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12 03:32:4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低保档案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一)强化城市低保档案基础建设
建设城市低保档案时,要注重建设并健全城市贫困居民的收入评价以及申请承诺和协查联签、公示监督的体制档案,并合理结合各个地区与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与本地状况相适宜的实行细文类文书档案。在建设城市低保档案规范化的管理体制时,要构建完善的收发记录以及归档立卷、案卷解读和库房管理等规范的体制,紧抓实际状况及各类体制的落实与监督,以便于保障档案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并分层次、类别来构建对应的档案管理体制。应依照各个级别管理原则来构建整体精确低保档案及台账,务必统一上下,为动态管理提供方便。市与区要构建对应的城市低保整体档案,以下各个级别管理部门也应构建全面的档案管理体制,务必要做到情况明、底数清、对象谁以及资料全。档案构建一定要从最低的生活保证待遇申请开始,将申请人基本状况均列进档案中,并由立档健全体制,强调档案管理。将本地的各类低保数据集资料进行仔细的整合,以便于构建完善的城市低保档案数据。运用城市低保档案监管低保运行,基于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务必做到尊重人民的知情权以及参与权与监督权,做好各类相关工作。运用档案凭证以及监督作用,严格的把关城市低保户申请、审核、复批的全过程。不接受虚假信息、数据与材料、
(二)强化城市低保档案动态管理
动态管理需要强调的是,被纳进城市低保档案管理之后,这并不意味着进入了保险箱,能永远接受低保待遇。档案管理部门要密切的配合民政部门使用多类策略,随时的对低保户的生活情况进行调查,以持续健全档案的内容。对应的保障对象以及补助的水平转变现象应即刻公示于社会,来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三)强化低保档案规范化管理
为了实行城市低保,各个地区也均构建了地方性财政投入的资金筹集途径。档案管理部门要尽量的配合各地民政、财政以及审计等,严格把关资金的转向管理,做详细的资金核算,并有效的发挥档案的监督功能以及凭证意义,呈现专款专用,禁止挤占挪用等现象,能够让居民们清晰地参与到相关城市低保工作中,发挥档案的作用来管好困难居民的救命钱,以保障每分钱都能发放到困难居民的手中。
(四)强化城市低保人员档案信息化管理
各个地区、城市应用现代化技术,革新管理模式,并对城市相关低保人员的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构建准确的数据库,并依据困难户的特点来构建合理有效的情况库与资料库。并再依据对应信息库的输入内容,推行微机检索,不断的提升档案的服务成效。
(五)强化建设城市低保档案人才培养
以城市的社会保证领域进步趋向前景来讲,这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工作,急需构建政治思想及专业性强的团队,其甘于寂寞、奉献的城市低保档案管理团队。目前对应的城市要根据领导、民政、部门以及基层等方面的诸多需求和要求,构建完善有效的城市低保档案管理人员培训体系,分计划、程序、层次深层面的掌握城市低保相关政策,掌握城市低保工作的各个流程和档案操作方式。这些都是需要相关管理人员能够打破常规,以激发档案工作人员的积极主动性以及创新性,并对其展开典型的业务培训,促使其了解对应的法律规章。
(六)运用档案进行城市低保政策宣传
构建有效的城市低保体制,以便于降低贫困差距,推进社会公平与和谐,这是现阶段最关键的工作。相关档案管理部门要不断应用各类档案信息,来促进其服务现实以及维护、保障贫困居民各种权益的重要意义,并在全国大力的宣传构建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体系的现实作用,利用各类宣传工具,促使人民群众能认识到这是一项关系国家及全社会的大事,是中华儿女几千年人人无饥寒的美好追求。
(七)严格把关城市低保档案规定
城市低保档案是要及时的进行分类整合并定期存档的,根据年度来整理存放;对应的保管期限是城市低保相关审批资料是该低保对象停止低保之后的三年,其余与城市的医疗性救助档案短时间内不能销毁;各上级部门由于工作或者是办案的需求,可随时借阅相关低保档案,各个查阅流程和范围是市或区级的民政局来确定的。
(一)就业指导———帮助选择优质幼儿园
幼儿园的环境相对比较单纯,可以为教育实习生提供迈向社会的过渡缓冲期,帮助其成熟心智进而增强应对纷繁复杂社会的能力。大型民办幼儿园大多拥有一支优质的教师团队,而省级示范幼儿园都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在这样的团队中教育实习生能得到很好的锻炼,专业能力也能提升较快。班导师推荐两位教育实习生到九江早期教育学校(幼儿园)就业。九江早期教育学校是1997年创办的一所大型民办省级示范幼儿园,生源充足,管理规范,提供实习津贴,免费提供食宿。两位教育实习生在一个单位工作,也是一个互助团队,遇到困难能相互商量、照应,共同度过就业适应期。艳艳是这两位实习生中的一位,曾在教育实习之前找到班导师要求给予指导。到这所幼儿园实习后,艳艳给班导师的短信中写道:“真的很感谢老师推荐到早期教育学校实习,感谢老师在我最迷茫的时候指引我。在幼儿园我学到了很多、实践了很多。在教师技能比赛中,我的说课尝试用PPT演示,还担任了主持人。任何一种尝试对于我来说都是学习和成长,是经验的积累和知识的不断扩充。我会继续努力,不会让老师失望。”在这里,班导师帮助实习生选择优质幼儿园就业,为实习生提供了发展的平台。
(二)基层面对面———走近实习生和园长班导师需要
走向基层、走进幼儿园、走近实习生,需要了解实习生在幼儿园工作的实际情况,了解他们的困难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这不仅能让实习生觉得亲切、温暖,而且能更加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班导师还与九江早期教育学校的园长进行深度交流,园长对两位教育实习生的评价很高,认为她们工作态度好、有激情、专业能力强。园长还特别表扬了艳艳,讲述了这样一件事:九江早期教育学校春季教学是正月初五开学,正月初二艳艳就离开甘肃老家回到单位工作,责任心很强。园长感谢幼儿园教师教育的院校为幼儿园输送了两位优秀实习生,希望今后能推荐更多的毕业生到幼儿园工作。走基层活动也是班导师全面了解幼儿园的良好契机。2011级有两位教育实习生应聘到一所新园———未来星幼儿园。班导师赴未来星幼儿园对幼儿园办园基本条件、举办者的身份背景、幼儿园园长和幼儿园的资质等方面进行考察,确保教育实习生的实习单位能持续发展,实习生有安全保障。班导师与未来星幼儿园园长交流时,园长反映了实习生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上班时间吃零食、迟到、认为幼儿园管理苛刻、小题大做等组织纪律不严、生活不严谨、对自身要求不严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班导师要正视教育实习生存在的问题,引导实习生以《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师德为先的基本理念,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
(三)教研指导———引导实习生进行教研活动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对专业能力有如下要求: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保教工作。针对保教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制订专业发展规划,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三十七条规定了幼儿园教师的主要职责,要求教师参加业务学习和幼儿教育研究活动。[2]班导师应积极引导实习生开展社会实践和教研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实习生的教研兴趣、教研能力和社会实践技能。如江西省九江市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每年开展幼教论文、教育案例、观察笔记征集活动,班导师积极鼓励教育实习生参加活动,并对实习生撰写的幼教文章给予修改。在班导师的指导下,实习生英英的幼教论文《播下一个行为收获一种习惯》在江西省九江市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2013年征集活动中获得一等奖的优异成绩,也激发了所有教育实习生的教研热情。在江西省九江市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2014年开展的幼教论文、教育案例、观察笔记征集活动中,所有实习生都积极参赛,实习生写作和分析问题的教研能力得到了提升。
(四)管理指导———关注实习生群体动态
班导师要关注教育实习生群体动态,应利用邮件、短信、QQ群等信息平台,突破空间的限制,与实习生交流思想,帮助她们排解心理压力,解决她们的实际困难。如实习生媛媛和兰兰处于单亲、低保家庭,家庭结构不健全,经济拮据。班导师积极为媛媛和兰兰提供了高校毕业生一次性求职补贴的信息,并帮助她们准备申请材料,使她们成功申请到补贴。这不仅体现了国家对低收入大学生的人文关怀,也使她们因为班导师的悉心关怀而备感温暖。幼儿园教师教育院校的学生在大学一年级已经参加了普通话考试,班导师了解到,江西省对幼儿园教师资格普通话条件的认定是达到二级乙等即可,而上海、甘肃嘉峪关市等地要求幼儿园教师普通话水平必须达到二级甲等。为此,班导师便建议部分实习生(普通话二级乙等)在教育实习期再次参加普通话考试,改变普通话等级。在班导师的指导下,班级44位学生中有32人取得了二级甲等普通话等级证书。了解到江西、福建、甘肃等地2014年届毕业生可以报名参加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后,班导师结合岗位计划、岗位条件,实习生的年龄、户籍、个人能力综合考量等情况,为实习生提供报考岗位、招聘考试等方面的专业指导,帮助实习生有效复习、积极应考。
[2] 唐显武,刘国伟.探索校本课程的特色之路.辽宁教育研究,2005(1).
