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26 07:03:5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健康调研报告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一、基层情况
(一)分公司员工职业健康整体状况
此次员工职业健康调研采用了走访座谈、电话沟通和发放调研问卷的形式进行,根据调研结果显示,目前分公司员工职业健康总体处于良好水平。
分公司目前主要从事固井方案设计、现场技术服务,承担各种类型的水泥浆化验、水泥干混拌和固井外加剂配液工作,现有员工479人,其中227人分别从事汽车驾驶员、水泥车操作手、压风机工、化验员、下灰工、电气焊工等特殊工种,占公司职工总数的47.4%。此次调研,分公司工会对165名特殊工种员工进行了调研。根据调查显示,95%的员工特别注重职业健康带来的潜在危害,并对分公司职业健康方面所做的工作表示关注。
(二)职业病患病者的基本情况
根据结果显示,分公司耳鸣、尘肺、胃病患病者发病率与他们工作的高强度是分不开的。患病者们平均每天工作8.2小时,52.3%的患病者平均每天工作8小时以上,21.2%的患病者每天工作10小时及以上。患病者每月平均工作18.2天;而每月工作20.3天以上的患病者更是达到了81.2%。这种密集的与噪音、粉尘有害因素的接触,使得分公司职业病爆发的时间越来越提前。
被调研的职业病患者出现病症的平均年龄为42.5岁。由于职业病的严重危害性,患病的中年往往将与病痛一同度过艰难漫长的岁月,而家庭也将蒙受损失。
调研中,其中男性在噪音、尘肺、胃病患病者中占绝大部分,为98.1%,女性占1.9%。分公司特殊工种员工患有以上类型职业病主要是因为这些职业病最主要是因为职工经常接触混灰作业、上井施工机器轰鸣声和无规律休息时间导致,而从事这些工作的主要为男性。尘肺患病者中的男性占到91%。据调查,92.7%的家庭中男性是家庭经济的主要收入来源,他们一旦患病丧失劳动能力,给家庭生活的维持、子女的教育等,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
(三)员工对于职业病知识的了解情况
根据调查,特殊工种员工对于职业病的了解并不多。这点可以下两组数据显示出来:一是关于职业病患病者在患病前是否知道职业病是什么的问题。调查显示,在165个人中,有153个人不知道,占到总数的92.7%;知道的仅有12人,占到7.2%.二是关于特殊工种员工在患病前是否听说过自己得的这种职业病的问题。在165份调查数据中,知道的仅有37人,占到22.4%;不知道的则占到128人,达到77.5%。
对于职业病相关法律的了解在被调查的165人当中,其中155个职业病工人在患病前并没有听说过《职业病防治法》或《工伤保险条例》,比例占到93.9%;仅有10个职业病工人知道上述两种法律,仅占到6%。
二、做好员工职业健康,分公司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随着时间迁移、技术不断进步,员工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对自身健康状况日益关注,分公司在业健康管理工作中,不仅仅针对心脏、胸肺、胃等职业病的危害提前进行预防,更加关注亚健康对员工职业健康潜在的危害,主要采取了从以下几方面措施:
一是做好职业健康人员体检。分公司质量安全环保科每年年初对职业健康人员名单进行统计、摸底,提前与当地重点医院签署职业健康体检合同,并对职业健康体检项目广泛征求广大员工意见建议,做到体检人员覆盖率达100%。待体检结束后,将体检报告发至基层单位,并告知每名员工体检结果,针对检查结果提醒患病人员定期进行检查,并对诊治结果进行跟踪,达到“早发现、早治疗”的目的。
二是建立员工健康档案。分公司为从事特殊工种员工每人建立的一份职业健康档案。职业健康档案能够真实、准确、及时的反映职工的身体健康状态;对职工本人来讲,减轻职工家庭个人的经济和精神负担;提供员工随时查看职工健康体检档案,并记录职工近期职业体检情况。
三是加强日常宣传教育工作。分公司充分利用门户网站、报纸、微信平台等媒介,大力宣传职业健康有关方面注意事项及自我保护小常识等内容,引导职工进一步工作时做好防护工作,加强日常身体锻炼,高度重视身体状况。与此同时,利用基层检查、调研交流等机会,工会组织与基层员工面对面交流,倾听他们在职业健康方面的诉求,并定期将问题汇总,反馈至主管领导,上会进行讨论,提出解决措施。
四是不断改进员工工作环境。分公司在厂区安全环保设备上投入重金,旨在进一步保障员工职业健康。在基层单位生产保障中心水泥混拌厂,员工经常接触水泥扬尘,为保障员工身体健康,分公司在建厂初期投入资金,加装除尘装置,将作业时空气中飘散的水泥扬尘进行吸附,有效保障了员工的身体健康。近五年,该厂员工身体状况保持良好状态。同时,分公司几年间相继开设了员工休息室、澡堂、健身室等休闲活动场所,建设了篮球场。每逢节假日前夕,分公司工会与基层单位工会都会组织员工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收到了职工的好评。
五是合理改善职工日常饮食结构。分公司行政事务中心加强职工食堂管理,每日保持食堂清洁,合理安排每日饮食结构,防止食物中毒,避免农药残留、食物添加剂过量和食品污染等问题,保证食用的安全性。针对尘肺患病者,每周增加动物肝脏等清肺食品,合理调节饮食结构,营养配餐。
参考文献:
为认真贯彻落实平罗县党委《关于做好全县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平党办发[2004]63号)文件精神,切实做好我县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加快我县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按照平罗县委的统一安排,我局于2004年5月组织专人就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全民身体素质与健康水平的问题,展开深入的调查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1、截止到5月1日,全县共有县级综合医院2所,中医院、防疫站、保健所各1所,乡镇卫生院21家,城关防保站、陶乐防保站各1所,厂矿医务室14家,个体诊所35家,村医疗站180家,已基本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需求,为建立农村三级医疗保健网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全县乡镇卫生院除部分乡镇卫生院外,都已基本完成房屋、设备的改造和建设任务,基本保证开展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所需要地的基础设施和条件。部分乡镇卫生院还配备了救护车(如黄渠桥中心卫生院、姚伏中心卫生院、宝丰卫生院等)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急诊需求。
二、目前医药卫生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卫生部门在巩固和提高初级卫生保健成果的前提下,着重在医疗专业技术水平上下功夫,大力加强在职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地搞好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同时,不断深化卫生改革,加大乡镇卫生院的管理力度,完善院长负责制,实行公开选拔和末位淘汰制,积极探索卫生改革的新路子,对村医疗站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狠抓乡、村医疗机构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了医疗卫生机构的综合服务功能、基本满足了全县广大群众的医疗预防保健需求,为全面提高全民身体素质与健康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存在的问题
1、部分农村卫生院(惠北、通伏、崇岗、下庙)房屋陈旧,基础设施落后,设备配置不全,缺乏比较先进的医疗设备,如生化分析仪、尿液检测仪等,这即使农村卫生院的就医环境无法改善,又增加了农村卫生院对疾病筛查的难度。严重地阻碍了农村卫生院正常业务的开展,同时,为广大人民群众疾病的预防、控制及早期诊治带来了隐患。
2、从2003年起,由于财政紧张,县政府对农村卫生院实行差额补助,并且对99年以来新注入的农村卫生工作人员财政不予拨款,全部实行自收自支。由于乡镇卫生院以预防保健工作为主,许多工作者都是无偿服务的,而且卫生医疗收入减少,药品利润逐年减少,煤、电、水等公务费支出却逐年增加。这样,既加重了乡镇卫生院的经济负担,又造成缺人才又用不起人才的局面,使我县卫生人才大量流失,严重地影响了乡镇卫生院的长足发展。在职专业技术人员的工资得不到足额发放,有的工作人员在工作、生活环境相对较差的情况下,每月仅能拿到300多元的工资,农村卫生院为保证正常业务的开展,不得不把精力放在医疗上,忙于创收而忽视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从而缺乏完善的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和医疗救治体系,一旦出现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难以应对,为全面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带来了不可忽视的隐患。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于保障农民的基本医疗、落实各项保健任务,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具有重要意义,是一项民心工程,平罗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领导小组根据我县实际制定了具体管理办法,并将部分医疗卫生单位指定为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单位,但黄渠桥中心卫生院作为合作医疗定点单位,由于没有资金投入,住院部的扩建工程至今无法开展,这严重的制约了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长期、稳定发展。
