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05 20:46:4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初中体育德育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人文教育在我国教育教学的体现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难点内容。但是教育事业发展到现在,人文教育却开始出现缺失,甚至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社会重理轻文的传统思想以及教师对人文教育的认识落后,导致了现在人文教育缺失的境况。语文作为我国母语学科,初中语文教育中人文教育的体现不仅是我国传统文化弘扬的需要,也是我国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需要。
一、当前初中语文教育中人文教育现状
初中语文作为学生语文学习生涯的筑基阶段,初中语文一旦加入人文教育,可以更好地教育学生。但目前初中语文教育中人文教育却缺失严重,情况不容乐观。
现阶段,仍有部分初中语文教师没有意识到人文教育对于学生的重大意义,导致在教学环节中缺少了人文教育;大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只是简单地讲解课文,没有深入挖掘课文背后蕴藏的人文精神和内涵进而对学生进行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中也没有明确提出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教学目的,致使学校和老师都忽略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二、语文教育如何体现出人文教育
1.深度发掘教学内容
初中语文是语文教育的基础起步阶段,其教材内容十分丰富,涉猎范围也很广阔。从现代诗词到古体诗词,从散文到文言文,从中国名著到外国名著一应俱全。初中语文教材均是中外古今各位名师大家的作品,其意义与内涵都极为丰富。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深入发掘将其中蕴藏的人文教育题材进行剖析,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例如,在《沁园春・雪》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为学生分析其内容,更要深入挖掘写作背景与作者心理情感等。《沁园春・雪》是在全面抗日之前写下,其中不仅描绘了祖国的壮丽河山,更是赞颂了当时的各路革命英雄。表现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以及对抗日的坚定决心。教师通过深入挖掘这些内容,可以热爱祖国坚决抗日的伟大品质展现到学生面前,给学生树立一个积极的榜样。
2.加强与学生沟通促进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是多样全面的,并不是仅限于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从广义层面来讲,人文教育包括了道德审美心理交际等方面。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以促进人文教育。多与学生沟通,可以三个方面入手。首先,在学习上教师应当多与学生沟通。语文是一门理解记忆性的学科,与数理化等有严谨的公式和推理的科目有差异。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教学过程的不足与学生学习困难的地方,双方进行意见互换。这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难点在什么地方并加以改进,学生也可以明白老师重点想讲什么并着重掌握。其次,在生活方面,教师也应当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解惑,帮助学生解决在道德观念上的一些问题,促使学生心理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最后,教师要和学生做朋友。教师虽然贵为师长,是学生的长辈,但对于初中学生而言,长辈带来的只有压力。教师自身先放下教师的身份,真心实意地和学生打成一片成为朋友,用自身的言行来影响感染学生,发挥自己作为教师的榜样作用,才能为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以及审美情趣等。
3.在语文测评中引入人文教育
现今语文评测依然受到应试教育影响。大部分初中语文单以一个数字将学生分成了三六九等,这对于学生的人文教育是极不利的。语文教学评测应当引入人文精神,使人文教育透过语文评测得以体现。具体来说,首先,应该改变语文评测的模式,取消按照考试分数来划定学生优良的规则,改用更加有人文精神的模式。其次,扩大语文评测的范围,将学生的课堂表现、道德素养水平以及平时和学生沟通交流的结果等均纳入语文评测的范围。通过这种综合考量,才能真实体现出人文教育。最后,引入互评机制。最了解学生的还是学生,学生通过相互评测,不仅可以发现自身的缺点,还可以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这对于学生成长和人文教育都具有重大意义。
例如,初中语文教师让学生互评试卷,可以发现学生互评都是按照标准答案来进行对错区分的,不存在酌情给分的情况。虽然从语文角度来说严格按照标准答案区分对错不太合理,但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其能够按照标准答案进行对错区分,没有加入私人因素,说明学生之间的评测是很客观公正的。
三、结束语
人文教育是教学活动中重要的一环,其不仅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更是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全面健康的发展。虽让当前人文教育缺失较为严重,教育方式也较为缺乏,但只要教师能够认识其重大意义,并努力在教学活动中加强人文教育,就一定可以将人文教育的观念普及开来,推动人文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3.4
初中英语作为引导学生步入英语世界的重要阶段,对于奠定学生的英语基础和未来英语发展能力至关重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入推进,特别是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应该将情感教育更好的融入到初中英语教育当中,通过良好的情感教育提升初中英语教学质量和效果。