[3] 覃章成.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价值与策略初探.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9).
[4] 张波.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及特色学校创建.济南: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
[5] 曾煜.多元文化课程开发模式的演进及其启示.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与社会科学版),2007(1).
[6] 廖辉.多元文化课程开发:基本理念、特征与意义.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
农村社会救助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搞好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永州市的情况看,经济欠发达,598.5万人口中农业人口达504.6万人,占总人口的84.3 % ;农村贫困人口达89.7万人,占农业人口总数的17%,其中绝对贫困人口36.9万人,占农业人口总数的7%;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自然灾害频发,每年都不同程度的遭受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龙卷风、冰雹、干早等多种自然灾害,常年受灾人口达200余万人次,需政府重点救助的45万余人。由此可见,进一步加强、整合和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最大限度地满足弱势群众的救助需求,是各级党委、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是从根本上深化改革、推动发展、保持稳定,加速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
一、意义深远:助弱同进,共享发展
“按照社会公平正义的理念,包括弱势群体在内的每一位社会成员都应过上合乎人类尊严的生活,这构成了对弱势群体实行的公益救助的基本理据。”大力推进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全面扶助弱势群体,对于促进社会各个层面和谐进步有重要意义。
1.有利于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
安定有序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事业进步和改革发展的基本条件。当前,永州市正处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快速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矛盾比较复杂,弱势群体具有很强的同质性、集中性和群体性。这种特点一方面使他们表达和追求自身利益的能力增强,另一方面他们的利益如果被忽视或处置不当,就会使他们采用非理性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利益,给社会带来不稳定隐患,进而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瓶颈。大力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有利于化解突出的社会矛盾和问题,维护和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权益,缓解弱势群体的失衡心理,有效促进社会的持续稳定。
2.有利于更好地凝聚发展合力
建设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让广大人民群众的工作热情充分进发,让个体社会成员的聪明才智充分涌流。困难群体作为社会成员的组成部分,由于处于弱势位置,容易被忽略,不易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对党和人民缺少归属感、认同感和信任感,不利于他们在促进经济发展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推进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不仅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弱势群体的关心,更可以让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到社会全体成员,有利于团结弱势群体,凝聚促进发展的合力,调动全体成员谋发展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全力促进和谐社会的实现。
3.有利于更好地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真诚友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乐善好施、扶贫济困的民族。进一步推进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不仅能给予困难群体物质上的救助,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而且能调动社会各个层面的群众共同关注弱势群体,进一步营造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良好社会风气,有利于更好地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增强全社会的慈善意识,促进团结友爱、平等互助的道德风尚和价值观念的形成,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发展进步。
二、工作成效:因地制宜,扎实有序
1.农村低保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目前,永州市共有农村低保对象12万户27.6万人,占农业人口总数的5.5 %,月发放低保金1049万元,月人均救助水平为38元。2008年上半年,按照上级要求进行了农村低保扩面,将农村居民中无劳动力或因病、因残等原因致使主要劳动力丧失、因生存条件特别恶劣地方常年生活困难居民等三类家庭全部纳人保障范围,新增低保对象12万人,基本实现应保尽保目标。
2.农村医疗救助制度逐步完善
为缓解农村困难群众的看病就医压力,根据上级要求,永州市从2004年开始在东安县、新田县开展农村大病医疗救助工作试点,迈出了探索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第一步。2005年,对城市低保户、农村特困户、农村五保户等特困对象家庭中患恶性肿瘤、尿毒症、肝硬化腹水、白血病以及其它年医药费在1万元以上大病的,给予500-3000元的医疗救助金,在全省领先建立了城乡一体的医疗救助制度。2007年,结合全市实际,在救助范围上扩大到城乡低保边缘户,救助病种增加了精神病种,救助标准提高到1000-4000元。2008年,面向全市城乡低保户、五保户、城乡低保边缘户、百岁老人等特定对象,逐步建立和实施资助救助、门诊救助、住院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援助五位一体的新型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全市在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以来,共累计救助农村大病救助对象1.42万人次,发放救助金2468.8万元,人均年救助水平为1738元;资助农村五保户、农村低保户参合34.3万人次,资助金额533万元。
3.农村五保供养水平进一步提高
永州市共有五保对象51214人,占农村总人口1.27%。共有乡镇敬老院106所,村级“五保之家”46所,集中供养4854人,其它46360人由村、组分散进行供养,分散供养标准由2005年年人均600元提高到1000元,集中供养标准由2005年1200元提高到2070.46元,农村五保户生活有了较大改善。2006年国务院新修订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实施后,五保供养资金从省级财政转移支付和市、县财政预算中列支,建立了“政府牵头、民政负责、财政投人、按标施保、应保尽保”的五保供养工作新体制。2008年,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湖南省实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办法》的通知,明确规定集中供养标准每人每年不低于2000元,分散供养每人每年不低于1000元,要求将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的日常管理经费和工作人员工资列人财政预算,不得在发给五保供养对象本人的供养资金中列支,从而有效地保障了五保户的基本生活权益。
4.灾害救助工作不断规范
一是规范了救灾款物管理工作。2008年,永州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监察局、市审计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永州市基层救灾款物管理使用操作规程》的通知,对救灾款物的申请、拨付与发放、管理等方面作出严格规定,确保了救灾资金分配的科学合理、公平公正,救灾款物及时落实到灾民手中。二是灾害应急救助体系初步形成。2008年,市政府出台了《永州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并成立了永州市减灾委员会,进一步完善了全市应急救助体系,形成了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三是救灾资金投人大幅度增加。2008年我市累计受灾人口702万人次,直,接经济损失145.07亿元。向上级争取救灾资金9395万元,救灾棉被39111床、棉大衣1000件、帐篷443顶,市本级财政配套救灾资金500万元;一年来,发放救济粮3522吨,救济灾民42万人,发放衣被20万件,救济灾民巧万人,救济伤病人口7.83万人。全市共为灾民恢复重建房屋12042户45163间。由于救灾工作应对处置及时果断,救助措施得力,在应对2008年百年不遇的冰冻雨雪灾害和五十年不遇的“6·13”洪灾过程中,做到了大灾面前零死亡,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
三、存在问题:基础薄弱,任务艰巨
1.社会救助立法滞后
迄今为止,我国尚没有一部社会救助方面的专门性法律,农村社会救助工作中除五保供养以政府法规形式颁布以外,其它各项工作都是通过各种规范性文件的,缺乏法律权威、制度刚性和惩处力度,实施过程中有令不行、违规不禁的现象比较突出。
2.基层机构队伍薄弱
