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演讲材料汇总十篇

时间:2022-05-11 00:05:5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小学语文演讲材料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小学语文演讲材料

篇(1)

小学语文实践活动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语文教师可以活学活用所学知识,使学生将知识运用到语文实践中去,从而达到传授知识、增长才干的目的。但是在实践活动中,语文教师要理性地引导学生将实践活动生活化,让学生走进生活,融入生活。

写作演讲稿是小学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演讲稿不同于一般的小学生作文,它与生活联系密切,有一定的演讲对象。好的演讲稿能起到启迪思想、教育引导的作用,能鼓舞人心、振奋精神。笔者现以“笑对失败”为主题,介绍一下小学演讲稿的写作技巧及方法。

用演讲稿的形式来抒发自己的真情,是小学语文实践活动内容的重点。只有用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来驱赶失败的阴霾,用心来写作文章,抒发人生感悟,才会给人以生命的启迪和思索,也才能给人一种精神上的解脱和安慰。

演讲稿是小学作文在形式上的创新,是一大文体上的亮点。以“笑对失败”为例,写作这篇文章时,我们要在掌握好演讲稿的写作规律基础上,深刻把握演讲主题内容,领悟人生真谛,积极乐观融于感悟,才会写出面对失败,坦然微笑以对的美文来。具体说来,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观察生活,让生活的气息溢彩生光

对于学生演讲稿,演讲的对象主要是学生,其目的就是让听众信服,增强自己说理的感染性,达到传播思想、教育引导、形成共鸣的目的。针对演讲稿的主题,要想写好“笑对失败”的演讲稿,小作者必须要认真地观察生活,让生活的气息在文中活灵活现。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可以指导小学生,让他们举自己的、身边的事例来旁证。如写自己,考试的失利,在痛苦中煎熬,在沮丧中无奈,然而终于豁然开朗,用微笑冲开了笼罩在自己头上的“阴影”,自己站起来了,走向了自信。又如,写别人,邻居、亲朋在生意上、在生活上、在精神上遭遇失败的打击,他们没有放弃,没有自卑,他们硬是靠自己的“闯劲”与成功“握手言欢”。

当然,生活气息强的伟人、名人的事例也是写作本主题的重要素材。如我们可以列举发明大家爱迪生8000次失败、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从失败中摸索规律等事例。只有在文中融入浓浓的生活之味,才能让读者、让听众感受到文章的“精髓”之美。

二、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感悟生活,彰显文章主题之美

主题是文章的中心。在写作演讲稿时,我们要指导小学生根据自己文章的内容,确定文章的主题思想。同时,我们也应指出,演讲稿中作者要阐述的中心,是文章的“灵魂”,它流露在“表面”,读后、听后,会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的见解、主张。

对于“笑对失败”这个话题,我们不应选择消极、悲观的论调作为演讲稿的“核心”,而要把微笑面对失败,敢于在失败中奋起,走向成功作为文章的“灵魂”。我们再以此为轴线,设计若干个小论点作为文章的分论点,围绕主题逐层挖掘思考,彰显文章主题之美。

波澜壮阔,让多样表达方式流光溢彩,是文章出彩的重要方式。在演讲稿写作中,我们可以根据行文的需要选择灵活多样的表达方式。我们可以选择记叙、议论,也可以选择说明、描写等表达方式来阐述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我们在文章开篇可以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主张,之后夹叙夹议,在事例中穿插议论,在描写中抒发感情,有血有肉,让读者感同身受,从不同角度感受主题的韵美。

三、运用恰当的写作技巧,让演讲稿盎然生趣、浑然一体

成功的演讲稿,既要在文笔上仔细推敲,也要在技法上“有所作为”,有所创新。在演讲稿写作中,要使文章富有情趣,溢满生机与活力,就要借助恰当的写作技巧。我们可以指导小学生采取举例的形式,运用借景抒情、动静结合等方式,也可以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语言,增强文章的趣味性、感染性,在凸显文章亮点中使文章熠熠生彩、风光无限。

当然,演讲稿在结构上“一体化”,会给人一种完整的、清晰的印象。我们可以借助前后呼应、过渡等形式,使行文自然流畅、连贯统一,让演讲稿在结构上达到浑然一体的效果,吸引听众的兴趣和注意力。在材料组织上,我们要讲究事例之间、人物之间、记叙与议论之间的过渡;在段落层次上,要侧重行文的前后呼应、步步深入等技巧;在感情上,要紧扣听众心理,以前文为基础,深化文章的主旨。

写演讲稿要针对演讲的对象,但其根本还是要回归到文体、回归到生活中去。写文章都是为了表明看法、抒发感情、传播思想。在演讲稿的构思中,我们要切实指导学生扎根生活,不要脱离生活,成为“空中楼阁”,让人听后“莫名其妙”,或者感觉是不切实际的空谈。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篇(2)