4、我县做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中医工作在我县各级医疗机构都得到了足够的认识和加强,但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医疗保健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有的传统中医诊疗方式已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需求,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物力以保障我县的中医优势,但我县大部分医疗单位的中医诊疗仪器都相对落后,中医人才相对匮乏,无法保障祖国传统医学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同步。
四、建议和对策
为扭转这种局面,真正达到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全身体素质的健康水平的要求,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农村卫生组织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重点搞好乡(镇)卫生院三项建设(房屋、人员、设备)提高卫生院综合服务功能,在十一五期间完成惠北、通伏、宝丰、崇岗、下庙、黄渠桥卫生院房屋翻建,扩建更新,补充乡(镇)卫生院的医疗设备,基本实现一无三配套(无危房,房屋、人员、设备三配套)。
(二)进一步稳定农村基层卫生院的农村卫生队伍,积极争取政策,建议县政府调整县财政对乡镇卫生院的补助政策,尽快恢复对乡镇卫生院的全额拨款政策,稳定农村卫生队伍。对新注入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财政也予以支持,减轻乡镇卫生院的经济负担,切实保证农村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增加卫生投入,增加幅度不低于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使卫生事业发展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人民健康保障的福利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政府举办的各类机构基本建设及大型设备的购置、维修,由政府按照卫生规划的要求予以安排。
(四)是推进乡镇卫生院运行机制改革,完善用人机制和分配激励机制,重视乡镇卫生院院长的任用、管理和培养,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的骨干带头作用。
(五)是加强农村卫生适宜人才的培养。一方面要从我县实际出发,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改善环境,提高工资待遇,培养和建设一支与农村卫生发展相适应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卫生人才队伍。另一方面要制定优惠政策,千方百计引进人才,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卫生人才匮乏的问题。
(六)县财政加大对中医工作的投入,增加专项经费,用于发展中医事业,使中医事业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一)核心是满足健康需要 健康档案是以居民个人健康为核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实现多渠道信息动态收集,满足居民自我保健和健康管理、健康决策需要的信息资源库。
(二)收载内容全面 健康档案记录贯穿人的生命过程,内容不仅涉及到疾病的诊断治疗过程,而且关注机体、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其信息主要来源于居民生命过程中与各类卫生服务机构发生接触所产生的所有卫生服务活动(或干预措施)的客观记录。
(三)具有动态连续性 建立了健康档案的居民只要与卫生机构发生接触,卫生服务人员都要及时补充更新其健康档案内容,这样才有助于卫生工作者系统掌握服务对象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重要疾病和健康问题,并实施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二、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的积极意义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建立、使用和管理居民健康档案已成为建立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一项重要举措。这项举措将对创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模式,完善服务功能,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发挥重要作用。
(一)健康档案是城乡居民个体健康状况的“晴雨表”。健康档案详细记录着居民及其家庭的健康问题的形成、发展和转归过程中健康危险因素及其干预效果。假如病人突然发病,身边又没有亲人,但只要调出该患者的健康档案,患者的既往病史、用药史便一目了然,有利于医生及时对病人病情做出准确诊断和治疗,同时也大大节约了医疗成本,避免了重复检查。年10月4日,中央电视台的《新闻直播间》栏目对广西南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档工作进行了题为“贴心服务,健康档案一对一”的报道。受访的居民说以前看病都要重复做各项检查,医生才能对症下药,自从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健康档案,医生对其身体状况、既往病史做到了了如指掌,成了居民的健康参谋,因此健康档案受到广泛欢迎。居民健康档案还能够帮助医务人员全面系统的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及其患病的相关背景信息,有助于全面评价居民的健康问题,及早提出预防性保健措施,做到防病于未然。
(二)健康档案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疾病防控工作的“指南针”。居民健康档案是医生主动挖掘并掌握社区卫生问题和有效配置资源的有效工具。只有对社区居民疾病谱、死因谱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才能全面了解本社区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和卫生问题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社区高危人群制订出有针对性的防病治病服务计划,提供系统性、协调性和连续性的卫生服务,从而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素质。同时,完整的健康档案能及时有效的提供各类卫生统计信息,帮助卫生管理者客观的评价居民健康水平、医疗费用负担及卫生服务工作质量和效果,从而为制定宏观的卫生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三)健康档案是解决医患纠纷的重要“证据链”。健康档案的原始记录具有全面性、客观性和公正性,医务人员为居民提供服务过程中的诊断、治疗、用药及临床处置正确与否都可以在健康档案中找到相关依据,因此,健康档案为解决医疗纠纷或某些司法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客观依据。
(四)健康档案是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导航仪”。在某个区域突发传染性疫情或食物中毒事故后,卫生应急队伍通过对本区域内的居民健康档案的分析,可直接为查明事件发生原因、采取有效处置措施提供重要依据。
(五)健康档案是医学教育的“教科书”。科学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可以为医学教育提供鲜活的案例,是医学教研活动不可或缺的好教材。
三、关于建好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建档方式要灵活
