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12 06:52:4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初中语文期中总结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教研活动每周一次,是交流经验、提高认识的一个大好机会,教研组有效地运用这宝贵的一个多小时,真正发挥了它的作用,让每位教师在每次活动中取得哪怕是一丁点的收获。教研活动不是被简单地读读报纸、学学一两篇教学论文所替代。针对新教材、新大纲的出台,作为教育第一线的我们,要想教好书,就有必要将大纲吃透,教研组在活动中带领教师学习新大纲,了解新教材,为自己今后的教学指路。教研组还采用播放电子幻灯的方式让教师了解我国教育的未来前景。除此之外,教研的内容也更丰富充实,让每位教师参与进来,经常地将最新的教育信息输送给教师,迅速转变了以往陈旧的观念与模式。例如,就今年区教研室申报的课题“语文评估办法的多种形式”,各教师提出意见,献计献策;再如从观念上改变以往初语课堂内重分析轻语言的模式,鼓励教师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并落实到课堂内,落实到学生身上。
二、严肃教研时间。
如果将教研活动切实地开展起来,那么每周一次的一个多小时对我们来说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因而遵守活动时间就成了开好会的关键。教研组每次的活动时间提前在黑板上公布,到点准时开会,决不让时间在无谓的等待与闲聊中流逝。
三、注重培养青年教师,在短时间内出成绩。
随着教师人才的流动,教师队伍也将越来越趋于年轻化。我组青年教师人数正逐年增加,教研组采用多种方法让这批年轻教师尽快地成长起来:
1、创造良好的教研氛围。
2、鼓励青年教师多上研讨课,将自己的哪怕点点滴滴的教改思路渗透进教学中。
3、老教师做好“传帮代”的工作,自己教学多年的经验要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他们。
4、多次请区教研室的李老师、苏老师来听课、指导。
通过以上举措,教研组已经有诸如杨凌云、谢竞、王倩、胡传妍等一批刚进校没多久的年轻教师担负起了学校语文教学的重任。他们的一系列对外公开课均获得了区教研室领导的好评。
四、加强说课、评课的质量。
1、说课
以往我们忽略了说课的作用,即便是说,也往往侧重于教材内容的分析,而忽略了教者在教学方法、教学程序、板书等方面的设计,内容空泛,缺乏说服力。今年我们致力于改变旧面貌,加强说课的质量。教者也不需要全面说课,只需以重点说课和微型说课这两种方式阐明你的教学意图,例如在哪个教学环节中渗透了你的什么教改思路,你是如何贯彻的。
2、评课
教研组长期以来已经形成了良好的评课氛围,决不光说好听话,大家都从帮教的角度上诚恳地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今后我们还将把这种好的风气保持下去,同时还鼓励每位教师均能发表看法,在评课中还能体现出创新意识。
五、健全教研组档案管理办法。
教研组材料包括文件、学习资料、组与分组记录本、语文活动开展的图片以及每学期的计划、总结等,可以说内容很多也很杂。我们吸取了以往的经验,平时就注重材料的积累,专人保管。教研组在办公室已设一保管柜,存放所有资料,钥匙由组长负责,组与分组记录本则交由教研组长和年级组长负责记录保管。
二、开展教学研究,提高业务素质
本学期在教导处和大语文组的指导下,我们积极开展了教研活动,实行单元集体备课。在集体备课中实行了“三个统一”:统一进度,统一要求,统一内容。每单元先由主备人说课,提出授课方案,其他人共同讨论,最后形成统一要求,说课人整理出授课思路。这样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效果明显,受到一致好评。
各位老师除自己钻研业务外,还注重相互学习,本学期听课节数最多,有的20多节,平均也在16节左右,通过听课、评课、分析研究,寻找不足,研究对策,很好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在集体备课共同研究的基础上,各人的公开课受到了各位领导老师的好评。同时,大家注意学习运用多媒体教学,一些教师都制作了教学课件,有力地配合了语文教学。
三、组织各种活动,配合语文教学
针对初二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特点,本着“扎扎实实打基础”的原则,我们组的老师们组织了各种形式的语文活动,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如为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各班成立了小小图书馆,自带书籍互相传阅,同时自筹资金买书报,解决学校图书不足的问题,每周一次的课外阅读活动,开拓了学生的知识面;为培养写作兴趣,通过作文比赛激起学生写作兴趣;为提高书写能力,班级组织了书法比赛。为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坚持课堂三分钟演讲,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再如,演讲比赛,读书交流会等,都有力地促进了语文教学。在城关教研片的作文比赛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四、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观察、积累、思考和多写多改的习惯。
新学期伊始,就给学生统一配备周记本,提倡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动手,采用命题或随笔等等不同形式,老师定期检查督促,学生学习兴趣日增。加强书写习惯的培养,实施每周练字500字的计划,坚持较好,文面质量有较大提高。尽最大可能给学生提供阅读机会,班内集有小型书库互补,班内办手抄报已有9期。又自愿订购语文报3份,不断扩大视野。
五、成立“晨曦”文学社,开拓语文教学新阵地
1.学习高效课堂理念,认真实践。
当前教育教学追求的根本目标就是轻负担、高质量。
我校在素质教育大环境下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最近,举行了345高效课堂听、评课活动。 在整个345理论学习过程中,我们教研组的老师们集体学习、研究、深化其要素。在教学设计方面,积极实践以学生的学为主体的导学案,从各个方面去充分的渗透教学知识,而不是按照教学目标盲目的制定教学案。在教学过程方面,从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渐改变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式学习模式,突出学生之间的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从而达到共同提升的最终目的。
