历程

3.音乐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能力的培养研究 

4.山东省音乐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现状调查

5.我院首次颁发音乐硕士、学士学位

6.中美音乐教育方向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 

7.有关高师音乐学硕士研究生教育问题的若干思考

8.音乐教育硕士研究生教学模式初探

9.综合性大学艺术硕士(音乐)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之研究

10.音乐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现状与思考 

11.上海音乐学院第一个音乐硕士诞生 

12.日本东京艺术大学音乐学部的研究生教育情况 

13.关于高师音乐学硕士研究生教育规模及质量的探讨与思考

14.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师范大学音乐教育硕士培养解析 

15.中美德音乐表演专业硕士教育的并置比较

16.台湾师范大学在职音乐教学硕士培养模式探究

17.音乐学硕士研究生教学现状之反思

18.我国音乐学硕士学位论文使用调查研究方法的分析与反思

19.积极探索 勇于实践 积聚能量 服务社会——记流行音乐作曲与理论硕士研究生论坛

20.从NBPTS音乐教师专业标准谈我国高师音乐教育硕士的培养

21.谈音乐学硕士研究生教学实践的创新

22.浅议英国的音乐表演硕士教育

23.音乐教育研究的社会调查方法应用探索——基于108篇硕士学位论文的调查分析

24.音乐学硕士研究生教学改革研究

25.音乐专业艺术硕士课程设置量化分析的可行性 

26.回忆我“音乐硕士”的学业历程(上) 

27.关于艺术硕士(音乐)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思考

28.谈音乐学硕士研究生教学实践的创新

29.2000-2010年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方向硕士毕业论文综述

30.音乐学硕士学位论文的假劣之风当遏止

31.新疆音乐学硕士点建设的回顾与展望

32.中美艺术管理硕士研究生入学要求比较之思考——以中国音乐学院艺术管理专业和美国乔治梅森大学艺术管理专业为例

33.儿童钢琴音乐在硕士研究生论文中的研究状况综述

34.中美音乐学科专业学位硕士培养之比较及思考

35.社会现实下的分享与抗争——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入学、教学与毕业要求

36.音乐硕士研究生扩招现状与分析

37.音乐教育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学探索——基于108篇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

38.留美硕士座谈音乐治疗学 

39.论音乐学硕士创新能力的培养机制

40.高师“音乐艺术硕士”(MFA)培养的若干思考 

41.民族音乐学方向硕士论文的社会调查方法审视

42.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硕士点介绍 

43.简论加强音乐硕士导师队伍建设

44.学术的探讨 人生的启迪——王耀华老师一堂普通音乐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的记录与感想

45.音乐专业艺术硕士教育教师调查问卷简析

46.音乐学系92届硕士研究生通过论文答辩

47.音乐专业艺术硕士教育学生调查问卷简析

48.普通高校音乐艺术硕士[MFA]培养的定位思考

49.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习态度调查研究——以音乐舞蹈生为例

50.我国音乐教育硕士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51.我国应当设立音乐表演类硕士专业学位

52.音乐治疗的临床操作规律  

53.音乐艺术硕士教育研究中的标志性参数 

54.论艺术硕士研究生学术活动平台构建的学科价值与意义——以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学术活动周为例

55.音乐专业艺术硕士课程设置的动态致变因素分析

56.音乐专业艺术硕士舞台表演实践的教学保证

57.音乐专业艺术硕士课程设置问卷的调查分析

58.《民族乐器演奏》选修课程在高校音乐学硕士研究生课程中设置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59.音乐专业艺术硕士课程设置研究的数学实证

60.音乐学硕士“声乐教学与研究”方向专业课程改革探析

61.赴美留学生马淑慧获音乐教育学硕士学位回国

62.武汉音乐学院2003届硕士研究生毕业

63.音乐学硕士“声乐类研究方向”名称需准确和规范 

64.中国音乐学院、中国美术学院获准开展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工作

65.吉林艺术学院喜获音乐学、绘画艺术(油画版画)两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66.高师音乐学硕士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的建构

67.長江師范學院艺术硕士(音乐)学科简介

68.来自汾河畔的歌声——中国音乐学院声乐硕士研究生杜兵印象

69.艺术硕士(音乐)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调查与思考

70.音乐教育学科研究方法现状分析——基于五所高校硕士学位论文的定量研究

71.音乐类硕士学位论文的定量评估

72.音乐节奏与英语节奏的共性研究  

73.聚焦多元选题理念 彰显传媒音乐特色——中国传媒大学2011年音乐学硕士学位论文综述

74.中西音乐专业艺术硕士教育现状比较及启示

75.音乐艺术硕士需提高文学修养

76.思考与实践——表演方向硕士研究生的西方音乐史教育

77.技巧·修养·境界——音乐“专业硕士”学位教学的三个基本追求

78.对吉林大学音乐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思考

79.从博硕士论文看流行音乐传播的研究

80.皖西锣鼓——中国传统音乐的一支奇葩——读田耀农先生的硕士论文《皖西锣鼓研究》

81.高师“音乐艺术硕士”(MFA)培养在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82.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中引入“社会导师”的可行性研究

83.音乐殿堂里解译密码的行者——记徐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杨健

84.中央音乐学院一九八七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

85.《西安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序言

86.大陆电视音乐传播的价值观调整  

87.音乐和语言神经基础的重合与分离——基于脑成像研究元分析的比较  

88.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改革  

89.音乐训练对认知能力的影响  

90.四川音乐学院表演专业首届硕士研究生举行毕业音乐会

91.民族音乐学:学术前沿与教学研究——访中央音乐学院杨民康教授

92.民族器乐演奏专业的就业形势

93.“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师资培养模式与研究生教育改革”成果报告 

94.国际关系中的音乐与权力 

95.关于歌剧《党的女儿》中音响运用的实践与探索

96.春花秋实 继往开来——武汉音乐学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97.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导师谈研究生教育 

98.为了一个承诺,呈一片赤子之心——高佳佳教授 

99.聚焦区域音乐文化研究 促进音乐地理理论建设

100.开启心灵 共筑前沿——访著名音乐心理学教授周世斌  

101.面向移动终端的普通高校音乐教学云平台构建研究 

102.论仪式音乐的系统结构及在传统音乐中的核心地位 

103.音乐与情绪诱发的机制模型 

104.中国传统音乐在高校存在方式的反思 

105.北京市音乐旅游资源分布规律研究

106.音乐疗法配合长强穴按压对初产妇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 

107.音乐疗法在失语症康复中的应用 

108.美国音乐版权制度转型经验的梳解与借鉴 

109.音乐干预在痴呆症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110.高师音乐学硕士生课程结构失衡的审视

111.民族音乐学:学术前沿与教学研究——访中央音乐学院杨民康教授 

112.中国当代音乐学家  

113.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概况 

篇(5)

“可是我从小就向往部队。”谭晶说,“小时候看到穿军装的叔叔阿姨,非常羡慕,觉得他们神气得不得了。”

小时候,谭晶家住山西侯马市,父母都是当地文工团的文艺工作者,也是谭晶的音乐启蒙老师。8岁那年,妈妈开始教小谭晶弹钢琴,可谭晶经常弹着弹着就犯起困来,眼睛睁不开,哈欠连天,手上也错误不断。于是谭晶的童年记忆,充满了妈妈的严厉“教训”。11岁,谭晶初次登台,和妈妈合唱了一首《洪湖水浪打浪》。直到今天,有人问起谭晶为什么会走上音乐道路,她还会回答:“这是妈妈的愿望。”

谭晶的求学经历也和普通学生不同,她参加过两次高考。高二时,又是妈妈做的决定,为了让谭晶见见世面,“提前练兵”。谭晶参加了山西大学音乐系的入学考试,居然一举考中。山西大学的老师们觉得谭晶无论嗓音还是形象,各方面条件都很不错,是唱歌的好苗子,于是特招她入学。