通常的建档方式有四种:一是邀请居民来建档。基层卫生机构可以自己或通过居委会发通知向居民发出建档邀请,号召居民主动建档。这就要求工作人员要做好建档宣传工作,让广大居民充分认识建立健康档案的意义和作用,争取他们的主动配合。二是上门为居民建档。对于有些不便自己去建档者,基层医务人员必须上门入户为其建档。这样才能够对整个家庭做全面评价,并根据普遍存在的健康危险因素,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三是日常门诊建档。辖区居民到基层医疗服务机构接受服务时,由首诊医生负责为其建档,并根据其主要健康问题和卫生服务需要填写相应记录。四是义诊、讲座期间建档,这样不仅为辖区居民免费检查了身体,宣传了健康知识,会受到居民的广泛欢迎,还会大大提高建档效率。五是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方式相结合建档。年11月,县被列为省17个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试点县之一,为全面做好建档、录入工作,县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采取门诊就医和入户建档相结合的方式,准确全面的搜集农村居民健康资料。在此基础上,实行首次就诊即建立健康档案、再次就诊实行连续性跟踪服务的管理模式,全力破解健康档案动态管理问题。年底,县已经为全县95%的农民建立了健康档案,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二)利用档案要充分
一份理想的健康档案要求接诊医生如实完整记载居民的病情变化、治疗经过、康复状况等资料,及时记录、补充和完善健康档案,保持资料的动态连续性。这样的档案建好后,不应成为一叠被隔离在柜子里,长期贮存起来的“死档”,而应该成为充分体现其使用价值的“活档”。从个体层面上讲,个人健康档案是评价居民个体健康水平并针对个体进行医疗、预防、保健和康复的重要依据,医务人员可根据居民个人健康档案信息,识辨其存在的危险因素、评估其健康状况的动态变化、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控制疾病的发生、发展;从群体层面上讲,医务人员根据居民健康档案提供的信息,能够识别高危人群,了解病人的来源、疾病构成、年龄、职业、时间、地区分布,以及疾病的严重程度等,有效组织诊疗服务、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及时调整服务项目,采取相应的适宜技术和措施,控制疾病的发展。因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把健康档案用活,使其能最大限度为居民健康服务,因此要充分利用健康档案的数据和相关资料,做好汇总、整理和分析等信息统计工作,了解和掌握辖区内居民的健康动态变化情况,以居民健康档案为平台,对发现的健康隐患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和医疗康复等便捷有效的服务。
(三)管理档案要规范
一要加强日常管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因地制宜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调取、查阅、记录、存放、归档等制度,明确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相关责任人,保证居民健康档案的方便使用和保管保存。
二要加强健康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居民健康档案一经建立,要为居民终身保存。要遵守档案安全制度,不能造成健康档案的损毁、丢失,不能擅自泄露健康档案中的居民个人信息以及涉及居民健康的隐私信息。除法律规定必须出示或出于保护居民健康目的,居民健康档案不得转让、出卖给其他人员或机构,更不能用于商业目的。
三要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因故发生变更时,及时将所建立的居民健康档案完整移交给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或承接延续其职能的机构管理。
(四)信息化建设要加强
电子健康档案不仅记录病人及其家庭的原始注册资料,也可记录病人及其家庭成员所有临床资料,除一些文字信息外,还会记录一些图像或者声音及动态画面,使健康档案的内容更加完整、逼真;电子档案操作起来更加简便、快捷,会及时更新档案信息,并且具有灵活的输出、计算统计、决策辅助等功能,会大大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可以把健康档案中的信息通过互联网来传送,从而达到远程会诊的目的,实现资料共享。因此各基层医疗机构要积极推进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目前,我国已有部分地区开始探索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如年底杭州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向辖区居民推出的一种“市民卡”就是电子健康档案的一种积极尝试,该档案详细记录了建档居民的健康信息,居民拿着这张卡到任何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医时,只要轻轻一刷,既往病史、体检结果等所有信息均可随时调出查看,便于病情的诊治。居民在家只要打开电脑进入系统,自己的健康状况将一目了然,居民因此可享受到连续、便捷的社区卫生服务。
一、分公司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加强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着眼于提高青年员工思想政治素质。突出信念、道德和思想意识的转化教育,紧密结合员工在思想认识和工作中的新问题,释疑解惑,以理说教,把握时代脉搏,对症下药,循序渐进,循循善诱,超前预防,弘扬典型,以点带面,引导广大青年员工为企业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通过强化爱企、爱岗、立业教育,培养青年员工良好的敬业精神,使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思想深入人心,做到敬业、创业、勤业、精业。采取“请进来、走出去、个别谈、群众提、深入访”的形式,开展谈心谈话、对话沟通等活动,以“换位”思维的方式,把思想工作做到青年员工的心坎上,用真情感染人。要采取科学的心理疏导方法,高度关注青年员工心理上的变化,主动关注青年员工的心理状态,及时化解青年员工心理压力,通过加大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力度,促进青年员工心理健康
二、工会组织要紧密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与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不断丰富青年员工精神文化生活。通过举办员工们喜闻乐见的小型文体活动,有效激发青年员工的积极性,鼓舞士气,增强团队精神。充分利用职工学校、员工之家、宣传栏,组织征文、演讲和岗位练兵等竞赛评比活动,使青年员工在丰富多彩的工会活动中受到教育,在教育中升华思想境界,达到净化心灵、提高觉悟的目的。积极引导员工树立艰苦奋斗、宽容相济的理念,提倡包容和协作精神,要寓教于乐,着力丰富青年员工文化生活,满足员工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发挥企业文化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作用,用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有效调节员工的情感和心理,消除忧郁感、孤独感、失落感等不良情绪,让青年员工精神上感到愉悦。要充分关注每位青年员工自身成长与发展的需要,最大限度地消除引发青年员工心理失衡、失调的外部诱因,为培育青年员工的心理和谐提供良好环境支持。
三、工会组织要经常深入基层一线、深入各个岗位、深入员工家庭,特别是还没有置业的外地青年员工,了解员工的生产生活情况,帮助困难员工,解决实际问题。对企业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引起的收入分配问题等,不要回避矛盾,更不要推卸责任,坚持主动沟通,当面解说,赢得青年员工的理解和支持,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四、要建立、健全工会工作机制,企业工会针对人员少、任务重、难度大的客观实际,严格按照《工会法》的要求,各三级机构达到组织要求的必须建立各机构的工会组织。必须以建立完善各种工作机制来确保工会重点工作落到实处。根据安徽分公司工会当前的实际情况,我们感到应建立五个方面的工作机制。一是民主管理机制。就是要根据分公司的实际情况,不断丰富和充实职代会内容,创新职代会组织形式,重点处理好分公司各个层级之间的关系,避免引发不必要的矛盾。二是宏观参与机制。就是要建立参与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政策制定,与分公司及有关部门建立联系会议制度。通过宏观参与机制的建立,使工会与行政的沟通渠道更加畅通,最终实现宏观维护的目的。三是调查研究机制。就是要深入基层和职工群众,了解新情况,分析新问题,拿出新思路,让工会的工作始终贴近实际,贴近职工,具有时代特色与活力。四是工会工作评判机制。就是要建立让职工群众来评说工会工作,以职工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工会工作好坏的根本标准,彻底丢掉自我总结、自我陶醉的工作方法。
对人类心理健康的评估标准,在不同的历史年代、民族、文化经济条件下是完成不同的,甚至不同的国家标准也各不同。我国心理学工作者把心理健康的标准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较好的社会适应性2.性格健全,没有缺陷3.感和情绪的稳定和协调4.智力正常5.健全的意志和协调的行为6.心理特点符合心理年龄7.适度的反应能力8.注意的集中度和完好感知能力9.健全的思维
军人常见心理问题是指军人在学习训练、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导致心理适应不良的问题。它是军人暂时的心理失调,不是心理疾病;它与思想问题有联系,但不宜笼统地归于思想问题。处理方法以自我调适为主,基层干部的心理疏导和专业人员的心理辅导均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了解青年军人常见心理问题的一般表现、类型、成因和调适方法,对于维护军人的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