在教学评价方面,形成多元化、过程性整体评价体系。在认真实践345高效课堂的过程中,通过认真备课、备学生、备教材,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首先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再通过课程设计中的一些小活动,让学生从快乐的游戏中,学会主动学习、主动发现,并通过探索问题,同学之间互相合作,共同去解决问题。真正实现合作互助的共同学习。在过程学习结束后,组织学生以教材下的学案来进行课堂评价。尽量多的让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使得教师的思维和学生的学习体会能够达到共鸣,从而实现教学相长。
2.集体备课求真务实。
集体备课统一规划,以课堂教学常规教学
研究为主,每次备课坚持中心发言人制度,中心发言人将发言材料印发给每位同志,集中备课时学要素,规范教学行为,重视重难点的突破,重视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老、中、青年教师畅所欲言,献计献策,大大减少了教师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对教学六认真的贯彻和落实,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成长,指导性和实效性较强。组内学术气氛浓厚,一个团结和谐、求真务实的集体正在形成。
3.教师培训渐成体系。
本备课组共有7名语文教师,其中三年以上教学经验的有2人,xx年以上教学经验的有5人。备课组十分重视对他们的培养工作:首先,采取了中心发言、上公开课、听课导课、结帮学对子等多种形式对青年教师进行悉心指导。其次,尽可能为他们创设展露才华的舞台,如推荐郑英杰、宋春艳老师参加学校的公开课、课件比赛等活动,推动他们尽快成长成熟。再次,在教学的过程中,随时留心他们的闪光点和不足,或褒扬或提醒,重在研讨问题、指导示范。如个人教案,要求他们设计规范、过程流畅、材料翔实,重难点突出,教法、学法明显,坚持写教学后记,注意教学的反馈和反思。周记批改,以郑英杰老师为例,说明全收全查、有等级和评语,评语重对学生激励、沟通、指导的评改方法;作文指导,以杨海燕老师做示范,突出眉批、旁批与总评相结合,教师评析与学生自改、互改相结合,重在实效的方法。第四,结合教委的督导、学校的质量年工程、青年教师公开课、汇报课等活动,相机诱导,兴教学教研之风,求稳步上升之效。第五,老少搭配结对子,老教师的经验、技巧和青年教师的新观念、灵性相得益彰,从备课、课堂组织、试卷命题。相互学习,共同探讨,一齐进步。
4.青年教师进步显著。
通过营造和谐、民主、进取的氛围,通过全程的关注与指导,通过备课、听课、议课等形式,青年教师也虚心学习、潜心钻研、博采众长,本备课组的年轻人成熟很快,成绩斐然。宋春艳、郑英杰等老师逐渐由教育的新手成为深受学生喜爱的能手,杨海燕在做好班主任的同时,也逐渐成长为教学的一把好手。
5.加强学生语文基本技能训练。
在起始年级,可能要研究怎样在教学中切实开展学生书写训练、系统扩大阅读量、加强文章格式、文体特征训练。初一、初二、初三对各种问题都要训练,初四时才能很好而有效地进行针对中考的作文训练。 坚持听课、评课,加强教师间的合作交流学习。本学期初,初一语文组增添了一名教学新手,为能实现齐头并进,相互提高,在教研室的组织下,我组成功组织开展了新教师见面课,课前多次进行集体讨论,在充分尊重主讲人教法和教学策略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可行性的建议和意见,帮助其设计了教案,授课时本组成员全体参与听课,授课后及时反馈指导,寻找解决对策,帮助该组成员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总结,寻找问题。这样,既促进了新老教师间互相学习,达到共同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又帮助新教师快速成长。加强教学反思,不断改进提高 我们在抓好集体研讨的同时,要求备课组每位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教学后记,年级组定期检查。通过反思和总结,对教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通过总结和分析,进行纠错和补救,同时又为下一轮备课及教学提供
宝贵的经验借鉴。反思时,我们努力做到围绕某个教学问题,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而不只是简单地回顾教学活动和效果。不仅要注意反思的落脚点、 还要注意反思的实践性和发展性, 通过反思,促使教师主动地将与教育教学行为有关的因素纳入到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来,慎重审视自己教育教学活动,并积极寻找新思维、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二、努力方向
1.理念方面,
其次,部分初中语文教师主观地忽略了文体教学。新世纪的语文教学改革曾一度大举语文的人文性大旗,语文的工具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于是乎,一些自以为用先进教育教学理念武装的语文教师,为了彰显语文的人文性,课堂上没有了识字、释义的训练,没有了文体知识的介绍,取而代之的是花样繁多的朗读、精美语言的品味,以及与文章相关或是无关紧要的“拓展延伸”。似乎只有这样,才是一堂符合教改精神的高品质的语文课。
再次,是受前几年“创新作文”的影响。由于教育界对创新作文的过分吹捧,一些爱好写作的中学生们在没有领会“创新作文”实质的前提下,就东施效颦,比如在作文中加入题记、后记,文章样式滥用书信体、说明书、开药方,等等。只注重文章形式上的创新,不重视写作能力的真正提升。
作为一名有着十年教学经验的初中语文教师,我并不反对教材编写要多角度、多层次地选择文章,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的智慧。但是古人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没有多少写作经验的初中生来说,教材中的课文就是范文,就是写作的模板。因此,我建议初中语文教材要适当地选择一些文体特征鲜明的文章,并在其后附上与之相关的文体知识。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深化对文本的解读,而且对手学生写作该文体的文章具有指导意义。例如教材选用先生的《谈骨气》,并在其后附上议论文的文体知识。该文开篇即点出“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中心论点,既而引用孟子的名言“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论述骨气的含义,然后紧承上文列举了三个典型事例来论证中心论点,最后总结全文。这样,学习完本文,并了解了议论文常识的初中生们至少可以“依葫芦画瓢”地进行议论文写作了。可能写出来的文章会显得有些稚嫩,但至少做到了“形似”,只要假以时日,学生不断积累经验、总结教训,做到“神似”也就水到渠成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明白了“规矩”之后,活学活用,并逐步从“写作有法”过渡到“写作无法,贵在得法”的美妙境界。