【关键词】

课外拓展 小学语文 重要性

由于当前处于信息化发展时代,在实践教学中需要采用多样化教学形式,结合课外拓展实践活动和相关教学形式的要求,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新形势下语文教学必须进行课外拓展和延伸,使其适应现有教学形式的种种要求,在后续控制和发展阶段,不断提升教学水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通过对语文教学内容、形式进行分析能在现有的学习基础上,丰富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认识能力,进而激发学生的潜能。基于实践教学的特殊性,教师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性格差异和学习能力的差距,对其进行综合性的考虑,最终确定合理有效的实践教学形式。

一、课外拓展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1.扩大阅读范围

小学语文教学涉及到内容比较多,在具体控制阶段不仅要让学生学习现有课程知识,同时要扩大阅读范围。语文是一门特殊的学科,是由语文、文化、社会形式等构成的,内容比较多,在实践中必须使其符合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课外拓展教学,使学生对现有学习基础上不断扩展学习领域,进而扩大阅读范围。课外教学应用的是渗透性教学形式,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有机结合起来,提升增强教学效果的同时,丰富学生的知识见闻[1]。

2.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课外拓展类教学包含很多实践性内容,在后续实践教学中必须以固定的教学形式为目标,使其适应教学形式的种种要求,进而体现出学生的个性化教学形式的应用意义。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规定:“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在控制教学中必须了解实践教学的特殊性,充分利用各类教学知识,实现教学体系的整体性控制。课外拓展实践教学活动的种类比较多,针对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学生能在后续学习阶段主动收集材料,或者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提升实践能力的同时了解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2]。

3.突破思维限制

由于教学形式的限制,当前语文教学存在限制学生表达思维的现象,对学习效果造成影响。进行课外拓展教学,按照自主性、实践性、多样性和趣味性教学形式能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外拓展教学避免出现重复性教学的情况,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入手,确定合理的教学形式,并在夯实现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对多个教学内容进行引荐,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课外拓展教学

1.教学目标的拓展

语文学科的课外拓展必须围绕语文教学的目标进行设定,要立足课本。教材是依托,课文是原点,任何背离教学目标、背离课本的课外拓展都是海市蜃楼。在实践教学阶段,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满足当前教学形式的相关要求。课前演讲活动适应当前教学形式的发展趋势,教学可以提前规定教学课题,让学生课下积极收集资料,并结合主题规定,对教学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在上课前进行演讲,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演讲情况对其进行合理公平的点评。实践活动能不断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并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中,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同时教师必须对实践活动进行总结,让学生了解课外拓展活动对提升自身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对语文教学有更深入的认识,不断提升教学效率。

2. 教学内容的拓展

学生的学习和外在的客观条件是课外拓展延伸的基础,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设计难易适度的拓展内容,还要考虑学生的时间、场地、条件是否允许达到要求。很多课外拓展活动比较复杂,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限,很难自主完成,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不断扩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学到《拔苗助长》,在实践中需要让学生对寓言内容有一定的了解,自主翻译课文,并明确此则寓言故事蕴含的道理。从拔苗助长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欲速则不达,无论做什么都应该循序渐进。在课外延伸活动中,可以让学生举例子说明该寓言故事的案例。让学学生根据自身周围见闻对知识进行探究,能发挥自身主观意识,提升自身学习能力。

3.学习方法的拓展

在实践教学过程的中,基于学习方法的特殊性,在具体控制阶段,必须教学方法进行详细的管理,不断扩展教学目标。课外拓展实践教学中必须明确教学目标,提前对目标进行设定,立足于课本实际教学模式。教材是基础性依托材料,所有教学活动都必须以教材为媒介,适应学生当前学习要求。例如在苏教版语文教材中学到《公仪休拒收礼物》,在扩展教学阶段可以让学生对剧本文体形式有一定的了解,明确教学目标,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性,进行自主创作。学生可以上网收集材料,将自身感兴趣的童话故事或者其他内容改成小剧本,并进行表演。

【结 语】

课外拓展教学符合当前教学形式的种种要求,在后续设计和控制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导性作用,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指导性教学。扩展内容和形式本身比较复杂,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兴趣及教学进度的要求,开展多种实践活动,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语文学习是无限的,必须将课堂知识延伸到生活和社会中,不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和表达能力。在实践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必须以自身实际行动实现小学语文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升。

篇(3)

现阶段习作教学已进入小学语文教学的一种瓶颈状态,教师怕教,学生怕写,我国的应试教育又带来很多问题,导致了习作教学远远脱离实际生活,限制了学生的创作个性。所以,从目前我国习作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目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专家学者不断地在寻找改进策略。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应该放弃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地激发学生对习作创作的兴趣;不要禁锢学生的个性,不为学生设置条条框框,提倡个性化的习作教学;使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生活化,根据实际生活去创作;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求学生注重阅读,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让习作讲评方法实现多元化,以此来不断加强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发展。