据调查统计,撤区并乡建镇以前,全市有区乡镇430个,按每个区乡镇配一名民政干部,至少有430个,撤区并乡后,全市共有198个乡镇和办事处,只有民政干部271人,平均每个乡镇1:37人,比撤区并乡前减少1s9人。所配民政干部专职的少,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素质不高。近几年民政部门新增城乡低保、城乡大病救助、乡镇敬老院和村五保之家建设和管理、五保供养资金发放等工作,全市每年救济灾民30万人以上,城乡低保人数30余万,农村五保户有4.2万人,重点优抚对象s.3万,大病救助近万人,还有71万老年人,直接工作对象140万人,日常管理的工作任务十分繁重。近年来,民政救助资金大幅度增加,由乡镇发放的民政救助资金,有的几百万元,最高的达到近1000万元,社会救助各项资金在基层的发放问题令人担忧。如宁远县水市镇,辖区人口7.3万人,有民政工作对象5000;余人,全市发放各类资金335万元。2002年乡镇机构改革时,将乡镇民政职能划人社会事务办,明确由s3岁的李某1人负责全镇民政工作,并兼驻村任务。李某不仅要负责5000名民政对象的人户调查、初审、年检年审、动态管理等日常管理工作,还要逐户建立规范的统计台账和工作档案,该人不懂电脑,工作效率十分低下,难以按规定要求完成各项社会救助工作任务,只能应付了事,导致社会救助基础工作不扎实。
3.救助资金投入少
一是国家财政投入不足,各项农村社会救助工作普遍存在较大资金缺口,导致保障水平偏低。以农村低保为例,2008年全市低保人数为27.6万人,全年上级下拨的农村低保资金为6765万元,按人平计算,月人均仅有20元,人数是城市低保的2.6倍,上级下拨资金不足城市低保的一半,月人均救助水平不足城市低保对象的1/3。二是本级财政配套资金难以足额到位。按照有关法规和政策规定,农村五保、农村低保、农村医疗救助均要由地方人民政府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由于市、县区财政困难,往往未能足额配套,或列而不支,致使农村社会救助工作经费得不到保证,工作开展乏力。
4.城乡救助发展不均衡
社会救助工作涉及到民政、劳动、教育、卫生、房产、司法、扶贫、国土、规划建设等多个职能部门,但各部门之间缺乏联动,存在各行其事的现象,尤其是在救助对象和救助标准确定,救助项目安排,救助资金的投人等方面缺乏统一安排,导致多头救助、重复救助、遗漏救助的现象时有发生,制约了社会救助整体优势的发挥。同时,还存在城乡救助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如城市低保对象享有的廉租房政策及生活用水、用电、有线电视收视等价费优惠措施,农村救助对象暂时不能享有,整体救助水平较低。
四、根本举措:统筹运作,合力推进
1.加快救助立法进程
农村社会救助工作关系到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涉及到社会的各个层面。推进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国家应尽早出台《社会救助法》及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把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医疗救助、自然灾害救助、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及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司法救助等各项社会救助制度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同时对社会救助工作机构、人员、资金保障作出刚性规定,为依法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提供法制保障。
2.加强机构队伍建设
各级党委、政府要在社会救助机构、人员、编制等问题上给予重视支持,特别是要解决社会救助机构人员的公务员身份问题。加强乡镇基层民政工作力量,安排专职工作人员,解决有机构、有人做事的问题,我们建议在乡镇设立民政所或社会救助站,小乡镇安排3至4个,大乡镇安排4至6个干部,专门从事民政工作,在行政村设民政联络员,并适当解决待遇,以切实解决好基层民政工作有人干事的问题,为工作落实,规范管理,资金发放公平公正提供组织保证。同时,要建立社会救助工作队伍准人机制,严把进人关,加强在职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3.扩宽资金投入渠道
一是加大财政投人。市、县两级政府应根据本级财政实际,把社会救助资金列人财政预算,并逐年提高。乡镇也要设立专项救助基金,实行专款专用。二是积极向上争取。要加大跑“部”进“厅”力度,多争取上级支持。三是面向社会筹集资金。大力开展各种慈善募捐活动和对口捐助活动,积极引导和鼓励慈善团体等非营利性组织参与社会救助工作。同时,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扶贫帮困活动,如救助服务、志愿者活动等。要发动社会力量,搞好救助对象在医疗、教育、住房、司法援助等方面的专项救助。
4.强化救助工作保障
土地档案是国土资源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并归档保存的文字、图表、光盘、声像、电子文件等材料。它是宝贵的信息资源,反映着城镇和农业建设生产用地发展的历史真实面貌。了解土地档案的作用,大力开发土地档案信息资源,提高土地档案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特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效地为社会各界提供服务,已成为档案工作者最为关注的话题。
1.土地档案的作用
近年来,在转变国土资源利用方式和深化国土资源管理改革的新形势下,在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政府提速的过程中,土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愈显重要。主要表现在:一、土地档案是确定土地权属,是采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科学管理土地的基本依据。二、土地档案是征用土地和处理土地纠纷、查处违法占地凭证。三、土地档案是重要的技术资源,是研究如何管好、用好土地资源的基础,它不仅用之于现在,还要服务于未来。
总之,土地档案是不同历史时期土地档案制度和措施的汇集,也是各项技术成果的真实记录。它对于保护国土资源、合理开发、有效配置土地资源具有凭证、参考作用。它不仅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土地档案的综合利用率日趋增多。因此,做好新形势下土地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至关重要。
2.提高土地档案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2.1做好土地档案的收集基础业务工作
2.1.1丰富馆(室)藏量,优化馆(室)藏结构。
从社会需求的角度来看,馆(室)藏与档案利用的效果是成正比的。馆(室)藏越齐全、丰富,为社会提供服务的机会就越多。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扩大收集范围,丰富馆(室)藏内容。首先,按照制度、规范要求收集整理好机关文书、人事、会计、基建、实物等档案。其次,着重抓好土地占用、土地审批、建设用地补偿使用费征收及使用、“招拍挂”运行等土地资源使用与管理工作中形成的土地档案。最大限度地增加馆(室)藏量,努力创造一个门类齐全,分类编目正确合理的综合管理体系。另外,还应加强档案鉴定工作,及时将已失去保存价值的档案进行鉴定销毁,这样既可以降低保管成本,又可以提高档案的利用率。
2.1.2加强土地档案的管理工作
(1)重视土地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确保档案信息量充足、完整、真实、系统,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2)加强土地档案的标准化文件的制定工作。使档案管理的各项工作环节都按一定的标准来进行。。
(3)建立、健全科学的、实用的土地档案检索体系。提高向社会各界提供利用土地档案信息的工作效率。
(4)注重做好土地档案的编研工作,以便有针对性的搞好服务。
2.2主动服务,变封闭为开放
由于档案本身具有的潜在价值不能自发地实现,必须借助人们的开发利用活动,才能使其充分地表现出来。因此,新形势下,土地档案管理人员要树立为经济建设和各项国土资源工作服务的思想,改变过去那种看门守摊、坐等上门的被动服务状态,变封闭为开放,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一方面,紧紧围绕社会的需求,找准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把握时机,主动配合社会活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充分发挥档案部门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凭借计算机、网络等先进技术,利用网上信息量大、传递速度快的优势,与其他档案机构联网,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使“死档案”变成“活信息”,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另一方面,利用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介增强全社会的档案信息意识,宣传土地档案效益实例,扩大档案的知名度,使人们了解土地档案的价值和作用,提高土地档案的社会地位与影响,便于今后的利用。
2.3提高土地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档案管理人员是档案管理的实施者,其素质高低直接影响档案业务工作的效率、质量和服务水平。因此,必须重视提高档案人员的素质。。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坚定的事业心和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二、努力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不但要加强学习档案专业知识,还要学习和拥有现代化的知识及其他社会、科技知识,不断充实完善自我;三、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档案工作是一项科学性、业务性很强的重要工作,要做到档案材料的科学管理和有效地开发利用,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有较全面的文化知识及熟练的专业技能;四、树立与时俱进的思想作风,更新服务观念,强化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以适应档案事业发展的新要求;五、具有爱岗敬业、求真务实、甘于奉献的精神,以及保守机密、自我牺牲的品质和综合协调能力。
另外,建立合理的档案利用制度,也是提高土地档案利用率的又一有效途径。
3.做好土地档案利用工作,提高土地档案利用率的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建设项目不断增多,土地档案的业务管理工作已经由整理、保管、利用逐步转移到档案的开发利用上。这不仅是土地档案工作的基本任务,也是整个土地档案工作的目的所在。加强对土地档案的管理利用,不仅可以为机关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提高创造必要的条件,而且能够为确定土地所有权、使用权提供法律凭证和依据。只有搞好档案的利用,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不断提高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才能使人们重视土地档案工作,才能提高土地档案工作的社会地位。因此,依法合理地利用好土地档案,充分发挥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提高档案利用率的重要途径。