现阶段,随着新课程理念的逐渐深入与执行,在初中教育阶段全面提倡素质教育,而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越来越受重视。构建初中语文高效阅读课堂,能够有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提升审美能力,并且培养其良好的文学素养与文化内涵。所以,注重构建高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教学目标不明确,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片面地认为阅读教学主要就是针对课文内容进行教学,帮助学生认识生字、生词等知识学习,而对于课文内容的深刻内涵与思想情感往往是直接告诉学生,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难以充分发挥,教学目标浅显。其次,教学方法传统落后,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少教师仍然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针对考试重点进行灌输讲解,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缺乏有效互动,学生对知识进行死记硬背,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不够灵活。再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待提升,由于语文学科是各个教育阶段的基础课程,学生从学前教育就开始接触语文知识,直至初中阶段,不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产生一定的疲劳感,对其学习兴趣不高,从而严重影响到阅读教学的质量。
二、初中语文高效阅读教学的构建策略
(一)立足教材,读懂课文
在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阅读教学需要立足教材,围绕教材开展教学活动,以教材内容为基础。教师对课文的掌握程度能够直接影响到阅读教学效率,如果教师对课文的掌握不够全面,那么将势必影响到高效课堂的构建,因此,教师在备课时,需要熟读课文,深入掌握其风格特征、表达方式、文章结构与中心思想等,并且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灵活运用图片或视频等生动形象地展示课文内容,让学生更加形象直观地看到课文的人物设定、环境描写、结构脉络与情节特征等。
(二)轻松阅读,激发动力
初中语文教师要想实现高效阅读教学,可以通过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阅读氛围,让学生快速进入阅读情境,进而实现高效阅读教学。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两个途径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阅读氛围,第一,让学生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轮流负责班内黑板报,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参加,内容可以是课内知识,也可以是课外知识,包括诗歌、故事、小说与笑话等,对学生的阅读产生一定影响,激发其阅读兴趣。第二,开展阅读比赛,定期举办读书活动,让学生分享与阅读内容与心得,表现优秀者可以给予鼓励,为构建高效阅读教学奠定基础。
(三)有效朗读,体味情感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离不开有效的朗读,吐字清晰、富有情感、抑扬顿挫、语气连贯的朗读,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通过朗读来体味课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不过传统的朗读形式往往缺乏一定的趣味性,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朗读效果较差,还容易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初中语文教师需要提升朗读的趣味性与难度。例如,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运用方言来朗读,以此来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诗词内容。另外,教师还可以把朗读设计成为接龙游戏,把学生分为小组,按照课文内容逐句朗读,对其朗读情况进行对比、评价,评出衔接顺畅、情感饱满的朗读小组,促使学生在短时期掌握课文内容,不过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古诗词或短篇课文的阅读教学。
(四)课外阅读,拓展视野
目前,随着进城务工子女数量的不断增多,如何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构建初中语文高效阅读教学课程过程中,也是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作为一所城区进城务工子弟定点学校,为了提高务工子女教育教学质量,实现进城务工子女与城市学生同发展、共进步,我们让城市子女与进城务工子弟分组结对互助,组成课外阅读小组、课堂互助组,以此向农村学生提供一定的帮助。城市子女与农村子女相比,所接触的知识面比较广,可以帮助农村子女增加课外阅读量和积累文学知识。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虽然教材中涉及了不少优秀文学作品,但是这只是冰山一角,所以,初中生的阅读范围并不能仅仅停留在教材上,而是需要进行课外拓展阅读,拓展学生的视野。而城市子女的生活水平一般都比较高,所以,可以帮助进城务工子女进行课外阅读,把自己家中的优秀书籍借给他们欣赏、阅读,通过这种交流帮助其拓展视野。这样做实际上的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期中期末的区统测中,进城务工子女和城市学生一样,取得了长足进步,语文成绩由全区倒数进入前列。
在选择阅读内容方面,教师应该进行有效的指导,给学生推荐部分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是诗歌、小说,也可以是散文、戏曲等。如:泰戈尔的《飞鸟集》、路遥的《人生》、《朱自清散文集》、关汉卿的《窦娥冤》等。
三、总结