一、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生活化

我们现在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教师只刻板地教授学生写作技巧,没有指引学生注重生活、关注生活,导致学生写出的东西空洞乏味、缺乏新意。教师的教授在习作教学中起着最主要的作用,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所以要求教师不应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一成不变地教授,应灵活地掌控多种教学策略,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习习作。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对教学课程的充分挖掘,使学生的习作言之有物。现实丰富的生活场景能使学生更好地发挥想象,淋漓尽致地发挥写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对生活场景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年龄特征、本身处的生活环境来选择教授,教学材料要选择有助于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和表达能力的课程来教授习作,不断地引导学生很好地表达情感。总而言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宜近不宜远,应该要融入生活找材料,以实际生活为背景即兴作文,这样会很好地提高学生对习作的兴趣,也不会觉得没内容可写了。要让学生形成一种生活无处不作文的意识,就不会在抵触写作文,会很好的提高写作水平。

二、注重细节教育,适当地引导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指导小学生的习作,应该让学生以实际生活为背景提取素材。教师要不断地引导小学生在习作的创作过程中,洞察生活,注重观察生活细节,让生活的点点滴滴进入学生的眼睛,调动学生的观察能力,用眼看、用耳听,去看世界的美好,去倾听生活的窃窃私语。培养学生的动脑能力,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和风格,不要禁锢学生的思想,教师更要激励学生多动口讲,先说后写,多开展一些课堂演讲、辩论会、口头作文等活动,让学生的口语得到锻炼,然后再去习作。通过学生实际生活中的实践,体会生活中的乐趣,这样有助于学生发挥想象,提高习作能力。

三、习作命题的改进

我国传统的教育方式命题作文一直制约着小学语文习作教学,长期以来我们的习作方式就是教师来规定题目,学生按照规定题目来写,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习作能力的自由发挥,使学生本身的个性和思想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制约了学生自我表达的能力,影响学生在习作创作中的文采发挥。如果教师的命题作文不切合实际生活,与现实生活相背离,学生更无从下笔,更不知如何写。命题作文将学生本来灵活的头脑不能得到开发,丰富的生活感受受到了局限。因此,命题内容尽量要生活化,从生活中取材,贴近生活,这是对教师规定习作题目最基本的要求。站在小学生的角度看世界,他们视角中的生活无论从什么方面一定都是充满生机的,所以他们的思想也活跃,如果所规定的题目触动了学生的生活记忆,学生的习作内容就不会那么乏味空洞。所以,教师在规定题目的时候,要多选择一些贴近生活的、学生感兴趣的、新鲜的内容来命题,让学生的习作能力得到发挥。

总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在小学的不同年级段都有不同的教学要求,教师一定要明确每个年级段的教学方式,教师的习作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习作能力。依据小学生的自身特点及心理规律,教师要建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过程中不断优化每一个环节,对之后的教育工作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要积极地解决,多思考、多实践,一定会使学生的习作能力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篇(4)

其实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学习不好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学习语文没什么兴趣。没兴趣就不爱学,不爱学就学不好,学不好就对学习语文没有自信,这样的恶性循环对学生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布卢姆说:“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可见,兴趣对我们学习的重要性。所以,作为小学语文老师,我们要在具体的日常教学中努力提高学生对语文课本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当学生对语文学习有了兴趣,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并能结合自己已知的语文基础知识去探索、发现新的语文知识,从而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语文的神奇力量,语文与我们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并经过学习、阅读语文课本上那些经过专家精心挑选的优美文章,学到更多为人处世的道理,让学生慢慢变得自信、大方,对学习、生活充满希望。

二、巧设问题,提高自信

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曾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其实,问题在语文教学中也同样起着关键的作用。但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信心,问题的设计不但要层层递进、难易适度,而且要适合大多数学生回答。教师在提问的时候也不要只是提问那些三好生、尖子生,也要给学习平平的学生一些机会,多提问他们,让他们在回答问题中找到自信。比如,我曾教过一个女学生,学是上不去,上课的时候我从来都不提问她,怕她答不上来,打击她的信心。可是有一次,她的妈妈打电话告诉我说,那个女同学其实挺希望我叫她回答问题的。有一次,在课堂上,我找了一个难易程度适当的问题,叫她回答。她刚开始,有点不相信,然后左顾右盼,最后弱弱地回答出了那个问题。虽然她的声音很小,但是问题答得很正确。于是我鼓励她说:“不错,以后要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后来,我在课堂上又特意叫她回答了几次问题,她只有一次没答对。但是,她回答问题的声音变得清脆了,吐字也很清晰,这显然是自信的表现。几个月后,她从一个学习平平的学生,一下子上升到全班第八名。她的自信找回来了,学习成绩自然就随之提高了。可见,课堂上老师巧设问题,找对提问对象,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是非常重要的。