在山西大学学了一年音乐后,1994年谭晶再次参加高考,就考进了中国音乐学院,专业研习民族唱法,师从朱以为教授。可那时的谭晶,像所有少男少女一样,私下里最爱的却是流行歌曲。唱卡拉OK时,她把王菲的歌唱得滚瓜烂熟,更巧的是很多人都说她和王菲长得像。“第一个说我和王菲长得像的人是蔡国庆,后来很多化妆师也说我们俩很像。”

通俗,还是民族?这问题让谭晶头疼了很久。为了摸索适合自己的风格,她偷偷参加了很多比赛。发现自己在赛场上演唱时,唱通俗歌曲的心态最放松,有时把通俗和民族两种唱法结合起来发挥一下,更是大获好评。慢慢地,她积累了很多演出经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跨界”、“混搭”风格。

1998年,刚刚进入总政歌舞团的谭晶,就被选派代表中国,前往哈萨克斯坦参加第九届“亚洲之声”国际流行音乐比赛。这是谭晶第一次出国,与来自美国、法国、德国、蒙古、韩国等10多个国家的顶尖歌手同场竞技。谭晶的演唱曲目中有一首富有民族风情的《唐古拉》,陈虹作词,羊鸣作曲,旋律非常优美,也有很高的难度。

“唐古拉,唐古拉,众山之上你笑傲天下,多少英雄为你把泪抛洒。唐古拉,哦,你听过秦汉西沉的号角,你见过唐宋燃烧的晚霞,你读过春秋失传的史话,你记得圆明园最后的倒塌……”谭晶技惊四座,凭借深厚的民族底蕴和对流行音乐现场感染力的领悟,打动了评委和观众。最终,谭晶荣获银奖,并被总政歌舞团记三等功。

2000年,第九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谭晶再次演绎了一曲难度极大的《大地》,在场观众惊为天籁。她夺得了专业组通俗唱法的金奖,并被评为最受观众喜爱的歌手。而且,谭晶在青歌赛上的综合素质测验得到了0.98分(满分为1分),这是很少见的成绩。在谭晶之前,总政歌舞团获得过青歌赛金奖的歌手,只有和阎维文。

“我一直记着老师的话,民族音乐是我的根。”谭晶说,其实在唱歌时并没有特别的界限,民族、通俗、美声都可以自由结合,兼容并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吧,我只求呈现最美的歌声。”硕士论文答辩时,谭晶的论文题目就是《论艺术的通俗与通俗的艺术》。也有评论家认为,谭晶的风格可以称为“大通俗”,也就是多种演唱风格和技巧的糅合。“民族可以通俗化,美声可以通俗化,流行歌曲也可以通俗化。”谭晶笑着说。

篇(6)

翻译了17年,被认为像《魔戒》

引起更多中国读者关注的是,译林出版社的编辑王蕾将德语版《西游记》的开头部分回译成现代汉语,发在微博上:“有一首诗说:太初混沌不分/天地晦暗地混淆在一起/万物模糊,横无际涯/谁都没有见过那时的景象……”

中文版《西游记》的原文是“诗曰: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

“不小心当了网红”,王蕾说,微博里的这篇回译之作,浏览量高得不同寻常。很多读者看回译,觉得是类似《魔戒》的史诗。

王蕾认为,回译的《西游记》,有些像《魔戒》作者托尔金的作品《精灵宝钻》。

学者李天飞也被王蕾的回译触动。在他眼中,《西游记》本有市井小说的特征,带着戏谑。德译,再回译,文本带有了西方文学的壮美和悲剧感。

中国读者的反应,林小发根本没料到,“但现在想想当然也不奇怪”。

林小发翻译这部中国古典名著,足足花了17年。对她来说,漫长翻译过程中的成长与挫折,恰恰应和了《西游记》的主题――取经。

在自述中,林小发写道,她在翻译过程中尽量读了一些构成明代文人常识的经典,包括四书五经、佛经,还有与《西游记》相关的一些道教经典,如此一边阅读一边调查研究,“翻译过程也就成为了一个独特的‘取真经’的过程。”

她还到处走访寺庙、道观,向大德高僧请教书中一些深层涵义的解释;大量阅读18和19世纪的德国文学,从歌德等人的诗歌中感悟修辞技巧。

“与其说牺牲了长达17年的时间,不如说是在不知不觉地挖掘一个莫大的宝藏,一个不朽的精神世界。”林小发写道,“译本出版了之后,我从许多读者的反馈得知,小说在这些方面的寓意得到了有效的传达,对此我深感欣慰。”

在浙江大学的硕士论文写的是《西游记》

林小发对中国文化的兴趣来得很突然。1983年,中国广西的一个杂技团访问比尔,林小发被介绍册上的中国字迷住,开始自学中文。

有网友激动地认出了她:“这是我读研究生时的老师呀,瑞士人,年她是坐着火车哐哧哐哧穿越欧亚大陆来到中国。读的是中国美院版画系。特别淳朴,特别不物质,我们经常看她骑着那种后座带娃的二轮上下班,眼神特别干净。”

上世纪90年代,林小发来到中国,在中国美院书法系和版画系学习。偶然的机会,她在上海古籍书店读到了《西游记》,其中蕴含的中国古代世界观深深吸引了她。

1999年,读过原著和两种德文译本的林小发自己动手翻译《西游记》。

翻译越深入,林小发越察觉自己的不足。她特地去浙江大学学习中国古典文学,硕士论文主题是《西游记》的“正路”思想。

林小发在浙大的导师楼含松说,林小发其实还有一个中文名,叫林观殊:“她读研究生的目的也是很强的,就是为了做好《西游记》的翻译工作。”

因为楼含松写过《西游记》的研究文章,林小发拜他为师。楼含松回忆,林小发的中文水平很好,完全称得上是中国通。“我不懂德文,跟她都是汉语交流,我们讨论《西游记》多一点。她毕业论文探讨《西游记》的主题,硕士论文答辩的时候,老师们对她评价都蛮高的。”

“她终于完成了这项艰巨的工作,真的非常了不起!我为她感到高兴和骄傲!”楼含松说。

林小发非常低调,对获奖之事不愿多说。对于《西游记》又翻回中文一事,远在瑞士的林小发表示:“若能激起中国人重读原版兴趣的话,我很开心。译回中文有趣,能读原著是福!”

在德语国家文坛,《西游记》原来是不存在的

因为不懂德文,楼含松还没看过《西游记》的德文版。

德语世界原来有《西游记》的两种译本。一种是1962年翻译出版的《西方朝圣》,依据是中文原版及一百回俄文译本,但采取总结性的翻译方式,诸多的诗词、回目、对话等均被删除。另一种转译自1942年出版的英文节译本《猴子:中国民间小说》。《猴子》由英国汉学家阿瑟・韦理英译,作序,翻译了原书100回中的30回。英译本主角名叫“猴子”,没有回目,也未翻译诗词。

因此,在去年的法兰克福书展上,林小发曾对媒体说,“我所翻译的是完全未删减的,因此可以算是第一本完整的德译本。我用的中文原版是中华书局出版的《西游记》,这个版本以清代的《西游证道书》为底本。相对于更常见的明版本,这个版本经过了一些文笔润色,也删掉了一些描述性的诗歌。比如,师徒三人取经路上遇到一座山,这座山怎样怎样。如果把这种描述性的诗全都翻译成德语,会占很大的篇幅,而且也不太符合德国读者的阅读习惯。”

在亚马逊上,林小发译的《西游记》定价88欧元。据悉,德国图书普遍在20多欧元。

“在德国,知道《西游记》的人非常少。练气功,学太极拳,对中医感兴趣的人可能听说过《西游记》的一些片段。”林小发说,“但是,作为文学作品却鲜为人知。对于这么伟大的一部文学作品来说,实在是非常可惜。”

所以,在林小发的印象里,“在德语国家的文坛,这本书原来是不存在的。”