总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构建高效阅读课堂十分重要,教师的作用也不能忽视,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帮助与引导,促使学生能够立足教材、读懂课文,有效朗读、体味情感,并且增加课外阅读量,拓展学生们的视野,接触到更多的优秀文学作品,从而构建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初中语文教师之间进行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可以有效地增强自己的教学经验,提高对教学的认识,进而更好地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所以教师之间就要经常地进行交流和沟通,不仅是校内的教师要进行教研交流,对于外校的教师也要经常与他们进行教研交流。所以,学校应经常组织校外的语文教师的教研交流活动,加强相互间的交流和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素质。故此,学校和教师都注重对教研交流的研究,以提高教研交流的有效性。
一、在初中教学中开展教研交流的重要性
1.学习别人的优点,丰富自身的教学经验
对于初中语文教师来讲,要想提高自己的教学素质的途径有两个,一是加强对自己的教学反思,二是加强与其他教师的相互交流。从自身的教学反思中,教师可以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并且进行改正和完善,但是这个改正和完善的程度不高。而加强与其他教师的教研交流,教师不仅可以从中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还能够有效地学习到别人的教学优点,进而将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如,A教师的古诗教学效率较低,那么A教师就可以向其他教师请教古诗的有效教学方式,从而更好吸取别人的教学优点,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效率。故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教研交流是非常有必要的,是可以有效地丰富自身的教学经验的。
2.意识到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
通过与其他教师的教学交流,教师可以互相发现彼此间存在的教学不足,然后相互进行指正,而且在指正其他教师的教学不足的同时,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进而更好地综合别人的教学建议,进行改正和完善。例如,A教师在教学交流过程中,发现B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与学生的教学互动,然后就回想自己的教学互动,也发现自己在教学互动中,缺乏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那么当教师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时,就可以向其他教师进行请教,如:如何在教学互动中有效地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如何提高师生之间互动的有效性呢?结合别人的教学经验,教师就可以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通过交流,加强对学生的全面认识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给予了现代孩子太多的标签,如“90”后、“00”后,并且对这群孩子进行性格总结,如“90”后过于桀骜不驯,但是并非所有的“90”后都是教师眼中的“坏孩子”。故此,在进行教研交流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相互分享对现代学生的认识,加强对现代学生的心理分析,进而提高自己对所教学生的全面认识,掌握现代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而更好地制定恰当完善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二、提高初中语文教师教研交流有效性的方法分析
1.加强开展校内外的经验交流
虽然学校和教师都意识到教师之间的教研交流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初中教师之间是缺乏相应的教研交流的,因此,针对这样的情况,学校应加强组织开展校内外的经验交流会,加强初中语文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首先,学校可以组织校内的教师教研交流,如每个月都规定教师之间开展经验交流会,并且按照年级来分别开展,由语文科组长负责组织开展。如在开学前,语文科组长就可以组织开展交流会,让教师之间相互谈论交流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学生的注意力从假期中收回到学习中来。针对这个问题,每位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来提出一个教学方法,然后其余教师在倾听的过程中就可以进行记录,最后再根据记录,结合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自己的教学手段进行改善,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除了要加强组织开展校内的经验交流会外,学校还要加强组织开展校外的经验交流会。如,每个学期前、学期中和学期末,学校都应组织学校间教师的交流和讨论。例如在学期中阶段,教师之间就可以讨论如何做好期末复习,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提高期末考试成绩。所以,要想提高初中语文教师的教研交流,就要加强校内外教师间的经验交流
2.请优秀教师开展示范课堂
为了更好地提高交流效果,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学校还应该发挥榜样作用,请优秀的教师开展示范课堂。开展示范课堂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以微课的形式开展,另外一种是现场的形式。为了更好地调整教师之间的交流时间,对于校内初中语文教师的教研交流,就可以选用现场的形式,请优秀教师开展示范课堂。首先,语文科组长在组织示范课堂的开展时,要调整好各位语文教师的教学时间,从而让更多的语文教师能够参与到示范课堂中,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在结束示范课堂后,参与的教师还要对优秀教师提出自己在课堂上存在的问题和疑惑,而优秀教师则应立刻进行解答,从而更好地提高初中语文教师对于教学的认识,提高其教学素质。而针对于校外教师的优秀课堂的展示,则可以通过微课的方式来进行开展,事先录制好优秀教师的示范课堂教学视频,然后分享给其他学校的教师进行交流学习。微课的展示方式可以突破地点和时间上的限制,教师可以随时随地浏览其他教师的优秀示范课堂。但是微课的展示形式也存在着缺点,就是教师之间不能及时地进行交流。故此,为了更好地提高初中语文教师之间的教研交流,就要加强开展示范课堂。