三、表扬鼓励,增加自信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无论是大人小孩,都喜欢听好话,喜欢听表扬的话。尤其是对小学生来说,一句表扬、鼓励对他们来说可是莫大的荣幸和奖励。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具体的日常教学中千万不要在学生面前动不动把笨、不、愚等一些负面的字、词放在学生身上。这样学生就会认为你给他们贴了标签、分了层次,会让他们对学习失去信心,同时与同学交往也没有自信。在学生做错题,或者回答不出问题的时候,我们要用鼓励的语言,比如,“没关系,你再想想。”“这道题是有点难,我给你一点提示。”“没关系,加油,下次你一定行。”等等。学生在失意的时候听到这些鼓励,他们一定会在心里给自己加油,一定要努力,不能再让老师失望。不要小看这些不经意的表扬、赞美,往小说它真能提高学生的自信,使他们把学习赶上去;往大说,可能会塑造他们阳光的性格,改变他们的一生。

四、组织演讲,延伸自信

提高学生的自信除了在教学中要注意方式方法,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演讲来延伸学生的自信。这种演讲,可以请专家,讲他们因自信而成功的故事,让学生从中汲取营养,也可以让学生找一些关于自信的故事、事件进行演讲,或者让学生写一些关于自信的故事,然后进行演讲。

篇(5)

朗读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自古以来,中国就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由此可见,朗读训练在当下小学的语文教学训练中是不可或缺的。朗读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积累知识,培养语感,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学生应该从小培养自身朗读语文的习惯,在朗读过程中感受汉语的语言魅力,帮助自己掌握语文知识。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养成朗读的习惯,帮助学生打好语文基础。

二、 小学语文朗读的现状分析

1.教师引导性不强

朗读训练对学生的记忆和知识理解有着一定的帮助作用。但是,在语文教学中,有的教师忽略了朗读训练的重要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仅仅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并满足于学生对知识的短期记忆,忽略了课堂上学生实行朗读训练的环节。在平日的教学中,教师也没有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训练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指导学生进行学习,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另外,有的教师对语文教材中出现的背诵要求重视程度不高,他们一般是安排学生在课后进行背诵,疏忽了课堂上的指导。学生背诵课文的时候,没有先对课文进行理解就盲目背诵,导致效果不高。因此,学生也失去了朗读课文的兴趣。

2.学生积极性不高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意识到朗读课文对自身学习语文的帮助,他们往往忽略了朗读的训练。学生唯一的朗读时间就是早读课,但是,一旦过了早读课,读课文的学生是少之又少。甚至有些学生宁愿在早读课上拿起其他的课本来学习,或者把早读课当作自己的自由活动时间,与其他学生进行玩耍。小学生的性格比较活泼、好动,在课堂上,他们也很难按捺住自己的内心,静下心来读书,于是他们开始窃窃私语,接头接耳。朗读训练没有受到学生的一致欢迎,从而导致了语文教学效果的不佳。

三、 小学语文朗读训练对策

新课标中的小学语文教材对学生的课文理解程度做出了严格的规范。细心的教师就会发现,在小学语文课本上的课后练习题中,基本上都会要求学生朗读课文、默读课文甚至是背诵课文。尽管新课改注重的是创新教育,但是一些基本的语文教学训练仍然需要贯穿在语文的整个教学过程,例如朗读训练。针对新课改的要求以及当前语文朗读训练的现状,本文将对小学语文朗读训练提出一些对策方案。

1.明确朗读训练的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学生学习,而学生的责任就是接受知识,一切教育活动都应该基于学生的需求进行展开。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让其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同时,我们要帮助学生正视朗读的重要性。在学生进行朗读的时候,我们应该提醒学生注重语音、语调、语言,力求准确,让学生读得响,读得顺。对于朗读,我国宋代大理学家朱熹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而是要多读遍数,自然上口,永远不忘。”因此,我们要帮助学生明确朗读训练的目标,让学生大声朗读,养成正确的朗读习惯。

2.打好学生朗读基本功

在进行朗读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打好学生朗读的基本功,应该激励学生做到不乱添词、不漏读词、不错读、不重读,要注意纠正学生朗读中的错误,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朗读的能力,促使学生把课文读顺、读畅。我们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后先对自己不懂的字词进行查阅,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朗读,然后通过朗读训练,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进行朗读