一、初中英语教学情感教育的重要价值
(一)有利于提升英语教学创新性
所谓英语中的情感教育,就是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将师生情感运用于教学当中,充分发挥情感的教育功能。将情感教育融入到初中英语教学当中,能够很好的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改变过去传统的以“灌输式”和“传授式”为主的教学模式,情感教育能够激发初中英语教师的教学创新,创造更多、更好、更有利于提升初中英语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教学模式。
(二)有利于提升英语教学感染力
将情感教育融入到初中英语教学中,能够进一步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主导变为引导、教导、开导,特别是通过情感教育,能够将更多的快乐元素融入到教学中来,特别是教师通过对英语教材的深入挖掘,将很多情感内容准确的传递给学生,能够产生强大的“正能量”,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快乐情绪,使英语教学具备更多的感染力。
(三)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
情感教育具有强大的动力功能。将情感教育融入到初中英语教学当中,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情感教育能够通过教师的真心实感来感化学生,让学生信任英语教师,对英语教师具有更强的归属感,使学生通过“学乐”精神的提升来激发其“乐学”态度,能够极大的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
二、初中英语教学情感教育的影响因素
(一)师生关系不够和谐
尽管大多数初中英语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都能够将情感教育融入其中,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仍然存在着师生关系不够和谐的问题。一些教师还存在着以长者身份自居甚至高高在上的现象,让学生感觉不好接触,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对老师具有反感情绪。还有一些教师不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对学生的所思、所想、所盼不够了解,导致师生关系不够和谐。
(二)教学模式过于枯燥
将情感教育融入到初中英语教学当中,必须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但目前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虽然也融入了情感因素,但教学模式严重滞后于情感教育的内在要求,比如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情感表达,缺少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不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仍然以“主导”的方式开展教学。
(三)课堂氛围不够浓厚
课堂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载体,也是将情感教育融入到教学之中的最有效平台。提升课堂的有效性已经成为“新课改”的重要目标,但目前很多初中英语教师尽管高度重视情感教育,但如何更好的将情感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认为只要拉近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就已经是情感教育了,因而还没有真正将通过情感教育来营课堂氛围,也使课堂教学效果受到一定影响。
三、加强初中英语教学情感教育的策略
(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奥地利著名教育家布贝尔曾在《品格教育》中指出“具有教育效果的不是教育的意图,而是师生间的相互接触。”教学活动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特殊交流活动,也是知识交流,更是情感交流,因而必须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无论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在日常生活过程,必须牢固树立平等意识和服务意识,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加强“学情”调查和分析,既要了解学生,又要理解学生,更要尊重学生,最大限度的接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大力开展“常识”教育,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第一点成绩都要及时给予鼓励和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要大力加强言行举止和师德建设,以良好的知识储备、职业素质和道德情操记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
(二)创新情感教育模式
创新初中英语情感教育模式,要求老师必须善于将情感因素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教学目标具有先导性和基础性作用,因而首先必须把握情感教学目标,通过良好的教学目标设计,把教材目标与情感目标紧密结合起来,特别是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形成有针对性和特色化的情感教学目标。创新情感教学模式,还必须大力开展互动教学,积极探索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模式,可以通过游戏互动、演讲互动、对话互动等多种互动模式,让学生在互动过程学生知识。创新情感教学模式,教师还应大力实施“交流教学”,不仅在教学中多使用英语,在日常交流中也应多使用英语交流,逐步提升学生口语交流兴趣。
(三)创造课堂教学情境