书里的神仙鬼怪有了德文名字

《西游记》人物繁多,同一人物还可能有别名。主角孙悟空,就另有美猴王、齐天大圣和行者等诸多称谓。林小发的处理是:孙悟空音译,其余意译。

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的毕业生告诉记者,在林小发翻译的《西游记》里,行者、悟空、大圣间隔出现。而书中出现的南海观音,是用梵语里的菩萨概念+中文拼音(Guanyin)翻译的。

“唐僧”怎样译,林小发犹豫好久,先用汉语拼音“Tangseng”,后来改译为“来自中国的高僧”。原文里的“唐”,她翻译成“China”,这样读者很容易联想到古代中国。

神灵和妖精名的译法,需要想象力,比如,麒麟山小妖有来有去,译为“又来又去的那个”。

“出现在回目和诗词中的一些道教术语,如金公木母、婴儿姹女等,直接字面翻译成德语很容易,但这不是我的翻译方式。”林小l认为,翻译之前必须理解透彻,否则无法把真正含义传达给读者。

人名、习语之外,小说涉及的专有名词,是贯穿整个翻译过程的最大困难。

最初译出了10回后,林小发曾把译稿和小说简介寄给几家出版社,都遭婉拒。大约有10年,她都没找到愿意出版德译《西游记》的机构。是否继续翻译,她也踌躇过,但终究没有放弃。在林小发的印象里,除个别人略知一二,德国人与瑞士人对《西游记》几乎一无所知。

去年的法兰克福书展上,林小发译《西游记》首发,黄色封面,封面上美猴王手搭凉棚眺望。

小说有50多页后记,其中18页是详细的神仙列表。林小发还介绍了神仙的世界、《西游记》故事的形成等。

Eva Lüdi Kong received Leipzig Book Fair Prize for Translation in 2016. Her translation in German was (Travel into the West). It is a complete translation of an at least 400 year old Chinese novel known as .

The translator’s honor was made widely known to Chinese people by a retranslation of the first chapter of the German book back to Chinese, done by Wang Lei, na editor with Yilin Books specialized in translated foreign literary books. The retranslation went virile in Chinese social media. Many commented that it read like by English author and scholar Tolkien. The original Chinese story, its authors unknown, entertained grassroots people living in cities across China during its slow evolution into a classical novel. It offers fun and satire. When it was translated back from the German version, the text offered a touch of magnificence of western classics and tragedies, commented Li Yunfei, a scholar specialized in the study of the Chinese masterpiece.

Eva Lüdi Kong wasn’t prepared for this kind of response from Chinese readers. But on second thought, she didn’t find it surprising.

It had taken her a good 17 years to translate the Chinese novel. The translating is somewhat aptly compared the journey of hardships and trials the four pilgrims takes in the novel.

In China, the translator is known as Lin Xiaofa, her Chinese name, with her real name largely unknown. Her Chinese name is easy to read and remember.

She is a citizen of Switzerland. She fell in love with the Chinese language in 1983 when a troupe of Chinese acrobats from Guangxi, China visited her hometown. The Chinese words printed on a show program took her fancy. The 15-year-old girl began to study Chinese.

She has spent 25 years in China and a big part of the 25 years she spent in Hangzhou, the capital city of Zhejiang, a province south of Shanghai. In the 1990s, she studied calligraphy and printmaking at China Academy of Art in the city. She ran into in a bookstore in Shanghai. The ancient Chinese worldview as revealed in the novel fascinated her.

In 1999, she began to translate the book after reading the Chinese original and the two German translations. Pretty soon she ran into problems she wasn’t able to solve. She enrolled into a graduate course at Zhejiang University where she studied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She knew exactly what she wanted from the graduate course. She wanted to get her translation right,” recalls Lou Songhan, the graduate supervisor at the university. Her graduation paper was about the Chinese novel.

Lou recalls that Lin Xiaofa was pretty good at Chinese. “I don’t know a word of German. I communicated with her in Chinese. We mainly talked about . Teachers thought highly of her at her defense of the graduation paper,” remembers Lou. “I feel proud of her. She is great! The work she did was extremely challenging.”

Before Eva Lüdi Kong’s translation, there had been two abridged translations of the Chinese book in German. One was done in 1962 based on the Chinese original and a 100-chapter Russian version. The other was translated from a 1942 English translation by Arthur Waley (1889-1966). There are only 30 chapters in this English translation titled . Eva Lüdi Kong’s translation was based on a Chinese edition published by Zhonghua Book Company. This somewhat “sanitized” edition, based on a text of the Qing Dynasty (1644-1911), is shorter than the most popular edition created in the Ming Dynasty (1368-1644), with the deletion of some poems that describe landscape and with the removal of some vulgar words and expressions.

篇(7)

据初步统计,按国际同口径计算,2006年中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将超过3%。

(摘自2007年10月15日中国新闻网)

北京将在两三年内

取消超大规模小学

10月9日,北京市小学规范化建设工程正式启动。据悉,该项工程启动后,北京市将实施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工程,实现全市小学办学条件基本均衡。对于广大市民意见比较集中的超大规模学校、超大规模班级,北京市教委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在未来两到三年内采取措施,使这些学校恢复适宜规模。

(摘自2007年10月10日《中国青年报》)

上海首次引入

“幼儿情绪课程”

儿童的害怕、忌妒、孤独是否需要关注?怎样让幼儿在倾听和表达中获得情感的成长……日前,华东师范大学、香港教育学院与汇丰银行联合召开了“比比和朋友”项目上海新闻会,这是上海首次引入国际通用的幼儿情绪课程。

据了解,上海此次引入的幼儿情绪课程“比比和朋友”,是引导教师全面关注孩子内心世界的活动。该课程在上海31所幼儿园试点1年的评估数据显示,接受情绪课程的幼儿在自我控制能力、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倾听能力上都有很大的提高,在处理各种问题情境,以及尊重自己与他人方面也有明显进步。从今秋起,课程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新增50所幼儿园,预计至2009年年底,上海将有一万多名儿童从该项目中直接受益。

(摘自2007年9月27日《中国教育报》)

宁夏将实行城乡教师

统一工资制度

宁夏教育厅日前新制定的《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计划》明确规定:宁夏要逐步实行城乡教师统一的工资制度,使城乡中小学教师同工同酬,待遇一致。

据了解,宁夏农村教师的工资水平虽然有所提高,但与城市教师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有些地区由于财政问题,长期不能给教师调整工资收入。加上农村教师没有其他福利,与城市教师收入差距明显,农村教师生活水平较差。

宁夏教育厅厅长蔡国英说,为了保护农村教师的积极性,今后长期在农村任教的教师可以得到一定的生活交通等补贴。宁夏从今年起将逐步实行城乡教师相统一的工资制度,这是宁夏新出台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计划中重要的一条。

(摘自2007年9月17日新华网)

南京首试高中生公费留学

南京实验国际学校的学生孔维元9月27日拿到了远赴法国学习的签证,他将在法国名校斯特拉斯堡国际学校读完整个高中学业,并且享受学杂费全免的法国学生待遇。据悉,这是南京高中生首次被公派出国学习。

“这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南京实验国际学校校长田宁说,3年前他们学校在江苏省与阿尔萨斯省结成友好省份的背景下,与法国阿尔萨斯省首府的斯特拉斯堡国际学校结成了友好学校,3年来两校交流频繁,去年下半年,法国方面提出,可以提供两个高中学生的留学名额,并享受法国学生的待遇。

“这种留学方式确实从来没有碰到过。”江苏省教育厅的一位工作人员直言。该人士表示,南京实验国际学校能够利用自己的交流资源,让优秀学生提前出国进入当地的一流名校学习,这种做法增加了国际学校学生在外求学的竞争力。

(摘自2007年9月28日《扬子晚报》)

兰州一中学首推“锅庄舞”

拟代替校园集体舞

9月28日中午,兰州师大附中操场上,由500多名学生排成的奥运五环队形整齐地集中在一起,踏着音乐的节拍,“奥运五环”时大时小,时快时慢,“180度旋转,360度旋转,一边顺”,学生们将每个动作表演得淋漓尽致,整套锅庄舞用时10分钟。据悉,这是该校近日根据教育部提倡的“阳光体育、校园集体舞”大课间操推出的试行表演。该校全体师生今后在大课间将进行锅庄舞表演,以代替校园交谊舞。