在学生的朗读过程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进行示范性的阅读,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进行模仿。当然,我们也可以选取一些优秀的录音材料,让学生模拟朗读者的语气、语调、节奏等进行朗读。在朗读训练中,我们要注重学生语文朗读的实践,逐渐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较为有趣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朗读,例如角色扮演、情境模拟和演讲等。我们应该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给予学生朗读的实践机会。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进行想象,在想象中进行朗读,融合自己的感受,动情地传递文章的信息。学生只有在朗读过程中读出气势、读出力量、读出美感,才能真正地达到朗读的要求。

4.丰富学生的朗读材料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内容不应该局限于课本,而应该帮助学生充分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在语文的朗读训练过程中,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当今信息的共享性丰富学生的朗读材料,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规定每个小组利用课外时间搜集一些有趣的知识供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在小学的语文朗读训练中,我们也可以自行编写一些可读性强的材料帮助学生增强课外知识,通过丰富的朗读材料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应该让学生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通过朗读训练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参考文献:

篇(6)

如何提升文本阅读兴趣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这需要基于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心理特征,结合阅读教学目标,展开语文教学模式的优化和创新。

一、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误区

爱因斯坦曾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自古以来,文本阅读都是提升逻辑思维能力、篇章行文能力、遣词造句能力以及想象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但随着现代化技术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吸引儿童注意力的兴趣的新奇事物愈来愈多,小学生投入到文本阅读中的时间和精力随之减少,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也正视了这一现象,教师也开始应用更多现代化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文本阅读兴趣,但实质上还是会存在一些不足和误区。

(一) 过于依赖感官刺激

教师为了更好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因此常会借助于多媒体等技术设计精美的课件材料,通过优美的图片及音效来提升学生的文本阅读兴趣。这一方法固然有其优势作用,但如果过于依赖声音图像等要素的感官刺激,则仅能在短期内引发学生的关注兴趣,较难引起其感情层面的阅读兴趣和依赖,无法激发其内在动力。

(二) 不注重想象能力的挖掘

在实际语文教学过程之中,激发学生文本阅读的本质目的在于强化学生对语文人文知识学习的内在动力。但这并不拘泥于当前的阅读文本材料,而是需要基于材料的阅读来激发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发挥,以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本质兴趣,这需要基于文本阅读材料,不断挖掘可以吸引学生兴趣的驱动点和生长点,从而提升学生的参与热忱及积极性。

二、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一) 立足于文本,挖掘其内在兴趣生长点

为了能提升学生对于文本阅读的兴趣,首先便需要教师立足于文本,融入自身的思维感情不断挖掘文本材料中的内在兴趣生长点,以促进学生能够被兴趣点所吸引,从而进入文本阅读情境。首先教师可以选择符合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及阅读偏好的阅读材料,与阅读教学目标进行结合,创新出优化的文本阅读教学模式及手段。在小学语文读本中,课本课文都是经过了精挑细选而选择出的上佳之作,因此教师可基于教材内容,挖掘其中的精彩点,例如《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文中,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两年多来,我们全家沉浸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中,我至今忘不了那一幕幕……”教师可有意识地以这一句点睛之笔来连接起整篇文章的内容,引导学生去感受文本中作者记忆中的一幕幕珍贵场景,从而通过设身处地地感受作者情感实现情感层面的交融,增强学生继续文本阅读的内在兴趣。实质上这对于学生的语言学习也非常有帮助,通过遣词造句的揣摩不仅能深刻感悟文本阅读的精妙之处,也能帮助阅读兴趣的增强。

(二) 构建生动的阅读引导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加强备课的准备工作,构建生动的阅读引导情景,选择高效的导入方式,设计好极具趣味性的切入点,帮助学生能够更加迅速地进入阅读情境。针对儿童的生理特征及心理特点,可采取极具童趣的导语,应用丰富的肢体语言和表情动作来增加趣味性,同时结合针对性的问题式导入模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例如《小蝌蚪找妈妈》一文中,首先可以通过有效语言构建情境:“小蝌蚪和妈妈走丢了,要怎么才能快点找到妈妈呢”,激发学生的同理心,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心理状态下提升文本阅读的兴趣,同时也增加了在文本阅读过程中找到问题答案的热情,从而在潜移默化之间形成阅读的习惯,提升语文学习的素养。

(三) 提升想象能力,感受到文字及阅读之美

篇(7)

一、语感的含义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的直接的感知能力,也是一种对语言文字的把握能力。是一种通过长时间的语言锻炼形成的潜在的心理能力。能力的培养应从小做起,所以,在小学教育中就应当加大对小学生语言的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对语言的接受能力的培养。

二、对于培养小学生语感的重要性

在《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一文中,高度关注了语感培养的重要性,文中提到:“语文教学的目的应该是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情感,使学生能够正确使用祖国语文,理解祖国语文,积极的积累语言知识……自我阅读能力,在不断的学习中增强情感的体验,积累语言内容,进而培养出学生的良好语感。”由此可以清晰的了解语言感知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它是语文教学的关键的环节,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同时,也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和支点。