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师生情感的远近、多少、深浅,对课堂老师效果影响极大。因而初中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创造有利于拉近感情、有利于提升效果、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创造课堂教学情境,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通过主导课堂教学,让学更多的发挥组织作用,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创造课堂教学情境,还应当充分利用科技信息技术,将多媒体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产生视觉冲击,进而调动其积极性。
四、结束语
将情感教育融入初中英语教学当中,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和效果,英语老师必须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创新情感教学模式、创造课堂教学情境三个方面狠下功夫,着力提升情感教育层次。
参考文献:
[1]秦勤.浅析初中英语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2(08)
体育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组织学生进室外的身体锻炼来完成的。在课堂教学特别是动作技能教学中,如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减少外界的干扰和影响,是长期以来体育老师在教学中关心和探讨的课题。笔者通过在教学实践中,运用提问的方式方法教学进行提高学生注意力的尝试性探索,取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体育课教学要完成三项任务,第一是通过组织教学和身体练习,增强学生体质,第二是在教学中传授体育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第三是通过组织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完成这三项任务,教师除了思想上重视,熟悉教材并对教材内容精心安排,以及良好的课堂气氛外,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由于体育课教学的特殊性,课堂经常受到突如其来的外界的干扰,有的学校长期存在几个班同时上体育课的现象,特别是受到场地小、器材少、班级多等客观限制的情况下,相互影响和干扰的现象就更为严重。由于种种客观和主观因素的影响,学生的注意力经常表现出不集中注意力分散的现在象。
一、提问角度
问题的设置应注意角度,角度选得好,教学效果就好。首先,问题的设置应注意角度新颖,要有启发性。例如:国家为推动全民健身计划施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延年益寿,采取了一系列全民健身的具体措施。作为中学生,要全面发展自身的身体素质,在学生时代,打下良好的基础,学会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这时我提问:中学体育与全民健身计划有什么关系?这样一个问题,学生就觉得新颖,更能理解体育运动的意义。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体育成为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次,问题的设置要从学生易于接受,并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教学目的的实现这一角度出发。例如:快乐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区别是什么?要让学生深刻领会这二者的内在区别,使大家了解中学体育教学的目的、任务,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快乐体育教学应该是我们中学体育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真正能体会到体育锻炼的乐趣,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行为习惯。
二、问题难度易程度
通过设疑、解惑,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实现知识和能力由现有的水平向未来发展水平的迁移。因此,设置问题应有适当的难度,使解决问题所需的思维水平处于邻近发展区,从而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通过努力能达到“跳一跳,摘桃子”。例如,在初中短跑课教学中,提问:短跑分为几个阶段?这样一个问题就太简单了。如提出:途中跑在整个短跑过程中对运动成绩起什么决定作用?这样一个问题,学生通过思考和运动实践也能解答出来,并能使学生在跑的过程中自己有思索和体会,对提高短跑成绩大有益处。
三、广度
体育教学中设置的问题一般是面向全体学生,因此,问题的设置既要考虑一定的难度和跨度,同时还应注意到大多数学生的认识水平,所设置的问题应能让大部分学生经过分析思考后可以回答。显然,问题愈简单,则广度愈大,但随之学生思维的层次愈低,通过提问所获得的效果愈差。所以在某些情况下,可适当增加问题的坡度来增加问题的广度。在适当的情况下,也可变更问题的角度,使问题具有广泛的思维空间,从而增加问题的广度。例如:在篮球教学中,我们讲解了国际业余篮球裁判规则,但很多学生对美国的NBA很感兴趣,NBA与业余篮球赛有什么区别?NBA职业联赛共有几支球队参赛?为什么NBA球星又能参加奥运会?飞人乔丹的年收入列世界体育明星之最吗?我们可用一系列与NBA有关的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篮球的积极性。由于体育教学面对一个班集体,每个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兴趣爱好各不相同,有的反应快、好冲动,有的反应慢、考虑问题认真细致,所以,设置的问题既要侧重整体解释,又要注意细节的分析,使问题能覆盖全体学生。
四、提问对学生注意力有暗示作用。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实施思想品德教育的可行性
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不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开启学生的发散思维,有利于学生提高素质和加强学生身心健康。在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学到真知,受到教育、得到锻炼。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对于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一代学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体育教学中的集体性