二、军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适应问题
从老百姓到军人,从战士到班长、军官,青年军人经常要面对新的情况,扮演新的角色,执行新的任务,适应新的环境。在适应变化的过程中,往往会带来许多心理问题,包括新兵入营后的心理适应、服役期间角色变化的心理适应、日常行为习惯的心理适应、任务转化中的心理适应、军人对社会环境的心理适应、退役时的心理适应等问题。其中以新兵入营后一周到两个月之间,心理的不适应表现得最为集中和明显。
(二)自我意识问题
青年军人在自我发展中,既存在着自我认识、评价与实际情况之间的差距,同时又存在着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距。如何协调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关系,以及如何正确看待自己,将是青年军人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三)性心理问题
军人常见的性心理问题包括性意识困扰和心理困扰等。常见的性意识困扰有常想到性问题、性幻想及性梦等表现。但由于认识的偏差,常常造成青年军人的性意识困扰,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冲突,表现有焦虑、厌恶及内心不安、恐惧、自责等。严重的可出现失眠、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抑郁、不愿与人(尤其是异性)交往,并常陷入焦虑、矛盾、困惑和苦闷之中,从而影响其日常工作和生活,甚至干扰自我的正常发展。
三、军人学习训练心理
学习训练是军人日常的基本活动,也是部队经常性的中心工作。军人通过学习和训练,掌握军事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智能和创造力,塑造优良品德和行为习惯。当前,世界正发生一场深刻的军事革命,各种新的军事理论、高科技武器接踵而至,如何根据军人学习训练的特点和心理规律,提高学习训练效率已成为军事训练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军人学习训练的动力
一、学习训练动机的激发
军人学习训练的动机是直接推动军人学习训练的内部动力。它一方面由社会需要的外力推动产生,另一方面来自于军人内在的成就需要的推动。成就动机是推动军人学习训练的主要动机,对军人的学习训练活动具有激活、指向和强化的功能。军人学习训练动机的激发,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进行学习目的教育
通过学习目的教育,使军人正确认识学习训练的社会意义。当代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高新技术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不断学习已成为每个人生存的必要条件。随着我军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军人必须具备高科技知识和技术技能,不学习就不能掌握手中武器,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军人。
(二)加强学习训练的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是由成就需要转化而来的一种成功意愿和志向。成就动机水平高的人,具有更饱满的工作热情、更坚强的毅力、更高水平的自律意识,因而也能取得较大的成绩。增强学习训练的成就动机是激发军人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内容。
一是强化成就意识。
二是消除惰性心理。
(三)利用反馈信息进行强化。军人及时了解学习训练的结果,可以激发起进一步学习训练的动机。在教育训练中应当对军人学习的结果及时检查、评定或评价,并巧妙地运用表扬与鼓励、批评与惩罚。在学习训练中,评价和不评价效果不一样,及时的评价比不及时的效果要好。
(四)适当开展学习竞赛。开展竞赛是激发军人努力学习训练的有效手段。竞赛能够激发军人的荣誉感和自尊心,唤起强烈的学习训练动机。此外,竞赛带来的是争先恐后
、积极紧张、奋发进取的学习气氛,对良好学习风气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学习风气的形成反过来又促进军人的学习。
二、学习训练兴趣的培养
(一)兴趣的概念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军人对某一知识或技能发生兴趣时,他就会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主动、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学习的积极性
就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兴趣是军人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军人一旦对学习训练产生了兴趣,就能提高这种活动的效率,推动他们自觉地去克服重重困难,排除种种干扰。总之,兴趣是影响学习训练效率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
(二)学习训练兴趣的培养和激发
兴趣的发展,一般要经过粗趣-乐趣-志趣三个阶段。有趣是兴趣发展的低级水平,它往往是由某些外在的新异现象所吸引而产生的直接兴趣其特点是:随生随灭,为时短暂。乐趣是兴趣发展的中级水平,它是在有趣的基础上逐步定向而形成起来的。其特点是:基本定向,持续增长。培养军人的学习训练兴趣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合理选择学习训练内容。
2.精心进行课堂设计,教学情境要富有变化性、活动性、新奇性,教学方法应以启发式、讨论式、发散式、开放式为主,努力创造出引人思考的“问题情境”。
3.促进已有兴趣的迁移。可以利用军人已有的兴趣、爱好或特长,使其迁移到学习训练中,从而激发学习训练积极性。例如,一名战士受家庭的影响,对历史非常感兴趣,经常借故不参加训练,偷偷看古今中外的历史书籍,如何调动这名战士的训练积极性?连队干部成功地采用了迁移法,先是让他给全连作了一次中外国近代史知识讲座,讲座很成功,该战士也很兴奋。接着启发他认识到一名军人首先要爱军习武,练就一身本领,要把爱好历史与爱好军事统一起来,这种迁移教育使这位战士改变了学习训练态度。
四、基层中队心理健康课的开展情况
调研过程:
1、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查找造成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3、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调研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绝大多数教师都关注的是学生是否学会了知识,是否理解了知识,能否运用知识,而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迟到、旷课、上课心不在焉、打瞌睡、与老师顶撞等等,这都说明学生的心理或多或少的存在问题,如果心理问题不解决,又怎么能专心踏实的学习呢?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栋梁,把学生培养成建设祖国的有用之才,关键在于教育,它既包括文化素质教育,也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只有抓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把他们培养成身心健康的人,才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和谐发展.
调研结果:
1.我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表现
通过统计表明,目前我校有1.3%的学生患有心理疾病,8.6%的学生有心理异常表现,48%的学生不懂心理异常如何预防和调试.学生表现为心理负担重,思想困惑多,精神失衡,厌学、弃学、早恋、离家出走、打架斗殴、偷窃等现象时有发生.这都说明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一定的问题,要及时调试、疏导,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使学生健康地成长,快乐地学习.
2.对我校学生心理障碍产生原因的分析
2.1中学生自身的弱点
(1)人生观、世界观还未形成.青少年正处于心理和生理发展变化剧烈的时期,他们精力充沛,有强烈的学习欲望,渴望独立生活.但是他们对社会缺乏了解,缺乏知识和经验,也缺乏自制力,在复杂的事物面前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思想上容易片面、偏激,又带有幼稚的特点,因此办起事来顾此失彼,不计后果. (2)心理结构缺陷.人的心理是有各种心理成分组成的一个多层次、多侧面的统一体.青少年心理各种成分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心理结构还不健全.比如:有的学生认识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意志还不坚强,经不起外界的诱惑和打击;有的世界观是正确的,可情绪不稳定易冲动.这些都是心理结构缺陷的具体表现.