三、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语感培养的对策

1.勤于朗读,培养语感

经常朗读文章是最有效的培养语感和语言知识积累的方法和途径,它可以通过口脑眼手等多个感觉器官的互相协调,直觉地体悟出语言的美妙和文章内容所存在的真谛,还可以通过朗读对那种错落有致的节奏、抑扬顿挫的语音和语言文字间的美深深的融合,达到如入美境之感觉。古人常常会用这种方式来学习语言,通过对文章的朗读找到文章的内含,知其理而闻其详,然后将所读文章沉淀于自己的心理上。所以,在语文教学中,采用这种朗读的方式来加强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使学生直接地体悟语言,达到可以运用语言的能力。

2.积极培养学生在语汇方面的积累,是语感学习的基础

语感是以多种言语的实践活动为基础形成的语言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必须经过大量的存储过程。所以,在学习语言的时候,我们有必要重视积累言语材料。小学生在培养识字能力时,随着知识不断的积累以及经验和体验的增多,很自然而言就形成了独立识字的能力。在小学阶段的识字课程中,不但要重视识字的数量,还要重视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识字兴趣,细心观察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的感受以及体会,同时对识字方法进行探索以及创新。

3.在语感教学当中创造语言情境

教师要营造出和言语作品相符合的语言情境,给学生创造出相对宽松的氛围以及自由的时间,促进学生的探究以及合作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比较开放的情况下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深刻体验教学内容。在语感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作为主体,把学生看成是积极学习者,同时尽量营造出教学情景,减少学生对作品的距离,尽量把学生带入一个比较美妙的文学世界当中。在具体教学时,可以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启发学生的感官,利用营造生活情境、音乐情境以及体会情境等和语言作品相符合的课堂情境,开发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对语言文字从整体上进行品味,培养语感的敏锐性。

4.对语言进行品析,搭建学习语感的桥梁

语感是以语言文字为基础形成的心理活动以及认识过程,想要获得语感,不能仅仅凭借对语言的直觉以及经验,还要对语感进行相应的分析,也就是品析语言。所以,可以通过提高学生的品析能力来培养语感,要清楚字词的含义和意境,提倡咬文嚼字,考察个别字或者词语在特定语境下的“微言大义”,认真揣摩精彩句子或者段落的美妙之处以及独具的魅力。通常来说,从文字本身着手培养语言主要是品析下面几类词句:可以表达文眼的词句;可以表达色彩、声音以及气味的词句;可以表达作者情感的词句;具有较强表现力的形容词以及动词;文章中重复率比较高的词句;使用修辞手段的词句;叙事文中的抒情和议论词句。

5.增加学生在课外锻炼语感的机会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离不开课外活动,语文课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以及应变能力,从而培养语感。如可以通过组织辩论会,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听力,还可以开拓眼界,建立是非观念;再如还可以组织普通话的演讲比赛,培养语言组织能力,另外还可以通过拜师访友、日常转述、即兴演讲、成语接龙以及讲述新闻等活动,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培养语文的语感。

四、结论

语文教学中语感的训练是重中之重,是语文水平结构中的重要组成要素。所以,在小学语文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是教学中高层次的训练,也是语文能力培养的中心任务。在教学中只有对语感的形成、语感的本质进行深入地分析和探讨,才能真正地了解语感,才能在教育过程中对语感的培养总结出有效的方式和方法。

参考文献:

[1]吴振清.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培养[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10,(01):27-28.

[2]曹义明.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J].学周刊,2013,(03):68-69.

篇(8)

小学语文课堂多样化教学分析研究显示,在语文教学课堂上我们不可以将教学模式生搬硬套的应用到教学实践当中,虽然教学模式多样化的课堂更具有热闹的教学氛围,但是过多的热闹往往会使得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因此,要想使得多样化的教学取得更多的成效,就需要教师正确认识课堂多样化教学研究,不仅做到观念上的更新还要将教学模式的创新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去,从学生的学习角度组织教学活动,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水平以及学习能力,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制定出适合学生的教学计划,帮助学生的更好地接受语文知识,养成勤思好问的好习惯。与此同时,教师设计的教学计划要具有自己的特色,使其既能够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还能使学生对其产生信任和喜爱。