体育教学是一项室外教学活动,它需要良好的行为规范和纪律约力束来有效的进行体育教学。例如,我们比较熟悉的集合、整队、队形、队列等体育教学活动的命令保证了正常的体育教学。这些体育教学思想包含着思想品德的思想,并延伸到教育教学中,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明确:良好的体育队列队形思想是一个集体思想品德作风良好的保证,这种思想应用于思想品德的教育中,启发、培养学生发扬集体主义思想、精神,提倡互相尊重、互相配合,团结协作的能力,从而引导他们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对于那些违反集体利益、破坏集体荣誉的学生进行约束和批评教育。
(二)体育教学中的表现性
中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发生变化主要体现在爱表现自己上。这些主要体现在沉着、信心、自尊心极强、不求上进等。这些表现极大地反映了学生的心理表现,及时的做好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把握学生的动向,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做到课上安全教学。例如在进行课间操练习的时候,选取几名自愿担当训练员的学生来练习课间操,比教师自己领操练效果要好,原因在于自愿领操的学生积极性高,耐心强。如果分成小组来训练更是好了。这就是体育教学中的体现的学生的表现性。作为体育教学者要抓住学生的这种特性,不仅能搞好教学,还能拉进学生与老师之间关系。
(三)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性
体育教学跟文化教学是一样的,它也具备着竞争的特性,大大小小的比赛无非都体现着这种特性,这种特性相应的激励着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发展这一特性能够加强班级的团结,能够加强学校的团结,有助于文化学习。因此,作为体育工作者不单单肩负着体育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要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思想品德,这样才能在比赛中通过整体竞争力取得优异的成绩。例如,每年各学校举行的校级运动会,这就是学生与学生,班级与班级,年级与年级之间的竞争。
2.阳光体育使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得到加强
学校的体育文化建设不仅是传授体育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和强化学生的体育意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通过各种形式向学生宣传体育的知识的内涵,提升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学校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和人文气息会影响每一个学生,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体育作为一种文化存在,它既可以满足人的生理健康的需求,还能满足人的精神需求,更是一种健身娱乐的方式。通过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推动了学校体育环境、体育安全、体育营养等知识的宣传,营造了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推动了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和创新。加强学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体育风貌,有利于校风的建设,有利于优化学校的育人环境。
3.阳光体育缓解了学生的心理压力
阳光体育对学生的人际交往有促进作用,体育活动大多在同伴的相互交往、合作中完成,比如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频繁接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虽然现在提倡给学生减负,减作业,但由于学生升学压力的影响,这种提倡就成了口号,学习压力、教师压力、理想与现实的压力使学生产生了各种对立的心理。通过阳光体育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正确地对待失败,以此树立良好的信心。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积极地参加运动可以使学生心情愉悦,精神放松,消除紧张和烦躁,为心理健康奠定基础。
4.阳光体育活动推动了学校体育设施建设
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学生在室外学习,经常会受到突如其来的外界的干扰。如很多学校都存在两个或多个班级同时上体育课的现象,不同班级在同一个场地训练不同的内容,互相影响和干扰是不可避免的。通常在这个时候,学生会被其他“热闹”的声音吸引,而忽视原本该注意的教学内容。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体育课上学生经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这个时候,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讲解和示范上,不仅会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而且势必会影响课堂的教学质量。
在我校,男体育教师比较多,性格都比较粗犷、爽朗,直来直去,对于学生在课上的走神情况,基本不用想,就是停止讲授,指名道姓地批评一番,再接着讲。这种强制性的注意力转移的方法,虽然直接、迅速,但是效果却并不好。好一点的情况,就是学生会因为批评而暂时回神,即便这样,学生的学习也是被动多,主动少;更糟糕的情况,就是会让一些学生滋生逆反心理,在学习中屡次故意出错以示挑衅,激化矛盾,这样不仅会影响课堂教学任务的顺利进行,而且还会让课堂氛围更尴尬。经过多次的观摩学习和研究探索,我发现提问是个集中学生注意力的好办法。
一、提问对于营造课堂和谐的氛围是非常有利的