3.开展比赛活动
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师之间的交流效果,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在教学交流过程中,教师之间也可以开展比赛活动,具体的活动设计如下:
(1)选定某个班级作为比赛的评分者,然后开展“古诗教学比赛”;
(2)将全年级的语文教师进行分组,每个小组为两人,如全年级的语文教师为十人,那么所需要教学的古诗就要有五首;
(3)每个小组随机抽取所需要教学的古诗题目;
(4)给予每个小组的教师一个星期的备课时间,教师需要在一个课时内对学生讲解一首古诗;
(5)在比赛课堂上,还应该请三位其他年级的语文教师来进行评分;
(6)比赛分数由其他年级语文教师的评分和学生的评分组成,分别占总成绩的百分之五十;
(7)最终计算总得分,分数最高的小组为胜。
通过开展比赛的方式,不仅可以有效地调动教师参加教学交流的积极性,还能有效地发挥出每位教师的长处,从而让其他教师更好地进行学习。因此,要想提高初中语文教师教学交流的有效性,学校就可以组织比赛活动。
综上所述,开展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学校应该加强组织教师间的教学交流,更好地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提高教学有效性,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 参 考 文 献 ]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社会对语文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教育不断改革与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这场教育变革中,课堂及课堂教学无疑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一、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一)教师对教材理解不够透彻
教师缺乏对教学目标的有效研究是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表现在教师对各个目标之间的关系模糊,教学过程注重知识教学,忽视语文能力的培养。《语文课程标准》[1]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但在具体教学中未能有效地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甚至,将语文与其他学科孤立起来,把语文教学看成是单纯的知识传授。
(二)学生学习方法欠佳学
生在阅读课文时,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仅停留在找文章的重点词句,总结分析文章的大意及中心思想上,将文章拆得支离破碎,没有遵循“整体—局部—整体”的阅读规律[2]。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对课文的整体未能掌握,无法整体感知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也无法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分数”制约教育变革
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如何,最终体现在学生的考卷上,成绩说明一切。每年的期中、期末考试、九年级的中考,都是以分数的形式呈现,学生考不到高分就上不了重点高中,鉴于此,教师只能照本宣科,就书本论英雄,无法拓展更多的课外知识,学生变成了考试的工具,只会机械记忆一些东西,不能很好地融会贯通。
二、素质教育对初中语文教学的要求
(一)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标明确要求,初中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传统的语文教学把学生当成了记忆的工具,注重学生知识的识记,忽略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的对象是有感情有思想的人,目的是通过语文教学使学生学会思考、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学生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只有具备创新能力,将来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二)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的自学能力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培养,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精读课文、课外阅读、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学生只有具备了自学能力,才能更好地提高学习成绩。学生仅靠课堂学习知识是不够的,必须通过课后自读一些课外书籍,不断增长见识,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
(三)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初中学生虽初步具备了辨别善恶是非的能力,但是,受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个别学生容易将一些错误的行为当成美,养成坏习惯,这时学生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就可能会发生偏差,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加强引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优美的诗文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引导学生积极向上,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一)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素质教育要紧紧围绕育人这个目标不放松,将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做大量的工作,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不能把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看成是政治学科的任务,语文教学在丰富学生知识储备