随着国民经济的逐步发展,我国社会保险的参保数迅速增加,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也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做好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根本点是加强创新。只有通过对新时期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创新的必要性以及现存的问题分析,将纸介档案与数字档案的转换,才是需要对新时期提出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创新的途径策略。
一、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现状分析
(一)社会保险的参保人数增长迅速
我国社会保险的参保数,增长迅速。2009年底,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23550万人,比2008年末增加了1659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民工人数为2647万人,比2008年末增加231万人。根据《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1-2012年)》指出,到2012年,中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超过2.23亿,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超过4亿,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超过1.2亿,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超过1.4亿,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超过1亿。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的人数逐年增长。可见,我国社会保险档案与日俱增,当今社会的发展对社会保险档案的要求也在提高,需要对社会保险档案进一步创新。
(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实施改革计划
近几年来,国内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全面实施了各种改革计划,早在2009年最后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在2010年内开展全国范围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跨省转移接续制度”。从2010年7月1日起,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可跨省转移接续。2011年11月15日,人保部就《社会保险费申报缴纳管理规定(草案)》征求意见。根据草案,企业缴纳险种从养老、医疗、失业险三项扩至五项,新增工伤和生育险。这些政策改革都为新时期的社会保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营造了很大的发展空间以及机遇。
(三)负责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部门分散
我国公民个人社保档案分散在不同的管理部门中管理。现行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是分散型的。具体情况是:社保中心管理着养老、医疗、工伤等法定的基本保障档案;民政局管理着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商业保险公司管理着公民个人补充保障的一系列保险金。这种现状造成多头经办,政出多门,业务交叉,资源浪费,政令难以统一的局面。由于管理机构分散、不集中,使人们在利用公民个人社保档案时,存在着许多不便。例如,我们如果需要了解公民个人就业及保险金交纳情况,需要到几个不同的管理机构去了解,这样就给公民个人和组织在查询工作中带来了很大的不便;而且这种分散的管理,使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出现了许多漏洞,于是就出现了一些奇怪的现象:如“涉保”人死亡以后,其所涉及的个人保险账户并未随之终结,仍有人代领保险金。
(四)社会保险档案工作缺乏硬指标考核
社保档案数量巨大,工作环节繁琐,相对于社会保障工作,社保档案工作没有硬指标来考核,也没有统一的管理办法和标准,因此让部分档案工作者放松了对工作的要求。社会保险的五个险种档案并非一个部门管理,进而导致不同的开发商参与系统建设,相互之间的互不信任以及人为设置壁垒,或者同一家系统开发商采用了不同的标准和技术架构,导致系统割裂。数据只能采用共享或交换的形式,只有极少数地区实现基本信息的共用。比如2008年1月央视报道深圳农民工的“退保潮”现象,就是因为不同的省市之间不能共享社保缴费信息,从而导致社保对于“候鸟型”的打工者来说只是带不走、挪不动的“地方粮票”。
(五)社会保险的经办效率和范围需要扩大
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经办管理效率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近年来伴随着生活中网络的普及和对税务、银行等网上业务的接受,热切期待社会保险经办业务网际申报模式的实现,而传统性纸质档案管理约束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参保者要求简化手续、便捷服务的利益诉求,因而我们应从社会保险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认知社会保险档案管理问题,再继续讨论介质原始性问题显然已是过去时了。现今解决档案数字化的关键是讨论如何确保数据归档前后原始性认证和原始性保证问题。
二、我国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
(一)对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由于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是比较新的工作,人们还不是很重视。社会保险工作的重点都集中在扩大基本社会保险的覆盖面,强化社会保险基金的征缴和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等方面,忽视了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使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处于无序状态,其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二)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体制不规范
由于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制度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造成归档范围不明确,社会保险文件材料收集不齐全,档案管理方法不健全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社会保险档案专职人员难落实。有些社会保险部门档案机构不健全,没有专职或兼职人员管理档案,即使有,也是临时抽调,没有经过专职培训,严重影响社会保险档案的质量。
(三)社会保险档案存档的条件差
由于场地限制和经费不足等问题无法解决,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始终未能列入社保经办机构的议事日程,大多数社保经办机构至今未设立固定的场所存放档案,历年累积的社会保险档案只能由经办人员分别保管。由于没有专有的库房,只能存放在潮湿的房间里,致使社会保险档案存在诸多安全因素。这种不规范的档案管理方式不仅查阅起来非常困难,也给日常经办工作带来许多不便。
(四)缺乏专业社保档案的管理标准和规范
社保档案管理缺乏国家标准,职工档案管理仍在执行1992年劳动部与国家档案局共同制定的《企业职工档案管理规定》,而该项制度中的部分条款如适用范围、归档范围、管理形式、交接流转等规定已经不适应现实工作的需要,亟须修改。在没有统一标准的情况下,有的制订了一些社保档案的地方标准,有的地﹑市制定和公布了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办法、低保档案管理办法,而全国许多地﹑市则没有建立相关管理标准和规范,造成社保档案的各地管理方法不统一。在不同专业类别中,管理的规范和水平也不一致。 转贴于
三、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解决办法
(一)将纸质档案转换成数字档案存档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出于业务办理需要,会在办理过程中出现大量的纸质材料或证明,各类保单合同、证件扫描件以及各种需要存档备查的档案资料,是非常庞大的一个数字。纸质材料保存起来不方便,但是将这些材料进行电脑扫描储存,就可以将纸质档案转变成数字档案。根据档案工作的实际需要,可灵活运用,如目录数据适宜采用文本录人;全文数据则可以采用图像扫描录入;而一些当前常用的数据可制作成光盘。
(二)根据社保档案类别进行分类管理
根据不同档案的类型进行分类管理,方便查找、储存,可以防止档案的丢失与缺漏。应针对不同门类的档案,确定不同的归档整理方法。首先,确定立卷原则。遵循文件材料的形成规律,保持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按社保档案不同价值性质分类,以便于保管和利用。其次,确定归档形式。根据各社保经办单位文件材料形成的类型,确定以“件”或“卷”进行整理、归档的文件材料范围。最后,根据社会保险档案的保存价值确定“永久”、“长期”和“短期”三种保管期限。
(三)建立全国统筹的社保管理系统,规范标准
建立全国统筹的社保档案管理体系可以为社会保障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和不断完善奠定重要的基础。以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和劳动及社会保障标准体系为指导,以投融资与运营模式和项目实施监理模式为依托,按照多层架构的模式将系统自上而下构架成为组件与业务组件、业务运作支撑平台、IT基础设施三个层次,树立以监控及管理、信息安全为主的贯穿三大层次的两大体系模式。为适应劳动者的流动和工资收入的变动,对每个劳动者按号码设立档案卡,并用计算机储存,记录公民个人历年的工资收入情况。在全国设立计算机网络,对每个劳动者的情况进行追踪记录;并建立全国范围内统一的网络查询接口,允许公民定期查询,同时也可替他们预测,比如退休时可拿到多少养老金,以提高工作的透明度。
(四)在全国统一管理下设分支机构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10-0936-03