一、创设趣味化的教学情境导入教学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习惯接受教师讲课学生听课记笔记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下的教师虽然免去经常备课的麻烦,但是学生在按部就班的学习环境下很难对语文课堂教学产生热情,即使学习很刻苦的学生也不能时刻保持高度的学习注意力,更何况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不高,因此教师在课堂引入环节不能嫌麻烦,要善于使用多样化的趣味导入法进行激趣导入新课,为学生成功进入学习的状态打好坚实的台阶。那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从那几个方面激趣引入新课呢?首先,教师要善于挖掘隐含于教材中的趣味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导入新课,例如,《尊严》的教学时,教师首先播放逃难的人们日夜奔波、饥肠辘辘的片段,然后采用疑问导入法提问:你看到这个片段有什么感受?假如你是这群人中的一员,如果有人将食物送给你,你会怎样做?引起学生的主动思考,在学生的思考中给予适当的提示,在学生的回答互动中成功地引入新课;同时,教师可以合理的利用教室的多媒体设备,展示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或者音频资料,给学生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抓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使学生在感官刺激中快乐的学习语文知识。其次,利用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教师可以适当的组织游戏导入新课的方法进行教学,游戏是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之一,既能够满足学生爱玩的心理,又能够使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产生兴趣,游戏讲授新课在语文课堂上的表现很多种形式,例如《小柳树和小枣树》的教学过程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就是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环节中扮演各种角色,使学生置身于作者设置的情境中,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帮助学生更有效的理解课文,活跃课堂气氛。

二、构建丰富多彩的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学习兴趣的获取是学生爱上语文教学科目的前提条件,也是教师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关键一步,因此,教师在教学环节中进行创新和改革,应该注意抓住学生的兴趣所在,正确引导学生获得学习语文的兴趣。其一,组织语文学习竞赛,在竞争中使学生体验挑战和胜利带来的乐趣和激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这也为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使他们的思维变得活跃,语文学习劲头十足。这些竞赛包含多种项目,例如阅读竞赛,朗诵竞赛,通过竞赛设置既锻炼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又使得学生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其二,小学生课堂演讲活动。课堂演讲不属于竞赛机制,但是却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生活技能。而默写和填空比赛则能够帮助学生找到快速记忆和延时记忆的方法,获得更多的语文学习技巧。

三、规范笔记记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获得好成绩的保障,“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说的就是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学生如果能够养成勤记笔记的好习惯,学生就能够在繁多零碎的语文知识中找到学习的主要脉络,整理出适合自己复习和回忆的重要复习材料,这在学习语文中是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方法。首先,写作在于素材的积累,这些素材可以来源于生活实际也可以来源于阅读,督促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美文摘抄本,将课文中和自己的课外阅读中遇到的好的素材记录下来,每天上课之前请同学读一读,说一说自己的心得体会能够帮助学生建立随时积累好文章的习惯。其次,建议学生将自己平时生活中对自己有感触的“小事”记录下来,形成属于自己的随笔小册子。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多样化教学,有助于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帮助教师建立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小学语文教师;角色定位

分析《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我们可以看出,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终身学习。新的课程改革改变了原有的教学环境以及教学模式,教师面临的不再是只会听讲的学生,他们逐渐学会了探究学习、自主学习,课堂上的主体是学生,不再是教师,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是课堂的主导。新的课程改革实施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能否将自己的角色由主体改变为主导成为改革的核心,教师角色的转变需要在改革中去实现。

一、创设恰当的情境,创造语文学习的氛围

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这可以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减轻机械记忆的负担,从深层次去理解和把握语文。在恰当的语文情景中,学生通过自由问答、即兴说话等途径进行系统、大量、反复的语文练习,逐渐形成语文思维,而逐步摆脱用汉语思维思考,再翻译为语文的弊病。我们也可以创设恰当的情境,让学生表演话剧,这对于喜爱模仿和表演的学生吸引力很大,通过话剧表演也使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得到了大大增强,形成了学习语文的热烈氛围。教师也可以自己演示或者播放录音来进行情景教学,通过直观演示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所学内容,通过录音能大大增强学生的听的能力,也为说、读、写能力的提高打下了基础。

二、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模式

使用多媒体课件是我们提高教学质量,完善教学手段的一个好方法。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如幻灯片、电脑等进行教学,这些现代技术在表达上更直观、更形象,学生也喜欢这样的教学方式,讲授新课时,教师可通过适时的点拨、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积极思考,复习旧课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又可节省时间提高复习效率,增强复习效果。将小学语文中的诗歌散文等做成多媒体课件,以上理论课的形式给学生讲,把枯燥无味的文章背景介绍,变成生动、鲜明的多媒体画面,让学生过目不忘。将小学语文中的文章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还能在感官上刺激小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情感感受。此外,小学语文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要注意课件的丰富性和实用性,甚至是时代性。并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最新的图片和材料,准确的将文章的主题凸现出来,使小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真正的理解文章的内涵。总之,与多媒体相结合的小学语文课件的构建及使用将有力地推动小学语文教学与教学方法的深刻变革,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方向。