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其在社会上能独当一面,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培养学生的个性是素质教育的关键,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针对学生个性发展合理设置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个性千差万别,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呈现出不同的特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多动脑、勤思考,在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兼顾个体,尽量设置一些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内容,因材施教,扬长避短,使学生的潜力和才能得以最大释放和发展。
(三)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
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学生的心理问题有增无减,遇到困难和挫折退缩迷茫,出现一些偏激的想法和行为。因此,初中语文教学还应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生价值观,不断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逐步养成积极、乐观、坚强、勇敢的良好品质。一个学生只有身心健康,将来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成为社会的有用之人。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大力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是一场教育革命,必然会产生一些“阵痛”,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共同努力,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将素质教育的思想和观念在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中生根、开花,并且结出丰硕的果实。
参考文献: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对美的兴趣和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审美主体进行施教, 注意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感受和想象, 适当地进行创美尝试, 从而使其得到审美体验。【关键词】美育初中语文教学初中语文教育中,教学直接与美育相关,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美育成了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语文教师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同时, 要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一、培养兴趣, 让学生养成习惯
初中语文教学面对的是一个具有初步审美素质的群体, 审美情感具有较鲜明的年龄特征。初中生的审美情感的主观色彩浓厚, 容易陶醉于色彩鲜明、节奏明快的审美对象之中, 较难自觉地对审美对象深沉内敛的美产生审美情感。他们能鉴赏一些思想内涵较浅的文学作品,思想感情较为丰富, 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他们立场变化快, 价值观、人生观尚未定形。因此, 首先应培养其浓厚的兴趣, 良好的习惯。为此, 我校语文教研组曾开展过唐诗宋词比较鉴赏的兴趣活动。由有中教高级职称的名语文教师作为辅导老师。在学期教研总结会中教师都反映: 学生诵读蔚然成风, 较有感情, 部分学生能将摘抄的诗词全文背诵。教研组趁热打铁, 举行了一次朗诵大赛, 学生参与意识强烈。这说明学生兴趣已高涨, 但习惯尚未形成, 本人在班上又采取了以下措施:
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或耳熟能详的诗词名句制贺卡或书签, 送给最要好的同学。这是发挥学生审美能动性的大好机会,将兴趣转变成良好的习惯。要求学生准备一个摘抄本, 把在教科书或其他刊物上读到的自己感觉美的或引发了自己思考的句子摘抄下来。教师每周检查一次, 在每个检查周期中, 学生必须对最喜欢或最感动的内容加上自己的评语, 字数不限。两学期下来, 学生已养成良好习惯, 课上课下不论什么文章, 都能有感情地朗读, 并会自行设置问题作深层探讨, 少数优秀学生可创作出较有思想深度的佳作, 更重要的是大多数学生开始自觉地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二、突出意境, 营造美的环境
文学鉴赏只有在师生对文学作品从情感上产生强烈共鸣的情况下, 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其美的内涵。因此, 教师应致力于创造性地利用各种手段, 营造一种和谐、生动、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气氛和情境。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设置教学情境。通过提供鲜活的形象将学生引入教材所提供的情境, 激发他们的情感和兴趣, 而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使学习内容中所涉及的事物、现象或过程, 都能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在使学生获得大量感性的知识信息的同时, 也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趣。营造美的环境重在创造优美的意境引领学生进入境音乐是对诗词鉴赏的最好的辅助, 不同的旋律能勾起阅读者不同的阅读经验, 人生体会与无限想象的结合往往能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如学习《天净沙·秋思》时,配以音乐,让学生在合适的环境暗示下, 情感、想象, 构成了绝佳的审美效果, 学生自始至终沉浸在马致远营造的诗词意境中。