【关键词】 精神卫生;档案;问题解决;学生保健服务
近年来,国家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工作力度越来越大。心理档案是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而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的重要基础性资料,已为各高校普遍认可,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献资料显示,仅2007-2008年,有关高校心理档案建设的论文就有近40篇,从数量上看,比前几年有明显提高。但从文章的内容来看,关注和讨论心理档案建设的意义、必要性、基本内容构成的比重较大,而对实际操作层面,如心理档案究竟应该怎么建、由谁来建、建档范围如何确定、应包含哪些相关材料等问题讨论相对较少,这也从侧面反映了目前高校心理档案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笔者对此提出如下思考。
1 目前高校学生心理档案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将心理普查所形成的基础数据材料简单等同于学生心理档案 自2004年教育部在部属重点高校中开展新生心理健康测评工作开始,新生的心理普查工作迅速在国内各高校中普及开来,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作为一项常规工作,历年来积累的大量第一手学生心理健康测试数据,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些测试数据是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的一项重要参考依据,但不能把这些基础材料简单等同于学生的心理档案,原因包括:第一,心理普查的结果体现的是心理健康标准的一个方面――统计学标准,另外还有社会学标准、医学标准及个人体验等标准,如果以此数据结果直接作为心理档案内容,至少说明档案内容不全面。第二,心理测试有其局限性,其中最大的一个局限性是测试不能保证100%准确[1]。测试的结果与受测者的主观心态密切相关,如果受测者有意隐藏客观心理状况,或是由于对心理普查有误解、偏见、恐惧而不认真作答,会导致数据失真、失实,从而影响普查数据的有效性,导致档案信息不准确。第三,心理测试的结果只能反映一段时间内的个体心理状况,而个体的心理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心理测试数据有一个时效性问题。即使普查数据真实、有效,也只能是当时受测个体的心理状况反映,不能反映现在和将来的情况,学生的心理状况是不断变化的。因而心理普查数据只能作为学生心理档案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而不能直接将测试结果作为心理档案。
1.2 心理档案材料单一、不成体系 从档案材料的构成来看,主要存在2个问题,一是材料内容单一、不够丰富。如前所述,心理档案的内容大多以心理普查数据结果为主,另外可能包括学生的访谈记录、学生的基本情况、奖惩情况等,内容比较单一。二是限于专职人员短缺、学生数量庞大、档案意识薄弱等客观现状,档案材料比较零散,容易出现将原始材料直接归档的情况,缺乏合理的组织、编排,形成不了有机统一的体系。使心理档案不能全面、系统地反映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能为相关人员提供完整、有效的工作参考,从而导致心理档案使用价值不大,无法满足工作的实际需要。
1.3 建档范围规定模糊 建立完善的学生心理档案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目前,很多高校都在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但面对数量庞大的学生群体,建立高覆盖率的、内容翔实的个体心理档案系统目前尚不具备现实条件,因此先为少部分学生建立翔实的心理档案,然后逐步扩大建档对象的范围似乎更加可行。但对哪些同学需要首先纳入建档范围尚未形成统一意见,缺乏工作规划。从心理疾病的预防角度来看,首先需要建档的应该是需重点关注的学生群体,但这部分学生的范围如何界定,筛选的标准是什么,比例应该有多大等问题没有明确的规定,其结果是在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重建档数量而轻建档质量,前期工作风风火火而后期工作虎头蛇尾,看上去人人都建档了,而实际上档案无法满足工作的需要,一些需重点关注学生的心理档案建设力度不足,导致有限的资源、精力无法发挥最大的功效。
1.4 心理档案规范性不足 心理档案虽有其自身的特点,但究其本质仍是档案工作的一个分支,必须要遵循档案工作的基本规范和一般要求。目前各高校从事心理档案建设的工作人员大多是专兼职的心理健康教育人员,接受档案工作知识培训机会较少,对档案学的基本知识了解不多,档案工作意识普遍不强,心理档案的规范化程度有待提高。
1.5 心理档案重建设、轻使用 各高校对心理档案建设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的认识都有了明显的提高,都将心理档案建设作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由于心理档案具有私密性强、学生敏感程度高的特点,在心理档案建立后,管理单位过分考虑档案的保密性原则,轻易不视与人,造成了心理档案实际上被束之高阁的现状,能接触到档案的人过少,不能为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信息。
1.6 对心理档案最低保密限度执行不严 与此相对,心理档案最低保密限度的扩大化也是目前工作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2]。中国心理学会、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在 《卫生系统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者条例》中明确规定了心理档案的保密性原则:“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者应对其病人或来访者的有关资料、病历予以保密;这些资料应单独保管,不应列入医院其他病历之中。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者只有在专业需要的情况下才可以与其他专业人员讨论其服务对象的案例。如果为专业的目的需要采用案例进行教学、科研和写作时,应适当隐去那些可能会据此辨认出服务对象的有关信息”。
但此规定在实际工作中的执行情况并不尽如人意。由于各学校专职心理工作人员普遍较少,在实际工作中,有很大一部分工作是由兼职的学工系统人员完成的,在工作中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一是在对个别重点心理问题学生进行干预和教育过程中,为了工作方便,将档案内容告知学生的班主任、任课教师,甚至是学生骨干,请他们协助开展工作,造成档案内容的外泄。二是心理档案没有单独存放、管理不严,心理档案在学工系统内随意翻阅,甚至个别学生干部都有可能知晓档案的内容,造成档案内容的外泄。三是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会以本单位在校学生心理档案内容作为案例,虽然隐去了个案的姓名,但一些关键信息没有处理好,使学生仍能对号入座,“找到”案例中的具体对象,给学生本人带来不应有的伤害和压力,造成工作的被动。无论哪种情况出现,都会对学生本人和工作产生负面影响,增大了工作开展的难度。
2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应注意的问题
2.1 正确使用心理普查数据,为学生心理档案提供基础材料心理普查工作的重要作用之一是通过普查,建立心理问题筛查、干预、跟踪、控制一体化的工作机制,做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早期发现、及时干预和有效控制,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从这个角度来看,心理普查工作应该是全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个基础、一个开端,而将普查数据直接作为心理档案的做法,实际上是人为终止了整个工作流程。
正确使用普查数据,需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对数据进行整理、筛选,提高数据的有效性。目前,各高校大多使用计算机网络系统,采用人机对话的方式,集中开展网上心理测试工作。数据结果汇总后,首先需要对数据的有效性进行考查,筛选出无效数据。无效数据一般有以下特征:答题时间明显过短;选项过份集中;测伪部分得分过高等。这部分数据一定要剔除出来,要向学生本人了解原因,对测试目的、意义宣讲清楚后安排他(她)们重测。(2)开展回访工作,详细考量数据的准确程度,确定心理问题的性质、等级。心理测试的结果反映的是一种量化的统计学指标,是衡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参考,但心理测试本身也具有一些局限性,如心理测试不能保证100%的准确率,心理测试具有时效性的特点,一种测试量表只能反映心理状况的一个方面,心理测试难以反映被试答题的客观程度(目前通用的普查量表大多无测伪项目设置)等。
每年心理普查结束后,对数据超标的学生发出回访邀请,进行一对一的访谈,重点了解他们数值超标项目的实际情况,安排不同的量表进行第2次测试,综合2次测试及面谈的情况确定他们是否存在心理问题、什么心理问题、心理问题处于什么程度,制作详细的回访记录。通过这种方式,了解测试的准确程度,将机械的数据转变为更为直观的学生具体心理健康状况信息。
2.2 本着量力而行的原则,确定心理档案的建档范围 目前,各高校专兼职心理工作队伍人数严重不足是一个共性问题,在一个万人规模学校中,专职人员的人数一般为1~3人,兼职队伍以辅导员为主体,每个学院有1人主要负责学生的心理工作。面对庞大的学生群体,大范围的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不现实,而且容易流于形式。本着量力而行的原则,应筛选出确实存在心理问题、急需重点关注的学生群体,首先把他们列入建档范围:(1)充分利用心理普查后的回访结果。通过回访,根据他们心理问题的性质和轻重划分不同的等级,分为较重心理障碍、一般性心理问题或适应不良、无心理问题3类,分别以ABC标识,对于A类学生必须纳入建档范围。(2)对于通过语言、行为流露过轻生意愿,或是已发生轻生行为的学生必须建档。(3)已发生心理危机事件,被正规医疗机构确诊为存在心理疾病,或因心理问题而休学者,首先纳入建档范围。
2.3 以学院兼职人员为建档主体,实时、全面掌握学生信息 关于心理档案的建档主体,现在主要有2种模式,一是由专职人员,如学校心理中心的老师来完成;二是由兼职人员,如辅导员来完成,2种模式各有利弊。由专职人员建立,能够满足对档案规范程度的要求,但缺点是建档范围比较小,对建档对象的实时情况掌握不及时,档案内容不全面,无法及时更新。由兼职人员建档,档案的内容比较丰富,实时性较好,但规范程度可能不够。
笔者认为,心理档案的建档主体由兼职人员来担任比较好,他们在一线工作,面对的学生群体相对较小,而且更方便了解学生情况,能及时、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心理动向和行为表现,更有利于档案材料的完整性和实时性。关于档案的规范程度,一是要允许有一个提高的过程;再则,可以通过相关专题培训,结合专项检查的方式帮助他们不断提高档案建设水平,充分发挥和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水平,可以使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