运动生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皮层处于适宜的兴奋状态,才是建立条件反射的最好时机,而不适宜的兴奋是无法建立条件反射的,甚至会影响和破坏条件反射的建立。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激发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积极性。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注意力不集中,采用提问的方式,不仅能有效维护课堂的和谐氛围,而且还能迅速、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当学生被提问时,他就会下意识地认识到自己没有认真听讲。相比较于点名批评,点名提问会更加随和,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学生被批评之后,心情低落,对于他接下来的学习是非常不利的。
二、提问对于暗示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是非常有效的
一般来说,上课走神的学生,由于注意力没有集中在教师讲解或示范的体育动作上,就无法应对教师的提问。这时,教师除了要提醒学生认真听课之外,还应该点名其他的同学或者自己亲自来帮助学生回答问题。这样的提问,不仅能有效暗示学生上课注意力要集中,还能帮助走神的学生将落下的部分拾起来,对于认真听讲的学生来说,是一次动作的加深和巩固。在授课中,当教师向一名学生抛出问题时,其他同学也会在心理上产生一些反应和想法,会想:“如果这个问题他没答上来,老师要问我,我该如何回答。”在这样的心理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了,而且对于知识也是一次巩固和提升。此外,提问也是教师当堂验收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之一。
三、提问对于帮助学生巩固动作技能是很见效的
在初中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运动技能形成和巩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状况:学生在学习某一项体育技能的时候,总会出现一些共性的错误或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师要进行整体性的讲解、指导和帮助。一般的做法就是先找几位同学进行动作示范,教师在同学示范的过程中进行提问,问其他观看的学生,示范同学的动作有什么错误的地方,正确的动作应该是怎样的。让自认为能够正确示范的学生上前示范,之后再问其他同学同样的问题。这样循环往复的提问,不仅能加深学生对于正确动作的印象,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在教师一步一步的指导和帮助下,将问题动作
纠正。
总而言之,课堂提问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适时、适当的问题,能够维护课堂原本和谐的教学氛围,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在特定的问题上,并且还能引导学生形成追忆、联想,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此外,对于其他的同学,也是一次主动性的调动和激发。提问作为一种教学艺术,教师只有对提问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在实践教学中发挥提问的灵活性和有效性,从而真正实现提问的作用和价值。
参考文献:
[1]丁建伟.探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提问艺术[J].校本研究,2012(4).
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配乐朗诵、投影片,以及多媒体提供的有关背景资料、影片、录像等,能创设与教材密切相关的情和景,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1.1 利用视频画面,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
在讲《大自然的语言》时,我就可以使用视频,播放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课题从不同的冬季雪景的屏幕中引入,随之出现作者竺可桢的头像与简介,使学生在对作者的形象有一个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作者的情况进行了解,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教师通过powerpoint再补充作者的有关情况,使学生对作者有更深的认识。随着头像与文字逐渐隐去,屏幕上出现春节时东北的哈尔滨举办冰展的图片,出示冰雕作品,再出示海南岛的春节,人们正在游泳、嬉戏的图片,并出示海南岛风景图,由此得出,物候现象来临的第一个因素――纬度。通过powerpoint出示同一纬度的青海省和山东省的自然特征图片,让学生总结其气候特征,由此得出,物候现象的来临的第二个因素――经度。展示喜马拉雅山脉不同海拔层次的景色,得出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高下的差异。最后一个因素――古今的差异,就可以运用视频让同学们感受一下。
1.2 运用音响效果,有利于学生进行感悟
我在《口技》这篇课文的讲解中,播放相声《洛桑学艺》,让学生知道口技艺术是我国曲艺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口技这种民间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更让学生感觉到口技的生动有趣,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强烈地叩击着学生的心灵,同时激发他们对我国民间艺术的兴趣,更能激发起他们学习这篇文章的兴趣。这样,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也使语文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乐园。
1.3 运用多媒体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语文课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灵感。