2.2社会环境的影响
由于现在社会公德意识的低落,人们对许多有违道德的行为习以为常,如”请客送礼”、”走后门”、”拉关系”等,污染了学生的心灵,并因此误导,使他们对行为正确性的认识出现模糊意识,引起说谎、欺骗、偷窃、破坏、对抗等不良行为的发生.还有社会上的某些文化娱乐设施成为诱使他们蜕变的场所,如不健康的网上游戏,凶杀打斗的影片及黄色书刊都会导致他们走上犯罪的道路,还有学生上课用手机上网,不专心听讲,导致学习直线下降,最终厌学、弃学.
2.3家庭环境的影响
父母溺爱的教养方式与专制主义的教育方法,特别是单亲家庭结构,是导致学生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表现为学生不服父母的管教,不与父母沟通,情绪不稳定,一遇挫折和打击,很容易出现意外.
2.4学校教育的失误
(1)重智育,轻德育.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下,学校对德育缺乏足够的重视.(2)教师的教育态度及教育方法欠妥当.有些教师当面讽刺挖苦学生,疏远学生,让学生找家长或体罚学生等错误做法时有发生,使学生和教师的关系紧张,感情对立.(3)不良的班风.因为学校、班级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心理环境.好的班风可使人心情舒畅,催人奋进;相反,差的班风会使人心灰意冷,萎靡不振.事实表明,学生离家出走、弃学、打架斗殴等都出在班风不好的班级里.
2.5缺乏心理健康教育课
我校虽然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也设有心理咨询室,但没有专门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不能使全体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毕竟自愿去进行心理咨询的学生是少数.
解决方法:
学生心理障碍既是学生个体的问题,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单靠一个方面是不能解决的,要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实行综合治理,并且要科学的应用心理学发展的规律和要求.
(一)调动社会因素的力量.充分发挥报纸、电台、电视以及网络的舆论导向作用,讲清造成中学生离家出走、轻生、犯罪现象的真正原因,及给家长和社会带来的巨大压力,从而提高全民教育意识,使人人都来支援教育,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从而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
(二)建立学生心理咨询机构.世界发达国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视.1945年3月,美国学校心理学学会成立,我国在1993年10月才成立了学校心理学专业委员会,起步太晚了.据了解,辽宁教育研究院专门组成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为中小学心理咨询培训了一批专业人才.在我市,各个学校也应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
(三)学校、家庭教育要形成一种合力.在这个新时代,中学生的思想问题既多又复杂,教育问题难度大,只靠学校或家庭单一的教育是很难奏效的.因此,要教育好学生,学校和家庭必须紧密配合起来,形成一种合力,调动积极性,互相依赖和沟通,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摸清学生的思想脉搏,从而对症下药,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如学校不定时的开家长会,或家长通过电话向老师了解学生在学校的情况等等.
(四)加强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开设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和心理疏导.要改变过分重视分数的思想观点,建立良好的校纪班风.还要注意美化环境和开发隐性教育资源,把环境熏陶作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另一重要途径和渠道.
(五)加强教师自身的素质修养,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教师要强化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不仅能查找、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而且更要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尽可能实现”让每一位教师都成为学生心理保健的医生”这一梦想.教师对待学生要发自内心的爱,从真诚出发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以友善的态度和良好的教育为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六)家长应当学习心理学知识.中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转折时期,产生心理障碍不足为奇,关键是如何认识它、矫正它.因此,家长应该学点心理学,弄懂什么是心理健康,什么是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从而能正确认识自己孩子的心理变化,及时的给予矫正和指导.
(七)帮助学生建立自我调节的方法.自我调节在心理学上称为自我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人对付体内外各种紧张性刺激(挫折和心理冲突),能自觉或不自觉的解脱自己的烦恼,恢复情绪的稳定,维护心理平衡的一种防御机制.有以下几种方法:(1)理智化:指以抽象、理智的方式对待紧张的情境或应激刺激,借以将自己超然于情绪烦恼之外.通俗的讲就是冷静沉着的处理问题.(2)宣泄:是指心情烦躁,用理智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时,改用语言宣泄.如找老师、家长或好朋友,倾诉一下自己的苦衷、愤怒与不平,获取别人的理解和同情,以解脱或减轻自己的烦恼.还可以大叫几声,痛哭一场,再冷静地处理问题.但要注意场合、时间和适度.(3)转移:是指一个人无意识的将对某一对象的情感转向其他对象来表达.也就是说先去干自己喜欢的事情,以此来缓解自己的不良情绪,或者脱离现有环境进入新环境,来达到缓解情绪的目的.(4)升华:一种成熟的防御机制,将本能欲望导向比较崇高的、为社会所赞许的方向的心理机制.就是遇到困难,不但不灰心丧气,反而把它看成是前进的力量,树雄心,立壮志,刻苦学习,勤奋工作,不干出成绩来誓不罢休.
总之,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当今教育事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只有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抓起,才能使学生不断地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才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才能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成长为一个德、才兼备的有用之才,从而减少犯罪,提高全民素质,构建一个和谐富强的社会!