2.4 详细了解建档对象的家庭背景和应对方式 应重视对以下内容的收集:一是建档对象的家庭背景材料,主要包括家庭基本构成、主要经济来源、父母教养方式、家庭成员交流情况、家庭氛围等。笔者在大量个体访谈的实践中发现,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大多都有其家庭背景的因素,因此这部分情况必须了解清楚。在进行个体访谈时,这是一个必谈内容,对于这个问题学生一般不会很戒备和避讳,相关信息一般容易掌握。对学院而言,应在日常工作中有意识关注和了解学生殊家庭构成的情况,如单亲、离异、经济非常困难等。收集这部分信息时,应更注意学生家庭的交流方式。二是应注意收集建档对象在应激状态下的行为表现材料。对存在心理问题或障碍的学生,要特别留意他们在应激事件出现时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面对同样的应激源,他们可能比普通同学有更剧烈的情绪波动,更激烈的行为反应,因此,在应激状态下的表现是评估他们心理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需认真记录。
在学校环境下,应激源一般包括:学业上不顺利,如考试不及格,各种等级、资格考试未通过等;人际交往问题,如舍友、同学关系紧张,与个别同学产生剧烈冲突等;恋爱失败,或是追求异性被拒绝;家庭出现重大变故,如父母离异、直系亲属亡故等;出现重大挫折事件,如竞选失败、财物损失、身体受到伤害等。
建档对象的家庭情况和在应激状态下的行为表现信息,实际上是提供了他们心理问题的潜在背景和诱发因素,掌握这些情况有利于干预工作者采取更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2.5 注重心理档案内容的更新,及时反映建档对象的实际情况 人的心理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复杂系统,不同的时间,不同的阶段,对同一个个体而言其心理状况是不同的。更新可以每月集中更新1次,如遇应激、危机事件需随时更新。对档案的更新可以选择几项主要内容,基础性资料一般不需定期更新。需更新的主要内容包括:(1)个体访谈记录、师生谈话、交流等原始记录材料,此部分材料需特别留意整理。对于少量存在心理障碍的重点关注对象,根据学生的主观意愿,学校一般会安排定期心理访谈,学院的老师也会经常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交往情况,这些关注、干预工作一定要有意识留下原始记录,一来作为反映工作的过程材料有留存的价值和需要;二来也能持续记录他们的心理变化过程,为有效的干预工作提供依据。(2)建档对象的近期行为表现,尤其是遇有应激事件时的行为表现。(3)建档对象的近期学业成绩、奖惩情况、人际交往情况等信息。
2.6 规范使用和管理心理档案,充分发挥心理档案的作用 心理档案的作用在于及时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是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手段,只有充分、规范使用才能发挥它的最大功用。过分考虑对学生心理隐私的保护,而只在很小的范围内使用,甚至以保护学生隐私之名将其束之高阁,既是对大量人力、物力资源的一种浪费,同时也是对工作不负责任的表现。将档案秘而不宣,其结果只能是使相关工作人员各自为战、重复劳动,不仅工作效果打折扣,而且易于引起学生的抵触、反感,不利于工作开展。
充分使用是指在严格遵循个体心理信息最低保密制度前提下的充分使用,不能以工作之名而行损害学生心理隐私受保护权利之实。应在一定范围内鼓励相关工作人员通过查阅学生的心理档案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提供参考,这个范围可以包括学院的学生工作领导、辅导员、班主任及部分任课教师,但需绝对避免学生了解档案内容。
充分使用的另一方面是发挥心理档案的教育作用,有2层含义,一是通过心理档案的详细记载,使建档对象能更清楚地认识、了解自己,进而不断有意识进行自我调整,从而悦纳自己。另外,心理档案中的访谈记录、师生交流记录等材料,其中包含很多专兼职教师的疏导、干预、调整措施,当他们在阅读自己的心理档案时,能用一个“局外人”的眼光,换一个角度看待自己,也能很好地帮助个体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有学者提出,心理档案也可作为一种“新”疗法。二是通过大量心理档案材料的积累,能整理出很多典型的学生心理问题案例,这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案例,对促进广大学生关注自身心理健康、主动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帮助很大,比单纯的基础知识普及、宣传的效果要好很多。
规范管理档案应做好以下几点:(1)学生的心理档案必须实行专人、专柜管理,对其使用必须严格执行登记、借阅制度,如非特殊需要,原则上不应外借。(2)心理档案只能用于心理教育之用,不能用来作为学生操行评定、奖惩评定的依据。如需作为科研、教学、教育之用,必须要隐去姓名、专业、籍贯等可能泄露学生身份的关键信息,原则上在校学生不作为案例的来源。(3)心理档案不进入学生档案系统,学生毕业后1 a内集中销毁。对于在管理、使用过程中因个人原因泄露学生心理档案信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3 参考文献
[1] 聂振伟.正确认识和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和心理档案建立工作.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3):63-67.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08-0049-03[ZW(N]
[作者简介]曾灵霞(1966―),女,江西武宁人,专科,江西省九江市武宁县幼儿园园长,小教高级;钱桃英(1966―),女,江西九江人,本科,江西省九江职业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副教授。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幼儿园教师开展保教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幼儿园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能力为重,把学前教育理论与保教实践结合起来,突出保教实践能力;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开展幼儿园教师教育的院校要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作为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重视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重视社会实践和教育实习。[1]对具有幼儿园教师教育的院校来说,班导师是一种优质资源,他们为教育实习生提供的职业道德、专业、就业、科研和心理等方面的引导,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使其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和优势,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一、案例分析:给她一次实习的机会
妮妮,1992年12月7日出生,福建福州人,某高校2011级学前教育专业大专二年级女生。2013年5月9日,班导师接到一个电话,妮妮要到某高校的附属幼儿园实习。妮妮原被安排在市区一所大型民办幼儿园实习,实习几天,幼儿园反映妮妮有时自言自语,有时独自舞蹈,坚持辞退她,使她中断了原定一个月的教育实习。教育实习是使幼儿园教师形成教育智慧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准幼儿教师的重要环节,而某高校附属幼儿园承载着幼教科研、教育实践基地等功能,接受学生实习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必须提供妮妮实习的机会。
妮妮在辅导员的带领下来到该附属幼儿园,班导师(该附属幼儿园园长)暂时把妮妮安排在办公室做一些事务性的工作,给她一个缓冲适应期。毕竟她调整了实习单位,又没有得到原幼儿园面对面的解释,班导师觉得有些突然。这样安排也便于班导师观察了解妮妮之后,再做下一步的计划。
班导师在办公室与妮妮沟通,商量能不能留下手机号码便于联系,她小心翼翼地回答说没有手机。妮妮还是处于惊魂未定的状态,用回避退缩的方式自我保护。
5月11日,班导师与妮妮的母亲电话沟通,了解她的成长经历:妮妮小时候发育迟缓,时常呕吐;在家境较好、家教较严、父母精心呵护的环境中长大;初中成绩尚可,考高中只差几分,最终通过择校安排在重点高中学理科,在高中阶段表现学业困难;人际交往缺乏独立性。如家庭单元门钥匙丢了,家长让她按邻居家的门铃帮忙开门,她这样做了几次后,不愿麻烦邻居,一定要家长给配钥匙。由于家长工作都很忙,也为了更好地保护她,不放心她交往,妮妮独处的机会很多,因此,妮妮生活的圈子很小,了解社会的机会少,单纯、心智不成熟,不了解社会的复杂性,但妮妮从未出现过激行为。
5月13日,妮妮没有到附属幼儿园上班,班导师与她的辅导员了解情况,辅导员也电话联系不上她。班导师八点半在去妮妮宿舍的路上接到她的电话,她说头晕,不能上班。班导师接到电话就放心了,让她好好休息。下午,妮妮来上班了。考虑到她与班导师在一个办公室上班有压力,很拘谨,并且有一周的适应期了,班导师重新安排她到中班实习。
妮妮是一个单纯、敏感、脆弱、胆小、不善交际、动作迟缓、缺少安全感的实习生。在实习前期遭到辞退,如惊弓之鸟,不能释怀,有挫折感,情绪十分低落。为了让她走出困境,顺利度过实习期,附属幼儿园采取了以下策略:
(一)给予她一个包容、宽松的环境
首先,考虑到小班孩子安全压力大,大班有的孩子欺生、淘气,而中班孩子相对容易接纳实习生,班导师给妮妮安排到中班实习。其次,与中班保教人员沟通,让她们包容、接纳妮妮,伸出温暖的手,帮助她度过实习期。妮妮在中班实习时,也出现了独自舞蹈,导致幼儿兴奋地模仿乱成一团,早上睡过头,没有上班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中班保教人员及时与班导师沟通,班导师及时了解她的情况,给予她帮助。只有班导师、教师和保育员提供包容、接纳、宽松的实习环境,妮妮才能度过艰难的实习期。
(二)挖掘她的闪光点,扬长避短
妮妮擅长绘画,也能静下心来做一件事。班导师建议她指导幼儿绘画,既发挥了她的特长,也给她一个任务驱动,让她在学中做、做中学。妮妮在指导幼儿绘画中体验到存在的价值,获得了归属感、成就感和幸福感。
(三)与同伴交往,建立安全感
在附属幼儿园实习的还有另外一位福建籍实习生,班导师建议妮妮与这位同伴交往,避免孤独感,尽快融入到幼儿园这个集体中。由于在实习前期出现了挫折,妮妮到附属幼儿园实习时缺乏安全感,处处小心翼翼。班导师明确告诉她,不要紧张,大胆实习,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附属幼儿园一定给予她实习的机会。在消除顾虑、有安全感的氛围中,妮妮积极与其他实习生交往,建立同伴互助的团队,相互支持,共同提高。
(四)密切与家长沟通,共助成长