三、利用教材, 把美育进行到底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中外古今名篇, 以其进步的思想和完美的艺术形式, 歌颂了真、善、美, 鞭挞了假、恶、丑, 有着巨大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作品中具有丰富的美学内涵, 不仅表现和讴歌了生活中的美, 而且还凝聚着作者的审美理想。阅读、学习这些作品就像徜徉在美的艺术世界, 可以使学生充分地领略山光水色、花虫草木的自然美,感受作家创作的艺术美, 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我们应充分发挥文学作品的这种特性进行审美教育, 并通过审美教育,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在语文教学中, 教育者可以通过各种美的方法, 培养学生对自然、社会、人生和艺术的美的感受、理解和鉴赏能力。
教师应适时、适度地引导学生理解教材中文学作品的美。文学是用形象化手段反映社会生活的语言艺术, 人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 把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显现在自己的脑海中, 获得直觉的形象感知。因此, 感受美是审美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美的存在和美的风姿, 引导学生提高审美能力, 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
在朗读中感受作品的语言美。要体味教材中的语言美应从朗读开始, 因为朗读是感知语言的重要方式, 是获取文章美感的途径之一。朗诵可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 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 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如临其境的美感。古诗词是讲究韵律的, 有平仄、对偶、押韵等, 读起来朗朗上口, 富有节奏感、音乐美。感受这种语言美的方法之一就是朗读。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产生了很多优美的古文, 其用语的准确、生动、凝练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朗读, 方能使他们体味其语言的优美。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就应该注重朗读的作用。
在整体感悟中体味作品的思想美。阅读文章应该准确把握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通过对作品中人物、事物、内容的分析, 可使学生在对作品产生体验的基础上,由情入理, 把握作者的思想观点, 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感知形象, 产生审美效应, 启发学生把审美感受上升到审美意识, 提高审美能力。
语法是什么?语法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与运用中,人们总结出来的一整套系统的语言结构和运用规律,是人们学习和使用汉语必须遵循的规则。黄伯荣语、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明确指出:“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是语言结构规律的一种。”汉语语法从汉语语言的实践与应用中产生,反过来指导人们更好地运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提高人们的汉语语言运用能力,同时也促进汉语语言自身的发展。照理来讲,学生学习必要的汉语语法知识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根本就无需讨论,但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持相反观点的大有人在,似乎持初中语文教学不应该教语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由于不少人对十年语文教学的失败进行了猛烈的批判,将失败的最主要的原因归咎于学习语法,语法成了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根本原因,因此,不少人,甚至一些权威的学者,在解读《语文课程标准》语文的基本特点时,对工具性有意贬低,人为地夸大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对语文的工具性作了明确的界定,人文性是语文的另一个基本特点,这两个特点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更何况人文性和工具性本身就是辩证统一的,如果没有工具性作为基础,人文性就成了无尸的鬼魂;没有人文性,工具性就成了无魂的野鬼。只有人文性和工具性齐备,才成为血肉丰满摇曳多姿风情万种的人。就像太阳和月亮一样,我们不应该说哪一个需要,哪一个不需要,缺少了任何一个,其后果都是可以预料的。
二、学好语法知识是语文评价成功的需要
语文学科考试,无论是中考,还是平时的期中期末考试,作文是每一份语文试卷的必考题。作文的分值高,对表达的要求最具体综合而全面。作文是一个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性体现,是一个学生驾驭汉语水平最直接最外在的反映。此外,语文考试还涉及病句修改、仿写句子、对对联等,这些都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汉语语法知识,运用语法知识正确而灵活地完成。
翻开学生的作文本,我们看到因为课标对汉语语法教学的淡化,中考对汉语语法知识考查的弱化,语文教师对汉语语法知识教学的虚化带来的严重后果。例如:学生作文中经常出现一些简单的病句,现摘录如下三个句子:(1)四月的上海是一个百花争妍万紫千红美丽的季节;(2)校长的发言和亲切的面庞还不时回荡在我们的耳边;(3)能否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是一个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从上面三个句子可以看出,如果学生懂得提取句子的主干,就能将第一句浓缩成:上海是季节。显然这样的判断是缺乏常识违背常规的,上海是地方,是城市,不是季节。而第二句中“发言”和“面庞”只有一项能和“回荡”搭配,另一项则不能。具体地说,“发言”可以回荡在耳旁,“面庞”不可以回荡在耳旁,只能浮现在眼前。第三句犯了句子前后意思不对称的毛病,略作修改就可以了。
上述三个病句产生的根源是什么?学生缺乏基本的汉语语法知识,语文教学中语法教学的缺失。凡此种种,都生动地说明了初中阶段语文学习必须学习必要的语法知识,才能稳健地应对语文学科各种考试。当然,学习语文根本目的不是考试,是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但是语文学习不能回避语文考试,没有考试的语文学习是不健全的,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法知识的教学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三、语法知识学习应采取灵活多样的做法