今年9月教育部在全国中小学校推广第一套中小学校园集体舞。师大附中决定试行推广锅庄舞,来代替校园交谊舞。同时,该校也是兰州市中学中首家推广大课间集体舞的学校。从运动角度考虑,锅庄舞里的部分动作,既能调节学生平衡能力,又能锻炼学生的协调性,适合学生在课间进行锻炼,同时也是一套老少皆宜的健身操。

(摘自2007年9月29日《兰州晨报》)

广州公办学校拒收

残疾学生将受罚

《广州市残疾人权益保障条例(草案)》近日提交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根据《条例》,拒收残疾学生的公办学校或个人将被行政处分。

《条例》规定,广州市公办学校对接受义务教育阶段的未成年残疾人免收书杂费。公办普通中学和特殊教育学校对残疾学生减半收取学费和书杂费,对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学生减免学费和书杂费,对贫困家庭的残疾学生免收学费和书杂费。

对拒绝招收或附加额外条件限制符合录取标准的残疾学生入学的,不依法减免残疾学生或贫困残疾人子女有关费用的,将由县级以上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将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摘自2007年9月26日《广州日报》)

绍兴中小学开设“食育”课

从10月11日起,绍兴各级中小学正式开课讲解“怎么吃”,这与德智体美劳一起,成为中小学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此举在全国教育界都属首创。

国务院学位委员食品学科评议员李里特说:“开设‘食育’课,教孩子怎么吃,实际上是教会他们如何进行营养平衡,从而增强体质,这是一个更广泛的科学范畴。”

这本厚达80页的教科书是由绍兴市药监局编撰的,分少儿版和青年版,针对不同年龄的青少年,从吃的历史说起,囊括了大部分日常食品的营养和食用搭配方式,还有光盘配合文字教材。

绍兴市的中小学生大都对这门课表现了浓厚的兴趣。“家长老说要吃得好,原来吃得好并不就是大鱼大肉,搭配合理、均衡营养才重要,等我学会了,回家也给爸爸妈妈配餐。”“上课的时候看到这么多好吃的,多赏心悦目啊,回家胃口都好很多。”

(摘自2007年10月12日《今日早报》)

河南考生将可免费攻读

农村师资教育硕士

河南省2008年为农村学校培养教育硕士师资政策出台。攻读该学位不仅免缴学费,还可按照在职教师脱产学习的规定,带薪及享受相关待遇,贫困生在校期间申请的国家助学贷款也将由国家代偿。

据介绍,该省今年报考农村师资教育硕士的考生获得入学资格后,需先到指定的扶贫县农村学校任教3年,取得教学实践经验,再到高校学习1年硕士研究生课程,之后回到原任教农村学校,边学习、边工作,并完成硕士论文答辩;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证书后,还要在原任教农村学校至少继续工作到2013年7月。

从今年开始,符合“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相应条件的农村师资教育硕士生,还可聘任为特设岗位教师。聘任期间的工资按教师特岗计划有关要求,由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共同承担;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的考生,3年后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国家助学贷款本金及其全部偿还之前产生的利息由国家代为偿还。

(摘自2007年10月12日《大河报》)

美国高校以新形态

进入中国高教市场

“我们没有数量目标,我们没有招收学生的数量计划。”美国塔芙茨大学教务长和资深副校长詹伯儒在面对提出入学申请的高中生的提问时,一再这样强调。日前,他在北京与5位优秀的北京学生进行了交流。而几天前,他刚与15位上海高中生进行过类似谈话。这是美国大学在进入中国高等教育市场出现的新形态。

这种与申请入学高中生面谈的方式,是美国高校在其本土招收高中毕业生的传统做法。塔芙茨大学把这种方式用来招收部分中国学生,是新的尝试。而拥有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国际关系学院、北美唯一独立营养学学院和著名牙医学院的塔芙茨大学,把与中国高校的高起点项目合作放在重要位置。它启动了两国学生为期两个月的固定结对互访的交流模式,目前,它还与复旦大学签约进行包括最新牙种植技术在内的高起点牙医教育科研合作、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儿童和老年人营养研究、与中国外交学院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合作交流,与浙江大学开展的学生交流计划也进入深化阶段。

(摘自2007年9月18日《光明日报》)

法国中学初二开设中文课

本学期,巴黎地区又有6所中学建议学生从初二开始学习汉语。另外,在巴黎伊西莱穆利诺的乔治・曼德尔新建中学,学生从初三开始也可以选修中文。

在位于阿涅尔的安德烈・马尔罗中学,现已有17名初二学生报名学习中文。该校校长尼古拉・勒纳尔说:“设立这门选修课可以使教学内容多样化。此外,中文是一种令人感兴趣的语言。”

中文不仅吸引亚裔学生,而且也是阻止好学生外流的武器,它还可以吸引其他区希望学习中文的新生,扩大学校生源。这对那些生源不足的中学来说可能是一件很有用的武器。马尔罗中学校长说:“中国是一个大国,中国的经济分量在不断增长。因此,重要的是要培养一些能跟这个国家打交道的年轻人。”

(摘自2007年9月17日新华网)

教育部将投入10亿元向中

西部农村小学配送体育器材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在近日举行的例行会上表示,教育部和有关部门正在协商,准备推出一个大约有10亿元的第一批向中西部农村小学配送阳光体育器材的计划。第一批准备投入10亿元,推出一批适合农村中小学使用的体育器材,首先把这些器材推向中西部农村地区。

王旭明称,跟着记者采访团下到农村中学,看到农村的中小学生没有任何器械,在上海的学校看到学生们推着铁环,比如前面堆着三四块砖头,然后仿造打保龄球的形式,拿着铁的工具打这些石头。另外还有跳格子,在地上画不同的格子,学生在上面跳来跳去。

篇(8)

   

关键词: 技术性贸易壁垒、纺织业、对策

 

ABSTRACT

   With the appearance of post-quota era, the competition of international textile market becomes more fierce, and less profit margin existing. As a country with large textile exportation, developed country’s maturing technical protection, complete and ordered government management, numerous and diverse standard and strict authentication, has an serious affect on our country’s textile exportation and broke the situation that we take advantage of price strategy. If to change this trend, the government, industry association and the exporters should fight together. This article states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textile industry, the features of TBT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international textile trade. Meanwhile, put forward some solutions toward TBT in the textile trade.

KEYWORDS:  TBT,  textile,  solution

 

正文目录

第一章  引言 1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1

第二节  主要思路及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2

一、本文主要思路 2

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2

第二章 中国纺织工业的发展及贸易特点 3

第一节 纺织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3

一、中国的纺织工业硕果累累 3

二、纺织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4

第二节  中国纺织品贸易的特点及竞争格局 5

一、中国纺织品贸易的特点 5

二、中国纺织品贸易的竞争格局 6

第三章  技术性贸易壁垒概述 8

第一节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基本概念 8

第二节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征 8

第四章  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面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状况 11

第一节  纺织品出口企业面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基本状况 11

第二节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及发展趋势 12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 12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发展趋势 13

第五章  中国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 15

第一节  我国政府部门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可采取的对策 15

第二节  我国企业和商会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可采取的对策 16

参考文献 18

致    谢 20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外对我国出口商品的关税壁垒以及许可证、配额等传统非关税壁垒的门槛逐步降低,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商品就可以在国际市场上畅通无阻。在世界市场上,我国出口的产品科技含量普遍不高,过分依赖劳动力成本优势,出口产品面临形形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纺织行业是我国的出口创汇大户,虽然2009年取消纺织品贸易配额,但更多“绿色贸易壁垒”却滋生开来。据世界银行统计,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20国集团中有17个国家一共推出约78项贸易保护措施,其中47项已经付诸实施。在2009年全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通报中,涉及到纺织和皮革技术类通报24条,涉及服装工业类通报7条。可以说,纺服行业2009年的技术性贸易环境,在经历上半年的“寂静”后,下半年的通报数量开始出现爆发式增长。同时2009年也出现了多次补遗细则、向家用品延伸、共同体的联动效应和消费安全登记等种种新形势。2009年下半年涉及纺织行业通报条数与上半年相比增长38.462%,具体到纺织类通报条数下半年与上半年持平,而服装类通报却增长500%。这主要是上半年服装方面的通报相对沉静,仅以色列的一条关于缝纫机的通报,而下半年我国、韩国、肯尼亚在服装相关领域都纷纷发出了TBT通报。