如我在教《紫藤萝瀑布》一文时,先让学生闭眼倾听瀑布的声音,然后让他们睁开眼睛看瀑布的画面,问他们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或者有什么感受。孩子们有的说看到瀑布像一幅巨大的窗帘直直地垂挂下来:有的说似乎感觉一股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有的甚至觉得水花都快溅到脸颊上了……可见,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关键看教师善不善于利用有利因素来激发学生思维,训练思维的创造性,以达到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4 运用多媒体可以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量,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
运用多媒体,可以把一些散于各课的基础知识形成系统,提供给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大大扩充了信息的传递量。尤其是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视自己的不同需求获得认知的满足。有些教材内容丰富、课时较多,知识比较分散,在总结课上,利用电教手段,可以聚零为整,把文章结构、各部分的关系集中在多媒体投影上揭示给学生,使学生形成整体认知。
如《藤野先生》一文,在文章中,作者见到藤野先生前对东京的失望;去仙台途中,作者的忧国思想,以及与藤野先生相识相交的过程和惜别的缘由等,集中起来作进一步地分析,让学生自己体会出作者的爱国思想是贯穿全文的红线,这样也就能把记叙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理解得比较透彻了。媒体手段这种密集性的信息提供,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大量的信息。
2 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1 导入新课时,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多媒体技术的图像显示模拟逼真,使教学内容形象化,表现手法多样化,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多路刺激,从而创设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2 讲授课文时,运用多媒体,加深理解
2.2.1 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掌握课文主要情节
在记人叙事的课文中,课文的主要情节也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些篇幅较长的记叙文故事情节比较复杂,学生难以理解,如果使用了电化教学手段,就能使课文内容由繁变简,学生容易掌握。
2.2.2 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挖掘人物形象
课本中的许多优秀人物形象需要通过他们的一言一行,剖析他们的内心世界,挖掘他们身上所具有的高尚品质与可贵精神。事先,我都制好课件,上课时把图文并茂的课件放映出来,唤起学生对相关背景知识的回忆,使文中人物的品德感动人、信念鼓舞人、心灵震撼人,促进了学生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发展,从而了解了人物形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8-0134-01
多媒体教学拥有传统教学模式不可比拟的优势,是对传统教学的完善。以下是笔者对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优势的几点探究,仅供参考。
1 通过多媒体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学知识
语文归根到底是一门语言类学科,语言才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所在,语文学科蕴含了丰富多彩的语言风格、思维方式、表达方式、背景资料、研究领域等,可以说是包罗万象,在学生面前可以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内涵与含义。如果仅仅依靠教师口头讲解和语言描述,很难概括语文教材中的所有知识,更不能直观、系统地呈现语文知识体系,甚至会因为语气和用词的不同,导致学生在理解方面产生偏差,从而导致教学效率的下降。而多媒体具有图文并茂、声形兼备的特点,可以通过声音、图像、录像、动画、视频、幻灯片等各种方法,全面展示教学内容,从各个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拓展学生的感官功能,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例如,在教学《出师表》这篇文章时,由于学生对古代历史环境了解甚少,所以只依靠教师的口语讲解是难以解释清楚的,更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三国鼎立”的局势图直观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形象了解作品形成的历史背景,从而对文章主旨产生深入和全面的理解。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下载《三国演义》的电视剧片段,如诸葛亮北伐等。这样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当时历史的了解,认识到诸葛亮忠心报国的思想情操,从而体会《出师表》这篇文章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深厚情感。
2 通过多媒体教学,有助于学生理顺文章思路
例如,在教学《苏州园林》这篇文章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首先引入苏州园林的山水画,将形形的苏州园林美景真实呈现于学生眼前,如独特的花草树木、别具匠心的假山池沼、独具一格的亭台廊榭,都形象展示出苏州园林的各种美景,让学生深刻理解什么是“完美如画”。在播放苏州园林的视频文件时,可以配以柔美的古典音乐作为背景,同时,提出相关的思考问题:苏州园林的主体特征是什么?对于设计者来说,应怎样体现这一特征?课文从第二段到第六段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当学生欣赏完视频资料之后,可以根据以上问题再次分析全文结构,从而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把握。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理清文章思路,促使学生深刻体会古代工匠在艺术方面的别具匠心。