参考文献
(一)突出政策扶持,中医药发展环境逐步优化。
县政府按照省市相关文件要求,把中医药工作列入“***农民健康行”活动主题,成立了“***农民健康行”***活动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中医药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同时按照《***省中医管理条例》的要求,制定了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将中医院纳入新农合、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救援网络体系;提高了中医药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的地位。将中医院整体搬迁工作纳入了县城建设整体规划并提到议事日程,中医院经费实行了财政预算,今年预算安排45万元。20***年,我县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
(二)突出网络建设,中医药服务领域不断扩大。
一是加强中医院建设。目前中医院拥有业务用房9400平方米,开放病床101张,年门诊7万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近4000人次,年手术1500台次。全院有专业技术人员184人,中高级职称人员比例达到35%。20***年与20***年相比,中医院资产总值由1700万元增加到2100万元,增长23%。为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要求,县政府决定将县中医院整体搬迁到马鞍新区,计划征地30亩,建筑总面积15000平方米,开设病床200张,总投资4000多万元。目前已完成可行性论证和环评工作,省发改委已立项呈报国家发改委,征地工作、建筑设计正在抓紧进行。二是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全县6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均设有中医科、中药房。3家乡镇卫生院创建为“***省乡镇卫生院中医兴院示范单位”。治河渡卫生院地处城郊,面对县级医院的竞争压力,通过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走出了一条不断发展壮大的新路子。该院桥头门诊部全部为中医药科室,其中医药收入占全院业务收入的20%。团洲卫生院有中医药技术人员10人,占全院医药人员的30%。能提供中草药300多种,中成药100多种,同时,注重中医药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建立了辖区内农民健康档案,针对个体差异,为农民提供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中医药治疗方案。全县50%的村卫生室均能运用中医药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和参与预防保健。基本形成了县乡村三级中医药服务体系。
(三)突出专科建设,中医药特色优势逐年显现。
通过专科建设,极大提高了我县农村中医药服务比重和服务能力。目前,全县共创建省级重点中医专科4个。其中,县中医院的骨伤科是该院的拳头科室,也是省级重点专科。该科室年收治病人占全院病人总数的40%。中医院的针灸康复科、颅脑外科、中风专科日益受到全县人民信任。治河渡卫生院的肝病专科已开设10多年,在全县享有盛誉,曾治愈了大量危重肝病患者。县注市中心卫生院设有中医骨伤科、中医肝病专科、风湿理疗专科、慢性颈肩腰腿疼痛科等四个中医特色专科,开展了针灸、推拿按摩、牵引、小针刀和封闭等项目的综合治疗,特别是中医的定点介入治疗对慢性颈肩腰腿疼痛的患者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元至6月份,中医定点介入治疗患者234人次,中医中药治疗患者245人。20***年上半年全院中药收入43.1万元。通过专科的建设,中医药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
(四)突出人才培养,中医药人员素质逐步提高。
一是培养临床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采取师承教育、外出进修等形式,培养12名县级中医药技术骨干。二是培养基层中医药人员。以集中脱产培训,继续教育等形式,共培训乡镇卫生院中医临床技术骨干17人。三是加大学历教育力度。共选送110人参加了中医药大中专学历教育,已有68人获得毕业证。乡镇卫生院从事中医药工作的都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四是采取学术讲座、专题报告等形式开展学术活动,邀请省市知名专家来***传授学术经验。并选派48人到市中医院参加了“冬病夏治”技术培训活动。
二、困难和问题
(一)中医扶持政策难以到位。近几年,国家虽然加大了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但没有像发展公共卫生事业一样发展中医事业,即使有一些扶持的政策,也很难落到实处。一是中医院预算经费没有增加。我县中医院预算基数为45万元,且去年和今年没有变化,而医院各项费用逐年增多,按照同步增长要求,预算严重不足。二是中医专项经费没有列入常年预算安排。中医药服务设施设备配置和建设、中医专科建设、人才培养等经费得不到保障。三是提高中医药在新农合报销比例的政策得不到落实。省市县都出台了要提高中医药在新农合报销比例的政策,但因各种原因,没有落实到位。西医与中医以相同比例报销。
(二)中医人才青黄不接。农村中医药优秀人才匮乏,高职称高学历的人才已寥寥无几。在全县农村中医药人员中,近几年,虽然开展了农村中医药人员的学历教育,但目前仍存在学历层次低,技术水平不高,整体素质差的矛盾,在解除群众疾苦方面没有优势。
(三)中医西化现象严重。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中医医院及其他医院中医专科门诊为了生存,迫不得已采用西医的诊疗手段和治疗方法,严重影响了服务价格相对低廉的中医药的应用和发展,致使传统的中医逐渐淡化。部分中医药人员为了追求个人利益,逐渐放弃简便、廉效的中医治疗手段,而采用西医诊治,中医被边缘化。究其原因,主要是收费低廉。据调查:一次针灸理疗仅收15元,与西医的一次注射费相当。一副中药汤剂也就几元钱,利润低,报酬少。同一所医院,同样职称,同样上班,中医医生比西医医生要少几百元一个月。据反映:一胫骨骨折病人如采用中医手法复位和中草药治疗,仅需2000余元,通过西医开放性手术治疗,则需1万元左右。因此,绝大部分医院和医生都会采取西医治疗手段。
(四)中医管理机构不健全。县卫生局设立的中医股并入在医政股内,中医管理职能难以履行到位。我县作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没有单设中医股,仅有1名兼职管理人员,与上级对我县中医药工作的要求不相适应。
三、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对农村中医工作的领导。县政府要坚持“中西医并重”方针,建立协调机制,健全中医管理机构,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医工作的领导,积极扶持农村中医药事业发展,加速中医院整体搬迁工作。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的定义:“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身体上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这就是说健康这一概念的基本内涵应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三个方面,表现为个体生理和心理上的一种良好的机能状态,亦即生理和心理上没有缺陷和疾病,能充分发挥心理对机体和环境因素的调节功能,保持与环境相适应的、良好的效能状态和动态的相对平衡状态。
心理健康是相对于生理健康而言的,其含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心理健康的状态,即没有心理疾病,心理功能良好。就是说能以正常稳定的心理状态和积极有效的心理活动,面对现实的、发展变化着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自身内在的心理环境,具有良好的调控能力、适应能力,保持切实有效的功能状态。二是指维护心理的健康状态,亦即有目的、有意识、积极自觉地按照个体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遵循相应的原则,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措施,营造良好的环境,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训练,以求预防心理疾病,提高心理素质,维护和促进心理活动的这种良好的功能状态。
在人们的心目中,警察应该个个都是钢铁硬汉。其实,警察和普通人一样,也会出现挫折感、心理障碍或心理危机。就高速交警而言,他们肩负维护道路交通安全的职责,承担着高速公路的治安管理、秩序管理、事故处理等高风险、高负荷、高强度、高应激工作任务。他们已经成为一个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群体之一。