与前几年的贸易保护主义不同,此次矛头直指中国。据海关统计显示,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的进出口总额仍有23783.72亿美元,同比增长20.9%。其中纺织服装业进出口2037.5亿美元,增长7.3%,出口1852.2亿美元,增长8.2%。但是从出口地区来看,除了对欧盟出口仍然有一定增长,对美国、日本等国家的纺织品出口均未出现增长,对香港地区的出口甚至还出现了负增长。究其原因,除了金融危机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日益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特别是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广泛使用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仅2008年,我国共收到TBT通报1470条,同比增长了21.59%,其中涉及纺织和皮革技术类39条、服装工业类14条,分别增长了30%和7.69%,反映我国纺织服装行业面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压力逐步加大。

    要真正实现我国纺织品出口持续有效的增长,关键在于消除各种贸易壁垒,尤其是当前流行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由于技术复杂、隐蔽性强、扩散效应大、影响面广,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纺织品出口发展的最大障碍。因此,深入分析我国对外贸易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内容和主要特点,对我国纺织业和技术竞争力的影响,并研究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对我国纺织出口贸易和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通过深入研究,能够促使我国健全和完善市场规则体系,掌握国外运用国际公共规则设置贸易壁垒的技巧,避免出口产品在国外无端碰壁,遭受歧视性待遇,从而减少不必要的进出口贸易损失,提高我国纺织企业的竞争力。

第二节  主要思路及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本文主要思路

针对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在对外贸易中的特点和面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状况,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研究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点,对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面临的国内外环境进行分析,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通过运用相关理论和WTO规则,探讨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从而促进我国纺织品出口。

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我国纺织品企业在出口方面遇到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越来越多,已经从针对产品本身的性能、质量标准发展到产品生产、包装、运输 的全过程,有的是普遍性的,有些是专门针对中国特定产品设计的。同时,我国出口产品质量相对较低;许多企业环保意识薄弱,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作用和影响认识不足;我国的技术标准、技术法规体系不完整,没有建立统一的部门协调机制;行业组织发挥的作用很小。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我国纺织业出口贸易的发展,使得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影响越来越大。本文主要拟解决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第一,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最新表现形式,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何在,对我国纺织品企业的影响有哪些,国外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建立技术性贸易壁垒保护体系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第二,如何建立和完善我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保护体系,采取合理的贸易措施,保护国内产业发展,维护国家经济安全,这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第三,如何从政府、行业组织、企业三大层面提出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政策与建议,如何建立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与快速反应机制,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第二章 中国纺织工业的发展及贸易特点

第一节 纺织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中国的纺织工业硕果累累

(一)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纺织生产大国

    纺织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棉纱、棉布、呢绒、丝织品、化纤、服装等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服装出口也是多年来始终保持着世界第一的位置。中国已成为全球纺织领域中最引人注目的地区之一。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7年前三季度纺织工业实现增加值19461.64亿元,同比增长22.99%;就业人数2362万人,同比增加2.51%;完成出口1117.33亿美元,同比增长19.46%,贸易顺差达992.55亿美元,实现利润总额710.75亿元,同比增长37.79%(表2—1)。

表2—1  2007年前三季度中国纺织工业主要几项指标

 2007年前三季度 同比增

纺织工业增加值(亿元) 19461.64 +22.99%

纺织工业利润(亿元) 710.75 +37.79%

纺织工业就业人数(万人) 2362 +2.51%

纺织工业出口金额(亿美元) 1117.33 +19.46%

纺织工业贸易顺差(亿美元) 992.55 +20.64%

  注  根据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的有关数据整理得出

(二)产业特点

1.产业门类完整,产品种类丰富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纺织业已形成了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化纤、棉纺织印染、毛纺织、麻纺织、丝绸、针织、服装、非织造、纺织机械等行业共同发展,产品种类十分丰富。在纤维原料方面,国内纤维原料资源充足,有棉花、羊毛、羊绒、蚕丝、苎麻、亚麻、大麻等各种天然纤维,其中棉花、羊绒、蚕丝、苎麻等产量世界第一;化学纤维生产发展迅速,粘纤、涤纶、锦纶、腈纶、维纶、丙纶和氨纶等化纤品种齐全。

2.产业布局集群化发展

   中国沿海各省市已经形成了极有活力的纺织集群经济带,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三角洲三大经济圈为辐射中心,仅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这五省一市就集中了大约占全国四分之三的纺织企业。

3.产业竞争优势明显

   中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已超过全球生产总量的1/3,主要纺织品产量和纱布、服装、化纤都名列前茅,中国已形成了完整的纺织产业链,具有比较明显的竞争优势。由日本、韩国和香港向中国内地转移的纺织工业尤其是服装工业,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实惠。先进的技术,完善的销售渠道,创新的设计理念和熟练的技巧等都被完整地带入了中国,进一步强化了中国本土的纺织业。有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资金和技术融入,中国纺织业的竞争优势更加明显。

二、纺织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作为世界上第一大纺织服装生产和出口国,纺织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之一,而且也是我国出口创汇的首要产业,对我国积累资金、解决就业的贡献非常大,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7年纺织行业工业总产值是3万亿元,占全国比重的7.66%;利税总额占全国加工业的财政收入的4.86%;服装出口额为1756亿美元,占全国加工业出口额的14.47%;职工平均人数为1101万人,占全国加工业职工人数的13.99%。

首先,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纺织业吸纳了大量的就业人员,成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领域。据测算,中国纺织品出口每增长1亿美元,可增加7300人就业 。可见,纺织业的发展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劳动力资源是中国纺织业长期比较优势的基础,同时也说明扩大就业是发展纺织业的强大动力。

其次,纺织业是我国出口创汇大户,一直是我国贸易顺差的最主要来源,保持贸易平衡作用非常明显,有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1999年我国纺织品服装业顺差额第一次是全国贸易顺差的1倍,2004年达到全国贸易顺差的2.5倍(图2—2)。

                                                       进出口总额(亿元)

 

图2—2  全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总额

注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ccct.org.cn)

 

   此外,纺织业对国民经济增长具有带动效应,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基础。纺织业向其他行业,如农业、建筑、交通、水利等各个产业部门所提供的大量新材料和新产品,有力地支持了这些行业的发展。纺织品出口的大量贸易顺差,对实现工业化的内在需求和GDP的增长功不可没。随着近年来产业结构的调整,纺织服装业重新焕发活力,为国内经济和出口贸易的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现代纺织业已不再局限于传统市场的纺织品和服装,而是凭借高科技手段研发出来的独具特色、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在今后一段时期内,纺织服装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将更加重要。

第二节  中国纺织品贸易的特点及竞争格局

一、中国纺织品贸易的特点

1.纺织品出口贸易规模上的新突破

我国加入WTO后,纺织品出口从2001年的534.4亿美元猛增到2006年约1651.4 亿美元。五年中,出口增长了近3倍。中欧、中美纺织品协议的签署,为我国纺织品出口提供了稳定的贸易环境,确保了我国纺织品出口持续有序的发展。以2006年为例,纺织品出口保持稳定增长,出口价格提高,出口效益得以提升,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2006 年前9个月,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增长24.2%,对美纺织服装出口价格增长42%,对欧盟服装出口价格也增长了17%。尽管2006 年我国的纺织品出口在贸易摩擦频多、人民币汇率升值、出口退税下调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在出口整体规模和 效益上仍取得较大发展。