经常与家长沟通,特别是妮妮情绪不稳定、消沉时,借助家长的关心和关爱帮助她走出困境,让亲情给予她肯定与鼓励,帮助她重拾信心,找到心灵的依托。妮妮经历幼儿园辞退后时常做梦,在梦境中又被辞退。妮妮家长则鼓励她:大家都认为她在大学学习这两年进步很大,如她在上学期间,冬天双手生了冻疮,也能勇敢地承受,不向家长诉苦,独立能力增强了不少。家校的有效合作可以有利促进学生的成长。
(五)给予展示平台,充分展现价值
附属幼儿园要求每一位实习生在实习结束前展示一节汇报课,班导师、实习生、指导教师参与听课、评课。妮妮想在汇报课上有充分的展示并有所创新,但由于准备不充分,出现了一些问题。不过她第一次尝试了组织幼儿活动,也熟悉了组织幼儿活动的基本流程,积累了实践经验,也圆满完成了实习任务。
教育实习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使学生毕业后具有在幼儿园独立从事教学和教育工作的能力,获得从事幼教工作的自信。教育实习应为学生提供充分锻炼的机会,需要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幼儿园和高素质的班导师。2014年5月,妮妮参加福建省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笔试已经入围,面试成绩尚可,但由于缺乏实践经验,最后仅以四分之差落选。但她不气馁,准备明年继续应战。每一个人都秉性不同具有差异,但每个人都有生长的空间,在学生的成长路上,学校、家长以及周围同伴应伸出温暖之手,共同帮助他成长。
二、班导师引导教育实习的策略思考
某具有幼儿园教师教育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基本是女生,在教育实习阶段,她们具有双重身份――在校大学生和幼儿园教师。这是她们第一次独立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她们缺乏社会经验,却要与幼儿园领导、同事、家长、幼儿等对象展开交往,难免出现初入职的焦虑、迷茫、浮躁、困惑等社会不适应。下文以该校2011级学前教育专业大三年级女生为例,分析与思考班导师引导教育实习的策略:
(一)就业指导――帮助选择优质幼儿园
幼儿园的环境相对比较单纯,可以为教育实习生提供迈向社会的过渡缓冲期,帮助其成熟心智进而增强应对纷繁复杂社会的能力。大型民办幼儿园大多拥有一支优质的教师团队,而省级示范幼儿园都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在这样的团队中教育实习生能得到很好的锻炼,专业能力也能提升较快。班导师推荐两位教育实习生到九江早期教育学校(幼儿园)就业。九江早期教育学校是1997年创办的一所大型民办省级示范幼儿园,生源充足,管理规范,提供实习津贴,免费提供食宿。两位教育实习生在一个单位工作,也是一个互助团队,遇到困难能相互商量、照应,共同度过就业适应期。艳艳是这两位实习生中的一位,曾在教育实习之前找到班导师要求给予指导。到这所幼儿园实习后,艳艳给班导师的短信中写道:“真的很感谢老师推荐到早期教育学校实习,感谢老师在我最迷茫的时候指引我。在幼儿园我学到了很多、实践了很多。在教师技能比赛中,我的说课尝试用PPT演示,还担任了主持人。任何一种尝试对于我来说都是学习和成长,是经验的积累和知识的不断扩充。我会继续努力,不会让老师失望。”在这里,班导师帮助实习生选择优质幼儿园就业,为实习生提供了发展的平台。
(二)基层面对面――走近实习生和园长
班导师需要走向基层、走进幼儿园、走近实习生,需要了解实习生在幼儿园工作的实际情况,了解他们的困难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这不仅能让实习生觉得亲切、温暖,而且能更加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班导师还与九江早期教育学校的园长进行深度交流,园长对两位教育实习生的评价很高,认为她们工作态度好、有激情、专业能力强。园长还特别表扬了艳艳,讲述了这样一件事:九江早期教育学校春季教学是正月初五开学,正月初二艳艳就离开甘肃老家回到单位工作,责任心很强。园长感谢幼儿园教师教育的院校为幼儿园输送了两位优秀实习生,希望今后能推荐更多的毕业生到幼儿园工作。
走基层活动也是班导师全面了解幼儿园的良好契机。2011级有两位教育实习生应聘到一所新园――未来星幼儿园。班导师赴未来星幼儿园对幼儿园办园基本条件、举办者的身份背景、幼儿园园长和幼儿园的资质等方面进行考察,确保教育实习生的实习单位能持续发展,实习生有安全保障。班导师与未来星幼儿园园长交流时,园长反映了实习生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上班时间吃零食、迟到、认为幼儿园管理苛刻、小题大做等组织纪律不严、生活不严谨、对自身要求不严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班导师要正视教育实习生存在的问题,引导实习生以《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师德为先的基本理念,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1]
(三)教研指导――引导实习生进行教研活动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对专业能力有如下要求: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保教工作。针对保教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制订专业发展规划,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1]《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三十七条规定了幼儿园教师的主要职责,要求教师参加业务学习和幼儿教育研究活动。[2]班导师应积极引导实习生开展社会实践和教研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实习生的教研兴趣、教研能力和社会实践技能。如江西省九江市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每年开展幼教论文、教育案例、观察笔记征集活动,班导师积极鼓励教育实习生参加活动,并对实习生撰写的幼教文章给予修改。在班导师的指导下,实习生英英的幼教论文《播下一个行为 收获一种习惯》在江西省九江市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2013年征集活动中获得一等奖的优异成绩,也激发了所有教育实习生的教研热情。在江西省九江市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2014年开展的幼教论文、教育案例、观察笔记征集活动中,所有实习生都积极参赛,实习生写作和分析问题的教研能力得到了提升。
(四)管理指导――关注实习生群体动态
班导师要关注教育实习生群体动态,应利用邮件、短信、QQ群等信息平台,突破空间的限制,与实习生交流思想,帮助她们排解心理压力,解决她们的实际困难。如实习生媛媛和兰兰处于单亲、低保家庭,家庭结构不健全,经济拮据。班导师积极为媛媛和兰兰提供了高校毕业生一次性求职补贴的信息,并帮助她们准备申请材料,使她们成功申请到补贴。这不仅体现了国家对低收入大学生的人文关怀,也使她们因为班导师的悉心关怀而备感温暖。幼儿园教师教育院校的学生在大学一年级已经参加了普通话考试,班导师了解到,江西省对幼儿园教师资格普通话条件的认定是达到二级乙等即可,而上海、甘肃嘉峪关市等地要求幼儿园教师普通话水平必须达到二级甲等。为此,班导师便建议部分实习生(普通话二级乙等)在教育实习期再次参加普通话考试,改变普通话等级。在班导师的指导下,班级44位学生中有32人取得了二级甲等普通话等级证书。了解到江西、福建、甘肃等地2014年届毕业生可以报名参加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后,班导师结合岗位计划、岗位条件,实习生的年龄、户籍、个人能力综合考量等情况,为实习生提供报考岗位、招聘考试等方面的专业指导,帮助实习生有效复习、积极应考。在学生档案管理方面,班导师认真负责,并为每一位档案缺失的教育实习生提供帮助。如教育实习生燕燕自主招生的入学档案缺失,班导师积极联系辅导员、学院、学生家长以及学校招生处,在多方寻找档案未果的情况下,班导师了解到另外一个参加自主招生的教育实习生的入学档案是邮寄到户籍所在地,于是分析推测燕燕的档案可能还在农村的镇邮政所。让燕燕家长查找后,果然在家乡的邮政所找到了遗失近两年的档案。此外,班导师还利用信息平台,关注实习生群体动态,在困难补助申请、普通话考试、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档案建设等方面进行有效管理,科学指导。
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已经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的数量越来越多。但是我国传统养老模式还存在许多不足,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机制颇为重要。大连市沙河口区中山公园街道重视社会福利事业,积极探索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新途径,于2002年9月首创“居家养老院”,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模式。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纽约时报、读卖新闻等多家媒体相继报道了“居家养老院”的情况。
美国驻沈阳总领事、日本养老问题专家多次考察并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中国人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养老方式,解决了一个世界难题。”民政部领导称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新模式,具有创意的就业新形式。”
一、居家养老的概况
居家养老,不是指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而是特指与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紧密联系的一种新型养老方式,即在城市的各个社区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站,人们可以向服务站申请医疗和家政服务,由服务站派人到家中提供有偿的各种长期服务的养老方式。大连的具体做法是:根据社区老人经济条件和养护员岗位的需求,分为A、B、c、D四个档次。A类:每户每月享受政府养护补贴300元,条件是户籍、居住在本地,生活基本不能自理的高龄(80岁左右)三无老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的人);无子女享受低保的老人。B类:每户每月享受的政府养护补贴200元,条件是户籍、居住在本地,生活需要照料的男70岁、女65岁以上的老人;双亲老人家庭月收入1000元以内(含1000元)、单亲老人家庭月收入在600元以内(含6OO元)的;年龄在70岁以上的病重老人,生活不能自理(卧床不起、下肢瘫痪等重大疾病由医院出具证明),如其子女是本区下岗失业人员,可以作为养护员选用,但必须经过街道、居委会人户调查,情况属实,由居委会张榜公布3天,如无异议,可享受政府补贴。C类:每户每月享受政府养护补贴100元,条件是在享受B类条件以外的社会老人生活需要照料的;夫妻一方有重病,生活不能自理的,另一方是失业人员且同时享受低保待遇家庭的。D类:居住在本地,经济条件较好,需要此项服务的自费老人。居家养老审批时间定在每月的10日前,由所在街道将申报者的户籍、工资、医院证明等相关材料各一式两份(原件、复印件各一套)报送区民政局社会福利科审批。