二、高速交警存在的心理问题
(一)、工作压力大,心情焦虑、烦躁。近几年,我国交通事业发展迅速,高速公路四通八达,遍布各地。警力不足造成了许多高速交警一个人要身兼数职,承担多项工作任务,使得工作的压力过大。他们经常感到心烦意乱,没有自己的空间,容易产生焦虑、烦躁的情绪。例如,高速交警在执勤、执法过程中当事人不配合,甚至漫骂、撕打。事情过后反诬告执法民警,单位领导不理解,甚至对民警的执法情况持怀疑态度,由此产生情绪波动而出现失眠、食欲不好、心情低落、焦虑等心理问题。
(二)、在家庭生活中角色的失调导致一系列的家庭问题,家庭压力大。因为高速交警长期与家人聚少离多,易产生角色间失调。社会赋予的高速交通警察这一角色与家庭中父亲(或母亲)、丈夫(或妻子)、儿子(或女儿)的角色产生了冲突,由此导致了一系列的家庭问题。民警长年累月在外地出差,加上工作岗位轮换调动频繁,与家人两地分居,缺乏交流和沟通,对家庭照顾少,容易出现感情纠纷,产生家庭矛盾。事业与家庭,亲情与责任,警察正是在这种情感的交织中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这对民警的身心健康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使心理变得脆弱悲观,甚至颓废懈怠。
(三)、在处理人际关系上,与周围朋友、同事交往感到困难,敏感多疑。由于高速交警的工作生活都在一起,正因为这一点往往他们容易把因工作产生的情绪带到日常生活中,或者把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情绪带入工作中。这样交叉反复影响,又缺乏适时调适情绪的空间与途径,就使得原本复杂的人际关系变得更加难以处理。例如,许多涉世之初的民警,不适应新环境,觉得与周围同事格格不入,内心感到空虚、无助,不知如何是好。自己焦虑不安的情绪处理不好,导致与同事、朋友关系紧张。
(四)、倦怠、抑郁、郁闷。长期处在高压高危,繁忙枯燥的工作环境中,高速交警极易产生产生抑郁、郁闷的心理问题。对生活、工作既没兴趣也没目标,每天忙忙碌碌,也不知道自己究竟该怎么调节,以至于看到他人有条不紊地工作,时间长了自己变得悲观起来,对前途失去信心。
三、高速交警心理问题的成因
(一)、职业的特殊性
高速公路高效率、快节奏的特点决定了高速交警工作的超负荷。首先,作为工作时间不定的职业之一,他们工作时间长,需要24小时地维护高速公路安全和畅通地运转。工作和休息的时间没有界限,不论白天黑夜和天气情况,经常得加班加点,生活无规律。处理交通事故又时刻处在危险地带。其次,高速交警的心理压力还源于这一行业工作情境的特殊性及不可回避性所带来的孤独。他们长期工作在高速公路上,生活在偏僻的高速公路边,单一枯燥,与家人聚少离多。所以他们比一般人更容易产生疲劳、烦躁、紧张等不良情绪。
(二)、身体健康因素
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健康。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心理情绪与高血压病的非常密切,高速交警作为社会中一个较特殊的群体,经常承受着常人没有的职业压力和心理压力,因而易患原发性高血压、肠胃型溃疡病等心因疾病也就不奇怪了。近几年来,各地民警在体检中发现病患呈"三多"现象,即基层领导患病多,业务骨干患病多,一线民警患病多。高速交警目前的身体状况,也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三)、社会压力大
除了工作上的压力,高速交警还必须面对公众和舆论的压力。他们必须处于聚光灯下,面对社会、公众的"审视"。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成五个层次,"安全的需要"是其中一个层次。高速交警是满足公众安全需要的最佳载体,公众对他们寄予了高度的期望和信任。在公众心目中,他们应该是正义的化身和完美的代名词。而一旦高速警察的某些行为不符合公众的心理需求,甚至个别警察做出违法违纪行为,就极易出现心理学所说的"期望越高,失望也越大"的效应。警察群体中出现一个反面典型,就如同一个重磅炸弹,立即在公众中掀起轩然大波。这种情况无形中对高速交警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四)、待遇与付出不成正比
按照管理学原理,人是"经济理性人",从现实和理性出发,大多数人参加警界工作,首先是把警察作为一种职业,靠取得工资薪水解决生活来源,以保障家庭收入。但在现实中,有些领导者、决策者过分强调"只讲奉献,不求索取"的管理理念,并把这种理念作
为一种行政的强制要求,落实到相应的制度安排,片面强调从严治警,忽视从优待警。高速公路民警也是"经济理性人",一些民警把自己的工作与海关、税务、工商等单位的工作相比,很显然,工作压力和工作强度都比那些国家机关大,而福利待遇比那些国家机关差。从政治资源方面比较,高速交通民警作为基层民警,在任职定级,晋升方面就更是困难得多。这种现象不同程度地挫伤了民警的积极性,容易造成警察群体普遍的失落心理,严重的甚至会滋生腐败现象。
四、警察心理健康标准
前些时候,"__*心理健康网"将下面7项内容列为警察心理健康的标准,对高速交警而言同样适用,可以通过此7项内容对自身进行一个综合测评。
(一)、没有明显的心理障碍或异常。例如出现昆虫恐怖症的人往往对特定类型的昆虫表现出一种极度的恐惧,显然这是一种心理变态的反应。
(二)、正确认识自己。对自己认识不正确的情形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自己有过高的评价,而夸大自己的结果是经常遭受失败的;另外一个是过低的评价,结果是缺少前进的动力。
(三)、保持稳定乐观的情绪。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情绪的稳定,没有不必要的紧张和莫名的不安感,一般事情不会引起情绪上的波动,在紧急情况下能保持镇定,遇事不慌,能采取紧急措施。
(四)、保持统一的人格。警察应当在需要、动机、理想、信念、价值观等方面与外显的行为相一致。一个人如果内心和外部行为不一致,就会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甚至形成双重人格。
(五)、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同他人交往,并且把人际关系作为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份,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能用积极的态度对待他人,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和人格,对他人的过错能予以容忍,采取宽容的态度。
(六)、社会化良好。警察应该对于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和理解,掌握所在社会占据优势地位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无法适应社会也是心理不健康的一种表现。
(七)、自我控制能力较强。在平时能够对自己的心理品质进行良好的控制,在一般刺激作用下都能进行有效的控制,包括控制自己的情绪、面部表情、思维方式和行为举止,在危急情况下能够临危不惧,果断地做出应对。
四、保障心理健康的措施
高速交警作为不同于地方警察的特殊群体,对维护国家道路交通安全和社会稳定负有重要责任,心理健康是从事警务工作的重要条件,直接影响到警察队伍战斗力的发挥。如果他们的心理出现问题,对公民、对国家都意味着潜在的危机。危害的不仅是个人的机体健康,还包括他的工作对象,进而影响高速公路交通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影响到政府及国家的形象。为此,保障高速交警的心理健康是十分必要的,可以采取以下的措施:
(一)、加强民警心理健康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规范、科学、系统的体系以保障民警心理健康。
1、坚持以“三个代表”为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以培养公安民警的健康人格为目标,展开民警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设立心理咨询科,培养专、兼职心理辅导员队伍;建立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网站,开通公安民警心理健康咨询热线。
2、切实把关心爱护民警工作摆在突出位置,逐步建立公安民警心理健康医疗制度,改善民警健康状况。合理安排民警工作时间,进一步认真落实民警休假、体检、轮训、抚恤等制度,防止随意调动警力从事非警力活动,尽可能减轻过度负荷,缓解民警的身心压力。同时提高民警防病意识,增加经常性的健身等活动等。
3、在保证警力充足的同时,将通过心理素质测试纳入公安机关录用人民警察的统一招考中(目前此项工作已经广泛开展)。同时在警察队伍中大力加强宣传心理学常识的力度,让民警对心理问题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增强民警的自我心理保护意识和求助观念。
(二)就民警个人而言,要懂得如何适时地舒缓调试自己的心理状态。
一是受经济利益驱使。据来自英国佳士得的统计显示:红酒投资30年的回报率为37.69倍,是中国古典字画、陶瓷汇报率的16倍,是投资黄金回报率的1.68倍;据伦敦国际红酒交易所资料显示,名酒50指数仅2010年就上涨57%。正是在高额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一方面红酒销售商囤积红酒已获得高额汇报;另一方面因市场上销售的红酒不足以满足消费需求,部分销售商就直接玩起‘分装酒冒充原瓶酒’或者直接销售‘假冒红酒’的把戏,来坑害消费者。