3 通过多媒体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重要源泉,也是推动学生探究知识的原动力。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多媒体,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教师能够利用多媒体设计良好的课堂导入,则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背影》一课时,教师可以事先通过网络搜索有关“父亲背影”的视频资料,然后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观看,不但可以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将学生引入真实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深深的父爱。这就为新课的引入做好了充分的铺垫,使学生迫不及待地进入阅读状态。又如,在教学《安塞腰鼓》一课时,教师可以先播放大西北黄土高原农民的“腰鼓”表演,让学生欣赏那豪迈的舞姿,感受当地人们热情奔放的性格。经过激荡人心的舞蹈熏陶,学生的阅读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纷纷怀着激动无比的心情学习课文,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
4 通过多媒体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传统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一般都采用抑扬顿挫的朗读,但这种方式比较单一,无法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在多媒体教学手段广泛应用的背景下,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它的审美功能,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例如,《安塞腰鼓》一课主要以生动的语言来展示“安塞腰鼓”这一艺术形式的粗狂豪迈,单纯依靠教师和学生的诵读难以加深学生对安塞腰鼓的切身感受。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集“安塞腰鼓”演出的相关视频,让学生用眼睛直观感受和体验。在刚劲奔放的舞姿和欢快明朗的音乐中,学生的激情被充分调动起来,有效加深了学生对舞者内心世界的把握,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又如,在教学余光中的《乡愁》时,教师可以先播放《乡愁》配乐朗诵的视频资料,让学生充分感受配乐朗读的魅力,引导学生深刻感悟海外游子对祖国的深深眷恋。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辅助功能,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适当降低教学难度,拓展课堂教学内容,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淄博市临淄区齐陵街道第二中学,山东 淄博 255400)
作为语言教师,Penny Ur认为,我们的课堂提问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参与到语言活动中来,因此,有效的提问技巧能使学生作出迅速的、相关的、完整的回答。相反,如果我们的提问造成学生长时间的沉默,或者只有最好的学生才能答出,或者学生只能作出十分简短的或不正确的回答,那么一定是我们的提问出了问题。可见,探究课堂提问技巧意义重大。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一、课堂问题内容设置的技巧
1.目的要明确。
即设计问题要紧紧围绕教材的要求,以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需要为依据。就是要明确解决什么问题。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后,不仅能理解所参与的学习内容,而且还能唤起学生深层次的思考。
2.问题要有层次性。
即应当是递进式的、有节奏的、前后衔接、相互呼应和逐步深化的。根据Bloom的问题分类共有六个层次。
(1)认知水平的提问。要求学生说出记忆型的知识概念、原理,如教师出示所学过的单词、短语及句型,问学生:what does this word/phrase/this mean?这类问题一般适合用于提问中、下水平的学生。
(2)理解水平的提问。要求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对比,如教师就某一段落提问学生概括段落大意: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is paragraph? Or what did you learn from this paragraph?此类问题一般适合用来提问中等水平或中上水平的学生。
(3)应用水平的提问。要求学生运用掌握的知识进行判断或交际,比如要求每两个同学一组就文章的内容以对话的形式表现出来,或者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please retell the passage with your own words。这一活动一般先让成绩优秀的学生来进行。
(4)分析水平的提问。要求学生通过分析弄清事物之间的关系或事项的前因后果,最后得出结论。
(5)综合水平的提问。这类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一种新的或创造性的方式组合起来,从而形成新的知识体系。
(6)评价水平的提问。这类问题帮助学生根据一定的标准作出判断。
3.有启迪性。
运用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利用他们的社会、生活实践体验,启迪学生,使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使新旧知识相互作用,引起学生的初步思考再层层递进,牵引学生的好奇心及思考能力,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从而获取或形成新知识。
4.有适应性。
教师的提问应该面对全体学生,不能忽略任何一个。所以课堂提问应设计以中上等学生为基点,兼顾优、差生。无论哪个班组,都存在“中间大,两头小”的现象――中等生占绝大多数。课堂提问时,中等生回答的机会多一些。因此,要以中上等学生水平为主,使中等生经过思考后能够回答出来,即“跳一跳,摘个桃”。为了适合优、差生的特殊需要,在此基础上将某些问题作一些深化,将某些问题分层次,以便在课堂中向优、差生提出。有的老师将一个中等生难以回答的问题分为几个小问题向差生提出,然后中等生总结,这是一个可行的方法。