2.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地区结构

我国纺织品出口市场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和地区,如美国、欧盟和日本。由于中国纺织品服装在这些市场具有价格竞争优势,而且这些市场的消费者有较强的支付能力,中国企业愿意将产品出口到这些市场,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和经济效益。近年来,通过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中国纺织品服装对新兴市场出口增长迅速,部分发展中国家正在成为出口新的增长点。至于进口方面,日本、韩国、欧盟、美国和香港、台湾仍是中国纺织品服装进口的主要来源地。  

二、中国纺织品贸易的竞争格局

美国、欧盟和日本既是中国主要的贸易伙伴,也是中国纺织品出口的主要市场。他们还是对中国纺织品出口设置贸易壁垒最多的经济体。

(一)中美纺织品贸易

美国不仅是中国主要的贸易伙伴,也是中国纺织品出口的主要市场。中美纺织经贸关系上,中美经贸合作关系是互利双赢的。中美两国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长期以来,我国向美国出口诸如纺织品之类的低附加值的产品,同时也从美国进口大量的高科技含量的产品。我国纺织品出口对美国市场的依存度高。我国从1994 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以来,纺织品出口额约占世界纺织品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据统计,我国出口纺织品到达美国市场的比率达20.14%。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出口仍将以劳动密集型等轻工业产品为主,其中纺织品出口仍将是对美国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中美贸易摩擦将继续升温。随着中美贸易顺差逐渐加大,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和分歧在纺织品贸易中也愈来愈激烈。美国方面认为我国纺织品在花色、图案设计等方面有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担心我国纺织品会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垄断地位,因此美国采取协议招标等方式提高我国出口纺织品门槛,而且从2006 年10 月起,美国修改了原产地规则,对来自计划经济国家的进口原料成分超过33%的产品确定为市场经济,可对其出口企业进行反倾销,同时对出口国采取反补贴调整,这些措施对限制我国向美国出口纺织品都有一定的针对性。

(二)中欧纺织品贸易

   欧盟是中国纺织品出口的传统市场,但是欧盟对中国实行了种类繁多的纺织品配额限制。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根据《纺织品与服装协议》(ATC)的规定,自2002年1月1日起,欧盟必须按照ATC一体化的进程分阶段逐步取消对中国纺织品服装所设置的配额限制,并且在2005年1月1日取消全部配额。虽然在国际纺织品贸易中形式意义上和实质意义上的出口限制安排随着2005年1月1日《纺织品和服装协议》的失效将彻底消失, 但是对于中国来说并非如此。2005年6月11日, 中国和欧盟宣布根据《中国加入工作组报告》242段对10类输欧纺织品问题签署谅解备忘录 。此后不久, 在此备忘录的基础上, 2005年6月20日, 中国商务部公布了《纺织品出口临时管理办法( 暂行) 》, 对纺织品实施出口限制安排。2005年9月22日制订的《纺织品出口临时管理办法》 取代了前者成为对欧盟和美国实行纺织品出口限制的依据。

(三)中日纺织品贸易

在双方多年共同努力下,中日纺织品贸易已进入平稳发展阶段。纺织品是我国对日出口的传统大宗商品,日本是中国最大纺织品出口市场,同时中国也是日本纺织品的主要进口国。目前,中国的纺织服装产品在日本进口贸易中已拥有绝对占有率。日本纺织品服装市场潜力很大,且没有配额限制。在日本纺织品服装进口市场上,中国产品占70%左右,并具有较强的价格和质量竞争力。中国已成为日本成衣和各类纺织品进口的主要来源地。我国两纱两布产品除棉纱是日本第4大供应国外,其他三类商品均为日本第一大供应国,市场占有率均超过50%。棉花布和T/C花布均为日本的第二大供应国,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4.63%和13.97%。人造棉布排名第三,化纤布排名第一 。

虽然中国纺织在日本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但是近年来出口数量扩张较快,价格不升反降。日方认为中国出口的纺织品制造水平低,质量较差,产品档次难以提升。中国企业过分依赖价格优势,疏于开发及提高产品的质量。因此,创新和开发高档产品,提升档次,将是中国企业扩大对日纺织品出口的当务之急。

第三章  技术性贸易壁垒概述

第一节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基本概念

     所谓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一国政府或非政府机构以维护国家安全、保护人类与动植物安全和健康、保护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以及保证食品安全与产品质量等为由采取的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技术性限制措施或法规,这些措施或法规主观或客观地成为外国商品自由进入的障碍 。这一定义强调了技术性贸易壁垒贸易限制的主观或客观方面。一方面,由于市场失灵,可能存在信息不对称以及与生产或消费有关的负外部效应,一国政府或非政府机构制定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可以起到客观地限制不符合本国要求的外国商品进入,保护本国市场。另一方面,该定义强调了技术性贸易壁垒有故意地被滥用的可能性,从而在主观上成为一国政府进行贸易限制的工具,也就是说,政府以实现社会公共目标为由,制定技术性贸易壁垒以达到限制外国竞争性产品进入与保护国内产业的目的。

WTO的相关协议,如《GATT 1994》、《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简称《TBT协议》)等,要求上述技术性限制或措施不应给国际贸易造成变相的限制或制造不必要的障碍,也不得对情况类似的国家构成不同的待遇。但是在不同国家之间,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现实的经济发展水平及技术差距,对产品的生产过程和质量标准有着不同的要求,发达国家的要求往往高于发展中国家,在发达国家之间或在发展中国家之间,也会存在着不同的技术标准和要求。这样一来,一个国家的产品要进入另一个国家的市场,就有可能因技术性问题而受到阻碍,从而形成技术性贸易壁垒。

概括而言,TBT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TBT主要是指WTO《TBT协议》规定的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广义的TBT还包括动植物及其产品的检验和检疫措施、包装盒标签及标志要求。技术性贸易壁垒是非关税壁垒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成为发达国家限制市场准入的重要手段。

第二节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征

    在国际贸易的实践中,技术性贸易壁垒具有名义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合法性,内容上的广泛性和复杂性,手段上的隐蔽性和灵活性,做法上的歧视性,实施中的争议性,被许多国家用来当作保护自身利益的&ld quo;护身符”。

(一)广泛性

技术性贸易壁垒不仅涉及与人类健康有关的资源环境等初级产品,还涉及所有的中间产品和工业制成品,而且涵盖从研究开发、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到销售消费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TBT措施的表现形式极具广泛性,涉及法律、法令、规定、要求制度等各个方面。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和地区无一不对进口商品设定技术规则,规定影响商品性质、设计、制造、化学成分、原材料、包装、标签等方面的强制性技术规范和标准,在广泛的贸易领域构筑技术性贸易壁垒,以此阻挡国外商品进入其市场。

(二)隐蔽性

技术性贸易壁垒隐蔽地回避了分配不合理、配额限制等问题,各种技术标准极为复杂,往往使出口国难以应付。同时,技术性贸易壁垒是以高科技的技术标准为基础的,科技水平不高的发展中国家往往难以判断。技术性贸易壁垒最隐蔽是因为它总是以保护动植物和人类自身的健康和安全、保护环境和消费者利益为出发点出现的,而在这一目的背后往往隐藏着贸易保护主义,通常作为进口国阻止国外商品进入、保护国内市场的手段。事实上,把标准和技术法规作为一种技术性贸易壁垒,是各国政府或多或少、或明或暗一直很在使用的方法。由于《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本身不存在标准,只是提出了一个松散的弹性很大的框架结构,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就可以以国内的生产发展和市场保护需求为出发点,以维护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动植物的生命和安全、保护环境为理由,根据自身的标准和需要自行灵活设定技术性贸易壁垒,制定出繁多苛刻的技术规则和标准来限制进口。这种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灵活运用,使得技术规则、标准经常处于变动之中,出口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根本无法及时了解进出口繁多的技术法规和具体规定,即便有多年出口贸易经验的人有时也很难通晓进口国对商品的所有技术要求。