二是消费者认知不清。在国内,红酒消费者关心的是酒标而不是关心酒品和酒庄的文化底蕴,更多看重的是品牌,以价格来太高自己的身份,不少消费者或是听说有“拉菲”这个品牌,而不知道酒是依据年份、产量以及酒庄底蕴来定价的;或是消费者到酒店,直接要最贵的红酒,然后‘一口一杯’,以此来标榜自己有身份。
三是存在监管盲区。根据《省酒类管理条例》规定,一方面,酒类市场的执法部门有工商、质监、卫生、物价、税务等部门,但2013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工商部门的流通领域食品监管职能已划转至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然后,根据酒类市场存在的虚假宣传、假冒商标等违法行为又归工商部门管理,从而容易导致在市场监管中存在“错位、越位和缺位”现象;另一方面,根据《条例》规定:“同一行为谁先立案谁查处,不得重复处罚”的规定,工商部门对红酒市场监管出现:发现违法行为,但其违法行为已被其他部门处理。
二、红酒市场乱象存在的问题
(一)、扰乱正常市场秩序。一方面,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章第五条第三款规定:严禁“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那么‘用分装酒假冒原瓶酒’就是属于违法行为;另一方面,因为市场需求量大,部分红酒商家在投资渠道不通透、产业链条不完善的情况下,通过回扣、返点以及配额的方式争夺市场,导致行业无序竞争,红酒价格虚高,严重扰乱市场正常秩序。
(二)、诚信市场受到挑战。由于越来越多的资本和机构融入红酒市场,为了使收益达到最大化,出现违法经营行为。一是假冒行为,红酒商家冒用知名红酒商标(品牌),以专卖、专营或总总经销等形式,使消费者误以为是该商标(品牌)经营者,以及“专卖(专营)店”销售假冒伪劣酒,欺诈消费者;二是出现傍名牌行为,在进口红酒市场,“拉斐”和“卡斯特”是被傍得最多的品牌。仅“lafite”,就发现有“大拉菲”、“拉菲正牌”、“拉菲副牌”、“拉菲传奇”等上百个品牌;三是出现注册空壳企业炮制“假名牌企业”。部分商家花少量钱到国外注册一个洋品牌,过包装、虚假宣传等行为,号称是产自国外的百年品牌,然后再国内一些小酒厂灌装低质酒,在市场卖品牌价。以上经营行为,严重影响红酒市场的诚信体系建设,导致消费者对红酒市场越来越缺乏信心。
(三)、消费维权困难。一方面,因为国内红酒质量等级标准缺失、消费者缺少品鉴能力,在红酒消费过程中无法辨别买到的红酒是否是正品;另一方面,在县级执法机构没有对红酒质量好坏的鉴定能力,并且对红酒的成分鉴定,只能鉴定其是否是过期、参假,而其品质的好坏一般都是由红酒品鉴师在完成。工商部门接受此类情形的投诉,如果商家不存在销售假冒伪劣和虚假宣传的违法行为,那么,消费者通常都因为因举证困难达不到有效申诉的标准,而无法正常维权。另外,高昂的鉴定成本致使绝大部分消费者最终不得不选择放弃维权。
三、红酒市场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是引导商家诚信经营。通过工商红盾信息网、日报·工商版等媒体,采取集中培训、讲解红酒选购指南、诚信宣言和消费警示等形式,倡导红酒商家诚信经营,引导消费者明白消费,避免盲目跟风,进一步增强红酒商家诚信经营意识和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
二是加强行政指导。建议加强行政指导,进一步加强对黄金饰品销售的指导监督,消除霸王条款,引导经营者树立起立足长远、诚信经营的思路,提高社会信誉度。
依赖性和独立性、冲动性和理智性、自觉性和任性并存,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以及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
1.自我封闭性格孤僻
这些孩子在年幼时便与父母长期分开,家庭环境的不稳定使他们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从而带来较强的孤独感。他们由于缺乏感情依靠,性格内向,遇到一些麻烦事会显得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长期的寡言、沉默、焦虑和紧张,极易使这些孩子形成孤僻、自卑、封闭的心理。这样的儿童在人际沟通和自信心方面自然比其他的孩子要弱。
2.情绪失控容易冲动
留守儿童一般年龄在16周岁以下,正处于身心发育时期,情绪欠稳定,再加上意志薄弱,容易造成情绪失控和冲动。他们还容易对周围人产生戒备和敌对心理。这种敌对心理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攻击行为。有些儿童总感到别人在欺负他,一点小事就斤斤计较,对教师、监护人、亲友的管教和批评也易于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严重者往往还有暴力倾向。
3.认知偏差内心迷茫
多数留守儿童认为家里穷,爸妈没能耐,才会出去打工挣钱,由此产生怨恨情绪和偏激想法。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远他们,导致情感隔膜。他们难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未来感到茫然。多数儿童进取心不强,纪律涣散,再加上家里无人辅导,学习成绩普遍较差,逐渐逃学、辍学,以致过早地流向了社会。
(一)家庭方面
1、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为了留守儿童能够像其他儿童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要完善家庭教育环境,加强父母与子女的沟通,搭建他们能够见面的桥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使孩子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
2、寻找合适的监护人,充分发挥监护人的教育作用
作为留守儿童的监护人,需具备一定的素质,要能够及时发现孩子的不良行为,给予及时的教育与引导;真正担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做到严与爱结合;要定期与留守儿童进行思想交流,了解其需求及心理状况。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父母应与孩子经常保持联系,要注重与子女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使孩子形成正确的生活观。
(二)学校方面
作为留守儿童所在地的教育机构,学校应该尽可能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建立一个轻松、和谐、积极向上的环境,使学生能在平等、关爱和合作互助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1、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发挥学校的育人功能
各中小学要建立起学校和家庭对留守儿童相互支持的培养模式。对家长及监护人进行培训,使其端正教育观念,掌握跟孩子沟通的方法与技巧,探讨并推广先进的家庭教育经验。定期开家长会并与家长经常联系、家长回家及时进行家访等方式,建立学校和家庭教育沟通的渠道,让家长协同学校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组建留守儿童之家,在留守儿童之家中,他们可以分享彼此之间的快乐,理解彼此的烦恼,交流和讨论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困惑和疑虑。
2、学校对留守儿童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加强对教师的心理教育培训,各科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使心理健康教育日常化。教师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独特的教育方法。学校请经过专门培训的心理辅导教师对科任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这样使留守儿童教育科学化。学校要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开设心理信箱,电话咨询,信函咨询、视频通话等方式,学校要设立心理咨询室,定期办心理健康专栏、板报,使心理健康教育常规化。
3、学校加强留守儿童自身素质的培养
留守儿童存在的种种问题和烦恼,其实都可以认为是缺乏对现实的正确的态度和内心不平衡所致。父母外出务工是一种现实,他们应以健康的心态,正视现实、面对现实。在改变不了父母外出的现实情况下,能让他们学会调整自己,提高自己的心理适应能力。应该让他们学会自信、自立、自强,把父母不在身边的现实看成是对自己的锻炼和考验,为自己树立目标,培养各种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多与老师、同学接触,勇敢面对和克服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