二、提问的策略准备
1.停顿。
当学生不能给出答案时,教师采用的策略应该是耐心等待,给学生时间去思考问题。如果等待学生仍然没有回答出问题,教师可以选用以下技巧的一种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答案。
2.鼓励。
有时学生可能没有作答,或只给出了部分回答,他们需要进一步的鼓励或在老师的帮助下,给出系统完整的回答。这个鼓励可以是一个手势,也可以是语言暗示,或鼓励的话语。
3.补充提问。
补充提问是一种探究形式,有时学生的回答是不全面的,模棱两可,或仅局限于一点。进一步的提问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从不同的角度审视原问题,给出更综合的回答。
4.提供补充信息源。
因为学生缺少某些关键的信息,所以不能说出正确回答。教师应该认识到这个问题,提供一些造成学生回答困难的缺失信息。通过提供补充信息来帮助学生要比直接告诉他们正确答案好的多。
5.转向。
中图分类号:G634 文献标识码:A
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对文字、图像、声音以及动画、影视片段等素材进行综合处理,以达到文、图、声、影并茂的情景教学效果;通过对时间、空间的多维创新及利用,使抽象复杂的问题直观化、形象化。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引入,改变了传统的注重认知、灌输、封闭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具感染力、直观性和启示性。教师通过对传统和多媒体教学资源和教学行为进行有机整合,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1运用多媒体优化教学情境,使内容更加直观和形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的最有效的途径,是刺激学生学习的最有力的方法。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口若悬河的独白,将要传授的知识和技能展示给学生。久而久之,这种形式枯燥单调的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这就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而多媒体教学方式以其特有的形象性、趣味性、新颖性,利用投影、视频、音乐、动画等手段,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会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它可以化静态为动感,化单调为活泼,化抽象为具体,文、图、声、影四位一体,形象生动,色彩鲜艳,感染力强,可以对人的视听以及心理产生全方位的综合刺激,这很符合学生的接受特点,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并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缺少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辅助,即使是口才再好的教师,再卖力的讲解,也无法达到这种效果。
学习《黄河颂》一课时,在播放展示黄河风采的录像的过程中,雄壮的旋律也激荡在教室的每一个角落,学生们看到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恬静,壶口瀑布奔腾而下的气势,以及黄河在平原上像长蛇一样蜿蜒东流的壮丽。这些画面展示下来,学生们会从中得到很多启示,足不出户就可以看到万里之外的场景,从而对母亲河深刻的内涵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大大地拓宽了视野。
多媒体技术引入初中古诗文的课堂教学,对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文章意境和人物性格有着重要的作用。比如教学《天净沙q秋思》时,在屏幕上呈现出如下画面:一个秋日的黄昏,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飞;古道旁,枯藤缠绕的老树上,鸦雀绕巢低旋,不时鸣叫几声;不远处,稀疏的村舍旁,小桥下的流水潺潺流过,人们正在准备晚餐,炊烟袅袅。这时,一个文人牵着一匹瘦马独自缓缓行进在古道上。看装束,这是个异乡人。他望着即将西沉的夕阳,不禁生发出“断肠人在天涯”的感慨。让学生通过展示的场景展开联想,由异乡人的感慨联想到他的离愁。
2运用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使教与学节奏更加紧凑,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布鲁纳说过:“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我们应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思考空间,而不是限制学生的思维,被动地跟着老师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很容易地实现这一个目标。
在传统课堂上,由于时间以及黑板版面的限制,许多学生感兴趣的习题和课文补充资料无法展现出来,多媒体技术的引入使这一问题迎刃而解。比如,为了让学生更多的了解诗词,可以在学习课本篇目的基础上补充几首课外名篇。如学习了《送元二使安西》,可以给学生补充《芙蓉楼送辛渐》《送友人》,让学生欣赏。
在课堂讲解过程中,把原来要在黑板上进行板书的内容预先整合进多媒体课件中,可以在课堂上从容展示,这既节省了大量的板书时间,又使教师和学生的精力集中在知识本身,从而使四十五分钟得到充分利用,为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深入讲解提供了更多的时间,大大加快了教学进程;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其再现性的特点,可以把抽象的事物、难以演示的动作、不易观察的现象等,通过声音、动画、录像等方式进行输出,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降低了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难度,使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认知方式来进行意识建构,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