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面临着挑战和机遇,而在这个时期中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创新是关键。教学方法是为实现教学目标、引导调节教学过程、师生共同遵循的原则性步骤或程序。语文教学方法,是指语文教学中处理语文教材、设计语文教学活动,通过师生互动把教学内容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逻辑程序。在众多的语文教学方法中,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最值得研究和最值得期待的方法之一。
一、教学方法内涵
教学方法是旨在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手段,教学目标要通过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来体现,因此,教学方法受到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制约;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的结合过程,就是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具有相应的学科知识体系和要求,因此,教学方法必须能够适应这些知识体系的要求,并受其制约。
语文教学方法以语文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为其构建的前提和基础。而目标是不断发展的,内容更是经常改变,因此,语文教学方法就不是一种固定的方式或者动作,而是一种动态的系列活动,是在激发并引导学生以自我活动的方式去掌握语文教学内容,并进而完成教学目标的学习过程。这就是语文教学方法的本质。
二、启发式教学思想概述
最早提出启发式的是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9年)。他说:“不愤不启,不诽不发。”(《论语・述而》)“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诽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孔子告诉我们:不到学生想求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的时候,不去启发他。必得使学生愤而若饥,诽而若渴,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能自奋其力,自致其知,“如此则识思深也”。
古希腊圣哲苏格拉底是一位出色的教师,他的教学观点跟孔子在本质上有相通之处。他说:“我的技术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彻底审查年轻人头脑中产生的思想到底是一个虚假的幻象呢,还是一个崇高而真实的产品。”
从本质上说,启发式就是注重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能有所发现,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独立自主的创造能力。启发式的先进性表现在它对学生主体性的高度重视和有效的开发,在于它对最终实现完满人格发展目标的期待。时至今日,启发式的先进性益发显豁,益发成为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时代需要。
三、启发式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的联系
启发式教法和学习方法的关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教法和学法分别是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来研究语文学习的过程。教法决定于学法。好的学法在于积极思考,务求自得。那么,好的教法就是要激发思维,做好学习的榜样。教和学是一对矛盾。这对矛盾对立统一于对语文材料的认知过程中。教师的教应该是自觉的,达到自觉的程度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的学应该是主动的,在主动的状态下才能有效地发展。语文教学法建立在两个基础之上,一个是学生的主体性,一个是语文课程的本质。背读法只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之一,阅读中也有许多其他的方法,听说和写作的学习也有许多符合学科特点的规律性的方法,只要坚信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学生的主体性也唯有在他作为主体的活动中才能获得发展,进而切合语文学科本质特征,抓住语文学习的规律,那么教和学的好方法就会被我们发现和使用。
四、启发式教学方法设计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总的要求就是把语文课程艺术化为一个个具体的语文学习的实践活动,就是深入理解课程标准,把教学任务落到实处。教案设计要有创新意识,重视学生的思维活动。要做到科学标准和艺术标准的统一。
(一)标准明确化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年级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确定具体、切实的课堂教学目标,并把这一教学目标作为教学过程的主线,贯穿于每一个教学步骤中,使整个教学活动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在的逻辑清晰严谨。
(二)程序科学化
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于一身的结构复杂的体系,这就必须有一个科学的“序”。学期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单篇教学设计,要体现他们之间的整体性、阶段性、连贯性;阅读教学设计、作文教学设计、课外语文活动设计,要体现他们之间的独立性和关联性o
(三)设计要“实、新、活、交”
实,设计的教学方案要实在,既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认识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紧扣教学目标,给学生真实感受、真切体验,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不是隔靴搔痒,远离学生的心灵。
(四)教学目标、教学材料、教学方法不是线性的、片面的依存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