三、创新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为了增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中间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组内学习较好的学生锻炼了讲题能力,对问题的认识也更加深刻了,并且得到了尊敬,学习后进者也得到了帮助。有了一定的进步,小组之间通过合作也加深了对问题的认识,从另一方面也增强了竞争意识与学习的动力。在语文课堂上,还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比如上课前三分钟我们可以拿出来,让学生进行讨论,谈谈天气、购物等,以增强他们的听说能力,也可以让学生上台演讲,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真正上课后安排一定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完成了学习探究的目标。

四、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完善小学语文教师的业务素质

要完成教师从主体向主导地位的转变,教师除了在课堂上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外,还需要不断的学习。小学语文教师是语文课堂的指引者,直接将语文知识教授给学生,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具备丰富的业务素质,只要教师完备自身的知识库才能像学生真正的抛砖引玉,提高课堂效率。小学语文教师要利用各种培训的机会,提升自身的专业语文素养。不仅要深入的分析教材,领悟小学语文大纲的具体教学要求,全面透彻的分析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学方法,掌握汉语语言学习规律,研究学生心理和学习策略,同时加深对其他学科知识的了解。语文教师要想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在平时还要不断的总结和积累经验,创新教学思路,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研究教法分析学法严格,时刻加强学习,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感染学生,创新教学理念,引领学生领悟小学语文内涵,从而顺利的完成素质教育赋予小学语文教师的使命。

【参考文献】

[1]江平.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M]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龙文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M] .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篇(10)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写作部分提出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课程标准也重点强调了写作兴趣的激发、写作能力的培养和写作习惯的养成等三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小学教师要合理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发挥教学中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的写作能力。

一、小学写作教学的现状分析

通过笔者在盘县鸡场平中心小学对三、四、五、六年级共100名学生进行的写作教学方面的调查(如表1),反映出了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一些问题,首先小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普遍不是很高,有一些学生对写作比较反感。选择了不喜欢写作的学生他们的理由很大一部分并不是不会写,而是不知道写什么。小学生在阅读课外读物、进行课外练笔和积累素材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缺失,家长对于学生也没有起到良好的监督教育作用,对于学生阅读课文书籍十分支持的比较少,这也证明了在小学阶段家长普遍对孩子写作习惯的养成缺乏重视。同时学生对于写好的写作,不是非常重视,很少有学生进行下一步的修改。另外在调查中还暴露出了学生写作中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就是他们中有一部分人会选择借鉴网络或者作文选上的文章而不是主动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

表1 小学学生写作情况调查统计表

笔者结合多年的小学语文执教经验,总结出目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①在小学生写作过程中,由于缺乏良好写作习惯,语言表达问题严重,抄袭、堆砌形象严重,童真童趣消失,抒情单调化,内容不够丰富;②在教师指导过程中,命题与实践脱节,教师忽视了学生能力、情感和兴趣的培养,训练不足,讲评次数少且形式单一,讲评标准过高,缺乏示范教学;③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难度,应试教育的历史原因和社会观念重理轻文的思想也是制约写作教学的重要因素。

二、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对策研究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树立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积极向上的健康情感、创新思维的能力。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个体发展,保持良好的信心,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独立性,让学生学会自我学习和互相学习,促成师生良好互动。还要树立开放性的写作教学观念,加强实践写作。

(二)尊重学生心理规律

小学生语文写作学习是一种以语言为工具的人脑的心理功能的实践活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尊重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合理安排教学。每个教师都应该了解和掌握并按照这种心理规律组织教学,引导学生搜集材料并加工整理,让学生学会对材料进行分析和筛选决定材料的取舍,比较材料,分清材料主次,再将材料组织定型,通过精练的语言表达材料的内涵,经过学生反复的修改练习,从而变被动为主动,逐步养成良好的自我修改写作的良好习惯。

(三)改进写作课堂教学方式

按照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命题―指导―修改―讲评”步骤。首先要采用多样化和生活化的命题内容,降低命题难度。其次在写作指导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解决学生的习作困难。再次在写作修改方面要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修改,给出方法,集体修改,小组合作,互评互改,反复推敲,自我修改,教师还要鼓励学生交流修改后的文章,让学生的作文修改能力在互相学习中进一步完善。最后在写作讲评时要进行综合讲评、典型讲评、对比讲评等方式进行讲评。

(四)整合信息技术,提高小学写作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与小学作文教学进行整合,可以很好地缓解学生普遍存在的畏难情绪。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教师和学生可以利用因特网进行信息搜集和素材获取;师生可以利用QQ即时通讯软件、论坛、博客、E_mail等进行沟通交流,促使师生互动。学生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字处理和绘画等形式结合起来,丰富作品的呈现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进行互动性、拓展性、实践性方面的写作训练,以增加课堂的交互性,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通过师生互动实现教学相长,使作文教学课堂得到改进和优化。

(五)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开展学生创新写作教学

上一篇: 期中考试成绩分析 下一篇: 大会心得体会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