沙河口区中山公园街道现有六十岁以上老人9700多人,占辖区人口的12%,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600多人,孤寡老人近20户。通过调查发现,全街道共有47户特困老年家庭急需照顾,有的是孤老户,有的是子女下岗、失业无力赡养户。以前,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经常在生活上给予他们帮助和照顾,但是由于人力有限,时间不固定,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另外随着退休职工纳人街道管理,社区干部愈加繁忙,很难长期担负起照顾老人的任务。虽根据“星光计划”要求,在对老人服务上,建立了三级服务网络,为老年人建立了服务设施和活动场所,每个社区都有老年活动室和室外健身器材,但对重病、孤寡老人“老有所养”的问题仍未解决。同时,街道有许多下岗职工,尤其是大龄下岗失业女工再就业困难,长期在家,靠低保金过日子,生活十分坚苦,而下岗女工都是料理家务能手,加上老人的特点是恋家,所以街道巧妙地将这两个弱势群体结合起来,先将下岗女工培训成养护员,再利用社区慈善会所得捐赠支付养护员工资,这样既解决了照顾扶养老人问题,又解决了就业问题,可谓一举两得,开创出一条不设围墙的家庭养老模式。
由于居家养老费用低、服务周到、家庭氛围浓、适合老人生活习惯、符合中国国情,所以到各层次老人欢迎,居家养老迅速发展起来,由最初的13户17人发展到现在的77户118人,这一做法也得到了社会有关部门的认可,沙河口区在全区16个街道推行这一做法,目前沙区居家养老院已发展到498户,2003年居家养老院获得区长特别奖,目前此项措施已在大连市全面推行。
二、居家养老的组织机构
为了促进沙河口区社会福利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加快社会福利社会化工作步伐,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促进沙区居家养老事业健康、适度、有序的发展,特设立以下机构。
第一,沙河口区成立居家养老院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民政局社会福利科,负责行业审批、各项管理制度的制定及福利养老人员的审批,把居家养老院纳入社会养老机构重点指导、服务、管理范围。
第二,街道成立居家养老院管理中心。管理中心负责街道和社区的居家养老日常管理工作,院长由街道主管民政工作的副主任担任,副院长由街道办事处社会事务科科长兼任。主要职责是:研究确立家庭养老院的工作计划、措施的实施,人户摸底调查,制定各项工作制度和管理办法,确定居家养老院的养护对象和养护员;负责签署养护员协议、养护员的调配、管理、考核和培训、发放养护员的工作补贴;协调相关部门的工作关系,募集慈善资金等。
第三,社区居委会成立居家养老服务站。站长由居委会主任兼任,主要职责是:调查、采集家庭养老需求信息,上报社区需要增加的养护对象;定期征求老人意见,改进服务;负责养护员的管理、业务学习、考核和业务讲评;为有家庭养老需求的老人选派养护员;负责居家养老院的设施建设与维护;传达部署养老院工作任务。
第四,居家养老院。每个居家养老院由一名养护员和一户被养护对象组成,养护员与老人签订协议书和服务承诺,养护员必须遵守职业道德,爱心奉献,热情服务;必须每天到老人家中提供服务,清扫卫生,买菜做饭,和老人谈心,带老人看病等。有病、有事需要到居委会请假,居委会派人接替,养护员每日填写日记和家庭财务收支帐;经求老人意见,居委会月考核、季评议,如果老人不满意可提出更换养护员。
第五,社区医院。社区为每户居家养老院选派家庭医生,为每个老人建立健康档案,详细记载老人的身体健康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治疗和预防;每周一次为老人体检并做好记录,为每个老人发放一个急救卡,老人可享受免费就诊;定期对养护员进行日常护理培训和老年人常见病例护理以及各种急救常识的培训。
第六,监督员。监督员由街道老龄委、退管站和部分老党员组成,负责养老院各项制度的检查落实,对养护员工作实行监督、检查,征求养护对象意见,及时提出有利于养老院建设和发展的建议。
一、执行五大体系的提出
2010年,浙江省综治委制定出台了《关于完善全省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体系建设的意见》,要求运用执行征信、查控、惩戒、监督、保障这五个工作系统综合治理执行难。五大系统包含了23个环节,54项措施:通过建立执行失信信息的管理、、共享机制,运用失信信息记录杠杆作用,促进当事人自动履行义务;通过建立完善法院与相关部门内网“点对点”执行查控机制,使得执行查控更加便捷、高效;运用罚款、拘留等法律手段施以惩戒,使拒不履行的债务人在融资、投资、出境、获得荣誉等方面受到限制或禁止;通过完善当事人监督、分权制约等监督方式,确保公正、高效、廉洁执行。
二、五大系统的运行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一)征信系统方面
乐清法院将超三个月未结或程序终结的案件,由经办人进行审查后,将案件清单交给中国人民银行由其纳入银行征信系统,录入频率为每月一次,现有7千余人被纳入征信系统。纳入征信系统后,银行贷款也会参考该系统进行审批,有多人因此贷款未成功。纳入征信系统后,如欲去除该不良信用记录,需要主动履行义务并向法院申请。
另外还有失信名单库的录入,就是将未履行义务的被执行人,不管是自然人还是法人或其他组织,只要不能证明其是五保人员或低保对象的,或者是法人或其他组织没有申报财产或申报不实的,都要纳入到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这是最高法院的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但目前乐清法院录入的案件数偏少,与数量巨大的程序终结案件相比较也只是冰山一角,除了人力上的欠缺外,与经办人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序不够也有较大关系。
(二)查控系统方面
目前乐清法院有23家协助查询单位,每月的案件查询数均有200件左右,且查询速度较快,基本上在48小时内完成查询内容,查询结果直接会反馈到执行经办人的桌面,经办人也可对案件进行多次反复查询。婚姻信息、个人身份信息查询机制先后投入运行,省级银行“点对点”冻结机制也取得了突破,法院确定一个执行员和书记员对网上冻结进行操作。虽然网上冻结带来不少便捷,但是也正由于是网上操作,对信息的准确性要求就较高,自然人的身份证号码,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组织机构代码不能有差错,否则就会导致查询失败。
“点对点”系统也非常考验各单位的协作能力,目前从乐清法院“点对点”系统运行情况来看,银行的反馈的较好、较快,而土地等部门由于部门人手欠缺,反馈时间较长,存在查询国土资源部门的档案信息与法院要求不匹配的问题。
(三)监督系统方面
案件流程规范化,对执行流程中财产报告、调查、控制、执行款发放、失信信息、通报曝光、拘留等重要节点,都明确工作标准。通过多种形式的公开,建立多渠道监督模式,接受当事人、社会公众监督。执行案件在立案后,申请执行人可凭告知书在浙江法院网及本院网站上查询执行案件办理进度。对重大执行活动,邀请政协委员、村居干部、当事人参与执行,保证监督权、知情权。
(四)惩戒系统方面
每月在《乐清日报》刊出《曝光台》栏目,每周向温州中院报送1-2个老赖用以电视台曝光。除了每月一次的乐清日报曝光外,针对一些有身份、有地位的被执行人采取悬赏、上网公告的方法,以起到教育、震慑作用。如某人大代表,在人大常委会不批司法拘留的情况下,我们将乐清日报排版好的悬赏公告传真给他,告诉他拟定几月几日刊登在乐清日报的第一版面,促使其履行。以涉嫌拒不履行判决、裁定罪、非法处置法院查封财务罪、妨碍作证罪移送公安5件,已经判决3件4人。
在执行过程中,被执行人明明有履行能力,却想方设法通过“软暴力”来规避执行,严重损害了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和法律权威。乐清法院对这些规避执行的行为人进行了惩处,经法院审理判刑的有5件,罪名分别是妨害作证罪、帮助伪造证据罪、拒不执行判决罪、非法处置查封财产罪。
(五)保障系统方面
乐清法院和乐清市财政局早在2006年间联合制定《关于执行救助基金管理的暂行办法》,并于2006年10月1日起实施,《办法》中具体规定了救助金对象的基本条件及数额标准。根据案件实际情况,积极推动执行救助金的发放,促成一批本难以执行的案件执行完毕。但目前,执行救助金的运用还不广泛,每年都有余额,原因有三:(1)经办人自己不重视,未用好、用足该项制度;(2)申请人无法提供家庭困难的证明;(3)申请人不申请或救助金审批后,申请人无故不领取。
除此之外,对于法院自身方面,目前乐清法院的执行实施人员未配备具有录音录像功能的现场执法仪。执行指挥中心的建设还不到位,如需要建成数据集中、响应及时、系统集成的执行指挥中心,仍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需要技术支持。
三、执行五大体系几点完善意见
(一)查控系统
“点对点”协助执行查控机制还将继续完善,自然人的身份证号码,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组织机构代码在立案阶段就要准确输入。在硬件设施方面,特别是在网络对接、数据覆盖仍要提高,查询方式服务对象等方面。网上冻结被执行人存款机制也在完善中,接下来“点对点”冻结系统运用会更广泛,以“直连批冻” (即各家银行依托软件和计算机技术,将全省法院要求协助冻结的数据集中发送至后台实施冻结并反馈结果,全过程自动操作) 为主,“落地处理” (即一时不具备条件的银行,在接收全省法院要求协助冻结的数据后,拆分下发到开户网点办理,办理完毕后,汇总冻结结果并反馈给法院)为辅的模式将广泛开展。像地处偏远的银行,就可采取网上冻结措施,提高效率,避免出现查询时银行账户还有余额,到达银行时,款项被取走的尴尬局面。因此完成历年程序终结案件信息补录工作,建立程序终结案件“回头看”常态机制也变得尤其重要,可以重复查询被执行人信息。通过查阅电子档案或信息认证系统摘录被执行人身份证号码、组织机构代码,在保质的前提下提高录入效率,以此可以有效对接点对点查控系统。接下来,省高院还将建立省级统一的网上查控房产系统,乐清人在外经商、购房者众多,如能进行网上查控房产,这对法院来说是也省下不少时间。但是,“点对点”查控系统对案件经办人的要求较高,银行存款账户是经常变动的,需要案件经办人积极频繁的点击提交查询,最好每天上班前、中午午休前、下午下班前都能查看一次,提高命中率。
(二)征信系统
根据最高法院的要求,凡是被执行人是自然人,且不能证明其是五保人员或者低保对象的,一律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凡是被执行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只要没有申报财产或者申报不实的,一律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做到依法应予公布的失信名单全部公布。根据要求,今后原则上程序终结案件都应该同步纳入最高法院失信名单库。由于乐清地区需要贷款的人很多,目前银行只要发现该人在法院有执行案件的一般都不予贷款,除非法院出具证明案件已履行完毕。因此,在执行时明确告知被执行人,只要有案件不履行的,将来银行贷款审核就通不过,这样也可给被执行人一定的威慑力。
(三)监督系统
法院的监督系统与执行信息公开平台建设也息息相关,建设执行信息公开平台是最高法院部署的一项重点工作,目前正在完善执行公开的路径,打通浙江法院网、各级法院网、各级法院执行专网及信用浙江、网拍等执行信息公开平台之间数据链接通道,实现数据共享还需要时间。
(四)惩戒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