(三)歧视性

由于经济和技术水平较高,主要是发达国家在实行TBT措施,发展中国家难以达到要求,其贸易利益往往成为牺牲品。这种歧视性不仅体现在进口国内外有别、内松外紧、内低外高限制进口的技术规则和标准上,更表现在技术法规和标准实施的全过程。

(四)争议性

 各国采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经常变化,且各国差异较大,使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商难以适应。由于技术性贸易壁垒涉及面非常广泛,表现形式又非常复杂,加上其形式上的合法性和实施过程中的隐蔽性,在对其是否是实现社会公共目标的必须以及是否超出合理限度上,目前尚无明确的可操作的规定与标准,不同国家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评定标准,结果必然是不同国家从各自经济利益出发对贸易壁垒予以评判,因而国与国之间相互很难协调,难以达成共识,容易引起争议。

纺织品服装行业技术性贸易壁垒除了具备一般的表面合理性、隐蔽性和灵活性等特征外, 还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1.有关纺织服装产品技术要求的法规严明、项目众多, 使得技术壁垒成为纺织服装贸易中新的保护网, 对我国纺织服装产品的出口提出种种严格的要求; 2.利用高新技术、高灵敏的检测设备, 进行精密分析, 高标准、严要求,对纺织服装产品的检验手段和要求逐步提高;3. 除了对进口服装制定一整套技术标准外,发达国家还将技术壁垒延伸到产品外围, 例如在纺织服装产品包装方面,欧美等国的环保法规中对商品包装材料的易处理性和可回收率有较高的要求和标准。

正是由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以上特点,实施起来比较容易,一些国家甚至挖空心思地利用技术性贸易壁垒进行贸易保护。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有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生产者的利益,常常蓄意提高进口商品的技术标准,限制进口。目前TBT已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贸易之争的重要领域。

第四章  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面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状况

第一节  纺织品出口企业面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基本状况

近年来, 随着人们对生态和环境问题关注程度的加深, “ 清洁产品”、“ 绿色产品”和“ 生态纺织品” 等概念被引入纺织品和服装领域。发达国家对纺织品和服装在生产过程中的清洁性和在穿着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纺织业领域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也愈演愈烈。从2000年到2004年,WTO成员在纺织业每年的TBT通报量基本维持在个位数,而自2005年起,却呈不断上升的趋势,2005年到2008年,当年的TBT通报量分别为18、23、37、53;截至2009年7月份,WTO成员国在纺织业的TBT通报量就达到19件。这表明随着传统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的弱化,由于科学与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市场,促进本国纺织业的发展,把更多的目光投向技术性贸易壁垒。

表3—1 2000—2009年7月WTO成员在纺织业的TBT通报量

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7. 总计

通报量 9 6 6 10 8 18 23 37 53 19 189

                           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技术监督局官方网站的各国TBT通报查询数据库

作为出口创汇大户的纺织业一直是我国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最严重的产业之一。根据国家质检总局2007年对两千多家企业(涉及到纺织企业488家)的调查显示,纺织业中受到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的企业就达到154家,约占31.56% ,这就表明技术性贸易壁垒给我国大多数的纺织业出口企业带来广泛的影响 。美国、欧盟、日本等我国纺织品和服装的主要出口对象国顺应这种潮流,纷纷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环保标准, 对进口纺织品和服装采取了严格的技术环保建议措施。目前我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中遭遇的技术壁垒主要有三种类型: 1.产品检验制度方面包括对有害物质的使用量、残留量以及禁用物质种类有关的技术标准的检验和对产品阻燃性、耐火性方面检验的安全指标检验;2.产品包装标签制度,包括对产品标签的规定,包装的环保、安全性的检验和附加的生态标签,如Oeko-Tex Standard100、Clean、Taxproof、Fashion、Eco-Tex、Otn100等;3.产品认证制度,如国际质量标准化认证(ISO9000)、国际环保标准化认证(ISO14000)、社会责任标准化认证(SA8000)。

    面对上述形形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我国纺织业常常疲于应付,屡遭查禁。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有关纺织业的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不健全,标准检查、检验设备落后。技术法规的不完善、标准过低成为中国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的最大缺陷 ,已经严重影响了中国纺织服装产品的出口,使我们处于被动地位;2. 纺织品生产企业环保意识淡薄,对产品标准化认证工作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特别是对“绿色认证”体系缺乏足够的认识,行动迟缓;3. 纺织品出口企业的法律意识不强,对WTO 规则特别是《TBT协定》了解不够,遭遇TBT时应诉的积极性不高;4. 纺织业管理体制不够完善,政府职能缺位,纺织业协会也没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政府、行业协会以及企业三者在应对TBT 时的协调性不够。而在当今世界上,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其也是对我国纺织品出口设限最多、最严的国家和地区,并且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这类少数发达国家手中。

第二节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及发展趋势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

凡事都有两面性,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业出口既有其积极影响,也有负面效应。

一方面,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不利影响有:(1)通报不断,损失严重。早在2002 年, 我国就有67.2%的纺织服装企业受到技术壁垒的影响, 相当数量的产品不得不退出国外市场, 产品损失达11.7亿美元。2003年,受TBT 影响的企业占74.4% ,损失达到10亿多美元。目前, 欧、美、日等是对我国实施TBT的主要国家和地区, 其TBT对我国纺织出口企业造成的损失占总损失的95%。TBT 不仅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收益造成巨大影响, 而且还会影响我国的就业。据测算, 纺织品服装出口每下降1% ,其国内生产就会下降0.5% , 将新增失业人口3.6万人,造成巨大的社会压力;(2)出口纺织品服装的成本增加, 产品竞争能力下降。为了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 纺织品服装企业被迫使用进口原材料, 增加检验项目, 取得各种认证, 改进技术工艺, 加大技术改造投入, 这些都使出口产品成本上升, 增加企业负担, 使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失去了价格优势;(3)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名目繁多, 限制内容多变, 而我国企业情报系统落后,对进口国有关法规、标准、认证规定收集不及时或不全面, 致使有些企业贻误了成交时机,或被迫取消定单;(4)波及面广, 影响相关产业。TBT对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影响的同时,还波及到印染业、化学助剂业、纤维原料业、运输业等, 减少相关行业的业务量和收入。

   另一方面,从长远的眼光看,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品服装业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影响。(1)可以促使我国纺织品服装企业的经营者和生产者在一定程度上扭转错误观念, 由只重外在质量转向外在和内在质量并重;由只重产品本身质量转向产品质量和生产过程并重;由以经济利益为第一位转向经济利益和消费者利益并重。(2)促进产业升级调整。正当的技术指标以保护环境、保护人类健康为目标, 这必然会导致国际贸易中破坏环境和对消费者健康有害的纺织品服装贸易的逐渐下降, 促使我国纺织品服装业实施产品结构调整, 大力开发环保型深加工产品,把“绿色纺织品服装”等作为出口的新增长点, 以此打破国外技术壁垒, 稳定并进一步扩大我国纺织品服装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3)推动技术进步。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在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构成挑战的同时, 也为我国纺织服装业实现技术进步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发展趋势

从国际贸易壁垒的发展趋势看,以技术贸易壁垒为核心的新贸易壁垒将长期存在并不断发展,将逐渐取代传统贸易壁垒成为国际贸易壁垒中的主体。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数量越来越多

与其他非关税壁垒相比,WTO成员的TBT和SPS通报量最多且不断增长。与传统贸易壁垒相比,WTO成员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通报量最多且不断增长,2001年至2007年,技术性贸易措施通报量从1305件增长到2456件,增长了88.2%。其中TBT措施通报量从533件增长到1295件,增长了142.9%;SPS通报从772件增长到1161件,增长了50.4%。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的影响也日益加深。据调查显示,2008年我国有36.1%的出口企业受到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不同程度的影响(2007年为34.6%,2006年为31.4%,2005年为25.1%),全年出口贸易直接损失505.42亿美元(2007年为494.59亿美元,2006年为359.2亿美元,2005年为288.13亿美元),两者均呈逐年上升趋势。

(二)TBT覆盖的范围越来越广

TBT既涉及国际间的法规、协议、指南和准则等,又包括一些民间组织制定的规则。TBT覆盖面极宽,从产品生命周期来看,它涵盖了产品的所有时期——新生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弱期;从产品形态来看,TBT不仅涉及初级产品,也包括了中间产品和制成品;从产品领域来看,TBT已从贸易领域扩展到了生产领域、金融领域和服务领域。

(三)TBT的扩散效应日趋明显,影响越来越大

与传统贸易壁垒相比,TBT的影响更具广泛性和深远性,它能以正当理由直接将某国的进口产品拒之门外。而且TBT具有明显的扩散效应,它实施的某项措施往往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从一国扩展到多国;由一个产品涉及所有相关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在当代国际贸易中的影响已不容忽视。

(四)WTO在技术性贸易协议中针对发展中国家而规定的特殊优惠条款形同虚设

虽然WTO在《TBT协定》和《SPS协定》中对发展中国家设有特殊优惠条款,但由于TBT具有合理性和隐蔽性、符合人类利益,无论从协定本身的规定还是现实的应用来讲,特殊优惠条款都形同虚设,不具备可操作性,而且实践中也没有哪个国家做到这一点。

(五)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体仍是发达国家,但发展中国家也不甘示弱

(六)TBT将会促使发展中国家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从而间接促进发展中国家的进步

TBT是经济和技术上的差距导致的结果,在技术性贸易壁垒中长期处于劣势的发展中国家迫于竞争压力,势必会想方设法地提高自身出口品的技术含量,增强竞争实力,而这种科技上的进步将带来巨大的生产力,从而在间接上促进发展中国家的进步。

第五章  中国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

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兴起和贸易自由化趋势的发展,以及中国入世后国门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已不再是停留在口头上的热门话题,而是不可回避的现实挑战。我国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国际间已达成的各种技术标准协议,制定出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

第一节  我国政府部门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可采取的对策

 从政府角度看,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1. 建立和完善符合国际惯例的技术法规体系

    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应设立专门机构, 积极组织专家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 对现行标准制定中制定、执行和监督脱节的问题, 应做到以市场为导向, 与企业生产和人们生活需求以及监督监测水平形成有效衔接。把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企业的一些意见和要求充分反映到国际标准中去, 为我国纺织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创造条件。

 2. 加强宏观调控, 规范和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力度, 鼓励建立高新技术、环保型的纺织服装企业, 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投资设厂。积极规范和引导纺织服装行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促进产业升级。

3. 加大谈判力度

一方面要利用现有WTO机制,要求主要进口国取消不合理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另一方面,要积极参与WTO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建立严格、公平、合理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约束发达国家越来越泛滥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为中国纺织品出口营造公平竞争的国际环境。

   4. 建立完善的出口风险预警机制和快速反应体系

    建立技术壁垒信息中心和数据库让纺织品服装企业及时了解主要贸易对象国在该领域TBT 的新动向。建立TBT预警机制,并将信息及时反馈有关部门和企业,做好防范工作,采取措施,突破国外TBT。

第二节  我国企业和商会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可采取的对策

一、对于企业来讲,应该在努力提高纺织品产品质量、建立符合国际市场标准的生产加工体系的前提下,积极采取多种渠道来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应考虑采取下述措施:

   1.大力实施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升级

    打破技术壁垒最根本的办法是提高纺织品服装的质量, 我国纺织品服装企业必须改变目前技术及生产设备落后状况,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积极开发环保型深加工产品, 把绿色纺织品、生态服装等作为出口的新增长点。因此, 出口企业要加速技术改造, 淘汰陈旧落后设备, 走优化存量的发展道路, 进一步加快新技术和设备的研制开发工作,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主动权。

    2.提高纺织品服装出口企业的管理水平

出口企业应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使其组织结构、战略管理以及经营管理等适合技术性贸易壁垒变化的需要, 将ISO9000 与ISO14000 等国际管理标准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 创造出适合自身的管理方法, 从制度上保证产品的质量品质和环保品质。

   3.更新观念,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企业要积极参与各种标准的制定,制定标准就是技术开发,就是产业化,谁制定标准谁有有先发优势,掌握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动性,从根本上摆脱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

二、行业协会是非盈利性的社会中介组织,在市场经济运行中起着协调、服务的作用。面对越来越多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我国应该重视行业协会在现代国际贸易中的作用,积极建立和完善各种行业协会和商会组织,引导他们承担起保护国内企业的职责,一旦我国企业受到冲击,要迅速作出反应,采取各种相应措施,形成一个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并利用各种技术性贸易措施进行行业和产品保护的快速反应机制。

1. 完善组织建设, 发挥服务职能

应加强行业组织建设, 形成权威性和凝聚力。此外,应该加强服务意识, 并积极维护企业的利益。以组织的形式出面应对TBT将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2. 参与标准制定, 提高检测水平

积极参与国家和国际标准制定, 反馈行业之声; 传达并监督标准和法规的实施。另外, 纺织协会应积极与国外检测机构合作, 制定国际认可的检测标准。

3. 启动互律机制,规范同业竞争

我国近年来频繁遭遇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以及其他贸易壁垒,除了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迅速扩张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纺织品服装企业之间的恶性无序竞争。我国纺织品服装行业协会还必须制定行业的“行规”和职业道德规范,维护行业竞争秩序,调节彼此的纷争,对恶意竞争的行为要给予惩罚,保护行业内出口企业的根本和长远利益。

【参考文献】

[1] 卜海.后配额时代与我国纺织品贸易的发展战略[J].国际贸易问题, 2004(9):5-8

[2] 陈杰.后配额时期的新贸易壁垒及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应对策略研究[D]. 南京:东南大学硕士论文集,2006.

[3] 韩雁蒙.我国纺织品出口实施主动配额的实证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集,2007.

[4] 凌海生.浙江省纺织服装行业的出口竞争力研究[D],2006年,34-38

[5] 薛荣久. 中国与欧美等国纺织品贸易争端的化解[J].国际贸易,2005(7):7-8

[6] 乔生.“特保条款”及其对我国出口贸易的负面影响评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5(5):102-106.

[7] 许辉,许燕玉. 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企业加速国际化得战略选择—基于资源观的研究[J]. 国际贸易问题,2007(6):94-99.

[8] 张亮,阎俊.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面临的贸易壁垒与对策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 2004(4):100-104

[9] 余为丽,王治.基于动态钻石模型的中国纺织服装业国际竞争力分析[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4):79-83.

[10] 魏国学,熊启泉.美中贸易摩擦不断地原因—基于美中贸易现状的模型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 2006(3):39-44

[11]《中国入世协议书》第16条

[12] 田强.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影响与对策[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8).

[13] 王仲辉.跨越贸易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的影响[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14] 张茂荣.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如何面对技术壁垒[J].经济师, 2004(2): 49–50

[15] 滕玉华.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影响及对策[J].当代经济,2004(3): 44-45

[16] 马晓红.2005年中国纺织业埋伏三: 技术性贸易壁垒障碍重重[J].WTO经济导刊, 2004( 8): 7—8

[17] 张锐.谁为纺织品配额终结买单[J].经济前沿,2005(1)

[18] 吴海霓.世贸组织框架下出口企业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措施[J].国际贸易问题,2003(1)

[19] 全毅等.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理论分析、经济影响与对策研[M]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0] Ningchuan Jiang. Effect of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on Chinese Textile Product Trade [J].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search,ISSN 1913-9004 (Print), ISSN 1913-9012 (Online)

[21] Gabriel J. Felbermayr • Benjamin Jung.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and Industry Productivity[J]. Open Economies Review, ISSN 0923-7992 (Print) 1573-708X (Online)

致    谢

为期四年的大学生活,在本篇学士学位毕业论文中落下帷幕,自己也尽了最大的努力,希望能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在论文选题、文献搜集、实证分析及最后的成文撰写过程中得到了老师、父母和同学的帮助。对恩师的教诲,以及同学们的帮助,十分感激。

上一篇: 建筑施工论文 下一篇: 初中入团自我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